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现当代文学文学常识(精选11篇)
高中语文现当代文学文学常识 篇1
高中语文现当代文学文学常识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月牙儿》、解放后写了剧本《龙须沟》、《茶馆》。
此外,还有叶圣陶的《倪焕之》钱钟书的《围城》沈从文的《边城》郁达夫的《沉沦》,都是名家名篇。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其代表作为诗集《女神》。后双写了剧本《屈原》、《虎符》、《高渐离》等。
曹禺的《雷雨》是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还写《北京人》《日出》《王昭君》等名篇。
此外还有夏衍的《包身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冰心的《寄小读者》《小桔灯》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鲁迅的《朝花夕拾》《野草》都是名家名作。
鲁迅原名周树人。著有小说《呐喊》(内有《狂人日记》、《药》、《阿Q正传》、《故乡》等名篇)《彷徨》(内有《祝福》、《伤逝》等名篇)和《故事新编》。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其代表作长篇小说《子夜》,他的“农村三部曲”是《春蚕》、《秋收》、《残冬》。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1、当代小说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
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孙犁《白洋淀纪事》《荷花淀》
杨沫的《青春之歌》
柳青《创业史》
古华的《芙蓉镇》都是名家名作。
当代崛起的小说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王蒙、路遥、柯云路、张杭杭、王安忆、贾平凹等。
2、当代诗歌散文戏剧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
柯岩的《周总理,我在哪里?》
贺敬之、丁毅的《白毛女》
吴伯萧的《北极星》
杨朔的《茶花赋》
秦牧的《花城》
刘白羽的《长江三峡》
碧野的《阳光灿烂照天山》
舒婷的《橡树》
高中语文现当代文学文学常识 篇2
人教版初中语文六册教材, 共选录国内当代文学作品十三篇, 这十三篇文章是我今天写作的基础。从体裁上讲, 这十三篇既有诗歌: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流沙河的《理想》;又有散文: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冯骥才的《珍珠鸟》、张晓风的《行道树》、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更有常规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李森祥的《台阶》、杨绛的《老王》、余秋雨的《信客》;还有为同学们所喜欢的寓言故事:周国平的两篇《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的王子》;到九年级的时候又选入了两篇儿童小说:曹文轩的《孤独之旅》、黄蓓佳的《心声》。
多彩纷呈的文学样式, 既显现出编者的仔细筛选, 又非常符合中学生阅读的审美要求, 编者的理念很新。和我当年上中学时那套语文课本相比, 新教材不仅新在理念, 更新在内容, 对这十二篇文章内容的分析会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
有劝导学生确立目标, 重视理想的: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流沙河的《理想》;有鼓励学生勇敢承担, 收藏美好的:周国平的《落难的王子》、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也有赞美自然, 要善于从平凡中发现美的: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张晓风的《行道树》、冯骥才的《珍珠鸟》;还有关注他人, 直视内心的:李森祥的《台阶》、杨绛的《老王》;更有提倡诚信, 拒绝贪欲的:余秋雨的《信客》、周国平的《白兔和月亮》;最让我动情的是对学生内在情感需求把握的两篇文章:曹文轩的《孤独之旅》、黄蓓佳的《心声》。这些篇目不一定是名家经典, 但一定是中学生需要和喜欢的优秀文本。我将从关注内心世界和塑造价值观念两个方面做浅要的分析。
(一) 关注内心, 呵护情感。
初中的孩子, 从十一二岁入学到三年后离开, 是有质的变化的。他们这三年里, 是从儿童向少年过渡, 生长的不仅是身体, 变化的也不仅是生理, 心理上的渴求和困惑更需要教育者关注。关注他们成长中的心灵国度, 呵护他们脆弱但美好的情感世界成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
综观这十三篇文章, 我们会很欣喜的发现, 这些文章的一个基调就是:关注内心, 呵护情感。从不同的角度解答中学生的心理难题。
首先, 我们一起来阅读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真好, 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 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去露营, 第一次动手做饭, 第一次坐火车, 第一次坐飞机, 第一次看见雪, 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 但新鲜而刺激, 使人回味无穷。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 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
我所摘录的这两段文字是全文的核心部分, 从中可以充分地看出编者和作者对中学生的鼓励与期望。十一二岁, 刚刚跨入中学的大门, 有多少欣喜就有多少胆怯, 有多少勇敢就有多少懦弱。对于孩子们来说陌生又全新的环境里有太多的第一次发生, 该怎么办呢?学了这篇课文, 他们的内心开始有了主动的声音, 有了支撑的柱石:第一次, 不再是艰难的选择, 作为青春的尝试岂不更好吗?
如果说这篇课文无疑给刚刚进入中学校门的孩子们注入了积极的力量, 成为他们很多“第一次”行为的动力。那么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则是把孩子们从叛逆、无奈和孤独的困境中解救出来。
《孤独之旅》是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写了一个叫杜小康的十四五岁的男孩子在生活和心理上的寂寞、孤独之旅。杜小康有过害怕, 有过绝望, 有过无从诉说也无人可以倾听的情感历程。文中曾写道, 当心里被绝望笼罩的时候, 杜小康把鸭子搂到怀里, 低低的诉说着, 他相信鸭子能够听懂他的话。现实生活中不正是这样吗?孩子们不愿意把心里的苦恼告诉老师、告知家长, 而选择一个人向动物、植物、玩具倾诉的情况还少吗?这个细节让学生和课文有了亲近感, 开始从杜小康的经历中反观自己、思考孤独这个话题了。
正是这无比寂寞、无比单调的生活环境的局限, 也正是这濒临绝望、无可依赖的孤独之旅的磨练, 让杜小康这个在孤独的心理历程中挣扎、徘徊的小男生最终成长为了一名男子汉!没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的豪言壮语, 也没有“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的人生教诲, 学生从杜小康的成长中就能领悟一切。以情动人, 以情感人, 这不正是文学的魅力吗?
我们再来看黄蓓佳的《心声》, 李京京这样一个小学生的形象, 也同样是在环境的描写和折射中脱颖而出, 给我们心灵以足够的震撼的!公开课前夕, 语文老师提前挑选将在课堂上读书的同学, 对于非常想通过读书寄托对乡下爷爷的思念之情的李京京, 老师以他嗓子沙哑为理由而断然给予拒绝。李京京觉得课文就是给自己写的, 主人公凡卡的遭遇不就是自己的遭遇吗?他暗暗的在下面读着课文, 充满了感情。公开课上, 当被指定的同学胆怯的不敢起来的时候, 李京京勇敢地站了起来。他读着读着就哭出了声, 那沙哑的喉咙里读得不再只是课文, 也是自己同样悲惨的生活!所有的人都被感动了, 但思索才刚刚开始!
社会环境中对学生内心情感的不够重视;教育环境里公开课的虚假和操作;学校环境影响下的教师和学生对弱势群体的冷漠;生活环境中父母的不负责任……这诸多情感都能在中学生那里引起共鸣, 唤起同情和理解, 进而影响他们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塑造。不仅李京京鲜活的形象在学生心里栩栩如生起来了!而且对弱者的同情和尊重也在他们心中扎根发芽了!
(二) 提倡平等, 塑造观念。
关注内心、呵护情感, 是这些文章的主导意识, 它们还有共同的价值追求:提倡平等、诚信, 构筑理想的天堂。
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在洪水和高温的报复中, 已深刻的认识到:“人类征服自然, 主宰地球”只是荒唐的预言, “和自然万物和谐共处, 平等生存”才是真实的梦想。大自然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飞鸟爬虫、游鱼走兽都和人一样是上帝的宠儿、地球的朋友。当代文学对这种平等关系的描述比较多的集中在散文里。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张晓风的《行道树》、冯骥才的《珍珠鸟》是典型的代表。
在盛开的紫藤萝花儿面前驻足, 欣喜于这生命的“瀑布”, 作者从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花那里发现了生命的奇迹:岁月的风尘遮挡不住花儿的美丽, 干枯的枝条也有重生的希望。这是在赞美花儿吗?还是在赞美像花儿一样的人呢?我想人和花都是有生命的个体, 都是有美丽可以绽放的自然之子, 它们是命运相通的伙伴, 是诠释生命力的朋友。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告诉我们:赞美花儿不就是赞美我们自己吗?欣赏花儿不正是欣赏我们自己吗?呵护花儿不还是呵护我们自己吗?
每个城市的马路两旁都有大同小异的行道树存在, 它们简单又平凡的站立着, 成为人们熟悉又不在意的风景。张晓风的《行道树》提醒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审视行道树的意义:它们从深林里, 从田野中来到这满是灰尘和尾气的城市, 别离了芬芳的泥土, 驻扎在被大片柏油包裹着的狭窄空间里, 无怨无悔地为城市的人们释放清新的空气, 吸附空气中的杂质。它们的名字就等同于奉献和无私!
“信赖, 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冯骥才的《珍珠鸟》中的这句话已经成为了我们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广告语了。平等的视角、尊重的意识、信赖的态度……这都是课文教给我们与大自然相处的法宝, 会成为我们价值观的一部分。
“诚信”的话题经久不衰, 教材选了余秋雨的《信客》作为学习的范本。文中厚重的历史感、人物悲惨又不俗的命运冲击着中学生的心扉, 让诚信的观念再一次成为无可逃避的面对, 思想的空间也会因此而更加开阔!我们该做什么样的人?是只重自己, 苟且度日;还是关爱众生, 诚实有信?课文会在无声处给学生以启迪, 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念。
中学生的价值体系里理想排在第一位, 所以编者把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放在了初一入学的第一课。“在山的那边是我所盼望的海, 在山的那边是我梦想的天空……为了到山的那边看一看, 我努力攀登、从不放弃, 一次次的跌倒又一次次的站起, 一次次的失望又一次次的鼓足勇气……”“山的那边”成了理想的所在, 只要有理想, 生活就有希望;只要为了理想而奋斗, 人生就是美丽的天堂。“理想是灯, 照亮我夜行的路;理想是路, 指明我前进的方向”。流沙河的《理想》这首诗再一次明晰了理想的价值, 朗朗上口、易于背诵的同时也滋养着中学生的心田。
中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 既需要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呵护他们的情感国度, 更需要培养他们的平等意识、塑造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
高中语文现当代文学文学常识 篇3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中学语文;教学现状;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现当代文学作品指的是上世纪初五四运动之后产生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戏剧、诗歌、散文等题材,所选作品不仅仅限于中国大陆,也包括台湾一些作家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都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国家风貌。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价值
由于现当代文学作品反映的是离我们不远的社会现实,学习这些作品和学习古典文学作品相比没有太大的时间距离,它的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提高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作为母语的载体,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课程。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语文本身的字、词、句、段、篇构成的语言形式之外,还有关于作品的思想内容,学习语文中的思想意义也就是如何欣赏文学作品,是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从时间上来看,现当代文学作品反映的就是我们熟悉的现代生活,传达的是我们熟悉的时代信息。和古典文学不同的是,现当代文学都是白话文,由我们熟悉的语言和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词汇组成,被选为教材的现当代文学都具有语言表达生动优美,表现手法灵活多样的特点,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从中学到一些常用词汇,对于积累语言、词汇,学习语言逻辑都有促进作用。
语文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文字组织能力、阅读能力,而现当代文学由于和我们生活接近,都是用我们熟悉的语言表达方式写作的,对于提高语文学习所要培养的能力也有积极作用。
(二)有助于学生情感教育
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有一些作品是抨击社会黑暗,揭露社会丑恶的作品,例如鲁迅的作品就是这种类型,鞭挞生活中那些落后现象以及麻木思想。学习鲁迅的作品,可以发现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丑陋现象,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而闻一多、戴望舒和艾青的诗歌则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而刘白羽的《长江三峡》、光未然的《黄河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和郁达夫的《江南的冬天》以及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萌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意外和挫折,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是每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在中学语文中,周国平的《直面苦难》告诉我们苦难本来就是生活中的一员,既然躲避不了就应该正面相对。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说明了什么是身残志坚;食指的《相信未来》告诉我们苦难都是暂时的,未来是光明的。这些具有励志性质的诗文可以引导学生直面困难,培养他们的意志。
生活中还有一些不引人注意的小细节,细细品味却能感受到人生的温暖,像朱自清的《背影》;还有一些生活中的无奈,细细读来让人热泪盈眶,如余光中的《乡愁》;流沙河的《理想》告诉我们生活中的理想并非是小时候那句“我长大了要……”那么简单,它是一种希望,一种信念,伴随人的一生。
由于现当代文学作品具有题材丰富、风格多样的表达方式,包含了积极的人生观,这些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情感方面都会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三)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还选择了一些可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优秀篇章。
在培养学生文学作品语言鉴赏方面,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让人感受到了云南女子的热情开朗和自然之美;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让人感受到紫藤萝盛开时的浓烈,仿佛能嗅到其中淡淡的香味;朱自清的《春》让人听到春姑娘走来的脚步声;戴望舒的《雨巷》让那个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结着秋怨的姑娘深深映在读者的脑海中。这些优美的诗文用语言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充分展现了语言的魅力。
除了在语言上现当代文学可以提高学生鉴赏力之外,在作品内容上一些优秀的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作品内容的鉴赏力,像鲁迅的《祝福》可以看到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摧残;曹禺的《雷雨》通过一场暴风雨撕开了资本家虚伪的面纱。由于现当代文学中的事件、叙述方法和我们的生活接近,因而更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对于这些作品中内容的涵义能快速领悟,这些都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无论是古典文学、外国文学还是现当代文学,在教学中都要以精读为主,只有精读才能对作品的思想和创作手法有深刻的理解。可是在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学生阅读还是教师教学,都不讲究精读,这样一来,学生对于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就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造成这种局面与学生和教师都有较大的关系。
(一)学生阅读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现状
在目前,中学生是最累的一个阶层,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学生都处在忙碌中,一天有七八节课要上,回家有写不完的作业,对于文学作品阅读采用的都是浅读,最多两遍就完事,只能了解大概。
浅读的原因很多,除了学生课业负担重之外,还有目前丰富的图像生活也挤压了学生的阅读时间。在完成繁重的课业之外,中学生的放松方式不再是过去的阅读,而是通过电视来解压,由于电视具有声、图、文并茂的特点,加上内容丰富多彩,这些都替代了过去依靠阅读来放松这种单一的方式。在目前,一些娱乐节目还有专门针对中学生而办的,迎合中学生的兴趣特点,帮助他们追星、捧偶像,播出时间也都是按照中学生的作息特点来安排的。这样,中学生就将阅读时间转到收看电视节目上去了。
浅读形成的原因除了电视冲击之外,和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导读”“速读”之类的图书大行其道也有关系,一些图书出版社为了盈利,不断推出一些名著缩写本、简写本,使一代中学生都热衷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读书方式,这样就逐渐形成了阅读时的浅读习惯,面对一部巨作,只求迅速了解大意,对于内涵不求甚解。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目前的中学生由于大多生活优越,又是独生子女,对于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关于苦难,关于家庭温暖的描写难以产生共鸣,这样就会觉得这些作品离自己的生活太远,提不起兴趣。
在课文编排上,中学语文中的现当代文学作品在选择上没有兼顾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喜好,有些作品纯粹是编者自己主观原因,自己喜欢就选择了,这并不能代表所有人都喜欢;还有的作品不是完整的,只选择其中的片段,像曹禺的《雷雨》,学生即使精读了,还是“窥一斑难见全豹”,对于整部作品的理解还是有难度。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大多以三十年代的作家作品为主,对于后来的作品选择较少,其实大多数学生对老舍、巴金等作家的喜爱远不及对金庸、古龙和郭敬明的喜爱程度。
目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仍然以分数为衡量的标杆,总希望孩子通过做试卷来提高成绩,对于阅读则认为浪费时间,这种功利性选择也阻碍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掌握。
(二)现当代文学作品在教学中教师教学状况
在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学主导者,教师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教师自己的文学素养不高,在教学中只能依靠参考书将教学重点传授给学生,自己对于一些现当代文学作品并没有独到的见解。因此在教学中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总是为了考试而教学,一篇优美的文章被教师所谓的掌握重点弄得支离破碎,在学生还没掌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语言描写特点的时候,就要求学生强记重点,这样也让学生对作品生厌。
在教学评价方面,总是注重强记,很少注重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欣赏,这样也使学生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精读难于产生兴趣。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中国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除了学生、教师和课程编排上存在的问题外,和我国一贯实行的语文教学方式和目标也有关系。在上世纪,由于政治原因,一些作家的作品尽管很优秀,却很少被选入到课本中。所选的作品不能代表一个时期的所有现状,像鲁迅的作品,全都是揭露黑暗面的,而同期的沈从文的作品又是描写社会美好一面的,这两位作家的作品如果只选择其中的一个都不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都会给学生误导。尽管在后来的教学改革中政治因素逐渐淡出,但有些问题却一直延续下来。
还有一些教师的素质不高,和他们当初学习语文的方式也有关系,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自己当初就是这样学语文的,所以也就这样教学生了。
三、中国现当代文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对策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国情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语文这门学科的优越性来开展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审美教育,因此在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选择上也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
(一)注重生命和道德的教育
目前我国的中学生由于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被家长当做掌上明珠在培养,这样的结果常常使得学生过分自尊,常常因为一点小挫折就以结束生命来要挟,在课文编排上,应该多安排一些面对挫折而坚强不息的优秀作品供他们学习。
也因为现在的学生一直处在顺境中,对于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不重视,这样走上社会对生活和工作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这方面也要加强教育。
“孝”一直作为我国的道德传统被一代代延续,但今天,孝敬这种优秀品德已经越来越不被青年所重视,以至于出现了“啃老族”这样的新人类,所以关于自立、孝顺这样的思想作品还是应该多多进入到中学语文中去。
(二)选择学生喜爱的作品加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好语文,关键在于兴趣的提高。针对我国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材编排上,对于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选择应该要从各个时代、各种文学题材的作品中加以选择,有暴风雨似的激烈,也要有春风拂面的温柔;有阳春白雪型的高雅,也要有下里巴人的通俗,这样才能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兴趣的阅读作品,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提高教师的文学素质
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语文基础知识学习、文学语言和作品思想的鉴赏力培养,除了要求学生要有精读的习惯之外,最主要的还是语文教师的指导。因此,作为中学语文教师除了要有一定的教学能力之外,还要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能力,对于每一部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鉴赏力,在教学中要通过作品的内涵来教育学生,带学生学习其中的语文知识,学会欣赏作品。要摒弃应试教育的流毒,以掌握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和美育能力为主,而不是以肢解作品找标准答案为主。
总之,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能力,现当代文学作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需要编排者、教育者和学生本身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
参考文献
[1] 王晓乐.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研究[D]. 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2] 刘晓红.高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教学刍议[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3] 黄美娟.论新世纪中学语文教材改革的特性[J].当代教育科学,2008(18).
基金项目:该文系作者主持课题《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中学语文教学研究》(项目编号hzxyjg101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覃勇霞,女,1971年生,广西贺州市人,广西贺州学院副教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地方文学、影视文学。
高中语文常见文学常识 篇4
①贾谊,世称贾生。又称贾长沙,贾太傅。著《新书》十卷。《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②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著《史记》首创“纪传体”,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③班固的《汉书》 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都名传史册。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有哪些 篇5
2.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龙须沟
9.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0.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诗。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
15.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16.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17.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群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 智、信。
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媒婆、师婆(巫婆)、牙婆 虔婆、药婆、接生婆。
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黄帝、颛琐、帝喾、尧、舜
22.三教九流:三教:儒、道、释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法、名、墨 纵横、杂、农
23.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4.三牲: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26.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27.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28.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29.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30.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
31.三吴:吴郡、吴兴、会稽(丹阳)
32.三国:魏、蜀、吴
33.三秦:雍王(西)、塞王(东)、瞿王(陕西北)
34.三楚:港陵-南楚、吴-东楚、彭城-西楚
35.三原色:红、绿、蓝
36.三坟五典:三坟:伏羲、神农、黄帝;五典:少昊、颛顼、高辛、唐尧、 虞、舜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常识 篇6
(第三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分为“风、雅、颂”三类◆《楚辞》收集的战国时期楚国屈原等的诗,具浓厚的楚地风土人情,故名楚辞,这种诗体称为“楚辞体”或“骚体”。《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壁”。◆《西洲曲》和《木兰诗》分别是南、北朝民歌的杰出代表。◆《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的诗作选,最早见于萧统《文选》,都没有题目。◆《文选》又称为《昭明文选》◆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古代传说的东海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蜀相,即指诸葛亮,曾封忠武侯,武侯祠为晋李雄初建。◆石头城,三国时孙权重筑后用此名,曾为吴、东晋等六朝古都。◆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四川)眉山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黍离》是《诗经》中的篇名,首句“彼黍离离”,常用禾黍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伤感。◆《故都的秋》作者郁达夫,原名郁文,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因从事抗日被日本宪兵秘密杀死。◆《泪珠与珍珠》作者琪君,原名潘希真,教授、作家。◆鲁迅的《灯下漫笔》选自《坟》。◆巴尔扎克,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他创作的《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恩格斯称之为“提供了一部法国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现实主义历史的作品”。(《红楼梦》由于涉及N个领域,也被称为百科全书)◆《吝啬鬼》作者是法国人莫里哀。◆伯特兰·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苏轼他爸苏洵所作《六国论》,课文中选自《嘉佑集·权书》。◆《游褒禅山记》作者王安石,北宋人,政治家、文学家。褒禅山,旧名华山,在安徽山城。◆《伶官传序》(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文学家、史学家)选自《新五代史》,《新..》是二十四史之一。◆《项脊轩志》作者归有光,号震川(震川先生),明代江苏昆山人,古文家。◆《登泰山记》作者姚鼐,室名惜抱轩(本文选自《惜抱轩诗文集》),清代人,桐城派文学家。◆《病梅馆记》作者龚自珍,字瑟人,号定盦(an),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第二册)◆鲁迅的《祝福》选自《彷pang徨》。◆沈从文,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他的《边城》写的是湘西地区。◆《荷花淀》(孙犁)选自《白洋淀纪事》,白洋淀是河北中部的一个大湖。◆《装在套子里的人》作者是契诃(he)夫。◆鲁迅的《拿来主义》选自《且介亭杂文》。◆《我若为王》作者聂绀弩(nie`gan`nu),现代作家。◆钱钟书,字默存,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围城》,散文集《写在人生路上》(读伊索寓言出于此),其他《谈艺录》《管锥编》。◆《过秦论》作者贾谊,西汉洛阳人,政治家、文学家,《过秦论》有上中下三篇。◆合纵:六国VS秦,连横:离散合纵。◆《鸿门宴》(司马迁)选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名籍,字羽,起兵反秦,后与刘邦争天下,最终战败自杀。◆《兰亭集序》,书法上也称《兰亭序》,作者王羲之,字逸少,善书法,有“书圣”之称,世称“王右军”。◆《归去来兮辞》作者陶渊明(陶潜),东晋诗人,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师说》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another柳宗元),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韩柳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阿房宫赋》......
作者杜牧,字牧之,号樊川,有小杜之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阿房宫,始建于秦始皇35年,到秦亡时尚未完工。★
(第一册)◆《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浙江人,“新月诗派”代表人物。康桥,即英国剑桥。◆《错误》作者郑愁予,台湾诗人,有《梦土上》、《衣钵bo》《燕人行》等。◆《孤独的收割人》作者华兹华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湖畔派”代表。◆普希金的《致大海》表现了对自由的向往。◆《花未眠》作者川端康成,日本小说家、散文家,因《雪国》《千只鹤》《古都》等获诺贝尔文学奖。◆《I Have a Dream》作者马丁路德金,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曾获诺贝尔和平奖,被种族主义分子枪杀。◆《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收录《狂人日记》《孔乙己》BY:王一晖
1《药》《故乡》《阿Q正传》等。◆《胡同文化》作者汪曾祺,江苏人,作家,代表作有《受戒》《大淖nao记事》。◆国子监,我国古代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晋建立,曾称国子寺,光绪三十年废除。◆《名人传》作者罗曼罗兰,法国作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约翰克里斯朵夫》《贝多芬传》。◆《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孔子修订的《春秋》编次。◆《勾践灭吴》选自《国语》。《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记西周、东周、齐、楚等诸国的历史著作。◆《孟子》是记载战国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有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被称为圣人,孟子是亚圣,两人合称为孔孟。◆秋水选自《庄子》。《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门人及后学所著,显存33篇。★
(第五册)◆《人生的境界》作者冯友兰,现代著名哲学家,著作有《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初稿》。◆《孔孟》作者黄仁宇,现代历史学家,著有《万历十五年》、《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三国志平话》是讲史话本,具有《三国演义》的只要情节,是研究《三国演义》形成和演变的重要资料。◆宗白华,美学家,作品有《美学散步》、《艺境》,译有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变形记》作者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被尊为西方现在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墙上的斑点》作者弗吉尼亚伍尔夫,英国著名意识流小说家、评论家和杂文家。◆《等待戈多》作者萨缪尔贝克特,爱尔兰人后定居法国,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百年孤独》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人,魔幻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作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百年孤独》被称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途径的鸿篇巨著”,曾在拉丁美洲引起了一场文学地震。◆“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是韩愈的评价。★
(第六册)◆《语言的演变》原题为《古今言殊》,作者吕叔湘,语言学家,著《汉语语法论文集》、《中国文法要略》等。◆张志公,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著《修辞概要》,主编《现代汉语》。◆鲁迅称《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第四册)◆《药》选自《呐喊》。◆《项链》原名《首饰》。作者莫泊桑,法国作家,有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守财奴》节选自《欧也尼葛朗台》,作者巴尔扎克,傅雷译。◆明末小说家冯梦龙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宋元明话本和拟话本的总集,大多数是冯梦龙的作品。◆《雷雨》作者曹禺,原名万家宝,现代剧作家。◆《罗密欧与朱丽叶》朱生豪译,作者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还著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威尼斯商人》等。◆《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作者关汉卿,号已斋叟,元代戏曲作家。◆《长亭送别》出自《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名德信,元代戏曲作家。◆《闺塾》出自《牡丹亭》(原名《牡丹亭还魂记》),作者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明代戏曲作家。◆《哀江南》出自《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字聘(pin)之、季重,清代戏曲作家、诗人。◆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明清传奇;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传奇的代表作有汤显祖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神话(《山海经》)→志人志怪(《搜神记》)→唐传奇(《柳毅传》)→宋话本→明清小说(《金瓶梅》、巅峰:《红楼梦》)。◆《陈情表》,原题作《陈情事表》,作者李密,选自《文选》。◆《祭十二郎文》作者韩愈,详见二册整理。◆《愚溪诗序》作者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详见二册整理),曾作有《八愚诗》,已亡佚。◆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赤壁,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庄子》即《南华经》,庄子即南华真人、微妙元通真君;道家创始人是春秋战国的老子。◆《滕王阁序》原名《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作者王勃,字子安,初唐文学家,26岁英年早逝。◆《促织》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
(补)◆“文史两司马”指西汉的司马迁(史记)和北宋的司马光(资治通鉴)。◆我国第一位BY:王一晖
2田园诗人是陶渊明。◆“屈宋”指楚国诗人屈原、宋玉;“班马”指汉代的班固、司马迁;“韩柳”指韩愈、柳宗元;“李杜”指李白、杜甫;“小李杜”指李商隐、杜牧;“辛苏”指南、北宋的辛弃疾、苏轼。◆齐桓公、晋文公与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合称“春秋五霸”。◆“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其作品又称“诗史”;“诗神”苏轼;“诗鬼”李贺;“诗魔”白居易;“诗杰”王勃;“诗佛“王维;“诗狂”贺知章;“诗家天子”王昌龄;“诗骨”陈子昂;“诗囚”孟郊;“诗奴”贾岛;“诗豪”刘禹锡。◆“唐代三李”指李白、李商隐、李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记》;最早的编年体《春秋》;最详的编年体《左转》;最大的编年体《资治通鉴》;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第一部文人诗集《楚辞》;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第一部文学批评作品曹丕《典论·论文》◆“四书”指儒家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四史”指陈寿《三国志》、班固《汉书》、范晔ye《后汉书》、司马迁《史记》;◆守财奴吝啬鬼形象:巴尔扎克《欧叶尼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果戈里《死魂灵》中的波留希金,莫里哀《悭qiān吝人》中的阿巴公,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
高中语文现当代文学文学常识 篇7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教与学的进度
虽然名著考查的篇目是在教材内容之外, 老师们可以自主安排教与学的节奏,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自主带来的弊端,那就是无序,甚至出现名著专题是到总复习时才在老师的讲说和训练下匆促做些应试准备。名著学习成了师生沉重的负担,甚而让师生相看两厌。显然,这些做法背离了名著考查的初衷,完全是受功利化的需求驱动。因此,科学规划是文学名著有效教学的首要策略。根据学情及高中三年必修与选修系列的教学内容,可作如下规划:
二、自主阅读,梳理各部名著的情节要点
做好名著阅读的三年规划之后, 接下来要开展的就是如何在基础年段指导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读与练。这一过程的实施策略是让学生自主阅读,在持之以恒的阅读状态下,梳理出每部名著的情节要点。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保证阅读质量,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每周下定任务 , 阅读五个章节或五个回目 , 并用400字将每一章或每一节的内容概括写在作文本上。选择作文本的原因是作文本每页400格,好统计字数,另外可以将这个任务同时作为学生练字的任务,学生通过梳理情节,培养概括情节的能力,同时在整理书写中达到练字的目的。
2.教师针对性章节或回目内容地设计问题 , 并要求学生将这些问题及解答整理在作文本上, 这样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情节,并学会依据问题,回答情节要点,培养应试能力。
3.每月进行一次50分的名著阅读小测或名著阅读交流课既能了解学生的阅读质量,又能促进学生积极阅读。
4.在指导学生如何描绘场景、人物心理 、动作等时 , 教师可以选取名著的一些精彩片断进行赏析指导。比如可以选取《家》或《红楼梦 》的片段。
三、探究设题,有效实现学与考的价值
这一活动的开展最好在第10学段, 因为学生在经过高一和高二两年的名著阅读梳理之后,对于七大名著已经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在完成第一轮的小说类阅读的专题复习后,学生大体了解了文学类阅读考查的能力要求及具体的考查点,有了以上这两种储备,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设题。惟其如此,设题才会有针对性,探究设题活动才会有价值。
那么,如何设题呢? 首先,要求学生针对情节内容以判断题的题型设题。教师指定一定量的情节让学生在课外时间设题,比如“宝玉挨打”情节、“香菱学诗”情节等。学生为了设题就必须熟悉这些情节,搜索可以制题的关键点,比如人物、地点 、经典对白 及主要情 节等 ,再以判断 题的形式 呈现出来。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提供自己设置的判断题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交流作答,让学生在合作共享中强化对情节的识记。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个互动形式很受学生欢迎,不仅达到了熟记情节的应试目的,而且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和兴趣。
其次,可以要求学生针对情节内容以简述题的题型设题。设置简述题比设置判断题的难度会大一些, 它要求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教师指定情节中的主要故事, 而这些情节中的主要故事往往不止一个,比如“宝玉挨打”情节,可以设置的简述题应该有“简述宝玉挨打的原因”、“简述宝玉挨打的故事”和“简述宝玉挨打后钗黛探伤的故事”等;与此同时学生还要从微观上把握主要故事中的情节要点, 这样学生才能设置相对准确的答案,比如“钗黛探伤”这一故事的主要情节点有:1宝玉挨打后,宝钗首先来看宝玉。2她手托药丸交代袭人如何看护用药,并对宝玉流露出了感情:“……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3黛玉是在宝玉睡着的时候来看他的,宝玉醒来的时候,黛玉已哭得两眼红肿。4黛玉对宝玉说:“你可都改了吧。”5宝玉劝慰黛玉 ,让她放心 ,便为这些人死了他也情愿。
在学生交流简述题的设题答题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反复指导强调简述故事答题的三要素:背景、经过和结果,以及指导学生审题答题的严谨, 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把握,同时明确应试答题上的一些技巧。比如“简述宝玉挨打的原因”和“简述宝玉挨打的故事”在答题要点设置上的区别。应该说,探究简述题的设置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再次,要求学生针对情节内容以阅读简答题的题型设题。这个设题想法主要是基于这么一个思考: 通过将指定的情节作为文学类小说阅读的文本材料, 指导学生进行分析鉴赏和评价探究,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学类小说的阅读能力,与此同时可以让学生对经典名著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当然,由于这类题型设计的难度远远高于前面两种,因此教师在让学生进行第三种题型的设题活动前, 必须先做好以下铺垫工作: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所设的题进行合理归类,比如在“宝玉挨打”这一情节中,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
(1) 贾政要打宝玉 , 情感几经变化 , 哭了多次 , 请结合情节,简要分析贾政为什么哭?
(2)宝玉挨打后 ,宝钗黛玉先后来探伤 ,但两人的表现各有不同,请结合情节作简要分析。
(3)宝玉被父亲喝令“不许动”之后知道大事不妙 ,急着寻人找贾母报讯,结果盼到了一个耳聋的老婆子,于是有了一场有意思的对话,请简要分析一下这个情节的作用。
(4)“你放心。再别说这样的话。 便是为这些人死了也情愿”这段话是宝玉挨打之后,黛玉前来探伤劝他“你从此可都改了吧”时说的,你是如何理解的? 请谈谈你的看法。
(5)“宝玉挨打”是《红楼梦 》中非常重要而且非常精彩的情节, 作者在情节的安排和众多人物出场的设计上都很有特色,试做简要分析。
(6)照中国的传统 ,父亲教训子女甚或打几下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像贾政那样想置儿子于死地的父亲却是罕见的。那么,贾政如此毒打宝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试谈谈你的看法。
教师应要引导学生明确问题(1)(2)考查的是鉴赏评价能力:形象分析点,(3)考查的是分析综合能力:结构点,(4)考查的既有形象分析又有探究能力:创作意图,(5)考查的是分析综合能力:艺术手法,(6)考查的既有分析综合能力:主题又有探究能力:创作意图等,问题的旨向明确,学生的答问才有针对性,设置的答案要点才会更准确、合理和科学。当然这一过程的生成性强,对教师的专业挑战很明显,老师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才能让这一活动更有效。
高中语文文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文学教育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054-02
文学是文化的精髓之处,我们学习文学不光是传承文明,更是为了提高自身素养。但是随着社会变迁,人们对学习语文的态度已经渐渐露出敷衍,甚多人认为语文就是学习母语,只要认字就行,这是没有真正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和文学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外国文学在我国的语文教育中也属于弱势群体,外国文学处于边缘地位,占大比例的中国文学成为重点,而外国文学却受到忽视。在最新的人教版教材中,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在正本教材的比例是5:4:1,这当中,外国文学作品占到的比重是10%,由此可见,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有意要学生在立足民族文学的基础上,培养外国文学素养,但是受应试教育、陈旧教育观念、教师素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外国文学常常被忽略。此外,学生被考试限制在课本之中,缺少文学的熏陶和交流,思维狭窄,很难在学习文学作品中有很深的认识和强烈共鸣。
一、应试教育下的语文文学教育
文学教学在语文教育中的比重较多,就以2004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为例,其中文学作品占总入选作品的4/5,由此可见,教育界的呼声还是十分明显的,加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成为整个语文教育的改革意愿。然而,在高考的指挥棒下,高中语文教育不得不沦为应试教育。
(一)使用解题的方式解读
文学作品是富有生命的文字组合,深深的品味才能和作者产生共鸣,与一个时代对话,但是,带着问题阅读文学作品,把审美体验抛却不理,只将答案作为最终目的,仿佛用精准的手术刀将深层内容剖析出来,但同时,也将属于文章的整体美感毁掉了,这样的解读方式毫无美感,也枯燥乏味,将思考和想象力都禁锢在固定答案当中。
(二)使用文学阐释习惯解读
每一篇好的文学作品中都有其深刻的意义和内涵,作品中的主人公是作者塑造出来用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社会和世界的看法的,但是只有深入思考,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中得到启示。但是实际上,文学教育却建立了一个强大的阐释网,使用单一、刻板的思想,将我们和文学分割开来,我们无法真正从从主人公身上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在这样枯燥乏味的思想习惯阐释下,学生渐渐就失去探索和思考的愿望。
(三)使用文学赏析文章解读
高考在对诗歌鉴赏能力要求的提高使得老师们加大对诗歌鉴赏的关注,但是由于平时缺乏积累和感受,很难在集中的题海战术中提高鉴赏能力,只能套用固定的鉴赏模式,很少能从中品味出真情实感。枯燥的教学方式,也使学生对传统文学无感。
二、外国文学在文学教育中的地位
外国文学进入语文教材是一条坎坷的路,但是我们无法否认,这些文学作品确实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积累起丰富的外国文化知识,也使他们学习到外国文学表达中严密的逻辑性,例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再如高尔基的《海燕》、还有契科夫的《变色龙》和《装在套子里的人》都给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注入热血,并对他们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改变现状的对策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畅谈感想,只有接触各种多样的文学作品,才能深刻的了解一个年代或者作者的情感表达,还可以通过举办”文学经典阅读“这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发表读书感想。
(二)引领学生亲近大自然,使他们对描写美景的文字有深刻的体验,让学生学会用心感悟大自然的魅力。
(三)从理性分析走入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阅读欣赏文学作品中深切感受其中的情感,将理性的分析化作情感交流。
文学教育对于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个人的知识有限,没能完全列举实际,希望还有更多的学者能关注这个问题,提供更多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靳博、高俊民;论文学教育的重要性及改进方法[J];飞天;2009年10期
[2]兰银喜;浅析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文学教育[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S3期
[3]刘静波;论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年06期
作者简介: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选择题及答案 篇9
1.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古代的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
B.我国古代的计量单位有“仞”“钧”“樽”等。
C.山东省别称“齐”“鲁”是春秋时期的两个诸侯国。
D.古人以九为阳。九月初九有两个九,所以叫重阳。
【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盛装名酒的专用木容器”。本义:盛酒器。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具。
2.下面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至和元年”中“至和”是宋神宗的年号。
B.古代男子到二十岁行冠礼,后人常用“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
C.“四书”指的是《诗经》《尚书》《春秋》《周易》。
D.月望总在农历每月初十前后,因此,常称农历初十为“望日”。
【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A北宋仁宗赵祯的年号。C《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D望月,满月。月满之时,通常在月半,故亦用以指旧历每月十五日。
3.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江,古代专指黄河和长江。河北、河南,古时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B.在古代宴席的四个座位中,以东向为最尊,次向为南,再次向为西向,北向是侍坐。
C.《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大型综合丛书,按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分别编列,所以称“四库”。
D.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宾主之间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坐。
4.下列关于戏剧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戏剧是一种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和其他造型成分等艺术手段,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的综合性艺术。
B、《窦娥冤》是一出元杂剧,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代著名戏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
C.元曲是与唐诗、宋词并称的我国艺术宝库的明珠,包括杂剧和正剧两部分。
D.京剧已经同国画、中医一起,并称我国的三大国粹。
【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四颗璀灿的明珠,也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宝贵财富。元曲,或称元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为散曲或杂剧的通称。正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又称为悲喜剧。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谷是指:稷、麦、黍、麻、豆。
B.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称,称呼别人的父母则为“尊”。
C.“金榜”是指科举时代殿试录取的榜,殿试由皇帝主持考试,考中者为“进士”,殿试第一名叫“状元”。
D.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豆改为菽。
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指儒教、道教、佛教。
B.“赤字”原指原初生的婴儿,后多用于比喻怀有一颗纯洁的爱国心的人。
C.我国的四大古典小说名著是指《红楼梦》《三国演义》《儒林外史》《西游记》。
D.《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礼》已经失传,其他五部称“五经”。
B.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
C.“邹忌修八尺有余”中的“尺”比现在的“尺”要短些。
D.六书是专指汉字的六种造字法。
【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经》、《周易》和《春秋》。
8.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居山东时”中的“山东”是指太行山以东。
B.《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为战国时孙膑所著。
C.“三五月明之夜”是指农历八月十五。
D.古代贫民百姓多穿戴麻布服饰,所以“布衣”成为平民百姓的代名词。
【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A崤山以东的地区C农历每月十五月圆之夜D古时老百姓只能穿麻布衣服,并非贫民白子百姓。
9.常识的连线错误的一项是()
A、郁达夫--------原名郁文--------《故都的秋》
B、柳永--------宋朝著名词人---------《雨霖铃》
C、贾谊-----------西汉文学家-------------《六国论》
D、莫泊桑--------世界短篇小说巨匠-------《项链》
高中语文课堂的文学接受活动概谈 篇10
文学活动是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在高中语文实践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随着人类精神文明活动的不断深入发展,文学活动的重要性越大越大,并随着人类的整个生存活动而不断改变。高中文学活动指的是语文活动教学中涉及到相关文学知识,是在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引导下,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而展开的一种审美交流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以语文课本为媒介,进而达到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一、当前高中语文课堂的文学接受活动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不断改革,文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但是在当前高中语文课堂实践教学中,由于教学模式和课程标准设计方面的影响,导致高中在语文课堂文学接受活动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以下将对当前高中语文课堂的文学接受活动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课程设计不合理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在当前实践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实际上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不明显,课程设计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在文学活动实践教学中,要让学生品味作品的语言魅力、把握人物形象。但是教学目标的设置和三维目标改革之间存在较大的影响,忽视了语文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及情感方面的优化设计。在实践中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直接影响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导致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差。
2.文章鉴赏教学固定化
文学鉴赏活动是文学活动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投入情感和经历的主要审美活动。在高中语文实践教学中,学生要具有较高的艺术理解能力,通过语文课堂相关鉴赏活动,了解文学作品的真正内涵。在当前实践教学中,教学形式过于一致,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表达能力的发挥。从作者简介到解题教学,从时代背景到段落大意的分析,从表达内容到写作方法的分析,不同的学习方式存在本质性的差异,由于教学模式固定化,进而导致学生积极性比较低,参入课堂的主动性也大大减少,因此,并没有提升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文学作品解读不到位
在文学实践教学中,由于内容比较丰富,要求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见解。在实践教学中,文本解读多是教师引导进行学习,学生主动分析能力差,在实践学习中,无法对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进行理性的分析与评判,导致相关文学活动的文本解读差强人意。其次在文学活动实践教学中,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存在自身解读不到位,理解能力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文学实践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二、高中语文课堂文学接受活动的教学方式分析
1.进行个性化设计
基于原有的课程设计不合理的教学现状,为了突破原有教学模式的限制,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设计。在文学接受活动实践教学中,教学的模式不能单一化,要积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对文本解读有明确的认识,并能按照自身学习经验,对文中的内容有明确的理解。其次在文学活动课堂实践中要考虑到学生的背景、知识结构的差异性,认识到学生期待的视野差异,在此基础上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同时,可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借鉴多媒体手段,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对教学方式进行多样化,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水平的目的。
2.对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
从现有的语文在文学接受活动实践教学中可知,文学内容存在不定性和空白点设置的内容,必须对召唤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自身需进行全面的学习和知识了解,实现自身对文本的具体化分析,确定文本的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文学接受活动的意义和多样性。其次要建构对话型语文课堂理论基础,通过老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切实了解到学生学习现状,只有在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学生才会感觉到自己的意见被接纳被重视,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如此,更好的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性,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自身审美力。
3.进行“视野融合”教学
在实践教学中,不仅要对扩展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同时要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文本表达的内容,由于学生自身的创造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实践教学中要对文学文本有全面的认识,必要时进行视野融合式的教学,对现有的文学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变动,使其适应学生自身表达能力,其次在实践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思维分析模式,主要包括:分析逻辑式结构,描述隐喻式结构。动态的教学模式对提升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高中语文现当代文学文学常识 篇11
鲁迅先生曾预言:“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 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 将来恐怕是要变成这样的。”影视艺术因其多元综合的特点, 可以对学生进行多视角、多方位的能力培养, 突破单纯课堂教学模式和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 把影视作品多层次、有步骤地引入课堂, 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使学生学得轻松, 学得快乐, 显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 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影视文学的鉴赏能力, 加深其人文素养, 从而达到观看影视作品——形成感性积累——增进鉴赏能力——提高人文修养的教育目的。
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分阶段, 有步骤地对这一课题作了一些尝试。
一、从教材与影视作品的整合入手, 感受影视文学的超文本魅力, 即观看到感受再到积累的审美过程
所谓“鉴赏”是指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 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具体的说就是鉴赏者具备了一定的艺术修养, 对影视艺术的美学规律有一定的了解, 加之鉴赏者本人又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与体验, 因而能从电影、电视艺术的各个层面, 对一部影视片进行更深入的读解, 并在此过程中受到美的感染, 在心理上得到愉悦。因此如果学生对影视作品没有一定的感受和积累, 则“鉴赏”与能力提高等等目标就无异于空中楼阁。如何提高学生对文学文本理解的素质, 就成了我们首先需要关注的问题。
我们研究问题都是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 教材和影视作品的整合, 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学生们对与教材相关的影视作品的理解与我们对教材的讲解可以互为参照, 其间形成的异同则很可能形成学生对影视文学作品的初步感受力与经验素材积累, 从而引发其对影视文学塑造与深化功能的再认识。
我们以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和电影《边城》比较鉴赏为例。
1.翠翠形象的描摹与呈现
小说《边城》所描写的故事发生在民国初年湘西山区一个偏远的小镇——茶峒城。离城两里有一个渡口, 摆渡的是70岁的老船夫和他的外孙女翠翠。17年前, 翠翠的母亲因和一个屯防军人相爱而有了孩子, 结婚不成却又不愿私奔, 便在生下孩子后喝了溪中的冷水死去。17年后, 当翠翠长到她母亲当年的年龄时, 外孙女的婚事便成了老船夫的一块心病。他只有一个夙愿, 就是一定要把翠翠交给一个可靠的人。茶峒城里有一位叫顺顺的船总, 他家拥有四条船的产业, 在方圆几十里内颇有名望。顺顺有两个相貌英俊的儿子, 他们都长到了该娶亲的年龄。天保大佬生性憨厚、沉默寡言, 傩送二佬却眉清目秀, 唱得一手好山歌, 被当地人誉为戏台上的“岳云”。兄弟俩从小一起长大, 感情至深。可在这件事上却发生了矛盾, 因为他们同时爱上了翠翠……
小说《边城》, 用描摹的方式呈现着边城真实的生存状态空间, 营造真的存在;影片《边城》, 用画面呈现了边城的淳朴、善良与孤独, 演绎着美与善的哲学。
影片对翠翠这个形象的刻画堪称细致入微, 克制中潜伏着激情。翠翠始终保持着“跑”的姿态, 在曲折湿润的石板路上, 在荒草地上, 鲜明地凸显了一个十五岁少女的活泼、懵懂与天真。翠翠坐在船头, 双脚随意地划动着清澈的水, 唱着写着自己心事的小调儿, 毫无拘束地躺在草地上翻滚着睡着了, 调皮地半生气地骂着黄狗, 这些看似平常而琐碎的细节, 似一束光, 照亮了观众久闭的心扉, 并赋予了“翠翠”二字独特的含义, 即人性的美、善及自由。《边城》虽是用精确的画面去呈现着人与事, 却描摹了凌导所向往的一种健康优美的人生形式, 一种率性而为的活法。在凌子风用光和影挥洒而成的水墨画里, 翠翠代表一种纯真, 寄托了其源自灵魂深处的深邃情感。
2.对湘西文化的理解
小说《边城》里反映的湘西精神文化包括宗教信仰、合作意识、丧葬礼仪、婚嫁习俗风、对神怪的认识、神奇的传说与山歌、民间制约, 等等。
电影《边城》很好地遵循了中华文化的审美追求, 水墨般淡雅的色调, 如溪水般缓慢流淌的叙述节奏, 以及湘西人最本真最淳朴的生活状态:翠翠在河里洗脸, 把脚放在清澈的溪水里戏水;大佬和二佬躺在河边谈话, 水天浑然一体;翠翠梦中最美的爱情信物, 不是名贵的珠宝, 而是对面山上的一捧虎耳草。人, 水, 船, 塔, 芭蕉, 带着淡淡哀怨的故事就在导演为我们营造的这种淡雅清新的氛围中轻轻讲述着, 如春日里的雨燕呢喃。很显然, 按照西方的标准, 《边城》算不上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悲剧, 因为它不够惨烈, 不够歇斯底里。正是这种“哀而不伤”的美感恰如其分的体现了中国悲剧的特点, 淡淡的, 淡淡的, 如黛玉似蹙非蹙的眉, 那一种若有若无的凄楚比起歇斯底里的怒吼更能触动人心。
影片最后一幕, 翠翠默默守着渡船, 等着二佬归来, 更守护着一种自然本真的人生状态, 一种哀而不伤的凄美;电影《边城》以其中国特色的视听语言守护着中国传统的美学价值观。
通过将影视作品引入课堂, 并与教材有机的整合, 使得学生们更加勤于和善于思考了, 同时他们经常可以在阅读或写作中化用一些他们接触过的一些影视文学的手法, 这充分体现了学生们材料积累与感受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
二、从进一步提升影视鉴赏能力角度出发, 分析经典影视作品, 即从鉴赏到深入挖掘再到影评写作的实践过程
因为有了前面一系列循序渐进的积累与铺垫, 所以在这个教学阶段, 我引入的影视作品都超出教材的范围。在这一层次的影视活动实践中, 要引导学生在观赏影视作品时超越形象思维, 不仅仅停留于画面的表层意义, 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与联想力, 去挖掘画面深层次的思想内涵, 去领悟导演的艺术匠心。在这一点上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鼓励他们勇于独立思考, 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这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鉴赏能力大有裨益。
事实上, 学生逐渐成熟的表现之一是越来越有主见, 而且在不断继承、接受、学习的过程中有所领悟和创造。试想, 一个人始终处于轻信、重复他人的思维状态中, 又怎么可能发现问题, 进行理性的思考而有所建树?不人云亦云, 就是让学生抛弃机械地接受, 进行独立、有所取舍的实效性思维活动, 以使自己变得越来越有见地, 与众不同。
任何好的影视文学作品都是有其不易被发觉的隐性结构或称未知结构的, 而能否发现并理解这个隐性结构标志着一个鉴赏者鉴赏水平的高低。比如, 一位同学看了电影《看上去很美》后说:“这片子是说在一个叫方枪枪的幼儿园小朋友身上发生的许多非常叛逆的事。”这至多只能算是“看过”, 还说不上是“看懂”;而另一位同学说:“这部电影虽然讲述的是方枪枪特立独行, 尤其是方枪枪把院长当成大灰狼并到处宣传的故事, 但它是通过一个孩子对旧教育制度束缚天性的抗争, 揭示了‘小红花’所代表的功利和应试教育对孩子人性的折磨。”那么这位同学就是会“鉴赏”电影的人。
在这个阶段我选取了《立春》《早熟》《我是你爸爸》《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等几部影片给学生鉴赏。
一个学生看完《立春》后在影评里写道:王彩玲说“每年的春天一来, 我的心里总是蠢蠢欲动, 觉得会有什么事要发生;但是春天过去了, 什么都没发生。就觉得好像错过了什么似的”, 那是因为她心里有个不屈不挠的梦想。王彩玲站在中央歌剧院的舞台上华服歌唱。字幕上则打出:谨以此情此景献给王彩玲。顾长卫给王彩玲造了一个最美的梦。或许, 我们每个人心里面都住着一个王彩玲。在年轻的时候都像姐姐那样造着不知天高地厚的梦, 只是最终都会渐渐妥协与生活和解。最后, 我们都会成为一个又一个的世俗。就象《立春》里面周瑜说“谁都是在劫难逃”。我们都需要造一个最美的梦献给自己, 然后笑着与这世界和解。“理想来了, 它是个被母亲遗弃的小孩, 有一双结实的大腿蹦蹦跳跳到处乱跑, 我的兄弟曾经那么疯狂的爱着它, 跟随着它, 不知道什么时候兄弟偷偷哭泣, 要放弃它, 于是唱, 啦啦啦……”
另一个同学这样评价《我是你爸爸》中的“爸爸”马林:“我们过去往往崇尚母爱, 注重母亲的关怀, 而忽视了父爱的同样伟大, 在这些电影里, 无一例外你会发现, 父亲在对待儿子的时候往往是缺乏耐心的, 但又是急于望子成龙的, 当父亲必须独自承担起爸爸和妈妈两种角色的混合体的时候, 他的身体里似乎也在发生着变化, 父性的刚强和倔强与母性的温柔和体贴必须在自己的体内发生一定比例的混合, 而后, 在面对儿子时又必须是承担起既教育孩子又不伤害孩子的双重任务, 当这些电影里的爸爸就得红脸和白脸一起唱。”
还有一名同学评价《阿甘正传》:阿甘形象的塑造颠覆了正常世界中的英雄形象, 与传统观念背道而驰, 具有强烈的反传统、反主流性。阿甘的经历让许多“聪明人”相形见绌, 我想导演就是想通过阿甘形象的塑造来反讽社会, 反映社会现状, 比如对人的异化、堕落的揭露等, 借此来引起人们对社会与人们命运、前途的关注。有趣的是, 阿甘身后总有一群尾随者, 他们找不到人生的答案, 盲目地追随阿甘, 当阿甘决定不跑了要回去, 他们却说:“那我们怎么办?”上可以看出这一点。可以这么说, 这就是美国当时社会的一种现实, 人们对现实失望, 找不到生存的动力与意义, 只好无望地把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而阿甘却总能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现实, 勇敢地跑下去, 这不能不说是绝妙的讽刺。
从以上的影评中我们不难看出, 学生已经悄悄地进入到了影视作品所营造的巨大而又震撼人心的文学情境中, 并有了自己的审美体验和阅读再创造。通过把影视作品引入高中课堂, 既可以提升学生影视文学的鉴赏能力, 又能够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我相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语文教改进程的不断深化, 提高学生对影视文学的鉴赏能力这一课题将会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同仁的关注, 这方面的研究也将得到不断的深入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冯泽军《另一种尝试》, 《中国高教探讨杂志》2008年总第150期。
[2].李红《文学鉴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6卷第2期。
【高中语文现当代文学文学常识】推荐阅读:
高中基本语文文学常识08-23
教高中语文学什么专业06-07
2016北京市高中会考语文复习:文学常识07-29
射洪中学2018寒假高中语文学案107-16
江苏2011年专转本语文考试-现当代文学11-03
高中语文必背常识大全09-06
高中古代文学常识08-29
高中6册文学常识11-03
高中文学常识基础知识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