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技术指导(精选7篇)
现场技术指导 篇1
药包材生产现场考核技术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以下简称药包材)生产现场考核工作,确保考核工作公开、公平、公正,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版)和《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管理办法》制定本技术指导原则。
第二条 本技术指导原则适用于国内药包材生产企业药包材产品注册的生产申请、再注册申请、补充申请的生产现场考核。
第三条 生产现场考核工作是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完成药包材注册申请资料形式审查后对申报单位进行的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核查,现场考核应加强药包材产品的动态检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第二章 生产现场考核要点
第四条 省考核组到现场后,企业应向考核组提供如下资料:
一、药包材生产申请
(一)药包材注册申请资料及药包材注册申请表;
(二)企业汇报材料及相关资料。
二、药包材再注册
(一)原药包材注册申请资料;
(二)药包材再注册申请资及药包材再注册申请表;
(三)企业汇报材料及相关资料。
三、药包材的补充申请
(一)药包材的补充申请相关资料及药包材补充申请申请表;
(二)原药包材注册或再注册时厂区及洁净室平面图;
(三)企业汇报材料及相关资料。
企业汇报材料应按《药包材生产现场考核通则》具体要求准备好各类文件及书面汇报资料。药包材再注册汇报材料还应包括药包材经批准注册后其生产地址、企业内部生产场所、产品配方(包括变更原料产地、变更添加剂)、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变更情况;产品质量自检报告中委外检测协议及执行情况;该产品注册时考核组提出建议和整改项目的整改情况;五年来的品种生产、质量管理情况、药包材生产企业对产品自检合格率及官方质量抽检情况;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五条 生产现场考核要点
一、药包材注册
(一)生产现场考核首先应核对申报资料中相关内容与现场实际情况是否相符。申报资料中生产地址与生产考核现场地址应相符;现场所生产的产品应与申报品种一致与实际生产能力应相符;如一台设备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生产的,必须具备相应品种生产所需的模具。
(二)药包材注册应按《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管理办法》的药包材生产现场考核通则及药包材生产现场检查考核评分明细表项目内容逐项核查(见附件1),现场考核应是正常生产状态。现场所生产的产品应与申报品种基本一致与实际生产能力应相符;核查重点:
1.生产不洗即用产品洁净车间的设施应与被包装的药品要求的洁净度相匹配,各工序的洁净度应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版)要求(见附件2)。
2.企业应配齐《药包材产品批检验必检项目》(见附件5)所需检验仪器、设备并保持良好的性能。
3.核查产品配方原料及添加剂(着色剂、防腐剂、增塑剂、遮光剂及油墨等)的化学名称、质量标准、来源、在配方中作用、用量以及用量比例(以重量计)是否与产品注册资料一致;现场考核应确认以上原料、牌号、来源、组成等与申报书一致。
4.核查生产工艺,包括工艺流程图、起始原料、有机溶媒、生产条件及各环节的工艺参数、主要工序所用设备名称和型号,各环节的洁净级别及范围,应符合要求。
核查工艺管理情况:应按品种制订工艺规程及操作规程;制订原辅料、中间体、成品质量标准;计量、称量和投料要有人复查,操作人、复核人均应签字;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中间产品)按“工艺规程”规定的质量标准作为上下工序交接验收的依据;存放半成品(中间产品)的中转库,亦应按“待验”、“合格”、“不合格”分别堆放,“不合格”者不得流入下工序;生产过程应按工艺、质量控制要点进行工艺查证,以及预防、发现和消除事故差错并做好记录;生产中发生事故,应按事故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时处理、报告和记录。
5.核查生产记录(包括原辅材料、包装材料检验、验收原始记录、批生产记录)应填写完整、清楚、真实。批生产记录应整洁,不得撕毁和任意涂改,保存完好。可追溯该批产品的生产历史以及与质量有关的情况。批生产记录的内容应当包括: ⑴ 产品名称、规格、批号;
⑵ 生产以及中间工序开始、结束的日期和时间; ⑶ 每一原辅料的批号以及实际称量的数量;
⑷ 相关生产操作工艺参数及控制范围,以及所用主要生产设备的编号;
⑸ 不同生产工序所得产量及必要时的物料平衡计算; ⑹ 生产步骤操作人员的签名,每一生产工序的负责人签名。6.核查企业是否按产品质量标准组织生产,产品质量检验规程是否健全;产品出厂检验的检测报告及检测原始记录是否符合要求,要求检测原始记录内容完整、规范、清晰、真实,检验报告应当符合现行规定及要求,检验报告中的技术要求与检验方法与产品质量标准应当相符。检验报告格式应当符合检验报告基本格式: ⑴ 检验报告编号;
⑵ 生产单位名称﹑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批号; ⑶ 产品批产量,检品数量; ⑷ 检验依据的质量标准;
⑸ 检验项目,技术要求,判定,检验结论和附图谱或曲线图; ⑹ 检验起始日期; ⑺ 检验人员的签名和日期; ⑻ 检验复核人员的签名和日期。
检验数据应当以具体数值标示,若检验数据低于规定的最低检测限时,应当以最低检测限具体数值标示。核查仪器校准和设备使用、清洁、维护的操作规程及记录应当符合规定及要求。
7.核查产品留样情况与留样室的环境条件,抽查留样产品的定期观查记录。
二、药包材再注册
(一)生产现场考核首先应核对申报资料中相关内容与现场实际情况是否相符。药包材再注册生产地址,生产企业名称应与药包材批准证明文件及其批准的变更证明文件相符。核对生产场地是否改建、扩
建,生产场地应与批准时相符;核对药包材注册证所载明的“规格”与实际生产的规格及本次再注册申请的规格是否一致;
(二)药包材再注册应按《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管理办法》的药包材生产现场考核通则及药包材生产现场检查考核评分明细表项目内容逐项核查(见附件1),现场考核应是正常生产状态。现场所生产的产品应与申报品种基本一致与实际生产能力应相符;核查重点:
1.生产不洗即用产品洁净车间的洁净度应与被包装的药品要求的洁净度相同,各工序的洁净度应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版)要求(见附件2);
2.企业应配齐《药包材产品批检验必检项目》(见附件3)所需检验仪器、设备并保持良好的性能;
3.核查产品配方原料及添加剂(着色剂、防腐剂、增塑剂、遮光剂及油墨等)的化学名称、质量标准、来源、在配方中作用、用量以及用量比例(以重量计)是否与产品注册资料一致;
4.核查生产工艺,包括工艺流程图、起始原料、有机溶媒、生产条件及各环节的工艺参数、主要工序所用设备名称和型号,各环节的洁净级别及范围,应符合要求;
核查工艺管理情况:应按品种制订工艺规程及操作规程;制订原辅料、中间体、成品质量标准;计量、称量和投料要有人复查,操作人、复核人均应签字;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中间产品)按“工艺规程”规定的质量标准作为上下工序交接验收的依据;存放半成品(中间产品)的中转库,亦应按“待验”、“合格”、“不合格”分别堆放,“不合格”者不得流入下工序;生产过程应按工艺、质量控制要点进行工艺查
证,以及预防、发现和消除事故差错并做好记录;生产中发生事故,应按事故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时处理、报告和记录。
5.核查生产记录(包括原辅材料、包装材料检验、验收原始记录、批生产记录)应填写完整、清楚、真实。批生产记录应整洁,不得撕毁和任意涂改,保存完好。可追溯该批产品的生产历史以及与质量有关的情况。批生产记录的内容应当包括: ⑴ 产品名称、规格、批号;
⑵ 生产以及中间工序开始、结束的日期和时间; ⑶ 每一原辅料的批号以及实际称量的数量;
⑷ 相关生产操作工艺参数及控制范围,以及所用主要生产设备的编号;
⑸ 不同生产工序所得产量及必要时的物料平衡计算; ⑹ 生产步骤操作人员的签名,每一生产工序的负责人签名。6.核查企业是否按产品质量标准组织生产,产品质量检验规程是否健全;产品出厂检验的检测报告及检测原始记录是否符合要求,要求检测原始记录内容完整、规范、清晰、真实,检验报告应当符合现行规定及要求,检验报告中的技术要求与检验方法与产品质量标准应当相符。检验报告格式应当符合检验报告基本格式:
检验报告基本格式应当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⑴ 检验报告编号;
⑵ 生产单位名称,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批号; ⑶ 产品批产量,检品数量; ⑷ 检验依据的质量标准;
⑸ 检验项目,技术要求,判定,检验结论和附图谱或曲线图;
⑹ 检验起始日期; ⑺ 检验人员的签名和日期; ⑻ 检验复核人员的签名和日期。
检验数据应当以具体数值标示,若检验数据低于规定的最低检测限时,应当以最低检测限具体数值标示。核查仪器校准和设备使用、清洁、维护的操作规程及记录应当符合规定及要求。
7.核查产品质量自检报告中委外检测协议及执行情况。
8.核查产品留样情况与留样室的环境条件,抽查留样产品的定期观查记录。
9.批准该产品注册时考核组提出建议和整改项目的整改情况。10.核查申报产品五年内销售及质量情况的总结报告。
三、药包材的补充申请
(一)核对申报资料中生产地址与生产考核现场地址是否相符;
(二)按《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管理办法》的药包材生产现场考核通则及药包材生产现场检查考核评分明细表项目及内容中厂房与设施一节逐项核查,生产不洗即用产品洁净车间的洁净度应与被包装的药品要求的洁净度相同,应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版)要求。
第三章 现场考核结论及评定依据
第六条 考核组应填写药包材生产情况考核表,考核结论可以附表说明。
第七条 药包材现场考核结论分为:
一、通过考核
二、不通过考核
第八条 经现场考核认为符合现行规定的考核结论应为“通过考核”。
第九条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考核结论应为“不通过考核”。
一、生产现场实际情况与申报资料相关内容不符;
二、核查生产现场,其配方与申报资料不符合。真实性难以保证;
三、现场核查不符合现行规定的,评分明细表中有一大项达不到本大项总分的70%;企业质量负责人与生产负责人相互兼任或由非在编人员担任;不具备对产品进行检验条件;洁净车间设施不符合洁净要求的;生产不洗即用药包材产品的车间没有空气温度、湿度调节系统,生产工序设计不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版)要求。
四、其他不符合相关要求的情况。
第十条 在确认该企业基本符合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管理办法中的药包材注册、再注册有关规定后,到成品仓库抽取药包材检验所需的样品,抽取样品数量必须满足产品检验要求(见附件4)。注意取样的环境其空气洁净度级别应与生产品种内包装洁净度要求一致。一、一个品种有多种规格的,根据年产量的多少来决定抽取样品的规格。抽取规格的年产量应大于或等于该品种年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十。
二、样品库存量: 企业成品库应有同一规格连续三个批号的产品(是经过全项次检测合格的成品),每个批号库存量大于抽样量的十倍且最少不得低于五箱。
三、封样:抽样完成后进行封样、签章,并填写“药包材注册检验抽样记录单”,封条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提供。同时,应封存同批号的产品留样。
四、进行注册检验的样品应为企业自检合格的样品,并要求被抽样单位提供所抽样品的自检报告书,供注册检验单位参考并留存。
第十一条 现场核查结束后,由组长汇总,作出现场考核结论,填写《药包材生产情况考核表》(见附件5),由核查组全体人员签字。如有必须整改但并不影响最终通过核查的项目,需填写由核查组长和被核查企业负责人签字、盖章的书面整改意见并告知被考核单位。
第十二条
申请人对现场考核结果有异议,可向检查组派出单位提出申诉。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三条 本药包材生产现场考核技术指导原则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药包材生产现场考核技术指导原则不作为行政监督执法的依据。
第十五条 本生产现场考核技术指导原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
附件1.药包材生产现场检查考核评分明细表 附件2.药包材生产洁净室(区)要求 附件3.药包材产品批自检项目明细表
附件4.药品包装材料(容器)注册检验样品数量及要求 附件5.药包材生产情况考核表
现场技术指导 篇2
1 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任务及意义
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是对施工现场中一切技术活动进行的一系列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其要求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反映客观规律的制度,对施工中各种复杂的因素,如设计图纸、技术力量、技术方案、技术操作、技术检验和生产环境及技术革新等,进行合理的安排,同时按照预定的目标,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正常秩序,并不断提高企业和施工现场的科学技术水平。
现场施工技术管理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任务:一是保证施工过程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从而保证施工的正常秩序;二是努力使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艺和技术建立在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三是要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和设备潜力,完善劳动组织,从而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程成本,同时起到增加经济效益的作用;四是保证施工技术能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施工现场的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建筑施工中,通过技术管理,积极研究与推广新技术,促进技术现代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对稳定施工现场生产技术工作秩序、保证建筑产品质量和安全、减少施工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 建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基本制度
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基本制度是搞好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立足之本,其主要包括图纸会审、方案制定、技术交底和材料检验制度等。
2.1 施工图纸学习与会审制度
施工图纸是施工的依据。建立图纸学习与会审制度的目的,是使施工单位的有关人员了解施工图纸的内容、要求与特点,审查施工图纸是否符合现场的实际条件,解决设计与实际、安装和土建等方面的矛盾,以便正确无误地进行施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2.2 方案制定和技术交底技术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施工单位最好能在设计阶段就参与制定工程的设计方案,实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三结合。这样施工单位就可以提前了解设计意图,反馈施工信息,保证一切信息的通畅。既能使设计适合施工单位的技术条件,又能使施工单位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确保施工材料和设备在施工前准备完毕,保证设计和工程的质量,避免设计返工或是不必要的修正。
2.3 材料检验制度
建筑材料、构配件、金属制品和设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产品的优劣。因此,企业应该建立和健全材料试验及检验制度,配备人员和必要的检测仪器设备,并且技术部门还要把好材料检验关。
2.4 计量管理制度
计量工作是企业生产和管理的技术基础,对确保工程质量、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改善企业的经济管理均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有必要加强该方面的工作。
2.5 翻样与加工订货制度
施工图翻样是施工单位为了方便施工和简化砌筑、木作、钢筋等工程所需的图纸内容,将施工图或重复使用图按照施工要求绘制成施工翻样的工作。有时由于原设计图纸表达不清楚或比例太小使得按图施工有困难、施工过程中图纸修改或是工程比较复杂,也需要另行绘制施工翻样图。
2.6 工程质量检查及验收制度
工程质量作为工程目标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地位十分重要。由于工程投资巨大,如果不对工程质量加以控制,将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由于许多工程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工程质量也直接影响到百姓生命财产的安全。
2.7 施工工艺卡的编制和执行
施工工艺卡是指导施工的标准工艺方案,一般以工艺比较定型的工程和采用新工艺的分部分项工程为对象进行编制,是施工企业制定生产计划、组织物资供应、安排劳动组织、进行质量检查等工作的依据。有的施工工艺卡在施工实践中经过多次使用,其内容已较为成熟,对施工具有较为普遍的指导意义,经有关主管部门组织审查批准后,可作为标准施工工艺卡,直接提供施工企业选用。这是施工标准化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2.8 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制度
建筑安装工程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尽管设计单位有较严格的设计审批制度,设计图纸需经各方会审,但由于建筑施工的条件变化大,不可预见的因素多,仍然会出现变更原设计图纸的情况。为了使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在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中,必须建立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制度。
2.9 工程技术档案制度和技术资料管理
建立工程技术档案是为了系统地积累施工技术经济资料,保证各项工程交付后的合理使用,并为今后工程的维护、改造、扩建提供依据。因此,施工技术部门必须从工程准备开始就建立工程技术档案,汇集整理有关资料,并把这项工作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直到交工验收结束。
技术资料是企业进行技术工作、科学研究、生产组织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技术标准,它能系统地反映企业长期生产实践的科技工作成果。因此,加强技术资料的管理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工作。
凡是列入技术档案的技术文件、资料,都必须经有关技术负责人的正式审定。所有的资料、文件都必须如实地反映情况,不得擅自修改、伪造或事后补做。工程技术档案必须严加管理,不得遗失、损坏。档案管理人员调动时要办理交接手续。
3 加强和改善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具体措施
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需持之以恒,因此,要不断地完善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充分发挥好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才干和作用。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必须紧密结合工程项目的建筑及其结构特点来考虑采取哪些技术措施。这是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技术中最关键的一部分,也是技术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只有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施工的安全。
(2)紧密结合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建设的导向。在现场施工技术管理中,只有密切结合施工组织设计中关于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和安全管理的内容,才能有效地指导现场施工,保证工程的质量、进度和安全,满足施工的目标。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应包含:加快施工进度、提高质量、节约材料、推广新技术和新设备等。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投入,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进度和设备利用率,从而改进施工工艺和操作技术,合理组织劳动力,实现安全生产。满足施工目标的技术措施才是符合要求的技术措施,其技术管理才能有效地服务于整个施工管理。
(3)依法进行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即根据国家和政府颁发的各项施工规范和标准来进行有效的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在实际施工中,个别施工单位为了一时的贪小便宜或者为谋私利,在材料使用中掺杂不合格、不正规的建筑材料,导致施工质量下降,甚至可能危害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在现场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进行技术监管,防止违规违法的施工建设行为出现。此外,对于国家制定的新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各建筑单位要及时组织人员学习,不断与时俱进,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技术管理制度。
(4)注重技术管理人员的培养。现场技术管理人员是提高技术管理水平的基础和根本,所有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的实施都需要通过技术管理人员才能得到落实。因此,在建筑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如果要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必须注重培养人才,这是提高技术管理水平的基础。只有不断地发现人才、挖掘人才,同时不断地对现有人才进行培训,才能使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4 结语
综上所述,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在建筑企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建筑业的市场竞争也显得愈来愈激烈,因此,建筑企业只有注重技术管理,培养技术人才,合理运用施工技术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陈捷.浅议如何加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6).
[2]赵锁宏,吴继东.浅谈施工技术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博览,2009,(1).
[3]谢兰.技术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07,(10).
[4]严毅.如何提高建筑施工企业技术管理水平[J].四川建材,2008,(1).
施工现场技术及现场管理对策 篇3
【关键词】施工现场技术;现场管理对策;混凝土施工;安全管理
引言
项目工程施工建设中,运用相应的施工技术,加强现场施工管理,促进施工顺利进行,提高工程质量是人们的不断追求和目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项目工程施工技术有多种类型,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影响,为促进施工技术得到有效运用,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但在施工中,由于受到施工人员,管理制度等影响,当前现场施工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相关技术措施没有严格落实,影响工程质量的提高。
今后需改变这种情况,积极采取相应策略,并加强现场施工管理,促进施工技术得到更好运用,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为生产生活创造便利。
1.施工现场技术的种类
1.1施工现场桩基础技术。项目工程桩基础施工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尽管混凝土预制桩满足施工需要,以前在施工中得到广泛运用,但成桩过程噪音很大,对土体扰动较大,在工程施工中的运用越来越少。
而混凝土灌注桩有着自身显著特点,能适应任何土体和岩层,可以任意控制桩径和桩长,能满足不同承载力要求,适应项目工程施工需要,有利于提高桩基础施工质量和工程建设效益。
1.2施工现场深基坑支护技术。工程建设中,深基坑支护主要用于项目工程基础施工,由于工程施工比较复杂,对支护要求比较高,出现很多不同支护技术和施工方案。例如,钢排桩支护技术、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逆做拱墙支护技术、土钉墙支护技术等,在项目工程深基坑支护中运用具有显著效果,受到施工单位重视和关注。
1.3施工现场混凝土工程技术。目前在项目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是运用得最为广泛的技术。并且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取得发展,在项目工程建设施工中得到广泛运用,其强度更高,耐久性更强。另外外加剂的运用也使得混凝土防冻、缓凝、抗渗性能更强,大大改善混凝土性能。此外,混凝土模板也取得新发展,先进支模技术出现并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水平模板、豎向模板、全钢模板,每种模板有着自己显著优势和特点,质量好,刚度高,承载能力强,在项目工程施工中运用具有良好效果,能为工程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1.4施工现场钢筋与钢结构技术。工程建设中,钢筋应用技术不断提高,在施工中的运用越来越多。比较常用的是钢绞线,具有强度高,松弛度低等特点,满足项目工程施工需要。另外,钢筋连接技术也取得快速发展,包括电渣压力焊和电气焊,在施工的作业越来越凸显。同时,工程施工中运用预应力钢筋技术,也大大提高建筑主体结构性能。随着钢结构施工技术发展,在一些跨度较大的空间结构和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运用。比较常用的钢结构形式包括球节点平板网架,多层变截面网架等,这些钢结构施工技术在施工中运用取得良好效果,也促进施工质量提高,有利于增强结构的稳固性与可靠性。
2.施工现场管理对策
2.1施工现场工序管理对策。为确保施工现场秩序良好,对项目工程施工的每道工序都应加强管理,预防质量缺陷,提高每道工序质量。一道工序完成后,质量检测人员应该立即开展施工检测,掌握工序质量状况,保证符合施工规范要求,进而确保整个项目工程施工质量合格。
2.2施工现场进度管理对策。加强施工现场进度管理工作,避免出现延误工期的情况,确保现场施工顺利进行。项目工程施工前应该做好项目基本情况调查工作,结合施工机械设备性能、材料供应情况、施工人员综合技能等内容,编制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从而有效规范项目工程施工。同时在在项目工程建设中要重视施工进度监控,加强现场管理,及时掌握施工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并与进度计划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存在不足时及时改进。保证施工进度满足工程建设要求,避免出现延误工期的情况,从而顺利完成项目工程建设任务。
2.3施工现场人员管理对策。为确保现场施工顺利进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工程质量,加强人员管理是不容忽视的。施工前重视施工人员管理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技能,确保施工人员胜任现场施工的每一项工作。重视施工人员管理培训,采用现场参观和学习等方式,让施工人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丰富经验,增强施工技能,能有效满足现场施工各项工作需要,出色完成项目施工任务。提高施工人员责任心,明确他们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奖惩激励机制,调动施工人员热情,让他们认真履行职责,出色完成现场施工管理的每一项任务。
2.4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对策。施工材料采购时,要从质量可靠的供应商采购,采用材料前施工单位要组织工作人员对供应商基本情况全面调查,从质量可靠的厂家采购材料。严格按要求进行材料验收,做好数据检测和分析工作,保证施工材料质量合格。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也要进行抽检,并严格按要求堆放,加强防潮和防水工作,保证施工材料综合性能良好。
2.5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对策。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和落实各项措施,促进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合理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让他们严格遵循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现场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加强施工人员安全培训,学习并掌握安全管理规范要求。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关人员职责,提高安全管理责任意识。定期和不定期对施工现场巡视,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纠正施工人员不正当操作,保证现场施工安全,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2.6施工现场验收管理对策。项目施工完成,交工资料齐全可进行竣工验收。施工单位进行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师开展检查工作,根据规范要求进行质量检测,并评定工程质量。合格之后可以使用,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
3.结束语
项目工程施工中,施工技术运用和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工程施工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对策,落实施工现场各项技术措施,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促进项目工程建设综合效益提升。
参考文献
施工现场防火技术方案 篇4
一、施工现场重大火灾危险源辨识;
(一)重大火灾危险源辨识
1、存在于人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即“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主要集中表现在那些施工现场经验不丰富、素质较低的人员当中。事故原因统计分析表明70%以上事故是由“三违”造成的,因此应严禁“三违”。
2、焊接、金属切割等施工,临时电漏电遇地下室积水及各种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如:漏电、绝缘、接地保护、一机一闸)不符合要求,造成人员触电、局部火灾等意外;
3、厨房与临建宿舍安全间距不符合要求,施工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临时存放或使用不符合要求、防护不到位,造成火灾或人员窒息中毒意外;工地饮食因卫生不符合卫生标准,造成集体中毒或疾病意外。
4、电线私拉乱接,直接与金属结构或钢管接触,易发生触电及火灾等意外。
(二)建筑工地重大火灾危险源的主要危害
建筑工地重大火灾危险源,可能造成的事故危害主要有:火灾、爆炸和其他伤害等几种类型。
(三)建筑工地重大火灾危险源整治措施
1、建立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公示和跟踪整改制度。加强现场巡视,对可能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火灾危险源进行辨识,并进行登记,掌握重大火灾危险源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经常性地公示重大火灾危险源名录、整改措施及治理情况。重大火灾危险源登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危险源类别、地段部位、联系人、联系方式、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害、施工安全主要措施和应急预案。
2、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要严禁“三违”,加强教育,搞好传、帮、带,加强现场巡视,严格检查处罚,慢慢就规矩了,懂安全了,会安全了。
3、对不良自然环境条件中的危险源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并选定适当时机进行演练,做到人人心中有数,遇到情况不慌不乱,从容应对。
4、制订和实施项目施工安全承诺和现场安全管理绩效考评制度,确保安全投入,形成施工安全长效机制。
二、施工现场防火技术措施;
(一)模板堆场防火须知
1、木料堆场严禁吸烟。
2、木料堆场严禁动用明火。
3、木料堆场、制作场不准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及危险物品
4、夜间作业不得使用碘钨灯照明。
5、下班前必须将木屑、零星木块等清除干净。
6、下班时必须切断电源。
7、必须配备消防灭火器材。
(二)仓库治安、防火安全管理措施
1、严格执行公安部《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
2、配备相应的值班巡逻力量。认真执行值班、巡逻制度。易燃易爆物品必须单独设置仓库存放,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
3、各种材料应分类分规格存放整齐。
4、仓库管理人员离库时,应随时关窗、断电、锁门。
5、管理员应认真执行各类物资器具的收、发、领、退核制度,做到账、卡、物相符。
6、提货单、凭证、印章有专人保管,已发货的单据应当场盖注销 2 章。
7、仓库内严禁用碘钨灯取暖,不准私烧火炉、电炉。严禁火种进场。
8、仓库通道禁止堆放障碍物,保持消防道路畅通。
9、按标准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经常进行防火安全检查,发现大隐患,必须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10、仓库内严禁吸烟和带有火种的人进入。仓库附近动火须经审批。
11、下班前应作巡视检查、关窗、断电、锁门,根据需要安排值班人员。
(三)施工现场防火措施
1、各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施工总平面图、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均要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2、施工现场应明确划分用火作业、易燃材料堆场、仓库、易燃废品集中站和生活区等区域。
3、施工现场夜间要有照明设备,保持消防车通道畅通无阻,加强值班巡逻。
4、施工作业期间需搭设临时建筑物,必须经本公司技术负责人批准,施工结束应及时拆除。但不得在高压架空线下面搭设临时性建筑物或堆放可燃性物品
5、施工现场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指定专人维护、管理、定期更新,保证完整好用。
6、在土建施工时,应先将消防器材和设施配备好,有条件的,应敷设好室外消防水管和消防栓。
7、焊、割作业点与氧气瓶乙炔瓶等危险物品的距离不得少于10M,与易燃易爆物品的距离不得小于30M。如达不到上述要求的,应执行动火审批制度,并采取有效的安全隔离措施。
8、乙炔氧气瓶的存放距离不得少于2M使用时两者的距离不得少于5M。
9、施工现场用电,应严格加强电源管理,防止发生电气火灾。
10、严禁在屋顶用明火溶化物品。
(四)禁火区域划分及审批规定
1、施工现场的动火作业必须执行动火审批制度。
2、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属一级动火(1)禁火区域内
(2)危险性较大的登高焊、割作业
(3)比较密封的室内、容器内、地下室等场所(4)现场堆有大量可燃和易燃物质的场所
3、一级动火作业由所在单位行政负责人填写动火申请表,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方案,保卫部门及消防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动火。
4、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二级动火
(1)在具有一定危险因素的非禁火区进行临时焊、割等用火作业(2)登高焊、割等用火作业
5、二级动火作业由所在工地负责人填写动火申请表,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方案,报本单位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动火。
6、在非固定的无明显危险因素的场所进行用火作业,均属三级动火作业。
7、三级动火作业由所在班组填写动火申请表,经工地负责人及主管人员审查批准后,方可动火。
(五)焊、割作业“十不烧”规定
1、焊工必须持证上岗,无特种作业安全操作证得人员,不准进行焊、割作业。
2、凡属一二三级动火范围的焊、割作业,未经办理动火审批手续 4 不准进行焊、割作业。
3、焊工不了解焊割现场周围情况,不得进行喊个作业
4、焊工不了解焊件内部是否安全时,不得进行焊割作业。
5、各种装过可燃气体、易燃液体和有毒物质的容器,未经彻底清洗,或未排除危险之前,不准进行焊割作业。
6、用可燃材料做保温层,冷却层,隔音,隔热设备的部位,或火星能飞溅的地方,在未采取切实可靠的安全措施之前不准焊割作业。
7、有压力或密闭的管道、容器。不准焊割作业。
8、焊、割部位附近有易燃易爆物品,在未作清理或未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前,不准焊、割作业。
9、附近有与明火作业相抵触的工种在作业时,不准焊、割作业。
三、临时消防设施、临时疏散设施配备;
1、临时搭设的建筑物区域内应规定配备消防器材,一般临时设施区,每100M2配备两只灭火器,大型临时设施总面积超过1200M2的,应备有专供的消防用的消防桶、积水桶,黄沙箱等器材设施,上述设施周围不得堆放物品。
2、临时木工作业、油漆作业、木、机具间等,每25M2应配备一只种类合适的灭火器,危险品仓库应配备足够数量、种类合适的灭火器。
3、现场楼层设置应急照明灯具。
4、楼层标明安全疏散的线路。
现场实时监控技术方案介绍 篇5
1、贵州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对现场实时监控的需求
总公司的主营业务范围涉及到全省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地理范围广、分布散;总公司领导和核心技术部门非常迫切想了解现场实施的情况,原来的工作方式通常是亲自到现场指导工作,或者听取现场部门的汇报,这样的方式工作效率不高。因此,实际上公司存在对现场实时监控的需求。
2、现场实时监控在公司的应用面以及技术实现
2.1.工程建设方面
——工程建设现场的安全监控
——重要及关键工序的施工监控
——重要构造物关键工程技术实现的现场实时监控及指导 ——对工程建设实施进度的现场实时了解
——对工地现场突发事件处理的现场实时监控
对具备视频传输条件、现场监控条件的现场采用有线监控技术;对现场不具备这些条件,或需要不断变换监控位置、或对原来没有预设监控而突发紧急事件的现场采用无线监控技术。
2.2.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方面
——交通事故现场监控
——交通路政施工现场及巡查的管理
——道路安全监控
——隧道的安全管理
——临时监控点应用
——突发自然地质灾害、交通事故和其他紧急事件发生时的应急现场实时监控
目前的局限条件:我省高速公路基本上都建有监控系统,但是由于全省高速公路网络并未形成,还没有建设省监控中心,因此无法在一个统一平台上对全省各条高速公路的运营情况进行集中的实时监控,目前只是做到了在路段中心对某路段的监控,而总公司领导无法了解各条高速公路的现场情况;
因此,作为省中心建立以前的过渡,中国电信提供了一个全球眼网络图象监控解决方案。
另外,目前我省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范围和密度有限,不能满足全路段的监控,存在相当大的监控盲区,当突发自然地质灾害和重大交通事故以及其他紧急事件发生,需要众多部门配合处理时,领导不能掌握现场的情况,为此,无线监控技术可以提供远程应急处理的技术平台。
3、技术方案的简单介绍
3.1.无线监控
现场监控设备采集现场视频信息,通过无线传输到公司总部的系
统服务器,进入公司内网,在安装了客户端软件的PC上即可对现场进行实时监控;作为该方案的延伸,还可以通过PDA在公司以外的地区进行更远程的了解。
该技术方案还能提供了语音通道,对现场的控制提供了可能; 同时,该技术方案是双向传输,实际上提供了包括视频信号在内的远程无线办公平台。
监控现场若是动态的,可以通过车载设备进行动态视频信息的采集,若是静态监控,可以根据现场情况置放在监控点上,监控端设置一台专用系统服务器进行视频信息的备份和管理,监控人员可以在任何地方登录公司内网查看监控现场。
该技术方案的投入不超过30万元,运行费用(信息传输)约0.12万元(一个通道)。
3.2.基于宽带网的远程监控解决方案
在有条件的工地现场安装现场监控中心系统,通过网络传输到总部监控中心系统进行监控。
该方案因现场条件的不同在费用上有很大区别,目前还没有准确的预算,估计为10万元左右。
3.3.全球眼网络图象监控解决方案。
该技术方案充分结合到高速公路现有监控系统的设备,通过宽带网络将视频信息传输到公司内网,公司领导可以在远程控制监控设
备,并查阅视频信息。
以请镇高速公路为例,共有27路信号可以接入到公司内网。该方案的投入约12万元(请镇高速公路),运行费用约20万元/年。
4、实施
若要实施,建议投入一套无线监控设备,以应对突发事件和对重要构造物关键工序施工时监控。
若要实施,建议在饶城高速公路的花溪或沙河特大桥用基于宽带网的远程监控解决方案做试点。
若有实施,建议采用全球眼网络图象监控解决方案对清镇高速公路进行远程监控。
联网办
现场流行病学技术综述 篇6
1 现场流行病学概述
流行病学是指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2]。现场流行病学与传统流行病学有所区别, 最初就是要迅速对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出反应, 一方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另一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尽快控制疾病的暴发、中断疾病流行;现在已发展至解决各种公共卫生问题的方法学, 是流行病学方法和其他方法的组合, 包括公共关系、侦探学、心理学、计算机、传媒学、法学等系统知识[3]。
关于现场流行病学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美国学者Gregg[4]主编的《现场流行病学》认为, 现场流行病学没有过多的技术而言, 就是流行病学在某些情形下的应用。Last[5]在《流行病学词典》中认为现场流行病学就是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人群等现场工作中的实践。
王陇德院士、叶临湘教授[6,7]认为现场流行病学主要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为目的, 是多门学科的交叉, 是流行病学向群体和宏观应用方面发展而产生的分支学科。
曾光教授曾宏观地阐述了现场流行病学的概念是指“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和其他方法, 到现场去解决实际发生的公共卫生问题[8]”, 并从方法学系统加以解释, 强调现场流行病学的产出不仅仅是调查论文或学术报告, 更重要的是疾病控制的效果和防治对策的建议。
2 现场流行病学国内外现状
Snow早在150年前, 在病原未知的情形下, 成功提出依水传播霍乱的控制措施, 也开启了现场流行病学的先河;我国早在1910年, 伍连德教授深入东北鼠疫疫区, 利用现场流行病学技术, 提出鼠疫防治策略, 开启了我国的卫生防疫事业。目前, FETP及其类似的培训项目已先后在五大洲的35个国家开展, 其中既包括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及欧洲的发达国家, 也包括韩国、菲律宾、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到目前为止已培养出2 300多名现场流行病学人才。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 (CDC) 1951年在朝鲜战争爆发后创立的流行病学情报服务 (epidemical intelligence service, EIS) 项目, 培养高级现场流行病学人才, 早期作为反生物战和人为的疾病流行, 加强监测—应急系统能力, 经过50余年的发展, 美国的EIS项目成为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全球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 (field epidemiology training program, FETP) , 在全球消灭天花、脊灰疫苗的使用和评价, 发现HIV传播途径等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做出举世瞩目的成就[9]。2005年欧盟成员国成立了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ECDC) [8], 用以加强疾病监测及现场流行病学任务;1975年加拿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了现场流行病学项目[1];日本因1996年O157∶H7爆发, 日本政府1999年为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力度建立了FETP[10]。
为培养中国自己的高级现场流行病学人才, 在曾光教授等公共卫生专家进行了极大的努力, 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UNICEF) 的积极参与下,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与美国CDC进行了长期的接触, 2001年10月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 (CFETP) 正式启动[11];10年来CFETP项目在全国建立省地级培训基地22个, 培养出毕业生达120多名, 他们中大多数成为中国疾控中心或省、市级疾控中心领导和业务骨干;广东、浙江、上海、贵州、福建等省仿照CFETP模式, 结合各省需要开办省级的FETP项目, 也培养出很多优秀的现场流行病学骨干[12,13]。
3 现场流行病学技术
现场流行病学技术主要涉及科学的现场调查步骤、资料分析技术和现代科技在现场流行病中的应用。
3.1 科学的现场调查步骤
科学的现场调查步骤目前比较公认的“十步法”, 在美国疾控中心编写的《流行病学原理》 (曾光译) 一书中, 有详细叙述, 已被我国现场流行病专业人员广泛采用。“十步法”为:①准备工作。包括技术方案, 人员及设备等;②核实诊断。需医疗机构配合调查, 收集整理疾病危险因素相关信息;③确定事件的发生。根据当地的历史监测数据并分析病例增多的可能原因;④建立合适的病例定义。调查早期使用敏感度高的定义, 有利于发现较多的病例, 调查中期使用特异度高的病例定义;⑤病例搜索。包括主动搜索和被动搜索。现场调查时高危人群相对容易识别, 可设一览表, 主动搜索;⑥描述性分析。即三间分布, 描述流行病学是现场流行病学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流行病学描述可以阐明事件的基本因素, 提供事件的基本特征, 明确高危人群, 验证病因、传播方式等证据[14];⑦建立并验证病因假设。利用所获得的资料信息推测可能的病因, 假设应具有合理性, 被调查中的事实支持 (描述性资料结果及卫生统计学结果) , 能够解释大多数病例;⑧反复推敲, 验证假设。随着调查的深入, 整合资料信息, 评价事件的因果联系和关联性;⑨控制措施。主要措施从消除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 (或高危) 人群方面, 最终达到终止暴发或流行;控制措施一般是伴随着调查进行的;⑩报告和交流。建议行政报告与业务报告区分开。事件终止后, 可组织相关的专业人员围绕本次调查的亮点和局限性开展讨论, 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建议, 避免同类事件的发生。
3.2 现代分析技术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当中依调查者习惯不同, 使用的软件也不尽相同。微软的Office组件是被用户所认可的, 下面着重介绍几款FETP的常用软件。
3.2.1 Epi Info在现场流行病学中的应用
Epi Info是美国CDC专门为公共卫生领域工作人员开发的流行病学、统计学分析软件, 最早的版本为1985年的DOS版, 2000年9月发布Windows版Epi Info 2000, 现已更新到7.x版本。Epi Info具有小巧、简便、免费、易学易用等优点。Epi Info免费使用及免费升级服务的特性, 使得该软件已在发展中国家得到广泛推广及应用。Epi Info常用的模块有数据库的建立, 为用户提供调查问卷的建立, 数据录入/修改;图表统计;分析模块, 提供常用的样本量计算及统计分析功能;外延模块提供电子地图的制作。我国现在将其作为CFETP入门级软件, 所有经典案例的数据管理均采用Epi Info, 教学中的数据分析均已Epi Info为例。国内有用于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报道。
Epi Info软件的局限性在于, 缺少复杂统计分析功能, 同时其绘图功能不强[15]。
3.2.2 GIS系统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GIS) 是为了获取、存储、检索、分析和显示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多种信息而建立的计算机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系统[16]。一般的GIS包括以下几项基本功能:①数据采集与输入;②数据编辑与更新;③数据存储与管理;④空间查询与分析;⑤数据显示与输出。GIS的最大特点在于空间数据库的建立、空间数据分析和基于地图的可视化信息查询、统计和检索。
我国GIS技术在现场流行病学中只有少数探索和专题研究, 如:四川不明原因猝死;某地区甲肝的暴发调查等。20世纪90年代, 疾控部门仅是将外来GIS软件汉化, 但仍然难以推广。原因是: GIS更新速度快;现场流行病专业人员在GIS研究领域投入精力有限;GIS软件数据库建立比较复杂;GIS软件开发公司对卫生领域了解不够全面, SARS后期, 疾控部门对GIS的研究开始增多。近年来, 随着现场流行病大量采用信息化手段, 现场调查、计划免疫监测、碘盐监测、防病救灾信等GIS软件相继投入使用。Map Info软件在现场流行病学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3.3 掌上终端发展
近些年,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 FETP掌上终端也随之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数字终端技术被用来研究传染病、慢性病及其他公共卫生问题。掌上终端大多融合GPS, 并且代替了传统“纸+笔”的工作模式[17], 免去繁琐的数据录入, 并且可在调查结束后立即得出初步的统计结果。目前统计软件分析能力和数据挖掘的迅速发展[18], 可以预见, 掌上终端将在现场调查中发挥其更大的功用。中国疾控中心以平板电脑为载体, 基于Android 系统开发专业的现场调查调查软件, 实现了在无网络传输条件下,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表信息录入、汇总及统计分析;可将录入数据导出到Excel表格。浙江、上海也有基于智能手机或以PDA为载体的现场流行病学电子信息采集分析技术。
4 结语
围岩综合治理技术现场应用 篇7
关键词:树脂锚固 钢筋网 锚杆 预应力锚索 注浆
1 109轨道大巷概况
109轨道大巷开窝于-400大巷按α:6°方位,3‰上坡施工至“S13”后;调向按α:55°方位,3‰上坡施工109轨道大巷里段。
2 掘进工艺
109轨道大巷采用钻爆法掘进,有关掘进施工工艺、参数和工序衔接等按原作业规程进行。
3 支护方案总体设计
通过对童亭矿109轨道大巷的初步调查与分析,认为该巷道距离远、服务年限长、地质条件复杂,部分地段围岩具有薄层状、碎裂、松散、膨胀、强风化蚀变和高地应力作用等特征。以此为依据,设计该巷道的总体支护方案为:
3.1 为保证今后巷道底臌严重时清底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原设计断面的基础上,将巷道底板向下超挖200mm,铺设石子、水泥道床、30kg钢轨。
3.2 巷道开挖达到设计断面要求后,立即进行全断面锚-网基本支护。
3.3 加打顶板预应力小直径锚索。
3.4 对巷道围岩进行初次喷射混凝土,喷厚20~30mm(预留锚索孔和注浆孔位置)。
3.5 滞后迎头40m左右(或掘后30d左右)对巷道围岩进行注浆加固。
3.6 滞后注浆20~30m(或注浆后20~25d),对巷道全断面进行第二次喷射混凝土,顶、帮喷至设计厚度150mm。
4 施工技术与工艺
4.1 锚-梁-网基本支护
4.1.1 基本支护的作业顺序:先拱顶,后两帮。
4.1.2 锚杆参数:采用高强螺纹钢锚杆。锚杆直径Φ=22mm,锚杆长度L=2400mm;两帮和顶板锚杆间排距800mm。
4.1.3 锚杆钻孔机具选择:采用风动锚杆钻机MQT-
120打顶板锚杆孔,YT-7665风锤打帮锚杆孔。锚杆孔深为2.3~2.4m。
4.1.4 锚固形式:采用加长端头锚固方式。
4.1.5 锚固剂及其长度:采用树脂卷锚固剂。树脂卷顶板用Z2460型、两帮用Z2950型;经计算:顶板锚杆锚固剂长度1.2m,两帮锚杆锚固剂长度:1m。
4.1.6 钢筋网和托盘:钢筋网为8#钢筋焊接的普通正方形金属网,网格80×80mm,长2m、宽1m。托盘的承载能力应与锚杆的力学性能相适应,使用中间突出的Φ140×8mm中孔Φ24mm的圆形钢托板。
4.1.7 锚杆施工工艺:每循环锚杆支护的施工工艺为,打顶板中间一个锚杆眼——铺设顶钢筋网——装树脂卷——安装中间顶板锚杆——用锚杆机打其它锚杆孔并安装锚杆——打两帮锚杆孔,铺设钢筋网,安装锚杆。
4.2 当基本支护完成以后,立即进行顶板小直径锚索的施工。锚索布置方案:在巷道拱顶轴线上和距巷道拱顶轴线向两边各2.0m处布设三道锚索,锚索间距2.0m,排距2.5m。在实际施工中,每孔使用3卷Z2460型,预紧力以200KN为宜。
4.3 初次喷射混凝土。基本支护完成后,立即对巷道全断面围岩表面进行初次喷射混凝土,喷层厚20~30mm(预留锚索孔和注浆孔位置)。喷浆材料、喷浆技术与工艺按原作业规程进行
4.4 巷道围岩注浆加固
4.4.1 注浆加固的技术原理。注浆加固围岩的巷道稳定技术,是一种在巷道中滞后作业的后注浆技术。它与在巷道破碎围岩地段的修复工作不同,这种注浆工作是在巷道沿未稳定的过程中进行的,是为巷道进一步稳定提供更好的围岩条件。
4.4.2 注浆加固时机选择的原理。按现代支护理论,巷道围岩稳定后的变形大小主要和围岩的破坏程度与破坏范围大小有关,而围岩的破坏程度和破坏范围大小除了和岩体原来的强度和围岩应力大小有关外,还和支护强度和支护作用时间有关。
有效地进行注浆加固的先决条件是:①考虑浆液易于渗流。②考虑注浆固结体强度。
注浆时间的选择要考虑围岩的裂隙的发育程度、浆液固结的岩体强度、所需控制的围岩变形量及注浆工艺等因素。
4.4.3 注浆加固时机的确定。根据巷道的一般变形规律,掘后2~3d内完成其最终变形量的5%~15%,此时注浆绝大部分后续变形将由于围岩被加固而受到有效抑制。
4.4.4 注浆加固深度的确定。注浆深度是控制巷道变形的主要因素之一。注浆深度越深,稳定巷道变形的能力也越高。但由于深部围岩的完整性较好,强度较高,过深的注浆既没有意义,进浆也困难。因此一般考虑渗透条件和注浆孔的施工方便,注浆深度略超过围岩裂隙发育的深度为界。
裂隙发育深度的经验公式:ry=(0.78+2.13УH/Rc)·a=(0.78+2.13×9.45/15)×2.5=5.3m
式中,УH—岩石容重与巷道埋深乘积,取У.7g/cm3,H=350m,УH=9.45Mpa;Rc—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取围岩的平均值15Mpa;a—巷道半径,取2.5m。因此,裂隙发育范围为2.8m。
4.4.5 注浆孔布置。在两帮、两底角和底板布置注浆孔。巷道两帮和两底角是围岩塑性区首先发展的部位,控制好两帮和两底角有利于巷道的整体稳定。为减少注浆工作量和节省注浆材料,仅在两帮、两底角和底板进行注浆。考虑到岩体浆液渗透距离,便于注浆孔施工和进行注浆工作,设计的注浆孔布置:底板三个注浆孔,两帮各一个注浆孔,两底角各一个注浆孔。注浆孔排距2.1m,即每三排基本锚杆布置一排注浆孔,注浆孔长度均为3.0m,注浆布置在两排基本锚杆的中间。
4.4.6 注浆孔施工。根据设计的钻孔参数、孔口位置、注浆孔深度和方位等打注浆孔,至设计深度,并将钻孔内积水、岩悄吹洗干净,钻孔完成后,安装注浆锚杆。
4.4.7 注浆锚杆。注浆锚杆采用1/2英寸无缝钢管制作,长度按需要确定,长度=钻孔长度+100mm。锚固段长1.0m,尾部螺纹段长100mm。锚杆外径20mm,注浆段有若干交叉射浆小孔,将锚杆前端砸扁。注浆锚杆搞屈服能力为60.5KN,搞破沁能力为105KN。
4.4.8 封孔。常用的封孔方法有四种:①采用布袋封孔;②采用空心式快硬膨胀水泥药卷封孔;③采用棉线封孔;④采用胶胀式封孔器封孔。
在试验过程中,根据现场的条件和工人的使用情况,从以上四种封孔方法中选择采用空心式快硬膨胀水泥药卷封孔方式,适宜童亭矿的推广使用。
4.4.9 注浆材料的选择与浆液配制。结合在煤矿巷道加固围岩注浆方面常用的注浆材料,考虑童亭矿109轨道大巷的实际情况,为保证技术上的加固效果和注浆材料的成本,初步确定首先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入适量的速凝剂制成水泥浆,在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的基础上再确定今后推广应用的注浆材料及其配比。
4.4.10 注浆压力的确定。根据注浆经验和研究,锚喷巷道围岩注浆压力以不超过5MPA为宜。童亭矿巷道围岩岩性差,裂隙发育,估计在围岩松动圈内注浆压力较小,但在围岩应力集中区和泥岩中注浆时,将需要较高的压力。综合分析,注浆压力暂按2~5MPA考虑,在试验过程中通过观测进一步确定合理的注浆压力。
4.4.11 注浆泵的选择。注浆泵是注浆工作的关键设备,是决定注浆系统的主要因素,经过对国内主要生产厂家的调研,选择镇江煤矿专用设备厂生产的QZB—50/60型气动注浆泵。该泵为单缸双作用往复浆泵。主要特点是气压传动,体积小,重量轻,排液具有定压自动调量的性能,适合巷道围岩的注浆加固。
4.4.12 注浆系统的选择。考虑①井下施工条件限制,注浆工作受掘进、运输干扰,难以严格控制注浆时间,尤其在工艺技术不熟练的情况下更难控制。②双液注浆在混合前长时不凝固,可以实现一次拌料,多次反复注浆,保证注浆效果。③双液注浆系统既可以进行双液注浆,又可以进行单液注浆。④新型双液注浆泵的应用也为简化注浆系统创造了条件。因此在井下试验中选择双液注浆系统。
4.4.13 注浆量。由于围岩裂隙发育程度及围岩松动程度和岩体结构的差异,单位体积的围岩注浆量差别较大。保证足够的注浆量是浆液充分充填围岩裂隙、孔隙的必要条件。单孔及巷道断面注浆量受多因素控制,只有针对具体条件在试验中确定,一条巷道地质条件相近时,变化范围也较大,只有通过加强注浆监控来保证注浆量。
4.4.14 为了保证注浆效果和防止在围岩习面处浆液扩散较远,造成跑漏浆现象,注浆时除了要控制注浆压力和注浆量,还要注意控制注浆时间。相反,在围岩裂隙、孔隙不太发育的地点,注浆速度较慢,浆液扩散较困难,为了提高注浆效果,必须在提高注浆压力的同时,适当地延长注浆时间。每孔注浆时间一般控制在30MIN左右。
4.4.15 注浆工艺过程。注浆工艺过程为:施工准备→钻孔→安装注浆管→开泵注浆→清洗设备。
4.4.16 注浆的施工组织。注浆作业包括打眼、运料、拦料、封孔、注浆、清洗、移动注浆系统等工序,其中打眼、封孔和注浆为三个主要工序。考虑空间的限制和不影响巷道的运输等因素,将打眼和注浆两个工序分开进行。超前打出数排注浆眼,并超过一班的注浆进程,滞后一段距离注浆。岩巷注浆打眼较复杂,安排专人施工。按两个人一台气腿式凿岩机,一班打20~30个眼计算,每天安排两班打眼,可满足一班的注浆进度。循环注浆,每班可注5~8排眼,约10~16m。
4.4.17 注浆监控及质量检查。井下试验中总结出一套简便易行的综合监测技术:通过试验确定注浆终压后调定;密布注浆孔使两排间及断面内注浆孔渗透范围重叠,掌握不同部位单孔注浆量变化范围的情况下采取排间交替间隔注浆方式尽可能反复多注,保证注浆效果。
综上所述,锚网索喷注浆复合支护方式完全适用于巷道距离远、服务年限长、地质条件复杂,满足围岩具有薄层状、碎裂、松散、膨胀、强风化蚀变和高地应力作用等特征的巷道支护强度。
【现场技术指导】推荐阅读:
现场测试技术06-18
施工现场技术08-21
现场勘查技术人员06-01
现场施工技术管理05-15
施工现场技术交底制度10-01
现场技术负责人10-05
变压器现场安装技术05-31
发电工程现场技术管理10-11
房屋建筑现场施工技术07-21
工业控制现场总线技术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