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的步骤(通用8篇)
实验的步骤 篇1
IP实验步骤 基本实验步骤
(1)收获细胞,加入适量细胞IP裂解缓冲液(含蛋白酶抑制剂),冰上或者4?裂解30min,12,000g离心30 min后取上清;(2)取少量裂解液以备Western blot分析,剩余裂解液将1μg相应的抗体和10-50 μl protein A/G-beads加入到细胞裂解液,4?C缓慢摇晃孵育过夜;(3)免疫沉淀反应后,在4?C 以3,000 g速度离心5 min,将protein A/G-beads离心至管底;将上清小心吸去,protein A/G-beads用1ml裂解缓冲液洗3,4次;最后加入15μl的2×SDS 加样缓冲液,沸水煮10分钟;(4)SDS-PAGE, Western blotting或进行质谱分析。
一、样品处理: 免疫沉淀实验成功与否,第一步处理样品非常关键。免疫沉淀实验本质上是处于天然构象状态的抗原和抗体之间的反应,而样品处理的质量决定了抗原抗体反应中的抗原的质量,浓度以及抗原是否处于天然构象状态。所以制备高质量的样品以用于后续的抗体-agarose beads孵育对免疫沉淀实验是否成功非常关键。在这个环节中,除了要控制所有操作尽量在冰上或者4?完成外,最为关键的是裂解液的成份。
用于免疫沉淀实验的样品一般是原代培养细胞裂解液或者细胞系裂解液。我们以常用的RIPA裂解液为例(主要含有pH7.4左右的离子缓冲液,接近生理浓度下的NaCl,一定比例的去垢剂和甘油以及各类蛋白酶抑制剂等)来说明其各主要成份的用途,进而帮助我们如何针对不同的实验目的和不同的蛋白质特性来选择最佳的裂解液。
a(缓冲液:离子缓冲液常采用pH7.4的Hepes或者Tris-Cl。b(NaCl浓度一般习惯用150 mM,这主要是因为150 mM接近生理浓度,不会破坏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然而细胞内部的NaCl浓度并不是均一的,局部NaCl的浓度可以低到50 mM,150 mM的NaCl有可能会破坏这个区域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因此裂解液配方最佳的NaCl浓度要视所分析的蛋白的亚细胞定位而定。
c(甘油由于其粘性,可以对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起到一个很好的保护作用。一般添加10%的甘油有助于稳定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d(裂解液中的去垢剂可以裂解细胞质膜,也同时破坏了许多细胞器的膜,从而释放了其中储存的许多蛋白酶。而由于用于免疫沉淀实验的去垢剂作用比较温和,因此蛋白酶的活性大部分得以保存。还有一部分蛋白酶来自胞质中,主要由于其抑制蛋白或者其活性抑制环境受到改变后从而恢复了蛋白酶活性。因此,添加蛋白酶抑制剂对于防止目的蛋白的降解从而完成免疫沉淀实验非常关键。一般主要通过添加EDTA抑制金属蛋白酶,通过Protease Cocktail(多种蛋白酶抑制剂混合物)可以抑制蛋白酶。
e(去垢剂对于免疫沉淀实验尤其是免疫共沉淀实验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不同的去垢剂种类和不同的去垢剂浓度主要通过影响以下三个因素来影响免疫沉淀效果:-细胞质/器膜的通透性:因为许多目的蛋白都定位在细胞器中,所以必须先将这些蛋白释放出来,抗体才能与之反应。
-膜蛋白的释放:许多膜蛋白的构象对去垢剂种类和浓度非常敏感,因此针对这类蛋白的免疫沉淀实验,需要谨慎地尝试多种去垢剂以及不同浓度。
-蛋白相互作用:不同去垢剂对不同性质的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影响程度不一样,需要根据具体蛋白的特性进行分析选择去垢剂种类和浓度。而由于何种去垢剂适应作用于何种蛋白质现在很难精准预测,所以一个更为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通过具体实验筛选合适的去垢剂种类和浓度。
二、抗体-agarose beads孵育
裂解细胞,离心并去除不可溶的膜组份后,上清可以储存在-80?保存3个月,但最好能够使用新鲜制备的细胞裂解液上清去进行抗体-agarose beads孵育实验。抗体可以先加入上清中与样品孵育数小时后再加入Protein A或者G beads孵育过夜,也可以同时加入抗体和Protein A或者G beads孵育过夜。一般选择1mg总蛋白(1mg/ml)对应添加1 ug抗体,最高可以添加至5 ug抗体,过多的抗体会产生假阳性。这个步骤中关键因素在于选择合适的阴性对照。一般选用加同样量的IgG,但更为妥当的方法是选择针对胞内其它无关目的蛋白的一抗做对照。例如,做膜蛋白A的免疫沉淀,选择膜蛋白B来做阴性对照,只要确认二者之间没有相互作用;而做胞质可溶性蛋白C的免疫沉淀,则选择另外一个可溶性蛋白D来做阴性对照。同时,为避免Protein A或者G beads有(非)特异性吸附从而造成免疫沉淀实验结果的假阳性,一般在加入目的蛋白抗体之前,预先将Protein A或者G beads与细胞裂解液孵育数小时,然后取上清用于后续的抗体-agarose beads孵育。
同时,Protein A或者G beads对不同类型的抗体亲和力不同,结合一抗的种属和Ig亚型,选择合适的Protein A或者G beads也是决定免疫沉淀实验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推荐使用Protein A和Protein G beads的混合物,这样可以达到最佳实验效果,而且省去了许多选择的烦恼。
三、抗体-agarose beads复合物洗涤: 除了选择特异性好的抗体以及选择合适的阴性对照外,去除免疫沉淀实验非特异性的一个办法是对抗体-agarose beads复合物进行多次洗涤。一般洗涤缓冲液使用和裂解液一样的配方,但去除甘油,以减少由于甘油的粘性带来的非特异性吸附。针对不同的实验要求,还可以通过更改NaCl的浓度以及去垢剂的比例,种类来达到去除非特异性吸附的效果。例如,针对单纯的免疫沉淀而非免疫共沉淀实验或者虽然是进行免疫共沉淀实验,但蛋白质之间的结合比较牢靠,可以考虑使用低浓度(0.2-0.5%)的SDS洗涤抗体-agarose beads复合物,这样可以去除绝大部分非特异性相互作用。
四、鉴定
免疫沉淀实验用途非常广泛(见IP: Q&A),而且基于最基本的免疫沉淀实验衍生出了许多免疫沉淀相关实验手段(比如免疫共沉淀,染色质免疫沉淀和RNA-蛋白免疫沉淀),因此,免疫沉淀实验的鉴定方法主要视实验目的而定。
我们在本手册中主要简单概述常见的免疫沉淀之后的WB检测需要注意的实验环节。由于
免疫沉淀实验使用目的蛋白抗体加Protein A/G beads与样品孵育,因此在最后离心获得抗体-agarose beads复合物后,eppendorf管中主要含有抗体,目的蛋白,Protein A/G beads以及一些其它非特异性作用蛋白。其中,抗体和目的蛋白以及Protein A/G beads三者之间是以非共价健结合在一起,只有Protein A/G与agarose beads是共价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最后经过添加含巯基乙醇的加样缓冲液以及煮沸变性并离心出去Protein A/G beads后,eppendorf管只有抗体和目的蛋白以及少量非特异性吸附蛋白。这样SDS-PAGE中就含有目的蛋白和抗体二种蛋白,由于加样缓冲液中含有巯基乙醇从而导致抗体的重链与轻链之间的二硫键被破坏从而使得抗体分子变成重链分子(55KD)和轻链分子(25KD)。因此,WB显色反应中除了能检测到目的蛋白外,如果所使用的二抗与用于免疫沉淀实验的抗体分子属于同一种属的话,还能检测到重链和轻链分子。通常用于免疫沉淀的抗体量非常大(1ug),所以当目的蛋白的大小接近重链或者轻链分子时,重链或者轻链分子的WB信号常常由于信号过强而导致影响对目的蛋白的WB结果判断。
针对上述情况,通常有二种解决办法: a(选择不同种属的抗体分别进行免疫沉淀实验和WB实验,这样再选择一个种属交叉反应比较弱或者无种属交叉反应的二抗进行WB实验,就可以大大减弱重链和轻链分子的WB信号。
b(使用交联剂将抗体和Protein A/G beads交联,然后通过添加不含巯基乙醇的加样缓冲液处理目的蛋白-抗体-agarose beads复合物,最后离心去除抗体-agarose beads复合物,上清中只留下目的蛋白。
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 IP)原理
IP是利用抗原蛋白质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以及细菌蛋白质的“protein A/G"特异性地结合到抗体(免疫球
蛋白)的FC片段的现象开发出来的方法。目前多用protein A/G预先结合在argarose beads上,使之
与含有抗原的溶液及抗体反应后,beads上的prorein A/G就能达到吸附抗原的目的。通过低速离心,可以从含有目的抗原的溶液中将目的抗原与其它抗原分离。
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是以抗体和抗原之间的专一性作用为基础的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是确定两种蛋白质是否在生理条件下有相互作用的有效方法。其原理是:当细胞在非变性条件下被裂解时,完整细胞内存在的许多蛋白质,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被保留了下来。如果用蛋白质X的抗体免疫沉淀X,那么与X在体内结合的蛋白质Y也能沉淀下来。这种方法常用于测定两种目标蛋白质是否在体内结合;也可用于确定一种特定蛋白质的新的作用蛋白。
白与蛋白 寻找新的 经由免疫共沉淀然后通过质谱或者的相互 相互作用 WB鉴定新的相互作用蛋白 作用 蛋白
验证目的 经由免疫共沉淀然后通过使用待测 蛋白和 蛋白 待测蛋白 的抗体进行WB实验可以确定目的蛋 是否有 白
相互作用 和待测蛋白是否有相互作用 通过对经由免疫共沉淀而得到的DNA 片段进行PCR实验可以获得DNA片研究蛋白与DNA的动态作用 段的序列信息以及目的蛋白与DNA 之间的动态作用信息
通过使用针对组蛋白不同修饰位点的研究蛋白 抗体进行染色质免疫沉淀实验去检测
染色质 与DNA 研究组蛋白的各种共价修饰 组蛋白的不同修饰状态和目的基因启
免疫沉淀 的相互 与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 动子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从而研究作用 组蛋白修饰与目的基因表达之间的关
系
基于CHIP的原理发展出来的RIP 研究蛋白与RNA的相互作用(RNA-IP)技术可以用来研究目的蛋 白与RNA之间的相互作用信息
我该选择什么样的抗体做免疫沉淀,免疫共沉淀和RNA免疫沉淀以及染色质免疫沉淀, 在所有免疫沉淀相关实验中,抗原的起始浓度相对其它免疫相关实验(WB和IF等)要低得多,所以对抗体的亲和力相对其它实验(WB和IF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使用高亲和力的抗体去进行免疫沉淀相关实验。同时,由于免疫沉淀相关实验主要是在生理条件性进行,所以需要抗体识别蛋白的天然表面构象,因此选择的抗体其针对的抗原决定蔟需要暴露在蛋白表面。这些因素对制备能成功应用于IP实验的抗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a(用于免疫的蛋白抗原其构象需要尽量接近目的蛋白的天然构象或者用于免疫的多肽尽量暴露在目的蛋白的表面。获得接近天然构象的蛋白抗原的途径有很多,主要有天然提取,原核表达重组蛋白以及真核表达重组蛋白三种方式。这其中,就蛋白构象角度而言,天然提取是最佳途径,但这种方法受材料来源限制和纯化方法复杂等多因素影响,一般很少采用。原核表达因为成本低廉,操作方便最为受欢迎,但其受表达环境与大部分蛋白天然存在环境差别巨大,构象失真情况严重,抗原的构象质量有严重问题。大规模瞬时真核表达是近期新兴的表
达系统,具有表达环境接近天然,操作方便等诸多优点,是获取具有天然构象蛋白抗原的首选工具。
b(亲和力要比普通的抗体应用要求高得多。多克隆抗体由于可以结合目的抗原的多个抗原决定簇,所以在亲和力方面是首选。但考虑到特异性,获得单克隆抗体群是更好的选择。具体优缺点总结如下表。
单克隆抗体群(由一个免疫原产生的多 多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 个单克隆抗体混合物)抗体抗原作由抗体的亲和力决定(极佳极佳 极佳 用信号强度 或者极弱)通常很好,但有时会极佳(由于选择可以进行IP且没有交特异性 极佳,但有时会有交叉反应 有非特异性相互作用 叉反应的抗体组成单克隆抗体群)亲和力高(由于抗体特异性好,亲和力高(由于选择可以进可以与目的蛋白的多特异性好,且可以无限量供优点 行IP且没有交叉反应的抗体组成单克个抗原决定蔟相互作应 隆抗体群)用)需要筛选亲和力高的抗体;能够筛选得到的符合条件的单克隆并非特异性相互作用很缺点 抗原表位可能会被相互作不多,所以单克隆抗体群也就不容易获难去除 用蛋白遮蔽 得
免疫沉淀效由抗体的亲和力决定(极佳极佳(由于选择可以进行IP且没有交极佳(由于亲和力高)果 或者极弱)叉反应的抗体组成单克隆抗体群)由抗体的亲和力决定和抗通常很好,但有时非免疫共沉淀原表位是否被相互作用蛋极佳(由于选择可以成功进行IP且没特异性相互作用会带效果 白遮蔽决定(极佳或者极有交叉反应的抗体组成单克隆抗体群)来假阳性 弱)由抗体的亲和力决定和抗
通常很好,但有时非原表位是否被遮蔽或者以染色质免疫极佳(由于选择可以成功进行IP且没特异性相互作用会带及抗原表位是否被交联实沉淀效果 有交叉反应的抗体组成单克隆抗体群)来假阳性 验所破坏决定(极佳或者极
弱)
实验的步骤 篇2
一、实验原理概述
在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运用中, 可以形成综合性的实验探究方式, 其中, 最主要的就是要形成综合控制的方式。其中, 植物的根茎叶细胞一般都具有全能型的特点, 因此, 在组织实验的过程中, 在一定营养以及激素条件的作用下, 就会形成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在实验作用下, 这样, 将愈伤组织培养在含有不同激素成分的培养基础上, 就可以通过诱导方式, 形成再分化的效果, 可以生成胚状体或者丛芽等, 这样, 既可以培养出相对完整的小植株, 也能缩短整个实验培养的步骤, 并在整个过程中形成一种相对简化的综合过程。
二、实验方法的综合新运用
1. 实验材料的选用
通过对实验综合方式的选用, 可以形成探究式教学的综合方式; 在方法的运用中, 可以形成结合探究性教学的方式, 最主要的是强调探究性方法的综合运用; 在实验的方法运用中, 可以结合植物的具体特征与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全面的教学创新。譬如, 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过程中, 通过对普通烟草品种的植物栽培实验, 学生在探究性的学习中, 形成一种个性化的实验效果, 学生对于综合性的知识运用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其中, 如果对于K326盆栽幼苗的组织培养实验为例, 脱分化和再分化培养基为MS基本培养基, 添加0. 2 mg / L6 - 苄氨基嘌呤 ( 6 - BA) 、0. 02mg / L - 萘乙酸 ( NAA) 、3% 蔗糖和0. 65% 琼脂, p H 5. 6~ 5. 8; 生根培养基为1 /2MS基本培养基 ( 大量元素浓度减半) , 添加0. 01mg/LNAA、1% 蔗糖和0. 65% 琼脂, p H 5. 6 ~5. 8。按照高中教材介绍的方法配制培养基母液、培养基及其高温灭菌。所用的用具为高压蒸气灭菌锅、超净工作台、酒精灯和接种工具等等。教师通过具体的探究性实验运用, 在学生实验步骤中, 通过对烟草幼叶等形成整体的运用, 学生掌握相应的技巧, 对于材料、工具的选用, 主要是先用70% 乙醇浸泡30s, 再用10% 次氯酸钠溶液表面消毒6min, 然后用无菌水清洗3次。把消毒后的叶片放在无菌培养皿中, 剪成0. 5 cm2大小, 接种到脱分化和再分化MS培养基上, 每个三角瓶中放置4个叶外植体。通过这样的实验方法运用, 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兴趣提升, 为学生下一步的综合学习提供良好的平台, 也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构建一种全面化的教学手段。
2. 具体步骤的简化
在植物组织实验培养的步骤优化上, 通过选用相应的材料, 尤其是在采取根茎叶以及种子的基础上, 形成细化的效果运用,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形成材料选用的精准化, 这样, 对于整个培养效果有很大的作用。其中, 在对于无病毒苗的切块运用上, 一般是0. 5cm上下。在具体的步骤中, 通过探究性方法的运用, 可以大大缩短整个实验步骤。一是注重培养材料的消毒。在综合性消毒的基础上, 将材料用流水冲洗干净, 在无菌环境下将材料放入到70% 酒精中浸泡30s ~ 60s, 取出无菌水进行冲洗, 这样, 形成材料选用的代表性。二是制备外植体。对于已经消毒的材料,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引导, 培养学生在实验中的综合能力, 尤其是在无菌刀、剪等作用下, 将芽的鳞片、嫩枝等去掉, 叶片不需要剥皮, 切成0. 2至0. 5cm厚的小片, 这样, 可以形成相对的制备外植体。三是在接种与培养上, 要注重温度的控制, 在无菌的环境下, 对于较好的外植体可以有效地接在培养基上, 每一个瓶子可以接种4到10个左右。同时, 要注意瓶子的封口, 对于接种后的瓶子要用无菌胶带进行封口, 加强对温度的整体控制, 一般保持在25摄氏度, 当然, 也要结合不同花卉种类进行相应的区别对待。
3. 示范引导的自主意识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是一个教学创新过程的示范引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围绕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的创新需要, 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手段, 形成对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模式。教师积极发挥出示范引导的作用, 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 帮助学生对植物组织的实验对象、实验材料、准备工作、步骤方法等形成系统化的服务模式, 突出“新”与“活”, 在做好示范动作与实验要领的掌握中, 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整个实验过程之中, 教师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 掌握好实验的技巧性, 在学生综合性掌握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步骤的基础上, 形成主动思维的运用, 在启发式教学的作用下,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创造性的形成知识与智力发展的融合, 具有很大教学效果。例如, 当课堂教学接近尾声时, 可以展示几张有代表性的植物培养实验图片, 要求学生独立欣赏, 写下感受。结果显示学生面对世界各地的实验效果表现得依旧出色, 不仅能够轻松回答出人文内涵、表现手法、所处环境等相关学科知识, 还能积极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例如, 在课外探究教学中, 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松树、柏树, 再出示实验培养的成果,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 一致觉得现实中的植物色彩更鲜艳, 形象更生动, 但实验中的松柏显得更有精神, 意境更美。由此, 教师就可以明确, 在植物培养实验中, 要追求科学的教学手段。通过这样的活动, 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而整个过程, 学生都是兴趣盎然, 热情参与的。这就为接下来的自主实验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三、实验步骤简化与探究性学习的综合
1. 进一步在实验步骤中形成探究式思维
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的步骤中, 要形成探究式实验方式的运用, 从目前的组织培养过程来看, 要形成组织实验培养的需要方式, 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就是脱分化培养基、生芽培养基、生根培养基, 在对培养基形成精准的分析之后, 尤其是探究式教学过程中, 可以采用其中的两种方式形成培养基, 从目前的实验步骤来看, 可以形成优化的实验步骤, 这样, 形成整个探究式教学的创新。譬如, 在具体的实验运用中, 采用脱分化和再分化培养基的实验方式, 在进行实验培养的过程中, 发现有长出不定芽的情况下, 然后使用生根培养基的方式, 学生在无根试管苗生根形成中有完整的植株, 这样更加全面地完成实验培养过程。在这样过程中, 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个工作效率。
2. 注重光与温度的影响效果
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过程中, 要注重多方面的综合因素, 在考虑消毒、灭菌等因素上, 还要考虑PH、温度、光照以及植物激素方面的因素, 这样可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形成试管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控制。因此, 在整个实验培养组织过程中, 可以形成室内光照条件下的实验因素, 在叶绿素合成减少的情况下, 试管苗就会成为黄化苗, 因此, 在整个组织培养实验过程中, 要研究光照的因素。例如, 在烟草组织培养的过程中, 温度升高作用下, 就会造成细胞内代谢作用加强, 可以增强不定芽增殖与试管苗的生长, 这样, 在严格注重温度的过程中, 可以形成学生生态化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探究教学过程中, 展示出生态因素与温度对植物的影响, 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通过对植物组织实验步骤的简化, 可以形成相对科学有效的实验效果, 尤其是整个实验过程中, 结合探究性学习方法的运用, 将学生自主探究的心理需求与实验步骤融合到一起, 可以使学生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中形成切身的感受, 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中形成更大的艺术效果, 更加有助于增强实验的针对性与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野, 李群, 李贺, 阮成江.海滨锦葵茎尖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优化[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10, (1) .
[2]顾叶斌, 姚文波.诗歌中的“虚”与“实”[J].中学生天地 (C版) , 2010, (1) .
[3]白静, 张汝民, 高岩.N~+注入诱导肉苁蓉种子萌发的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1) .
[4]高贵珍, 钱玉梅, 张安文, 刘敏.非洲菊新品种“朝霞”的组培快繁[J].宿州学院学报, 2010, (2) .
实验的步骤 篇3
关键词:模拟实验;开发步骤;原则
根据地理实验开发所依据的理论,结合对前人地理实验项目分析和笔者自身参与开发的地理实验项目的经验总结,笔者认为一般地理实验项目开发步骤为:
一、确定地理实验内容和主题
确定地理实验主题指的是如何确定地理实验题目,解决的是做什么地理实验的问题。一般来说,可以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和教材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综合考虑。
就高中教学而言,必修一主要涉及自然地理的内容,包括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原理和规律,这部分内容大多比较抽象,是高中自然地理中的重点及难点,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这部分内容也是学生进行区域特征及成因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对高三文科生理解、分析高考题至关重要。而必修一的内容学生在升入高中的第一学期就要进行学习,高一新生受年龄和认识水平影响,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分析推理事物的能力较弱,同时,学生在初中阶段对自然地理部分知识只进行了简单的学习,地理基础较薄弱,因此,学习起来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根据地理必修一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笔者认为必修一(高中自然地理)部分采用模拟实验更为必要。经过笔者和课题组成员的共同研究,已经确定的模拟实验的主题主要有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夜交替,昼夜长短变化,热力环流,锋面的形成,洋流的形成,山地的形成,河流地貌的发育,地转偏向力,通过教具制作和课堂中模拟实验的实施,这些模拟实验已基本成熟。
二、确定实验目标
确定实验目标是指通过模拟实验的开发使学生预期达到的各种目标,解决的是为什么做地理实验的问题。地理实验教学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学生通过地理模拟实验,不仅能获得地理知识,学会地理思维和方法,还能发展各种地理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地理模拟实验目标的确定应该是三维目标相结合。在知识目标的确定上,应该强调感受、体验、理解和应用;在技能目标上,强调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推理能力;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过程为主。同时注重地理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法、演示法等方法;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应该强调在“体验”中学习,不仅要学习地理理论知识,还要学习地理科学思想与方法,培养地理实验观念,逐步确立地理实验的思想
三、准备地理实验器材
在地理实验器材的选择上,应该把握好一点:所选取的材料要经济、简单、环保、易得到。地理实验的很多材料是可以替代的,而且与生活息息相关,都是生活中经常应用、可见到的东西。比如课题组在开发山地的形成模型中,选用了多层厚度约2.5厘米的海绵,将其剖面涂上不同颜色来代表不同岩层;在开发河流地貌的发育实验时,选用了小石子、粗砂、细砂、黏土来代表山谷中的沉积物;在模拟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实验时,采用了铁丝作为太阳的直射光线;在模拟热力环流时,运用到了冰块、热水袋、纸箱、卫生香、打火机等器材;在开发地砖偏向力的实验时,用到了墨水、雨伞。这些材料经济实用,安全环保,将其合理科学运用,简单明了的模拟出了课本中较复杂的地理现象,从而诠释了地理原理。
四、制定地理模拟实验开发方案
地理实验方案是对地理实验的总体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突出原理,操作简便,同时要求实验现象要明显,适合探究。例如在设计山地的形成模型时,利用多层海绵来模拟岩层,通过对海绵施加水平方向上的挤压力,发现海绵有向上隆起的部分,也有向下弯曲的部分,以此来模拟岩层在强大的水平挤压力的作用下,出现的向上隆起的部分(背斜)和向下弯曲的部分(向斜)的地质构造现象;通过加大挤压力,发现海绵隆起的顶部出现缺口,说明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易破碎的现象;将海绵隆起的部分中部用课本遮挡,根据岩层下老上新的原理,就可引导学生得出背斜中间新,两翼老的判断方法。此种设计科学性较强,同时可见度大,操作简便,能够较透彻的诠释背斜和向斜的形成原理和判断方法,因此比较实用。与此同时,地理实验方案的设计如同一题多解一样,具有多样性,在开发的过程中要集思广益,合作探究,从多种方案中选取最恰当的方案。
五、进行实验开发,制作教具
依据制定好的地理模拟实验开发方案,借助选取的实验材料来进行教具制作。
在教具制作的过程中,尽可能使复杂的问题清晰化,使教具能够替代课本中的静态图或单一的文字而更直观、形象的将书中的原理展现出来。如在制作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教具时,学生对黄道平面的空间感知能力较弱,则采用了硬纸板将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分别在地球仪表面表示出来,这样黄赤交角就清晰地出现在了学生面前。在模拟褶皱山的形成过程中,将海绵涂上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代表不同年龄的岩石,那么在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上就能根据不同颜色岩层从中心(外围)到外围(中心)出现的次序来判断是背斜还是向斜。总之,在制作教具时要使教具能够更形象、动态地展示书本中静态的、抽象的图片或文字。
六、进行模拟实验操作
按照设计好的地理实验方案进行操作。注意在课堂中操作实验时,教师要提前设计好各种问题来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尤其是对于难点内容要放慢演示过程,使学生深入观察反复思考,必要时需要多次重复实验关键环节,让学生从演示过程中自己得出结论,最后教师针对性的进行点拨。总之,通过对地理模拟实验的观察,要使学生对地理中的抽象问题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七、评价模拟实验方案
模拟实验操作完成后,要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及时反思,对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功能性、可操作性及问题的设计、实验进行的逻辑性进行评估,找出其优点与不足,分析原因,同时对实验班的学生和学科组内其他同行进行问卷调查,为下一步改进提出实质性建议。
八、修改地理模拟实验方案
地理实验方案的设计是个动态的过程,只有实施过后才能更有效地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要想设计出一份优质的模拟实验活动,就要对地理实验方案的设计过程进行不断的调整,根据上步地理实验方案的评估结果和建议对地理实验方案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
总之,高中地理模拟实验的开发是一个逻辑性强,严密的过程,从实验主题的确定到实验教具的制作再到实验过程的实施,直至最终的实验评价及修改每个环节都需要反复推敲、推理和验证才能得以实现。这就需要在开发地理模拟实验时遵循一定的原则:科学性,典型性,可接受性,可操作性,活动性和探究性,使开发出来的模拟实验有理有据,有代表性,同时简便易操作,使学生在模拟实验的课堂上更容易接受抽象的地理知识,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的地理实验观念和地理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瑞英.高中地理实验内容及其教学设计.【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2]姚睿.基于体验学习的高中自然地理实验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
[3]顾娟:地理实验教学初探;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6年6期
点对点通信实验步骤2017 篇4
1.服务器点击“监听”按钮开始监听,实现Create和Listen函数 2.客户机点击“连接”按钮进行连接,实现Connect函数 3.服务器端接受连接,并触发onAccept事件,实现函数Aeecpt 4.客户端或者服务器端点击“发送”按钮,发送文本框的数据
5.服务器端或者客户端接收数据,OnReveive事件被触发,实现函数Receive 6.客户端或者服务器端点击“断开”,执行函数close,触发另一端的onClose事件
自定义类获取对话框指针的方法
1.先在CMyDialog.cpp中声明一个全局变量CMyDialog* pDlg;2在OnInitDialog()初始化的时候,pDlg = this;3.在自定义类使用的时候,在自定义的类的Cpp中添加extern CMyDialog* pDlg;4.在自定类中使用pDlg->yourfunction(); 编程过程: 客户端:
1、创建MFC应用程序,勾选windows socket选项,如创建工程名为client,自动创建类CClientAPP和CClientDlg,并生成相应的源文件(.cpp)和头文件(.h)。APP代表应用程序。Dlg代表对话框
2、布置界面如下图所示
3、建立类向导,给文本编辑框,列表框定义变量名及类型
4、插入基于CAsyncSocket的类,如取名clientsock,确定后类视图下右键单击类并载入虚函数onReceive(),onClose(),如果是服务器端还要加载onAccept
5、程序的各个类之间建立联系,具体步骤:
5.1对话框界面与套接字建立连接。在ClientDlg.h文件中将“clientsock.h”文件包含进来,使其能够访问套接字,代码为#include” clientsocket.h”;并添加成员变量m_clientsock,代码clientsock m_clientsock;
5.2套接字与对话框界面建立联系。在套接字的源文件clientsock.cpp中,为使其能够访问对话框界面,添加对话框类头文件 #include”ClinetDlg.h”
5.3套接字类能够方便访问对话框的成员.在对话框中定义指向本身的指针,并在套接字类中引用该指针
在clientDlg.Cpp中定义个全局变量,类型为对话框指针
5.4在初始化函数中给指针赋值。将当前对话框赋值给指针变量:
5.5在套接字类中使用对话框指针。在clientsock.cpp文件中引入该全局变量extern CClientDlg * pdlg;
经过以上步骤,类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话框指针的设置完成。服务器过程与客户端是一样的,区别在于5.1创建套接字变量时应创建两个,一个用于监听,一个用于服务。
接下来是具体的编程过程
服务器端,如果工程名为server,插入的类名为sersock,且界面如下图,并按上述客户端方式已做基本设置,包括文件互相包含、创建指针机制、建立类向导,载入虚函数。如这些都完成,则开始编程
1、在类视图下,点击CServerDlg右键单击添加函数void myaccept(),void myrecv()和void myclose()
2、双击监听按钮,实现监听:使用updatedata(),Create()和Lisen()
3、双击发送按钮,实现发送:使用Send()
4、当有客户端连接进来时,触发sersock下的onAccept()此函数下执行 pdlg->myaccept();在myaccept()中执行Accept()
5、当有消息进来时,触发sersock下的onreceive()此函数下执行 pdlg->myrecv();在myrecv()中执行Receive()
客户端
6、在类视图下,点击CClientDlg右键单击添加函数 void myrecv()和void myclose()
7、双击连接,实现updatedata(),Create()和Connect()
8、双击发送按钮,实现发送:使用Send()
实验的步骤 篇5
1.为了交通方便,距离公路400米以内
2.为了防止污染应在距离河流100米以外
3.可以建在林地、或未利用地上
4.选址面积3-5公顷
已知条件:
公路.wl、水系.wl、地类.wp,范围.wp,比例尺1:10000。
操作步骤:
1、在空间分析窗口对公路文件进行缓冲区分析;文件--装线文件--空间分析--缓冲区分析--求全部线缓冲区--输入半径(矢量法)-确定--保存(1分)
2、对水系进行缓冲区分析,步骤同上。注意是距离河流100米以外,因此需要将水系缓冲区与范围进行区对区相减分析;(3分)装入水系缓冲区与范围区文件进行区对区相减分析
3、对地类进行文件检索,得到土地类型为林地或未利用地,命名为林地及未利用地.wp。(5分)空间分析窗口--装入区文件--检索--条件检索--输入要求--确定--保存
4、对以上得到三个区文件相交分析,命名为化工厂选址.wp。(2分)
5、在属性库管理窗口打开化工厂选址.wp,只保留前四项:ID、面积、周长和土地类型,其余字段都删掉。然后对ID统改属性,统改方式:增量方式,初始值和增量值均为1。(2分)
6、输出属性,命名为化工厂选址.dbf。(1分)
7、打开化工厂选址.dbf,将得到的图上面积换算成实际面积,单位:公顷。找到选址面积3-5公顷的地块,将其余数据删掉,保存为EXCEL文件,命名为化工厂图斑.xls。换算:图上面积/100
(6分)
实验的步骤 篇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诗歌鉴赏的考试要求,把握几种常见的题目类型。
2、帮助学生归纳诗歌鉴赏题的基本答题步骤。
3、通过练习掌握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诗歌鉴赏题的基本答题步骤。
教学过程:
一、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对本考点提出了两点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意象、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
二、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答题模式
(一)分析意境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例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栖树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练习: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二)分析技巧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例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练习: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 绿绮:古代名琴。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
问: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三)分析语言特色
例题: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练习: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请简要赏析这首诗歌的语言特色。
(四)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套路:
该字在诗中的意思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例题:
• •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 〔注〕①潘大临: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练习: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尘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五)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例题:
山行即事
宋·王 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 [注]①蘋:一种水草。②鸥性:海鸥,性喜在海上随潮迎浪,上下飞翔。狎(xiá):戏耍,玩弄。③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练习: 首联的“议”字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湖州歌 南宋汪元亮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
• •
(五)赏析形象:人物、景物、物象
• • • • • • • 例题: • • • 人物形象 :
鹧鸪天
苏轼 设问示例
1、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诗句)”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 答题步骤
①找出诗词中描写形象的相关语句。②概括形象的特征。
③结合诗词主旨,指出所写形象的思想感情、表达作用和效果。
注:本诗写于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 • • •
物象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注:这首词为苏轼贬谪黄州时所作。问:下片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 •
• •
(六)观点品评
• • • • • • • • • • 注:陂,池塘。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问:诗中的杏花是什么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提问方式: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答题步骤 :
①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形式?整体局部?表现手法?); ②读诗和某人的评价; ③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看法; ④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观点的依据。
答题范式:
(1)同意。理由是…(2)不同意。理由是…
(结合诗句、手法、主题具体分析)例题:
子夜吴歌 · 秋歌
李 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问:前人曾说过:“余窃谓删去末两句做绝句,更觉浑含无尽。”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请说说理由
练习:
渡湘江(唐)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问:清人吴乔说:“情能移境,境亦能移
境。”试据此对“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作评析。
(七)比较鉴赏
• • • • 提问示例: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各有什么寓意? 2.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3.这两首诗分别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 • • • • • • 答题步骤:
①先明确比较角度,找准两者之间的异同点; 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研究;
③最后指明不同之处在各自诗中的作用。
答题范式:
两首诗都…,都表达了诗人…(写出共同点);
不同之处是:第一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第二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 例题:
• •
禾熟
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释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病牛 李纲
• •
练习: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问:两首诗都描写了“牛”的形象,其形象意义是否相同?请简析。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渠道测量的工作步骤 篇7
1 工作预备会议
工作预备会议在测量工作开始前召开, 甲方代表 (具体由甲方基建科负责) 、测量人员、设计人员都要参加。召开的目的是为了明确这次渠道测量的任务和具体要求和与今后设计相关且需要现在调查清楚的问题。首先应明确是新建渠道还是改建渠道;若是改建渠道有无改线段或裁弯取直的渠段, 渠道有无地质资料或是类似工程可供该渠道工程参考的地质资料, 若没有相关地质资料可利用则应明确渠道沿线和拟建重要建筑物中心位置进行地质勘探的必要性。会上要积极征求甲方对这次测量工作及对渠道设计方案的意见或要求, 如渠道长度、设计方案 (主要指采用什么样的防渗形式和防冻胀方案) 、有无改线或裁弯取直、项目投资控制等问题。
2 渠道现状 (树形) 导线图的绘制
首先考虑由甲方代表提供精确的可满足测量要求的渠道现状 (树形) 导线图;若没有, 再考虑由甲方代表提供渠道导线图的草图, 根据草图由该次测量人员会同三方 (甲方、测量、设计) 一起完善渠道现状导线图;如若连草图都没有, 则由该次测量人员会同三方一起用手持GPS测定渠道现状导线图。渠道现状导线图应明确标出渠道各个拐角、拐点及起点、终点的位置, 分水闸、节制闸、桥涵等渠道配套建筑物的位置, 上下级渠道和各个建筑物的名称。各个建筑物的使用要求也要标明, 如不同渠段的设计流量 (加大流量) , 节制闸、分水闸的流量, 交通桥的过荷要求等。渠道现状导线图的绘制目的是便于这次渠道测量和绘制渠道设计导线图。使用渠道现状导线图可以使渠道测量工作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因地制宜, 从根本上保证渠道测量的准确性。
3 根据渠道现状导线图进行渠道及其配套建筑物的测量
渠道上的闸、桥、涵等交叉建筑物称为其配套建筑物。渠道测量的技术要求应按《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 (规划设计阶段) (SLJ3-81 DLJ201-81 CH2-601-81) 》执行。渠道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3.1 渠道及其配套建筑物平面位置的测定
主要是为了绘制渠道设计导线图, 应当把其位置都精确地在渠道设计导线图中标出来。这项工作主要是使用GPS来完成的, 主要测出渠道拐角和渠道拐点、始点、终点及其配套建筑物中心位置点的坐标, 并在图纸上用适当的比例和图例明确标示出来。
3.2 渠道纵断面高程测量
渠道纵断面高程测量是利用间视法测量路线中心线上里程桩和曲线控制桩的地面高程, 以便进行渠道纵向坡度、闸、桥、涵等纵向位置的设计。为便于计算渠道长度、绘制纵断面图, 沿渠道中心线从渠首或分水建筑物的中心, 或筑堤的起点, 不论直线或曲线, 均应用小木桩 (里程桩) 标定里程。木桩的间距一般为100 m或50 m, 自上游向下游累积编号。这种按相等间隔设置的木桩称为整桩, 遇到特殊情况应设加桩。应设置加桩的情况一般有:中心线上地形有显著起伏的地点;转弯圆曲线的起点、终点和必要的曲线桩;拟建或已建建筑物的位置;与其他河道、沟渠、闸、坝、桥、涵的交点;穿过铁路、公路、和乡村干道的交点;中心线上及其两侧的居民地、工矿企业建筑物处;由平地进入山地或峡谷处;设计断面变化的过渡段两端。为了注记地表性质和中心线经过的主要建筑物, 必要时要绘制路线草图。
纵断面测量时需要连带测定的数据和注意事项有:渠首交上级渠道桩号, 及交点处坐标和渠底高程、水位高程;已建节制闸、分水闸应测出闸底、闸顶、闸前闸后水位高程, 闸孔宽度和孔数;已建桥应测出桥顶、桥底高程;桥面 (路面) 宽度和其跨度;已建桥 (或渡槽) 应测出其顶、底高程, 桥面 (路面) 宽度和其跨度;已建涵洞或倒虹吸应测出其跨度和顶部高程;已建跌水或陡坡应测出其宽度、长度、落差和级数;渠道拐角、拐点及其配套建筑物中心点坐标;渠道与河沟、排渠、道路和上下级渠道交角;渠道穿过铁路时应测出轨面高程;穿过公路时应测出路面高程;同时应测出道路宽度;渠道沿线所留BM点的高程和位置坐标;渠道末端坐标, 及其所灌溉农田地面控制高程;如大段的渠、堤中心线在水内, 为便于测量工作, 可平行移开, 选择辅助中心线。
3.3 渠道横断面高程测量
对垂直于路线中线方向的地面高低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横断面测量。横断面图是确定渠道横向施工范围、计算土石方数量的必须资料。横断面测量的精度要求:横断面地形点的精度, 包括地形点对中心线桩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平地、丘陵地应为 (0±1.5) m, 山地、高地应为 (0±2.0) m, 地形点对邻近基本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应为 (0±0.3) m。
横断面测量的测设要求:一是中心线与河道、沟渠、道路等交叉时, 应测出中心线与其交角。当交角大于85°、小于95°时, 可只沿中心线施测1条所交渠、路的横断面;当交角小于85°或大于95°时, 应垂直于所交渠、路和沿中心线方向各测1条断面。二是横断面通过居民地时, 一侧测至居民地边缘, 并注记村名, 另一侧应适当延长。横断面遇到山坡时, 一侧可测至山坡上1~2点, 另一侧适当延长。三是横断面上地形点密度, 在平坦地区最大点距不得大于30 m。地形变化处应增加测点, 提高横断面的精度。
4 渠道沿线察看
渠道放线测量的同时应注意观察沿线的地形地貌、植被情况, 并以桩号为准做好记录。新建渠道应察看是否穿越农田或林带、居民点等;老渠道应查看已建建筑物的使用状况, 并应做好记录。注意查看渠道沿线是否有可供渠道施工用的道路、水源和料场。较重要的交叉建筑物还要测大比例尺地形图。
5 应提交的测量成果
测量外业工作结束后, 经过资料整理、数据计算、计算机绘图等内业工作后, 最终应向设计人员提供测量成果。设计所需要的测量成果包括渠道导线图、渠道纵横断面图及其软挡文件, 其技术要求均应以满足设计需要为准。一是对渠道导线图的要求:应包括上下级渠中心线 (及辅助中心线) 、渠道拐角、拐点及渠道配套建筑物的中心点位置和坐标, 渠道与河沟、排渠、道路和上下级渠道的交角等实测数据;渠道及其配套建筑物名称;制图比例和指北针等。二是对渠道纵断面图的要求:渠道纵断面图要比例适当;标明拐点桩号及拐角;标明已建或拟建渠道配套建筑物的主要特征高程、其中心点的桩号;标明渠道沿线的BM点的位置坐标和高程;其他关键数据也都要标出。三是对渠道纵断面图的要求:渠道横断面图比例要适当;横断面图上应标出渠道中心线桩的桩号、高程和在横断面上的位置。四是对软档文件的要求:资料齐全, 包括渠道导线图、纵横断面图;有适当的使用说明, 便于设计人员直接在软档文件上进行渠道和其配套建筑物的设计工作。
摘要:渠道包括渠首、渠道、渡槽、倒虹吸、涵洞、节制分水闸、桥等一系列配套建筑物。介绍了渠道测量的工作步骤, 以供参考。
关键词:渠道,测量,步骤
参考文献
[1]苟天华.浅谈水利渠道测量的一般方法[J].汉中科技, 2008 (5) :46-47.
[2]孙红军, 王晶.浅谈渠道测量的工作步骤[J].水利天地, 2008 (4) :38-39.
[3]张怀琴.浅谈引水渠道测量的工作步骤[J].遵义科技, 2008, 36 (1) :22-23.
实验的步骤 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造性
初中物理课程当中有很多的实验课,上好这些实验课对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技能是必不可少的。物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它们都是很好的素材,只要教师做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心人,对它们合理地加以应用,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必须把准确无误的物理现象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每个学生看清楚,使学生确信定律、概念的客观性,使学生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师将实验教案从物理课时教案中分离出来,在实验案中,教师应该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备写出来。教师还应该在实验案中备写出“实验探究目的、实验探究猜想、实验探究设计(其中分为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图、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探究数据统计表设计、实验论证、实验结论等六大环节”。并且,不是写在纸面上,而且都要亲自预做实验,做到心中有数,实现“探究”。
然后,教师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及时指导学生实验时抓住“观察、操作、记录、分析、整理”这几个步骤,来培养学生的物理运用知识。
观察:所谓“观察”,即通过眼、耳、鼻、皮肤等感官感知。如选择测量工具时,我们一定要看清它的量程、最小刻度值、仪器是否完好无损等。实验中,数据的读取角度、现象的鉴别、线路的连接等,几乎每一实验的全过程,都离不开观察。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窗口。经常注意要求学生一定要仔细观察。
操作:它是学生实际动手参与实践的具体过程。每一种仪器,都有它的使用规则和要求,例如天平的平衡调节,电表的机械调零等,我们应严格地按照它的规则要求进行操作。特别是在做一些带危险性的或损坏性的实验时,应先通过教师的检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坏和意外。例如:在八年级电学中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的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电流表应与被测部分串联,要保证电流必须从电流表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被测电流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点触或试触的方法),不能将电流表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接在电源的两端。当然,我们可以事先将电路图画好,然后按电路图连接,达到操作时降低难度的目的。这个过程中必须得到教师的检查同意以后,方才可闭合开关进行实验。否则一旦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或电路中发生了短路现象,很容易烧坏电流表。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高低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中,小到照明电路的安装,各种物体质量的测量,大到交通运输和生产劳动,都需要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一个方面。物理实验本身就是一个操作过程。学生分组实验,每个人都有操作机会。在演示实验中,可让部分学生配合教师一起完成实验,条件许可时,可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
记录:即在实验中,正确的读取和记录数据,它包括:读取的姿势(例:刻度尺数值的读取時,眼睛应水平垂直或竖直垂直刻度);读取的方法(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和准确的记录(数字与单位要准确)。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错误的读取姿势或方法,加深学生对错误和误差的了解,加强学生对动手操作的掌握。同时,也应注重实验的事实,而不能任意加大或减小实验数据,有意迎合实验的真实结果,应着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再次对于实验数据的记录,还应该让学生自己制作实验数据统计表,使学生很容易从数据中总结规律等。
分析:由于操作者不同,实验器材的不同,操作方法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对于记录的数据,可能导致同一实验结果的不同。我们应及时加以总结和分析。帮助学生分析哪些是错误导致的结果,哪些是误差造成的原因,与学生共同探求对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的改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思维。
整理:实验器材的适当选取,实验过程的正确操作,实验数据的准确读取,记录和分析,并不意味着实验的完整结束。实验后器材的归类、整理是各类实验的扫尾工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工作,它培养学生爱护仪器,培养学生有始有终的科学态度的重要环节。
【实验的步骤】推荐阅读:
网线的制作实验步骤09-21
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10-11
六年级实验操作步骤07-29
毕业论文实验步骤09-06
高中会考物理实验步骤09-23
汽轮发电机启动实验步骤11-12
点对点通信实验步骤20105-29
剪窗花的步骤07-02
项目的执行步骤07-28
作文的步骤教学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