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备考宪法宣誓(共9篇)
政治备考宪法宣誓 篇1
2014云南国家公务员冲刺宪法政治制度备考重点2014年云南公务员考试真题下载、名师指导、课程推荐请点击:
宪法是我们常识考试中法律部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对于宪法的学习与复习,很多同学都感觉非常头痛。原因在于觉得对于宪法的相关重点内容不好把握。当然,这完全都是因为不了解宪法部分的考察内容而产生的疑惑。其实,只要你了解了宪法考试的出题规律,你就会发现宪法考试的重点内容其实挺突出的。宪法在我们常识部分的考试中往往侧重于它的政治方向,而忽略它的法学方向。也就是说,宪法考试的重点一般都集中在我国政治制度的考察,而很少考宪法学的知识。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在复习宪法的时候也就会有的放矢,接下来就把宪法这一块的重点内容给大家做一个总结。
一、政体和国体
政体一般指一个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域,政治体制都不尽相同。指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政体是与国体相适应的。由于历史条件和阶级力量对比等具体情况的不同,国体相同的国家,可能采取不同的政体,但都体现同一特定阶级的专政。如资产阶级国家有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不同政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体通常是用来表述一个国家的性质。具体的说,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与人民代表大会这个政体相适应的我们国家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斗争中,根据巴黎公社和苏维埃制度的原则,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总结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的经验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保证了全国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
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三、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我国宪法总纲第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国家性质的具体体现。人民民主专政是一种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有机结合的一种国家制度。人民在数量上占了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在我国现阶段,人民的范围者包括以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而人民的敌人只包括极少数敌对分子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最后要强调,民主和专政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人民民主专政的民主方面和专政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是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基础,对敌人实行专政是对人民实行民主的保障。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所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推行的少数民族自治政策,在这类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组成和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或者单行条例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包括: 民族立法权、变通执行权、财政经济自主权、文化、语言文字自主权、组织公安部队权。
五、政治协商制度
所谓政治协商制度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的一种制度。当然,这里面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中国是一个多党派的国家。除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他们分别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这八个。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也不是反对党,它们是参政党。
六、一国两制制度
一国两制,指的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前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邓小平为了实现中国统一的目标而创造的方针,是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主要方针,亦为于香港及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所采用的制度。1982年12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31条对特别行政区作出专门规定,把“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体现在国家根本大法中,标志着“一国两制”思想的正式形成。1983年以后,邓小平在多次谈话中,对“一国两制”的构想作了具体阐述。1984年5月,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获得会议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策。
以上就是我们从宪法考试所侧重的政治方面对宪法考察的重点做了一个梳理,当然这个梳理的作用是给大家点明方向以及介绍最基本的内容,希望大家可以以此为方向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从而打好宪法的考试基础。
西方国家的宪法宣誓制度 篇2
2014-10-28 19:26:14 来源:综合 作者:中国法院网
宪法在西方人的眼中一方面是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另一方面是对国家权力的限制。当今世界,人们普遍认为,民主宪政的实现,首先要有一部符合民主宪政精神的宪法,它是一个国家和政府的政治圣经,是人民颁发给政府的“营业执照”。宪法的制定意味着这个国家中的每一个人在这个国家中的每一寸领土上遵守宪法,概莫能外。设计宣誓效忠宪法的制度就是各国为规范和约束国家权力、保障人权、实施宪法的重要环节。
宣誓是国家公职人员在就任职务时,誓言遵守宪法的一种承诺方式。效忠宪法乃宣誓的精义所在。自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首次确认国家公职人员就职时必须宣誓效忠宪法的制度以后,这一制度被现代许多国家的宪法规定下来,成为各国宪政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综观各国宪法规定,宣誓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宣誓的主体。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宪法各异,法定的宣誓主体也相去甚远,如美国宪法规定,除总统当选后执行职务前必须宣誓外,国会的参议员和众议员、各州议会议员以及合众国和各州所有行政和司法官员,都应当宣誓拥护本宪法。一般来说,宣誓者都是担任国家重要职务的公职人员,如国家元首、议会议员、总理或首相及各行政官员、司法官员以及其他公职人员。
第二,宣誓的内容。各国就职宣誓制度都以效忠宪法为主要内容。在立宪君主制下,国家权力名义上归君主所有,但其行为往往要受人民和宪法的约束。这些国家宪法里所规定的宣誓内容大都体现君主的义务或责任。如比利时王国宪法第80条规定,“国王就职的誓词为:我誓遵守宪法及国家的法律,维护国家的独立与领土完整。”在共和制下,民主、共和、宪政已成为这一政体的内涵,忠于宪法、遵守宪法已成为国家官员的基本义务。如美国宪法规定,总统于就职前,应进行下列宣誓:“我将忠诚地执行合众国总统的职务,并尽其所能维护、遵守和捍卫合众国宪法。”
第三,宣誓的程序。多数国家都将举行宣誓仪式作为宣誓者开始执行职务的必要条件,因而一般都规定宣誓应在宣誓者开始执行职务之前或者就职时进行,如挪威宪法规定,国王执政时,应立即向挪威议会宣誓;新加坡宪法规定,任何议会议员在议会宣誓之前,不得在议会中参加任何有关立法的议事活动。爱尔兰宪法规定,任何拒绝或忽略作宣誓的法官均被视为业已辞去其职务。受主权在民和议会政治的影响,绝大多数国家宪法规定就职宣誓要在议会举行,以显示对人民的尊重,如意大利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于就职前,要在国会两院联席会上,宣誓忠诚共和国,并遵守宪法。约旦国王即位时,必须在国民议会会议上,宣誓尊重和奉行宪法并忠于国家。也有的国家受司法公正和司法独立精神的影响,他们的宪法确认在法院或法官面前进行宣誓,如美国总统宣誓就职时,所有法官皆可受理宣誓事宜,但通常由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担任总统就职大典的见证人。
集体宪法宣誓领导讲话稿3分钟 篇3
希望大家牢记誓词、-,始终对宪法饱含尊崇、深怀敬畏,立足职责使命,廉洁勤政为民,坚定不移做宪法法律的信仰者、实践者、维护者。借此机会,我提三点要求,与大家共勉。
第一,要弘扬宪法精神,坚定法治信仰。“法者,天下之程式,万事之仪表”。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促进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牢固树立宪法观念,增强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的责任感、使命感。
要统筹运用各类媒体和宣传阵地,积极开展“宪法宣传周”“宪法七进”等活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解读好宪法精神,阐释好宪法内容,把抽象的宪法条文变成人民群众政治社会生活的具体内容,深化全县人民对宪法的政治认同、法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事实认同,真正让崇尚宪法、信仰宪法、遵守宪法成为全社会的追求。
第二,要增强宪法意识,深化法治实践。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坚定不移地实施宪法、运用宪法,才能更好地发挥宪法在新时代推动发展、保障民生的根本法作用。
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建立科学完善的司法权运行管理机制、监督制约机制,提高司法质量和效率,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要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加大政务公开和政务信息共享力度,深化行政体制、审批制度和执法体制改革,强化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要加强法治社会建设。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完善法律公共服务体系,依法防范风险、化解矛盾、维护权益。
要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扎实推进“五型”政府建设,继续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和“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站式”受理、“并联”式审批、“全流程”服务,进一步压缩企业和群众办事耗时。
第三,要维护宪法权威,争当法治标兵。尊崇宪法地位,贯彻实施宪法,关键在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各单位、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自觉以法为镜、以法为尺,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科学决策、深化改革、推动发展。
要提高法治能力。通过艰苦学习、长期历练、反复锤炼,使自己的能力素质与担负的职责相匹配,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把依法行政的要求贯穿于决策、执行、落实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心中有法、言必合法、虑必及法、行必循法。
要树牢廉政意识。严格按法律、按政策、按程序办事,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牢记权为公器、权有边界、权受监督、权即是责,始终心存敬畏,坚决守住底线,自觉接受监督,做到公正无私、清清白白、一身正气。
政治备考宪法宣誓 篇4
在公务员考试中,命题人历来是倾向于结合时政热点命题,因此最新时政要有所了解。下面本文就盘点了关于“宪法宣誓制度”的考点清单,希望考生能学习掌握。
1.2018年2月23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拟对2015年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作出适当修改,明确规定监察委员会组成人员依法产生后应当进行宪法宣誓、宣誓仪式应当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2014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拟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培养领导干部对宪法的忠诚。
3.全国人大常委会2015年7月1日表决通过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誓词共70字:“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
4.最新誓词:有关奋斗目标的表述也将修改为“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政治备考宪法宣誓 篇5
二、简述我国宪法宣誓制度适用的主体包括哪些?将每年的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的意义主要有哪些?(20分)
参考答案: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du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宣誓主体:
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结合我国《宪法》规定,宣誓制度中的国家工作人员包括以下对象:
1、国家主席、副主席;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3、国务院总理及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
4、中央军委主席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
5、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和委员;
6、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包括省长副省长、自治区主席副主席、市长副市长、自治州州长副州长、县长副县长、镇长副镇长、乡长副乡长;
7、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法院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
8、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和专门检察院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
将每年的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的意义主要有哪些?
1、凸显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国家宪法日的设立,是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程序,对党的全会决定进行法定化的制度安排。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具有立法性质,这使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充分凸显了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2、体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得益彰。
法律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道德建设需要法律予以保障,道德是多层次的,不可能用统一标准去要求所有人。为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有法律强制力作保障,从而对违反基本道德的行为起到威慑和惩罚作用。
3、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4、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
5、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利于建立宪法监督制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题干】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人生有什么作用?
【答案】
(1)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人生态度是由人生目的决定的,但在实现人生目的过程中,如正确面对现实,战胜暂时的困难和挫折,为实现人生目的开辟道路,则是由人生态度决定的。
(2)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每个人都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都必须选择和确立一定的人生价值目标。一旦较高的人生价值目标确立,就需要发扬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这就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摆在每个人面前的人生道路是多种多样的,走哪条道路,是由每个人主动选择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保证人们将远大理想寓于具体行动中,脚踏实地实现人生目标。
【考点】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7.【题干】简述理想信念的作用。
【答案】
(1)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理想信念是人生的定向机制,为人生指明奋斗的方向。一个人如果没有目标和方向,不仅可能一事无成,而且可能使人生陷入迷途,进而导致对人生的意义产生疑问。
(2)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们需要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外部阻碍,而且要克服自己的惰性和弱点,不断战胜自己,超越自我。
(3)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人的精神世界犹如一座大厦,缺少蜘蛛就会倒塌,而理想信念就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考点】人生需要理想信念
28.【题干】简述建设社会公德的内容和意义。
【答案】社会公德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建设社会公德有如下意义:
(1)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2)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3)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考点】社会公德及其主要内容
29.【题干】依法治国基本原则。
【答案】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做到“三统一”与“四善于”相结合。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做到法治建设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考点】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30.【题干】简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答案】
(1)行政合法性原则,所有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并执行行政法律规定;
(2)行政合理性原则,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符合法律基本原则以及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
(3)程序正当原则。指行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益的行为时必须遵守政党的法律程序。
【考点】行政法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考生任选其中2题作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
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2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2题计分。)31.【题干】论述法的执行和特征
【答案】法的执行,简称执法,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和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因此也常被称为行政执法。其特征有:
(1)执法主体具有特定性。在我国,行政执法主体主要是国家行政机关,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政府所属的各部门。此外,国家或法律授权的组织也享有授权范围内的行政执法权。
(2)执法内容具有广泛性。现代社会中,社会关系和社会事务越来越复杂,行政执法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设计政治、经济、外交、国防、财政、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
(3)执法行为具有主动性。由于执法是行政机关的法定职责,因此,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一般都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而不需要行政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但是,也有一部分行政管理活动是行政机关依申请作出的。
(4)执法活动具有单方面性。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机关既是一方当事人,又是执法者,因此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居于支配地位,可以依法自行决定和直接实施执法行为,而不需要行政相对人的同意。但也有执法活动,如行政复议、行政裁决、行政调解等,不具有单方面性。
【考点】法的实施
32.【题干】请结合实际论述怎样做一个坚定的爱国者。
【答案】
(1)培养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
①民族自尊是指在祖国不富裕的时候,不妄自菲薄,在强国大国的压力面前,不奴颜婢膝,面对金钱地位的诱惑,不丧失国格人格;
②民族自信是指民族对于自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及其发展前途的坚定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③民族自强是指依靠自身力量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英雄气概和创造精神。
(2)树立爱国思想,增进国家团结、统一和安全。
①促进民族团结要求我们加强学习,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立足本职,以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坚持原则、明辨是非,旗帜鲜明地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②维护祖国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前提,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要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做出自己的贡献。
③保障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我们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3)履行爱国行为,以实际行动和贡献报销祖国。
①刻苦学习,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过硬本领。
②端正思想,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定、团结和统一;
③躬行实践,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服务祖国和人民中实现自身价值。
【考点】做新时代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33.【题干】试述为什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答案】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成事之基。只有增强诚信意识,坚持诚信做人,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人生的价值,最终获得成功。一个不讲诚信的人,短期内可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但不可能持久。
(2)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大力提倡诚信守信的美德。市场经济是交换经、竞争经济,也是契约经、信用经济。保证契约双方忠实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关键。
(3)诚实守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诚实守信是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和沟通的道德基础,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人与人之间只有诚信交往,才能进行真正平等、公正的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生活中的内耗和摩擦,大大降低社会运行的成本。
政治备考宪法宣誓 篇6
一、单项选择题:
1.10月2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民所作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机关反贪污贿赂工作情况的报告,这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A.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我国的最高检查机关 C.我国的根本制度 D.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考点:本题考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性质。
2.国家安全关系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下列属于维护国家安全的举措有()①我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
②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③旅游部门发出“中国公民出境文明旅游倡议书”
④我国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本题考查维护国家安全
3.2013年3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式上表示:“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这说明
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社会生活的根本问题
B.宪法是一切团体、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C.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普通法不能与其相违背 D.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考点:本题考查宪法是一切团体、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4.政府网站的广泛建立到如今政务微博的蔚然成风,网络成为公民与政府交流的重要平台,“网络问政”日益成为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积极参与“网络问政”()
①表明网络是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唯一途径 ②表明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③有利于政府了解民意,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④表明我国公民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考点:本题考查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5.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是因为()
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②宪法对普通法律的具体内容做了具体规定 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④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没有规定具体内容。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的原因。
6.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因违反宪法,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提出废止。随后,国家将启动相关法律程序。这表明
①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②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③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享有最高立法权 ④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④
考点:本题考查宪法、立法机关
7.“苍蝇老虎一起打”彰显了中央反腐的决心。从党的十八大到2014年3月,先后有李春城。刘铁男等23名省部级高管因贪污、受贿等违纪违法行为被中央纪委和检察机关依法查处,涉嫌犯罪的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你对这一反腐成果的认识是()
①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②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③这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体现④能对腐败分子造成威慑,从根本上消除腐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考点:本题考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相关知识。
8.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订法律34件,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议案,制定修订行政法规47件。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②有利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法律保障 ③国务院是我国最高的权力机关,具有立法权 ④政府要依法行政,才能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
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考点: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9.“自由的政府不是以信赖,而是以猜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因为,在权力问题上,不是建立在对人性的信赖上,而是要用法律加以约束,防止其行为不端。”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托马斯杰斐逊的这一名言启示我们
①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的建立、完善是防止权力腐败的根本措施 ②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可以防止权力滥用,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 ③法律之外的道德自律和道德修养对民主政治建设没有任何意义 ④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必须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建设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健全制约机制和法律监督的意义。
10.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多种媒体直播社会关注案件庭审情况,加大庭审公开力度。庭审公开 A.有利于保障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 B.表明我国已经完善了监督和制约机制 C.表明在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享有立法保障 D.表明舆论监督是保证司法公正的唯一途径 【答案】A 【解析】
二、非选择题
11.材料一:广州市政协党委曾志伟在今年年初的广州“两会”上,向人们展示了一幅长达9米的审批“万里长征图”。他说,企事业要办一个项目,从立项到审批完成,要跑20个委、办、局,53个处、室,盖108个章,需耗时799天。
材料二:河北籍“北漂”小伙小周因工作需要,需办理出国护照。前后6次,共跑了3000多公里,耗时近一年,最后在记者陪同下终于把证办好。此事经央视曝光后,有关部门对工作人员刁难办证群众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处理。相关人员分别受到党纪、政纪处分。(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
(2)我们国家治国的基本方略是什么?(2分)根据这一治国基本方略,请谈谈政府部门应该怎么做?(2分)为什么?(4分)
(3)如果遇到类似问题,你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反映?(3分)【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依法行政以及政府依法行政的原因;依法治国;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
12.南方某城市的交通局,因修路要占用农民耕地,在耕地补偿等问题上与农民发生纠纷。当地农民没有去上访,首先想到的是请律师,与政府打官司。政府也没有简单地用行政手段加以压制,而是通过律师和法院,依法妥善地解决了这起纠纷。
材料二:暴力拆迁、极端对抗、因拆暴富……针对“拆迁”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经过两年多的调查研究、征求意见,国务院法制办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拟取代原有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用“搬迁”取代了“拆迁”,并规定只有因7种“公共利益”的需要,政府才能征收房屋;只有90%以上被征收人同意,方可进行危旧房改造……新条例无论从名称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无疑有利于实现政府与群众关系的“同频共振”。(1)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正在积极实施什么治国方略?(2)材料
(一)事件的妥善处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3)材料
(二)中“有利于实现政府与群众关系的同频共振”,符合现在我们政府倡导的构建 社会。
(4)请你为构建这一社会提两点以上建议?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
高考政治备考反思 篇7
2012年高考已经成为过去,总结一年来高考备考工作,经验和教训的反思总结如下:
1、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做到心中有考纲,以考纲为纲,减少复习指导的盲目性。
2、熟悉近年来的高考试题,重点是深入分析近三年来高考全国卷考题,重点了解高考高频考点、出题角度、时政热点与考题的结合,以利于复习指导。
3、在第一轮复习中,主要抓住“全”“清”“宽”“细”“系”几个字 :“全”就是要全面掌握考纲所列考点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等; “清”就是要把个知识点按一定的内在联系串联起来,形成基本线索,弄清个知识点的牵引后果,来龙去脉;弄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达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宽” 就是对知识面的辐射要“宽”,知识面是由许多的知识点有机联系而成的知识层面。即在点线复习的基础上,把教材的内容按性质或特征分门别类,并在各个类别中划分出若干层面,做到“纵横”延伸和辐射。从而在复习中夯实基础,使学生自主建构起完整、准确的知识体系。
4、第二轮复习就是对知识的综合能力的应用,以社会重大时政热点为中心,多角度、多层次地寻找与其相关的知识点,对此热点事件分析说明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思路。
高考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生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运用课本的知识去解释、分析这些问题,使课本知识与热点问题有机结合,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再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和能力的提高。教师的心血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上,一定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科思维培养。如“材料
一、反映了什么问题?”就要引导学生怎样读材料,归纳材料中的现象,从现象中提炼出问题。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读懂、吃透材料,引导学生如何将材料表述分层,把每一层的关键词与学生已学知识进行联系、比较,进行有机结合,然后用学科语言准确、规范地表述为借鉴。
6、主观题的评讲,突出应变能力。教师一定要把高考文科综合考试要求的四种能力渗透到评讲过程的始终,真正授之学生以“渔”。老师引导学生如何审“设问”、读材料,培养学生获取、提取信息的能力;充分利用已获取的信息利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进行加工制作,培养学生运用和调动知识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读材料,抓关键句、关键词,把关键词与学科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培养学生阐释事物、分析论证事物本质的能力。
2014高考政治备考计划 篇8
高三政治备课组
为搞好2014年高考政治的教学和复习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我校高三政治备课组三位老师经过充分的酝酿,特制定如下详细计划:
一、指导思想
1、认真学习和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关注高考,明确高考目标及要求,从整体上系统复习高中政治所学内容,结合当前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学习和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复习模式。
2、紧紧抓住课本,切实抓牢基础;关注知识之间内在联系,形成立体知识体系;注重讲练结合,突出能力培养;落实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应试的水平和能力。
二、具体复习安排
三轮推进:
第一轮:基础知识过关,做到以本为本,狠抓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以纲为纲,认真研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将识记、理解、运用的知识烂熟于胸,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做到点点清、点点明、点点通。真正将基础知识落实到位。拟采用总----分----总的思路进行。即先总体构建知识体系,然后对考点进行高密度讲解,逐条分析,找到知识联系,最后在对知识进行梳理,形成严密知识网络,以知识带热点,强化理解记忆。
第二轮:知识与热点专题复习,以热点带知识,突出重点、难点、疑点的解决。强化主干知识,加强学法指导,培养答题技巧。着重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分析评价及解决问题能力。第三轮:综合模拟考试,提高应试能力、指导心理调节。
三、具体复习进度安排
第一轮复习必修一《经济生活》7月21日到9月21日
7月21日到9月21日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三课多彩的消费单元知识归纳整合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单元知识归纳整合第三单元收入和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八课财政与税收单元知识归纳整合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
会的经济建设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单元知识归纳整合必修二《政治生活》9月21日到11月11日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单元知识归纳整合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单元知识归纳整合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单元知识归纳整
第四单元当代的国际社会第八课走进国际社会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单元知识归纳整合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必修三《文化生活》11月11日到12月11日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单元知识归纳整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五课文化创新 单元知识归纳整合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单元知识归纳整合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必修四《哲学生活》12月11日到3月11日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单元知识归纳整合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单元知识归纳整合第三单元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单元知识归纳整合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十二课实现社会的价值单元知识归纳整合第二轮复习专题训练3月11日到 5月1日
专题一 生活与消费
专题二 生产、劳动与经营
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
专题四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专题五 公民的政治生活
专题六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专题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专题八 当代国际社会
专题九 文化的作用与创新
专题十 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
专题十一 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
专题十二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西方政治制度复习备考资料 篇9
一、名词解释
1、小选区制:指一个选区只选一名议员,只能采用多数票制,即候选人以获得相对多数票即当选的选区划分制度,对大党有利。
2、大选区制:又称复选区制,即每个选区可选出两名以上的代表,这个使小党虽然票数较少,但是也可能分得相应的议席,选民的选举机会也多一点。
3、比例代表制:是使得各政党所得的议席与其所得的选票成正比的计票方式。小党如得到一名议席所需选票,便可以选出一名议员。这种制度只能在大选区制实行。
4、成文宪法:指一个国家用名称为“宪法”的成文法典来表现各种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规范。名称为宪法的成文法典一经产生,确定在该成文法典中的法律规范即为宪法规范。成文宪法是宪法规范赖以存在的主要形式,它以其所规定的宪法规范的肯定性、明确性、集中性和便于了解等特点,为各国制宪活动所看中,因而大多数国家都采用成文宪法。
5、不成文宪法:指一个国家没有名称为“宪法”的成文法典,其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规范通过一般法律文件表现出来。英国是实行不成文宪法的典型国家。
6、议会党团:是由议会中属于同一政党的议员或几个利益观点相同的政党的议员组成的政党集团,也由一个政党的议员分别组成几个议会党团的。议会党团必须是体制内的政党,并且在议会中有法定数量的议员才能组织,其主要任务是分析形势,提供议案,统一本党议员的思想和行动,组织指挥本党议员的活动,保证本党提出的议案得以通过,参与议会领导等。
7、内阁制政府:又称责任内阁制,是一种以内阁制为核心来领导和组织国家政务管理的政府组织形式。有四大特点:(1)内阁由议会中的多数党或者政党联盟组成(2)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对内阁有监督权和倒阁权(3)国家的元首和内阁政府首脑由两人分别担任(4)内阁是一个集体决策班子,内阁成员共同对所制定的政策负责。最早实行内阁制的国家是英国。
8、虚位元首:元首在法律上居于很高地位,享有广泛的权力,但实际上没有实权,有一些权力也不能够独立行使,只具有象征性的地位,享有礼仪性的权力,是一个位高而权虚的元首。属于这一情况的有两类国家:(1)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国家 如英国、荷兰和瑞典等(2)实行议会共和制政体的国家 如德国、印度河新加坡等虚位元首虽然没有实际的决策作用,但不等于没有作用,其对民族的凝聚、政权的稳定、社会矛盾的缓和等起着重要作用。
9、实位元首:元首不论在法律上还是实际上都享有很高的地位,拥有广泛的权力。他们往往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一身二任。属于这种情况的也有两种国家:(1)实行二元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国家元首,如战前的日本天皇;(2)实行总统共和制的国家元首,如美洲的一些国家的总统,美国总统。
二、简答题:
1、选举制度及其政治功能是什么?
答:所谓选举制度是指关于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主体、客体、原则、程序等规定的总称。其政治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普选制是代议制的前提和基础代议制是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核心,因而常把西方政治制度称为代议制民主制。普选制改变了国家最高立法、行政权力的产生机制,大大提高了公民在此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普选制是代议制民主制产生的途径和具体制度保证,没有普选制就没有现代意义的代议制,只有实行普选制才能实行代议制。
(2)普选制市政府合法性的重要手段。代议制民主制的基本精神是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政治生活的主体,政府的权力只有来自于人民,得到人民的委托才是合法的。而普选制正是取得委托的手段,通过选举产生的政府就表明得到人民的委托,是合法的政府。普选制给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统治披上民主化、全民性、合法性的外衣,有助于巩固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3)普选制是西方国家权力交替的方法。民主政治与专制制度的重要区别,就是每隔几年要由人民通过直接或者间接选举来决定政权的执政者是否更迭,也就是说,政府机关权力的更替取决于选民在普选中的投票结果,选举成为体制内政党能否进入议会或者政府,能否执政的通道、方法和手段。
2、《宪法》和一般法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答:(1)从内容上看,宪法所规定的是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根本原则。而一般法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原则,规范某一方面的行为,其制定权限和程序也必须根据宪法的规定进行,其主要功能也是为了保障宪法所确立的根本制度得以实现。
(2)从效力上看,宪法作为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任何法律、法规必须以宪法为基础,必须符合宪法的精神和有关规定。宪法在法律体系上居于统率地位,是母法,一般法居于从属地位,是子法。
(3)从制度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的规定和修改通常是按照一种特殊程序进行的。其制定权属于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掌握的统治权,任何个人和组织无权制定宪法。在制宪过程中,一般都规定了专门的机构和程序。而修宪一般都规定了有复杂的修改程序。基本上是要求经最高权力机关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方可生效。而一般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则不需要这样的复杂过程。只要由宪法规定的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通过即可。
(4)从宪法的解释和实施上看,宪法的解释和实施一般都在宪法中做了规定,有三种情况:a、由立法机关解释和监督实施(承认立法权至高无上的国家有此规定,如瑞士)b、由司法机关解释和监督,源于美国 c、由特设机构来解释和监督实施,如法国的宪法委员会。
3、政党制度,政党如何参与到代议制民主政治运作中去?(与选举、立法、政府的关系)如何运用规则和程序?政党与代议制民主的关系?(从机构和程序上说)
答:“政党制度”是指国家法律规定或者实际生活中形成的政党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特别是政党执掌、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具体体制和运行机制,包括与其它政党的相互关系制度,也可以说“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政党行使或干预国家政权控制政治活动的方式的总称。代议制的基本含义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是人民不能直接行使权力,而是通过选举制度、通过一定选举程序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议会或者国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不同利益阶层的公民通过代表自己阶级阶层利益的政党与国家的选举机构一起组成选举机构和班子。政党提出本党参与竞选的的各类候选人,参加竞选。在竞选中胜出的政党可以获得授权组织内阁政府,行使统治权力。通过对立法机关议会或者国会的掌控行使国家最高立法权,从而将本政党的政治纲领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将其上升为国家法律和意志,从而实现和维护本阶级阶层的利益。可以说政党是代议制民主实现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公民通过参加一定的政党,参与政治选举,由政党来代表和实现自己的意志和利益,间接的行使自己的权力。
4、议会制度和政党的关系是什么?分析议会在西方政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议会制度和政党的关系:在西方政党制度还不完善时期,主要是借助议会这一民主形式进行统治。在政党制度逐步完善之后,通过政党参加政治竞选,获得对议会的掌控权,从而实现各自对国家最高立法权的控制来实现民主。议会制度和政党都是实现民主的方式和途径,只是在新时期借助于政党这种政治组织形式更能表达民主这种形式诉求。
议会的地位:议会是西方代议制民主的核心,在议会至上时期,居于国家政权体系的核心地位,享有高度的独立性,拥有广泛和强大的权力,主宰一切。在议会衰弱时期,地位下降,失去了政权中心的地位,很多权力受到限制;决策和立法权萎缩,行政权膨胀,侵蚀议会权力。
议会的作用:(1)使国家权力合法化(2)使阶级意志国家化(3)使权力运作程序化
5、西方司法制度的原则是什么?
答:司法原则 是指司法机关在行使司法权时必须遵守的理念和规则,由于西方国家利益基础和价值观念相同,故而其所遵守的司法原则也基本相同,主要包含以下基本原则:
(一)司法独立原则:指法院、法官只服从法律,根据法定程序独立行使司法权,不受立法机关、行政机关等权力机关和个人的影响和干预。具体表现是:a、司法审判权独立 b、一个法院的审判活动不受另一个法院(包括上级法院)的干涉 c、法官独立司法独立的实质是审判独立
(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指在法律形式上宣布公民有获得平等保护的权利,并可通过控诉制度请求法院排除侵害,予以保障,公民在接受法律制裁上,也居于平等地位。但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少数资产阶级与广大劳动人民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的前提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能是形式上的平等。
(三)公平审判原则:西方国家一般认为合乎正义就是公平,公平审判也就是合乎正义的审判。此外还有建立律师制度、陪审制度,法官自由心证原则、无罪推定原则、辩论原则、直接原则、上诉不加刑原则、不告不理原则和法院公开审判原则。
6、美国国会权力有哪几种?
答:美国国会两院地位平等,两院平等行使立法权、由于享有的权力某些偏重,所以国会的权力有两种情况:
(一)两院共有的权力,主要有四种:
A、立法权最基本的首要的权力,联邦宪法授予国会最高和唯一立法权,但是在立法范围上受到了宪法授权的限制,此外还受到了总统否决权的限制和最高法院的违究审查的限制。
B、财政权政府支出的每一分钱都要由国会通过的拨款案来拨款;收入也要由国会财政案决定
C、调查权监督政府的权力,美国国会没有倒阁权,只有对政府行为的调查权。
D、弹劾权国会有权对犯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轻罪的总统、副总统以及合众国所有文职官员与法官的弹劾权,由两院共同行使,众议院提出弹劾案,由参议院进行审判。弹
劾主要是定罪而不是处罚,一旦罪行成立,被弹劾者即被免职,然后交由法院按照正常的法律程序处理。
(二)两院各自特有的权力:
参议院 批准条约权,对总统任命的高级官员的批准权。
众议院 财案权、弹劾案的提案权,以及当总统候选人没有任何一位获得绝对多数票时,在得票最多的3位候选人中投票选举1人为总统的权力。
7、内阁制政府概念及其与立法机关议会的关系是什么?
答:内阁制政府:又称责任内阁制,是一种以内阁制为核心来领导和组织国家政务管理的政府组织形式。有四大特点:(1)内阁由议会中的多数党或者政党联盟组成(2)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对内阁有监督权和倒阁权(3)国家的元首和内阁政府首脑由两人分别担任(4)内阁是一个集体决策班子,内阁成员共同对所制定的政策负责。最早实行内阁制的国家时英国
内阁制政府与议会的关系: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首脑和有关成员(部长)应该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议会对内阁有监督权和投不信任案(倒阁)权。如果内阁得不到议会多数的信任,内阁就要辞职或者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同时,内阁成员又参与立法工作,议会的重要法案都来源于内阁,议会的立法工作是在内阁的领导下进行的,也就是说立法权和行政权并不是绝对分立。
三、论述题
1、半总统制政府与总统制政府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是什么?
答:相同之处:(1)均是以总统为核心,来进行国家政务管理的政府组织形式。(2)从总统的产生方式上来看,均属于全民选举产生,得到大多数选民的支持
(3)其总统均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统帅(4)总统有权任免和批准提名的部长(5)总统有权主持内阁会议,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有权解散议会
不同之处:
1、从政府的构成来看,半总统制政府由总统和内阁共同构成。总统只有部分行政权,但是主持内阁会议,对国家的大政方针、路线政策有最高的决策权,是权力的中心。总统与总理有意见分歧时,要服从总统。内阁的主要任务四组织实施总统作出的决策和议会通过的法律。总统制政府是由选举获胜的总统来组织,与议会的多数少数无关。政府的成员不能为议会议员,不能参与立法活动。
2、从政府与国会的关系来看,半总统制政府中总统实际上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但不对议会负责,而不掌握行政大权的总理和内阁则要对议会负责。国民议会有权监督内阁或提出不信任案,内阁成员不能同时兼任议员,政府有立法提案权,议会的立法活动在政府控制下进行,实际上议会的权力大大削弱了。总统制政府和国会是分立的、平行的,相互制约的。政府不对国会负责。国会也不能对政府投不信任票,只能监督制衡,总统不能解散国会,政府和国会都分别直接对选民负责。
3、从政府和国家元首的关系来看,半总统制政府中总统是国家元首,不仅具有国家元首的权力,宪法还赋予它部分行政权力,而且是行政决策权。而内阁总理作为行政首脑依然存在,政府除了对议会负责外,还对总统负责。这样政府形成了双首长制,总统为主,总理为辅,二者共同行使行政权。总统制政府中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合二为一。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既掌握属于国家元首的权力,也掌握属于政府首脑的权力,集两方面的权力于一身,是真正的实权人物。
4、从政府内部的关系来看,半总统制政府中内阁是一个集体班子,重大政务共同讨论决定,并负连带责任。总统制政府是首长负责制,政府成员
都由总统提名任命,又都对总统负责。政府成员与总统不是伙伴关系,而是
从属关系,受总统的领导和监督。当总统认为某一成员不能胜任工作,可以解职,或让其自动辞职,他们无权否决总统的决定。
9、英国和美国的选举制度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选民资格:英国要求在选区居住满三个月,是英国的公民,精神正常,非因叛国罪或其他重罪服刑者,未因选举舞弊判罪而又未满五年者,不是有权担任上议院议员的贵族。
美国要求在住所居住满30天,美国公民,没有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
(2)候选人资格:英国主要是争做下议院议员的资格,对被选举人资格资格规定采用的是排斥法。美国在联邦范围内有两种选举,总统选举和国会选举,其候选人资格各有不同。美
国宪法对总统候选人资格的表述采用的是排除法;国会议员不得担任公职;对国会议员候选人实行保证金制度。
(3)选区划分:英国实行小选区制,每个议员代表的人数大体相等,尽量照顾原地方政府的疆界。美国采用的是地域代表制,即以地域为单位进行投票选举。选区划分以州的疆域
为标准的被称为大选区制,以人口数作为划分选区标准的称为小选区制。参议员选举采用大选区制,众议员选举采用小选区制,两个标准同时采用,被称为实行混合选举制。总统选
举人的选举以州为单位进行。
(4)选民登记:英国由国家专门的选举机构进行,编制的选民名册长期使用,每一次大选前进行补充登记。美国的选民登记有本人登记和非本人登记两种:城市中采用本人登记,边远地区使用非本人登记。选民登记不如英国严格,常有漏登的情况。
(5)选举时间:英国议会下院选举时间较短,一般从下院宣布选举之日到大选投票为止,相隔时间大体是一个月左右,有时只有20天,而美国的选举要经过几乎一年的时间。英国
下院选举的投票活动全国统一在一天中完成,而美国长期固定在选举年11月的第一个星期一过后的星期二。
(6)选举制度特点:英国其改革和完善经历了最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选举活动时间短,费用较少;更多的是挑选政党而不是挑选个人;下院大选对决定哪个政党执政具有决定性
意义,而美国选举的关键是总统的竞选;大选获胜政党不要求获得选民过半数选票,只要求简单多数即可。美国选举时间长,程序繁琐;选举时两党垄断的政治游戏,“驴象之争”;
金钱政治,合法贿赂。
2、代议制民主制向行政集权转变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对此有何看法?对其改革发展有何评价?
答:原因:行政集权的发展是伴随着代议制民主制的衰落而产生的,其主要原因有三:(1)资本主义自身发展的逻辑造成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主要国家相继由自有资本主
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要求通过削弱议会传统权力来加强政府的地位和作用。(2)议会自身决策模式的缺陷造成的。议会议事规程繁琐,利益各异,缺乏专业的众多的议会成员难
以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经济事务的管理。而行政机关却人数较少,易于集中,反应迅速灵敏,决策果断,因而权力自然向行政方面转移,致使议会权力虚化、萎缩,行政权力膨胀。(3)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经济危机频繁,使社会矛盾激化,要求加强政府干预能力,呼唤决策向比较灵活的政府集中,议会权力相应衰弱。
改革:通过改革使议会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重新焕发政治活力。以共同参与民主制改造传统的代议制民主制,由公民直接行使创制权、复决权和罢免权来体现社会对国家的制约,民主对专制的限制。
评价:行政集权民主制是西方国家政府体制的共同发展趋势。一方面以削弱代议制民主制下议会的权力来缓解议会政府内阁频繁更迭的危机,保证政治稳定;另一方面,确保国家能
够在现代化生产和现代化社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总资本家的作用。从实质上看,这种转变只是民主制的内容,权力关系在重新调整,权力重心在转移。
实行一院制的国家有丹麦、芬兰、西班牙、希腊、葡萄牙、瑞典。
1、责任内阁制
政府(内阁)由议会多数党或多数党联盟组成,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从议会中挑选议员担任国家各行政部门及重要机构的首长,由此组成内阁。内阁作为集体决策机构,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或内阁的重要法案未在议会中通过,内阁或集体辞职,或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举行大选,由新议会决
定该届政府的去留。
2、虚位元首制
国家元首名义上享有法律规定的广泛权力,如国家武装部队的总司令、批准和颁布一切法令、任免政府高级官员等权力,但他并不实际行使这些权力,无独立的行政权力,而是由副
署官员对该项事务负责。国家元首只享有礼仪方面的权力,是象征性的国家权力中心。
3、实位元首制
相对于虚位元首而言,是指既作为国家象征,又拥有对国家管理权力的元首,包括总统共和制国家、半总统共和制国家、二元君主制国家等。
4、三权分立
三权分立亦称三权分治,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则,是当前世界上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民主政治思想。
其核心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具体表现为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权力分属三个地位相等的不同政府机构,由三者互相制衡。
5、成文宪法、不成文宪法
成文宪法:成文宪法是具有统一法典形式的宪法。它是指一国将国家的根本制度、政权组织形式及公民的基本权力和义务以一套法律文书形式公布并产生法律效力的,用名称为“宪
法”的成文法典来表现各种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规范。
不成文宪法:(不具有统一法典形式,而散见于多种宪法性法律,宪法判例和宪法惯例中的宪法/不成文宪法是指一国的宪法渊源不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而存在于习惯之
中,或者散见于若干宪法性文件,或者判例之中。)
宪法的一类,与成文宪法相对。它是指一国的宪法规范没有统一的法典化体系,而是通过一系列被视为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文件中所包含的法律规范加以体现的宪法。
6、刚性宪法、柔性宪法
刚性宪法:刚性宪法是指需要特殊机构和特殊程序才能创制和修改的宪法。采用刚性宪法的目的是体现宪法的神圣性和保证宪法的权威性。
1)制定或者修改宪法的程序严于一般的立法程序;
2)制定或修改宪法的机关不是普通立法机关,而往往是特别成立的机关;
3)不仅制定或修改宪法的机关不是普通立法机关,而且是制定或修改宪法的程序也不同于普通立法程序。
实行成文宪法的国家往往也是实行刚性宪法的国家。其理由在于,既然宪法是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大法,应该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最高的权威性,那么制定或修改宪法的程
序也应该比一般法律更加严格。
柔性宪法:柔性宪法是指创制和修改宪法的形式和程序不需要特殊的规定,只按一般法律程序即可,且在法律效力上与普通法律的效力相同的宪法。(实行不成文宪法的国家往往也
是实行柔性宪法的国家,英国即其典型)
7、文官的概念与文官制特点
含义:
西方国家行政机构内部所有不经选举产生、不受政府更迭影响的政府工作人员。范围包括行政机关内部上至常务次官、下至清洁工所有政府工作人员。
特点:
(1)公开考试,择优录用——考任制(2)分工明确、等级森严——科层制(3)照章办事,淡化人情——制度化(4)严格考核,奖优罚劣——功绩制
(5)待遇优厚、职业稳定——终身制(6)态度温和、政治中立——国家化
8、法国下议院的选举方式
单记名两轮多数联盟制(发展历程:1958-85,单记名两轮多数投票制;1986-1992,省级一轮比例代表制;1993年至今,恢复单记名两轮多数投票制)
法国1958宪法规定:
(1)法国本土划分为465个选区,每一选区选出一名议员;——单记名(2)在第一轮投票中,获得绝对多数的候选人才能当选;否则就要举行第二轮选举;在第一轮得票少于5%(1966
《选举法》又改为10%)的候选人或政党不得进入第二轮选举,在第二轮选举中,获得相对多数的候选人即可当选。——两轮多数;
(3)在第二轮投票中,允许政党组成联盟,参加联盟的各政党的单记名单所得选票汇总,如联合名单获绝对多数,则全部议席归它们所有,议席由参加各联盟的政党进行分配。——
联盟
9、多数代表制与比例代表制的利弊和不同
多数代表制:选区内获得票数最高者(政党或个人)当选。在大、中、小选区中都可实行。美国、日本的众议院和参议院选举,英国、加拿大的下议院选举均采取此法。两类型:
① 相对多数代表制(简单多数代表制或称一轮选举制)
② 绝对多数代表制(过半数选举制或两轮多数选举制)
比例代表制:参加竞选的各政党根据其所得选票的多少,按比例分配议席的选票计算制度。只能在大选区中实行。采取国家主要是欧洲大陆的国家,如法国、德国、意大利等。
多数代表制的作用:
(1)有利于大党获胜,有利于保持政局的稳定;
(2)简单易行,效率较高;
问题(1)获胜政党的选票不能代表其在选民中的影响,可能会导致不公平、不公正的选举结果;
(2)违反资产阶级民主、平等的原则,多数人剥夺了少数人的代表权。
比例代表制的作用:
(1)较为准确地反映了选民对各党支持的程度,符合民主代议制的基本要求;
(2)有利于小党或少数派进入议会,获取参政议政的机会;
问题:(1)由于小党较多,易造成政治不稳定的结果;(2)计票方法复杂和困难,不易操作与监督;
10、选区划分中的集聚策略与分离策略
(1)集聚策略:“集中以消灭敌人”,把对手的支持者集中在尽量少的几个选区里面,使对手浪费大量选票。
(2)分离策略:“分兵以发动群众”,把对手的支持者分散在尽可能多的选区里面,使对手的选票稀释,在尽可能多的选区得不到足够的支持。
11、美国历史上为什么会出现少数人总统
美国总统选举:实行“胜者全得”(winner-take-all)的相对多数、间接(选举人团)选举制,选举结果中的选举人票比例并不等于选民票比例,所以会出现获得较低选民票的候选人当
选情况。
12、司法审查权的概念
司法审查权,亦称“违宪审查权”,主要是指司法机关通过司法程序审查和裁决立法、行政机关的法律、法规等是否违反宪法这一国家的根本大法,对违反宪法的任何法律、法规
等有权宣布无效的一种制度。
13、宪法应遵循哪些原则?法治原则在政治实践中的体现和背离
原则:(1)主权在民原则,民主政治的最高原则,是指一切国家和政府的权力都应属于全体人民自已所拥有和掌握;
(2)分权与制衡原则,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组织原则和运行机制,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行使三权的国家机构既相互牵制,又相互协调;
(3)法治主义原则,是指依据法律治理国家、行使统治权的政治原则。基本内涵包括:法律至上,国家机关一切活动必须由法律规定和制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享有法律规定以外的特权;
(4)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西方国家宪法的核心和灵魂,是全部宪法条文中最为重要的规定;
体现:(1)明确宣布为法治国家;(2)对公民人身自由和权利加以规定和保障;
【政治备考宪法宣誓】推荐阅读:
高考政治备考建议06-19
2018政治备考计划07-01
高中政治备考总结08-26
高考政治备考计划10-23
政治高考备考总结11-14
高考政治的备考思考07-26
政治经济学期末备考10-11
广西高考政治备考方案10-12
高三政治备考模拟试题论文12-14
考研冲刺:政治备考4大关键点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