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练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

2024-12-14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练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通用10篇)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练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 篇1

五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年级五年级主备人赵群备课时间年10月14日

周次 10 课次 5

授课课题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练习

教学

基本内容 教科书第76~77页,练习十三第6~14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解答一些实际问题,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运用所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及难点 进一步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计算

学法指导 计算

计 一、讲解作业换算中的两种情况

2.4平方分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4平方分米=( )平方米=( )平方厘米

学生练习后比较两题的不同。

二、完成书上的练习

1、练习十三第6题。

出示题目,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列式算出结果,完成后交流不同的列式及每步的算理

2、练习十三第7题。

出示题目,读题、理解题意。

提醒学生注意:1000÷10=100(千克),这里的单位是“倍”不用写,写成“千克”就是错误。

3、口算下面各题。

4.8÷27.2÷93.5÷50.56÷7

4.8÷87.2÷60.35÷50.56÷4

4、练习十三第12题。

出示题目,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做这题要注意哪几点?

(1)要看清楚谁是谁的几倍?顺序不能颠倒。

(2)单位名称“倍”不用写。

5、练习十三第13题。

出示题目,读题、理解题意。

两种方法:153÷6÷15

153÷15÷6

如果出现:153÷(15×6)也请学生说说想法。

6、练习十三第14题。

出示题目,读题、理解题意。

问:(1)如何求平均体重?平均体重应该在哪个范围里?为什么?

(2)你会求出她们的平均体重吗?

三、讲解思考题

出示题目,读题、理解题意。

明确: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正好等于乙数,说明甲数和乙数是10倍的关系,一共是11倍。

16.5÷(10+1)=1.5

1.5×10=15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三第9、10题。

五、全课总结

板书

设计

执行

情况

与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年级五年级主备人赵群备课时间2010年10月14日

周次 11 课次 1

授课课题 整理与练习(1)

教学

基本内容 p78~79的“回顾与整理”和“练习与应用”第1~5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通过整理与练习,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输理,使知识系统化。

2、进一步巩固已学过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由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理解。

3、进一步提高计算正确率和计算速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认真负责的做事态度。

www.xkb1.com

教学重点

及难点 加深对小数乘除法计算方法,以及数学规律的认识。

教学方法

及手段 练习法

学法指导 练习,对比

计 一、复习因数变化积的变化

1、算一算:15×6=

变一变:

(1)15不变,6变,变成:

15×0.6=15×60=15×0.006=

(2)15变,6不变,变成:

15×6=15×6=15×6=

问:怎样可以又对又快地做出上面的题?

小结:可先写“90”,再看另一个因数怎么变,积也怎么变。依次说出各积。

(3)变化不是10、100、1000的,如:15×3……

总结结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除以几),积也乘几(除以几)。

2、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15÷6=

问:这题的商比1大么?你怎么知道的?

1.5÷6=呢?

指出:当被除数比除数小的时候,商比1小。

由原式变出:3÷6=1.5÷3……

你发现了什么?

(除法里的变化比乘法里的复杂,有两种情况。)

3、完成书上的p78第2题。

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的错误,给予指导。

二、口算

完成书上的p78第1题。

选几题问问:你是怎么算的?

如:0.45÷9,可能有的学生会做成0.5。指导学生用乘法检验:一位小数乘整数不化简还是一位小数,所以结果应该是两位小数。

三、单位换算

400米=()千米

做这题时,怎么想的?

完成书上的p.78第5题。

要求学生按老师教的方法练习,并指名交流。

四、竖式计算

2.5×6312.1÷15

纠正错误,让学生说说竖式计算中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足?

六、布置作业。

p78第3、4题。

板书

设计

执行

情况

与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年级五年级主备人赵群备课时间2010年10月14日

周次 11 课次 2

授课课题 整理与练习(2)

教学

基本内容 p79的“回顾与整理”和“练习与应用”第6~10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合理应用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灵活地进行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及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及手段 练习,比较

学法指导 练习,整理

计 一、面积计算

1、复习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强调: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里都有“÷2”。

复习常用的三个面积单位及进率: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进率是100。

2、算一算:p79第6题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在纠正时,让大家讨论错误的原因。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第7题。

指导审题。

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式。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第8题。

注意审题:有两个问题,分别算面积和周长。

注意计算公式不要混淆,单位名称也不相同。

3、第9题。

读懂表格,说说与平时所学的有什么不同?

教师指导:平时强调的是数量、单价、总价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这里

多出了“单位”。考虑问题的时候还是要从数量、单价、总价三方面考虑。

说说这张表你依次可以算出什么问题?结果是多少?

(1)根据面粉的总价和数量算出面粉的单价

(2)根据合计金额和面粉总价算出色拉油的总价

(3)根据色拉油的单价和总价算出色拉油的数量

指出:有的表格不能按顺序填写,而是要找出具体的联系再一一解决。

考虑此题的难度,教师在学生做题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指导。

4、第10题。

读题后,学生完成第一个问题。

8-55÷10=2.5(元)2.5-10÷20=2(元)

每一步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是“10÷20”而不是“20÷10”?

继续算第2个问题,注意对应。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查找原因。

三、全课小结。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觉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老师帮助?

板书

设计

执行

情况

与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年级五年级主备人赵群备课时间2010年10月14日

周次 11 课次 3

授课课题 整理与练习(3)

教学

基本内容 p79的“回顾与整理”和“练习与应用”第6~10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通过对一个单元知识的复习和整理,了解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和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和再学习的能力。

2、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合理应用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灵活地进行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3、通过探索和实践,发展学生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及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及手段 探索,实践

学法指导 操作

计 一、复习

1、这一单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会了哪些运算?

(1)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的变化。

在小组里说说小数点移动后,小数大小是怎样变化的?

集体小结。

(2)我学会了小数和整数相乘。

你能出这样的的题目给同桌做一做吗?

同桌互相出题并检查。

教师巡视。

(3)我学会了小数除以整数。

教师出示几道学生作业中做错的题目。(小数除以整数的竖式)

你能帮老师检查一下这几道算式,正确吗?

39÷65=60.65÷13=0.5(竖式略)

你是怎么检查出来的?

鼓励大家检查方法的多样性,着重讲解验算的,鼓励通过估算进行验算。

你是怎么验算的?

今后我们在计算这样的题目,你有哪些经验对大家说?

(4)若学生还能提出其它知识点,教师加以引导整理。。

二、探索和实践

1、选一组同学(由高到矮)去掉一个最矮的去掉一个最高的。

老师逐一问身高,请一生把结果写在黑板上。

老师指导用简便的方法算一算。把算出的结果个估计的结果比一比。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查找原因。

请班级中非常接近平均身高的学生站一站,体会“平均身高”。

2、第12题。指导看懂图:

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要把东西按一定的标准缩小或放大后画下来。

这张图的每一条边的实际长度都是平面上的1000倍。你能算出实际每条边的长度么?

指出:画在图上我们一般用厘米为单位,建筑物的长度我们一般都会用米做单位。

所以应该算成:4.6×1000=4600厘米=46米

男女生分别用横线或竖线,把图形分割后算一算。

可能还会有的情况:画两条线,把图形分割成三块后再算。评价:分的块数宜少不宜多,这样计算更简便。

补成一个大的长方形后算。

评价:也可以。不同的方法结果应该是一样的,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验证。

3、第13题。读题后问:这题让你想到了哪类问题?(间隔问题)

这样的一条花边长度要然后计算?(8个花的长度加上7个间隔的长度

板书

设计

执行

情况

与教学反思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练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 篇2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变化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复习除法算式的意义。

16.8÷15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为:

────────────────

a、按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此算式表示已知两个因数是16.8,其中一个因数是15,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b、按“平均分”的意义表示把16.8平均分成15份,每份是多少?

C、按“倍”的意义,表示16.8是15的几倍。

结语:小数除法的意义用整数除法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口算:

P18页11题。同桌之间相互说说怎么想的?不同的想法可以相互交流,后报出答案。

3、计算并用乘法验算。

15.48÷4841.6÷16

先判断各商,哪道题小于1的,为什么?然后再独立计算。

4、错题医院

出示错题,让学生来当医生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

100÷800=8576÷7559.86÷19

87683.15

100800755761959.86

80052557

─────51028

045019

60096

60096

00

二、课堂练习

1、某食堂有15吨煤,计划烧25天,平均每天烧煤多少吨?

2、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4.5米,是宽的3倍,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三、作业。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案 篇3

五(1)班

黄维平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1及相关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复习题,引导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列竖式计算: 224÷4=56

2、互动新授:

情景图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看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请你先找出图上的已知信息,师:你能根据已知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1)课件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

(2)学生列出算式:22.4÷4= 让学生观察,这道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

通过观察,学生会看出这道算式的被除数是小数。

(3)揭题:那么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么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的知识——小数除法。(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

(4)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展示算法:

方法一: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

方法二: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22.4÷4=5.6千米

先把小数部分的4盖上不看,用4除22,商5以后,余数是2,化为20个十分之一,与十分位上的4合起来是24个十分之一。4除24个十分之一,商是6个十分之一,所以商“6”应该写在商的十分位上。

(5)通过观察发现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6)小结: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巩固拓展:

1.教材第24页的做一做,列竖式计算,让学生独自完成。2.算一算,比一比:42÷3=

4.2÷3=

并提问: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解决问题:《新编童话集》共4本,售价26.8元,平均每本售价多少钱?读完题目后,让学生自主解答。

六、课堂小结:

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七、板书设计:

四年级数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篇4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三的第9—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具准备:复习用的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让学生回答:“练习二十三的第6题中每一组题的被除数有什么特点?得到的商有什么规律?”

2.教师要求学生做下列复习题:

36.8÷23

16.08÷67

1.044÷87

做完后,让学生按照计算过程说明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3.教师出示下面的卡片,指名口算。

指名说一说口算“2.5÷5”和“0.36÷6”是怎样确定商的小数点的。

二、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三的第9题。

教师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要求用乘法验算后,发现错误要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

2.做练习二十三的第10题。

先让学生判断哪些题的商小于1,并说明理由,再让学生做第一行的3道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二十三的第11题。

做题前,教师先提醒学生:这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和小数乘法口算题。

集体订正时,要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和改正的理由。

4.做练习二十三的第1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教师问学生题目中“1千克”起什么作用?

5.做练习二十三的第13题。

教师让学生先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后,再独立完成。

6、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练习二十三的第15、16题和思考题。

(1)做第15·题时,教师先让学生思考怎样分别求出每口井每口的产煤量,然后再求三口井平均每日的产煤量。

(2)做第16·题时,教师要求学生想应该先求出什么?然后再想买练习本花了多少钱,最后求买书花了多少钱?

(3)解这道思考题要用到特殊的数量关系,让学生用小棒比划一下,把一根木头锯成3段实际要锯几次?

三、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10题的第二行的3道小题和第14题。

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3—104页的例

4、例5,第104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四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学会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教学难点:学会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先让学生填写并观察第103页上的表,再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1)第二组与第一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变化?商怎么样?

(2)第三组与第二组比较,除数有什么变化?商呢?被除数怎样?第三组与第一组比较呢?

教师:我们已经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如果除数是小数应该怎样计算呢?今天就要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二、学习新知

1、自学例4。

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小数,应该怎么办?

(2)能不能将它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教师让学生把不同的想法说出来。

(1)56.28米=5628厘米

0.67米=67厘米

56.28÷0.67=()(条)

(2)5628÷67=()(条)

教师:同学们比较一下,那个比较简便?

3.学习例5。

教师出示例5,让学生说一说除数和被除数各有几位小数。想一想:“怎样才能把除数变成整数?”

学生回答:“要把除数和被除数中的小数点都向右移动三位,也就是同时扩大1000倍.”

教师要提示过去学过的关于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如果原来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末尾用“0’补足,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学生观察,要使除数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几位,被除数中的小数点也要相应地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少几位就补几个“0”。教师边提问,边板书,把除数变成整数后,被除数也扩大相同的倍数。然后让学生把例题做完,并且叫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做,做完后,集体订正。

4.做第104页上“做一做”中的第2题。

做题前,教师提醒学生先审题。除数有几位小数?被除数有几位小数?将除数变成整数时,被除数的小数点怎样移动?怎样补“0”?

做题时,教师要着重了解学生如何在被除数后面补“0”的。做完后,集体订正。

总结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师指着例5的竖式说:大家看例5的计算过程,想一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时第一步应做什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怎样移动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

“最后怎样计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教师:把你们回答的内容连起来,就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大家把教科书第104页上的计算法则默读两遍,边读边想例5的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四的第1题。

教师让学生直接填在书上。填完后,指名回答,要说明是怎样想的和填写的理由.

2、做练习二十四的第2题中第一行的3道小题.

教师让学生独立做题,做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二十四的第3题。

四、总结

教师让学生思考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中,将除数变成整数后,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时会出现几种情况?(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不需要补“0”;一种是要在被除数的末尾补0少几位就补几个“0”。)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四的第2题中第2、3行的6道小题和第4题。板书设计:

一个数除以小数

例4:做一条短裤要用布0.67米,56.28米可以做多少条?

56.28÷0.67=84(条)

答:做84条。

例5:计算:10.5÷0.75=

课后附记: 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四的第5—10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正确地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教具准备:复习用的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出示下面的卡片(小黑板),指名口算。

指名说一说口算“6.4÷0.08”、“36÷0.06”和“2.6÷0.13”时,是怎样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的。

2.教师出示下面两道题,请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85.1÷0.23

4644÷0.86

做完后,让两名板演的学生,对照自己做题的过程讲一讲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二十四的第5题。

教师让学生把答案直接写在书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四的第6题。

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左面一栏各题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移动的情况。要求学生根据第1小题的计算结果,直接写出第2、3小题的得数。教师巡视时,注意学生是怎样根据除数和被除数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而使商不变的。

教师让学生自己计算右面一栏的3道小题。做完后,提问;“被除数和除数各有什么变化?

商有什么变化?”(被除数不变。除数是第2题比第1题缩小100倍,也就是除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商扩大了100倍,也就是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第3题的除数比第1题的除数缩小1000倍,也就是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商扩大了1000倍,也就是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3.练习二十四的第7题。

教师让学生先审题,第4道小题的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特点?怎样根据这些特点来做题。做完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根据被除数和除数的特点来计算的?“哪道题的商比被除数大?”

4.练习二十四的第8题中的3道小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5.练习二十四的第9题。

教师要求学生按照题意列式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四的第8题中第2、3行的6道小题和第10题。

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综合练习教学内容:练习二十四的第1l一17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列各题。

24÷80

2.7÷30

3.2÷0.4

0.63÷0.09 49÷0.07

5.6÷0.08

72÷0.09

5.4÷0.09 4.8÷0.12

26÷0.13

3.6÷0.03

25÷0.05

2.笔算下列各题。

111.3÷53

10.81÷0.47

25.2÷0.18

学生做完后,指名说一说各题的计算过程和计算法则。

二、口算练习

做练习二十四的第11题。

让学生直接把答案写在书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小数点移动和商不变的性质

做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

教师先让学生审题,并提示根据左面第1栏已填出的被除数、除数和商,按照右面各栏已填出的数与第1栏对应数的变化,填写各栏的空格。

做完后,要让学生说一说填写的依据是什么?是怎样考虑的?

四、笔算练习

做练习二十四的第13题中第1行的3道小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五、综合练习

1、做练习二十四的第14题。

教师让学生审题后,想一想,这道题中各小题应根据什么来做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四的第15题。

让学生审题后列式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二十四的第17题。

教师先提示:时和分之间的进率是60,改写的方法应是怎样的?’学生计算时,教师要注意改写的方法,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订正时,要让学生说明每遭题是怎么改写的。然后教师总结:改写的方法要根据进率将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将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进率。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选做练习二十四的第18·题。

这道题可以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必要时教师可提示:这四道小题是应用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根据等号右边的得数与左边已知数的大小比较,来判断应该填什么运算符号。集体订正时,教师应提问学生是怎样思考的。经过得数与左边已知数的大小比较,来想

8100.5×40.5,因为乘数小于1,积比被乘数小,所以在O里应填“×”号。其他各题可以类推。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四的第13题中第2、3行的6道小题和第16题。

课题:商的近似值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8页的例6和“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二十五的第1—4

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3.72

4.18

5.25

6.03

7.98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1.483

5.347

8.785

2.864

7.602

4.003

5.897

3.996

做完第1、2题后,要让学生说明其中小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3、求下面各题积的近似值。

(1)0.34×0.76

(保留两位小数。)

(2)0.27×0.45

(保留三位小数。)

二、新课

1、自学例6。

教师出示例6,小组讨论: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师:“在复习时,我们已经求过积的近似值,大家想一想: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积的近似值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它们的相同点都是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不同点是,求商的近似值只要计算时,比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就可以了;而求积的近似值要算出乘得的积以后再取近似值。)

2,做第108页严“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师让学生按要求进行计算,巡视时,注意学生计算时取商的近似值的做法对不对。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按照不同的要求,取不同的商的近似值是怎样求出来的?

教师:“在计算45.5÷38时,商保留一位小数时是1.2,保留两位小数时是1.20,这两个商一样不一样?”(保留一位小数时,计算出的商为1.19,四舍五入后为1.2;保留两位小数时,计算出的商为1.197,四舍五入时要连续进位,商是1.20。所以这两个近似商精确的程度不一样。)

教师:有的同学在计算时,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了,把数同除数做比较,来取商的近似值。这种方法比较简便。以40÷1.4为例,用这种方法怎样取商的近似值?” 教师边提问,边板书: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要在除得的商的末位上加1,得商的近似值为2.9。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要在除得的商的末位上加1,得商的近似值为2.86。余数小于除数的一半,说明求出的下一位商要舍去,所以商的近似值就是2.857。

应用这种方法可以少计算一步,但是这样取商的近似值,要经过判断,做题时,用哪一种方法都可以。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时,注意学生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是否正确。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取商的近似值的不同方法。

2、练习二十五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做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3、练习二十五的第3题。

教师先让学生把题目看一遍,然后在练习本上按照框图的顺序一步一步地做。

四、总结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在小数除法中怎样按照题目的要求来取商的近似值。再说明利用余数同除数作比较来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五的第4题。

板书设计:

商的近似值

例6:一个玩具厂试制了35架玩具飞机,共花了1560元,平均每架飞机多少元?

1560÷35≈44.6(元)

答:平均每架飞机44.6元。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练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 篇5

解决问题(1)每千克苹果多少元?

1.估一估

苹果的单价大约是多少元?为什么?香蕉和橘子的单价呢?

你是怎样估计的?

2.启发

你能算出9.6÷3的商是多少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计算,师巡视。

选择几种典型的算法指名板演。

3.集体交流

让板演的学生分别介绍自己的做法。

4.小结

相机板书完整的竖式计算

追问:

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设计 篇6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昭通市实验小学五年级数学组:何升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小数除法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借助口算、估算结果,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设计思路:1.创设情境,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数学知识生活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王鹏坚持晨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探究新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例1时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尝试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来计算。然后联系数的含义着重讲解竖式,帮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引导学生把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进行比较,进而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最后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验算,使学生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整节课学生始终在主动探究,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口答:(1)0.35里面含有35个().(2)0.63里面含有()个百分之一.(3)0.7里面含有7个()。(4)1.3里面含有()个十分之一.2.根据240÷3=80,直接写出下面两个算式的结果 24÷3= 2400÷3=

小结: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者缩小)几倍,商就扩大(或者缩小)几倍。

3.用竖式计算

(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24÷4=

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除数有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数(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在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不够商1,就商0。每次除后的余数要比除数小。新知讲授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获得信息。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五(1)班的体育健将王鹏。(课件出示情境图)我们来看看他这个月的锻炼计划吧!从情境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找出数学信息并汇报)2.理解题意,尝试列式。要知道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应该怎样列式呢?为什么这样列式呢?(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就是把22.4 km平均分成4份,用除法计算,列式为22.4÷4)3.引发思考,揭示课题。这个除法算式与以前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与以往所学算式的不同之处)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板书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设计意图: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例1,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整数部分够商1)的计算方法。(1)指导学生尝试计算。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应该怎么除呢?你能想办法计算出22.4÷4的结果吗?(学生尝试计算,并汇报)2. 方法一:通过转换单位,将小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22.4 km=22400m

22400÷4=5600(m)

5600 m=5.6 km 方法

二、(利用商的变化规律)把22.4变成整数224 224÷4=56

56÷10=5.6

56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就是5.6 方法

三、列竖式计算

师:竖式怎么计算?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尝试)

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出示相应的板书

竖式中的数2、4、24各表示什么?

三、巩固练习2、25.2÷6=

34.5÷15=3、42.6÷6=

12.81÷7=

27.6÷23=

67.5÷15= 集体练习、学生板演

4、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师: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学生交流讨论,汇报,师小结)

师小结:按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要对齐。

四、课堂总结: 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

1、按整数除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2、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要对齐。

五、板书设计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练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 篇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一100页的例2、例3和相应的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二十三的.第4-8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跟整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促进学习的迁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

教师先提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做第2题时,商中间有零是怎样处理的?跟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学习新知

教师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用竖式计算。当学生计算到36除9不够商l时,教师提问应该怎么办?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回答:36除9不够商1,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以后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在9的右面添上。看成90个十分之一再除。90个十分之一除以36商2个十分之一。由于被除数117是整数,小数点没有写出来,因此要在商3的右面点上小数点后,再写商2个十分之一。

求出十分位上的商以后,还余18个十分之一,18个十分之一用36除,不够除,怎么办?(不够商1个十分之一。把18个十分之一看成低一级单位的数,再添0,是180个百分之一再继续除。)

算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教师同时板书:

教师说明,小数除法除到最后没有余数了,叫做除尽了。

2.做第99页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两道题,教师个别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3.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师提问,上节课学习例1后,我们总结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说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师指着板书,问:大家看例2的计算过程,还应该补充什么?(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教师再叫一个学生把两部分合在一起复述一次,并说明这就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让学生默读教科书第100页上的计算法则。

4.学习例3。

教师板书例3,让学生观察被除数与除数有什么特点?

教师板书例3的竖式,问,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会出现什么情况?

不够商1,我们在竖式中应该怎样写商?想一想,在整数除法中,不够商1时是怎样处理的?(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0,用0来占位。)

我们把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个位上的数和十分位上的数合起来,看作16个十分之一。够不够除?怎样写商?(仍然不够商1个十分之一,要在个位商0的右面点上小数点,再在十分位上写0占位。)

把被除数看作169个百分之一,用26除,这跟前面的例子是类似的,自己继续往下做。学生做完后,教师问: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被除数比除数小时,整数部分不够商1,要先在商的个位上写0,点上小数点后再除。以后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都要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教师要求学生用乘法验算这道题计算的是否正确。

5.做第100页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第(2)小题要用乘法验算。集体订正时,要把竖式的错误情况记下来。

第2题,让学生读题后分小组讨论,讨论后叫几个小组的代表讲述讨论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补充,表达出下面的含义:只要被除数比除数小,商的个位上就不够商l,这样的除法得到的商都比1小。

第3题,让学生仔细审题,把错的改正。集体订正时,要让学生讲出错的原因和改正的理由。还可以把做第1题出现的错误展示出来,让学生讨论后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三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三的第5题中第一行的3道小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对典型错误要进行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

3.做练习二十三的第7题。

四、总结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例3的计算过程,复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再让学生说出被除数比除数小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商的个位上不够商1,要先在商的个位上写0,点上小数点后,再除。)

五、作业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练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 篇8

教材分析:

本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数乘法的初步经验。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同时,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55~56页例

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第1~4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计算。

2.使学生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熟练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及整数乘法中由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

2.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西瓜是营养丰富的水果,但在不同的季节,西瓜的单价也会发生明显变化。请大家观察这里的西瓜价格。

出示例l两幅情境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问题(l)和问题(2)。

引导: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可以怎样列式?(板书:0.8×3=)为什么这样列式?

冬天买3千克呢?(板书:2.35×3=)这个算式表示的什么意思?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引入:以前我们学习的是两个整数相乘,是整数乘法。这两道算式里都有一个乘数是小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自主参与

探索新知 1.学生探究0.8×3并交流想法。

引导:0.8×3表示什么意思?你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结果吗?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结合交流集体讲评,引导理解不同算法(交流时出现几种理解几种):(1)用加法算:3个0.8相加。(2)换算成“角”算:0.8元是8角。

0.8 8×3-24(角)0.8 24角=2.4元 +0.8 2.4(3)联系小数的意义画图推算:0.8里面有(8)个0.1,3个0.8就是(24)个0.1,也就是2.4.(结合方法说明.用方格图表示出一共24个0.1即2.4的结果)

(4)用竖式笔算:

学生尝试计算,师展示两种写法: 0.8 0.8 ×3 ×3

2.4 2.4 交流:应该怎样列竖式?把0.8看作多少来计算的? 师强调看作整数乘,把末位对齐。2.尝试计算2.35×3的积。

引导:这里乘数有一位小数,积也是一位小数,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呢?我们继续研究。现在请大家计算2.35×3,在课本上先用加法竖式计算得数是多少,再在乘法竖式上算一算、填一填,想想积有几位小数,算出得数。

学生计算,教师板书出竖式,并巡视、指导。交流:加法怎样算的?(在竖式上板书加的过程)得数是几?为什么是两位小数?

乘法怎样算的?(在竖式上板书乘的过程)得数应该是几位小数?(在积里点小数点)你是怎样想的呢?

说明:这里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在积里点小数点时可以这样想:因为3个两位小数相加的和还是两位小数,所以2.35×3的积也是两位,是7.05;也可以这样想:2.35表示235个百分之一,按235×3得出705,表示有705个百分之一,所以积是7.05。

师:通过验证,我们初步确认: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相同。我们在后面学习小数乘法时,还要探讨“为什么相同”这个问题。现在,请大家同桌之间说一说:小数和整数相乘,应该怎样计算?

三、巩固深化,解决实际问题 1.做“练一练”第1题。

引导:大家先读一读“练一练”第1题,再来说说下面三题都先按哪道算式计算,再点小数点的。

让学生独立写出各题的积。交流结果,说说怎样想的。指出:这三道小数乘整数的题,都是按148×23算出得数3404,关键是看乘数有几位小数,就在积里点出小数点。

2.做“练一练”第2题。学生计算,两人板演。集体讲评,检查计算过程。提问:第二小题按整数算出的积是90,怎样点小数点的?这里有哪些题的积需要化简?

指出:像第二小题这样,整数相乘的积是90,点出两位小数时,要在整数部分添“0”;像第二、第四小题这样末尾是0能化简的,得数要化简。

3.做练习十第1题。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

交流得数并呈现,选择2-3题(如0.4×3、2×0.07、6×1.5)说说怎样算的。

4.做练习十第4题。学生独立解答。

引导交流解答方法,说明结果,教师板书算式、得数,理解方法。

四、全课总结,完成作业 1.引导小结。

提问: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认为小数乘整数时要注意什么?关键在哪里?还有哪些收获?

2.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十第2、3题。

四、总结全课

同学们,今天有什么收获?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下次,去买东西,可要自己算一算哦!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购买西瓜”的情境,自然地引出了小数和整数相乘的学习内容。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说课稿 篇9

(1)根据提出的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名学生板演

在学生做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启发引导学生边计算边想一想你是如何做的,准备班内交流。

(2)班内交流,针对出现的问题引导讨论

商的个位为什么商0呢?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当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比除数小,个位不能商1,商的个位应当写0补位。(从小数单位的角度去思考,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最后让学生通过验算验证商的结果是否正确)(通过迁移转化的策略让学生学习是终生受益的)

3、教学绿点问题,综合巩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由于学生有了前面的经验,这道题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通过交流,让学生根据小数的性质知道,除到被除数的末位有余数,可以在余数后边添0继续除,直到除完为止。

(这一个小环节,重在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利用知识的迁移解决了本节课难点,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4、学生试做小电脑提示的问题13 2

学生独立做,也可以小组讨论交流,理解算理。让学生讲明白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发展的机会,创设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积极探索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创作的活动中学习,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以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5、小结

引导学生交流总结归纳法则。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先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来做,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商是纯小数的,整数部分是0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及时反馈练习,可以巩固新知,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设计中,我注意把知识性、趣味性、发展性有机的结合起来。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三组习题。

第一组:自主练习第一题,看图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时,让学生独立看图了解图意,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除了巩固计算方法外,还要通过解答问题,理解除法的意义。

第二组:自主练习第五题,接着算下去。是巩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难点,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问题,交流时抓住普遍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深入讨论,纠正。

第三组:自主练习第七题,判断对错,其中三道题有错误,第一道小数点点错位置,第三道忘了点小数点,第四道十分位上的1不够商1,应继续添0补位。首先让学生举手势,然后讲明对错的理由,错在哪里,应该如何改正,提高计算水平。

(四)梳理知识,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收获进行总结反思,帮助他们建立起科学的知识系统,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觉建构知识的良好习惯。

各位评委,各位专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一节的教学设计,我坚持以促进学生主动努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发展学生的概括抽象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为核心,以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为主线,着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正确理解算理,努力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和谐发展,预期应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说课中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评委专家批评指正。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练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 篇10

年月日

课题 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通过“逛超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2、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多媒体课件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新授

三、练习1、创设情境:超市购物

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

钢笔、笔记本、讲义夹、记号笔、书包、

铅笔盒、美工刀、………;

2、根据自己的需要挑其中两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

先列出算式。

1、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先把竖式写下来,列举部分同学的竖式

你们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让学生试着计算一下

还是刚才的几位同学上去板演。

逐个点评,纠正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2、小结加法的计算法则。

3、同桌的两人比较一下,谁用的钱多些?

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先列式

并列出竖式

你会计算吗?要注意些什么?

试着计算出来,并投影一些同学的计算。

逐个点评,表扬做得较好的同学。

4、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

5、归纳小结

比较整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比整数加减法更需注意的地方:

都要数位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

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还要点上并对齐小数点。

1、你们同桌两人一共用了多少元?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2、你买的两样东西价钱一样吗?哪种多些,多多少?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写出来。

3、谁最会花钱,花了多少?谁用得最

根据自己的喜好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

根据同桌实际情况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

完成下列练习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 少?他们俩相差多少元?

4、每个同学如果都有10元钱,售货员还应找回你多少元?

5、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让学生先说计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几位学生上去板演,集体订正。

6、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7、做49页试一试题目

让学生观察与例2中的计算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启发学生利用例2的计算经验先独立完成这里的计算,再学习小组内交流。

8、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1题

四个小组各做一题,比一比哪一小组的正确率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

教案

年月日

课题 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基本练习

三、提高练习复习上节课所学习内容47页的例1和48页的例2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0.65-0.256+0.34

1.6-0.44.5+0.50.82-0.42

0.83-0.59.2-62+2.8

3.4-3.117.6+3.93.6+2.4

0.45+2.850.73-0.2314-3.9

2、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中的信息说说能想到些什么,可以求哪些问题,再让学生根据问题合理选择信息并列式计算。

3、用竖式计算

7.5-3.180.51-0.374-0.82

5.26-4.7513-3.98.04-7.4

每个同学选做两题,比速度更要比一比正确率,做得全对的同学予以鼓励。

4、练习八的第3题

1、“小小诊所”:练习八的第4题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2、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的第六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

练习八的第九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后,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练习八的第十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回忆复习

完成基本练习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延伸

五、总结

六、课堂作业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通过今天的练习我们加强了对小数的计算能力,在以后的计算中我们要细心,不犯错误。

上一篇:会计制度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售后服务工作指示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