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察院下基层)

2024-09-24

信息(检察院下基层)(精选8篇)

信息(检察院下基层) 篇1

市检察院驾“三车” 下基层结对共建

----葛根庙镇“千名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纪实

驾“扶贫解困车 身入基层”

3月10日,市检察院赵劲松检察长率全体班子成员来到葛根庙镇白音花嘎查,入户对接,了解民情,赠送下基层联系卡,入了8户,这8户是市检察院“千名党员干部下基层”结对帮扶户,还给结对户送米、面、蔬菜。这是第一次下来,他们只知道这几户都是困难户,拿这些东西希望结对户眼前的困难能得到暂时的缓解,各户情况各有不同,贫困户、特困户、五保户都有,面对所见所闻检察院一行8人各有所思,如何使结对户脱贫致富成了他们共同的愿望… …

驾“党群连心车 心挂基层”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临近春播时节,农户备春耕是当务之急。3月14日,赵劲松检察长再率班子全体又一次来到白音花嘎查。上次入户了解情况后,得知农户都在为备耕资金而发愁,于是,回到市里就给每个结对户定了30亩地的种子、化肥,春播之前就要送过来。这次入户农户听到种子化肥有着落了,有的带着浓浓的蒙话味儿赶忙说谢谢、有的还不好意思推脱的说自己家搞生产哪能让你们买这些啊… …,世世代代以农、牧为生的农民淳朴而善良的言语中

透露着对下基层干部深深的感激之情,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这一刻起,基层群众的心和下基层党员干部的心连在了一起… …

解决几户结对户的困难——事儿小,结对共建帮扶解决发展壮大嘎查集体经济——事儿大。随即,赵检察长一行又带着村干部来到镇政府,进一步了解镇情、村情,探讨如何帮扶白音花嘎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初步计划从嘎查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入手帮助争取修通村中辅路、修建165个卫生厕所等项目。从此,白音花嘎查集体经济的发展成了他们心中的牵挂… …

驾“民意收集车 意谋基层”

嘎查集体经济要发展就要从当地实际出发,科学的制订发展计划,这是能否发展起来的关键。赵检察长综合进村入户收集来的各方意见,他想一个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只靠一个单位的帮扶是很难大有作为的。于是,又请市里相关科局的主要领导、葛根庙镇主要领导、白音花嘎查主要领导到市检察院专题召开针对葛根庙镇和白音花嘎查的扶贫帮困座谈会,进一步研究帮扶对策。意在谋求葛根庙镇白音花嘎查这一块阵地上尽快形成多方凝聚共识,各方协力推进的局面,使扶贫帮困活动效应实现最大化… …

海泉

信息(检察院下基层) 篇2

一、基层检察院档案管理现代化相关概述

随着社会发展脚步的加快, 档案管理也逐步朝向现代化方向迈进, 其保留了传统管理模式中的精髓, 并融入了现代管理手段, 通过先进的管理技术、方法来对档案资料予以梳理、归档, 并能够对管理过程当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处理。档案管理所具有的现代特征集中表现在管理观念、管理设备以及管理人员的现代化之上。可以这样说, 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发展性, 从其本质而言, 就是要实现和社会发展同步。

二、基层检察院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近年来随着各地检察机关对档案工作重视程度的提高, 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如一些地方创建了省五星级档案工作先进单位。就目前来看基层检察院档案工作多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的。

1. 健全管理体系。

要构建相对健全的管理组织架构, 分管领导作为总负责人, 要督促档案室完成相关工作, 其他一些部门全力配合, 同时还要安排专业人员负责具体的管理事务, 相关部门的内勤人员要承担兼职档案管理工作。

2. 细化责任。

要明确每个人员所应承担的责任, 分管领导要负责监管, 督促档案管理人员完成日常事务, 各部门予以协同, 要通过责任的明确来促使相关人员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并依靠相关的制度使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

3. 加大保障力度。

各个基层检察院都要加大对档案室建设的投入力度, 确保档案管理的相关设备齐全, 例如应配备工作中所需的高速扫描仪、档案库房专用除湿机等设备。

三、对基层检察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1. 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对于基层检察院来说, 其在开展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一定要重视档案信息化, 将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作为中心工作予以落实, 要做好规划工作, 并确保其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另外, 要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 并保证制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从而使管理的相关流程得到明确, 档案信息化管理能真正成为其信息化体系中关键的组成部分。

2. 加大各方面的投入, 优化管理信息化平台。一是要从基层检察院的现状以及现有的财政状况出发, 配置相关的设备时要保证经济能够承受, 且体现出前瞻性;二是要确保软件平台的统一, 此项工作最好是由高检院来完成, 使档案信息实现共享, 并且做好相关的规划工作, 确保标准一致, 统一应用的管理软件, 建成一个上通高检院、省院, 下通基层检察院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平台, 并能与政府电子政务平台在物理上实现连接, 从而使各地区检察机关的局域网能够实现共享, 让上级机关能够高效采集基层的相关资源, 确保档案信息管理的层级体系的建立, 使诉讼档案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3. 要构建用户多元、界面优质以及功能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 要确保不同的人员能够拥有一定的权限, 从而使相关部门在使用时不会出现阻碍。当然, 档案管理系统还要有档案增加、下载、调阅、统计及维护等相关的功能, 使管理人员的操作更加简便, 如此就能通过良好的应用环境增加用户使用软件平台的兴趣, 引导检察干警积极地利用档案信息化系统查询与利用档案。

四、深入挖掘档案价值, 实现信息共享

档案管理当中所拥有的信息量是非常庞大的, 这也为检察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必要的辅助, 比如:案件办理、控申接待、犯罪预防、历史教育、信息调阅与普法宣传等。若想加强档案的利用, 首先就是要有明确的指向性。档案管理人员要能够综合利用相关的档案, 有效落实档案编研的工作, 从而使档案信息更为全面, 能够真正起到一定的决策辅助作用。其次, 就是要提升服务的水准。要能够及时解决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重视档案工作的实际需要, 及时公布档案室信息以及服务范围。同时, 要积极热情接待借阅人, 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借阅环境, 提高借阅查询效率。再次, 加快信息化步伐。在档案资料信息化的趋势下, 做好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着重做好档案的扫描、编目、检索工作, 利用检索工具, 及时、系统、完整地提供所需档案信息, 最大程度实现信息共享。

五、结语

基层检察院在档案管理中, 应从全院整体发展的角度、检察事业发展的高度, 制定规章制度, 完善交流平台, 挖掘档案资源, 促使管理者进入到网络化办公、信息化办公的角色中, 只有这样才能把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应用到检察工作中, 推动检察工作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然.基层检察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办公室业务, 2014 (7) :164.

信息(检察院下基层) 篇3

[关键词]基层检察院;信息化建设;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344-01

前言

在社会经济与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以信息化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已经广泛地被应用于社会生产各个行业与领域,同时,它们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基层检察院的信息化建设问题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与重视。基层检察院作为我国法制管理的第一线,其建设效果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构建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进程。而信息化建设对基层检察院事业有着非常显著的意义,我们必须要科学对待,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它的优势。

一、基层检察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基层检察院作为我国法制社会的第一线,它肩负着非常重要的社会责任,而加强信息化建设,对它来说有着深远的意义。

1 对于基层检察院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信息化建设是其中的基础与重要保障。科技进步是推动基层检察院发展的动力源泉,而信息化建设正式科技进步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 信息化建设可以为基层检察院的发展指明方向。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社会,基层检察院在处理繁重的社会事务的时候,必须要以强有力的信息手段作为支撑,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3 信息化建设可以为基层检察院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化的过程中,跨区域的犯罪活动也在逐渐增多,如果基层检察院的信息比较闭塞,就很难应付这些严峻的挑战。所以,基层检察院在迎接各种挑战的时候,必须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并以此作为发展的机遇。

二、基层检察院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还不够

对于当前我国基层检察院来说,很多干警的信息化水平都有待提高,他们对信息化建设并没有很深入的了解,更别说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了。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有的干警仍处于一种思想比较落后的状态,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并没有表现出良好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在认识与理解信息化建设上,很多干警仅仅是把它当做对计算机的简单应用,所以,相对而言,对信息化建设的理解范围还比较狭隘,严重阻碍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开展。

2 缺乏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才

当前,在基层检察院的信息化建设事业中,专业性的建设人才是极度缺乏的,整个建设队伍也没有很强的稳定性,这样就给信息化建设带来很多的不利影响。在缺少专业信息化建设人才的过程中,各基层检察院的干警们很难展开有效的信息化培训工作。同时,虽然近几年,基层检察院也招录了一些从事信息化建设的大学生,但它们大多数是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却缺少必要的实践经验,导致实际建设工作的开展步履维艰。

3 信息化建设设备设施的落后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普及过程中,犯罪者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犯罪的活动也随之越来越多,但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用于侦察犯罪活动的高科技设备并不是很多,而且其科技含量也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面对这种情况,在侦察那些科技手段比较高明的犯罪活动时,就会显得无从下手,难于突破,这样就会产生巨大的阻力。

4,网络安全隐患的大量存在

现阶段,大多数基层检察院已经建立起了局域网络,但是,受制于经费、技术、管理等多种因素,其网络的运行机制还并不是很完善,其中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一方面是由于网络硬件设备不能满足实际发展的需要,当下,很多基层检察院的局域网络在建立防火墙的时候,只能是依赖简单的防范软件,但它们却起不到深层次的作用。另一方面,部分干警对网络安全的防范意识还不是很强,而且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各种安全防范措施也做得不到位,这样就会潜藏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三、基层检察院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对策

1 强化信息化建设管理,提高信息化水平

对于基层检察院的信息化建设来说,它不仅是实现检察事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转变工作思想,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手段。第一,要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断转变工作人员的思想,使他们能够清楚了解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同时,作为领导,还应该起到带头作用,并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第二,加强工作人员的信息化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水平,同时,在培训过程中要深化工作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第三,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化建设管理体系,使各项信息化建设工作有据可依。

2 加强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专业技能

在基层检察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专业人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所以,针对基层检察院信息建设专业人才缺乏这一问题,要重视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对于那些已经在从事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人员来说,不能只满足于现状,应该不断学习,开拓创新,把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作为一种长远发展的目标。另外,在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还要做好其中的挑战与困难的研究工作,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有力舞台。

3 改进侦查设备设施,提高其科技含量

侦查设备设施在基层检察院信息建设工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也起着十分显著的作用,对此,我们应该改进那些陈旧的侦查设备,并不断提高其科技含量,以满足实际发展的需要。近些年,随着犯罪方式与手段的逐渐科技化,基层检察院改善侦查技术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将侦查技术合理应用于基层检察信息化建设工作中以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基层检察院要加强对技术侦查的尝试,并积极引进先进的侦查设备,提高其科技含量,为犯罪侦查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4 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局域网络的安全管理

在基层检察院的信息化建设中,局域网络的安全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其管理的有效性将直接关系到整个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各基层检察院应该加大对局域网络安全管理的投入,购置比较先进的硬件设备设施,逐渐淘汰那些陈旧的设备设施,并且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从而切实保证局域网络运行的安全与稳定。在局域网的防火墙建设方面,不能仅仅是采用一些简单的防范软件,而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技术,从而最大限度地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促进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结束语

检察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在基层,同时,其希望也在基层,基层检察院作为我国法制监督与管理的第一线,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此,我们必须要引起足够的关注与重视。而基层检察院的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它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在此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抓住机遇,并不断强化自身的实力,只有这样,才能迎接复杂多变的挑战,为我国检察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华兵,基层检察院信息化建设中技术服务外包的思考[J],通信技术,2008(11)

[2]李茂福,论如何加强基层检察院信息化建设[J],法制与社会,2010(31)

[3]段华蕊,试论基层检察院信息化建设和队伍建设的有机结合[J]中国检察官,2012(19)

[4]李家宏,加强基层检察院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检察业务和队伍规范化建谢[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8)

浅谈基层院检察信息化建设 篇4

基层检察院信息化建设是科技强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察工作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自2000年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了《关于在大中城市加快科技强检步伐的决定》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切实加大了科技强检的力度,并将信息化建设作为科技强检的首要任务来抓。据有关资料显示,截止目前,全国检察机关已经开通一级专线网,二级、三级专线网亦正在逐步建设中,各级检察机关都在加大内部机关局域网的建设,并且逐步实现对各类检察机关办公办案等应用软件的应用。这些都标志全国检察机关的信息化建设正快速地向前发展。而对作为承担着80%检察工作任务的,并在单位总量中占有80%的各级基层检察院的信息化建设,更呈现出特殊重要的地位。在此,笔者就基层检察院信息化建设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正确认识基层检察院的信息化建设。

一是要正确理解检察机关的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概念和范围,高检院在检察改革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初步实现办公自动化和办案自动化”。这就是以对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作出的构架性的定义。具体来说,信息化建设应当包括硬件设施的建设和应用软件的应用。就是在高检院的统一部署下,各级检察机关根据各地的办公办案实际,与检察队伍建设、检察业务建设相结合,构建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应用为基础的综合信息网络,购建与此相适应的硬件设施和应用软件并加以应用,提高办公办案效率,增强检察 工作科技含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是要充分理解的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基层检察院站在强化法律监督、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及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第一线,担负着繁重的任务。科技强检是检察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而信息化建设又是科技强检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科技的日新月异和犯罪的高智化、有组织化,使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难度加大。并且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涉外案件的增加,只有加强信息化建设才能熟悉各国法律、国际条约,有利于加强与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基层检察院担当起涉外案件的侦查与涉外法律监督。总之,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科技强检,促进基层检察事业稳健发展重要的基础和根本途径之一。

二、基层院检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基层检察院的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一是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好于贫困落后地区,领导重视地区好于不重视地;二是建设水平不平衡。一方面存在配置过低,不能满足需要,另一方面,过高的不合理配置导致浪费。目前,制约基层检察院信息化建设的凸出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1、认识不足,观念滞后,阻碍了基层检察院信息化建设。检察机关中相当一部分领导和干警对信息化范围、信息化开展的意义认识不足,在思想观念中存在着只须懂法就足以胜任检察工作的偏见,对信息化的了解也仅限于信息化就是用微机打字、上因特网,并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本能对新兴事物的应用产生抵触情绪。即使 是初步完成了硬件设施的建设,也未能有效应用,并且由于缺乏有效应用而看不到效果,反过来对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而丧失信心。因此,出现了阻碍科学技术与办案结合的不利因素,缺乏依靠科技进步的内在动力,对于如何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检察工作中来、如何用信息化促进检察工作的跨越式发展,研究较少,重视不够。这种状况已成为检察机关加快信息化进程,推动办公、办案现代化发展的瓶颈,2、资金严重缺乏,导致基层院检察信息化建设难以实施。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高技术、高投入、高效能的现代化基础建设,必须要有足够的经费作保证。它所涉及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购置。而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信息化建设经费应由财政分级负担的原则,因此建设经费应由各级地方政府专项划拔。然而地方财政或专门人民检察院所依赖的经费划拨部门却往往因为各种原因,不能保障和支持检察机关的信息化建设。这也是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资金不能落实的基层检察院,信息化建设只能是纸上谈兵。

3、专门人才缺乏,严重影响基层检察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信息技术人才严重缺乏是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从目前来看,检察机关专门的技术人员大多为法医、会计、痕检、摄像等传统技术型工作人员,能够掌握信息技术的人才十分缺乏。而由于现行检察机关人员录用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相关信息技术人才难以引进。同时,由于人才的缺乏以容易造成了基层检察院信息化建设缺乏合理发展规划,难以组织实施。即使是在相关部门支持下,完成 了初步建设,却由于人才缺乏,先进的信息化设备不能使用或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使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成为摆设,造成了建设资金的严重浪费。

三、针对当前基层检察院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加强基层院检察信息化建设,应着重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切实转变观念,加强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学技术是当今现代化最显著的标志和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提高检察机关办公、办案效率和应对突发案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已成为检察工作发展和融入社会的客观趋势,是实现科技强检的重要途径,也是更好的履行检察机关职能,维护国家法律尊严的有力保证。因此基层检察机关应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通过各种方法提高检察机关工作人员对信息化工作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的认识,解决思想上存在的误区。切实按照高检院的要求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全面指导、组织全院的信息化建设。制定并落实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健全本单位信息化管理机构,开展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

二是切实保障信息化建设资金,多渠道筹集信息化建设资金 经费投入是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基层检察机关的一把手应积极主动地向地方党委和政府汇报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情况,勤请示、常汇报,积极反映建设经费紧缺的困难,力争把此项建设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各院的信息化领导小组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信息化工作的 重点和难点,采取有力措施,千方百计,广开渠道,保证建设经费足额、按时到位。

三是以经济、实用、高效为原则组织建设,结合检察队伍、业务建设发展信息化建设。

为保证检察信息化建设能规范、有序、高效地进行,基层检察院必须严格贯彻执行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的“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规范、统一应用软件、统一管理”的“五个统一”的建设原则。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严格执行高检院和上级检察机关的要求,在局域网建设、专线网建设、软件开发应用及人员培训上,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规范、统一应用软件、统一管理,做好协调、配合工作,在建设中要立足本院实际,以经济、实用、高效为原则,力求建设规范有序、高效率,少投入高产出,不重复、不浪费,运转良好、快速、保密。基层检察院只有贯彻这一基本原则,才能确保全国网络系统的统一规范、数据共享和节约经费。

基层检察院信息化建设与检察队伍建设、业务建设是有机结合的一项系统工程,是相互促进的,在建设和应用中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一是与查办案件相结合,运用信息技术,增强突破案件能力,提高案件质量和办案效率;二是与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和执行监督相结合,沟通信息、强化证据效力,维护司法公正;三是与庭审方式改革相结合,应用多媒体示证系统,改善举证方式;四是与队伍建设相结合,普及计算机知识,提高广大干警的科技知识与技能;五是与宣传工作相结合,运用互联网的媒体功能,拓宽检务公开、预防职务犯 罪宣传渠道;六是与创建学习型的检察院活动相结合,引导干警日常学习和终身学习,为检察事业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七是在建设和应用中应当严格执行保密规定。

四、立足实际,引进和培训人才,确保信息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各级人民检察院要根据实际情况,一方面要积极争取政策,引进人才,把技术精、有责任心和热爱检察事业的信息技术人才充实到检察机关中来,并努力营造一个适合技术人员发展的空间,保证信息技术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有发展。其次立足本院,在未有专门人才的情况下,加大全员培训力度,从实际出发,努力提高全员干警的信息化素质。可以采取 “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请”是请计算机方面的人才来院给全院干警授课,利用建成的网络现场传授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送”是送干警接受培训。也可以选拔有微机基础知识的干警做教员,通过他们的 “传、帮、带”,使全体干警熟练掌握应用的基本技能和应用软件使用。

五、切实加强应用,推进信息化建设向前发展

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地和效果就是体现在信息化的应用。信息化的应用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应用是根本,要以应用为先导,指导建设,以加强建设来促进应用,要将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与与检察队伍建设、业务建设是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一方面,基层检察院信息化建设的项目建成以后,不能放着、摆着不用,而要充分地、强制性地利用起来。应制定规章制度,要求各类案件信息必须输入微机、各类公文必须在微机上书写、流转,从而使干警的传统的办公状态进入到网络化办公、信息化办公的角色中,真正把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应用到检察工作中,推动检察工作的向前开展,另一方面,上级检察机关要指导基层检察院的应用,可以采取示范推广、联合开发应用实用软件等办法,促进信息化的应用。才能真正地将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并推动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向前发展。

宁国市人民检察院

论基层检察院人才工作 篇5

◎区检察院检察长 夏 阳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只有抓住人才这个根本性的问题,检察事业才能兴旺发达。检察机关有80%的干警在基层,80%的业务在基层,基层检察院的人才是基层检察院工作的坚强保证。因此,基层检察院特别是“一把手”始终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抓好人才工作,促进队伍建设,推动检察事业长远发展。

一、正确把握人才内涵,树立“人才至上”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人是一切社会创造的主体,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邓小平曾说过“人才问题,主要是个组织路线问题,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关键在人”。古云,人才为政事之本。可见而之,人才的巨大作用。

何谓人才,现代汉语典的词条解释为:德才兼备的人,有某种特长的人。推而广之,检察人才是指符合检察工作各项要求,具有检察业务特长或专长的检察干警。检察人才符合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要求,具有检察工作特色和人才特点的双重属性。

正确认识检察人才,要把握检察人才的三个特性:一是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的兼容性。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官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在法律实施过程中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求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坚定的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方向和执法方向,切实弄清为谁执法,为谁掌权。同时检察业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要求检察官业务精通,开拓创新;二是理论水平与实务能力的复合性。检察人才既要有扎实过硬的业务理论基础,能全面正确理解、掌握适用法律,善于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又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独挡一面,具有得当的方法;三是组织认可与群众公认的同一性。检察人才具有表现突出,组织和领导信任、系统和群众公认的特性,能用工作表现、业务能力、工作业绩证明自己。

正确认识检察人才,切实做到三要三防止:一要客观,防止片面化。检察人才既有共性特点,又有个性特点,防止对人才考察,只注重某一方面的特点或专长,而忽视了检察人才的全面发展;二要公正,防止倾向化。培养、使用检察人才应当注意综合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坚持普遍标准防止以个人善好,主观臆断人才;三要务实防止绝对化。看待检察人才,既要符合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又要有利于人才的最终发展。不容置疑,检察人才的作用是巨大的,但也不能绝对地看问题,无限度夸大其作用。

通过对检察人才内涵的分析把握,我们应该树立“人才至上”的思想,充分认识加强检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强检战略,排除制约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障碍,为基层检察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握成才规律

人才有一个成长的过程,抓好基层检察院的人才工作要明确重点,理清思路,把握好检察人才成长的规律,最大限度地发现、培养、用好人才。一是要理清符 1

合本院实际的人才工作思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认真总结分析本院队伍结构现状的基础上,制定人才工作长远目标、长期规划和阶段性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注意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做到整体推行工作有合力,解决问题有能人;二是要根据成才规律,培养使用管理检察人才,针对不同人群和个人,采取不同措施方法进行培养、使用,既不能一蹴而就,又不能任其发展。要充分掌握好检察人才成长的速度与节奏、成熟的标准,适时给任务压担子,使人才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锻炼;三是正确掌握检察人才标准,做到选拔人才有标准,使用人才讲灵活。既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标准即“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作为选拔检察人才的共性标准,又注重结合实际,突出某一方面专长为个性标准;四是正确看待有争议的人才,人才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就在于他个性突出,能力突出,个性在某种意义上决定能力。优秀人才的出现与成长常常会伴以争议,通过正常的争议,优者自当更显其优,平庸者相形见绌。正常的争议不仅可以广开言路,而且可以使被争议者始终保持头脑清醒,更加谨慎并尽心尽力,对有争议的人才关键在于用其长,避其短。

三、优化环境创新机制,围绕办案出效果

培养选拔使用人才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工作,基层检察院人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于紧紧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检察工作主题,以办案为中心履行检察职能。

优化环境,用事业凝聚人才。江山代代有人出,新的伟大历史机遇期,人才辈出,检察事业呼唤人才,检察事业成就人才。追求事业成功,彰显自身价值是人才成长的内在动因,必须紧紧抓住检察人才做好工作、成就事业的强烈责任感和荣誉感,以我们正在做的检察工作凝聚人心、凝聚人才,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一要形成领导重视,群众支持,齐抓共管的检察人才工作格局;二要坚持人才至上,树立尊重人才、重用人才的良好风气,大力优化成才环境,形成全院上下对人才的认同感、人才的归属感,积极鼓励干警参与和支持人才成长;三要使人才工作与创建学习型检察院结合起来,与争先创优结合起来,与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结合起来,为人才展示最大能力创造更大的空间。

训用结合,用教育培养人才 基层检察院最需要的是善于用掌握的理论知识,正确适用法律,解决办案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不断总结提高的实战型人才。要树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的观念,在人才培养上,舍得投入时间,舍得投入人才,舍得投入财力。一是继续抓好专业化培训。我院现有法律本科学历以上的干警78人,占82.1%,法律专科的17人,占17.9%,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有7人,双学位的3人。尽管我院具有法律本笠学历以上的干警占了绝大多数,但在2003年时,专业政法院校毕业的本科生仅为4人。所有研究生学历都是通过继续教育取得,有学位的人仅为1人,人才队伍表现出专业化不突出,高学历、复合型人才欠缺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业务工作的理论指导和提升。为此我院制定了十一五教育培训规划,立足本院人才队伍现状,结合上级检察机关的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和要求,加大经费投入,继续抓好学历教育和专业化教育,鼓励和选派干警攻读在职研究生和第二学历,努力造就一批专业人才和复合人才;二是继续开展岗位练兵。结合正在开展的“大学法”活动,切实要求干警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广泛学习刑事法律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在干事中成长,在成长中成才。大力开展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重点的现代科技专业技能培训,积极探索办案与信息化的有机结合,逐步推进办公现代化。

力求科学,用机制激励人才。通过激励,人才可以迸发出更大的能量,有竞争才能激活干警的内在潜能。在基层检察人才工作中必须以机制选拔、使用、激励人才,求得公正与高效。要坚持衡量人才的标准是知识、能力和业绩,杜绝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努力做到任人唯贤、唯才是举,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2003年下半年,我院针对中层干部结构老化,个别中干事业中心、进取心不强的情况,果断进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精心组织、设计方案,坚持人才标准,突出人才使用原则,使一批年轻有为,事业心强的同志走上中层领导岗位,对推动我院进入优秀基层院行列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之后,我院又不拘一格,大胆使用人才,使一名助检员走上了职侦局副局长的重要岗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要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人才绩效考核体系,通过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等形式,加强对人才的绩效考核,树立无功就是过,绩平就是劣的思想,推行任期制,末位淘汰等制度,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机制,使人才队伍始终保持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要完善物质激励制度,除精神奖励外,还要注重物质激励机制的建立,以岗定待遇,以业绩论待遇,以此树立对人才尊重的良好氛围。2004年我院出台了《集体和个人奖励办法》,对人才论成绩、论荣誉予以物质奖励。

因人而宜,用实践造就人才。就是引导人才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本领,让检察人才经受办案的考验,提升素质和能力,展现工作业绩。人才的展示要有空间和舞台,没有适合其特点和专长的平台不可能发挥检察人才的作用,作为基层院的领导,既要有识才的眼光,又要有用人的气魄,对人才要加以认真分析,注意结合干警的个人兴趣、特长、潜力来安排岗位,并根据其实际表现,适时予以调整,努力使干警各展所长,切实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个人发展与集体发展的和谐统一。

基层检察院人员分类管理构想 篇6

宝鸡市渭滨区人民检察院 王文钊

发布时间: 2008-11-24

【我要纠错】

【字号 大 默认 小】【打印】【关闭】

[内容摘要] 对检察人员实行分类管理是改革和完善检察干部管理体制的重要环节,在明确分类依据的基础上,对检察人员做一重新审视,着重对检察官的选任、交流、晋升进行细化,对其他人员的任用、管理进行设想,凸现考试考核的重要性,真正建设以检察官为主体,其他人员为辅助的高素质、专业化检察队伍。

[关键词] 选任 考试 职务序列 职位分类 考核

高检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检察改革的三年实施意见》中,对干部管理体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规定,其间显示出推行检察人员分类改革、管理的大方向,这是摆在各级检察机关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选拔任用和管理人员的机制,调整人员结构,提高人员素质,以检察人员的分类管理作为基础,全面推进检察机关的人事制度改革,笔者结合在基层院的司法实践,对此谈一点粗浅看法,求教与同仁。

一、分类管理的依据。

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明确提到要探索和完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干部人事分类管理制度,这就为我们检察机关实行人员分类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实行干部人事分类管理,有利于不同层次人才依据其工作的需要树立自己的目标,有利于不同单位根据人员的现状进行管理监督考核,保证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基层检察院必须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的利用,在正视人员现状的基础上,分门别类,统筹规划,根据人员担负职责的不同,进行划分。在以往的司法实践中,基层检察院已经出现过不同法律职务的分类:包括办理案件的检察人员有助检员、检察员(检察委员会委员、副检察长、检察长具有检察员法律职务)、承担记录工作的书记员和承担执勤法律保障的司法警察以及工勤人员。199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2002年修订的《检察官法》对检察官已有了明确界 定,书记员、司法警察、工勤人员也都实际存在,这样就为基层员人才实行分

类管理提供了实践依据。

二、实行分类管理模式。

要对基层院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必须先对现有人员进行分类,依据现有的基层院的人员所担负的职责不同可划分为:检察官、书记员、司法警察、司法行政人员、一般工勤人员,在搞清楚人员划分的基础上,分门别类,依各自职责的不同要求进行管理。

1、对检察官的管理方式。

检察官是依法行使国家检察权的检察人员,包括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的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和助理检察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的规定中已对检察官的职责、义务权利、条件、任免、考核等规定的非常明确,笔者结合实践,力求从改革的角度,具体规范处入手,试图进行科

学化管理。

1、改革检察官选任制度

①、科级领导职务实行任职资格考试、考核制度。对于具有领导职务的人员的选拔任用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已有规定,一般要经过民主推荐、充分酝酿和讨论几个程序。针对检察机关的具有领导职务的人员来说,除必须具有政治理论知识、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有法律专业知识,因为检察权是法律赋予的,只有具备较高的法律素养,才能更好的执好法,用好法,通过任职资格考试考核制,首先就检验了拟提拔任用人员的基本素质,包括政治理论知识、业务知识、组织协调能力等各个方面,其次为民主推荐提供了更为真实可靠的依据,这样既保证了群众公认性,又使得德才兼备的原则得以体现,防止出现单靠一个方面选拔任用干部的局限性。按照基层检察院的设置来讲,处级领导一般为数甚少,只是县区院检察长,该职位的选任有严格规定,要经过县(区)人大会选举程序,上级院检察长提请同级人大常委会批准的严格程序,因此,对于科级领导职务采取这种考试考核制切合实际。采取的方式,笔者建议:(1)组织人事部门先公布职位及报考人员的任职条件;(2)统一考试;(3)统一考核(在考试过关的人员中进行民主推荐);(4)组织考察,研究提出人选方案;(5)党委决定并报相关组织依法进行审批。采取此种方式具有很大透明度,哪些人符合任职条件,哪些人通过任职资格考试,哪些人受到群众公认一目了然,防止出现 依靠民主推荐的单一方式,使群众公认性处于模糊状态,有时甚至选不出优秀人才,造成有位不能补的困顿境地。

②助检员拟晋升检察员实行考试考核制度。

初任检察官必须经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这已为法律规定所明晰,助检员拟晋升检察员如何进行?各地做法也并不一致,有的是单位领导定夺,有的是实行考试,有的是进行民主推荐,笔者认为助检员拟晋升检察员和科级领导职务选任一样应实行考试考核制度,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以考试结果作为主要晋升依据,因为助检员拟晋升检察员纯粹是法律职务的晋升,并非科级领导职务具有很大行政色彩,法律职务的晋升预示着法律赋予权力的扩大和职级待遇的提高,其所担负的职责也必然加大,对此笔者建议:(1)拟晋升人员考试的内容主要涉及法律基本知识,刑法、刑诉法、民法、民诉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及相关法律规定,检察实务等;(2)进行考核的基础是从通过考试的人员中,经过民主测评出晋升人选;

(3)根据考核结果由任命机关最终决定。

③逐步实行上下级院检察官选任调配制度。实行上下级院检察官选任调配制度,一方面从基层院选调优秀、资深检察官到上级院加强了上级院业务办案力量,提高了上级院在人力上 指导下级院的能力。另一方面从上级院选派优秀检察官到基层院任职,增强了基层院领导力量,更能发挥战斗的核心作用,在上下级院形成选调互动关系,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检察工作的全面开展。在司法体制中,检察机关 上下级领导关系也为这种调配制度的运行

提供了有利条件,操作起来也切实可行。

④每五年对检察官进行一次任职资格考试。由于我国正处在法制不断健全时期,另外犯罪手段、犯罪形式不断更新、新法律法规不断出台,修订法律也是层出不穷,就拿《刑法》来说,97年修订后,现已有四部修正案,另外单行的法律及相关立法、司法解释也相继颁布,因而检察官的法律专业知识要不断更新,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变化,通过考试的形式有利于检验检察官知识丰富程度,更有利于对检察官实际适用法律能力的检阅,对于考试合格者方能继续从事本职工作;考试不合格者应待岗再培训,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够继续上岗。

2、规范检察官录用制度。

①严把“入口关”,坚持凡进必考的原则。提高“入口”的门槛,把优秀的法律人才输入到检察机关,目前这一制度运行的比较良好。对于招录人员的条件,《检察官法》明确规定为大学本科学历。一般学历要求都是依此运作,笔者建议除规定具有学历条件外,另外应当规定招录人员必须通过国家司法统一司法考试,这和国际上许多国家选任检察官、法官的做法是不谋而合的。提高录用人员的条件,使被选拔的人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检察实践后,便能通过法定程序被任命为检察官,及时行使其职权,充实检察官队伍。如果招录人员中没有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那么这些人员必将把通过考试作为其努力的方向,势必和工作有矛盾冲突之处,解决工学矛盾势必费事费力,另外,国家司法统一考试比起原初任检察官资格考试涉及的内容更多,要求更高,从首次国家统一司法考试检察人员通过率非常低的实际情况就能明显的看到这一点,这些种种现实情况足以说明规定招录人员通过司法考试的条件是必要的。采取招录人员必须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的方式就避免发生以上情形,使检察官顺利递增,形成稳定合理有序的检察官阶梯,防止出现检察官“断档”的困惑境地。

②建立严格的审批审核制度。基层检察院招录人员必须通过人事组织部门同意,报地、市级检察院、省级检察院审批审核。否则进入检察院是无效的,虽然从现今人财物管理体制来说,基层检察院人员的工资、福利给予由地方财政拨付,上级检察机关似乎无从约束,但从《检察官法》的规定来说,检察官的等级、有关福利待遇需上级检察院批准,这样上级检察院就可进行法律上的约束限制。随着人事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基层检察院招录人员的权力由省级组织部门及省级院行使,体现了检察机关招录人员的严格性,从而使审批审核制度

驶入正常化、规范化的轨道。

③、切实疏通“出口关”。在严把“入口关”的同时,也要疏通“出口关”,对于超编进入、违规进入和待岗经培训仍不合格的检察官,要调出检察机关。对于违反《检察官法》相关规定,将依法予以辞退或开除。另外还要注意,依《检察官辞退暂行规定》第六条、十二条规定,有不允许辞职辞退情形,在疏通“出口关”时,要严格审核,防止有些检察官利用这一“出口”的便利时机,违规申请辞职,以达到个人的目的。

3、加强检察官的交流制度。

①各级检察院的领导干部应进行交流。主要指:在各级检察院的领导班子中的检察长,在同一职位,同一地区任职满十年的应当进行异地交流 ;副检察长及班子其它成员在同一地区、同一职位任职满十年的,在当地进行对口交流,任职满五年的,原则上实行轮岗。实行交流,轮岗,防止在一个岗位任职时间长,在人员、环境等因素影响下碍于情面,容易导致违纪违法案件发生,在工作环境上以变换,制度上以制约,在客观方面有利于减少违

法违纪现象发生。

②各级检察院内设机构领导干部定期进行轮岗,一般应规定任职五年以上的进行轮岗,同时可以采取挂职锻炼进行交流,上级检察院定期选派优秀干部到下级检察院挂职,有计划的选拔下级检察院的优秀检察官到上级检察院挂职,这与资深检察官的调配有相似之处。

二、对书记员的管理方式:

书记员,是指各级人民检察院担任案件记录工作和其它有关事项的工作人员。在基层院一般是进入检察院的干部经过一个阶段后由检察长任命为书记员,即可以随检察官从事案件记录、起草法律文书等工作。在以往对于书记员管理,都是以《公务员暂行条例》来实施的,笔者认为,为了检察事业的长远发展要求,应建立书记员独有的选任、管理模式。

(1)选任书记员也应实行社会招考。

对于招考书记员的条件可略低于招录检察官人员的条件,不必增加必须通过全国司法统一考试的人员,且专业的限制可宽泛一些,不必拘泥于必须是法律本科学历,可根据需要职位的不同,招录中文、计算机等专业的人员。在招考过程中除对法律知识、政治理论知识进行考试外,可增加写作、速记考试,以适应其工作的需要。对招录的人员在上岗前要进行岗前培训,着重培训检察实务知识和必要的法律文书写作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增强

其工作的实效性。

(2)探索建立独立的书记员职务序列。

书记员相对于检察官来说,处于辅助协助地位,检察权的行使主要是由检察官来行使,但书记员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其担任笔录制作、法律文书的起草工作在很大程序上同样对办理案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证据的表现形式如言词证据主要靠各种笔录来显示,诉讼程序的不断递进也是由法律文书来显示的。而这些工作大都是书记员来完成的。对书记员的管理方式至今无明确规定。笔者建议应建立独立的书记员职务、等级序列,可设三等十二

级。

高级书记员分为一级至三级,中级书记员分为一级至四级,书记员分为一级至五级,其等级的确定,以其德才表现、业务水平、工作实绩和工作年限为依据。书记员亦可以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按《检察官法》的规定,检察官享受国家规定的检察津贴,那么书记员也应享有书记员津贴,按其等级的规定不同的标准,在制定标准时,其津贴的标准应低于检察官。建立独立的书记员序列,一方面使一直担任书记员的人员在其任职期间享受到相应的职级待遇,另一方面也不排除从书记员序列进入到检察官序列,只要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和任职程序即可。建立了独立的书记员职务序列,从而就为管理书记员形成了一套科学的规定,改变在检察系统对书记员的管理主要是依《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改变司法机关与行

政机关不分的状况。

3、对司法警察的管理方式。

司法警察是在检察机关中通过行使其法定职权,从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检察工作秩序,保护检察工作顺利进行的人民警察,实质上司法警察是在司法机关中设立的人民警察,按照我国的组织人事体系,人民警察主要在公安机关和安全机关,他们属于行政机关,因而对于司法警察的管理应依《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来管理和分

类,实践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对司法警察的录用也应实行公开考试考核制度。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和《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的规定,担任司法警察有相关的政治、身体、文化等条件,因而在招录时条件不得降低。首先进行笔试筛选,其次进行面试、体检,在这里要注意的是由于司法警察的特殊职责,其身体条件相对于检察官、书记员的条件应要求更严、更高,最后进行政审、录用,并实行试用期制度,规定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经考核合格的,正式任职为评定授予相应警衔,不合格的,取消录用

资格。

(2)对司法警察实行警衔制度和职位分类制度。

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属于人民警察的警种之一,同样实行警衔制度,按照相关规定,来确定晋升警衔的级别。由于人民警察属于公务员,因此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的职务分类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相关规定执行,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中规定了不同职务的司法警察有最高的服务年龄,达到最高服务年龄的,应适当转

换岗位。

4、对司法行政人员的管理方式。

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行政人员是检察人员的重要组成人员,是从事党务、政务、事务等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其工作主要是为实施法律监督职能服务,为机关工作的正常运转服务,由于其一般不从事具体的检察业务工作,对其法律职务不作具体明确要求,在基层院中,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检察业务部门和综合部门人员交流轮岗已是经常发生的,在基层院司法行政人员大都有法律职务,要么是检察官、要么是书记员,对于检察官、书记员可以以前面所述进行科学管理但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司法行政人员中还有一些人没有法律职务,对其该如何管理呢?笔者认为可以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按照国家公务员的一套规定对其管理,诸如职务分类、任免、奖惩及录用和考核的暂行规定。

另外对于一般工勤人员,其从事完全的服务职能、职责较为单一,可以制定相关岗位上的工作职责,按照其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考核、管理,其录用、调配主要考查技能,学历不需作严格限制,但政治、身体、品行条件与录用书记员条件应一致。笔者认为,随着检察机关教育培训力度的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加大、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要求“一岗多能”已是降低司法成本的重要途径,检察人员除了干好本职工作以外,可以掌握许多技能,如开车、打字、照相等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这样势必就可以减少工勤人员职数,使国家减少一定的开支,投入到检务保障的硬件上和现有人员的教育培训的软件上,降低司法费用,扩大司法

效能,不失为较好的用人办法。

三、实行分类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录用各类人员的条件问题,笔者前面述及检察机关各类人员主要是检察官、书记员、司法警察、司法行政人员的录用都要实行社会招考,必然要涉及报考人员的条件,法律赋予不同职务有不同的职责,其任职条件也不尽相同,这样就出现如果要招录以上人员,就要公布不同的条件,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笔者建议:检察机关招录人员的政治条件、品行条件、学历知识条件以检察官条件为准,身体条件以司法警察条件为准。当基层院急需检察官时,可在招录时,注明报考人员必须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这样就有了统一标准,形成基层院需要各类人才时,通过一次招录就予以录用,否则依据不同条件招录,那么就要根据需要不同人员的条件,分别招录考试,在实际工作中是不现实的。最重要的是通过提升各类人员录用的条件,为检察机关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队伍就奠定了良好基础,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大力倡导,主要是高校扩招、成人教育的广泛化、学历层次提高等因素的形成,提升录用人员的条件是切实可行的。

信息(检察院下基层) 篇7

关键词:基层检察院,科技强检,检察信息技术

当前, 科技的日新月异和犯罪的高智能化、有组织化, 使检察机关履行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职能遇到了全新的挑战。如何有效整合检察信息资源, 发挥检察信息化最大效能, 实现高检院提出的“三位一体”跨越式发展, 成为摆在基层检察机关面前亟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当前基层检察机关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认识存在误区, 信息化工作难以迈开大步。

一是认为信息化工作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二是满足现状, 存在抵触心理。有不少老干警习惯于传统的手工信息处理方式, 不愿意花功夫学习新的工作技能, 墨守成规。三是存在“两难”思想。院领导担心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资金需求量较大的信息化工作上, 将会给办公办案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 从而不愿下大力气抓好信息化这一事关全局的基础工作。

2、经费保障不足, 导致网络建设发展不平衡。

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 需要购买大量的高、精、尖技术装备, 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建设和维护, 建设经费不足的问题将会非常突出。从全国情况来看资金问题已成为制约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因素。

3、技术人才缺乏, 专业培训滞后。

对于有一些信息化建设的基层检察院, 又由于人才缺乏, 先进的信息化设备不能使用或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 使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成为摆设。

4、“三位”难成“一体”, 信息化对业务、队伍建设促进作用不明显。

基层检察机关的信息化建设、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三者有机契合程度不高, 存在概念模糊、与现实脱节、实际可操作性差等缺陷, “三位一体”的机制水平目前还只是处于初步尝试阶段, 距离高检院提出的“三位一体”总体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二、基层检察机关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加强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

要进一步统一大家的思想, 尤其是各级检察院领导同志的思想认识, 切实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 成立检察长亲自担纲的信息化领导小组, 把信息化建设工作摆上优先发展的位置。按照统一的规划和要求, 逐步建成一个上通高检、下通基层检察院、横通全国各地检察系统的网络平台, 实现全国检察院内部网络的互通互联, 最终建成与高检业务部门互联的检察机关信息综合网。

2、争取支持, 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经费投入是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基层检察机关的一把手应积极主动地向地方党委和政府汇报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情况, 勤请示、常汇报, 积极反映建设经费紧缺的困难, 力争把此项建设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各院的信息化领导小组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采取有力措施, 千方百计, 广开渠道, 保证建设经费足额、按时到位。

3、引进和培训人才, 确保信息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一方面要积极争取政策, 大力引进技术人才, 并努力营造一个适合技术人员发展的空间, 发挥专业人员的技术专长, 做到人尽其才, 术业有专攻。另一方面要重视人才的培训, 有计划的将技术人员流动到业务部门进行学习锻炼, 更好的将技术与工作的实际相结合, 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4、转变模式, 促进信息化建设与队伍、业务管理真正结合。

应从全院整体发展的角度、检察事业发展的高度, 大力实施信息化建设“中心战略”, 以信息网络化管理为枢纽, 逐步覆盖、贯穿业务管理和队伍管理的全过程, 使信息化建设与业务管理、队伍管理一体化。严格要求全院干警将各类案件信息输入微机、各类公文必须在微机上书写和流转, 使他们从传统的办公状态进入到网络化办公、信息化办公的角色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把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应用到检察工作中, 推动检察工作的向前开展, 真正将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

信息化建设是科技强检察的核心和关键, 检察机关在开展科技强检的过程工作中应始终牢牢抓住信息化建设这个关键, 突出信息化建设这个工作重点, 狠抓计算机技术的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和网络建设, 在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科技强检水平中推动检察工作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周志咏.检察信息化建设有关问题研究.检察日报.2010.06

[2]陈荣庆.网站建设与管理实用手册[M].合肥:安徽音像文化出版社, 2004

基层检察院如何做好督促起诉工作 篇8

一、严把服务大局关,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大局作为专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基层检察院的各项工作都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督促起诉专项工作更是如此。凤冈县院领导对专项工作十分重视,强调必须以服务经济建设的大局作为专项工作的最终目标,不给党委政府添乱,服务经济大局为重,并且领导率先垂范亲自抓。首先成立了由检察长任组长的督促起诉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确保一把手挂帅和专人对专项工作负责,民行科除原有2名干警外,院党组又专门从反贪局、反渎局抽调2名学历高、办案经验丰富的干警参与专项工作,从组织上、人员上对专项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如此人事安排布局,在我院民行工作的历史上尚属首次。同时,检察长随时与国土等部门主要领导保持沟通联系,并及时向县委报告专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获得县委领导的坚决支持。特别是我院检察长参加在黔西南州召开的全省检察机关督促起诉专项工作现场培训会后,立即将会议精神向县委书记覃儒方、县长廖其刚、县人大主任田景高进行了汇报,以上领导均表态大力支持。县人大主任田景高听了汇报,在该院报送的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和关于督促起诉的检察情况反映上批示:“县检察院的督促起诉工作很有意义,也抓得很有作用。希望按照《实施方案》认真落实,推动依法行政,规范资源管理。促进经济发展。”同时针对专项工作中检察机关的职责定位,为避免出现县委政府领导机关对专项工作期待过高,避免出现“直接参与”,“亲自牵头”的现象,检察长又在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参与的情况下,向县长、分管县长作了专题汇报,使政府领导全面了解专项工作的职能定位。会后,分管县长对督促起诉专项工作作出了“经请示廖县长,县人民政府全力支持”的批示。当地领导的全力支持是我院取得工作主动权的有力后盾,而专项工作的开展,确保了国有资产的安全,有力地服务了当地经济建设。

二、严把法律效果关,始终坚持以法律事实为依归,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积极推动专项工作快速稳步发展

基层检察院开展督促起诉专项工作,必须在法律框架范围内依法进行,因此取得法律效果的好坏是衡量专项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具体工作中,由于凤冈县国有土地出让金管理欠账多、情况十分复杂,前几年最高欠缴金额一度达到近4亿元,而同期该县每年的财政收入都只有近3亿元,这种情况甚至引起市委领导的关注。经过前两年凤冈县院积极参与清理,虽督促追回巨额出让金,但因欠账基数大,故欠缴情况仍然突出,主要原因集中体现在出让金领域涉及多宗BT模式,以及政府未及时与开发商结清账务,同时涉及征地拆迁不到位等问题。众多开发商均以上述各种理由拒绝缴纳出让金。因此,当前遗留下来的都是硬骨头,如果仅仅参与追收,或者简单发发检察建议书督促履职,不改变工作方法,最终会流于走过场走形式,不仅收效甚微,还会影响检察机关公信力和监督威信。针对这种复杂情况,凤冈县院克服各种困难,仍然督促挽回巨额国有资产,主要措施在于深入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式,走出去排除各种干扰阻力,确保了出让金的顺利追缴。具体采取由民行科抽专人进驻县国土资源局,对近年来欠缴国有资产的情况进行清理,形成台账,通过清晰清楚的台帐,梳理出问题和症结所在,一件件区别情况进行督促,对没有任何正当理由无故拖欠的,一律督促相关部门起诉处理,并对诉讼过程进行跟踪监督;对因政府不作为或者征地拆迁未完成,安置补偿不到位、账务未结清等原因造成欠缴国有土地出让金的,由分管检察长出面联络纪委、住建、财政等职能部门协调解决,打消欠缴开发商的顾虑,免除其后顾之忧,保证国有资产的顺利追缴。如我院在督促追缴黄某某欠缴出让金355万元一案中,检察官通过询问了解到黄某某在开发过程中,因政府未给村民留通道,村民强行从其开发的房屋通过,导致其不能有效利用土地,于是拒绝缴纳出让金以求得政府处理。我院检察官现场查看地形后,迅速通知龙泉镇、住建局等部门现场解决,经多次不厌其烦的工作,当事人黄某某在问题解决第二天就高高兴兴的缴纳了全部欠缴出让金355万元。

三、严把社会效果关,始终坚持以党委政府满意不满意,人民群众答应不答应作为专项工作的标尺

基层检察院开展专项工作,必须以社会效果的好坏作为检验工作成功与否的标杆。凤冈县院在专项工作中强调找准职能定位,注重服务效果。监督到位不越位,认真把握好介入和监督的“度”,监督有力而不超越职权,不搞包办代替,不当债务追收人,监督有力,注重效果,不以数字论英雄,唯以成效见真章。在专项工作中,民行部门检察官不搞坐堂办案,走出去主动参与接待开发商,积极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沟通,通过走访、调查、倾听,了解他们的合理诉求与想法,帮助其解决一些长期久拖不决的困难,以扎扎实实的工作切实服务于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而不是包办代替追收。由于注重工作方法,创新管理,达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党委政府对专项工作十分满意,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评价高。如该院在办理杨某某欠缴出让金2000多万元案件中了解到,其开发的土地政府没有“净地”出让,拆迁未完成,导致其根本不能完全用地,于是欠缴出让金,了解情况后,我院及时向县国土资源局发出了加强社会管理类检察建议书,要求凡出让土地应该“净地出让”并拆迁完毕。在相关部门配合下,县国土资源局经多次协调解决了杨某某的问题,杨某某所在公司迅速缴纳了2000萬元出让金。

上一篇:MapGIS可视化智能指挥调度平台(2016.05.19)下一篇:大学学年鉴定表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