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考试文常真题

2024-06-20

编导考试文常真题(精选2篇)

编导考试文常真题 篇1

海量编导试题答案解析—在编导100网

2018年编导高考模拟试卷

(十三)一、文艺常识填空题。

1、是好莱坞第一次重金购买翻拍权,并找来大导演执导、巨星演出、最后还夺得几项大奖的香港电影。

2、是电影艺术创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把电影文学剧本搬上银幕的总负责人。

3、《清明上河图》画卷是 时期张择端创作的风俗画。

4、莎士比亚创作的 和《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并称四大悲剧。

5、史上全球票房收入最高的影片是。

6、小说三要素是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

7、《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 文学的源头。

8、《资治通鉴》是中国最大的 体通史。

9、新闻的五要素是指何时、何地、、何人、何因。

10、“满城尽带黄金甲”出自 的诗。

11、“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12、《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是。

13、“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这样高度评价的是南宋初年伟大的爱国诗人是。

14、补充诗句:昨夜西方凋碧树。

15、作为好莱坞武打电影公司之一,曾经塑造了不朽的卡通形象猫和老鼠。

16、香港导演 的风格,被称为“暴力美学”。

17、中国电视文艺最高奖是。

18、《诗经》的修辞手法是、、。

19、惠特曼是 国的民族诗人,代表作有。20、“我泱泱大国,以诚信为本。”出自冯小刚的。

二、名词解释

1.《离骚》 2.盛唐边塞诗派 3.平行式蒙太奇 4.分镜头稿本

四、广告策划。

为蒙牛真果粒策划一则30秒左右的电视广告,用分镜头脚本表现出来,脚本需要包括景别、画面内容、音乐、台词等。

编导制作类影片考试真题 篇2

编导笔试06统考真题

试卷一 一 根据你对作品的理解,为这幅作品拟出标题 20分 二 请你指出该作品所反映的主题 30分

三 请以该作品的艺术特色,如光线 色彩 影调 构图等角度对这副作品进行分析,写出评析文章

字数不少于1000字,50分

试试卷二 一 根据本片镜头排序,把你认为正确的重新排列。30分 二 写出五种景别的画面内容。20分

三 自拟标题给本片续写后续故事,文章内容字数不少于1000字。50分

编导笔试07统考真题 试卷一

一 本片是通过哪些镜头来刻画院奶奶这个人物性格的20分

二 本片在对院奶奶儿子采访的这个段落中,被采访人是坐在窄小空间里,这寓意着什么30分

三 本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10分

四 结合本片自拟标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评析文章

40分

2008年统招真题

05号观看影片《谢西德》

一个女科学家生活的记录片 1分析本片的结构 2分析片子的内容 3分析片子中的同期声

4分析片子出现的镜头,关于三次出现的“闹钟”

09河南省编导统考

2009河南省编导统考文学常识题(部分)

2.易卜生的两部史诗剧是()。

A.《玩偶之家》、《比尔·金特》

B.《比尔·金特》、《布朗德》

C.《人民公敌》、《群鬼》

D.《建筑师》、《布朗德》

3.抒发强烈的个人感受,描写大自然的美,缅怀过去或展望将来,爱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异乎寻常的情节、自然环境和人物等,这是()的主要特 征。

A.人文主义文学

B.古典主义文学

C.感伤主义文学

D.浪漫主义文学

4.易卜生作品中提出“人的精神反叛”问题的是()。

A.《布朗德》

B.《玩偶之家》

C.《比尔·金特》

D.《群鬼》

(三)连线题(10分)请用线条把下面中国不同时期的作家和其作品连接起来(5分)

阮籍

《李有才板话》

高明

《黎明的通知》

沈从文

《神巫之爱》

赵树理

《咏怀诗》

艾音

《琵琶记》

2.请用线条把下面外国不同时期作家和其作品连接起来(5分)

萨克雷

《羊脂球》

莫泊桑

《名利场》

席勒

《艰难时世》

狄更斯

《堂吉诃德》

塞万提斯

《阴谋与爱情》

2009年河南省编导制作统考笔试影片分析

《画“春”的人》

一、本片为《画“春”的人》“春”指的是什么?它有什么寓意?

答:本片中的“春”指翟召秀在新农村建设中,把党的有关方针、政策和环保政策运用绘画的形式画在墙体上,是一种新事物,有一种春天侣的气息扑面而来。它寓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在建设和谐社会车以及新农村建设中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要象。

二、本片大量运用同期声,请与举例列举其构成及作用。答:例一:片头的狗吠声,真实的引出主人公的生活环境,令观众感受到主人公和大家一样生活在平凡的地方。

例二:片中翟召秀的走路声,使观众深感她的艰辛,增强纪录片的真实性。

例三:片中翟召秀与孩子们的对话.也显得很生活、很真实。总之.片中大量运用同期声,增强了纪录片的真实性、可信性,以及浓浓的生活气息。

三、根据片中的部分情节,说明翟召秀是个怎样的人? 答:第一、她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人。例如:她起早贪黑不辞辛劳为村里画画,外村请她,她只要有时间就会去。虽然脸晒得黑黑的,但她却很开心。

第二、她是一个宽怀大度、善解人意的人。如:她构思了把环保宣传与墙画相结合的内容,于是在村民李柳珍家里墙上画了一口枯井,结果人家不满意让人用石灰抹了。翟召秀不但没生气,反而

四:本片编辑中用了黑场,有何作用?假如让你当后期编辑,你会怎样使用黑场? 黑场在片中起了时间性和空间性的转换,对观众是一种提示。假如让我当编辑我会拍他画墙画的动作,再拍一抹晚霞,再用黑场,之后,再拍他早上作画的状态,表示时间的转化。

2009年河南省编导统考编写故事试题

二、材料作文(根据给定素材,编写故事,共30)一天晚上,唐雷到电影院看电影,这个时候荧幕上出现了一个画面,他被这一切深深地吸引住了,不由得陷入了思考之中„一

要求:1.根据所给场景,展开合理想像,续写故事。题目自拟;

2.人物形象鲜明,故事结构完整、内容充实;

3.字数不少于800字。

2010年河南省编导制作统考考题及参考答案

2010年河南省统考编导文学常识试题:

1.______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诗歌源头,诗中的表现手法多为赋、比、_______。

2.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书是___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3.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如:李白《月下独酌》中的“_______,对影成三人”;张九龄《望月抒怀》中的“_______,天涯共此时”;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_______”。

4.刘勰的_______,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杰出著作。

5.元杂剧四大爱情剧是指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_______》、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6.白居易,字乐天,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文章为何时而著,_______;《琵琶行》一诗中,诗人写琵琶女出场的诗句中:“_______,犹抱琵琶半遮面”。

7.在中国文学史上“小李杜”指的是晚唐诗人_______、_______。8.被称为秋思之祖的是马致远的《______》,其中“夕阳西下,_______”抒发了作者羁旅之思。

9.在中国小说史上,蒲松龄的《_______》和曹雪芹、高鹗的《_______》,分别代表了古代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的最高水平,堪称小说创作上的“双壁”。

10.创造社的重要作家,除郭沫若外,还有《故都的秋》的作者_______。其代表作短篇小说集_______、《春分沉醉的晚上》、《迟桂花》。

11.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_______中成功塑造了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著名的吝啬鬼形象。12.席勒是德国杰出的剧作家和诗人,代表作是_______。

二、选择题:

1、成语“游刃有余”出自()

A、《韩非子》;B、《庄子》;C、《左转》;D、《老子》。

2、“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两句中的“小谢”是指()A、谢灵运;B、谢眺;C、谢玄;D、谢安。

3、下列属于豪放派词人的是()A、苏轼;B、温庭筠;C、柳永;D、李清照。

4、下面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A、诸葛亮拒过江东;B、唐僧西天取经;C、鲁智深倒拔垂杨柳;D、刘姥姥进大观园。

5、下列属于叶圣陶作品的是()

A、《京华烟云》;B、《子夜》;C、《祝福》;D、《稻草人》。

6、下列属于张承志作品的是()

A、《边城》;B、《围城》;C、《家》;D、《黑骏马》。

7、下列作品作家、国别、题材、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堂吉诃德》——塞万提斯——葡萄牙——小说; B、《上尉的女儿》——普希金——俄国——小说; C、《警察与赞美诗》——惠特曼——美国——小说; D、《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英国——诗歌。

8、下列属于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是()

A、《罪与罚》;B、《吝啬鬼》;C、《哈姆雷特》;D、《仲夏夜之梦》。

9、《羊脂球》、《战争与和平》、《伪君子》的作者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莫泊桑;阿。托尔斯泰;塞万提斯; B、欧。亨利;列夫。托尔斯泰;卡夫夫; C、莫泊桑;列夫。托尔斯泰;莫里哀; D、契科夫;阿。托尔斯泰;莫里哀。

10、魔幻现实主义指的是20世纪中期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流派,下列属于魔幻现实主义代表的作品是()

A、《百年孤独》;B、《红与黑》;C、《玩偶世家》;D、《老人与海》。

文学常识答案

1、诗经

2、史记

3、举杯邀明月

海上生明月

月满西楼

4、文心雕龙

5、《西厢记》

6、歌诗合为事而作

千呼万唤始出来

7、李商隐

杜牧

8、天净沙·秋思

断肠人在天涯

9、《聊斋志异》 《红楼梦》

10、郁达夫

《沉沦》)

11、《欧也妮·葛朗台》

12、《吝啬鬼》

B

B A

A

D

D

B

C

C

A

2010年河南省统考编导制作第一场试题《奥运冠军邓亚萍》

1、邓亚萍“第一次去省队训练时”作者在声音和镜头上做了哪些处理,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

答:空镜头:一条长长的路伸向远方,路的两旁种着两行行道树,树上的叶子大部分黄了,正随着风摇动,路上积满了黄色的落叶,正随风翻滚。空镜头:没有人物的镜头。其实,邓亚萍落选是比喻的对象,后面的空镜头与前面的邓亚萍落选组成比喻蒙太奇。象征着邓亚萍的成功之路仍非常遥远坎坷充满障碍。

2、邓亚萍没有被省队录取,作者用了一个象征性镜头,寓意是什么? 答:

(1)、镜头:一条长长地路伸向远方,路的两旁种着两行行道树,树上的叶子大部分黄了,正随着风摇动,路上积满了黄色的落叶,正随风翻滚。

(2)、寓意:A、路:象征着邓亚萍的成功之路仍非常遥远坎坷充满障碍,在这里即通向省队之路。B、树叶:黄色的落叶渲染了气氛,说明邓亚萍心中的悲伤和不平,她正为不公而愤怒。路上的落叶随风翻滚,树上的叶子随风摇动,象征着邓亚平的心的不平静。

3、邓亚萍特殊的成长经历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1)、坚强不屈:邓亚萍因为自己身高、技术、相貌、环境的原因在自己的成功之路上充满了坎坷,但她不屈不挠,克服了这些困难,终于取得了成功。

(2)、争强好胜:邓亚萍从小便养成了争强好胜的性格,正式应为这个性格,她才得以留在郑州专业队并站住脚,正是因为这种性格,她才能在接下来的一系列比赛中取得胜利。(3)、把压力化成动力:邓亚萍在极大的竞争压力下,不但没有被压力压倒,反倒化压力为动力,使自己成长为“乒乓女皇”。

(4)、艰苦努力:邓亚萍为了打到省队,每天背20斤的沙衣,打上千个球,艰苦的努力着,终于在两年后打败了省队中“球龄比自己年龄都大”的对手。

(5)、用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弱势:邓亚萍个子矮,照顾球台的面积小,她锻炼自已的跑步,形成“正手快反手怪”的打法,弥补了自己的劣势。

4、片子中讲邓亚萍和所在的郑州队处境的时候,有一句总结语,大意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1)、一句话:卧薪尝胆的人遇上一个卧薪尝胆的教练,遇上一支卧薪尝胆的队伍进行着卧薪尝胆的训练。

(2)、理解:A、卧薪尝胆的人:邓亚萍被省队教练赶回家后对这种不公平产生了深深的反抗心理,她立志要打败昔日的队友,打败省队。为此她必需卧薪尝胆苦练技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B、卧薪尝胆的教练:李凤朝教练组建郑州专业队,目标只有一个:打败省队,但他们与省队的差距十分巨大,这就需要他卧薪尝胆的训练自己的队员。

C、卧薪尝胆的队伍:郑州专业队的队员都是省队淘汰的队员,他们加入郑州专业队只有一个目标:打败省队。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他们必须卧薪尝胆的训练,才可能与他们的敌人相抗衡。

D、卧薪尝胆的训练:郑州专业队与省队的差距是巨大的,不但是技术上,环境也是如此。他们的条件艰苦,但他们的目标逼着他们卧薪尝胆,锻炼自己的技术,用自己的汗水“淋倒”自己的对手,用自己的杀气压倒自己的对手。只有卧薪尝胆的训练,他们才能打破不公。

2010年河南省统考编导制作第2场试题《归来,殉难亡灵》

反映抗战题材的《归来,殉难亡灵》由山东电视台、枣庄电视台制作,布局严谨,扣人心弦,注意细节的挖掘,展现出纪录片调查功能的魄力;该片通过对任世淦老人长期跟踪采访,掌握了大量素材,亲身感受70岁乡村退休教师探求历史真相的执着精神,加深了观众对日军残暴的认识。该片在抗战作品中选材独特,立意深刻,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内容:任世淦对东史郎日记中所描述的“被绑杀的年轻人”一些内容产生怀疑,于是,费尽千辛万苦展开了调查。该片主要描写任世淦调查的经过。

一、请指出任世淦在调查东史郎日记中所描述的“被绑杀的年轻人”时经历了哪些过程这些体现了他怎样的性特征?(25分)答:

(一)、任世淦经历了:

1、奔走四个月毫无收获;

2、又奔走了两个月终于在红洼村找到了有关记忆的老人孙延佩,其哥孙延年被杀方式与东史郎日记相吻合,只是关键一个细节关于“棚子”和有“奶奶庙”;

3、经过一点点探查终于确认了奶奶庙的存在,加上其他目击老人证明,事件清晰。(二)、任世淦老人有责任感、认真、执着、吃苦耐劳的人: 他执着四个月毫无收获仍然继续他的查证; 他认真,不放过个“棚子”的细节;

他有责任感,执着追查,凭着一份中国人的责任,和良心; 他吃苦耐劳,日日奔走无怨无悔。

二、本片片名《归来,殉难亡灵》反复出现,你认为编导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15分)

三、本片在讲述北沙河王家大坑惨杀时,运用了王子云老人和任世淦一人一句的记叙方式,试分析作者为什么要运用这种剪辑方式?(15分)

答:首先,对那段惨痛的记忆王子云老人已不愿再提,只详细讲给了任世淦老人; 其次,王子云老人当时在地窖中,听到的只有刺刀声、枪声„„具体细节只有靠他出来看到现场惨状推得,这需要任世淦老人的语言表达将其叙述完整。

所以编导采用王子云与任世淦老人一人一句的讲述方式更加合乎情理,也使事件更加清晰呈现在人们面前。

四、梳理本片故事发生的线索,总结促使任世淦对日军暴行展开一步步深入调查的原因。(25分)

答:

(一)、本片讲述了任世淦老人,因看到东史郎日记公开发表,被日本法庭判为败诉,而决心去寻找证据,还历史真相,从他得到那份5484位被屠害名单入手,对24个村子进行大海捞针般的调查;

(二)、正如本片《归来,殉难亡灵》出现了六次一样,本片大致可分为六个层次: 第一层,从开始到得到那5484位被残害的名单,任世淦开始了他的调查; 第二层到查证“被绑杀的年轻人”事件,任世淦老人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第三层到确认东史郎第二联队屠杀了赵村190多人;

第四层到采访中,年轻一代对历史的遗忘与漠视,国人的遗忘,日本右翼势力对真相的篡改,让任世淦老人凭着自己的良心与对真理追求的信念,让他执着地去调查。第五层到确认大沙河屠杀83名中国人;

第六层到查证鲁南屠杀,其残忍手段竟120多种。

总之任世淦凭着中国人的良心,及知识分子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和他强烈的责任感,对历史的真诚,让他义无反顾的追查下去。

2010年河南省编导制作专业统考第三场影片分析《天山恩情》

1、叙事方式是什么?

2、哪些细节体现了这一主题?

3、试着从音乐渲染特定的环境氛围,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方面举例分析?

4、本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采

影评专业知识之------同期声

一、定义

同期声是指拍电影电视剧时,演员边排戏边录音,而不是后期在录音棚里配音来完成。同期声实际上就是同期录音的意思。就是在拍摄电影、电视剧的同时录音,这样的影片音效比较真实、更有现场感,一般拍摄写实类、动作类的片子比较多,但事实上在影片后期制作的过程中,也会对同期录音的效果进行修改、完善,剔除不必要的杂音等,所以同期声也不见得完全的真实,只是相对真实而已。也就是在拍摄影片的同时录音,这样的影片音效比较真实、更有现场感,一般拍摄写实类、动作类的片子比较多,但事实上在影片后期制作的过程中,也会对同期录音的效果进行修改、完善,剔除不必要的杂音等,所以同期声也不见得完全的真实,只是相对真实而已。

新闻学术语:

在拍摄画面的同时录下的新闻事件现场声或采访声,声源为画面内物体或人物。可分为现场环境声、人物采访声等,价值在于增强报道的真实性;增加报道的信息量;增强报道的感染力。

二、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中有如下作用。

1、可以凸显现场感和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力所在。而同期声则是记者身在现场的一个重要的全息的证明。尤其记者现场出镜报道,会让观众感觉到自己身处其地,与周围环境、氛围融为一体。2010年南非足球世界杯赛期间,央视除了直播全部赛事以外,还派遣大量记者奔赴多个分赛场,记者在赛前赛后,都在场外和场内出镜,采访球迷和各界人士,且口述报道时一气呵成,与球迷互动热烈,有力地烘托了氛围,让身在异域的国内球迷也一同分享着世界杯带来的点点滴滴。

2、增强电视节目的互动性、参与性和交流感,弥补其单向传输的先天缺陷

由于电视本身固有的特点,电视节目的播出系单向传输,难以进行互动,观众只能被动接受;观众具有选择频道的权利,却没有参与节目的自由。同期声的采用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种一厢情愿的弊病。比如,记者如果置身其中,将自己当做是观众视角的代表,通过巧妙提问,配以被采访对象的回答,往往就使得观众的求知欲、参与欲得到极大满足,畅快满足之余,从而间接实现了观众与被采访者之间的交流。

3、“塑造”新闻人物更为生动、形象

让采访对象说出恰如其分的话,是电视同期声的追求,而用镜头捕捉到一个人讲话时的语气、语调、神态,最能体现他的个性特点,单凭画面和解说词是很难刻画人物性格的。去年下半年,笔者到农村采写有关农村低保的新闻,被采访的老人用方言说:“现在每个月拿个百儿八十,俺们觉得老美啦。”这样原汁原味的话,把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表达得简洁又传神。原先是打算通过书面言语表述的,结果怎么说怎么觉得别扭“隔”。可以说,土得掉渣的方言同期声,为电视新闻节目增色不少。另外还有表情,同期声的最高境界是能够还原日常交流中最本色的状态,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前宜采用问答形式,形成交流感,消除陌生感,同时配以相应的肢体语言和表情,从而使得画面更流畅,节目更自然。

4、关注社会热点,营造舆论声势

电视新闻中的同期声针对某一特定事件集中播出和释放出社会各界的心声,是营造舆论的最好手段。如央视和不少省市的电视媒体对温总理多次亲临现场指导抗旱、抗震、抗雪灾等重大事件,大量运用电视新闻同期声,让总理的形象跃然荧屏。真实的画面,配合以生动的语言、肢体动作、现场背景以及音乐的烘托,最大程度地刺激并统一了人们的感官视听。人们对党和政府的热爱和信赖感也油然而生。

结合我们多年拍摄电视新闻同期声语言画面的切身实践来看,有一个特别突出的体会,就是:只有紧紧围绕主题拍摄同期声语言画面,才能为后期编辑制作赢得创作上的主动。

1、选择能够体现新闻主要事实的画面

能够表现新闻事实的画面会有很多,但也有主要与次要之分。为防止因不能突出主要事实而造成同期声画面一般化、无吸引力、让观众看了产生厌倦心理的问题,摄像记者在拍摄时首要的必须注意这一点。1987年,盐山电视台记者刘芳圃同志曾拍摄过一条题为《不动酒和烟,节俭办会餐》的新闻。该条新闻介绍的是盐山县在召开三级干部大会期间,注意节俭办会的事。当拍摄县长同期声语言时,背景是清淡的餐桌和会议专用餐厅的条幅,很好地说明了主题。片子颇受好评,当年被评为沧州市好新闻一等奖。

2、选择能够体现环境特点的画面

每一条新闻都具有独特的环境要素,否则,此新闻要么是旧闻,要么是假新闻。环境特点是体现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条件,也是说明主题的一个关键所在。在同期声语言画面中配以表现特定环境的画面,会使新闻更具说服力,使主题的表现如虎添翼。1986年,盐山电视台记者拍摄了一条题为《申树杰为七户农民颁发棉花高产奖》的新闻,申树杰自己是一个农民,颁奖大会在他家的小院子里进行,当时刚好下了一场雪。为申树杰录制同期声时,记者特别注意把他家院子里的棉花柴、雪景、参会农民、得奖农民手中捧着的奖品(科技书籍和收音机)等景物录制下来,这条新闻在省市县三级同时获奖,反响强烈,申树杰本人后来也成为河北省劳模、盐山县科学种田能手。

3、选择能够体现新闻亮点的画面

同期声语言画面不需要很多,但需要很精,记者所拍摄的画面,不要让观众认为是在填补空白,占用时间而故意加上去的。反而要让观众感到戏中有戏,亮点频闪,真正起到为主题增色的效果。2003年,盐山电视台记者曾拍摄过一条题为《三万元捐款为患病孤女保平安》的新闻。为了拍好县妇联主席胥宝霞同志的同期声语言画面,记者特意赶到沧州市人民医院孤女患者赵振芳的病床前,拍摄了她与胥宝霞主席握手的画面和小赵激动得泪流满面的场景,该条新闻被沧州电视台《沧州新闻》采用。片子播出后,沧州电视台新闻部主编专门给记者打来电话说:“你这一个难得的镜头,感动了包括我在内的许多观众!”

有了上述这些能够突出主题的电视画面,使本来就很受欢迎的同期声语言显得更加生动感人,更能够受到观众的喜爱,使我们的电视同期声语言与电视同期声语言画面产生了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笔者认为:只要在采访中注重围绕主题拍摄同期声语言画面,那么我们所拍摄的电视新闻作品就会越来越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新闻作品质量就会越来越高。

影评专业知识之-----画外音

解说词

旁白 画外音

指影片中声音的画外运用,即不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而是来自画面外的声音。旁白、独白、解说是画外音的主要形式。旁白一般分为客观性叙述与主观性自述两种,前者是影片创作者(或借助故事叙述者)以客观角度对影片的背景、人物、事件直接进行议论或抒发感情,后者是影片中某一人物(一般为影片主角)的自述,以主观角度追溯往事、叙述所忆所思或所见所闻;独白是画面中人物的心理活动的语言表述,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解说是介绍、解释画面内容、阐述影片创作者思想观点的表达方式。音响的画外运用也是画外音的重要形式。画外音摆脱了声音依附于画面视像的从属地位,充分发挥声音的创造作用,打破镜头和画面景框的界限,把电影的表现力拓展到镜头和画面之外,不仅使观众能深入感受和理解画面形象的内在涵义,而且能通过具体生动的声音形象获得间接的视觉效果,强化了影片的视听结合功能。画外音和画面内的声音及视像互相补充,互相衬托,可产生各种蒙太奇效果。解说词

解说词,顾名思义即口头说明解说的词。也可以说,解说词是“口头文学”。它依靠文字对事物、事件或人物描述、叙说,词语的渲染来感染受众,使人们在对其所表述的内容有所认识和了解的同时,起到更进一步加深认知和感受的作用。就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而言,它是对电视画面内容的文字解释和说明。旁白

上一篇:全市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座谈发言材料下一篇:发展劳务经济促进跨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