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连续退位减教学设计

2024-09-09

不连续退位减教学设计(通用12篇)

不连续退位减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掌握不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万以内数不连续退位的减法。

(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三)培养学生遇到困难积极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教学不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难点:理解计算法则第三条的含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2.同时口答

(1)10个一是多少?(2)10个十是多少?

(3)10个百是多少?(4)100里面有几个十?

3.口算

(1)20以内的退位减

14-7= 11-3=

13-5=

15-6=

12-4= 18-9= 10-4=

16-8=

12-5=

11-7= 13-8= 14-5=

16-9=

17-8=

10-5=

(2)4-1-2=

7-1-6=

8-1-6=

5-1-2=

2+10-4=

3+10-7=

5+10-6=

1+10-9=

3.订正板演

师说:怎样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学生说过程,教师贴出笔算法则)

(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师说: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学习更大的数的笔算减法,你们有信心学会吗?(板书课题:不连续退位减)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1(1)出示皮筋图

师问:图131画了几捆100根的皮筋?几捆10根的?几捆1根的?一共是多少根皮筋?(376根)376里面有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板书:

师问:用虚线圈起几个100根?几个10根?几个1根?一共用虚线圈起多少根?(132根)虚线圈起表示什么?(减去)132里面有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继续板书: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然后请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教师在复习准备过程中贴出的计算法则前两条上用红线画出。

师说:不退位的笔算减法前两条法则和以前我们学的百以内笔算减法是一样的。

(2)练一练

2.学习例2(1)出示方块图

师问:图上画了几个100的方块?几个10个的方块?几个1个的方块?一共有多少个方块?老师要从319个方块里面拿走176个方块,怎么拿?板书:

学生动手操作,叙述拿的过程:先从9个一中拿出6个一;从1个十里拿7个十没法拿从百位退1个百作10个十,把10个十加上1个10是11个十,再从11个十中拿走7个十;3个百退1个百剩2个百,从2个百中拿走1个百还剩1个百。学生边说,教师边在图上演示。

(2)看竖式学法则

师说:谁能看着竖式说说计算过程?重点让学生说十位上是怎么算的,老师在复习准备过程中贴出的第三条法则上用红笔修改。((3)

(3)练一练

3.学习例3 出示例3:求1230与425的差。

让学生在本上独立完成,重点让学生说说十位和百位是怎么算的。用红笔在第三条法则上继续修改。

师问:千位、十位上相减都得0,为什么十位上要写0,而千位上就不必写了呢?(十位上的0起占位作用,而千位上的0写了没意义)

4.小结 师说: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万以内数的笔算减法,计算方法前二条与百以内数的笔算减法法则一样,大家看第三条,比较乱,老师改一改大家看着就很清楚了。(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让学生一起读一遍法则。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

2.笔算下面各题

247-181=

740-570=

3472-3380= 3.被减数是1368,减数是295,差是多少?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在一年级已经学过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基础上,学习万以内数的不退位及不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

在复习准备中,先安排了三道百以内笔算减法,以复习百以内笔算减法法则,然后安排了四道口答,以复习数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最后是口算练习。

在学习新课中,例1是通过皮筋图引出的,由于没有退位,比较简单。例2是有退位的减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减法法则第三条,在此基础上,学习例3学生就不会感到太困难了。

在巩固反馈中,安排了大量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了解学生哪些地方还不清楚,及时给予帮助。

板书设计

不连续退位减教学设计 篇2

片段一:动手操作,促进算理形成,激发计算的欲望。

出示204-108。

师:你会不会计算?真的吗?在作业纸上试一试,边做边想,计算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什么新的情况?

学生自己试算。

师: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遇到困难了,你可以请计数器来帮忙啊!

生拨计数器在小组内交流拨算珠计算的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提问:

1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十位上又是0,怎么办?

2百位上拨去1颗算珠,接下去应该怎么办?十位上现在有10颗算珠了,再接着该怎么办?

一生演示拨珠的过程:先拨上204,个位4减8不够减,向十位借,十位没有,向百位借。从百位退1,表示1个百,1个百借到十位就表示10个十,在十位拨上10,再从十位退1,表示10个一。个位上14减8得6,十位上9减0得9。

师:我们再跟着电脑回想刚才的拨珠过程,一起来拨一拨、说一说。

学生跟着课件的演示一边拨一边轻声地说。

师:回顾刚才拨珠的过程,你能看着竖式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吗?

指名学生说。跟老师一起说。同桌互相说。

师追问:我们今天在计算时遇到了什么新问题?这跟以前做的题目有什么不同,我们是怎样解决的?(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十位是0,就先从百位退1,当作10个十,再从十位退1,当作10个一)

思考: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大胆放手,引导学生带着研究的态度自主探索,主动地获取知识。隔位退位减是减法计算中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轻松地掌握计算的方法并理解有关的算理呢?片段中教师让学生先自己算一算,发现问题时借助计数器,通过拨一拨计数器来理解,个位不够减要向十位借,而十位没有,要向百位借,从百位退1在十位上当10,这时再从十位上退1和个位上的4合起来用14-8。这样设计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计算的欲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下面的连续隔位退位减埋下了伏笔。

片段二:利用表演,理解掌握算理,生成计算的快乐。

(1)出示1000-537。

师:个位上够减吗?教师想请4个小朋友分别扮演被减数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上的数宝宝,把他们退位的情况表演出来。谁想当数宝宝?

(2)4位学生手拿数字卡片(1、0、0、0)排成一行。

问:他们现在组成了多少?

问:个位上0减7,你怎么办?十位呢?百位呢?(依次在学生的脑门上点上点)

师:现在千位还有吗?(千位的学生翻掉卡片,出示空白的)

千位退1到百位,变成?(百位的学生翻出10)

百位退1到十位,百位还有?(百位的学生翻出9)

1个百到十位表示?(十位的学生翻出10)

十位退1到个位,十位还有?(十位的学生翻出9)

个位上是多少?(个位的学生翻出10)

师:(指着表演的学生) 你们看,原来的1000现在变成了多少?(9个百、9个十、10个一)

展示竖式,问:根据刚才的理解,说说个位上是算几减几?十位呢?百位呢?

不连续退位减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过程:

一、激活

请全班学生列竖式计算74-35(其中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写)后,课件呈现以下三个问题并指名学生交流。

问题1:4减5不够减时,怎样退位?

问题2:退位后,被减数个位上的4和十位上的7分别变成几?

问题3:个位怎么算?十位呢?

交流后,教师顺势而引:今天我们继续运用“退位”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设计意图: 有助于激活学生已有的“退位”知识经验,为学习连续退位做好铺垫。

二、探究

出示统计表,让学生观察统计表数据,根据2005年比2011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列出算式435-86并板书。

1.首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在黑板上写好竖式后,观察学生的思维。

2.接着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教师参与倾听、指导。

指导1:针对还没有掌握退位方法的学生,指导他们说怎样算个位。

指导2:针对迁移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指导他们说算十位时,发现什么,怎么办。

3.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重点说十位怎样算。

先算个位:个位5-6不够减,从十位退“1”,变成15个一减6个一得9个一,

9写在个位上;(第1个学生边说边写算个位的竖式)

再算十位:十位上的“3”退“1”剩“2个十”,2个十减8个十不够减,从百位退“1”,变成12个十减8个十得4个十,所以十位上写4;(第2个学生边说边写算十位的竖式后,教师再运用复述、补充等策略让学生理解被减数十位上的“3”既要“退1”给个位,自己又要向百位去“借1”的算理和算法)

最后算百位:百位“4”退“1”剩3个百,所以百位上写3。(第3个学生边说边写算百位的竖式)

为突破被减数十位上的“3”既要“退1”给个位,自己又要向百位去“借1”的算理及算法,组织学生相互提出问题,体现问题从学生中来回到学生中去解决。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充当学生的角色引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1:十位上是怎样算的?

问题2:十位上是3个十,怎么变成2个十?

问题3:百位上是4个百,怎么变成3个百?

为让学生体会“连续”退位的含义,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都是退位减;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再减。

当学生说到都是退位减时,教师追问:计算435-86时,第一次是怎样退位的?退了之后,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分别发生什么变化?第二次也是怎样退位的?退了之后,十位和百位上的数分别发生什么变化?通过对比发现,第一次退位是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第二次退位是十位不够减从百位退1,由此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都要从前一位退“1”再减,进而让学生体会到“十位退给个位后,百位又退给十位”即是“连续”退位,补充课题。

不同点:退的次数不同。计算74-35只需要退一次,而计算435-86需要退两次。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产生质疑,提出问题,既巩固退位的方法,又帮助学生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及算法。

三、练习

1.列竖式计算,并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基础练习,既巩固了连续退位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及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小结

1.我们是怎样学习万以内多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

2.在计算“连续退位减法”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韩敏)《不退位减》教学设计 篇4

执教:韩 敏 班级:二(2)班

教学目标:

1.理解并初步学会千以内不退位减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初步掌握减法的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教法:讲授法 学法: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

例题插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13-5 72-50 48-4 8+5 22+50 44+4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结果。提问:每组题中的两道算式,得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差+减数=被减数。)3.笔算。43-2l 68-7 指名板演,说一说笔算两位数减法要怎样算? 4.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将要利用以上知识来学习千以内笔算减法。(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不退位减法计算。

(1)出示书架图。提问: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问题呢?提问:还剩多少本书?要怎样列式:335-123=(板书算式。)(2)提问:335里有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123呢?怎样列竖式?(板书竖式)为什么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3)请学生们试着算一算,指名板演。指名说说笔算的过程。提问:从哪一位开始减起? 2.教学减法验算的方法。

(1)说明:虽然已经计算出结果了,但我们应该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再把这题验算一遍。提问:你认为这题怎样验算?请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验算。

(2)组织学生们进行交流。说明:在验算减法时,我们一般把得到的差同减数相加,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就象例题。算出335减123的得数212,要检查做得对不对,就可以用差212加减数123,结果等于335,说明它算对了。如果题目中要求验算的,要把验算的过程写下来,如果不要求验算,也要利用原来的竖式验算,看算得对不对,要养成检查的好习惯。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1)学生们练习在书上。

(2)讲解:这题没有要求验算,但我们也可以利用原来的竖式,把差和减数相加,看是不是得到被减数。像第(1)题,就可以这么做,(在竖式旁边画向上的箭头、加号。)来验算。(3)学生们照样子在原式上验算第(2)、(3)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指名板演,学生们练习,要求先计算,再验算。

(2)先检查竖式算得对不对,再检查验算的方法。提问:你验算后从哪里看出原来减法算得对不对?横式上应写哪里的得数?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们看图解决第(1)、(2)问,注意:要求学生要根据问题选择必要的信息去解决。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相应地解决。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四、总结:

今天学会了什么?可以怎样验算减法?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不退位减》说课

《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减法》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以及三位数加三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后面学习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教材以图书馆书架上摆放的书为素材,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理解和内化算法,在探究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鼓励用不同的方法算出答案。教材还注意引导学生验算,鼓励学生自己探索验算的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最后在“想想做做”中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减的计算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教学不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主要是让学生探索并掌握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基本方法,并结合相关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用加法验算减法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经历探索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计算方法的过程,能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学会减法的验算方法,并且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

能力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情感态度目标:培养积极思考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抽象出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理解算理。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将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方法等。教学中老师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教师并适时运用实际的动手操作,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韩 敏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只要知道了教学目标,解决了每节课的重难点,把教学内容设计好,设计一个能吸引学生眼球的情境之后,就能完整地上好一节课。但是在上完这节课。听取各位老师评课之后,让我感触很多。

1、课前的练习铺垫有效。

反思:新课前面我安排了两组口算题:一组旨在唤起学生对口算减法方法的记忆及相同数位才能相减。第2组旨在唤起学生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记忆想为例题验算打好基础。

2、采用学生身边的情境,学生情绪较高。

反思:课本延续了原先图书馆的情境,这样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审美疲劳。为了能唤起他们的上课积极性,我在语言的重新进行了组织和引导,更让学生感兴趣。

3、注重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但忽视学生思维完整性的培养

反思:情境出示后,我让学生说说发现了那些信息,学生说得很零碎,我没有再要求学生完整的再说说,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完整性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4、板演的形式很好,但应起到教师的引导作用。

反思:在例题列式后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能说出竖式计算方法。我就让学生到黑板板演。这时我应该把竖式和学生一起摆好,如果我摆好了还能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下面的验算也是同样。在板书小结后总结了计算注意点,并引导学生把知识进行迁移,无论计算竖式还是口算都应遵循“相同数位对整齐,从个位算起”的算理,这样可以为今后的退位减法的教学做扎实铺垫。

5、教态亲切自然,但应注意语言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反思:学生的每一次参与不管回答得怎样都是积极向上的表现。作为老师要时刻注意对孩子的这一积极性的保护。尽量多的采用赞扬、肯定的方式鼓励孩子。我在前半节课还能注意到这点,而到练习环节时因为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了孩子们完成的正确率上了,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激励性评价。

一节课不是简单完成教学内容,教师更要钻研教材,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在每个环节加强辅导,在完成书上目标的同时要挖掘教材,发挥教师的机智掌控好整堂课的节奏和氛围。这些都是我要努力学习的方向。

不连续退位减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2。【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口算和笔算的算理和方法,并能进行相应计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借助计数器、小棒等学具鼓励学生进行讨论探究,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口算和笔算方法。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算理。【教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小棒板贴、计数器板贴、课前播放贝壳欣赏图片。学具:小棒、计数器、学习纸。【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谈话引入,发现信息。

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看了赶海小朋友的收获,今天的海边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学生可能回答:小朋友用贝壳摆了轮船、帆船和海鸥。谈话: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课件出示并板书相应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多少个贝壳?

(2)摆海鸥比摆帆船少用多少个贝壳?(3)摆帆船比摆海鸥多用多少个贝壳?„„

小结: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提的问题也很棒。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3.列出算式,理解意义。

谈话:要解决“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多少个贝壳?”需要用到哪些信息?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7-32。追问: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学生可能回答:

(1)因为要从47个贝壳里面去掉32个。(2)因为求的是比多少。

小结提升:求轮船比帆船多多少,就要从47个里面去掉32个,用减法计算。4.同桌合作,探究算法。

谈话: 47-32等于多少?想一想,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和计数器摆一摆,拨一拨,也可以在本子上写一写。同桌合作,看谁想到的算法多?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提示:把你的想法说给同位听,你们的想法一样吗? 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一起整理信息,提出有关减法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每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参与信息的发现和问题的提出,有利于学生观察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谈话:谁愿意把你的算法给大家展示一下?

学生可能出现摆小棒、拨计数器和竖式等三种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以下顺序交流。

1.摆小棒

(1)学生展示摆小棒的过程。

请一名同学边说边用小棒板贴贴出摆小棒的方法。追问:为什么要从4捆中去掉3捆,从7根中去掉2根呢?(教师把3捆小棒和2根小棒用虚线框起来。)学生可能回答:

因为要从4个十里去掉3个十,从7个一里去掉2个一。(2)电脑演示摆小棒的过程。

谈话:同学们摆小棒的过程有条有理,小电脑也要象你们一样摆一摆,请大家来当小指挥,教教他,好吗。

学生边说电脑边演示课件。

再一次追问:从哪里去掉3捆和2根,为什么这样做?

小结提升:减去32就是要去掉3个十和2个一,所以从4个十里去掉3个十,从7个一里去掉2个一。

(3)用算式表示摆小棒的过程。

谈话:你能把刚才摆小棒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让学生先小组说一说,再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并板书:

40-30=10 7-2=5 10+5=15 谈话:你能不看小棒就把这个方法说给同桌听吗?(同桌互相说一遍。)(4)梳理算法,渗透转化思想。

谈话: 47-32是我们没学过的算式,同学们刚才通过摆小棒把它变成了我们学过的几十减几十和几个减几个的方法,很快就算出了得数,你们真了不起。这种把新知识变成旧知识的方法,叫做转化。(教师板书,学生读一遍。)

2.拨计数器

(1)学生展示拨计数器的方法。

请一名学生到前面用大计数器边拨边说过程,其他同学观察。

谈话:同学们同意他拨计数器的方法吗?谁能把他的过程再说一遍。(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去掉3个珠子和2个珠子的过程。)

追问:为什么这3个珠子要从十位上拨去,而这2个珠子要从个位上拨去?(2)板贴纸质计数器,强化算理。

谈话:老师把计数器贴在黑板上,已经拨好47了,你能在这个计数器上拨去32吗?

引导学生圈出十位上的3个珠子和个位上的2个珠子。

追问:你去掉的是什么位置的珠子?为什么这样减去?

小结提升:,从十位上去掉3个珠子,就是从4个十里去掉3个十,从个位上去掉2个珠子,就是从7个一里去掉2个一。

3.竖式

师:谁还有其他的方法?

(1)学生展示竖式,说说写竖式的方法。谈话:你听懂他的方法了吗?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引导学生说竖式写法,师在板贴计数器的下面板书:

— 3 2 1 5 追问:结合拨计数器想一想,为什么要在4下面写3,在7的下面写2?(2)学生独立尝试写竖式。

学生独立写在学习纸上,教师巡视并收集学生的不同书写情况。(3)全班交流竖式算法。

展示学生竖式,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

算法1:先算十位上的4-3,再算个位上的7-2;

算法2:先算个位上的7-2,再算十位上的4-3。(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课件演示。)

小结:可以先算十位上的,也可以先算个位上的。

【设计意图】将口算的方法与学生摆小棒、拨计数器的过程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利用数形结合由直观到抽象,有助于对口算过程的理解,同时进一步巩固竖式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尊重了学生的想法,鼓励了算法的多样化。

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1.沟通联系,明确算法。

谈话:我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计算47-32,仔细观察,竖式的7减2是小棒和计数器的哪一部分?40减30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回答,教师在小棒图、计数器图和竖式之间画箭头链接,如下图:

引导小结:都是从4个十里减去3个十,从7个一里减去2个一。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用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教师点击课件出现计算方法。)

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方法。(教师板书课题。)

2.回归情境,解决问题。

(1)解决摆海鸥比摆帆船少用多少个贝壳?

谈话:这个题应该怎么解决?你能开动脑筋,自己列竖式算一算吗?(课件返回情境图。)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交流竖式:你能把计算的过程说给同位听听吗?(课件返回,订正答案。)

(2)解决摆帆船比摆海鸥多用多少个贝壳?

谈话: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课件返回情境。)

学生口答。(课件展示算式。)

(3)对比这两个问题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展示两个问题合在一起。)谈话:这两个问题虽然问法不同,但都是求摆海鸥和摆帆船所用的贝壳相差多少,所以算法是相同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沟通联系,回归情境,结合具体问题解决过程中操作与思维的有机结合,借助学具有效的沟通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对算法有了整体建构,也有了对两个问题提法不同算法相同的理解,也实现了算法的有效构建。

四、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1.基本练习(课件呈现):

学生口头回答,重点交流得数的口算方法。

2.列竖式计算(课件呈现): 45-22 57-34 41+26 学生用竖式计算,交流时关注学生出现的错误,强调竖式应注意的问题。3.综合练习:小鸟送信(课件呈现)。

学生口头回答,教师点击课件,使小鸟移动到相应的邮筒。

【设计意图】应用环节由直观到抽象,由数学到生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巩固算法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全课总结,回顾整理

(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回顾梳理,反思

评价。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点击苹果,及时给学生鼓励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梳理,让学生对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算理和算法进行梳理,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积累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梳理知识的能力。

板书设计:

《不退位减》教案 篇6

1)初步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会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生活,明显看出大部分的学生都长大了,从不同的方面都能表现出来,尤其是个人的理解问题及懂事程度上都有较大提高。

虽然是这样,但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同时将所学到了理论进一步在生活中应用,从而达到教者的目的。针对这一特点,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观察发现,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同时,他们对于简单的事物有所掌握,同时对熟悉的知识有所感悟,具备表演的欲望。

现在班里大部分学生都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能够端正学习态度,对学习较为感兴趣、有信心。学习充满热情,能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活学活用。学习习惯方面,学生能够课前做好准备,课堂气氛活跃,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发言、思考,声音响亮。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解决。课后还能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但书写时字迹及作业要求仍需下大力度。

总之,二年级的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的培养依然是教育重点,希望通过老师们的不懈努力,学生的各方面都有稳步提高。

3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笔算的计算方法,熟练的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不退位减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出示金牌榜统计表,观察图,问: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学情预测:

北京和美国一共得多少块?北京和英国一共得多少块??美国比俄罗斯多得多少块?美国比北京少得多少块??学生列式,可以用笔算加法解决。

学生计算。问: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1)、师:36-23该怎样解决呢?

A、可以口算,30-20=10,6-3=3,10+3=13。

B、可以像加法一样笔算。

该怎样列竖式呢?小组合作完成。互相交流算法。

(2)、你认为笔算减法应该注意什么?

(3)、小结:先自己归纳,再得出: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2课本18页“做一做”第1题。

学贵以致用。既然同学们已经研究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那么就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面几道笔算减法,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3、完成18页“做一做”第1题。小组内交流算法。

(生争先恐后解答)师指名板演,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及答案

4、课本18页“做一做”第2题。

二、练习巩固

完成练习三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生与联系,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20页第3题:小英捡了32个贝壳,小勇捡了21个贝壳,

小英比小勇多捡了多少个贝壳?

三、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说一说,笔算减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教学反思: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学生在自主探索算法的时候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中的不退位减法,它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减法的重要基础。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算理。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算法,并能用竖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口算:50—20=

70—30=

59—6=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举办的吗? 生:北京。

师:奥运会能够在北京举行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但是奥运会能够在北京举行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你们知道是怎样选举的吗?

生:投票。

师:没错,但还需要先提出申请,再经过很多的审核,最后再经过大家的投票选举。就像我们平时选班长一样,这么麻烦,所以这个机会来的可真是不容易啊。所以我们国家是不是很棒啊?

生:是 师: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为我们的国家感到骄傲?我们是不是应该热爱我们的国家?

生:是

二、进入课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张图片,能够得出哪些信息? 生:……

师:北京有56票,多伦多有22票,那么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呢?

师: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也就是56比22多多少。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应该怎样计算?

生:用减法 师:我们列出算式56-22=?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减法有什么不一样?

生:我们只学过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这是两位数减两位数。师:哦,两位数减两位数,我们还没有学过哦,可是老师相信你们的能力,请小组之间互相讨论,看谁能够想出好的方法。

1、同桌互相说说,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2、指名说说是怎样计算的,鼓励计算的多样

法1:口算50-20=30

法2:列竖式

3、用图片表示出56,并说明5表示的是5个十,6表示的是6个一。

所以56-22是指从个位的6中去掉2,从十位的5中去掉2.4、大家观察后,请考虑怎样列竖式计算。

5、总结出的竖式。

6、师:列竖式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生:数位要对齐。

师:所以在数位对齐了之后,我们才能去进行减法计算

课堂练习:

1、教材19页的做一做 2,、20页的课后练习1题

布置作业:

20页第2、3题

小结:

《退位减》教学反思 篇8

这周讲了二年级上册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学生可以结合口算的方法快速的算出,但对于进位加法学生不明白算理,初学的同学有的不明白各位满十了怎么办,如果教师只讲方法那学生根本就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算,所以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结合了摆小棒的形式进行讲解,先用小棒把两个数摆出来,然后加在一起怎么摆?成捆的和谁放在一起?单根的呢?单根的满十了怎么办?孩子们理解了每一个步骤,再用竖式计算时就迎刃而解了,孩子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向前进一,什么时候向前进一了。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时也是借助小棒突破难点,单根减单根的减不开怎么办?逼着孩子去想把成捆的打开的办法,在竖式计算式孩子能够结合摆小棒列竖式,并能说出每一步的算理,这样孩子们能够举一反三真正理解了竖式计算,所以动手操作真的很重要,比学生凭空想象更有说服力。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教学反思 篇9

1、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56C22=?让学生根据以前学的方法来思考,想想相同数位的数直接相减?把竖式写在记录本上。

2、方法的交流与展示: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直观图的教学。

3、具体情景中适用方法运用:57C1439C8让学生用笔算的方法计算?

4、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要注意什么?这堂课的教学,发现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首先是学生主体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应该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不因该牢牢的“抓”着学生,生怕学生出错。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

其次是让学生说的练习的还不够。如今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探索,改变过去应用题教学片面强调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做法,做了题目就要让学生讲出,你是什么算的,为什么是这么算的,通过长时间的锻炼之后,可以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教学反思 篇10

1. 复习的时间过长,复习的顺序有误,应先复习20以内口算减法,在复习不退位减法,复习的内容较多,应复习与本节课有关的内容,比如本节课用不到100以内的加法,教师就没有必要去复习,本节课加法的复习就是多余的,浪费时间。

2. 没有抓住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有两个重点一个是:竖式计算51-36时,1-6不够减,在十位上退1为什么到个位上是10,还有一个是十位上为什么是4-3而不是5-3,在这一重点内容上没有抓住,首先就是在摆小棒的过程中没有让孩子体会到十位上的1就是10个一。在总结的时候也是没有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3. 第三节课听完尉主任的评课后又利用2.3的第四节的手工课又把摆小棒的过程从新的让学生感受了一下这个过程。在学生用1不够减的时候就去拿那一捆小棒,说用11减6=5,接下来我又像尉主任教的那样,追问学生为什么是11,学生说:一捆里有10根,十位上的一就是10个一。学生很轻松的就理解了为什么是11。

十几减8退位减法教学设计与评析 篇1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等第二册第3-4页例1--例4及做一做,练习二中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学习十几减9的基础上,继续用“算减法想加法”的方法学习十几减8。

2.初步培养学生按规律思考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想加法算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铺垫迁移

1.填空。

8+( )=13 8+( )=15 8+( )=14

8+( )=12 8+( )=16 8+( )=17

二、教授新知

1.通过谈话导人新课。

上节课我们通过算减法想加法的方法学习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今天,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板书: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2.教学例1

通过演示,化难为易,引发学生的思维。

①出示例1图。

教师先出示8个白茶杯,再出示3个花茶杯,然后问:一共有多少个茶杯?(11个),随即把11个茶杯圈起来。

②教师:两种茶杯共11个,现在拿走8个白茶杯(用虚线圈上),求还剩多少个茶杯,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呢?

学生回答,同时教师板书:11-8=口

③启发思考:

在计算11-9时我们怎样想的呢?如果没有图,你能按照11-9的计算方法说出11-8的算法吗?让学生分组讨论。

指名回答,教师小结:算11减8得几?要先想,8加几得11,因8加3得11,所以11减8得3,同时在方框内填上得数“3”。

让学生复述算法,并齐答:想8加3得11,所以11减8得3。

④读算式:11-8=3

3.教学例2。

借助操作,诱发学生的思维,体现半扶半放的过程。

①学生拿出圈片学具,先摆8个红圆片,再摆5个黄圆片,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圆片?

一共有13个圆片,现在拿走8个(叫学生用虚线圈起8个圆片)问:还剩几个黄圆片?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同时教师板书:13-8=□

② 问:想一想自己摆的过程,说一说13-8应该怎样算?得多少?

说一说思考过程,然后在课本上填得数

③ 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用正方形摆15-8,指名学生板演操作过程,并说说思考过程。

教师板书:15-8=口

④读算式:13-8=5 15-8=?

4.教学例3。

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教师在关键处适当点拨,让学生独立看书,先填8加( )得12,再在12-8=口的方框内填得数,并让学生口述思考过程。不完全的地方教师做补充。

同样方法完成16-8=口

学生读算式:12-8=4 16-8=8

5.教学例4。

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得数,教师巡视指导。

6.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是怎样进行计算的呢?在计算的时候要看着减法想与它相关的加法,再想出减法题的得数。例如:13-8想8加5得13,所以13减8得5。

三、巩固新知

①课本第4页中间的“做一做”的第1题,让学生先独立填写,后说思考过程,集体订正。

②“做一做”的第2题,通过投影出示下列试题,让学生举出相应得数的数字卡片。

8+3= 8+7= 8+5= 11-8= 15-8=

13-8= 8+8= 8+9= 16-8= 17-8=

③出示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试题卡片,学生进行抢答。

④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中的第1、2题。

[评析:本节课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突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复习,不仅为学习十几减8在知识上做好了准备,而且在计算思路上做好了铺垫,做到了新旧知识的有效迁移。

2.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恰当运用直观、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加减之间关系的理解,这样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难点: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用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口算:80-7 35-8 63-4 26-7 42-5 43-6 32-9 65-9

竖式计算:52-21 79-37 65-24

出示56根小棒,让学生口述从56根小棒中拿走8根,讨论为什么得数十位上是4而不是5,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写课题:退位减法

二、新课

师:还记得北京得了多少票吗?巴黎呢?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怎么列式?(56-18=)

你会计算吗?请大家试试

2选择有代表性的算法板书

师:都是56-18,现在有两个得数,到底哪个得数对呢?下面我们就用摆小棒的方法来研究解决

动手操作,形成表象

每位学生拿出一张纸,自己画上数位表

在数位表上摆出56根小棒

提问:从56根中去掉18根该怎么办?

师生同共讨论操作:从整捆小棒中打开一捆和6根小棒,合起来就是16根,从16根中去掉8根剩8根,再从剩下的4捆中去掉1捆还剩3捆,所以56-18得38是正确

师:通过摆小棒,我们知道了56-18=38,如果用竖式怎样计算呢?

看竖式,首先遇到6减8不够减,刚才我们拿小棒时遇到了从6根小棒拿8根不够减,是怎样做的呢?(从6根里拿8根不够拿,我们是从5捆里拿1捆,把它拆开是10根,和个位上的6根合起来再拿的)

上一篇:党课心得体会:十八届四中全会法治反腐下一篇:水电队2013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