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典型案例

2024-10-27

文化产业典型案例(共8篇)

文化产业典型案例 篇1

文化产业管理典型案例 作业题1、2、3、4、5、6、论文要求:

1、可任选一个题目写作,参照学术论文规范要求,文首列出标题、摘要、关键词,引文注明出处,文末著录主要参考文献。必须结合相关案例。

2、字数一般4千字左右。要求在封面写明课程名、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中心、专业、年级、学号、联系方式。

3、抄袭与雷同者按不及格处理。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案例课程案例教学的意义与方法。欧洲迪士尼对中国建设迪士尼的未来经营的启示。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的体制与模式、运行效益分析。湖南广电集团的娱乐产业化研究。

中国的广告产业典型案例分析:以分众传媒为例。中国民营影视产业的环境和趋势研究:以华谊兄弟为例。

文化产业典型案例 篇2

一、河南发展文化产业的相关举措

面对5000年历史留给中原人民的丰厚文化资源, 如何激活这些文化资源成为领导、专家、企业家等共同思考的问题。近年来, 河南省委发出《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河南省人民政府与文化部在北京签署《关于共同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合作协议》, 加大文化传承创新力度。郑州市编制了《郑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2-2020) 》, 南阳、平顶山、焦作、濮阳、鹤壁等地市也相继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纲要。协议和纲要的实施为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基本支持。

为加快河南文化产业发展, 各界纷纷出谋划策, 河南文化产业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具体的举措。一是加快推动文化体制改革, 寻找文化产业发展思路;二是整合文化产业资源, 增强创意设计能力;三是实施文化产业项目带动, 形成文化产业品牌;四是降低文化市场门槛, 增强民营文化企业活力;五是加快文化科技融合, 强化文化产品竞争力;六是培育省内文化消费, 拉动省内文化内需;七是创造人才成长环境, 着力培养和推动人才成长。河南省通过体制改革, 转换结构, 优化资源配置,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 河南省各级文化结构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群众文化消费需求的变化, 建立了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

二、河南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案例

河南发展文化产业的一系列举措使河南省文化产业逐渐走上良性发展道路。文化产业的产业增加值快速增长, 文化产业的各个行业都出现了朝气蓬勃的态势。新闻出版业通过增长方式转变, 效益显著增加。《大河报》进入“全球日报发行百强”, 成为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报纸。《销售与市场》是国内发行量最大的营销类期刊, 近年来, 利润不断攀升, 被誉为中国营销第一刊。在全国戏曲电视收视率普遍低下或停播的情况下, 《梨园春》独领风骚, 为中华戏曲传承做出了重大贡献。全球最大的山水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已经成为河南文化旅游的一大亮点。随着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又给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随着政府、商界和学者共同的参与谋划, 河南文化产业发展迎来了春天, 出现了一批精品文化产业项目。大型舞剧《风中少林》便是其中比较成功的案例。

郑州歌舞剧院的《风中少林》是剧院改制以来郑州歌舞剧院 (郑州中远演艺娱乐有限公司) 创作的最为成功的作品。秉承着传承经典和追求美丽的理念, 郑州歌舞剧院坚持以“在中国最古老的文明古都, 创建最具活力的歌舞剧院;在民族最丰厚的文化沃土, 打造百年吟唱的经典歌舞”为宗旨, 在政府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 努力开拓, 创新发展, 以一流人才创作一流剧本, 以一流演员演出一流剧目。从《风中少林》演出以来, 连续获得“荷花奖”金奖、“文华奖”、“五个一工程”优秀剧目奖。在国内演出场场爆满, 广受好评。2008年9月, 该剧曾赴澳大利亚阿德勒德参加“澳亚艺术节”演出并引起巨大轰动。该剧成为河南演出团体改制后剧目制作成功的典范。

三、河南发展文化产业成功案例的启示

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成果《风中少林》等给河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扬起了风帆, 在国家支持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的政策支持下, 在各界共同的关注和努力下, 河南文化产业发展一定会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因为, 河南发展文化产业成功的案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1. 用创意的设计去利用河南文化产业资源。

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是资本, 创意是关键, 产业是核心, 管理是手段。仅仅有丰厚的文化资源并不能说明文化产业就能有很好的发展潜力。优势的资源需要创意的眼光去发掘出市场的价值。中原文化的很多部分是我们所熟知的, 但是, 怎样表现出来却是另外一个问题。《风中少林》用最国际化的舞蹈语汇, 诠释了最具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内核的文化, 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纳。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具有价值的创意。西方人对神秘的东方文化、宗教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 对少林“禅、武、医”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在此基础上, 如果能打造出一项富有创意的精品, 不仅西方人, 国人也会翘首以待。在经过艰苦的冥想思考之后, “舞———武”的概念在创作人员的头脑中闪现, 武术和舞蹈相结合这种新颖的艺术样式激发起人们巨大的兴趣。

2. 用国际化的形式去表达民族性的特征。

经济的全球化带来的是文化的民族化, 越是民族性的越是国际的。但是, 这并不是说民族性的就是可以被世界各国的人民所普遍接受的。民族性的特征只有通过国际化的形式才能表现在世界的舞台上。从《风中少林》在国外演出的情况来看, 中国的艺术产品要“走出去”, 首先要学会用国际化的形式表达民族性的特征, 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风中少林》的演员都是国内最好的舞蹈演员, 演员训练聘请的是国内知名专业舞蹈老师, 他们采取封闭式少林拳术、棍术和刀术套路训练。邀请香港元家班指导武术、特技与舞蹈的融合, 将传统经典故事与现代时尚元素, 河南特色地域文化与世界流行艺术形式以及舞蹈、音效、灯光等多种形式圆满结合, 用国际化的最新舞台表现形式, 充分展示博大精深的少林文化中“禅、武、医”的精神内涵。这样一种刻画内容和包装形式的做法在舞剧史上应该是一个创举。

3. 用现代市场营销的方法传播文化精品。

文化市场营销已经是文化企业无法忽视的经营管理方法。文化产品从设计、流通到促销等都必须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这样才能实现文化产品价值的顺利实现。《风中少林》从创作时起, 就注重文化市场调研, 以文化市场营销的理念进行市场化设计, 针对文化消费者进行文化市场包装。为此, 郑州歌舞剧院还专门成立了文化市场营销部门, 一方面调查搜集相关资料, 研究舞剧的文化消费者反应, 精心设计包装舞剧, 大力地广泛宣传;另一方面研究文化演出市场产业链, 创意开发设计相关文化产品。此外, 《风中少林》对营销细节的关注也值得学习, 比如充分利用有效的演出空间, 从演员的身体着装空间到剧场各处空间都可以看到精心设计的宣传物品和广告样式。此外, 非常注意营造与观众互动环节的气氛。使观众将要进入但还未进入剧场时便有了“丹唇未启笑先闻”的感觉。《风中少林》等一批精品文化产品的出现, 使河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展现出良好的态势, 但也应看到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还必须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降低门槛, 吸引社会多元化投资, 从以政府为主导的投入模式转向以企业为主的运营模式, 着力培育壮大一批文化骨干企业, 发挥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头羊作用。

摘要:近年来, 随着河南发展文化产业相关举措的实施, 河南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出现了一批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这些成功案例在文化产业发展内容、文化产业发展形式和文化产业发展市场等方面给河南文化产业发展以重要启示。

关键词:河南,文化产业,成功案例,启示

参考文献

[1]谷健全, 卫绍生.河南文化发展报告 (2012)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29-43.

[2]周旗.河南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南都学坛, 2012, (6) :118-120.

[3]刘晔《.风中少林》的成功对中国舞蹈的启示和借鉴[J].大舞台, 2012, (6) :77.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研究:济宁案例 篇3

关键词:金融;文化产业;分割与融合

Abstract:This article is started with coexistence of culture industry’s commonweal and commerce. The solution project is summed up by combining the actuality of culture development and finding the cut-in point of sustaining culture industry by finance. The intention is exploring how culture industry is benefitted from finance support.

Key Words:finance,culture industry,support,division and amalgamation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0)03-0037-04

一、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桎梏:文化产业的特性

在物质生活已经越来越丰富的今天,文化生活作为人们的精神食粮,已经变得愈发重要,人们对文化产业的需求也快速增长。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任何一个产业要快速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文化产业也不例外。但是,和其他产业相比,文化产业有着显而易见的特殊属性。

(一)文化产业是公益性和商业性兼而有之

不同于其他行业单纯的商业特性,文化产业是公益性和商业性兼而有之,并且更多的时候其公益性色彩更加浓厚。按照国家统计局2004年公布的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涵盖范围以及《国家在“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文件中确定的范围,文化产业具体可分为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以及其他文化服务等八大部分。可以看出,文化产业所涵盖的这些内容,大部分带有很强的公益性,甚至有些如新闻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等更是以公益性为主。正是由于文化产业这种浓厚的公益色彩,使其想从以盈利为目标、以审慎性为经营原则的商业银行手中获得信贷支持,变成了一个难题。从具体表现来看,就是金融机构普遍存在对文化产业支持不足的现状。

(二)文化企业群体特征决定融资能力天生不足

一般来说,文化企业具有以下风险点:一是由于文化企业多为民营中小企业,缺乏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透明度低,信用程度相对较差。二是很多文化企业的经营范围趋同,缺乏经营特色和比较优势,同业竞争异常残酷,企业生命力不强。三是文化企业资产规模一般较小,很难满足银行对贷款的抵押要求,同时对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质押仍很欠缺。四是文化产业领域的投资周期较长,收益具有不确定性。文化企业与生俱来的这种高风险特性往往使商业银行对其望而却步,银行贷款更为审慎,文化产业信贷支持乏力也在情理之中。

二、济宁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破冰之旅

济宁市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闻名遐迩的“孔孟之乡、礼仪之邦”,也是东方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伏羲氏、轩辕氏黄帝、少昊帝、舜帝等中华民族的始祖都诞生在济宁。春秋战国时期,被后世称为中国历史上五大圣人的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在济宁诞生。济宁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现有各类旅游资源350多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60处、市级145处。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更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近年来,济宁市金融机构在支持文化产业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我们将通过对两个案例的剖析,来看金融如何逐步突破这些制约瓶颈。

(一)宝相寺开发中的金融实践

宝相寺位于山东省汶上县境内,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从汶上现存北魏铜鎏金佛造像、东魏石刻弥勒造像、北齐文殊般若碑和水牛山摩崖斗字刻石等大量佛教遗存资料记载,宝相寺原名昭空寺,初建应在南北朝时期,已有一千五百余年的历史,在北宋时期是著名的皇家寺院,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宋真宗封禅泰山,归途经曲阜、过中都时,御赐昭空寺为宝相寺,并住跸宝相寺。寺内的太子灵踪塔建于熙宁六年至政和二年(公元1073-1112年),是由京师赐紫僧知柔和主管佛教的副功德僧云太亲自监造、仿照京师开宝寺灵感塔(今开封铁塔)建造的一座典型的皇家佛牙塔(宋真宗尝迎“道宣佛牙”至开宝寺灵感塔供奉)。1994年修塔时,意外发现了塔基底部的地宫入口,在塔宫内发现了金棺、银椁、佛牙、舍利、跪拜式捧真身菩萨等141件佛教圣物。佛教文物的出土,轰动了全国,震惊了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进行了报道。《人民日报》头版显著位置刊发这一消息,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播放了汶上佛教圣物显世的新闻,同时在《探索》频道也制作了发现宝相寺的专题节目,在国内外引起了重大反响和关注。每年3月15日前后,宝相寺太子灵踪塔都有“佛光”祥瑞的显现,为宝相寺增添了更加神秘的色彩,参拜僧俗络绎不绝。宝相寺也享有了“第二法门寺”的美誉。但多年来,由于缺少当地政府的重视和宣传,宝相寺一直未能得到进一步开发,处于“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尴尬境地。

事实上,对宝相寺开发的金融支持,金融机构一直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迟迟不敢行动的重要原因,除了宝相寺的开发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外,另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就是:由于缺乏政府支持,适合金融支持的外部环境有待优化。因此,金融机构在介入这一项目前期,也对其进行了充分调研和可行性分析,发现宝相寺的开发兼具公益性和商业性,而且其公益性和商业性也无法具体区分。基于此,金融机构在具体介入时,采取了如下方式和步骤:

第一步,获取政府支持。在对宝相寺开发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其进行增建、扩建,增加旅游景点。金融机构在和政府进行有效沟通后,由汶上政府委托北京交通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景观设计中心完成了景区规划工作,并注册登记山东汶上宝相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专门负责对宝相寺的开发,该项目也被确定为山东省旅游开发建设扶持重点。引进僧人组建了寺院管理委员会,对其进行增建、扩建,增加旅游景点。

第二步,寻找商业性切入点。宝相寺的开发、修建以弘扬佛教圣物、打造圣地品牌、促进寺院建设为宗旨,不但可以吸引国内外的佛教徒和游客,还可以提升汶上知名度和文化氛围,从而吸引更多商机。所以对宝相寺的开发虽然是个公益成分居多的项目,但公益性中也蕴含着很强的商业性,对宝相寺的开发所带来的巨大商机对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大有益处,这就使金融机构的投入有了充分保障。

第三步,商业性和公益性的虚拟分割。经过对该项目的初步评估测算,可以大概估算出该项目先期投入需要多少资金,带来的商机会对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多少,预测出的多增加的财政收入即可视为该项目的“商业性”,也就是政府对金融机构的还款保障。这样就可以对该项目的公益性和商业性进行虚拟分割,由政府按其虚拟分割后的公益性比例先行介入,金融则按其虚拟分割后可能形成的商业利润作为担保伺机介入。经调查,该项目在政府先行投入专项资金4900万元作为该项目的先期开发资金后,由于看到了巨大的商机,该项目又从民间融资1000万元,同时国家开发银行山东省分行、汶上县工行、农行分别贷款8600万元、10000万元、3900万元,金融的介入保证了宝相寺开发的顺利进行。

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了“宝相寺”中都博物馆、供奉殿、碑廊、地宫、太子灵踪塔、大雄宝殿、礼佛大道等建设。宝相寺的开发建设正在顺利进行中,虽然还没有完工,但已经吸引了更多国内外的游客和佛教信徒前来观光朝拜。除此之外,宝相寺的开发更多带来的是商业机会。据悉,目前联想集团已经开始筹备在汶上设立联想(汶上)循环经济示范区,一期拟投入50亿元,并计划随后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另外部分外地企业的投资项目也在洽谈中。

(二)中华文化标志城中的金融规划

中华文化标志城的规划建设最初来源于1995年初江泽民同志在对台关系八项主张中提出的“文化纽带”重要思想。此后,钱其琛等同志在1997年倡导建立“华夏文化纽带工程”,提出了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中华民族“文化标志”的战略性任务,并组织发起规划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工作。经过专家学者长时间、广范围的勘察调研和认真科学论证,工程初步选址于著名的孔孟之乡——山东省济宁市。2004年1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代表12位省部级领导和资深专家,提出了《关于在山东省济宁市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以增强中华民族文化凝聚力的建议报告》。具体规划是:紧密依托曲阜、邹城两座历史文化名城,并与两城之间的九龙山区自然景观三区一体,共同形成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区域。在空间结构上形成曲阜、九龙山、邹城三个板块。曲阜城区、邹城城区两个板块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九龙山区为人文生态景观区。使曲阜、九龙山、邹城形成一个协调统一、有机融合的文化空间和人文环境。

中华文化标志城初步规划投入300亿元,对于一个如此庞大而且复杂的项目,仅仅靠各级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肯定需要金融的支持,但同时,金融的介入无疑也是非常慎重的。初步分析,除公益性之外,该项目还存在不利于金融介入的特性,主要是投资周期过长。即使如此,济宁当地的商业银行均对这一项目表示出非常浓厚的兴趣,个别商业银行还对此进行了考察。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对于这种公益性和商业性共存并可分割的项目,金融的介入可以按照以下设想来进行:

一是可以考虑分层次介入。对于公益性子项目,比如其标志性建筑物、一堂两馆(国家纪念堂、中国历史展示馆、中国文物展示馆)和神州广场体现了中华文化标志城核心建筑的尊严和威望,应由中央(地方)政府全额财政拨款,专款专用;对于一些小规模的类似项目,如国家讲堂、国学研究院、世界孔子学院总部、文明对话中心等可以考虑发动全球华人捐赠而建;对于其余项目,如中华百戏堂、神州万象院、民族家园等具有盈利模式的场馆,以及纯粹商业性的宾馆、餐饮、房地产等服务业项目,完全可采用金融介入的方式进行筹建,如向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

二是可以考虑分时段介入。对于一期工程以及二期部分工程,其公益性成分居多,可以主要考虑由政府财政介入和接受海外捐赠等,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而对于二期后段以及三期工程的项目,其商业气氛更浓厚一些,则可以逐步引入金融支持。如此安排,把公益性部分和商业性部分进行分割,利用其公益项目——标准性建筑物、一堂两馆等来吸引人气和商机,同时金融后期介入商业性子项目,不但可以解决该项目资金不足问题,还可以使商业银行适当避开该项目的公益性和周期长的风险,可谓一举多得。

近年来,济宁市金融机构正是根据文化产业的特性,进而做相应的介入,支持了一批文化项目的建设,有效推动了济宁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截至2009年末,济宁市金融机构发放的文化产业贷款余额达到了3.80亿元,比年初增加3.16亿元,增长393.75%,将近四倍的增幅,居各产业贷款增幅前列。并且,正在建设和未来准备建设的项目还有很多,商业银行也正在积极对这些项目进行考察。

三、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突破:商业性与公益性的分割与融合

济宁对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做出的实践,通过对文化产业公益性和商业性的特性先分割再融合,找到了一条解决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探索之路。总结起来,主要是通过如下途径实现的。

(一)商业性、公益性的区分与金融的分割支持

对于一个公益性和商业性兼而有之的文化产业建设项目,诸如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建设,其公益部分和商业部分可以有效区分,要获得金融支持可以先把文化产业中公益性和商业性进行“分割”,分为商业部分和公益部分两块;然后,对分割后的两部分分别进行评估,公益部分由政府拨款或接受外部捐赠,商业部分则由金融进行支持。这样,金融支持通过分层次和分时段的介入,可以保证文化项目获得足够的资金,而文化项目的公益性又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为商业部分带来更多“商机”。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那种在一个项目中有若干子项目,有的是公益性的、有的是商业性的,通过对这些子项目进行分割,然后按性质分别进行不同方式的融资。

(二)商业性、公益性共存与金融的虚拟分割支持

对于公益性和商业性无法具体进行区分的项目,诸如宝相寺的开发是一个公益性和商业性共存的项目,且公益性和商业性无法有效区分,可以采取“虚拟分割”的方式进行。即对此项目的公益性需要多少投入、带来的商业性能产生多少效益进行评估测算,然后按照不同比例选择由政府拨款或者金融支持等。

我们看到,文化产业的公益性就像一把“双刃剑”:在金融介入的前期,成为阻碍金融介入的制约因素,此时需要对公益性和商业性进行“分割”,由政府部门先行介入其公益性部分,引导文化产业的顺利开展;在金融进行有效支持后,文化产业的公益性所带来的巨大商机又发挥了“推波助澜、锦上添花”的效应。因此,我们认为,破解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关键,其实就是一个对文化产业公益性和商业性进行有机融合的过程:公益性吸引更多商机,而商业性又促进了公益性的发展。可以说,正是由于金融的介入,使公益性和商业性的融合产生“1+1>2”的“化学反应”,从而实现双赢。

文化产业与生俱来的公益特性是制约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首要顾虑,同时,当前文化产业还存在金融介入的两大缺陷:从内因看,文化企业的群体特征决定了其缺乏吸引金融介入的足够动力;从外因看,文化产业的外部融资环境欠优。这些因素决定了当前金融介入文化产业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仍以济宁市为例,由于偏重依靠自然资源优势,济宁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煤炭、电力等为支柱的产业结构,近几年才注重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缺少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重点品牌,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缺少有效对接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的政策支撑。同时,文化体制改革还不到位,政企不分的现象比较严重。长期以来,新闻媒体、新华书店等国有文化单位兼有行使行政职能的权力,造成政事不分、政企不分、垄断经营。一些国有文化企业尚未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经营机制僵化,经营约束软化,制度不健全,产权不清晰,严重制约了企业融资。尽管经过金融机构的突破创新,支持了一批文化建设项目和文化企业的发展,但是对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底蕴的城市来说,文化产业总体信贷投放规模所占比重仍然偏小,仅分别占全部公司类贷款和第三产业贷款的0.43%和1.30%。据初步统计,2009年济宁市文化项目融资需求50亿元左右,其中贷款需求22亿元左右,而贷款满足额只有3.8亿元,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供需仍存在较大缺口。可以说,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四、结论和建议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保增长、调结构”成为今后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文化产业由于具有产品附加值高、环境污染少、能源消耗低等特点,注定了其将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济宁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案例,通过对文化产业的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分割与融合,在金融如何支持文化产业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也将对济宁市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产生有益影响。今后,针对文化产业的特性,可以考虑通过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来实现金融支持文化产业优化发展的目标。

(一)树立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识

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调结构”的背景下,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站在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高度,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人民银行要引导各金融机构抓紧研究制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措施,建立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改善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政府要对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进行系统规划,形成文化产业财金共济体制。可以借鉴高科技产业的经验,孵化、扶持新兴文化企业、中小文化企业与文化个体。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基金,主要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研究和人才培训,扶持一批确有示范作用的重点项目、重点品牌;安排一定的政策性贷款用于发展各类文化产业,对有创新性和带动性的文化产业项目实行低息或者贴息;通过各项税收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优惠政策来引导各种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充分利用“国家对文化体制改革调整税收”的政策,对创新文化产业项目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

(三)不断提高文化企业的融资能力

一是通过财政资金投入、招商引资、引入民间资本、注入资产等多种形式,扩大企业的注册资本,使企业具有一定经济实力。二是金融机构应尽量安排文化企业作为信用企业培植对象,有针对性地对其法人治理结构、财务制度和融资渠道、抵押担保条件等进行培植,使之能够独立地进行建设经营,获得稳定的收益,有能力按时还本付息。

参考文献:

[1]熊澄宇.文化产业研究战略与对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孙斌.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建议[J].金融经济(理论版),2008,(3).

文化产业客户关系管理案例 篇4

姓名:

学号:

案例:全球通——做人生的赢家

案例背景:

全球通是中国移动针对高端消费人群的客户品牌,经过多年的品牌建设,多数高端人群已经成为“全球通人”,但是2009年包括天翼、联通在内的竞争品牌传播声响巨大,逐渐形成各自的品牌规模,对全球通造成一定影响。2010年全球通品牌以客户价值观的转变为出发点,根据消费者对成功的理解开始多元化,提出“做人生的赢家,我能”传播口号。以获得现有用户群的品牌认同和归属感。

案例分析:

“做人生的赢家”倡导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全球通人追求的生活不是单一的事业成功或是家庭幸福或是精神满足---而是这些的全部;并且,他们能够以创新的想法和做法,为人生创造出新的可能,对生活品质有新要求,并有能力实现它,即:每一种社会角色,都能取得被人羡慕的成功。

把全球通7000万用户聚集起来发出声音,秀出自己,让全球通人展现自己多元化的人生。让全球通人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什么是“人生的赢家”是此次传播的任务。通过此次传播,升华全球通所有用户的满意度、忠诚度和长期建立战略伙伴的关系与公司一起成长。

关于竞争优势,全球通有两种资源:1,比竞争对手更多、更快地了解客户的能力;2,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付诸行动更快的能力。全球通通过进行了消费者的调查,知道全球通的大部分客户在互联网上进行以下的活动:偷菜,写博客,发微博,进行语音聊天„„数以千万计的全球通人就活跃在互联网上;既然能够找到这些“全球通人”,那么,互联网让“全球通人做全球通”成为可能。

通过对市场细分、筛选之后,认识部分全球通人在微博上八卦,在开心网上晒照片,在博客写日志,他们的言论、图片、动作已经是一幅活生生的“人生赢家”百态图;这包含了全球通不同于普通人的兴趣、爱好、关注,以及他们的价值观。通过熟悉他们的态度和情感精心设计沟通交流机制,充分挖掘客户的价值。

透过营销策略的实施,影响全球通更多的潜在用户和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及口碑效应。微博是全球通人喜爱的互联网应用,并且集合大量名人。通过微博平台以官方及名人角度诠释赢家观点,展现赢家生活态度,可以影响到更多的目标用户,并通过引导用户在微博上思考和讨论来达到深度传递“做人生的赢家,我能”的目的。植入全球通的文化精神。

选择新浪微博为全球通人搭建了一个发出声音的平台,让他们秀出自己全球通人的生活、人生赢家的诠释,引起更多全球通人的共鸣。从品牌主张、业务、结合热点话题三个不同角度共发起相关话题31个,定期实施微博互动活动,刺激微博粉丝主动阐述“人生多面”的各种话题及人生感悟。并且每天发布符合全球通品牌调性的精致原创内容,引导和丰富微博粉丝的心理体验。以增强客户的品牌认同感和“家”的归

属感。

观点一:提高服务水平才是长久维持客户关系的关键。全球通,在与用户的互动中就是一种长久的维持客户的一种策略。因为维持客户是全球通的一个大方向,方向是对的,能够紧紧抓住用户的心的还是在情感上、在认识上,价值观和消费观等建立真正的消费信赖感,这本身就是做客户关系的境界。在此案例的背景中,全球通深刻的认识到,不是围绕产品来进行销售、营销、生产等,产品价值的实现是企业关注的重点,达成企业利润和价值的根源是有价值的真正的客户。谁不拥抱客户,谁将必死无疑,这样的观点已经在社会上达成了共识。

观点二:全球通透过互联网的方式与用户进行贴心式的消费体验,把互联网作为向客户群联络的工具,主要在于它有3个大的特点:第一个,时空压缩,地理因素和时间因素对互联网上的活动的限制大为缩小。第二个,双向互动,全球通与全球通的7000万用户之间是双向互动的。第三个,虚拟的空间,全球通借助综合性和影响力很强的平台——新浪微薄来建立起与客户联系的站点,如同形成一个虚拟的社会,更加客户的猎奇和参与。在网络经济运行模式下,成本和费用大大降低,市场时空无限的延展,客户地位和品牌效应更为突出,利用信息技术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服务。竞争的焦点在于如何能创造符合人们新的需求的产品、服务或事实标准并满足它——如何发现并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前所未有地突出来了。全球通在这里,通过收集用户的信息,利用互联网、新浪微博这个媒介来了解客户的潜在需求,发现用户的更多的需求,在产品或服务上去满足客户新的需求,在这里,全球通真正是在打造一个整体的以实现客户真正价值为中心的体系。全球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念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演变的,中国80年代的产品中心论开始——销售额中心论——利润中心论——客户中心论——直到客户满意中心论,企业关注的重点由对内的优化组合,改造各个生产流通环节压缩成本的方式增加企业价值和利润转向了客户,努力通过把握客户的需求来增加利润。全球通从内部挖掘潜在客户转向争取客户,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在社会工作压力增大,亲情、友情受到了很大的冷落的时候,全球通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让全球通来沟通情感。是真正将客户的需求的满足及其满意程度作为经营管理的中心理念,这是一个以客户为导向的企业。

经过一系列的与用户有效的沟通交流,让用户参与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在全球通人的心目当中,对全球通有了深刻的认识,加深用户就全球通的信赖感。以下就是效果的反馈:活动时间:2010年11月至12月,为期两个月

网络改变了企业管理的模式也彻底改变着企业与客户交流互动的方式。全球通通过微薄的参与者与引入微薄名人等活动形式,留住和抓住客户,在与客户和谐相处的同时,维护客户的忠诚度,并通过他们影响潜在的客户。其中,微博参与人数:超过16万微博粉丝,超过24万微博用户添加活动勋章,超过58万参与话题讨论。引入微博的名人有179人(如:董崇飞;河北解放;卓越兄;包月阳;张小盒;劳博;段永朝;程彦栋)共发布微博199条。微博名人营销效果:累计总转发量5万次以上,累计总评论量3万次以上。

根据新浪的微博价值分析工具的分析结果,全球通做人生赢家在传播2个月的期间内,微博价值、原创率、转发评论数、影响力、关注度等指标均高于其他同类品牌数倍。全球通做人生赢家微博价值已经达到了25万;原创率达到了90%以上;平均转发、评论分别为69次和252次;经过2个月的传播,影响力排名达到第800位。所有31个话题在发布当天都进入了当日新浪话题榜的前50名,更有13次进入前10名,3次登上当日话题榜榜首。

文化产业典型案例 篇5

一、实施四大工程,激发企业转型升级活力。

一是实施创新平台增量工程。聚焦主导产业发展需求,构建高能级创新体系和创新机制,推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原学者工作站、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数量增长、质量提升、结构优化,重塑产业创新力、竞争力。二是实施创新生态营造工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X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共生耦合,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三是实施创新人才引进工程。实施“才聚朝歌·兴县计划”,通过设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实施科技项目“揭榜挂帅”等措施,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建立“候鸟式”聘任、“双休日”专家等引才引智机制,为企业创新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四是实施创新载体重构工程。深化开发区改革,6月底前完成“三化三制”和“管委会+公司”改革,集聚创新发展新动能。创新开发区投融资机制,探索X场化融资模式,提升公司运行效率。

二、强化四项措施,挖掘企业转型升级潜力。

一是积极进行“全链条”筹建。建立以创新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等创业服务平台为主线的尼龙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成果全部转化、孵化成产业项目后,直接入驻XX镇,形成上下游贯通、左右岸衔接、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百亿级产业集群。二是邀请科研院所帮建。实施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工程,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鼓励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试基地和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三是组织企业加强自建。促成企业与“万人计划”学者合作,企业选派骨干力量赴XX科学院、XX大学深造,助力打造本土企业创新平台,目前已建成XX研发中心。年内对20%以上工业企业启动新一轮技术改造,创建X级智能工厂(车间)。四是创新招商引智联建。实施“招商+引智”新模式,把产业引进目标前移到实验室,鼓励有创业意愿、有研发成果的研究员来XX创业,将成果落地XX,实现引智引资双赢。

农业产业化典型材料 篇6

----记黄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阳新三元公司

山茶油,又名野山茶油,茶籽油,经过油茶树的种籽提炼而成。我国是油茶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茶生产基地,公元前三世纪的《山海经》绪书记载:“员木,南方油食也”。可见我国民间当时就开始取油茶果榨油以供食用。经现代科学证实,茶油的脂肪酸组成与橄榄油极为相似,而其平均组成则高于橄榄油,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非常高。

排市镇是鄂东南传统的油茶基地种植区,特别是原后山地区,平均海拔近300米,气温适宜、光照充足,十分适合油茶的种植。排市镇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油茶林的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油茶产业。2008年成功引入了三元公司,公司与排市镇政府签订了承包开发合同,实行股份合作制,即以企业牵头,农民以土地、劳力或资金入股,形成“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开发后山地区的成片荒山,全部种植油茶,后山农民以土地入股,每亩茶林每年分红12元,村里分红3元。

2011年,三元实业公司拥有承包和新开发的油茶面积共计10000余亩,公司计划每年新造油茶林4000亩,利用五年时间在阳新县新发展优质林20000亩,为三元实业公司做大做强打造一个稳固的原料基地。

通过近四年的时间,该公司已发展为固定资产总投资超过5000万元,拥有员工超过500人的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之一。截至2012年10月份,三元公司拥有油茶基地面积16000余亩,其中已挂果成林基地8000余亩,新培育油茶基地8000余

亩,年产鲜果约5000吨,到“十二五”末油茶基地将达到30000亩,年产鲜果30000吨。

2011年三元公司在上王村的吴家垅组开工建设现代化的冷榨油厂,该厂占地面积约50余亩,拥有冷榨、精炼、包装三个车间。目前,厂房已完成机械设备安装,正进行油茶试生产运行。其采用脱壳冷榨技术,变热榨取油为脱壳冷榨制油,工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投产后可日产精炼茶油6吨,年产山茶油1800吨。同时利用其纯天然特性,进一步开发保健油、化妆品用油和注射用油等高档产品,年产茶皂素160-240吨,生产有机肥300吨,年产值在8000万元以上。

同时公司将油茶基地加工厂设在泉山村团墩组,将利用油茶加工后的残渣和农作物茎秆做原料的肥料加工厂设在王垴村口头组,将林下园地养鸡场原料设在泉山村团墩组,计划用养鸡场提供的鸡粪做肥料加工厂的原料,肥料用于油茶林的培育和改良。这种发展模式将使3个厂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3个厂建成后,可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200余人。

三元人深知发展油茶产业,任重而道远。公司制定了长远的总体发展规划和目标。总体规划是“十二五”末:

1、高效优质油茶林基地面积达到30000亩。

2、油厂生产的食用油达到欧盟标准。

3、建造林下放养15万只良种山地养鸡场;

4、建成有机肥料厂;

5、开发下游产品(洗涤剂、洗发剂、无烟碳);

6、开发上游产品(化妆品、医药注射剂、乳化饮料);

文化产业典型案例 篇7

1 案例介绍

1.1 晋城市城区司徒现代都市农业园

城区司徒现代都市农业园规划总占地66.67 hm2, 投资2.6亿元, 是以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为重点, 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重点项目。园区位于晋城市区北部, 是老城区与晋煤集团矿区的结合部,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加上村委领头人超人的胆识, 使这个村集体投资建设的现代农业园区取得了很大成功。特别是以设施蔬菜种植的“开心农场”异常火爆, 百余栋温室大棚, 以每10 m2租赁费200元的价格由城市居民认证种植, 每0.067 hm2每年收益近1.5×104元, 与传统农业相比, 土地增效20倍。同时市民在这里找到了健康、绿色的休闲娱乐方式, 真正地做到了“农民乐了, 市民笑了”。园区其余设施年可产蔬菜2 000 t, 年收入700×104元, 实现利润140×104元;提供工作岗位近200个, 带动周边多个村庄共同发展,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凸显。

1.2 晋城市城区柏基菌业

晋城市柏基菌业开发有限公司地处晋城城区, 是一家集食用菌技术研发、标准化生产、新品种示范推广、产品加工与市场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经营, 以“按方生产、形成规模、统一标准、集中服务”为核心内容, 采取多种合作方式, 在全市各县区建立了不同规模的生产基地, 辐射带动当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 摸索出农业可持续发展新路子。注册的“柏基”商标, 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有机产品认证, 把食用菌菌包打入韩国市场, 开创了晋城市香菇菌包出口的先河。为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 公司于2012年4月申请办理了食用菌产品出口的检验检疫证书, 为晋城市食用菌产品走出国门打通了要道。

1.3 高平市天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高平市天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高平市野川镇大野川村。公司主要从事设施蔬菜的研发、种植和推广, 是一家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为一体的农业科技公司。公司与荷兰瑞克斯旺 (中国) 公司积极进行合作, 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优质种苗, 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量, 同时也对周边蔬菜种植户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园区占地123.33 hm2, 设计总投资1.2亿元, 现已建成600栋日光温室, 50栋春秋大棚、6栋高标准日光温室、20连栋春秋棚、6 500 m2的育苗中心、技术培训中心、6 000 m2的智能玻璃温室, 两个万方水池和塘坝水池防洪工程、水网管道配套工程、电网安装工程、园区道路铺装工程、护栏等基础设施建设。每年可示范、推广蔬菜新品种3~5个, 蔬菜生产新技术3~5项, 带动周边就业人数近3 000人, 培训大学生、下岗工人、农民1 000人次。园区既是一个基础设施完备、配套设施齐全、先进技术集中的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基地, 又是一个晋城市科技教育的培训基地和旅游休闲的现代农业观光基地,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良好。

1.4 山西凯永养殖有限公司循环农业示范园

山西凯永养殖有限公司是由煤炭企业转型发展联股创建, 位于高平市轻工业食品园区, 始建于2007年, 占地106.67 hm2, 总投资5.3亿元, 是集规模养殖、设施种植、沼气生产、休闲采摘、旅游度假、科学教研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循环示范园区。园区以沼气为纽带, 集中转化规模养殖中的粪便、利用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来完善设施种植、种苗繁育。园区每年可生产绿色蔬菜600×104kg, 食用菌49.6×104kg, 提供种苗2 400×104株, 实现产值4 000×104元。同时, 每年可转化粪污6×104t, 供应沼气50×104m3, 节约原煤2 400余t, 安排就业1 000余人, 辐射带动农户4 500户, 培训农民3 000人次, 极大地推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实现了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1.5 阳城县万泉源蚕桑农民专业合作社

阳城县万泉源蚕桑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阳城县寺头乡寺头村, 气候条件优越, 交通便利, 原材料和劳动力充足, 是开展中、低温型食用菌生产的理想之地。合作社入社社员99户, 辐射全乡21个村及周边乡镇。合作社自成立以来, 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 积极探索并推广“一棚两用、蚕菌复合”经营, 以技术统一指导、菌种集中培育、菌袋集中生产、农户出菇管理、产品统一回收的管理方式, 把传统栽桑养蚕和发展食用菌有机结合, 避免两者在时间上的冲突, 降低了食用菌栽植门槛。同时为合作社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面服务, 大幅降低了食用菌栽植成本、提高了社员抵御风险的能力, 有效增加了社员经济收益。园区占地面积14.67 hm2, 固定大棚210栋, 年发展香菇60×104袋, 年产鲜菇45×104kg, 实现产值450×104元, 养蚕栽菌两不误、双受益。

2 分析评价

上述5个园区, 是晋城市5个不同类型, 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园区。

晋城司徒现代都市农业园隶属晋城市乡村美景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司徒村村委抓住其独特的城郊优势, 遵照现代农业是绿色产业的原则, 由村委会牵头、村民入股, 以公司流转农民土地, 整理原有废弃矿用地、垃圾填埋场, 修建各类设施, 建设休闲农业体验区、现代农业展示区、生态农业景观区以及农民创业园区, 走出了一条围绕城市、服务城市、融入城市的城郊特色农业发展新路径, 成为山西省城乡互动样本, 城郊农业的新范本。在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精品高效农业的拉动上形成了引领和示范效应。

城区柏基菌业, 立足晋城市市区的地理优势和企业技术优势, 积极与各县 (市) 联手打造食用菌生产基地, 以提供菌棒和食用菌生产技术等方式拓宽经营模式, 而且在注重量的增加的同时注重质的提高, 并积极开拓销售渠道, 将所产食用菌产品走向全国, 更走出了国门, 为晋城市食用菌企业走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高平天润是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产物, 园区规模大、标准高, 配备有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智能化控制水培系统、自动放风机等先进设施设备。2012年, 公司又投资4 000×104元, 建成了智能化玻璃连栋温室、集约化育苗连栋温室、高标准日光温室、连栋生产温室、实训中心主体、万方人工湖;同年4月还与技术实力强大的外企——瑞克斯旺 (中国) 种子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书, 双方在区域开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市场开拓、人才科研等五大方面进行合作, 一个整体环境优美、配套功能完善、技术设施先进的全省高端大型设施蔬菜园区基本成型。

山西凯永养殖是山西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养殖基地。充分利用大型沼气站产能, 形成了集规模养殖、沼气生产、设施种植为一体的标准化、生态农业循环、可持续发展的企业, 成为晋城市循环型现代农业园区, 实现农业资源友好型、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阳城万泉源蚕桑合作社因地制宜, 将春秋大棚进行一棚两用, 蚕菌复合经营, 利用蚕桑枝作为食用菌菌棒材料, 省工省料,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都极大提高。

3 总结

当前, 全国都在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设施蔬菜作为设施农业的主力军, 近年强劲发展。但是, 只有发展与效益并重, 才能保障设施蔬菜产业良性发展。从晋城市5个典型园区的成功范例来看, 设施蔬菜产业的投资主体只有因地制宜, 立足本地实际和自身实力, 科学规划, 才能获得发展与效益的双丰收, 促进设施蔬菜产业进一步发展。

摘要:近年来, 依靠省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的全面推行, 晋城市设施蔬菜产业迅猛发展, 现对晋城市设施蔬菜产业中的几个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以促进晋城市设施蔬菜产业科学高效发展。

文化产业典型案例 篇8

招商局集团(以下简称招商局)的创始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的1872年,目前它是中央直接管理的39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从著名的“改革开放标志”深圳蛇口工业区到时人所熟知的招商银行、招商证券、中集集团、信诺人寿保险、蛇口集装箱码头、招商地产等,均为招商局所控股(图1)。

重构

上世纪90年代,招商局和光大、华润、中信等红筹国企一样,在多元化浪潮和亚洲金融危机中一度陷入财务困境。招商局1999年财务数据显示(表1),当时公司所涉足的产业分布于16个行业,但是大部分都不能创造高于资本成本的投资回报率(招商局1999年平均资本成本为11%),甚至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到2000年末,招商局总债务(有息债务)仍高达235.6亿港元,当年仅实现净利润0.44亿港元,经营净现金流不足以支付债务利息。

招商局国际(00144.HK,以下简称招商国际)是招商局的控股子公司(截至2005年末,招商局持有57.50%权益),1992年6月在香港上市,是招商局在香港上市旗舰公司,承载着招商局主要资产的经营使命。招商国际1997年前的主营业务还只有油轮运输和集装箱制造,但在集团多元化经营思路指引下,1997年后通过关联购并或招商局注资逐渐扩展到港口、收费公路、船运、集装箱制造、油漆(主要生产集装箱及船舶油漆)、涂料、产业基金等,形成了多元化的业务架构。然而多元化的经营并没有带来盈利能力的同步提升,其净资产回报率每况愈下(图2),股价也落后于大市和一些同类红筹公司。

从2000年开始,招商局开始进行战略转型。经过几年的努力,通过一系列资产整合,招商局基本完成了从多元化公司向专业化公司的经营战略转型。目前,招商局的业务主要集中于交通运输及相关基础设施(港口、公路、能源运输及物流)、金融、房地产三大核心领域。2005年实现经常性利润近60亿港元,净利润近40亿港元,短短5年时间,净利润增长近百倍。

由于招商局最主要的战略性资产都由招商国际经营,招商局的战略转型主要是围绕着招商国际而展开。数据表明,通过资产结构调整,招商国际的盈利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逐年上升(表2),净利润从2000年的8.78亿元上升到了23.64亿元;净资产收益率从2000年的9.59%上升到了2005年的14.37%。从股价表现来看,从2000年起招商国际股价持续上涨,截至2006年10月18日已经跑赢恒指约300%,表明其战略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同。那么,招商国际究竟是如何完成资产结构调整的?又有何值得借鉴之处呢?

策略

招商国际2000年财报显示(表3),尽管港口和工业制造业务取得了较好的净资产回报率,并且高于公司的整体9.59%的净资产回报率,但收费公路和其他业务部门盈利能力较差,净资产回报率低于整体水平。进一步解析其财务结构发现,盈利能力较高的港口相关业务及工业制造业务的净资产仅占总净资产的48.2%,却贡献了近80%的净利润;收费公路业务及其他业务的净资产占总净资产的51.96%,却仅贡献了约20%的净利润。也就是说,招商国际将大量的资本投入到了收费公路等效益较低的业务部门,这是造成当时招商国际净资产收益率不断下降的直接财务原因。

招商国际在财报中多次提到公司的使命就是取得最大股东价值,并且多次表明这是招商国际核心价值的具体体现,而现实中不断下降的净资产回报率和低迷的股价与这一理念非常不协调,这显然是其不愿意看到的。

集中购并港口业务

在招商国际的众多业务中,港口业务所占总营业额比例不高,但是净利润贡献却很大,利润率较高。更重要的是,该业务资产的盈利能力很强。根据1999年年末的数据,港口业务在招商局的所有业务中,行业平均投资回报率最高。此外,中国加入WTO以后,进出口贸易剧增,港口业务的发展潜力巨大,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正因如此,从2000年起,招商国际停止了在公路领域的投资,在其他领域的投资大大减少,集中加大了对港口业务的投资。据统计,招商国际从2000年起共实施了23项收购及投资行为,其中21项是港口业务(图3)。具体来看,2003年之前,招商国际主要在招商局体系内进行购并及投资,并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含厦门湾)范围内的香港、深圳西部和漳州的港口码头;而从2003年起,招商国际开始向华东和华北的其他几个主要沿海港口发展,尤其是2005年初投资近53亿港元收购上港集团30%的股权,力度空前,表现出招商国际力图进一步强化港口业务的愿望。

截至2005年底,招商国际基本形成了全国性的集装箱枢纽港口战略布局,旗下港口分布于珠三角(含厦门湾)的香港、深圳、厦门,长三角的上海、宁波,渤海湾的青岛、天津,是全球位列三甲的公共码头运营商,在香港、新加坡、上海、深圳全球四大集装箱港口中,招商国际是其中三个港口的重要投资和经营者。从招商国际的战略布局可以看出,其选择投资目标时,港口规模和与港口连接腹地的经济水平是两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剥离低回报率的业务部门

在大举购并港口的同时,招商国际也不断对已有的其他业务部门进行处置。可以看出,其剥离的都是与港口无关的业务部门,而且集中于公路和收益率较低的其他业务(表4)。招商国际处置资产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直接向招商局系统内公司或以前的合作方转让。在此过程中,招商国际并没有低价甩卖,除了深圳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5.25%的权益出现了8400余万元的亏损外,其余大部分资产处置均有盈利。第二,将大部分公路业务以资产注入加股权置换的方式装进在新加坡上市的控股子公司招商局亚太(证券代码:CMP),以通过资本市场的融资优势打造专业化的产业运作平台。

明华案例:高估放下资产售予母公司,谋求独立上市完成增值。明华百慕达(以下简称明华)是招商国际的附属公司,主要从事油轮运输业务,1996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尽管明华业绩出众,上市期间年均录得25%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但是由于股份流通量低,投资者缺乏兴趣,股价表现疲弱,上市后绝大部分时间徘徊在低于招股价的水平,基本已丧失融资功能。2001年3月2日,招商国际向明华提出了私有化要约收购,收购价格高出此前

一个月的加权平均股价24%。2001年6月要约收购完成,由于收购价格低于净资产,招商国际账面产生了1.58亿港元的负商誉。

明华的船务业务和招商国际港口核心业务并不匹配,也难以产生协同效应。因此,2004年8月,招商国际向控股母公司招商局(香港)出售明华,代价为13.1亿港元,高于其净资产值16.9%,高于评估价8.53%。通过这一加一减,招商国际出售明华收益达1.95亿港元。更重要的是,招商局有意重组内部油轮运输业务,并将该业务在内地二次重新上市。这无疑将使招商局高估买入的资产完成增值。在招商局买入明华的同时,2004年8月,招商局油轮船队上市计划获得国务院特别批准,并且引入了中石化等重要业务伙伴入股。

亚太案例:收购上市公司,注入旗下非核心业务。招商局亚太原名光大亚太,是中国光大集团在新加坡上市的控股子公司,也是一家从事多元化经营的公司。光大亚太通过一家新加坡公司CMHH持有深圳海星港口发展有限公司33%的股权,深圳海星港口发展有限公司则经营着深圳西部妈湾港4个泊位。2001年3月,为了有效整合深圳西部港口业务(招商国际旗下蛇口港、深赤湾均位于深圳西部),招商国际以2.28亿港元的代价从光大集团收购了光大亚太23.98%的股权,成为最大股东,并将其改名为招商局亚太。

图3 招商国际2003-2005年主要的收购及投资行为

2004年10月,招商国际把旗下内地五条公路项目转让予招商局亚太,作价25.91亿港元。招商局亚太向招商国际发行股份,同时转让33%深圳妈湾港海星码头股权予招商国际。交易完成后,招商国际持有招商局亚太的72.3%股权。

这次招商国际转让公路资产的作价相当于2003年市盈率21.2倍及2004年6月底市净率0.93倍,扣除其它应收账款后,实际出售价接近账面值,所以招商国际不会因此产生特殊亏损。而招商局亚太以3.3亿元出售深圳妈湾港海星码头33%股权给招商国际,相当于2003年市盈率18.3倍,市净率2.7倍,获得显著资产增值。长期来看,这次交易对双方都有利。对招商局亚太而言,由于业务分散,缺乏核心业务,收购公路权益使其能够在收费公路业务方面树立明确的专业化业务发展方向;而招商国际转让公路资产虽然没有获得特殊收益或套取大量现金,却能使业务分工更为清晰,集中发展港口及相关业务。更重要的是,招商局亚太作为招商国际投资内地公路的旗舰,预计未来可以通过在股市筹集资金而继续拓展公路业务,不需占用招商国际资金。

通过上述资产整合,招商国际基本撇除了回报率较低的业务部门,将81.33%的资产都配置到了净资产回报率高的港口及相关业务部门,成为了一家专业化的港口经营公司。

财技

为了通过购并做大核心的港口业务,2000-2005年,招商国际对外投资资本支出及非流动资产支出达到140.83亿港元。为了不至于给企业造成太大财务压力,招商国际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财务技巧。

资产处置提供购并资金高评级提高借贷能力

2000年至2004年,招商国际资本支出和非流动资产支出达到约51亿港元,但是其财务状况仍十分稳健,与一些业务类似的企业比较,负债率一直较低(图4),显示招商国际并没有依靠负债进行购并。同时,这一阶段处置资产流入现金达将近26亿港元。这就是说,招商国际通过资产处置解决了购并所需要的重要资金来源。

另一方面,从2000年起,招商国际一改从前吝于派息的作风(1997、1998、1999年的派息比例分别为7.26%、11.85%,31.53%,平均为16.88%),开始大举分红,不但公司的派息总额逐年提升,而且平均派息比例达到46.05%,2003年的派息比例更是高达60.28%。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2004年招商国际的经营性净现金流入约为48.11亿元,但是用于派息的现金支出就约26亿港元(除2004年末期以股代息部分)。由于不断回报投资者,也为招商国际的股价稳定上升提供了支撑,公司股价在2003年大幅上涨106%,2004年更是位居香港联交所股价升幅榜三甲。

鉴于招商国际稳健的财务状况,2004年招商国际获得标准普尔和穆迪投资BBB和Baa2的投资评级,为以后降低融资成本打下了基础。而正是因为具备了良好的借贷能力,2004年底,招商国际击败众多实力机构,出价约55亿元成功竞得上港集团30%股权。为了支付代价,公司2005年初向国际资本市场以5.375%的年息率发行了5亿美元10年期定息债券,该年息率标准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标准普尔和穆迪投资的评级。

部分支付收购款,被收购方回购股权抵消余款

2005年初发行债券后,招商国际2005年中期的权益负债比急升至53.68%,较2004年末翻番有余;而且2005年度流动比例较2004年出现了大幅度的降低,这说明招商国际开始面临一定的财务压力。这与招商国际收购上港集团后继续大举购并有关,并且招商国际大部分与港口业务无关的资产已在2004年处置完成,2005年度资产处置所带来的现金流入仅为3.78亿港元,低于前几年,为购并提供的资金有限,因此公司不得不增加了部分短期负债并消耗了部分现金,这是其出现财务压力的主要原因。

现代货箱是招商国际的联营公司,招商国际持有其22.11%的股权。2005年8月23日,招商国际发布公告称,以约8.28亿港元的代价从太古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古)收购现代货箱的5.03%,使公司对现代货箱的持股比例达到27.14%。从招商国际2005年中报来看,其现金余额为8.84亿港元,现金支付能力仅为约3.6亿港元,有息负债高达50.3%,财务压力很大,如此巨款显然难以支付。根据公开信息,截至2005年8月31日,招商国际为此次收购支付的账面值为约4.14亿港元,也就是说,公司仅支付了一半的价钱给太古。

2005年10月6日,招商国际再次发布公告称,现代货箱将从招商国际回购股权,约占现代货箱总股本的2.51%,相当于招商国际所持现代货箱股本的9.2%(2.51%/27.14%),支付代价为4.14亿港元,正好与招商国际未付太古的余额相等。同时,现代货箱还将按同样的股价从现代货箱控股股东九龙仓(占67.94%)回购股份,约占现代货箱总股本的6.3%,相当于九龙仓所持现代货箱股本的9.2%(6.3%/67.94%)。由于现代货箱几乎是按同比例回购大股东所持股份的9.2%,所以对招商国际所占股权比例的影响很小,回购后占现代货箱27.01%的股权,较先期27.14%仅轻微下降。通过这一巧妙的安排,招商国际仅以一半的价钱即约4.14亿港元就增持了现代货箱约5%股权,缓解了购并

所带来的资金压力。

以股代息,发新股收购

从2004年末期开始,招商国际虽然依旧实行高派息政策,但和以往现金派息不同,改为以股代息。截至2005年末,以股代息数量达到4252.46万股,按照代息股份股价计算,招商国际2005年节省了现金支出约6亿港元,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司大额资本支出所面临的资金压力。2005年12月,招商国际向招商局全资附属公司招商局蛇口收购深圳西部港区115万平方米的储备用地,此项资产价值约合20.66亿港元,公司采取了以6.39亿港元外加按每股16.8港元发行约8500万代价股份进行支付。将已经大幅上涨后的股票作为支付手段,也有利于降低招商国际的资金成本。

挑战

虽然招商国际已经基本完成了资产整合和战略转型,但是,从2006年中报看,公司的营运资本呈现负值,也就是说,公司的流动资产不足以偿还流动负债,这是公司2000年以来所未有的。营运资本呈负值也说明,公司的长期资本不能覆盖长期非流动资产所占用的资金,长期资金的缺口部份是由短期流动负债提供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经常面临支付困难和不能按期偿还债务的风险。

上一篇:初中语文现代诗歌阅读教学试探下一篇:有关鸟的成语有哪些_带鸟的成语及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