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加减法》教学设计(精选16篇)
《6、7加减法》教学设计 篇1
《 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2.掌握得数是6或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快乐的学习,学习快乐。
二、教学内容 教材42页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
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在动手实践中总结出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计算方法。
五、教学用具 6根小棒、7个圆片。
六、教学用时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2+1=
3+2=
4+0= 5-3=
3-1=
4-2= 请孩子们开火车似得回答。最后一道题请孩子们大声齐说。2.填空
师:孩子们,昨天我们学习的6和7的分与合。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填的。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题。
/
/
/
/
□
□
□
□
□
(三)新知探求
师:孩子们,前面我们学习了1~5的加减法。昨天我们又认识了6和7这两位好朋友.那么有关6和7的加减法又是怎样的呢?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孩子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恩···孩子们真棒!板书:
6、7的加减法。
(一)摆圆片写加法算式。(前后左右4个同学一组,其中一个孩子摆)
师:孩子们老师现在手上有六个圆片,现在老师要摆弄他们,你们能帮组老师吗? 生:能!师:孩子们真乖!。好吧,孩子们现在就用你们手上的6根小棒,帮老师摆一摆。现在请注意听:左边摆1根,右边摆5根。
师:孩子们,你们摆好没有呢? 生:摆好了!
师:观察你们所摆的小棒。各自写1个加法算式.(2分钟后)
师:孩子们写好没有呢?(写好了)好,老师现在请同学来说一说他是怎样写的。
于是有: 1+5=
5+1= 师:在配合孩子们说的过程在黑板上板书出来。
师:孩子们,同样的是一幅图,怎么孩子们写的算式不一样呢? 生自由回答
师总结:由于每一组的同学坐的方位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同,所以写出来的算式就不同。
师:这两个数的得数是多少呢?谁能告诉老师? 生:6!
问:你们是怎样算的呢?
引导说出不同的算法。但最后强调用分合式来计算得数。师:孩子们,现在请你们观察比较:5+1=6 和1+5=6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得出:两个数相同,得数相同,只是相加的两个数的位置不同。
(二)摆圆片学习减法
师:孩子们,现在请每个小组再拿出1根小棒,孩子们,现在是几根小棒啊? 生:7!
师:真乖!现在请孩子们把7根小棒全部平摆在桌子上,然后去掉1根。请孩子们写出两个不同的减法算式。得出:7-1=?
7-6=?
师:孩子们,你们能计算出这两个算式的得数么? 生:能!它们分别是6 和 1 师:哇···孩子们真棒!那你们谁能说一说是怎样算的呢? 交流、讨论。(数的组成)。
师:孩子们说得真好!你们真聪明!
(1)引导观察7-1=6 和7-6=1 这两个减法算式的关系。(7减去1这部分就得6那部分;7减去6这部分就得1那部分)
(三)学习教材42页的摆一摆、填一填。
(1)学习摆一摆的第一组题,先摆加法算式,再摆减法算式,边摆边说图一,边填空。如:4+2= 先摆4朵花,再摆2朵花。数一数,所以4+2=6.填完后,大声读,分组读。
(2)学习摆一摆,填一填的第二题。学生自己摆小棒,自己在方框里填数。(3)学习摆一摆,填一填的第三题。引导边摆边说加法。列出加法算式:3+3=6 引导看黑板上的图,再说减法图意。列出减法算式:6-3=3(4)引导如果不用学具,能算出3+3 和6-3吗?(数的组成)(四)学习写减法算式 1.师师范
2.学生练习写算式。3.交流、讨论。
八、课堂小结
孩子们,经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会写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了吗?
九、板书设计 6、7的加减法 一图两式:○
○
○
○
○
5+1=6
○
1+5=6
十、作业布置
1.书上42页的做一做。2.练习九第5题。3.练习九第6题
十一、课后反思
《6、7加减法》教学设计 篇2
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P45“6和7的加减法”.
教材分析10以内的加减法是小学中最基础的内容, 是学生学习计算的开始, 又是进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更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其中6, 7的加减法, 又是学习8, 9, 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最直接的基础, 具有举足轻重的铺垫作用, 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学情分析尽管6和7的加减法在小学教学中是第一次出现, 但是学生经历了一年的学前教育, 大多数同学都能正确地口算, 但他们对计算规律和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并不是十分清楚, 当然也存在个别学生计算不准确、不会思考的现象, 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根据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拟定的教学目标是:
1.熟练口算6和7的加减法, 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内在联系.
2.经历一图两式和发现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感悟计算规律, 感知函数思想.
3.使学生用所学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6和7的加减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发现加减法的计算规律.
本节课依据“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促使人人成功”的基本理念, 对学生进行同质编组, 实施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 使各类学生的素质达到分层发展的目的.
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一、游戏引入, 玩中发现
1. 师生共同游戏
(1) 老师把一张画着圆圈的白纸放在实物投影上, 拿6个花生撒在上面, 让学生仔细观察, 圈里有几个, 圈外有几个, 你能根据这种情境列出算式吗?
(2) 学生各抒己见, 互相补充, 共同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3)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应用对比的方法直观感知6-1=5, 6-5=1这对算式中的减数和差之间的关系, 渗透函数思想.
(4) 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加法算式与两个减法算式的不同与联系, 感知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掌握了重点.
2. 学生独立游戏
(1) 让学生先在桌子上放一张画着圆圈的白纸, 也拿出6个花生撒在上面, 根据每次撒的情况, 列出算式, 写在纸上.
(2) 学生汇报, 教师把算式写在黑板上.
(3) 请大家观察算式, 你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发现6的加减法的算式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明确在自然数范围内6的加减法各有7道, 从而突破了难点.
(这一环节创设了开放式的游戏情境, 释放学生的天性, 使他们感到轻松、愉悦.游戏结果的不确定, 体现了算式的多样化.通过游戏, 挖掘了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了极限思想, 即在自然数范围内6的加减法一共有几道.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分层探究, 感悟规律
[导言]你们真聪明, 这么快就找出了有关6的加减法的算式, 学会了计算方法, 数字6就像找到了朋友那样开心.数字7也想找到这样的朋友, 你们能帮助它吗?
1. 分层探究.根据学生知识基础的不同采用分层教学策略, 把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进行整合, 对能熟练进行7的加减法口算的学生, 让他们在各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协商写出所有7的加减法算式.
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分在一组, 给他们准备一些花生或可供操作的学具小棒, 在直观操作中探索7的加减法.教师参与小组学习.
2. 组织讨论和交流, 分层辅导, 让每名学生体验成功.
3. 师生进行全面而有效的反馈评价, 既注重小组的合作, 又强调组际之间的竞争和交流.
(这样设计力图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的提高, 体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 为每名学生服务”的理念.整个过程的展开力争做到“扶得合理、放得适度”.学生学得扎实, 学得主动, 不仅知其然, 而且知其所以然.)
三、动手动脑, 分层练习
准备数字卡片0, 1, 2, 3, 4, 5, 6, 7及运算符号+, -, 关系符号=.
继续同质分组, 请他们分别用这些卡片拼成算式, 并记录下来.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知识基础的差异, 有的学生可能不用卡片, 直接按规律写出算式, 有的可能杂乱无章, 有的边操作边写算式, 这时老师要及时地进行分层辅导, 并适当进行分层评价, 对每一层次的学生都给予鼓励和表扬.
(这道练习题不仅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很好地进行了梳理, 而且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完整的认识, 同时既培养了数感又培养了符号感.)
四、适度提高, 开发潜能
1. 欢迎小朋友来到智慧宫, 拿对门票就能进来.
可以用1元、2元、5元的票据组合.
得数是6请从A门进, 得数是7请从B门进.
(使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 算出图形代表几, 就能得到智慧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学会思考方法.)
3. 先想一想, 再填一填.
你能为小组里的同学也出一道这样的题吗?
(适当引入“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开放题, 有利于实施因材施教, 体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 促进数学交流.)
五、评价总结, 拓展反思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里用到了6和7的加减法?
(使学生逐步在日常生活中建立数感, 养成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6、7加减法》教学设计 篇3
本单元是学生在系统学习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的基础。
一、利用数数与读数,关注数学符号的抽象过程
学生在数数、读数和写数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数学符号的抽象过程,一旦学生对数学符号有了清晰的概念,学生对6~10数字的读、写,以及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基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序数)就轻松多了。这就是说,我们要在建立数字与数量的表象上多下工夫。
正确地数数是学习数学的开始。初入学的儿童,由于接受学前教育的状况不一样,因而数数的能力也不一样,根据学生实际,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正确、熟练地数出10以内的数,而且在培养学生数数能力方面,应立足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主题图,排除非本质属性,把观察的重点放在数量的共性上,尽量从主题图上的人数、桌子数、蝴蝶数、鸽子数以及主题图下面的点子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6~10的数。如,教室里有6个学生、6把椅子,6张桌子,这种数与量的对等性都可以用6个点子图来表示,这也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开始。同时,为了方便记忆与书写,我们就用数学符号“6”来表示。接着,再让学生观察这个数字“6”像生活中的什么?充分让学生发挥想象,学生将会说出“6”字像个哨子、“6”字像个小茨菰……。同样,认识7、8、9、10的数时也可如此。如,“7”字像镰刀,“8”字像葫芦、“9”字像气球,“10”字由“1”和“0”组成。当学生从数物体的活动中抽象出数后,继续组织学生把这个数再次回到摆一摆的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巩固所建立起来的数的表象与数的概念。最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与之相关的数量,说一说。如,6本课本,6个玩具,6辆轿车等。要注意的是,在数数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有序的数数。如,从上数到下;从下数到上;从左数到右;从右数到左。在数物品时,每件物品都必须数到,并且只能数一次。如果每件物品都数到,最后数的那个数就是物品的总数量。
二、利用直观教具与学具,加强数序教学
数的大小比较首先是建立在数的顺序基础上,教材编排无论是“6、7的认识”还是“8、9的认识”,首先安排的是老师和学生打扫教室的情境图;然后是数点子图、最后抽象出数学符号,即数字;接着安排摆小棒、摆、▲或摆小花;再接着是计数器上拨珠子以及直尺上认识数序;最后抽象出的点子图与相应的数学符号的大小比较。这样编排不仅让学生从活动中、从图形中、从表象中抽象并建立“6和7”、“8、9”以及“10”这些数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比一比的操作活动中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5添上1是6,6添上1是7;6比5大1,7比6大1,让学生直观地发现5和6、6和7之间的大小关系。在教学中,可以安排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和游戏,让学生感悟这些数的顺序及大小关系。比如,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让学生边观察,边数一数,这是几颗珠。然后问:“再拨一颗是几颗?”拨到5颗时,问学生:“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也可以先拨出几颗珠,问:“去掉一颗珠是几颗珠?”学习直尺上的数也一样,0、1、2、3、4、5后面依次是几,讲完之后可以安排找“数”的游戏:6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与6相邻的数有哪些?从而加深学生对“6和7”,“8和9”以及“10”的数序和大小方面的强化。
为了突破本节教材难点,区别“6和7”,“8和9”以及“10”,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即区分几个和第几。在解决教材提供的第40页“金鱼图”的问题时,可以先进行一个“我说你做”的游戏,帮助学生区分基数和序数。如,请每个小朋友伸出5个手指,让学生从大拇指开始数,数到第5个手指头时问:第5个手指是什么手指?这里的5个手指和第5个手指相同吗?请第一横排的7名学生站起来先报数,然后让左边的第6位同学举起手,再让左边的6位同学举起手。提出问题:“刚才两次举手的人一样吗?”都是6,为什么不一样呢?使学生体会到第几是表示次序,指的是一个人。几个表示的是数量,指的是6个人,即总数。在此基础上,再来解决第40页“金鱼图”中的问题,这样既直观又容易理解了。
三、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数的组成方法
教学6~10数的组成时,教材安排给小圆片涂色,在涂色过程中体验6的组成,然后填出6的五种组成形式。而7和8数的组成教材编排则是把“7个
10的组成则直接放手让学生“先用
其“放”的过程体现在直接让学生摆一摆、分一分后直接填数。
《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我把课本中小朋友摆小棒的图,变成学生喜欢的卡通小动物(小兔和小青蛙)。由小动物在草地上荡秋千的画面,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画面生动活泼,既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1只小兔和5只小青蛙放到每个组的草地秋千上,求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通过两位同学不同角度的观察,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看图列式的。这一环节初步感受“一图两式”,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
学情分析: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一图两式”。而接下来的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情境中独立地进行操作,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两式”的意思。在秋千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摆几只小兔和小青蛙,并看着自己的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这样便出现了两组6的加法算式,再加上同位同学进行讲解怎样看图列式的,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合作能力。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从感知中树立“一图两式”的概念。这样处理,既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操作空间和充足的思考余地,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用数学意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2、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草地(自制),学生准备6只小兔卡片、6只小青蛙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动物乐园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动物乐园玩一玩!(课件:一片草地,音乐响起)动物乐园里有一片美丽的大草地,上面还有美丽的秋千呢!在你们的桌子上也有这么一片美丽的草地!拿起来看一看,美丽吗?现在就让我们请小动物上去玩一玩,行吗?
二、新授课
1、加法。
请1只小兔和5只青蛙上去玩一玩,把它们请上去吧!(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操作,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得到一幅图,可以写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
a、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该怎样列算式呢?赶快记在纸上(学生写算式)。
b、你们草地上有几只青蛙和几只小兔?
c、读一读你的算式。板书:5+1=6
d、谁和他不一样?板书:1+5=6
咦!都是这些小动物,为什么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小结:由于同学们看的方向不同,所以根据一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2、摆一摆。(让学生在情境中,独立应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广阔思考空间。)
a、你们还想请几只青蛙和几只小兔来玩一玩?动手摆一摆。
b、你们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你能列出几道加法算式呢?写在练习纸上。
c、谁想说一说请了几只小青蛙和几只小兔?(学生到前边展示)
d、怎样看图列式的?
e、有和他们摆的不一样的吗?(展示小兔、青蛙)
f、怎样列式的?板书:3+3=6
g、为什么只能写一道算式?
3、看图列式(出示课件)。
a、一共有几只猫?你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吗?
b、说给同位听一听。板书:5+2=7 2+5=7
4、减法。(出示课件:草地)
a、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它们累了,想回家,你们想让哪种小动物回家?
b、小兔走后,还剩几只小青蛙?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板书:6-1=5
c、如果小青蛙先走,还剩几只小兔?算式怎样列?板书:6-5=1
d、(出示:虚线)虚线是什么意思?
小结:6里面去掉1还剩5,去掉5还剩1,所以,根据这幅图,我们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5、摆一摆:你们的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
a、那你们想让哪种小动物先走?用小棒表示虚线,看着它们,你能列出几道减法算式?写在纸上(学生展示)。
b、你们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怎样列算式的?板书:6-2=4 6-4=2
c、你是怎样看图列式的?
d、谁和他们不一样?怎样列式的?板书:6-3=3
e、为什么只列一道算式?
6、看图列式。(出示课件)
a、一共有几只山羊?
b、你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板书:7-2=5 7-5=2
三、练习
1、看屏幕:(课件出示)根据图意,你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或:减法算式)吗?
2、在你们的抽屉里,有一张练习纸,上面有四幅画,每幅图下面有两道算式,你喜欢哪幅图就把下面的算式写完(学生说算式,老师板书),这些都是6、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a、谁想当小老师,指算式,领大家读一读。
b、如果把得数擦了,你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吗?
c、5+1等于几?怎样想的?1+5呢?6-1呢?6-5呢?
3、下面,我们来一个小竞赛(出示口算卡片)。看算式,报得数。
4、在小组内玩一玩。
四、总结:我们学习了什么?
教学反思: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活动:
a、你还想让几只小青蛙和几只小兔来玩秋千,自己摆一摆;
b、你们草地上的小动物也累了,你想让哪种小动物先回去呢?
C、综合练习让学生在这四幅图中任意选一幅图,喜欢哪一幅就做哪一题。
《6、7加减法》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2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一幅图出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2.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3.初步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体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计算方法。难点:引导学生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学情分析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从生活中玩耍中学到的知识,要比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更多更重要。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所以,在教学中创设喜闻乐见的情境和游戏,使孩子们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体验数学给他们带来的乐趣。教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入境质疑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数学乐园,和聪聪、明明一起学习新的数学知识,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你们知道我们的手有什么用吗? 其实我们的手不仅有这些用途,而且还能做数学游戏呢。你们想用手和老师做游戏吗?(想)
师:那请你们伸出右手做好准备。我出“4”,你们出“1”,(很好)那现在谁能用这两个数字说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预设:1+4=5 4+1=5 5-1=4 5-4=1 师:你们都好聪明呀!能列、能算5以内的加减法。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6和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教学5+1和1+5。
师:观察图中的小女孩,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女孩摆的小圆片:左面5个小圆片,右面1个小圆片。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个小圆片?
师:你能完整说一说图意吗?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列式:5+1=6 为什么5加1等于6?(学生可能这样想:5和1组成6,所以5+1=6)师:从小男孩的角度来观察,请问你又知道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左面1个小圆片,右面5,一共有几个小圆片? 师: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列式:1+5=6 为什么1+5=6,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可能会说:1和5组成6,所以1+5=6)③视频演示。师: 这是我们的想法,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听听小男孩与小女孩是怎样说得吧?播放视频。
三、分享反思:
(1)师:为什么同一幅图能够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呢?
学生小组讨论,再交流。
总结:刚才我们看的是同一幅图,由于观察的方向不同,小圆片的排列顺序就不同。从左往右看,小圆片的排列是5和1;从右往左看,小圆片的排列是1和5。正是由于观察方向的不同,所以同一幅图,我们写出了两个算式。
(4)师:观察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生:在这两个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相加的得数相同;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相同。
小结:从这幅图中,我们知道一幅图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在加法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位置,得数不变。
2.教学6-1和6-5。(1)师指导学生摆圆片列算式。
让学生动手先摆出6个小圆片,然后用手分出5和1。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左往右看,6分成了哪两部分?从6里面去掉被分出去的部分,还剩下多少个小圆片?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 列式:6-1=5。
师:如果我们从右往左看,情况又是什么样的?你能列出算式吗? 列式:6-5=1。
(2)计算6-1时,怎样想最快?(6可以分成1和5,所以6-1=5)(3)6减5为什么等于1?你是怎么想的?(6可以分成5和1,所以6-5=1)③视频演示。
师: 这是我们的想法,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听听小男孩与小女孩是怎样说得吧?
播放视频。
师:为什么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减法算式?
学生讨论并交流。
(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顺序不同,所以能列出不同的两个减法算式)小结:从小圆片图中,我们知道从总数去掉部分,求另一部分,可以列出两个减法算式:总数里去掉左边的部分,就得到右边的部分;从总数里去掉右边的部分,就可以得出左边的部分。
3.教学4+2、2+4、6-2和6-4。
(1)出示教材42页小花图:左边4朵小红花,右边2朵小黄花。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2页,仔细观察。一共有多少朵花?从左往右看,你能列出什么算式? 列式:4+2=6。如果从右往左看呢? 列式:2+4=6。
(2)比较4+2=6和2+4=6。
师:如果不看图,怎样想4+2等于几呢?怎样想2+4等于几呢?(师从6的组成讲解)(3)师:如果去掉2朵小黄花,还剩下几朵小红花?怎么列算式? 列式:6-2=4。
现在,老师去掉4朵小红花,还剩下几朵小黄花?怎么列算式? 列式:6-4=2。(4)比较:6-2和6-4。师:你是怎么计算这两道题目的?
小结:同一幅图,观察角度不同,我们不仅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也可以列出两个减法算式。教学3+3与6-3.师:我们先摆了什么? 在摆了什么?谁能来说一说?
生:我们先在左边摆了3个三角形,又在右边摆了3个三角形。
师:怎样列算式呢? 生:3+3=6; 6-3=3.师:为什么这幅图只能列两道算式呢? 生答。
小结:当左边的数量与右边的数量相等时,这幅图只能列2个算式,一个加法,一个减法。
四、拓展运用 1.摆一摆,填一填。
1)出示情景图一。左边摆了2个三角形,右边摆了4个三角形。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吗?
2)出示情景图二。左边2只蝴蝶,右边5只蝴蝶。(1)你看到了什么?(2)你能写出算式吗? 2.看图填一填(一图四式)。
出示情景图三。左边3个苹果,右边4个苹果。你看到了什么?你能快速写出4个算式吗? 应该注意什么? 可以怎样列算式?
▲ △ ■ □ □ △ △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并分别列出4个算式。从颜色角度:有2个黑色图形,有5个白色图形。从形状角度:有4个三角形,有3个正方形。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1:今天我知道了一幅图能列四道算式。
生2: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6、7加减法》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减法式题。
2.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初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3.培养操作能力、观察和比较能力,培养爱学习和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口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减法。
教学难点:
用括线表示条件和问题的加减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卡:全班口算练习。
2.复习6和7的分解组合,说说6和7的分解组合。
二、新授:(课件)
1.导入:星期天,同学们去栽树,看看图你明白了什么?
生观察:已经栽了5棵,还有2棵没栽,问没栽的和栽了的一共有多少棵? 师:这个“?”叫什么号呢?(问号)问号表示问题,说图意。(已知2棵树没栽,5棵树栽上了,共有几棵树?2+5=7)师:看图说意思再列式。(交流算法)2.口算:
3+3= 2+4= 4+3= 3.白菜图。
生:看图(师指导看图,括线表示什么意思?是把谁和谁合并起来,是多少?要求什么?)讨论-汇报(你能把图意说完整吗?)
筐外边和筐里边共有6棵白菜,筐外边有4棵白菜,求筐里有几棵白菜? 列式:6-4=2(说说你是怎么算这道题的)4.口算:
7-2= 6-5= 7-4=
三、巩固练习:
1.看练一练1题,先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2.练一练3题,比较:看图1,绿叶比红花多()个? 生:绿叶比红花多2个。
师:谁会反过来说,红花比绿叶少()个? 生:红花比绿叶少2个(谁能把两句话一起说?)师:看图2,粉熊比黄熊少几个? 生:粉熊比黄熊少1个。师:反着说,黄熊比粉熊多几个? 生:黄熊比粉熊多1个。3.摘苹果游戏。
4.师:游戏猜一猜。盒里有6个球,拿出4个,里边还有几个?(盒里有6个球摸出3个,里边还有几个?(6-3=3)盒里有7个球,摸出2个,里边还有几个?(7-2=5)
四、作业: 练一练2题做本上。
《6、7加减法》教学设计 篇7
1.数据周期:2013年6月1日至2013年7月31日
2.数据来源:尼尔森网联海量样本收视率监测数据
3.样本类型:家庭
一、各城市收视格局
(一) 总体状况
2013年6—7月, 江浙地区主要城市开机率和收视时长如图1所示, 各地区的开机率保持在75%-95%之间, 南京地区的开机率最高, 6—7月的开机率超过90%;杭州稍低。收视时长方面, 南京地区的收视时长高于其他三座城市, 每家庭日收视时长为6.4小时, 杭州为5.5小时, 相对而言, 南京的观众花更多时间收看电视, 而杭州市民或许选择其他休闲方式。
收视份额方面如图2、图3所示:央视和卫视频道组在白天时段收视份额相对较高, 特别是在宿迁地区, 央视份额占据半壁江山。扬州市台在当地拥有较强竞争力, 晚间份额位列市场第一。杭州和南京地区晚间时段, 省台和市台占有率提升压制了外省卫视和央视份额成长。此外, 扬州地区市台在晚间份额提升显著, 略微超过央视频道的份额。
(二) 频道收视表现 (表1)
表1是2013年6—7月各城市收视排名前五的频道, 其中南京地区的江苏城市频道和南京新闻频道排名居前;杭州地区排名领先的频道为浙江卫视、浙江民生频道、浙江教育频道及西湖明珠频道。扬州地区扬州城市频道和扬州新闻频道占据收视排名前两位。而宿迁地区则是央视频道领跑排行榜。
二、各城市主流节目类型收视表现
(一) 新闻类 (表2)
2013年6—7月各城市新闻类节目收视排名如表2所示, 南京和杭州本地新闻有着不错的收视成绩, 除扬州地区外, 其他城市基本呈本地新闻加上央视天气预报和新闻联播的格局。本地新闻做得最好的数扬州地区, 扬州的本地新闻占据前五的位置, 本地新闻的贴近与亲民吸引了更多观众眼球。
(二) 娱乐类 (表3)
2013年6—7月各城市娱乐类节目收视排名如表3所示, 进入暑假, 浙江卫视第二季《中国好声音》强势推出, 除扬州地区外, 顺利进入了娱乐类前五的位置。南京地区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占据绝对优势;杭州观众对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更为青睐。两档节目对宿迁有着几近相等的影响。扬州地区市民对本地相亲节目有着较高的偏好度, 贴近市民生活的节目更受扬州观众的喜爱。
(三) 电视剧 (表4)
2013年6—7月各城市电视剧类节目收视排名如表4所示, 南京地区江苏城市频道表现抢眼, 有四部剧排入前五, 南京新闻频道播出《门·第》名列第三。浙江卫视播出的《精忠岳飞》、《第九个寡妇》等剧在杭州地区收视领先。扬州城市频道播出的剧集在当地既受欢迎, 收视表现又稳定, 包揽了榜单前五。宿迁地区观众更为关注江苏城市频道和央视1套播出的电视剧。
三、各城市地面频道收视亮点解析
(一) 南京市场 (表5)
南京市场的地面频道中, 电视剧占据南京地面频道收视前十中的七个席位。另外有三档新闻类节目表现突出, 《零距离》、《直播南京》和《小鬼子走着瞧》。从频道来看, 江苏城市频道和南京新闻频道各据半壁江山。
(二) 杭州市场 (表6)
杭州市场观众对新闻类节目关注度较高, 前十名节目中新闻类节目占据六个席位, 而本地方言类新闻节目多年来也一直保持着较好收视成绩。此外, 本地频道节目也各具特色, 前十位的频道分布相对分散, 未有收视集中的现象。
(三) 扬州市场 (表7)
扬州市场中, 扬州城市频道占据了市场绝对优势, 其新闻类节目《今日生活》收视最高, 其他排名居前的节目都以电视剧为主。
(四) 宿迁市场 (表8)
《6、7加减法》教学设计 篇8
我们在生活中也常遇到诸如: 与 的大小问题, 与 ,都是些关于正整数问题、指数型的大小问题,此类问题中的大小关系如何判定,其中所蕴含的性质又有哪些,也成为了解决它们的大小关系后所应该引起我们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在证明这个不等式过程中得出了结论与性质功与大家共勉,不当之处,望批评指正.
一、不等式的证明
1、
证明:设 ,则 ,又 ,即 ,那么 ,故有: ,则 ,当且仅当 时取“=”,当 时, ,故有 ,则 .
2、同理可证
二、不等式的推广
推广:
证明:设
, ,则
有 在上 上为减函数 ,
故 ,当 时,有 ,即 , ,则 ,则 得证.
所以形如: 与 , 与 的大小都能判定了!
三、不等式的性质
1、
证明: (已证)
,即 ,有 得证.
2、 证明: (已证) ,即 ,有 得证.
3、 证明:由 则 , , 即 得证.
推论:
证明: ,故有 ,同理 ,则 得证.
综上仅对关于整数底数,指数的一些简单问题进行了思考,不等式还有许多性质,期待着大家去发现,去学习,更好地成为我们学习的工具,以上几点就是对一个简单不等式的思考!希望能与读者共飨,得到更多的性质!.
6、7加减法的应用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47页的内容,“做一做”及练习十的题目。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图上加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里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用减法进行列式计算。
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有关6、7的加、减法的正确率和速度。
3.学会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重点、难点:
会正确地口述题意,并能正确用减法列式计算。教学准备:
多媒体及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语。
我们玩个猜谜语的游戏,好不好?(学生欢呼雀跃)绿衣小英雄,田时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谜底:青蛙
2.导入新课。
对,这个谜语的谜底都是青蛙。青蛙不仅会捉害虫,它还向我们提出了数学问题呢!请看大屏幕。(出示教材47页情境图)
二、自主探究,获得新知 学习减法应用题。
1.(出示:青蛙图)这回,青蛙也给我们提出了问题。想一想,这幅图你能看懂吗?能像刚才那样用三句话讲给大家听吗?先互相说给自己的同桌听,比一比看谁说得最清楚,最完整。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2.提问:大括号下面的“7只”表示什么?(一共有7只青蛙)找一找“?”在哪?在荷叶上的青蛙上面写着„?只‟表示什么意思?(求在荷叶上的青蛙有几只。)
“那么图里告诉了什么?”“求什么?”分别指名回答。“谁能完整地说出来?”指定三、四名学生回答。
想一想要求多少只青蛙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强调从7里面去
掉2,所以用减法。)怎么列算式?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算式里的7、3、4分别表示什么?(生回答)
3.揭示课题
大家说的真好。大括号和问号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问题。今天我们继续运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6、7的加减法的应用(2)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1.(课本47页做一做)《企鹅图》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还解决了一个用减法列式计算的实际问题。企鹅又想来考考大家了,有信心吗?(出示:企鹅图)瞧!企鹅的问题来了,谁来说说企鹅提的是什么问题? 提问:图里告诉了我们什么?
请仔细看图,用三句话说一说。“6只”表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要求什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你能解答吗?(生答师板书算式)
怎样列算式?为什么用减法法计算?(要从6里面去掉4,所以用减法。)
2.练习十的第1题的第二道。
先让学生看图,想一想:图里告诉了我们什么?能用三句话说一说图意吗? “?”在哪,表示什么意思?
要求树上有几个石榴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你能说说算式里的7、3和4各表示什么? 3.填一填。
提问:图里告诉了什么?
“?”在哪?要求的是什么?怎么列式?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4.练习十的第4题。(1)学生独立完成。(2)全班交流:用哪三句话说会让大家听得更明白?大括号和“?”在每一道题中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
(3)两题对比:通过上面两幅图,小朋友们发现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学到那些新知识,掌握了那些新本领? 2.小朋友们,生活中处处皆学问,用你明亮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你聪明的头脑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五、板书设计: 6、7的加减法的应用(2)
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一共的意思。
?(问号):就是提出问题,表示是多少,是几。
6、7的加减法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一)、本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6、7的加减法,是在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由以前的一副图表示一个算式过渡到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这样的编排便于学生根据算式之间的联系,利用联想推出某些算式的得数,同时也有力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材一开始就安排了摆小木棒和摆图片的两幅直观图,让两个小朋友从左边和右边两个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很自然地得出5+1=6,1+5=6和7-1=6,7-6=1两个算式,从而引出用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紧接着教材安排了一副情境图,并配合情境图安排了摆一摆的例题,一方面通过情境图向学生说明可以通过摆学具去计算有关6、7的加减法,另一方面巩固用一副图表示两个算式的知识。教材还注意用同样的学具摆加法算式和相应的减法算式,如第一组都用6朵花摆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这样安排是为了学生由“一图两式”的`学习向“一图四式”的学习做准备。教材还安排了有关算式书写方法的内容,开始要求学生在练习格里写加、减法算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的确定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6、7的减法。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比较,使学生初步知道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教学关键:教学中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灵活掌握6、7的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图意,正确列式,理解加、减法算式的含义。
2、掌握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灵活采用动手操作,观察的教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求新知识,组织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思考和讨论,给学生创造思维想象的空间。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地获取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算式,说得数。
3+1 4+1 3+2 5-0 2+2 4-3
4+0 3-3 5-2 3-2 5-4 3+3
2、复习6和7的组成。
1和( )组成6,4和( )组成6,6分成( )和( ),6和( )组成7,7分成( )和( ),7分成( )和( )。
(教学设想:复习旧知识目的是为学习新知识 做好铺垫)
二、新授课
1、教师谈话。
同学们都会计算得数是2、3、4、5的加法和5、4、3、2减几的减法了,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6、7的加减法,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学好?
2、板书课题:6、7的加减法。
三、学习新知识
1、教学5+1和1+5.
(1)、出示小朋友数小棒图。
观察:图上有几个小朋友在数小棒?他们坐的位置是怎样的?桌上有几根小棒?小棒放在什么地方?
(2)、指导学生摆小棒列算式。
①、每一个同学拿出6根小棒,左边摆5根小棒右边摆1根,谁能说一说这一副图的意思?从左往右看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列式:5+1=6
为什么5+1等于6?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可以这样想:5和1组成6,所以5+1=6)
②、请大家从右往左看,想一想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列式:1+5=6
为什么1+5等于6?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可以这样想:因为1和5组成6,所以1+5=6)
③、比较:看的是同一幅图,为什么却能列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呢?(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然后教师进行总结)
小结:由于同学们看的方向不同,所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算式。
问:这两个算式哪个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引导学生说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在加法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了位置,得数不变。
2、教学4+2和2+4
(1)、让学生用小花操作:左边摆4朵小红花,右边2朵小黄花。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看自己摆的小花。从左往又看,先是几朵小红花?后是几朵小黄花?一共是几朵花?怎样列算式?
算式:4+2=6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从右往左看,先是几朵小黄花?后是几朵小红花?一共是几朵花?
算式:2+4=6
(2)、比较4+2=6和2+4=6。
问:如果不看图,怎样想4+2等于几呢?(想:4和2组成6,所以4+2=6)
怎样想:2+4得几呢?(4+2得6,因为调换4和2的位置,得数不变,所以2加4也等于6)(教学设想: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操作,通过不同的角度的观察,得到一幅图,可以写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
3、教学7-1和7-6。
(1)、指导学生摆圆片列算式:
学生动手摆7个圆片,然后用小棒分出6和1.
提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用什么计算?怎样列式?
列式:7-1=6
(2)、提问:计算7-1时怎样想算得快?
(3)、讨论:为什么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
小结:从小圆片图中,我们知道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可以列两道减法算式;从总数里去掉左边的部分,就得到右边的数;从总数里去掉右边的部分,就得到左边的数。
4、教学6-2和6-4.
(1)、让学生用小花操作:左边摆4朵小红花,右边摆2朵小黄花。去掉2朵黄花,还剩下几朵小红花?怎样列算式?
列式:6-2=4
教师:现在老师去掉左边的4朵小红花,还剩下几朵小黄花?怎样列式?
列式:6-4=2
(2)、比较6-2=4和6-4=2.
问:如果不看图,怎样想6-2等于几?6-4等于几?(想:6可以分成4和2所以6-2=4)(通过操作使学生从感知中树立“一图两式的概念)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拿7根小棒自由摆图形,说图意。
( )+( )=7 7-( )=( )
2、再让学生拿6个三角形自由摆图形,说图意。
( )+( )=6 6-( )=( )
3、指导学生写加、减法算式。
4、完成46页的“做一做”。(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吗?
五、板书设计
6、7的加减法
5+1=6 4+2=6 5+2=7
1+5=6 2+4=6 2+5=7
7-1=6 6-2=4 7-2=5
7-6=1 6-4=2 7-5=2
6~7个月,我坐起来了! 篇11
出生后第7个月,宝宝的生长情况如何?又有哪些新变化、新本事?这个月,宝宝的体重月增长约290 ~420 克, 身长月增长1.3 ~1.5厘米。对比下面这个表,来看看满7个月时,宝宝的身长和体重又长了多少?
性别 体重 身长
男宝宝 6.40~9.70千克 63.3~71.8厘米
女宝宝 5.70~9.20千克 61.2~70.2厘米
发育监测
6~7 个月的宝宝能做什么?
□ 较稳地独坐
□ 伸手够远处玩具
□ 会玩具倒手
□ 寻找丢失的玩具
□ 自己吃饼干
这个月,宝宝长了哪些本事?
会独坐了 宝宝能够灵活地连续翻身,最重要的是,他可以独坐一会儿了,这可是个大进步。
会抓握了 双手能同时抓握较大玩具,能抓起桌子上的小物品。
会寻找东西了 能够较长时间地注意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当玩具突然不见时,他会主动寻找。
会照镜子了 看到镜子中的自己会有反应,如微笑、拍打、咿呀出声等 。
会模仿说话声了 主动连续地发出重复音节,如ba-ba、ma-ma、da-da等,开始模仿说话声。
能听懂话了能听懂父母不同语气、不同语调的含义。
会拿东西吃了 自己拿着饼干,可以放进嘴里一口一口地吃。
会认人了 能够区分亲人和陌生人,看到亲人会很高兴,看到陌生人会注视、害怕。
会藏猫猫了 跟宝宝玩藏猫猫游戏时,宝宝会非常感兴趣地参与到游戏中去。
宝宝的基本情况
必须加辅食了 只喂母乳或配方奶粉已不能满足这个月龄宝宝的营养需求,必须添加泥糊状食物。首先要添加米粉,然后添加菜泥、果泥、鱼泥、蛋黄等。
奶量必须保证 虽然添加了泥糊状食物,但仍要保证宝宝每天能摄入足量的母乳或配方奶,每天不少于600毫升,因为奶类的营养相对更容易被消化吸收。
培养好的睡眠习惯 宝宝的睡眠时间个体差异较大,只要宝宝醒着时精神很好,饮食正常,就不必过于纠结宝宝睡得比别的宝宝少。这时需要慢慢训练宝宝的睡眠习惯。
生病多起来了 宝宝6个月以后,从母体获得的免疫物质逐渐消失,抵抗力降低,你会发现宝宝比以前容易生病了。
可能出现贫血6个月以后,宝宝体内铁的储存量已不能满足生长发育所需,如果不及时补充富含铁的营养物质(如强化铁的米粉),宝宝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影响体格和智力发育。
做做游戏,小手更灵活
抓饼干 在桌子上放一些小饼干,鼓励逗引宝宝伸手去拿,如果宝宝不会玩儿,可以给他做个示范,教他怎么拿饼干,怎么放回去。玩了一段时间,宝宝就能掌握技巧,可以自己将饼干拿到手里了。
拍拍手 把宝宝抱在怀里,握住宝宝的双手轻轻拍,边拍边说:“欢迎欢迎。”
6和7的加减法的应用说课稿 篇12
教材简析:
1、主要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材集中安排了一组以“金色的秋天”为题的“用数学”的内容,包括两道例题和一组“做一做”的习题,练习中的13题《美丽的小湖》也是类似的.题目,其内容都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计算问题。教材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
2、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整个知识网络来看,它也标志着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开始,是向后面的文字应用题过渡的桥梁。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教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使学生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借助图画正确分析题意。
2、技能目标:
会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教学,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在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这三个目标在教学中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主要采取了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本节课的重点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其中,正确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是关键所在。
对于教材重难点的确定,我是通过如下两个方面的分析得出的:
1、从教材知识点分析:
6和7的加减法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同时它又是进一步学习8和9以及10的加减法的最直接的基础。
2、从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分析: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通过观察图画,分析并叙述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进而选择正确算法,还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过程。
6.7的加减法应用教学设计教案 篇13
6.7的加减法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图上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上看清楚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掌握此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正确列式计算。
2.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引导他们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以及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教学中,根据情境的创设,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让孩子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一份做人的道理。教学重点:
理解图上括号和问号的用意,教学难点:
使学生切实感受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正确列式计算
教具准备:
小黑板、磁铁、磁力棒 教学流程:
一.利用游戏,引入新课
游戏一:
猜:出示6块磁铁,让生到台前来,一手拿几个,另一只手藏几个?请同学猜,然后说一句话,6可以分成()和()。
游戏二:
小黑板出示:小动物找家
7号房 6号房 5号房 4号房 3号房
狗(7-1)猫(7-2)鸡(4+3)羊(7-3)青蛙(7-5)
*学生汇报,老师连线。最后让生发现:小青蛙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你是小青蛙,你想住几号房?那么算式应该怎么改?(在此,告诉学生帮助别人是一种乐趣)
二.利用情境,学习新知
(一)加法应用题
1.老师给大家讲故事,学生倾听 有一天,几只小鸡在林中散步,忽然电闪雷鸣,倾盆大雨从天而降,(边说边画雨和闪电)这时把小鸡吓得魂飞魄散,不知该躲到哪里去好,忽然看见树下有一个大蘑菇,于是他们急忙向蘑菇底下跑去(边说边画蘑菇和4只小鸡)问:先跑来几只小鸡?(生:4只)这时,又跑来几只小鸡(画2只小鸡)
2.师:谁能用完整的语言叙述一下这个过程?(用上先.....后.....)
生:先跑来4只小鸡,又跑来2只小鸡
3.师随手加上大括号和问号,问:在这里,大括号和问号都表示什么?
(生:表示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大括号表示把先跑来的4只小鸡和后跑来的2只小鸡合起来(边说边做手势)下面的问号就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小鸡?谁能完整的说一下图的意思?(生结合师的手势说图意)
4.(稍慢)“先跑来的4只小鸡和后跑来的2只小鸡”是这道题的两个条件,求“合起来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就是问题。那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呢?为什么?
学生说,老师板书4+2=6
5.在这里,4.2.6表示什么?(生:原来有4只小鸡,又跑来2只小鸡,现在一共有6只小鸡)
小结:同学们,你们运用两个条件解决了问题,孩子们,真是好样的(竖起大拇指)
(二)减法应用题
1.师:可是几只小鸡同时挤在一个蘑菇伞下,你们看发生了什么事?(生:蘑菇伞被挤歪了)这时有几只小鸡特别懂事,为了不让同伴被淋湿,他们主动走了,可见,这3只小鸡非常爱帮助别人,(边说边画)大家看,一共有6只小鸡,走了几只(结合师手势把看到的图意在说一遍)那么剩下几只小鸡呢?
2.师:这幅图告诉我们“有6只小鸡,走了3只”这两个条件,让我们求“还剩下几只小鸡”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6-3=3
3.情感教育:林中的小鸡在困难时先想到了同伴,你们也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爱帮助别人的孩子,有爱心的孩子。
4.师:刚才我们大家齐心协力学习了6.7的加减法应用知识,也可以说是用数学(板书题目)
三.利用实物,巩固新知
1.师:为了奖励你们表现这么好,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段优美的舞蹈(简笔画出示)指名说图意,然后让生在本子上列式,指一名板演 2.出示磁铁,让学生利用磁铁到台前摆一摆,然后说图意,列式计算。
四.创新(动、说、算)
1.出示7根磁力棒,让学生自编应用题,说题意,列式解答
2.鼓励孩子摆出精美的图案,再说题意,列式计算
3.师摆:老师拿了7根磁力棒,用6根摆了一个“木”字,问小房子里还有几根磁力棒?如果拿出这一根磁力棒与“木”字合在一起,会组成那些字?
五.课堂总结
专家预计:加息窗口锁定6~7月 篇14
6、7月加息可能性大
“虽然3月CPI(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小幅回落,但对中国而言,未来一段时间内面临的最大挑战将是内外夹击的通胀压力。”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4月21日对《投资者报》记者直言。
潘向东认为,目前国内通胀压力明显存在,货币政策正处在一个偏紧的过程,旨在防通胀。同时,随着全球经济复苏的确认,全球货币过度宽松必将导致下半年到明年资源和资产价格再次快速上涨,引领整个物价上行,这会加剧中国输入型通胀的压力。
事实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强调的前四项重点抓好工作 “都跟物价相关,在国内经济确定复苏后,国家重点工作将转为防通胀。”潘向东说。
对于如何加强对通胀预期的管理,潘向东建议,短期内在经济已经复苏确认的情况下,要积极采取措施,消除扩张政策所带来的“后遗症”,提早行动,控制投资新开工项目和信贷规模。
而对于是否需要加息,潘向东认为,单独从经济学角度看,数量化手段可以控制流动性问题,“未来通胀压力依旧存在,数量化控制的手段将会持续。”
至于加息与否,现在不好说,要看4、5月份CPI运行的情况,CPI在7月之前将同比走高,6、7月份加息的可能性较大。
另外,对于大多数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及进口价格上涨现象,在潘向东看来,这主要有三大原因导致:其一,内需强劲、经济增长较快的原因。一季度增长率达到11.9%,创下了近三年来的新高,突显出中国正从全球经济危机中迅速复苏;其二,国家平抑贸易顺差的需要;其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与货币过度相关。
与此同时,潘向东认为,目前调控房地产市场旨在防止通胀,房地产政策调整减少了中期经济全面过热和资产价格泡沫的风险,将使得市场中期更加平稳。
王黔:
今年将3次加息,分别27个基点
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王黔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通胀方面,全年的平均消费物价指数将达到3.2%。不过,她强调,“通胀仍将得到良好的控制。”
王黔认为,在很多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通胀是很难出现的,西南地区的旱灾不会对食品价格和整体消费价格指数产生长期影响,中国的通胀预期更多是体现在资产价格领域。
对于市场的加息预期。
王黔认为,尽管3月CPI温和回落,但涨幅仍高于目前的一年期存款利率2.25%,继续维持实际负利率状态。她预期,今年将有3次分别为27个基点的加息,第一次将发生在二季度。
王黔同时认为,与针对遏制过度流动性的存款准备金率不同,加息将对实体经济各行业产生广泛影响,而目前国内一些行业复苏尚未稳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央行动用加息工具须慎之又慎。“去年底,通胀率快速反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去年基数较低以及食品价格上涨,而这些都无法用货币政策解决。我预测,食品价格上涨应该不会持续。”
除此之外,王黔还预测,中国央行还可能进一步提高存款准备金利率,并有望在今年上调两次,每次提高50个基点,最近一次可能在2010年第二季度。但是,她同时强调,如果银行信贷增长速度过快,不排除央行比预期时间提前提高准备金利率。
对于未来几个季度的经济增长情况,王黔预计,出口将进一步稳定回升,私人消费和投资将加速,特别是全球需求前景的稳定将提振今年剩下时间中国的出口行业。
在国内方面,王黔认为今年将呈现出劳动力市场改善和由此而来的家庭收入增加、私人投资总体上稳步扩张的特征。同时,公共投资方案今年在很大程度上将保持下去,但增长速度趋于平缓。“整体而言,我们将2010年实际GDP增长预测值从原来的10.0%上调至10.8%。”
滕泰:
6~7月CPI将达3.5%
银河证券研究所董事总经理、所长滕泰认为,2009年二季度受四万亿投资计划的推动,投资大幅增长,经济增长力度高于三季度。2010年二季度,出于对部分行业生产过热、二季度通胀压力较大和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的考虑,宏观调控力度较大,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将低于三季度。一季度GDP增速为11.9%,预计二季度为9.5%,三季度9.9%,四季度8.8%,全年9.5%,“前高后低”,两次下台阶式的“M”头特征明显。由于2010年一季度GDP增速高,2011年一季度增速将低于2010年四季度,从而使下台阶式的“M”头特征更加明显。
2010年经济增长仍受益于政策的强力刺激。今后数年,我国出口和贸易顺差难以恢复至2008年的规模,2011年不可能有第二个四万亿投资计划,虽然中国已进入消费普及和高额群众消费阶段,但2011年消费增长可能难抵投资增速的回落,这些因素均直接影响2011年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不排除2011年重新“保八”的可能性。
其中,还有三个不可持续:一是基建投资高增长不可持续;二是设备购置投资高增长不可持续;三是房地产投资高增长不可持续。
滕泰认为,5~7月CPI涨幅将短期超过3%。2010年我国通胀压力并不大,全年CPI涨幅预计在2.6%左右。自年初以来,政府调控物价早于市场预期,一季度物价比较温和,4月CPI涨幅一般不会超过3.0%,但5~7月将连续3个月超过3.0%,6月和7月可能在3.5%左右。
6的减法教学反思 篇15
本节课教学6的减法,要求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三幅图写出五道减法算式,感受调换两个减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同时也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在上课伊始,我首先做“小木棍”游戏,为本课6的减法做铺垫。在新课讲授过程中,运用了学生自己摆小木棍的方式;在教学减法时,让学生合作摆小木棍,通过摆的小木棍来说明图意,并列出算式,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学生坐的方位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同,所以写出的算式就不同。并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出结果。在这个环节上应该注意组织好教学,因为幼儿在现阶段对相对性的概念还没有建立,对左、右的概念也是刚刚接触,所以让学生从左至右来看图列式有一定难度。这点在教学效果上也体现了出来,教学切不可急于求成。同时,在摆小木棍的环节,更应该注重组织好教学,个别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学生参与气氛不浓,这都是我引以为戒的地方。
《6、7加减法》教学设计 篇16
本课是学生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量多少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是为将来学习多位数这类题型打下基础。本课中,学生对比较两个量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理解有一定难度,可以通过提供画图、操作、摆一摆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分析数量关系,沟通与原有经验的减法模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解决比多(少)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理解用减法计算的道理。在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少几的问题,还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将新问题转化成旧问题来解决,减轻了学生负担。教学中,设计具体方法与策略的呈现,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题型结构特征、数量关系和解决策略。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丰富学生对减法现实意义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一一对应、转化等数学思想。
3.让学生体验到合作交流带来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主题图、课件、实物图片;学具:圆片或小棒。
教学重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正确选择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用减法计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感知模型
课件出示复习题:
(一)比一比,说一说。
1.2.教师:这两组题中,谁多谁少?你是怎样看出来?
学生汇报可能会说:题1中物体个数较少,能直观看出○多,△少。可以表示为53,也可以表示为35.第2题,苹果和梨比较,苹果比梨多,多4个,引导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完整表述,并能用两种方法说出比多和比少的关系。
如:比多,表示:84;
比少,表示:48。
(二)摆一摆,比一比。
教师:有红色圆片10个,蓝色的圆片8个,你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一摆吗?
学生利用学具操作,复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直观看出谁多谁少的关系。
学生汇报,直观展示,完整表述。
师生小结:在比较两个物体多少时,最好分成两排,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能感受这种方法直观明晰的优点。
【设计意图:设计两组复习题,从直观判断,实物操作,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渗透一 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准备,也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课件出示例6主题图。
(一)了解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玩套圈游戏)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发现什么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课件出示问题: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完整的回答,课件出示各信息:
小雪:我套中7个
小华:我套中12个
问题: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教师:我们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条件),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教师:谁和谁比?怎样清楚看出谁的多?谁的少?
三、自主探究,构建模型
教师:想一想,我们在比较两种物体多少的时候会用什么方法?
(一)摆一摆(画一画)
学生尝试操作,教师巡视。汇报结果,可能会出现:(课件预设)
1.圆片或小棒摆出:
2.画图:
3.线段图雏形:
4.直接列算式。12-7=5(个)
(二)比一比,说一说
师生交流。分析各种方法,引导补充,完善图示,便于清晰理解。
教师:方法1、2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一一对应法)小华的12个分成几部分?(引导学生看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一一对应中相等的部分,另一部分是比小雪多的部分,教师可指出多的部分圈起来,完善图示。)
师生共同分析方法3,用两条线长短不一的线表示小雪与小华套圈的个数。方法类似1和2,只是表示不同。教师引导学生把多出来的部分用大括号和问号方法表示。
教师肯定学生操作过程中的数学思考,能联系旧知运用摆一摆或画一画的方法,进行比较。
(三)形成策略
1.分析数量,理解关系
教师:从图中看出,我们要解答的问题是什么?在图中哪一部分?
通过图示再次理解问题,标画条件和问题,建立与原来减法模型的联系,理解用小华12去掉与小雪相同的7个,多出的那部分就是要求的问题。
2.列式计算,意义建构
学生列式,指名板演,个别提问,说算式各部分的含义。
12-7=5(个)
教师追问:7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指着图说,表示与小雪套中同样多的小华中也有的那部分。)
全班交流。检查单位,口述答语等,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细节。
3.变式思考,突出转化
教师:我们解决了小华比小雪多5个的问题,那么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怎样解决?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思想,换一种说法:(课件出示)小华比小雪多几个,也可以说小雪比小华少几个。
结合图示,(课件闪烁比少的部分)说出比少的部分与比多的部分相同,再次理解数量关系,列出算式。12-7=5(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操作、画图的方式理解数量关系,建立于原来减法模型的联系,丰富学生对减法现实意义的理解,从而获得解决比多(比少)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理解用减法计算的道理。变式练习运用转化思想,减轻学生负担,促进理解。】
(四)回顾反思,强化步骤
1.验证结果
教师: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或者说小雪比小华少套中5个这个结果正确吗?(课件出示问题)
你有什么方法说明这个结果是正确的?
学生可能会说:从图中看出多(少)了5个;12个去掉5个就和7个一样多;7个再增加5个就12个。
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予以肯定。
2.回顾步骤
结合主题图,梳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师:今天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运用了什么方法?
教师:分析信息时,怎样表示个信息的数量?
教师:解决问题的结果是否正确怎样检验?
师生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先了解文字信息,明确问题是什么;再通过画图,或操作的方式帮助我们分析理解,能直观看出多少,根据多少的数量列出算式;解答的结果可以用反过来思考的方法来检验。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进行回顾和反思,让学生感受到有效画图策略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验证与反思的能力。】
四、巩固应用,体验成功
(一)教材21页做一做。(课件出示)
用圆片摆一摆,圈一圈。列出算式,全班汇报。
(二)完成教材23页第9题。(课件出示)
尝试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先分析信息,理解数量关系,第(1)题直接列式计算。第(2)题让学生选择信息,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不唯一具有开放性。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比多比少与以前有什么不同?你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问题诊断:
对于学生画图分析数量关系,并没有案例设计中那样规范,教师该如何引导分析?还是以教材中的图示分析为主?
【《6、7加减法》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6、7的减法》教学反思09-02
小学数学6和7的加减法07-14
人教版6和7的加减07-25
人教新课标1.6.910的加减法教案设计05-25
15加减法教学策略10-07
数学《8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06-16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以及反思09-20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08-11
《三位数的加减法笔算》教学设计06-20
20以内加减法口算在线教学设计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