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技术(共10篇)
阶梯技术 篇1
技术转移是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内容, 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是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然而, 长期以来, 技术转移也是我国创新体系建设中的薄弱环节, 因其缺乏良好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 成为我国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障碍。充分发挥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和企业等各方面的作用, 努力探索和完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和技术转移的有效运行机制, 加快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 成为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十分紧迫的战略性任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积极发展技术市场,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国家科技部、国家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于2007年底共同开展了“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 对建立新型技术转移体系、加速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等工作进行了新的部署, 并于2008年和2009年, 通过推荐、评选, 分两批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134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太原技术转移促进中心位列其中, 成为太原市首家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填补了太原市的一项空白。
技术转移和技术转移机构
技术转移是指制造某种产品、应用某种工艺或提供某种服务的系统知识, 通过各种途径从技术供给方向技术需求方转移的过程。
技术转移机构, 是指为实现和加速上述过程提供各类服务的机构, 包括技术经纪、技术集成与经营和技术投融资服务机构等, 但单纯提供信息、法律、咨询、金融等服务的除外。
作为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 在全国众多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中更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要以加速技术转移、促进利用先进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及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为目标, 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信息等资源与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结合, 推动产学研联合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措施, 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共性技术的开发和扩散、推动和完善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
实施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的大背景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促进技术转移, 是我国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也是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近年来, 我国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但是与巨大的社会需求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在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存在着较多不适应的问题。
第一, 我国技术转移体系的现状与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实施自主创新战略, 创建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不适应。我国技术转移的法律体系尚不完善, 技术要素的转移和流动以及转移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还存在许多障碍, 我国缺乏明确的技术转移战略等, 技术转移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和障碍性因素导致科技和经济不能有效结合, 巨大的科技资源不能转化经济竞争能力和国家竞争力, 从而延缓建设创新型国家伟大战略构想的实现, 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第二, 我国技术转移体系的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需求不适应。针对资源紧张、环境恶化、能耗过大, 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 国家提出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 除需要采取法律、制度、管理、行为等措施外, 关键在于推动相关的技术成果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转移和转化, 从而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但事实说明, 我国现有的技术转移体制还不能较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三, 技术市场发展落后。我国技术市场是最重大的创新环境建设内容之一,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市场。二十年来, 已经初步建立技术市场体系, 技术合同交易额不断上涨。但从总体上看, 我国技术市场的发展比较滞后, 还不能完全适应自主创新战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实施技术转移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努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转移环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转移环境”, 是实施技术转移行动的重点。环境建设最重要的是法律和政策环境, 为此, 在“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中将“健全技术市场法律法规政策保障体系, 营造有利于技术转移的法律环境”作为重要内容。因此, 在实施技术转移促进行动的进程中研究制定国家技术转移促进条例, 研究出台技术及技术服务信息发布标准等规章制度, 在稳定现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优惠政策的基础上, 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出台新的政策, 推动技术转移机构的信用体系建设, 完善职务技术成果管理,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都将成为重点任务。例如: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规定了对“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减免所得税”, 对技术转让给与了大幅度的所得税减免政策优惠。同时, 国家科技部还继续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其他政策, 例如鼓励技术转移机构和企业吸纳技术等方面的税收政策, 以使我国技术转移法律环境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
构建与自主创新战略相适应的新型技术转移体系。通过开展技术转移促进行动, 不仅是要加速推进技术转移, 更重要的是把技术转移这一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充实完善起来, 构建新型技术转移体系。
构建新型技术转移体系, 第一, 必须适应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和创建创新型国家的要求, 推动技术转移体系建设与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紧密结合, 在创新链条的各个环节上构建技术转移体系, 促进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在创新链中快速、高效地流动起来。第二, 以有利于实现创新目标和提高技术转移效率为宗旨, 确立各技术转移主体的分工、交换和互动关系。一是改变由高校、科研院所向企业转让科技成果的传统模式, 确立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以企业的创新需求为导向, 引导和拉动高校与研究院所的研究开发活动, 倡导企业成为技术转移中的中坚力量。二是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知识创新源头作用。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技术转移专门机构, 整合知识创新资源, 并逐步将技术转移成效纳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考核评价体系;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转移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和转让成果, 而应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的转移, 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和科研条件优势。帮助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使企业尽快具有领导技术潮流的竞争力。三是加强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 充分发挥他们的技术转移纽带和桥梁作用, 通过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整合多方资源, 为技术转移全过程提供高端、优质和高效服务, 使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能够摆脱技术转移过程中的困扰, 以更多的精力从事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四是加强技术转移各主体间的多向互动, 促进组织创新和模式创新, 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和技术转移联盟, 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第三, 新型技术转移体系应该形成政府有力支持和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有效机制。为了保障技术转移促进行动的开展, 国家科技部在火炬计划中安排了技术转移专项资金, 同时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中增设了支持产学研合作和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转移服务的专项资金, 全国各级地方政府也将加大对技术转移的投入, 使技术转移得到持续开展。
加强引导, 开展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工作。技术转移机构是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技术转移过程中起着组织、协调、整合、服务、承载作用, 是促进行动的重要内容和抓手。为了有效引导和推动促进行动的开展, 根据技术转移工作的需要, 建立一批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同时进行建设中国创新驿站的试点。
开展国家技术转移示范工作的主要目的, 是将创新理念引入示范机构, 在技术转移的环境建设、体系建设、体制机制、组织模式、能力建设、资源整合, 以及培育专业化、高水平的技术转移人才队伍等各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与实践, 创造新的经验, 引导和带动全国技术转移工作开创新的局面, 同时形成一批高水平的技术转移核心力量, 为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撑。
阶梯技术 篇2
关键词: 菜用甘薯;立体栽培;周年生产;技术规程
中图分类号: S531.0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8-0153-02
甘薯[Ipomeoa batatas (L.) Lam.]是旋花科(Convolvulaceae)甘薯属一年生蔓生性作物,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 饲料、工业原料和生物能源用作物 [1]。一直以来,人们只注重甘薯地下部块根的价值,而忽略了地上部茎叶的作用。事实上,地上部幼嫩茎叶可作为菜用,具有青脆、味甘、质滑、爽口等特点,适合大多数人的口味,可炒食、做汤或烫漂后凉拌。在我国南方地区人们一直就有将甘薯茎尖叶作蔬菜食用的习惯,甘薯茎叶素有“蔬菜皇后”之美称。其营养丰富,维生素A、维生素B2的含量高于蕹菜、苋菜、莴苣、甘蓝、菠菜等常规蔬菜,维生素C的含量也高于苋菜和莴苣 [2-3]。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经过3年的研究和评选,把甘薯列为13种最佳蔬菜之首。甘薯茎尖叶中富含的膳食纤维,还能加快食物在肠胃中的运动,具有清洁肠道的作用,有利于减肥和延缓衰老。据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调查,按照4~5个月采收期计算,茎尖叶菜用甘薯生长季节产量为45~60 t/hm2,经济效益可达1.2万元以上,高于一般绿色蔬菜收益 [4]。
2012—2014年,为了在冬季或温度较低时期利用日光温室大棚,研制了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循环加热系统,结合稻草覆盖,保水保温,保持茎尖叶菜用甘薯正常生长 [5]。基于茎尖叶菜用甘薯肥水量化管理指标,以肥水耦合技术为核心,研制了养分水循环系统,配制甘薯茎叶生长最适养分,创建了叶菜用甘薯大棚室内阶梯式立体基质栽培模式 [6]。结合茎尖叶菜用甘薯生态要求与生长特点,减少或不施化学肥料,实现有机肥与水的耦合,提高茎尖产量与品质;同时,通过群体合理促控,实现植株主动直立或半直立,增加分枝数,阶梯式立体基质栽培亦更方便人们采摘。
1 阶梯式立体栽培骨架构造
1.1 材料筛选
立体栽培骨架材料选择长宽高为38 cm×18 cm×20 cm的标准空心废煤灰砌块,该砌块轻巧、环保、造价低,还可循环利用。
1.2 骨架构造
40 cm为1个阶梯式层高,中间最高为120 cm,然后左右依次是80、40 cm,共计4层阶梯(含地面)。为了增加骨架美感、表达一体,外用1层白色无纺布完全覆盖。
2 盒式栽培基质填充与摆放
2.1 栽培基质
选用江苏省淮安市中园园艺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优佳”牌通用型蔬菜育苗基质(氮、磷、钾总量:N+P2O5+K2O= 1.0%~3.5%,有机质含量≥30%,净含量:50 L/袋)和江苏省徐州市司百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百丰收”牌生物菌肥(有效菌≥200亿/kg,有机质含量≥25%,净含量:80 L/袋),二者按10 ∶ 1混匀待用。该栽培基质具有生产成本低、营养均衡、污染少、提高作物产量、增加效益等优点。
2.2 基质填充
选择长宽高为48 cm×38 cm×35 cm的白色泡沫塑料盒子,盒体轻巧、耐用、价低,将混匀待用的基质填满、充实。
2.3 盒子摆放
以白色泡沫塑料盒子的宽(38 cm)对等标准空心废煤灰砌块的长(38 cm),按顺序摆放,共放4层阶梯式(含地面)的立体基质栽培。
3 水肥一体化管道铺设
3.1 滴灌管铺设
按盒式基质栽培盒摆放的方向,每行盒式基质栽培行铺设1个直径10 mm滴灌管。
3.2 微喷管铺设
按垂直于盒式基质栽培摆放的方向,在棚内空中2 m处吊放1行直径10 mm旋转微喷管。
4 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循环系统
4.1 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循环系统
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循环系统是利用农业大棚的棚顶放置太阳能板进行发电的1种创新模式,2块太阳能光伏单晶硅电池板(300 W/48 V)带1组电源,可供40 m2的冬暧式温室大棚使用,棚内周年生产茎尖叶菜用甘薯,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循环系统较低碳、环保,可循环利用。
4.2 太阳能分布式光伏供热系统
太阳能分布式光伏供热系统1组蓄电源可带2个“美的”牌NTG20-10F取暧器,以促进甘薯茎尖生长,保证周年不间断供应。
5 立体栽培周年生产技术规程
[BT2+*5]5.1 茎尖叶菜用甘薯品种筛选
2012—2014年,筛选出的适于江苏徐淮地区人们消费习惯和口味的茎尖叶菜用甘薯品种有优质型徐菜薯1号、高产型宁菜薯2号、木耳菜型福薯7-6、空心菜型莆薯53,茎尖叶熟化后色、香、味、形、意俱佳。
5.2 茎尖叶菜用甘薯苗的立体栽培
棚内室温高于15 ℃,可周年栽培,行距18~20 cm,株距10~15 cm,密度为16.5万~18.0万株/hm2,15~18株/盒。
5.3 前期管理
活棵后待甘薯主蔓长到15 cm应及时打顶,促进茎尖叶菜用甘薯苗早分枝。
5.4 中后期管理
第1次采摘在栽后30 d进行,以后每天都应采摘,采长留短,循环进行,每月可采摘茎尖叶2 250 kg/hm2。为促进茎尖叶生长,提高茎尖叶产量,同时要注意防旱和除草。茎尖叶菜用甘薯栽培很少发生严重病虫害,在必须防治时,也不可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而应用无公害的生物农药。可用20%虫酰肼悬浮剂1 000~2 000倍液喷施,喷施量45桶/hm2,每桶装15 kg悬浮剂。
nlc202309011507
5.5 肥水一体化管理
基于茎尖叶菜用甘薯肥水量化管理指标,以肥水耦合技术为核心,应事先配好营养液,所述1 L水培营养液由以下成分按体积配制而成:30~35 mL 1 mol/L硝态氮肥(KNO3),15~20 mL 0.5 mol/L过磷酸钙,5~8 mL 1 mol/L NaNO3溶液,1.0~1.5 mL 0.083 mol/L MgSO4溶液,1.5 mL铁盐溶液, 5 mL 0.018 mol/L微量元素溶液,其余为水。为减少早期栽插苗坏死率,栽插至生根前需降低营养配比,按照营养液 ∶ 水= 1 ∶ 300~500 供给,采用闭路水循环系统,每4 h循环15 min; 在栽插苗长出根系后,营养配比增加到营养液 ∶ 水= 1 ∶ 200~300,每10~15 d更新1次营养液,基本达到更新水质和补充营养的要求。基本实现了肥水精确管理和高效利用,提高了肥水利用率。
5.6 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循环系统管理
为保证甘薯茎尖正常周年生长,冬季需保持棚内温度 15 ℃ 以上。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循环系统可促使甘薯茎尖增产、增抗及改善叶类蔬菜品质。
5.7 换季薯苗管理
为了减轻茎尖叶菜用甘薯薯苗的病虫害发生,在薯苗价格低谷期可进行换季管理。从薯苗根部全部清除,彻底打扫棚内所有茎叶,然后喷灌加滴灌,待薯块或薯根重新再发,会使茎尖叶菜用甘薯地焕然一新。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甘薯栽培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2.
[2]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中国甘薯品种志[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1-5.
[3]魏 猛,唐忠厚,陈晓光,等. 不同氮素水平对叶菜型甘薯光合作用及生长特性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2014,30(1):87-91.
[4]史新敏,唐忠厚,陈晓光,等. 系列特色茎尖叶菜用甘薯品种资源的筛选与应用[J]. 农业科技通讯,2014(5):64-66.
[5]魏 猛,李洪民,唐忠厚,等. 日光温室甘薯立柱式无土育苗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2):97-98.
[6]李元元,李洪民,唐忠厚,等. 甘薯钾素营养及其生理机制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4):13-15.
阶梯技术 篇3
一、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从知识产生、推到的过程入手, 让学生掌握知识产生的过程和获得知识的方法, 即从“学会”转向“会学”, 这是学习观的根本变革。这些新的教育观和学习方式的变化在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产生深刻的变革, 现代教育技术通过提高师生获取教育信息的能力和素质, 让学生在信息海洋里发现问题、展开探究和研究、通过网络协作和共享资源、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构知识。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教育观念从传统的课堂知识传授向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转变, 促进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究知识、自我建构知识体系。从有限的知识的学习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培养转变,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学习者记忆、思维、观察、想像、动手、表达、创造等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WINDOWS画图程序时, 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方法, 先按顺序示范各种绘图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然后让学生再进行练习, 不但课堂气氛不活跃, 而且学生没有学习的成就感。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绘图工具的作用和功能, 然后采取“任务驱动”法,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探究、发现, 在尝试使用中掌握各种工具的
使用方法和技巧。这样, 学生在开放、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不但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还能提高自己独立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利用网络环境, 营造培养创新人才的土壤和环境
信息技术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 教学中, 大部分的学时是在信息技术网络教室中学习。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计算机软件开展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到互联网上去获取信息,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 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体验动手的乐趣, 体验主动获取知识的乐趣;鼓励学生创新、求异, 鼓励个性化学习, 允许学生的发展出现差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1、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学会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3、相互交流讨论, 培养协作学习能力。4、创作发布作品, 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三、加快课程整合, 建立创新能力培养的基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 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 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在具体实践中有以下几种层面和途径:1、信息技术课程,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2、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3、研究型课程 (综合课) ,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
四、建立创新的评价体系, 鼓励个性张扬
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研究课程评价体系是促进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 建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学生崇尚创新精神和推动信息技术课程不断完善的信息技术评价体系, 体现评价内容、主体和方法的多元化, 既要关注评价结果, 更要关注评价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体的教与学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要积极和肯定, 在计算机操作过程中, 由于各人的思维不一样, 我们总免不了出现各种错误, 对此我们要宽容, 要看到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是因为他们在学, 在想。例如:在打字学习中, 有的学生进步很快, 但有的同学却打字很慢, 教师不应该以速度去评价谁学得好或学得坏;对于慢的人, 首先他也尽力去学习和练习了, 每天也能看到他的进步。而学生的电子作品, 也不能强调质量的好坏, 在评价一个作品之前首先了解他是怎样去搜集资料, 用什么方法整理, 在创作中加入了哪些想法和创意, 在制作中认真和快乐吗?这样, 从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情感等方面综合评价, 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教育是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 而信息技术为创新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未来的人才除了具备基本素质外, 还要具备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支配资源的能力、使用信息的能力、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应用信息进行创新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这正是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呼唤。我们相信:伴随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进程, 信息技术教育必将日臻完善, 发展成为学生终身学习、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认知工具和交际工具。
参考文献
[1]《信息化教育概论》.高教出版社.南国龙.2004年
[2]《提高学生科技能力, 培养信息技术创新人才》.《自然科学报》.李陶深等.2005年
利丰精神阶梯 篇4
作者简介:苏畅,(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利丰真的一百年了。
很难想象,这家成立于1906年,迄今已101年的企业,在历经三代家族成员的传承经营之后,愈发光彩夺目。尤其是最近十多年间,更是由一只香港股市的二线股迅速成长为香港十大上市财团之一。在群雄济济的香港,一家百年老企业能做出如此业绩,绝非易事。而这一百多年来,利丰的主业始终没有远离过贸易,能够将一门生意坚持百年并发扬光大,更非易事。
百年沧海,利丰经历了什么,积累了什么,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始于1906年的根
如果把利丰比作一棵百年的大榕树,那么,我们不妨从100年前的起点开始去寻找它的根脉。
1895年,香港皇仁书院,年仅15岁的冯柏燎被父亲从广州送到香港求学。从此,他便与香港结下了不解之缘。
据当时的文献记载,前来香港各个书院(包括皇仁书院)求学的学生中,“学生的家长多为商人,并不期望儿子成为学者;主要是要他们好好学习英语,拓展父业。”在这种商业氛围长达7年的熏陶下,冯柏燎对英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的商业运作模式有了相当程度了解。或者也可以这么说,他在这段时间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商业理念。
1902年,冯柏燎从皇仁学院毕业。这段时间正是中国面临西方列强瓜分掠夺的时候。当时的热血青年有的选择从军救国,有的选择求学救国。冯柏燎选择了商业救国,在关于他的记载中这样写道“他希望从商,走商业救国的道路”。如果用现代企业战略观点来评价他当时的出发点,那么商业救国就是冯柏燎的愿景。这种愿景也是一种精神力量,在他以后的创业、立业的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4年之后,即1906年,冯柏燎和一个传统的中国商人李道明合作创办了利丰公司,地点就设在如今已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广州沙面隔河相对的岸边。取意“利润丰厚”。
虽然其时的冯柏燎还是初出茅庐,但是其商业眼光、商业意识和辽阔的视野已超出时人许多。比如他的创新意识。当时中国出口海外的烟花爆竹一贯以“泥封”包装,1907年,利丰经过研究改进,以“纸封”包装取代传统的“泥封”包装,一举在美国市场立足。
商业意识方面,当时的商人做买卖的时候,双方会放低衣袖以遮掩的手势,用手指像打算盘一样地讨价还价,在交易中,双方不签署任何文件和契约。冯柏燎则绝少用这种传统方法,他会选择在办公室商谈业务,写下白纸黑字为凭证。这种以契约为基础的商业意识在创业之初就深深地烙进了利丰的商业准则。
随后几年发生的另外一件事则展示了冯柏燎辽阔的视野。1915年,冯柏燎参加了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也就是那届著名的摔茅台酒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这届博览会上,冯柏燎在深入考察了美国经济、社会之余,更亲身了解了美国市场庞大的商业机会。其中,最大的收获是,从美国返回中国的航程中,结识了美国著名的东方进口商——伊拿士公司的约瑟夫•聂沙,在漫漫航程中,两人成了好朋友,而伊拿士公司也因而成为利丰最大的买家之一,双方的合作关系维持了半个世纪之久。
像这样的事情很多,点滴积累下来之后,就形成了利丰鲜明的企业风格。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经营企业也如此,企业的精神内核不是几句口号,或者几次运动式的培训就能树立起来的,它需要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点滴累积,以及每个人的身体力行。从利丰百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冯柏燎创办和经营利丰期间,就用自己的身体力行为利丰打下了中西合璧的商业精神基础。
所谓商业精神,笔者的理解是:一种商业意识、商业本能、商业追求或者商业理想的复合体,体现了企业管理者乃至企业本身内在的一种人格精神。这种商业精神在和冯柏燎同时期的一些商人和企业身上也同样具备。比如创办于1918年的东亚银行,创办之初就明确提出以“有意为祖国策富强”为宗旨,“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走以商业救国之路。”
这种境界较之现在的很多所谓的伟大企业,高了不知几许了!
每一代的传承
家族企业的传承历来是一个难以克服的问题。尤其是商业理念和商业精神的传承。
中国的家族企业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富不过三代。从传统的道德眼光看,骄奢是败家的原因。但是,在现代商业理财如此完备的情况下,就算一个富家子弟再挥霍无度,在专业理财人士的帮助下,也很难在一两代人间把家财败坏殆尽。因此,在新的经营环境中,家族企业较少败在个人的操守上,更多的是败在接班人缺乏父辈的眼光和才干上。他们急于求成,又盲目扩张,最终动摇了企业根基。
利丰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可谓是成功的典范。
冯柏燎有11位子女,其中加入利丰的主要是冯慕英、冯丽华和冯汉柱三人。冯汉柱先生也是从皇仁书院毕业,当时的他并不喜欢商业,而是想做一个矿业专家。但是因企业发生了一次变故,1931年,他不得不加入利丰帮助父亲。他对商业的兴趣来自于一次偶然事件。有一次,冯柏燎带着冯慕英开会去了,公司突然发生了一件事情,需要高层人士当机立断。当时的公司的高级职员没有一个人敢担负起责任,只好向老板的儿子冯汉柱请示。冯汉柱突然对这一问题产生了兴趣,通盘考虑之后,提出了一个应变方案,立即付诸实施。冯汉柱后来回忆说:“当家父下午回到办公室之后,我告诉了他发生了什么事情。当他审视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后,便对我说‘你做得很好!’虽然我知道家父是在鼓励我,但我仍感到非常自豪。”
父亲的鼓励影响了冯汉柱,在后来他面对儿子冯国经和冯国纶的时候,也采取了放手让他们施展才华积累经验的方式。从某种程度而言,这种方式代表了远见、信任和胸怀。这也是商人的一种境界。
1972年,冯国经和冯国纶先后从哈佛大学毕业,冯国纶取得了MBA硕士学位,冯国经则取得了博士学位,并准备在哈佛大学任教。当时的他们并不想回香港。但是年事已高的冯汉柱希望其中一个儿子能回来帮帮他。
对学成归来的儿子,冯汉柱相当器重,他对冯国纶说,你在美国学到那么多工商管理的先进知识,可以运用这些知识考察一下利丰,看看公司存在什么问题?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要知道当时冯国纶才23岁,完全没有商业经验。每每谈起这件事,冯国纶就忍不住赞叹父亲眼光远大。他说:“父亲当时已是一个很成功的商人,经验丰富,社会地位很高,但却放手让一个没有实践经验的年轻人去改革公司;反观自己今天,儿子已长大成人,却仍有很多事情不放心。”
很多和冯汉柱接触过的人都认为,他虽然是中国的旧式商人,但极具革新求变观念。他在81岁接受记者访问时表示:“现在讲求专业化,利丰雇用协助业务的得力助手很多都是美国留学回来的。时代不同了,不能不跟时代变。”由此可见,由冯柏燎开始的商业精神经第二代冯汉柱传承到了第三代身上。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仅会影响接班人,也会影响公司的员工。
在冯汉柱主持经营期间,他很尊重别人,注意和周围的人保持很好的联系。据1982年加入利丰的林宝源回忆,冯老先生每次会见客人,都做足充分准备,事先他会记住每位客人及其太太和子女的名字,准备好要问的问题。他将每次会面都视为利丰业务的一次商机。这种细致入微的身体力行,很容易感染身边的人。
这种家学渊源也延续到第三代。随着利丰的成长,在第三代冯国经和冯国纶的锐意进取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进行了一系列的并购与拓展。其中就包括并购本地最大的竞争对手英之杰。英之杰是一家英资公司,而利丰是一家华人家族公司。这样两家公司合并,企业文化如何融合呢?冯国经说:“利丰是一家拥有深厚中国观念的公司,我们不会轻易裁员。反而会挽留一些已经退休的员工作为公司的顾问。除此之外,我们亦不相信虚有其表的职衔和等级制度,我们视员工如家人般看待。”
在利丰工作了53年的会计钟美学女士有很深切的体会,她说:“老板很重视与员工的感情联系,每年年三十晚一定在湾仔会议展览中心宴会厅与利丰全体职员一起吃团年饭,每年开年后即预订明年的酒席,年年都订100席,连斟茶倒水的阿婶都请。”而且“每次加夜班,冯国纶都叫司机开车送工人回家”。
这种传承三代的有着浓厚人情味的中国式管理成了利丰管理的一大特色,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几次大的并购中,流失的人员极少,流失的客户也极少。
当然,在哈佛深造深受西方商业理念影响的冯氏兄弟并非一成不变,他们十分看重利丰内部的“中国文化”,但同时也明白公司必须配合每个国家的不同文化做出相应的调节。
冯国纶说:“我们虽然是一家以香港为基地的传统华人公司,但我们不会向泰国人盲目灌输香港的一套工作方式。我们不会像美国公司般提倡对所有外国分公司采取单一的管理方式,相反,我们会让各地的分公司找寻一套适合当地的管理方式。”
冯汉柱常说:“有101种做生意的方法。”看来,这种理念很好地传递到了第三代经营者。
和工业精神的融合
商业精神是一种理想,能让企业保持远见;工业精神则可以让企业保持竞争力。二者的融合所产生的力量无可限量。
利丰做的是贸易生意,所经手的产品极为庞杂。1992年,香港《资本杂志》曾写道:利丰一向只是默默耕耘,年复一年地,把大大小小手头接触到的经营一点一滴地汇聚于利丰的名下,一根炮仗、一只藤篮、一支圆珠笔、一条牛仔裤……他们85年的经营,就这样由广州洋人地头毗邻的一个铺位,发展成为今天接触面广阔的集团。
翻开利丰百年史,如果说第一代冯柏燎、第二代冯汉柱打下了利丰的商业根基,第三代冯国经和冯国纶则将工业精神融入了利丰的经营模式里面,其创立的供应链管理使得利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迅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贸易企业之一。或者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冯氏兄弟对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努力,利丰才有了脱胎换骨式的发展,达到了一种比较高的境界。
1973年,随着冯国经从美国回来加入利丰之后,兄弟俩运用在哈佛学到的西方先进管理经验和理论,对利丰进行了一次哈佛案例式的研究。经过几个月观察,他们发现不少弊端。当时,利丰的基本业务,即作为海外采购者和香港制造商之间的中介者角色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而且,公司内部结构缺乏有系统的组织,无法保证高效率的工作和完善的管理,公司所有部门都缺乏计划及财务预算,整个企业严重缺乏专业人士及经验丰富的管理人才……
最后,两兄弟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冯国纶对父亲说:“如果你想这家公司继续繁荣下去,你就应该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而要做到这一步,必须使公司成为一家公众上市公司。”为此,冯氏家族成员专门召开了一次内部会议议讨冯国经和冯国纶兄弟的上市建议。尽管当时有部分家族成员反对上市,但是上市建议得到了作为利丰董事会主席冯慕英和董事总经理冯汉柱的支持。
1973年4月17日,利丰在大跌之后的香港股市正式上市。上市后,利丰企业组织制度的第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公司董事会走向公众,除了冯氏家族成员以外,新董事会邀请了两名显赫人士:香港首席内科医生罗理基爵士和大律师张奥伟爵士加盟。他们的加盟提高了利丰的知名度和企业形象。同时,一些具有专长的专业人士也逐渐加盟利丰,到八十年代初期,利丰已经形成了新一代的专业化管理层。这些受过西方工商管理教育的新一代企业经理的接任,令利丰这一传统的家族式公司,进入了一个锐意开拓的时期,管理架构也逐渐从老板一个人说了算的旧商号模式逐渐转变为现代经理负责制度。这一转变可谓脱胎换骨。现在看来,如果没有当时的上市,没有引入现代管理制度,也许利丰早已湮没于众多衰败的老字号当中了。
正如冯国经所说,这一时期,利丰开始介入整个生产的前端和后端。这种全面代理的服务,逐渐形成了后来闻名全球的“供应链管理”的雏形。这个模式对当时的贸易企业而言,是一种突破性的组织创新,对利丰日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某种程度而言,这种组织创新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工业精神。
由这个思路出发,纵观利丰百年,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大致经历了这样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采购代理——中间商。冯柏燎和冯汉柱基本上处于这个时代,商业精神主导的时代。
第二个阶段:地区性采购公司。从冯氏第三代兄弟回香港加入利丰开始。随着现在工商理念融入利丰,利丰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并因为组织创新,从单纯的采购代理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由单纯的中间商拓展到“生产计划的管理者”。在这个阶段,工业精神开始融入利丰。
第三个阶段:“分散生产”管理者。随着香港经济模式的演变,香港厂商开始将其生产工序和产业向全球各地扩散,利丰的经营模式进一步演变,成为“分散生产”的管理者。在分散生产的模式下,利丰贸易在香港从事设计等高附加值的业务,把附加值低的业务分配到其他最有可能的地方生产,使产品实现真正的全球化。冯国经说:“分散管理是一种真正的突破,这迫使我们不仅需要精通物流和运输,而且要懂得剖析价值链。”
第四个阶段:全球供应链管理人。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利丰收购金巴莉,在“分散生产”的基础上向“虚拟生产模式”发展。在这个阶段,利丰负责统筹和跟进整个生产流程,实际上成为全球供应链管理人,对来自欧美客户的每一份货品订单,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供应链的优化配置,从而创造出一条最有效益的供应链。为此,利丰研究中心出版了一本专著《供应链管理:利丰集团的实践经验》。《哈佛商业评论》则称利丰的供应链管理为“香港风格的供应链管理”。在近几年,利丰更被认为是亚洲地区少数几个最有竞争力的企业之一。
阶梯技术 篇5
(1) 对防斜打直技术的应用。由于深部薄油层水平井施工的直井段部分长度较长, 要有效防止直井段钻井作业过程中的偏斜、位移难度相对较大, 需要在极为严格的要求下进行防斜打直的施工,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后续造斜段和水平段施工的顺利开展, 这也是深部薄油层双阶梯水平井钻井技术应用的较大难点。
(2) 水平段轨迹的精确控制。由于薄油层在油层厚度上要远低于常规油层, 这也决定了水平井的靶区半高要远低于常规水平, 一般都要求控制在1米以内, 这也就对钻井轨迹的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实际的钻进作业过程中必须要对入靶角度进行精准的控制, 从而为钻井轨迹的调整保留一定的余地, 而由于油层深度的特点, 也决定着对目的层的准确深度界定较为困难, 这也进一步增大了水平段轨迹控制的整体难度。
(3) 没有足够的位移及调整空间。深部薄油层水平井往往仅有200 m的靶前位移距离, 调整段更是短至20 m, 若动力钻具造斜率出现异常极易造成增斜井段不足而被迫填井;若动力钻具度数过大, 可能会导致井眼的狗腿度过大, 使起下钻次数增加, 井眼轨迹的圆滑度以及作业安全性下降。
(4) 井斜测量较为困难。深部薄油层水平井在地层条件上也往往并不理想, 岩石各向异性突出, 可钻性通常较差, 这也就增加了造斜控制的难度, 要保证对井底井斜的预测精度更需要极高的技术水平与经验支撑才能实现, 这也是深部薄油层双阶梯水平井钻井技术运用的重要难点之一。
2 深部薄油层双阶梯水平井钻井技术的实践应用
(1) 直井段施工。为充分保障直井段施工的防斜效果, 对于一、二开都选择了双扶正器的组合方式, 利用双扶正器的共同作用, 保证钻具钻头打入的垂直度。一开钻进施工采取吊打方式, 轻压慢转, 实现防斜打直, 二开上部井段则主要通过高速低压的措施实现防斜目的, 配合专业测斜仪器设备, 在钻至地层交界位置时, 通过钻压调整, 整体控制井斜与水平位移。
(2) 斜井段施工。斜井段施工的要点主要应从侧钻施工与造斜段施工两方面进行把握。首先, 在侧钻施工方面, 应通过钻井过程中的实际油层深度测量数据对侧钻点进行科学的选择, 并要在实际施工中对侧钻点误差进行及时适当的调整。在造斜段施工方面, 主要利用导向钻井技术, 通过柔性钻具组合的功能发挥, 提高造斜控制的精度。开始时用磁工具面定向钻进, 小钻压钻进1单根, 待工具面比较稳定后适当调整钻进参数;井斜超过3°时MWD会自动显示高边工具面, 并大幅提高钻压, 增加井斜, 在达到一定程度后, 再采用滑动钻进与复合钻进相结合的方式随时校正井眼轨迹, 从而在精确控制轨迹的同时, 提升钻井的效率。当超过45°后, 采取短起下钻和逐步钻具倒装方式, 确保钻压的有效传递。
此外, 为了有效的保证靶点A矢量中靶的准确性, 还应在入靶之前做好加密测点工作, 特别要注意合理精确的对井底15米井斜进行预测。
(3) 水平段施工。第一水平段的钻进主要使用倒装钻具组合来实现, 主要采取复合钻进的方式, 钻井速度控制在15分至半小时每米, 并且要通过提高接单根效率来减少钻井液静止时长, 保证泵的稳定高效运行, 为保证水平段钻进作业的精度, 可以通过调整MWD测量频率, 缩短测量的周期, 可在每钻进3~5 m时进行一次测量, 来实时监测和控制钻具运行位置, 保证水平段完全处于油层中, 配合一定的滑动钻进技术的应用, 还能够有效提高作业的整体效率。过渡段的钻进作业一般采取先滑动钻进再复合钻进的方式, 滑动钻进应用于前期单弯较小时的降斜操作, 通常降斜段约为25 m, 当井底井斜达到一定水平时, 采取符合钻井方式进行增斜作业, 至第二水平段顶点, 一般过渡段设计为100 m, 但实际施工中通过技术控制也可在低于设计距离的情况下实现第一水平段到第二水平段的平稳过度, 且保证井眼轨迹的平整圆滑。
第二水平段钻进首先要运用复合钻进技术, 在钻进速度控制上要慢于第一水平段, 在需要向下降斜操作时采取滑动钻进方式, 并且同样要严格控制进尺速度, 并要通过上提钻具降低粘卡情况发生的几率。第二水平段井斜的控制应确保在89°到91°范围内, 钻进应遵循“少滑动、多转动;少降斜、勤降斜”的原则, 当达到目标井深时即可完钻, 并要做好相应的检测工作与完钻数据的整理和记录。
3 总结
本文从深部薄油层双阶梯水平井钻井技术的应用难点以及实践应用两方面对该钻井技术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介绍, 文中所述较为简略, 这一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有许多其他注意要点, 需要作业人员予以把握, 在此仅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薄油层双阶梯水平钻井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马帅, 张风波, 洪楚侨, 刘双琪, 钟家峻, 王世朝.多层合采阶梯井产能计算模型的建立与求解[J].石油钻探技术, 2015 (05) .
阶梯式侧钻水平井精确控制技术 篇6
1 阶梯型水平井的水平段类型
根据油层的分布特点、地层性质和油田开发的需要, 阶梯型水平井的水平段一般分为上阶梯式和降阶梯式。通常这两种形式在增、降斜过程中没有方位的变化或者变化很小, 如果既有方位变化又有井斜的增降则需要进行三维设计。另外, 单纯的只改变方位的两个水平段的设计也是阶梯式水平井的一种形式。
上阶梯式是第二个需要穿越的水平段垂深低于第一个穿越的水平段, 设计的水平段是“稳—增—稳”或者“稳—增—降—稳”, 如图1-2所示:
上阶梯式水平段的设计在实际施工中很少遇到, 因为这种上阶梯式设计在施工中有很大的困难, 其渐进段一般包括增斜和降斜两个过程, 在水平段进行井斜的改变是很有难度的, 而且水平段频繁的、较大的井斜改变会影响井眼的光滑度, 增加了后续施工的难度。
下阶梯式是第二个需要穿越的水平段垂深高于第一个穿越的水平段, 设计的水平段是“稳—降—稳”或者“稳—降—增—稳”, 如图3-4所示:
降阶梯式的水平段设计在实际施工中较多, 因为在水平段进行降斜还是很容易能做到的, 特别是“稳—降—稳”的形式。但是如果是“稳—降—增—稳”的形式则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降斜之后的增斜会形成大的狗腿, 不利于钻压的施加和井眼的光滑, 自然增加了后续施工的难度。
如果在水平段只有单纯的方位变化而没有井斜的增降, 则是阶梯型水平井的另外一种形式, 该形式在设计中很少遇到, 因为在水平段施工中不能有较大的方位变化, 如果纯粹为了钻遇油层而进行大的方位改变则会增加钻进的难度, 后续下完井结构更是困难。
2 阶梯型水平井的轨迹控制难点
在阶梯型水平井的设计施工中, 第一个水平段和之前的侧钻段都属于常规侧钻设计, 设计和施工难度不大, 重点是水平段之间的渐变过程和之后的水平段的设计和施工。但是, 如果综合考虑整个水平段的设计, 则要对第一个水平段进行优化分析, 使之在满足最大的接触面积的情况下尽量与第二个水平段形成易于控制的渐进段。优化第一个水平段的入靶井斜和方位、稳斜长度等参数, 可以有效的控制渐进段的变化参数。
阶梯型水平井的渐进段有三个矢量变化:垂深、位移、方位, 其中对施工影响最大的是垂深和位移。垂深越大, 需要的井斜变化就越多, 井斜变化的长短就是位移的变化 (图5) 。
在水平段施工中, 要进行井斜的变化有两种方式, 一是改变钻进形式。水平段施工一般是复合钻进, 可以达到稳斜的效果, 可以改变钻进形式为滑动钻进, 单纯的利用弯螺杆或者弯接头的作用进行井斜的改变, 这种方式适用于井斜变化比较大的井段;二是可以通过控制钻进参数来实现井斜的改变。复合钻进也有不同的钻具组合形式, 不同的钻具组合配合不同的钻进参数可以实现井斜的改变。但是通过改变钻进参数的形式实现的井斜变化一般是垂深变化不大而且有足够的位移来实现渐变。
3 LU2143阶梯型侧钻水平井设计及施工经验
L U2143井是新疆油田陆梁作业区陆9井区的一口二次开发井, 对其实施侧钻水平井作业, 开发其附近西南方向的剩余油。陆梁油田是典型的底水油藏, 经过一次采油地层压力亏空, 二次采油采用注水方式驱油, 经过长期的注水开采, 形成了薄薄的一层剩余油, 厚度一般在2m左右。对一些油井进行侧钻作业就是利用原井眼节省钻井费用, 最大限度的提高单井产量。
LU2143井设计参数如下:
整体采用“增—稳—降—增—稳”剖面设计。侧钻点井深:1219.00m、侧钻方位:243.84°
A点水平位移:89.52m (从井口算起) ;A点垂深:1355.20m (海拔-849.20m)
C点水平位移:129.26m (从井口算起) ;C点垂深:1356.80m (海拔-850.80m)
D点水平位移:169.11m (从井口算起) ;D点垂深:1358.20m (海拔-852.20m)
B点水平位移:209.06m (从井口算起) ;B点垂深:1358.20m (海拔-852.20m) (表1)
水平段井斜:A—C段井斜角87.7°, C-D微增段D点井斜角为90.0°, D-B段井斜角为90.0°。 (表2)
水平段采用最小曲率法, 进行三维轨迹设计方法。表2中加粗部分为水平段的设计参数, 其中有明确的降斜和增斜过程。
设计投影图如图6-7:
在LU2143井的水平段设计中, 第一个水平段AC位移为40m, 渐进段CD位移为40m, 第二个水平段DE位移为40m, 其中渐进段C D的垂深为1.4m,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三角形:
如果要优化渐进段的设计, 则需要考虑的参数共有四个:出第一个靶的角度α1=87.7°、CD段的垂深Δh=1.4m、CD段的位移ΔL=40m、进第二个靶区的角度α2=90°。选择的方式有“降—增”或者“降—稳—增”, 分析这两种渐进方式, 选择“降—稳—增”的方式利用最小曲率法计算时, 中间的稳斜段的长度很难选择, 而且如果有中间的稳斜段则降斜和增斜段的造斜率为5—7°/30m, 这显然增加了施工的难度。而选择“降—增”的方式利用最小曲率法计算时, 中间井斜变化段的造斜率仅仅为3.4°/30m, 在现场操作是可以轻松实现的。 (图8-10)
L U 2 1 4 3井水平段在实际施工中选择的钻具组合为:φ117.5m m P D C钻头+φ9 5.0 m m×1.5°单弯外壳螺杆钻具+φ92.1m m定向接头+φ79.4m m无磁加重钻杆+φ73.0mm斜坡钻杆+φ73.0mm加重钻杆+φ73.0mm钻杆+76.2mm方钻杆。
施工中CD段采用的是先滑动钻进降斜再滑动钻进增斜的控制方法。如果要优选一下控制方法, 则在第一个水平段AC段的施工中采用复合钻进控制钻进参数的方法将井斜先稍微降一些, 这样降下了垂深, 在CD段只需要稳稳的增斜就可以达到第二个水平段DE段了, 但是这样控制的风险是在AC段降井斜的过程中有可能碰到底水而导致井报废, 所以在AC段降斜的过程中一定要精准的控制或者在AC段的末端稍微降斜, 这样相当于增加了CD段的位移, 为井斜的改变争取了长度。
4 LU2143阶梯型侧钻水平井技术难点
(1) 靶区薄, 从表1可以看出靶区纵向上的区间只有1m, 这样就要求出靶和入靶都要精准的控制, 由于测斜仪器距离钻头有8m左右, 不能实时准确把握井眼参数, 不能及时的调整复合钻进和滑动钻进的比例, 增加了轨迹控制的难度。
(2) 该井靶前位移短, 只有90m, 这样的设计对入靶前的控制要求很高, 如果在施工中对螺杆的造斜率把握不准则很难精确的中靶。因为靶前位移短, 前期调整的余地小, 增加了轨迹控制的难度。
(3) 该井作为阶梯型侧钻水平井的一个典型特例, 有其容易施工的地方, 就是其渐进段位移长垂深小, 好控制。但是, 在渐进段先降再增的过程中, 出现了较大的狗腿, 虽然采取了很多措施消除狗腿使之平滑, 但是在该井段每次通井和下结构都有些许的阻挂现象, 而且在钻进时由于有较大的狗腿所以施加钻压十分困难, 如果滑动钻进进尺较慢。
(4) 两个水平段再加上渐进段一共120m的水平段, 水平段长, 方位变化大、井斜变化急剧, 导致钻进时扭矩和摩阻都很大。
5 总结
阶梯型侧钻水平井虽然是侧钻作业中的一个特例, 但是在油田开发中有其独特的生存空间。研究阶梯型水平井的轨迹控制对于更准确的开发油气藏更节约的进行钻井作业是很有意义的。要实现阶梯型侧钻井的准确实施,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做好设计工作, 设计时要全面把握, 综合考虑地层、钻井实施、轨迹、完井甚至采油等各个方面, 特别是对水平段的设计要尽量考虑实际钻井风险并立足于现有的钻井技术水平。
(2) 选好侧钻点, 侧钻点的选取很重要。选好侧钻点就能做好造斜段的控制工作, 就能更好的控制入靶的井斜角和方位角, 控制好入靶参数就能更容易的进行后期的井斜和方位的调整进而进入下一个水平段。
(3) 井眼是一个整体, 摩阻是一个累加的过程。要很好的消除摩阻, 一定要从造斜段就要开始, 坚持划眼、短提等措施破坏岩屑床、消除键槽和狗腿。
(4) 水平段要尽量复合钻进, 这样形成的井眼内径大、内壁光滑, 在渐进段一定要进行消除狗腿作业, 在滑动钻进以后一定要再复合钻进消除狗腿, 尽量达到上提下放无阻挂。
(5) 对于控制段比较长的井, 钻压施加是个难点, 除了在钻进过程中不断的扩眼和消除岩屑床和键槽外, 要勇于探索不同的钻具组合钻进, 因为不同的钻具组合对BHA钻压的施压是不一样的。
摘要:阶梯水平井是指利用水平井钻井技术, 在一个井眼中钻穿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水平段。利用阶梯水平井开发油藏, 不仅节约了钻井成本而且增加了油井的泻油面积, 进而提高了单井产量。侧钻作业的阶梯型水平井由于其独特的性质而慢慢得到了发展, 本文结合新疆油田一口阶梯型侧钻水平井的施工经历, 分析了阶梯型侧钻作业中的轨迹控制难点, 分享了在侧钻作业中进行阶梯型作业的经验。
阶梯技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因细胞学检查异常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宫颈病变门诊就诊患者436例,中位年龄40岁(19~80岁),≤35岁者133例(30.5%)。平均孕次3.3次(0~9次),≥3次者280例(64.2%);平均产次1.8次(0~7次),≥3次者96例(22.0%)。主诉阴道接触性出血97例(22.2%),白带增多(或阴道排液)31例(7.1%),阴道不规则流血(或绝经后阴道流血)43例(9.9%),无症状(体检发现)265例(60.8%)。
1.2 细胞学诊断
以2001年伯塞斯达诊断标准(TBS)进行分级报告。其中细胞学诊断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114例,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除外高度上皮内病变(atypical squamous cells cannot exclude HSIL,ASC-H)40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90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155例,鳞癌细胞(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28例,不典型腺细胞(atypical glandular cells,AGC)9例。436例均行阴道镜检查。
1.3 阴道镜诊断标准
根据阴道镜下醋白反应出现的快慢、醋白上皮的厚薄、表面轮廓是否平整、边界是否清晰、颜色浓重程度、是否可见镶嵌、点状血管、异型血管及碘试验结果等征象综合判断,分为:(1)正常转化区;(2)低度病变(LSIL),对应于组织学的CINⅠ或HPV感染;(3)高度病变(HSIL),对应于组织学的CINⅡ/Ⅲ;(4)可疑浸润癌。
1.4 组织病理学诊断
436例均在阴道镜指引下行活检和(或)颈管搔刮(ECC),获得病理组织学诊断。其中正常为慢性宫颈炎,LSIL与CINⅠ级和(或)HPV感染相对应;HSIL与CINⅡ/Ⅲ(包括原位癌)相对应;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浸润癌根据病理类型分为鳞癌与腺癌。对活检诊断为CINⅡ/Ⅲ或可疑早期浸润癌的患者,先行宫颈锥切术,治疗病变的同时进一步明确诊断,以排除早期浸润癌的可能。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细胞学检查与阴道镜检查结果的比较
细胞学诊断为ASCUS的114例中,阴道镜检查提示正常51.8%,提示HSIL以上病变16.7%(19/114);细胞学为ASC-H、LSIL、HSIL、SCC、AGC者,阴道镜检查提示HSIL以上病变的比例分别为45.0%(18/40)、25.6%(23/90)、74.8%(116/155)、92.9%(26/28)及33.3%(3/9)。见表1。
2.2 阴道镜检查与组织病理学的一致性
阴道镜检查异常发现率为74.1%(323/436);阴道镜检查为正常、LSIL、HSIL、浸润癌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67.3%、31.4%、79.0%、75.9%。初次阴道镜检查可能低估了32.8%(62/189)的HSIL及42.0%(34/81)的浸润癌。见表2。
2.3 细胞学检查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的一致性
细胞学诊断ASCUS、ASC-H、LSIL、HSIL、SCC及AGC的病例,经病理活检确诊CINⅡ及以上病变的比例分别为30.7%(35/114)、67.5%(27/40)、43.3%(39/90)、89.0%(138/155)、100.0%(28/28)、33.3%(3/9)。ASCUS的病例中58例(50.9%)经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宫颈炎。见表3。
2.4 经宫颈锥切确诊早期宫颈癌的情况
本组患者行LEEP锥切115例,冷刀锥切81例,术后确诊宫颈浸润癌39例(19.9%),其中ⅠA1期21例,ⅠA2期1例,ⅠB期17例。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与锥切术后病理结果符合者150例(76.5%),术后病理结果较活检加重29例(14.8%)。见表4。
3 讨论
宫颈癌是威胁发展中国家妇女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之一,宫颈筛查的目的是识别和检出CINⅡ/Ⅲ的患者,而非(或主要不是)识别浸润癌。前者通常无明显症状,如本组病例中60.8%的患者无临床症状,而有阴道接触性出血、阴道分泌物增多或不规则流血者分别占22.2%、7.1%、9.9%。因此,临床医生应充分认识筛查的必要性,对门诊患者可通过机会性筛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癌前病变。
2001版TBS诊断标准,是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细胞学报告系统。细胞学筛查结果并非诊断,异常结果需要进一步临床评估。不同级别的细胞学结果,检出宫颈高度病变的风险不同,临床上有不同的处理流程。
3.1 ASCUS的管理
ASCUS是宫颈细胞学报告中最常见的类型,代表了两种倾向:低估CIN和对反应性改变的过度诊断。本组ASCUS患者中经组织学确诊慢性宫颈炎58例(50.9%),CINⅠ21例(18.4%),CINⅡ/Ⅲ28例(24.6%),浸润癌7例(6.2%)。可见约半数的ASCUS并无病变存在,与文献报道相符[1]。在美国阴道镜与宫颈病理学会(ASCCP)的指南中,间隔6个月连续两次重复细胞学检查、高危型HPV检测和直接阴道镜检查,均为处理ASCUS安全且有效的方法;其中HPV检测发现CINⅡ/Ⅲ的敏感性要优于细胞学,且更符合成本———效益原则[2]。但目前我国HPV检测的费用较昂贵,约为阴道镜检查的3倍;另一方面,重复细胞学检查需要患者等待较长的时间,可能增加患者的心理焦虑感,也可能会失访部分患者。而有经验的阴道镜专科医生通过直接阴道镜检查可以在短时间内明确有无严重的病变。本组资料显示,阴道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较高,阴道镜拟诊为正常、LSIL、HSIL、浸润癌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67.3%、31.4%、79.0%、75.9%。因此,直接阴道镜检查可能更符合我国国情,但要注意阴道镜检查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另外,本研究细胞学检查ASCUS中确诊CINⅡ及以上病变者占30.7%,高于文献报道[1],可能与多数病例合并HPV感染有关,提示对细胞学ASCUS的患者也要进行阴道镜评估,对阴道镜检查不满意者建议行颈管搔刮。
3.2 ASC-H与HSIL的管理
多数研究表明,细胞学检查为ASC-H的妇女CINⅡ/Ⅲ的发生率及高危型HPV阳性率要高于ASCUS。尽管有学者提出对ASC-H的患者用高危型HPV分流可能有效[3],但在我们的研究中,67.5%的ASC-H经阴道镜下活检组织病理学确诊CINⅡ及以上病变。因此,对ASC-H的妇女,宜首选阴道镜检查。
细胞学HSIL结果,意味着严重宫颈病变存在的风险很高。本组资料中,89.0%的HSIL确诊CINⅡ及以上病变,与文献报道相近[2]。要注意的是,单次阴道镜检查未能发现CINⅡ/Ⅲ的HSIL妇女,并不意味着病变不存在。因此,ASCCP的指南中建议,对阴道镜检查满意且宫颈管取材阴性者,可每隔6个月,用阴道镜和细胞学检查进行密切随访;如阴道镜检查不满意,则可行诊断性切除,但妊娠期和青少年女性除外。
3.3 AGC的管理
本组9例AGC患者,阴道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5例,LSIL 1例,HSIL 2例,浸润癌1例;经活检和(或)颈管搔刮诊断慢性宫颈炎5例,CINⅠ1例,CINⅡ/Ⅲ1例,鳞癌1例,腺癌1例。由于腺上皮病变部位多位于宫颈管以上,临床取样不易到位,或细胞学改变容易被忽视,故检出率较低;且与AGC相关的瘤变谱较广,包括来自宫颈、子宫内膜、卵巢和输卵管的腺体病变。因此,初次评估宜采用多种检测手段,如阴道镜检查、宫颈管评估与取样、HPV检测,必要时行子宫内膜取样或诊断性切除。
3.4 阴道镜检查的价值
阴道镜检查在三阶梯诊治程序中是用以确定宫颈筛查结果异常者有无CIN或宫颈浸润癌。本研究中阴道镜检查异常发现率为74.1%,阴道镜诊断HSIL或浸润癌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较高,分别为79.0%与75.9%。阴道镜下活检与锥切术后病理符合率为76.5%。可见,恰当、规范的阴道镜检查可以较好地检出宫颈病变。但是阴道镜检查也有其局限性,如检查者的主观性及对颈管的病变评估有限,同时本研究显示,初次阴道镜检查可能低估了32.8%(62/189)的HSIL及42.0%(34/81)的浸润癌。其原因可能为:病灶较小,病变部位邻近或位于宫颈管,上皮缺损、基质裸露会影响观察,癌细胞主要向间质内生长,但表层上皮尚完好。有作者发现初次阴道镜检查可能漏诊约1/3的高度病变,多点活检(2点或以上)较单点活检发现病变的敏感性要高[4]。宋学红等[5]建议对阴道镜检查满意且怀疑为CINⅡ/Ⅲ或浸润癌者,宜在病变最重的部位多点取材(通常指2~4份活检标本);如阴道镜检查不满意且怀疑为CINⅡ/Ⅲ或浸润癌者,除需在宫颈管外口病变最严重部位多点活检外,还应行宫颈管搔刮术。
3.5 锥切的重要性
与宫颈随机4点活检相比,阴道镜指引下多点活检的阳性率明显提高,但尚不能替代宫颈锥形切除术。文献报道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漏诊浸润癌的几率为0~11.8%[6,7]。本组资料显示,多点活检病理与锥切术后病理符合率为76.5%,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较活检加重29例(14.8%),39例锥切术后确诊宫颈浸润癌。分析原因可能有:(1)宫颈病变范围较大,多点活检难以代表病灶整体的严重程度;(2)多点活检组织较小,对病变宽度及浸润深度的测量,其准确性无法取代锥切后的组织标本;(3)锥切的组织标本对宫颈管内病变,尤其是腺上皮病变程度的评估要优于点活检或颈管搔刮。笔者所在医院的妇科肿瘤诊疗指南中规定,对活检诊断为CINⅡ/Ⅲ或可疑早期浸润癌并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均需先行宫颈锥切术,依据术后的病理结果,再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措施,以免造成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
摘要:目的:探讨三阶梯技术在宫颈病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宫颈病变门诊就诊的43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细胞学诊断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除外高度上皮内病变(ASC-H)、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癌细胞(SCC)及不典型腺细胞(AGC),经活检病理确诊宫颈上皮内瘤变Ⅱ(CINⅡ)及以上病变的比例分别为30.7%、67.5%、43.3%、89.0%、100.0%、33.3%。ASCUS的病例中50.9%经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宫颈炎。阴道镜检查为正常、LSIL、HSIL、浸润癌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67.3%、31.4%、79.0%、75.9%。初次阴道镜检查可能低估了32.8%(62/189)的HSIL及42.0%(34/81)的浸润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与锥切术后病理结果符合者150例(76.5%),锥切术后确诊宫颈浸润癌39例。结论:对筛查结果有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可以有效地检出宫颈病变;宫颈锥切术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及进一步排除浸润癌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细胞学,阴道镜,宫颈锥切
参考文献
[1]刘军,宋学红,王秋曦.宫颈细胞学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与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意义[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5):1764-1766.
[2]Wright TC,Massad LS,Dunton CJ,et al.2006consensus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women with abnormal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tests[J].Am J Obstet Gynecol,2007,197(4):346-355.
[3]Srodon M,Parry DH,Ronnett BM.Atypical squamous cells,cannot exclude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diagnostic per-formance,human papillomavirus testing,and follow-up results[J].Cancer,2006,108(1):32-38.
[4]Gage JC,Hanson VW,Abbey K,et al.Number of cervical biopsies and sensitivity of colposcopy[J].Obstet Gynecol,2006,108(2):264-272.
[5]宋学红,徐晓红,毕惠,等.宫颈筛查结果异常的临床处理流程与诊治原则[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9,18(2):81-89.
[6]吕卫国,沈源明,叶枫,等.阴道镜直视下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准确性的评价[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5):303-306.
阶梯技术 篇8
1 设计情况
1.1 地质简况
哈浅1-平1井准噶尔盆地西部隆起乌夏断裂带哈山南缘斜坡带。钻探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评价哈浅1井区侏罗系八道湾组1砂组储层产能状况。目的层相当于哈浅2井333.50~355.90m (含补心高) 油层井段。地质分层见表1。
1.2 井眼轨迹设计
该井设计轨道类型为:直-增-稳-增-平, 其轨迹设计见图1。造斜点51.06米, 一共设计四个靶点, 靶点数据见表2。
井身结构设计 (表3)
2 钻井施工难点及主要技术对策
2.1 钻井施工的主要难点
2.1.1 造斜点浅 (50m)
直井段钻柱重量轻, 在大斜度段和水平段钻进施加钻压困难。
2.1.2 地层松软
工具实际造斜率难于确定, 要求井身剖面调整性强, 能够对垂深误差进行一定的调整, 从而使井眼轨迹控制难度进一步增大。
2.1.3 由于直井段短, 套管下入重力小, 水平位移比较大, 因此下套管困难
为减小套管下入阻力, 要求井眼轨迹要平滑, 水平段波动幅度尽可能小。
2.1.4 钻井液要综合考虑润滑、携岩、井壁稳定和油气层保护以及钻井成本等多项问题, 给钻井液成功应用增加了难度。
2.1.5 为降低钻井成本, 导管下深30米;表层套管下深250米, 封堵浅层地表水, 虽少下技术套管, 但增大了水平井钻进的摩阻。
2.2 主要技术对策
2.2.1 采用单圆弧井身剖面, 尽可能降低造斜点。
2.2.2 60°以下井段采用不同的倒装钻具组合, 以增加可施加的钻压和降低钻柱摩阻。
2.2.3 采用高造斜率螺杆钻具进行造斜, 根据井斜情况适时开动转盘进行复合钻进, 以提高携岩效果及时破坏岩屑床, 降低井眼摩阻。
2.2.4 优化斜井段和水平段扶正器数量和扶正器类型, 确保套管居中, 在60°以上斜井段安放刚性滚轮扶正器, 降低下套管摩阻。
(5) 尽量降低固相, 形成薄而致密的泥饼, 降低裸眼段摩擦系数, 同时坚持短起下钻制度, 及时破坏岩屑床。
(6) 在完井下套管前认真变换通井钻具, 对狗腿度大、井径小的井段扩划眼, 75°以下井眼易形成岩屑床, 要增大排量, 紊流携岩, 最大限度的消除岩屑床。
(7) 降低钻井液失水, 保持低粘低切, 并实施近平衡钻井, 同时采用超细碳酸钙+广谱封堵聚合物进行屏蔽暂堵保护油气层。
3 井眼轨迹控制
3.1 一开井段
一开直井段 (31~51.06m) :
钻具组合:Φ346.1钻头+Φ177.8mm无磁钻铤×1根+Φ177.8mm钻铤×2根+Φ127.0mm钻杆
一开造斜段 (51.06~251m) :
钻具组合:Φ346.1mm钻头+Φ338mm2.30°单弯动力钻具×1根+Φ127mm无磁承压钻杆×1根+FEWD/LWD+Φ127mm无磁承压钻杆×1根+Φ127mm斜坡钻杆×200m+Φ127.0mm加重钻杆×9根+Φ177.8mm随钻震击器×1根+Φ127mm加重钻杆×6根+Φ127.0mm钻杆
3.2 二开造斜段 (251~487.43m)
井斜角:9 0°以前钻具组合:Φ241.3mm钻头+Φ238mm 1.75°单弯动力钻具×1根+Φ127mm无磁承压钻杆×1根+FEWD/LWD+Φ127mm无磁承压钻杆×1根+Φ127mm斜坡钻杆×300m+Φ127.0mm加重钻杆×9根+Φ127.0mm钻杆。钻井参数:井斜角在45°之前钻压4~6t, 井斜角在45°之后钻压6~8t;排量35L/S;该井段造斜开始时, 定向方位为73°, 采用该方位稳斜探油顶。
3.3 水平段 (493.39~854m)
水平段采用的钻具组合如下:Φ241.3mm钻头+Φ238mm 1.75°单弯动力钻具×1根+Φ127mm无磁承压钻杆×1根+LWD+Φ127mm无磁承压钻杆×1根+Φ127斜坡钻杆×300m+Φ127.0mm加重钻杆×9根+Φ177.8mm随钻震击器×1套+Φ127mm加重钻杆×21根+Φ127.0mm钻杆。钻压3~4t, 转速30~40rpm, 排量32L/s。
水平段是浅层大位移水平井控制的重要井段, 其主要目的是使水平段尽可能在油层中穿行, 同时控制井眼曲率和井眼横向偏移, 使井眼尽可能光滑, 确保完井套管下至预定位置。
4 钻井液技术
4.1 钻井液配方
2%~4%膨润土+0.2~0.4%Na2CO3+0.3~0.5%Na OH+0.3~0.6%聚合物抑制剂+4~6%降失水剂+0.5~1%非渗透剂+15~20%无荧光白油润滑剂+0.5~1%聚合物光谱封堵剂+0.05%XC。
4.2 润滑技术
4.2.1 采用低固相强润滑自适应钻井液技术, 维护钻井液的润滑性
在配浆时, 采用适当的低般含或低固相般含原浆;钻进过程中, 充分利用固控设备最大限度的清除钻屑, 尽可能控制固相含量。
4.2.2 加入足量的大分子聚合物
配以适量的小分子聚合物, 调整泥饼质量, 保证泥饼润滑性。
4.2.3 加入润滑剂
采用复合润滑方式 (润滑剂HX-2+固体润滑剂ZX-6完井时加入适量原油4-6%) , 提高钻井液的润滑性能。控制全井段摩擦系数小于0.03。
4.3 携岩技术
4.3.1 维持钻井液中3%左右的般土含量, 保证当加入聚合物时, 钻井液形成足够的结构力。
4.3.2 使用XC或低固相增粘剂HX-5, 提高钻井液的动切力, 提高其携岩能力。
在大井眼段, 适当的提高钻井液的动切力, 特别是当井斜角在55~75°时, 动切力的提高梯度为3.5~6.0~13.5Pa, 并由三凡尔-五凡尔加大排量, 提高环空返速以满足携岩要求。利用开转盘, 上下活动钻具、短起下钻等措施, 破坏岩屑床;必要时可利用低粘度清洗液紊流清洗环空以破坏岩屑床。
4.4 井壁稳定技术
4.4.1 保持合理的钻井液密度性能, 维护井壁的力学稳定。
4.4.2 大分子聚合物、小分子聚合物结合, 形成高质量泥饼。
4.4.3 维护钻井液的滤失性严格控制在3m l以内。
4.4.4 利用抑制剂, 保证钻井液的抑制能力。
4.5 油层保护技术
4.5.1 采用复合暂堵技术, 防止固相颗粒进入油层。
选用超细碳酸钙+聚合物光谱封堵剂作为暂堵剂和加重剂。实现暂堵和降失水作用, 暂堵直径较大的孔隙。
4.5.2 钻井液中加入非渗透处理剂进行油层保护, 以控制钻井液和水泥浆液相进入油层。
5 固井完井技术
5.1 固井水泥浆、隔离液及外加剂优选
上部领浆为G级油井水泥原浆, 下部尾浆为常规密度低温低失水水泥浆。上部G级油井水泥原浆能够携带残留泥饼和岩屑, 下部常规密度低温低失水水泥浆在低温条件下具有高早强、零析水和低失水性能, 能够防止水泥浆失水发生水窜。双凝结构避免水泥浆失重, 防止层间窜流或高压地层水窜入井筒, 保证油水层段封固良好;双密度结构减轻水泥浆液柱静压力和顶替压力, 防止水泥浆漏失, 确保水泥浆返至地面。
5.2 下套管技术措施
5.2.1 下套管前短起下钻, 并大排量洗井, 清除岩屑床, 用清扫液将井内岩屑携带干净。
5.2.2 下套管通井后, 加入一定量的油基润滑剂复配固体润滑剂和大颗粒塑料小球, 配高润滑封井液, 封闭裸眼井段。
5.2.3 斜井段每两根套管安放一只扶正器, 其中刚性滚轮扶正器和弹性扶正器交错使用。
5.2.4 下套管阻力大, 在井口接配重器 (约重12吨) 施加一定压力, 以助套管顺利下入。
6 结论及认识
6.1 哈浅1-平1井的成功, 为哈山地区高效开发极浅层稠油藏, 寻求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钻井途径;
6.2 低固相聚合物水基钻井液体系及其配套技术成功地解决了浅层大位移水平井的润滑、携岩、破坏岩屑床等技术难题;
6.3 科学合理的井身剖面和钻具组合设计是实现浅层大位移水平井成功的关键;
6.4 每次起钻时采用10m漏斗粘度150s的钻井液和XC混合清扫液洗井一次, 可有效清除井眼中残留岩屑;
6.5 采用刚性滚轮扶正器即可满足水平段套管居中的要求, 又可减少套管下入阻力, 是提高浅层水平井固井与完井成功率的有效手段;
6.6 低温低失水水泥浆配方与相应的隔离液相配套, 应用于浅层水平井中, 可有效地保护浅层油气层和提高固井质量。
摘要:为进一步评价哈浅1井区侏罗系八道湾组1砂组储层产能状况, 根据地质要求, 结合哈山地区浅层油藏特点, 设计施工了哈浅1-平1井。该井为浅层大位移四靶点双阶梯水平井, 也是春晖油田第一口水平井。钻进地层埋深浅, 欠压实程度高, 地层不稳定, 上部地层松软, 地层造斜能力差。通过优化井眼轨迹设计、井身结构设计、钻具组合与钻井参数, 保证了井眼轨迹平滑;采用低固相强润滑自适应钻井液技术, 满足了全井井壁稳定、携岩和润滑的要求。克服了难造斜、轨迹控制难、摩阻大钻具轻等问题, 顺利钻至井深854米完钻。本文分析了浅层大位移水平井钻井、完井的难点, 提出了解决措施及对策, 详细介绍了哈1-平1施工情况。
关键词:浅层,大位移,双阶梯,井眼轨迹控制,钻井液,完井
参考文献
[1]王新.直井钻机钻超浅层稠油大位移水平井钻井完井技术.石油钻探技术.2006, 31 (1) :20-23
[2]张学光.新疆排601区块浅层水平井钻井技术.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 25 (9)
上流的阶梯 篇9
对中国人来说,这些远征者的影响力在更早的时候就开始显现:赫德自1863年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45年来在腐朽的旧帝国中创造出唯一一个廉洁而高效的衙门;戈登则应清政府邀请,训练军队帮助镇压屠戮无度的太平天国;叶锡恩在香港一直为社会底层人民争取权益……如果说,输出价值观的国家才能称为“超级大国”,那几乎可以定论:无论是“日不落时期”的英国,还是偏安英伦三岛一隅的英国,都无愧于这个称号。
莎士比亚
我们对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熟悉程度如同对贾宝玉和林黛玉,可甚至两位作者的命运——莎士比亚和曹雪芹的人生经历也惊人相似:含着金钥匙出生,但年少时家道中落,看遍世态炎凉,只是莎士比亚在开始创作文学悲剧的时候比曹雪芹还早了一百多年。说我们了解西方悲剧是从莎士比亚开始也不为过,哈姆雷特为了复仇发疯、罗密欧和朱丽叶为了真爱而凄美殉情……尽管曹雪芹并没有看过莎翁的著作,但也许是悲剧的共通意识,让他们的作品里都呈现出了类似的状态,对人性的悲悯,对社会的悲愤。
雪莱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春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这句出自他手笔的诗句让我们想起曾经许多次校园作文的结尾。雪莱,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即使一个没多少文学修养的人,也一定会知道他的名字,除了我们的学生作文,他的诗作还不止一次地出现在我们手写版的情书里。上世纪80年代,当保守空气里长大的年轻人开始涌动着文学与爱情的思潮,浪漫的雪莱是一针适时的催化剂。
拜伦
1909年出版的苏曼殊翻译的《拜伦诗选》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第一本外国诗歌翻译集,上世纪初,中国人就在诗句中看到这个人物——不仅是浪漫主义诗人,更像一个侠客。中国人最熟悉的则是长诗《唐璜》中描绘的西班牙贵族子弟唐璜的游历、恋爱及冒险等浪漫故事,一个“拜伦式英雄”。而他自己也在希腊民族解放运动中闹革命,亲身演练诗中的文字——为了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
狄更斯
他的《双城记》给了文艺电影一个万能开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中国人总是迷恋好词好句,这种从学生时代培养的山寨精神会不断影响着我们未来的创作,这位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家的作品可以没有看过,但并不影响我们对万能语句的吸收。
王尔德
他曾说:“一个吻足以摧毁一个人的生命。”法国巴黎拉雪兹公墓管理方在2011年颁发新规定:游客今后不得在王尔德墓碑上留吻,因为“这些吻足以摧毁作家的墓碑”。王尔德客死法国,英国为他立了纪念碑,法国建了公墓,爱慕他的人在法国吻不成,可以去英国吻,这世上还没有哪个男人得到的吻比他多,尽管他死了一百多年。在献吻的人群里,男性的身影时被发现,因为这位知名作家是同性恋平权运动史上的关键人物,虽然中国还没把同性婚姻合法化,但起码同志已不会受到那么大歧视了,王尔德的同性恋官司不同于他对文学的贡献,它宣示的是爱情的权利。
毛姆
这一位跟中国的渊源颇深,因为辜鸿铭同志曾经狠狠地奚落了他,据说还把送妓女的诗送给他。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毛姆对中国的好奇,由毛姆的小说改编的电影《面纱》就是讲述上个世纪20年代的一对青年到达中国乡村的故事。毛姆的作品一向冷静而清醒,有时又带点疯狂,但毫不冷血,而是展现人性真实的一面,张爱玲也酷爱读他的心理分析。就像《面纱》,“于无依无靠的时候爱上一个唯一可以爱的人”,这究竟是不是爱情?爱情的发生和脆弱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更是展现完全,适合有强大自由意志的人来看看,小女生看了却容易对爱情绝望。
《哈利·波特》
不只是小孩,很多大人看过之后也一厢情愿地认为,火車站的墙壁是可以穿越的,猫头鹰是可以送信的,咒语可以让真人变成石头的……这系列的小说被翻译成七十四种语言,在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累计销量达四亿多册,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离婚女人变成最富有的作家——这就是文字的魔法吧。该片在中国上映时,不用一句广告宣传,首映四天全国票房就达到1.9亿元。除了书和电影,还有漫画、服装、文具等大量相关产品,完全不放过中国影迷的钱包。
BBC
在新闻报道方面,BBC的特质是不偏激,不猎奇,不追求独家新闻,只追求最准确的新闻。它有自己的传播学哲学,这一套与英国的科学精神一脉相承。通常对事件的叙述,剔除情绪判断,不用形容词,故意不批判或赞扬,只客观地列出事实证据,让读者自己得出结论。
而在节目制作方面,BBC的节目兼顾知识性、启发性、娱乐性,五大频道大部分节目都是自己扎实的制作。天文地理,考古历史,光资料搜集,雇的专家已车载斗量,其纪录片最动人是片末长长的工作人员名单。中国原创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平与BBC的差距比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的差距还大,但近日引起热议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操作拍摄的那股认真劲头、四处请教专家的那份严谨,制作人想必受BBC影响甚深。
《卫报》
在英国报纸纷纷走抢眼球、猎奇的小报路线时,只有少数几张仍然坚守着大报的风骨,《卫报》就是其中的翘楚,一字一句力求精确严谨,中间还进行了便携化和全彩色的改版,让人耳目一新。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的全彩改版让它赢得了世界范围内的巨大声誉,中国同行们显然很快得到了启示,也纷纷增设了全彩色印刷的版面。一位在英国研究媒体的教授说,在伦敦,只要看一个人读什么报,便知道他属于哪个阶层,中产手里拿着的一定是《卫报》,绝不会是《太阳报》。
《Wallpaper》
1996年创刊,最初的目的是做一本对现代设计业具有权威话语权的杂志,包含建筑、现代设计、时尚、旅行、食物等话题,希望能展现一种全球性的生活方式,这定位加上创始人Tyler Br?lé视金钱如粪土的脾气,使得《Wallpaper》迅速成为一本杂志业内的权威:想要生活得更好,就要看《Wallpaper》。1997年Tyler将《Wallpaper》售予时代华纳,自己则担任编辑总监至2002年,杂志至今几易其帅,但一直在业内获奖无数,现已成为每期超过四万份发行量的艺术类杂志,不仅在同业间独占鳌头,也被中国的杂志从业者奉为“红宝书”之一。
《Monocle》
上面说到的Tyler Br?lé离开《Wallpaper》后,2007年就创办了它,兼任杂志主编及公司主席。该杂志曾被形容为“挑战媒体业每一条现存智慧”,目前全球发行量为15万。最初,它想成为时髦版的《经济学人》,但现在它的读者可能是设计系的学生、银行家或者外交官。
Tyler认为自己庞大的读者群是希望花钱买一种身份认同,买一份能说明自己的杂志。这也是他坚决不进入App Store的原因:“因为当你用iPad阅读,别人根本不知道你看的是什么。”
2009年,Tyler第一家Monocle Shop在伦敦开张,店内除出售杂志,还包罗与一些著名设计品牌合作的产品,如包包、T恤。去年Monocle Shop香港湾仔店开张时,Monocle甚至把香港分站安置到了Shop的楼上,人们把印有它LOGO的东西穿戴在身上,遇到同类便容易互相产生认同感。去年底,Monocle Shop第六家分店在北京三里屯开张,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京城的时尚、文艺圈中引起轰动。
君主立宪
英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多如恒河沙数,但君主立宪仍然是里面十分耀眼的一颗。在确立君主立宪政制的光荣革命发生之前,很难想象一场政权的移交里面居然没有流血。有了英国人身先垂范,学习了君主立宪的国家,实现了资本主义与旧贵族的妥协,没有爆发大规模内战。时至今天,每逢国家危难,王室成员总是冲在保家卫国前线,再加上女王生活简朴,决不用纳税人的钱买LV、Gucci,在大部分英国人心目中,女王还是一个伟大的君主。
这让人回想起100年前,中国人也在学英国日本还是学美国的选择前徘徊,可惜的是,腐朽的王室、僵化的保皇党们,一次又一次地错失了体面地交出政权的机会。
《大英百科全书》
启蒙运动的苏格兰产物,诞生之初便有浓重的学术化倾向,包括李嘉图、密尔、司各特在内的英国学者均为其撰稿,并把自己的最新学术成果包含其中。19世纪,有人认为该书的权威性“仅次于上帝”。1990年代,它开始推出电子书,直到今年初才宣布全面电子化。但维基百科很可能是它的掘墓人,维基可以随时修饰、增润、更新,且条目回廊百转。不知大英百科能否最终收复失地?
中国出版家王云五19岁时购入一套《大英百科全书》,花三年时间看完35大册,自称:“博士和专家也没我看得广。”后来他出任上海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出版上百种书籍,被《纽约时报》尊称“活百科全书”。
牛津音
英国人说英语的口音很杂,除了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各有一套口音以外,单是英格兰也有好几种发音,如牛津音、皇家音、伦敦郊区音、河口音等,每种口音代表了不同的阶级和身份,其中用牛津音通常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据说牛津音里还曾有伊顿音、哈劳音、威斯敏斯特音这些分支,在顶级公校里读过书的人能凭发音的细微差别来寻找校友。一些中国人学英语,硬桥硬马地去照搬牛津音,只是英国人在碰到他们时,还是会尴尬:口音是身份的象征,阁下既然是中国人,干吗学一口标准牛津音呢?
英语
英文很难用得好,因为第一流的英文,并不是语法如何正确,而是要求使用英文的人机智、幽默、博识。因为英语世界没有受过极权统治,这里不产奴才,有才华的人不受打压。而像前苏联培养的英语翻译专家,任他语法如何正确,词汇量多丰富,决不算“英文好”。
比如电影《Closer》,男主角在街头邂逅女主角,自我介绍是报纸主编,然后说:“我主编的讣告版,是新闻学的西伯利亚(It’s the Siberia of journalism)。”
英文好的人,不是懂得正确地说出“我编讣闻版”这句话,而是运用急智想出“讣闻版是新闻学的西伯利亚”此一自嘲。这句话很中产:首先,对方一定要有点知识,知道西伯利亚终年寒冷,而且是斯大林流放知识分子的地方。这句英文既创意,又形象,还简洁,表现了说话的人的机锋,还带有点自嘲。这样看,在白宫记者年会上表演脱口秀的中国人黄西显然是英语水平最高的中国人之一,尽管他的中国口音听上去实在别扭。
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的兴起史就是英国殖民发展史,今天,它已经拥有700万件馆藏,从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埃尔金大理石雕到中国的敦煌壁画、非洲古人类遗骸,在那里看到唐宋的珍宝时,你可能会浑身不自在,但联想一下故宫传出的文物被盗事件,就不禁释然:它们能被大英博物馆收藏保管,毕竟是幸事。毛姆年轻时常到那里去抄录稀世珍宝的名字和介绍,把华丽的辞藻都记下来,方便自己搬弄。马克思也在那里的阅览室炮制出了《资本论》──没有这个博物馆,可能整个中国的历史都要重新改写。
牛津/剑桥
二者在人类文明版图上的地位已不需详述,这两座西方文明的桥头堡,吸引了来自第三世界的学子无数。华罗庚、萧乾、徐志摩都在剑桥呆过,昂山素季毕业自牛津,而引导巴基斯坦民主改革、后来被“基地”刺杀的布贝托更曾是牛津学生会的会长。这些年在香港不得人心的政务司长林瑞麟卸任前宣布不在下届政府任职,而要前往牛津修读神学,还立刻从打压他多年的传媒中赢来了一片喝彩。牛津的牌子,果然不同凡响。
伊顿公学
英国的私校制度,是西方首屈一指的教育典范,是培养理性、勇气、智慧的教育殿堂。有时不必一定上牛津剑桥,一家优秀的私校已为一个卓越之士培养了英雄的品格。丘吉尔就没有进过牛剑,但中学却是在与伊顿(Eaton)齐名的哈劳(Harrow)就读。
伊顿以培养世界级的领袖为己任,招生标准严苛到要考量学生家长的学术水平和家教,更采用集体寄宿制度,从上课到生活,无不是为了塑造领袖品质。因此,这个学校培养出了20位英国首相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过,伊顿的王室味最浓厚,因而也有着英国式的阶级势利眼,对于中国人来说,肤色根本就与伊顿的阶级象征相冲,所以也没有必要自己硬凑上去。威斯敏斯特(Westminster)、德励治(Dulwich)、哈劳(Harrow)也都是不错的选择。
阶梯技术 篇10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阶梯式项目教学,实践,反思
目前, 高职教育正在由“重视规模发展”转向“注重提高质量”, 高职学生的培养也转向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具有岗位职业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机电、电气、自动化等电类专业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更需着眼于应用, 强调技能的训练。传统的电子技术课程, 一般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元器件及其电路, 以及电路的分析运算, 很少使用实际的电路来进行印证, 更没有元器件和实际电路的应用。因此常常造成学生不了解电子技术在实际中的真正应用, 不了解学习电子技术的目的和作用。为此, 根据高职高专教学特点, 本文就课程的特点进行由浅入深, 阶梯式的课程设计, 根据每个阶梯的实施过程和成绩评定进行了新的探索, 设计了一个实用性教学方案———阶梯式项目教学法。
1 什么是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教和学的模式, 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以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学习为基础, 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 围绕项目开展教学, 学生全程参与, 对项目进行论证、探究、实践,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然而传统项目教学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教学进度过慢, 课时量明显不足;内容过散, 缺乏有效整合等。
2 阶梯式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阶梯式项目教学法是阶梯式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的结合, 即根据学生学习知识由浅入深的学习习惯, 在认可每个学生个体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差异客观存在的基础上, 把每个学习项目分解为由浅入深, 层层递进的小项目, 使之构建起与自己能力相应的新的知识结构, 从而达到个体知识与能力的双赢。阶梯式项目教学法可以使不同程度、不同认知能力的学生, 尤其是学习有困难问题较多的学生, 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目标具体, 升级适度, 符合学生心态, 使不同阶段的学生都能找到相应的成就感。
3 阶梯式项目教学法的实践
3.1 项目的确定
项目的确定是阶梯式项目教学法的关键因素。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 确定明确并且难度适中的项目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项目既要统筹设置, 小项目之间又要联系紧密, 层层递进。在选择时要以电子技术基础的各个知识点为依据, 与书本知识紧密贴合, 切实可行, 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体现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为了提高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 我们围绕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由浅入深的将电子技术设置为1-10个教学项目, 每个教学项目下有根据知识点由易到难的设置了若干小项目。项目课题设置是:直流稳压电源的分析与制作、调光灯电路的分析与制作、扩音器的分析与制作、音频信号发生器的分析与制作、门铃电路的分析与制作、简单抢答器的分析与制作、产品质量监测仪的设计与制作、一位加法计算器的分析与制作、有触发器构成的改进型抢答器的制作、数字钟的分析与制作等。这些大项目又分为若干小项目, 教师首先要对项目整体全面了解, 其次在项目的提出时拿出明确的成果进行展示, 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和直观的认识, 激发学生追求目标的兴趣。
3.2 项目实施
项目的实施主要分为五个步骤:提出任务、知识梳理、查阅资料、任务实施、检查评估, 在实施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中心、以教学现场为中心的原则。
3.2.1 提出任务
项目任务明确而适度, 进行才能更顺利。项目任务的难易程度能够影响学生课堂的探究效果。因此项目任务要明确且可操作性强, 做到既能深化学生的理论知识, 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2.2 知识梳理
任务提出后, 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例如:整个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就是一个巨大的项目, 其中包括元器件的认识和识别、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开关型稳压电源以及一些工具的使用。要逐步分层次的进行具体分析, 详细介绍, 让学生逐步的了解过程, 逐步掌握理论知识。
3.2.3 查阅资料
教师经过对某一任务知识进行详细梳理后, 可根据任务的具体情况布置一些资料查阅任务, 学生根据所接受的项目广泛查阅资料, 为完成任务积累经验。例如在元器件的认识和识别任务中, 教师在介绍完二极管的原理后, 可要求学生自行查阅资料了解二极管的命名原则, 相关参数以及其他二极管, 二极管最新发展动态。这是学生完成任务前期的重要过程, 也是深化理论学习的过程。
3.2.4 任务实施
任务实施是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是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过程。学生所学理论知识能否付诸实践, 都要通过任务的实施来加以验证。这个过程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再认识、再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验证自己的学习情况并进行补充, 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元器件的识别, 是整个项目的基础环节, 经过了讲授和查阅, 学生自己通过万用表来测量二极管正负极, 识别好坏, 正是学以致用的锻炼机会。
3.2.5 检查评估
检查评估是教师对学生所完成任务过程的评价和补充。学生可以通过任务展示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知识上的缺漏, 给与及时的补充和指导, 为后续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阶梯式项目任务的完成, 可以使学生循序渐进的接受知识, 在每个小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可以及时查缺补漏, 扎实的学好每个知识点, 最终再进行项目综合时, 学生可以更有信心的进行项目制作,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即使程度略差的同学, 也能够在每个小任务中有所收获。
3.3 项目的评价和总结
评估和总结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环节, 阶梯式项目教学法的评价和总结既要对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给与评价总结, 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 更要对整个过程进行综合的评价总结。不再单纯的只看结果, 而是在过程中考查学生, 引导他们在过程中自我评估, 从而查优补劣, 改进和提高自己。
在整个评估过程中, 每个任务都有其评分标准, 完成一个任务打一个任务的分, 评价标准包括:基础任务 (30%) , 阶进任务 (30%) , 综合任务 (20%) , 报告总结 (10%) 。通过对每个阶段进行肯定, 可以充分的显示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能力。
4 结束语
经过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证明, 阶梯式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应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整个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取得了不同的收获, 不但理解和掌握了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更体验了学习的艰辛和快乐, 培养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发掘了学生的潜能, 对后续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兰清.电子电路分析与制作[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2.
[2]陶双双.对项目教学法应用中若干问题的反思与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3]贡雪梅.项目教学法在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