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阶梯作文

2024-09-19

成长的阶梯作文(精选13篇)

成长的阶梯作文 篇1

成长的阶梯作文

成长的阶梯作文

(一)高尔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我们走在人生道路时,书籍,像一块方向牌;像一只指南针;更像一个导游。试想,在生活中,如果缺少了书籍,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所以,书籍,是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她是我们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进步、向上的必需品。

小时候,妈妈给我买了许多许多的图画书,给我讲上面的>故事。每当我靠在妈妈的臂弯,听妈妈讲故事时,我就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有时候听着听着,我会睡着,妈妈把>温暖的被子盖在我身上,我就开始做梦,在梦里,我看到了一片辽阔无垠的草原,一瞬间,又看到了童话里仙境般的城堡??一激灵醒来了,“我真的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我想。

后来,我渐渐地、渐渐地>长大了。我开始有变化。我会认字了,我不会再靠在妈妈的臂弯里听妈妈讲故事了。可是,我对读书的热爱依然没有变,也永远不会变。这时候,我家书房的书柜上摆满了书,我房间床头柜里的抽屉也摆满了书。《中国童话大师经典图书》、《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里那些吸引人的故事一直让我念念不忘。只要手中有了书,我经常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我就好像被书吸进她的世界里了。

长大后,我对于有一些幼稚的童话书已经略微不感兴趣了。我就开始看一些大作家的文学作品。如《边城》、《草房子》以及《狼图腾》等。学校图书馆的书,我一有时间就去借阅,现在,我已经有了丰富的词汇量,想象力。我认为,像我们这样的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多读书,这样不但有助于自己,长大后,也可以为社会做贡献,为祖国做贡献。

成长的阶梯作文

(二)人的一生总是要经历许多磨难,>军训,军训就是一个人成长的阶梯。一个人的人生就是要经过这种训练,就会获得成功。

星期一,我们班到了军训训练的地方,国教中心。我在围墙看见了几个大字“风雨中练就钢筋铁骨”“流血流汗不流泪”这2句话。我看见这几话心中充满了力量,充满了信心。对自己有信心的说;葛画彤,你要加油!一定要圆满回家,不能中途生病什么的,被爸爸妈妈接回家,半途而废。

星期二,正式开始训练了我们听从戴教官的安排,每一位“小战士”们都很坚强,经过了许多的风吹雨打,但我们还是熬了过来。酷热,寒冷,这些条件为我们这些“小战士”。提供了优异的环境增强了我们的顽强力。

星期三,我觉得有点苦,因为我听戴教官说,这是最后一天训练,今天是最辛苦的一天。我也惧怕这一天,早晚都要练好苦呀!

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星期四。野外拉练叠被子,野外拉练是开心的一天。我们在路上又说又笑,在半路上还唱起了洪亮的歌声。我们像放鸭子似的,一路唱一路笑。戴教官还在路旁的小店给我们201寝室的5个人每人买了一瓶饮料,这是他答应的,好诚实呀。真是个好榜样。

星期五,痛苦的一天,我们要离开国教中心,离开戴教官。戴教官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教官我舍不得他但这是必须的,为什么呀!我心里好尴尬但是我会想他的。

虽然这5天很短暂,但我尝试了很多的酸甜苦辣。但是我没有留下遗憾,在军训的过程中,我没有听到一个人说,我怕冷,我怕累,我怕苦,这些,都是坚持得来的。如果一个人从小受到这样的经历的话,就会获得人生的成功和快乐!

成长的阶梯作文

(三)毛毛虫蜕变成蝴蝶的那一瞬间是成长;小蝌蚪长出双腿的那瞬间是成长;小鸟破壳而出的那一瞬间是成长。万物都有成长,每一次成长都是生命的颤动,每一次成长都是心灵的震撼。而我也在不断的磨炼中慢慢长大。

幼时的我很笨,同龄的小朋友都满地跑了,而我还在妈妈怀里撒娇。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爸爸突然的出现,把我从妈妈怀里夺过来。我号啕大哭,使劲挣扎,又用脚踢,又用拳头捶,可爸爸死活不肯放,直到走到一小节楼梯旁,我一坐在地上便开始玩沙子,我正玩得高兴,爸爸又一把提起我,靠着墙站稳,严肃的对我说:“你爬上这节梯,我就让你玩,还给你买糖吃”,我仰头往上看,真高啊!最终经不住诱惑的我开始往上爬,可太难了,10厘米高的台阶对当时的我来说像是高山,可望而不可即,我试探性地迈出一步,用尽全身力量向上伸,可是根本够不着,像金鸡独立摇摇晃晃地倒下了。但我没有哭,也许是为了玩,也许是为了糖,也许是„„我慢慢地爬起来,又一次重复着刚才的动作,奢望能够得到。“啪”一声又摔倒了。这次忍不住哭,屁股疼得要命,手也淤出了血,期望爸爸能拉我一把,他始终没有。我不会放弃,摔倒了爬起来,再摔倒了再爬起来„„当太阳洒下最后一抹余晖时,我到达顶峰,如愿以偿得到糖,可我心里多么恨爸爸,如果他肯帮忙,我肯定不会摔倒了,看到女儿满身尘土,满脸委屈,妈妈爱怜地走过来,我竟颤颤巍巍地向妈妈走去,我瞥见角落里的爸爸笑了。

经过风吹雨打,岁月洗礼,我长大了,却还喜欢在那节梯上玩,因为我的成长是在爬上楼梯的那一瞬间,我心里也一直默默感谢着一个人,他是我生命中前进的阶梯。

成长的阶梯作文 篇2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我们所说的教学反思, 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 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教学反思本质上是对教学的一种反审认知活动, 它的特殊性就在于它以教师自身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教学反思在教学活动中的功能, 是联结教学活动的过去和未来, 即教学反思在意识的对象上, 既指向先前的、已存在的事实、经验和观念, 也指向随后的、尚不存在的教学活动, 因而反思的结果、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本质上是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服务的, 是有利于促进教师成长和发展的。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 一般需要反思如下三个层面的内容: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

1、教学前反思, 使教学成为自觉的实践

教学前反思。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条件分析。即对这一时期学校内教学条件的综合评价和预测。第二阶段是选择。一个善于研究的教师, 注重在教学前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 认真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 准确把握教学的目的和重难点, 恰当地处理教学内容, 设计教学方式, 选择或设计最佳的教学方案, 使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生根发芽。

2、教学中反思, 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教学中的反思, 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 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同步性, 能使教学高质量地进行。具体包括对教学过程中的诸要素、诸行为进行反思。

(1) 反思教育教学行为。具体要反思:教学行为是否明确;课堂活动是否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活动中是否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这种做法是否恰到好处。

(2) 反思教学策略。教学策略, 一般可以理解为解决某一个实际问题的带有规律性的教学方法。在学科教学中, 教学策略具体体现在:教学中是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是否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教学是否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3) 反思学习的过程。教学是为了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 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 要观察、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生学到了什么、遇到什么问题、形成了哪些能力等。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反思, 才能有效调整教学行为。

3、教学后反思, 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教学后的反思, 具有批判性和总结性, 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并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针对教学全过程, 从设计到操作包括前两段反思结果重新思考, 另外, 课堂中也常常会因为一些偶发之间而产生灵感, 教师应该通过反思, 捕捉这些“火花”, 日积月累, 既有利于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 也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教学反思的策略与形式

自我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 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具有研究性质。增强反思意识, 提高反思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反思的人格特征;其次要求教师具有反思的知识基础和能力保障;再次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

1、加强理论学习, 潜心教育科研。

对行为的反思需要以理论为指导, 缺乏理论指导的反思只能是粗浅的反思。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 寻根问底, 使主体的合理性水平得到提升和拓展, 然后再到实践中去探索, 才能使教学能力与反思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2、勤思多记, 撰写反思札记。

教师的反思行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要持之以恒, 贯穿教学活动始终。教学过程中的丝毫火花、点滴感受, 都是反思的结果, 也是进一步反思的基础。优秀的“教后感”、反思札记包含着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修正的执着情怀和热切愿望。

3、听课观摩, 相互交流。

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 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观摩他人成功的教学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个活生生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典范, 让我们感受与学习不尽相同的授课内容、组织形式、教学风格;即使观摩不很如意的实验课, 也可使我们借鉴教训, 少走弯路。

同时我们更倡导自己力争上公开课, 借助他人的反思, 促成自我发展。大凡上公开课, 自我进取意识和成功期待较强烈, 钻研较深刻, 反思更迫切;备课时, 往往教研组群策群力, 共同反思推敲, 互助合作, 群研究共商讨, 在综合反思基础上形成较优化教学设计。这也是今后教学前反思的参照与蓝本。上完课后的交流评课, 大家畅所欲言, 又一次各种反思的碰撞与交流, 使反思达到了更高境界。实践证明, 这种方式是教师个人和群体发展的良好途径。

当然, 反思还包括写课后修正教案, 观看自我录像片段进行全程微格研究等等方式, 陷于其推广的局限性, 本文也就仅此一提。

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 不断地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 “教然后而知困”, 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 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 书海寻宝。学习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教师们一定要直面缺点, 认真剖析, 使之成为今后可借鉴的资源, 从经验型教师上升到研究型的教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中国教育报》, 2001-7-27-2。

语文——成长的阶梯 篇3

1.语文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

关于“语文”,叶圣陶先生提出:“说出来的是语言,写出来的是文章,文章依据语言;‘语’和‘文’是分不开的。”确实,在文明高度发展了的时代,我们看到“语”和“文”是难以分开的,但从它们各自产生的条件来看,“语”和“文”却是出现于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文”比较“语”而言,产生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更高阶段。语文是文化产生的基础和发展的关键,是文化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文化得以传承的基本途径和保证,是人们获得文化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人们文化素质的集中体现;文化则是语文的全部内容和灵魂,因此,可以说语文是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阶梯。

对于职教语文而言,它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突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尤其听说读写能力为重点的职教特色。将语文知识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力求突现专业特色,打造具有职校特色的语文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促进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的融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学生的思维,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2.职教语文教育的现状

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重要价值远没有发挥出来,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主要是因为:

(1)职业学校的学生重专业轻语文,忽视了学习语文的长远意义;

(2)学习语文的方法单一,降低了学习的兴趣;

(3)课外阅读量极少,忽视了语文学习的长期积累;

(4)相对其他学生而言,职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差、意志力薄弱、行为习惯不良等现象;

(5)当下,语文教育的困境就在于过分功利性,这也是整个教育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当通过其他途径可以达到目的或者通过教育本身达不到目的,学生甚至会主动放弃教育。

3.与时俱进,寻求新形势下职教语文的改革方向

新形势下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如何结合职业教育特点,面向社会需要、适应学生现实水平状况,开展语文教学的活动,成为广大职业学校语文教师教学实践中的难题。

在现阶段,应该说,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已经深刻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且也理性地意识到职教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是,在目前情势下,由于受客观原因和其他各种因素的制约,职教语文教育改革还是停留在初级阶段,还没有走出一条比較成功的或者说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道路来,所以,在此背景下,我们要找准改革的方向,勇于实践,在专业教育的竞争中求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与发展空间。具体说来,笔者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引起各类教育机构的关注。专门机构在整体上的把握可以做到统筹兼顾,从而有效的聚集社会的合力,为新思想、新方法提供舞台,并为教育创新提供坚实的后台支持。

(2)教学内容的革新。社会在发展,因此,教学内容不可能只停留在原来的知识结构上,应该与时俱进,增添新鲜的血液,从而激发活力。

(3)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内容的革新必然要求教学方法的创新。教与学的发展、融合,对传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4)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新的教学模式应该采用一种更加动态、多元、全面、立体、公正的评价方式。考核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的检验,其结果也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应该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全面评估,从而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的方式也向纵深方向发展。我坚信,创新是未来语文教育的生命,生活始终是语文的外延。因此,语文教育必须而且一定植根于生活的沃土,并综合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阶梯,这也是教育的初衷。

《成长的阶梯》初三作文800字 篇4

去小竹林玩的时候,我不是走石梯上去的,而是从山坡爬上去。我旁边的一个女孩子连上石梯都小心翼翼的。妈妈的一个同学经常说:“看着你孩子长得文文静静的样子,动起来却跟个男孩一样。”

每个周三上午第四节课是体育课,老师会要我们自由活动。我踢毽子都会踢得汗流浃背,班上男孩子打篮球的都没有我出汗出得多。回到家后,妈妈无奈摇头,恨不得让我直接洗个澡。

我爱跑爱跳,身上的汗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终于有一天我的喉咙疼了。一开始妈妈说没事,过几天就好了。可过了几天,我的喉咙竟然越来越疼。星期天,妈妈便带我去看医生。医生给我做了许多检查,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肺炎。医生说我肠胃不好,不好吸收营养,才会那么瘦。

我在医院住了半个月,那是在妈妈的悉心照料下才康复的。最让我记得的是:妈妈在我睡觉时遇到了她最害怕的动物——蜘蛛,可妈妈不动声色,悄悄把门卫叫来后让门卫打死蜘蛛,不忍惊醒我。

在我住院期间,妈妈每天到好远的食堂给我去打饭。那是个我去了一次不想再去第二次的食堂,因为距离病房实在太远啦。

在那以后,我虽然还是很贪玩,但再也不淘气了。我知道是妈妈心急如焚时充满担忧的眼神,是妈妈无微不至的照料,是妈妈深夜一次又一次起来帮我盖被子时轻柔的动作让我长大了。

成长的阶梯记叙文中小学作文 篇5

成长的记忆里有美丽的、有烦恼的、有悲伤的、有勇敢的……

记得三年级时,一个晴朗的早晨,阳光明媚,树枝在微风中摇曳。但是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因为要测试了,而我并没有充分的准备。我怀着紧张的心情进入了班级,老师已经把试卷发了下来,我迅速浏览了一遍试卷,感觉没有十足的把握,由于时间仓促,我还没有来得及检查,交卷的时间就到了。这一上午我的心里一直惶恐不安,心里的小兔子一直跳个不停。期待着成绩快点下来,又害怕不理想的成绩给我“当头一棒”。中午,当老师公布成绩的时候。哇!崩溃!才八十多分!唉,真是不够理想,妈妈肯定会不高兴的。放学了,我无精打采地回到家。妈妈问:“怎么了,是不是考试没有考好啊!”我不敢和妈妈老实交待。因为我知道妈妈一定会用“狮吼功”把我镇住。就在不知道如何开口的时候,妈妈却安慰我说:“一次失败也算不了什么,咱们一起找找原因,多努力,不怕慢,就怕站。”妈妈对我是很严厉,但她总是在关键时候给我鼓励。让我在成长的每一步都不气馁。

四年级的古诗词大赛,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因为这次不只是一次比赛,更是一次诗词的积累。在整个准备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深深融进了古诗词中,让我们真正爱上了经典诗词,喜欢诗词带来的美丽画卷和栩栩如生的故事。每天在我们班都会传来朗朗诵读声。这一天的比赛我期盼了很久,早就准备大显身手了。初赛时,我真是自信满满,可就在我想当然的时候,第三题的《小儿垂钓》让我失手在了“侧坐莓苔草映身”的“苔”字上了。唉!我的成绩会不会名落孙山啦?这时我看见老师给了我一个坚定的眼神,我立刻沉下心来,应对下面的比赛。暗暗告诉自己骄兵必败,不能轻敌啊!成功进入复赛后,我用心答题,连连过关斩将,一路上奋勇杀敌,挺进了决赛。这可是高手云集的战场了,题目也越来越难,也许是我太想赢了,结果范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把诗词看错了,我淘汰下场,与第一名失之交臂。当我走下台时,孟老师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她对我说:“在我心里,你是最棒的。”我的心顿时暖暖的。在过去的许多比赛里,无论成功或是失败,孟老师都站在我的身边,给我加油,让我勇敢面对任何结果,给我勇气,相信我是最棒的。让我坚实地走出了每一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历风雨,才会看见彩虹。在成长的阶梯上,有鲜花,有掌声,有成功,有失败……只有经历,才有成长。

成长的阶梯 篇6

阶梯,随处可见,在人们心目中是再也平凡不过了。可是,成长的阶梯,对每个人却是那么刻骨铭心。我们经历的挫折,犯过的错误,都是通往成熟与成功的阶梯。

在我经历的八个春秋中,有一件事让我终身难忘。那是一个下午,当我忘乎所以地看着电视,妈妈突然出现在我面前说:“把这个星期的数学自主练习拿来我看看。”糟了,数学自主练习没做,准要挨打。想到这儿,我不由打了个寒颤。能拖就拖一阵吧,我很不情愿地回答道:“在书包里,你去拿吧。”妈妈没再说什么,离开了客厅。

当我暗自庆幸自己逃过一劫,突然书房里传来妈妈严厉的声音“过来”。我知道没有好事发生了,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低下头走到妈妈身边。妈妈一边翻着我的自主练习册,一边皱着眉头,严肃地说:“你看看,数学作业都空了几天了?怎么回事呀?”

“我……我忘了。”

“学习上的事情怎么可以忘记呢?” “没,没时间。”

妈妈见我还没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在给自己找理由,一下子气得火冒三丈,把我按倒在床上,随手操起一根木棍子就打,直打得我乱蹦乱跳,眼泪夺眶而出。我知道厄运来临,赶紧求饶:“我错了,我错了,我改,我改……”妈妈并不理会我,大声地说:“谁叫你忘记自己的事?”我“哎哟,哎哟”地叫着,痛得从床上滚到地上,抽泣着,用双手捂着挨打的地方。妈妈一点也不留情,又抽了我两棍子。我已泣不成声,妈妈才住了手。也许是妈妈心疼了,她撩起我的袖管、裤管,一条条红色鞭痕印在我的手上、腿上,像牛排骨一样。

我的眼泪哗哗地流着,我想起了星期三,妈妈提醒做数学作业,我不耐烦地说:“没事,没事,明天做都可以。”可是后来的几天里,我不但没有补作业,反而找这样那样的借口搪塞妈妈,才酿成了今天的后果。我不仅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认识到自己错了。

让考试成为学生成长的阶梯 篇7

一、注入暖意, 凸显“人文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因此命题时既要考虑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考查, 又要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

小明从家里去相距4千米远的图书馆借书, 从所给的折线图中可以看出小明在图书馆呆了 ( ) 分钟, 去时平均速度是每小时 ( ) 千米, 返回时平均速度是每小时 ( ) 千米。

请你根据图中的信息, 谈谈对小明的评价。对于小明在图书馆停留时间过长, 不同学生会作出不同的评价。作出否定评价的学生, 会从小明身上吸取教训, 引以为戒;作出积极评价的学生, 则会以小明为榜样, 严以律己。无论学生持何种观点, 在分析信息、展开评价的同时, 学生的人文素养都会逐步得到修整或完善。

二、返璞归真, 体现“生活性”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 也必须根植于生活。”由此可见, 数学命题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 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 让学生在体验中切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增强数学思维的能力。

一家餐馆里的方桌能坐4个人。如果多于4个人, 餐馆老板就会把桌子拼起来, 两张桌子就能坐6个人。想一想, 算一算:

(1) 4张桌子拼起来能坐几个人?

(2) 如果已知拼成一行的桌子数, 你能快速地算出能坐几个人吗?用语言或图表表达出你的方法。

以上案例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 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既可以促进学生把知识学活, 又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乐趣, 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三、关注差异, 体验“层次性”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目标, 命题时就要兼顾学生间存在的差异, 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选择适合自己知识水平的试题, 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设置“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不仅是算法多样化的体现, 同时也是尊重学生个性的需要。设置“在你喜欢的动物下画上○ (出示9种动物) , 这个动物的左边有 ( ) 只动物, 右边有 ( ) 只动物, 从右边数第 ( ) 只动物是小猴子”这样的试题, 不但让学生画出了自己的喜好, 同时还检测了学生按不同的方向数数这一知识的掌握情况。

命题关注了差异性, 不但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自主探究的空间, 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和表达的机会, 而且在解答的过程中, 学生通过不同的思考提出不同的问题, 选择不同的解答方式, 得出不同的结论, 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引领应用, 透射“价值性”

数学命题的实质应该是引领应用, 也就是激发学生主体精神, 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引领学生发展自身灵性, 合理处理相关信息, 探求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充分而生动地展现学生个体学习数学的价值。

一个饮料厂生产一种饮料, 采用圆柱形易拉罐包装, 从易拉罐外面量, 底面直径是6厘米, 高是12厘米, 易拉罐侧面有“净含量340毫升”的字样。请问这家生产商是否欺瞒了消费者? (列式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进行说明。)

本题是一道生活中很常见, 但很少会有人注意的题目。所谓“净含量340毫升”是指这种圆柱形易拉罐的容积, 判断是否欺瞒了消费者, 就是指这种圆柱形易拉罐的容积有没有340毫升。学生在回答生产商是否欺瞒消费者的理由时, 见解独到、认识深刻。学生所学知识能在这里得到真实的应用, 学习数学的个性价值也得到了充分而生动的展现。

五、百家争鸣, 倡导“开放性”

在下面的方格里, 请你自由选择6个小方格并把它涂黑, 使它们构成一幅具有对称美的图案。

“不同人学不同的数学”要求我们也要作到“不同的人考不同的数学”。本题要求在4×4的方格里构成一幅对称的图案, 对此, 学生会作出许多不同的答案, 思路的多元性同时也延伸了学生的发展空间。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程度, 又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六、着眼现实, 突出“时代性”

当今世界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 在命题时我们要注意考虑时代的发展对我们生活所形成的巨大影响, 并以此作为评价的一个重要资源, 以培养学生适应时代环境与时代发展的能力, 进一步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2005年10月12日, 万众瞩目的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搭乘两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它的轨道高度约为354000米 (地球低轨道) , 将它改写成“万米”作单位是 () 万米。

这些国内外的重大事件进入我们的试题, 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时代, 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 成为学生成长的阶梯。

反思,教师成长的阶梯 篇8

教师的反思精神与反思能力是教师职业素质的重点方面,教师只有善于发现困难与问题,善于找到问题解决的切入口,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与成功,对教学的理解才会趋于深刻,教学处理才会更有心得,专业成长才会更迅速。教学反思重点要解决二个问题:

一是教师“思”什么。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如何学;别人如何教,如何学;如何在教中学,学中教的问题。反思的内容很多,但其重点应该集中在四个方面,即对新理念的反思;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对于课堂活动展开的反思,对课堂环境营造的反思,对教育技术运用的反思;教学后反思。反思的内容主要写成功的经验,失误和不足,教学机智,学生创新的火花,再教设计等方面。

二是教师怎么“思”。思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反思的内容很多,最有效的方法主要有“自我反问法”、“集体会诊法”、“对比验证法”、“学生协作法”等。

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成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捷径,使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不断得以提高。从而成为一名真正拥有丰富教学经验、教育思想和善于理性思考的教师。

写教学反思,能使教师深入理解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一般的教师往往只知道怎么去教,而对为什么要这样去教思考得较少,不能自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导致思考肤浅,理论和实践脱节。而通过写教学反思,可以学会深入思考,促进教师进一步的学习,并使教师自觉地将自己的思考与倡导的理论结合起来,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实现了对理论认识的提高,找到自己教学实践的理论基础,促进自己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写教学反思,能使教师积累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素材。“问题既课题。”问题从哪儿来?如果平时没有反思习惯的教师,就很难从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学反思的撰写,引导教师去关注他的教学现象,对教学现象中所显示出的问题进行比较仔细和全面的认识探究,从而可以发现一些值得深入研究思考的问题及“课题”。同时写教学反思所记录下来的大量原始材料,本身就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最好素材。

成长的阶梯记叙文 篇9

世界上有许多种花。而唯独只有樱花看上去贵。樱花的绽放是一种强烈的存在,它们就会飘飘而落。那种洒脱的高贵无可比拟。然后,它们飘落而下的花瓣,便混着泥土的气息,映射于阳光之下。有一些隐忍在里面,却又无比坚强,这种高贵的象征也同样无可比拟,于是,它被深深埋藏在母亲的怀抱中,使大地对它无比珍爱。这无疑也是一种高贵,无限的高贵。樱花的美丽,美得妙不可言,它灵魂的精华,让那种高贵显现无疑。

世界上有许多种鸟。而唯独只有伯劳最为高贵。因为它们的善良,因为它们的宽容,因为它们的灵魂深处充满真爱,所以它们不会仇恨自己的亲生骨肉遭受杜鹃的杀害,于是继续扮演着养父母的角色。当杜鹃的雏鸟不告而别,原本爱的温床不再温暖时,这对伯劳夫妇也没有因此而报复什么,也许你会说它们太软弱,可是,正因为它们这种软弱的高度,才使这份假意的真情留存于世。它们灵魂深处,不是充满仇恶,而是无限的宽容与爱意,这就是一种高贵。

那么,人呢?不用说高贵赋予人的含义,我想远远不止樱花、伯劳的这些高贵,它应该首先是一种气质美,然后再是一种人性美,最后应是一种灵魂的升华,灵魂的绽放。汪曾祺老先生曾说过:没有寂寞深处更深的寂寞,更深的是你那微弱发光的灵魂。于是,这句话成为以后对那些登山者的高度,可是,只有真正经历过登山的人,才能真正体味出何谓高贵!那时一种人性的潜能,一种完美的超越,一种灵魂的闪烁!

为孩子的阅读搭建成长的阶梯 篇10

2009年9月,高安路第一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教材《读书阶梯伴我成长》完稿,全校学生开始正式使用这一教材。回顾起来,这一课程经历了三年的开发过程。

校本课程既求“有”又求“优”

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要实施好国家课程,还要开发、实施好校本课程,以优质、丰富的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个性发展。多元智能理论证明,能考高分的是人才,下一手好棋,打一场好球,写一手好字,唱一口好曲的也都是人才。因此,我们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设计校本教材、转变教学方式这种单一的层面上,更应该考虑课程的依据、主体、途径、目的、方式、实施及评价等诸多要求。一门好的校本课程,绝不是一朝一夕能赶制出来的。“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只有经过精细打磨,才能结出硕果。

怎样打磨呢?首先是选好主题。纵观近年国内语文校本课程的走向,大多受“亲近母语”流派的影响,所设计的语文校本课程较多地关注了读本的内容和体裁,忽视了读书习惯的养成。而学会读书是现代人的重要素养,其中涵盖了情感、习惯、态度、意志、方法等等。鉴于此,我们设计了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语文校本课程。我们相信,如果能扎扎实实地上好这些课,将会让学生终身受益的。

有了主题,该怎样用一条主线贯穿起来呢?毫无疑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也就是说,要针对小学1~5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培养相应的读书习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纳,继而形成习惯。

我们始终认为,学语文,主要就是学读书,如果能有浓厚的兴趣、良好的习惯,又掌握了恰当的方法,也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要让本教材不同于一般的课外书,就要为学生的阅读精心搭建一个成长的阶梯。经过几番试教与修订,我们确定了教材编写序列:

一年级上:认识学校图书馆

一年级下:整理我的书

二年级上:认识一本书

二年级下: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三年级上:学做文摘卡

三年级下:走进上海图书馆

四年级上:学会上网查资料

四年级下:读书要关注作者

五年级上:学会批注

五年级下:学写读后感

仅有校本教材是不够的现在有一种误区,认为开发校本课程就是编写校本教材,只要编成一本教材,哪怕只是一堆材料,就认为自己开发了课程。不管该课程的价值如何,学生有没有兴趣,有没有实施的时间、场地、师资,如何组织教学,如何评价等等。其实,既然是课程,就应该有课程所必备的要素。于是,我们开始了实践和探索。

首先是课程的方式。该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呢?我们觉得,小学生每学期养成一个读书习惯足矣,五年下来,便会积少成多,集腋成裘。

其次是课程的实施。我们利用每学期的读书节活动,辟出固定的时间由语文教师来上这一课。但仅仅固定时间还不够,重要的是课程实施主体--教师。带着教师逐步走进课程,我们经历了阵痛期。

比如《学会批注》一课,在开发初期,执教的五年级孙捷老师非常头痛。以前从来没有上过类似的课,而这种课最不容易把握的就是教学内容的深度。后来,孙老师阅读了《文章例话》中的叶圣陶点评《背影》一文,对如何指导学生批注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由教研组

老师和孙老师一同备课、反复试教,思路逐渐明晰。

在选取阅读材料的时候,又遇到了困难:是任意选一篇课外阅读材料作批注,还是选取经典作品作为范例?经过讨论,大家认为,作为五年级学生,应该引领他们阅读经典作品,加之我校学生家庭普遍比较重视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大,校本教材就应该适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并给予他们更广阔的舞台。于是,孙老师选取了《金圣叹评点〈水浒传〉》和《毛泽东点评〈二十四史〉》作为教学材料,学生头一次见到这种读书方式,很新奇,也很活跃,课堂上弥漫着浓浓的书香和思维碰撞的火花。设计片段如下:

„„

二、介绍经典的批注著作

多媒体出示: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

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选段)

1.简介金圣叹。

2.分角色朗读4个片段,说说作者写的是什么。

3.片段练习:你读了这段会怎样做批注?

a.自己读文后做批注。

b.交流。

c.出示金圣叹的批注进行比较,谈谈感受,交流。

小结:金圣叹是文学批评家,他多从语言艺术角度去分析,进行批注。

多媒体出示:

《毛泽东点评〈二十四史〉》文章节选

1.简介《二十四史》。

2.读读、看看、讲讲,让学生自己说说作者写的是什么。

3.毛泽东是从什么角度进行批注的?

小结:毛泽东是开国领袖,他读二十四史的评点,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评点,只以政治得失的角度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三、阅读经典,尝试批注

多媒体出示朱自清《背影》(节选)

1.看叶圣陶如何在此文上做批注(节选)。

2.(隐去原文的批注)同样的内容你有什么想法?试着自己做做批注。

交流,评议,小结。

孙老师不仅引领学生感受经典作品的魅力,而且关注到学生良好批注习惯的养成。课后她还不忘提醒学生:“希望你们能多阅读经典著作,不断地有新想法。但要注意自己的书可以随时、经常、反复做批注,公共的书绝对不可以。”

再次是课程的调整。三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不断调整,不断完善,努力开发出适合学生的课程。我们认为,只有适合学生的课程,满足学生多种需求及年龄特点,才是优秀的校本课程。

比如,《走进上海图书馆》一课开始定在四年级,后来经过反复斟酌,第二年我们又将它调整到三年级,原因有二:一是在一年级时设置了《认识学校图书馆》这一课,到了三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增加了,他们有着浓郁的阅读兴趣,此时,应该引领他们到更广阔的天地阅读;其二,上海图书馆离我校咫尺之遥,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社会资源,将其作为固定的教育场所。当孩子们走进这样的大型公共场所,在这里借书、阅览时,应该具备怎样的行为习惯呢?基于这两点认识,我们将四年级的《走进上海图书馆》移至三年级上学期,效果较好。

最后是课程的评价。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之一是改变纯学科的单一的体系,兼容其他学科的内容和形式,促进语文学科自身的发展。比如,《学做文摘卡》其实是融合了语文和美术学科;而《学会上网查资料》则是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教材延伸,达到互补作用。因此,我们认为,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应该更多元,更凸显学生的兴趣、习惯及积极的参与度。

在每学期读书节结束时,我们会设计一张问卷,组织全体学生在网上完成问卷,开展学生测评,对读书节活动及校本教材做评估,并由此梳理出经验与不足,以便对校本课程作进一步的修改。

生活有多广,语文就应该有多宽

生活有多广,语文就应该有多宽。我们认为,开发校本课程的前提是维护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严肃性,要确保培养目标上的一致,让语文学科在学校教育中更具活力,让师生双边活动发挥到极致,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更感兴趣,让语文更具魅力。

比如,我们在一年级下学期开发了《整理我的书》一课。我们发现,孩子们爱看书,家长也乐于购书,但一年级孩子往往依赖家长整理书籍。其实整理书籍也应该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只有爱惜书的孩子才是真正爱读书的孩子。考虑到低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我们设计了下面的呈现方式:

书宝宝的家:书架、书箱、抽屉、书橱、盒子。

怎样帮书宝宝整理它的家:

1.按照书的大小来整理。

2.按照书的厚薄来整理。

3.按照购买的时间或人来整理。

4.按照书的类别来整理。

最佳整理书的方法:按照书的类别来整理。这样,能使我们快速而又准确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书。

帮书宝宝分类:故事书、科普书、动漫书、工具书、教辅书。

动手试一试:先将书宝宝按类别进行整理,再把它们放回它们的家。

温馨提醒:随着书宝宝家里的书越来越多,我们可要养成定期整理图书的好习惯,让书宝宝陪伴我们学习和成长。

这样的设计让书籍的整理更具趣味性、实效性,使语文学习弥漫在孩子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编制校本课程的重要目的是与语文学科课程达到互补作用,让课本知识延伸,使学生与教材产生互动,从而达到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例如,四年级的《学会上网查资料》,就是对教材的进一步发展。小学生查阅资料时往往存在不会筛选信息的问题,既费时又费力。我们在设计这一课时,将教学重点放在如何在资料中筛选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其实就是一种语文能力--收集、获取信息的能力。比如,当查到“老舍”的生平简介后,还需要对资料进行进一步归纳,筛选出主要信息向大家介绍。这样的定位,既是书本知识的延伸,又教学生掌握了一种语文学习的本领。比如:当学生查到老舍夫人胡絜青的“絜”字不会念,老师就教方法--如何利用百度查找生字解释和读音。既实用又快捷,学生学得其乐融融。

“读书阶梯伴我成长”就这样在历经困惑——实践——思考——总结——再实践的过程中孕育生长。

质疑: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篇11

“发难”

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我在课堂上进行了作文片断训练:请学生发挥想象,假如在船上菲利普夫妇发现了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呢?运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此问题刚一落地,就听得一位男生在底下低声嘟哝了一句:“哲尔塞岛不是穷人们最理想的游玩的地方吗?怎么会遇到‘百万富翁’呢?”

当时主要教学目标是写作训练,所以我没有理会;课后,我才开始觉察出我的命题存在问题。是呀,既然是“穷人们最理想的游玩的地方”,就不可能遇到已经是“百万富翁”的于勒。可能有人要说了:“你这不是‘假设’吗?”可是,“假设”也要根据小说的情节来合情合理的想象,也是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才有说服力;否则就没有“假设”的可能,不然它本身就是个伪问题!

多年来教学这一经典课文,续写“在船上遇见‘百万富翁’的于勒”似乎成了我的惯例,也未曾有学生向我如此“发难”!我真的要感谢这名学生,他的质疑让我突然感悟:课堂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究欲,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一定要科学、严密,保证其准确性与真实性。

“挖宝”

教学《小公务员之死》时,在质疑教学环节,有位学生提出:“文题‘小公务员之死’中为什么用一个‘小’字?去掉不也是一样吗?”此问题一出,举座寂然,无敢哗者,因为这个问题对于初一的孩子来说有些难度。但经过一番讨论后,学生明确:一个“小”字,写出了切尔维亚科夫身份的卑微,而且也暗示了切尔维亚科夫之死的微不足道,这与反映那个上尊下卑、等级森严的沙俄社会黑暗的主题相契合;在赏析文本的过程中,有位学生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说的结尾“他信步走到家里,没有脱掉制服,往长沙发上一躺,就此……死了。”为什么要强调“没有脱掉制服”这个细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似乎都有了表达的愿望,最后形成两点看法:用“制服”强调小公务员身份的卑微,同时也夸张地写出了切尔维亚科夫死亡之快。

可以这样说,学生用智慧细读文本、深读文本,进行了“挖宝”似的探索,绽放出语言文字的魅力和光彩,这对阅读教学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课程财富。

课堂是每一位教师重要的生命构成,记录着我们专业成长的足迹。对教师而言,课堂教育教学方式与质量就是教师个体生命的方式与质量,同时也是教师生命价值的体现和主体发展的组成。只有我们老师相信学生,而且期待学生,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有更多,更精彩的发现,会有更多,更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出来;有了这个阶梯,我们的教学才会更精彩,我们的课堂才会更有价值,我们的专业发展之路才会越走越顺畅!

(作者单位:吉林省九台市第八中学)

品课——政治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篇12

关键词:品课:政治教师,专业成长

品课是听课和评课的继续,是对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及原因做出切实中肯的分析和评价,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一些现象做出正确的解释。政治教师要把听课、评课当作教研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彼此交流,发表观点,大家都受到启发。由“评”达到“品”的境界,这个活动才更有意义,才能延续下去,才能更好地促进政治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品课对政治教师专业成长产生作用的视角是多层面、多维度的

1. 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品课

(1)品课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实现自主发展,这是现代学习的本质,更是品课要实现的目标。变被动为主动,化单一为多样,在品课变化如此之大的背后,实现的不仅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更是学生的全面发展。(2)品课促进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品课的过程就是反思教学的过程。通过复杂多样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平等交流、互相促进、互相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2. 站在听课者的角度来品课

(1)促进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了解课堂的基本状况与收集教学的相关信息是最为基本的目的。(2) 学习借鉴同行的优势和长处。品课是政治教师比较欢迎的一种提高自身业务的教研活动。通过品课,可以接触多样的上课方式,找到自己与他人在教学上的差距,并学习他人的长处以及避免一些类似的错误。(3)提高自身课堂教学的质量。品课者常常是带着多种目的参与听课活动,但不管其具体的或直接的目的是什么,其最终目的就是指向课堂教学的改进。

3. 站在上课者的角度来品课

(1)品课者的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以往在课堂教学中,品课者更多的是体现“教”的意识,新课程理念下,开始转到以“学”为教学的宗旨,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品课过程中,教师就有了学生意识,教学理念得到了升华。(2)品课者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品课者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遵循固定不变的程序请学生参加课堂学习。教师对“教”的品味,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3)品课为教师提供很好的发展空间。新课程为教师、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自由度很大的创造性空间。作为上课者来说,新课程理念下的品课,为其增进教师专业化,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责任意识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起点。没有这一步,教师永远是被牵着走,有了这一步,教师才有可能独立思考,走出困境,走出困惑,走进新课程。

二、品课能够发现教育教学问题,提升专业化水平

如何进行品课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品:“成功”在何处?如引人入胜的新课的引入、独具匠心的难点突破、让人赞叹的多媒体工具的使用、回味无穷的课堂结尾等等。品课者要及时记录、捕捉到教学的“成功”之处,同时积极反思:我如果上这节课的话,有没有更好的教学设计,为什么我没有想到这些精彩的做法呢?二品:课堂的“亮点”是什么?课堂的“亮点”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展现出来的教学亮点。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教学理念上,看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积极参与的程度;在教学方法上,看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节奏的把握、教学内容的安排;在教学效果上,看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达成度,看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看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等等。三品:“偶得”有哪些?教师课堂的预设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一个问题的讨论与回答往往会生成一些教师课前根本没有设计的内容,而这些正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中创新思维的体现。这就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生命力的体现,同时反映教师怎样回应学生,引导学生,评价学生,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这种“偶得”需要品课者细心体味、揣摩。四品:“遗憾”知多少?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是有缺憾的“艺术品”。思考哪些教学难点突破不到位,哪个重点突出强化不够,哪些教学环节设计不够合理,哪些教学评价不够合理,哪些教学语言要优化,等等。品课者要认真分析与总结回顾,同时思考用哪些方法完善它,让本课更加完美。五品:“效果”又如何?每一节课教学之后,我们都要认真思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没有实现,学生的收获有多少,教师有哪些教学感悟,教学组织是否合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只有通过这些反思总结,才能大大促进政治教师的专业成长。

成长的阶梯作文 篇13

安庆十四中程劲松

《成长的阶梯》我只是不求甚解地读了一遍,只能粗略地谈一谈大致印象。本书的作者是胡谊,是研究心理学的。他很有气魄,把一个教师成为专家教师所遇的所有问题一网打尽。最闪光的地方,还是他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解读学生、教师以及师生的关系,并因此延伸出很多科学的方法和技巧。人的心理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难以把握的,所以教育人是世界最困难的事。可是总有教育理论家唱高调为难老师。本书却显得格外宽容:教师不是神仙,学生不是太子。他承认教师能力的有限,也坦诚说有些学生实在是令人“厌恶”。

因为深入研究了学生的心理,就提高课堂效率,本书就有许多经济适用的方法。一般认为课堂效率和老师是否精心设计有很大关系,但很少人关注使用心理学的知识来提高效率。轻松、欢悦而有效率的课堂,有时还真需要书中的小手段:图画、声音、语速、眼神的改变,手势、表情、站姿、与学生距离的改变,这些都对学生的心理有很微妙的影响。再有,用眼光扫视全班,引起注意,把手放在学生的肩上,来满足学生爱与尊重的需要。方法很多,不少经验丰富的老师常用,对我而言,还是很新鲜的,以后一定要自觉使用。试想,精心的设计再加上巧妙的心理战术,何愁一堂课不像一叶轻舟那样欢快自如呢?就和学生沟通而言,沟通是一门艺术而不是技术。常用的方法是“萝卜加大棒”。萝卜的吃法很有讲究,一定要遵循“及时,准备,真诚”的原则,大棒的施法也要遵循 “一致,因人而异,一事一议”原则。再如你与一个令你讨厌的犯了错误死不认账的学生,可以面带微笑,暗示一切都在你的掌控中。这些小方法虽不起眼,但“拔出脓来就是好膏药”,本书类似的灵丹妙法俯拾皆是。

因为对教师的心理作了深入全面的研究,相信很多人看了心里会有一丝温暖。书中详细地分析了教师压力产生的原因和对策,尤其是谈到的许多降压的妙招,真是一剂剂良药。

让人心里觉得熨帖的还有本书对师生关系的认识也很宽容。它认为一个教师管理学生,民主型、自由型、权威型、理智型,各有千秋。因为各种心理性格的学生所需求的教师不一样。它还认为学生的认知有“场独立”和“场依存”的不同,对教师授课风格要求亦有差异。所以,再优秀的教师也有不喜爱自己的学生存在,老师不必苛求自己,追求所谓的完美。

读了《成长的阶梯---成为专家教师之路》,我深切地感受到随着社会的成长,知识的更新,学校的专业不断随着社会人材需求而增设,自己的现存知识,已经远远不够满足学生学习,现在教给学生的那些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只有始终如一地学习,再学习,不断补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当自己看完《成长的阶梯》这本书之后,真的是感慨万分。对照书中序言中谈到专家型教师的标准,自己几乎没有一个能达到的,还需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什么是专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除了要具备一般教师所具有的素质外,还必须具备教育科研素质。从不同的教育专家成长的轨迹可以看出,专家型教师还有着非常重要的特点,那就是“扩展的专业特征”,即会反思、质疑、探索、总结。专家型教师的职业道德、才学以及高超的教学艺术无疑代表着教师职业的最高水平,他们具有崇高的师德风尚,拥有专家一样的知识,同时能将这些广博的可利用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在教学中,具有强烈的反思倾向,专家型教师不是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传达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

读了这本书,觉得自己离专家型教师还有一大段距离,决心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提高自己。那么,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如何才能成长为专家型的教师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增强自我反思意识,积极进行教育实践研究

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术,提高自己教学水平,促进自己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一名现代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所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美国学者波斯纳曾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因此,教师的成长过程也就是不断反思、重构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基本看法的过程。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

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可能永远就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而叶澜教授也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就要经常反思自己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反思自己的学生观、教学观,自己的教学行为与学校教育目标的关系,自己的教学结果及其有关原因。

二、树立以学生为本意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足以让每个教育工作者警醒:对每一位学生我们都应该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以学生为本,相信他们都会成为有用之才。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在《不跪着教书》里说,一位合格的教师,他的词典里是不会有“差生”二字的。因此,以学生为本,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有了服务意识,教师才会更加深入地研究学生发展成长的规律,从而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促进自己专业的发展。

三、提高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巴尔扎克说过:“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作为一名想在教育教学新领域有所作为的教师,就不应该只是作为一名教材的使用者,而必须具有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去探索,不断地去研究教材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四、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俗话说,给学生一滴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而现在是老师要有源源不断的自来水。这些自来水从哪里来?这就要求教师要活到老学到老,也就是所谓的终身学习。有报告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

五、树立教育科研意识,促进自己专业的成长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在铺天盖地的展开,教育科研也随之引起了学校及教师们的极大关注。的确,课程改革离不开教育科研,新的课程理念的树立并转化为教育行为,更需要科研型教师。记得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教师:为了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走上一条从事研究的幸福之路吧。

然而,相当多的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上好课,教育科研是大学教师和教育管理机构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这实际上是缺乏教育智慧的一种表现。教学与教研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两项工作,但是它们具有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教研能力的培养必须结合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来进行,比如对同一教材运用不同的新的教学方式,组合种种教具和方法展开教学,从而培养自己的教学创新能力。因此,提高教研能力的根本目的是为教学服务,即达到以教研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师自己的专业水平。

整体回顾这本书,要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我们教师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阅读学习拥有专家一样的知识、教研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走教科研之路、加强反思,促进实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形成自己高超的教学风格,努力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

上一篇:干部廉洁从政学习心得下一篇:军训心得体会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