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2024-12-08

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共11篇)

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篇1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六(1)霍洁玲

最近的高考改革消息透露:作文中的错字一字扣一分。这让我们看到了基础教育的重要性。生字教学贯穿小学语文阶段,到了六年级也是不可忽视的。我班的学生语文学习基础薄弱,生字字形的掌握尤其让我操心。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掌握有效的记字方法。我利用小组合作的力量,在第二单元的复习中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听写比赛”。

比赛前一天,我布置了学生回家复习,提示了明天将要进行比赛,学生纷纷询问比赛的细则,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比赛开始了,十一个小组紧张待命。第一轮,我指定学习小组的某一位置同学上台,进行本单元中一部分生字的随机听写。三十个词语后,第二位同学上台,如此类推。其他同学则需安静地在台下,可以复习,可以随老师的听写内容进行检验。我还特地来个“突然袭击”:默写第一单元的一首词。学生人人严阵以待,个个全神贯注。

比赛结束后,我与学生进行了沟通,大家纷纷表示内心紧张的情绪,这不但是个人的荣誉,还是集体的荣誉。尤其是台下的学生不约而同反思:要是我写这个字我该怎样写?,从而进一步明确了课前预习、上课听讲、课后复习的重要性。大家都积极发言,还想出了不少熟记生字的好办法。

十一张成绩但很快出来了。大家在关注自己小组的成绩的同

时,组长发挥了带头的作用,带领组员进行改错,尤其针对组内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进行复习,逐个过关。课室里的学习气氛让我感到十分欣慰。

小组合作的效果的令人惊喜的,因为全员参与,所以人人都有体现价值的一刻;因为互相帮助,所以有共同进步的可喜成绩。学生都是有可塑性的,我坚信: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篇2

《识字3》这篇集中识字的课文, 它以对子作为文章的载体, 描绘了大自然的美好景物。对对子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激发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也是文章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如何让一年级的小朋友对对子有兴趣?只有先让他了解对子的一些规律, 发现对子的有趣的地方, 再进行简单的试对。朗读是最有效地了解课文的方法, 教师想通过由浅入深地读, 有层次地推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真正实现通过课文来学语文的理念。

[教学目标]

1.认识“雾”“霜”等13个生字, 会写“和”“语”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产生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读生字、写生字, 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准字音, 识记字形, 学会对对子。

[教学课件]

PPT、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本次授课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 揭题入境

小朋友们, 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在我们这个大家园里有美丽的自然风光, 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和可爱的小动物, 我们都很爱它。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 我想大家一定会有新的收获。今天, 老师就和大家共同学习第一篇课文。 (板书:识字3)

二、初读体会, 认识生字

1.这是一首对子歌, 自己先试着读一读?

2.老师发现你们可真会学习, 有的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画了生字, 有的同学一边读一边思考, 还有的同学提出问题和小伙伴合作学习。相信你们的收获一定不小, 谁勇敢地站起来读一读课文?

3.你们已经把课文读通了, 很好。刚才你们在自学时还画出了许多生字, 遇到了许多不懂的词。那我们就一句一句地读, 把刚才不会的字学会, 不懂的词弄懂。

三、图文结合, 识记生字

(一) 学习第一小节:

1.一句一句地读, 把不会的字学会, 把不懂的词弄懂。

出示:云对雾, 雪对霜。指名读。

指导:云和雪小朋友肯定都见过, (点课件) 那雾和霜有没有见过呢?

2.引导:雾是在早晨出现的, 太阳一出来它就散了 (也可以叫“晨雾”) 。

点击课件, 叶子上白白的那些晶体就是什么?霜。每到深秋的时候就会出现霜。因此有个词叫秋霜 (生读晨雾、秋霜) 。

3.点击课件, 出现两幅图, 朝霞与夕阳, 想一想, 这该是课文中的哪一句?不知道的可以看看课文。

解决:朝霞, 夕阳, 和风, 细雨。图片协助理解。4.再读整小节。

(二) 学习第二、三小节:

1.课件出现花对草, 蝶对蜂。指名读。

学习蝶和蜂。说出是如何区别这两个字。领读。

2.课件出示, 蓝天对碧野, 万紫对千红。指名读。万紫对千红, 去掉“对”字, 指名读, 一起读。边读边贴词卡。

提问:当你看到什么样的景象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说万紫千红? (指名描述) 这个词多好啊, 读一读。

3.出示课件理解“碧”给这个字组个词?理解“碧野”“碧绿的叶子”。

4.课件出示:桃对李, 柳对杨。

理解:桃、李、柳、杨, 它们指的是什么?李和杨还出现在什么地方啊? (都是姓)

5.课件出示:“山清对水秀, 鸟语对花香”齐读。去掉“对”字, 再来读读。自己把这两个成语读一读。 (生边读, 师边贴词卡)

假如你就来到了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 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会想些什么?

三、复习巩固, 练习书写

1.刚才, 大家一边读儿歌, 一边学习了本课的生字, 弄懂了不会的词, 你们学得非常认真, 我们把黑板上的词再读一读好吗?

2.我们再来读一读本课的字吧!你们仔细观察今天学习的字, 看看有没有长得像的字呀?

3.生字我们都认识了, 还有六个生字宝宝需要我们来写呢!下面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六个字, 在写这六个字时, 你有什么小窍门可以把这些字写得更漂亮些?

四、练习朗读, 扩展识字

1.生字我们都已经学会了, 我们再来读一读对子歌吧!你们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 先练习读一读, 和小朋友对着读都可以。

2.你们读得真认真, 既然这是一首对子歌, 那么我们就一问一答地读好吗?

3.其实, 在我们生活中, 处处都是识字的场所, 比如, 大街上的牌匾, 灯箱上的广告, 小朋友的名字等等, 只要你肯做一个有心人, 在不经意间你就会认识许多书本以外的汉字, 愿每个小朋友从现在开始, 都来做一个细心人、有心人, 认识更多的汉字。好吗?

[教学体会]

对子歌是一种传统的语言形式, 句式整齐、押韵, 便于诵读, 但内容涉及面广, 跳跃性大, 蕴涵语言的智慧。作为识字课, 是借助对子歌来识字, 而不是阅读课, 是为了识字而阅读。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自主识字, 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识字与儿童的生活结合起来, 识字中的音、形、义结合起来。学生通过看图片、找规律等形式去自主识字。教师始终以赏识的目光, 以激励性的语言导引学生自主识字。

在教学中, 教师穿针引线, 释疑解疑, 能让学生自行掌握就放手让学生去自悟、自练、自得, 而不越俎代庖, 发挥了教师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

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篇3

《识字3》这篇集中识字的课文,它以对子作为文章的载体,描绘了大自然的美好景物。对对子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激发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也是文章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如何让一年级的小朋友对对子有兴趣?只有先让他了解对子的一些规律,发现对子的有趣的地方,再进行简单的试对。朗读是最有效地了解课文的方法,教师想通过由浅入深地读,有层次地推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真正实现通过课文来学语文的理念。

[教学目标]

1 认识“雾”“霜”等13个生字,会写“和”“语”等6个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产生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读生字、写生字,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学会对对子。

[教学课件],

PPT、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本次授课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揭题入境

小朋友们,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在我们这个大家园里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和可爱的小动物,我们都很爱它。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想大家一定会有新的收获。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共同学习第一篇课文。(板书:识字3)

二、初读体会,认识生字

1 这是一首对子歌,自己先试着读一读?

2 老师发现你们可真会学习,有的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画了生字,有的同学一边读一边思考,还有的同学提出问题和小伙伴合作学习。相信你们的收获一定不小,谁勇敢地站起来读一读课文?

3 你们已经把课文读通了,很好。刚才你们在自学时还画出了许多生字,遇到了许多不懂的词。那我们就一句一句地读,把刚才不会的字学会,不懂的词弄懂。

三、图文结合。识记生字

(一)学习第一小节:

1 一句一句地读,把不会的字学会,把不懂的词弄懂。

出示:云对雾,雪对霜。指名读。

指导:云和雪小朋友肯定都见过,(点课件)那雾和霜有没有见过呢?

2 引导:雾是在早晨出现的,太阳一出来它就散了(也可以叫“晨雾”)。

点击课件,叶子上白白的那些晶体就是什么?霜。每到深秋的时候就会出现霜。因此有个词叫秋霜(生读晨雾、秋霜)。

3 点击课件,出现两幅图,朝霞与夕阳,想一想,这该是课文中的哪一句?不知道的可以看看课文。

解决:朝霞,夕阳,和风,细雨。图片协助理解。

4 再读整小节。

(二)学习第二、三小节:

1 课件出现花对草,蝶对蜂。指名读。

学习蝶和蜂。说出是如何区别这两个字。领读。

2 课件出示,蓝天对碧野,万紫对千红。指名读。万紫对千红,去掉“对”字,指名读,一起读。边读边贴词卡。

提问:当你看到什么样的景象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说万紫千红?(指名描述)这个词多好啊,读一读。

3 出示课件理解“碧”给这个字组个词?理解“碧野”“碧绿的叶子”。

4 课件出示:桃对李,柳对杨。

理解:桃、李、柳、杨,它们指的是什么?李和杨还出现在什么地方啊?(都是姓)

5 课件出示:“山清对水秀,鸟语对花香”齐读。去掉“对”字,再来读读。自己把这两个成语读一读。(生边读,师边贴词卡)

假如你就来到了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会想些什么?

三、复习巩固,练习书写

1 刚才,大家一边读儿歌,一边学习了本课的生字,弄懂了不会的词,你们学得非常认真,我们把黑板上的词再读一读好吗?

2 我们再来读一读本课的字吧!你们仔细观察今天学习的字,看看有没有长得像的字呀?

3 生字我们都认识了,还有六个生字宝宝需要我们来写呢!下面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六个字,在写这六个字时,你有什么小窍门可以把这些字写得更漂亮些?

四、练习朗读,扩展识字

1 生字我们都已经学会了,我们再来读一读对子歌吧!你们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先练习读一读,和小朋友对着读都可以。

2 你们读得真认真,既然这是一首对子歌,那么我们就一问一答地读好吗?

3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是识字的场所,比如,大街上的牌匾,灯箱上的广告,小朋友的名字等等,只要你肯做一个有心人,在不经意间你就会认识许多书本以外的汉字,愿每个小朋友从现在开始,都来做一个细心人、有心人,认识更多的汉字。好吗?

[教学体会]

对子歌是一种传统的语言形式,句式整齐、押韵,便于诵读,但内容涉及面广,跳跃性大,蕴涵语言的智慧。作为识字课,是借助对子歌来识字,而不是阅读课,是为了识字而阅读。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自主识字,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识字与儿童的生活结合起来,识字中的音、形、义结合起来。学生通过看图片、找规律等形式去自主识字。教师始终以赏识的目光,以激励性的语言导引学生自主识字。

在教学中,教师穿针引线,释疑解疑,能让学生自行掌握就放手让学生去自悟、自练、自得,而不越俎代庖,发挥了教师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

兒童识字不可能“毕其功于一课”,也不可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几个字。教师抓住儿童学习母语的特点,注意了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延伸,向周围环境延伸,以开阔儿童识字更广阔的天地。

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篇4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走进一个看似简单却又蕴藏着教育意义的故事。“作业”看似简单的一个词儿,在故事中却由于它的“特别”让我们走进小姑娘小丽的心田,让我们看到了她的善良,充满爱意的心,使读者为之震撼,使我们自然而然地爱护身边的花木。故事浅显易懂,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相信读完故事,通过交流孩子们下意识地会爱护身边的花木,自觉地遵守相关规章制度。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盛”、“摘”、“牌”等。

2、通过对故事内容的补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3、理解课题“特别的作业”,引导学生感悟爱护花木,遵守制度。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题“特别的作业”,引导学生感悟爱护花木,遵守制度。

教学过程:

本课我准备用两课时的时间进行,先简单地谈谈我第一课时的教学。在第一课时中,学生能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从音、形、意三方面有侧重地进行生字教学。下面具体谈谈我第二课时的教学,我的课堂结构为三大步:从身边谈起,走进故事——从平常到特别,凸显“特别”——回归生活,深化文本。

一、从身边谈起,走进故事

1、谈话:美丽的春天到了,孩子们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找春天吧!如果老师布置一项作业(板书“作业”),让你们去大自然找春天,并且要把找到的春天带回教室里,想一想:你会带来什么作业?

这个问题从学生身边谈起,能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学生能积极参与进来,对学生的回答我不会从思想层面评价,只会从句子表达通顺上进行指导。

2、过渡走进故事:今天我们读的故事中的于老师也给他的学生布置了到大自然去找春天的作业,孩子们他们的作业是什么呢?

二、从平常到特别,凸显“特别”

第二大块我准备设计两个学习活动:1、图文结合,了解平常2、质疑对比,凸显特别

1、图文结合,了解平常

①出示课文第三小节内容的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小朋友带来的作业。在说的过程中从易到难,先允许学生说简单的一句,逐渐要求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用“有……有……“句式说几句。

②出示课文第三小节内容。

学生朗读后引导学生关注里面的动词,提醒学生这些动词的使用与容器相关,在碗里用“盛”,在铅笔盒里用“放”,在瓶子里用“插”,在塑料袋里用“装”,

③引导学生再次说话,关注第三小节结尾的……,引导学生想象还会有怎样的作业,注意把动词动准确。在教师的点拨后,我预设学生能说到“扎在辫子上的柳条,装在瓶子里的蜜蜂,握在小手里的鲜花……

(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对文本的内容感悟,而且对用词的准确性得到的提升。)

2、质疑对比,凸显“特别”

这一活动我准备用分角色朗读,走进人物心境的学习活动来感悟小丽心灵的美丽,培养爱护花木、自觉遵守相关制度的意识。

①4—6小结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后

②教师做小记者来采访小丽,学生再读小丽两处的话。

③画能代表春天吗?学生讨论交流。预设学生能答到a能代表春天,是把看到的画升下来了,同时理解课题“特别”一词,是指作业完成形式的特别。B能代表春天,代表了小丽爱护花木的善良的心,深层理解课题中的“特别”,是指小丽的一颗特别的心c第三层次估计学生难答到,这时教师就继续质疑,那些小朋友,去采摘花木的时候会不会看到相关提示语呢?他们遵守他的要求了吗?在这样的质疑后,学生能知道,这特别还指小丽能遵守规章制度的特别。

④分角色朗读,指导学生读出学生的疑惑语调,读出小丽自豪回答的语气。

⑤总结课文

三、回归生活,深化文本

学完此文,引导学生现在还是要完成到大自然中完成找春天的作业,你的作业会是什么?

预设学生受到文本的启发后不再会去采摘花木的举动了,他们的作业也许是:我把看到的美丽花朵用照相机拍摄下来,我也把看到的桃花画下来,我把蜜蜂装在瓶子里,过会放了他们……

四、板书: 特别的作业

采摘花木

画花 爱护花木

&n

bsp; 遵守制度

《特别的作业》教案设计

上屯小学 张春梅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和“作业”等一些生词。

2、积累“( )的( )”的词语,并能说出这样的词语。

3、会口头补充“有的……有的……有的”这种句式的句子。

4、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自觉地爱护花草树木,爱护身边的公共财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练习揣摩字形,采用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

2、抓住课文第2、第6自然段来理解课文内容,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区别比较小丽的做法和小朋友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这美丽的春天里,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去大自然里找春天 ,把春天带到学校来,小朋友们会带来什么样的作业?谁的作业最好呢?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来学习课文——《特别的作业》。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课题,教师讲解书写规则,写后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二、学生初读课文,学文识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放课文动画课件),学生边看边听,感受课文内容。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评价教师读的情况。

3、出示读书要求,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个别督促、辅导,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及时了解学生的识字情况。

4、教师对学生的自读情况进行评价,表扬、鼓励学生。

三、检查学生识字、读文的情况。

1、(放生字课件),学生齐读一遍,再分男女生各读一遍。

2、交流识字办法,主要引导学生揣摩字形来识记生字,重点区别“作”和“昨”两个字。

3、(放生词课件),先指名读再开火车读,进一步巩固生字。

4、(放带有生字的句子课件),指名读,教师并指导感情朗读。

四、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自觉爱护坏境的情感。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样的作业?学生听后再评价读的情况。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用笔把小朋友们带来的作业用波浪线画出来。

3、指名回答,教师贴出用纸做出的“红红的桃花”、“嫩嫩的桑叶”、“细细的柳枝”的实物图样。

4、(放课文第2自然段课件),指导学生学习、朗读。

(1)、指导学生甜美地读一读“红红的桃花”、“嫩嫩的桑叶”、“细细的柳枝”,并让学生说一说这样的词语。

(2)、让学生找出这段中出现过的一个词,即“有的……有的……有的”,并引导学生先补充这样的句子,再说一说这样的句子。

(课件出示),说一说:

A 、下课时,同学们有的__,有的__有的__。

B 、雪地里的小画家们有的__,有的__,有的__。

(3)、教师范读这段,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春天的美景,再让学生评价老师读的情况。

(4)、指导学生朗读这段,要求学生读时声音要甜美、轻柔,脸上带着笑容。

5、(放课文第6自然段的课件),学生齐读,并回答问题。

(1)、小丽的作业是什么?——“一幅玉兰花的画。”教师贴出用纸画的玉兰花的画。

(2)、比较小丽的做法与小朋友们的做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过渡。

小丽肯动脑筋想办法,把玉兰花画下来,既爱护了花草树木,又完成了作业。她的作业十分有意义,很特别,所以大家都说小丽的作业最好。其他小朋友也爱春天,只是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做了破坏环境的事。老师把小朋友们看到的春天拍摄下来了,小朋友们说他们想重新做一次特别的作业,我们一边欣赏一边帮他们想想办法,好吗?

6、(放有配乐、有教师解说词的春天美景动画课件),学生欣赏想办法

(1)、让学生畅所欲言,可讨论可交流。

(2)、指名说一说,教师总结。

同学们的办法真多,老师相信你们今后一定会自觉地爱护花草树木,爱护身边的公共财物。

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拓展延伸。

与家长合作,收集或自己设计一、两条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财物的句子,做成牌子或标语展示在校园里,时时提醒大家注意。

《特别的作业》教后反思

上屯小学 张春梅

《特别的作业》这篇课文的教学从课堂的效果来看,基本能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学生能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对话描写,在学习过程中想像力和语言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对关爱大自然中的小生命也有了自己一定的认识。先谈谈这堂课中做得较好的几个方面: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渗透阅读的方法。

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教学不是把学习材料端到学生面前,而是要把阅读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从读懂到会读,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把读懂课文内容作为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而应在带领学生读懂课文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教给他们一些具体的阅读方法。在《特别的作业》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这样去做,比如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特别的作业指什么,并划出有关句子;在教学第三自然段中,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把同学们带来的东西划出来,以及进行分角色朗读对话前让他们自由准备,从课文中找出读这些对话要注意什么,这些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我有意渗透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如在理解“展示”这个词语后,我告诉学生有些词语的意思可以在文章中读懂;让学生进行想像说话后告诉学生读文章还应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这样文章会更生动起来。如果我们的阅读教学能坚持这样做,相信孩子们的阅读能力会快速提高。

二、结合学校课题童话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发展学生的语言。

想像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是无限的,它概括着世界的

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二年级的学生拥有一颗纯真的童心,有着丰富的想像力,在他们的眼里,万事万物都是有生命的。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挖掘教材中可供想像的内容,放飞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特别的作业》写的是学生们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找春天”的作业,把紫丁香、杨花、小蜜蜂等带到了教室,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想像充分走进动植物的世界,比如“紫丁香、杨花它们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 “盒子里那只胖乎乎的小蜜蜂在嗡嗡地扇动着翅膀,好像在说什么”,欣赏完春天的美景后,对学生说“假如你现在就是大自然中的一朵花、一棵草、一只鸟或者是春天里的其他小生命,你会对人们说些什么”,让学生写下自己想说的话,这些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想像力的培养,思维的放飞,语言的发展。

三、注重阅读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

向”。但长久以来,小学语文一直被认为是基础的工具性学科,是学习的工具,是认识的工具,是交际的工具,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冷落和忽视。语文课程本身就含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这对学生的精神领域有深广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意语文学习的人文性,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材内容的价值取向,从而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特别的作业》是一篇教育学生关爱小生命,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好教材。在教学中,通过学习小丽的做法,以及让学生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学生基本上能认识到要保护大自然这一点。在学完了课文之后,我问学生“如果林老师下次也让你们去找春天,并把找到的东西带到教室里,你们会不会把紫丁香、杨花这些东西带到教室,会不会把蜜蜂带到教室“,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不会;我又问学生“除了有可能带来一幅画,你还可能会怎么做”,学生有的说会把春天的美景拍成照片,有的说会把美丽的景色写下来,还有的说唱一首春天的歌。学生的.这些回答都能看出他们都有了关爱小生命的意识。

当然,这堂课上下来,还有很多不尽人意和感到困惑的地方:

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还没有在课堂上得到完全体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的达成不是教师“教”出来的,也不是仅仅“讲

懂” 教材就万事大吉的,教学目标的达成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师生的互动,离开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极大关注,那课堂就是一个不完整的、有欠缺的课堂。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就忽略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困难后的关注。姚积新小朋友是班级里学习认真但基础不是特别好的学生,在

学习中经常会碰到困难,在上《特别的作业》这堂课中,全体学生读完了最后一个自然段后,我问学生“于老师满意地笑了,不仅是因为同学们都找到了春天,更因为什么”,问题提出后,姚积新马上举手并说“老师,我不懂”。当时我脑子里的反应是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像姚积新这样的学生回答不出是正常的,于是我没有让她说出她的不懂,而是对她说 “你不懂,听别人说”。教师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语,成了课堂中一个极不和谐的音符。学生能对老师的问题质疑,说明她是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的,而在她碰到困难的时候,教师没有给予关注,而是用一句简单的话语让她从积极学习的状态置身于旁听的状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影响,使自信心受到打击。在这位学生说不懂时,我至少应先让她说出自己的不懂,到底是听不懂老师的问题,还是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教师弄清楚了情况后,再进行处理,这样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全体学生的课堂,而不是教师和优等生的课堂。

2、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完全了解,高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认识水平应有正确的认识,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顺利展开,

反之,课堂教学会受到阻碍。《特别的作业》这篇文章文字浅显,内容易懂,我以为学生一拿到这篇课文,把课文流利地读下来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我在初读环节只设计了一次让学生去接触文本,在不多的时间里有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刚刚够读一次课文,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有些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显得很不通顺。看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接触文本是顺利展开教学的必要条件,宁愿教师少讲,也要让学生多读。

另外最后环节的拓展延伸,让学生欣赏完春天的美景后,让学生进行想像写话:假如你现在就是春天里的小生命,你想对人们说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原先以为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学生动起笔来会很容易。但我忽略了学生毕竟还是二年级,有些学生拿起笔来却无从下手,不知道应怎样开头。这个写话环节的设计还应体现层次性,对那些写话基础差的学生应适度降低难度,给他们提供一个句式的话或许他们会写得更轻松更快乐。

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篇5

《祝福》

设计者:谢鹏(***)

文学院09级汉教一班

课程标准目标:

1、能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2、能指出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材单元说明:

本单元主要学习中国现代小说和外国小说。学习该单元要注意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欣赏人物形象,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的丰富性及其变化,注意情节、环境与人物的关系。欣赏小说语言要品味语言的内涵,学习作者语言运用的技巧,鉴赏作者不同的语言风格。

课前预习提示:

一、阅读全文,找出三处着重描写祥林嫂外貌,尤其是眼睛的句子,然后对比分析祥林嫂的形象。提示:

1、镜头一:

①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

② 眼睛:只是顺着眼睛

③ 变化: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分析:从这里我们可看出她的要求极低,她希望凭借辛勤的劳动来换取起码的生活,寻求一条活路。这就鲜明的揭示出祥林嫂勤劳、善良、顽强的性格以及精神力量在生活道路上的挣扎。)

2、镜头二:

① 肖像: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已经消失了血色。

② 眼睛: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分析:与前面第一次来鲁镇比较,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了刺激,极度悲伤。作者正是运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鲜明地显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3、镜头三:

① 肖像:全白的头发;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

② 眼睛: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分析:与前一次相比,此时的祥林嫂不仅物质上一无所有,而且精神上毫无寄托,一副精神完全枯竭的妇女形象。)

小结:祥林嫂是一个善良、勤劳、具有反抗精神、果断、顽强的女性。她承受着巨大的苦难和不幸她始终努力地活着,但是她又无法活下去,临死前发出了对鬼神有无的疑问,表述心中对世道不公,神灵不灵的怨愤之情,揭露了封建社会的深重罪恶。

二、通读全文,找出比较典型的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语言的风格。提示:

第一自然段:灰白色的沉重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晚云”沉重,气氛沉重)

最后一自然段: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的响的浓云,夹着团团的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描写祝福应该是喜气洋洋,开开心心,可是此处色彩却如此暗淡,语言沉郁,凝重。)课后练习设计:

1、分析柳妈的人物形象

2、拓展阅读《故乡》,分析出闰土的人物形象和祥林嫂有和不用?

一年级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试卷 篇6

一、我会连。(8)分

ɡù kǔ qí qū huān ɡuān qīn qīnɡ

其 故 苦 关 区 欢 青 亲

二、看拼音,写词语。(16)分

zì diǎn shān qū ɡuān mén qí zhōnɡ

( ) ( ) ( ) ( )

xiǎo māo dnɡ kǒu yí biàn duì qí

( ) ( ) ( ) ( )

三、词语接龙。(12)分

欢( )——( )——( )——( )

迷( )——( )——( )——( )

新( )——( )——( )——( )

四、选字填空。(8)分

王 玉 人 入

大( ) ( )米 ( )民 出( )

外 处 吹 欢

住( ) ( )面 ( )乐 ( )气

五、我会分类。(8)分

国 区 回 问 房 过 困 园

半包围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包围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我会连。(12)分

长 反 ∮ 和风 花香

正 短 ∮ 鸟语 水秀

开 浅 ∮ 山清 细雨

明 关 ∮ 虚心 失败

深 细 ∮ 复杂 骄傲

粗 暗 ∮ 胜利 简单

七、照样子,写一写。(12)分

树叶飘 树叶飘飘

月牙弯 ___________________ 河水清 ___________________

小草青 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红 ___________________

荷叶圆 ___________________ 灯光闪 ___________________

八、照样子,写句子。(12)分

谜(谜语)大家一起猜谜语。

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看图写话。(12)分

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篇7

亲爱的同学们, 新的一单元学习又开始啦!这一个单元主题是“用心感受生活的乐趣”, 共有五篇课文, 三篇精读课文:《养花》《古诗二首》《山中杂记》, 两篇略读课文:《爸爸带我去爬树》《美猴王》。这五篇课文涵盖劳动之趣、田园之趣、动物之趣、山间生活之趣, 相信读完这些文章, 你一定能从中受到启发, 并增强你对生活、世界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走进课文】

快速浏览五篇课文, 完成下面任务, 并给自己计时。

1.这五篇课文, 分别写了以下哪方面的乐趣?选一选。

淤自然于动物盂田园榆劳动虞山间生活

2.你最有兴趣继续细读的课文是 (《》) , 完成以上任务共花 () 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浏览, 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知。设计表格并根据要求填写序号, 能给予学生提示, 引导学生较快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即体现“什么方面的乐趣”。此外, 让学生自己计时, 是为了增强学生浏览的速度意识, 提高浏览的速度。

默读五篇课文, 根据提示完成以下填空或表格, 展示你的风采。

你能根据下面的提示, 抓住文中关键词感受五篇课文带给我们的“乐趣”, 并把内容填写完整吗?

1.《养花》

普普通通的养花中, 还藏着不少乐趣呢!走近老舍, 走进课文, 你一定可以找到。

养花要摸门道, 可以 () ;养花要付出劳动, () ;养花能带给人欢喜, 有 () ;养花也有伤心的时候, 有 () 。这就是养花带来的乐趣!

2.《古诗二首》

找一找, 乐趣“藏”在哪些字眼或诗句里?把它写下来。如果能把理由也写下来就更棒了!

3.《山中杂记》

冰心奶奶留美期间在山中养病, 见到了不少动物, 这些小动物带给了她无限乐趣, 你感受到了吗? (找找关键词写下来)

此外, 还有 () 的小蝴蝶, () 的小蜗牛, () 的蜜蜂, () 的青蛙, () 的萤虫, 都是一笔带过的。

4.《爸爸带我去爬树》

爸爸带“我”去爬树, 是因为 () 。

“我”觉得人在树上真的很 () , 真的很 () 。这就是爬树的乐趣!

5.《美猴王》

课文详略得当, 重点突出, 详写了 () , 略写了 () , 从中, 也让我体会到了美猴王 () 的乐趣。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 主要是引导学生借助表格或填空的形式, 选取文中的关键词进行概括, 进一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了解作者的乐趣所在, 同时对文章的写法, 在详略的安排上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荫再读课文, 在下面这些地方多停留一会儿。驻足欣赏会有更多收获。

1.遇到生字时:圈出来, 查查字典, 写上拼音, 并在这里写一遍:_______

2.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用“_______”画出来并用各种办法解决, 把意思写在书上。

方法提示:淤反复读词语所在的句子、段落;于查查字典;盂查阅有关资料;榆请教同学、老师。

你弄懂了多少个词语?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这几个词语, 想跟大家一起探讨:_______

3.遇到文中体现出“生活乐趣”的地方, 可以画一画, 并写下自己的体会。

以上内容, 同学互查, () 处签名:_______

4.五篇课文都读完后比一比, 这些课文有什么异同?

_______

5.大声朗读课文, 直到把课文读正确, 读流利, 读通顺。

【设计意图】淤文中的生字, 让学生自己圈出, 通过查字典扫除生字障碍以提高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 再写一写, 能起到学习巩固的作用。于对新词的理解, 渗透了自学新词的方法, 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新词的能力。让学生列出探讨的词语有助于针对性地指导。盂围绕主题“生活乐趣”, 让学生在课文中画一画写一写, 培养学生边读边写批注的好习惯, 通过互查, 起到相互学习和督促的作用。榆五篇课文虽然主题相同, 但表达方式、表达情感却不同, 让学生比较异同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挖掘和探究意识。虞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正确是学好课文的基础, 通过自评、同学评、教师评的方式, 达到了自我检测、相互学习促进的作用。

【语文·生活】

1.读了这一单元, 你发现了_______。你还能从生活中找到哪些“乐趣”?跟同学们分享一下。

2.把向同学们介绍的发言稿整理成文, 突出“乐趣”。

_______

第二册基础巩固检测 篇8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错的一项是( )

A.炮烙(páo)咀嚼(jué)

憎(zēng)恶间或(jiàn)

B.塑造(sù)晌午(shǎng)

吮吸(shǔn)蹒跚(pán)

C.怂恿(sǒng) 滑稽(jī)

供奉(gòng)俨然(yǎn)

D.碾坊(fāng) 嗾使(sǒu)

兴味(xìng)自诩(xǔ)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集在水生家里来商量……

B.这部小说的构思既精巧又严密,真是无可厚非。

C.这部长篇小说确实来得不易,作者披肝沥胆,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才写成。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举国上下弹冠相庆,真是大快人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央和地方14家报纸今年2月全月出现了不规范字达4256个。统计结果显示,那些不规范的字主要是繁体字和旧字形,也有些异体字和错误字。

B.好容易待到晚饭前他们的短工来冲茶,我才得了打听消息的机会。

C.前不久,在美国召开的有27个国家数百位科学家参加的第三届国际固氮学术会议上,这两个模型受到了高度重视,给予很高的评价。

D.不难看出,新时期文学的繁荣和崛起是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进行的。

4.下列各句括号内的两种表述分别编为四组,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①她年纪大约二十六七,(a.脸色青黄;b.青黄脸色),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

②每逢深秋时节,(a.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b.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A.①a ②bB.①b ②a

C.①a ②aD.①b ②b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5—7题。

①总之,我们要拿来。②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③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④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⑤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鲁迅《拿来主义》)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很不够。这不但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有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所谓“全盘西化”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的应用它。公式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开玩笑,在中国革命队伍中是没有他们的位置的。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5.甲文中“新宅子”比喻什么?“新文艺”与乙文中哪个句子相应?

答:

6.甲文中的五句话,主要是围绕其中哪句话提出的问题展开的?(只答序号就行)乙文中哪些语句与之相应?

答:

7.下面是对甲、乙两文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中“使用”“存放”“毁灭”这几个词共同论述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处理方法。

B.乙文中“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的“这样”,指的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C.两文都认为要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遗产。

D.两段文字都使用的论证方法是比喻论证法。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繥(粳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繥。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陈寿《晋书》)

赞曰:黔娄①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意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②之民欤?葛天氏③之民欤?

(陶潜《五柳先生传》)

【注】①黔娄(见《高士传》),是齐国一个不爱卿相之聘的高人。②③“无怀氏”见《庄子》,“葛天氏”见《吕氏春秋》,都是传说中的远古帝王。

8.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学善属文属:连接、连缀,引申为写作

B.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 况:比拟

C.造饮必尽 造:置备

D.以亲老家贫亲:父母

9.选出能体现陶潜主要性格特点的一项()

①博学善属文②造饮必尽,期在必醉③起为州祭酒 ④悉令种秫谷⑤以为彭泽令⑥解印去县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10.联系全文看,下列对“赞曰”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赞”是传后所附的一种评论性文字。

B.此篇的“赞”和前面传文内容都肯定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

C.“赞”中写陶潜“衔觞赋诗”,与《晋书》中写五柳先生“性嗜酒”的用意一致,都是通过写嗜酒,表现五柳先生深知酒趣,不拘世俗礼教,表现他率真的隐士风度。

D.“赞”中之所以提到传说中的远古帝王,是想说明陶潜有古人之风,当今时代是难得的理想社会。

四、(23分)

11.翻译上面选文中画线的语句。(10分)

⑴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译文:

⑵素简贵,不私事上官。

译文: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在评论这首小诗时认为,这一“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用得非常传神,它能真切地透察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

13.填写下列名句或名段中空缺的句子。(任选两句填写)(6分)

⑴斩木为兵,揭竿为旗,_____________,

________。(贾谊《过秦论》)

⑵夫秦王有虎狼之心,____________,

_______,天下皆叛之。(司马迁《鸿门宴》)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⑷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4—17 题。

平单位一个领导,挺好的一个人,却因贪污受贿被捉了起来,平很是不解,领导那么好的一个人,怎么还去贪污受贿呢。一天,平看见了朋友乔,平喊住乔,把心里的疑问告诉了乔。平说我单位有一个领导,很好的一个人,却因贪污受贿被捉了,平还说这领导不仅人好,家庭条件也好。他自己是正处级,妻子副处级,儿子女儿都在好单位,一家人正常收入都比人家多得多,他根本用不着贪污受贿,可他偏偏去贪污,你说这是为什么呢?乔听了,看着平笑笑,还说你怎么会想到这些呢。平说我实在是不明白,才问你,还有,有些领导官当得很大了,比如某某某已经算得上国家领导人了,又比如某某某是一个省级干部,他们官当得那么大,应该不为钱发愁吧,可他们却大肆贪污受贿,最后连命都搭上了。你认为他们为何要这样。乔这时不笑了,很严肃地看着平,乔说我刚刚看了一篇小说,是作家刘国芳的《过河》,我跟你说说这篇小说吧。平说我未问你小说呀。乔说你别打岔。平不解地看看乔,不做声了。

乔便讲起那篇《过河》的小说来。

乔说河边住了一个孩子,总在河边玩,河边有条堤挡,堤挡上草色青青,花儿点点,还有蝴蝶蜻蜓满天空飞。孩子很迷恋这儿,总在堤挡上玩得很开心。孩子的母亲,不反对孩子在堤挡上玩,但交代孩子,不要到堤下去,更不要到水边去。孩子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就在堤上玩……

平这时打断了乔,平说我跟你说大人的事,你怎么说孩子的事。

乔说有些大人还不如孩子哩,你听下去吧。一天,孩子在堤上玩着,忽然看见河对岸有一朵花。这朵花很大很大,红红的。孩子从没见过这么大的花,便一直盯着花看,看了很久,孩子就想去摘这朵花,但那朵花在河对岸,孩子过不去。孩子很乖,过不去,孩子就在这边找,想在河这边找到那种花。但孩子失望了,河这边根本没有那样的花。因为这边没有,孩子越想摘到那朵花。孩子于是下了堤挡,还来到了水边……

平这时又打断了乔,平说你今天怎么啦,我在跟你说大人的事,你怎么喋喋不休老说那个孩子那朵花……

乔说你这人怎么这么没耐性,往下听呀。那孩子走到水边,站住了,这边离对岸近一些,那朵花好像越好看,孩子看了一会,便想过河了。当然,在过河前,孩子往水里看了看,孩子看见水并不深,水里全是沙子。看见水不深孩子胆子大了,脱了鞋下水了,慢慢往前走。水真的不是很深,但走到河中间时,水深了,孩子脚踩下去,便没过了胸部。水一没过胸部,孩子便站不稳了,孩子随即被水冲走了。不过,在被水冲走前,孩子终于看见那朵花了,那根本不是什么花,而是缠在草里的一个红红的塑料袋。

平知道这个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平说现在你说完了孩子的故事,该回答我问你的那些事了吧。乔说我不是回答了吗?平说你今天哪根筋不对,说话东拉西扯,你原来不是这个样子的,我有事,不跟你说了。

说着,平走了。

过后,平便把这事忘了。

大概三个月后,平又碰见了乔,平这天满脸高兴。乔见了,就说:“怎么这么高兴,捡到钱了吗?”

平说:“比捡到钱还高兴,告诉你,我当上主任了,官不大,但也是个正科级。”

乔也一脸高兴,连忙说祝贺祝贺。说完,脸一变,又非常严肃地说:“你千万莫过河呀。”

平说:“过什么河,你说话怎么老是东拉西扯。”

14.“平”向“乔”询问了哪些事情?(5 分)

答:

15. ⑴“乔”喋喋不休地讲述“那个孩子那朵花”的故事用意何在?⑵“孩子”指谁?⑶“花”又指什么?(6 分)

答:

16.小说末尾,“乔”对“平”说,“你千万莫过河呀”。这话有何深刻含义?(6 分)

答:

17.下面对这篇小小说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这篇小小说语言平实,却在文中巧妙地虚拟了一个过河的故事,耐人寻味。

B.这篇小说语言干巴,缺乏文采,可见作者的语言功底较差。

C.读完小说,我们也会有“平”的那种感觉,就是觉得作者说话老是东拉西扯,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严谨的结构。

D.“乔”由于自己也难以说清“平”所问的那些事情,所以就跟“平”东拉西扯,真是“王顾左右而言他”,风马牛不相及。

E.假如那个孩子没有被淹死,他长大了说不定就成了“平”。

六、(15分)

18.把下面长句改成4个短句,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不得改变原意,可以添加必要的词语)(4分)

我是通过由到过杭州的一位前辈带到乡间来的上面印着一幅与现今常见的游览图不同的题目叫做“人间天堂”的游览图的一把劣质折扇初识西湖的。

答:

1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划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合乎逻辑。(字数不得增减)(5分)

必须协调人与自然,社会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适度的汲取西方人文精神的合理因素,发扬我国原有人文精神的优秀传统,才能培育出全新的人文精神。

答:

20.根据上下文,从神态、动作、语言三个方面分别用一句话加以具体描写。(6分)

在东南电视台打擂,她刚演唱完,看到评委们的亮分,不禁为自己的成绩而难过,________,_______,______。暗下决心:今后一定要闯过第二关。

七、(6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到:“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要求】1.细读寓言故事,归纳出一个观点,或扩写成螃蟹问路的故事,或抒写自己的生活感想,或议论社会现象,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

2.题目自拟,注意联系现实生活实际提炼主题,全文不少于700字。

提示:从螃蟹角度看:1.没有正确方向,就很难达到目标;2.没有正确的方法,“横着爬”是很难实现理想的;3.没有正确的态度,不自究自查原因,一味责怪别人指导错误,都无济于事。

从青蛙角度看:1.帮助别人要从实际出发;2.提建议要有真诚的态度;3.指导别人要具体,要耐心。

【答案及解析】

1.D “碾坊”的“坊”字读fáng。

2.A “无可厚非”是不必做过多的指责;“披肝沥胆”比喻开诚相见,也比喻极尽忠诚,句中可改为“呕心沥血”;“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

3.B “好容易”在这里相当于“好不容易”。A项“了”应改为“的”,“那”应改为“这”;C项“给予很高的评价”缺主语;D项语序不当,“繁荣”与“崛起”应互换。

4.A ①句中选项前后都是用主谓结构的短语来陈述“她”的情况的,为保持结构上的一致性,自然要选“脸色青黄”了。②句中,两选项的差别细微,语序相同,但“俯瞰”一词的位置不同。从内容来看,“俯瞰”的应是“槐榆丹枫”与“松竹山茶”等全景,而非“槐榆丹枫”一景;从“音节和谐”这一要求来看,“俯瞰”之后用逗号,后面四个语言单位字数相同,自然体现了“音节和谐”的特点。

5.“新宅子”指经过对文化遗产的选择和创新而成的新文化;“新文艺”与乙文中的“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相应。(大意对即可)

6.第①句(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也是本段的中心句)。“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

7.C 两文都谈论了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只不过鲁迅说的是封建文化,毛泽东说的是外国的进步文化。

附参考译文:

(一)陶潜,字元亮,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祖父陶茂,做过武昌郡太守。陶潜年少时就志趣高尚,学识广博,善于词章,聪颖洒脱,而无所拘束,性格率真而不矫情掩饰。受到乡邻的敬重。他曾经写了一篇《五柳先生传》,用以比况自己,他说:“先生不知是哪里的人,也不知他的名姓。他家宅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为号。他安静少言,不羡慕荣华利禄。喜爱读书,但又不追求太过于深刻的理解,每有心得体会,就高兴得忘了吃饭。天生好饮酒,却由于家贫又不能常得到酒。亲朋好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备酒请他,他去了就一定得喝到尽兴,期望一醉方休,直到醉了才走,从来没有客气过。(他的)家中四壁皆空,房屋遮不住风吹日晒。身上穿着满是补丁的粗布短衫,盛酒食的器具屡屡空着,但他却安然自在,(他)经常写些文章自娱自乐,表达自己的心志,而不考虑利害得失。他这样一直到老。”他的自序文章如此,大家认为这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没有一点虚构。

由于父母年老,家里困难,他出任江州祭酒,但他受不了公职在身的拘束,不多日子就辞职回家了。州里召他做主簿,他不干,在家种田维持生活,落得瘦弱多病,后来又做了参军。他对亲朋说:“想弄个县官做做,为我隐居田园讨碗饭吃,可以吗?”州里执事听说后,任命他为彭泽县令。县里的公田他让全都种上可以酿酒的秫谷,说:“我能常陶醉于美酒,就满足了。”他的妻子坚决要求种粳,才使一顷五十亩种秣,五十亩种粳。陶潜向来简慢自尊,不私下讨好上级。郡里派督邮到县里巡察,属吏提醒他,要穿戴整齐,拜见这位督邮才是,陶潜叹口气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恭敬地侍奉一个乡里小儿!”义熙二年,陶潜解印离县回乡,于是撰写了《归去来》一文。

(二)作者评论道: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乐于发财做官。”这句的含义莫不是说这种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趣,而感到无比的快乐——这样的人大概是无怀氏时期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时期的百姓吧!

8.C “造”,到,往。“属”有一个基本义项为“连接”,而把文字连缀起来就是写文章,因此可引申为“写作”;“况”可联系现代汉语中“比况”一词来推断;“亲”字解释为“父母”也是合适的,因为在古代,父母年老了在职的人员就要辞官养亲,以尽孝道。

9.B ①跟性格无关,只是说学问好;③⑤都是交代履历,也不能说明性格问题;只有②④⑥三项能体现陶潜的性格特点。

10.D 作者用古史传说指代理想时代、理想社会,并非指“当今时代”。

11.⑴先生不知是哪里的人,也不知他的名姓。他家房屋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为号。

⑵(陶潜)向来简慢自尊,不私下讨好上级。

(前一句翻译的难点是“因以为号”;后一句中“简”是指礼节少,“贵”是指不屈膝,很自尊,“事”在这里为动词,有“讨好,为……做事”的意思)

12.同意。通过这一“看”,我们仿佛看到那离人踽踽独行的身影、愁苦的面容和睫毛间闪动的泪花,可以体味到抒情主人公涌起的阵阵酸楚,把去留双方的离愁别绪和真挚情谊表现得淋漓尽致。

13.⑴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⑵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⑶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⑷知来者之可追;觉今是而昨非

14.平单位上的一个领导怎么会去贪污受贿;有些高级领导官当得那么大,应该不为钱发愁,为何还要大肆贪污受贿,甚至连命都搭上了。

15.(1)旨在说明贪欲过多会自取灭亡。 (2)“孩子”指有着种种贪欲的人,如平单位上的那个领导,某个省级干部,甚至国家领导,当然也包括平自己在内。(3)“花”指的是各种所谓的美好的东西,如金钱、地位等。

16.欲望就是一条条河,没有哪条河不淹死人。乔说这番话是要劝诫平不要被贪欲所左右,以免重蹈覆辙。

17.AEB .作家追求的是语言平实的作品风格,这并不等于语言干巴,更不能据此断定作家的语言功底就差;C.这篇小说的艺术手法,妙就妙在它的“东拉西扯”,以实喻虚,虚实相映;D.乔是深知其中奥秘的,但他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用讲故事的方式委婉含蓄地道出个中真谛。

18.①我是通过一把劣质折扇初识西湖的。 ②这把折扇是由一位到过杭州的前辈带到乡间来的。 ③折扇上印着一幅题为“人间天堂”的游览图。 ④它与现今常见的游览图不同。

19.必须发挥我国原有的人文精神的优秀传统,适度的汲取西方人文精神的合理因素,协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

20.她双眉紧锁(或“她眼睛里噙满泪花”等),两脚不自然地挪动着(或“捶了捶脑袋”等),对走过来笑微微的主持人说:“我坚信:有志者,事竟成。”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教案4 篇9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教案(4)人教版

第六课时: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内容: 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示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摆一摆进一步理解数位、100以内数的组成。 2、难点: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点。 教学准备: 两位数的数位表,4个小圆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个位)第二位叫什么?(十位) 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一) 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 教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一个百…… 二、新课。 1、出示两上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四人一小组进行分工协作,三个人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十位 个位 ○ ○ ○ ○ 表示的数是:2 表示的数是:11 十位 个位 ○ ○ 表示的数是:20 2、为什么两上圆片放入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 因为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不同,个位上的两上小圆片表示2个一,十位上两个小圆片表示2个十。如果一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表示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11。 3、出示三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十位 个位 ○ ○○ ○○○ ○○○ ○○ ○ 表示的`数是:3 表示的数是:12 表示的数是:21 表示的数是:30 4、若4个小圆片呢?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十位 个位 ○ ○○ ○○○ ○○○○ ○○○○ ○○○ ○○ ○ 表示的数是:3 表示的数是:13 表示的数是:22 表示的数是:31 表示的数是:40 5、小结: 教师提问: (1) 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个数) (2) 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个数) (3) 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个数) (4) 谁能说一说五个小圆片可摆出不同几个数?(6个数) 教师:圆片的个数和所摆出的数的个数有什么联系呢? 圆片的个数+1=摆出的数的个数 提问:用8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个数) 如果用9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1=10) 这个规律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摆的过程中,通过表格找出。(投影片) 圆片数 表示几个数 2 3 3 4 4 5 5 6 6 7 三、巩固练习。 教师:每个同学拿出6个小圆片,自己单独摆一摆,可摆出多少个不同的数? 四、全课小结。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七单元教案1 篇10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七单元教案(1)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教材内容: 认识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间概念。    (2)使学生能正确读出和写出钟面上指示的时间,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拨一拨、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以及时间单位时、分。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际操作及有趣的课堂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激发学习举和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关键: 1、重点:时间单位的进率及钟面的认识。 2、难点:时间单位的进率队及推算经过的时间。 3、关键:通过直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产,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感情性认识,熟记时间单位间的进率。 课时安排:3课时 认识时间(一)………………………………………………………………1课时 认识时间(二)………………………………………………………………1课时 实践活动小小商店………………………………………………………… 1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时间(一)   教学内容: 认识时间(教科书第81页例1练习十五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学习有关钟面上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认识时、分,掌握时、分的进率,能够准确读和写出钟面上的时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看分针指在各个数字上的时刻;会读、写几时几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交流、倾听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2、难点:使学生学会看分针指在各个数字上的.时刻。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引入。 “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的不停的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你能说出你自已的一些作息时间吗?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时或用几时半表示时间,还有些同学能用8:10的形式来表示时间。 师:同学们,你们又知道现在是几时吗?(出示现在的时间钟面),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2、认识钟面。观察钟面,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大家交流交流,说一说。 二、直观演示,自主探究新知。 1、认识时间:分 (1)、引导学生观察分针。(实物钟,演示分针走1小格)   师: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2)、一边在实物钟演示,一边提问: A、分针指着1是几分?为什么?(一个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 B、分针指着4是几分?为什么? C、分针指着7是几分?为什么? D、分针指着12,正好走了一圈,走了几分呢?为什么?这里刚好是经过了几个时呢? 2、认识时。 钟面演示:移动时针,让学生说出走到几时了,要注意引导。得出结论: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1时。 3、认识时间。 (1)教学例1第一个钟面。 师:认真观察这个钟面,说说时针指着几,是几时,分针指着几,是几分?   生:时针指着3多一点,是3时,分针指着1,是5分。   师:那钟面上表示的时间是几时几分呢?   生:3时5分。 (2)教学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两种表示方法在上学期已学过,在此让学生注意在写3时5分时,要在两点后面加一个“ 0”,即:3:05。) (3)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认识第二、三个钟面。   3、认识时、分的关系 (1)学生分组操作。   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小闹钟,拨一拨,看一看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几大格,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 (2)学生反馈,教师出示操作课件:分针走一圈,同时时针走一大格。 (3)引出“1时=60分”   师:分 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分?   生:60分。   师: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   生:1时。 师:过大家的操作,我们可以知道:1时=60分(教师板书) 三、动手实践、巩固新操作结果。   1、教师拔钟,学生说时间。 2、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拔钟,另一个同学说时间。 3、教师说时间,学生拔钟。 四、教学效果测评 1、完成课本“做一做”第1题。 2、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3、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4、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师生互动游戏操作,认读时刻,师拔生说、生拔师说,同桌一人拔一人说,并交换。 五、课后小结:

 

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篇11

设计上是以演示法为辅,练习法为主,语言只有在实际的感知中才能得以巩固。因此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听、说、读、写各方面的练习,使学生真正做到理解语言,感受语言,和运用语言。课堂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许多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如“听音画画”“边喝边猜”“吃吧!喝吧!”等环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课前一首英文歌曲,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使学在愉快的气氛下投入新的学习中,接下来的数字练习为后边Howmany 这部分做了个铺垫。拿出手偶来导入What’sthis?这部分单词的复习中,然后通过课件继续演示新概念,通过简单的交际练习,使学生掌握新知识,最后运用游戏加以巩固。对教材内容顺序作了调整,把第三部分的单词tea提前渗透,放在了Howmay?这一环节中,将两部分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前后衔接自然。最后简单小结本课重点,同时出示课题Let’seat!Let’sdrink!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东西,边吃边喝,渲染气氛,同进加深对语言的巩固。在对本课单词和句型进行复习。

上一篇:2008级毕业设计进度安排表下一篇:元旦假期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