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式方案(精选12篇)
阶梯式方案 篇1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 电力企业之所以能够良好的为社会和居民服务, 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能够有效的调整电价。我国的社会发展, 经历了几次较大的变革, 之后又在政策和各个方面进行了很大的调整, 从而造就了现有的繁荣局面。面对新的环境以及新的服务人群, 电力企业在营销管理的过程中, 必须有效的调整电价, 从而将电价稳定在某一个范围之内, 这样对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都有很大的好处。阶梯电价是经过众多的工作人员, 反复调研而得出的结论, 相信能够对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本文就此进行一定的讨论。
一、居民现行电价措施与阶梯电价的差异
(一) 覆盖面的差异
在覆盖面上的差异, 本文认为应该遵循“五大”中的大规划和大建设原则, 这样不仅能够解决局域发展的限制性问题, 同时符合国家的政策, 相信在将来的发展中, 会有一个较好的成绩。阶梯电价每一个地区都按照不同的情况来对待, 这就使得有些地区会获得一定的益处, 有些地区会受到一定的损失。虽然从全局的角度来说, 这是一种互补, 并且能够促进全局的发展, 但对于居民本身来说, 受到损失的居民会有很强的排斥心理, 由于覆盖面的减少, 会导致阶梯电价难以实行。具体的来说, 即第一档电量应该覆盖该区域范围中80%居民月均生活用电量;第二档电量覆盖该区域范围中95%的居民月均生活用电量;第三档电量, 设置为超出前两档的电量。
(二) 承担供电成本差异
县局对供电具有很大的作用, 在供电成本差异方面, 县局是一个核心的单位, 如果出现问题, 所有的群体都会将矛头指向县局, 因此在供电成本差异方面, 一定要从县局方面进行一定的努力,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对阶梯电价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从现有的情况来说, 很多的居民在听说要实行阶梯电价以后, 纷纷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抵抗, 很少有人从全局来考虑问题。对于阶梯电价而言, 要想更好的应用到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当中, 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目前我国的居民电价维持在低于供电成本的范围内。按照我国现行的单一电价制度, 不同的居民要承担相同的供电成本, 没有从电价的角度充分的反映出用电量差异带来的不同。居民阶梯电价制度能够更好的反映出用电成本, 并降低低收入居民的经济压力。
(三) 调控作用的差异
在现阶段的发展中, 调控作用相比以往, 存在一定的差异, 尤其是在应用阶梯电价之后。改善了大部分居民的生活和工作, 对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实施居民生活用电阶梯电价政策, 一方面能够在不加重整体电价负担的前提下, 更有效地发挥居民用电补贴的作用, 还能够更好地发挥出价格杠杆的调控作用, 引导和调控用户的用电行为, 促进节能减排, 从而迈出坚实的步伐向资源节约型、环境良好型社会前进。由此可见, 调控作用在阶梯电价实行的过程中, 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在将来的发展当中, 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深化和加强, 这样才能让阶梯电价对电力企业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 从而使得电力企业和居民之间形成一定的良性循环, 更好的为国家做出贡献。
二、阶梯电价措施对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的影响
(一) 对居民用户电表数据统计的影响
当实行阶梯电价之后, 一旦电表数据统计时段遇到节假日或者自然环境等其他因素的限制, 均可能会引起电表数据统计日期的改变, 按目前的单一居民电价制度计费, 将不会产生任何影响;然而对于居民阶梯电价体系而言, 对电表数据统计的日期和时段将产生更加严格的要求, 电表数据统计日期和时段的改变将对居民电费带来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 阶梯电价对居民用户电表数据统计具有很大的影响, 电力企业需要良好的把握住阶梯电价的实施尺度, 这样才能对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 在对居民用户电表数据统计产生影响以后, 需要进行积极的调研, 将结果融合电力企业的日常工作, 良好的改善电力企业营销管理, 这样才能将一些问题和漏洞及时的处理, 避免大问题的发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各地都是根据实际情况实施阶梯电价。陕西省电力公司从2012年8月抄表时实施阶梯电价, 考虑到居民用电的季节性差异因素, 特别是夏季高温炎热时期用电量大的问题, 居民生活用电施行阶梯电价, 是按年为周期来执行的, 当前按月抄表并结算电费的方式不变, 当累积电量达到阶梯电量年度分档基数临界点后, 即开始实行阶梯加价。这样就避免了电表数据统计时段遇到节假日或者自然环境等其他因素的限制对居民电费带来的影响。
(二) 对计量设备的影响
在应用阶梯电价以后, 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最为突出的就是计量设备。所有的数据都需要通过计量设备来采集, 阶梯电价与原有的电价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自然会对计量设备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国电力企业最长采用的电表为普通机械电表、预付费电表、智能电表几种, 其中预付费电表使用较少。采用预付费电表的用户在预购电量时, 因为其用电行为还未进行, 故而无法按用电量设定阶梯电价。对于预付费用户, 每月再通过实际电量数据进行计费, 无形中又增加供电企业的工作量。由此可见, 对于计量设备而言, 需要增加新的功能, 逐步满足现有电价政策的计费要求。
(三) 对营销体系产生的影响
阶梯电价方案是应对社会经济发展而创造出来的, 因此, 在这样的新环境和新的服务人群下, 阶梯电价方案势必会对电力企业的营销体系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需要将消极影响降到最低, 将积极影响扩大到最大。据相关统计和研究表明, 使用阶梯电价方式对居民用电采用的阶梯状逐级递增计价方式同单一居民电价计费方式比起来, 对于计费计算形式的影响不大, 然而居民电价阶梯计费, 使得电费发票和电费统计清单格式有所不同, 此外, 对于电力企业的营销报表统计也将有所改变, 将为现有的营销管理业务系统带来许多的技术难题。由此可见, 阶梯电价方案对营销体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们不仅要对阶梯电价进行一定的改革, 同时还要对营销体系进行一定的变革,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四) 对于电力企业经营指标带来的影响
阶梯电价与原有的电价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在实行以后, 势必会对居民的经济情况造成一定的影响, 进而就会影响到电力企业的经营指标。县局对电力企业的经营指标是有一定要求的, 在未来的工作中, 电力企业需要有效的保持经营指标不变, 并且稳定的增长。而且还要对居民的经济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虽然任务比较艰巨, 但对于电力企业来说, 如果能够良好的做到上述的几点, 将会对阶梯电价方案的实行, 产生很大的积极影响, 同时会让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的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县局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努力, 不仅有效的将电价改善到了一个让居民满意的价位, 同时让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更加的完善和自然。
三、结束语
本文对阶梯电价方案对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的阐述, 从现有的成果来看, 阶梯电价正在逐步有效的应用到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当中, 并且对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 很多的居民对阶梯电价逐渐持有肯定的态度, 这就使得我国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水平不断的提升, 形成了一定的良性循环, 相信在将来的发展中, 会有一个更大的成就。另一方面, 在应用阶梯电价的过程中, 需要有效的考虑到具体服务的人群。
参考文献
[1]王桂荣, 利莉.实施居民阶梯电价的经济学思考[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1 (05) .
[2]刘卫.居民生活阶梯电价对供电企业营销管理的影响[J].农村电工, 2011 (03) .
[3]许贵东, 杜宾.浅谈实施居民阶梯电价对供电企业经营影响[J].供电企业管理, 2010 (06) .
阶梯式方案 篇2
实施方案
编制人:
编制日期
审核人:
审核日期:
批准人:
批准日期:
北京水木源华电气有限公司
专业序列岗位阶梯实施方案
根据公司人才战略规划,为促进员工的职业发展,通过多元化的岗位阶梯,给员工的职业生涯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从而实现公司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员工与公司的共同发展。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专业序列及岗位
1、专业序列岗位阶梯主要包括管理岗位、研发(设计)岗位、技术岗位、专业管理岗位、销售(供应)岗位、操作岗位等专业序列,各专业序列由低到高阶梯状又包括若干个岗位。
2、各中心在实施本方案时还可以将各岗位细分出若干层级,如“助理技术员”岗位可细分为:一级助理技术员、二级助理技术员等等。
3、各中心可以根据本中心的具体情况将辅助、服务岗位人员纳入操作岗位序列中比照实施。
4、通过专业序列岗位阶梯的实施,促进员工的职业发展,激励员工不断提高业绩水平,不断提高技术技能。
5、公司专业序列及岗位阶梯:
管理岗位
研发(设计)
岗位
技术岗位
专业管理
岗位
销售(供应)岗位
操作岗位
董事长
总经理
高级专家
副总经理
专家
专家
专家
专家
专家
总监
资深研发(设计)员
资深
技术员
资深
管理员
资深销售(供应)员
资深
操作工
经理
部长
主任研发(设计)员
主任
技术员
主任
管理员
主任销售(供应)员
三星
操作工
副经理
副部长
副主任研发(设计)员
副主任
技术员
副主任
管理员
副主任销售(供应)员
二星
操作工
首席专员
主管研发(设计)员
主管
技术员
主管
管理员
主管销售(供应)员
一星
操作工
专员
研发
(设计)员
技术员
管理员
销售(供应)员
技术
操作工
员
助理研发(设计)员
助理
技术员
助理
管理员
操作工
见习员
见习员
见习员
见习工
二、岗位评价
1、根据本专业序列的特点,不再进行各岗位横向的评价,只
进行各序列内部纵向的岗位评价。即通过对各岗位人员的工作业绩、工作责任、工作强度、知识技能、工作态度等进行岗位相对价值的评价,从而确定岗位梯次。
2、评价工作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同时,评价衡量的是岗
位的相对价值,不是绝对价值和绝对量化,它根据各项指标的权重比例、分值的多少,划定区间,从而划定不同的岗位等级。
3、研发(设计)、技术、专业管理、销售(供应)岗位的岗位评价标准,各中心可根据自身情况选取评价指标,确定指标所占比例。
岗位评价标准表
(研发设计、技术、专业管理、销售供应岗位)
一级指标
序号
二级指标
评价标准
比例
工作
态度
工作态度
思想是否与公司保持一致
敬业负责、服从工作安排
工作协调配合工
作
业
绩
04年以来工作业绩(包含考核和业绩成果)评价分档
一般
胜任
良好
优秀
知
识
技
能
文化素质
技校及以下学历
专科学历
本科学历
硕士及以上学历
基本工作
需经一定指导,从事辅助性或简单的工作
能进行一般性业务工作
业务熟练、能进行较复杂业务工作、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精通本专业,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组织能力
工作经验
本专业工作经验或年限
工
作
责
任
管理、指导层次
接受管理、指导,不管理、指导他人
单层管理、指导
双层管理、指导
多层管理、指导
复杂程度
辅助性工作
日常基本工作
较复杂工作
复杂、创新工作
工作责任和失误责任
承担微小工作责任和失误责任
承担较小工作责任和失误责任
承担较大工作责任和失误责任
承担全部工作责任和失误责任
一级指标
序号
二级指标
评价标准
比例
工
作
强
度
工作负荷
工作量
加班量
精神疲劳度
工作简单重复,心理压力较小
工作呈多样性,有一定心理压力
工作的创新、开拓、多样性较强,心理压力较大
工作的创新、开拓、决策影响大,心理压力大
4、操作岗位的岗位评价标准,各中心可根据自身情况选取评价指标,确定指标所占比例。
岗位评价标准表
(操作岗位)
一级指标
序号
二级指标
评价标准
比例
工作
态度
工作态度
思想是否与公司保持一致
敬业负责、服从工作安排
工作协调配合工
作
业
绩
04年以来工作业绩评价分档
一般
胜任
良好
优秀
知
识
技
能
知
识
技
能
基本工作能力
需经一定指导,从事辅助性或简单的作业
能进行一般性作业
具备熟练操作能力
能从事较高技术的作业
能从事高技术、复杂的作业,排除作业中的疑难问题
知识技能
技术等级中级工以下,或尚不能独立操作的中级工
技术等级中级工
技术等级高级工
技术等级技师
技术等级高级技师
工作经验
本专业工作经验或年限
技能比赛
各层次技能比赛名次
5、管理岗位员工按现在职岗位认定,不再进行岗位评价。
6、研发(设计)、技术、专业管理、销售(供应)岗位主管以上、操作岗位一星操作工以上员工在进行岗位评价认定岗位时,应同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认真贯彻落实公司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思想、行动上与公司保持一致;
(2)认同公司文化,热爱水木源华,爱岗敬业;
(3)积极配合和支持中心工作,服从领导,工作上与相关方面协调配合;
(4)遵守和执行公司和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规程相关要求,04年以来无受行政处分等不良纪录;
(5)在本工种岗位、本专业领域有较高的知识技能;
(6)全面履行岗位职责,04年以来工作业绩考核优秀。
三、各中心各专业岗位人员职数(比例)
1、公司根据各中心机构、编制、专业特点等情况,只对各单
位主管和一星操作工以上岗位人员规定具体职数(比例),其他梯次人员由各中心根据岗位评价情况确定职数或比例。
2、各中心主管和一星操作工以上人员职数(比例)由公司总经理统一确定。
四、职业发展阶梯和人才库
1、公司各中心各专业各梯次人员确定后,各中心应上报公司,由公司统一建立各梯次人才库。一方面,通过动态的升降级,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阶梯和明确、顺畅、多途径的通道;另一方面,为公司识人、用人,合理配置、盘活、共享人才和人力资源,同时为实现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提供有效保障。
2、基于业绩、能力、职责等的不同,公司将以各专业岗位骨
干为主,实施精神鼓励、晋升等多方式、多手段的激励,从而让员工关心企业发展、投入企业发展,同时实现员工个人发展。
五、岗位职责描述
1、各中心经过岗位评价对各岗位梯次人员定岗后,须进行各梯次岗位详细的职责描述,对岗位职能和应承担的责任细化描述。
2、主管和一星操作工以上人员应同时承担的基本职责:
(1)协助本中心领导搞好本中心工作;
(2)富有团队精神,工作与相关方面协调配合;
(3)参与公司和本中心的改革发展、技术创新、改进、质量
改善、管理创新、节约降耗、民主管理等工作,提出建议;
(4)接受安排,担当本中心业务培训的授课任务;
(5)指定师带徒和培养接班人;
(6)介绍推广经验,在同岗位、同专业员工中起到示范和表率作用;
(7)维护公司的集体利益,制止和举报侵占公司集体利益的行为。
六、任职资格及晋升
(一)任职资格
基本资格:满足公司关于各岗位资质的学历、技术等级、经验知识技能的有关规定(见《公司岗位职责和岗位资质》)。
(二)晋升资格
1、本次根据岗位评价和各类人员职数比例确定岗位后,今后各序列和岗位梯次人员的晋升将以绩效考核为主进行,各类人员按绩效考核和组织任免程序实施晋升。
工作能力、创造力等指标可由中心根据需要会同人事中心利用考试、测评等手段予以确定。
2、操作类晋升资格标准
晋升到上一岗在现岗的最少经验年数
晋升所需绩效等级
技术等级
工作能力
创造力
技术指导
专家
绩效考核
优秀
高级技师
精通本专业和相关专业工作,理论水平高,具有专家级水平,在行业或相关方面具有相当影响力,为专业带头人
创新、创造力强,对公司或中心全面工作提出议案、建议,具体参与有关规划、立项、管理、改善工作
语言和理论表达水平高,协调沟通能力强,参与和进行公司和中心全面的培训、带徒工作
资深
操作工
绩效考核优秀
高级技师
精通本专业工作,有很强的的解决问题能力,理论
水平高
创新、创造力强,对中心全面工作提出议案、建议,具体参与有关规划、立项、管理、改善工作
语言和理论表达水平高,协调沟通能力强,参与和进行中心全面的培训、带徒工作
三星
操作工
绩效考核优秀
中级或以上
能从事高技术、复杂的作业,排除作业中的疑难问题,有较高理论水平
有较高的创新、创造能力,每年提出多项相关建议,实施可行改进
有较高的技术指导和带徒能力,语言和理论表达水平较高,按中心要求进行培训工作,带徒不少于4人
晋升到上一岗在现岗的最少经验年
数
晋升所需绩效等级
技术等级
工作能力
创造力
技术指导
二星
操作工
绩效考核优秀
中级或以上
能从事高技术、复杂的作业,排除作业中的疑难问题,有较高理论水平
有较高的创新、创造能力,每年提出多项相关建议,实施可靠改进
有较高的技术指导和带徒能力,语言和理论表达准确,按中心安排进行培训工作,带徒不少于3人
一星
操作工
绩效考核优秀
中级或以
上
能从事较高技术的作业,排除作业中的一般问题,有一定理论水平面
有一定的创新、创造能力,提出相关建议,实施可行改进
有一定的技术指导和带徒能力,带徒不少于1人
技术
操作工
绩效考核良好或以上
中级或以
上
具备熟练操作能力
具备技术指导和带徒能力
操作工
见习期考核和转正定级考试
合格
达到转正条件
可以从事一般性作业
见习工
符合基本资质
暂不能独立操作,招聘考试满足基本能力要求
3、其他类晋升资格标准
晋升到上一岗在现岗的最少经验年数
晋升所需绩效等级
职称等级
工作能力
创造力
技术指导
高级
专家
绩效考核
优秀
高级
负责公司有关重要工作,精通本专业和相关专业工作,专业知识理论水平高,具有专家级水平,在行业或相关方面具有很高影响力,为专业带头人。
创新、创造力很强,对公司全面工作提出议案、建议,完成课题、项目为公司获得很高效益,行业影响力大
参与公司全面的培训、技术指导工作
专家
绩效考核优秀
高级
负责公司和中心有关重要工作,精通本专业和相关专业工作,专业知识理论水平高,具有专家级水平,在行业或相关方面具有相当影响力,为专业带头人
创新、创造力很强,对公司和中心全面工作提出议案,完成课题、项目为公司获得很高效益,行业影响力大
语言和理论表达水平高,协调沟通能力强,参与和进行公司和中心全面的培训、带徒工作
资深
绩效考核优秀
高级
负责中心或专业方面重要工作,精通工作和业务,有很强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专业知识理论水平高
创新、创造力很强,对中心全面工作提出议案,完成课题、项目为公司获得较高效益,行业影响力较大
语言和理论表达水平高,协调沟通能力强,参与和进行中心全面的培训、带徒工作
主任
绩效考核优秀
负责有关重要工作,工作和业务水平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强,专业知识理论水平较高
有较高的分析、创新、创造能力,每年实施多项创新项目或提出多项建议,具体参与有关规划、立项、管理、改善工作,为公司获得较高效益
有较高的技术指导和带徒能力,语言和理论表达水平较高,按中心要求进行培训工作
晋升到上一岗在现岗的最少经验年数
晋升所需绩效等级
职称等级
工作能力
创造力
技术指导
副主任
绩效考核优秀
负责比较重要工作,工作和业务水平较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强,专业知识理论水平较高
有较高的分析、创新、创造能力,每年实施多项创新项目或提出多项建议,具体参与有关规划、立项、管理、改善工作,为公司获得较高效益
有较高的技术指导和带徒能力,语言和理论表达准确,按中心安排进行培训工作
主管
绩效考核优秀
工作和业务能力熟练,具有一定的独立判断决定能力,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全面
有较高的分析、创新、创造能力,每年实施多项创新项目或提出多项建议,具体参与有关规划、立项、管理、改善工作,为公司获得一定的效益
有一定的技术指导和带徒能力
员
绩效考核良好或以上
具备熟练工作能力
具备技术指导和带徒能力
助理员
见习期考核和转正定级考试合格
可从事一般性工作
见习员
符合基本资质
需经一定指导,从事一般性工作,招聘测评满足基本能力要求
招聘测评满足基本能力要求
招聘测评满足基本能力要求
(三)降级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中心根据情况降低岗位等级:
1、绩效考核不合格者;
2、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工作失误者;
3、年旷工累计达5天以上者;
七、薪酬
(一)操作类
1、星级以下员工:按各中心现行分配政策执行;
2、星级员工:在执行各中心现行分配政策的同时,每月给
予活动津贴,一星操作工100元,二星操作工200元,三星操作工300元,活动津贴和每月工作考核挂钩,胜任工作职责方可发放。
3、资深操作工和专家
参照其他类资深员工和专家月薪标准,同时各中心要结合本中心工作性质特点和中心总体分配政策,做到与绩效考核挂钩。
(二)其他类
参照管理类(职能工资)月薪标准确定
管理岗位
研发(设计)
岗位
技术岗位
专业管理
岗位
销售(供应)
岗位
董事长
总经理
高级专家
副总经理
专家
专家
专家
专家
管理岗位
研发(设计)
岗位
技术岗位
专业管理
岗位
销售(供应)
岗位
总监
资深研发
(设计)员
资深技术员
资深管理员
资深销售
(供应)员
经理
部长
主任研发
(设计)员
主任技术员
主任管理员
主任销售
(供应)员
副经理
副部长
副主任研发(设计)员
副主任
技术员
副主任
管理员
副主任销售
(供应)员
首席专员
主管研发
(设计)员
主管
技术员
主管
管理员
主管销售
(供应)员
专员
研发
(设计)员
技术员
管理员
销售(供应)员
员
助理研发
(设计)员
助理技术员
助理管理员
见习员
见习员
见习员
(三)薪酬晋升
1、各专业人员岗位晋升后,薪酬或活动津贴(操作类)标准随之进行调整;
2、公司效益状况良好或经营目标超额完成,公司将有序安排总体升薪计划,给各专业岗位人员提供薪酬晋升空间;反之则下降。公司薪酬与业绩挂钩的具体实施方案另行制定。
八、长期激励、员工福利和带薪休假计划
1、在给各专业岗位人员提供薪酬晋升空间的同时,公司将实施以股权、期权制度为主的长期激励、员工福利的完善和带薪休假计划,完善薪酬待遇体系。
2、长期激励、员工福利和带薪休假计划在满足全员激励的基本职能同时,将向各专业岗位骨干人员进行重点激励和倾斜。具体实施方案另行制定。
九、绩效考核
1、各中心按公司绩效考核的总体要求,根据各专业类别和岗位梯次人员的岗位职责,制定细化考核方案,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确保各项工作内容、职责得到落实和受控。
2、各中心要加大薪酬与考核挂钩的比例,特别是除操作类以外的其他类岗位,虽然各中心分配政策不同,但每月薪酬的标准中与考核挂钩的比例不得低于总额的40%。
十、职业生涯规划
公司各专业序列和岗位梯次建立后,在给予各岗位梯次员工精神激励、薪酬和物质激励的同时,建立员工的职业发展激励体系,实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真正给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具体实施方案另行制定。
二O一O年
十二
月
十五日
—
END
二线城市房价阶梯式爬升 篇3
但是记者经过多方采访后,发现不管是专家还是业内人士,都对这种说法持否定态度。专家认为,今后房价发展模式是以“爬台阶”的形式展现出来。所谓“爬台阶”,是指房价经历一段上涨阶段之后,便会在某个位置停顿下来,在盘整的过程中蓄积上涨的能量,而条件成熟之后便又会再次上涨,如此多次反复。而在这每一次的反复过程中,房价都会上一次台阶。
对此专家表示,对丁有换房需求的购房者来说,在盘整时期把握机会出手,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做法。
东莞“楼市雪崩”真相
有报道称,东莞楼市在今年2月的最后一天突然“雪崩”:由品牌发展商万科旗下的城区主力楼盘万科运河东一号率先上演了“跳水”秀——该楼盘推出一栋96套的“建行东莞分行团购价”单位,在原有基础上7折跳水,最低价4182元/平方米,毛坯均价5500元/平方米。此价格与去年9月23日推出的一批精装修房均价7800元(含每平方米800元装修)相比,降幅达20%。
此后,光大地产、丰泰城等也分别推出了一批最低价4000元/平方米,均价5500元/平方米左右的“特价房”或新组团。同比去年这两个楼盘10月份的均价,降幅也在20%左右。甚至有东城区某楼盘推出“现楼3980元起”的震撼价!
目前市场主力房价在5500元/平方米左右,这一价格正好与2006年10月前后持平。少量房源价格降幅达2500元/平方米,这一价格比起去年7月份6837元/平方米的峰值,降幅超过30%。
东莞的房价是不是真的雪崩了呢?记者连线目前在售项目售楼处时得知,在售的楼盘中仍然有打折促销现象,如光大地产旗下的景湖春晓,部分特价房售价在5600元/平方米左右,下调30%,这家公司在此前已跟随万科开展过促销活动,因此不足为奇。但也有一些在售楼盘并不为所动,如君悦2046售价仍然为7000元/平方米,未做调整。
记者连线东莞本地的中介公司得知,目前房价的确是有所回调,但是并没有媒体所描述的那样:直降30%。东莞合富置业南城片区一家分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周边:于房的确有少量卖家降价抛盘,但大多数卖家心态还是很平和。而记者连线另外一家中介公司东莞满堂红地产吉之岛店工作人员潘小姐时,得到的说法也与前面的说法一样,即目前房价并未出现人幅降价现象。
对此,东莞本地的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东莞部分楼盘采用打折促销手段,并不能与房价下降划上等号。东莞光大地产也是打折促销参与者之一,该公司策划总监乔启军在自己博客中写道,“打折”是楼盘有针对性的促销手段。一般来说,“打折”的都是一些积压下来的,房型、朝向等不尽好的房子,考虑到该类产品市场接受度低,通过性价的拉动,以比较价格优势来促进销售。他特别提到,万科运河东一号对外号称“七折”,但细算起来实际上仅降价10%~15%,远小于“七折”的30%。其他楼盘近期的“打折”也一样。
广东省房地产协会市场研究部主任黄福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东莞的房价并未出现“雪崩”现象。他说:“此前东莞房价受深圳影响,快速上涨,而眼下宏观调控政策发挥了作用,房价适当回调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出现盘整是正常现象
据了解,目前珠三角区域的深圳、广州房价继续处于振荡调整中,各种打折促销活动也没有扭转住宅成交量持续萎缩的态势。其他一些区域楼市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打折促销活动,在长三角区域,上海出现了一些零散的促销活动,杭州的一些开发商试图通过打折促销加快销售,南京郊区也出现多个楼盘打折的现象,但这些城市都未改变住宅成交量低迷的局面;地处环渤海区域的北京也未能独善其身,在陆续投放市场的限价房、经济适用房的周边楼盘也出现了促销活动,市场又迎来了新的一轮盘整时期。
“就我看来,目前国内部分区域房地产市场出现回调迹象,房价向合理区间回归。但长期来看,我国正处在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阶段,居民居住水平较低,未来房价总体还是上升的趋势。”国务院发展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廖英敏研究员如此告诉记者。她表示,近几年,经济增长偏快的背景下,房价上涨幅度较大,曾通居民购房困难,国家加大了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并逐渐显现成效,使珠三角、长三角以及环渤海都市圈等同内经济发展最快的二个区域,楼市趋冷,房价出现盘整迹象。
廖英敏说:“日前房地产市场还是处于发展阶段,需求非常旺盛,尤其是前段投机性需求较旺,导致房价快速上涨,为了保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国家理所当然会对市场进行调控,因此出现盘整是再正常不过的。”
专家表示,当房价经历过一段时间的上涨之后,便会停顿下来,这已成为一种正常现象。而观察每次盘整时期房地产市场的变化,不难发现虽然有部分涨幅过大的物业价位出现小幅回落,但相对于启动之前还是有一定的涨幅。最为重要的是盘整的表现形式也只是小幅波动,没有出现大面积大幅降价现象,更没有发生“跳水”甚至“崩盘”的现象。
二线城市房价不会“崩盘”
二线城市房价会不会“崩盘”。我们可以从空房率来进行分析。
任志强表示,目前中国的城市人口仍在不断扩张,住房的刚性需求仍在扩大,现有的商品房开发量与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缺口。大多数房价上涨速度过快的城市,恰恰是城市存量房空屋率较低的城市,或者是非常住人口购买率较高、虽有空屋但无助于解决实际居住需求的城市。
据了解,目前排在空房率最低前几位的城市乌鲁木齐、长春、贵阳等,统计资料显示,在2007年乌鲁木齐的空房率全国最低,仅0.34%,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发改委公布的“2007年1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数据显示,乌鲁木齐以21.3%的涨幅排在第一。在空房率排名前十的城市中,重庆、长春等城市的涨幅也超过了全国10.5%的平均水平。
专家分析认为,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相对较为落后,因此空房率也普遍偏低。由此可见,对于空房率原本偏低的二线城市来说,有实在的刚性需求为后盾,发生房价“雪崩”现象几乎不可能。
观望期选择机会更多
中国指数研究院(华东)副院长陈晟认为,从长期看,由于支撑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发展的因素将长期存在,因此房价整体上涨的趋势仍然不可避免。而在未来一两年内,中国房地产市场将出现全国房价平缓上升、局部区域房价理性回归、个别热点城市快速增长并存的格局。
陈晟进一步阐述说,是基于房地产市场供给相对有限、需求依然旺盛的基础判断做出上述预测的。从供给上看,住宅供给依然偏紧,这是由有限的住宅用地供给决定的,加上开发商在不明朗的市场下可能会调整企业城市布局并放缓拿地推盘的节奏,由此可以认为商品住宅供给近期依然偏紧的状况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从需求上看,住宅需求依然保持稳健增长的态势。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收入增长水平、较高的银行储蓄比例和较低的存款利率、较年轻的人口结构、较多的高校毕业生,这些都客观上促使需求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阶梯式方案 篇4
一、居民用电阶梯电价状况
资源产品价格全面反应了资源紧缺、供求关系、环境成本, 我国资源产品价格较低, 是一种粗放型的经营模式, 极大浪费了资源。这些年, 政府积极参与电价改革, 完善销售电价分类结构, 将交叉补贴问题减至最低, 推动节能减排, 构建有效的用电电价体系。阶梯电价政策在我国经历的了八年的时间, 早期研究开始于2004, 经过一段时间, 与2010年达成了初步指导意见, 借助互联网, 寻求社会的意见。随后各地召开听证会, 听取方案意见, 以实现对方案的完善[2]。
二、不同政策目标下的阶梯电价改革方案
1. 以节能目标优化方案
(1) 模型搭建
分档越细, 节能效果越佳。始终会存在“中间用户”, 对各家庭电量采取节能激励措施, 以消除“中间用户”, 保持电力企业受益不发生改变, 转变电价为“平滑递增”。
T1、T2、T3:电力企业三个阶梯档相应的收益。T:总收益。F (x) :“平滑递增”电价函数。电力企业采用阶梯电价方式获得的收益:T=T1+T2+T3 (1) 。
电力企业采用“平滑递增电价”方式获得的收益:T=f (x) dx (2) 。
为确保函数f (x) 体现节能性质, 利用价格函数, 对用电所需进行抑制, 对高需求的家庭用户进行惩罚, 电价增长要比用电量增长快, F (x) =meax, n、x均正无穷大 (3) 。
针对各家庭用户, P:相应电量, 利用过阶梯电价计价求解电费T, 样本数据拟合下, 得出m值与n值, 进而获得平滑递增电价函数 (fx) 。如果使用Eview S软件拟合, 则拟合后的方程式可写为:
通常平滑递增函数衡量第二档电价、第三档电价的变化状况, 如果P在第二档内的最小值超过200, 抑或为260, ea P数值较大, 使ePa-1接近于ePa。
(2) 拟合分析
数据来源:选取8个城市的实证数据, 共406户家庭, 进行了持续三年的跟踪抄表, 持续时间从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数据汇总统计过程中, 剔除无效样本14户, 在数据统计中, 采取离群值检验, 忽略了其中14户无效样本, 实际有效样本为392户家庭。结合当地电费计费方式, 隔3个月进行一次结算, 共计1176个截面样本数据, 分为冬季和非冬季。
拟合结果。参数m、n拟合结果较好, 冬季与非冬季的t统计量值明显, 产生了良好的方程拟合度, 其中, 冬季:
非冬季:
通过进一步计算, 获得参数n的值相应为:冬季n=0.2215, 非冬季n=.02176。平滑递增的电价函数表示为:
(3) 结果分析
平滑递增电价计价后, 在不同用电水平下, 居民用电的价格是不一样的, 价格提升速度比电量增加速度要快。
2. 以社会福利优化方案
(1) 模型搭建
(2) 数据说明
本次研究源于某城市2005~2012年的统计年限, 分类居民消费支出, 共包括居住、衣着在内的八种类别, 居民用电划归于“居住”类别。“居住”费用-“住房”费用=居民用电消费支出。I:各城市居民“可支配收人”。
3. 计量步骤
4. 结果分析
通过上文分析得出:用电量满足了居民所需, 对电价无敏感。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人限制各种消费比, 全省用户平均用电量也即全省电量, 也是该省居民的平均消费水平。
三、结束语
细分阶梯分档, 拓宽档间差价, 节能激励动因也将得到强化。惩罚高用电量用户的电价较高, 切实践行电价收人调节功能, 因为低用电量用户占有较高比例, 从家改革约束力小, 节能效果较好, 充分处理“中间状态”的家庭节能激励问题;保证电力企业受益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 使用不同的电价方式, 差别较大电价方式不影响电企收益, 极少约束企业改革;可操作性强, 通过对阶梯电价用户电表的改造, 将简单的平滑递增计价程序设置在居民电表, 费用、实施工程量小。高水平分档, 稍微调整季节标准, 完善覆盖结构[2]。样本分布计算获得, 覆盖率较低, 各档提高幅度大, 冬季与非冬季间有区别, 实际覆盖率比目标覆盖率低很多。覆盖目标不应简单地将电量作为标准, 结合社会福利、居民收人, 构建完善的覆盖目标。满足用户基本用电所需, 确保平均用户电量, 维持家庭福利不降低。阶梯电价改革下, 当前收人水平、支出结构下一定要维持居民正常电量所需, 家庭收人、支出结构比价, 获得当地电能的消费水平。
摘要: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构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 合理配置资源, 让广大居民树立减排意识, 出台了阶梯电价政策。阶梯电价改革实施下, 开展跟踪调查, 研究了节能效果、社会福利的阶梯电价政策改革。节能效果视角下, 预算出节能激励的平滑电价函数;以用户覆盖为目标, 预估得出, 各档覆盖率整体较低, 社会福利视角下, 得出居民家庭基本用电量、生活平均用电水平。本研究为阶梯电价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促使我国阶梯电价改革顺利进行。
关键词:政策目标,阶梯电价,改革
参考文献
[1]梁璐.北京市居民生活阶梯电价政策效果及应对策略[D].华北电力大学, 2013.
阶梯式方案 篇5
2018禹州市少儿春晚慧润阶梯教育集团
协办单位合作方案
为了给禹州更多少年、儿童提供一个学习、展示和锻炼的专业舞台。同时扩大慧润阶梯在禹州地区的影响力,为后期招生做好充足的准备。经过双方友好协商,就慧润阶梯教育集团在2018禹州市少儿春晚协办单位合作事宜达成以下合作意向:
服务内容
1.2018禹州少儿春晚协办单位标识权,并在活动的各个周期明显标注。2.成为少儿春晚海选的唯一线下官方海选点(现两场海选已全部结束,参与海选人数近千人)
3.提供三名海选评委老师(并全程参与2018禹州少儿春晚节目选定)4.2018禹州少儿春晚海选全程直播滚动广告一个版面(现已结束)4.2018禹州少儿春晚门票显著标明协办单位(750张门票)5.制作慧润阶梯教育集团拜年视频,并在春晚现场播放 6.颍河网和今日禹州文案宣传(现已发布四期)7.少儿春晚活动现场场地条幅4条 8.少儿春晚活动现场门型展架6个 9.少儿春晚活动现场大屏背景协办单位名称
10.少儿春晚直播页面滚动广告版面一个(预计观看量超百万)
11.慧润阶梯教育集团入选节目主持人以及直播平台机构报幕 12.提供少儿春晚节目录制现场5个贵宾坐席 13.提供少儿春晚节目录制现场门票100张
初中语文阶梯式课外阅读研究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外阅读 阶梯式教学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阅读教学是十分重要的部分。阅读教学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述,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掌握相关的阅读技巧。但是课内阅读必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才能够真正地体现阅读教学的意义。传统的教学往往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是让学生阅读试卷和练习上的一些文章,很少延伸到课外。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阶梯式课外阅读包括兴趣感知、理解鉴赏以及批评评论三个层次,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传统的阅读教学,可能只是局限于理解鉴赏层面,很显然这种处理方式是片面的,不利于学生的阅读学习。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教师应该推动阶梯式课外阅读教学。
一、第一阶梯:兴趣感知阅读
兴趣感知阅读是阶梯式课外阅读的第一阶梯,也就是最为基本的阶段,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增强阅读能力。俗话说,兴趣是人们学习的动力。要是连阅读的兴趣都没有,阅读教学就无从谈起。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形式较为单一,他们只是让学生根据几个问题进行阅读,然后将阅读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型挑出来讲解,并将主旨讲述出来,阅读教学就结束了。事实上,这样的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师应该针对这一情况从新课改的要求出发,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冰心诗四首(母亲、纸船、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注重兴趣感知阅读。这四首诗都选自冰心的《繁心·春水》,很多语言都切合初中生的思维习惯,并且诗歌的语言富有想象力,同时还十分清新。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开展阅读学习,同时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朗诵比赛活,让学生真正地感受这几首诗歌的美感。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对于冰心诗歌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出《繁心·春水》这本著作,让学生在课下进行阅读,就可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充分实现兴趣感知阅读的作用。
二、第二阶梯:理解鉴赏阅读
理解鉴赏阅读是阶梯式课外阅读的第二阶梯,是阅读教学的发展阶段,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透过文字本身理解文章的意义。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不太注重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下一次再碰到相似的文章时还是会不知道如何解读文章。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体会写作者的情感,并从真正意义上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俗风情)第十课“社戏”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注重理解鉴赏阅读。“社戏”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其中讲述了作者的三次看戏经历,描述了自己童年的经历。教师应该让学生抓住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即“我”、双喜、桂生、阿发以及六一公公等人。同时,学生还应该把握文章中的主要情节和作者隐藏在文章中的时间线索。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重点。之后,教师将鲁迅的另一篇文章“五猖会”以课外阅读的形式让学生以同样的方式进行阅读,这样就能够提高阅读水平。
三、第三阶梯:批评评论阅读
批评评论阅读是阶梯式课外阅读的第三阶梯,是阅读教学的高级阶段,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能够学会运用发散思维,从文章的语言和思想等方面对文章进行评价。当然,学生对于作品的评价可能和写作者本身相似,又或者会有很大差别。学生在阅读中有意识地对文章本身的各种因素进行比较时,可以对一些错误的观点和评论进行批判,从而真正地进行批判性阅读。当然,这并非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盲目地批判,而是以科学的观点进行评价,以质疑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我的叔叔于勒”这部分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应该注重批评评论阅读。在进行这部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莫迫桑的另一篇文章“项链”作为课外阅读对象。学生在进行阅读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手法、文字特色以及思想等进行分析和评价,真正地养成批评评论阅读的习惯。
综上所述,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往往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一些弊端。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推动阶梯式课外阅读教学,即从三个方面进行课外阅读教学,通过兴趣感知阅读、理解鉴赏阅读以及批评评论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 黄厚江. 享受语文课堂——黄厚江本色语文教学典型案例[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 李如密. 元学习能力培养:促使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J]. 课程·教材·教法,2007(6).
浅析初中语文阶梯式课外阅读 篇7
一、第一阶段:兴趣感知阅读
兴趣感知阅读作为阶梯式阅读的初级阶段,主要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增强阅读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才能保证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持之以恒。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在阅读之前为学生设定几个阅读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并将阅读中的语句和词语挑出来,进行简单的赏析,最后总结文章主旨,阅读教学就基本结束了。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就忽略了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对阅读的接受程度,当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时,阅读教学的效果自然不理想。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针对这一情况,转变教学方式,首先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的 《童趣》 一课的知识点学习时,老师就应该首先从学生的兴趣感知出发,课文里的很多场景及事件描写都很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并且与学生的生活方式比较贴切,更能引发学生的共鸣。文章采取文言文的方式描写,更有一番韵味。老师在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通过这样的交流,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了解,同时通过这种课本与生活的实际结合,让学生感受阅读的魅力。同时,老师可以借此引荐高尔基的 《童年》,让学生在课外的时候进行阅读,满足学生对中外不同著作的阅读,拓展学生的视野,实现学生的兴趣感知阅读。
二、第二阶段:理解鉴赏阅读
作为阶梯式课外阅读教学的第二阶段,理解鉴赏也是阅读的发展阶段,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透过文章的字里行间理解其中包含的蕴意。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在引导学生对词句进行鉴赏时,通常是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忽略了对学生的引导。语言的魅力主要是在于其多样性和灵活性,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却使得文章鉴赏变得死板,这样的方式就必然导致学生在之后的阅读鉴赏中,遇到类似的文章,却依然无从下手。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就应该从引导学生认知为基本,从真正意义上讲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思想紧密结合起来,掌握事物内部的主要联系。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知识讲解时,老师应该更加注重语言的鉴赏部分,该篇文章是鲁迅先生的作品,这是一篇记录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作者写百草园,用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出一幅其乐无穷的儿童乐园,但是三味书屋这是一幅完全不同的景象,三味书屋充满陈腐味,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这样老师就可从中引导学生对两幅景象的对比,分析出文章深含的蕴意,通过联系作者写作的背景,了解作者的中心思想以及通过此文反映出的社会现象。本篇文章收录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中,老师可以通过延展,介绍出鲁迅的文选集,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范围,让学生透过时代背景的变化去感受鲁迅文中的主要精神,以此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分析能力。
三、第三阶段:批评评论阅读
作为阶梯式课外阅读的最后一阶段,批评评论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高级阶段,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拓展思维,从文章的语言和中心思想对文章进行评判。在进行评判过程中,可能与作者中心思想比较类似,或者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文章的各要素进行整合,对一些错误的或者有偏差的观点进行批判,真正意义上实现批判性阅读。在进行批判阅读引导时,老师要强调一点,并不是盲目的进行批判,而是在用科学视角和观点的基础上进行评讲,以此提高自身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阶梯式教学课题的操作认识 篇8
一、教学组织的阶梯式
阶梯式教学强调把学生按学科水平的高低进行搭配。每学期进行一次分组, 每个小组人数在4~8人, 每个小组按学科水平的高低分为2~3层。在学习的全过程中, 教师负责抓组长, 组长负责抓组员, 小组中的上层抓中层, 中层抓下层, 下层反馈信息给教师, 教师对组长或小组代表进行集中培训和检测, 再由受培训和检测的人员对各组进行分散培训和检测, 同时上层包下层过关, 作业、小测、课本内容都要以小组形式进行捆绑。这也是解决大班额和优秀教育资源共享的一种有效方法, 从而使小组学习模式的阶梯形成一个大循环, 便于学科水平整体螺旋式的上升和共同提高。正所谓:“一枝独秀不为奇, 满圆花开才是春。”
二、学科知识的阶梯式
在学科知识的教学中, 始终坚持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原则, 将每一节课所要讲的重点知识都“织”入学科的网状知识结构中去, 建立相互之间的联系, 让知识可以有漏洞, 却不至于完全丢失掉, 也不至于一点都没有头绪。意即:用互联的方式把知识留住。
课堂教学中要建立大目标和小目标, 并且要像疱丁解牛一样把知识分解成相关的细小知识点, 逐个加以突破, 最后综合服务于主要知识点, 让认知按科学的阶梯式进行, 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水平。俗话说:“贪多嚼不烂, 欲速则不达。”知识和认知的阶梯式处理需要教师大量的课前准备, 并以此来降低课程的难度, 但不降低课程的总体要求。
三、教学要求的阶梯式
常言道:遇人说人话, 逢鬼说鬼话。在阶梯式教学中, 学生回答不了教师的提问, 责任在教师, 因为阶梯式教学的理念是给学生的问题必须适合学生的知识储备, 否则就谈不上“备学生”, 就是教师在一意孤行地单边教学, 而不是教学相长, 不是以学生为主体。
我们强调因材施教, 强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强调给每一个学生以成功的体验, 强调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调树立每一个学生的自信心。所以, 在教学要求上一定要体现学生的各有千秋, 什么样的问题给什么样的学生回答, 什么样的学生能回答什么样的问题;是不是每一次课堂教学中教师都能设置好不同层次的问题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 并且用肯定的眼光来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给予每一个学生公平的话语权, 并且让每一个学生的发言都受到关注;做到人微言重而不是人微言轻, 让学生在他所在的群体中得到认可和尊重, 这一点是阶梯式教学成败的关键。
四、激励评价的阶梯式
教师一定要有一本学生的花名册, 了解学生, 记录学生, 肯定学生。教学中, 我们把评价学生的等级分成星星、月亮、太阳和宇宙, 实行九九八十一的进阶方式, 即九颗星星进成一个月亮, 九个月亮进成一个太阳, 九个太阳进成一个宇宙。任何一个小小的成功都记录在案, 并配以一颗激励的星星。
教师要善于运用表扬, 运用赏识教育理念, 经常对学生竖起大拇指而不是食指, 更不是小指。不要怕用完星星、月亮和太阳, 因为从几何级数上来计算, 十年也用不完星星、月亮和太阳, 但是只要用, 学生就有盼头、有希望, 并且这些无休止的盼头和希望激励和支撑着他们不断前行, 我们当教师的更是要将这种无休止的激励一直运用下去, 正所谓学生的成长远大于成绩, 让他们永远有盼头、有希望, 才有学下去的勇气。
英语阶梯式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篇9
关键词:阶梯式,阅读,重点词语,层次
在传统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中,对单词的解读和对段落的翻译往往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对文章整体的认识比较浅薄,没能把文章读透彻,导致学生在做阅读题的时候对一些不能通过字面意思获悉的答案,往往觉得无从下手,这样既耽误了时间又取不到好的效果。所以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变得至关重要了,但罗马非一日建成,任何的素养都要通过长时间的培养才能养成。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采取较为科学的阶梯式阅读教学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本文即对英语阶梯式阅读教学的具体步凑及策略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一、读懂并深入思考标题的含义
在日常阅读中绝大部分人都会忽视对标题的审视,甚而至于觉得标题这个东西是可有可无的。事实上标题是作者对文章的高度概括,它是文章内容的浓缩,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所以标题的理解是一定不能忽视的问题。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为了有效的检验学生对标题的理解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设定一些题目。比如:通过标题,猜文章的题材?文章会涉及到那些方面的内容?作者有可能会表达什么样的观点。
二、带着问题对文章清浅的阅读并找出关键字
对标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之后,就要开始对文章进行解读了。但是很多学生都表示,在进行英语阅读过程中, 虽然完整地读完了一遍文章,但是一到做题的时候却也依然如堕五里雾中,摸不到头脑。这种现象从科学层面讲也是比较正常的,因为人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过目不忘。 对问题中涉及到稍微晦涩一点问题的时候,往往需要对文章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和解读。但是一遍走马观花的阅读过程, 是很难对文章有深刻印象的,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倒过去再读一遍,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圈点那些与问题、标题有密切关联或间接关联的词句。在这个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要明确什么才是值得注意的关键字,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掌握对关键字含义的正确理解。其次就是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的评价及纠正,引导学生正确高效的完成任务。
三、对重点句的解读
完成对关键字的圈点工作之后,就进入到熟读阶段了。 在这个阶段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对关键字的深入解剖,找出段落间的重点句。所谓的重点句就是足以概括一个段落的句子,当然其中也包含了对关键字的注解。这个阶段主要是为了了解各个段落的侧重点,找出各个段落的异同点,对接下来的分析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个阶段,同样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要引导学生快速高效的找到重点句,这就要求学生对重点句的概念要十分的清楚,在这方面教师一定要循循善诱。其次就是要把握好阅读的时间,不要纠结一点而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
四、对文章细节的重点阅读
很多学生表示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会因为答案的相似性而发愁,因为它们大多都模棱两可不能从主观的认知层面去做出正确的判断。那么这就需要学生对文章的细节,要有足够的得认知。但是这样的能力绝对不是与生俱来的,它的养成需要大量的练习。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 要针对这个方面做较多的投入。练习的方式要灵活多样,一般常用的有:对文章主要观点的正误判断,对主要段落的句子排序,选词填空等等。在这个阶段应该注意的问题:首先确保练习方式的多样性、趣味性、灵活性的特点。其次习题的选取范围要尽可能的广,不能拘泥于某个段落或词语。最后,限制好时间,明确好任务目标,让学生能够最高效的完成目标。
五、深化阅读对文章观点提出合理的评判
这个阶段的阅读是基于对文章十分熟悉的基础上进行的,也是进行了以上几个阶段达到的效果。到了这个阶段, 就应该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批判能力,对作者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这个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与文章有一定的关联性,最好不要随意发挥。其次,问题最好是开放式的,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思考空间。最后,问题最好具有一定的教育性,能够培养学生批判精神的同时也能够树立好的思想观念,达到育人为本的效果。
六、拓展性阅读
浙江居民生活用电阶梯式电价调研 篇10
长期以来,浙江省居民生活用电电价低于平均电价水平,价格倒置。在“十五”时期,居民生活用电快速增长,但用电价格的交叉补贴不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进一步扩大,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失去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如何公平、合理地确定居民生活用电电价水平,既要照顾到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电能消费,又要促使高收入群体节约电能消费,这就是对居民生活用电价格研究的目的。
1 浙江省居民收入现状分析
“十五”时期,浙江省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根据浙江省统计局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综合评价指标的测算,至2006年底,浙江全面小康实现度已达到87.2%。从经济指标来看,2006年全省GDP达到15649亿元,人均GDP达到了31684元(3975美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89.5%和79.9%,年均增长13.6%和l2.5%。2006年,浙江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826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7335元,5年年均实际增长分别为10.8%和7.9%,经济发展指标已基本实现小康。从上世纪90年代起,浙江居民收入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期。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浙江省居民收入差距也逐渐拉开,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城乡内部差距等快速扩大,具体特征如下。
(1)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扩大。1990~2006年浙江居民收入差距是快速扩张时期,行业差距,城乡差距等迅速拉开。1990年收入最高行业是收入最低行业的1.3倍,2006年上升到了3.7倍;与此同时,城乡差别从l.7:1扩大到了2.5:1,虽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于国际经验比1.7:1。综合看,全社会最高与最低收入户之间差距1990年为1.7:1,2006年扩大为13.2:1,扩大了7倍多,而且收入等级越高,等级差距越大。
(2)农村差距高于城镇,但增长较慢。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大于城镇内部的收入差距,1990~2006年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一直高于城镇居民,到2006年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分别为0.32和0.36;与城镇相比,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相对较慢,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1990年的0.30扩大到2006年的0.36,16年间仅增加了0.05。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拉开,1990年的城镇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17,到2006年扩大到0.32,几乎扩大了1倍。
(3)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缓慢。居民收入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马太效应,l990~2006年浙江城镇居民最低收入户可支配收入从1026.4元增长到5422.6元,低收入户可支配收入从1291.5元增长到8474.1元,年均增长分别为10.9%和12.5%,分别比城镇居民收入平均增长速度低4.2和2.7个百分点。而收入等级越高,收入增长速度越快,1990~2006年高收入户和最高收入户年均增长17.0%和18.8%。从居民实际富裕程度看,最低收入户和低收入户的恩格尔系数从63.1%和56.9%下降到了46.2%和43.6%,最高收入群体则从51.3%大幅下降到了22.1%。农村居民收入整体收入偏低且增长缓慢,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35元,大体相当于城镇居民最低收入户和低收入户的平均水平。1990~2006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2.6%,相对城市居民的收入增幅比较滞后。
由此可见,浙江省居民生活水平在整体快速提高的同时,贫富差距也快速扩大。
浙江省的电价政策一直倾斜于居民生活用电,即使在供电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基本上保持了居民生活用电的稳定电价,形成居民生活用电电价严重偏离成本,产生交叉补贴。在实行阶梯式电价之前,表面上高、低收入群体享受了相同的补贴,而实际上由于低收入群体的用电量要比高收入群体低得多,产生高收入群体得到的补贴多,低收入群体得到的补贴少的马太效应。
综合以上因素,浙江省适合推行阶梯式电价,根据居民收入的高低,分成高、中、低3个层次的收入群体,研究这3个群体的电能消费水平,制定出3个阶梯合适的月用电量和相应的电价,从而使得:对于低收入群体,能满足最基本生活所需的电能消费;对于中等收人群体,在基本生活电能消费的基础上,进一步普及家用电器,所增加的电费支出不会感到有压力;对于高收入家庭,由于住房面积大,家用电器多,第三阶梯的电价能促使节约用电。浙江省在基本步入小康的同时,贫富差距也不断扩大,浙江省又是能源资源短缺的省份,阶梯式电价能减少交叉补贴,照顾到了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用电水平,促使高收入家庭节约用能。
2 居民生活用电电费支出承受力分析
阶梯式电价是考虑城乡居民分高、中、低收入水平设计出对应的区间电量和电价,这首先要考虑城乡居民对用电消费支出的实际承受能力,并促进城乡居民节约用电。为了分析居民对用电消费支出的承受能力,根据浙江省从1995~2006年人均电能消费支出占城镇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情况,分析确定居民的阶梯式电价,居民电费支出与收入有以下关系。
城镇和农村居民电费支出占个人可支配收入及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基本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居民收入越低,上升的速度也越快;居民收入越低,电费支出占收入的比例越高;城镇居民电费支出占收入的比重一般高于农村居民。
2006年城镇居民平均电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为2.18%,农村居民平均电费支出占纯收入比重为1.62%。城镇居民最低收入户电费支出占收入的比重为4.59%,最高收入户为1.36%;农村居民低收入户电费支出占收入比重为3.08%,农村居民高收入户为1.2%。这说明,居民生活用电的电费支出在不同的收入阶层所产生的负担是不同的,在电价政策上对不同的收入组应有所区别,这样才能照顾到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用电需求水平。但随着城乡居民家用电器拥有量的提高,居民的电能消费呈现增长的态势,在电价政策上也必须考虑到促使高收入居民节约用电。那么,居民的电费支出占收入比重多少是一个较为合适的限度呢?根据欧美等西方国家的测试和经验,一般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居民电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达到5%~6%会感到有明显的压力,超出这一比重居民用电消费的承受力就会显得较弱。不过,根据世界银行的调查数据认为,电费支出比重为10%~15%的话,承受力是可以接受的,超出该比重,居民的承受力就会产生问题,而世界卫生组织则认为10%的电费支出比重是限度值。根据浙江省1995~2006年的电费支出比重分析,把5%的电费支出比重作为衡量居民承受力的一个指标,来判断浙江省居民对电费支出的承受度,只要不超过这个指标,可以基本保持居民电费支出比重不超过199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在此引入居民电费支出承受力系数,它表示电费支出变动率与收入变动率的比值,当居民电费支出承受力系数大于1,说明电费支出增长高于收入增长;当居民电费支出承受力系数小于1,说明电费支出增长低于收入增长;当居民电费支出承受力系数等于1,电费支出与收入同步增长,电费支出比重不会超出以往水平,因而选用居民电费支出承受力系数等于1作为判断居民电费承受力的限度,为制定阶梯式电价提供合理的依据。
3 居民不同收入户生活用电水平分析
居民生活用电的需求程度会受到居民收入增长和电价高低的影响。通过对浙江省城镇居民7户、农村居民5户不同收入户历年的用电量进行用电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计算,可以看出,对于不同居民收入户的用电需求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和特点:用电价格弹性,收入低和收入高的居民比中等收入居民户高,但不是十分有规则;对于收入弹性,居民的收入越高收入弹性就越低。根据这一特点和规律,可以把浙江省城乡居民分成3组。低收入组:包括农村低收入户、农村次低收入户、农村中等收入户、农村次高收入户、城镇最低收入户,这些居民收入较低,用电特点是价格弹性较大,收入弹性大。中等收入组:包括农村高收入户、城镇低收入户、城镇中等偏下户、城镇中等收入户、城镇中等偏上户,这些居民收入一般,用电特点是价格弹性较小,收入弹性较低。高收入组:包括城镇高收入户、城镇最高收入户,这些居民收入高,用电特点是价格弹性较大,收入弹性最低。
居民基本生活用电量:在城乡居民低收入家庭中,生活用电消费一般包括照明、普通家用电器等的使用等。这些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所需,从而其电能的消费也是最基本的,所以可以认为低收入家庭的生活用电是最基本必需的生活用电量。根据浙江省统计年鉴的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用电量数据分析,在1995~2006年的11年中,农村低收入户、次低收入户、中等收入户、次高收入户的平均每月用电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38%、6.29%、8.48%、9.67%,城镇最低收入户为7.85%。在低收入组中,2006年平均每月用电最高的是城镇最低收入户,月用电量为114千瓦时。可以预测出2008年农村次高及以下收入户月用电量均低于100千瓦时,由此可见,在阶梯式电价中,以114千瓦时为城乡居民家庭基本必需用电量为参考基准值是合适的,所以设月用电量100千瓦时为第一阶梯电量,基本能够保障低收入组中城乡居民的用电水平。
中等收入家庭生活用电量:同理,中等收入家庭户在1995~2006年的11年中,农村高收入户,户均月用电量年平均增长率为10.84%,城镇低收入户、中等偏下户、中等收入户、中等偏上户,户均月用电量年均增长分别为8.13%、9.03%、8.91%、10.03%。在中等收入家庭组中,2006年月用电量最高的是城镇中等收入偏上户,月用电量为173千瓦时,预测2008年月用电量将达到210千瓦时。在中等收入组中,随着收入的提高,电能消费增长加快,年平均增长率一般大于低收入组,是比较有消费空间的用户群体,所以,月用电量250千瓦时为第二阶梯电量是比较合适的,在2010年前能基本满足中等收入家庭组的月电能消费量,给中等收入家庭组有一个电能消费空间。
高收入家庭生活用电量:高收入家庭组,从1995~2006年间,城镇高收入户,户均月电能消费从71千瓦时增加到212千瓦时,年平均增长率为10.52%;城镇最高收入户,户均月电能消费从79千瓦时上升到234千瓦时,年平均增长率为10.43%。高收入家庭组由于其收入较高,电能消费的增速明显高于中、低收入家庭。2006年最高收入户月用电量为234千瓦时,预计2008年月用电量将达到285千瓦时,说明城镇高收入家庭月用电量基本大多在250千瓦时以上,所以,对高收入组来说,月用电量250千瓦时为阶梯式电价的第二阶梯电量也是合适的。通过对城镇和农村不同收入户划分为3个不同的收入组,并对3个不同收入组进行家庭生活用电量的分析表明,不同的收入组对应不同阶梯电量,见表1。
在1995~2006年间,对于低收入组,他们的收入增长缓慢,电费支出年均增长速度要比收入平均高出约10个百分点;中等收入组的收入增长要比低收入组快,且增速差距相对较小,电费支出年均增长速度要比收入平均高出约6.2个百分点;对于高收入组是收入增长最快的收入户,电费支出年均增长速度比收入平均高出约5.7个百分点。
从以上可知,1995~2006年家庭电费支出的年均增长率均高于收入的增长率,居民电费支出承受力系数大于1,且收入越低电费支出的增长率越高于收入的增长率。实际上,在近10年来浙江省居民生活用电价格比较稳定,家庭电费支出的增长主要是居民生活用电量的大幅上升所引起,在收入增加、电价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必然刺激家庭电能消费。根据1995~2006年不同居民收入户收入和电费支出的年均增长率和2006年的家庭电费支出及用电量等,计算家庭年电费的增加支出,并根据预测的2008年户均年用电量,在居民电费支出承受力系数等于1的情况下,计算不同收入组的居民在2008年的电价可调整区间。低收入组区间0.029~0.041元/千瓦时,中等收入组区间0.040~0.053元/千瓦时,高收入组区间0.064~0.071元/千瓦时。
根据以上调价区间,在2006年居民生活电价的基础上再计算浙江省低、中、高3个收入组居民2008年新的基础电价。考虑到低收入组居民对电价上浮的承受能力低,所以,基础电价保持在2006年的第一阶梯电价水平;中等收入组的居民只要电价在上述合理的区间调整,不会感到有压力;高收入组的居民收入较高,对电价调整所增加的电费支出影响较小。
确定了基础电价后,第一阶梯的电价保持不变,所以直接对第二阶梯电价进行分析,第二阶梯主要面向中等收入组的居民电能消费,电量区间是100~250千瓦时,经计算,中等收入组中不同收入户的新电价区间为1.04~0.639元/千瓦时,中等偏上户的月用电量最高,与之相对应计算的第二阶梯电价最低,如果第二阶梯电价取0.639元/千瓦时,虽然中等收入组的各收入户能满足电费支出的承受要求,但每千瓦时0.639元超过了2006年第三阶梯电价,一次性调整幅度偏大,会给大多数居民形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因此,第二阶梯电价设计取0.603元/千瓦时。
第三阶梯电价主要面对高收入组居民,电量区间是250千瓦时以上,同理,经计算高等收入组中不同收入户的新电价区间为1.271~0.778元/千瓦时,第三阶梯电价取高收入组中最高收入户的计算结果,价格为每千瓦时0.778元,比2006年增加0.11元/千瓦时,第三阶梯电价似乎一次性调整幅度较大,但实际上仍低于相同电压等级的普通工业用电等电价,且对于高收入组居民实行新阶梯电价,能够承受所增加的电费支出,并促使这部分居民节约用电。
通过完成阶梯式电价设计,得到了浙江省2008年居民生活用电阶梯式电价方案,见表2。
用阶梯式发展理论指导矿产勘查 篇11
阶梯式发展是指客观事物随时间由一个台阶跃进到另一个台阶的发展。
阶梯式发展理论认为,发展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过程是由相互衔接而又具有不同质的阶段组成。在每个阶段内部,通过量的积累引起质的变化而进入新的阶段。发展就正是通过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量变到质变而跃进到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来实现的。
提出阶梯式发展这个理论观点的初始依据是对国内外矿产勘查过程活动规律的概括与提炼,是1991年春,笔者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总结矿产勘查工作活动规律的结果。
当年,中国的矿产勘查过程划分为普查、详查、勘探这三个既相互衔接又具有不同任务要求的阶段。它的发展形式是呈台阶式的,随着从普查、向详查、再向勘探的推进,勘查程度就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似地逐步地深入,地质勘查人员对矿产地质情况的认识也随着如攀登阶梯似地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逐步提高。那时,我也查阅了国外的相关资料,尽管不同国家矿产勘查工作过程阶段划分的繁简程度和各阶段命名不盡相同,对各阶段的任务要求也不尽一样,但共同的是中外地质学家们都把矿产勘查工作过程划分阶段,并都循序渐进地一个阶段一个台阶把矿产勘查工作向前推进。矿产勘查过程这种呈台阶式的发展特点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论及的“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这两种发展形式不尽相同,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未被人们认识的新的发展方式,于是我对矿产勘查活动中这种台阶式的发展方式命名为“阶梯式发展”,并写了一篇题为《“阶梯式发展”是矿产勘查过程中认识运动的主要形式》一文先后在中央党校内部刊物和《自然辩证法研究》杂志上发表。尔后,又作为一节纳入朱训著《找矿哲学概论》专著中,于1992年公开出版。
后经20多年来的悉心观察与研究,发现这种阶梯式发展方式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如:自然界中的生命演化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人才成长由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发展,经济生活中的阶梯电价、阶梯水价、阶梯气价和人们生活中的上下楼梯等是阶梯式发展的典型案例,于是提出一个具有更为广泛意义的理论观点,即“阶梯式发展是物质世界运动和人类认识运动的重要形式”(2012年《自然辩证法研究》第12期)。就矿产勘查工作而言,根据这个新观点,阶梯式发展既是矿产勘查过程中认识运动的主要形式,又是矿产勘查活动过程的客观规律。
二、阶梯式发展是矿产勘查活动过程的客观规律
唯物辩证法认为,宇宙万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而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又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矿产勘查工作也不例外,也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
矿产勘查工作是地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勘查工作的目的在于发现与探明可供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所需的矿产资源,并提供相应的地质勘探报告供设计建设矿山使用,以减少开发风险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为了有效地推进矿产勘查工作,中外地质学家都将矿产勘查工作过程划分为几个性质不尽相同的阶段。如前苏联将矿产勘查过程划分为初步普查、详细普查、初步勘探、详细勘探四个阶段。市场经济国家划分不尽一致,但大体上将勘查工作划分为草根勘查、后期可行性研究、矿场勘查等几个阶段。目前,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2年8月28日发布,2003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规定,我国将矿产勘查工作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
那么,中外地质学家为什么都将矿产勘查工作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呈阶梯状的来推进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从哲学观点看,对任何客观事物认识都要有一个过程。找矿哲学认识论认为,矿产勘查是人类变革自然的一项社会实践和能动的认识运动。找矿过程实际是地质勘查人员对地壳中客观存在的矿产进行认识的过程。就是说,通过作为勘查工作主体的地质人员的主观能动作用,是可以能够并正确反映与认识客观存在的作为客体的地下矿产资源的。但认识地下矿产资源情况和认识其他客观事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需要经过一个反复“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犹如爬楼梯似地逐步前进的过程。
第二,从矿产资源的特点看,客观存在的地下矿产资源有一系列特点,其中有两个特点促使矿产勘查活动必须划分阶段进行。一是矿产资源的隐蔽性。矿产资源通常深埋地下,靠找矿人的感官一般难以进行直接观察,更不可能观测其全貌。即使所谓裸露在地表的露天矿,也只是它的小部分出露在地表,而大部分仍隐蔽在地下。二是矿产资源的差异性。由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成矿地质条件不尽一样,所以在世界各地形成的只有类似的矿床,而没有完全一样的矿床,不可能用完全一样的方式、手段进行勘查。由于矿产资源具有隐蔽性、差异性的特点,所以对地下矿产资源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需要逐步推进。
第三,从矿产勘查工作的探索性特点看,由于上述矿产资源具有隐蔽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导致矿产勘查活动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因为矿产深埋在地下,肉眼看不到全貌,即使是运用多种先进技术方法、手段来进行探测,也难以观测其全貌。所以要比较接近客观实际地认识矿产情况就要经过一个漫长的,有时甚至是非常复杂的探索过程。
由于上述认识规律、地质规律、勘查工作规律几个方面的影响,阶梯式发展就必然成为矿产勘查活动过程的客观规律。
三、阶梯式发展在中国矿产勘查过程中的实践
回顾新中国成立65年来,矿产勘查工作阶段划分方法及阶段命名和每个阶段的任务要求曾有几种不同情况,但始终坚持按划分阶段循序渐进地推进勘查工作这一原则没有变。目前,《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规定,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活动过程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活动过程的基本态势仍是呈阶梯式发展。这四个阶段的任务要求大致如下:
预查是通过对某一较大地域空间范围内的地质资料进行综合研究、类比分析及初步野外观测和极少量的工程验证,初步了解工作区内不同地段的矿产资源远景,优选并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段,作为开展普查工作的候选对象,并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参考资料。
普查是通过对经预查提供的矿化潜力较大地段开展地质、物探、化探工作以及适量山地工程和钻探工程的取样工作,进行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对已知矿化区作出初步评价,对有值得进行详查地段圈出具体详查区范围,供进行详查参考,并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基础资料。
详查是对经普查提供的详查区采用多种与成矿地质条件相应的勘查方法和手段,进行系统的勘查工作和取样,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作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出值得进行勘探的地区范围,为勘探工作选择基地提供依据,并为制定矿山总体规划、项目建议书提供资料。
勘探是对经详查阶段证实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区或经详查圈出的勘探区,通过应用多种适用的勘查手段和有效方法,加密各种采样工程以及深入的可行性研究,对勘探区矿石的数量、质量、结构特点、资源远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开采技术条件作出与勘探要求相适应的评价。为矿山建设在确定矿山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开采方式,开拓方案、矿石加工选冶工艺、矿山总体布置、矿山建设设计等方面提供依据。
矿产勘查这四个阶段相互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四个阶段最终目标是一致的,而每个阶段的各自任务又是不相同的。概括地说:
预查阶段的目的任务是“选区”,选择可能具有找矿前景的地区提供作为普查阶段的候选后备基地。
普查阶段的目的任务是“发现”,通过对预查提供的具有找矿前景的地区进行与普查阶段相适应的勘查工作,以求发现可能存在的目标矿产。
详查阶段的目的任务是“评价”。就是对经普查阶段提供的详查地区中的目标矿产是否具有工业开发利用价值做出评价,为下一阶段的勘探工作提供后备基地。
勘探阶段的目的任务是“探明”。就是说,通过与勘探阶段相应的地质工作,具体探明经详查证实具有工业开发价值矿产地确切的地质情况,提供可供矿山设计建设所需的各种信息资料的地质勘探报告。
在上述四个阶段内部又各分为野外工作和室内工作两个小的阶段。野外工作期间主要是开展与各个阶段任务要求相适应的实地调查观察研究和工程取样工作。室内工作阶段则是对野外实地采集来的样品进行测试分析和对野外实地观测和收集到的第一手各种信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从而提高地质人员对矿产情况的认识程度,提出开展下一阶段的矿产勘查工作设计方案,指导下一阶段的勘查工作实践。
礦产勘查工作就正是按照这四个阶段循序渐进地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而完成任务的。
四、践行阶梯式发展理论的原则要求
为了有效地运用阶梯式发展理论指导矿产勘查,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要求:
第一,遵循规律,按阶梯式发展要求推进勘查。
1、按国家规范划分的阶段循序渐进地推进勘查工作。国家发布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中对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划分的四个阶段,客观地反应了矿产勘查工作的规律,应该遵照执行。国内外历史的勘查工作经验都证明是有效的、正确的。不久前《中国国土资源报》报道的豫西煤下铝勘查的成功就是严格遵循预查、普查、详查等阶段逐步推进的结果。一般情况下,在实施具体项目的勘查过程中,阶段的时间跨度可以缩短,但阶段不能省略与跨越。当然,也有一种特殊情况,如地质勘查人员在野外发现一处露在地表的具有较大规模的矿体和质量很好的矿石,一眼看上去就是很好的矿产地,当然可以不经过预查就直接进入普查、甚至通过足够量的普查工作而跨越详查直接进入勘探阶段。这种情况说明,跨越或省略阶段是要有条件的。
2、准确判定工作项目所处阶段的性质。鉴于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各自任务不尽相同,采用的方法手段和投入的工作量也不尽一样,所以必须准确地判断勘查项目工作阶段的性质,以确定需要采用的勘查技术方法手段和需要投入的工作量。若阶段性质判断不准,不仅不能收到预期效果,还可能造成时间和经济上的损失与浪费。
3、针对勘查项目所处工作阶段性质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在对工作项目所处的阶段性质做出准确判断之后,就要编制一套与阶段性质任务要求相适应的科学的设计方案付诸实施,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勘查实践。
第二,认真实践,力求收集真实丰富的地质资料。找矿哲学的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来源于实践。客观存在的地下矿产情况可以被认识、被发现,但认识矿产与发现矿产要靠实践,靠扎扎实实的地质工作实践。在野外实地调查过程中要发扬“三光荣”精神,不辞辛苦的克服种种困难,对各种地质现象尽可能详细的甚至反复地进行实地观察。对可能存在的找矿标志、找矿线索等信息进行搜集。对可能影响成矿的各种地质因素要进行详细的观察分析。利用与阶段任务要求相适应的勘查技术方法手段采集足够量的地表和深部的样品等地质信息资料供室内工作阶段进行深入综合分析研究,以求获得对勘查对象客观情况的正确认识。近几年的找矿战略突破行动的实践证明,在包括青藏高原这样艰苦困难地区在内的全国范围内发现一批一批的多种大型、特大型矿产地,是与广大地质工作者发扬“三光荣”精神进行认真、反复实践分不开的。
第三,善于总结,实现对矿产认识上的飞跃。室内工作期间要对野外工作期间所获得的第一手地质资料,按照“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原则进行加工处理和细致的综合分析研究,以求获得对矿产地地质情况在认识上的飞跃。通过预查阶段的工作就是要实现由不知何处为找矿远景区到知道何处为具有找矿潜力的远景区的飞跃。通过普查阶段工作就要实现由不知该地是否有矿到发现有矿存在的飞跃。通过详查阶段工作就要实现由不知该矿是否具有工业开发价值到对矿产是否有工业价值的肯定评价的飞跃。勘探阶段工作就是要从不确切知道矿床开发价值和详细地质情况到确切知道矿床具有开发价值和开发条件所需详细资料的飞跃。正是这样,通过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推进矿产勘查工作,矿产勘查工作程度一步一步的加深,地质勘查人员对矿产地质情况的认识也随着实践的深入和勘查工作程度的加深,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似的逐步深化与提高。室内工作期间,通过综合整理和分析研究之后,根据所获得的新的认识编写一份与本阶段性质相应的阶段性地质报告。报告不仅要对本阶段工作进行科学的总结,同时还要对下一阶段工作的提出指导性的建议方案供下一阶段工作参考。
第四,勇于创新,在新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实践。在矿产勘查工作过程中,特别是在分析研究前人工作成果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由于在不同时间、背景条件下,由于主客观方面的种种因素、实践程度的不等、认识的水平的高低、思维方式的不同,对同一个矿床的评价也可能不尽一致,也是很正常的情况。所以,我们既要认真搜集研究前人资料,充分尊重与吸收前人研究成果中的合理部分,又不要拘泥于前人的已有结论。在野外工作期间,要勇于修正补充前人对某些地区地质现象的记录中分析不尽符合客观实际之处。在室内综合分析研究时,也不要受前人所作结论和已知成矿模式的影响,敢于运用新的思路、新的理论来研究分析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新的实践资料做出新的判断,并以得出的新的结论来指导下一阶段的勘查实践。近几年在危机矿山和老矿山周边和深部找矿过程中所取得一系列成就,正是由于广大地质工作者不拘泥于前人所作出的结论,不受前人所依据的成矿模式的影响,运用新思维、新思路、新理论进行探索的结果。
阶梯式立体支护技术应用实践 篇12
关键词:阶梯式,立体支护,巷道围岩,锚索
平顶山十一矿己二胶带下山巷道沿己16-17煤层顶板施工,巷道顶板为泥岩、砂质泥岩,局部有2~3层炭质泥岩伪顶,沿巷道顶板自下而上2.0,3.2,4.2 m处含有0.1~0.3 m厚的煤线,自然地在巷道顶板与稳定的基岩之间形成了3层弱面,而且巷道顶板围岩自身节理裂隙发育,顶板局部破碎,并有淋水现象。巷道标高-800~-900 m,埋深达1 100 m,巷道围岩应力较高,煤层松软,顶板整体承压能力较差。巷道两帮和底板是己16-17煤层,巷道底板容易出现底鼓。
1 巷道原支护形式及存在问题分析
(1)原支护形式及规格。
巷道采用“锚网+锚索+钢筋梁+喷浆”支护。巷道规格3.8 m×3.1 m(宽×高)。顶板和巷帮锚杆布置间排距均为700 mm。顶板采用Ø22 mm×2 400 mm高强锚杆;巷帮采用Ø22 mm×2 200 mm等强锚杆。锚索采用钢绞线,规格Ø17.8 mm×7 500 mm,间排距均为1 400 mm。钢筋梁:Ø14 mm×4 000 mm。顶板、两帮背金属网。
(2)巷道支护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巷道围岩在高应力场的作用下,矿压显现显著,巷道变形严重(巷道最大收缩率超过60%),仅施工3个多月的巷道已经用金属支架复支1遍,但是,巷道变形仍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巷道围岩依然在继续变形和破坏。经过对该下山巷道围岩支护和矿压显现分析,认为原支护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对该下山巷道围岩节理、层理裂隙延伸和离层变形规律和变形机理认识不清。②原支护设计不适应该巷道围岩地质条件,锚杆和锚索支护没有对巷道顶板最容易离层变形的弱面进行及时、有效控制。③没有对裂隙发育的巷道围岩岩体和煤体进行整体性加固,巷道围岩的自承性和承载能力不强。④原锚网喷支护没有对巷道围岩形成整体性支护。其中:巷道顶板没有形成整体板块;巷道两帮和底板的煤体稳定性和强度提升不够,变形较大,扰动和破坏了顶板的稳定性。⑤没有建立和实施巷道矿压显现观测措施,没有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及变化规律的基础数据,无法提出针对性的巷道围岩控制与支护的有效措施。
2 立体支护原理
巷道在开掘后,随着巷道围岩应力的重新再分布,巷道表面围岩径向地应力消失,由于巷道围岩由外向里受到三向地应力不均匀现象的影响,且越接近巷道表面,巷道围岩三向地应力的差值越大。因由外向里巷道围岩处于一个不相等或不相同的地应力环境状态,在矿山压力作用下,巷道围岩将由外向里开始伸展裂隙和变形,其中巷道变形包括岩体膨胀变形和岩体间离层变形。当地应力和矿山压力达到相对平衡的分布状态时,巷道围岩裂隙的伸展和变形停止;如果这种平衡状态受某种因素被打破时,巷道围岩由外向里继续开始伸展裂隙和变形,直至达到新的平衡为止,这就是巷道围岩变形演变的机理,这也符合岩体在矿山压力作用下出现的“断裂—损伤—流变”变化规律[1](图1)。
利用锚杆在巷道表面围岩造壳,采用短锚索支护与控制直接顶中软弱薄岩(煤)层和锚固段以下岩层,利用长锚索对巷道支护与控制围岩实施整体锚固,形成围岩表面补偿强度大、围岩深部补偿强度小的阶梯式立体支护结构[2]。
3 立体支护方案设计
根据十一矿己二采区下山巷道围岩水文地质条件,通过现场勘查和调研得知,采用巷道常规的锚网喷支护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巷道围岩在高应力状态下的支护环境。为此,提出巷道支护设计新方案:顶板采用2.8 m高强锚杆+M型钢带+金属网控制巷道表面岩层不破碎;用6 m短锚索控制巷道顶板两翼浅部岩层和肩角岩层;用10 m长锚索控制巷道顶板中深部岩层,为了主动对顶板上覆岩层施加径向、轴向、切向反向应力,故采用十字交叉倾斜布置。巷帮采用2.4 m等强锚杆+金属网+钢筋梯梁控制煤壁,如果巷帮变形仍然较大时,可在巷帮腰线位置沿每层倾向布置4~6 m锚索控制巷帮煤层。最终对巷道顶板上覆围岩和巷帮煤岩形成阶梯式立体锚网支护结构体系。支护形式如图2所示。
(1)采用“锚杆+锚索+钢带+金属网”阶梯式立体支护[3]。
①巷道规格4 000 mm×3 100 mm(宽×高)。②顶板和巷帮锚杆布置间排距均为700 mm。顶板采用Ø22 mm×2 800 mm高强锚杆,增设肩角顶板锚杆;巷帮采用Ø22 mm×2 800 mm等强锚杆,增设柱脚巷帮锚杆。③锚索采用Ø17.8 mm钢绞线,长6 000 mm,间排距2 800 mm×1 400 mm,两侧布置;对拉长锚索为Ø17.8 mm×10 000 mm,纵跨距1 400 mm,横跨距1 800 mm,横向对拉锚索介于2排短锚索之间布置,纵横向对拉锚索十字交叉居中布置,2对拉锚索孔对应向外倾斜布置,锚索孔与顶板夹角为60°。④顶板钢带为GRT M6型,长×宽 ×厚为4 000 mm×137 mm×4 mm,排距700 mm;巷帮采用Ø14 mm×3 000 mm钢筋梯梁,排距700 mm。⑤采用水泥砂浆等加固材料对巷道表面3 m以内围岩进行整体性注浆加固,并在围岩表面喷射50~80 mm的混凝土薄壳。⑥为防止巷道基础因遭受水蚀软化变形(片帮、底鼓),破坏巷道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沿巷道一侧柱角敷设一条具有防渗性能的排水沟。根据现场巷道掘进中顶板围岩间夹煤线增多、标高变化较大等情况,倾斜对拉大锚索每排3根,居中大锚索垂直布置,同时,采用M型钢带将大锚索连接成一个支护整体,以提高护顶面积和支护强度。
(2)阶梯立体支护对顶帮的支护分析。
①由支护机理分析可知,阶梯式支护技术的锚固作用力可针对性地作用于各个软弱岩层之上,有利于控制岩层离层变形,有利于提高复合岩层组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②立体支护可对顶板围岩产生一定水平应力,可较快地缩小巷道围岩三向应力差值,有利于减小或抵消巷道表面产生的拉应力和剪应力,从而提高顶板的抗弯能力、抗剪能力和承载能力;③快速提高复合顶板巷道围岩整体稳定性,阶梯立体支护可以使支护强度增加,并与加固后的巷道围岩共同控制围岩变形与破坏。
4 不同支护对巷道围岩的支护作用
(1)普通锚网支护。
通过沿巷道径向方向布置锚杆支护与控制表面浅部围岩,再通过长锚索将加固后的表面围岩锚固在稳定岩层上。普通锚网支护对于均质巷道围岩,支护作用和效果基本可满足要求;但是对于巷道复合围岩,尤其是间夹有多层弱面或煤线的复合岩层组,由于没有有效地对易受矿压扰动产生离层变形的软弱岩层和煤线弱面进行支护与控制,更没有主动对巷道围岩施加反向切向和轴向应力,提高巷道围岩的抗弯、抗剪能力,易使巷道周围煤岩出现应力不均匀、软弱岩层或煤层弱面产生较大离层变形现象,甚至造成围岩整体结构失稳或冒落。
(2)阶梯式立体支护。
阶梯式立体支护技术就是针对岩层组中各个煤岩夹层和弱面的支护与控制需要而设计的,具有主动性、针对性、整体性等支护特点。纵向是通过阶梯式对巷道表面围岩进行加固、造壳,对中部软弱岩层和煤线弱面进行逐级阶梯式主动支护与控制,对表面围岩至稳定岩层之间的岩层进行整体支护与控制;横向是通过在孔外段施加预拉力对围岩主动实施抗弯、抗剪能力的支护与控制。主要特点:①通过在巷道围岩表面布置锚杆或小锚索,达到加固表面围岩的目的,并在围岩表面主动形成稳定的岩体外壳;②通过在巷道围岩表面布置中长锚索,并将锚固段逐级设置在预锚固的软弱岩层或煤线弱面之上,将岩体外壳和软弱岩层或煤线弱面之间的岩体锚固成一整体;③通过在巷道围岩表面布置能够产生径向切向和轴向锚固力的交叉斜拉长锚索,并将锚固段设置在预锚固的稳定岩层中,将岩体外壳和软弱岩层或煤线弱面之间的岩体以及长锚索锚固段以下的岩体锚固成一整体,最终形成整体稳定的组合拱梁结构。
5 支护效果分析
(1)测点布置。
巷道每间隔40~50 m设立1个测站,每站设立不少2组测点,每组测点间距不超过15 m,每组分别在顶、底、两帮中部布设测点。
(2)顶底板及两帮移近量观测与分析。
选取设立较早、变形量较大的2个测点(A1#和A2#)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如图3所示的曲线。
曲线变化情况表明,采用该技术支护后半年内,巷道顶底板最大移近量375 mm(移近量以底鼓为主),两帮最大移近量260 mm,且已趋向稳定,巷道围岩得到了有效控制,支护效果较好。
6 结语
阶梯式立体支护技术在十一矿应用后,通过半年的观测,巷道最大收缩率为17%,且主要变形来自于底鼓,远远小于使用原支护方法时最大收缩率60%以上。巷道围岩得到了有效控制,达到了较好支护效果。这种支护技术解决了大采深、高应力、节理裂隙发育、复合顶板间夹多层软弱薄煤层地质条件下的巷道围岩支护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郑少河,姚海林,葛修润.裂隙岩体渗流场与损伤场的耦合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9):1 413-1 418.
[2]朱维申,李术才,陈卫忠.节理岩体破坏机理和锚固效应及工程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