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科学校

2024-10-10

医学专科学校(通用9篇)

医学专科学校 篇1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专业】菏泽医学专科学校招生网站-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分数线

第一章 总则 为了维护国家法律尊严和教育招生秩序,切实保障考生的合法权益,保证2014年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4普通高校招生章程制订和备案工作的通知》(鲁教学字[2014]5号)精神,结合菏泽医学专科学校普通高等教育招生工作的具体情况,制定本章程。第一条 本章程适用于菏泽医学专科学校普通高等教育专科招生工作。第二条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招生工作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第三条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招生工作接受纪检监察部门、新闻媒体、考生及其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二章 学校概况第四条 学校名称: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校标代码:10444。第五条 学校地址:山东省菏泽市大学路1950号;邮编:274000。第六条 学校办学层次及类型: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第七条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创建于1950年,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1802人。第八条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占地70.8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0.39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717.78万元,图书馆藏书64.71万册。学校校园环境优雅,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设施优越,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等配有制冷供暖中央空调。第九条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师资队伍教学经验丰富,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现有专任教师54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56人,硕士研究生及其以上学历203人;山东省教学名师、省级优秀教师11人;拥有临床医学专业和药学专业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学校常年有外籍教师任教。第十条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专业及课程设置适应社会需求,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现有临床医学系、护理系、药学与生物制药工程系、基础医学部、政治思想理论教学部等11个教学单位。设有临床医学、护理、助产、口腔医学、药学、医药营销、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医疗保险实务等9个专业,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含麻醉学方向、全科医学方向和超声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诊断方向,护理专业含ICU方向。临床医学专业、护理专业和助产专业为山东省特色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和护理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拥有《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等29门省级精品课程,《药理学》、《诊断学》为山东省教学改革试点课程。第十一条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实践实训教学资源丰富,设有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心、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技能实训中心、护理技能实训中心、康复治疗技术实训中心、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心实验室等13个实践实训教学中心以及3个医药研究所。拥有附属医院3所,教学医院、实践教学医院76所,其中三级以上医院22所,实习病床36000余张,另有药厂、药检所等药学专业实习基地5处,医疗保险实务专业实习基地5处。第十二条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教学科研成果丰硕,先后承担教育部及省、市级科研课题278项,其中,获国家专利71项;编写教材、教学参考书及学术专著177部,发表论文1745篇,其中主编或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54部。第十三条 学校办学理念先进,校风学风优良。学校坚持以服务社会和适应医疗卫生事业需求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遵循医学教育规律,突出医学专科教育特色,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内涵发展、加强教育质量工程建设作为学校办学永恒的主题。致力培养医德高尚、基础理论扎实、临床实践能力强、一专多能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面向基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一直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茅,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得到社会、学生及家长的广泛赞誉和认可。第十四条 2009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先后荣获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第三章 组织结构第十五条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成立由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招生工作。第十六条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招生办公室是组织和实施招生及其相关工作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菏泽医学专科学校普通高等教育专科招生的日常工作。执行教育部和省招生委员会有关招生工作的规定和实施意见,以及主管部门和有关省级招生委员会的补充规定或实施细则;根据国家和省政府核准下达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的招生计划规模及有关规定编制并报送本校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制订并向社会公布本校招生章程;实事求是地开展招生宣传工作;组织实施本校录取工作,负责协调和处理本校录取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对录取的新生进行复查;接受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组织本校有关单独招生考试工作,并负责对违规考生进行处理;支持有关招生管理部门完成招生方面的其它工作。第十七条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纪检委对招生工作实施监督。第四章 录取第十八条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招生计划通过各省招生主管部门、学校招生简章、学校网站等渠道向考生公布。第十九条 在高考成绩达到同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学校按照各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规定的投档比例调阅考生档案,具体比例由各省(市)招生主管部门确定。第二十条 按教育部要求,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贯彻执行德智体全面衡量,以文化课考试成绩为主,参照考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第二十一条 外语语种要求:专业录取外语语种不限。第二十二条 男女比例:报考各专业男女比例不限。第二十三条 对考生体检身体健康要求: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文件执行。第二十四条 录取规则 1.根据各省的志愿设置及投档录取原则进行录取。先将所有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按投档总分由高分到低分录取,如第一志愿未完成招生计划,再依次录取第二志愿或征集志愿、调剂志愿考生。考生“总分”相同的情况下,参照考生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体育测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择优录取。学校在招生录取和安排专业时,相同条件

下优先考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外语听力成绩高的考生。

2.对于进档考生,按报考我校的专业志愿优先原则确定专业。先按第一专业志愿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录满该专业计划为止;若第一专业志愿计划未满,从第二专业志愿考生中由高分到低分录取,以此类推。当某考生所有专业志愿均不能满足,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将其随机调录到录取计划未满的专业;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将予以退档。3.在确定录取资格时,考生的各种加分、降分情况均计入总分,无单科成绩要求。4.录取结果的公布渠道:学校招生信息网、录取通知书、我校投放计划的各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网站、学校招生咨询电话等。第五章 其他第二十五条 新生入校后,学校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进行入学体检和资格审查,对体检和审查不合格的考生,取消入学资格。第二十六条 根据教育部和教育厅有关规定,新生入学后以录取专业为准,原则上不再作专业调整。但学校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状况的发展状况,必要时按规定适当调整学生所学专业并报省教育厅审查备案。第二十七条 学费标准:执行山东省物价局、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教育厅《关于优化普通高校学费结构有关事宜的通知》(鲁价费发【2013】136号)。临床医学、临床医学(麻醉学方向)、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临床医学(超声诊断方向)、护理、护理(ICU方向)、助产、口腔医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和康复治疗技术等专业为5400元/学年;医疗保险实务、医药营销专业为4500元/学年。退学退费标准按照鲁政办发【2008】65号文件中的有关规定执行。第二十八条 学校建立了奖、贷、助、补、减(免)等完善的资助体系。根据国家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设有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奖、助学金,校级奖、助学金。新生凭入学通知书可以申请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第二十九条 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

书种类1.学校名称:菏泽医学专科学校。2.证书种类: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学历证书。

3.临床医学专业及其方向毕业生发放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证书,具有报考执业助理医师的资格;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发放口腔医学专业毕业证书,具有报考执业助理医师的资格;护理专业及其方向毕业生发放护理专业毕业证书,具有报考执业护士的资格;助产专业毕业生发放助产专业毕业证书,具有报考执业护士的资格;药学专业毕业生发放药学专业毕业证书,具有报考执业药师的资格;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发放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证书,具有报考临床医学检验技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士的资格;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发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证书,具有报考康复治疗师的资格;其它医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报考相关类别职业考试资格。第三十条 学校不委托任何机构和个人办理或代理招生相关事宜。对以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名义进行非法招生宣传等活动的机构或个人,学校保留依法追究其责任的权利。第三十一条 本章程若与上级有关政策不一致之处,以国家和上级有关政策为准。未尽事宜,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第三十二条 咨询、联系方式:咨询电话:0530—5925823 5260906 监督电话:0530-5925712Email:hzyzzsb@163.com http://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医学专科学校 篇2

1“人文大讲堂”开设的必要性

1988年, 世界医学教育大会通过的《爱丁堡宣言》称:“把医生培养成为一个专心的倾听者, 自信的观察者, 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生, 而不再仅仅满足于治疗某些疾病。”这就要求医生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 还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但是, 在我国当前医学院校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医学生却缺少这种较高的人文素养。

网上流传着“医生3句话能吓死病人”的帖子, 说一名不善于人际沟通、不了解病人心理的医生3句话就能吓死一位病人。他对病人说的第一句话是:“你怎么才来?” (言下之意是病人的病已经很重了) 第二句话是:“你来晚了。” (言下之意是病人的病可能没有救了) 第三句话是:“你回去吧。” (言下之意是再治疗也是多余, 回去准备后事吧) 或许医生说这3句话的本意并不是我们理解的言下之意, 但是, 对一位有着身心负担的病人来说, 他有可能接受医生言语上的消极暗示。

这或许只是一个笑话, 但不可否认的是, 医务工作者尤其是医生的人文素养的确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方面, 医学不仅是一门呵护人的健康, 拯救人的生命的特殊的自然学科, 而且还是一门人文学科, 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结合。医学不同于机械制造或者化工这类单纯与物打交道的科学, 它服务、研究的对象是人, 是与病人打交道的“人学”, 其必然与人的心理、社会等特征以及文化和环境等因素有关, 这决定了医学具有一定的人文学科特征。

另一方面, 作为不懂医学的病人, 他们将自身的健康甚至生命系于医生身上, 医生的一言一行, 甚至是一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的话语, 都可能对病人产生一种积极或消极的心理暗示。如果简单地“将医学看作纯科学是危险的。科学与人文高度结合才能造就一名优秀的医学生, 并使其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医生在给病人治病时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发生病变的器官, 而是病因各异、心情各异、处境各异的病人。与不同的病人接触, 不是纯科学的事情, 而是需要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这就需要医学生成为医务工作者之前就提高人文素养”[1]。既要有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 帮助病人减轻甚至消除肉体痛苦;又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 帮助病人缓解心理压力, 消除病人紧张、害怕情绪。

医学生是未来医学职业的从业者, 其未来工作的对象是遭受不幸和痛苦的病人。所以, 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是医学教育不能忽视的大课题。

我校作为一所升格不久的医学专科院校, 文化底蕴、学生人文素养与本科院校、老牌院校、综合院校相比都存在巨大差距。如何从医学人文视域考辨医学生人文信仰问题, 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无疑是对上述问题的积极应对。

学校党委为了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和学生的文化素养, 根据学校发展实际和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 针对青年学生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和自身素质提高的内在要求, 从“医学是人学”角度出发, 于2010年创办“人文大讲堂”并出台了《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人文大讲堂”实施方案》。“人文大讲堂”围绕理想信念、人生哲理、社会交往、励志教育、情感生活、心理健康、创新实践、创业发展以及学生感兴趣的文学名著、人物传记、音乐书画、学海探究、传统文化、艺术鉴赏等, 采用主题演讲、专题讲座、交流、互动等形式, 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与专家学者、知名校友和先进人物对话的平台, 为学生架起一座传承人文知识, 提高人文素质的桥梁。

2“人文大讲堂”的做法和成效

2.1 做法

为了确保“人文大讲堂”的制度化、长期化、规范化运作, 学校专门设立“人文大讲堂”专项经费, 用于主讲人的讲课费和活动宣传、筹备费用支出。

“人文大讲堂”创办3年来, 以“感受名家风采, 共享文化盛宴”为主旨, 广邀校内外专家学者, 就文学与艺术、文化与传播、传统与现代、素质与成才、经济与社会、中国与世界等重大主题进行演讲和报告, 以现代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并营造浓厚学术氛围, 成为为培养师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而打造的校园文化品牌。

目前, “人文大讲堂”已举办了上百场大型的学术讲座, 邀请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前来讲学, 活跃了校园文化, 塑造了人文精神, 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推进了素质教育, 提升了文化品位, 营造了优良的校风学风, 引导青年学子健康成才, 成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大项目, 被誉为我校的“百家讲坛”。

“人文大讲堂”尤其侧重于医学人文方面的教育。本学期开学以来, 先后聘请了陈军教授、胡宏伟教授等做了《医学生人文素养漫谈》《拷问医学的人文温度》等讲座, 在广大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2.2 成效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最终是培养、塑造和弘扬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医学人文精神作为人文精神在医学领域的具体体现, 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即除了具有一般的人文精神所蕴含的热爱祖国、品位高雅、善于合作等品质外, 更应体现为对人的医疗权利、生命价值、健康利益、人生需求和人格尊严的关怀, 其核心突出表现为医学人文精神。我校“人文大讲堂”紧密结合对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2.2.1 培养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认同感

爱国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医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 理应珍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优良文化传统, 树立民族自信和文化自觉, 继承与弘扬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概, 做热爱中华民族、热爱祖国和热爱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2.2 培养医学生高尚的职业品格和道德情操

当前, 医患关系比较紧张, 而医风医德问题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医患间的紧张关系。要预防、化解这些问题, 归根结底是靠教育, 尤其是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作为高等医学院校, 在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职业品格培养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医学生在学习医学专业知识和公共人文知识的过程中, 正确理解学习医学的目的, 明确自身的定位并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医学观。通过长期的培育和熏陶, 使医学生成为具有人文关怀的“白衣战士”, 献身医学事业。几千年来, 我国医学界一直传承并践行着悬壶济世、济世救人、仁爱为怀、医乃仁术、无恒德者不可作医的古训, 正是医学人文精神的高度体现。

2.2.3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人文素质教育, “学生了解了更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非但未感到负担加重, 反而感到人际交往能力有所提高, 心理适应能力加强, 社会学知识更加丰富, 英语水平提高较快, 对专业课学习兴趣大增,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得以提高”[2]。开设医学史等一些医学人文课程, 让学生通过医学史的学习, 了解祖国灿烂、丰富的古代医学文化。如《易经》的博大精深, 体悟古人所谓的“不读《易》, 无以成大医”的道理;求索《黄帝内经》里人与自然的和谐, 明白中和、以人为本的重要性;追崇孙思邈、华佗、张仲景等古代名医的高超医术和伟大人格。

2.2.4 培养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科学探索活动的灵魂和生命, 医学要发展, 就需要医学生的创新精神。医学生通过接受医学人文教育, 了解和感受如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盖伦、维萨里、达·芬奇、哈维等医学先驱身上所体现的创新精神, 培养他们不断进取、善于创新的能力和精神。

3 总结“人文大讲堂”创办经验, 提升文化育人内涵

我们深切体会到, 要推动“人文大讲堂”可持续发展, 首先, 需要在认识上有新的高度, 充分认识到“人文大讲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性, 努力占领高校文化建设主阵地;其次, 需要在内容上有新的深度, 积极探索文化与文明、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外先进文化的发生发展规律, 开辟文化教育新阵地;再次, 需要在形式上有新的力度, 不断拓宽人文素质教育阵地, 将“人文大讲堂”这一校园文化辅助阵地逐步打造并提升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阵地。

目前, 我校已经为来校讲学的专家、学者建立了“人文大讲堂”专家档案;在学生工作网站设立专栏, 将“人文大讲堂”相关资料上传, 供更多学生浏览和学习;每学年将“人文大讲堂”内容汇集成册。下一步, 学校党委研究将“人文大讲堂”升级为“大学生灯塔课程”, 这是我校开展通识教育,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在个别系部试行, 然后逐步推广, 最终将其纳入全校学生必修课范畴。目前, 作为“人文大讲堂”升级版的“大学生灯塔课程”, 已经初步建立了课程体系, 选定了课程内容, 不久将以全新的面貌为学生开设。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和发展中国先进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校将继续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 进一步引领当代大学生的前进方向, 凝聚大学生的奋斗力量, 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 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黄伦峰.给医学生打开一扇人文之窗[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 (18) :22-23.

医学专科学校 篇3

关键词:康复专业 中医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a)-0214-01

中医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具有浓郁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医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及医疗实践中逐渐积累的经验总结。因其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显著的临床疗效,因此,中医学在医学高专康复专业设置为必修课程,其目标就是希望康复专业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了解脏腑、病因病机、中药、方劑、针灸等基本知识,接受传统医学熏陶,开拓临床思维、丰富诊疗手段。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康复专业中医学的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1 康复专业的特点

康复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康复治疗技术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康复治疗专门技能,具备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从事康复治疗、健康促进、康复护理等工作的能力,成为康复领域内富有开拓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

2 康复专业中医学课程培养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熟悉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专科诊疗知识,了解中医学养身预防等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判断分析能力,充分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去诊察病情、识病辨证能力,从而为临床各科奠定理论基础,具有对基层群体进行健康、养生、疾病预防宣教的能力。

素质目标:具备慎独诚信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娴熟的专业技术素质,建立良好的人际情感和救死扶伤的高尚情操。

3 康复专业中医学教学体会

3.1 PBL教学模式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是基于现实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PBL医学教育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医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参与下,围绕某一学生专题或具体病理的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以“七情”章节为例:收集学生们熟悉的案例,他们在中学时学过《范进中举》这篇课文,可询问学生范进中举后出现何种状况?后来又是如何变化的?学生答曰中举后狂喜过度导致癫狂,后来老丈人一巴掌将其打清醒。以学生们熟悉的案例将其注意力和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继续给出问题,《红楼梦》中林黛玉为何终日抑郁而致肺痨?《三国演义》中周瑜为何被诸葛亮三气而吐血身亡?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引出中医基础知识中“七情”的相关概念及致病特点。学生兴趣很浓,教师可以再次深入询问生活中哪些疾病多与情志有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后在课堂进行全班讨论,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人发言,阐述小组讨论的结果,接受提问,回答问题。同时鼓励学生用学过的西医知识解释相关问题,可以提出质疑甚至反对意见。最后由老师总结巩固知识要点。PBL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对所学知识以分析评价、质疑问难,形成探索性、批判性思维,有利于中医知识的掌握。

3.2 丰富教学手段

中医学中有许多知识比较抽象、难懂,例如阴阳五行学说中五行生克的规律、阴阳消长的规律,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领会其内涵。如充分利用Powerpoint等制作课件、嵌入flash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加以展示,将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有机组合起来,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化、生动化、形象化,学生一目了然,便于掌握。在讲授腧穴取穴法、针刺手法、灸法、推拿手法等内容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逻辑思维,又能增强记忆效果。在讲授望诊时尤其是舌诊,比较相近的舌色、舌苔如红、绛、紫,舌苔的腐、腻、滑等表象,如果仅凭语言叙述很难让学生领会,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不仅可以增强效果,而且令学生印象深刻。

3.3 加强传统文化熏陶

中医学的发生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联的,在讲授中医学课程时适当联系传统文化、历史知识和生活常识,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养成良好的医德、医风。中国绵延几千年的中医学,在漫长的萌芽、成长、成熟、繁荣中,形成了自身的道德体系和价值观念,从耳熟能详的“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到“医乃仁术”等至理名言,都表明医者要有高尚的医德。我们提倡学生除了认真钻研本学科课程之外,也要博览医古文和中国医学史等书籍,教育学生学习历代名医宽厚的文史哲知识功底和高尚的医德风范,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潜移默化地加强德育教育[1]。

3.4 理论课与实训课相融

大多数康复专业的学生对中医学中的针刺手法、灸法、推拿手法等都很感兴趣,但由于中医学教学存在课时少、内容多、实训课时有限等问题,因此,不能使学生充分地掌握这些常用技能。根据存在问题我们教研室对中医学教学作了一些改革尝试,在理论课上有针对性的进行针刺示范、灸法示范和推拿手法练习,重在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将理论课与实训课相融,达到理论保证实训,实训促进理论的效果。

3.5 加强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

医学发展日新月异,中医学虽然是传统医学,但在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仍绽放出耀眼光芒。为了加强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我们固定每周四下午进行教研活动,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商讨教法及教学问题、示范教学、章节说课、协调理论教学与临床带教活动、检查教学计划执行情况。通过一系列教研活动,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参考文献

医学专科学校 篇4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专业】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招生网站-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分数线

1、我校以考生统一入学考试成绩为基本依据,坚持“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本省生源志愿以1:1.2比例投档录取,外省市生源按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投档录取,在省招生办每轮出档考生中,按计划结合考生专业志愿及出档成绩择优录取,不设志愿级差、相关成绩及加试要求。

2、按考生的专业志愿顺序依次进行调剂,注意保护第一专业志愿考生的权益。考生前一个专业志愿未被录取,按其专业志愿顺序,根据级差进行调配,各个专业级差依次为3分,填报愿意服从调剂的,将根据我校专业需要进行调剂。

3、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获得省级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以及英语单科分数较高的考生。

4、对于本规则未包括的需进行专业调剂的情况,必须报校招生网上录取工作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决定。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重点专业: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全景地图: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历年分数线: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报考指南: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招生计划: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气校友:

山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篇5

学校本部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历史文化名城临沂市,校园环境优美,景色怡人。济南校区座落在风景秀丽的泉城济南南郊万灵山北麓,交通便利,办学环境优雅。

学校占地1695亩,建筑总面积47.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2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2亿元;图书馆藏书96.4万册;学校教学设备先进,建有临床、护理、口腔、检验、药学、康复等专业的7个高标准实验中心,拥有现代化的计算机实验室、语音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实现了校园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和中国教育科研网的连接。临床教学基地有附属医院、附属眼科医院各1所,非隶属附属医院4所,教学医院、实践教学医院92所,分布于山东全省和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大城市。

学校现有教职工1037人。其中,硕博学位学历人员248人,副高以上职称人员253人,硕士生导师17人,到国外研修学习40人。建成3个省级教学团队,2人获山东省教学名师称号,选聘实践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校外兼职教师100余名,聘用外籍客座教授10人,常年专任外籍教师

省内学术组织任职,33

或科室主任等职务。3人。16人在全国和人分别兼任医院院长

学校设有医学系、护理系、口腔医学系、医学检验系、眼视光学系、医学影像学系、药学系、康复医学系、卫生管理系等13个教学系部,开设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妇幼保健方向)、临床医学(眼视光方向)、临床医学(康复治疗方向)、临床医学(超声诊断方向)、临床医学(影像诊断方向方向)、临床医学(医院信息管理方向)、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临床医学(健康管理方向)、口腔医学、护理、护理(英语护理方向)、护理(日语护理方向)、护理(重症监护方向)、护理(康复护理方向)、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病理检验方向)、药学、中药、医学影像技术、医学

影像技术(放射治疗方向)、康复治疗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卫生信息管理、药品经营与管理、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医疗保险实务、康复工程技术、临床工程技术、医学影像设备管理与维护等31个专业和专业方向。学校面向山东全省招生,并与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浙江、安徽、河南、陕西、贵州、甘肃、云南、宁夏等15个省市自治区对等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540人。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深受社会、学生及家长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认可。建成省级特色专业

1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6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1999年以来,应届毕业生参加“专升本”考试,连续取得优异成绩,录取学生总数居全省同类学校前茅。积极拓展国内、国外就业渠道,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均达到94%以上,部分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积极推进毕业生进入国际市场,开发了护理赴日就业、赴沙特工作、新加坡实习护士培训、澳大

利亚护理大专移民等项目,为学生出国学习、就业搭建了平台,几年来共输送300余名学生赴英国、日本、新加坡、沙特等国家留学、就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现分布于北京、广州、深圳、大连、济南、青岛等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和5个国家。教育导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等多家媒体分别报道了我校促进学生就业的经验。

学校自建立以来,已为国家培养各类卫生技术人才7万余人,一大批毕业生考取了国内外硕士、博士研究生,有的成为医疗卫生系统上的业务骨干,有的成为医学界知名专家,许多毕业生担任了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领导职务,为我省乃至全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诚信示范院校、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国家级青年文明号、省级文明单位、国家档案管理特级单位、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教育改革示范学校、省普通高等学校文明校园、省级花园式单位、爱国卫生先进单位、高校伙食工作先进单位、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先进单位、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平安校园、省消防安全工作先进单位、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等荣誉称号。

医学专科学校 篇6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高等医专学校,建设意义,建设对策

数字图书馆项目最早由美国国家研究创新组织于1988年正式提出, 结果二十多年的发展, 数字图书馆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而医学院校数字图书馆则是医学信息收集、加工、整理并提供利用的主要机构。网络环境的不断变化, 图书馆的主要任务转向主动为读者及用户提供医学信息、进行医学信息的深层次加工及医学研究向医疗实践转化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助推作用。本文对高等医学专科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意义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并据此论述了如何改进我校建立医学专科学校图书馆的评估方法。

一、我校数字图书馆基本特点

虽然是普通的高等医学专科学校, 但在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也需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应具备了构建数字图书馆的基本功能, 如学生的出入、图书的借还, 应实现网络的全覆盖和用户的自主管理。但是我校图书室, 目前还是手工检索, 纸质目录, 没有电子设备。随着近几年学校人数不断的增加, 纸质图书已经开始无法满足全校师生, 从实际需求出发, 我馆在近几年提出了要构建数字化图书馆, 对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补充同时, 也不断关注数据库的发展动向, 以满足校内师生不同需求。

由于我校已得到省政府初审通过确定建立成为高等医学专科学校, 所以要怎样建设和运行高等医学专科学校数字图书馆是势在必行。为此, 我校提出要构建紧跟时代步伐的数字图书馆, 具体计划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大力引进《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 停订印刷版的目录型、摘要型刊物;引进《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减少对连续出版物印刷型载体的复本等。同时由于我校是高等医学专科学校, 所以在采购数据库中应结合我校的学科特点和学校师生的要求, 使医学专业的大分科、细分科的医学信息资源专指性更强。

二、高等医专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意义

(一) 可以有效利用数字图书馆高效快速的信息服务

与传统图书馆相比较, 数字图书馆所提供信息服务具有搜寻信息方便、更新信息快、快速, 信息搜寻成本低等优点。通过建设高等医专学校数字图书馆, 可以快速、便捷、及时的搜索使用图书馆内的医学专业图书信息, 降低搜寻成本。在数字图书馆服务环境下, 智能化和自动化信息检索方式, 使得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读者使用信息搜寻工具, 可以从海量存储的医学文献信息中, 便捷、快速地获取其所要检索的信息, 信息检索的成本也因此大大降低。

(二) 建设数字图书馆可以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图书馆自动化发展过程中, 图书馆数字化是其高级阶段, 数字图书馆是有组织的、开放的、无限的信息资源库大系统, 在网络化的环境中远程和本地用户可以进行一致性访问医专学校数字图书馆系统内的信息资源, 最终得到自身需要的信息资源, 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不会受时空的限制, 不管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 只要有因特网和电脑, 就可以真正共享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读者的范围也因图书馆的数字化得到扩展, 不像传统图书馆受地理位置的限制。且数字化图书馆使得用户不受时空的限制, 在数字图水管系统中自由检索。

(三) 有助于提高图书文献信息内容的更新速度

数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区别于传统图书馆, 数字化服务是其显著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开发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更好的使用。不同于传统图书馆, 高速的网络为联合的数字化服务提供了便捷、个性和直观的服务。图书文献信息在网络时代下, 得到极速传播和膨胀, 各学科间不断交叉、综合和分化、渗透。图书文献信息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水平得到有效提高;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图书馆因数字化的服务而使其所提供的文献图书信息量大增, 数字图书馆通过借助网络使得知识的更新组合速度不但加快。数字化的图书馆在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方面优势明显, 重复购置信息资源问题得到解决, 利用最少的购置经费得到最大的效益, 再创造知识资源的能力也会因此得到加强, 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

三、高等医专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具体对策

(一) 提高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投入水平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进一步促使各校加大采购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力度, 在馆藏资源中, 数字资源逐渐成为重要的构成部分。数字资源投入的不断增加, 读者的文献资料需求可以得到极大的满足, 同时也可以有效促进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当期绝大部分的数字资源是通过购买资源的网络使用权来实现其使用权,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要连续采购才能得到保障。所以, 必须合理的提高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投入水平。但是要基于“最适用原则”, 控制采购成本, 提高已采购数据库的使用效益。

(二) 加强医学院校间数字资源服务协作

医学院校图书馆在利用整体优势的基础上, 加强校际间的协作, 优化校际间图书馆资源的合理配置, 优势互补, 有效提高彼此间的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水平。在引进数字资源时, 可以采取图书馆联合采购的方式, 使采购的信息资源所用成本最小但得到效益最大, 提高校际间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共建, 充分满足各校学生对图书资料信息的需求。此外, 对那些已经拥有一定数字资源的校图书馆, 可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实现馆际互借以及文献传递。

(三) 严格遵循数字图书馆建设原则

首先是实用性:针对学校的数字图书馆管理规划, 处理好数字图书馆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之间的关系, 既不因循守旧, 墨守成规, 也不过分强调技术的先进性。其次是整体性:数字图书馆系统关系到学校图书馆管理的方方面面, 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因此在建设数字图书馆时, 要考虑学校各个层面对数字图书馆系统的需求。最后是扩展性:数字图书馆建设不是一次性的、一成不变的, 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相应调整的, 要具有灵活的可扩充性。

(四) 医学专科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要具有医学特色

首先, 要实现现有各类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数字化, 在现有基础上建立具有本馆特色的数据资源库, 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 将数字资源做大。其次, 高等医学专科学校由于资金有限并有其自身的医学专业学科特点, 应针对其侧重的学科专业进行广度和深度建设, 建设有医专学校特色的数字图书馆。再次, 可引进国外的数据库, 扩大数字资源的范围加快知识的更新速度。

四、总结

高等医学专科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关键在于全校师生员工的理念和认识水平, 信息化彻底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习惯, 能否使数字图书馆发挥出应有的效率, 取决于全校师生的决心和毅力。数字图书馆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 不是单纯的硬件和软件建设, 是人和现代科技融合的过程, 需要一个不断积累和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刘笑梅.浅析无形载体的电子资源采购[J].兰台世界, 2010, (6) :9-10.

[2]黄秋月.图书馆馆藏电子资源管理[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09 (4) :15.

[3]郑燕平.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发展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12, (1) :39-42.

医学专科学校 篇7

一、地方医学专科学校的一般特点与面临的困境

专科学校要形成核心竞争力,必须首先认清自身的特点。从办学层次上看,不同层次的高校在学术贡献、人才培养、对社会服务的方式及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不同,大体分为研究型、教学科研型(或以本科教学为主)、职业技术型三个层次;从管理体制上看,高等学校被分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地方高校,地方高校又被分为省属高校和地市级高校。教育部直属高校由国家重点扶持,省属高校由省重点扶持,地市级高校由地方支持。我国现有的医学类专科学校80%属于地市级高校,与教育部直属高校和省属高校相比,具有下列特点。

1.职业教育的实用性,服务面向的应用性

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结合愈来愈紧密,由于社会是分层的,相对应的教育也要分层。专科教育既属于高等教育层面,又归属于职业技术的实用性、应用型教育。高职高专教育在高等教育层面上,目前被国家限定在专科层次上,与本科院校相比在竞争上处于劣势。在我国,医学类教育一直是热门,为广大考生和家长所热衷。然而,近年来的持续扩招使各层次的医学类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使医学教育面临着三重压力,即毕业生就业压力、教学质量压力和办学层次上的压力,形成了生源爆满与就业困难的矛盾。专科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基层农村与城镇社区培养应用型人才,但随着城市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和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医院和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引进人才时往往把高学历作为用人的先决条件,医学类专科毕业生常常被拒之门外,除护理专业外,医学类专科毕业生已经很难在城市就业。虽然中小城镇的医疗卫生单位还有可供专科毕业生选择的岗位,但毕竟有限,而且很多时候是不对口岗位,学无所用。由此可见,医学类专科毕业生渐渐不为城镇医疗卫生机构所接受已成客观事实。加之执业医师考试制度的进一步严格,成人医学本科教育也严格了报考条件,几乎堵死了大部分普通医学类专科毕业生接受成人本科教育的路子,这些都将使医学专科教育失色。今年2月20日,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统筹规划、科学调控医学教育的发展规模与层次结构,提出“医学类专业以修业年限五年制为主体,现阶段适量保留三年制”,这为专科医学教育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表。

2.地理位置的偏僻性,经费支撑的地方性

医学类专科学校中只有极少数位于经济、文化、政治中心的省会城市,绝大多数分散在地市级中小城市,甚至许多学校地理位置偏僻。与本科学校的中央、省级财政投资不同,它们大多依靠地方政府支持,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各地学校在吸引人才、建设投资、政府重视的程度与政策上的不平衡性,因此专科学校在经济上自身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其无法与本科学校相抗衡。

目前,我国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尚不完善,学校经费紧张,大多数学校在举债建设,但医疗卫生行业对社会普遍具有吸引力,加之考大学的压力依然很大,就形成了高校经费不足、生源爆满与就业困难的多重矛盾。

3.管理体制的限制性,发展空间的局限性

国家、省、市(地)赋予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是不同的,越处在下层的学校受到的限制越多,办学自主权也相对越小;加之地方学校生源大部分来自本地区,生源范围小,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校的发展空间。

由于国家医学教育布局与结构的调整,加之历史原因与特殊国情,医学类中专教育被取消,卫生类中专生源锐减,医疗卫生单位对专业技术人员学历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卫生类中专面临着更大压力,几乎所有卫生类中专都在考虑能否升格、以什么方式升格的问题,都将以最大的努力争取把学校升格为高职高专。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医学专科教育的院校将继续增多,生源就业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

二、地方医学专科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策略

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或核心特长,是从企业引入高等教育的一个概念,在理论上尚未形成一致看法。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最基本特点是一种独特的、具有特色的竞争优势,是一所高校长期形成的、蕴涵于高校内质的有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它有一种持久的耐力与韧劲,因而不易被竞争者模仿。优势的学科专业、高效的大学管理、独特的校园文化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由此可见,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医学专科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为此,地方医学专科学校要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1.科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

高校的定位问题实际上是高校在教育系统中的分层问题,分层能使高校各具特色。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定位主要体现在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和办学特色三个方面,即此类学校大多为地方高校、单科性学校。办学特色是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风貌,特色蕴藏着优势,优势体现着竞争力,因此大力培育特色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策略。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校院一体,医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取得了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正是针对医学教育实践性强的特点,紧紧依托附属医院的医疗技术、设备和师资优势,通过教学医疗资源共建共享、校院人才编制统一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教师及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互评互认、理论与实践教育高度融合、任课教师同等待遇等,才形成了教学管理体制一体化、培养方案制定一体化、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一体化、资源配置一体化、监控考核一体化,构建了“校院一体,医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医药卫生人才,彰显了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今后一个时期,学校更要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在深度融合上下工夫,大力培育已经形成的特色,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不断在我们所处的办学类型和层次上追求卓越。

2.注重创新,加强制度建设

培育与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创新是基础,要在思想观念、组织管理、制度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形成独特、高效、科学的管理体系,将分散的人才和技术资源等要素有效地组织、协调、管理和控制起来并进行整合,从而发挥各要素的整体优势。

现代高校之间的竞争已不只是人才的竞争,更是制度的竞争。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目的是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创造竞争优势,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竞争力。现代大学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平衡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完善学校与社会的关系,规范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创新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学科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等。如清华大学形成了“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的竞争机制,建立起了“按需设岗、公开竞聘、竞争上岗、优胜劣汰、聘约管理、从严考核”的用人机制和岗位聘任制度。

目前,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实际来看,要尽快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建立起学校各项工作的基本规范和规章制度体系并严格执行;建立健全各种工作委员会,为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提供组织保证;增强学校工作的透明度,增强全校教职工的责任感,加强学校的凝聚力;深化行政机构改革,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加大后勤社会化改革力度,使后勤工作与学校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形成良性运行机制。这样,最终建立起“结构精干、职能匹配、任务明确、责任到位”的管理体系,培育和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3.植根地域,孕育大学文化

高校属于文化领域,而不属于政治和经济领域。文化具有外在的社会性和内在的学术性,从根本上讲,大学文化的本质特征在于学术性。它首先表现为一种精神气质——强烈的学术价值追求,浓厚的学术氛围,自由的学术风气,追求科学和真理的精神。综观国内外著名大学,其核心竞争力无不是在长期积淀中形成并根植于个性鲜明的大学文化中的。文化不像制度和技术那样容易模仿或扩散,其演变和形成要经过漫长的时间,但优秀的文化一旦形成,就往往能构成最基本和最持久的竞争优势。如何形成和发挥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把学术发展融入这种文化传统,从文化土壤中获取持久的活力和发展潜力,是高校核心竞争力培育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渊源甚深,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孕育出厚重的大学文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作为一所医学专科学校,位于医圣故里,“仲景精神”渗透在我们的大学文化中,“崇仁、厚德、恒志、精术”的仲景精神,不仅具有学术导向性,而且蕴涵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即富有学科特色的文化氛围。在医学发展史上,张仲景在学术研究上理性的批判精神和止于至善的探索精神以及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学无畛域的包容精神,对学校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它营造了厚重的校园文化氛围、自由的学术空气、平等融洽的人际关系,为学校的发展与繁荣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总之,在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一所地方医学专科学校在竞争的格局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只有努力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的一席之地。

(作者系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招生章程 篇8

第一条 为规范学校全日制普通专科招生工作,保证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国标代码为13023),由省教育厅和省卫生计生委共建,以省卫生计生委管理为主。

第三条 学校设在杭州市滨江高教园区,校址为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481号。

第四条 学校为公办、全日制高等学校。

第二章 组织结构

第五条 学校成立招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招生工作,集体研究决定招生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 招生办公室作为学校招生的常设机构,在学校招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贯彻执行国家招生政策和规章,具体负责学校招生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七条 学校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对招生工作全程监督。

第三章 招生层次及计划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自评报告 篇9

一、学校概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坐落于东亚文化之都、著名侨乡、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洛阳江畔,是一所全日制公办的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34年的惠世高级护校,1952年12月与晋江医士学校合并,组建晋江医士学校。1958年晋江医士学校升格为泉州大学医学院。1960年晋江医士学校调整为泉州医学专科学校。1963年泉州医学专科学校改为晋江地区卫生学校。1986年地改市晋江地区卫生学校更名为泉州卫生学校。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泉州卫生学校升格为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校系福建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示范性(骨干)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

学校共有洛江、清源、北门街3个校区,占地面积525.2亩,总建筑面积203797.26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02912.76平方米,校内实训基地总面积41886.21平方米,馆藏图书总量50.33万册。拥有6所附属医院及分布在省内外的教学实习医院、实习药企共190家。现有教职员工465人,专任教师318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0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省级高校教学名师2名。

学校设立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检验预防学院、1 基础医学部等11个教学教辅机构,设置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公共卫生管理、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药学、中药、医药营销、药品质量检测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等16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文理兼收,全日制在校生7050人,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在校生1282人,占总在校生比例18.18%;口腔医学专业在校生656人,占总在校生比例9.3%;中医学在校生217人,占总在校生比例3.08%;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在校生206人,占总在校生比例2.92%;医学影像技术在校生225人,占总在校生比例3.19%;护理类专业未分流在校生605人,占总在校生比例8.58%;护理专业在校生782人,占总在校生比例11.09%;助产专业在校生272人,占总在校生比例3.86%;医学检验技术在校生365人,占总在校生比例5.18%;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在校生156人,占总在校生比例2.21%;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在校生180人,占总在校生比例2.55%;药学专业在校生480人,占总在校生比例6.81%;中药专业在校生75人,占总在校生比例1.06%;医药营销专业在校生184人,占总在校生比例2.61%;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在校生188人,占总在校生比例2.67%;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在校生198人,占总在校生比例2.81%;护理专业五年制高职大专阶段在校生707人,占总在校生比例10.03%;药学专业五年制高职大专阶段在校生272人,占总在校生比 2 例3.86%。

二、学校办学基本情况

(一)办学基础能力不断增强

学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逐步提升。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市政府及市财政部门在经费投入上给予我校大力支持,2013年学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达到每生每年11589元,2014年学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达到每生每年16162元,2015年学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达到每生每年17654元,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信息化教学条件不断完善。采用电信网、联通网、移动网、教育网等多线路接入方式,接入互联网出口总带宽为644Mbps。校园主干带宽达到1000Mbps, 实现千兆到楼栋,百兆到桌面的网络连接。运用锐捷计费认证系统搭建一套集网络身份认证及流量管控、有线无线一体化管理的高速、便捷、安全校园网络,实现校园网络信息点的有线全覆盖,以及主要教学楼宇(图书信息大楼、基础实验楼)的无线网络覆盖,形成基于标准、互通互联、相对独立、安全可靠、结构合理的校园网络体系。建设并升级改造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就餐、购物、图书借阅、开水计费、淋浴计费、购水电、查询挂失、门禁管理、银行圈存等功能,为师生的校园生活提供了便利。信息化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每百名学生配备教学用计算机22台;全校88间教室中有68间为网络多媒体教室,已接入互联网,3 具备多媒体教学内容展示功能;累计1300人次参与网络课程中专业课的学习,3300人次参与网络课程中公共类选修课的学习。信息化教学资源进一步完善,全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课程学时数达到9门约2200分钟,购买的网络课程学时数达到216门约56450分钟。

此外,持续推进校舍建设,截至2015年,共建设校舍10栋,建筑面积达36597.3平方米;完善教学仪器设备配置,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7028.76万元,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为14.55万元。

(二)“双师队伍”建设有序推进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完善“校、院(企)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方案,制定《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认真落实《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管理办法》,要求所有专任教师每年都必须参加社会实践,将“参加社会实践”、“双师素质教师”与职称评聘相结合。招聘引进教师过程中,将新增编制主要用于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建立符合职业院校特点的教师绩效评价标准,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向“双师型”教师倾斜。上述一系列措施,有效推动了“双师队伍”建设,提升了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截至2015年,学校共选聘七批“双师素质”教师236人,“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4.21%;生师比达到13.15:1。此外,学校根据校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实践教学等需求,聘请来自于 4 行企专业领域专家和生产一线能工巧匠共计392人担任我校兼职教师,2014-2015学年,学校支付兼职教师课酬合计120余万元。

(三)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切实加强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深入推进。深化落实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五个对接”原则,坚持校院企合作、工学结合,重视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精神教育,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培养医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形成了“工学结合、精技尚德”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重点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此带动其他专业积极探索、大胆革新,创建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如: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与东南医药集团、福建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合作,形成“校企深度合作、全程职业模拟”的人才培养模式;护理专业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5医院、第180医院合作,形成“校院融合、工学交替、双轨并行、三阶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临床医学专业与附属晋江市医院合作,形成“工学结合、校院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此外,各专业成立校院企合作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和促进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和发展。

课程体系建设有序开展。根据医药卫生类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构建“三个平台+三个方向”课程体系,护理专业构建“一个平台,四个方向”课程 5 体系,临床医学专业构建“四个模块、三个子体系”课程体系。以重点专业为龙头,带动全校各专业改革课程体系结构,有效提升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校“纯理论课”(A类)、“实践+理论课”(B类)和“纯实践课”(C类)三种课程的课时比例为:1:10.8:14.3。

实践教学得到强化。修订《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课间见习教学管理规定》,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实验实训教学,必修实验实训课开课率达100%,年生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间为473学时。进一步开放实验实训室,提高其利用率,为学生开展实践技能锻炼提供更多机会。加强实验实训教学管理,创造条件吸引更多医药行业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参与实验实训教学,不断提高实验实训教学质量。

校院企合作继续深化。校院(企)共建护理专家工作站、临床医学专家工作站、检验预防专家工作站等7个“驻校企事业专家工作站”,遴选、聘请20位专家到站工作;校院(企)共建13个“驻院企教师工作室”,发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学校优秀人才成长。三年来,工作站专家指导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15个、核心课程开发36门,教师工作室向企业员工开展培训300人次,校企(院)合作科研课题34项,市级以上科研课题18项,实现互利双赢。

(四)学生发展工作扎实开展

招生工作稳步开展。三年来,我校招生趋势良好,录取率 6 及报到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其中:2013年,计划招生数2755人,录取2712人,录取率98.44%;报到2588人,报到率95.43%。2014年,计划招生数2940人,录取2922人,录取率99.39%;报到2730人,报到率93.43%。2015年,计划招生数2900人,录取2872人,录取率99.03%;报到2720人,报到率94.7%。2013级实施自主招生,招生计划350人,报名考生1547人,实际录取350人,录取率100%;实际报到340人,报到率97.14%。

学生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广泛收集各类企业用人需求;运用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服务新模式,搭建更加适合毕业生特点的便捷高效的服务平台;积极组织招聘活动和各种讲座,鼓励毕业生服务基层、面向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引导学生树立理性就业观念。建立健全融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积极开展各种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和实践。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定期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保持联系,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法,每年对毕业生就业岗位、就业质量、行业满意度和综合素质评价进行跟踪调查,毕业生社会满意度均在96%以上。近三年毕业生直接就业率(含创业)分别为97%、98.85%、98.35%;学生在当地就业数的比例分别为56.75%、65.17%、55.89%,到中小微企业基层服务的比例分别为37.01%、47.56%、45.72%,到骨干企业就业的比例分别为 7 22.61%、20.48%、19.84%。三年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相关度在98%以上。企业订单学生所占比例为3.29%。

此外,积极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三年来,我校毕业生获得行企业颁发的职业证书的“双证书”获取率均为100%。

(五)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专业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坚持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对接,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形成以临床医学类、护理类专业为主体,以药学类、医学技术类专业为两翼的专业布局和结构,同时举办其他相关医学类专业,专业设置紧贴福建省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现状与人才需求,专业布局合理、稳定发展。利用国家示范性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优势,带动其他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把行业急需的专业做大做强。2013—2015年,临床医学专业等9个专业被列为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

技术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依托校内八大实训中心、福建省乡村医生培训分中心、学校职业技能鉴定站,为政府部门、医疗卫生单位、基层提供服务。三年来,面向地区药学从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3170人次,到社区、农村提供技术推广培训5050人次;开展护士岗前培训、基层护理人员在职教育等1649人次,开展优生宣教、急救护理等培训5590人次;开展乡村医生规范培训 16148人次、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岗位培训1139人次;开展院前急救、院内抢救知识和急诊抢救设备操作技能培训累积300人次;定期举办“初级卫生救护培训 8 班”,累积培训307人次;面向社会人员开展各类职业资格鉴定服务350多人次。校院企合作开展市级及以上科研立项69个,其中医药科研项目33个、医学高职教育科研项目36个,获资助经费154.8万元。学校SPF级动物实验室被列为科技创新平台(实验室)重点建设项目。学校与江苏领航干细胞再生医学工程公司共建 “泉州医高专——福建领航干细胞应用研发中心”,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在国内医学高职院校首开先河。三年来,学校承接社会人员培训、社区服务、港口监测等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实际到账总收入达26.4万元。

三、改进计划和发展方向

(一)完善学校治理体系

以学校章程为准则,进一步完善学校学术委员会章程、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等,全面理顺和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种办事程序、内部机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等,形成以学院章程为核心的层次清晰、内容规范的内部治理制度体系,并按照章程规定办学治校,形成依法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学校治理结构。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党政职责和决策程序,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完善“三重一大”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确保决策科学性。

加强学校理事会建设,吸引行业、企业和社会等参与学校 9 管理的力度,发挥理事会咨询、协商、审议、监督职能。

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完善两级工会机制。通过一年一度的教代会,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在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的重要作用,积极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出谋献策。

(二)进一步夯实办学基础

加快洛江校区校园建设。启动校园东南角精诚学生公寓建设,扩建学生食堂,进一步改善学生住宿和用餐条件。启动综合教学大楼、南楼延楼建设,加快学生公共活动场所和校园文化区域建设步伐,进一步满足教学、实训、体育运动等要求。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探索“校中厂”、“厂中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通过引企入校,以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职场环境与氛围建设、专兼结合的项目团队建设、企业化管理机制创新为核心内涵,建设完善校内实训基地体系,力争“十三五”末,生均实验设备值达到1万元以上。推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依托福建省医药护理职业教育集团的平台作用,建设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做好附属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教学实训基地的动态管理,根据专业拓展及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展实训基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覆盖范围,实现实训基地专业覆盖率达到100%,满足生产性实训和学生见习、实习需要。

改善信息化教学条件。以校园数据中心、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OA管理平台建设为重点,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标准 化为保障,全面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工程。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与教育教学方面工作的融合。建立数字化技能教室、远程协作教室和虚拟仿真实训室,为信息化环境下的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提供条件。通过充实数字图书库、无纸化试题库、精品课程视频库建设内涵,新建教学素材库、电子课件库和电子教案库等,切实推进共享性数字化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使之能够满足教学科研需求。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根据学校专业教师实际,制定《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及管理办法》、《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方案》、《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政策保障。依托“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与校企合作平台,校企双方制定培养专业教师的计划,采取教师到行业企业进修、顶岗实践或行业企业安排导师指导、开展职业技能、实践技能培训等方式,形成学校与行企业联合培养专业课教师的长效机制。创新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行业企业技术指导、科研工作,参与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建立教师服务社会的激励机制,把教师服务社会的工作业绩作为评聘和晋升的重要依据,鼓励和帮助教师申报行(企)横向课题,为教师参与行业企业研发和技改项目牵线搭桥,重点支持可获发明性专利、能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技术瓶颈的课题。加快推进 11 学校“院科合一”项目建设,在工作量和待遇上向“院科合一”教师倾斜。修订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管理办法》,要求新招聘专任教师参加为期半年的脱产社会实践工作,临床、口腔、康复、中医等专业新招聘教师参加“医师规范化培训”。修订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方案,要求专业课教师评聘副高须取得“双师型”教师认定,确保“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在“双师型”教师中实行年审制,评审委员中行业企业专家、毕业生代表占比不低于80%。

(四)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建立人才培养方案调研、论证制度,根据岗位特点,依托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调研、论证。围绕“工学结合、精技尚德”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专业岗位核心能力,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生源多样化特点、人才培养模式及职业岗位需求,实施分类培养,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加强护理专业、药学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制定适宜“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录取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护理工作过程、临床诊疗过程、药品生产经营过程等工作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创新现代学徒制、二元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符合现代学徒制、二元制办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课程体系。发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工作站等 12 行业专家的作用,按照护理专业的临床护理工作、临床医学专业的临床诊疗工作、医学检验专业的临床检验工作、药学专业的药品生产、营销及管理工作等专业工作过程,校企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任务)的课程体系,共同设计、共同建设核心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建设60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核心课程。根据行业要求和工作岗位发展需求,建立个性化课程体系。如护理专业为适应临床护理专科化需求,在高职单招学生中,开展基于临床护理工作过程的“一个平台、多个方向”的中高职衔接五模块课程体系,突出临床专科护理能力的培养。

逐步推进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培养模式。在坚持培养要求的基础上,避免传统学年制“齐步走”的僵硬模式,推进与学分制相配套的课程体系开发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以学分为基本单位的学习成果认证和积累制度,在学分制改革基础上,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休学创业。

重视学生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多种途径和方式,把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相融合,并贯穿医学生培养全过程。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将人文素养、职业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等活动课程化,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每个专业每年邀请劳模、技术能手、优秀毕业生研究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考试方案、技术技能课程评价等活动不少于1次。成立学校创新创业俱乐部,制定俱乐部管理和使用办法;建设月嫂培训中心、美容美甲中心、健康养生馆,13 为学生提供集教学、技能培训与鉴定、竞赛、科研、社会服务与创业培育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锻炼平台。通过校(院)企深度合作的契机,利用医院、药企、口腔诊所等单位的平台,增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五)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建设。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树立“精诚惠世,技以载道”的医学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价值观,制定德育为先工作质量提升计划。建立医学生职业道德培植标准,建设医学生职业道德建设课程及课程标准,并将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医学生职业道德建设贯穿课堂教学、实训教学、顶岗实习全过程。进一步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主渠道作用,通过思政研讨会、主题班会、校园网络等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依托扶贫帮困、奖勤助贷平台,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在“奖、贷、助、补、减”五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基础上,拓展“社会、学校、学院”三位一体的资助网络,分层次深入开展学生资助工作,提高困难学生资助服务力度,帮助学生完成学业、成才成长。

强化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提高就业服务能力。定期开展毕业生就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大学生创新创业之星大赛活动;举办就业政策、就业求职指导专题讲座和大学生创业培训等活动。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 14 伍建设,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制度。

(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拓展服务社区功能。充分发挥学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辐射作用,建立与社区妇联、老年机构、大中小学等部门的合作关系,开展母婴保健、老年病防治、营养膳食、保健养生、卫生宣教、青春期健康知识等培训讲座,成为泉州市社区教育试验区。

开展社会培训。依托国家骨干教师培训基地,继续面向全国高职院校开展护理专业、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口腔专业及医学检验专业等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以及面向医疗卫生机构一线医护人员开展国内外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培训。发挥学校职业技能鉴定站的作用,联合政府相关部门,集中优势资源,面向在校生及社会从业人员,积极开展各种职业资格培训、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及鉴定工作。在现有的12个工种鉴定的基础上,继续拓展鉴定项目,力争职业资格工种满足在校所有专业的需求,确保每个毕业生获取1-2项的职业资格证书。学校的区域或行业内技术技能培训中心、职业资格鉴定中心用户满意度超过95%。

发挥技术优势,开展技术服务。依托检验预防的师资力量,联合泉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开展泉州环境口岸医学生物媒介检测,提高口岸卫生检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依托老年健康照护实训基地,建设老年远程照护中心,为老年群体提供居 15 家养老照护服务、照护管理服务及营养、保健指导等。建设人体生命科学馆、中药标本馆及药品科普中心,发挥普及知识、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职责,成为泉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发挥SPF级动物实验室科技平台作用,服务泉州地面医院、药企及其他医疗机构开展科研动物实验;发挥泉州医高专-中鼎食品检测中心作用,面向泉州地区开展微生物、理化及营养指标、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剂等检测;发挥泉州医高专-福建领航干细胞应用研发中心的作用,开展干细胞GMP制备、干细胞冻存、干细胞抗衰老等应用及研发。学校开展的社会服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相关活动得到市级以上媒体报道。

上一篇:守株待兔文言文翻译下一篇:储备主任的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