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教学设计(共14篇)
减法教学设计 篇1
减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认识“-”号,会读减法算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认识减法的意义,正确读减法算式。
三、教学难点:
利用数的分解组成,正确地计算5以内的减法。
四、教学具准备:
红花、小圆片、小棒、学具、五、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1)复习:
1、每个小朋友拿出圆纸片摆一摆,说数的组成。
2玩拍手接力的游戏。(如:可小组之间玩,师生玩等形式)
3、复习加法,学生拿出铅笔,左手2只,右手3只,合起来是几只?用算式表示。(3)过渡:
逆向思维:教师做动作,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老师所做,把5支铅笔拿走2支,还剩下3只,可以用什么数学知识表示?(教师按照学生回答,伺机板书:减法)(4)新授:
1、教师一共有5支铅笔用5表示,拿走了2只铅笔用“-2”表示,3剩下3支铅笔用“=3”表示(引导学生说出来,并认识减号“-”)
2、说一说:学生看老师动作,说一说老师做了什么?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并列出式子
3、小组内学习:学生观察课本小丑气球图,小组内每个小朋友任选自己喜欢的一幅图来说说图的意思,并用算式表示出来。互相检查列式真确了没有。
4、汇报学习情况:每组请一个小朋友说图意和算式。
5、巩固练习:贴红花图2,拿走1朵,列式计算;接着出示三朵,指名上来任拿红花,列式计算,接着下去贴四朵、五朵红花,说说有几种拿法和算法。
6、我当小老师:小组内一人用自己喜欢的学具摆出用减法计算的图,考考大家,其它人说说图意,并列式计算。(要求每人都要摆一次)
7、指名小组汇报学习情况(5)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认识了什么新朋友?
减法教学设计 篇2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5页、96页例1、例2。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唤起已有认知
1.0.79的计数单位是(),“9”在()位上,表示9个(),“7”在()位上,表示7个()。
2.3.5=3.500吗?为什么?
3. 列竖式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754+827 2600-463
4.3元4角
5. 用两种方法计算:6元4角5分+4元5角3分。
设计意图:通过小数相关知识、整数加减法、两道元角分加法题的复习,特别是第4小题是为第5小题提供示例的“扶”,而第5小题要求用两种方法计算,一则要求学生在第4小题提供示例的基础上完成第5小题,二则要求学生创新,想出用小数来计算(学生经常使用人民币,细心而且善于观察的学生就会创新地写出),达到“放”和“创”的预设目的。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认清相同数位要对齐,还理清了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分和分相加,真正唤起学生对经常使用的人民币以及相关联的小数的原认知,为后面研究“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搭建知识的最近发展区,为把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加法和减法做好铺垫。
二、走进生活,探索计算方法
1. 创设情境。
大家都有买东西的经验。我们在购物过程中不但会遇到小数,还需要对小数进行计算。有部分同学已经会初步对人民币中的小数进行计算了,下面我们再一起随着大屏幕到超市逛逛,希望大家开动脑筋,大胆猜想,看谁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发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大屏幕出示一组超市购物图,并且让一名学生叫卖)我超市里的商品搞促销活动啦,要的快来买、快来选啦!(课件出示如下)商场里促销活动的商品和价格如下:凡是购买我商场商品的同学,你们能根据图中商品的价格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列式吗?(教师板书算式:)
0.98+2.5= 3.2+1.45= 2.5+3.2=
11.88-2.5= 3.2-0.98= 3.2-2.5=
2. 进行区别。
这些算式和以前的算式有何不同?(都是小数加、减法题)(板书课题:小数的加、减法)那么,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相比哪儿不一样呢?(小数加减法有小数点)如果把小数点盖住(老师伸手把一道算式的两个小数点盖住),这不就是大家熟悉的整数加减法了吗?
3. 探索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尝试。现在,老师把手拿开,你会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吗?选一道加法题尝试计算(指一名学生板演)。然后同桌讨论你们是怎样列竖式计算的?(多指同学回答)
(2)辨析。(出示课件)
我们做整数加法和减法的时候,是末位对齐,末位对齐也就是个位对齐个位,十位对齐十位,百位对齐百位,即:相同数位对齐。而“矿泉水0.98元”的末位与“可乐2.5元”的末位的计数单位相同吗?(不相同)不相同就不能把末位对齐,那该怎么办呢?(要小数点对齐)第一种情况就是小数点对齐了啊,为什么又错了呢?(5要对着9)为什么5要对着9呢?(因为5是5角钱,9是9角钱,所以5要移过来对着9)那么,哪一种做法正确呢?(第三种)
(3)试练。你们还想不想再选一道加法题尝试计算一下?(想)时间半分钟,开始!(集体订正:这道题你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4)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先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板书: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
(5)反问:你们做小数加法时,把小数点对齐来做题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你们知道把小数点对齐来做题的真正道理是什么吗?谁来告诉老师?(小数点对齐其实就是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分和分相加的道理。)
(6)总结:原来看似和整数加减法不太一样的“小数点对齐”其实和“末位对齐”一样,都是为了确保“相同数位对齐”,而相同数位对齐背后的真正道理就是“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直接相加”。
4. 尝试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刚才的探索,你们不仅知道了要把小数点对齐再算,还知道了“只有相同的计数单位才可以相加”才是相同数位对齐背后的真正道理。那么,小数减法又该怎样计算呢?
(1)试着计算:3.2-2.5。(指一名学生板演,然后同桌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2)集体订正:你觉得计算小数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小数点要对齐,相同数位相减。)
(3)再次练习:计算3.2-0.98。(指名交流)
(4)继续辨析。(出示课件)
原来,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和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是不是像第一道减法题一样,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呢?还必须怎么样?(相同数位对齐)相同数位对齐背后的道理,你们知不知道?(就是只有相同的计数单位才可以相加减)那么,哪一种做法正确呢?(第二种)
(5)求异创新:辨析中的第一小题已经相同数位对齐了为什么还错呢?(百分位上的数字做错成加法了)第二小题相同数位也对齐了,但是百分位上没有数字减啊?(添上一个0)为什么可以添上一个0?(因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添上一个0后不够减又怎么办?(当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作10”再减。)这道题做对的举手!(收集信息)
小结:别小看这个小小的0,添上之后,一眼就能看出百分位是几减了。而且还变成了可以末位对齐的情况,新情况也就变成了旧情况。其实这种新情况是小数加减法中很容易出错的。今天刚学,出错没关系,这种错误反而给了我们一个相当重要的警示哦!
(6)继续练习:(课件出示:11.88-2.78)(计算结果必须化简)
(7)进行总结:计算小数加法和减法时,该注意什么?
第一:要注意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
第二:计算结果该化简的要化简。
第三:计算加法时“满十进一”,计算减法时,要注意添0,不够减时,“借1当10”再减。
设计意图:通过大屏幕给出的超市购物图,以及让学生叫卖商品的现实场景,目的就在于践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引导学生从熟悉的购物情境入手,真正体现了走进生活学数学,数学无处不在的教学理念。另外,再通过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对比(老师伸手把一道算式的两个小数点盖住问哪儿不一样),为学生搭建起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加法和减法的平台。同时还为学生自主探究做好铺垫。并且通过学生对容易做错的题目两次提前预设辨析和总结,更为学生正确构建数学模型(计算方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激发兴趣,强化应用
1. 小卡车里的数学:
(课件出示第(1)小题:5元2角3分+6角(用小数计算)怎样列式?怎样计算?)竖式中的加数或减数都已经写好并且放在小卡车上,卡车停在哪儿合适呢?同学们一起喊着叫停!
算)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2.抢答:(1)5.55+0.02=(2)5.55+0.2=(3)5.55+2=
上面三道题都是由2和5组成的,看上去挺像的,为什么它们的结果不相同呢?(因为各道题中2所在的数位不相同,所以结果不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小卡车里的一道加法题和一道减法题的训练,不仅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再通过一组数字相同,计数单位不同的三道题目的区别对比训练,更揭示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中“小数点对齐”背后的真正算理是:只有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可以直接相加减。
四、拓展应用,解决问题
小明说:我原来有23.78元钱,昨天我买了一本故事书用去3.78元,还买了一本练习簿0.45元。现在还有多少钱?(学生列式,解答后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当学生学会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后,再次为学生提供生活中连续性的数学应用,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增强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全课总结
“10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竖式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61-25=
6 1
- 2 5
1.计算61-25,先算个位,个位上的1个(一)减5个(一)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来减,(10)个一减5个一等于(5)个一,5个一加个位上的(1)个一等于(6)个一,在(个)位上写(6)。
2.再算十位上还剩5个(十)减2个(十)等于(3)个十,在(十)位上写(3)。
二、复习
很快说出下面各数的个位和十位各表示什么?
25 36 51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旧知,激活数的组成和数的意义,并把它迁移类推到100以内的退位减法中来。
三、探究新知
1.师生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课件呈现小组交流要求:(1)先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2)再说一说笔算退位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学生小组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
3.全班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预设师生互动活动过程:(1)先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2)再组织学生交流怎样算更不容易出错?为什么?(理清算理算法)①计算51-36,先算个位,个位上的1个(一)减6个(一)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来减,(10)个一减6个一等于(4)个一,4个一加个位上的(1)个一等于(5)个一,在(个)位上写(5)。②再算十位上还剩4个(十)减3个(十)等于(1)个十,在(十)位上写(1)。
四、练一练
跟进小练习笔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52-45= 73-36= 71-27=
五、全课小结
笔算退位减法要注意什么?
六、课后检测
竖式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91-27=
9 1
- 2 7
1.计算91-27,先算个位,个位上的1个(一)减7个(一)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来减,(10)个一减7个一等于(3)个一,3个一加个位上的(1)个一等于(4)个一,在(个)位上写(4)。
减法教学设计 篇4
师:小朋友们,今天动物王国的小猴子邀请我们大家去家里做客,我们不能空着手去呀,看,老师带了什么礼物?(课件出示:苹果图)。
生:苹果。
师:数一数,几个苹果呢?
生数:10个(课件出示:10)
师:小猴子要想吃到这10个苹果可不容易,我们得出道题考考它才行。出道什么题呢?有了,让小猴子分苹果。(课件出示课题),请他把这些苹果分成两堆,并且每分一次,都写出把10分成了几和几。猜猜看,小猴子能会分吗?
二、探究新知,体验发现
(一)探究10的组成
1、导学
(课件出示“小猴子”的分法),师:说说小猴子把10个苹果分成了几和几?
生:小猴子把10个苹果分成了1和9。(课件出示)
2、激学
师:小猴子只会这一种分法,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它想出更多的分发吗?
生:能。
师:那就让我们帮帮它吧。
3、操作体验10的组成
(1)、师提出操作要求:同桌两人合作,一人用10个小圆片分一分,另一人记录分成了几和几。看谁的分发多而且分得有顺序。
(2)、生合作活动,师巡视指导。
(3)、生汇报,师课件出示10的组成。
4、学儿歌(课件出示)。
5、小练习:
给数字卡片找朋友
填一填10的组成。
(二)整理10的加减法算式
1、课件出示狮子带来的问题:
□+□=10
2、生独立思考,回答,师按一定顺序板书。
3、找一找算式中的朋友。
4、卡片口算
5、同样方法学习
10-□=□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连动物大王都难不倒你们,下面跟老师做个“伸手对口令”的游戏,轻松一下,好吗?
三、应用拓展,寓学于嬉
1、游戏:伸手对口令
师:我出3
生:我出7 3+7=10
……
生生合作
2、看图列算式。
3、爬台阶
课件出示图,生提出图中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4、小猫钓鱼
出示,给图起名字——数数几条小鱼——提出图中有关10的加减法问题并解决。
5、找一找
找老师要送给大家的礼物:学生做题卡的题,把得数按顺序连起来后发现是一个电话号码。(老师的电话号码)
四、全课总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你学得快乐吗?
说说你学习了什么?
连续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篇5
(2)能力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谈话激情:同学们,你听说过西双版纳吗?那你一定听说过金庸武侠片中的大理国。它指的就是现在的云南------一个非常美丽、神奇地方,想不想跟老师一起欣赏美丽的云南风光。(课件出示云南的自然风光图片,结合图片介绍云南的主要旅游景点。)
同学们,你觉得云南美吗?下面就让小导游聪聪带我们一起走进云南,去领略沿途的风光。
2、准备铺垫:
出示题目:聪聪准备了两辆大客车,这两辆车共有82个座位,车上已经坐了64人,还有多少个空位?
学生独立笔算,说计算过程。
(二)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
1. 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交通工具准备好了,再让我们看看路线图吧。
出示小导游聪聪安排的路线图:仔细观察,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从昆明到丽江有517千米;从昆明到大理有348千米;我们从昆明出发,已经到大理了。)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从大理到丽江多少千米?)
师: 要求大理到丽江还有多远?怎样列式?
指名口答,板书算式:517-348=
2.尝试估算、多法并举
提问:你能估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吗?
学生尝试估算。
(学生可能提出三种估算方法:A、500-350=150(千米)B、520-350=170(千米)C、500-300=200(千米))
师:这三种方法,哪一种估算结果最接近准确数呢?想不想动笔算一算?
3.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师:请同学们独立试算,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与同伴讨论或写在黑板的疑难卡上,比一比,看谁的问题多?解决的办法多?
师参与指导
4、总结升华 比较算法
师:同学们,你都遇到了那些问题?怎样解决的?学会了吗?谁愿意把计算的过程讲给大家听?(生边板演、边讲解)
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这道题目与前面的题目有什么不同吗?(对,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两次连续退位减法,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都要向前一位退1当10再减。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连续退位减法。(板书课题)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连续退位减法》教学设计比较算法:和笔算的结果比一比,那一种估算的结果最接近准确数?在估算的时候,要力求简洁,还要尽量接近准确数。
5、看书质疑,确认结论
师:同学们已经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大家独立看书。
生看课本,巩固理解。
(三)精心设练 乐中用新
1.帮动物找家。
师:在与聪聪的旅游中我们学到了知识,现在又遇到了新的问题:这些都是云南特有的珍惜动物,它们在野外迷路了,你愿意帮它们找到家吗?(屏幕出示)
594-129=325-187=932-654=
852-265= 459-68=
391138278 365 587
学生小组分工,每人做一道,并回答。
师:同学们真有爱心,我们这一课所学的退位减法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个位不够减,十位就退1给个位,这个1到个位就变成10,十位不够减,百位就退1 给十位,这个1到十位也变成10。给别人一点,对别人来说就是莫大的帮助。、闯关卡。
师: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到达丽江的玉龙雪山了,但聪聪说要想爬山必须过了这四个关卡。你有信心吗?
第一关:656 -198=
第二关:343 -157=
第三关:754 -196=
第四关:826 -637=
生逐题做,讲评答案。
欣赏美丽的玉龙雪山风景。
3.解决问题。
师:听说丽江动物园也是非常有名,想不想去看看。
出示题目:丽江动物园最有名的要数猴山、大象馆和孔雀园。这三个景点在同一条路上。从猴山到大象馆有252米,从孔雀园到大象馆有176米,你能算出从猴山到孔雀园有多远吗?
生独立做,讲评。
(四)评价体验 情感延伸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可真快呀!我们的云南之旅就要结束了,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问题?你表现得怎么样?老师或小伙伴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怎样?
(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
小鹿的减法教学设计 篇6
1、同学们,请看黑板,教师板书:365-5=360问:这是什么?生回答;一道减法题,你们会做减法题吗?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也很不简单,会做减法,你想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吗?
板书课题:小鹿的减法
2、齐读课题
3、对课题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过渡:这些问题就是我们将要面对的课文关,要想顺利通关,需要我们只有团结一心,才有可能顺利通关!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二、复习
1、词语宝宝我喜欢
男生女生对抗赛:退却剩下流逝方便成功坚持浑身开始造桥汗淋淋.
2、句子难关我敢闯
(1)可是一想,完成这些工作得花整整一年的时间,他们都退却了。
(2)他从太阳升起一直忙到月亮出来,累得浑身汗淋淋的。
(3)从今天开始,我要坚持做减法了,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
师:词句关大家表现的很棒,都已经顺利通关,接下来就让它们带领我们勇往直前,闯过段、篇关,有信心的孩子请以最端正的姿势告诉老师。
三、回归文本,探究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小鹿住在河边,他想造桥;獐子住在半山腰,他想铺路。
学生反馈,老师相机板画(河流、山,它们的住房)。
小鹿和獐子为什么要造桥、铺路?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完第一自然段,你明白了什么?
生:小鹿家住河边,要到对岸去,需要绕很远的路到水浅的地方过河。
(老师在黑板上用彩笔画出小河、小鹿家,贴小鹿的头像。)
生:獐子家住在半山腰,要下山,需要花很长的`时间。
(老师画大山、獐子家、贴獐子头像)
生:他们一想,完成心愿要花整整一年的时间
师:一年是多少天啊――365天,那么久,它们――害怕了,不敢做了,课文用了哪个词写出了他们当时的态度呢?――退却。
说话训练
读到这里,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过渡:对呀,遇到困难怎能退却,谁首先克服困难呢?你从课文哪里知道的?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1、讨论交流:
一共有几句话?
第一句话写小鹿怎样?(引导体会:“终于”)
第二句话写小鹿怎样呢?(板书:累得浑身汗淋淋)
小鹿怎会累得浑身汗淋淋?(引导体会:时间长、认真造桥)
你很佩服它吧!你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吧!(指名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2、写话训练
上了那么长时间的课,同学们累吗?同学们也要像小鹿那样不怕苦,不怕累。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师:这只小鹿够累了吗?谁再来?
生:读课文。
师:这“一直忙”读得好,读出“很久,很久”才能造好桥。
师:小鹿累得全身汗淋淋的。看“汗淋淋”这几字他们都是什么部首,跟什么有关?像这种结构的如“绿油油”的词你还能说几个吗?
生:金灿灿。
生:黄澄澄。
生:绿油油、蓝湛湛。
师:平时你做什么事也会汗淋淋的?你们模仿这个句式说一句话。
生:妈妈拖地时累得汗如雨下。
生:我跑操时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师:妈妈上班时累得腰酸背疼。
生:爸爸背着我累得直喘粗气。
师:平时你做什么事也汗淋淋的?你们模仿这个句式说一句话。
生:我帮妈妈拖地累得汗如雨下。
大家说得这么好,我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奶奶笑得弯下了腰。
弟弟笑得露出了大板牙。
师:小鹿造了一天的桥,从早忙到晚,一直没休息,多辛苦呀!
(出示课文插图)
师:瞧!小鹿正准备干什么去?
生:造桥。
师: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小鹿身上背着工具箱。
师:你看得真仔细。
生:河边有两根木头。
师:那是桥墩。
师:这时,獐子过来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咱们来听一听。獐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把他们的对话画出来读一读。(学习3―6自然段)
生:獐子见了,劝……
师:为什么劝小鹿别干了。
生:时间长了。
师:谁来学着獐子劝劝小鹿?
(指名读,练读,齐读)
师:小鹿是怎么回答的?
(生读第四自然段)
师:老师听到你把364天读得比较重,那一年和365天有区别吗?
生:364天比365天少一天。
师:獐子听明白了小鹿的话吗?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
生:不解。
师:“不解”是什么意思?
生:不明白,不懂。
师:谁用不解的语气来问问小鹿?
(指名读,评议读,练读,齐读)
师:小鹿又是怎么说的。
(指名读,赛读,读出小鹿坚定的语气。)
师:大家读得真好!为了奖励你们,请同桌两人合作表演小鹿和獐子。
(指名表演,生评价)
师:你们演得真好呀!快赶上专业的演员了。现在请咱们班男生来读獐子的话,女生来读小鹿的话。
(全班表演读)
师:獐子认为没区别。小鹿认为“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
那你们认为有区别吗?请大家小组讨论讨论,看看你们赞成谁的说法。
(生分小组讨论)
生1:我赞成小鹿,减去一天,只剩364天,减去两天,只剩下363天,减去365天,小鹿就造桥成功了。
生2:我赞成小鹿,减去一天,小鹿干了一天的活,减了两天,干了两天,日子减完了,小鹿的桥造好了。
师:同学们和小鹿的想法一样,所以小鹿说“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课件出示“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并播放春、夏、秋、冬动画)
师:是呀,小鹿的决心真大呀!春天,小鹿顾不上玩耍,因为他知道“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夏天,烈日炎炎,知了在树上不停地鸣叫,小鹿不怕炎热,辛勤地工作着,因为他知道“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秋天,小鹿依然忙碌着,因为他相信“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冬天,小鹿不怕风雪,一直坚持工作着,因为他坚信着“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
3、学习第八、九自然段
(课件出示:小鹿和獐子课文八、九自然段)
师:日子一天天过去,小鹿的减法做完了,他的门前有了一座结实的桥看,小鹿高兴吗?(高兴)用高兴的语气读这一段。(生齐读)
师:那獐子呢?请大家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生齐读)
师:小鹿和獐子都想到了造桥和铺路,面对困难,小鹿不怕苦不怕累,坚持到底,终于获得了成功,獐子却怕苦怕累,犹豫不决,再一次的退却了。
四、拓展延伸
师:课文学到这里,老师知道同学们一定有话想说,那你想对小鹿和獐子说些什么?
师:是呀!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有坚定的信心,坚持到底,就一定会获得成功,老师送给大家两句话,请同学们记在采集本上,希望它时刻地激励着你们!
减法教学设计 篇7
教学过程:
一、激活
请全班学生列竖式计算74-35 (其中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写) 后, 课件呈现以下三个问题并指名学生交流。
问题1:4减5不够减时, 怎样退位?
问题2:退位后, 被减数个位上的4和十位上的7分别变成几?
问题3:个位怎么算?十位呢?
交流后, 教师顺势而引:今天我们继续运用“退位”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设计意图:有助于激活学生已有的“退位”知识经验, 为学习连续退位做好铺垫。
二、探究
出示统计表, 让学生观察统计表数据, 根据2005年比2011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列出算式435-86并板书。
1. 首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在黑板上写好竖式后, 观察学生的思维。
2. 接着组织学生小组交流,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教师参与倾听、指导。
指导1:针对还没有掌握退位方法的学生, 指导他们说怎样算个位。
指导2:针对迁移能力比较差的学生, 指导他们说算十位时, 发现什么, 怎么办。
3. 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重点说十位怎样算。
先算个位:个位5-6不够减, 从十位退“1”, 变成15个一减6个一得9个一,
9写在个位上; (第1个学生边说边写算个位的竖式)
再算十位:十位上的“3”退“1”剩“2个十”, 2个十减8个十不够减, 从百位退“1”, 变成12个十减8个十得4个十, 所以十位上写4; (第2个学生边说边写算十位的竖式后, 教师再运用复述、补充等策略让学生理解被减数十位上的“3”既要“退1”给个位, 自己又要向百位去“借1”的算理和算法)
最后算百位:百位“4”退“1”剩3个百, 所以百位上写3。 (第3个学生边说边写算百位的竖式)
为突破被减数十位上的“3”既要“退1”给个位, 自己又要向百位去“借1”的算理及算法, 组织学生相互提出问题, 体现问题从学生中来回到学生中去解决。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 教师充当学生的角色引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1:十位上是怎样算的?
问题2:十位上是3个十, 怎么变成2个十?
问题3:百位上是4个百, 怎么变成3个百?
为让学生体会“连续”退位的含义, 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减;都是退位减;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 就从前一位退“1”再减。
当学生说到都是退位减时, 教师追问:计算435-86时, 第一次是怎样退位的?退了之后, 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分别发生什么变化?第二次也是怎样退位的?退了之后, 十位和百位上的数分别发生什么变化?通过对比发现, 第一次退位是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第二次退位是十位不够减从百位退1, 由此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都要从前一位退“1”再减, 进而让学生体会到“十位退给个位后, 百位又退给十位”即是“连续”退位, 补充课题。
不同点:退的次数不同。计算74-35只需要退一次, 而计算435-86需要退两次。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产生质疑, 提出问题, 既巩固退位的方法, 又帮助学生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及算法。
三、练习
1. 列竖式计算, 并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基础练习, 既巩固了连续退位的方法, 又培养了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及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小结
1. 我们是怎样学习万以内多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
2. 在计算“连续退位减法”时, 要特别注意什么?
巧做“加减法”,优化计算教学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加减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8-051
在很多数学课上,一些教师对计算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照本宣科,一些教师又过分重视,哗众取宠,如此种种,就造成了学生计算水平良莠不齐。怎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教师要巧做“加减法”,该加的加,该减的减。
一、“加”一些铺垫,“减”一些情境
在计算课上,有些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常常采取情境引入的教学方法,殊不知,在情境创设因素的干扰下,很容易喧宾夺主,使学生忘了计算的初衷。因此,教师要根据计算教学的需要,减少一些情境的创设,加一些新旧知识之间的学习铺垫。
如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认知的起点出发,铺路搭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新知的学习上来。笔者在教学时是这样处理的:首先减去了情境的创设,先让学生回顾了一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并且列举了少量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在学生口述两位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再顺势引导:“如果是三位数、四位数……这种计算方法是否同样适用呢?请大家想一想、做一做,再把自己的算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由此可见,在计算教学中,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减少一些情境创设,加上一些课前铺垫。这样教学,既节省大量的时间,又使学生真正有了自主参与学习的机会。
二、“加”一些优化,“减”一些多样
算法多样化本是课程标准极力提倡的一种教学理念,但是,有些教师片面追求多样化,在课堂上一直刨根问底地追问“还有吗?”“谁还有特别的算法?”等,使学生摸不准解题的方向。因此,教师要适当减少一些算法多样的追问,加一些算法优化的教学。
如教学“9加几”时,一些教师为了使学生养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计算的习惯,先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有学生说自己是用数一数的方法来做的;有学生说自己是用“凑十法“来做的。该问题的回答本应到此为止,可是有些教师还是不厌其烦地追问:“再想一想,还有其他算法吗?”在教师的追问下,学生万般无奈,不得已又把9分成1和8、2和7、3和6……虽然算法多样化了,但是计算时更麻烦了。可见,只需要学生熟练掌握最常用的“凑十法”就行了,贪多只会嚼不烂。
从上述课例可以看出,虽然算法多样是值得提倡的,是可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但是教师要注重度的把握,因需而用,适当减少一些多样化,增加一些算法优化的分量,如此一来,才可以使学生的计算速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三、“加”一些思考,“减”一些重复
在计算课上,让学生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但是一些教师往往安排大量的机械重复的作业让学生去做,在这种题海战术中,学生容易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练习设计方面,教师不妨减去一些机械重复的作业,多让学生自主思考,使学生真正明白自己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防患于未然。
如教学“运算律”后,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有位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时安排了大量的练习内容:(1)背诵运算律,会默写;(2)熟记11~19同一个数相乘时积的得数是多少;(3)关于乘法交换律、分配律的习题各20道。教师本以为,在这样全面练习的情况下,学生的计算能力定会得到全面提升,其实不然。因为在这茫茫题海中,学生完全是为完成任务而做作业,计算质量自然难以得到提升。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教师要减少一些机械重复性的作业,以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为主,尤其是当学生计算错误时,教师要鼓励学生静下心来反思计算过程,自己找出问题所在。长此以往,学生的计算能力定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由此可见,在计算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教师就要适当减少一些题海训练,只有学生思考多一点、深一点,学生的感受才会更深刻,学生才会对数学有兴趣。
总之,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加减法的地方还有许多,教师要养成经常对自己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不断对计算教学的过程进行优化,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
退位减法教学心得 篇9
濮阳县第二实验小学 谢俊梅 *** 科目: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不难看出,计算又是所有数学活动的基石,离开了计算,数学活动便成了空穴来风,无本之木。
《小学数学新课标》中规定“要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在教学要求中也强调“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在中高年级进行多位数加减法以及分数、小数的混合运算都是以20以内的加减法作为基础。因此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显得尤为重要。几年的接班教学发现除法计算对中高年级的学生仍然是一大难题。总结原因;除了乘法口诀不熟练外,20以内的退位减法也是他们的绊脚石。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习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大部分学生是有学习基础的,他们有的是在幼儿园已有了这方面的计算训练、有的是家长在家教自己孩子用扳手指头的方法。所以孩子们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区别只是在计算速度方面的差别。大部分孩子都能按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得数。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教学在听一位老师教“十几减9”时,教师让孩子们讨论交流得出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做减法想加法”,另一种是“破十法”。课后我了解到学生掌握算法的只有几个孩子,最让我受不了的是个别学生仍然在借助扳手指计算。教学中有交流为什么理解算理的却只有几个呢?还有教师在讲完十几减9时,列出所有的减数是9算式,11-9=2 12-9=3 13-9=4 14-9=5 15-9=6 16-9-7 17-9=8 18-9=9 让学生观察规律,学生有的会说依次多1,经过老师的引导总结,得出差比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多1。但学生对于减9的口算,仍然我行我素。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教材要求学生在掌握“凑十法”、熟记加法的基础上,想加法做减法。这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常常因其记忆不准确而导致在计算时不知如何算。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了另一种方法(分解法)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练习课时。具体做法如下: 教学时,我摆出两捆铅笔,一捆10支,一捆5支,要求学生从这两捆铅笔中拿出9支给我。怎么拿快一些?还会剩下几支呢?算式如何表示?紧接着再出示两捆铅笔,一捆10支,一捆3支,要求学生从这两捆铅笔中拿出9支给我。怎么拿快一些?还会剩下几支呢?算式如何表示?通过几道题的练习,学生就会发现差比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多1,我们简单记为“减9加1”来优化计算(即当计算差时可以将破十法中的第一部10-9=1这一步省略,直接计算第二步2+1=3)但是要让生明白这里的“1”是如何而来的,让生既知道计算的算理,又能够计算的熟练和简单。
以此方法如在计算17-9时我们可以用此优化方法来计算既7+1=8。在讲解十几减
8、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用迁移的方法让学生思考减8该加几呢?同样在做其它20以内的退位减也可以用这样的优化方法简单又快速,但要告知孩子算理十几减八(减8加2)
如计算13-8时我们可以优化为3+2=5 十几减七(减7加3)
如计算14-7时我们可以优化为4+3=7 十几减六(减6加4)
如计算13-6时我们可以优化为3+4=7 十几减五(减5加5)
如计算11-5时我们可以优化为1+5=6 十几减四(减4加6)
如计算12-4时我们可以优化为2+6=8 十几减三(减3加7)
如计算12-3时我们可以优化为2+7=9 十几减二(减2加8)
如计算11-2时我们可以优化为1+8=9 让学生记住这个小优化口诀简单又快捷,同事优化的数字之和刚好又凑成10,这样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显而易见要比书中的破十法更快捷好用。
在教学完十几减9、8、7、6、5、4、3、2后我们还可以根据进行这样练习:
如11-8= 12-8= 11-1= 13-8= 11-2= 14-8= 11-3= 15-8= 11-4= 16-8= 11-5= 17-8= 11-6= 让生来发现规律,找出相同和不同,并能初步感知函数的思想。
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为以后的计算扫除障碍。为学好数学打下坚实基础。
《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心得
作者单位姓名 电话 *** 科目
单位推荐意见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加减法》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切实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文具超市吗?你们在文具超市买东西时遇到什么数学问题没有?老师在文具里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解决吗?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
文具盒: 8.59元 彩色笔:6.2元 钢 笔:10元 订书机:12.5元 转笔刀:9.31元 一个文具盒比一盒彩色笔贵多少钱? 师:能列出算式吗?一起说。生:8.59-6.2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关于计算的知识——小数加减法。(1)试一试:请你试着算一算。(列出竖式)(2)想一想: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3)说一说: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1)如何列竖式计算 指名学生板演。
师:咦,你们以前做过许许多多的加减法吧,无一例外的都是将末位对齐,怎么这次你没有把末位的两个数字对齐呢?是怎样对齐的呢?
生:小数点对齐。师生交流算理。
(2)你能提一个小数加法或小数减法的问题,并解决吗?试试看。师巡视后,提取不同情况的问题与学生交流。例如:钢笔比彩色笔贵多少钱? 10-6.2 师:我们又遇到了新的情况,整数减小数怎么办? 学生自主计算后,和同桌交流。学生说想法。
师追问:10没有小数点怎么对齐的?计算这道题我们还要注意什么? 生:退位。
(3)师提取出计算结果末尾有“0”的指明要简化。(4)学生互查。(5)师小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练习1:计算下面各题说说你有什么发现。6.66+0.03 = 6.69 6.66+0.3=6.96 6.66+3=9.66 练习2: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2.98+0.56 12.53+4.67 6.07+4.89 5.64-1.78
7.2-6.45-0.41
四、全课总结
减法教学设计 篇11
一、教育教学做“加法”
所谓“加法”是指,作为一名教师应该首先明确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而这一桶水还应该是一桶活水,教师桶中的水必须与流动的知识河相连,保持其更新、更替、更换的状态。“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因此,教师要想有一桶活水,就必须给自己做“加法”。在现代社会,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多了,但教师作为文化传承的执行者的本职并没有变,只是不再是以权威者的身份向学生传递经验了,而应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实现文化的传递,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
1.善于做一个有心人
教师在平时的生活、社会活动中应多留心,善于观察学生,仔细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并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在一种自然、生活化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对学生而言,不管他是发展得快还是发展得慢,在他们身上终有闪光的东西。教师的作用就是在于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能够站在学生的位置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为学生着想,洞悉学生的心理,让学生从思想上与教者产生共鸣,觉得老师讲的就是他们心理所想的,进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2.增强自身的真才实学
(1)自身素质做“加法”。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必须有过硬的音乐基本功,勤学不辍,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例如,《校园的早晨》是一首十分好听的歌曲,但节奏中既有前半拍的休止又有时值的长短不一,这些都不是很好掌握的。那么是在学生学习歌曲之前就单独进行节奏的介绍和指导,还是另辟蹊径?非洲的鼓乐都是用身体的晃动和摇摆来配合鼓点节奏的,权衡再三,我决定不把节奏放在一开始就进行解决,让学生有意淡化“节奏难度”。因此,在听唱和学唱歌曲时,我启发学生用身体的左右摇摆来掌握休止符和时值。实践证明,在音乐中通过身体的韵律,学生能在不知不觉中基本掌握好这些节奏,老师只要再稍加提醒,就能解决这一教学难点。这首歌曲的节奏解决既是对教师即兴伴奏专业素质的考量,也是对教育信息内化的体现。(2)教育教学经验做“加法”。教育经验的积累和实践知识对教师的课堂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只有努力在自身多做“加法”,才能更好地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效果。
二、教育教学做“减法”
所谓“减法”,即是针对教师的“一言堂”做“减法”。
1.教师语言用“减法”,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好奇心与生俱来,这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例如,在欣赏歌曲《让世界充满和平》时,我增加了爱尔兰10岁小童星Declan Galbrai演唱的《tell me why》和迈克·杰克逊的《拯救地球》两首歌曲,我只问学生一个问题:这三首歌曲在表达同一主题上,音乐的速度、力度、情绪上有何不同?教师多留空间给学生,减少讲述语句,让学生多听、多看、多想,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2.用“减法”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学生的能力不容小觑,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扩展课堂资源的范围,这也是最便捷、最经济,效果最突出的课堂教学资源。例如,我在教学生吹奏竖笛的过程中发现,有的觉得可吹可不吹;有的是不能将指法和气息统一起来;有的是姿势不正确漏气等等,导致吹奏的音色刺耳。就这一系列的现象,我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方面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克服畏难情绪,另一方面又能很好地收到全方位的教学效果。学期一开始我在音乐课上就宣布“规则”:期末的竖笛考试成绩最先得到三颗星的将免考。这个“规则”一方面是“消灭”一部分学生滥竽充数的心理, 另一方面是调动第一批学习热情高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想最先得到所谓的“三颗星就免考”的“优待”,学生就必须自己先熟练掌握竖可吹奏技巧,进而才有资格做他人的“小老师”。这样,学生在探究和实践的过程中积累经验,“从做中学”,实现了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也强化自己的主体意识。教师注意用“减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做“加法”,甚至是“乘法”。让学生多实践,在教学中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各种良好的情感,提升自我的认知。这样,鼓励良好行为,改变不良行为,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行为训练、行为塑造、榜样示范和游戏性的奖励和惩罚,可以达到良好行为的养成和强化之目的。
教学中的“加法”和“减法”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加法”工作体现在如何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就是说教学的资源要与学生的内部条件一致,即在备教材和备学生上做足文章。即在内化新课程理念上做“加法”,才能有外显突出有效的“减法”教学行为,引导学生积极地体验学习的乐趣,构建更具人性化的评价系统,平衡学生之间的差异,从而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陶醉的乐土,促进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加减法运算电路的设计方法 篇12
加减法运算电路以集成运算放大器为核心元件构成,多个输入信号分别作用于运放的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实现对输入信号的加、减法运算,外部电阻决定输入信号的比例系数[1,2,3,4,5]。
加减法运算电路中运放的输入端有共模信号成分,为使共模输出为零,同时补偿运放输入平均偏置电流及其漂移影响,通常要求运放的输入端电阻平衡,即运放反相输入端、同相输入端所接的电阻相等[1,2,3,4,5]。
本文给出了任意比例系数的加减法运算电路,并指出在输入端电阻平衡时,根据输入信号比例系数的数值范围,加减法运算电路还可简化。
1 任意比例系数的加减法运算电路
所给出的任意比例系数的加减法运算电路如图1所示[1]。其中,uI11、uI12、…uI1n为n个减运算输入信号,uI21、uI22、…uI2m为m个加运算输入信号,uO为输出信号,R11、R12、…R1n、R21、R22、…R2m为输入端电阻,RF为反馈电阻,RP为平衡电阻,R′为附加电阻。
运放输入端电阻的平衡条件为
由理想运放的虚断条件,在运放的同相输入端可列出关系式
整理有
由理想运放的虚断条件,在运放的反相输入端可列出关系式
整理有
由理想运放的虚断条件u+=u-及式(1),将式(3)减式(2)并整理得运算关系表达式
式(4)中,为各加运算输入信号的比例系数,为各减运算输入信号的比例系数。
式(4)表明,电路实现将加在同相输入端、反相输入端的各输入信号按比例分别相加,再将两部分的相加结果相减。
将式(1)的平衡条件变形,有
式(5)反映了输入信号比例系数与附加电阻、平衡电阻、反馈电阻的关系,表明在满足电阻平衡的条件下,各加运算输入信号比例系数之和与各减运算输入信号比例系数之和的差值可以大于1、小于1或等于1,即输入信号的比例系数无限定。
根据输入信号比例系数的数值范围,加减运算电路还可简化。
2 比例系数加减结果特定取值时的电路简化方案
2.1 各加运算输入信号比例系数之和与各减运算输入信号比例系数之和的差值大于1的加减运算电路
当各输入信号的比例系数关系为
时,可令式(5)中电阻RP→∞,即图1所示电路中去掉电阻,由式(5)中实现大于1的平衡条件。
2.2 各加运算输入信号比例系数之和与各减运算输入信号比例系数之和的差值小于1的加减运算电路
当各输入信号的比例系数关系为
时,可令式(5)中电阻R′→∞,即图1所示电路中去掉电阻R′,由式(5)中实现小于1的平衡条件。
2.3 各加运算输入信号比例系数之和与各减运算输入信号比例系数之和的差值等于1的加减运算电路
当各输入信号的比例系数关系为
时,可令式(5)中电阻R′→∞,RP→∞,即图1所示电路中去掉电阻R′及RP。
3 设计步骤及举例
3.1 设计步骤
(1)由参与运算的各输入信号比例系数加、减的数值范围确定电路形式;
(2)由运算关系及平衡条件确定外部各个电阻值。
3.2 设计举例
例1,试设计实现运算关系的加减运算电路。
将所要实现的运算关系式与式(4)对比,确定式(4)中各输入信号的比例系数为
因,确定所设计电路的形式为图1中去掉电阻RP,按三个输入信号重画如图2所示。
选取RF=120kΩ,代入各输入信号的比例系数表达式中,解出
R21=60kΩ,R22=40kΩ,R11=120kΩ
由式(5)并考虑RP→∞,有
代入各输入信号的比例系数,有
解出R'=40kΩ。
例2,试设计实现uo=2u121-3u111-u112运算关系的加减运算电路。
将所要实现的运算关系式与式(4)对比,确定式(4)中各输入信号的比例系数为
因,确定所设计电路的形式为图1中去掉电阻R′,按三个输入信号重画如图3所示。
选取RF=150kΩ,代入各输入信号的比例系数表达式中,解出
R21=75kΩ,R11=50kΩ,R12=150kΩ。
由式(5)并考虑R′→∞,有
代入各输入信号的比例系数,有
解出Rp=50kΩ。
例3,试设计实现
uo=2u121+u122-1.5u111-0.5u112运算关系的加减运算电路。
将所要实现的运算关系式与式(4)对比,确定式(4)中各输入信号的比例系数为
确定所设计电路的形式为图1中去掉电阻R′及RP,按四个输入信号重画如图4所示。
选取RF=150kΩ,代入各输入信号的比例系数表达式中,解出
R21=75kΩ,R22=150kΩ,R11=100kΩ,R12=300kΩ。
4 结语
本文讨论了加减运算电路的构成形式及比例系数适应范围,从而可实现输入信号以任意比例系数参与运算的电路设计,使运算电路具有普遍适用性。
摘要:给出了任意比例系数的加减法运算电路,分析了比例系数与平衡电阻、反馈电阻的关系。目的是探索比例系数任意取值时加减法运算电路构成形式的变化。结论是在输入端电阻平衡时,各加运算输入信号比例系数之和与各减运算输入信号比例系数之和的差值在大于1、小于1或等于1情况下,加减法运算电路还可简化。所述方法的创新点是将运放输入端电阻的平衡条件转化为与输入信号比例系数的关系,从而可直观确定简化电路形式;扩大了加减法运算电路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加减法运算电路,比例系数,平衡条件
参考文献
[1]任骏原,张凤云.电子线路专题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
[2]杨素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华成英,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康华光,陈大钦.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篇13
设计人:艾利
教学内容:p48 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3 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正确率达到95%以上。2.增强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教学流程:
一、口算热身。(3分钟左右)1.口算:
46+37= 0.5+0.4= 0.8+0.2= 150+60= 0.7-0.4= 1-0.3= 学生对照答案,同桌互批。
选择其中1—2题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突出口算时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减,竖式计算时,提醒学生小数点对齐。2.计算: 6.3 4.8 +4.5 -2.1 集体校对,指出同桌错在哪里。
二、自学例1。(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1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2.自学。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收集学生竖式计算的多种情况并请学生迅速板演到黑板上,备用。导学单:(时间:5分钟)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
2.尝试用竖式解答。(你遇到什么问题?)
3.对照书本第48页例1的解答,与书本不同在哪里?并进行改正。补充问题:小丽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钱? 导学要点:
让学生理解“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把小数点对齐”。然后再进行计算。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
2.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4.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一起说说计算方法。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注意点。
三、练习。(20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第48页试一试,2题。点拨:
得数的小数末尾有0的,一般要化简,化简的依据是什么,计算时应自觉化简。
(二)口答练习练习八第1题,口算。
校对得数,说说口算的思考过程,注意分析错题。
(三)巩固练习第49页“练一练”
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让学生在线段图上依次标出要求的三个问题,每标出一个问题随即列式计算。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指导学生提出合适的问题。
(四)创编练习
甲班捐款90.8元,比乙班多捐10.5元,乙班捐多少钱?
点拨:孩子认真读题,分清甲班和乙班谁多谁少,然后再决定用什么方法。
四、布置作业:
1.练习八第2题,第3题 2.阅读小数报。
五、板书设计
小数加法和减法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相似(相同数位相加减)要点:1.小数点对齐
2.从低位算起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P72,73例1例2 学习目标:
掌握两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进行验算。重点难点:
1.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2.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揭示目标 1.板书课题
(同学们,这节课咱们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2.出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我们来齐读一下;
好,明确了学习目标,要想完成它,需要请出自学指导来帮忙。)
二、自主探索 1.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72页、73页的例
1、例2,看图、看文字,重点看蓝色方框里的内容,思考:
(1)小数加法和减法要使相同数位对齐,必须把什么对齐?(2)想一想怎么验算?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2.自学
3.自学效果检测一
计算下面各题。A组:2.98+0.52= 27-0.8= B组:5.64-1.78= 12+0.5=(1)找生板演
(2)生独立完成,师搜集生中错误。(3)找生批改。(4)师生评议。(5)统计正确率。
三、合作提升 自学效果检测二:
一个笔袋的价格是14.7元,我带了50元钱买这个笔袋,还剩多少钱?
四、当堂检测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A组:12.53+4.67= 7-0.8= B组:12.56+5.8= 0.3-0.18=
五、小结
同学们,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1、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
2、从低位开始计算。
3、数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后再进行计算
4、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可以去掉。
5、记得点上小数点。
六、抽查清:(4号完成)
【减法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向量减法教学设计06-15
20退位减法教学设计08-02
退位减法教学案例10-10
5以内减法教学反思11-05
《1―5的减法》教学反思05-24
《6、7的减法》教学反思09-02
15加减法教学策略10-07
《6、7加减法》教学设计06-05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06-06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