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设关于印发

2024-08-11

市建设关于印发(共8篇)

市建设关于印发 篇1

市建设关于印发《“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劳动竞赛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现将《‚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劳动竞赛活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抓好落实。

附件:‚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劳动竞赛活动实施方案

二OO九年二月十九日

附件:

市建委‚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

劳动竞赛活动实施方案

2009年是建国六十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实施‚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战略关键的一年。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建设系统全体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充分发挥建设职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引导职工与企业共度时艰、共谋发展,现根据市劳动竞赛委员会在全市广泛开展‚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劳动竞赛活动的决定,结合建委工作实际,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总工会三届四次全委(扩大)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优化结构、拓宽骨架、完善功能、改善环境‛,着力抓好重点工程建设,加强供水、供气保障,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加强安全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促进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工作目标。紧密结合建设行业的工作实际,严格按照市劳动竞赛委员会的安排,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加强领导、突出重点、突出特色,把建设系统的劳动竞赛深入扎实地开展起来,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在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真正发挥好主力军作用。

二、参赛范围

建设系统所有企事业单位。

三、组织机构

市建委 ‚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劳动竞赛活动在市职工劳动竞赛委员会领导下进行,下设劳动竞赛领导小组。

长:秦诗华

市建委主任党组书记

副组长:杜岐山

市建委党组成员工会主任

副组长:李向东

市建委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成员:季必灵

市建委办公室主任

王精复

市建委建筑业管理科科长

胡五一

市建委重点工程管理办公室主任

市建委城市建设科科长

市建筑市场管理站站长

市建设工会主任科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设工会,范武任办公室主任。

四、活动内容

(一)在城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中,全面开展‚五比五看赛成果、我为城市做贡献‛的主题劳动竞赛活动。即在参加今年开工和续建的全部重点工程的各个施工企业和广大职工中间,全面开展比质量,坚持精细化施工,看谁工程质量好;比安全,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看谁安全生产好;比技术,积极推广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看谁劳动技能好;比高效,深入开展建筑节能降耗活动,看谁劳动效益好;比廉洁,实行重点工程‚双合同‛制度,看谁廉洁自律好。通过‚五比五看‛,最大限度地优化建设环境,激发企业和职工的劳动竞赛和技术创新热情,涌现出一大批业务精湛、技术全面、业绩突出的技术创新、技能学习能手和‚五小活动‛工作标兵,为全面完成2009年的重点工程建设打下良好的思想和工作基础。

(二)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供水供气企业中,广泛开展‚诚信优质服务、确保市民住安全房、喝洁净水、用安全气的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在房地产开发企业深入开展承诺销售放心房活动,加强商品房购房合同管理,完善交付备案管理制度,确保市民住上‚放心房‛;在供水供气企业开展优质安全服务竞赛,健全检测体系,加大管网建设力度,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加强管网巡查、抢修,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市民用上‚安全气‛、喝上‚洁净水‛。

(三)在窗口单位,开展‚高效率、低成本、优服务‛的优质服务竞赛活动,拓展建委窗口服务范围,强化优质服务;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加大政务公开和行业信息公开力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五、活动步骤

市建设系统‚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 劳动竞赛活动从2009年3月开始到2009年9月中旬截止,分三个阶段开展。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2月中旬到2月底)。

(一)召开建设系统职工劳动竞赛工作会议

(二)制定建设系统‚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 劳动竞赛活动方案。

(三)组织全系统广大职工认真学习贯彻活动方案,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 劳动竞赛活动中。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3月上旬至8月中旬)。

(一)各单位结合实际,围绕创争‚创业就业之星‛、‚技术创新之星‛、‚五小活动之星‛、‚技能学习之星‛和‚工人先锋号‛制定竞赛方案,广泛宣传发动,不断扩大职工的参与范围。活动方案于2009年3月中旬前报市建委‚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 劳动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建委竞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做好对劳动竞赛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工作。各相关职能科室和成员要注重扩大参赛面, 鼓励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参赛。各单位要切实把竞赛活动落到实处并及时上报竞赛情况。

(三)各企事业单位要通过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及时宣传报道在‚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 劳动竞赛活动中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第三阶段:总结推荐(2009年8月下旬)。

(一)各单位应切实注重总结和表彰在‚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劳动竞赛活动中的先进典型,并于8月25日前将竞赛总结、先进典型材料和评选推荐表上报市建委竞赛工作办公室。

(二)市建委竞赛工作办公室将组织考评组,采取听取汇报、专家评定、现场考察等办法,对参赛单位的劳动竞赛活动进行考核评比。对在‚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劳动竞赛活动中优秀组织单位,建委将从中择优选拔5个单位予以表彰,同时向市‚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 劳动竞赛委员会推荐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六、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在市建委‚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劳动竞赛活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建立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具体操办、企业为主、职工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各基层单位要相应建立组织机构,落实工作人员,把劳动竞赛工作和党政其他工作一样,纳入统一布置、统一检查、统一考核、统一奖惩的工作机制。

(二)精心组织。开展‚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劳动竞赛,关键是同舟共济,重点是建功立业,最终目标是保增长、促发展,全面完成2009年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为此,首先要深入动员,广泛发动,充分调动企业和职工两个积极性,共同开展好各项劳动竞赛活动。建设

系统的所有单位,不论 国有民营、不论规模大小,都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积极投入到劳动竞赛活动中来。其次是认真制定活动方案,扎实推进竞赛活动,力求取得最佳成果。再次是注重实效,抓好结合。必须坚决摒弃形式主义、表面文章,在促进重点工程建设、确保城市民生、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上下苦功、动真格、出实效。要把劳动竞赛与促进企业发展、提高职工素质、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弘扬劳模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引导企业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关心职工、相信职工、依靠职工办企业;要教育职工认清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及其对我国以及本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与企业一道,在共克时艰,共谋发展上出谋献策、积极创新,为国家和企业度过眼前的困难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的作用。

(三)加强交流。各级工会要发挥本单位劳动竞赛组织者的重要作用,及时向党组织和行政汇报工作、通报情况,以期得到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和行政的积极支持;要及时开展系统内外的学习交流,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建立每月一次情况汇报、每季一次工作通报、每阶段一次检查验收制度,促进劳动竞赛活动扎实开展。要充分利用建设信息网的互联平台,开辟劳动竞赛专栏,及时报道活动开展情况。

(四)强化措施。强化奖励措施,所有参与活动的企业都要安排适当的奖励基金,用于对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车间、班组和职工个人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强化协同措施,要加强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的工作协同,互相学习交流,共同提高。强化重点措施,在广泛发动参与的基础上,要重点抓好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一定投资的重点项目、一定影响的重要窗口,加强重点指导和服务,争取在这些重点部位取得经验和效果上的突破,带动其它企业全面发展。强化长效措施,劳动竞赛是激励职工劳动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在建设系统特别是重点工程建设中,开展劳动竞赛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要从现在开始,着眼思考劳动竞赛的长远机制建设,使之逐步纳入企业的常态生产经营措施。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劳动竞赛活动的通知

(豫建〔2011〕49号)

各省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建设工会:

为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二五‛期间完成36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重要决策部署,落实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关于广泛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主题竞赛活动,经研究决定,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建设工会将在全省建筑施工企业中深入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劳动竞赛活动。

一、时间安排

保障性安居工程劳动竞赛活动自2011年初起,至2015年底

结束。

二、竞赛活动组织领导

为确保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劳动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成立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劳动竞赛组织委员会。

主 任:刘洪涛(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党组书记)

副主任:陈海勤(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

成 员:张桂婷(省建设工会主席)

刘东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人事教育处处长)

千战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住房保障处处长)

李新怀(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管理处处长)

张 申(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勘察设计与标准定额处处长)

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劳动竞赛组织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建设工会。办公室主任:张桂婷(兼)

三、参赛范围

各地参加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施工、设计、监理单位及

建设者。

四、劳动竞赛内容

1.工程质量竞赛。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严格遵循建筑质量规范,以争创‚优质工程‛为目标,做到设计科学、质量过硬、材料优质、管理规范,努力建设精品工程。

2.安全生产竞赛。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杜绝违章作业,抵制违章指挥,不出重大伤亡事故,减少一般事故,并积极开展争创文明工地和争创‚安康杯‛活动。......关于转发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劳动竞赛活动的通知》的通知

吉建会“2011”5号

各市(州)建设工会、委(局)工会,长白山管委会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会,各县(市)建设系统各局工会,较大企业集团工会,厅机关工会、厅直属有关单位工会:

现将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劳动竞赛活动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实际,做好参赛工作。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二五‛期间一项重大的决策部署,到‚十二五‛末,全国要完成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这对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稳定将产生重要影响,任务也相当繁重。为推动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决定在全国建设行业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劳动竞赛活动,从今年开始,历时五年,期间将结合工程进展情况对竞赛活动进行检查、考核、评比和表彰工作,请各地按文件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成立组织机构,做好宣传部署、抓好竞赛安排,使活动深入扎实地开展起来。附件:关于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劳动竞赛活动的通知

二○一一年三月十六日 主题词:城乡建设 安居工程 劳动竞赛 通知

抄 报:中国海员建设工会,省总工会,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

抄 送:厅机关有关处(室)

吉林省建设工会委员会 2011年3月16日印发

110份)

(共印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全国委员会

文 件

海建工总字[2011]14号 关于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劳动竞赛活动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工会,各省建工集团总公司工会,中建总公司工会:

为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二五‛期间完成36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重要决策部署,落实全总关于广泛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主题竞赛活动,经研究决定,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将在全国建筑施工企业中深入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劳动竞赛活动。

一、时间安排

保障性安居工程劳动竞赛活动自2011年初起,至2015年底结束。

二、竞赛活动组织领导

为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劳动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成立保障性安居工程劳动竞赛组织委员会。

主任:中国海员建设工会主席李铁桥

副主任: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副主席李建设

成员: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建筑工作部负责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工会负责人,中建总公司工会负责人。

保障性安居工程劳动竞赛组织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建筑工作部。

三、参赛范围

各地参加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施工、设计、监理单位及建设者。

四、劳动竞赛内容

l、工程质量竞赛。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严格遵循建筑质量规范,以争创‚优质工程‛为目标,做到设计科学、质量过硬、材料优质、管理规范,努力建设精品工程。

2、安全生产竞赛。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杜绝违章作业,抵制违章指挥,不出重大伤亡事故,减少一般事故,并积极开展争创文明工地活动,争创‚安康杯‛。

3、工程进度竞赛。各施工企业按照合同工期要求,在保证安全质量、保证人身安全、保证职工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按时或提前完成施工进度。

4、节能降耗竞赛。各施工企业依据合同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成本预测、分析合理,精打细算,增收节支,坚持环保,减少排放,有效提高经济效益。

5、科技创新竞赛。在广大职工中广泛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发明创造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献计献策。

6、劳务管理竞赛。加强对劳务队伍管理,规范劳动用工制度,切实履行劳动合同。加强对工资支付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劳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劳动技能培训,不断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依法维护广大农民工合法权益。

五、几点要求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工会和大型建筑施工企业,要建立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竞赛组织委员会,并根据各地实际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制度,做到组织体系落实、计划制度落实、竞赛工作落实,保证竞赛活动持续、健康开展。

2、保障性安居工程劳动竞赛活动开展期间,根据工程进展情况,组委会将对竞赛活动进行检查监督,并分阶段进行部署、检查、考核、评比和表彰工作。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部完成后,将组织进行竞赛活动的全面总结和评比表彰工作。

3、通过竞赛活动要注重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切实做好培养、评选、表彰、宣传工作,及时总结、推广和学习先进集体和先进个创造的先进工法和工作经验,大力宣传和表彰他们的先进事迹,发挥好先进模范人物的示范、骨干和带头作用,为他们创造施展才华的舞台。

各地要深刻领会中央关于‚十二五‛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决策对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稳定重大意义的认识,高度重视劳动竞赛活动,广泛动员引导广大职工以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积极投身到竞赛活动中来,掀起‚比学赶帮超‛的竞赛热潮。要通过竞赛活动,赛出水平,赛出干劲,赛出风格,赛出形象,大力选树一批叫得响、过得硬、经得起考验的先进典型,达到出精品工程、出优秀人才、出科技成果、出典型经验的目标,达到锻炼队伍、提高素质、建功立业的目的。中国海员建设工会 2011年3月8日

主题词:安居工程 劳动竞赛 通知

关于在重点建设项目中开展“六比六赛”

劳动竞赛活动的通知

各镇、县开发区,各有关重点建设项目单位,各基层工会:

十一五期间,我县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将全面实施,这些重点工程项目是奠定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提高综合竞争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为了推动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省总工会等部门关于在全省职工中广泛深入开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劳动竞赛的意见》(苏政办发“2007”35号)文件精神,海安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海安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海安县交通局、海安县建设局、海安县建筑工程管理局、海安县总工会研究决定,在全县二十个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中开展劳动竞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立“重点建设项目”劳动竞赛活动领导小组 为精心组织好‚重点建设项目‛劳动竞赛活动,强势推进‚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把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跨越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来,本次‚重点建设项目‛劳动竞赛活动建立劳动竞赛领导小组。组

长:段仁贵

副组长:徐

华宝桐

何建林

韩良跃

吉远忠

唐仁惠

成员:吉祖荣

颜永前

涂加勤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总工会经济技术劳动保护部,唐仁惠任办公室主任。联系电话:88869189 各‚重点建设项目‛参赛企业也要建立劳动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劳动竞赛活动的组织领导。

二、重点建设项目劳动竞赛活动的主题、竞赛内容及实施步骤

2008年重点建设项目劳动竞赛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奋力争先‛为主题。以‚六比六赛‛为竞赛内容。即:比安全,赛遵章守纪,生产安全事故为零;比质量,赛工程优良率;比速度,赛工程进度;比科学发展,赛科技创新;比管理,赛组织计划、文明施工;比节能、环保,赛能耗、材料消耗少,环保措施落实。实施步骤: 1、7月30日前各参赛企业要建立的‚重点建设项目‛劳动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制定竞赛活动实施方案,填报劳动竞赛活动参赛企业报名表。竞赛实施方案要明确竞赛目标,制定竞赛实施细则和奖励办法。

2、各参赛企业每季度季末前填报竞赛活动自查情况表。

3、竞赛领导小组办公室到参赛企业了解、检查、指导劳动竞赛活动开展情况,收集劳动竞赛活动先进典型材料。4、2008年3月份立功竞赛活动检查、考核、评比,‚五一‛节前总结表彰。

三、参赛要求

1、加强领导,切实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竞赛活动顺利开展。各镇、系统、开发区及参赛企业要形成劳动竞赛党政领导、部门配合、工会为主、职工参与的劳动竞赛工作格局,要将‚重点建设项目‛劳动竞赛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积极向党政领导汇报竞赛情况,争取党政的重视和支持,切实做到组织落实、领导到位、措施有力。要根据市场经济公平原则,创新建立企业增效、职工增收、互利双赢的劳动竞赛激励机制,让职工共建共享劳动竞赛成果。要经常分析情况,认真总结经验,及时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推动竞赛活动不断深入开展。

2、制定好竞赛方案,科学组织实施。各参赛企业要认真制定竞赛活动方案,方案要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可操作性。要运用目标管理等科学管理方法,将方案分解到部门、个人,做到人人有指标,推动全员参赛,要建立健全竞赛检查考核机制,奖惩明确,做到月月有检查,季季有考核,有总结。

3、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组织开展好劳动竞赛。开展‚重点建设项目‛劳动竞赛活动,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把劳动竞赛活动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提高职工素质有机统一起来,通过组织开展培训、练兵、比武等活动和实行首席技术工人等制度,在广大职工中掀起‚学技术、比贡献、争一流‛的热潮;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理念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通过开展‚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安康杯‛竞赛等活动,引导职工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积极改进工艺、设备,努力掌握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先进适用技术,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多做贡献。要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在职工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职工、鼓励职工,大力宣传和表彰在‚重点建设项目‛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努力营造‚劳动光荣、知识崇高、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

四、劳动竞赛活动的评比和表彰

2009年‚五一‛节前县重点建设项目劳动竞赛领导小组将对竞赛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1、对在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劳动竞赛活动中成绩突出的岗位、班组,县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并择优推荐申报省、市‚工人先锋号‛。

2、对在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劳动竞赛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授予‚十佳重点建设先进集体‛、‚十佳建设功臣‛。成绩特别显著的集体和个人,推荐为上级评选表彰对象。

附:

1、海安县‚重点建设项目‛劳动竞赛参赛企业报名登记表 2、2008

年重点建设工程劳动竞赛企业名单。

海安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海安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海安县交通局 海安县建设局 海安县建筑工程管理局 海安县总工会

2008年7月4日

关于全市重点工程项目中

开展劳动竞赛通知

各有关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单位:

按照市委“战术突破年、攻坚决战年”的总体要求和市总工会

《关

于开展“万名职工大行动、转型升级立新功”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精神,市总工会和市建设局今年将在全市列入省、杭州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单位围绕开展以“争创一流业绩,建设精品工程”为主题,以比工程质量、比工程进度、比安全生产为基本内容的劳动竞赛活动,组织发动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大开发、大建设”主战场,为重点工程建设建功立业。现将活动内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和“攻坚决战誓师大会”精神,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积极投身“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主战场,为建设“富裕阳光之城”再创新业、再立新功。

二、活动内容

1、比工程质量。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经营、工作的主要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建设工程的质量,不但关系到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也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各施工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一是要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要求,强调质量责任重于泰山,掀起“比、学、赶、帮、超”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热潮,抓好工程质量,决不能搞“豆腐渣工程”。二是要严格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规范施工。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具有投资大、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生产环节多、参与方多,影响质量形成的因素多等特点,不论是哪个主体出了问题,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质量缺陷、甚至重大质量事故的产生。因此建设、施工单位必须确定建设项目的规模、功能、外观、选用材料设备和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选择承建单位,确保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2、比工程进度。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各施工建设单位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紧施工黄金季节,统筹安排、科学管理、精心施工,切实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项目建设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一是要形成共识。要把共识统一到发展经济必须靠项目、凝聚人心必须靠项目、提振信心必须靠项目、树立形象必须靠项目的共识上来。二是要推进速度。速度体现的是效益、作风、形象,要以一鼓作气的精神状态、雷厉风行的作风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三是要措施得力。领导责任要到位,抓好协调与落实,相关部门要抓好督查督办,责任要追究到位。

3、比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我们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也是社会、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对于保障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搞好企业生产经营,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一要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落实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重点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同时也是安全生产的主管部门。各项目建设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机构,设立专职安全员,加强日常安全生产检查督促。二要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要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施工队、班组、重要岗位及有关作业人员,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建立“三级教育”制度,杜绝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三违”现象。三是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要结合今年的“安康杯”竞赛活动要求,组织职工开展以“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查身边隐患,提整改建议”竞赛活动。(即开展一次安全知识普及教育、进行一次工作岗位安全告知、组织一次身边事故隐患排查、征集一次事故隐患整改建议、实施一次事故隐患建议的整改、奖励一批事故隐患整改建议),届时市总工会和市建设局将组织专家对全市重点工程项目的广大员工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急救等知识的教育,切实将事故隐患整改在萌芽之中,确保安全施工。

三、活动要求

一是加强领导。为使此次劳动竞赛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市总工会和市建设局成立重点项目劳动竞赛活动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工作领导和组织协调,确保此次活动规范、有序地开展。

二是提高认识。各施工建设单位要把劳动竞赛活动与各自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与企业自身的创新和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结合起来,确保活动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围绕“转型升级”、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安全生产,有侧重、有特点地开展主题活动。三是狠抓落实。各施工建设单位要按照此次劳动竞赛活动的要求,组织发动参与项目建设的职工积极投身到劳动竞赛中来,把职工的热情引导到工程建设和项目管理上来,把活动延伸到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四、评比和奖励

1、市总工会和市建设局年底将对我市的重点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情况开展专项检查,按照各项目推进的目标要求和此次劳动竞赛的内容进行考核评审。

2、市重点工程项目劳动竞赛活动领导小组根据施工建设单位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安全生产等方面综合评定,评出市重点工程项目 “优胜建设企业”和“优秀建设者”若干名,并在2011年“五一”期间进行表彰。

富阳市总工会

富阳市建设局 2010年9月25日

市建设关于印发 篇2

《指导意见》明确,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 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 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 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指导意见》从加强规划引领、统筹有序建设、完善支持政策、抓好组织落实等四个方面, 提出了十项具体措施。一是科学编制规划。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城市规划的刚性控制指标, 建立区域雨水排放管理制度。二是严格实施规划。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作为城市规划许可和项目建设的前置条件, 在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环节严格把关。三是完善标准规范。抓紧修订完善与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的标准规范。四是统筹推进新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从2015年起, 城市新区要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老城区要结合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等, 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为突破口, 推进区域整体治理, 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建立工程项目储备制度, 避免大拆大建。五是推进海绵型建筑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海绵型建筑与小区、海绵型道路与广场, 推进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和易涝点改造, 实施雨污分流, 科学布局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六是推进公园绿地建设和自然生态修复。推广海绵型公园和绿地, 消纳自身雨水, 并为蓄滞周边区域雨水提供空间。加强对城市坑塘、河湖、湿地等水体的保护与生态修复。七是创新建设运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 鼓励技术企业与金融资本结合, 采用总承包方式承接相关建设项目, 发挥整体效益。八是加大政府投入。中央财政要积极引导海绵城市建设,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九是完善融资支持。鼓励相关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列入专项建设基金支持范围, 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等。十是抓好组织落实。城市人民政府是海绵城市建设的责任主体, 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等部门指导督促各地做好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工作。

市建设关于印发 篇3

山东省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意见》

日前,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计划打造山东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到2020年,实现国内外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品牌价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山东构建品牌农产品营销体系

筹建山东品牌农产品网上商城

《意见》指出,山东将以“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为主题,打造山东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构建品牌农产品营销体系。计划到2015年,完成山东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的设计方案,并面向国内外正式推出。到2020年,实现整体品牌形象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品牌价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同时,到2020年,培育知名区域公用品牌50个,打造培育一批粮食、油料、果品、蔬菜、食用菌、苗木花卉、茶叶、中药材、畜产品、水产品等十大产业知名企业产品品牌。

根据《意见》,今后将筹建山东品牌农产品网上商城,覆盖山东主要品牌农产品的网上销售。同时,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形象、统一推介”的原则,先期在有基础的地区设立集展示、销售、电商和品牌宣传为一体的山东品牌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作为推介山东农产品的窗口。其中,在北京、上海、广州、义乌各筹建1个,在全省17市各筹建1个,在境外筹建1个。

推进“食安山东”

力争2020年全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超98%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方面,山东将推行农产品条形码制度,加快建立产销区一体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明确责任主体,确保质量安全。大力推进“食安山东”“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国家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到2020年,全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今后,山东将制定一个山东农产品品牌目录制度。强化政府公益服务,探索建立农产品品牌目录制度。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形成目录,由政府统一组织发布,动态管理,鼓励引导各类农产品市场主体做大品牌、保护品牌。

此外,山东还将强化农产品品牌保护和监管。加强“三品一标”(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统称)认证管理,健全认证机构,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三品一标”包装标识;研究制定山东农产品整体品牌使用的授权和监管办法,对认证和授权的品牌产品实行动态监管,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农产品商标管理,防止商标恶意抢注和侵权行为。

市建设关于印发 篇4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

《关于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动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8年4月14日

关于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动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

为进一步加速我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动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35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工信部科〔2017〕315号)和《长沙建设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长办发〔2017〕23号),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政策。

一、适用范围

本政策适用于在长沙注册并纳税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及服务的工业企业和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企业(以下称企业)。本政策重点支持但不局限于智能传感器、智能芯片、图像视频识别、语音识别领域的技术攻关和关键技术转化应用,以及人工智能在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智能驾驶、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融合创新和解决方案,聚焦拥有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

二、支持政策

(一)着力引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关键、紧缺技术人才团队。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对经认定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领军人才及团队,可通过股权投资与资金资助结合,给予1000万元项目资助;对我市产业发展有重大贡献、能带来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最高可给予1亿元项目支持。对入选市级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的,根据人才类别分别给予 50万元、30万元、15万元奖励补贴。对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军民融合科研人才自主择业在长创新创业的,综合其职称与科研能力,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15万元奖励补贴,对创业团队项目给予100万元启动资金。(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

(二)着力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招大引强。引进行业内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示范带动效应,且研发、生产、制造、服务等资本性支出不低于1亿元的企业或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人工智能企业总部,在按约定完成投资进度前提下,最高给予实际完成投资额 10% 的奖励,单户本项累计补助金额不超过5000万元,奖励资金分3年拨付;每年以企业对地方贡献为标准给予全额奖励,最长不超过3年。以上资金由市、区县(市)财政按地方受益比例进行承担。(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各区县市政府及园区管委会)

(三)着力引导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和产业集聚。在长沙高新区、雨花经开区、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打造3个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园区,由园区制定相关政策,从2018年起,对入驻基地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企业给予5年租金减免,每年根据企业孵化情况市财政给予基地 500—1000万元资金补助,暂定 5年。市产业投资基金联合社会资本发起设立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发展子基金,规模 50亿元,用于引导和支持新一代人工智能企业发展。

(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政府金融办、市财政局)

(四)着力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深度融合应用。鼓励人工智能企业在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智能驾驶、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等领域提供相关应用服务,每年公开择优评定10—20个应用示范试点项目,给予技术、产品及服务提供商不超过应用示范项目人工智能软件及设备实际总投入30% 的奖励,最高200万元。支持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产品优先纳入长沙市两型产品目录。(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

(五)着力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鼓励建设运营人工智能的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等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企业智能化升级改造提供研发、设计、生产、云资源租赁、技术交流等服务,优先支持此类平台申报各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支持。对经认定的新一代人工智能重点企业,按其上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际研发投入的20% 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 100万元。(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

三、附则

1.每年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联合市科技局认定一批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重点企业。符合条件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企业,可优先推荐享受《关于振兴长沙工业实体经济的若干意见》《长沙市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的若干措施》《关于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等政策。

2.符合本政策奖励支持条件,同时符合我市其他奖励支持政策的企业,按照同一事项不重复享受政策的原则,由企业自愿选择申报。

市建设关于印发 篇5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省驻陇南各单位:

《陇南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应急预案》)已经市政府2008年第四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总体应急预案》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甘肃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在2005年《陇南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基础上修订完善的。各县(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狠抓落实,抓紧修订和完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各县(区)的总体应急预案和市直30个牵头部门的专项应急预案在2008年上半年内完成制定修订工作;未承担市级专项应急预案制定任务的市直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急预案在2008年8月底前完成制定修订工作;全市所有乡镇、村社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在2008年底前完成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工作。修订后的县(区)总体应急预案报市政府备案;市级专项应急预案要对照省上主管部门的有关预案并与之衔接,报市政府审定后发布实施;未承担市级专项应急预案制定任务的市直有关部门和单位也要参照《总体应急预案》和省政府部门预案,结合实际制定和修订应急预案并报市政府备案。

二〇〇八年四月二日

陇南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全面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应对处置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甘肃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并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陇南市人民政府突出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3 分级分类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等,影响和威胁我市甚至全省经济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局面的,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自然灾害: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煤矿、建筑等安全生产事故,交通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

(3)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恐怖袭击事件,治安、刑事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群体性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依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陇南市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见附件1)是我市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预警和分级处置的依据。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指导全市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涉及跨县区行政区划的,或超出事发地县区政府处置能力的,或者需要由市政府负责处置的Ⅲ级以上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1.5 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

1.6 应急预案体系

全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1)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由市政府制定并公布实施(总体应急预案框架图间附件2)。

(2)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由市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牵头制定,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专项应急预案构成见附件4)。

(3)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由市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制定印发,并报市政府备案。

(4)县区及其基层政权组织制定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县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报市政府备案。

(5)企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应急预案。(6)举办重大节庆、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公众性聚集活动,主办单位按规定制定应急预案并报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备案。

各类应急预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修订。2 组织体系 2.1 领导机构

市政府是全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市政府成立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以下简称“应急委员会”),由市长任主任,副市长和市军分区、武警陇南支队主要负责人任副主任,市政府秘书长、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副主任以及市发改委、市经委、市教育局、市中小企业局、市安监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农牧局、市林业局、市卫生局、市环保局、市广电局、市外事办公室、市商务局、市物价局、市粮食局、市信访局、市旅游局、市地震局、市物资局、人行陇南中心支行、市气象局、市质监局、市食药监局、市工商局、市电信局、市移动公司、市联通公司、陇南运输集团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应急委员会是全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最高领导、议事和协调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一)研究部署全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指导各地、各部门制定和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二)制定和修订《陇南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三)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有重大和特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领导、组织和协调应急工作,决定启动和组织实施本预案。

(四)根据需要陇南军分区和武警陇南支队组成救灾抢险队伍,参与应急工作。

(五)向省政府报告突发公共事件和应急工作有关情况。2.2 办事机构

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市政府总值班室)是全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办事机构,为市应急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由市政府办公室管理,承担市政府应急管理日常工作,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能。

2.3 专项指挥机构

市政府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设立30个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指挥部,具体负责指挥各类单一Ⅰ级和Ⅱ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分管副市长任总指挥,分管副秘书长、副主任、牵头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副总指挥,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

(一)设立市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地震灾害应急工作。市地震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安监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卫生局、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市粮食局、市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市气象局、市物资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二)设立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卫生局、市旅游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三)设立市水旱灾害应急指挥部(与现有市抗旱防汛指挥部合署),指挥重大和特大旱灾、暴雨洪水灾害和大中型及重点小型水库、武都区重点防洪城市、两江一水及重要支流超标准洪水、特大局地暴雨洪水和大范围人饮缺水应急工作。市水电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军分区、市发改委、市中小企业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农牧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局、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市扶贫办、市供销社、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市电信局、市电力局、陇南运输集团公司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四)设立市农业灾害应急指挥部,指挥全市因重大和特大病虫害、冻害等引发的农业灾害应急工作。市农牧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五)设立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指挥暴雨、冰雹、暴雪、霜冻等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市气象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农牧局、市卫生局、市环保局、市电信局、市移动公司、市联通公司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六)设立市森林火灾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森林火灾应急工作。市林业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发改委、市中小企业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农牧局、市卫生局、市电信局、市移动公司、市联通公司、市气象局、陇南运输集团公司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七)设立市草原火灾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草原火灾应急工作。市农牧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卫生局、市电信局、市移动公司、市联通公司、市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八)设立市处置外来和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应急指挥部。由市林业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水利局、市农牧局、市卫生局、市广电局、市农业办公室、市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九)设立市火灾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火灾事故应急工作。市公安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民政局、市安监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卫生局、市旅游局、市气象局、消防支队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十)设立市公路交通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公路交通事故应急工作。市公安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安监局、市民政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农牧局、市卫生局、市旅游局、市气象局、市运管局、市交警支队、陇南运输集团公司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十一)设立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矿山(不含煤矿)及工业、商贸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以及烟花爆竹生产事故应急工作。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中小企业局、市公安局、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局、市农牧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环保局、市乡企局、市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十二)设立市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工作。市安监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中小企业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乡企局、市国土资源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十三)设立市建设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公用行业等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市建设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安监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卫生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十四)设立市爆炸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爆炸事故应急工作。市公安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安监局、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中小企业局、市交通局、市卫生局、市环保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十五)设立市核辐射和环境污染事故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辐射事故以及重大和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工作。市环保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卫生局、市中小企业局、市水利局、市农牧局、市林业局、市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十六)设立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工作。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卫生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十七)设立市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生态破坏事故应急工作。市农牧局会同市林业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公安局、市建设局、市财政局、市水利局、市工商局、市环保局、市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十八)设立市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指挥部,指挥林业重大和特大有害生物灾害应急工作。市林业局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农牧局、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邮政局、市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十九)设立市草原有害生物灾害应急指挥部,指挥草原重大和特大有害生物灾害应急工作。市农牧局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林业局、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邮政局、市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二十)设立市公共场所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公共场所(机关、企事业单位不对社会开放的场所除外)发生的各类重大和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市公安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军分区、市民政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卫生局、市安监局、市信访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二十一)设立市通信网络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通讯、信息、广播电视网络等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市电信局会同市移动公司、市联通公司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发改委、市中小企业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农牧局、市广播电影电视局等有关部门和各电信运营企业参加。

(二十二)设立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职业中毒,以及相关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等事件的应急工作,市卫生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中小企业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农牧局、市商务局、市安监局、市工商局、市食药监局、市旅游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二十三)设立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动物疫情应急工作。市农牧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中小企业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卫生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旅游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二十四)设立市重大刑事案件和恐怖袭击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刑事案件及较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的应急工作。市公安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教育局、市安全局、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二十五)设立市重大涉外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涉外事件的应急工作。市外事办公室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中级法院、市检察分院、市公安局、市安全局、市商务局、市司法局、市旅游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二十六)设立市重大粮食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粮食安全事件的应急工作。市粮食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财政局、市发展委、市民政局、市交通局、市农牧局、市工商局、市物价局、市食药监局、农发行陇南分行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二十七)设立市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食品(食物)在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经营、消费等环节中发生的重大安全事件的应急工作。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安监局、市民政局、市交通局、市农牧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粮食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二十八)设立市重大考试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各类重大和特大国家教育考试安全事件的应急工作。市教育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市监察局、市电信局、市移动公司、市联通公司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二十九)设立市突发金融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突发金融事件的应急工作。人行陇南中心支行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财政局、省银监局陇南监管分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三十)设立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重大和特大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工作。市公安局牵头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信访局、市教育局、市安全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2.4 工作机构

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自的职责,负责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具体负责相关类别专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的起草与实施工作,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决定事项;承担各专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工作;及时向市政府报告重要情况和提出建议,指导和协助县区政府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汇总、核查突发公共事件和应急工作有关情况,提出建议意见,及时报告应急委员会,为应急委员会决策提供依据。在应急委员会决定启动本预案后,通知并协调组织各有关部门和县(区)政府具体实施。督促检查各县(区)、各部门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具体实施工作。组织开展应急工作的信息报送和新闻报道工作。承办应急委员会日常工作。

2.5 县区机构

各县区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其办事机构、工作机构及其职责可参照本预案,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2.6 专家委员会(组)

市应急专家委员会下设专家委员会。各专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建立专业人才库,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直接参与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运行机制

各级政府要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指挥水平。同时,要会同有关部门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建立健全快速反应系统;加强城市应急中心建设,建立统一接报、分级分类处置的应急平台;加强农村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建设。

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流程示意图见附件3。

3.1 预测与预警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建立预测预警系统,按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分析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及时向社会和公众做出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3.1.1 预测预警系统

以市政府应急指挥平台为核心,主要依托气象部门的业务系统和预报信息发布系统,并结合其他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的需要,形成全市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的综合发布系统。

3.1.2 预警级别 预警级别与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相一致,一般分为四级: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3.1.3 预警发布

当突发公共事件已经发生,但尚未达到Ⅳ级标准时,所在地县区政府要发布Ⅳ级预警信息;当突发公共事件超过Ⅳ级标准,但尚未达到Ⅲ级标准时,市政府要发布Ⅲ级预警信息;当突发公共事件超过Ⅲ级标准,但尚未达到Ⅱ级标准时,省、市政府将发布Ⅱ级预警信息;当突发公共事件超过Ⅱ级标准,但尚未达到Ⅰ级标准时,省、市政府将发布Ⅰ级预警信息。

县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要及时、准确地向市政府报告Ⅲ级以上突发公共事件的有关情况,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性和紧急程度,发布、调整和解除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的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警报器、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企业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针对性强的公告方式。

3.2 应急处置 3.2.1 信息报告

Ⅲ级以上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县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要立即向市政府报告,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同时将情况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可能受影响的县区。Ⅱ级以上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或遇特殊情况,县区政府在向市政府报告的同时,可直接向省政府及其相关主管部门报告。

对于个别特殊情况,确实难以在发生后2小时内全面、准确报告市政府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在发生后1小时内先行预报,并说明具体原因。应急信息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要及时汇总核实上报的应急信息,重要信息和情况要及时上报,同时将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领导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批示、要求及时传达到有关县区和部门,并跟踪反馈落实情况。

突发公共事件如涉及或影响到我市行政区域以外的地区,应及时通报有关情况,并协助做好处置工作;如涉及港澳台侨、外籍人员,须向市政府有关部门通报的,按照相关规定办理。

3.2.2 先期处置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立即采取措施,先期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控制事态发展,并及时向上级政府报告。

3.2.3 应急响应

按照分级处置的原则,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级政府要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不同等级启动相应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响应。当突发公共事件达到Ⅳ级标准时,所在地县区政府立即启动本级相关应急预案,并向市政府报告;当突发公共事件达到Ⅲ级以上标准时,市应急委员会立即启动相应市级应急预案,并按规定向省政府及省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3.2.4 指挥与协调

需要市政府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由市政府相关专项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和指导,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市政府专项应急指挥部主要负责组织协调有关县区和部门负责人、专家和应急队伍参与应急救援;制定并组织实施抢险救援方案;协调有关县区和部门提供应急保障;部署做好维护现场治安秩序和当地社会稳定工作;及时向市政府报告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研究处理其他重大事项。

事发地县区政府负责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在市政府相关专项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和指导下,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

3.2.5 扩大应急

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依靠一般应急处置队伍和社会力量无法控制和消除其严重危害时,实施扩大应急行动。

实施扩大应急时,除向省政府报告情况请求协调处置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及时增加应急处置力量,加大技术、装备、物资、资金保障力度,加强指挥协调,努力控制事态发展。

3.2.6 应急结束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指挥部在充分听取专家组意见后提出终止应急工作请示,报市专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或市应急委员会批准,由现场指挥部宣布终止应急状态,现场应急指挥机构自行撤销。

3.3 恢复与重建 3.3.1 善后处置

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并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有关部门要及时调拨救助资金和物资,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保险机构要快速介入,及时做好有关单位和个人损失的理赔工作。

3.3.2 调查与评估 Ⅰ级、Ⅱ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结束后,市政府相关部门、单位要会同事发地县区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并向市政府提交书面报告。Ⅲ级、Ⅳ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结束后,县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也要组织开展调查评估。县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每年第一季度对上年度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全面评估,并报市政府备案。

3.3.3 恢复重建

恢复重建工作由事发地政府负责。需要市政府援助的,由事发地县区政府提出请求,市政府有关部门根据调查评估报告和受灾地区恢复重建计划,提出解决建议和意见,按规定报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3.4 信息发布

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要在第一时间内向社会发布事件发生的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

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举行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报会、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等,通过省驻陇南和市内新闻媒体、重点新闻网站和陇南公众信息网发布信息。应急保障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广播电视及通信等保障工作,保障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4.1 人力资源

公安(消防)、医疗卫生、地震救援、矿山救护、森林消防、防洪抢险、核与辐射、环境监控、危险化学品事故救援队伍,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事故处置队伍以及水、电、油等工程抢险救援队伍是应急救援的专业队伍和骨干力量。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以高装备水平。要动员和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加强以乡镇和社区为单位的公众应急能力建设,发挥其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中的重要作用。

4.2 财力保障

各级政府要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资金保障,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应急经费投入机制。

市、县区财政设立应急管理专项经费,并列入预算,用于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警、业务培训、宣传和演练等支出。

各级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对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资金的使用和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

鼓励公众、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捐助和援助。

4.3 物资保障

市经委具体负责市级应急物资储备的综合管理工作,主要是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建立健全重要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级紧急配送体系,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市级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并加强对储备物资的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市商务局及市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市级应急基本生活用品的供应及重要生活必需品的储备管理工作。

县区政府应根据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的规定,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

4.4 基本生活保障

各级民政等有关部门要会同事发地政府做好突发公共事件中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治疗。

4.5 医疗卫生保障

各级卫生部门负责组建医疗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队伍,根据需要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及时为受灾地区提供药品、器械等卫生和医疗设备。必要时,组织动员红十字会等社会卫生力量参与卫生救助工作。

4.6 交通运输保障

各级交通部门要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要依法建立紧急情况社会交通运输工具的征用程序,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

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4.7 治安维护

各级公安部门和武警部队要按照有关规定,参与应急处置和治安维护工作。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和设备的安全保护,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必要时,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控制事态,维护社会秩序。

4.8 市场秩序维护

各级商务、工商、物价、质监、公安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突发公共事件所在地市场秩序维护工作。依法打击、查处借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倒买倒卖救灾物资及调拨物资流入市场销售的行为。

4.9 人员防护 各级政府要指定或建立与人口密度、城市规模向适应的应急避险场所,完善紧急疏散管理办法和程序,明确各级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公众安全、有序转移和疏散。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为涉险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装备,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4.10 通信、广播电视保障

各级通信管理部门和电信运营企业、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应急通信、应急广播电视保障体系,不断增强公用电信网络抗毁能力;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基础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广播电视系统,确保通信、广播电视播出畅通。要明确应急情况下行业内部各自的职责,确保紧急情况下指挥调度机构与实施保障企业协同运作。

4.11 公共设施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煤、电、油、气、水的供给以及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有害物质的监测和处理。

4.12 科技支撑

各级科技、教育等有关部门和各类科研教学单位要积极开展公共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加大公共安全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研发的投入,不断改进技术装备,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应急技术平台,提高公共安全科技水平;逐步建立完善应急指挥基础信息数据库,为突发公共事件的分析决策提供支持。同时,要充分发挥企业在公共安全领域的研发作用。监督管理 5.1 预案演练

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协同各专项应急指挥部和市政府有关部门制订应急演练计划,并定期组织演练。

县区政府要结合而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展预案演练。

5.2 宣传和培训

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协调指导全市应急管理宣传和培训工作,组织有关部门编制统一的培训大纲和教材,编印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通俗读本。各级宣传、教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科协等有关部门要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规范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全社会的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和党校、行政学院要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教育培训工作,把应急管理知识作为领导干部、公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重要内容,有计划地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

5.3 责任与奖惩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迟报、谎报和漏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或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附则

本预案由市政府制定,市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与组织实施。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县区政府按照本预案规定履行职责,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改本预案。

附件:1.陇南市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

2.总体应急预案框架

市建设关于印发 篇6

渝文备[2007]38号

市级各部门,各区县(自治县)财政局、监察局、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各采购代理机构:

为了加强我市网上政府采购管理,规范网上政府采购行为,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重庆市财政部门、重庆市监察局和重庆市信息产业局联合制定了《重庆市网上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向市财政部门反映。

联系电话:023-63897130 E-mail:cqcgb@cq.gov.cn

重庆市网上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提高政府采购工作效率,增强政府采购透明度,降低政府采购成本,方便政府采购当事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级和区县(自治县)进行网上政府采购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网上政府采购是指使用重庆市网上政府采购系统,进行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和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的政府采购活动。

第四条 网上政府采购范围为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以内和采购限额标准以上,适合网上政府采购的项目。

第五条 市级和区县(自治县)网上政府采购工作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平台、分级管理的原则逐步实施。网上政府采购活动在重庆市政府采购网(http://)上进行。

第六条 市和区县(自治县)财政部门依法对网上政府采购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第七条 网上政府采购的办理程序:

(一)采购人根据政府采购预算向同级财政部门提出采购申请,经审核确定采购方式和采购时间,由采购组织机构(包括集中采购机构、其他采购代理机构和部门集中采购单位)组织实施。

(二)采购项目属于集中采购目录中通用项目的,采购人应当委托集中采购机构组织网上政府采购;采购项目属于本部门、本系统有特殊要求的项目,由部门集中采购单位组织网上政府采购;采购项目属于本单位有特殊要求的,经市人民政府批准,采购人可以自行组织网上政府采购,也可以委托采购代理机构组织网上政府采购。

(三)采购组织机构根据采购人的采购需求,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编制完成招标文件(竞争性谈判文件、单一来源采购文件或询价文件,下同),经采购人网上确认后,一个工作日内在网上发布采购公告。

(四)供应商应当上网下载招标文件,并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竞争性谈判竞标文件、单一来源采购竞标文件或询价采购报价文件,下同),在规定的时间参加网上投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或报价)。

(五)采购组织机构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组织网上开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或询价,下同)。网上开标后,投标供应商应当对开标结果进行网上确认,若有异议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在网上提出。

(六)采购组织机构应当按规定组建评标委员会(谈判小组或询价小组)进行网上评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谈判或询价评判,下同),评标完成后,采购组织机构应当及时网上发布拟中标(成交,下同)公告。

(七)公示期满后,政府采购当事人无异议,采购组织机构应当及时在网上发布中标公告,并向中标供应商发出中标通知书。

(八)中标供应商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和供应商投标文件的承诺与采购人网上签订采购合同,同时生成纸质合同。

(九)采购组织机构应当将网上开标记录和网上评标报告打印成纸质文件,经采购组织人员、采购监督人员和评标委员会成员签字确认后存档。

第八条 参加网上政府采购活动的政府采购当事人,应当持有电子签名认证证书。

第九条 政府采购当事人所做的网上政府采购操作具有法律效力,必须对所做的操作承担法律责任,其电子签名认证证书不得租借或转让。

第十条 网上政府采购采用询价方式的,若询价文件中已经确定成交规则,经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可以不组建询价小组,由网上政府采购系统自动评判并确定成交供应商。

询价中出现两个以上相同最低报价的,按报价时间先后顺序确定成交供应商。

第十一条 除《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18号)规定的情形外,供应商投标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其网上投标无效,采购组织机构应当拒收:

(一)未按网上政府采购规定的格式制作投标文件的;

(二)未在规定的网上投标截止时间内投标的;

(三)通过网上政府采购系统提交的投标文件等电子文档本身含有计算机病毒或文件不完整的。

第十二条 供应商上传投标文件进入重庆市网上政府采购系统的时间,视为供应商投标文件的发送时间。

投标文件进入重庆市网上政府采购系统的时间,视为采购组织机构接收投标文件的接收时间。

第十三条 采购组织机构应当定期将网上政府采购资料制作成光盘存档,并报送同级财政部门。资料内容包括采购公告、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开标记录、评标报告、拟中标公告和中标公告、中标通知书、采购合同、质疑回复、系统日志等。

第十四条 由于不可抗力导致网上采购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或者无法保证采购过程的公平、公正和信息安全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市财政局确认后,采购组织机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暂停正在进行的网上政府采购活动:

(一)网上政府采购系统出现故障,用户不能访问网站或无法使用网上政府采购系统的;

(二)网上政府采购系统软件或数据库出现错误,不能进行正常网上政府采购操作或采购结果出现错误的;

(三)其他无法保证采购过程公平、公正和信息安全的意外情况。

第十五条 出现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情形,而又无法及时妥善解决的,采购组织机构报同级财政部门认定后,宣布正在进行的网上采购相关操作行为及结果无效。

宣布采购结果无效后,经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可以采用非网上政府采购方式组织采购;或待网上政府采购系统故障排除后,择日组织网上政府采购。

第十六条 市级和区县(自治县)应使用网上政府采购系统对定点采购(含协议供货采购,下同)进行管理,定点采购交易操作应当在网上政府采购系统中进行。

第十七条 供应商认为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进行网上质疑或投诉,有关单位按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办理。

第十八条 供应商伪造、冒用、盗用他人电子签名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进行处理,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十九条 采购组织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网上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并造成不良影响的,由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或其主管部门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条 市和区县(自治县)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未按规定履行对网上政府采购监督管理职责,或采取不正当方式干预网上政府采购工作的,由其主管部门或监察部门给予通报批评。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市建设关于印发 篇7

一、全面清理各类保证金。对建筑业企业在工程建设中需缴纳的保证金,除依法依规设立的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外,其他保证金一律取消。对取消的保证金,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一律停止收取。

二、转变保证金缴纳方式。对保留的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推行银行保函制度,建筑业企业可以银行保函方式缴纳。

三、按时返还保证金。对取消的保证金,各地要抓紧制定具体可行的办法,于2016年底前退还相关企业;对保留的保证金,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确保按时返还。未按规定或合同约定返还保证金的,保证金收取方应向建筑业企业支付逾期返还违约金。

四、严格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工程质量保证金的预留比例上限不得高于工程价款结算总额的5%。在工程项目竣工前,已经缴纳履约保证金的,建设单位不得同时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

五、实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差异化缴存办法。对一定时期内未发生工资拖欠的企业,实行减免措施;对发生工资拖欠的企业,适当提高缴存比例。

六、规范保证金管理制度。对保留的保证金,要抓紧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保证金管理制度和具体办法。对取消的保证金,要抓紧修订或废止与清理规范工作要求不一致的制度规定。在清理规范保证金的同时,要通过纳入信用体系等方式,逐步建立监督约束建筑业企业的新机制。

七、严禁新设保证金项目。未经国务院批准,各地区、各部门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在工程建设领域新设保证金项目。要全面推进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信息公开,建立举报查处机制,定期公布查处结果,曝光违规收取保证金的典型案例。

《通知》中还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具体方案,强化监督检查,积极稳妥推进,切实将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工作落实到位。各地区要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限要求,并于2017年1月底前将落实情况报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密切跟踪进展,加强统筹协调,对不按要求清理规范、瞒报保证金收取等情况的,要严肃追究责任,确保清理规范工作取得实效,并及时将落实情况上报国务院。

保证金额度巨大

为什么企业对于保证金的清理拍手称快?因为其涉及金额巨大,而且在操作过程中往往发生不规范行为,保证金难以退还。

据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德全介绍,在建设单位和相关部门管理过程中,采用先让施工企业以现金方式缴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待工程完工达到相关要求予以退还的管理手段,以其手段硬、管理简单、有后续制约的特点,被建设单位、各相关管理部门越来越多地采用。然而,由于没有规范的管理,致使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种类不断增加,形成了收取名目繁多、占用资金数量巨大、企业不堪重负的现状。

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保证金大多数是以现金形式缴纳的。收取保证金一方逾期不归还、以种种理由拖延归还、拖延后不支付任何资金占压成本的情况在各地不同程度存在。在建筑市场资金面紧张、建筑业企业被拖欠工程款数量大、又有大量保证金被占压的情况下,此问题成为建筑业企业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一些强势的招标方,甚至会收取报名保证金,比如规定只有10亿以上才能报名,这完全是不规范不合理的做法,甚至借此来阻止一些竞标企业。

在6月17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易军介绍说,目前工程建设领域,除了依法依规设立的履约保证金、投标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及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之外,各地设立的保证金多达24种。从前一段时间对部分省市调查的情况,以及对七家央企调查情况来看,全国的总体情况是,各类保证金的总额占到企业年营业收入的10%。通过对七家央企的了解和统计,他们缴纳的各类保证金,仅2015年度就高达3116亿元,占了他们营业收入的11.3%。全国加起来,每年的保证金都能达到上万亿。

保证金额度巨大,《通知》的出台将极大地减轻企业负担,无形中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转变而非撤销

保证金取消后,施工企业自然是满心欢喜,但公众自然担心没有保证金将如何对企业进行约束?

首先,《通知》并非免除了所有的保证金项目,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等仍然保留。同时,首次规定了未按规定或合同返还保证金的,保证金收取方应向被收取方支付逾期返还违约金。这一规定体现了对在建筑市场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建筑业企业的保护。

其次,《通知》中第二条明确指出,将推行银行保函制度来替代现金方式缴纳保证金,这也是一种国际惯例。引进第三方金融机构,对企业双方,不管是业主,还是施工企业,都是一种约束,是一种担保,促进了信用的管理。施工企业银行保函作为工程担保的一种形式,是指银行向业主开具独立的书面保证文件,是银行对施工企业正常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所做的担保。国际上常见的保函主要有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维修保函等。银行在综合评估施工企业业绩、信用和实力等基础上,向业主保证施工企业能够按照合同条款的规定履行相关责任和义务,并在施工企业违约时向业主提供赔偿。据了解,工程担保制度起源于美国公共投资建设领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许多国家、国际组织和行业协会都要求工程承包商在承揽工程时提供保函。如美国要求10万美元以上的政府工程项目,承包商必须提交工程担保。工程担保的担保人一般是银行、开展担保业务的保险公司和专业担保公司。其中,银行由于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其开具的银行保函被大多数国家采用,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活动中。一般银行只收取保函金额千分之一的手续费,比企业从银行贷款利率要低得多。

同时,为了引导行业健康发展,鼓励优秀企业,将实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差别化缴存。即对于一定时期工资支付良好,没有工资拖欠情况的企业,给予保证金减免待遇。这样,保证金制度更加集中指向有拖欠工资行为的企业,这类企业不仅需要缴纳,还要适当提高缴存比例。实际上也就是一种信誉评级,变向地增加了具有不良行为企业的违规成本,为优秀的企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

积极落实《通知》精神

保证金制度存在已久,很多企业关心此项改革落实到位需要多久?

2016年7月1日,住建部、财政部、人社部联合召开贯彻落实《关于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的通知》电视电话会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指出,各地要用3个月时间,在国庆节前全面完成清理任务;要确保“一个项目不落、一个企业不落”地保质保量落实;住建部门要和财政部门、人社部门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全力推进。

据《中国建设报》报道,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的通知》精神,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财政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做好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有关工作。

通知要求,在8月15日前重点查清本地区应取消的保证金种类、保留的保证金中未按规定或合同约定返还的项目等情况。对取消的保证金,收取单位应立即退还,9月底前确保全部退还到位。对保留的保证金中逾期未返还及超额收取的部分,收取单位应在今年年底前返还完毕,并按约定向建筑业企业支付逾期返还违约金。对保留的保证金中未到返还时限的,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到期按时返还。推行银行保函制度,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加快工程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加大信用信息公开力度,推进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建立监督约束建筑业企业的新机制。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7月10日起,组织督查组进行重点督查。对落实文件精神不到位以及整改不力的单位,尤其是政府投资项目和国有投资项目的主管部门,将向相关省级人民政府通报。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向社会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和信箱,对落实文件精神不到位的单位和违规收取保证金的典型案例,在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发布平台上公布,并通过新闻媒体曝光。

至目前为止,四川、海南、广东、河南、陕西等诸多省市住房城乡建设相关部门都下发了落实《通知》精神的文件,积极推进落实这一项改革措施。

从2013年开始,国务院便极为重视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往不论是《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还是推进建筑工业化,都是从宏观层面的指导性意见,而此次《通知》却是实实在在减轻企业的负担。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2015年建筑业发展统计来看,从2014年开始建筑行业不论是各项增长率还是投资率都有所放缓,虽然下滑不大,总体量仍然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但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投资增长乏力的情况下,进行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确实会让一些企业有些吃紧,而对于保证金的盘活,为转型升级赢得了空间。因此可以说,《通知》的发布不论是对于企业自身,还是整个建筑行业的转型都极为有利。《通知》也明确的指出,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是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必要措施,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有利于发展信用经济、建设统一市场、促进公平竞争、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

市建设关于印发 篇8

最近,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我国第一个针对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综合性文件,《意见》共分9个部分、30条。

在改革人才管理体制方面,《意见》把理顺政府、市场、社会、用人主体关系,明确各自功能定位,作为改革重点,着力加以推进。一是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二是保障和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三是健全市场化、社会化的人才管理服务体系,四是加强人才管理法制建设。

在改革人才评价、流动、激励等机制方面,《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6项改革任务。一是在人才培养方面,重点聚焦专业人才,尤其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急需的战略科学家、科技创新人才、企业家和技能人才等,改进培养支持方式,注重创新能力培养。二是在人才评价方面,根据人才不同类别,分别实行学术评价、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三是在人才流动方面,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促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才和社会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四是在人才激励方面,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实施股权期权激励,让人才合理合法享有创新收益。五是在人才引进方面,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六是在投入保障方面,综合运用经济、产业政策和财政、税收杠杆,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力度,促进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上一篇:朋友公司开业花篮贺词下一篇:社会团体财务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