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妻书教学设计一等奖

2024-09-17

与妻书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8篇)

与妻书教学设计一等奖 篇1

1.掌握本文重点实虚词,掌握课文中活用的词在词的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2.领会“吾至爱汝,既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文言基础知识】

1.注音释义

意映卿卿如晤(晤,音wù,相遇、见面,引申为面对面)

的的非吾所忍(的,音dí,实在、的确)

2.通假字

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旁,通傍,靠近)

3.一词多义

[竟]

a动词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完毕、终了,本课)

此县官重太后,故不竟也(追究《汉书、霍光传》)

轻舟竟川(从头到尾,曹操《善哉行》)

b副词

道竟何为耶(究竟、终究,刘禹锡《天论上》)

神农竟不知(竟然、居然,杜甫《游何将军山林》)

[身]

a名词

首身离合心不惩(身体、躯体,《国殇》)

且以汝有身也(有身指怀孕,本课)

b代词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自己、自身《出师表》)

身是张翼德也(我《三国志•蜀书•张飞传》)

c副词

将军身披坚执锐(亲自《陈涉世家》)

4.词性活用

a.名词用作动词

汝幸而偶我(婚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尊敬。幼,疼爱)

b.名词用作状语

汝泣告我(哭着)

瓜分之日可以死(像分瓜一样)

c.动词使动用法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使„„完毕)

当尽吾意为幸(使„„尽)

d.形容词用作动词

卒不忍独善其身(完善)

e.形容意动用法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以„„为乐)

5.古今异义

汝可以模拟得之(模拟 古义:想象、揣摩。今义:模仿)

6.句式解析

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主谓倒装句)

【难句解析】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全句译为:当我写这封信(的时候),泪珠和笔墨一齐落下,不能把信写完就搁笔了,又很担心你不能深深地了解我的苦衷,说我忍心丢了你去死,说我不了解我的不要我死去(的心情)啊,因此忍着悲痛跟你讲讲这种苦衷。

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春衫”实际是“青衫”,原句是《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太上”就是“太古”,最远最古的,引申为最高尚的人。全句译为:江州司马的青衫(湿了),我不能学那些修养高超的人忘怀于世理人情。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乐”意动用法,以„„乐。全句译为:你在哭不成声以后体察我的苦衷,也能把天下人(的福利)放在心上,(那么),就应当也把牺牲我跟你的福利作为乐事,去为天下人谋福利啊!

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

“适”,合适的意思。“筛”名词兼动词,既表动作又表动作使用的工具。“依稀”作“仿佛”、“朦胧”讲。译作:新婚三四个月,恰巧是冬天的某个月半的前后,窗外稀疏的梅枝就象筛孔一样,筛出了稀疏的月影,(梅影和月影)朦胧地互相掩映。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

“牺牲”和“百死”同义,这里复用,为的强调死。译作:我平时不曾把我所追求的目标告诉你,是我的不是;但是,如果告诉了你却又很怕你天天替我担忧,我即使牺牲一百次也不退避,使你担忧倒的的确确不是我能忍心的。

【内容主旨】

全文七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作为遗书的开端,简要地说明自己写这封遗书的原因和悲痛的心情。

第二部分(第2、3、4段),是信的核心。在这部分中,烈士心情倾诉自己“至爱汝”又“忍舍汝而死”的心情和道理。

第2段开头一句“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是全文的纲。烈士在这段里先简单地阐述“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道理。然后下面用两段文字,一段详诉,“吾至爱汝”的衷情,一段说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道理。

第3段,用“汝忆否”、“回忆”、“又回忆”引出三件夫妻恩爱的追忆。三件事情都反映了烈士对妻子的眷恋之深,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

第4段,开头用“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作为过渡,把“吾至爱汝”的倾诉过渡到“忍舍汝而死”的说理。先列举种种“可以死”的情况,说明延缓此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对方死;次讲破镜难以重圆,说明“生离”较“死别”更为痛苦;再说“天下人”生死离别的惨状,说明“钟情如我辈者”不能忍心不救,从而得出要“就死而不顾汝”的道理。最后写对妻子的叮嘱,把磁头后人的任务托给妻子。

第三部分(5、6、7段),作为遗书的结尾,再一次倾诉自己“至爱汝”和“忍舍汝而死”的衷肠。

第5段开头一句“吾今与汝与无言矣”,似乎要收住话头了,但感情澎湃,欲止不能,很自然地又写出自己死后的愿望:灵魂永远陪伴妻子──以此进一步表达“吾至爱汝”的衷情。

第6段再一次申述自发一前“未尝以吾所志”告诉妻子的原因,并慨叹夫妻二人的“幸”与“不幸”,从“幸”与“不幸”的角度,再次抒发“吾至爱汝”、“忍舍汝而死”的思想感情。

第7段是希望妻子读懂遗书,理解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封遗书表达了烈士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妻子的挚爱,阐明了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的关系以及个人一切的崇高革命精神。

【写作特点】

【解题指导】

一、见【内容主旨】

二、见【文言基础知识】

三、1.可是遍地血腥阴云,满街狼狗(横行),有几家能够称心快意(过日子)呢?(人民的灾难使我像)白居易那样泪湿青衫,我不能学(那些所谓)“太上之人”,泯灭了喜怒哀乐之情。

2.唉!当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短短的毛笔来形容的。

3.(写信的)方巾短而(我的)衷情长,(还)未(写)完的,还有万万千千,你可以想象得到我的万千衷情。

【资料窗】

黄花岗起义

清代末年,清政府极度腐朽反动,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连年丧权、赔款、割地;对人民则加强剥削压迫,因而激起人民的反抗。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

1910年11月,孙中山从美洲来到南洋,在槟榔屿(现在马来西亚西北部)召集革命党人开会,总结了过去多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决定在广州再发动一次规模更大的起义。

1911年4月23日,总指挥黄兴由香港秘密来到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设立指挥部,部署起义。但因为在关键时刻,负责运输枪械的人叛变了。革命党人只好放弃原来的十路进兵的计划,集中全力攻打总督衙门。

4月27日,黄兴率一百多人攻入总督衙门,强鸣岐(两广总督)已逃走,黄兴等人就和返扑的水师提督李准的部队激战。寡不敌众,大多数革命志士牺牲,黄兴只身脱逃。

这次起义,战斗牺牲和被捕遇害的有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烈士。事后群众收得尸骸七十二具,葬在广州西北郊的黄花岗,所以后人把这次起义叫作“黄花岗起义”。五个多月后,武昌(辛亥)起义爆发了。

林觉民(1886—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人。林觉民阅读了大量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书刊,确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思想。他曾留学日本庆应大学,在那里加入了同盟会。写了一些宣传革命思想的论文及小说。后在“黄花岗起义”中壮烈牺牲,时年仅二十五岁。

《与妻书》教案 篇2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2、情感与价值目标:

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掌握课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3、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意、至、语、书、身、禁”等多义词的用法,掌握“其”、“以”在句中的意义。教学难点、重点

1、在这封遗书中,作者反复强调的是“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一中心思想。这一中心思想是怎样贯穿全文的?

2、“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这句话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作者是个革命者,当然是不相信有鬼的,至于“望其真有”,一则说明自己对妻子的“至爱”,二则用来安慰妻子。这哀痛欲绝的话,同样反映了作者为革命而死的高尚胸怀。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自读,并用一课时检查自读情况,解答疑难,讲评练习。【文言基础知识】

1.注音释义

意映卿卿如晤(晤,音wù,相遇、见面,引申为面对面)

的的非吾所忍(的,音dí,实在、的确)

2.通假字

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旁,通傍,靠近)

3.一词多义

[竟]

A动词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完毕、终了,本课)

此县官重太后,故不竟也(追究《汉书、霍光传》)

轻舟竟川(从头到尾,曹操《善哉行》)

B副词

道竟何为耶(究竟、终究,刘禹锡《天论上》)

神农竟不知(竟然、居然,杜甫《游何将军山林》)

[身]

A名词

首身离合心不惩(身体、躯体,《国殇》)

且以汝有身也(有身指怀孕,本课)

B代词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自己、自身《出师表》)

身是张翼德也(我《三国志•蜀书•张飞传》)

C副词

将军身披坚执锐(亲自《陈涉世家》)

4.词性活用

A.名词用作动词

汝幸而偶我(婚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尊敬。幼,疼爱)

B.名词用作状语

汝泣告我(哭着)

瓜分之日可以死(像分瓜一样)

C.动词使动用法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使„„完毕)

当尽吾意为幸(使„„尽)

D.形容词用作动词

卒不忍独善其身(完善)

E.形容意动用法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以„„为乐)

5.古今异义

汝可以模拟得之(模拟 古义:想象、揣摩。今义:模仿)

6.句式解析

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主谓倒装句)

【难句解析】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全句译为:当我写这封信(的时候),泪珠和笔墨一齐落下,不能把信写完就搁笔了,又很担心你不能深深地了解我的苦衷,说我忍心丢了你去死,说我不了解我的不要我死去(的心情)啊,因此忍着悲痛跟你讲讲这种苦衷。

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春衫”实际是“青衫”,原句是《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太上”就是“太古”,最远最古的,引申为最高尚的人。全句译为:江州司马的青衫(湿了),我不能学那些修养高超的人忘怀于世理人情。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乐”意动用法,以„„乐。全句译为:你在哭不成声以后体察我的苦衷,也能把天下人(的福利)放在心上,(那么),就应当也把牺牲我跟你的福利作为乐事,去为天下人谋福利啊!

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

“适”,合适的意思。“筛”名词兼动词,既表动作又表动作使用的工具。“依稀”作“仿佛”、“朦胧”讲。译作:新婚三四个月,恰巧是冬天的某个月半的前后,窗外稀疏的梅枝就象筛孔一样,筛出了稀疏的月影,(梅影和月影)朦胧地互相掩映。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

“牺牲”和“百死”同义,这里复用,为的强调死。译作:我平时不曾把我所追求的目标告诉你,是我的不是;但是,如果告诉了你却又很怕你天天替我担忧,我即使牺牲一百次也不退避,使你担忧倒的的确确不是我能忍心的。

(二)检查自读情况。

4.指导完成“思考和练习”第二题。

(三)学生讨论,教师解答疑难。

1.要求学生在课文中逐一划出各段关键性句子,然后说一说这些句子在各段中的作用,以及怎样和全文的中心保持一致。(讨论此题旨在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清文章思路。)提示:全文7段,每段都有一些关键性的句子。第1段,“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

【内容主旨】

全文七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作为遗书的开端,简要地说明自己写这封遗书的原因和悲痛的心情。

第二部分(第2、3、4段),是信的核心。在这部分中,烈士心情倾诉自己“至爱汝”又“忍舍汝而死”的心情和道理。

第2段开头一句“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是全文的纲。烈士在这段里先简单地阐述“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道理。然后下面用两段文字,一段详诉,“吾至爱汝”的衷情,一段说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道理。

第3段,用“汝忆否”、“回忆”、“又回忆”引出三件夫妻恩爱的追忆。三件事情都反映了烈士对妻子的眷恋之深,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

第4段,开头用“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作为过渡,把“吾至爱汝”的倾诉过渡到“忍舍汝而死”的说理。先列举种种“可以死”的情况,说明延缓此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对方死;次讲破镜难以重圆,说明“生离”较“死别”更为痛苦;再说“天下人”生死离别的惨状,说明“钟情如我辈者”不能忍心不救,从而得出要“就死而不顾汝”的道理。最后写对妻子的叮嘱,把磁头后人的任务托给妻子。

第三部分(5、6、7段),作为遗书的结尾,再一次倾诉自己“至爱汝”和“忍舍汝而死”的衷肠。

第5段开头一句“吾今与汝与无言矣”,似乎要收住话头了,但感情澎湃,欲止不能,很自然地又写出自己死后的愿望:灵魂永远陪伴妻子──以此进一步表达“吾至爱汝”的衷情。

第6段再一次申述自发一前“未尝以吾所志”告诉妻子的原因,并慨叹夫妻二人的“幸”与“不幸”,从“幸”与“不幸”的角度,再次抒发“吾至爱汝”、“忍舍汝而死”的思想感情。

第7段是希望妻子读懂遗书,理解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封遗书表达了烈士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妻子的挚爱,阐明了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的关系以及个人一切的崇高革命精神。

【写作特点】

本文作者为了表达“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的思想感情,遗书中非常自然地综合运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全文有很多地方直接抒情,表现了烈士在面临为革命献身之时,从内心汹涌而出的强烈的情感浪涛。为了抒情,作者很自然地记叙了一些往事。而最感人的,除了“吾至爱汝”的情外,还在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的道理。烈士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而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精神是崇高的。正因为烈士挚爱妻子,他忍心舍掉妻子英勇赴义的“理”就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人力量。

此外,本文的语言也非常好。信中之话是烈士的肺腑之言,真切感人,扣人心弦。同时,因为作者平素语言修养高,文字亦文亦白,通俗典雅。信中多处用了典故,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又不觉冗赘艰深的毛病。如“太上忘情”、“望夫化石”、“破镜重圆”等。

【解题指导】

一、见【内容主旨】

二、见【文言基础知识】

三、1.可是遍地血腥阴云,满街狼狗(横行),有几家能够称心快意(过日子)呢?(人民的灾难使我像)白居易那样泪湿青衫,我不能学(那些所谓)“太上之人”,泯灭了喜怒哀乐之情。

2.唉!当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短短的毛笔来形容的。

3.(写信的)方巾短而(我的)衷情长,(还)未(写)完的,还有万万千千,你可以想象得到我的万千衷情。

【资料窗】

黄花岗起义

清代末年,清政府极度腐朽反动,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连年丧权、赔款、割地;对人民则加强剥削压迫,因而激起人民的反抗。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

1910年11月,孙中山从美洲来到南洋,在槟榔屿(现在马来西亚西北部)召集革命党人开会,总结了过去多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决定在广州再发动一次规模更大的起义。

1911年4月23日,总指挥黄兴由香港秘密来到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设立指挥部,部署起义。但因为在关键时刻,负责运输枪械的人叛变了。革命党人只好放弃原来的十路进兵的计划,集中全力攻打总督衙门。

4月27日,黄兴率一百多人攻入总督衙门,强鸣岐(两广总督)已逃走,黄兴等人就和返扑的水师提督李准的部队激战。寡不敌众,大多数革命志士牺牲,黄兴只身脱逃。

这次起义,战斗牺牲和被捕遇害的有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烈士。事后群众收得尸骸七十二具,葬在广州西北郊的黄花岗,所以后人把这次起义叫作“黄花岗起义”。五个多月后,武昌(辛亥)起义爆发了。

与妻书.. 篇3

孙铭阳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二)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掌握课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意、至、语、书、身、禁”等多义词的用法,掌握“其”、“以”在句中的意义。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文中所用典故,及其相关成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时代背景。

清代末年,清政府极度腐朽反动,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连年丧权、赔款、割地;对人民则加强剥削压迫,因而激起人民反抗。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1910年11月,孙中山从美洲来到南洋,在槟榔屿(现在马来西亚西北部)召集革命党人开会,.总结了过去多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决定在广州再发动一次规模更大的起义。孙中山亲自在华侨中募捐,派人到各国购买武器。同盟会总部又从国内各省、南洋华侨以及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中征集挑选八百人作为起义骨干,同时联络清军中的新军、防营和民间会党响应。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准备,1911年4月23日,总指挥黄兴由香港秘密来到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设立指挥部,部署起义。但这次起义仍然失败了。因为在关键时刻,负责运输枪械的人叛变了,不仅一部分枪械不能到手,而且两广总督张鸣岐在得到消息后收缴了倾向革命的新军二营的枪支,调兵加强了广州的戒备。结果革命党人只好放弃原来的十路进兵的.计划,集中全力攻打总督衙门。4月27日,黄兴率一百多人攻入总督衙门,张鸣岐已经逃走,黄兴等人就和反扑的水师提督李准的部队激战,因众寡悬殊,大多数革命志士牺牲,黄兴只身脱逃。这次起义,战斗牺牲和被捕遇害的有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烈士。事后群众收得尸骸七十二具,葬在广州西北郊的黄花冈,所以后人把这次起义叫作“黄花冈起义”。这次起义,是同盟会历次起义中战斗最激烈的一次,也是社会震动最大的一次。虽然失败了,但推动了全国的革命高潮,是五个多月后的武昌(辛亥)起义的前奏。

(二)烈士生平简介。

林觉民(1886~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侯县(今福州市)人。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一。14岁进高等学堂,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影响,课余谈到时事,总是慷慨激昂地说:“中国不革命不能自强”.毕业后到日本留学。

1911年(就是辛亥革命那一年)春天,留日学生接到黄兴、赵声两人的来信,说事情大有可为,林觉民于是离东京回国,准备在福建起义响应。到了香港,黄兴把他留下来协助广东革命事务。于是他便停止了建州起义响应的.计划,专程回福建召集同志来香港参加广州起义。三月二十九日(阳历四月十七日)早晨,他和方声洞等率领全体福建同志入广州,和林广尘(文)会于城内。下午五点多钟,一同攻击轰炸督署,不幸中弹受伤,力尽被捕。在审讯中,他从容不迫,纵论世界大势,宣扬革除暴政,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临刑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5岁。

(三)本文的.写作经过。

1.这封《绝笔书》是林觉民烈士在起义前三天的三月二十六日(阳历四月二十四日)夜里写的,原书共两封,一封是给他父亲的,内容仅云:“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这里所选的一封是写给他夫人陈意映女士的,信里充满了牺牲一己,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的`革命精神。

2.林觉民《与妻书》,又名《绝笔书》,又名《寄妻绝笔书》。这是一篇从妻子的思想实际出发,反复阐明为争取民族、国家的自由独立而勇蹈死地、义无反顾的革命道理的情书,反映了他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思想。他在写《与妻书》的同时,还给他父亲林孝颖先生写了一封不到四十字的信。这封信言简意明,充满了他热爱祖国、为争取自由独立而勇蹈死地的崇高精神。他给父亲的信和《与妻书》是在广州起义前三天写的,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两封信(绝笔书)在半夜里塞进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才发现这两封信,其妻陈意映阅后,当即昏倒在地,不久生下遗腹子仲新。两年后(1913)意映在悲伤抑郁中逝世。……

《与妻书》手稿,现已由林觉民次子仲新献给人民政府(长子伯新即信中之依新,后夭折),现陈列在福建省博物馆。

(四)学生对照书下注释自己翻译文章

(五)检查翻译情况。

1.分段翻译文章(以学生翻译为主)。

2.解释重点词语:

(1)卿卿(2)竟书(3)掩映(4)率性(5)模拟(6)太上忘情

(7)眼成穿而骨化石(8)独善其身

3.掌握活用词的意义和用法:

(1)不能竟书而欲搁笔(2)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3)汝泣告我(4)瓜分之日可以死(5)卒不忍独善其身(6)汝幸而偶我(7)当尽吾意为幸(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文章中所用的典故

所谓“典故”,是指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诗句。课文中的典故有如下几处: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司马春衫”

语出白居易《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中写白居易听琵琶女弹奏琵琶曲,深受乐曲的感染,联想到自己被贬的不幸遭遇,十分感伤,落下的泪水打湿了青布衫。林觉民用“司马春衫”的典故,表达对“天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春衫”,当为“青衫”之误。

“太上之忘情”

原作“圣人忘情”。语出《世说新语・伤逝》:“王戌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圣人忘情”,后世多作“太上忘情”,意思是“圣明的人忘记了喜怒哀乐之情”。林觉民说“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意在表达自己关心民众的痛苦,与人民的感情息息相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作者用这个典故,意在表示,自己要把爱妻子的感情推广到爱“天下人”,为“天下人”的幸福,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

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

“眼成穿”

是“望眼欲穿”的化用。意思是极目远望,眼睛都快要破了,形容盼望非常急切。语出杜甫《寄越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归好肠堪断,新愁眼欲穿。”

“骨化石”

事见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武昌北山有望夫石,状若人立。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林觉民用这个典故,意在说明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夫妻离散,相见无期。

“破镜能重圆?”

作者反用“破镜重圆”的典故,意在说明在反动统治者肆虐的中国,夫妻离散,永无团圆之日。“破镜重圆”,事见唐・孟�ぁ侗臼率�・情感》:“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宝之妹,封乐昌公主,才色冠绝。时陈政方乱,德言知不相保……乃破一镜,人执其半,约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卖于都市,我当在,即以是日访之。’及陈亡,其妻果入越公杨素之家,宠嬖殊厚。德言流离辛苦,仅能至京,遂以正月望日方于都市。有苍头(奴仆)卖半镜者,大高其价,人皆笑之。德言直引至其居,设食,具言其故,出半镜以合之,乃题诗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照明月辉。’陈氏得诗,涕泣不食。素知之,怆然改容,即召德言,还其妻,仍厚遗之。”

后来用“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又重新团圆。

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

“独善其身”,语出《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处于困窘的境地,也要搞好自身的修养。后用来指保持自身的节操;只顾自身好而不顾大局。林觉民说自己“不忍独善其身”,表明了他心系国家、人民的伟大胸怀。

5.课文中时间的记法。

(一)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辛未,干支纪年,1911年。

三月,农历三日,当为公历四月。

念六,二十六日。念,二十。

四鼓,即四更,凌晨1~3点。

(二)适冬之望日前后。

冬之望日,农历立冬之月的十五日,即农历十月十五日。

与妻书的散文 篇4

(一)走回初恋

夜的怀多温柔啊!

我是在什么时候走出了这样的夜,让生活的劳碌占据了浪漫的空间?我甚至忘却了昨天或前天我是怎样傻乎乎地,被生活牵着做一种疲于奔命式的行走,走马观花之下,生活中每一个细节泉涌而出的甜蜜浪漫,都在脚步与脚步之间苍白地流走,我有多蠢呢!

妻,今夜是你暖香的唇在走过初恋之后,又一次在我的唇畔印下初恋的温馨,是你花瓣一样柔情的小手带来初恋的清风拂过我的发丝,拂过我的面颊,拂过我近乎麻木了的心灵,我在你的唇畔醒来,在你的爱抚中融化。

夜的怀多温柔啊!

我又望见了初恋时满天羞涩的星星,和那为我们蒙了件浪漫柔纱的月,叮咚的小河吟唱着一首古老的歌谣,多情的风摇一片绿叶的私语,热恋的鸣虫弹着柔漫的琴,你依然是那梳着两条麻花辫,带露娇花般动人的小女孩,你用了那根嫩若鲜藕的纤指羞答答勾着我的衣袖,我依然走不出你那玫瑰花瓣一样飘着淡淡清香的温柔,那里拢着我初恋的精灵,拢着我无数个与你相依相拥的梦。

初恋的河流逝了多远了?那被生活的劳碌榨干的一溪春水啊,当浪漫成为尘封的故事,当恋人变成亲人,我们是用什么在加固着两个人的河床,我们奔波,我们劳碌,忘却了没有水这堤就失去了意义。

夜的怀多温柔啊!

今夜那一溪春水静静地流淌,你依然是那在溪边浣衣的女子吗?你依然是我画里那个不肯转过身来的美丽女孩吗?你温柔的浅笑啊,让我忘记了今夜无需羞涩,无需控制着奔突的情感不去拥抱你,给你暴风骤雨般狂热的一吻。我完全象刚与你相识的那个大男孩,只痴痴地望你,不知怎样和你开口讲话。

我只在你毫不掩饰的温情目光中,才读到“妻”这个字眼,我只在你透明的浅笑里才读到了初恋时绝未读到的文字,我又爱上你了,在匆匆流逝的岁月里,我竟忽略了你的美,你已成熟得象枝头的红苹果,带着成熟的清香,你那母性成熟的爱啊,让我的心欢愉地跳跃如孩童,这完全是初恋时的心跳,带一点在幸福中挣扎的甜蜜的痛。

夜的怀多温柔啊!

初恋象春天的小草一样羞涩地走过雨季,又疯长如夏天的叶子般绿了一段生命的历程,之后我们就象忙秋的.农人,只顾收获爱情的果实,只顾为贫穷的日子收获草料,让我们的恋情渐渐变成了亲情,让每一次目光的碰触变得平淡,恋爱时的浪漫日渐消瘦,争吵和乏味的对白代替了甜言蜜语,初恋的利息维系着两个奔忙的旅人,所以我们丢失了如今夜的陶醉,陶醉在初恋的感觉里。

我们该留住初恋的,就像今夜我发现你象一枚熟透的果子,红艳得芳香四溢,让我奔突的情感比初恋时更热烈。是我们抛弃了初恋的情怀啊,不再注意对方的美丽,不再迷恋对方的才华,不再用心体会对方丰富的情感,除了亲情那初恋的感觉竟未能保鲜。

夜的怀多温柔啊!

就让我们不断去发现,让初恋的感觉象羊一样在生活的草原上慢慢地放牧,让初恋的情感成为劳碌中我们回首便能看得到的,足以让我们的目光变得温柔,足以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愉悦,足以让我们沉醉和感动的那片风景。

(二)老婆是我做得不够好

你伤心了吗?你委屈了吗?或者你背着我偷偷地在流泪。老婆,是我做得不够好。

岁月无情地飞逝,四季不回头地更迭,春天的花谢了,那花瓣零落成泥碾做飞尘,可那馨香不逝,温存着我那颗爱你的心。老婆,不要抱怨你的苍老,那只能说明我做得不够好,没让你明白即便天荒地老,即便岁月无情,爱你我不只爱你的年轻,不只爱你的美貌。

老婆,年少的相识是缘啊!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或者是经历了千百次炼狱,或者是经历了千百次轮回,更或者是经历了千百年的等待,我才在今生与你相遇,相识,相知,相爱。这大千世界,这芸芸众生,也许一个不经意我们就会错过彼此,庆幸今生让我寻到了你,让你找到了我,所以我们都该珍惜,如果你不如意,老婆,是我做得不够好。

当我牵到你的手,或许已是上一次缘遇的千百年之后,今生以前的岁月我不能回眸,但今生的岁月我可以珍惜从头,当我不能抑止想你,不能抑止牵挂你,不能抑止我的脚步不顾一切走近你,那爱啊!让我别无所求,如果你没感到初恋的激情,初恋的心跳,初恋的温馨,初恋的美妙,老婆,是我做得不够好。

当你披一袭婚纱投入我的怀抱,那山绿了,那花开了,你就象一缕暖风,吹过我青涩荒芜的心情,让孤独逃逸,让寂落回避,让我迷茫的心有了方向,让生活生出了幸福的翅膀,即便是经历了千年轮回,那个缠绵的爱情故事,终于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尾。沉醉你的眼,沉醉你的眉,沉醉你的娇羞,沉醉你如水的温柔。如果没见你幸福的微笑,老婆,是我做得不够好。

娇女芳艳赛鲜花,一朝出阁把郎嫁,早起开门几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从此琐碎事多,浪漫事少,日落得迟,鸡鸣得早,一个家字啊!就困住了你千娇百媚的芳华,浣衣叠被,洗菜做饭,你担起持家的重担;嘘寒问暖,寻医问药,你肩起媳妇的孝道。你累了吗?你累是操劳得太多我分担得太少,老婆,是我做得不够好。

步履蹒跚,大腹便便,让我深知你怀胎十月的艰难,可你生儿的苦旅我无法搀扶,你分娩的痛我无法背负,你用一个与死神的拥抱,换取了做母亲的骄傲,我是因了你拥有了做父亲的自豪。从儿褓襁到咿呀学语,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蹒跚学步到背上书包,我理解了你为何心烦,为何唠叨,老婆,是我做得不够好。

走过春,走过夏,走过花开,走过花落,走过月缺,走过月圆,走过蜿蜒小径,走过光明大道,惊鸿一瞥,雪泥鸿爪,人间有爱心常绿,岁月无情红颜老。昨夜一缕白色染上你的发丝,今晨几条皱纹爬上你的额头,对镜梳妆你难过了吗?老婆啊!爱上你我不只爱你的花容月貌,更爱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今天我一样爱你一头霜雪的意境,今天我更爱你额前诗句的深刻。

《与妻书》的原文与译文 篇5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辞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棲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並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译文:

意映爱妻如见: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别了!我写这封信的时候,还是世上的一个人,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成为阴间的一个鬼。我写这封信时,泪珠和笔墨一起洒落下来,不忍写完而想搁笔,又担心你不能体察我的衷情,以为我忍心抛弃你而去死,以为我不了解你是多么希望我活下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写下去。

我极其爱你,就是这爱你的念头,使我勇敢地走向死亡啊。我自从遇到你以来,常常希望普天下的“有情人”都能够结成恩爱夫妻;然而遍地是腥血、满街是狼犬,有几家能够称心快意地过日子呢?人民的灾难使我和白居易那样泪湿青衫,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古语说:有仁爱心肠的人“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我扩充一片爱你的心,去帮助天下人也能爱自己所爱的人,所以我果敢决定在你死以前先死,只好忍心丢下你而不顾了。你要体谅我的一片苦心,在哭泣之余,也从全国人民的幸福着想,一定会乐于牺牲我和你个人的幸福,去为全国同胞谋求永久的幸福。你不要悲伤啊!

你记得吗?四五年前某个晚上,我曾经告诉你说:“与其使我先死,不如你比我先死。”你开始听了发怒,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认为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言回答我。我的意思原是说凭你的纤弱,一定经受不住失掉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是不忍心的,所以宁愿让你先死,我来担当一切苦难与悲痛。唉!哪里料到我终于死在你之前呢?

我确确实实不能忘记你啊!回忆后街上的家宅,进门,穿过长廊,经过前厅、后厅,再拐三四个弯,有个小厅,厅旁有个房间,就是我们夫妻住的地方。新婚后的三、四个月,恰巧是冬天,一个望日前后,窗外月光透过稀疏的梅枝,照射下来,就好像从筛于的孔眼里漏出一样,月色和梅影迷朦相映;我跟你肩并肩,手拉手,轻声细语,何事不谈?何情不诉?现在想起来,只留下满面泪痕。又回想起六、七年前,我离家归来,你哭着对我说:“希望你今后如有远行,一定事先告诉我,我愿意跟随你一起去。”我也答应了你。前十几天我回到家中,就想乘便把这次行动的事告诉你,等到跟你相对时,又忍张口,而且因为你已经怀孕,更加担心你经受不住悲痛,所以只有天天喝酒以求醉。唉!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

与妻书读后感 篇6

但后来渐渐长大,脱离了豆蔻年华的那颗自以为是的少女心,也更了解当时的背景和爱国的热血,便愈加为书信内所表达流露的浩浩正气,以及大丈夫的责任于己所折服。诚如他书信中所说:“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那是一个动荡不堪,支离破碎的年代。所有的和乐,安康,幸福,美好,都被“战争”二字搅得粉碎。那是最暗无天日的岁月,一次次侵略,一次次践踏,真真是国将不国

我未曾亲自经历过或亲眼见证过那段染血的历史,那灰暗屈辱的百年,但仅仅从苍白的文字里所感受到的万一,便足够让我心痛悲凉了。我心疼当时的人民,哀婉祖国的河山,也痛惜我中华民族。

我是极爱极爱中华的。所以我更尊重,敬佩他们。可能没有人相信,但我自己知道,那是真的。我曾看到过谭嗣同先生的一段话,那时候的感觉微妙极了,就好像有一小道激流,不住地从心头冲刷而过,痒痒的,又特别的舒服。这不是艺术的渲染又或夸张整改之语,而是我真正的感受。到读完时,甚至有了些微呜咽的冲动。我无法描述这种“被折服”,终了了,也只能叹一句大丈夫。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于是我又想到了在那之前的甲午战争和在那之后的八年抗战;想到了那一场浩浩荡荡席卷全国的爱国运动;想到了新中国终于成立时人们脸上的神情。

我们的生活蒸蒸日上,然后很多人便选择了抛弃和遗忘。许许多多的人,叽叽喳喳地抱怨生活的不美好不幸福,数落社会的残酷和制度的缺陷,觉得自己被生活蹂躏,被幸福抛弃,被世界遗忘。可是,我们够幸福了。我们可以堂堂正正承认自己是中国人,我们可以拥有这块美丽富饶雄浑大气的土地,我们可以安安稳稳地居住在我们的根系上并一直居住下去,我们有一个虽然不够强大但一天天发展进步的后盾。当初为了这些,多少人抛头颅洒热血?就因为一句“中华人民站起来了”,又多少人热泪盈眶,觉得就此死去也再无遗憾?!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觉民说:“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林觉民与妻书读后感 篇7

经济学名家郎咸平在杨澜访谈节目中,谈到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历史人物,不是经济学家,而是林觉民和他的《与妻诀别书》,我一直认为郎教授是个有责任、有良心的经济学家,原来根源在此。

再读一遍《与妻诀别书》,不能读完已经不能自已,泪如雨下,林觉民写此文时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书竟,而欲搁笔。林觉民真伟丈夫也,侠骨柔肠担道义,忧国忧民勇赴死。

读此书时,我第一次产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我为中国人有林觉民这样的大丈夫而自豪。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悲惨史、屈辱史,国家不幸、民族不幸、个人不幸,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幸有林觉民们,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的林觉民们,慨当以慷,何以解国难,唯有勇于就死,率性就死,百死而不辞,林觉民们的前仆后继谱就了另一部中国近代史,那是一部觉醒史、抗争史、不屈史、充满荣耀的民族证明史。

行文至此回到现在,如今的中国已然毅力于东方,谁也不能否认中国已成为一个世界强国,各个领域的话语权在与日俱增,中国社会到处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不再会有林觉民与其妻诀别的遗憾,有情者可以终成眷属,在此我衷心的谢谢林觉民和他的妻子,您的奋争和您妻子的奉献,换回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换回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强和尊严。但我也要如实的告诉你,作为宏观的中国在一步步前进,微观的中国还像一团乱麻。

虽然现在不是遍地腥云,满街狼犬,但不良政客、不法商人,弄权于朝,横行于市,逐权逐利,枉顾人民的利益,侵吞人民的血汗,换着变了色的顶戴,攒取着发了臭的资本。呜呼哀哉,多么希望有一种方法能把您的精神留住,这是宝贵的民族财富。您说过希望您的儿子能以父志为志,您很放心的说,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我多么得希望我们的国人都是能传承您精神的同志啊。我们的官员、我们的商人、我们的科学家、我们的知识分子、我们的文艺工作者,我们的工人、我们的农民、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后代,一起读《与妻诀别书》,一起感悟一个有良心有责任有道义的中国人为了他的国家为了他的民族为了他的同胞所牺牲的精神吧。也许这样,在我们的工作学习中才能少一份浮躁,多一份责任;少一分利,多一份义。

林觉民与妻书读后感(二)

有人说:不读《出师表》不知忠,不读《陈情表》不知孝。我说不读《与妻书》不懂真爱。

《与妻书》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写给爱妻的绝笔信。我具体不记得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是什么时候了,隐约好像是在初三的自读课本中,不过那时间由于阅历和情感的积淀肤浅,似乎也读不出什么味道。以后反复读过好几次,直到大学的某一天,我将其列入自己最爱的十篇文章之中,今天再读时,忽然意识到该写点什么了。

回想80多年前的那份真爱,我想只要是一个人,一个有血肉有情义的人,无不为这篇文章的真挚而动容,为这种至诚的大义之爱而感喟。

《与妻书》起笔非凡,书信的开头就表现出了作者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意映卿卿如晤,是这份绝笔信的开头。意映是作者爱妻的名字,即陈意映,而卿卿是作者对爱妻的尊称。卿卿二字一般是用于妻子对丈夫的尊称,作者用在此,可见对妻子的敬佩与尊重。林觉民是知识分子,曾东渡日本留学,归国后,在家人的介绍下,他和陈意映结为连理,二人恩爱情长,后因林觉民加入爱国同盟组织,常年奔波在外,不曾照料妻子,因而心中一直存在着内疚与亏欠。在今壮志未酬事业未竟之际,他不能忘怀的还是自己的爱妻,而爱妻的形象已超过了单纯的夫妻之爱,为了称呼他,他用了卿卿二字。此二字比亲爱的多了敬重,比尊敬的多了亲切。如晤即好像会面的意思。由于革命的原因,作者与妻子聚少离多,有时候好几个月不曾见面,今天在狱中恍若梦中一般,想起了爱妻的音容笑貌,好像看到了她的倩影,仿佛回到了爱妻的面前。当然这一见面就有好多话要说,要对自己挚爱的妻子说,而这些话是拖欠爱妻的,是以前从未说过的,在以前也是不可能说出口的,因为爱的表露永远都是在生离死别时。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这一段文字情真意切,读后情入肺腑,让人潸然泪下。我想我在这儿肢解这段文字是对作者真情的亵渎吧!因为这份绝笔书一千三百余字是一气呵成的,是作者咬破手指头后将血与墨融合,用娟秀的小楷写在手帕上的。但是我希望作者会原谅我的不恭,惟愿以真挚的感动回报此段文字给我的净化。我想要写这段文字,文学素养与真爱是缺一不可的。一个怀着极度悲伤的挚情,能在爱的驱使下理性的隐忍着流露,压抑着释放,泪珠和笔墨齐下,非常人能够做到。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出来呢?因为,这是最后的心上话,不说给爱妻听以后就永远没有机会了。作者未负天下人,未负泱泱中华之亿万民众,而偏偏负了爱妻一个人。眼见妻子以个人要承担起整个家庭重担,要抓养孩子成人,这一切的一切,作者唯求得到爱妻的理解与原谅。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七尺男儿并非无情之人,并非是为了逃避责任而去死。而是爱她太深,也正因为爱她太深,作者才能勇敢的面对死亡。这是真爱中无上的责任。突然记起《泰坦尼克号》中男主人为了心爱的女人担负起替她死的场景。不过那种爱是小爱,作者不仅爱妻子,更爱天下无数鸳鸯,在自己比翼齐飞的时候,他明白必须以天下为己任,成全他人的挚爱,而这种最高境界的爱是源于对爱的无比忠贞的。作者记起了初婚时二人花前月下的幸福,想到和爱妻同生共死,永结百年。但是他们的真爱在满街狼犬之下不容于世,他们的愿望生不逢时,因而想到用死来扞卫。但是想到爱妻已有身孕,恐怕这种做法对她的打击太大,是爱妻所不能承受的。但是在矛盾的驱使下,作者说了。这一说使他真正明白了爱的真谛。所有伟大的爱都必须用责任来维护,用死来扞卫。

作者明白了用死来扞卫爱情,但是他还是放不下妻子,放不下妻子从此后忍受孤独,不过这一切已经没有办法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有来世。来世一定选择陪伴在爱妻身边,实现刚结婚时共同许下的诺和,陪爱妻指花誓月,和爱妻白头偕老。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作者死而无憾,但是还有妻子儿女,只希望妻子将孩子抓养成人,继父不屈与多情,延续和继承他未竟的革命事业。不过贫困带来的艰辛,使得这一切做起来又非轻而易举。想到这里,作者突然没有话了,只听到妻子的哭声,本想为她擦干眼泪,但是天涯海角,不能实现,因而就陪爱妻一起哭泣。这哭声惊天地泣鬼神。种爱一方手帕怎能承载,我想作者的眼泪一定流到生命的尽头了吧。

陈意映读书不多,但把手帕承载的情却读得淋漓尽致。如果我们能够体悟明白,人生有一段这种哭不出来的情,掩饰在作者生前死后已经交割清楚的前提下,我想二十四岁的生命一夜会成熟,在刑场上的林觉民内心肯定出奇的平静,人格也无比伟岸。

林觉民与妻书读后感(三)

时隔几年,再次一览《与妻书》,突然生出了一丝惆怅和悲伤。犹记得几年前,第一次看到此文时,只觉林觉民的伟岸、高大,觉其愿为天下人之幸福而舍己之幸福乃是大义也,心中崇敬之情顿生。读此文是,胸中热血沸腾、澎湃激荡。为其大义自傲,为与之同为中国人而自豪。如今在读是,却顿生出些许悲伤,如同当年老师所诉当你们时隔几年再观之,体会、心得将大相径庭。初闻,不以为意,只觉林觉民乃国之英雄,人之标榜。然,随着年龄增长,开始接触爱情,体会爱情,才终于明了,当年心中忽略掉的那时我们所无法感同身受的难以承受的失夫之痛。

读此文,闻的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心中悲情忽起。如此相爱着的人儿,要用怎样的心情写下一封绝笔信?要抱着怎样的心才不会让爱着的人受伤?要怎样才能让她明白吾不想吾先汝而走是真心的?然第以今日时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无时无地不可以死又何以眼睁睁看着对方死,虽不想吾想汝而死,但天下之人不当离而离者,不当死而死者,不可计数又怎可为自己之幸福而断送他人之幸福。初读是,觉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乃当世之豪杰英雄也。然,现在观之,却多了许多的无奈,为自己不得不与妻子分离而无奈,为国家之现状二奶,为天下人之不幸无奈。

与妻书教学设计一等奖 篇8

李寿锋

(说明:本试卷为课堂练习之用,强调文言文字词意义和用法的巩固掌握,强调文言句式的辨析掌握,试图以试卷样式激发学生学习作品的积极性主动性,以使学习更深入有更好的效果。同时,试卷上设立“文学小卡片”、“资料采撷”“拓宽视野”等栏目,让学生从时代的角度加深理解作品思想的内容。)

深圳市富源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第二模块

《林觉民・与妻书》课堂练习卷

试卷设计 李寿锋

走近作者林觉民

①辛亥革命先驱者林觉民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

林觉民(1887-1911)辛亥革命先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字意洞,号抖飞,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十四岁进福建高等学堂学习时,即深受民主思潮影响,倾向革命。19赴日本庆应大学留学,加入同盟会。19春,得知黄兴、赵声将发动广州起义,即归国返乡,组织几十名革命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起义时,领先袭击总督衙门,负伤被捕。在督衙受审时,他毫无惧色,且当众演说,声讨清廷反动罪行,宣传革命思想,后从容就义

②伟人也有美丽感人的丈夫柔情

(《与妻书》摘抄)

吾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K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③惊天地泣鬼神的巨大灵魂

(《与妻书》摘抄)

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林觉民《与妻书》课堂练习卷

(课堂或自修45分钟完成)

解释重点字词

意映卿卿( )如晤( ):

①吾今以( )此书( )与汝( )永别矣!吾作( )此书时,尚( )为( )世中( )一人( );汝( )看此书时,吾已( )成为阴间( )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 )下( ),不能书( )竟( ),而( )欲搁( )笔。又恐( )汝不察( )吾衷( ),谓( )吾忍( )舍汝( )而死,谓( )吾不知( )汝之( )不欲( )吾死也,故( )遂( )忍悲( )为( )汝( )言之( )。

概括段意

①概括段意答案:忍悲以此书与爱妻陈意映诀别

解释重点字词

②吾至( )爱汝!即( )此爱汝一念( ),使吾勇于就( )死也(句式: )!吾自( )遇( )汝以( )来,常( )愿( )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然( )遍地腥( )云( ),满街狼犬( ),称心( )快意( ),几家能够( )?司马青衫( ),吾不能学( )太上( )之( )忘情( )也。语( )云( ),仁者( ) “老( )吾老( )以( )及( )人之老( ),幼( )吾幼( )以( )及( )人之幼( )”。吾( )充( )吾爱汝之心( ),助( )天下人( )爱( )其所爱( ),所以( )敢先( )汝而死,不顾( )汝也。汝体( )吾此心( ),于( )悲啼( )之余( ),亦( )以( )天下人( )为( )念( ),当( )亦( )乐( )牺牲( )吾身( )与汝身( )之福利( ),为( )天下人( )谋( )永福( )也。汝其( )勿( )悲( )!

概括段意

②概括段意答案:至爱爱妻陈意映之情推及以天下人为念,决心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解释重点字词

③汝忆( )否四五年前某夕( ),吾尝( )语( )曰:“与( )使( )吾先死也,无宁( )汝先( )吾而( )死。”汝初( )闻言而( )怒,后经吾婉( )解( ),虽不谓( )吾言为是( ),而( )亦无辞( )相答( )。吾之意( )盖( )谓( )以汝之弱( ),必( )不能禁( )失吾之悲( ),吾先死留苦与( )汝,吾心不忍,故( )宁( )请汝先死,吾担( )悲( )也。嗟夫( ),谁知( )吾卒( )先( )汝而( )死乎( )!

概括段意

③概括段意答案:一忆往事(夫妻情话),表达不忍“以汝之弱,不能禁失吾之悲”,“宁请汝先死”,自担其悲的至爱之情

解释重点字词

④吾真( )不能忘汝也( )!回忆后街之屋( ),入门( )穿( )廊,过( )前后厅,又三四折( )有小厅,厅旁一室为( )吾与汝双( )之所( )。初婚( )三四个月,适( )冬之望日( )前后,窗外疏梅( )筛( )月影( ),依稀( )掩映( ),吾与汝并肩携( )手,低低( )切切( ),何事不语( ),何情不诉( )!及( )今思之,空( )余( )泪痕( )!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 )逃家( )复归( )也,汝泣( )告( )我:“望( )今后有远行,必以( )告妾( ),妾( )愿随君行( )。”吾亦既( )许( )汝矣。前十余日( )回家,即欲乘便( )以( )此行之事语( )汝,及( )与汝相对( ),又不能启口( );且( )以( )汝之( )有身( )也,更恐( )不胜( )悲( ),故( )惟( )日日呼酒买醉( )。嗟夫( )!当时余心之悲,盖( )不能以( )寸管( )形容( )之( )。

上一篇:NSEFC2B Unit 19 全单元教案3(人教版高二英语下册教案教学设计)下一篇:野战维修车安全用电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