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位减法教学案例

2024-10-10

退位减法教学案例(共10篇)

退位减法教学案例 篇1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3篇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

在“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教学中,我在一定程度上渗透了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要求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因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在学习了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对比,让学生说说大屏幕展示的哪几题算起来很容易,算一算,为什么另外几题算起来比较难,得出个位不够减,是退位减法,不仅揭示了课题,而且复习了不退位减法的算法,知道了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区别,知道了退位减法的难点,为什么不容易算,因为个位不够减。

在说36-8=28计算过程中学生有下面几种算法:36-6-2=28,把36分成20和16,先算16-8=8,再算20+8=28;还有把36分成10和26,先算10-8=2,再算26+2=28等,算法较多,但表达不是很清楚,且中下生不太理解。我还让学生通过观察摆小棒再写出算式的方法教学,在巡视过程中发现,中下生

不知如何处理6减8不够,需像十位借的问题。通过一次次语言巩固,让孩子深化理解计算过程及算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明白课堂上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因为只有在理解的前提下才能把算理说明白,思维才能清晰。也要注重后进生的学习掌握情况,由于少数孩子对于20以内退位减法掌握不扎实,做次类型题时仍不熟练,速度较慢且易发生错误。作为老师,把注意力集中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慢慢培养起对数学的兴趣。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2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本节课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四点:

1、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先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因为它是学习10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础。以开火车的形式把全班同学都检查了一遍,发现孩子掌握得还不错,都能很快说出得数。那么本节课的关键就是理解算理了。

2、是比较适当的采用自主、合作等形式,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难点是它们的算理,即为什么要退位和怎么样退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中,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我首先给他们时间让同学们独立的想3-7够减怎么办?学生回答中,教师抓住“拿出一捆把它打开”这一句话,并让每人都知道后,再展开同学间的互说互摆环节,通过自想――反馈――互说――互摆――再反馈,学生已经弄清了本节课的关键性内容的实质。

3、是加强算法多样,通过比较优化算法。我通过摆小棒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算法一:从10根小棒中去掉8根剩下2根,再和14根合起来是16根,即10-8=2,14+2=16

算法二:把24根分成10根和14根,即14-8=6,10+6=16。

算法三:从24根先拿出4根,是20根,再拿出4根还剩16根。

算法四:从24减10等于14,14再加2等于16。

4、是优化练习。克服了过去的题海战术,强调了少而精的练习。注重了练习设计中的生活性、层次性、多样性等。

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导入环节,和学生进行拍手游戏,老师先拍几下,学生比老师多拍几下、少拍几下,然后让学生把老师和学生拍的次数画一画,这个活动对学生来说并不难,但是这个导入环节的练习为本节课的新课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打下基础。

在探究新知环节的第一个例题,我是这样设计的:呈现主题图后,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四个过程: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口答。在怎样解答环节,体现我们学校的“先学后教,自主发展”策略,让学生借助导入环节的经验,引导学生采用画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解答,然后借助课件进行全班交流,最后引导学生对解答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反思和检验。在第二个例题,我在解决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依据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独立完成。

在展示交流环节,我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进行交流,让学生互评,说一说几号作业更好,为什么?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说到点子上,效果较好。当在交流为什么用减法时,学生说是因为求比谁少而用减法,为了不让学生形成比谁多用加法,比谁小用减法的思维定式,让学生明白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所以我调整了练习环节的练习题设计:原来的习题设计是课本上的习题,而改为班级的男生、女生人数进行教学。处理不太恰当的地方:1、在出示主题图时,缺少了有一点德育渗透。2、在更改习题的处理上,有点仓促,如果在处理的细一些,让学生列式算一算,明白不是说比谁多用加法,比谁小用减法,而是分析要求的问题是大数还是小数,会更好些。3、课堂环节不够完整,没有小结。

《退位减法》教学反思3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减法教学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计算基础,并且会用竖式计算,所以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数学例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并列式计算。在列竖式的时候强调笔算减法的注意事项,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开始算起,部分学生就像做加法一样,从十位开始做,象刘义军和伊俊帆,发现他们做错得时候,我马上拿出来作为错例进行评讲,强调算法的重要性,以后就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了方法,拿到类似的题目就可以迎刃而解。作为教师不要去为学生设计“过渡题”“样板题”,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

此节课,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习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等,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我认为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教学改革的真谛,从而树立起学生的学习信心,以便以后更加认真,自觉的投入到自己的学习中

退位减法教学案例 篇2

教学过程:

一、激活

请全班学生列竖式计算74-35 (其中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写) 后, 课件呈现以下三个问题并指名学生交流。

问题1:4减5不够减时, 怎样退位?

问题2:退位后, 被减数个位上的4和十位上的7分别变成几?

问题3:个位怎么算?十位呢?

交流后, 教师顺势而引:今天我们继续运用“退位”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设计意图:有助于激活学生已有的“退位”知识经验, 为学习连续退位做好铺垫。

二、探究

出示统计表, 让学生观察统计表数据, 根据2005年比2011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列出算式435-86并板书。

1. 首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在黑板上写好竖式后, 观察学生的思维。

2. 接着组织学生小组交流,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教师参与倾听、指导。

指导1:针对还没有掌握退位方法的学生, 指导他们说怎样算个位。

指导2:针对迁移能力比较差的学生, 指导他们说算十位时, 发现什么, 怎么办。

3. 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重点说十位怎样算。

先算个位:个位5-6不够减, 从十位退“1”, 变成15个一减6个一得9个一,

9写在个位上; (第1个学生边说边写算个位的竖式)

再算十位:十位上的“3”退“1”剩“2个十”, 2个十减8个十不够减, 从百位退“1”, 变成12个十减8个十得4个十, 所以十位上写4; (第2个学生边说边写算十位的竖式后, 教师再运用复述、补充等策略让学生理解被减数十位上的“3”既要“退1”给个位, 自己又要向百位去“借1”的算理和算法)

最后算百位:百位“4”退“1”剩3个百, 所以百位上写3。 (第3个学生边说边写算百位的竖式)

为突破被减数十位上的“3”既要“退1”给个位, 自己又要向百位去“借1”的算理及算法, 组织学生相互提出问题, 体现问题从学生中来回到学生中去解决。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 教师充当学生的角色引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1:十位上是怎样算的?

问题2:十位上是3个十, 怎么变成2个十?

问题3:百位上是4个百, 怎么变成3个百?

为让学生体会“连续”退位的含义, 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减;都是退位减;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 就从前一位退“1”再减。

当学生说到都是退位减时, 教师追问:计算435-86时, 第一次是怎样退位的?退了之后, 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分别发生什么变化?第二次也是怎样退位的?退了之后, 十位和百位上的数分别发生什么变化?通过对比发现, 第一次退位是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第二次退位是十位不够减从百位退1, 由此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都要从前一位退“1”再减, 进而让学生体会到“十位退给个位后, 百位又退给十位”即是“连续”退位, 补充课题。

不同点:退的次数不同。计算74-35只需要退一次, 而计算435-86需要退两次。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产生质疑, 提出问题, 既巩固退位的方法, 又帮助学生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及算法。

三、练习

1. 列竖式计算, 并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基础练习, 既巩固了连续退位的方法, 又培养了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及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小结

1. 我们是怎样学习万以内多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

2. 在计算“连续退位减法”时, 要特别注意什么?

“10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竖式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61-25=

6 1

- 2 5

1.计算61-25,先算个位,个位上的1个(一)减5个(一)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来减,(10)个一减5个一等于(5)个一,5个一加个位上的(1)个一等于(6)个一,在(个)位上写(6)。

2.再算十位上还剩5个(十)减2个(十)等于(3)个十,在(十)位上写(3)。

二、复习

很快说出下面各数的个位和十位各表示什么?

25 36 51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旧知,激活数的组成和数的意义,并把它迁移类推到100以内的退位减法中来。

三、探究新知

1.师生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课件呈现小组交流要求:(1)先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2)再说一说笔算退位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学生小组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

3.全班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预设师生互动活动过程:(1)先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2)再组织学生交流怎样算更不容易出错?为什么?(理清算理算法)①计算51-36,先算个位,个位上的1个(一)减6个(一)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来减,(10)个一减6个一等于(4)个一,4个一加个位上的(1)个一等于(5)个一,在(个)位上写(5)。②再算十位上还剩4个(十)减3个(十)等于(1)个十,在(十)位上写(1)。

四、练一练

跟进小练习笔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52-45= 73-36= 71-27=

五、全课小结

笔算退位减法要注意什么?

六、课后检测

竖式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91-27=

9 1

- 2 7

1.计算91-27,先算个位,个位上的1个(一)减7个(一)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来减,(10)个一减7个一等于(3)个一,3个一加个位上的(1)个一等于(4)个一,在(个)位上写(4)。

《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篇4

《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

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是学生学习减法计算的一个难点,在教学时,我先出示了几道以前学过的一般连续退位减法,利用猫头鹰捉老鼠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图,从图中找出条件,提出思考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 “如果0上面有退位点怎么办?”引出课题《中间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我采取小组讨论、尝试计算的学习形式展开教学。小组讨论:中间有0的退位减应该怎么去处理这个0?学生各抒已见:有的说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十位是0,借不了就直接向百位借1;也有人说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十位是0没有,十位就向百位借,百位借得100十位再借10给个位,十位借得一百来后又借十给个位,这时十位还剩90,;我赞成第二种说法,对于第一种说法,我提出计算减法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只会说不要忘记减退位1,没有说到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而不能隔位借1。

这一节课我主要训练学生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相减的过程,理解0被借1后的变化原因,特别训练差生叙述计算过程。这节课教学很缓慢,可效果却好。

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百以内退位的原理,所以在这堂课里让学生自主解决万以内退位减法最难的难点:被减数中间有 0 的连续退位减,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掌握连续退位的方法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效果更好。由于幽默的语言,使枯燥的连续退位减法变成了有趣的游戏,以“穷光蛋”喻 0 ,以“慷慨”喻连续由前一位退位且本位上留 9 ,形象地说明了“被减数中间有 0 ”的连续退位减原理,学生在生动的比喻中牢牢记住了“带退位点的 0 ”要看成 9 再计算,从而突破了知识的难点。

虽然是讲解清楚明了,但也还有个别学生在计算过程出现失误,这就需要加强计算练习,每天课前五道竖式计算题,边说计算过程边计算,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强化,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

《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2

本节课是笔算减法中比较难的,因为它涉及到了连续退位。学生学习新课之前,已经积累了相关的笔算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以及三位数的不连续退位,所以我在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然后让他们尝试说完整的计算过程,从而发现他们存在的错误。上完这节课后,我想了很多,也意识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

一、每一个环节的连接词该如何简明地表达出来

每一次上课,我总有如此的感觉,就是每一个环节之间不是很紧凑,总感觉联系不是很紧密,就像脱节了似的。我想这一点是我必须要努力达到的。

二、该如何让学生进行正确地估算

在学生计算之前,我让学生先进行估算,我却把估算看成了一个走过场,并没有真正地落实到实处。我只是在例题时让学生进行了估算,而后面就完全抛弃了估算,没有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估算的重要性。

三、应该注重重要环节的计算过程

学生在计算时,我强调让学生说过程,让多个学生重复,互相说,可是在后面的检验的环节时,学生的正确率却不尽人意,我有点迷惑了。本节课,十位上的计算过程是学生最难掌握的,而个位和百位上的计算方法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就已经掌握了,也懂得迁移过来,可是十位的计算方法第一次碰到,因为十位扮演了“借”与“被借”两个角色,学生很容易忽略其中的一个角色,需要多次重复强化。

《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笔算减法中比较难的,因为它涉及到了连续退位。学生学习新课之前,已经积累了相关的笔算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以及三位数的不连续退位,所以我在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然后让他们尝试说完整的计算过程,从而发现他们存在的错误。

上完这节课后,我想了很多,也意识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

一、每一个环节的连接词该如何简明的表达出来

每一次上课,我总有如此的感觉,就是每一个环节之间不是很紧凑,总感觉联系不是很紧密,就像脱节了似的,可是在听很多特级教师的课时就感觉很舒服,总实在爱不知不觉中就切入了正题。我想这一点是我必须要努力达到的。

二、该如何让学生进行正确的估算

在学生计算之前,我让学生先进行估算,至于为什么要安排估算,其实我自己也说不出是什么原因,可能很大一方面是因为教材安排了这一环节。在评课时,有老师提出了估算到底是该放在计算前还是计算后,以我个人的意见,我觉得应该是放在计算前,如果放在后面,学生可能会问:正确答案都已经算出来了,估算还有意义吗?

可是在让学生估算的时候,我却犯了一个大错误,我把估算看成了一个走过场,并没有真正地落实到实处:我只是在例题时让学生进行了估算,而后面就完全抛弃了估算,没有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估算的重要性。

另外对与我的估算,评课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我在让学生估算时,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该如何回答:我把517看成500,把348看成300,但48比17,所以我觉得答案大约是173。确实这个问题我觉得有点难以回答,因为这是一个估算的过程,我觉得这应该是可以的,虽然他的最后答案是是错误的,但毕竟这只是一个估算的过程,结果只是一个对正确参考的数字。所以说估算有时候把握不好,也会误导,迷惑我们的学生。

三、应该注重重要环节的计算过程

在让学生计算时,我强调了让学生说过程,让多个学生重复,互相说,可是在后面的检验的环节时,学生的正确率却不尽人意,我有点迷惑了。可是听了评课之后,我顿时茅塞顿开,原来,我在让学生说时,没抓住重点,我只是让学生说整个算式的计算过程,没有把十位的计算过程单独拎出来讲,学生不明白哪个是计算的重难点。在本节课,十位上的计算过程是学生最难掌握的,而个位和百位上的计算方法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就已经掌握了,也懂得迁移过来,可是十位的计算方法就是第一次碰到,因为十位扮演了“借”与“被借”两个角色,学生很容易忽略了其中的一个角色。所以在教学第二课时时,我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让学生多次说十位的计算过程,果然效果大不相同。

《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4

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学习的笔算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笔算万以内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算起;3、退位减: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退一;当10与本位相加再减。4、千万不要忘了先点点,退1后再减。在笔算中,只是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两次向前一位退1,在第二次退位后除了加上本位的数,还要减去上一次退的1,又加又减,计算上思维过程较复杂,容易出错,因此在教学中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我做到以下几点:

1、这节课我首先改变了原有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静态的情境化,变为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先通过独立思考、大胆猜测、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新知。本节课的内容我认为学生根据已有的旧知,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可以尝试解决。因此,教学中我在这部分内容安排时给的时间较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较高,并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出了结论。

3、练习中的问题具有开放性。学生根据统计图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能完成多少就完成多少,学生不仅对新课内容进行了巩固,也对以往的旧知识进行了复习,使所学知识具有连贯性。

但教学中还有一些不足: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学生后面的练习时间过短,汇报的有些仓促。

通过本课的教学深刻体会到,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把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向“自主探究”转变,把自己放在一个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与学真正融为一体。

《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5

《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是三年级上册学生学习退位减法的难点。学生已经理解掌握连续退位减的方法,但是对于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连续退位减确实很难理解,个位上不够减,向十位借1,十位上是0,再向百位借1,即10个10,然后十位退1作10,借给个位10个1。

在这个过程中,各位数上的变化情况因为有0的出现而更加复杂。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教学上,学生理解了算理,计算方法就自然掌握了。现在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为了学生能轻松学会本节课,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加强计算练习,口算10道题,每节课进行口算练习,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笔算学生已经掌握的退位减法,说一说应注意是什么,复习回忆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为本节课研究学习作准备。

二、注重计算过程中算理的理解,抓住关键问题提问。多让学生讲讲计算的过程,紧紧抓住为什么十位上的0会变成9?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三、在本节课,十位上的计算过程是学生最难掌握的,而个位和百位上的计算方法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就已经掌握了,也懂得迁移过来,可十位的计算方法却是第一次碰到,因为十位扮演了“借”与“被借”两个角色,学生很容易忽略了其中的一个角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次说出十位的计算过程,不断巩固计算法则,并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如点上退位点的数要很快反应是多少,和学生共同总结出“0上有点看作9,其他数上有点看少1”这一规律,让学生能更好、更快、更准确地计算。

四、直观图示的有效使用,具体形象,很好的辅助教学。计算教学枯燥无味,特别是对算理的讲解上,老师反复强调,学生却很难理解。这节课我利用计数器的直观图示,很好的帮助了我,对计算过程的每一步详细生动,学生感兴趣,容易理解。

1、画计数器使算理的呈现直观形象,一目了然。计算507—348,出示计数器507,个位减去8不够减,向十位借一,而十位上是零,没有珠子,只能再向百位借一,返回到十位上是10个10,再借给个位一个10,那么个位是17—8,十位上本来借来10个10,可是借给了个位1个10,还剩9个10。随着珠子的移动变化,学生很好的理解了算理。并根据直观演示,编了计算口诀: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借到后,往后走,0上有点看作9。学生非常感兴趣,开心的读了一遍,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马上就记住了。

2、减数末尾有零的减法迎刃而解被减数中间有零的减法学生理解掌握后,末尾有零的减法就很容易了,学生自己计算,竖式的呈现课件以动画的形式,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一,十位上“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xxx”,从百位借一,“借到了,往后走,0上有点看做9”在孩子们开心的朗朗歌诀中、欢快的笑声中,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了。

一节本来非常难以理解掌握的计算课,我这样设计就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学得扎实愉快,教师教得轻松自如,这不仅是教学过程每一环节的精心设计与引导,有效直观图示的使用对教学的帮助更是功不可没。

《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6

二年级学生已掌握了退位减法,本节课的重点是被减数连续有几位不够减,都要从前一位退1,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这节课是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中的一个难点。

在教学中我分五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次我先带孩子们一起回忆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这些回顾性的复习不仅是对知识的回忆,更是为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作好铺垫。第二层次自己利用课件出示美丽云南情景图根据情景图让学生自学数学书22页的内容,提出自学要求,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学习从而列出一个减法算式,并且知道为什么用减法计算。第三层次估算,你能估算出结果吗?把你的想法给同桌说说,交流估算方法。第四层次笔算517-348=,连续退位减法并没有很多新知识,一部分孩子已掌握了,但一部分学生正处于跟着教师走,思维逐步训练发展的阶段,我先让学生尝试笔算,再交流算法,学生们各抒己见,同桌说,小组说,个别说,最后老师把算法打到课件上,学生对着课件说,达到让每个学生都说出笔算方法,被减数连续有几位不够减该怎么办,每个学生都很清楚,从而大家总结出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法则,第五层次当堂训练自己设计三个挑战,挑战一做一做,挑战二数学医院,挑战三送信。

这节课存在的不足:

1、课后发现学生对于连续的退位减法还有一些问题,需在今后多加练习,同时继续培养学生的互帮互查的学习习惯。

3、在利用数学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方面还有待今后不断提高。

改进建议:师生共同交流、分析计算过程:个位上7减8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十,个位就变成了17,17减去8等于9;十位退了1还剩下0,0减4也不够减,从百位退1当十,10减去4等于6;百位退了1还剩下4,4减去3等于1。应该再多让学生多说、采取全班说,同桌说、四人小组说,及时巩固。

《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7

《连续退位减法》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学习千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一个知识点。这是笔算减法中最为复杂的一种,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要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点,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减法,但不作速度上的要求,因为后面还有两个例题进行讲解。

在新课的一开始,我复习了千以内的退位减法,出示了224-108,让学生自己计算并说说退位减法的算理,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接着创设情境,出示例题图,这里的教学活动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是引发认知冲突,利用例题内容列出算式204-108,让学生试算,当学生发现竖式计算时个位不够减。按照已有认知结构,要从十位退1。但是,被减数十位上是0,无法直接退1,怎么办?许多学生都在苦思冥想,有的皱着眉头,有的窃窃私语,有的看着我……,当我问及怎么了?学生抢着说:老师,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但十位上是0怎么退啊?这时小华说:老师我会我会。我说:那你说说怎么办?小华说:可以先从百位上退,退给十位,然后再退给个位。我问学生你们听明白了吗?许多学生摇着头说:不明白。我笑着说:小华刚才说得很对,只是大家还是不太理解,那么我们借助我们的好朋友,计数器来看一看好吗?学生点头,我拿出计数器,在计数器上拨出了204,然后问学生现在要减去108,你们看一看在个位上,能不能从4里面减去8?学生说:不能。“应该从十位上拨掉一个一珠子,加到个位上再减。”“可是,现在十位上有珠子吗?”“没有。”“那应该怎么办啊?”学生说:“从百位上退1个。”“百位上退1,那应该在哪一位上拨10个珠子呢?”“一个百是多少个十呢?”“10个十”“应该在哪一位上拨10呢?”学生说:在十位上拨10个珠子。我问:为什么?学生:因为1个百是10个十。我笑着说:你们真聪明。现在十位上有10个珠子了,你们看能不能退给个位?学生说:可以了。从十位拨掉一个珠子,个位现在是多少了?是14。14能不能减8?能。个位是6。十位现在是多少个珠子了?9。9-0得多少?9。百位上是几?1。减去1还有没有?没有。现在得多少?96。现在你们想一想刚才的过程。个位不够减,从哪一位退了?先退给谁再退给谁?同桌说一说。然后又请同学站起来说,经过说,发现许多学生理解了隔位退位减的道理。现在你们明白了小华所说的了吗?你们现在会列竖式了吗?学生说会了。独立完成后,又让学生对着自己的竖式说了计算过程。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如果光针对竖式,直接从百位退1,不借助其他的学具,而是抽象理解的话,学生很难明白为什么要那样做?我借助了计数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直观的感觉出可以从百位退,通过拨珠计算,体会隔位退位的算理。在实践后,我更能体会到这段“感性认识”安排的必要性。然后把拨珠计算提升成竖式计算,经历比较深刻的数学化过程,水到渠成。最后再让学生相互交流,进一步明确隔位退位的步骤和方法。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既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活动,也是发挥创新精神,发展演绎推理的过程。对学生而言,“被减数十位上是0,没有1可退,因而从百位上退1,当十用,而这时十位上就有10了,再从十位上的10中退1给个位”是他们解决新矛盾的设想,提出这样的策略已经是一种创新。他们依据1个百是10个十,从百位上拨去1颗算珠的同时,十位上拨上10颗算珠;依据1个十是10个一,再从十位上拨去1颗算珠的同时,个位上拨上10颗算珠,演绎思维伴随着拨珠动作而展开,领会退位原理也就是在其中。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应从百位上退1到十位后再继续减。然后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在教学试一试“1000-537=”时,如果按照教材这样教学,我认为学生虽然能够理解千以内的隔位退位减法的算理,但如果让学生在刚刚理解算理后马上就完成“1000-537=”,这种需要三次退位且十位和百位都是0,从千位退1后才能计算的题目,计算原理与例题虽然相同,但隔位退位的跨度大,步骤多,学生计算起来的难度很大。为了降低难度我就在这之前设计了“500-416=”,先让他们试一试,学生已经知道算理,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不够退,就从百位退1,于是个位是“10-6=4”,十位是几减几呢?通过学生的讨论、争议,明白了十位应是“9-1=8”,百位是“4-4=0”(不写)。等做完这题,再让学生做书上的试一试,这样难度减少了很多。大部分学生都会做了。

整个教学过程还比较顺利,但是,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并不很理想。总有少数学生漏点退位点,也有个别学生即使点上了退位点,在计算时也忽略了它的存在,再就是把减法算成加法,把数字抄错,书写格式不正确等等。根据出现的问题我反思改进如下:

1、加强口算练习,每次上课前3分钟,让学生逐步达到听到算式就能说出结果。

2、在教学时,要严格要求学生的书写格式。

3、注重重要环节的计算过程,多创设机会让学生讲计算过程,不断巩固计算法则,并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在本节课,十位上的计算过程是学生最难掌握的,而个位和百位上的计算方法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就已经掌握了,也懂得迁移过来,可十位的计算方法却是第一次碰到,因为十位扮演了“借”与“被借”两个角色,学生很容易忽略了其中的一个角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次说出十位的计算过程,不断巩固计算法则,并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如点上退位点的数要很快反映出是多少,和学生共同总结出这一规律“0头有点看作9,其他数上有点看少 1” ,让学生能更好、更快、更准确地计算。

4、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多分析比较计算方法。

《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8

个位上不够减,向十位借1,十位上是0,十位先向百位借1,即10个10,然后十位退1作10,借个位10个1。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各位数上的变化情况因为有0的出现而更加复杂。本课突破难点的.关键就是“0”。

1、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不借住情境,让学生直接做纯计算的复习题,然后由复习题517-348,被减数从517到507,学生对这个变化并没有在实质上进行关注,但却引起了学生计算上新的飞跃。教师抓住从1到0,引导学生思考1和0到底有什么区别?学生发现1是有,0是没有,从有到无的变化。然后引导学生发现从1到0带了了计算上的新问题。但这里教师的问题是:“0特别在哪里?”这样的提问是否指向性不够明确?

2、抓住关键问题。

很多老师用各种形式让学生一遍遍地反复说算哩,说计算过程是肯定的,关键是怎么说?教师紧紧抓住为什么十位上的0会变成9?有效的课堂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在思考,思考是数学的核心问题。

3、500-348

引导学生发现:减数与差末尾凑10,中间凑9。学生发现规律是否就是真正理解,学生可能会不知其所以然。问题: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是0,为什么要末尾凑10,中间凑9呢?不断追问让学生进一步明晰两个“0”是不同的,中间的“0”尽力了“借”与“被借”两个过程,而末尾的“0”只有借的过程,明确算理。

4、怎样的板书书写形式更能让学生理解

一般是在竖式上写出借与被借的关系。

她的课的板书是个位:17-8=9

十位:9-4=5修正后:10-1-4

百位:4-3=1

强调十位上的0为什么会变成9。

5、有比较性又可以增进理解的题目出现在练习中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在练习当中穿插可以进行比较与辨析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在中间有0之后出现一组练习,前面三道是个位不够减需要连续退位的,而最后一道题目是705-245,让学生发现不同,进行区别辨析,明确中间有0变成9是个位不够减的连续退位的情况下,进一步完善规律。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9

这是三年级上册连续减法例2,这是在学习了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这节课采取全生本的方式进行的,从整体上看孩子们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主动,有质疑、有交流、有互动,孩子的思维得到了全面的调动。孩子在课堂上的思维碰撞已经基本成型。

从细节看,课前三分钟环节还是向以前一样,由孩子们按照原来的方式准备课前三分钟的内容,第一道问题就震惊了全场,389+156=?这个问题要让三年级的孩子口算确实存在难度,连我也有些蒙场。因此我决定对课前三分钟进行改进,改成20以内加减法口算,因为这是一切计算的基础。

整个课堂孩子反应非常好,倾听仔细,发言积极,质疑非常到位,就到点上。我很是欣喜,孩子们计算的方法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多,都有些刹不住。原本以为很成功的一堂课,其实却是失败的。

1.只过分追求方法多样性,没有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缺乏练习的环节。

2.笔算竖式没有突出,孩子们板书上书写太乱。

经过教研员的点化让我茅塞顿开,在板书设计上,我应该把507-438这个算式下面的位置流出来,专门进行竖式计算的演练,以此来突出重点——竖式计算。

教师还应该把控一下时间,在孩子汇报的方法过多时,教师应该选择喊停,让剩余的方法放到课下交流,给孩子们一些练习的时间。

在方法多样性的汇报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别人已经呈现的方法上进行改进,优化,提出更加优化有效的方法,而不是没有层次的罗列。

不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内容: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教材第17、18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并 能正确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小组讨论等方式理解竖式中数位要对齐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运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后才能计算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自主探索法、小组讨论法。

六、计划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师;老师手中有5朵折纸百合花,你们想不想要?这5朵百合花是送给5位小朋友的,是哪5位小朋友呢?是在这节课上积极思考问题,老师说话的时候能必上自己的小嘴巴,能好好听老师上课的小朋友,就看哪5位小朋友能获得老师手中的5朵花。

师:好了小朋友们,上一节课康老师和我们一起学习100以内的加法,那么我们这节课就就由我田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学习100以内的减法。

(一)复习旧知,巩固知识 24+3= 35+32= 2 4 3 5 + 3 + 3 2 师:哪两位小朋友上来给老师在黑板上做一下,列竖式,其余小朋友在自己的草稿本上做。做好的闭上小嘴巴,举着小手,老师会看到哪些同学做好了!

师:小朋友们看看上黑板的两位小朋友做的对吗? 师:为什么不对呢?为什么对呢?

在竖式中,我们算时要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2008年奥运会在哪里举办的吗?(北京)是啊,2008年的奥运会在我国首都北京举办,有许多国家的运动员参加了这次奥运会,他们为了能在奥运的赛场上升起自己国家的国旗而拼搏着……这就是第29届奥运会的金牌榜。

(三)主动探索,获取新知

1、师:同学们,看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金牌榜前5名。我们中国有多少枚金牌呢?(51)

(师:那老师提一个问题,英国比德国多多少枚金牌呢?)师:那小朋友们看看这个表,还可以哪些问题呢? 生: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 生: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 生:英国比德国多多少枚金牌? 生:德国比英国少多少枚金牌? ……

2、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真多呀!你们都很聪明,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3、师:首先哪位小朋友告诉老师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我们列式应该怎么列,请两位小朋友上说说看。生列式:36-23=

4、观察所列算式,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5、老师用计数器示范一遍36-23=13 拨珠子

6、用小圆片表示36-23=13

7、师: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算一下呢?对,还有列竖式的方法。请同学们自己试着算一算,抽一位小朋友上黑板算? 学生自己试着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8、师:同学们都已经完成了,谁告诉老师他做的对吗?

9、师: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要对齐。

(师:对了,(边板书边讲解)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先写被减数,再写减数,然后写减号。与加法一样,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9、数位对齐后我们才能去减。6 - 2 3 _________ 1 3 个位:6-3=3写在对着个位上6和2的横线下 十位:3-2=1写在对着十位上3和2的横线下

10、师:小朋友们。刚才在算36-23=时你注意了没有,是先算哪儿?再算哪儿? 引导学生归纳: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请学生上黑板做,然后集体订正。

3、课本第20页练习三第1、2题在书上完成。

(五)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六)作业: 课本第20页练习三第3、4题。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首先,是学生主体性。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应该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篇6

我在《20以内退位减法》一课的教学中,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全课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的积极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与有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下面谈谈我的具体的几点体会:

(一)教学中,我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尝试。

这节课一开始,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复习凑10法。再让学生们齐读拍手歌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

(二)。培养学生多元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在教学内容中我设计了“开放题”环节――巧填数,题目是:+()=16 16-()=()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一定的提高,有利于孩子思维发散性的发展。

(三)在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

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在课程结束之前我设计“我来出题你来抢”这一教学环节,最先抢到的同学能像老师一样到台前来出题。这既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复习,同时又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孩子们都全神贯注,跃跃欲试。

退位减法教学案例 篇7

关键词:数学;单元教学;学法指导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是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写的一段话。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要求已不仅是“学会什么”,而更重要的是“怎样去学”。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是系统性强,知识链条前后衔接,环环相扣,并按“发生、发展、延伸”的规律自然地构成单元。那么,作为数学老师就应该在主题明确的单元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去学数学,并由被动、静态地学习变为主动、动态地学习。怎样在数学单元主题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呢,下面以“20以内退位减法”这一单元教学为例谈谈我的看法和做法。

一、精心设计数学主题单元前的准备课,构建知识结构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主要任务在于掌握知识的基本结构,只有组成合理的知识才易于理解和记忆。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知识自身特点,我们就可以用单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打破“课课为营,各自为政”的局面,而在每个单元学习之前,从内容上通盘考虑,从教法上统一权衡安排,精心设计一节准备课,巧妙地在学生头脑中构建起知识框架。这样,在进行教学时会容易得多。在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这一单元前,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1.教学生学会看书,这是学会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由于这一单元是整本书的第一个单元,我先指导学生学会看目录,了解本册书有哪些单元,各单元又有哪些小内容,进一步了解到本单元内容包括十几减9,十几减8,十几减7,十几减6,十几减5、4、3、2等,这样初步在头脑中建立起“20以内退位减法”的知识框架。

2.交流中构建知识框架,激发学生主动发现知识的兴趣

学生阅读单元标题“20以内退位减法”后进行竞答分析:20以内的数有哪些?(0~19)十几又是指哪些数?(积极列举后归纳为11~19)能试着说出十几减9有哪些算式吗?(学生讨论,踊跃发言)想想怎样才能说得又对又快?(按一定顺序来说)那么,标题中“退位减”是什么意思?19-9是不是退位减法算式呢?

通过以上一系列环环相扣的竞答,学生在高涨的学习积极性中很快找出了十几减9的8道算式。这样,以此类推出十几减7、十几减6、十几减5、4、3、2各有哪些算式。学生竞答,教师板书,一个完整的20以内退位减法表展现在学生面前,再同书上表格对

照,学生惊喜地发现是一模一样的。这样,学生充分体验了发现知识后的满足感和成功感,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学习信心。在愉悦的情绪中,学生已不知不觉在头脑中建立起本单元知识结构的框架,为进行新授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知识迁移规律,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数学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同一单元中表现得更为密切,很多旧知是新知的基础,而新知又是旧知的扩展和延伸。教师应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以一课或几课为突破口,充分利用知识迁移规律,促使新知与旧知的同化,使学生能够独立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注重单元末的整理复习,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育的本质在于参与,并且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每个单元末的整理复习,指导学生自己整理、归纳较零散的知识点,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系统。

学生通过一单元的学习已经清楚单元中每个小标题的内容,整理复习的开始,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空白的20以内退位减法表格,由学生自己填表格,比一比谁填得又对又快。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亲自参与整理知识的过程。把教师“教数学”变成学生创造性地“学数学”,把“静态”的数学变成“动态”的数学,在此由学生自己来建构知识,又一次体验成功的喜悦。之后,我又让学生在自己填好的表格中,找出其中的规律,拓展了知识和学生的思维。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我深刻感受到只有在学生头脑中构建起完整的知识结构,再根据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利用知识迁移规律合理加强学法指导就能够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为今后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会在老师的学法指导下,在寻找知识与知识的衔接中体悟数学学习的快乐,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

[1]林崇德,申继亮.为思维而教[M].华艺出版社,2006-12.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 篇8

新课程强调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实现个性化的学习,这无异是正确的。但另一方面也不容忽视: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经验和思维的限制,他的个人思考、个性的理解并不是最佳的、正确的。教师应通过对话、比照、合作反馈等交往环节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层理解,引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聚合到最优的解决策略上来,获得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将理解的个性化、独特性与理解的普遍有效性相统一。我们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求新求异,但什么样的思考最有价值,什么样的求异更有成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纷繁的感性经验中得出求同的科学真谛,这才是有效的学习。

有专家提出,由于孩子的智力背景、生活经历不同,适合他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因为教师的一个总结,使大部分学生的方法被归为另类,他们会为自己的失败而伤心,一颗幼小的心灵是经不起这等风霜的,这样的总结不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这种认识固然有一定道理,但究竟什么是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深入思考的习惯,背诵记忆的能力,承受挫折的毅力,面对失败的勇气,同样是重要的情感与态度,这些品质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任务,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对立中寻找平衡。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篇9

算式多样化

新课标提倡算法多样化,其实包括“多样化”和“优化”两方面的内涵。我认为,“十几减几”这一内容,从知识层面来说,是学生今后学习“百以内减法”、“多位数减法”的基础。但从技能层面来说,学生口算时所运用的几种算法(如“破十减”、“想加算减”、“连续减”“找规律减”等),没有优劣之分,因为当学生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熟悉以后,便如同“乘法口诀”一样,将成为一种“数字性事实”运用到今后的减法运算中,常常采用提取记忆的方式即可。因此,这节课在对算法的要求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我也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次关注用自己的方法,加深对自己原有口算的理解,最终强化根据算式的特点或自身经验选择得来的方法。

加强练习,增强运算技能。

在新课程背景下,运算技能的提高仍然是计算课的一个重要目标。只不过是教师要注意训练的形式,“应减少单纯和程式化的技能性训练”。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你能做几题就做几题”、“同桌相互出题计算”、“游戏中计算”等形式的练习,既加强了训练,又不失趣味性。特别是最后一个练习“计算出结果,跟着相应的导游出游”,既能使全班学生参与,又使整堂课在一种活泼、生动的气氛中结束。

这节减法课,尽管有十几减9的计算学习作为基础,但十几减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还说要达到熟练计算的要求,难度很大。这次联系情境问题操作,尝试计算,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源于问题的解决,而不是孤立存在的。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理念的体现。这次创设的操作情境,让学生经历了“13-5=8”的算理,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破十法”,“想加算减”,“连减”,“点数”的不同计算方法。学生在争当小老师的过程中,在操作实践中让学生有意识的对算法进行了对比和选择。在教学时,不仅提倡算法多样化,而且又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使之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乐于探索,进而通过教师带有鼓励性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赞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设计本节内容时,对教材内容作了比较大的改动。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成功,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教学实践来看,“猴子爬树摘桃”的情景比教材“小猫观金鱼图”更具开放性,学习素材更为丰富,使问题呈现具有了现实意义。13只猴子在一起玩,一些猴子爬上了树,有些能够看到,有些钻入了树丛看不见,现在地面上还剩下6只猴子。那么“树上到底爬上了几只猴子”呢?问题的呈现显得比较自然,也是学生想知道的。于是例题13-6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

我们认为,“十几减几”这一块内容,从知识层面来说,是学生今后学习“百以内减法”、“多位数减法”的基础。但从技能层面来说,学生口算时所运用的几种算法(如“破十减”、“想加算减”、“连续减”等),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因为当学生对“20以内”的32道退位减法熟练以后,便如同“乘法口诀”一样,将成为一种“数字性事实运用到今后的减法运算中,”常常采用提取记忆的方式即可。因此,本节课在对算法的要求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教师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次关注自己的方法,加深对自己原有口算方法的理解,最终强化根据算式特点或自身经验选择得来的方法。

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体现了“我要学”这一教学新理念。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以下还有几点做得不足:

1、当揭示了想加算减和破十减两种方法之后,应该回过头把复习的内容和新授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

2、每上完一个环节应该给这个部分做个小结,最后还要给整节课做一个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

3、个别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破十法”的算理还不能清晰地表达。在今后的练习中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关注学困生。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篇10

上学期期末成绩 备注

总数 男 女 及格 人数 及格率 优秀 人数 优秀率平均分

30 21 51 100% 50 98% 98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4.会认读整时,几时半,会写时间,知道珍惜时间.(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进行恰当的描述,发展空间观念.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教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认识人民币,加法和减法

(二),统计,期末复习。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2.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3.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4.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5.为学生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7.结合教学内容有机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丰富的资源。创设激趣、激情的情景,让学生愉快的自觉的投入学习中去。

9.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审题。

教 学 进 度

单元名称 课时数 起止日期 备注

十几减9 十几减几 12课时 2.17-3.4

认识图形

3课时

3.5-3.7

100以内数的认识 16课时

3.10-3.31

加法和减法

(一)20课时

4.1-4.25

认识人民币

4课时

4.28-5.2

加法和减法整

(二)24课时

5.5-6.5

统计

3课时

6.6-6.10

总复习7课时

6.11--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进度计划 教 材 简 析

本单元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在学生已经认识20以内的数,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一段教学十几减9,第二段教学十几减8、7,第三段教学十几减6、5、4、3、2。本单元重视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算法多样化。

教 学 要 求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20以内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口算,并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和交流等活动,培养数学思考的能力。3.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课 时 安 排

内容安排 授课时数 起止日期

备注

十几减9及其练习

2.17-2.19

十几减8、7及其练习3

2.20-2.24

十几减6、5、4、3、2 3 2.25-2.27

复习3

2.28-3.4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2月17日)NO:001

教学内容

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课本第1~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使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学生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能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并能积极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列式表达。(2)学生能凭借已有经验和动手操作、交流等手段,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经历十几减9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

教学 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计算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

理解和掌握了十几9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桃子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小猴贝贝的水果店看一看,有没有新鲜的桃子上市,好吗?(教师出示课本第1页的主题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仔细观察,小猴贝贝今天——共准备了几个新鲜的桃子?从这幅图中,你还发现了什么信息。

指名回答。

提问:根据这两个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 学生说出问题:还剩多少个?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该如何列式呢?

学生独立列式

追问: 怎样计算13-9呢?

2.探究13-9的计算方法。

全班交流汇报。

提问: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3.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 补充与调整

引导:小猴子在干什么?它的前面摆了多少个桃子?你为什么能很快看出有13个桃子?

提问: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呢?

三、实践应用(“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题,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交流,交流时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指名回答。

2.完成“想想做做”2。

(1)(出示左边一幅图)

师:从图中你们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同位交流

学生独立计算,后集体交流。

3.完成“想想做做”3。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反馈。

师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4.完成“想想做做”4。

引导: 刚才大家的表现都不错,接下来我们同桌同学进行口算比赛。分别拿出9~19的数字卡片,用10~19的数字分别减9,一个拿卡片,一个说出算式和答案,比比谁说得又对又快!开始行动,加油哦!学生同桌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5.作业“想想做做”5。

(1)学生独立完成。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十几减9的知识。在这堂课上有许多的小朋友表现得很出色。大家不仅学会了正确的列式,而且计算时方法多样,老师觉得十分满意

补充与调整

师:一共有几根小棒?根据算式,需要从这些小棒中圈出几根?

引导:括线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谁能用三句话来说一说?

师:你是怎样算的?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板书设计:

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19-9=

11-9=

第一单元第二课时(2月18日)

NO:002

教学内容

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第3页第1——4题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让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十几减9这一数学问题的大致过程.过程和方法

通过练习,学生能熟练、正确地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练习,学生能熟练、正确地计算。在解决加减法的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地掌握十几减9的方法。难点: 正确地计算十几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练习《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比一比谁表现最好。

二、练习指导

(一)基本练习:

(1)(出示口算卡片)

12-9=

(15-9=)

5+9=

(17-9=)

14-10=

13-9=

4+9=

10-9=

(17-7=)

7+9=

11-9=

9+9=

1.指名,开火车口算。

追问:计算括号里的式子你怎样想的?

全班交流

(二)《专项练习》

1.第1题。

师:小朋友,请你们认真观察这两幅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呢?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数学信息呢?师:那你们能根据图上的意思将算式补充完整吗?

用自己喜欢的方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反馈。补充与调整

师:谁能来说一说计算括号里的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提问:谁能用三句话来说一说图中的信息呢?

(三).《综合练习》 2.第3题。

引导:下面我们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计算能手。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汇报。评议评比

3.第2题。

独立填得数,同位互查 4.第4题。“游戏”

引导提问: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小猴走过每个树桩吗? 太好了,你们能将小猴所走过的树桩的算式写出来吗?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反馈。

5.作业: 第4题

任选4道算式。独立完成。

三、小结:在今天的练习课上,同学们表现得很出色。不仅学会了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

补充与调整

师:填完得数后,观察一下上下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呢?

板书设计:

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14-9=

12-9=

第一单元第三课时(2月19日)

N0:003

教学内容 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过程和方法

通过练习,学生能熟练、正确地计算。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难点: 提高计算正确率.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十几减9的相应实际问题,比一比那些学发言积极。

二、指导练习。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13-9=

17-9=

12-9=

14-9=

18-9=

17-9=

指名口算.同位互说口算方法

(二)《专项练习》

1、第5题。

引导:小朋友,请你们认真观察左边这幅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指名说一说

提问:你怎么知道它要我们求笔盒里几枝呢? 你们能列算式解答吗?

同位交流,指名说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师:现在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右边的这幅图,你们会列算式进行解答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补充与调整

师:说一说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师:图中的括线表示什么意思呢?谁能用三句话来说一说?它要我们求的是什么问题?怎样列式子?

2.第8题:看图说一说,填一填,再计算。

师引导: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并且将你看到的数学信息填人括号中,将算式补充完整。

指名读三句话。

追问: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怎样想?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然后集体反馈。

(三)《基本练习》

1、第6题:

口算

快速口算,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小组活动,指名汇报,评议

2、计算:

引导:下面看谁算的又对又快,11-9=

13-9=

15-9=

17-9=

18-9=

16-9=

14-9=

12-9=

同位比赛,指名汇报,评比。

3、作业:

任选上题5道式子,独立完成四、小结

谈话:在今天的练习课上,同学们表现得很出色。不仅学会了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而且还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老师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能像今天这样,懂得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才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

师:你们能自己读一读题目吗?谁起来读一读?这题中我们知道了什么?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师:用两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并说说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设计:

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15-9=

上一篇:沂蒙山导游词2下一篇:晚会游戏环节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