有效学习的心得体会

2024-10-06

有效学习的心得体会(共11篇)

有效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1

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学习心得体会

北关小学

李小练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关注量化和评价性;四是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措施有哪些呢?通过学习后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规范备课,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备什么?课程分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学习目标、教学流程、课后反思。之后由备课组其他教师进行补充,全体参与,群策群力,智慧共享,共同提高。

二、诱思探究,提高教学方式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要提高学生课堂主体意识,要强化学生的自主建构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不搞“一刀切”,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受到关注,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现代技术,提高教学手段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现代化教学手段,让课堂信息量增大,便于学生接收多种知识;直观性强,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板书量减小,使教师能有时间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集中精力提高讲解效率;使教学重点突出,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以学促教,以教促学”这一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才能明显的转变,使课堂教学明显改善,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沟通,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提高,学习的差异得到了尊重,学习的空间得到了拓展,学习的潜能得到了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意识得到了明显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形成,这样才能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2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是综合性学习取得实效的首要条件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科中用以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个环节, 而不是与学科课程对应的综合课程。然而教材选编的部分综合性学习的探究对象有些偏离农村初中的实际情况, 使学生在活动中无从下手。因此, 我们要以课本资源为坐标, 以乡土资源为宝藏, 整合和拓宽教材内容, 要在学生容易操作的情境下开展活动, 提高农村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 依据课本主题, 丰富主题内容。

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有些主题本身就是学生的生活, 是地方教学资源的组成部分, 对于这些主题, 我们应该按课本的安排组织学生实施, 并且要丰富活动的内容。例如, 七年级上册《这就是我》, 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开展的第一个主题, 教材的编排意图在于让学生从身边的环境开展主题活动, 我除了按教材的安排完成了自我介绍、竞职演讲等, 还对主题进行了适当延伸:让学生建立相册, 同学之间相互留言, 这一活动将学生的目光扩展到全体同学,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 达到了表达、交流的目的。同样应遵行的课本主题还有《成长的烦恼》《献给母亲的歌》等。

2. 整合课本主题, 扩大主题空间。

有些课本主题在操作上有重复之处, 如果将课本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并为一个主题开展, 这样会省时、高效。如八年级下册有《背起行囊走四方》和《到民间采风去》两次综合性学习, 它们具有上述特征, 于是我将这两个主题合并为《我爱家乡山和水》一个主题, 将全班同学按居住村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分类调查, 最后举办一个《我爱家乡山和水》主题成果展。这个展会, 既有同学个人的独自成果, 又有同学们集体智慧结晶, 达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目的。

二、重视活动过程, 是有效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保障

1. 重过程, 重参与。

综合性学习就是提出一些学习的活动及要求, 主要指向“过程”。重视过程, 就是重视参与。让学生人人主动积极地投身其中, 通过与他人合作, 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识和能力的途径。学生通过反思自己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得到合理的答案。

2. 重体验, 重能力。

在综合性学习中, 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主要在于各种知识和能力的“整合”、课内外学习的“综合”、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如在学《春》这一课时, 教师带领学生去春游, 首先让学生去仔细观察, 用耳、鼻、手去全身心感受;其次, 再让学生各抒己见, 口头表述你所感受到的春天;再次, 放《春》这一课的朗读带;最后, 回校后让学生从“春花”、“春风”、“春雨”、“春勤”等内容中选取感兴趣的专题, 写几段文字, 或分类收集诗句, 编制一期以“春意常在”为主题的壁报。这一设计不局限于一字一词, 也没有用似是而非的东西去为难学生, 却又有深度、有质量, 很富有启发性、挑战性、归纳性、综合性, 既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愿望与兴趣, 又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有效开展英语合作学习的体会 篇3

一、構建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合理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既是学生合作的基础,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一个学习小组应该是一个班集体的缩影。根据学生的智力、能力、喜好、性格、心理素质、家庭背景、性别等情况给学生进行分组,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模式。注意合理搭配,将内向的同学与善谈外向的同学组合,将成绩偏差的与成绩较好的学生组合,并兼顾男女比例,以保证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互补,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小组合作在短期内便能获得成效。由于我们现在所授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因此我们可采取大组套小组的分组方法进行分组。将全班分成四大组,再将每大组根据任务的实际需要分成二至八人一组。如在进行一问一答的句型操练时,可组织二人一组的 pair work,而在进行如讨论,调查,辩论等复杂的交际活动时,可采取四人一组的 group work。而在进行如单词竞赛,故事接龙等规模较大的竞赛时,可以采用大组模式。

二、全面选拔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实质上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自主学习,其学习效果的好坏,小组长的作用至关重要。确定各小组的人员后,教师必须认真组织学生选出英语学习好,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又热心愿意帮助别人的同学担任组长。这些组长学生肩负着帮助全组同学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共同目标的重任。尤其是在高一起始阶段每个小组长就是一个小英语老师。到了高二、高三阶段,学生熟悉了合作学习,同时各层次学生在原来基础上有所发展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再采用轮流担任的办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三、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

任务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们是否能有效地进行合作性的活动。任务的设计应具趣味性、教育性、多样性、真实性、阶梯性等原则。

1、趣味性原则。教师设计每一次合作学习活动必须考虑学生的知识面、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等,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使他们有兴趣参与活动,创造热烈的课堂气氛,并且有话可说,也乐意说。学生在口头表达时,经常会出现人称、时态、语法或逻辑上的错误,这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教师对此不必太多虑,也不要一味地去挑剔学生表达中的语言错误,要确保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状况下保持思维和表达的连贯性。只要学生能积极参与各类小组活动,就会有一定的收获。

2、教育性原则。课堂小组合作讨论可以说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具体设计任务时,教师在考虑问题的趣味性或可操作性的同时,必须考虑教育的本质,即任务的教育性原则。以 学习NSEFC Book 4 Unit 2 Working the land为例,在教学完成阅读文章 A pioneer for all people,如果教师仅让学生就课文内容袁隆平的生平展开了讨论,在课堂中学生们虽踊跃发言,讨论气氛也很热烈,但讨论后的汇报仅是照着课文上的细节朗读了一下。这样的讨论,实际上只浮于语言文字的表面,学生仅了解文中的信息,却没有深刻领悟到文章的内涵—袁隆平热爱科学、乐于奉献、永不放弃的精神,更谈不上在思想上有所升华。因此我们在设计任务时既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考虑到问题的趣味性,更要考虑到问题的教育性意义。因此,在设计拓展性问题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讨论“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能从他身上学到什么?“如果你考试失败了,你会怎么做?”等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想像力与创造力,也只有这样的讨论,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去思考,从中得到感悟。

3、多样性原则。合作学习的活动的多样性指活动的空间、时间、内容和方式的变换。合作学习可以安排在教室或户外;可以利用课内或课外业余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开展小组活动、大组活动、师生互动,组织开展讨论、辩论、演讲等活动,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培养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的习惯。

4、真实性原则。活动内容在紧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力求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真实性。如学习Book 1 Unit 4 Earth quake时,在上完课文后学生知道了地震时我们应如何逃生。教师可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刮台风时,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每个小组可设想不同的情景,如:如果你在学校读书、如果你一个人在家、如果你在海岛旅游等,应如何保护自己、避免受伤?我们象山是台风的多发地区,这项活动非常具有真实性和实际意义,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每个学生都获得了一定的防台风知识。。

5、阶梯性原则。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我们常会看到这种情况,即教师一声令下,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或讨论,或调查或采访,但学生却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做。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注意到任务的阶梯性原则,新授之后,立刻让学生投入到一些较复杂的交际活动中去,如角色扮演、辩论、叙事、调查、采访等,其结果是由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知半解,以至于在实际运用中张冠李戴,或者更本不知道如何应用,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任务设计时应考虑阶梯性原则,既要考虑学习的层次性系统性,又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力求做到设计的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般在高一开始使用这种教学模式时,要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做调查摸底,以便使所设计的问题、话题、任务等的难度能为大多数学生所适用,让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在任务的初级阶段,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问答、转换、扩展等一些简单的重复率较高的活动来达到强化与巩固的目的,而在高级阶段任务时,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句型的基础上,给学生布置如角色扮演、辩论、采访、讨论等一些联系社会实际的任务。如在学习if虚拟条件句时,可让学生先操练与现在(If I were free, I would attend the lecture.)、过去(If I had been free yesterday, I would have attended the lecture.)、将来事实(If I were \ should be\ were to be free, I would attend the meeting.)相反的三种句型,在学生掌握基本用法的基础上,再给他们布置了高级任务:Some students throw rubbish here and there,which makes our school dirty. If you wer e headmaster in our school,what would you do to deal with it?Explain your reasons? 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用6-10句子口头表达出来。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必需利用新知识并滚动以前所学知识,达到既复习又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这些句子达到了80-100字左右,也是高中学生书面表达的基本要求,学生不仅提高了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也提高了合作的技能。

有效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4

学习心得及教学反思

三道沟镇山水梁小学 翟艳霞

前段时间,周主任给我们做了以《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为题的报告,该报告针对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给出了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听完报告后,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同时也深切的认识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出现的一些问题。下面就谈一谈我的体会及反思。

一、教师死教,学生死学的方法早已过时。

在以往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总希望多讲一点,把自己知道的内容,认为是考点的内容不断地给学生灌输,以求让学生全部都记牢。学生呢,也是进行机械式的,重复性的背诵、书写、做题,以求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样的方式方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的试卷做的很好,成绩也可以。但是,这样做需要大量的时间,而学生的学习时间非常有限,只能是占用活动时间及休息时间,让学生的学习负担变得非常沉重。而这,并不是当下教学所要求的,谁都希望学生能够快乐轻松的学习,从而爱上学习。因此,我们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轻松,工作更有效。

二、做有效教学的实践者。

我们总希望学生既要学好,又要学得轻松。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努力做有效教学的实践者。周主任提到,“有效教学”是为了 提高教师的课堂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教学理念,它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也就是让我们的课堂既有效果,又有效率,还要有价值。要做到这三个方面的有效,就要求我们教师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前提,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做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和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而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要积极学习如何开展有效教学,并在实际教学中去应用,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去总结和改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一套方法。总之,要大胆尝试,努力实践,勇于创新!

三、把学生培养成能够进行“有效学习”的学生。对学生而言,他们是学习的主人,而我们老师更多的是教给他们方法,并将他们培养成能够进行有效学习的学生。周主任讲到,“有效学习”是指学生积极参与并高效率地获得新知、提高能力和培养情感,在多方面取得进步的学习活动。它的核心是学生的学习效益和发展进步的程度,标志是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具有丰富的情感。也就是说,让学生学得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并能从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学生实际,采取多种方式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习惯。在具体实践中,我将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把他们自己用的一些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总结出来,并加以改进完善,然后在全班推广。同时,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作业质量,努力让学生的作业为巩固知识服务,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

四、做个有效教师。

“有效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而是传播人生的信念。有效教 师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而且因喜欢而信任。而教师能否成为这样的人,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三个品质:热情;期望;可信任感。而这些品质都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中。回顾自己的教学经历,我发现自己在上课及管理学生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上课过程中激情不够,影响了学生的情绪,让课堂变得沉闷;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总是告诉他们这件事不应该做,而没有换成是老师希望你们做到怎样,期待你们最好的表现;在活动过程中,不能够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总是害怕他们做不好,没有放开手让学生去做。这些做法都与做有效教师相悖,也使得自己很累。今后,我将不断反思并总结自己的做法,努力让学生喜欢并信任,让他们变得更大胆,更自信,更团结。

五、从各个环节抓起,努力实现教学的有效进。

为取得教学的有效性,我将不断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有效备课。更关注教学对象,更关心教学效益,更注重教学实践,更注意教学反思。

2.有效指导。在教学中,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3.灵活运用教法。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增、散、调、补的深度加工,灵活的处理学习材料,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4.注重学生有效学习,关注课堂效率。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尽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教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使他们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注重教后反思。多写自己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有亲身感受,内容新鲜、具体,见微知著。也就是说从实际出发,在教学实例中探及某种教育规律。事例可小,但要善于上升到理论高度,作一些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

通过学习,我更加清楚了自己的努力方向,今后,我将不断去探索,去实践,真正实现教师的有效教学,学生的有效学习。从而让自己教的轻松,让学生学得轻松!

有效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5

常常说的有效课堂原来是这样的,我现在才了解。要是不看这本书,我也还是不能够真正了解什么是有效课堂。我读了这本书,心里有一些自己的体会。

首先,我知道自己以前真没有真正理解有效课堂的含义。我只会上课,至于课堂是有效还是无效的问题,我压根就没有反思过。原来自己的教学效果不怎么样,我都找不到原因呢!现在我读完这书了,我知道了有效课堂的原理。

我感觉这本书很值得老师们阅读的,特别是我们这些正在不断成长的老师。我们现在已经有十年以上的教龄了,但我们现在还是需要不断学习才能够有所进步。还有一个地方,我也没有做好。我在自己的教学中,不会总结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当然,也可以说是不知道怎么去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以便让自己的课堂是有效的。

我也知道,作为一个老师要不断成长进步。课堂是展现我们教师才华的最好舞台,可是我的舞台效果却一直不理想。我无时无刻不在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之路,可是很难。现在我知道了,我应该多读一些有用的书籍。特别对我们教学有帮助的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书,就想这本书。

有效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6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鼓励学生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善于互相学习、善于与他人合作,善于倾听他人的意同,接受他人的思想、集他人智慧反思自己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我经过近年来的观察和实践有了一些收获、体会、感悟。现小结如下: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深入了解学生,选择灵活多样、相对有效的分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笔者近两年来听课时,经常看到这样一些分组操作:有些教师在分组时为了方便,常常把同桌的两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或前后四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但是,通过多次观察活动开展的效果来看:合作比较勉强,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合作的不够深入,小组之间的差异明显。那么如何分组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

目前比较流行“异质分组”,也就是按学生的性别、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认为在小组中保持差异可以有效的促进优势互补。在实践中发现这样做有时效果的确很好,但有时效果也并不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变成一些成绩较好、反应较快的同学的“一言堂”,其他学生缺少思考的空间和发言的机会。(2)小组讨论时,多数学生只表达自己的意见,不愿意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或者认为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没有讨论的必要。(3)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成为被动接受者,逐渐丧失了讨论的信心和兴趣。那么是否可以尝试同质分组呢?于是我做了如下实验:让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了同质分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发现由于学生兴趣相近,组内合作十分融洽,组内讨论十分热烈,组内竞争转化为组间竞争和组间交流。

为了了解分组情况,我曾与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一些学生进行了交流。调查表明,学生更喜欢和自己关系较好的同学在一起;其次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喜欢和成绩较好的学生在一起学习;也有学习成绩相近或兴趣相近的学生喜欢在一起讨论问题。在数学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实践表明,对于活动性、操作性较强的学习活动,宜采用“异质分组”,可以强化组内合作;对于思考性、探索性较强的学习活动,宜采用“同质分组”,可以强化组内交流,组间互补。在两种合作的基本组织形式下,还可以进行组内分组、组间交叉交流、自由选择合作小组等多种合作形式。因此分组应是灵活多样的,需要根据班级学生情况、问题的类型、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兴趣与能力特点,予以确定。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合并同类项》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二个问题:⑴怎样判断同类项?⑵怎样合并同类项?然后,让学生观察几个单项式,找出他们的共同点。学生在探索中,进行观察、对比、猜测、交流等数学活动,概括出同类项的概念及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形成和完善同类项的概念及合并方法,突出了数学教学的问题性、自主性和探究性。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把握以及运用数学的规律等。如:《制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这一课题的学习,需要学生综合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得对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进一步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在探索什么情况下,无盖正方体的体积会较大时,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分工合作、讨论研究,通过理性地计算、直觉地判断,归纳出初步结论。在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必须积极参与、认真讨论、密切合作,才能达成目标。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四、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初期的研究中有几点值得反思:

1、探索性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充分发挥“导演”的作用,激发学生创造的“火花”,用自己的激情与精心创设情境为学生合作探究“蓄势”。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以清晰的头脑,理清讨论的主线,呵护学生富于个性的创见,使师生、生生双方理解与接纳,享受成功的快乐,体验学习的乐趣。

2、教师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真正放下“架子”,在课堂上“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的交流,真正的作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3、注意师与生,生与生、组与组的交流,并在交流中“碰撞”使大部分学生动起来,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分组过程中不能自由分组,而应有意识的兼顾成绩的差异,兼顾语言表达的差异,兼顾学生之间的配合协调,兼顾性别搭配等,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检验。

4、在交往学习的过程中,要求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一道学生交流信息、表达思想、相互评价、合作探索、与同伴互动学习,使学生在自尊自重的同时懂得尊重他人,并使自我不断得到创造性的发展。

有效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7

1. 学习理论

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学习条件下,经过个人实践形成的行为与能力变化的活动过程。对于学习,已经形成了很多的理论研究,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以及掌握学习、最近发展区、多元智能理论等不同的学习理论。

现在的学习理论基本上都是从“学”(le a r n i n g)这个层面展开的探讨,而对于从“习”(acquiring)这个层面的研究还不够,也就是说对外力引导下的“学”这个行为研究颇多,对内在驱动下的“习”这个行为研究仍不够,对于“学”如何促进“习”则研究更少。

学校的课程与教学包括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设计的学生学习方案,以及为促成这一学习方案的实现而设计的教师教学方案。如何从教学的角度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学习方案,是目前教学论领域应该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如何建构“教”促进“学”、“学”促进“习”的有效路径,是当代学习研究的关键。

2. 学习方案

学习方案是在具有明确的学习策略意识的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建构起来的、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条件、学习效果显著的学习活动计划。它包括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学习资源等内容。其基本性质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学习活动计划。

学习方案与教学方案不同,它具有以下特征。

(1)学习方案是学习者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建构的,是学习者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过程和活动、自主确定评价标准的学习行为。

(2)学习方案是学习者基于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条件而建构的。

(3)学习方案必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建构、体验的学习活动计划。

(4)学习方案强调教师的引导,而且强调教师本身必须具有明确的学习策略意识。

(5)学习方案必须形成显著的学习效果、较高的学习效率与合理的学习效益。

(6)学习方案是一个完整的学习活动计划,包括知识、情境、资源、评价四个主要部分,内含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学习过程、学习支架、学习资源、评价标准等重要内容。

学习方案不同于教师的教案与教学设计,而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学习计划,它们的主要差异见表1。学习方案也与国内教育实践领域很多人使用的“学案”不同,它们的主要差异见表2。

二、学习方案的内容

学习是学习者内在的发展过程,其目的就是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学习,发展自我。所以学习方案首先需要有学习的内容,也就是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条件性知识等。

学习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的建构,情境是学习的温床、土壤,适宜学习的情境可以促进学习,不适宜学习的情境反而会制约学生的学习。情境是学习方案的核心,情境包括各种学习活动组成的学习过程、学习支架。

学生不能完全依据其天性向大自然、向生活学习,而需要通过教育而学习,因为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资源是学习方案不可或缺的内容。

学习要达到一定的目标,就自然需要评价其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这样的评价标准当然是学习方案的基本要素。

由此可知,学习方案应该包括知识、情境、资源、评价四大部分,具体包括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前需知识、学习过程、学习技能、学习支架、学习资源、合作对象、交流渠道、可选预案、成果要求、评价标准。

图1说明了学习方案的构成,也揭示了学习方案促进学习成效提升的过程。

当然,这只是介绍了学习方案应该包括的内容,至于学习方案的结构,尽管有多种形式,但我们认为,比较合理的形式有两种。一是个人的学习方案,这是一个包含SWOT分析的学习活动计划,这也是现在西方国家普遍使用的学习方案形式;二是班级课堂学习方案,这是结合我国的教学实际,把教学方案与学习方案统一起来的学习方案形式。具体内容见图2。

有效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8

关键词:有效教学;有效学习;预习;相互交流;当堂检测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4-0029-03

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这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目标性,整个教学过程其实是在教师引导下明确:学什么(目标),怎么学,(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预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得怎么样(针对性训练、当堂检测)的过程,是先学后教,反思改进的过程。现以《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为例,谈谈预习、相互交流、当堂检测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看法。

一、“预习”是学生自主能力形成的基本途径

“预习”被人们称为最重要的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无数优秀者,无不是“预习”的受益者。预习是一种学习方法,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预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获得新知识的活动。预习有课下预习、课上预习两种。实践证明,预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课前老师精心编写目标明确的预习学案,告诉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明确指向。以小组为依托,指导学生利用各种工具书,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方式,自己学,和大家一起学。这样的学习,目标性强,态度积极,注意力集中,学习效果好;有利于学困生的成长。心理学认为,同伴之间的互助,容易沟通,易于接受,小老师往往会起大作用。

预习类例:《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片段

(一)资料助读

1.书,即书信 。

2.据提供资料勾画对作者的生平感兴趣的部分,并对作者做简短的点评。 。

3.作品背景: 。

(二)诵读山水 ,积累语感

1.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2.读清句读(dòu): 。

根据提示给课文划出朗读节奏。

方法指导: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

3.读懂大意: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字词(借助课下注释)。

还有哪些词或句子不理解,记在这里吧。

4.读出层次。 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5.读出味道。

(三)品味语言,体悟情感

1.有人评价《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请大家再读课文,回答:说它“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那么这幅山水画中有哪些景色呢?又是怎样描写的?请谈谈自己欣赏到的课文中的一点之美。如可以从用字遣词、修辞手法、句式特点、写景视角、层次结构、描写手法、情感等角度进行赏析。

佳句赏评用两层语言表述:景物描绘 +内容评赞

示例:高峰入云

巍峨的山峰耸立云端,“入”字写出山峰永不止息的向上生长的状态。

总结写景方法。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意思是景物描写中必然蕴含作者的思想情感,本文景物描写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呢?哪些句子直接抒发作者的情感?

3.你认为本文获得如此赞誉——“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的理由是什么?

4.我的疑问:

从教学设计来看,教师编制了预习学案,要求学生在课下完成,学案把知识化成了一个个问题,给学生补充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资料。目标指向性很强,学习重点明确,有“方法指导”,“示例”,告诉学生怎样思考问题,提示学生利用一切资源,互帮互学,解决所有问题,鼓励学生通过仔细阅读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学出个性,学有所获。学案具有吸引力,具有激励性。学生能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知道学什么,这是基础;学生能够自己读出疑问,那才是较高境界。如“还有哪些词或句子不理解,记在这里吧”“我的疑问”,在展示过程中学生提出了“夕日欲颓”、“欲界之仙都”中的“欲”怎样理解?学生还提出来“本文无处不在地流露出作者热爱大自然,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不能理解他“只管怡情山水,不顾国家安危、明哲保身的做法”,“临阵脱逃,哪来的得意”。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非常了不起,说明我们的学生有思想,具有挑战性。这是做中学,用中学,悟中学的学习,是纯粹的自主学习模式。这个过程解决了怎样学的方法问题,价值观念的问题。

二、“相互交流”是有效学习的精髓

心理学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能激发学生在同伴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有效的相互交流、合作学习对学生的智力、情感以及培养社会合作精神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学生在相互交流展示过程中提出疑惑是最可贵的。“预习”需要小组内及组与组之间的相互交流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目标,课堂展示需要小组内及组与组之间的相互交流才能很好地展示小组预习合作成果。解决问题需要小组内、小组之间,畅所欲言,甚至是激烈争辩,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越来越强,这样的合作才有意义。

在展示过程中学生提出了“夕日欲颓”、“欲界之仙都”中的“欲”怎样理解?经过片刻思考,有学生做了回答,“欲颓”的“欲”意为“将要”;“欲界”的“欲”意为“世俗的七情六欲”。这是古汉语一词多义现象,语言环境不同,语义也会不同。学生提出“本文无处不在地流露出作者热爱大自然,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不能理解,“他只管怡情山水,不顾国家安危、明哲保身的做法”,“临阵脱逃,哪来的得意”?这引起了激烈争论。学生甲说:当时朝廷矛盾深厚,皇帝昏庸,他不能施展才能,甚至还有被奸臣迫害致死的可能,躲在山里做“山中宰相”,也算为国家出力了。学生乙说:他不当官了,躲在山里研究中医药,曾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经》成《本草经集注》,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法,也算为人类健康做了贡献。学生丙说:皇帝好像和陶弘景有默契,要不怎能读懂他的诗和画,有事又怎能去山中问计?没有默契他又怎么可能陶醉于山水呢?学生丁说:他躲在大山,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欣赏着风景如画的山水,做着“山中宰相”,当然得意自豪了。……

提问题的、发言的同学分属于不同小组,代表不同小组的思想,学生相互交流、争论的过程很精彩,争论的结果是学生逐步养成一丝不苟、探究创新的学习精神,养成关注社会、关注国家的好品质。学生能力越来越强正是我们所期盼的。

合作学习相互交流作为一种极具实效性的教学形式,被人们誉为“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它的目的是为学生创造更宽松和宽容的学习环境,把小组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同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著名教育家卡甘认为,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合作学习的方式主要有同伴教学法、小组游戏竞赛、小组辅导个体和共学式等等。

著名学者王坦认为,合作学习以现代社会心理学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三、“当堂检测”是教学相长的最有效手段

“当堂检测”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现实选择。美国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掌握与运用规则,可能是人类最主要的智慧技能。要把规则牢固掌握、运用纯熟就必须反复练习。这一观点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如没有“当堂检测”和进一步的练习,学生是很难把新的知识与其原有的认知结构紧密地融为一体的,也很难使所形成的认知结构更完善、更充实。请看围绕目标进行的针对性的课堂检测:

(一)识记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陶弘景 夕日欲颓 沉鳞 竞跃

2.断句读。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实是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通文意。

(1)重要字词的理解与识记。

答谢中书________书______

(2)重要语句的翻译和理解。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悟美景,体情怀

1.悟美景。

找出总领全文的一句话。

2.体情怀。

(1)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2)《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文中的静景是: 文中的动景是: 。

(4)读到 ,我想到山峰俊美,直插云霄,我真想和同学们到这里爬山,站在山顶上去感受“

(杜甫诗)”的豪迈,那该多惬意啊。

此检测题,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在小组合作的平台上,在预习、相互交流、教师指导的有效活动中,有96%的学生达到了目标。

当堂检测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效课堂是全体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的课堂。尊重学生的差异,发现学生特长,激励学生潜质,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是当前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目标之一。认真落实当堂检测,及时接受反馈信息,归因分析,及时进行调整补充,确保课堂教学效率。在“反馈——改进”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运用激励性评价,使反馈性与激励性相统一,有利于学生潜能的自我开发,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通过落实“学——测——评——改”,实现教与学的协调,实现教学相长。

有效学习心得体会 篇9

高桥初中

汪桂琴

有效学习是学生理想的学习状态,在预设的学习环境、学习时间范围内,学生能够有效的获得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是学生有效学习的根本目的。

通过这次的校本研训,对我而言,无论是在教学方面还是管理方面都有很深的体会,总结一下教学方面,主要还是立足基础、寻求创新,保证学生能有效学习,毕竟学生接受知识的层面已经大大超过了传统认知。下面,我来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必须认真而充分地备课,只有在此基础上实施创新和生成,才会有精彩课堂的呈现。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改革得需要,因此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上好课已成为当务之急。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就意味着把新的教学里念实践到课堂教学中来。而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有效而创新”备课呢?

一、有效地处理教材。

深入钻研教材,仔细阅读有关参考资料,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电荷知识的内在联系等,其中了解教材结构,教学目的和要是教材处理的核心。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要求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全面准确地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由温故到知新的启动点。此外,一本教材的各单元之间的知识点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在处理教材时合理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在大纲要求的前提下,以教材中最终的概念、原理为中心,从纵、横两方面对教材进行处理,“纵”指知识的“线”,即知识的内在联系;“横”指知识的“块”即具有横向联系或互逆关系。这样,便于使学生把知识联系起来,避免了前学后忘,便于教师讲授时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的体现在课堂,所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是提高备课质量的关键。教师在备课重要精心设计最佳教学过程,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法,选编典型习题,写出具体可行的教案,并设计好板书及课堂小结。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有效的课堂导入。课堂导入要结合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学习的兴趣。

2、有效的课堂问题设计和练习。所设计的问题应该由浅入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就应该精选练习,使学生所做的练习针对性强,效率高,而不是题海战。

3、有效的视觉直观——板书设计。目前由于多媒体的应用,有许多教师忽略了板书的应用,这是不合理的。适当合理的板书可以加强讲授效果,突出教学目的和重点,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画龙点睛——课堂小结。通过简明扼要的总结,可以让学生强化记忆和理解。

5、学法设计。在新课标理念下学法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科学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知识,对学生进行学法训练。

三、研究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以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为依据,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关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引导。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3、适当有效地运用教学用具,如图片,多媒体等,提高教学效果。

有效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10

2010年7月25日至27日,我有幸参加了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题为“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专题培训。培训会上,中科院心理所小学教育研究中心张梅玲主任作了题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和“智慧型教师的构建”的学术报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钱志亮教授作了题为“回到原点看人——兼论人的差异本本质”和“有效课堂哪儿来”的学术报告;重庆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李大圣院长作了题为“基于学生立场的有效教学研究”的学术报告;重庆市綦江县教育科学研究所赵小平所长作了题为“实施有效教学,深化教学改革”的学术报告。专家们以新颖的观点,精辟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解读,让我这名奋斗在教学一线的初中历史教师受益匪浅,豁然开朗,以下是我参加此次培训学习的一些感受。

一、有效课堂教学实施应坚持四项原则

1.坚持发展学生为本。现实课堂,我们为体现教学向生活回归,往往创设不少生活情境,没有意识课堂本身就是我们生活,课堂必须真实,同学们应成为课堂主人。

2.坚持彰显老师主体。新课程不排除老师主体性,课堂教学同样是我们的生活,有效课堂教学应充满智慧激情潜能和创造力。我们的主体主要体现如何为同学们发展创造条件,体现和同学们交往怎样发挥引导作用,体现自我认同和自我反思。一节课展示的不仅是我们教学基本功和艺术,而且还是我们的理念和独特风格。

3.坚持促进智慧生成。让智慧回归教育,让智慧唤醒课堂。评价一节课质量高低,关键看我们怎样促进同学们主动学习,怎样在教学交往情感交流激发 同学们求知欲和创造动机。智慧教育创造智慧课堂,智慧的我们培养智慧的他们。

4.坚持师生生命成长。课堂教学其实是我们一段生命经历。对我们同学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同学们发展和成长;对我们而言,课堂教学是我们生活的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我们对职业的情感态度和生命价值。一句名言说得好:要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显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

二、有效课堂教学实施应选择实际目标和适宜形式方法

1.善于因学定教。我们在教学前须依据课程标准,年段要求,深入研究同学们实际,真正做到为同学们发展服务。脱离同学们实际,一味追求时髦教学,不是我们追求目标。其实细想,现在各种公开课我们最担心什么?是这个班同学们水平适应不适应自己教学设计。一定程度上,如果同学们学力与自己教学设计合拍,教学顺利推进;反之,难顺利进行。因此,有效教学首先不是考虑我们用什么一鸣惊人的新招,而是首先研究同学们,然后研究适宜的内容与目标,最后才是方式方法问题。一句话,同学们的实际是我们教学设计起点。

2.选择教学目标。我们不要以为有目标就行,只有目标适宜同学们,教学才可能有效。目标制定必须依据同学们年龄实际和课标要求,无论目标数量和难度要仔细斟酌。不能根据个人偏好,随意制定。

3.教学形式选择。我们要增加成对小组学习在一节课的比重。当我们提出明确具体可操作性问题之后,可以留出一段时间让我们同学独立思考,先采用全班个人独立学习的形式,然后再让我们同学同桌或相邻四人一组比一比,议一议,评一评,让每人都用语言表述自己思考过程和结果,最后在我们指导下 全班讨论纠正,由我们小结。采用这种方式,能使绝大多数同学获得思维训练机会。防止走过场的低效课堂思维训练,真正提高效率。

4.选择适宜方法。方法为目标服务,要研究怎样方法?我想应按我们同学学习起点,启动学习需求,不断促进学习深入发展。我们要善于创设引发我们同学思维的情感情境,并把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内容、目标、主体等整体起来考虑。方法选择是否有效,要看我们同学是否进行深层学习活动。根据课堂生成实际,不断调整,展开教学。特别我们同学学习发生困难,须诊断,敢调整,敢引导,敢追问,敢讲解,把思维和情感引向深入。有时我们设计问题往往会不适合同学们,要敢调整学习坡度,发挥我们的主导作用。

三、有效课堂教学实施应调节好教与学的关系

1.把和谐师生关系带进课堂。和谐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同学们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反之,同学们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受到压抑。我们对同学们抱有期望,通过态度表情与行为等方式传给同学们,同学们受到鼓舞,更加信赖我们,给我们积极反馈。因此和谐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培养和发展同学们主体的首要条件。课堂上我们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不愉快心情带进课堂。对此我深有体会,有时因作业情况不好,进教室,训一顿,再上课。这时候,自己是出气,同学们也安静,但同学们思维迟钝,发言不积极了,怕自己一不小心回答错,成了我们的炮灰。相反,我们态度和善,面带笑容,同学们就勇于发言,思维活跃,知识掌握也比较好。

2.把学习主动权交给我们同学们。我们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正确定位,即学习引导和组织者。我们要设计一些紧扣教学内容的问题,找最简便方法给同学们,不说废话,要有效统领教学,让同学们有效学习,指导学会学习,主动积极创造性学。①给同学们独立思考时间。教室寂静,说明我们同学集中思考,要珍惜这样时刻。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在很多时候在提问后马上叫同学回答,不给同学们时间去思考。如回答不出,不是请优生包办代替,就是过早地把现成答案和盘托出。试想,在这极短时间内,我们同学思维能进行多深?他们为了迎合我们心理,匆忙寻找片言只语回答,表面气氛活跃,实际答非所问,惘然猜测。因此,抓住时间给同学们多一点动脑筋时间,才能激起灵感,点燃思维火花,产生良好效果。

②给同学们相互讨论交流机会。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局面,当我们提出一组精心设计的问题时,少数尖子撑局面,多数同学当听众。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习的主体当中,一部分是主动参与学习,另一部分是被动参与学习。如何让这些被动参与者也主动参与学习?我们课堂教学可设计同桌交流或三人小组讨论的环节,讨论交流结束,会回答问题的同学请举手,但是答案必须由你同桌或小组内其余两位同学告诉。这样,以往在学习上依赖别人,缺乏学习自觉性的同学态度就有明显的变化,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思维活跃同学兴奋地把自己的见解告诉组内同学,思维不活跃同学仔细地听,因为他有责任帮对方把见解告诉大家。怕开口同学参与讨论,因人人都有任务,要让别人知道自己看法,同时也要正确地表达别人看法。因此,讨论一结束,许多同学纷纷举手,表现浓厚表达欲望。我认为这种相互讨论交流的合作方式,能够训练同学们表达能力,培养我们同学良好看读听说习惯,促使我们同学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重要的培养了我们同学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

③给同学们当堂练做时间。课堂上,我们讲得越多,分析越透,讲的时间占去了做的时间,做的训练常常被搁至课尾,拖到课外。课堂作业成了课外作业,这样加重我们同学负担,降低课堂效果。实践表明,把训练落实在课堂上,让同学们当堂做,当堂练,通过我们巡视指导,可以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训练效果。在每堂课中把讲的时间压缩下来,保证同学们书面作业时间,效率自然会提高。

④给同学们自学的余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课前要让同学们预习,不作任何提示和讲解,给同学们留下思维时间和空间;我们要掌握同学们预习情况,注意同学们不会的东西,同学们自己能解决的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解决,或在关键的地方加以提示点拔,对同学们不明确或不能理解部分,则花力气加以详细阐明,让同学们认真思考后再分层次提出问题,逐一解答,加深理解,触类旁通,以一抵十。现实中,我们似乎很难做到,比如,有时碰到较难题时,很希望同学们思考出来,但大多时候时间来不及,又怕有些同学不掌握,还是讲解!我想,这既扼杀同学们思维,还造成部分同学依赖心理:这题难,老师呆会讲,等老师讲了再做!因此,我觉得应该留给我们同学自学,也许,我们懒一点,他们勤一点。

合作学习的有效应用 篇11

关键词:合作学习 存在问题 有效应用

一、教师要深刻理解和领会新课标对教师角色的定位

新课程要求学生要善于研究学习和探究学习,学习方法要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即: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合作学习无疑是新课程理念下最合适的教学方法之一。但是,很多教师为了追求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在合作学习操作过程中,完全置学生于不顾,不是在讲台上看着下面学生轰轰烈烈的讨论而沾沾自喜,就是走马观花地穿梭在各小组中,偶尔停留却不做任何点评。这样即破坏了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也使学生的合作学习处于无控制状态,无法达到有效的目的。

1.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负责督导学习小组的运作,要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倾听者。倾听学生表述,既是知识交流,又是心灵的沟通。通过倾听学生、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对教师自己何时参与、如何参与做出决策很有益处。也体现了教师关注学生,尊重学生,有利于学生独立个性的健康发展。

2.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过程性评价。教师通过参与小组讨论,观察和倾听学生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的理解,发现富有创意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教师的过程性评价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能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教师要促使合作学习的全员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是要求小组各成员积极合作,全面配合,各展所长,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小组合作讨论的成果应该是所有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是,由于学生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不同,往往会出现一边倒的现象。学习好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讨论,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晰。学习一般的学生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基础较差的学生就正好借此机会讨论其他问题,失去了讨论合作的意义。

首先,这与教师设计的问题和要求展示的话题有直接关系。

1.教师设计的讨论问题要难易适中。教师在设计问题之前,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现状进行选择,看是否应该进行合作交流。合作性的内容要难易适度,如果布置的问题过于简单,就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使得课堂气氛混乱,导致学生之间互相观望,合作学习只成为教师作秀的工具;但如果所布置的问题太难,学生不知如何下手,不但耽误时间,而且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所讨论的问题要有思考性、启发性、探索性。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实际上是学生个性思想的碰撞、对接和融合。每位同学在讨论过程中都能得到同伴的认可,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从而充分发挥其更大的创造潜能和合作积极性。虽然英语语言的学习有固定的模式,但是中外文化的差异应该是值得学生们深入研究的问题之一。在对比中外文化的过程中,同学们能够取其精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借鉴西方先进理念。从而达到道德理念的提升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3.教师设置的话题要有真实的情境。

适合英语教学的合作学习模式,更多的应用于小组对话展示。学生在比较真实的教学环境下,会联系实际生活,创造出各有特色的语言展示。如我在讲授Unit8 Would you like some noodles?这一课时,要求学生表演到餐厅点餐的全过程。有一个同学在品尝面条之后,自然而然地评价到:“Oh, so delicious!”引起大家的一阵掌声。这并不在我给出的参考句子中,同学们通过体会真实的情境有感而发,使整个课堂气氛真实融洽,也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还有的同学在下一环节的知识拓展中,表演到商店买衣服,增加了讨价还价的对话,符合日常生活实际,完全达到了英语语言实用性的要求。

4.教师要注意小组成员的分配。小组内部人员的安排尤为重要,教师要认真考察学生个性差异、能力特征,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爱好、成绩差异等因素做详细了解,进行异质分组。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内容的不同,还要在组内对每个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角色的调配。

三、教师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1.教师要善于运用引导性语言,对小组表现进行整体评价。实践中发现,当教师的引导语经常关注到群体的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就会慢慢产生;当教育评价也经常关注到小组的发展时,学生的团队精神就会逐渐得到培养。教师要注意给各个小组相对均等的参与机会,对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面向各个小组的评价,使学生在小组的成长中逐步感受到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的愉悦,会客观地看待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产生集体的荣誉感。

2.通过小组竞赛,创设合作氛围,激发合作动机。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而不应该是老师的要求性反应。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就要让学生体验在合作中获得尊重的基础上获得快乐,在自主思考、真诚交流的基础上充分享受合作成果。通过组与组之间的学习竞争,培养合作意识,这种竞争能强化小组结构,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更认真、更投入地参与学习活动。

3.小组内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激发小组斗志。“评价是一盏灯,能点亮学生学习前进的方向。”除教师的过程性评价外,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小组内的自评与互评可以使同学们从各个角度、不同层面对组内成员的表现给予积极地肯定与支持。小组成员间良好的评价导向作用是小组合作高效的有力保证。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价也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

四、教师要做好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革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上一篇:rcnp真题考试完整版下一篇:甘草子,甘草子寇准,甘草子的意思,甘草子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