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各章小结

2024-10-18

社会学概论各章小结(精选4篇)

社会学概论各章小结 篇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小结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在总结人类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也在不断汲取思想精华中发展。这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统一的过程,也是一个在开放中不断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的有机统一,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也是其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不是僵硬的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肯定物质世界的客观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实践是人们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它具有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实践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社会离不开人的实践,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是统一的。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发展具有飞跃性、永恒性、过程性,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分别阐明了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辩证思维的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内部所具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分为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思维规律;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但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人们要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洞察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实践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统一的现实基础 ;作为具有知识和智慧,富于创新精神的当代大学生,应当掌握唯物辩证法这一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造福人类作贡献。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论中历来都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即“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和“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这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和斗争,是哲学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的对立和斗争在认识论上的表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即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以科学的社会实践为特征的能动的反映论。它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实现了认识论发展史上的革命变革。实践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 1 可能,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 ;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这就是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在实践中发现真理、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过程。真理是客观的,凡真理即客观真理,这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真理是个发展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绝对性和相对性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过程,这是真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唯一性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逻辑证明在人们探索和论证真理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真理与价值是统一的。价值的本质是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与否的关系。价值具有客观性、社会性、具体的主体性和多维性等特点。价值认识是主体对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正确的价值认识的形成必须以相关真理为前提,实践是检验价值认识的根本标准。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必须在实践中坚持两者相统一的原则。真理具有价值。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互相制约、互相引导、互相促进。正确认识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揭示的人类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学说,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奠定了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肯定物质世界的客观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实践是人们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它具有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实践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社会离不开人的实践,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是统一的。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发展具有飞跃性、永恒性、过程性,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分别阐明了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辩证思维的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内部所具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分为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思维规律;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但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人们要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洞察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实践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统一的现实基础 ;作为具有知识和智慧,富于创新精神的当代大学生,应当掌握唯物辩证法这一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造福人类作贡献。2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包括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原始积累两个方面。原始积累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资本原始积累主要通过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和掠夺货币财富来进行。商品具有二因素,即价值和使用价值,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该基本矛盾贯穿商品经济发展过程始终,决定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是以雇佣劳动制度为基础的剥削制度。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占有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化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它是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具有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是为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服务的。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垄断阶段。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必然导致垄断。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获取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制定垄断价格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通过垄断价格所获取的垄断利润,归根结底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资产阶级国家通过其直接掌握的国有垄断资本和国家经济机构,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运动,调节社会的再生产过程,履行国家组织经济的职能。垄断资本通过资本输出争夺世界市场,通过订立协定而结成国际经济联盟并通过国际经济协调机构调节国际经济活动,最终目的是维护垄断资本自身的利益。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生产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范围的扩张。当代资本主义在所有制、分配、阶级关系、经济调节机制等诸方面发生了重要变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部分质变,但是资本主义的根本制度并没有动摇。资本主义是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剥削制度。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社会化生产的矛盾决定了它必将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但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历史过程。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创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和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史上的历史性飞跃。3 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从理论上说,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的与和平的两种形式,但是在实践中,至今还没有任何国家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历史事实。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主要的基本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将在一切资本主义国家、至少在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和陆续取得胜利。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列宁发现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能够首先在一个或者少数几个国家取得胜利的新理论,即“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从而实现了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重大突破。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工人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工人阶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坚持和改善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十月革命的胜利,使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在总结“直接过渡”的经验教训和实行新经济政策的过程中,开辟了一条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列宁逝世后,以斯大林为代表的苏联共产党,继续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最终确立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为多国实践,是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又一次历史性的飞跃。20世纪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恩格斯曾经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实践中继续深化和发展。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具有客观的历史必然性。但同时又使社会主义事业不可避免地遇到了由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而产生的一系列严重的困难问题,使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不能不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本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坚持走自己的道路。社会主义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社会主义将在自我完善和发展中走向新的辉煌。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这一理想集中体现了数千年来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这一理想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预见上坚持了科学的立场和方法。他们立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预见社会发展的未来走向;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的过程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立足于指出未来社会的方向和原则,而不作空想的详尽描绘;反对把对未来的预见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描绘了共产主义宏伟蓝图。他们认为,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里,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并有计划地组织生产;消费资料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阶级、国家消亡,“三大差别”消失;每个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解放最终实现。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中华民族始终有着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西方国家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追求经历了一个从发展到没落的过程;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及其与工人阶级的结合,4 使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达到了空前广泛而自觉的高度。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论证了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又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当代中国大学生要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并进一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在理想的追求中实现自身的价值。5

编译原理各章小结 篇2

2.整个编译过程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以及编译各阶段的任务;另外还有两个处理过程。

3.不会有很多人会从事设计和编写编译程序的工作的,但编译技术会应用在很多领域。

1.已知文法G,判断VN=?,VT=?,判断某个符号串是否为该文法描述的句子。

2.已知文法G,写出它定义的语言描述;

3.已知文法G,给出其句子的各种形式的推导,会画出语法树;

4.文法二义性的判断——利用语法树:在文法G中去寻找某一个句子,能够给它画出两个不同的语法树。

1.词法分析的任务。

2.单词的概念与单词的分类以及输出方式。

3.弄懂一些重要的概念:

正规文法G、正规式r和确定有限自动机DFA和不确定有限自动机NFA。

4.会画出FA对应的状态转换图。

5.弄懂词法分析器的自动生成原理:

1.语法分析的任务;

2.确定的自顶向下语法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存在的问题是:左递归和回溯;

3.分析方法:预测分析法。

1.自底向上语法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

2.短语、直接短语和句柄底定义,以及如何利用语法树来寻找某个句型的所有的短语、直接短语和句柄;

3.自底向上语法分析方法:

①算符优先分析法:基本原理,识别句柄的方法,最左素短语。

②LR分析法:活前缀,LR(0)项目,LR(0)分析法,SLR(1)分析法。

语义分析与中间代码生成的任务。

弄清属性文法的概念。

弄清语法制导翻译的概念。

掌握常用的中间代码形式:逆波兰式和四元式。

掌握一般语法成分,如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和简单说明语句等结构的翻译。

数据空间的内容;

数据空间的三种分配策略;

临时变量的存储分配。

优化的分类;

常用的代码优化技术;

局部优化。

1.目标代码的形式 ;

2.目标机的指令系统;

成本会计学各章小结 篇3

总论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是成本的经济实质所在,它构成了商品的理论成本。商品的理论成本与实际工作中所应用到的成本概念是具有一定差别的,这主要表现在:(1)实际工作中的成本开支范围,是国家在考虑了诸多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有关法规制度加以界定的;(2)理论成本是一个“全部成本”的概念,在实际工作中,是将其全部对象化,计算产品的全部成本,还是将其部分对象化,部分期间化,则取决于成本核算制度的规定;(3)理论成本的概念主要是针对商品产品成本而言的,实际工作中所涉及和应用的成本概念已经超出了商品产品成本的范围。

对于成本会计的对象,可以从不同层面上加以概括。按照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对象可以概括为: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一般行业企业成本会计的对象可以概括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考虑到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对成本信息的多方面需要,成本会计的对象,应该包括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

成本会计具有反映和监督两大基本职能。成本会计的任务包括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考核和分析。

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的特点、生产规模的大小和成本管理的要求等来组织成本会计工作。成本会计工作组织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成本会计工作必须与技术相结合;(2)成本会计工作必须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3)成本会计工作必须建立在广泛的职工群众基础之上。

企业内部各级会计机构之间的组织分工,有集中工作和分散工作两种基本方式。

第2章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

为了充分发挥成本核算的作用,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必须贯彻和实现以下要求:

1.算管结合,算为管用。

2.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3.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

4.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5.按照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恰当地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进行分类是科学地进行成本管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重要前提。费用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

2.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它又可以分为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和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两个方面。其中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形成产品成本项目;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可以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3.生产费用按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分类。可以分为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生产费用。

4.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分类。可以分为直接计入费用和间接计入费用。成本核算的一般过程可以归纳为:

(1)对企业的各项支出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控制,正确确定其应否计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以及应计入产品成本还是期间费用。

(2)正确处理费用的跨期摊提工作。

(3)正确地进行生产费用的横向分配和归集。

(4)正确地进行生产费用的纵向分配和归集。

为了进行成本核算,企业一般应设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等科目。

第3章

费用在各种产品以及期间费用之间的归集和分配

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以及期间费用之间的归集和分配,与第四章的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和归集,共同构成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它们是成本核算中最基本的内容。

1.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各项要素费用分配的基本原理,为各项具体要素费用及其他

费用的分配打下了基础,因为它们的分配原理是相同的。费用分配的基本原理包括:(1)分配标准的选择,它必须与分配对象密切联系,分配标准一般有成果类、消耗类和定额类;(2)分配费用的各种基本计算公式;(3)基本核算程序,即计算分配过程、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及会计分录,以及登记有关的总账和明细账。原材料分配是重点,以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为标准进行分配,列示了计算公式、计算分配过程并配有实例。其他各项要素费用分配原理与此基本相同。

2.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对于受益期和支付期不一致的费用,应该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分别采用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办法处理,以划清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确定一项费用是否作为待摊费用或者预提费用,应该以该项费用受益期限的长短为依据,而不是以费用是否较大或者很大为依据。本章讲述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概念、性质、特点、内容和核算,特别是待摊费用支出和摊销的核算,预提费用预提和实际支出的核算。

3.辅助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归集的程序有两种:一种是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通过“制造费用”科目归集;另一种是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归集。两种归集程序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单独设置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科目进行归集,然后转入“辅助生产成本”科目,还是不单独设置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科目进行归集,而直接记入“辅助生产成本”科目。

辅助生产车间生产的产品和提供劳务的种类不同,费用转出、分配的程序也不相同。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通常采用的分配方法有直接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和计划成本分配法。各种辅助生产费用不同的分配方法,它们的特点、适用范围、计算分配程序、账务处理方法及优缺点也是不同的,但它们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和相同的地方。辅助生产费用分配除了直接分配法外,其他各种分配方法的“辅助生产成本”科目的贷方发生额合计,都大于原有的待分配费用合计,这是辅助生产费用交互分配而相互转账导致的。

上述各种分配方法不适用于生产工具、模具和修理用备件等经过仓库收发的辅助生产产品成本的结转,这些产品应在完工入库时按其成本从“辅助生产成本”科目的贷方分别转入“低值易耗品”、“原材料”等科目的借方。

4.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制造费用是指为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而发生的费用,应计

入产品或劳务成本,但在“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账户中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这些费用先要在“制造费用”科目中进行归集,然后通过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给相应的受益对象。“制造费用”科目,按照不同的车间、部门设置明细账,账内按费用项目设专栏或专行。制造费用大部分是间接生产费用,但也有一部分是直接生产费用。在生产一种产品的车间它是直接计入费用,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在生产多种产品的车间则是间接计入费用,间接(分配后)计入该车间的各种产品成本。

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一般有生产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和按计划分配率分配法。各种分配方法有不同的特点、适用范围、计算分配程序和优缺点。前三种分配方法分配结果,“制造费用”科目月末无余额,按计划分配率分配法分配结果,“制造费用”科目月末有借方余额或贷方余额,这是因为“制造费用”科目借方是各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数额,而贷方则是按计划分配率计算分配转出的数额,二者不一致。在按计划分配率分配法下,“制造费用”科目如果年末有余额,一般应在年末调整计入12月份产品成本。

5.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为了单独核算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在会计科目中应分别设置“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科目;在成本项目中相应增设“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项目。不可修复废品与可修复废品的核算程序不同。由于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与合格品的成本是归集在一起同时发生的,因而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要采用一定的方法予以确定,即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的方法或按废品所耗定额费用计算的方法予以确定。两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和核算程序不尽相同。停工损失按主管部门的规定确定计算停工损失的时间界限,发生停工损失的原因很多,应分别不同情况进行账务处理。

6.期间费用的核算。期间费用是指某一时期发生的,不计入产品成本,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发生的各项期间费用,应分别记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科目的借方进行归集,月末从有关期间费用科目的贷方直接结转“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无余额。

第4章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归集和分配

本章在在产品数量核算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各种

费用分配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正确组织在产品数量的核算,是正确进行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正确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基础。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很多,本章讲述了七种,这些分配方法各有其不同的特点、适用范围和计算程序。某种产品采用哪种分配方法,是根据具体条件确定的,这些具体条件是:(1)月末在产品数量的多少;(2)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的大小;(3)各项费用比重的大小;(4)定额管理基础的好坏等。

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有: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法、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约当产量比例法、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和定额比例法。这七种分配方法通常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根据“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月初在产品费用-月末在产品费用”公式,先确定月末在产品费用,再计算出完工产品费用;另一类是根据“月初在产品费用+本月生产费用=完工产品费用+月末在产品费用”公式,将前两项之和在后两项之间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同时计算出完工产品费用和月末在产品费用。

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是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照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产量,即约当产量,然后按照完工产品产量(即完工程度为100%的约当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费用和月末在产品费用。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必须正确计算在产品约当产量,而在产品约当产量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在产品完工程度(完工率)的测定是否正确。在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分配中,测定在产品完工程度(完工率)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平均计算,即各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程度一律按50%计算;另一种是各工序分别测定完工率,也就是按照各工序的累计工时定额占完工产品工时定额的比率计算各工序的完工率,再分别计算各工序在产品的约当产量;至于直接材料的分配中的在产品的投料绿的确定,则应视原材料的方式而定。这种分配方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产品成本中直接材料费用和直接人工费用等加工费用的比重相差不多的产品。

采用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分配费用的产品,其月末在产品的各项费用,按各该费用定额成本计算,即月末在产品按其数量和单位定额成本计算;某种产品的全部生产费用减去按定额成本计算的月末在产品成本,就是完工产品成本。这种分配方法适用于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的产品。

采用定额比例法分配费用的产品,其生产费用按照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进行分配。其中,直接材料费用按照直接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比例分配;直接人工费用等加工费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根据不同情况,可以分别选用公式

1、公式2或公式3计算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适用于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的产品。该种分配方法的实际应用较为广泛。

学到这里,回头再把第二章所列产品成本明细账(或基本生产明细账)的格式和成本核算账务处理基本程序图,第三章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的归集与分配(横向分配),以及与本章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归集与分配(纵向分配)联系起来,就能够对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基本原理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了。

第5章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

本章综合阐述了工业企业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重点分析了产品成本计算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的形成,以及区分各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主要标志。

1.区分产品成本计算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的标志:(1)是否与生产类型特点有直接联系;(2)是否涉及和解决成本计算对象问题;(3)从计算产品实际成本的角度看,是否是必不可少。

2.区分各种产品成本计算基本方法的标志:各种基本方法既然是以产品成本计算对象为标志建立起来的,是为了计算各种不同对象的成本而产生的,因而成本计算对象应该是区分各种基本方法的主要标志。

3.区分各种产品成本计算辅助方法的标志:既然辅助方法或是为简化成本计算工作,或是为了配合和加强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的定额管理而采用的,因而为达到这些目的而采用的手段和技术方法,就是区分各种辅助方法的标志。

在工业企业中,确定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采用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主要是为了适应不同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正确提供成本核算资料以加强成本管理。但是,不论什么类型企业,不论采用什么成本计算方法,最终都必须按照产品品种算出成本。因此,按照产品品种计算成本的品种法,是产品成本计算基本方法中最基本方法。

第6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本章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三种产品成本计算基本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计算程序以及相应的账务处理,并配以完整的举例,内容多、复杂、篇幅大。

1.品种法,有的教材称之为简单法或单一法。之所以这样称谓,主要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受苏联教材影响,认为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简单生产(即本教材中所说的单步骤生产),这种生产的产品品种单一,月末一般无在产品或者在产品数量很少,因而生产费用都可直接计入产品成本,不必进行分配,成本计算工作简单。其实单步骤生产企业的产品品种并不都是单一的,即使品种单一,并不等于成本计算工作简单。因此,我们在教材中,将简单法改名品种法,其适用范围也不限于“简单”生产。品种法的计算程序体现着产品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按照产品品种计算成本,是产品成本计算的最一般、最起码的要求,因而说品种法是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中的最基本方法。

2.分批法也叫订单法。本教材定名为分批法是从其所涉及的成本计算对象的角度考虑的。简化分批法是在同一月份投产的产品批数很多,且月末未完工的批数也较多的情况下,为简化成本计算工作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学习简化分批法一定要弄清其“简化”所在以及适用情况、特点和应用条件。

3.分步法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步法按

照是否计算和结转各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可以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两种。

逐步结转分步法,各步骤半成品的结转可以按实际成本结转,也可以按计划成本结转;可以综合结转,也可以分项结转。在逐步结转分步法下,如果各步骤的半成品的成本结转采用综合结转法进行,且管理上需要了解产成品的原始成本构成情况,则还需要进行成本还原。不同的半成品成本的结转方法各有其优缺点。

平行结转分步法,是不计算各步骤半成品成本,而只计算本步骤发生的其他各项费用以及这些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的一种分步法。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下,广义在成品以及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必须搞清楚。

学习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首先要理解和掌握逐步结转与平行结转分步法的计算程序和适用情况,在此基础上,再理解各种成本结转方法以及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各自的优缺点。

4.为了阐述三种基本方法的原理,在本章中我们分别单独介绍了这三种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三种方法在一个企业、一个车间或一种产品的成本计算中常常是同时应用或结合应用的。

5.产品成本计算实际上是会计核算中成本费用科目的明细核算。借助举例,将产品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与账务处理程序结合起来学习,可以加深对产品成本计算一般程序,对各种成本计算方法,以及产品成本计算与会计核算关系的理解。

第7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分类法的特点是:按照产品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成本;类内不同品种(或规格)产品的成本,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确定。其计算程序是:(1)根据产品结构、所用原材料和工艺过程的不同将产品划分为若干类,按照产品类别设立产品成本明细账,归集产品的生产费用,计算各类产品成本;(2)选择合理的分配标准,在每类产品的各种产品之间分配费用,计算每类产品内各种产品的成本。

分类法与生产类型无直接关系。凡是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又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分类的企业或车间,均可以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分类法可以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分类掌握产品成本情况。但其计算结果有一定的假定性。因此,在分类法下,恰当地进行产品分类,合理地选定类内产品之间费用的分配标准,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为了简化成本核算工作,对副产品,可以不单独计算成本,而采用与分类法相类似的方法计算成本。

定额法的主要特点是:(1)事前制定产品的消耗定额、费用定额和定额成本,作为降低成本的目标;(2)在生产费用发生的当时,就将符合定额的费用和发生的差异分别核算,以加强对成本差异的日常核算、分析和控制;(3)月末,在定额成本的基础上,加减各种成本差异,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为成本的定期考核和分析提供数据。其计算程序是:(1)事先制定产品的各项消耗定额和各种费用的计划单位,并据以计算确定产品的各项费用定额和单位定额成本;(2)在生产费用发生时,进行脱离定额的差异的核算;(3)计算并分配材料成本差异;(4)在定额变动的月份,对月初在产品进行定额变动差异的核算;(5)在月末,以上述几项数据为依据,在定额成本的基础上,加减各种差异计算产品实际成本。

定额法作为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管理制度,它有利于加强成本控制,便于成本的定期分析,有利于提高成本的定额管理和计划管理工作的水平,并能够较为合理、简便地解决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问题。但其核算工作量较大。

应用定额法需要具备的条件是:(1)定额管理制度比较健全,定额管理工作的基础较好;(2)产品的生产已经定型,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稳定。

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以及分类法与定额法是几种典型的成本计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在一个企业或车间中,有可能同时应用几种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就一种产品来说,也有可能将几种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结合起来加以应用。

第8章

其他行业成本核算

本章系统阐述了农业企业、物流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

1.本章讲述的农业是狭义的农业,即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蔬菜栽培等生产。

在农产品收获之前,其附着于生物资产上;从农产品收获时开始,就离开了生物资产这一母体。生物资产包括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又分为未成熟和成熟两类。

农业企业生产主要以每种作物为成本计算对象,次要作物可以每类作物为成本计算对象。农业企业一般一年计算一次成本。

农作物的成本项目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农作物收获的具体情况不同,其成本的费用终止点的确定也不相同。

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农作物,其成本归集和分配会存在差异。

农产品成本的计算分为当年生大田作物的农产品成本计算、多年生作物的农产品成本计算以及蔬菜的成本计算。其中,多年生作物的农产品成本计算又分为一次性收获的多年生作物的农产品成本计算和多次收获的多年生作物的农产品成本计算,蔬菜的成本计算又分为露地栽培的蔬菜成本计算和保护地栽培的蔬菜成本计算。

2.物流企业具有与工业企业不同的生产经营特点。运输业务是物流行业的核心,包装业务、仓储业务、装卸业务、配送业务也是物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包括运输成本、包装成本、仓储成本、装卸成本、配送成本的核算。

运输成本核算首先要了解运输成本计算对象、计算单位和计算期。运输成本核算包括:(1)燃料费用和轮胎费用这两种直接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2)直接人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3)折旧费等其他直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4)营运间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在上述费用归集和分配的基础上,还可以计算出单位运输成本。

包装成本包括包装材料费用、包装机械费用、包装技术费用、包装人工费用和其他辅助费用。依据企业的包装收入是否单独核算,包装费用的核算方式有所不同。

仓储成本包括堆存直接费用和营运间接费用。仓储成本核算需要了解仓储成本计算对象、计算单位和计 算期。仓储成本核算包括堆存直接费用的归集以及堆存间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装卸成本核算需要了解装卸成本计算对象、计算单位和计算期。装卸成本的归集和分配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其他直接费用和营运间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配送成本核算需要了解配送成本计算对象、计算单位和计算期。配送成本的归集和分配包括配送直接费用的归集以及营运间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3.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生产经营特点。

工程成本的计算对象既可以根据企业施工组织的特点、所承包工程实际情况和工程价款结算办法来确定,也可以根据与施工图预算相适应的原则来确定。

工程成本核算主要涉及“工程施工”、“机械作业”、“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几个会计科目。

工程成本的归集和分配包括直接材料的归集和分配、直接人工的归集和分配、机械使用费的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其他直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以及间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在上述各项费用归集和分配的基础上,月末还应将这些费用在已完工程和未完工程之间进行分配,以计算出未完工程成本和已完工程实际成本。

第9章

成本会计前沿

本章阐述了作业成本法、质量成本和环境成本这三个成本会计中的前沿问题。

1.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量为成本分配基础,以作业为成本计算的基本对象,旨在为企业作业管理提供更为相关、准确的成本信息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在作业成本法下,费用的分配与归集,是基于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这一认识的。作业成本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制造费用分配上。作业成本法下制造费用的核算分为两步:第一步,将制造费用计入作业基础成本库;第二步,得出和使用一系列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率,将作业基础成本库归集的费用一一分配给各种产品。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程序是:(1)在作业分析的基础上,确认作业、主要作业,划分作业中心;(2)以作业中心为成本库归集费用;(3)将作业成本库归集的成本分配计入最终产品或劳务上,计算得出产品或劳务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包括:(1)拓宽了成本核算的范围;(2)提供了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3)作业成本信息可以有效地改进企业战略决策;(4)提供了便于不断改进的业绩评价体系;(5)便于调动各部门挖掘盈利潜力的积极性;(6)有利于企业杜绝浪费,提高经济效益。作业成本法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在成本动因的选择上有一定的主观性;(2)实施作业成本计算的费用较高;(3)作业成本计算的实施会降低(或失去)成本信息的纵向和横向可比性。

2.质量成本是指为了防止出现低质量产品而发生的成本以及出现了低质量产品而导致的成本。质量成本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失败成本和外部失败成本。

质量成本核算有两种常见的形式:(1)非独立核算形式就是将质量成本核算纳入现有的会计核算账户体系的一种核算形式;(2)独立核算形式就是把质量成本核算和正常的会计核算截然分开,单独组织质量成本核算,形成质量成本核算的独立体系。

质量成本分为显性质量成本和隐性质量成本。显性质量成本可以从企业的会计记录中得知数额。隐性质量成本常见的估计方法有乘数法、市场调查法和塔古奇损失函数法。

质量成本与产品质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是控制质量成本的关键。可接受质量观点认为控制成本与失败成本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当任何额外的预防或鉴定成本的增加都会大于失败成本的相应减少时,这个点就代表最优的全面质量水平,这个可容许的缺陷率水平就是可接受的质量水平。零缺陷观点则认为,把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降低到零是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质量成本的最优水平是零缺陷。

3.环境成本是指为了防止恶劣环境的出现而发生的成本以及由于出现了恶劣的环境而导致的成本。环境成本包括环境保护成本、环境检测成本、环境内部失败成本和环境外部失败成本。

环境成本核算也可以采用两种形式:(1)非独立核算形式就是把环境成本核算与正常会计核算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核算形式;(2)独立核算形式就是把环境成本的核算与正常会计核算截然分开,单独设置环境成本的账外记录,由各环境成本控制网点进行核算的一种核算形式。

将环境成本分配到产品可以产生有价值的管理信息。职能基础的环境成本分配在产品相似时非常有效,在产品种类繁多、对环境影响的差异较大时容易造成成本扭曲。作业基础的环境成本分配依据因果关系来分配环境成本,分配结果更加准确。

生命周期评价是改进产品环境效应管理的一种方式,它明确了一种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所产生的环境后果,然后寻找可以获得环境方面改进的机会。生命周期评价由存货分析、效应分析和改进分析三个阶段组成。

第10章

成本报表与成本分析

成本报表的设计、编制和分析利用是成本会计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成本会计任务、发挥成本会计作用的重要手段。

设计和编制哪些成本报表,一定要从企业具体情况出发,按照会计原则的要求,及时、正确地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相关的成本会计信息,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算为管用”的职能作

用。成本报表可以分为产品成本报表和费用报表两大类。产品成本方面的报表按产品类别反映的全部产品生产成本和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全部产品生产出报表以及主要产品定位成报表。费用报表主要由制造费用明细表、销售费用明细表、管理费用明细表和财务费用明细表。成本报表中的实际成本、费用,应根据有关的产品成本或费用明细账的实际发生填列;表中的计划数,应根据有关的计划填列;表中的其他资料和补充资料,应按报表编制规定填列。

对成本报表必须分析利用。分析成本报表,首先要对成本报表的真实性、正确性进行核查;分析应从对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总评价开始,然后根据总评价中发现的问题,逐步深入、具体地进行分析。

分析成本报表要充分利用报表提供的各种数据,相互联系地看问题,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将成本指标的分解与综合相结合;透过现象看本质,目的就是正确评价企业成本工作,挖掘和动员一切节约开支、降低成本的潜力。

成本不分析的报表的数量放行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连环替代法和差额计算法等。成本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全部商品成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情况分析、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制造费用和各项期间费用分析成本效益分析以及技术经济指标变动对产品成本影响的分析等。

社会学概论各章小结 篇4

在2011-2012春季学期选了由卢国杰老师任教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B》。在这门课上,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实事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等各项政治知识点,并列举了大量事例予以佐证,不仅如此,卢老师还播放紧扣课题内容的新闻视频、纪录片等影视资料,以一种全新的第三人称的演讲方式弘扬毛泽东思想中的精髓与改革开放给社会人民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巨变。老师以传统的课堂讲解与视频教学相结合,在视觉、听觉两个方面共同作用,将原本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物化,现实化,让我有更加直观和深刻的理解,不得不说是一个很新颖而成功的尝试,我很接受这种方式。

其实我原本以为《毛概》这门课不过和其他政治必修课一样,除了似“填鸭式”地给我们灌输些似懂非懂的政治理论知识之外,就是临近考试时的“埋头苦干”,完全就是一个“一言堂”的上课方式。然而当我上了第一节课后,我就完全推翻了原来的想法,在课堂上老师不但将课本知识点透彻而简练地给我们分析讲解,最让我为老师叫好的就是老师给予我们课堂发言谈论自己对某些现象的看法的机会,这让我觉得既是促使我们利用《毛概》知识结合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又是给予我们充分的发言权利,说出自己或许还不够成熟的观点。让这些怀有不同见解的想法可以被展示,让这些观点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在碰撞和融合中让真知发光。每当有这样或那样比较敏感的发言内容时,老师总怀抱着一种平和、豁达的心境来看待同学们的发言。让我颇为感动的是,卢老师总带以和蔼的笑容像朋友似与我们讨论与交流,并纠正一些同学有些偏颇或者说还不够成熟的想法,话语中肯、在理;毫无一种带行政强迫式的言语在其中,充分体现了一种自由学术的氛围,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身边的“言论自由”和“民主”。这让我们不但对知识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又摈弃了原有的错误观点,在思想上有所提升,不得不说我确实在这门课中获益匪浅。如果要说对这门政治必修课有什么想法的话,那就是我觉得即使这门课不是必修课我也会去上,因为在这门课上我充分感受到了一种被平等对待、被赋予充分的言论自由,是一种学术的交流和收获,从心底我喜欢这门课。我希望的是老师可以一直将这种方式延续下去,让每届学生都可以沐浴这种如同“春风化雨”般的教学方式和毛泽东思想精髓,用带着这种思想走上社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添砖加瓦,为祖国越来越强大尽自己的一份力。

在最后,我还想给老师提点建议:课堂时间毕竟有限,不是所有同学都能有机会到讲台前去说出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时间看到那么多同学想说,自己本身就有些犹豫的同学就不敢上台去说了,那么不知道可不可以这样:老师将每个主题发布之后,让愿意发言而又没有机会发言的同学可以交纸质版的演讲内容,如果发现其中又有写得比较好的观点,可以读出来让我们共勉,这样我觉得可以扩大一下交流的层面。最后不得不再次感谢老师给我们上出了如此精彩的政治必修课,让政治必修课不再是曾经的“恐慌”,谢谢!

上一篇:语用学的回顾与展望下一篇:广东省在中国设立外资企业申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