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置办公室的三大原则

2024-07-04

布置办公室的三大原则(精选5篇)

布置办公室的三大原则 篇1

办公室布置的三大原则

本站最新推出 无须注册直接投稿 投递文章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办公室的布置不是简单的设施摆放,还需要考虑工作人员在其间工作的舒适感,与办公环境的协调,以及有利于工作人员间的沟通和监督等因素。下面简单列举一些办公室布置所要遵循的原则:★ 有利于沟通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信息的传达和交换,通过这种传达和交换,使人们在目标、概念、意志、兴趣、情绪、感情等方面达到理解、协调一致。办公室作为一个工作系统,必须保证工作人员之间充分的沟通,才能实现信息及时有效地流转,系-

办公室的布置不是简单的设施摆放,还需要考虑工作人员在其间工作的舒适感,与办公环境的协调,以及有利于工作人员间的沟通和监督等因素。下面简单列举一些办公室布置所要遵循的原则:

★ 有利于沟通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信息的传达和交换,通过这种传达和交换,使人们在目标、概念、意志、兴趣、情绪、感情等方面达到理解、协调一致。办公室作为一个工作系统,必须保证工作人员之间充分的沟通,才能实现信息及时有效地流转,系统内各因子、各环节才能动作协调地运行。

★ 便于监督

办公室的布置必须有利于监督,特别要有利于职员的自我监督与内部监督。办公室的布置要适应自我监督的需要。所谓自我监督,是指进行自我约束和控制,自觉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等。办公室的布置还要适应公司内部监督的特点和需要。公司内部监督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内部监督是一种日常监督。其监督内容包括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一切行为,以及通过各种行为举止反映出来的职业素养、道德品质等。通过日常性监督,就可得出职员在某段时间内的整体评价。第二,内部监督具有双向和多维监督的特点,它是主管人与部属之间,部属与部属之间的相互监督,是一种群体内部的监督。因此,它的有效性有赖于群体之间的良好沟通与协调。第三,内部监督是一种内部力量的约束。内部监督的最大特点和有效性不是取决于外界的压力,而是取决于内部的纪律约束、自觉程度,以及每个人在考评中的参与程度和参与的自觉性。

办公室是集体工作的场所,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既需要沟通,也需要相互督促检查。每个人由于经历、学问、性格等方面的差异,都有各自的特点,有优点和长处,也有缺点和不足,而个人的缺点往往又是自己难以觉察到的,如不及时纠正,便会给工作带来损失。同事之间的相互监督,能够有效地避免这一问题。因此,办公室的布置必须有利于在工作中相互督促、相互提醒,从而把工作中的失误减少到最低限度。

★ 协调、舒适

协调、舒适是办公室布置的一项基本准则。这里所讲的协调,是指办公室的布置和办公人员之间配合得当;舒适,即人们在布置合理的办公场所中工作时,身体各部位没有不适感,或不适感最小。协调是舒适的前提,只有协调,才会有舒适。

协调的内涵是物质环境与工作要求的协调。它包括:办公室内设备的空间分布、墙壁的颜色、室内光线、空间的大小等与工作特点性质相协调;人与工作安排的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包括工作人员个体、志趣、利益的协调及上级与下级的工作协调等。

人际关系的协调有以下表现和要求:

1、连续性,工作中具有连续性且各环节不至于间断、脱节;

2、协同性,工作的各部分都从全局出发,同时进行,紧密配合;

3、有序,各职能办公室的布置与主要业务的处理程序相互一致,工作的安排井然有序,工作的进展有条不紊;

4、和谐,包括人际关系和工作安排的和谐,避免有矛盾的公司职员在同一处工作,以及不同种类工作之间的相互干扰。

布置办公室的三大原则 篇2

一、布置作业应遵循的原则

教师一定要向学生解释布置作业的重要性,如果不讲清楚做家庭作业的意义所在,很多学生就不愿按时完成。在每学期初我都会和同学们相互交流沟通,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做好家庭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布置作业,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1. 作业总量要适宜。

一不要求全,二不要求精品。如果一味追求数量,采取题海战术,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反之,过少的作业量,蜻蜓点水,达不到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确保一题对应一个教学目的,一项对准一个训练点,真正从微观上控制作业的总量。

2. 作业应有趣味性。

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过程,而作业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方面的独特作用必不可少。有趣的作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如在学完一些情节性很强的课文后,可布置表演性作业,让学生自编自演,也可编演课本剧。学生自己设计台词、表情、动作、服装、道具、舞台背景等,使他们在各方面得到充分展示。这样学生在表演中得到了很多乐趣,学习英语的热情也就会空前高涨。

3. 作业应有层次性。

因为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不可能处在同一水平,所以作业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因此,作业布置具体可分为A、B、C三级作业,即A级作业面对优秀生,他们完成基本技能训练之后,再力争完成综合性强、概括性强、灵活性大的练习;B级作业面对中等生,在他们完成基本技能训练后,再练习一般综合题;C级作业面对后进生,重点布置与教材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并适当减少数量,降低难度,对基本题进行强化训练。这样一来,优等生满足了更高的求知欲,中等生减轻了心理压力,后进生也能按时完成作业。

4. 作业应有延伸性。

社会需要的是全面的高素质人才。因此,英语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了解各方面的知识。可要求学生借阅一些图文并茂、幽默诙谐的趣味读物,让学生在轻轻松松、开开心心地阅读中得到提高,感受到英语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享受。

二、作业布置的方法

1. 词汇作业的布置。

“如果说结构是语言的骨骼,词汇就是最重要的器官和血肉。”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学生无法进行语言交际。词汇量的积累和扩充是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环。以往的词汇作业主要以抄写、背诵为主,机械抄写、枯燥背诵严重降低了学生积累词汇的积极性,而灵活的词汇作业则会激发他们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结果。如在教完每一单元的单词后,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找喜欢的同学组成小组,一起背单词,然后互相测试,看看谁记得多,记得快。一切“以学生为主”,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又巩固了所学单词。

(1)词汇的积累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老师可让学生准备一个词汇收集本,以容易查阅为标准,将每天碰到的单词记下来。生词的来源主要是学生平时的学习及课外阅读。教师可大量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不定期检查,也可举办词汇本展览活动,表扬收集词汇较多的学生。

(2)单词故事。给学生一定量的单词卡片,让学生从中选择8―10个单词,每个学生用自己选择的单词组成一个故事,并在小组中讲述。此项活动既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所学单词,又可以丰富语言交际及语法功能项目。

2. 课文作业布置。

(1)为了让学生能够牢固掌握标准的语音语调,老师可经常让学生课后听读录音。但是如果老师只是一味地让学生机械重复听读,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难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利用磁带做作业,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大面积的检测,为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布置背诵任务时,特别是很长的文章,肯定有很多同学背不下来。于是我每次布置学生背一到两段,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按照小组长负责制,督促组员背诵。上课抽查时,如果有一人背诵不通过,其他成员都会受到惩罚。这样做,表面看来是很残酷,但是,这是检验组内成员是否团结合作的有效方法,每个同学都不愿成为别人的累赘,并要为本组增光,他们就会努力背书,到第二天检查时,大多数同学会过关。

英语作业布置的原则 篇3

关键词:英语 作业布置 改革 方法

一、作业互批法

学完每个单元以后,笔者都要对每个单元的词汇、短语及重点句式进行检测。试卷下发以后,在老师的监督下,要求全體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试卷,然后上交。课后老师在每个试卷上注上不同的名字,作为本张试卷的批阅者。放学时测试卷被作为当天作业下发,要求学生全部用红笔批阅,打上“√”、“×”号,并把错误答案用红笔改正过来。如遇有空缺题,要用红笔帮该生写出。此项作业的布置,不仅培养了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而且避免了作业抄袭现象,同时通过批阅其他同学的作业,优等生可以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加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差等生会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化压力为动力迎头赶上。此外,教师通过对试卷的浏览,在同一时间既可以了解原学习者的学习问题,又可以使批阅者得到习惯、知识、心态等多方面的提高。

二、搜集

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老师经常布置预习作业,但预习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我的做法是把预习作业更加具体化。比如,预习冀教英语七年级上册36课时,要求学生通读全课并弄懂本深讲授内容,此外搜集一些与本课讲授内容相关的图片并用文字进行逐个描述。学生在报纸上、杂志上剪下了好多图片,并模仿课本例句写下了What's he doing? He is reading.等等的句子。有些同学则用数码相机拍摄了一些照片(妈妈在做饭,爸爸在读报纸,爷爷奶奶在看电视,自家的小猫在吃东西),并在这些照片的下面附上文字说明,然后发到了我的邮箱。我通过对这些照片再加工,它们就成了我本课课件的一个组成部分。学习新课时,同学们看见自己拍的照片出现在大屏幕上,自豪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学习积极性倍增。其他同学搜集的报刊杂志上的图片则成了他们小组合作学习时交流和讨论的内容。

三、描述

学习英语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它。为了突出英语的实践性原则,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我更多地把“抄写”作业改为了“使用”作业。冀教英语七年级第三单元Body and Feelings 中出现了大量的有关人体各部位名称及描述的形容词。为了使学生充分熟悉这些词汇,又能避免反复抄写带来的厌倦心理,我布置的作业是,找出学生本人及父母的照片,首先把照片贴在作业本上,然后分别用学过的词汇及句式进行描述。另外还可以在班上选择一个自己最熟悉的人进入自己家庭进行描述。究竟谁会有幸进入同学家庭成为哥哥姐姐?明天通过课上交流,答案就将揭晓。学生的好奇心也成就了本节课的授课效果。这样的作业是不是一举两得?

四、一石激起千层浪

新课标要求单词教学一定要通过句式或语境来学习,孤立地背诵单词会很容易产生遗忘。根据这一原则,在布置作业时,我要求学生复习单词时做到词不离句。比如,记忆dumplings 一词时,要求他们写出自己知道的所有与该词相关的句子。如:I like dumplings. I don't like dumplings. Do you like dumplings? I like dumplings a lot.Dumplings are my favourite food.My favourite foodis dumplings. Would you like some dumplings? Dumplings are delicious. Look! They are making dumplings.通过此项作业的布置,既复习了词汇,又复习了句式。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五、试一试,你能行

授课教师究竟对知识目标执行得如何,那就要通过学生的作业来反馈了。本课的重点词、词组及重点句式到底是什么?发动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自己去寻找,并把它们写在笔记本上。第二天复习时,学生踊跃地说出自己的选择。凡是被老师写在黑板上的都是本课的重点,要求学生用红笔画“﹡”,漏掉的重点要及时补充。当然笔记上的“﹡”号越多,学生的成就感就越强。

六、听力作业的布置

进行听力练习是英语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之一。提高听力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每学期初,绝大多数同学都能积极购买与课本配套的英语磁带,但坚持听的却寥寥无几。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听力训练就成了家庭作业一个不可绝少的组成部分。笔者首先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抄写听力材料。抄写时要预留一部分空缺,这些空缺可以是本课的重点词或重点词组,也可以是自己不太熟悉的词汇或词组。然后在家长的陪伴下,静听磁带数遍,直至能把空缺全部填出。家长签字后,第二天上交。

七、推荐好文章

众所周知,学好英语的前提是要保证大量、有效的语言输入量,即有良好的听读语言输入环境。通过听、读两个渠道由浅入深地向大脑输入可理解的英语语言材料,保证语言材料在大脑中的逐步积累。从七年级下学期开始,我们增加了每周一节的阅读欣赏课。阅读材料全部来源于学生的推荐。要求每个学生每周至少要推荐一篇好文章。经学生代表及教师审查筛选后全部打印下发,并注上推荐者姓名。这一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高了他们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阅读兴趣。

八、互批作文

围绕每个单元的话题都要进行写作训练。作文写完后,我通常采用作文同桌互批法。这一作业的布置既可以让两个同学彼此分享他们不同的观点,又可以彼此改正作文中的错词及错句,达到共同提高之目的。同桌互批也使这一任务完成起来更为便利。

音乐作品的三大结构原则 篇4

曲式学 (又称“音乐作品分析”) 实际就是音乐的结构学。换句话说就是:曲式学是一门研究音乐作品结构的科学。

完美的曲式对于音乐作品的重要意义犹如严谨的结构对于建筑实体的重要意义一样。不难想象, 没有良好结构的建筑实体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同样, 没有良好结构的音乐作品其后果虽然没有建筑实体那么严重, 但它也会令所有听众在欣赏的过程中无所适从,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记了后面忘了前面, 一盘散沙, 不知所云。最后导致这部作品流产。有的作品开头漂亮, 不同凡响。但虎头蛇尾, 越往后越乱, 最后只好草草收场, 不了了之, 由此那漂亮的开头也就被活活掩埋, 早已被听众遗忘。有的作品到处都可以发现非常漂亮的旋律片断, 但由于整个作品缺乏整体曲式构思, 便使得整个串起来听的时候就不觉得那么漂亮了, 甚至感到整个作品杂乱无章, 那些原来感受到的漂亮的旋律片断似乎都因互相抵销而使我们再也无法感受到了, 实在令人叹惜。

曲式学对于作曲家、指挥家及音乐评论家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它同时对于一个演奏家、演唱家或立志想当一个演奏家、演唱家的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甚至我们认为它对于一个音乐爱好者来说, 如果他能掌握一些有关曲式学方面的知识, 那么他在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肯定会大大受益。)

文学作品的结构与音乐作品的结构有些类似, 它们都是建立在“字” (“音符”) 、“词汇” (“乐汇”) 、“句” (“乐句”) 与“段” (“乐段”) 基础上的。不难想象一个不会分句的人来朗读一篇文章会闹出什么样的笑话。同样, 对于一个分不清音乐作品中的乐句及乐句与乐句之间的关系的演奏者来, 肯定他对作品的阐释是不准确的, 甚至是歪曲的。况且, 一个演奏 (演唱) 者他在演义作品时的轻重、缓急、强弱、快慢, 甚至它所用演奏方法的确定都无一不与曲式结构有关。

以周邦彦的词《满庭芳》为例:原句是:“年年, 如秋燕, 漂流瀚海, 来寄修椽。”如果更改分句为:“年年如, 秋燕漂, 流瀚海, 来寄修椽。”这样错乱的分句使得词不达意, 并且破坏了词的意境。这和音乐是一个道理, 在音乐作品中, 如果不能正确的分句, 也会使作品本来的面目全非。

二、三大结构原则

音乐的结构原则可归纳为三条:重复的原则、对比的原则与再现的原则。

重复的原则: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而时间的艺术是一瞬即逝的, 过去了的东西是再也不会回来了的。这样为了把美的东西较为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在音乐结构中, “重复的原则”就显得特别特别的重要了。 (以陕北民歌“东方红”前两句为例:“5 562—1 16 2—5 51 6 5 1 16 2—”, 前面四拍是乐曲出现的第一个乐汇, 下面的四拍正好是前面四拍的倒影重复——它是以“2”为轴互为倒影的两个关联的乐汇。最后那个由八拍构成的乐句可以看作是前两个乐汇的综合重复。) 我们从上面的例子中就可以看出重复的原则在音乐作品结构中的重要位置了。我们还可以用通俗的方式打个比方:前面的那个“乐汇”就象是在建造房屋时的一块“砖”, 而房子正是由这种“砖”按一定的形态垒砌成的。这种最原始的“砖”的“垒砌”, 正是我们现在要说的音乐结构原则中的“重复”, 它的重要意义也就可见一斑了。

音乐结构中的“重复”也许出自于:1.远古祭祀时巫师“咒语”的反复念诵;2.原始劳动中为统一步调反复呼唤着“嗬呀、嘿呀”的某一特定音调。

音乐作品中, 重复的手法一般用于以下位置:1.动机的重复 (如“贝五”中的命运动机——) 2.乐汇的重复 (如上例陕北民歌“东方红”) 3.乐句的重复4.乐段的重复5.乐曲的重复。

音乐作品中, 重复的手法一般有完全重复与变化重复。变化重复又包括:1.时值变化 (扩大或缩小) ;2.音程变化 (扩大或缩小) ;3.节奏变化 (这时一般旋律走向不变) ;4.旋律变化 (这时一般节奏规律不变) ;5.倒影变化;6.装饰音变化;7.综合变化。

在音乐发展手法中, “重复”是最原始最简单的, 但它对于作品中主要音乐形象的确立和加深又是非常有益处的。它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完全重复可以帮助主要音乐形象的确立并加深对于这一音乐形象的印象和理解。

2.变化重复可以推进音乐形象的展开, 甚至可以使音乐形象从平缓走向高潮, 或从高潮走向平缓。 (可以列举“保卫黄河”来进行分析阐述。整个曲子全部都是建立在完全重复和变化重复的基础上的。)

在音乐结构原则中还有一种可以称之为“变奏”的, 但这种变奏原则其性质还应归于同一音乐形象 (或音乐主题) 的变化重复。

对比的原则:世界万物无不是在矛盾统一中而存在, 而发展。音乐也是如此。“重复”是“统一”基础, 而“对比”却是“矛盾”的展示。因此, “对比”便成为了音乐作品结构中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音乐结构中引进了“对比”的原则, 便使得音乐从一个相对低级的阶段走向了一个较为高级的阶段。在整个曲式的进化过程中, 交响乐中“奏鸣曲式”的确立:呈示部中主、副部主题的对置;富有戏剧性的展开部的宣泄;再现部的回归等, 都无一不证明了音乐从此走向了更为辉煌、更富戏剧性和哲理性的交响化的顶峰。

“对比”可以存在于某一个特定的乐句中 (成为刻划主要音乐形象的某一乐汇的对比性因素) ;“对比”也可存在于某一特定的乐段中 (成为刻划主要音乐形象的某一乐句的对比性乐句) 。在具有典型意义的民族曲式结构“起、承、转、合”的模式中, 我们通常把这个对比性乐句称为“转句”;“对比”还可存在于某一特定的乐曲中 (成为刻划主要音乐形象的某一乐段的对比性乐段) 。在具有典型意义的西洋曲式结构“ABA”的模式中, 这个对比性乐段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对比性中段 (即“B”段) 。

在最后一种情况中, 即存在于某一乐曲中的对比性乐段 (中段、对比段、B段) , 它与主要音乐形象的刻划者 (主段、呈示段、A段) 的关系可以有两种情况:一, 引伸型;二, 对置型。前者是由主段里的某些对比因素发展而来 (也可能是主段的变奏) ;后者则完全是用新的材料写成。但无论是哪种情况, 它与A段共同完成了对于整体音乐形象的刻划, 它的存在是从另一个侧面丰富了整体音乐形象使其更为真实, 更为生动。

再现的原则:再现原则是针对对比原则而存在的, 没有对比也就无所谓再现。再现原则实际上是重复原则在整个乐曲整体结构上的扩大。它是音乐在“稳定—不稳定—稳定” (ABA) 的运动过程中最后获得“稳定”、“统一”的手段。它也是在“起、承、转、合”的运动过程中获得“合”的最后阶段。它使人们从中得到一种审美的愉悦和平衡后的满足。

“再现”可以出现在某一特定乐段的结束乐句中。它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起、承、转、合中的“合句”。这个合句可以只含有前面乐句中的某些特定因素, 也可以是前面乐句的完全再现或变化再现。但无论如何它们都应完成全曲的平衡和统一的结构功能。

“再现”也可以出现在某一较大一些的曲体中, 如典型的“ABA”三段体的最后一个乐段。它可以采用对于“A”乐段的完全重复 (在这里可以叫做“完全再现”) , 也可以采用对于“A”乐段的变化重复 (在这里可以叫做“变化再现”或“动力再现”) , 这时最后的“A”应写成“A’”。因为它较原来的“A”有了新的变化了。我们通常叫它为“再现段”

“再现”还可出现在更大一些的曲体中, 如在交响乐中常常运用的典型的“奏鸣曲式”。这时它的称呼已经扩大为“再现部”了, 它所再现的对象是前面的“呈示部”。中间是具有强烈戏剧冲突的“展开部”。再现部也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是完全再现;二是动力再现 (局部的或变化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 音乐在其“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运动过程中, 它所走过的路可以表示为:音乐形象——完全重复——变化重复 (或变奏) ——引伸发展——完全对置——变化再现 (动力再现) ——完全再现。

初中语文作业布置的有效性原则 篇5

一、当前初中语文布置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角度

(1)普遍认为语文作业可有可无。多数学生认为,语文作业最好写,没难题,可以摘抄或编造,一个现代文阅读,用心做需要20分钟左右,不用心胡乱答三五分钟即可搞定。因此,大多数学生会把语文作业放在各科作业都完成了以后再做。时间多,就认真些;时间少,就偷工减料交差。至于读书笔记读什么,摘抄什么,自己为什么要摘抄,很少思考,主要是应付。

(2)多数学生对语文作业不感兴趣。他们认为语文作业形式单一,不是抄写生字生词、古诗名句,就是摘抄好词好句,写随笔、日记,写作业如同嚼蜡,没什么趣味,至于节假日留的作文一般都放到开学前几天突击一下,或上网抄袭,或胡编乱造,至于真情实感、遣词造句早跑到“爪哇国”去了。

(3)多数中等学生希望作业能因人而异。他们呼吁写自己感兴趣、愿意写的作业。因为他们的作业全是硬性规定的,有不少内容都是机械的重复,如,默写古诗或字词,常常是默写好几遍,浪费时间,效率低,自己很难提高。

(4)多数后进生对形式单一、机械的作业感到厌烦,逆反心理增强,经常不交作业。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基础很差,而作业又没有层次性,全班整齐划一,自己的能力跟不上,常出现不交作业的现象。交上来的作业通常内容杂乱,字迹潦草,日记、作文全凭一本作文选,数量、质量都无保证。

(二)教师的角度

(1)沿袭“以课文为中心编制习题”的语文作业模式。语文作业与其他学科一样,有“巩固和完善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的功能,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社会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内所学的,只是“沧海一粟”。语文成绩的取得,绝不是靠“题海式”的“训练”所能奏效的。即使从纯应试角度看,语文学习成绩,并不能像其他学科那样,与做题的数量成正比。这个事实,正说明了“以课文为中心编制习题”的课外作业模式不足取。

(2)只求量,难求质。语文作业每天写500字,数量适中,可质量难以保证,超过一半的学生有明显的应付现象,可老师哪有时间一一审查?只要字数够,写总比不写强,老师图个心理安慰。

(3)对作业的认识模糊。有老师认为布置作业是因为多年来的传统和习慣,其他学科留作业,语文也要留作业,要不心理就会不平衡。至于作业能否有助于学生的再学习,能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这些问题教师都没有深入思考过。

(4)作业设计没有层次性。不论哪种类型的学生,作业的设计和布置都是一模一样的,实行作业设计和布置的“一刀切”,有的甚至同一个年级布置同一个作业,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二、初中语文作业布置的原则

(1)重视“双基”训练的原则。《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这就要求作业的设计要重视“双基”,除了课堂环节的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和复习,更要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2)学生自主性原则。我们要把作业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探究,学生可以对作业做出选择,也可以自己设定有创意的作业。比如在上完《伟大的悲剧》一课后,我设计了以下三类作业,让学生自选一题。①合理选用环境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各种描写方法,来表现奥茨“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的场景。聪明的你,相信你一定能行。②假如你是阿蒙森,当你得知斯科特等人遇难的消息,你要说些什么?③请在课外收集三个探索者的悲壮故事。这样的作业设计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作业,就能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3)趣味性原则。教学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我们语文作业的设计首先要从学生兴趣出发,针对学生的教学实践,在设计作业时,就应该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另外,规定学生每个月完成一篇读书笔记,也是鼓励学生尝试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书籍,不需要人云亦云。

(4)实践性原则。初中生渴望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学习、生活的实际问题。语文作业的设计应投其所好,趋向于实践运用的题型训练,以达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如,学完《向沙漠进军》,可让学生调查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完成一份调查报告。这个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经历,培养了学生敏锐的洞察力,而且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5)差异性原则。语文作业,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因材施教,设计分层作业。由于班级学生的语文水平不可能完全等同,优、中、后进生的语文能力有着不小的差异,因此,对学生的作业要求也可不等同地对待。作业的布置应有层次,有梯度。程度不同,作业也有所不同。例如,古文的学习,基础好的读、背、默、译应一条龙;基础差的可熟读,了解大意。读书笔记程度好的可多写感悟,差点的可多摘抄少写感悟。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提高。

上一篇:医案整理(师承)下一篇:连环谜语大全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