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大城管工作总结

2024-09-29

社区大城管工作总结(共7篇)

社区大城管工作总结 篇1

关于大城管体制下加强我区城管工作的

调研和思考

区政府研究室(2010年9月)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全力推行大城管,对城市管理体制和相应的考核方法做了大的调整。一方面,全市城市管理的重心逐步向基层转移,另一方面,城市管理的要求越来越严,考核方式出现了新的变化。面对新的情况,洪山区作为城乡结合的中心城区,在大城管体制下城市管理工作有诸多亟待加强的地方,特别是6、7月份,我区的城市综合管理排名连续两次位居全市中心城区最末,形势十分严峻。对此,区政研室深入街乡及相关职能部门,结合区情,就如何适应城管体制大调整,构建城市管理大格局,抢抓机遇、转变职能、高效运作、长效管理,使城市管理逐步跟上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的步伐,进行了一些调研和思考。

一、城市管理体制调整后的新变化

大城管体制确立,城市管理方式、侧重点、考核方式均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对区级城市管理工作产生了较大影响。

一是城市综合管理重心下移。根据“以区为主、属地管理,权责配套、注重实效,上下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大城管体制确立后,城区、街道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基础作用更加突出,责任更大,任务更重。区级政府作为城市综合管理的主体,要负责按照全市整体战略和规划,结合辖区实际情况,组织各相关部门、街道办事处落实管理工作职责,开展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管理,实施环境综合治理,改善辖区环境面貌。街道作为城市管理的基础和落脚点,要负责根据市、区要求,组织相关部门、执法管理队伍落实城市综合管理目标任务,建立日常管理机制,开展市容市貌管理,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综合巡查工作,并负责发动、指导和监督辖区社区(村)城市管理工作,动员居民(村民)和辖区单位参与城市管理,保持辖区环境整洁、秩序良好。同时,建筑垃圾处置核准许可权、垃圾中转站建设权、路牌标志设置和维护管理权、窗口部位综合管理权等一系列事权均由市里下放到区里。

二是城市综合管理工作的综合性、宏观化更为突出。在大城管体制下,城市管理工作不再和以往一样,仅仅是城管局一家的事,其工作面涉及到城建、城管、园林、规划、房产等多个部门的职能。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好城市综合管理工作,除了完成好以往的那些基础性业务工作外,必须要进一步加强谋划、指导、检查、考核等宏观管理,强化了调研、指导、协调服务,根据规范、系统的考核办法进行严格的检查、考核,促使多个职能部门更好的分工协作,形成合力。

三是对基层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大城管体制下,市里对区、街道的考核越来越严,市城管委办公室对各区城市综合管理工作每月考核,每半年根据考核成绩进行一次奖惩。对最后一名的区 全市通报批评,并处以罚金。对城市综合管理月度考评不达标或排名靠后的街(乡、镇),市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对街道主要行政责任人进行谈话告诫;对一年内累计三次不达标的,建议区政府调整主要责任人工作岗位;对城市综合管理年度考评不达标的街(乡、镇),单位不得评为本年度市级先进,并建议主要行政责任人引咎辞职。同时,市里对各区城市管理工作的档次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局限于以往的主次干道路面基本清洁这个标准,对背街小巷、社区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7月份开始引入了第三方测评,对各区的城市综合管理工作进行日调查、月打分,基层城管工作的压力进一步增大。

二、制约我区城市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变化,我区的城市综合管理在体制机制上、在业务工作上、在思想认识和客观条件上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科学管理的机制尚需进一步健全。当前,由于我区城市综合管理工作仍未未完全理顺,条块关系还不够协调等原因,大城管机制仍未真正建立起来。在管理体制上,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现象仍然存在,致使管理效能不够高。在执行机制上,城管、城建、规划、园林、房产等相关职能部门协作性不强,存在统筹协调不够,职责不清,职能不到位,督促检查不力和措施不落实的情况。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我区城市管理步入科学、长效的管理轨道,直接影响了我区在全市测评的成绩。二是执法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随着执法体制的调整,城市管理执法的主要力量由市里下放到区、街乡,其目的是便于让更了解实际情况的基层快速的处理城市管理的相关问题,但实际情况不尽如人意。

一方面我区执法队伍特别是街乡等基层执法队伍,人均管理面积大,执法力量稍显薄弱,并不能实现预想的快速反应效果。据统计,我区执法队员人均控管面积2.15平方公里,分别是武昌区的七倍和青山区的十二倍,管理面积大、执法人员少,导致力量过于分散,战斗力不高,执法效能低。同时,我区派驻街乡的执法中队,名义上受街乡指挥,但由于其资金来源、人事调配等都由城管局管理,客观上部分存在事权、财权与责任分离的现象,影响了街乡对执法中队的调度,中队队员对街乡归属感缺失,责任心和积极性不高,对路面控制力下降。

另一方面,我区城管局与各部门、各街乡之间,城管局内部各科室之间,还存在着职责不清、责任制不落实等现象。表面上责任落实到了部门和个人,但发现问题处理时却常常不了了之,或是拖延应付、相互推诿。职责不清,责任不落实,消耗了大量的工作精力,严重影响了城管工作效率。

三是城市管理基础仍显薄弱。尽管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加大投入,我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但由于历史欠账多、区级财力有限等原因,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仍赶不上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特别是今年,因武汉市处于大建设时期,大量工程集中 开工,我区目前没有一条完整的道路,施工造成的人行道、园林绿化、排水设施等损毁严重,为城市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同时,由于市财政核算我区城市管理经费是仍按照1986年的标准,多年来我区新增道路面积成倍成长,管理的标准日益提高,市财政投入远远跟不上城市建设发展速度,而有限的区级财力并不能适应繁重的管理支出,导致城市综合管理经费不足。

四是基层工作反应速度与大城管要求不适应。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后,承担主要责任的区级城市管理各职能部门,基础业务仍不太扎实;作为基层管理第一线的街道、社区,城管力量更为薄弱,财力、人力都不适应社区居民对城市管理的期待。大城管体制确立后,其对解决问题的及时性、精细化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区级城管系统的反应速度和能力一时仍跟不上、适应不了。

五是部分部门及街乡大城管理念尚未形成。尽管我区多次召开大会,下发了相关文件,狠抓大城管各项工作的落实,但目前部分职能部门和街乡仍然对大城管工作重视不够,全区上下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理念仍未形成。从这次调研中,我们发现有的部门和街乡急功近利,只顾眼前,只求短期集中整治提升排名,摆脱落后的困境,并没有把城市综合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从制度上、从抓长效上落实责任;有的则疲于应付,得过且过,仅仅解决测评中暴露出问题,但对自身管理上、机制上的问题以及对没有在测评中暴露出的其他城管问题置之不理;还有的则不思进取,仍然以过去的老观念看待城管工作,对工作标准要 求不高,只求低分值达标即可。

六是部分市民的文明素质需进一步提高。近年来,随着我区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近郊农民入住城市转变为城市居民进程加快,社会人口动态性加强,人口结构呈现日益复杂的现状,存在着城区人口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相对不高的矛盾,特别是一些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地带这一情况十分突出。这部分居民由于旧有的生活习惯与现代城市的要求不符,且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其素质与现代文明城市所必须具备的社会公德、卫生意识、环境意识相去甚远,给城市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三、加强我区城市综合管理工作的几点对策建议

(一)加快理念更新,促进城管工作实现新跨越。一是要树立城管为民的理念。在新形势下,要切实解决好城市综合管理面临的问题,首先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过去,我区部分街乡和职能部门仅仅把城市管理工作当做一项一般性的工作,城管职能只停留在主次干道扫扫地、拖拖垃圾层面,上级部门擂一下,下面就动一下,哪里的问题暴露了,就临时集中整治救下火,没有把做好城市管理工作作为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来对待,没有将其作为助推“两型社会”建设和文明城区创建的日常重要工作来抓,这正是造成目前我区城管被动局面的一项最主要原因。因此,要满足市民对城市环境日益增高的期望,改善我区城管工作状况,必须进一步提高各街乡和相关职能部门城管为民的意识,从构建 和谐洪山的角度出发,更新城市管理的理念,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把城市管理从主次干道向与老百姓关系最密切的背街小巷、社区、城郊结合部延伸,着力解决好百姓门前事、身边事,让社区美起来、亮起来、城乡结合部整洁起来。

二是要树立“实干城管”的理念。城管工作虽然非常辛苦,但不能盲干,既要苦干,更要实干。抓城市管理工作,不仅要清除乱象,更要从源头上治理,着力解决好产生乱象的根源,从问题式管理向预防式管理转变,特别是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要有始有终,使城管问题一天天减少。如渣土运输车辆沿途漏撒问题,除了要加强配合,联合执法,强化上路车辆管理外,更要找准症结,对症下药,严格工地内文明施工和渣土出场规范管理,从源头上遏制。

三是要树立多元化的治理理念。“以区为主、属地管理,上下联动、社会参与”是大城管体制的重要原则。区级是城市综合管理的主体,但我区面积大、人口多、基础薄弱,财力、人力、物力有限,要想单纯依靠政府做好城市综合管理工作,难度较大。因此,要从传统的以政府为唯一主体的城市管理转到政府主导、社会、企业、公众多元主体参与的现代城市治理上来,逐步建立社会公众参与机制。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市民的公德意识,落实好沿街单位门前市容环卫责任制,充分调动辖区企业、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维护市容环境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另一方面,在投入上,可尝试构建以财政投入为主,辅以部门、辖区大单位、社会各方投入的机制,多方面筹措资金,缓解城市管理资金不足的问题;在管理模式上,部分面积大、人员力量薄弱的街乡可尝试将管理难度大、情况复杂的路段交由专业的物业公司管理,走市场化运作的路线。如我区珞南街出资16万元,将劝业场路段承包给专业化物业管理公司进行治理,街道对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监督考核,确保路段管理质量,目前运行情况较好。

(二)加快完善体制,促使城市综合管理长效化。一是强化城管基层工作。作为区级政府,抓好城市综合管理工作,关键是要把责任落实基层。要在各街乡成立相应的城市综合管理专班,并明确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协调组织好辖区的城市综合管理工作。尝试通过设立社区城管工作站、社区分片包干、分类包保等方式,切实把城市综合管理的责任落实到社区、村,努力形成区、街乡、社区三层城管工作网络体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以适应大城管的快速化、精细化管理要求。如此次调研中反映出梨园街实施的“街道干部包社区、社区干部包门栋、物业公司管好责任区”的机制;珞南街实施的片长分片包干社区责任制;关山街实施的社区分类包保责任制等均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同时,要适当加大对街乡、社区(村)物力、人力、财力的投入,进一步充实基层城管力量,改善基层抓城市综合管理工作的软、硬环境。

二是强化区城管部门履责能力。城管部门作为抓全区城市综合管理的核心部门,在大城管体制下,既要做好加强城管基础业 务建设,完善管理规定、管理措施,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快速反应的能力等工作,更要加快职能转换,充分发挥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的职能,全力抓好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等工作,尽快从微观管理转换到宏观管理上来,从规划的执行者转变为规则的制定者、从业务操作者变成业务教练员、裁判员,促使现有的大城管机制有效运转起来。

三是强化涉管部门的责任意识。大城管体制下,城市综合管理工作涉及的职能部门众多,要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避免工作中相互推诿扯皮以及重复交叉管理现象的发生,一方面必须要坚持以法制为基础,理顺管理体制,严格贯彻市、区下发的相关文件,坚决做到涉管部门责任细化、工作细分、任务明细;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区城管委的指导、协调和督查作用,促进涉管部门将履行各自城管工作职责视为分内事,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协同作战,形成合力,使城市管理逐步走向综合管理、综合执法轨道上来。

四是强化城管工作监督考核。要严格贯彻落实全区城市综合管理考核办法和奖惩办法,坚持实行常委挂点包保制度、日常巡查制度、红黑榜公示制度,并确保制度的常态化。完善对城市综合管理分类考核、统一记分、统一评价等考核机制,加大环境卫生管理、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建筑渣土管理等我区城管薄弱环节的考核分值权重,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加强对考核队伍的培训,提升考核人员的业务水平,强化考核队伍的公正观念和 责任意识,确保考核的权威性。严格奖惩,对工作不积极、履责不佳的部门和单位,应进一步加大对责任人惩处力度,如诫勉谈话、调离岗位或免职等;对抓城管工作得力、表现优异、做出成绩的干部应在予以奖励的同时加大培养力度,以激发城管干部的工作热情。

(三)加快基础业务建设,着力提升城管工作水平。

一是完善城管相关规划。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与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是否符合城市管理的规律、要求密切相关。从长远来看,要提升城市管理工作的水平,必须要跳出管理抓管理,加快完善城市容貌总体规划、户外广告设置总体规划、夜景灯光设置总体规划、环境卫生设施总体规划、机动车洗车点布局规划等,尤其是目前,市里已经将垃圾中转站建设权、公厕建设和管理权、路牌标志设置和维护权等下放给我区,做好这些规划的完善工作更显重要。因此,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以精细科学的规划指导精细化的城市管理,避免城市综合管理的盲目性、低水平。

二是加快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全区城市管理指挥调度系统,与市城管局网络、区网格化管理系统对接,将城市综合管理的投诉受理、协调督办、检查考评等工作纳入信息化管理,构建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共享的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网络平台,形成上下联动的综合管理网络体系,提升城管队伍的快速处置能力。

三是把城市管理与完善城市功能相结合。城市管理的效果关 键在于其功能的完善。要在完善城市功能上下工夫,促进城市整体功能的最大发挥,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尽快完善一批城市发展迫切需要公用设施和市政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协调平衡。如加快实施南湖综合治理工程,可以进一步优化其周边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加快尤李村片旧城改造步伐,可以极大的提高我区中心地带的市容品质,为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四是加强城管人员业务培训。实行分级分业定期培训制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自学与集中学习、传帮带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努力打造出一支理念先进、业务精通、行情熟悉、行为规范、服务到位的城管专业队伍。特别是要加强对执法人员业务培训,严格依法办事,规范和约束执法行为,确保城管执法做到管有依据、罚有力度、惩有程序。

社区大城管工作总结 篇2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大部制改革背景下城管模式需要不断探索

我国有6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但实际上都没有明显效果。从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明显可以看出要尝试大部门制改革,弥补我国目前行政管理体制的不足之处,推进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建设,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就要进行大部制改革。

城管的工作与供热供暖、环卫、市政、水利以及工商等工作息息相关。城市管理监察部门的社会意义相当重大,是联系城市居民和管理者之间的重要纽带。我国目前的城管模式需要改变和创新,可在大部制改革思想的基础上,增加各个城市市政管理部门和城管部门的关联,从而创建出史无前例的制度。

1.1.2 法治背景下需要规制公共权力

我国有着十分坚实的法治背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我国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的重要性,要求和依法行政相联系。另外,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前提之下,就司法、立法和执法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讨论。

从1949年到1978年,我国一直没有市场经济的概念,仅致力于发展计划经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公民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要求管理的思想也就越来越强。如今的城管就可当成典例来说明。城管综合执法部门享有行政自由裁量权、部分审批权和行政处罚权,而怎样利用法治来限制这些权力以及行使权力的主体成为公众重点关注的问题。

1.2 大部制改革的理论依据

1.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以下内容:顾客导向;市场在配置资源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发挥;法制化政府的行为;政府权力的多中心化。对于大城管模式来说,建立社会机制这一全新的治理机制,是比较有利的。可从中借鉴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城管权力范围的限制和部门职能的设定等。

1.2.2 协同理论

作为系统科学的一个关键子理论,协同理论有着其科学的存在意义。在管理领域中,协同理论充分讲述了通过宏观框架,每个微观组成的重新组合最后可转变为新质的特征及结构。

协同理论有3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包括自组织原理、协同效应以及伺服原理。

从以上内容可以得出大城管模式是怎样把它的子系统包括园林、工商、市政和监察等相互联系起来,成为具有创新意义的系统,且能最大化其效用的原因。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在全球城镇化水平不断上升的大背景之下,城市的有效管理对一个城市来说至关重要。由于公民的需求不断迫切,城市管理水平理应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如今,理论界主要有6大派别,他们着力于研究城市管理的途径和技能,忽视了从整体的角度思考问题,而大城管模式则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在实践方面,我们可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他们将城管的职能相应的分配进警察部门,因此,相对而言,西方国家警察的社会意义更加重大。

1.3.2 国内研究现状

在大城管模式的研究上,我国学者各有说法,意见不一。总体来说,大部分是在可行性和意义方面来说明,只有少部分是对机制的设计。

大城管模式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肯定,可以在尽力避免不利发生的前提下,大胆尝试。竹立家在《大部制改革之我见》中说到:对中国而言,必须对现有政府机构进行有效整合;而政府职能转变的结果也必须在机构改革中体现,否则政府转变职能就可能沦为空口号。

2 大城管模式的概念界定

2.1 城市管理

在城市管理中有讲到大城管的定义,对此,每个国家的学者都有着不同的意见。笔者认为,把政府作为城市管理的唯一主体,并不十分人性化,可以让公民以及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到城市管理中去。从狭义上来说,市政管理即为全部的城市管理,即以政府为主要角色引导公民以及社会组织共同维持城市的日常秩序的活动。

2.2 综合执法

城管的执法发展过程如下:城管监察—城管联合执法—城管的委托执法—城市综合执法。随着城市的发展演变,城管的职能范围也越来越大,城管变成了部门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为将来与各部门的重组构建做好了铺垫。

2.3 大城管

大城管能为改变城市治理方式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即在政府进行部门设置时,把职能和业务范围相似的部门,改由相同的一个部门来管理,这样能有效避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以及职能交叉的情况出现,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行政成本。目前,大城管模式在广州及武汉的实践效果十分令人满意。要想达到完美的城市管理模式,还要把市政、工商、公安以及环卫等部门,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另外,大城管模式还要突出法治的观点,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执法;要突出民主的思想,以人为本。

3 当前城管存在的一些问题

3.1 管理体制不健全,运行机制不完善

当前,不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都有城市服务管理权限职能区分不明显的案例,没有管理标准和范围也较为常见。从部门联动的角度考虑,由于城市管理的权限以及管理范围的界限区分不明显,依然存在监管和部际冲突的现象。这些都给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困扰。因此,机制的改革迫在眉睫,要通过改革,不断发展创新适合的机制,摒弃不完善的旧机制,提高行政部门办事效率,提高公民满意度。

3.2 法治化进程缓慢,综合治理水平不高

不论是行政执法,还是法制建设都还有很多缺陷,需要加强改进。这些缺陷会导致重复执法、争权诿责和交叉执法的情况出现。比如,非法小广告的问题,食药、交管和安等部门存在责权交叉,相互推诿的情况,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这也是非法小广猖狂的根本原因。

制约机制和法律依托没有统一的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3点。第一,缺乏行政强制手段。不能顺利地展开联合执法及专项执法。第二,各部门法律法规不统一,权力职能划分不明。第三,法律规范不全面。

3.3 职能转变不到位,执法手段和效果亟需改善

由于城管的职能位阶不高,且在城管之上的部门配合不到位,因此,办事效率不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从执法手段的角度上看,城管执法时不能运用多种手段,不能对症下药,不具有强制性,导致执法落不到实处,给公民留下不好的印象,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从执法效果的角度上看,随着城市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城市最初的规划并没有很好地实现,配套设施的价值发挥不理想,城市顽疾依然存在。

3.4 电子化城管运行落后,信息化水平不高

当前,基于财政考虑,主要的城市服务管理水平依然较为低下,不论是集约化,还是信息化、电子化,都不容乐观。这要求城管要充分发挥其职能,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城市服务管理的发展。从有效分析及数据科学统计的角度考虑,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为基层执法队日常执法提供指导;第二,增强指挥调度的针对性;第三,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第四,预判环境秩序变化的趋势。

3.5 社会参与程度低,城管队伍水平亟待提高

从当前的社会情况考虑,每个市民的素质不同,且参与意识弱,这造成管理执法的进度十分缓慢,效率低下。众多不利因素,如执法环境恶劣;心理冲突;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天然同情;待遇偏低;法律地位的不确定性;工作压力巨大;人手不足等,导致城市管理者很难有所作为。因此,不论是对内方面的人员素质低,还是对外方面的动力少,整个社会的活力还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从市场功效的角度考虑,部分区域虽然把市场因素包含在了执法过程中,但仅拥有执法权,效果微乎其微。城管局以及市政市容委要共同参与,通力合作,以减少城市管理的负担和成本。

4 机制设计

4.1 设置专门机构,确定权责范围

大城管机制的作用就是联系城市的各管理部门,让其成为一个整体。可以把市级政府作为领头人,由管理城市智能化管理调度中心、主任、办公室以及中心负责人等,共同协作。设立培训部门,管理维持社会团体和基层居民自治组织。明确权力清单,理清本部门的权力,做到权力公开、透明,让公民知情。

4.2 搭建综合集成的智慧化城管平台

大城管制度不是说实行就实行的,要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城管系统要不断升级,向智能化发展。致力于以人性化服务为标准的目的,不论是对外的管理水平,还是对内的办公自动化水平,都要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使公民的生活才会越来越便捷、幸福。

4.3 健全信息共享机制,深化工作协调联动

社区大城管工作总结 篇3

一、完善组织机构,建立高位指挥协调的“大城管”运行机制

南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2008至2011年连续四年,把数字化城管项目确定为市政府重点工作之一。在2008年年初先后两次召开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印发了《关于南通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并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各城市管理职能部门相关领导参加的筹建工作领导小组。2009年先后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城市综合管理长效机制的意见》、《南通市城市综合管理案件接处工作规程》以及《关于建立南通市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的通知》共三份数字化城管方面的纲领性文件。成立了由市长亲自担任管委会主任、常务副市长和相关副市长任副主任、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和区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南通市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城管委下设办公室,增挂南通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牌子。监督指挥中心为市政府监督、协调、指挥、考核城市管理工作的专门机构,下设综合考评处、监督受理处、指挥协调处三个正科级处室,三个处室共有参照公务员管理的编制16名,还向社会公开招聘了12名信息受理员。同时以市区环卫职工“一岗双职”,选择86名环卫质检员和班组长兼职采集信息与案件核实、核查工作,形成了数字城管信息系统的高效闭环运行。并依托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平台,建立了高位指挥、协调、监督、考核的“大城管”运行机制。

二、创新工作思路,高标准建设具有南通特色的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

(一)充分调研,优化和完善设计方案

为了高起点、高水准地编制设计方案,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有效、可行,先后组织人员到上海、杭州、扬州、常州等城市学习考察,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南通市数字化城管可利用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向社会公开征集《南通市数字化城管项目设计方案》,邀请省住建厅领导及有关专家对提交的设计方案进行了认真评选,充分吸收各设计单位的成果,结合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多次听取各相关部门和三区的意见、建议,从节俭实用、适度超前、避免重复投资的原则出发,对设计方案作了多次修改完善和整合优化,并顺利通过了省住建厅组织的专家论证,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

(二)高效推进,建设市区两级数字化城管平台

按照“一级监督、二级指挥、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建设模式,一期总投资1250万元。市区三区指挥中心和各部门二级平台及终端均由市里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市城乡建设局和市城管局也建立了二级平台。所有系统接入单位均制定了完整的工作制度、操作流程,并公布上墙,同时将接受、下派、处置、反馈、考核等流程落实到每个处室、每名工作人员,保证了案件处置的及时有效。

(三)精益求精,完成城市资源普查与建库项目

南通市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一期数据普查覆盖范围约为50平方公里,包含市区3个区、66个系统接入部门(街道)。通过积极主动与各相关部门联系,配合测绘单位对涉及27个部门的7个大类、100个小类,共计25万个城市部件的属性和附加属性进行了普查和确认,掌握了城市部件的型号、材质、规格等要素,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打下了基础。该地理信息系统是目前城市数据信息最全、精确度最高、应用范围最广的系统。

(四)拓展整合,形成南通数字城管的鲜明特色

南通市数字化城管项目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建设过程中学习借鉴了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在遵循住建部技术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南通实际,项目建设形成了四大明显特色。一是对可利用资源进行了全面高效整合。整合利用了民防局大屏幕指挥系统、市信息中心电子政务外网、国土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电信公司呼叫中心平台、公安视频监控系统等资源,一期工程为政府节约投资800多万元;二是对系统功能进行了合理的拓展和创新。充分利用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平台,拓展开发了广告管理、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无线视频监控采集等拓展子系统;三是遵循体制互补、资源整合、节约成本、运行有效、社会监督的原则,充分利用市区环卫职工“一岗双职”兼职采集信息与核查,以及城管执法队员上路督查、鼓励热心市民举报等办法,创新了南通市数字城管信息采集与核查工作新模式;四是促进资源共享,积极配合政府其他部门,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平台和资源数据,加强市政设施管理、城市应急管理,努力实现数字城管平台应用价值的最大化。

三、完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数字化城管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中的作用

从2010年3月1日开通12319热线至今年9月底,南通市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平台共受理有效信息27085条,其中部件类4092条,占15.11%;事件类22993条,占84.89%。上报信息共涉及 13个大类,其中市容环境类8711条,街面秩序类6299条,宣传广告类7018条,这三类高发事件信息共22028条,占整个受理信息的81.33%。在所有案件中,市城管局、建设局、公安局、规划局4个重点部门共占37.8%,三区政府共占59.5%。共立案派遣案件23819条,其中结案23533条,处于核查阶段的案件68条,仍在处理期限内的案件240条,到期仍未结案的案件6条,结案率为98.8%。

(一)充分整合资源,创新信息采集与核查工作新模式

试运行初期,南通市信息采集任务是由市城管局、监督指挥中心机关处室以及市局执法大队的队员兼职来完成。这种方式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节省了行政成本,但明显的弊端是城管执法队员担任信息采集员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监管不分离的问题,导致考评、考核工作出现不公正性,而且所上报的信息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出城市管理工作的整体状况,也不能及时监督检查各部门每一个案件的处置落实情况,更无法实现数字化城管“网格化、精细化”的管理要求。针对这一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南通市从工作实际出发,于今年5月份开始,采取了以市区环卫职工“一岗双职”兼职采集信息与案件核实、核查的方法,具体由环卫质检员和班组长负责市区城市管理事件和部件的巡查采集工作,将发现的城市管理事件或部件问题及时上报,并对社会公众举报的问题进行现场核实、对处理结果进行现场核查确认。同时,以监督指挥中心与城管执法队员上路督查、鼓励热心市民举报等办法实现相互监督。为确保信息采集与核实、核查工作的质量,根据《南通市数字化城管信息采集与核查工作实施方案》,南通市专门研究制订了《信息采集与核实、核查工作考核办法实施细则》,每月根据兼职监督员的考核结果人均发放补贴约200元,既节省了招聘专职监督员的高额成本,又提高了环卫职工的福利待遇。

(二)加强案件跟踪督办,不断提高案件处置效率

为提高派遣案件的按时结案率,南通市开通了派遣平台案件信息短信提醒通知系统,健全了派遣员对案件分块包干跟踪制度,完善了案件处置指挥组织体系,建立了全市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平台季度、年度工作例会制度,协助成员单位做好内部处置规程的制订,及时协调解决各类疑难问题,对超时案件和严重影响市容市貌的案件进行跟踪督办。为规范申请延期案件的操作流程,还制订了《南通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案件延期操作规范》,严格申请标准,合理确定延期期限,对处置情况描述不清、申请理由不充分、审批程序不规范以及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存在安全隐患的案件一律不予办理延期手续。

(三)强化督查考核,确保指令畅通执行有力

2009年南通市政府印发了《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核办法》,每月对三区政府(管委会)、30个市级职能部门、5个相关责任单位进行考核、通报。2010年市委、市政府又把城市管理工作纳入了市级机关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和三区1100万元的城建资金拨付与奖励的考核内容。对案件处置情况进行月度考核,并及时向城管委领导和三区政府、市级机关各职能部门以及相关责任单位进行通报。为督促各相关单位进一步提高案件处置的工作效率,还联合市级机关作风建设督查办以及市纪委、监察局对重点单位接处案件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对发现的问题要求立即整改并及时通报,有效推动了疑难案件的处置。从今年开始起动了群众满意度调查,对群众举报的每一起案件完成质量进行回访,并将结果纳入到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

(四)提高服务质量,打造政府为民服务优质品牌

“12319”政府服务热线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最终取决于群众的求助是否得到及时帮助,反映的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为了打造政府“12319”优质服务品牌,南通市研究制定了《争创优质服务窗口和青年文明号活动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深化为民服务的实施方案》,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深化为民服务”两大主题活动,先后建立健全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市民举报回访制、错案责任追究制、服务承诺制等规章制度,注重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强化绩效考评。2010年,群众举报回访率和受理员满意率均达100%,除市规划局2起、崇川区1起、港闸区1起不达标以外,群众对其余处置部门满意率达100%。同时,“12319”城管服务热线被命名为市级“青年文明号”。

从系统运行的情况来看,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通过监督员上路巡查,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变被动发现为主动发现,并得到及时派遣处置;二是通过制定城市管理案件接处规范流程,理清了部门职责,通过实行职能交叉案件首接负责制、案件回退与延期申请领导审批制、疑难案件会办制,派遣的案件绝大多数能够得到有效处置;三是通过高位协调机制的建立,部分城市管理疑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四是城市管理工作监督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工作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大城管”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社区大城管工作总结 篇4

本刊见习记者 袁业飞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当下中国,城管系统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公众和媒体的极大关注而成为社会热点。近年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倡,许多地方政府积极推行的“大城管”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大城管”来了,它是在什么背景下被设计出来的?实行“大城管”模式以后,以往城管工作所出现的问题能在哪些方面、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改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深入到各地采访,寻找答案。

“大城管”理念的提出及背景

“大城管”理念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立项的《中国城市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研究》课题组在去年八月提出的: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由市长任“一把手”,统筹各职能部门,实现城管的管理权和执行权统一。课题组希望以正在开展的全国市、县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整合城市管理系统各职能部门,推行“大城管”模式。课题组还提出,“城管应该管也只能管城市基础功能和城市公共空间,而衍生功能即人类各种政治、经济、社会活动,则不应当由城管去管理”、1

“化解城市公共空间管理矛盾的关键点,在于给予弱势群体尽可能多的实际可分享空间”。

长期以来,中国城市管理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因小摊小贩太多且无证经营,给城市卫生、交通、治安带来了大麻烦,损害了城市形象,于是各地方政府纷纷组建起了城管执法队伍。

城管部门没有统一的名称,在广州叫做“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在北京叫做“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在武汉则叫做“城市管理局、城市管理执法局”;并且各有各的挂靠部门。各地城管体制模式也五花八门:有的城市没有成立城管执法局,城管部门或挂靠在建设局(如河南省济源市),或挂靠在规划局(如广东省清远市);有的城市成立了城管执法局,但挂靠在建设局(如山东省青岛市)……

区别于其他执法机构,城管执法机构的特色在于,在国务院它找不到对口的领导机构,地方政府的城管执法机构一直缺乏全国性的立法管理。这就产生了悖论:一个被地方政府寄予厚望的执法机构,居然没有法定地位和严格的执法规范。对口管理机构的不统一,城市管理法规的缺失,使城管部门“矛盾比较集中、成了烫手山芋”成为必然。

此外,非公务员的外聘来源,导致城管从业者来源混 乱,素质不一。为表现自己的工作业绩,这些非法执法者往 2

往与为了生计奔波的流动人员发生尖锐冲突,由此引发的暴力冲突层出不穷,令城管队伍整体上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

而这些年来,城管形象每况愈下。特别是在2008年,城管的负面新闻更是贯穿全年始终:年初,湖北天门魏文华因拍摄当地城管粗暴执法,被暴打致死;年中,重庆市渝中区3名城管队员将一名占道经营卖凉粉的摊贩殴打致死;年末,18岁的唐山男孩曹强因为发小广告被北京城管追赶,最后跳入筒子河中淹死……在这样的背景下,直面城管的合法性和制度性问题,提出“大城管”的改革尝试,有其紧迫性与必要性。

“大城管”模式的推行 ——北京:“崇文模式”

其实,早在2007年,北京市崇文区城管就开始推行 “大城管”、“综合执法机制”了。全区7个街道办事处,分别成立了综合行政执法组,每个执法组整合了城管、公 安、工商、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25个执法部门的力量,即该25个部门均派专人到各个街道办事处上班,“全权、全责、全时”处理辖区内的所有城市管理问题。

崇文区区长牛青山表示,推行“大城管 ”模式,主要 为整合执法力量。“法制健全,但执法薄弱。”他称,各个执法部门分散办公,削弱了执法力量。此外,更深层原因在于为了从源头上化解矛盾,“城市管理的一系列问题,表面上

看是城管执法管理不到位,深层次的原因是城市失业人员、低收入人员和流动人员等困难群体的就业生存问题”,因此,“大城管 ”模式联合城管和劳动保障、民政等各个部门,通过联合救助、就业帮助等救济救助措施,解决弱势群体的生存难题,从而根治城管“痼疾”。

为改善民生,崇文区率先推行信访代理制、领导干部 “三访”和信访风险评估制度,着力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让各级领导干部主动替群众跑腿,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建立了经常性走访机制,变上访为下访。同时,崇文区还大力设立便民服务临时市场,让无照商贩“合法经营”、规范经营,既解决了部分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又维护了正常的市容环境秩序。为帮助百姓就业,崇文区采取岗位支持、适地安臵、联合救助、就业帮助等全面的救济救助措施,在全市率先推出“创业者俱乐部”模式。

“崇文模式”呈现出两个特点:一个是执法方式的改 变:重心下移,属地管理,街道办事处牵头,统辖所有政府部门,这样就把城管从“既替各部门挨骂,又成众矢之的”的尴尬中解脱出来,使城市管理涉及到哪个部门,就有哪个部门的人出来接招。执法力量被整合之后,执法力度就加大了许多。另一个是执法思路的改变:本着“先生计,后漂亮”的思路,先解决弱势群体的生存问题,从源头上化解矛盾。

崇文区的改革效果是非常显著的。从开始试点到现在,崇文区在北京市容环境卫生、城管行政执法综合考评中,连续三年保持领先,连续三年保持信访量下降和越级群体访、非正常群体访“双零”指标。2008年获“中国最佳管理城市奖”;2009年被提名为“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今年,北京宣布要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崇文模式”。

——南京:转变政府职能

2008年12月,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率先启动南京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成立由市长担任主任,市委宣传部、监察局、法制办、公安局、市政公用局、市容局等23个涉 及城管部门和各区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单位的城市管 理委员会,并在后续几个月内,密集地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2009年8月,随着“大城管”模式得到住建部的认可与力推,全国40多个城市先后赴南京学习考察。南京城管一跃走到了全国前列。

南京“大城管”是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在推进依法行政的同时,积极理顺各部门的职责关系,并着眼于稳妥推进未来的政府机构改革。南京“大城管”体制之大,更多的不是它的权力之“大”,而是它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化基础上的服务之“大”。

南京“大城管”这一体制创新,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创新驱动为导向,以凝聚力量为手段,以提升城市管理效

能为目的,着力在运作模式、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管理考核等4个方面寻求突破。

在运作模式上,按照“大城管”的格局要求,市本级城管办负总责,各区成立相应管理机构,建立起市、区、街(办事处)、居(社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工作体系,实现了重心下移、以区为主和上级监督。在管理方式上,既有市区联合,又有部门联手;既能垂直到底,又能横向到边。在管理手段上,积极探索了公安、司法对城市管理工作的依法保障机制,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在管理考核上,做到了任务目标明确,工作责任落实,考核评比严格,整改措施到位;强化激励措施,推行了城市长效综合管理保证金制度。

——广州:大城管,细服务

去年11月,广州市大部制改革正式揭幕,而其中的重 点内容就是在城市管理方面,建立“大城管”体制。广州为此新组建了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将市市容环境卫生局、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市市政园林局有关市政管理的职责,以及市建设委员会有关城市管理、市容环境卫生的职责整合在一起。

改制以后,一位长期在城管执法一线工作的城管负责 人说,城管委实现了“管理+执法”的合二为一:“由于部 门之间的职能交叉,很多时候执法都需要跨部门协商和行

动,降低了执法效率。城管委成立后,将城市管理多个职能收编在一个部门里,省却了部门之间的行政壁垒,提高了执法效率。”

整合后的广州城管委提出了“大城管,细服务”的理念,建立起“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模式,以区域式城市管理为抓手,整合市政、环卫、综合执法等管理资源,强化城市管理基层和基础工作,努力做到城市管理全覆盖,每个街镇有专门的城市管理指挥协调机构,每个社区有专门的城管工作站,全市80%的城市管理问题解决在基层。

同时,清理全市城市管理维护项目,因地制宜推进管养维护社会化,路面保洁、立面清洁、人行道绿化带卫生、城市景观、牌杆摊亭的保养,能够合并的项目尽量合并,能够一家公司负责的一家负责。加强市政、环卫维护资质管理,逐步提高市政和环境卫生维护管养社会化程度,培育健康的城市维护市场,并努力争取用3—5年将城市维护成本降低20%。

——武汉:市长当“大管家”整治八大顽疾

作为华中地区最大都会的武汉,城市形象一直不够理 想,外地来汉者往往以“脏乱差”三字来概括对武汉的观感。武汉市市长阮成发在暗访三镇后,总结出城市管理存在的八大顽症:暴露垃圾随处可见;渣土抛洒污染严重;违法占道

遍地开花;窨井盖子破损缺失;湖泊水域频被吞噬;窗口地段秩序混乱;违法建筑屡禁不止;拆迁工地管理无序。

“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管理没能相应跟上”,“多头管理太乱,到了不得不治理的地步。”武汉市政府人士称。于是,在考察、借鉴了国内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武汉市于今年四月组建了城市管理委员会,启动了“大城管”模式。“大城管”模式由市长任“大管家”,各委、区政府、各职能部门一把手任成员,有利于统筹、整合各部门职权,保证城管委的执行力和管理权。这样,就破解了旧有管理体制中相关职能部门权责不清的问题,杜绝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扯皮不办事,管理缺位。城管委组成了专职综合巡查督办队伍,及时巡查发现全市存在的城市综合管理问题,并予以处臵,同时对相关的110联动接警、市长专线接听、媒体曝光、群众信访等城市管理事项,每天收集汇总后分类进行办理。

以往,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重叠的部门较多,市民遇到问题常常弄不清该向哪个部门投诉。“大城管”机制建立以后,市民凡遇到与环境卫生、建筑渣土、违法建设、违法占道管理、湖泊水域污染等相关的问题,都能直接向“大城管”平台反应,该平台再根据职责分工,交给相应部门解决。

“大城管”前景展望

“大城管”改革推行以来,许多市民切实感受到了城市环境的改善,城管素质与办事效率的提高,但是还是有人在问,“大城管”,到底能走多远?

专家与媒体人的反应并非一味给“大城管”叫好。有人认为,能否让城管获得更多民意支持,关键不在于由谁来管理城管,而在于城管角色和职责的转变,只有在城管权力来源以及实施权力范围上进一步规范,才能与旧有城管模式有质的区别,使城管制度名正言顺。有人提醒有关部门,改革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总揽全局,对症下药,最根本的是不能悖逆民本方向,这次集权性改革应建立有效的公民监督和多方制衡机制,以平衡权力,防止权力的高度集中和滥用,给弱势群体更多的话语权。有人甚至直接质疑“大城管”改革是权力思维在作怪,并不看好其前景。

我们应该看到,相对过去很多治标不治本的改革,这次的“大城管”改革,直面了城管的合法性和制度性问题,有明显的进步意义。作为最高一级政府部门,住建部能认真地提出维护公民权利和保障弱势群体的这一体现公平正义价值取向的观点,值得充分肯定。而且,从效果上看,各地城管工作质量都有明显提升。

但是,对城管体制改革,我们当然还该抱有更高的期望。

某些地方的“大城管”改革,如“崇文模式”,确实做到了尽力给予弱势群体尽可能多的扶助。但是,“崇文模式”整合执法力量的效果,恐怕要远高于救助就业生存。因为谁都明白,救助弱者的挑战,决不是说说那么简单,很多弱者面临的困难,决不是某个区级部门一个特派员所能解决的。比如,流动商贩大多为外地人,在本地没有户口,与户口挂钩的福利,很多就无法解决。再比如,帮助困难者解决的工作岗位,如果受助者不满意、不接受又该怎么办?弱者们面对的困难各不相同,困难群体的需求层次也各不相同,自始至终对他们贯彻“生计为先”的执法理念暗藏一厢情愿的危险。如果出现“执法力量强了很多,救助却成了陪衬”这种现象,那么,难保执法权力的膨胀在某些情况下不会导致弱势群体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实际上,如果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大城管”中的市长负责制也无法改变当前城管体制中的一些根本性缺陷。

要彻底改革城管体制,就必须真正让全国的城管都回 归到法治的轨道上;必须从《国务院组织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国家立法 层面,彻底解决中国城市管理执法机构的合法性问题。

只有在国家立法层面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真正做到依法设立城管,依法规范城管,依法制约和监督城管。因为这样不仅解决了它的机构性质问题,还能够有效解决它的权力

社区退管服务工作方案 篇5

开展退休社会化管理,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区履行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责和任务,育才社区在金沙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和规定,结合实际,坚持以老人为中心,创新工作,全力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全面履行各项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职能以及上级明确要求的工作职责,把退管工作落到实处,最广泛地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给老人,基本做到了老有所呼,我有所应;老有所盼,我有所办;老有所思,我有所议;老有所急,我有所帮,不断满足退管老人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要。为了进一步增强退管老人的归属感和社区退管服务站的凝聚力,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有效地管理和服务,特制订退管服务工作方案。

一、创新工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退管老人的社区认同感

至今为止社区已接收退管人员998人,其中住户籍退管人员850人,空挂退管人员148人,社区管理率达100%,但要让他们真正具有“社会人”的认同感,就应该让他们体会到以前享有的社会保障、组织生活、文化娱乐、康复护理、医疗保健、困难援助等“企业人”的待遇,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到居家养老的温馨,社会化管理的好处。

1、创新工作体制,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努力营造老有所乐的生活环境。

整合辖内的文化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小区健康路径及其它的社区文化娱乐场所等各种方便老人的硬件资源,统筹使用,并逐步完善相关设施,进一步地解决社区退管文体活动场地不足的问题。另外,积极发掘退管人员中的文体爱好者和文艺特长人员加入退管自管互助组织,广泛建立各种活动小组,制订详尽活动计划,及时、详细记录活动日志,组建粤曲队、管乐队、太极队、舞蹈队、木兰扇队,通过发动退管自管互助组织骨干就近活动,带动其它退管人员参与其中,而且还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发动退休人员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参与各项文艺演出和比赛。现在各个社区的文体活动正蓬勃开展起来,每个退管人员只要愿意百分之百可以乐在其中。

2、创新工作形式,成立居家养老队,实现老有所养。社区有不少孤寡、精神病、军转干等十类重点管理服务对象。为让这些特殊退管老人能在社区中安享晚年,可以成立专职居家养老工作队,依托退管社区化管理服务网络,采取“灵活性管理,人性化服务”的工作方式,上门为以上老人开展了家居清洁,陪同看病和外出活动,聊天慰藉、购物等服务,让老人开心生活,充分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3、创新工作方式,成立自管互助组织,实现老有所为

为有效减少资金、人力、管理、场地“四个缺口”的制约,解决辖内管理地域广、退管老人队伍日益庞大和退管工作人员相对较少的难题,依托社区,发动热心公益、组织和议事能力强、身体条件好、愿意无偿为退管人员服务的退管人员,组织成立退管自管志愿互助队伍,在开展退管工作中,充分发挥义务互助人员的地缘关系和相互认识的优势,增进退管老人之间的信任和友爱,架起在退管人员和社区之间沟通的桥梁,创造守望相助的和谐氛围,逐步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退管工作新模式。

4、创新工作观念,发掘教学资源,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利用与通州高级中学、通州职教中心、南通血站通州分站、通州卫校、疾控中心、城北派出所、通州社保局、通州医保中心等单位长期建立的良好关系,争取他们工作的支持,请他们每年都能因应不同时期的要求,经常派专业人员来社区举办至少健康讲座和咨询、国防教育、社保医保政策、治安消防讲座等,让老人们从中学到知识,了解社会的发展,做好防患措施,提升生活质量。

5、创新机制,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作用,实现老有所医

为了及时了解退管人员的生存健康状况,要求社区卫生服务站100%为退管人员建立健康档案,通过掌握到的健康记

录,有目的地组织退管老人体检,积极引导老人参加各种健康讲座,转变生活习惯,积极就医。

二、建设高标准,强化工作四到位,不断增强退管老人的满意度

1、机构到位

建立社区退管服务领导小组,社区主任任组长,配备1名专职工作人员。以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为依托,六大网格中每20名退管老人设1名有威信的老人为组长,遇到突发事件立即与网格负责人联系或直接向组长汇报情况。

2、人员到位

社区所有工作人员定职、定责,挂牌上岗,岗位职责、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和工作程序明确,并在办公场所公示。专职工作人员经培训后100%能持证上岗,社区所有工作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有关的劳动保障政策和退管政策,能独立解答退休人员的问题和开展退管工作。

3、制度到位

退管各项工作制度、工作职责健全,职责明确,操作规范,办事指南、工作制度、工作职责等上墙公示,编印有退管政策宣传手册或宣传单,方便退管人员查询和取阅。

4、工作到位

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定的办事条件、程序、时限等为退休人员提供服务,按照规范的服务用语和礼仪接待来访的退

休人员,接听咨询电话,具备“热心、爱心、耐心、诚心、贴心、细心”,真心接受退管人员和群众监督。对于退休人员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做到件件有回音。服务态度好,工作效率高,退休人员满意率在95%以上。

一是能够按规定及时接收退管人员。及时准确地录入新纳入退管人员的基本信息,建立退管人员基本信息档案和数据库,信息入库率达到100%,全面掌握退管人员生存、流动、健康、特长状况,全部实现计算机管理。

二是动态管理退管人员。及时更新和补充退管人员有关信息,能够提供各种社会保险查询服务,掌握了解辖区内每位退休人员的基本情况,对孤寡、独居、精神病、高龄、特困、重病、伤残、劳模、退伍军人、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老工人等十类特殊人员作为重点关心对象,全面掌握他们的情况,明确记载他们的服务需求,并进行分类登记。

三是实行探访工作责任制。工作人员非工作不得请假,经常性开展探望慰问,凡退管人员患病住院,社区派人员携礼物上门探访,对孤寡、独居人员实施“父母式”的每周三次上门探访及居家养老服务,其它八类人实行“兄弟式”每周一次上门探访制度,其它退管人员采取“远房亲属式”的每季一次探访制度,让退管人员充分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四是按规定程序做好退管人员就近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在认证的同时,设法了解退管人员的健康和生活状

况,发放社会化管理服务联系卡,及时让他们明白联系卡有关事宜;对重病、高龄、残疾等行动不便者,提供上门服务等措施;属地外来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开展了协助认证工作,让辖内退管老人感受到我们的关怀和办事的便利。

五是认真做好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让退管人员随时随地地能够了解掌握退管及其它政策法规的内容和好处,及时便捷地为退管人员提供各种方便的配套和跟进管理服务。

六是开展档案查阅工作。及时为退管老人开展了档案查阅服务,如实方便地为查阅人员出具相关的继承、亲属、购经济适用房、公房租赁等证明手续。

七是协助死亡退管人员亲属申领丧葬补助和遗属津贴、孤寡老人开展房屋修缮、重病退管人员申请困难救助等工作。

八是组织退管老人参加各种活动,及时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组织退管人员按时按量参加举办的各项有益身心的活动。

九是认真做好退休人员的来信来访工作,热情接待、耐心倾听退管人员反映情况,及时妥善处理存在的问题,将依法、和为贵的思想传导给退管人员,鼓励退管人员积极参与和谐社区的建设。

十是落实固本强基工程,全面接收党员组织关系。全面接收退休人员党员组织关系,根据转入的退休人员中党员的

数量按照六大网格成立相应组织,做到组织活动正常,活动记录齐全,协助社区做好各项维稳工作。

三、以人为本,温馨服务,不断增强退管老人的社区归属感

利用居家养老、协管、自管、互助志愿者等人员,加强对退管人员的跟踪服务。在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度和“十类人员”包户到人的制度下,做到配合默契,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就近服务,无私奉献,让退管人员享受到比企业管理更好地服务,有“家”的感觉。

1、做好台帐完善服务。

建立了各类退管人员的名册、“十类”特殊人员名册、特困救助、慰问专项台账和活动记录,按时上报统计数据,数据真实准确、无错漏,台账资料已编制案卷目录,记录完整。把“十类人员”作为重点服务对象,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爱带给他们,及时地为他们排扰解难,营造良好的“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氛围。

2、提供办事便利服务。

便利快捷的服务直接关系到社会化管理的成效,以关爱困难退管人员为重点,对辖内退管人员开展了经常性、长期性地关心、摸查、事务性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具体落实,使各项工作开展有更坚实的组织

基础,使各项服务也更加真实可靠、方便快捷、更具人性化,更易为退休人员所接受。

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年画发放工作采取发通知、入户、电话等方式逐个通知相关的退管人员,发放社会化管理服务联系卡,及时了解和记录退管老人的健康和生活状况及爱好。做好现场的跟踪服务,及时处理和解决突发事件和疑难问题,每年的6月年审认证、春节和中秋前夕,在最忙的时候,社区内最多只能留一人值班工作,其它人员全面走访、上门服务。

3、开展人性化的居家养老服务。

社区对开展的民政和退管居家养老工作取长补短,相互借鉴,让特殊退管人员享受到与民政对象一样的人性化服务,比上级三天一访规定还高的一个星期三访,上门至少开展家政、聊天、慰藉等工作半小时以上的待遇。在上门探访服务期间,详细规范做好探访记录,保证退管人员跟踪服务的细工作的及时到位,严寒酷热,动员做好防冻抗暑工作;台风暴雨来临,电话叮嘱少外出,做好防风防潮工作;病倒住院,及时探望并密切跟踪康复情况,为他们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

四、积极扶持志愿互助活动,就近服务,增强老人对社会的亲切感。

社区管理区域大,社区管理退休人员少,在资金、人力、管理、场地的制约下,充分发掘退管老人加入我们的队伍,发挥余热,是实现退管老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架接社区和退休人员之间沟通桥梁的关键之一;另外在辖内发展其它的义工组织,也是完善社区互助服务网络,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举措。开创依托社区服务新模式,促进社区和谐。

1、积极发展自管互助组织。

积极探索自管互助工作,从原来的发动热心退管党员为主,到面向所有的退管热心老人,依托社区工作平台不断发掘退管义务人才,充分发挥退管队伍中骨干力量熟悉关爱社区、同情弱者的作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使自管互助服务队伍不断扩大。

根据退休人员居住情况,在退休人员中以网格、居住小区、居民楼为单位,广泛建立自我管理、互助、文体活动服务组织,按20-30个退管人员建立一个互助组,形成一个覆盖全社区互助服务网络:领导组长-片长-小组长-义工,充实和扩大服务队伍,给社区退管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小组组织名称、工作内容、人员组成、工作计划明确并在社区工作站公示,建立系统的资料档案,记录工作开展情况,小组掌握退休人员家庭状况、身体状况、兴趣爱好等,小组人员每天积极利用自己的工作网络,各尽所能,开展走访、慰问、助困、文体等活动,他们将退管老人的心声、问题、近况及

时地传给我们,配合社区做好居民群众的思想教育宣传工作,协助社区开展上门慰问特困、孤寡老人,组织老人开展文娱体育活动,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办理年审,通知老人参加茶话会,维持活动秩序,组织参与各种保健咨询和义诊活动。

这样,既弥补了社区专职人员的不足,又有力地促进了社区管理服务的成效,更加贴近退管老人、深入民生,实现了社区与退管老人沟通的桥梁作用,而且深得退管人员的信任,增进了社区邻居之间关爱、守望相助的和谐氛围,有效控制退管老人的有效信访投诉和死亡冒领养老金现象。

2、完善配套服务,方便单位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工作双赢。

为方便单位义工工作的开展,为义工们提供社会实践的基地,让他们的爱心传送到老人中去,社区可以积极联系辖内外单位,搭建工作平台,主动促使青年学生、公司职员、企业家加入义工组织,成为义工,方便他们开展为退管老人服务工作,履行单位的社会责任,开辟社区为老服务的新途径。

社区大城管工作总结 篇6

商报讯 “这些老师都很平易近人,欢快的学习氛围我很喜欢。”12月8日上午,鹿城区双屿街道鞋都三期社区活动中心笑声不断。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们正在为该辖区内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一堂趣味作文课。

“在这里可以学到新知识,认识新朋友,我很喜欢,下周还要再来上课。”就读双屿街道正岙小学五年级的陈世友说。课堂上精彩的ppt课程展示及志愿者老师与学生的热情互动让现场30余名小学生们感受到了一种欢快轻松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上课热情。

“以前周末时间,孩子都是自己在家写作业或看书,我们都要上班,根本抽不出时间管他们,也没经济条件送他们去培训班。”每逢假期,鞋都三期的外来务工者就会为自己孩子的去处烦恼。“听老乡说社区开设了免费辅导培训班,赶紧报名把孩子送来。”来温务工多年的马雪莲说。如今,这些家长找到了孩子学习游玩的好去处,少了后顾之忧。

“这是这些孩子的第一堂课,效果很不错。下一步准备扩展培训对象范围。”双屿街道鞋都三期主任黄敏乐说,该社区有外来务工人员将近6万人,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放学后没人管,因为经济原因也上不起课外培训班。为了让这些孩子有机会享受到良好的课外辅助教育,鹿城区城乡社区建设领导办公室牵线搭桥,该社区与高校合作建立了长期支教关系。据了解,除了开设阅读、写作、英语等课后辅导班,大学生志愿者们还为这些孩子带去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后期还将扩展培训对象和课程内容。

此次爱心支教进社区活动,是温大城院“爱心专列号”爱心组织志愿服务内容之一。温大城市学院党委副书记林盛光说,大学生进社区,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也为社区提供了切合实际需要的服务。

社区大城管工作总结 篇7

一、建立“大城管”机制的基本做法

(一)完善机构设置

为了促进城市综合管理工作常态化,如皋市政府建立了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由市长兼任城管委主任,城管局局长任管委办公室主任,并在城管局下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以下简称数字化城管中心)。根据皋编(2012)69号文件精神,如皋数字城管中心为市政府监督、协调、指挥、考核城市管理工作专门机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设在市城管局。监督指挥中心设置三个科室,均为正股级建制,分别是综合科、受理派遣科、监督协调科,使用事业编制10人。采取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模式,完成各科室人员设置。另对外公开招聘合同制采集员20名、坐席员4名,共计24人。

(二)健全工作制度

提请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如皋市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监督考评实施办法》,《如皋市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议事和工作规则》、《关于建立健全城市综合管理长效机制的意见》等“大城管”管理考核文件,作为“大城管”管理框架的运行支撑。其数字城管中心内部就系统运行制定了相关管理标准、规定,使管理日趋规范和完善,保障了数字城管系统常态运行。

(三)强化工作考核

数字城管运行效能的核心基础是考核评价,如皋市以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为依托,积极发挥数字城管平台信息采集、指挥派遣、案件处置和绩效评价的功能,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城市管理新格局,城市管理实现了由突击型向长效型、粗放型向精细型、管理型向服务型、单一型向互动型的转变。如皋市政府对以数字城管系统为基础的“大城管”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出台了监督考评实施办法,出台了城管委议事和工作制度,出台了“大物业”、“大环卫”考评实施意见。

二、大城管机制取得的初步成效

大城管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应用,促进了城市管理领域内各个职能部门的整体联动,强化了部门责任,不少疑难问题不再难,不少遗留问题不再拖延,不少交叉问题不再扯皮,城市管理问题通过数字城管平台得以发现、交办、处置、解决。

当前,如皋数字城管中心每月采集问题4000余个,立案率90%,派遣率95%,按期处置率85%,结案率98%。问题涉及如城镇、城管、住建、供电、民政、交通、文广传媒、电信、移动等19个部门和单位。案件主要内容为暴露垃圾,绿化破损,市政设施缺损,线杆挂线,表箱掉落,道路破损,河道不洁等。各个专业部门对数字城管交办问题也较为积极,例如住建局针对城区道路破损较多现象,今年集中进行了大面积的修补,对涉及园林绿化问题,及时补植栽种;公安部门在第一时间纠正机动车辆乱停乱放;如城镇各街道社区清理城中村、老小区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不推诿,不拖延;交通部门对于公交站台问题处理非常迅速,结案率名列前茅。民政部门对于路名牌破损现象,修复及时。其他一些单位,例如电信公司、移动公司,铁通公司等对于交办问题都能积极反应。总体上说,大城管机制提升了城市管理效率,提高了城市管理工作水平,城市环境得到大为改善,广大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满意度上升。

三、“大城管”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大城管”工作机制需要完善

“大城管”主体框架文件已经出台,但是相关工作细则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完善,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还需要进一步把握和认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予以规范。部门联动虽有改善,但还需要通过必要的监督考核手段各加以强化。城市网格化管理出现成效,但精细化还不够,城市环境管理还存在一些盲点盲区。公众参与度较低,数字城管的科学性与群众性结合还不够,市民广泛参与的模式与氛围尚未形成。

(二)数字城管系统运行效能需要提升

纵观当前运行情况,应该说采集数量基本达到要求,但是派遣率不高,这是由于新进人员较多,人员流动量较大,责任不很严格,业务不太精熟,采集质量较低。相关单位处置率、尤其是按时处置率也不理想,离国标距离较大,延期办理,或未办理的办件不同程度存在,对于一些疑难问题,少数专业部门存在推诿、退件、冷件现象,少数专业部门的责任意识,效能意识有待加强。系统设置的拓展子系统运行状况也不理想,视频监控、执法通、户外广告管理、车载单兵、车载GPS、实景影像等应用水平较低,不能充分彰显科技城管的优势。

(三)数字城管工作管理需要加强

历经一年的发展,数字中心各项管理制度基本完备,管理人员相对稳定,管理层次较为清晰,管理措施较为明确。但依然存在制度管理不严格的问题,存在责任不强、工作不力的问题,存在效率不快、标准不高的问题。在具体业务上,还存在政治思想理论薄弱、业务实践基础不强,尤其是刚招录的新人员,业务不熟练,需要进行业务培训及参与城市管理实践,积累经验,提高综合业务能力。

四、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一)以效能监察为突破,增强“大城管”工作实效

提请市政府将数字城管、“大物业”、“大环卫”工作考核计入年终效能考核,实行领导责任制,考核结果与部门排名挂钩。对工作主动、绩效良好的部门和单位,给予奖励;对工作不积极、履责不佳的部门和单位要予以通报批评;对存在突出问题、拒不按期整改的,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同时实行保证金制度,根据专业部门规模,缴纳适当金额保证金,依据一定考核指标予以奖励和退还。将数字城管系统运行情况纳入纪委效能监察,对于亮红灯的办件进行效能督察,增强专业部门的责任意识,提高数字城管办件质量,减少和消除专业部门存在的延办、超时、长期不处理的现象。

(二)以拓展内容为抓手,增强“大城管”管理职能

城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从事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基础平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重要性日益突显,这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借鉴其他城市的城市综合管理模式,可以将城市综合管理内容拓展为:日常保洁管理、“五小”行业管理、城市交通管理、市容市貌管理、市区河道管理、城市绿化管理、环境保护管理、建设工地管理、除四害工作管理等。将城市管理的重要事项列入“大城管”管理范围,明确目标责任,严格监督考核,加强绩效管理,全面深化和推进城市综合管理工作。

(三)以办件质量为核心,提升“大城管”运行效能

效能是数字城管系统运行的生命,效用是数字城管系统存在的价值。今后要针对延期、超期的办件,专门研究,追查原因,提出解决问题对策;对于长期拖延未办理的办件、长期未上系统操作的部门要跟踪调查,上门了解沟通,必要时请市领导作指示、提要求,彻底杜绝“零办件”现象。对于超期未办办件,中心实行“代履行”职能,将问题代为处置后,在相关单位提交的保证金中扣除。要按照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将中心配齐岗位设置,明确岗位职责,严格岗位责任,不放松每个办件,细化每个办件流程要求,确保系统高效规范运行。

(四)以公共参与为支撑,扩大“大城管”社会效应

城市管理离不开社会的支撑,因此必须制定合理的公众参与制度。公众参与应涉及较大范围公众利益的城市管理具体工作、城市管理日常工作,包括城管执法、市政设施维修、绿化养护、环卫设施、内河整治、污水处理、供水服务、供气安全等。要提高“12319城管热线”的社会知晓度,借助群众及时发现城市管理问题,弥补信息采集员的巡查不足,使城管热线成为为市民解忧,为群众谋利的平台。借助“城管志愿者”活动,让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日常工作监督,参与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等日常维护,参与项检查活动,并把公众组织的检查意见,作为评比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从而扩大城市综合管理的社会影响力,提高城市管理工作水平。

(责任编辑:李利)

上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好段下一篇:青春的醒悟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