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国学诵经典征文450字

2024-09-14

学国学诵经典征文450字(精选4篇)

学国学诵经典征文450字 篇1

陶渊明说过:“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这个世界总在不断发展,如果我们停住了脚步,就会错过许多的知识。所以我们应该向海伦凯勒一样,即使无光、无声、无语也要继续学习。只有“学无止境”,学问才能“步步高”。

“每个人学习的态度不同,学习到的知识也不同。”这是我们从课本上的第一课文言文的《学奕》中学到的知识,也是老师经常训诫我们的话。即使我们没有很高的智商,但只要一直认真的积累,就可以像朱熹、辛弃疾等人那样,拥有学富五车的智慧了。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里面的内容少数我们都接触过了,但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渊源,《诗经》仅仅只是中国文学一部分的缩影。除了《诗经》,还有《大学》、《孟子》、《论语》等不计其数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所以我们应该不能仅限于课本上的知识。

诸葛亮的《诫子书》中讲到:“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如果我们现在不认真学习,以后就不能体会到国学的经典,学会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拥有属于自己的真才实现。

[学国学诵经典征文450字]

读国学诵经典征文 篇2

彼年,他只是一只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野猴,无依无靠。可只几载,他就化身威风凛凛的猴王,保花果山安宁,护众候周全。阎王庙里,他手执判官笔蘸饱浓墨,划去自己的大名,他本可一走了之,从此长生不老,逍遥快活。可我的大圣,他没有。他接过生死簿,把猴属之类,但有名者一概勾之。他逆天而行,强销死籍,让自己的猴儿们也享尽繁华。王母的蟠桃宴,他盗来奇珍异果,即便是醉了,也想带回花果山与众猴一并分享。这便是时刻为自己所在乎的人着想的美猴王。

几百年后,西行的玄奘途经五指山,顺应天意,解他禁锢。那大圣在山下信誓旦旦道:“我愿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他是绝对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他齐天大圣是谁?是潇洒不羁,随心所欲的猴王啊!是令三界都为之震撼的战士啊!他甘心保一个普通僧人,只为那人出家人慈悲为怀的善意之举,这是一个有恩必报的王啊!

自那时起,他就一路护送玄奘,斩妖除魔,惩恶扬善,途中不管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助那僧人安好。三打白骨精,他耗尽心血只换来他所护之人一纸贬书,那会是怎样一种心碎,可他只能一人承担。他欲给他那师傅最后一拜,可玄奘竟不愿再看他一眼,只怕紧箍咒带来的疼痛也没有那时更让人心痛啊……他独身一人凄凄惨惨,听那东海大潮汹涌又想起了他,竟止不住腮边坠泪,停云住步,良久方去。多少人说他坚强,五马分尸他一声不吭,天雷打击他也无动于衷,可这时本该肆意享受自由的大圣,竟哭得像个泪人啊……

人人谓他忠勇,谓他神话,可有谁会想到他细腻也柔情,我的大圣他也需要有人来疼爱啊。

读国学 诵经典 做优秀教师 篇3

——《弟子规》中蕴含的教育哲学 谢家湾小学

黄波

摘 要:《弟子规》是低年级孩子在学校时常诵读的经典。而每当我捧起它时,总能感悟到一些为人师者的道理。“唯德学 唯才艺”,“理服人 “方无言”,“天同覆 地同载”,这些简单的字句却蕴含了丰富的教育哲学:作为教师,应该不断进步;应该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爱育人;努力进取,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关键词:《弟子规》 教育

正 文: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

……

悠悠中华五千年历史,漫漫国学亘古之文字。在秉承儒家传统文化为主的国学领域里,其中所蕴含的精神营养是不可估量的。作为教师,每一部国学经典都蕴含了丰富的教育哲学。我们的孩子们在教室里经常摇头摆脑地诵读《弟子规》,在那些简单的文字中,我领悟到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所应该承载的经典不衰的教育哲理„„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用心学习,提升自我“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弟子规》中的这句话除了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同样的意思意外,今天放在我们教育领域,我们还可以从中悟出为人师者应该懂得谦卑和学习。只有在不断地总结自己不足,学习别人优点的基础上,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才能够不断地提升。一个优秀教师,需要的是孜孜不倦、默默无闻的终生努力,古语有云:“板凳要坐十年冷,学问不做半点空”。当教师的尤其需要如此,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不追求富贵名利,不贪图安逸享乐,坚守住自己的一方精神家园。就像孔子说的:“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要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要经常性的系统的自我反思,主动收集教改信息,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关键事件、自学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感受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这是当代教师必须要完成的使命。

无论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岗位,也不管我们所处的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在每一个地方,也一定会有某一个人在某一方面比自己优秀,只要我们时刻记得,迎难而上,努力追赶,那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一定会随着学习而不断地提升。为人师者就应该养成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信念。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平等对话,和谐课堂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高高在上。随着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虽说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出现了“形”的平等,但在其内在中却没那么平等的和谐。“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简简单单12个字,却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教师的权势可以获使人服从,虽然学生表面上不敢反抗,心中却不以为然。唯有以道理感化对方,才能让人心悦诚服而没有怨言。

严厉管教,动辄打手心,曾一度是我国封建礼教对学生惩罚的措施。作为新时代的莘人民教师,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孩子的思想更为独立和自由,有时可以称之为复杂,他们和几年前的我们一样,不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一生只为状元梦的读书郎,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以及一些新生事物的冲击,他们会有很多不同的想法,对自己的,对别人的,对家长和老师的,甚至于对整个社会的。在教学中应该做到,冷静地处理问题,有理有节地解决问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切忌青年教师最易犯的两个字:冲动,冲动只会造成学生的口服心不服,影响到教师在学生中的威望和整个课堂的团结性,严重的甚至于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以理服人的第一步并非板着脸造成一种威吓的声势,以此吓唬学生,而是教师应该非常注意自己的言和行,做每一件事,做每一项决定,表扬或批评某一位学生,都必须有根有据,循循善诱,讲清因果利弊关系,这样才能做到以理服人,真正地赢得同学的尊重,为整个形成有序的踏实的严谨的风气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中,以理服人,营造和谐课堂是我们每一个教师为之而奋斗的目标。唯有营造真正和谐的课堂氛围,平等对话,我们的孩子方能“无言”!和谐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互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和谐的课堂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和谐的课堂意味着上课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满怀爱心,教书育人 曾经有一位教育者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爱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弟子规》里“天同覆 地同载”更告诉了我们作为教师的爱应该是广博的、无私的。

爱具有多种形式,但无具体范畴。只要心中有爱,行动随爱,时时献爱,教师就能赢得学生的喜爱。通过诵读《弟子规》,让我们更清楚地明白爱心就是要我们用博大的宽广的爱来包容学生的一切。多尊重、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多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多期待、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让他们没有高矮,贫富之所想,没有好坏、资质之所忧,生活在平等互助的团队里,成长在积极奋进的集体中;让集体的荣誉感、凝聚力会潜移默化的在他们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他们感到,他不仅仅代表的是他自己,而是整个班级。

学国学诵经典征文450字 篇4

【活动目的】

以经典励志,用古训导行,以模范引领,引导学生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充分领略经典的魅力,启迪智慧的火花,感悟人生的真谛,养成高尚的德性,让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情感受到震撼,素养得到提升。【活动过程】

一、开宗明义,揭示主题

同学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的根。而国学经典中蕴涵着许许多多关于求知、做人、办事、从政的道理,蕴涵着许许多多关于理想、志向、气概、胸襟、正气、修身等哲理真理,同学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慢慢发生深刻的变化,同学们就会逐渐变成知书达礼,积极向上,行为规范,品德良好的学生。

今天,我们的班会主题就是——《诵经典、敬楷模、学做人》。

二、走近经典,活动展示

第一篇章:学做热爱学习、执着追求的人

《论语》是一部闪烁着理性光芒、蕴含着朴素道理的文化经典,《论语》里有太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生大智慧。孔子的很多言行都被弟子记录在《论语》里,得以流传千古。下面,让我们跨越时空,走进两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去聆听他的谆谆教诲、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寻他的敦厚之风。

活动

1、出示《论语》十则,全班诵读。第二篇章:学做孝敬父母,感恩图报的人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

父爱是天下最广阔、最博大、最真诚的爱,母爱是人间最圣洁、最崇高、最无私的爱;我们沐浴着父爱的阳光长大,我们滋润着母亲的真情成长,今天,就让我们用自己的心声,感恩我们亲爱的父母。

活动

2、国学诵唱:手语舞《游子吟》。第三篇章:学做助人为乐、仁慈善良的人

帮助他人,是一种甜蜜,是一种幸福,是一种快乐,更是一种美德,接下来,我们观看的是道德模范陈光标助人为乐的故事。

活动

3、观看光盘,诵读名句。

第四篇章:学做志向远大,报效祖国的人

岳飞是南宋的著名的军事家,抗金名将,他那精忠报国,光彩照人的故事千百年来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岳飞从小勤奋好学,文武双全,就在岳飞20岁那年,金兵侵犯中原,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岳飞是个爱国的热血青年,他决定奔赴战场,杀敌报国。请听评书—— 《岳母刺字》。

活动

4、学生讲评书:《岳母刺字》

精忠报国的岳飞,力抗金兵,保家卫国,虽然皇帝昏庸,奸臣当道,但爱国之心始终不改。一首《满江红》情真意切,碧血丹心,满腔忠义,感人至深。

活动

5、配乐诵读:岳飞词《满江红》

三、总结升华,知行统一

同学们,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光辉璀璨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国学的思想使人美丽,成就理想的人生;榜样的事迹让人感动,成就高尚的人生。让我们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在历代楷模的故事中汲取无穷的力量,读圣贤之书,立君子之品,做有德之人!

【设计意图】

1、主题鲜明,思路清晰。本节课的主题是“读经典,敬楷模,学做人”,以弘扬传统文化,培育道德新人为核心,以诵读经典名篇为载体,从传统国学一直到现代的道德模范故事,引导学生把经典的精髓运用到学生学习、生活和实际行动中。

2、由浅入深,潜移默化。四个篇章的设计,从“热爱学习”到“孝亲感恩”,从“助人为乐”到“树立志向”,安排有序、严谨、流畅,环环紧扣,层层推进,最终达到情感的共鸣。注重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走近经典,品味经典,进而感悟经典,践行经典。达到以读促行,以行促思,以思促化的教育效果。

3、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本节课的形式有评书、歌舞、朗诵等,并配合多媒体的课件,表演上有个人,有小组,有全班,无论从听觉上,视觉上都是一种享受,以表达力、表演力和表现力感染听众。

上一篇:2017士兵提干考试分析推理定义判断点金篇18:贷款替代下一篇:江南雨梧桐月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