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教学设计

2024-06-18

设计教学设计(共12篇)

设计教学设计 篇1

一、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我设计”的缺失

1.长期以来, 语文教学的无设计意识与无设计教学。

许多教师尽管从事语文教学许多年, 可是在每一轮六年的教学过程中, 多数时候是拿着教参备课, 照抄教案, 根本没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师经常是走一步看一步, 今天发现哪里有不足, 今天就去补救, 明天发现哪里还该改进, 明天就去落实。学生六年以后, 应该有什么收获, 达到一个什么目标状态, 心里没有底;而对这六年中, 每一个阶段该达到什么目标, 每个阶段该做什么, 为下一个目标该做什么铺垫工作, 心里是模糊的。

2.课程设计的“他设计”。

国家颁布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没有内化为教师自己的“设计”, 这只是“他设计”, 而非“真实我设计”;教师没有根据自己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做出针对“我”和“我班学生”的设计, 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没有连续性的工作措施, 这种带有随意性、自然性的工作, 不是“真实我设计”;教师没有对学生发展的远景规划实施自己的构想, 最多只是按部就班地实施课程标准, 这也还是“他设计”, 而非“真实我设计”。

3.教学设计的“小设计”。

许多教师虽然也进行教学设计, 但只是针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设计, 是一种“小设计”, 在教学实施中临时遇到问题, 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来补救。比如, 低年级写话练习, 该进行多少次练习, 每次练习什么内容, 每次练习要达到什么目的, 每次练习之间有没有能力递增等, 教师没有进行系统化的设计, 没有完整的“大设计”, 这样教学就只会事倍功半。

教学实施“我设计”的缺失必将导致以下问题:

1.没有真实并自我化的目标预设, 没有目标达成度的控制评价, 使实施随意而低效。

2.语文教学、教育的自然性, 使学生语文素养乃至生命发展不能达到课程标准所期待的程度。

3.没有个性化的设计与没有思考的教学, 不能提速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小学语文教学“我设计”的内涵

1.“我设计”以“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指导思想, 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关注, 是对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的关注, 是对其发展现实状况和发展可能的关注。

2.“我设计”遵循小学生发展目标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学的全部运作, 都是为了学生的生命发展:展示学生生命的活力, 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 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同时, 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要求, 是“我设计”的目标定位, 其各领域、各年段的要求是设计所必须遵循的准则, 但遵循并不囿于, 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适当“弹离”, 这样才能体现教学的自主与个性。

3.“我设计”的个性化。教学是艺术, 艺术就要有个性。育人目标总的来说是一致的, 但“条条大路通罗马”, 每个人的具体操作应该是富有个性特色的。因而, 隐藏在操作背后的理念也应该是千差万别的。教师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 这“自己的教育理念”从整个育人的意义上讲是十分宽泛而丰富的, 各自的信奉点与表述方式也允许丰富多样, 只是根本点与关注学生生命发展是一致的;而从学科教育的角度看, 自己的理念必须要把学科教学基本理念作为自己的思想内核。作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要有强烈的“确立自己的理念”意识, 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归纳、提炼, 形成科学的观念, 甚至观念系统;同时, “自己的理念”不要只是一些书语, 一些概念, 而应是一种思想体系, 要有具体的理论要义, 用方式、方法甚至模式来支撑。

4.“我设计”是“大设计”, 是系统设计。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 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教学设计是一种策划, 它要求教师跳出传统的“做教学计划”和“备课”的思维和视野。

5.“我设计”的教学实施是有指导有预设的实施。在这个实施过程中, 教师不断地反思, 把自己的教学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做“行动的研究”, 注重教学过程性经验材料的搜集、整理, 注重教学经验的总结, 注重写作和发表 (行动研究说的“公开”) , 要求累积成果, 用成果积淀自身生命的“厚度”。

三、怎样进行“我设计”教学

按照小学语文“我设计”教学的观点, 一个经过了新课程理念洗礼的教师, 他的教学设计, 不应该只是随意的一个学期计划, 他也不只会盯着某一篇课文、某一个知识点去预设教学步骤。这样的教师的“我设计”教学, 落实到课程实施的预设上是三级预设。

(一) 战略性构想:六年预设

与新课程同行的教师, 应该致力于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以“我设计”教学为载体, 提高自己的成长速度。这样的教师, 要将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纳入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将教学预设融入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设计之中。

教学预设的第一级是较为宏大的战略性构想。教师每接手一个新班级, 特别是接手一年级教学工作, 应该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 把学生未来几年 (或整个小学六年) 的学习与发展都预设在自己的规划里, 来一个大的教学设计。这样, 他心中时刻有一个学生发展目标的预测、设想, 每一个阶段班集体建设该达到什么目标, 学生发展该达到怎样的状态, 教师心中昭然而行动的目的性强、自觉化程度高。俗话说,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工匠类的教师与智慧类的教师的差别即在于此。

[案例一]

四川的吴晓兰老师在新一轮六年教学前, 首先进行了教育教学工作的系统设计。这个系统包含:

总的特色主题 (教学品牌) :“学生自主成长”。

(一) 教育教学的理念:1.基本理念;2.学科教育理念。

(二) 班级自主化管理:实现人人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

(三) 学科学习自主化:1.教学方法的选择;2.学习方法的选择;3.评价方式的变革。

(四) 六年级与一年级学生发展状态勾勒。

下面, 我们来“点击”其中的一点“学科教育理念”看看:

1.教学与生活建立联系, 让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

2.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采取多种游戏活动, 培养竞争意识, 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

3.以多种读的方式, 促进理解和感悟, 避免枯燥乏味的分析说教。

4.以情感育人, 以情换心,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5.扩大学生的学习资源, 树立大语文观,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

6.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7.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 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这样的“蓝图”勾勒, 导引着教师自己的教学实施行为, 使语文课程实施达到较好的效果。

[案例二]

刘诗珍老师的“六年教育理想远景”是这样描述的:

六年后的这批孩子, 身体健康, 他们面色红润, 目光清澈, 挺直着脊梁;他们情感丰富, 心地善良, 乐观向上;他们写得一手好字, 行款整齐, 字体漂亮;他们会说一口标准、流畅的普通话, 与人交往言语得体, 不失文明与大方;他们热爱语文, 对语文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对美文佳句能自觉地积累与欣赏, 并受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 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 知道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去听, 去想, 去问, 去讨论, 去上网;他们为人随和却不压抑个性的张扬, 表达出自己鲜明的主张;他们思维灵活, 常有奇思妙想, 每人至少有一项自己的特长。

这样诗化般的远景描述, 展现着教师的教育憧憬, 贯注着对学生的殷殷期盼, 它将导引着教师有理想、有激情地进行语文课程的实施。

(二) 战役性构想:学期预设

有了大的教学构想, 还应该对每一年每一学期的学科教学和班级工作做一个预设, 这是阶段性的预设。新一学期的规划, 是在前一段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生成的, 是对六年预设中相关阶段设计的修正、补充、完善。因为事物总在变化, 大的教学构想也不是一成不变, 每年的寒假和暑假应该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尽量全面、仔细地反思, 从而做出下一学年、下一学期的预设。接下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按照“预设”有序实施, 同时又不被“预设”捆住手脚, 这样, 学生每一个阶段的生命发展才会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理想状态。

语文课程实施的学期预设, 也应该是个性化的。但也有些基本的内容应该写清楚。我们将学期预设设计成了一种表格模式, 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做好学期课程实施计划。

(三) 战斗性构想:单元与课的预设

有了六年预设和学期预设, 当我们面对一本语文书, 心中是居高临下和豁然开朗的。现行教材, 内容都是分组、分单元呈现, 是不是就只管照此备课教学呢?怎样让学生在单元学习中得到最大收获?这些问题的答案便会因宏观、中观的教学设计已成竹在胸而心中昭然。

单元预设实际上是对教材单元学习的补充、拓展, 同时又是对六年预设、学期预设鸟瞰的回馈、照应和实施。

至于课的预设, 那是对学期教学预设和单元预设的兑现、生成。有了以上各个层次的预设, 进入到课的预设的层面, 在上述教学预设理论、方法的指导下, 语文教学将会变得得心应手。

综上所述, “‘我设计’教学”, 承载着教师的学习、实践与研究, 是教师在充分学习基础上的规划和再学习, 探索创新和反思研究, 是将学习、实践与研究融会于自主建构的过程中。这其中的关键点就是教师“有规划地教学”, 教师在发觉自己已有一定的学识积淀和经验累积后, 就不能再满足于一般意义的教学, 而是精心设计自己的教育教学品牌、理念、教学 (教育) 远景、操作模式与方法, 甚至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

当然, 孤立地指导教师进行“‘我设计’教学”, 也可能是无效的, 还需要教师自我、学校以及县区以上教研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相互整体联动, 特别是区域性的工作机制、激励机制等的建立与运行, 才能较好地促进教师成长。

设计教学设计 篇2

我不会说对与错,我这能说出我的理解,在于交流吧。

我是一个设计师,具体一点我是ue-ui设计师,我曾经做过平面设计师,环境导示设计师,甚至也熟悉服装设计,

我不敢说设计行业是优越的行业,首先我解释一些现实的设计行业知识设计行业分为两部分,很多刚毕业的人可能不清楚,一部分是广告公司,一部分是设计公司,两者有什么不同呢?典型的广告公司是广告行业,他们注重策略和创意执行,象奥美,达彼思,而设计行业就小多了,一些中国公司也很著名但还是属于本土企业,还没有国际化的管理介入,象东道,正邦,前者的作品典型的代表是报纸/公交站/地铁等发布的广告,那一些一般属于广告公司的设计,而后者一般是象标志/VI/包装设计/书籍设计,当然两者的业务有重合的地方,但是还是能很清晰的分出来,

比较两者的竞争力我们能更明白两者的区别:广告公司=策略+创意+设计(最终执行)设计公司=创意+设计

因此可以这样理解:广告公司=策略+设计公司=策略+创意+设计(最终执行)

因为现实是:60%以上的设计公司,设计成为其60%以上的竞争力同样现实是:60%以上的广告公司,策略成为其60%以上的竞争力。

由于两者在创意行业产业链位置不一样,就决定了,同样的劳动时间创造的市场价值是不一样的,当然很多很小的广告公司基本和很小的设计公司是一样的,他们争夺的是一样的底端市场,大的广告公司和大的设计公司的市场却基本不重合,广告公司占据着产业链的优势资源,设计公司实际上是在给广告公司作执行工作。

上述就是设计行业的现状:优势的公司会有优势的待遇,优秀的人才会去优势的企业聚集,让强的更强,让弱的更弱,广告公司会更强,设计公司会更弱,并且市场有限,也决定了设计公司不能做大,如果想做大必须转型。

年轻的设计师们?你们的热请还有吗?你感觉设计还是你的热爱吗?你感觉到你的想法或者是创意在消失吗?你是不是感觉身心俱疲惫呢?是不是感觉得不到应该有的回报呢?是不是想离开可是又不知道去哪里,感觉哪里都是一样的吗?你是不是不甘心放弃一直得梦想,对设计,还有对自己呢?

我也这样的困惑和思索过,我想过怎么能突破自己,突破日益恶性循环的平面设计产业,我总在寻找一种新的方式,让设计回归应该有的价值,地位,和商业的回报,我面临的问题是个人的也是整个设计公司行业的,我知道我改变不了什么,改变不了客户对设计的廉价认识,改变不了别人对专业的尊重,改变不了自己的回报,不管自己怎么努力,怎么纯净,怎么表达,改变的是自己由满怀希望到失望,我知道,我必须离开,如天使一样需要有飞翔的翅膀,我会继续寻找让创意产业获得商业回报的途径,并且现在一直在寻找,

朋友们不要放弃,你可以对设计行业失望,可以对设计本身失望,但是不能对自己失望,不能对改变现状的可能失望,因为我们能改变的就是自己,自己去寻找发挥自己价值的方向,不仅仅是设计,不仅仅是作为一个设计师,不仅仅局限在现在困境的行业,我们可以有新的选择,我们一定会更优秀,如果你改变让你延误的现状,那就用脚投票吧离开,寻找新的开始,

我是怎么样开始的吗?大家知道我做了方向的尝试,我是在体会不同的设计方向,也是在寻求不同方向的突破,结论是这样的:平面设计-能不做就不做,如果做,去广告公司不要去设计公司,能去4a去4a,不能去4a就去比较大的。如果去了设计公司,要去著名的设计公司,最多呆2年,并且争取往上走。最好去网络公司,已开始实习就去,也许你很难适应,但是你会发现你可以接触的很广泛,并且这样的公司一般不会死抠,有很健全的流程保证你的工作。很重要一点,你会永远年轻。能去中国著名的网络公司,那么你不考研生都值得。

不管去哪里,时刻保持学习的欲望,做好前进的铺垫,不要为暂时的困境失望,因为那些人也是人,人都是一样的,不会有天才,如果有那么就是你。

不要争做第一,先做中游,然后超过你前面的一般,然后再超过前面的一半,最后你就是第一。

不要为没有女朋友而伤心,如果那样,你即使找了女朋友也会让她伤心。

不要相信老板对你美好的承诺,如果有你要让他写在纸上,签上名字。

别人叫你是兄弟的时候,想想是不是你在为他打工,那么就不是兄弟。

朋友可能是同事,但是同事能成为朋友的很少。

不要寄希望于别人的帮助,以为别人同样那样认为。

你可以休息一整天,但不能郁闷超过一小时。

有信仰更要有信心。

《服装设计》教学设计 篇3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虽然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穿着校服,但他们渴望穿着出有个性的服饰,所以,学生对服装的要求是比较有想法的。他们有一定的审美观点和设计知识,所以这一课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感兴趣的。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运用服装的色彩、款式等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练习制作,来表达自己的个性,让他们体会到亲手设计服装的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服饰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服装设计中的要素,以及服装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创造出风格多样的服装,并能通过专业性的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阶段——导入新课部分——新知探究部分——制作演示环节——作业练习阶段——作品展示阶段——教师总结阶段

在课前准备阶段,我让学生大量收集综合材料,旨在让学生发现不同材料的美,能够在设计创造中找到灵感。这也是突破难点、创作出风格多异作品的前提。

服饰往往代表着一个人的年龄、身份、地位、文化素养、审美情趣。我利用提问的形式导入新课,如何穿出既漂亮又有品位的服装,又如何设计。让学生带着探究、解决问题的心理进行本课的学习。

在新知探究部分,我又提出,“在购买服装的时候会考虑到哪些因素?”等教学问题。在这一阶段,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起引导的作用。通过对以往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造型与色彩的基本知识。所以对以上提出的问题有一些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分析。

我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和总结,归纳出服装设计的要素。

在制作演示环节,我结合以上服装设计的知识,重点讲解演示服装的设计步骤及技巧。

对于模仿能力比较强的中学生而言,教师直观形象的演示,更容易使学生掌握服装设计的步骤与方法。同时,我在讲解的时语速放慢,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重点的地方进行强调。

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知识点落实阶段,也是突出教学重点的一个环节。在进行设计的时候方法很多,我以布帖的方式进行演示,更加的直观,学生也很容易接受。教师的范作,又无意中给他们以制作的方法以提示,加上剪贴的方法简单又易出效果,学生更容易理解服装设计的步骤与技巧。

在学生作业练习阶段,因为时间比较紧张,为了保证在短时间内能很好的完成作品,我明确提出作业的要求。例如,让多人合作,作品表现形式、表现方法不限。学生可以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设计方式来完成作业。

在学生开始制作后,我走到学生座位当中,巡回辅导。对于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强调。对于优秀作品随时展示。

作品展示阶段这一环节应是本节课的高潮部分。因为学生对自己的作品的表述还有畏难情绪。不知如何介绍自己的作品,所以我引导学生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点评:如作品当中涉及到的设计因素,作品适合穿着的场合,作品中的优点等。

采取学生主动发言展示和教师选取制作精美而有创意的作品,点名发言展示两种形式。

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在点评时有点可寻。

在点评活动中,学生是行为的主体,教师只是起一种指导、协调的作用。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方法。引导学生运用专业性的术语点评作品。教师要以表扬鼓励性的评价,激励学生,让他们在自信的基础上不断学习,通过别人长处认识自己的不足。

这一环节也重在突破教学难点。不仅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更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评论能力,和正确的审美能力。

设计教学设计 篇4

设计的本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 产生人类能够共同感受到的价值观和精神[1], 我们不仅要关注那些解决问题的设计行为, 同时我们也要把目光转向那些我们认为已经完成的设计, 对它再次地进行设计。

图1左是我们常见的红绿灯, 作为全球通用的交通信号, 红绿信号的识别成了绝大部分人意识最深处的本能。但是, 还有一类人是例外的:色盲人群。他们无法正确辨别颜色, 于是几位设计师基于色盲人群无法辨别颜色却可以识别形状这一特性, 设计出了可以照顾到色盲人群的新版信号灯如图1右, 红灯被设计成具有警示意义的三角形, 而绿灯则是平和的四方形。虽然对交通信号灯的再设计只是一个小众的案例, 但这个设计行为却提高了社会对人性的极大关怀。

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曾对再设计进行了解释:“‘RE-DESIGN’这个词的意义, 简单地说就是‘再次设计’, 就是重新面对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事物, 从这些为我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中寻求现代设计的真谛, 给日常生活用品赋予新的生命是我真正感兴趣的课题。……‘RE-DESIGN’这个词, 也包含了把社会中人们共有的、熟知的事物进行再认识的意义。……用最自然、最合适的方法来重新审视‘设计’这个概念。”[2]

笔者认为, 再设计更多的是传达一种信息, 通过人类对已有的设计做出某种可视的改变, 以期传播友善的、生态的、可持续的设计理念, 从而唤起人们对所设计对象和设计行为的再次思考。

未来社会的发展使我们认识到必须不断地减少那些在生产中和使用中破坏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产品;不断减少那些容易被抛弃和取代的产品;不断减少流行性的产品和那些易损、易衰老的产品。设计师都该为今天和未来承担社会和文化上的责任, 设计必须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 改善产品的使用方法和自我说明的能力, 保证环境对此的承受性, 引导消费的正确行为[3]。而再设计为我们的设计行为提供了满足这些要求的有效途径。

从商业经济哲学角度来看, 再设计就是设计逻辑中最基础的不变之变。结合商业现实进行再设计, 强调将过去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现代时的优化, 或者以成熟技术重新进行商业运作, 成为当前企业家们应对商业危机的有效策略。

一个典型案例就是2008年摩托罗拉Aura手机, 陷入经营困境并没有让摩托罗拉砍掉全球几大设计中心, 他们把5年前的经典设计V70手机又拿了出来, 延续V70旋转屏幕的设计结构, 重新打造出了奢侈手机Aura (图2) 。按照摩托罗拉全球总设计师吉姆·维克斯估算, 比起创新设计出新款式的手机, 延续V70的Aura至少能节约设计创意和测试调研的大量投入, 能省15%的研发经费。同时因为V70在5年前的市场成功效应, 又降低了Aura的设计被消费者接受的风险。

我们可以从中理解到再设计, 它既可以是一种管理工具, 又可以是一种文化现象[4]。作为工具, 它本身就是一种产业, 是一种增进价值、减少投入、快速见效的工具;作为一种现象, 它是一种态度, 是一种可作为改变社会消费观念、促进环境与人和谐共生的媒介。

二、再设计的形成

从发展角度来看, 无论是设计理念, 还是设计方法总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进步的, 基于社会责任感的“再设计”也正是通过材料、技术的发展, 功能、造型的改进对设计进行的再一次革命。

三、再设计的设计原则

设计是一种关于目标导向的问题解决的创造活动, 我们讨论的“再设计”基本的原则依然是一种创新, 更重要的是它遵循自身的“RE”——“再”原则, 通过对原有设计的再次思考, 从而形成自身的原则。它的原则归根结底还是对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的当今和未来的一种责任感。

Remind——重新审视我们身边的世界, 审视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 把它变成陌生, 它就会给我们展现出事物的另一面, 这也是再设计的创作之源。日本设计师坂茂重新再设计的卫生纸 (图3) , 把卫生纸中间的芯设计成四角形的, 纸也是以四角形的方式被卷上去。在抽取卫生纸的时候, 就会感受到因为阻力造成使用的不方便, 而正是这种阻力发出的信息和实现的功能使人注意到节约的意义。同时, 四角形的卷筒卫生纸在搬运堆放还可以节约空间。再设计并不是全盘否定以前的设计, 而是通过再设计让我们感受到设计的批判性, 可以重新审视设计行为。

Resource——提高对能源的再利用能力, 倡导设计的可持续性, 在设计中使用可更新的自然材料。“再设计”就是“可持续性设计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 一个产品在使用周期内的环境成本大约有80%取决于设计。“可持续性设计”就是倡导在设计阶段就确立环保的观念, 设计出效率更高、浪费更少的产品和服务, 避免出现以往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情况。

为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再设计”可以有针对性地站在原来设计的基础上更合理地利用现代的技术和材料来取得一个成功的设计。苹果新一代的Macbook不再使用塑料外壳, 改为苹果开创的Brick工艺, 以原始铝块为基础材料, 用三维激光快速切割成型。一次激光成型的铝外壳不再需要弯曲, 保留了原有的强度, 让新一代Macbook笔记本电脑省掉了原本复杂的螺丝组装流程, 从而大量节约人工成本和物流成本。因Brick工艺的物料消耗比传统的塑料设计要多13%的成本, 却降低了近10%的劳动强度, 所以产品的可持续和商业利润均获得双赢。

Reuse——我们最常见、最容易理解的就是废物利用。据统计, 目前在英国每年有85%, 总计达2200万吨的生活垃圾被埋在垃圾埋填场。如果在设计的过程中考虑使用这些废料, 在2016年前埋填垃圾的比例就会下降到35%。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设计活动在尝试着利用废弃的物品, 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设计视野。利用废弃物品中的零件进行创新应用也是再设计的一条重要途径 (图4) 。

Reduce——再设计提倡“更少, 更精”的设计, 未来“少而精”的产品不仅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还会为使用者带来更多的使用价值。在国际工业设计界享有极高声誉的迪特·拉姆斯教授在他担任布劳恩 (Braun) 公司设计主管时, 为布劳恩产品设计定的纲领中就明确的提出了优秀的设计时尽可能少的设计, 它将精力集中在关键的东西上面而不是附加上华而不实的多余的东西。布劳恩的产品在他的规划下得到了不断地前进, 也显示他的前瞻性。

Recreate——设计是为满足“人”的需求而有的产品设计, 人类的需求永远不会停留在某一点上, 因此设计也必须经历再造的过程。再造可分为两个层面, 即自身的提炼和自身的衍变。通过再设计可使产品在造型、结构、细节、功能、材料方面不断地更新, 越来越趋于完美。自身的衍变则是由一个产品的母体为源泉, 引发出另一件或另一系列的作品, 它们之间有质的联系, 拥有共同的核心特征。芬兰著名家具设计师阿尔托花时三年设计了著名的Paimio椅, 从材料革新入手, 不断改进, 最终在椅子的设计上树立了人性化设计的典范。

家具设计师汉斯·维格纳从中国明式座椅和英国温莎椅中汲取灵感, 并转化其已有的形式, 进而发展自己的构思, 设计出了经典的“中国椅”和“孔雀椅” (图5) 。

寻找过去的设计经典, 利用新的技术元素加以整合, 这种优化与再造的理念, 也是适合目前的商业需求和社会需求。

这些再设计的方法无论是造型上, 还是材料工艺上对原设计的再创造, 它的原则都是以传播友善的、生态的、可持续的设计理念为核心的。这也正是我们所一再强调的设计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雷切尔·库柏, 迈克·普瑞斯.设计进程——成功设计管理的指引[M].游万来, 宋同正译.台北:台北六合出版社, 1998.12-40页

[2]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6.39-47页

[3]李砚祖.外国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板报设计》教学设计 篇5

与 备 课

中 心 小 学

2012.09.03

《板报设计与制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教学对象分析

(1)经过学习,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文字与段落的设计、艺术字与图片的插入、表格的输入、对象框、页面设置等。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没有真正地把学科知识和所掌握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学习档案袋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从本学期开始,学生组成了4——5人的小组进行协作学习,小组内成员较为熟悉,并逐渐适应协作学习,但协作学习的技巧、与他人的沟通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时监控学生的协作学习情况,并组织成果交流会,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与体会,使小组的协作学习走向成熟。

2、教学内容分析

本知识点介绍了报设计要点和制作。学生不但要学会如何制作电子板报,还要学会如何评价板报,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制作板报。

教学重点:板报的设计

教学难点:板报的评价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领域】

(1)能综合运用知识和操作技能创作一份板报。(2)学会设计板报。(3)学会评价板报。

(4)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加工整理以及呈现交流。【感情领域】

(1)学会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发展领域】

(1)掌握协作学习的技巧,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

(2)学会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3)学会在学习中反思、总结,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更高水平上获得发展。

二、教学建议

1、建立学习小组“协作学习小组”

为了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表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小组“协作学习小组”收集学习小组创作板报的计划、作品产生过程说明、系列作品、小组成员评价反省,客观而形象地反映学生的进步、成就及存在问题,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省的能力。对“协作学习小组”的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小组间互评三部分结合的方法。

2、以自主创新为教学原则,确定协作学习的内容

围绕“制创建小组学习小组”任务把各教学目标和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协作学习。学生通过协作,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的学习。

3、采用基于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以协作学习小组形式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学习。在教师引导下,由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协作学习小组,每组4-6人。各协作学习小组在选择课题后,通过网络搜集资料,并通过网络评价系统创建学习档案袋,并实现教师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自我评价。

4、信息资源的设计

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设计的以下信息资源:

(1)本地(局域网)资源:教师事先从因特网、VCD光盘中收集了大量有关“信息处理与电子计算机”主题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授课过程中,可以从网站中获取到有关的信息。

5、教学工具的使用

小组“协作学习小组”收集的内容比较多,教师的工作量大,因此,本人开发了为教学活动提供以下功能:

(1)在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局域网提交计划、作品等,建立小组“协作学习小组”;

(2)实现了网络环境下教师评价、小组间评价、学生自我评价;

6、课时安排 本学期共安排10时

1.版面设计、1课时 • 刊头设计、1课时 • 标题设计、1课时 • 文字编排、1课时 • 板书设计、2课时 • 美术字、2课时 • 黑板画和尾花、2课时 花边等部分

教学过程

黑板报设计布局格式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两种版面布局格式;

2、掌握版面设计的基本步骤;

3、理解版面设计的两个设计重点。教学重点:

掌握版面设计的基本步骤,理解版面设计两个重点。教学难点:

了解并掌握两种布局格式。课前准备:

手绘板报设计稿,优秀板报设计图片。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观看自己班级墙后的黑板报设计,利用学生的自豪感,激发学习兴趣。

2、利用学生对报纸版面的选择、评价,增加学习兴趣;

展示四幅手抄报图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概括出版面设计的设计重点。

A、由评价版面图样、色彩的优劣,引出重点一:装饰美化

B、由评价版面分割、规划优劣,引出重点二:布局编排

教师小结:

我们所看到的黑板报或墙报、手抄报,除了文字稿件质量要好以外,版面的编排设计好坏也直接影响它的宣传效果。(板书:板面设计)

二、新授版面设计知识,承前启后;

1、解释版面设计包含内容:出示一分手抄海报,通过这幅作品进行分解。

版面设计就是利用报头、文稿、各级标题、栏图、题图、插图、尾花、花边等内容进行布局编排、装饰美化的过程。

2、版面设计的一般步骤:

(1)第一步:根据文稿主次进行版面分割布局。

首先,同学们讨论一下,根据你们的经验,进行版面设计要按照怎样的步骤进行?(学生讨论,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一份手抄报的文稿内容有主要和次要之分,主要文稿占的块面较大,次要的文稿占的块面较小,我们在进行版面设计时,首先要针对文稿的主次进行大块面的分割布局,这样才能达到界面编排合理、块面活泼统一的效果。

A、讲解第一步的两种布局方式:

1、对称式布局

2、均横式布局

在版面设计的整体布局方面,我们经常运用的有两种布局,下面请同学们看两幅事例,观察一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师出示手抄板报,学生观察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观察结果的概括能力)B.请看第一幅作品,从布局上看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出左右对称的布局方式,以及这种布局的设计特点。

C.生观察并自行给第二种布局格式起名字。

培养学生的观察及运用学过知识概括能力。利用两个事例,辨别两种布局方式,加深理解。

(2)第二步:设计报头、栏图、题图及标题字体。

在第一个步骤的基础上,运用前几节课所掌握的报头、题图、栏图及标题字体几方面内容,在版面上进行合理的安排。

(3)第三步:誊抄文稿、画插图。

誊抄文稿时,字迹要工整,插图要与文稿相辅相成,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最后,看看我们的版面上还缺少什么?

(4)第四步:画尾花、花边、总体调整。

当所有的设计工作基本完成时,就要看看有没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添加润色,修修补补,让你的作品更加优秀。

好的版面设计应该是篇目层次分明,文、图块面活泼多变、而又有统一感,色彩协调、醒目。

点,多方位提供教学建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及考虑学生实际生活、学习中的需要,本活动运用了讲授法、观察分析法、概括总结法、练习法来帮助学生建立起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来适应教学内容需要,加深他们版面设计的认识和理解,并大胆设计版面。

总之,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样的,在今后的教学之中我会不断总结经验,力求做得更好。

设计之后的设计 篇6

在过去一百年中,设计制造出了许多漂亮的“肥皂”。看看我们生活的世界,衣食住行用的各个方面都被设计过,这些漂亮的“肥皂”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奇妙的生活状态,我们习惯用一个词来称呼它——“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什么?它就是在那些漂亮的“肥皂”背后,被制造出来的人们喜欢洗澡的愿望。因为这些漂亮的设计,以及这些漂亮设计所形成的愿望,人们希望用LV的手袋、穿杰尼亚的西装、喜欢去设计漂亮饭馆就餐和约会。据说北京兰会所邀请菲利普-斯塔克主持设计,而它本质上只是一个“吃饭”的场所。但是有了这些设计,“吃饭”本身也就变成了一种更加高级的愿望。

1990年,宝洁公司带着飘柔、潘婷、舒服佳进入中国,并开启了中国公众个人洗浴生活观念的全新变化,人们开始认识到个人护理有许多的要求和标准。在我们的意识中,洗澡主要目的就是清洁功能,把身体清洗干净。因此在这种生活认识中,人们对于卫浴空间要求、卫浴物品需要都是比较简单的,一般情况下15分钟左右的时间就能够解决所有问题。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宝洁公司所渲染的“洗澡”的概念,已经把这项最功能化的生活内容演变成系统性的养身、护理、休闲的过程,人们会花上一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在浴室里,浴缸的出现就是为这种休闲式的洗澡而准备的。我们常常在时尚媒体上看到这样的广告图片:乳白色的、洁净明亮的浴缸,水里撒满了各种花瓣和精油,浴缸旁的台子上,悠扬的音乐从音响里传出,身披浴袍的女主人正在准备入浴。

很长时间以来,无论是普遍意义上的中国企业,还是中国的设计机构,都主要致力于制造出甚至称不上漂亮的“肥皂”,而很少涉及制造出人们洗澡的愿望。今天,我们似乎都明白愿望是比漂亮物品更加具有持续商业性和商业价值的东西。

从这个层面看,生活方式就是一种愿望,它是通过物品的设计而创造出的一种生活形态,它基于物品又超越物品,并可以持续发展的的高级商业类型。如果说低等企业生产物品,那么创新性、高级的企业则生产愿望。DIOR生产的是一种愿望,APPLE生产也是一种愿望,甚至类似星巴克这样的快餐性咖啡店对于许多人来说也是一种愿望,一种希望拥有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

设计在设计之后。今天的商业逻辑、手段、策略和实际发生的一切都基于人类生活而成立的消费行为都证明,设计不只是一种专业性的创新工具,它并不结束在设计方案的实现和执行环节,相反,在方案执行和实现之后的设计才是真正意义上达到成功的设计。在这里,后者“设计”好比那块漂亮的“肥皂”,这是每个创意工作者最直接的理想,即做出好的设计。前者“设计”是在制造人们想洗澡的愿望,制造一种生活方式。

很长时间以来,这是所有企业家都在思考的问题。在技术同质化、营销手段和渠道同质化的当下,在人们越来越不屑于所谓“价格优势”等销售伎俩时,还有什么手段比设计更能制造出消费者的愿望。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愿望?在消费者看来,它是关于更加先进、高级、高品质生活的表达,它是源自消费者的生活追求的表达。在企业家看来,这是一种成功的生活设计,是一种有计划的预谋,是巨大的、高附加值的商业机会,也是全新的商业模式。

设计愿望,或者说设计渴望,无论设计机构否认与否,这显然已经不是关于设计的专业问题,而是设计如何产生更加广泛价值的发展问题。全球的公司都开始致力探索设计在这个层面上的作为,作为专业的从业者更加需要对此作出积极的思考。

今天,毫无疑问,生活是最大、最持久的生意。APPLE显然深刻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它创造了一种被无数人认同和追随的生活,这帮助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这种成功仍然具有强劲的持续能力。看看每一款IPHONE手机首发时,全球苹果专卖店门口长长的队伍,就能明白生活的生意所具有的影响力。

关于设计教学的设计 篇7

进入信息时代,设计已被广泛倡导。尤其近三十年各院校设计专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为社会输送各类设计专业的毕业生,相对而言,社会对于设计人员的需求已有一定量的满足,有的行业还出现“过剩”的现象(如毕业生改行从事其他职业,或在竞争中退出设计行业等)。然而,根据社会的实际状况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强设计和提高设计的品质,使设计的创新、合理与发展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仍然是与设计相关的各领域需要担负的重任。然而设计的提高与发展,不仅取决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及生产条件的发展状况,还取决于设计者的素质与能力,因为人才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设计的成果。因此,对于培养设计人才的教学部门,其工作的成效无疑是所有影响设计进步的最为重要的环节。

二、设计教学的设计在教学工作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对于设计教学的设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同样要求具有创新性、合理性和发展性。教学设计的对象(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对入学后的教学需求,会随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其二,经济、文化、技术等环境条件的变化,将对设计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出新标准和新要求。其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竞争,更需要设计院校输送高素质的设计人才。因此,进行设计教学的设计,不仅是必要的,更应根据具体的要求,不断设计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案,以满足和适应教学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对于高素质设计人才的需求。

笔者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多年,对于设计教学的设计深有感触,有无设计以及设计的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甚至将影响到对专业设计发展的作用和对社会的贡献。为确保设计教学的顺利进行,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设计教学的设计应当依照正确的设计程序,对设计的过去、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要有较为清晰的了解和研究。因此,对于具体的教学,不应孤立的进行,更应全面了解各方面的信息,研究与之相关的各种问题。在全面掌握与课程相关的基本信息后,确定课程教学的具体目标,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所定的课程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和研究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这样的教学不仅具有创新性,而且更具适应性和发展性,做到教学以人为本,以满足实际的需求为目的。既符合设计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能够发挥出设计教学的最大作用。

三、设计教学的设计应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并以系统的方法进行

目前的设计教学包括设计基础、专业设计、设计实践等教学环节,对设计教学的设计就应贯穿于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如基础类的造型设计、色彩设计、设计表达基础、产品摄影,以及二维和三维计算机辅助课程等。以往的教学,在教师的努力下,都已展现出不同程度的教学成果,为专业服务的基本点也在教学成果中得到较好的体现。随着专业要求的提高,不仅具体课程应该改进,基础课的整体结构也需要调整。如根据授课对象等具体现状,对基础课程进行重新整合,并将以往相对分散的课程进行归类。一方面可以突出基础课的目的,使学生从中明确学什么、为什么学;另一方面将有些辅助技能课程融到主干基础课中,这不仅可以有效利用课时,将知识融合后,更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另外,还要设置“造型设计基础综合训练课程”,将前期所学知识依据课程主题进行综合性的系统训练,既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又有利于将所学基础知识较好地应用于今后的专业设计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在明确教学的总目标和子目标后,具体的课程教学应支持和符合它的上层目标,并最终服务于总目标。那么在具体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无论是课程内容的选取,还是课程教学的方法,都要遵循已定的“目标系统”仔细安排和研究。

同样,从属于子系统的专业设计类和设计实践类课程,也应按照上述的方法将以往的课程进行归类重组,根据学校的专业发展和培养目标,以系统设计的方法分别对设计类和实践类等具体课程教学进行设计,充分发挥出各课程的教学作用,完善整体的教学体系。

四、设计教学的设计应关注不同环节的相关性及具体环节的特殊性

在系统总目标下,虽然设计基础、专业设计和设计实践等为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但他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无论其中哪一项的变化都会影响其他项目的发挥结果。基础课是学生入校时首先接触的课程,在多数学生对所学专业还没有充分认识之前,他们的学习态度是相对被动的,老师教什么他们学什么,即使有些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很强,因对专业了解不多也会受到一定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在教学中除给他们传授课程必要的知识,还要尽力开阔他们的眼界和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专业设计和设计实践等环节,除以上所述的教学方法外,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尤其是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敬业精神。不同课程的教学训练在提出课题的要求后,必须训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及寻找课题的能力;在课题研究的不同阶段开展课题讨论会,从辩论中拓展思路、加强学生的判断力等。避免在专业设计课程,甚至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学生找不到设计方向。教师的职责是在教学训练中,对课题提出要求并进行引导和评价,不应是直接给予和告知设计结果,而应努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另外在课程教学中,应创造更多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条件与机会,除参加社会竞赛等活动外,还可以开展与企业的互动教学环节,走进企业或相关的优秀企业管理、设计人才进行交流互动等。由此,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增强他们进入社会的适应性。

五、设计教学的设计应是发展教学及推动设计进步的持续性行为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教学 篇8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是交通土建方向的主干课程之一, 在这门课的教学安排上有理论教学和课程设计这俩主要教学环节。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是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课程设计一般是安排在理论教学完成后集中时间做。学生在学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后进行课程设计,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计算进行道路线形设计的能力。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训练, 可以使学生了解道路勘测设计的内容, 掌握道路线形设计的思路、要点、难点和方法。为后续的道路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1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通过做这个课程设计,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路线设计的程序、内容、方法, 进一步掌握道路平面线形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以及横断面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熟悉了解本专业的标准、规范、规程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通过熟悉资料, 查阅相关参考书、标准图, 认真计算, 有创见地独立完成规定设计内容。

(1) 在给定设计任务书资料上, 根据各自的起点交点终点进行该段公路的线形设计;

(2) 理解和掌握与道路勘测设计相关的《标准》、《规范》、《手册》的内容及运用方法;

(3) 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要独立地系统地完成课程设计的全部内容。

2 课程设计内容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的内容包括:公路平面设计、公路纵断面设计、公路横断面设计。

并具体内容如下:

2.1 公路平面设计

在所给的数据资料基础上根据起点、交点、终点进行路线的确定;确定公路等级和公路技术标准;确定公路平面线形的各个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算各平曲线要素;按公路工程图的要求, 手绘公路平面设计图纸。

2.2 公路纵断面设计

根据任务书给的地面高程的数据, 按照横向比例1:200, 纵向比例1:2000的比例绘制纵断面的地面线;根据地面线按照《标准》、《规范》的要求及路线所经地区的情况确定公路纵断面的坡度、坡长、竖曲线半径, 同时考虑路线平曲线与竖曲线的配合;计算各竖曲线要素;按照公路工程制图要求手绘公路纵断面图。

2.3 公路横断面设计

根据所给任务书上的资料, 任意选六个进行设计根据填挖高度、路幅宽度、路拱超高、路肩横坡度、边坡坡度计算和绘制各横断面图 (1:200) 。

2.4 计算土石方量

3 设计步骤

3.1 绘制“路线平面设计图”

本次平面设计主要是把野外敷设的中线资料点绘在图纸上, 重点在曲线要素的计算和曲线的敷设, 并熟悉道路平面设计图的内容及绘制要求。步骤如下:

(1) 按规定的比例与格式打好图标。

(2) 根据指导教师所给定的起始点的坐标、起始边的方位角, 计算你所设计路段的各交点坐标及各导线边的计算方位角。用坐标法把各交点展绘在图纸上。 (比例1:2000)

3.2 纵断面设计

重点是要搞清楚路基设计标高位置的确定;纵坡设计的步骤、方法以及设计要领;纵坡设计有哪些技术标准规定, 如何掌握;如何进行平纵组合设计;如何避免一些不良设计;纵断面设计时如何考虑横断面设计、路基稳定及经济性问题;纵断面设计图绘制的内容及规范要求。

设计步骤如下:

(1) 纵坡设计的准备工作。按规定的比例与格式打好图标和图中各栏。将所设计路段的各中桩桩号、地面高程抄在纵断面图上的相应位置, 点绘中桩地面高程点, 用折线连接各高程点形成中桩纵断面地面线。

(2) 拉坡。注意各纵断面标准的掌握, 总体原则是纵坡宜尽可能平缓, 避免突变, 连接平顺, 平纵应配合协调。注意满足控制点 (路线起讫点, 控制性控制点, 经济性控制点) 。注意平纵横三者要结合考虑, 在优化纵断面线形应兼顾工程经济性等。

(3) 竖曲线半径选择及竖曲线要素计算。竖曲线半径尽量选择大半径, 注意指标的均衡性和协调性。

(4) 设计高程和填挖的计算。注意曲线凹凸、纵坡方向对设计标高计算的影响。填挖值=设计标高-地面标高, “+”为填, “-”为挖。设计标高, 填挖值要求取到0.01米的精度。

(5) 绘制纵断面设计线, 抄写各中桩设计标高、填挖值, 绘出坡度/坡长示意线, 竖曲线标注。一定要注意制图的规范化。

3.3 横断面设计

重点是要搞清楚道路横断面各组成部分, 要有路幅形式、路面宽度、路基宽度等部分尺寸的确定, 路基断面形式的选取;超高加宽值计算。设计步骤如下:

(1) 道路横断面各组成部分尺寸的确定。根据道路等级条件, 依据标准、规范, 参考路基设计手册或根据当地使用经验确定。

(2) 超高、加宽设计计算。

加宽设计计算:确定加宽类别;确定所设计路段各曲线处的最大加宽值;确定加宽过渡方式;确定加宽过渡段长度;计算曲线上各中桩处的加宽值。

(3) 绘制路基横断面设计图 (逐桩横断面设计图) 。

作路基横断面设计线, 即“戴帽子”工作:注意检查设计的合理性, 路基边坡形式不要变化的太频繁。

4 设计成果

公路平面设计图纸一张 (手绘) ;公路纵断面图纸一张 (手绘) ;横断面设计图纸一张 (手绘) ;课程设计计算书一份。

5 小结

通过以上课程设计的练习, 学生对道路勘测设计有了初步的认识, 基本掌握了做一段道路的过程, 能够对一段道路简单的进行平纵横的设计, 由于课程设计有限, 不可能完整的做一大段道路, 因此学生在课后还需要多看相关的道路设计实例以增加自己的知识。

参考文献

[1]翟京, 罗丽君.“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实验教学研究[J].价值工程, 2012, 15:065.

[2]周亦唐.道路勘测设计[M].四版.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5.

《统计》的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篇9

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第98-99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应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

2. 使学生在统计数据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

难点:理解用画符号作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四、教学过程

1. 复习旧知

问: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看,他是谁?

师:米奇来到了水果超市,他看到了哪些水果呢?

米奇要想一下子就能数出草莓、橘子和苹果各有多少个,应该怎么做呢?你觉得应该分几份比较合适呢?(课件将凌乱的水果分成3份)

板书:分

师: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还可以再把它们……(排一排),这样我们就能很快地数出橘子有……草莓有……苹果有……

师:这种分一分、棑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是我们上学期学的统计,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统计。(板书:统计)

[设计意图:通过旧知的复习,唤醒学生的分类思想,为学习新知识提供必要的方法。]

2.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小朋友一起到米奇的妙妙厨房看一看。

播放课件录音:今天我请客,准备给每位客人发一块巧克力,你们愿意帮忙吗?看,这是做巧克力的磨具,你知道它能做出哪些形状的巧克力吗?

继续播放米奇录音:嗯,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巧克力各需多少块呢?

师:是啊,每种形状的巧克力各应准备多少块呢?米奇决定打电话去问问他们。我们一起来听米奇打电话,看看咱们能不能帮助米奇统计出每种形状的巧克力各需多少块?(播放课件)

米奇:你好,米妮,我是米奇,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巧克力,你喜欢哪种?

米妮:我喜欢正方形的。

米奇:高飞,你呢?

高飞:三角形的。

师:其它小动物呢?

电话录音:正方形的、三角形的、正方形的、圆形的……

师:电话打完了,你们有没有帮助米奇记住三种巧克力各要多少块啊?为什么没有记住啊?

师:是啊,那么多的电话,仅仅靠耳朵听,比较难记住,看来我们得想想别的办法了,那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帮助米奇统计出每种形状的巧克力各需多少块呢?

生:用笔记下来。(板书:记)

师:你打算怎么记呢?

生1:打一个电话,就把图形画下来。

生2:按形状分下来记,三角形记在一起,圆形记在一起,正方形记在一起。

生3:用数字记。

生4:写字记。

[设计意图:用故事创设教学情境,符合低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以“声音”的形式呈现被统计的对象,把学生带入随机事件中。学生感到用旧知识已不能解决新问题,“逼”着学生去思考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这种方法的探究又巧妙地借助学生已有的“打电话记事”的生活体验来完成。]

师:拿出老师课前发给你的一张白纸,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录,好吗?

展示学生的记录

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几个小朋友的记录

这是第一个小朋友的记录

□△□○△○△△○□□△△○□△

问: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张记录单中正方形有几个?三角形有几个?圆形有几个?这个小朋友的记录能帮助米奇解决问题吗?

再来看第二个小朋友的记录

△△△△△△△

○○○○

问:从这张记录单中,我们知道正方形有几个?三角形呢?圆呢?

思考:你觉得上面的两种记录方法哪一种让我们看得更清楚?为什么?

出示第三种方法:

□√√√√√

Δ√√√√√√√

○√√√√

问:你觉得这个小朋友的记录方法可以吗?那你能告诉我正方形有几个?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这里的一个勾就表示……,5个勾就是……

教师指着三角形后面的勾问:这里的一个勾又表示什么?为什么?那圆形后面的4个勾就表示……

随机展示学生其他的记录方法。

比较:第2种方法和第3种方法比较,你觉得哪种方法既清楚又方便?为什么?

师:确实,从这两种记录中,我们都能一眼看出每种图形的个数,但是记录时画勾感到怎样啊?

伸出你们的小手,比划一下,如果画一个正方形需几笔?如果画勾呢?

问:你们想不想用画勾的方法再为米奇记录一次?

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作业纸,用画勾的方法记录。

问:用画勾的方法记录,你感觉怎么样?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用画勾的方法进行记录。(板书:画“勾”)

师:根据刚才的记录,你能填写下面的表格吗?试一试

问:这里的16是怎么得到的?从这张表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你觉得上面的两张表哪张看得更清楚?

师:用画勾的方法记录了以后,我们还需要把每种图形的结果填在统计表里。(板书:填)

[设计意图:先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精神。通过分步展示学生不同的记录,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哪种记录比较清楚?哪种记录既清楚又方便?层层深入的追问使学生逐步认识“画勾”记录方法的优越性。在此基础上,又让学生用画勾的方法再记录一次,目的是能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到“画勾”的记录确实既清楚又方便。]

3. 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出示一个圆片,认识圆片的正面和反面

师:如果老师把圆片轻轻往桌上一抛,结果可能是哪个面朝上?如果让你抛20次,结果又是怎样呢?想不想试一试?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在游戏之前,先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看看这个游戏怎么做,每个小朋友做什么。

播放录像:我是组长,我来抛花片,第一次……正面(其他小朋友用画勾的方法记录),第二次……反面。

师:由谁抛花片啊?请各小组的组长起立,你们只负责抛花片,不用记录,注意边抛计数,不能多抛,也不能少抛。其他小朋友打开数学书99页,找到想想做做第一题,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记录啊?

各小组活动。

汇报结果,填写统计表

问:这一小组一共记录了多少次?符合老师的要求吗?

第二组符合老师的要求吗?为什么?

师:米奇也抛了20次,他反面朝上7次,猜一猜,他正面朝上多少次?你是怎样猜出来的?

各小组检查一下,看看你们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次数加起来是不是也正好是20?

师:抛圆片的游戏里面蕴含着有趣的数学知识,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多抛几次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小秘密。

[设计意图:抛花片是学生十分喜爱的游戏活动,在活动中既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同时也有机渗透可能性相等的统计思想,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师:抛完了圆片,米奇还想带大家到马路上去统计汽车。(录像)

问:米奇看到了哪些汽车?

出示下表

问:米奇要想知道30秒内马路上一共经过了多少辆公共汽车、面包车和小轿车,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又方便?

出示下表,你觉得下面的记录可以吗?为什么?

师:所以我们在画勾之前,先要做一个准备,那就是在记录单的前面……

生:画图。

师:还可以怎样呢?

生:写字。

学生记录并完成统计表

问: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师:是啊,短短30秒钟,马路上就通过了8辆汽车,可见马路上的车辆怎样?所以小朋友们在过马路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练习中先出示不完整的表格让学生辨析,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统计表的本质特征,为学生今后的后继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就“如何完善表格”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初步掌握统计的要领,并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师:刚才小朋友们为米奇解决了很多问题,下面我们活动一下好吗?

出示转盘

师:这是一个转盘,上面还有一根指针,如果我轻轻地转动一下转盘,猜一猜,指针可能指向哪种颜色?还有其他可能吗?如果我们转动10次,估计一下,指针指向哪种颜色的次数可能多一些?哪种少一些?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试一试。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转转盘,其他小朋友进行记录,一共转动10次,统计一下,指针指向这三种颜色各是几次?

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记录?记录之前该做什么准备呢?

学生转动转盘并记录

反馈学生的记录单,完成统计表

[设计意图:学生参与转动转盘,并尝试让学生独立进行记录、填表,训练学生独立练习统计的完整过程,既活跃了学生的身心,深化所学新知,也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相机渗透统计思想,培养学生的随机意识。]

四、回顾反思,总结交流

师: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表现真的很棒。你们看,很多小朋友得到了老师奖励的星星。唉,我想一下子知道黄星星、红星星、蓝星星各有多少颗,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让学生上来棑一排

小结:象这种星星就在我们眼前,我们就可以用过去学习的方法分一分、棑一排、数一数进行统计,而要统计像经过的汽车,抛圆片的结果就不能用分一分、棑一排的方法,那我们就可以用画勾的方法统计。画勾之前,我们还需要先……(分)然后……(记)最后……(填)小朋友们,统计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就一定会学会更多的本领。

“数豆子”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 篇10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 (下册) 第4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读写百以内的数, 会用数学表示物体的个数。

2.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 识别各数位的数字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结合现实素材感受数的意义, 并能进行估算, 初步建立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数数、读数。

教学难点

有规律的数数。

教材分析

教材强调要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 主要原因有: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让学生经历数出豆子的数目、用计数器表示出豆子数目, 再用抽象的数字表示出豆子数目的过程, 进一步体会数与数位的意义。数数是一项普通的生活经验和技能, 所以教材把认数、读数、写数与数数的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就是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常识中提炼和抽象出来的。估算有利于人们事先把握运算结果的范围, 并为判断计算器、心算和笔算结果是否合理提供了依据。估算是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渠道, 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估算教学在不同学段有不同的侧重点, 第一学段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为主, 通过设计适当的情境, 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第二学段以估算策略的学习为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塑料盆、小桶、纸盒子若干。

学具准备

豆子若干粒、计数器。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入手, 不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欲望, 而且培养学生有根据地进行估计, 为下一步的具体学习估数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意识

1.教师创设情境, 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 猜猜看, (说一个谜语) 老师手中抓的是什么?老师可以提示大家, 可以做成豆腐。

生:豆子。

师:同学们猜得真准, 那么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做数豆子的游戏好不好?

生:好。

(课件出示板书:数豆子)

2.学生动手操作, 初步建立数感, 加强估算意识。

谈话:今天我们每组的桌子上都有豆子, 我们上数学课拿豆子是做什么用的呢?

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师:今天, 豆子是来帮助我们学习数学的。让我们看看谁会思考、会观察、会从玩儿豆子中发现数学问题, 请大家听清要求:

(1) 玩儿的时候, 同学之间要学会合作, 互相谦让。

(2) 玩儿豆子的时候要注意, 别让豆子掉到地上。

同桌两人玩儿豆子。

(3) 其中一人抓一把豆子, 猜一猜有多少粒。

(4) 两人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

(5) 看谁猜得最接近正确答案。

(6) 活动结束时, 老师会拍拍手提醒大家。

【设计意图】猜谜导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学生对数豆子而引出的数学问题更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要走近学生, 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合作中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探究活动一

活动中, 让学生学会读数

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数10粒豆子, 放入一个杯子中。另拿一个同样的杯子, 里面装的豆子要比这个杯子里的多些。

师:现在你能估计这个杯子中有多少粒豆子吗?

生1:我估计有20粒。

生2:我估计比30粒多。

生3:我是这样估计的, 我先抓一把豆子, 我的一把大约是15粒, 杯子中的豆子我抓两把, 我估计大约是30粒。

师:谁估计得比较准确呢?

生4:我们数一数吧!

(两名学生走上讲台开始数豆子, 同学们也跟着数)

生4:我是这样数的:一五、一十、十五、二十、二十五、还剩3粒, 与30粒接近。

生5:我是这样数的, 先数出10粒放一堆, 再数10粒放一堆, 最后还剩8粒, 一共28粒, 与30粒最接近。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先估一估杯子中有多少粒豆子, 这实际上是体现了学生对数量的原有感知水平。其次, 教师让学生先数10粒豆子再放入杯子中, 这样就建立了一杯豆子与10粒豆子之间的联系, 有机地渗透了由“部分”估计“整体”的估算策略, 然后教师再组织数一数, 这就是验证学生的估计, 进一步在操作活动中建立实际数量 (杯子中的豆子数) 与学生感知 (学生估计的数量) 的联系。最后, 教师在学生操作活动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交流数数的方法, 体现方法的多样性, 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有益的。

在在活活动动中中, 让学生学会写数

1. 你们玩儿得真开心, 我也抓一把豆子。 (老师抓一把豆子) 猜一猜我一把抓多少粒豆子?

(1) 学生猜, 教师不做评价。

(2) 怎么知道有多少粒豆子呢? (学生个别演示数的方法)

(3) 集体交流数的不同方法。

2.每组都给你们抓一把豆子 (教师边说边抓) , 数一数到底有多少粒豆子?

(1) 小组内数豆子。

(2) 小组汇报有多少粒豆子。

3.介绍数位及位置值, 建立模型。

师:老师出示刚才的那个数 (课件出示:“28”) 这是多少?

(课件出示:计数器) 会拨吗?自己拨拨看!

学生自由拨数。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拨的? (动画演示拨珠) (闪动“28”)

师:“28”, 前面的“2”表示什么?为什么?后面的“8”表示什么?意义一样吗?

学生交流讨论。

生1:不一样, 前面的2表示两个十, 后面的“8”表示8个一, 是个位。

课件出示:两个十, 八个一。

4、怎么写这个数, 请你试着写一写。

(1) 每组派代表到黑板前写数, 其他学生在练习纸上写。

(2) 老师根据学生写的数, 进行适时指导。

(3) 同桌交流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5、现在同学们猜一猜我 (指教师) 一把大约抓多少粒豆子? (教师示范并引导学生找一些中间值)

【设计意图】在学生学习写数的过程中, 师生关注、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 怎么拨、怎么写的问题, 鼓励学生表示数出的豆子有多少。为了方便地看出豆子的数目, 学生认识到使用较大的单位 (十、百) 的必要性, 体会到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表示的数值不同。教师从实际情境入手, 先让学生估一估一把豆子有多少粒, 然后再让学生数出10粒豆子, 以此为标准再进行估数。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而且培养学生有根据地进行估计。

探究活动二

在估数的活动中在估数的活动中, 进一步理解读、写数的方法

1.同桌两人玩儿豆子。

(1) 其中一个抓一把豆子, 一起猜有多少粒, 猜后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 并写出这个数。

(2) 你一把大约抓多少粒豆子?

(1) 小组内交流。

(2) 全班交流。

2. 指定物体量豆。 (体会估计需要有依据)

(1) 一小桶豆子有多少粒呢?让学生自由地猜, 猜的结果反差太大, 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想方法估数。

(2) 两人一组, 装满一小桶豆子, 想办法估计, 看谁估计得比较准确。

3. 交流你是怎样估计的。

(1) 小组交流。

(2) 全班交流。

4.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 并写出这个数。

【设计意图】发展学生的数感, 是《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也是数与代数学习的核心之一。数感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 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 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教师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想法, 对培养学生的数感也很有好处。教师鼓励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结果, 帮助学生理解计数器上不同数位上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 加深学生对数位的理解, 进而鼓励学生结合计数器上的结果写出抽象的数。学生在经历了“数实物——数模型——拨计数器——抽象出数”的过程, 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

三三、知识延伸, 寻找生活中的估数知识。 (投影)

春天, 喜羊羊一家到田里种豆子。喜羊羊让美羊羊数数, 看够不够种100粒, 可美羊羊数了半天也没数出来, 现在请同学帮助美羊羊想一想, 用什么办法能最快地数完豆子有多少粒?

生1:分成十堆, 一堆一堆地数。

生2:用小杯子盛满, 然后数出一杯的豆子数。

生3:用眼睛估数。

最后投影播放美羊羊招手感谢的画面。

未设计的设计 篇11

日照山海天阳光海岸公共服务设施服务约2km长的海岸公园,由19个单体建筑组成,包括游客中心、商店、电影院、餐厅、健身设施、公共浴室、洗手间及一个酒店会所。

公园的北段与南段由一个广场相接,广场正对城市主干道——太公三路,是旅游旺季大量人流进入公园的集散地。游客中心紧邻广场,位于广场南端,承担着整个区域的旅游服务功能。游客中心分为地上地下两层,地上部分体量较小,有些是独立的商店,有些是与地下功能相结合及采光、通风、入口于一体的空间。地上由19个单体建筑组成,为整片区域提供商店,电影院,餐厅,健身设施,公共浴室及洗手间等功能。游客由东侧进入广场,可由三条坡度平缓的阶梯空间进入地下空间,或经由地上单体围合形成的四条小径蜿蜒走向海滩。

整个游客中心地上建筑采用同一原形(protoype)发展而成,因体量大小,功能决定其开放程度,形成一系列变形(variations)。这些变形以各种朝向组合在一起形成全新的组织形式(configuration),从而产生一系列“未设计”的空间形态。

建筑结构形式采用钢结构最大化贴合几何形式的方式,形成内部无柱空间。参数化技术在各个设计阶段的应用,给建筑设计从构思到施工一些新的可能。在方案构思阶段,参数化设计不仅应用于造型过程,在群体组织的过程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结构优化方面,参数化技术的应用使复杂结构形体能够由普通钢结构公司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运用参数化技术对立面面板进行优化,用有限的面板种类生成丰富变化的效果。

在中国现阶段的施工条件下,技巧性应用参数化设计的技术与手段,“低技”参数化成为我们的实践策略。

设计教学设计 篇12

本课是为了配合我校“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课堂转型视阈下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实践研究》(编号GHB093192)后续深入研究、各学科渗透艺术教育而设计的。对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来说,计算机作品最能体现学生的艺术素养,而作品设计是实现计算机作品的“蓝本”,也是创作美的过程,这一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忽视,信息技术教师往往把计算机作品课堂看作是技能训练的课堂,重操作,轻设计,结果学生的作品只是简单的模仿,学生表达美、创作美的能力得不到锻炼。本文以“新年贺卡我设计”为例,注重作品的设计过程,为信息技术学科渗透美育、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有意义的尝试。

●教材分析

《新年贺卡我设计》一课是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五章第三节《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的内容。图像信息是人们常见的信息表达方式之一,它形象、生动、直观、表意性强,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重点章节。本课涉及知识点比较多,有图像的类型、图像的常见格式、图像信息的采集、图像设计等。如何把这些知识点有机地“贯穿”起来,为下一课时“图像信息加工”实现相应计算机作品打下基础呢?笔者想到了“新年贺卡”,本课时以贺卡设计为主,第二课时以贺卡制作为主,以贺卡作品为载体完成整个第三节的教学。

●学情分析

图片信息是学生最喜欢的信息表达方式之一。在初中阶段,学生对图片信息的简单加工有所涉及,对常用的图片加工工具——Photoshop也有所了解,但对图像信息进一步加工、设计、制作出自己的图像作品接触得很少,对于图像相关理论知识,如图像的采集、类型、格式等,学生了解得还不系统。这就需要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知。

临近元旦,电子贺卡是表达友情的常见方式,如果亲手设计、制作贺卡则更加突出这份情意。利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设计新年贺卡,既能让其明确在设计图像时应考虑哪些问题,初步掌握图像作品设计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理论知识,又能突出“感恩”教育,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掌握图像的类型和常见的图像格式;了解图像信息采集的途径、方法;初步掌握图像作品设计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引领、课堂练习的方式,初步掌握图像相关理论知识、图像设计因素;通过设计新年贺卡实践活动,创造美、感受美、体验美,内化图像设计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图像设计过程,提升美的情感;加强感恩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图像的类型、常见格式,图像信息采集方法,图像设计的因素。

难点:图像设计的因素,图像常见格式特点。

●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师:新年将至,如果制作一幅新年电子贺卡送给亲朋好友,你如何着手呢?

教师引导:城市在建设之前先有规划设计,衣服在制衣之前也得先有设计,同样要制作一幅贺卡作品,首先要做什么呢?由于贺卡所送的对象不同,其所突出表达的主题不尽相同,后序的设计、制作也会不相同,因此确定贺卡作品的主题是我们进行设计的第一步。

教师出示图像设计,突出表达某一主题。

师:你打算把新年贺卡送给谁呢?想要突出什么主题呢?

设计意图:作品设计的第一步是要明确所要表达的主题,健康、积极、向上的主题所展现出的“思想美”是计算机作品的“灵魂”。在平时设计作品时,忽视作品主题、不注重作品主题的选择比比皆是,这样制作出的作品只是各类素材的堆积,作品“空洞无物”,毫无美感可言,更谈不上“美”的创作。本课开门见山引入,直奔贺卡设计的主题,目的是让学生首先明确“主题”是作品设计、制作的“主线”,加深学生的印象,选择“感恩”为主题,是围绕本课的情感目标展开的。

2.图像信息的采集

师:如何把图像信息采集到计算机中来呢?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如何把现实生活中的画面“采集”到计算机中?2如何把珍贵的图书、字画采集到计算机中?3目前课堂上要采集图像信息到计算机中,你将采用哪种方法?(教师详细解释)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一般图像采集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数码相机。2扫描仪。3因特网。

设计意图:图像采集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学生大都有所体验,通过问题情境的营造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总结,从而达到学习本知识点的目的。

3.图像的类型与格式

师:请阅读教材第93~94页,完成“学习活动一”。

◇图像的类型可分为________图和_________图。

◇请填写下表。

A1.文件容量大

A2.文件容量小

B1.放大不易失真

B2.放大易失真

C1.色彩丰富

C2.色彩变化少

D1.Flash、Corel Draw

D2.Photoshop、画图

◇请说出下列图片格式的特点。

BMP()JPEG()

GIF()PSD()

PNG()

A.有损压缩,压缩比高,图像生动,应用广泛;

B.Photoshop的专用格式;

C.有丰富的图像信息,不进行压缩,文件较大;

D.无损压缩,不支持动画效果;

E.压缩比高,支持2D动画,文件容量小。

教师演示:用画图和Photoshop分别制作上述格式的图片,比较其文件大小。

设计意图:这部分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理论性强。教师通过设计课堂练习,采用“自学+完成练习”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加深他们的记忆(完成练习),再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突破“图片格式”这一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

4.图像设计的因素

师:一般情况下,图像作品设计要考虑如下因素:1大小:要设计多大的图像,图像的宽度和高度及其比例(黄金分隔点:0.618);2色彩:图像的色调的考虑;3构图:对画面内容和形式的整体考虑和安排。

教师出示:

◇大小。下列新年贺卡的大小哪个最合适?为什么?(如图1、图2、图3)

◇色彩。黑灰色、红黄色、深蓝色三种色块,哪个比较符合“感恩”的主题?

◇构图。一般来说,构图是画面元素的组成和排列,它是图像设计的核心和主要内容,组成图像的任何元素(文字、图)都可以看作一个构图点。多点不规则构图具有视觉冲击力,显得活泼;对角线或对称构图,显得较为严肃。试比较以下贺卡的构图(如图4)。

设计意图:本部分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学生还从未接触过,大小、色彩两个因素采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迅速掌握,对于“构图”这一难点,先进行引领,再通过实际的贺卡作品“抽象”出相对应的构图加以突破,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师:在构图时要注意画面的“和谐”,不能太突兀。了解了图像设计因素后,完成“学习活动二”。

◇送贺卡的对象是__________,贺卡所表达的主题是_________;

◇贺卡长宽比例为_____________,长为_________cm、宽为_________cm;

◇贺卡的主色彩为__________;(可对其进行颜色填充)

◇你的贺卡构图为()

A.上下对称构图

B.左右对称构图

C.对角线构图

D.多点不对称构图

◇在Word中用“绘图”工具栏设计新年贺卡(要有颜色填充,体现你的构图)。

教师对学生设计的作品进行交流、展示,并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内化图像设计的因素,也是学生创造美的过程,通过对贺卡的大小、色彩和构图的设计,学生把自己思想中的“美”给初步表达、展示出来,也为下一课时贺卡的制作打下基础,再通过交流展示、自评和互评,达到展示美、交流美的目的,使学生美的情感得以提升。

5.小结

教师提问:1图像设计要考虑哪些因素?2图像采集的途径有哪些?3常见的图像类型有哪些?有什么优缺点?

●教学反思

在以往的《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教学中,“图像设计”这一环节是缺失的,一般直接讲用Photoshop制作图像作品,结果不尽人意。部分学生无从下手,制作不出作品,部分学生能依照教师的演示“依葫芦画瓢”制作出相应的“作品”,但作品中缺少自己对“美”的理解与表达,更谈不上对美的创作。学生对美的情感、体验难以提升,这又影响到对相应操作技能的掌握。在这部分内容教学中,把“图像设计”用一个课时进行教学,然后再制作作品,结果情况大为改观,每位学生都能提交自己的作品,作品表达的思想积极上进,画面的色彩、构图及整体的美感有很大改观,这些都源于作品设计环节对美的创作。因此,笔者思考,在以作品为载体进行相应操作技能教学时,能否注重“作品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在设计作品时创作美、表达美、体验美,这不仅为作品的制作打下基础,而且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提升,促进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可谓事半功倍。

点评

本课题是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的一节课,设计者既没有呆板地将本课处理成图像信息及其采集加工的基础知识的系统灌输,也没有简单地将整节课让学生模仿与练习,而是将知识的学习和作品设计的实践进行了有机结合,尤其是对图像设计的构图知识作了一定的挖掘和拓展,提升了学生对图像作品美的审视能力和创作设计能力。本课教学目标明确、多元,符合高中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教师的启发和引导贯穿整个课堂之中,问题意识较浓。学生的思维和实践也较为充分,基本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如能在课堂的一些关键节点上让学生的活动(如讨论、思考等)更充分,教学效果会更好。

上一篇:给排水工程的施工管理下一篇:涂层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