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新教法

2024-10-18

爱心新教法(共9篇)

爱心新教法 篇1

爱心新教法

靖宇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曹瑞鹏

组织办法

全班共18名同学,本着强弱搭配的原则分成3组,各组设记录人一名,并下发每组一本课堂记事本。

记事本记录个人课上的得分和扣分情况,教师依据具体问题对学生加分和减分。比如回答对一个问题加一分,找到一处错误扣一分。表现好,如解了一道大题并讲评加二分或三分。如果学生表现不好,如说话、打闹、睡觉等与学习无关的事扣一分。能对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加一分。发现教师笔误再加一分。

教师将课堂得分记录于教案,学生记录本上交班主任,每月上墙公示。

学生个人得分小组内记录。教师月末记录一次。家长会公示给家长。并设置相应的奖励办法。

学生主体地位的突显

遇到问题小组内先讨论,以强带弱,这样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全员参与。消除了学生说话,打闹、睡觉等与学习无关的事。而且在参与合作探究中增进了友谊,甚至会发现一些新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

如在弧度制一课中,一组二组三组的同学为抢答一道题

而迅速冲到黑板前。(几欲打架)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事(学生很不愿做题),刘德玉将扇形面积公式全部证明出来并且让多数同学听懂了,这是一个本质的飞越。

另外学生各小组内的分数都已学会自行统计,不参与或很少参与的学生在组内已普遍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表现不好的同学受到了组内的批评。行为大有改观。能为组内争分为荣,得分少为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了。

教师主导地位没有动摇

许多人都认为,新课改把课堂都放给学生了,教师主导地位没有了,可以什么都不干了,这就大错特错了。

特别是高中数学课,由于有高考压着。习题十分难做。因此高中数学课堂的容量必须足够大。学生课堂自主探究的成果大小取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素质。当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或解决不全时教师要进行不及时纠正和补充。因此教师是学生攻克难题、怪题的最后指引者。

如有必要,教师还是要先讲一些最核心的东西,比较简单的部分可让学生放手去探究。或者是先讲一点最要紧的,剩余部分则尝试着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或者学生边探究,教师边引导。最终让学生全部发现为止。

另外学生没发现的错误也必须及时纠正,常见的陷阱也可由教师反复强调。

因此教师的主导地位并没有被忽视。

课堂容量怎样控制

不少学校都进行了课改。但往往是虎头蛇尾,名噪一时。盛极而衰,如即墨、杜朗口等,究其原因就是对高考的适应性不够。

高考数学试题无论从难度、广度、深度是超出个别教改专家的想象。新课改后多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虽然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了,但学生毕竟是学生,其能力再强也不足以把握高考试题方向。因此课堂完全放给学生是应付不了高考的。

课改并不是说教师在课堂上一点也不讲了。而更要精讲细讲,并且引导学生参与讲。特别是处理一些难题时。如果有些关键部分老师不但一定要讲,而且还要准备好题监督学生以小组的集体力量全部完成,并检测一定要严格,确保每一个同学再遇到此类问题时,能够独立的完成。

因此,建议只有逐步提高赋分标准,好题全会的组才加分,这样才能保证课堂的知识容量。

课堂纪律问题

本校学生多为问题学生。课堂纪律历来是让所有老师头痛的问题。但本次课将这一问题彻底解决。

首先要做好思想工作,强调对事不对人,分数是客观衡量课上学习状态的标准。而不是针对谁。教师在扣分时一定要把握尺度,严防偶发事件。

其次,视情况进行扣分,并与加分相结合。小孩的表现心理很重。扣分时一定要保留其颜面。否则扣多了学生不在意。甚至破罐子破摔了。课堂将无法控制。表现好时要及时把分加上,并作口头表扬。

教师要把自己放在矛盾之外。让学生认识到,必须自己管理好自己,表现不好会拖累别人。因此能主观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会记恨老师,自己的主动性得到发挥。更多地参与到集体之中。

这样课堂就轻松愉快多了。

新课改后课堂变化

以往中职课堂,尤其是数学课十分难上。老师拼命讲,学生只是做自己的事。老师管不了,学生也不愿意尊重老师。原因很简单,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养成教育也不好。就是与教师在课堂上发生冲突也不能把他赶出课堂。这就造成了一个重大问题,老师无法管理学生,讲了学生可以不听,可以玩,可以顶嘴。教师的劳动不受尊重,更何谈出成绩了。

课改之后,学生的课堂状态完全可以量化管理,教师有仲裁权。而且本组以外的同学完全可以监督,既公平又有效。这使学生不得不在意自己的行为,表现好加分,表现不好扣分。

这样教师只要公平操作,课堂上淘气的学生被制约了。学习的学生得以更多地参与表现,主体地位完全突现出来。

不必再担心教学受到干扰了。教师无论补充什么,都能安心讲下去。教师主导地位得到确保。高考方向变不了。

成长档案

建立学生的成长档案是一件新鲜事物,笔者有感于自己的人事档案和52中的墙报,从而迸发出的灵感。其主要目的是综合记录学生的在校表现,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约束其不良行为。

一、具体内容如下:

1、记录学生的课堂得分,如公式的背诵,课堂练习完成情况,学生抢答问题自己发现的问题或总结的规律、或发现的新方法等。可考虑加分。笔者的作法是在黑板右上角划分出一个小区域,列出各组具体得分情况,学生每组有一个记录本,将各组的得分再分配到个人头上。每人月底添加到自己的档案里。

2、记录学生的课后学习情况。如课后练习、课后作业等。分值自拟,也在月底记入档案。

3、记录学生遵守纪律的情况,这方面有政教处的扣分条为据,再结合各科任课教师的课堂(记录)反馈,将学生的纪律量化得分后记入档案。

4、学生的其他得分项:如学校组织的各类比赛,学科竞赛,义务劳动等,在班级内确定分值后及时记入学生的档案。

二、成长档案的管理

成长档案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和政教处联合填写。各种表现因地制宜的设计。由班主任保管或学校专人保管。按月填充。在开家长会时对外开放,交由学生家长查阅。学生毕业后,成长档案仍留在原校。

三、成长档案的作用

笔者在一个班级试验了一个学期后,收到了出乎意料的好效果。在取消了老师对学生的强制管理之后,看似无形的成长档案发挥出其巨大的力量,激发出学生空前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甚至连笔者自己都怀疑其作用怎么会这样大。时代变了,我们对学生的管理理念也该变了。

爱心新教法 篇2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新教材,新教法

一、《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实施的必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 (试行) 》的实施, 对提高教学质量, 形成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职业教育形势的变化, 中职教育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近年来职业学校规模快速增长, 生源质量有很大程度的下降;涌现出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多种办学模式;用人单位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要求提高等。为更好地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 突出素质教育, 教育部对中职学校数学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新大纲明确提出:中职数学课程的任务是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具备需要的相关技能与能力, 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所以, 我们必须依据新大纲,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进一步优化数学教学。

二、《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的内容结构和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构建了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的内容结构。基础模块是必修模块, 内容为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 学习各专业知识共同需要的基础知识。职业模块是学习相关专业所需的限定选修内容, 学习相应职业岗位中已被大量使用, 或正在被推广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拓展模块为任意选修模块, 体现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是专业课程学习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例如:和电子电工专业联系比较紧密的复数及其应用, 和计算机专业联系比较紧密的算法与程序框图等。

三个模块的设置增加了课程的可操作和灵活性。在内容上降低了起点, 化解了难点, 更贴近实际生活, 还培养了学生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计算器和一些软件) 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方式多样。

三、针对新教材的内容和要求, 老师采用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1. 在授课中以实例来引入课题, 优化传统教学。

传统的数学教学, 很多时候都是把完美的数学体系展现给学生, 比如, 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单调性等, 我们追求计算的精确、论证的严密, 很多概念性的东西学生不好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生活中的联系, 比如, 买1支铅笔5角钱, 买2支, 买3支……那么买x只需要多少钱?学生就可以列出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式子, 而且x的值不是随意取的, 引出了定义域的概念, 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函数的概念了。用一个同学和所在班级的关系、所在班级和整个年级的关系来区分集合与元素、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把这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实例问题引入课堂, 使学生兴致盎然, 让课堂充满和谐氛围。

2. 改变抽象性和逻辑性, 贯彻“学以致用”的思想。

原教材的教学方法, 追求“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 从规定定义———设想命题———证明定理 (公式推导) ———变式训练, 抽象、严密、认真, 学生无法接受。所以要改革传统数学课程逻辑推理的思想体系, 贯彻“学以致用”的思想, 教学中要求学生基本概念必须掌握, 对于定理、公式, 教师要强调使用的前提条件及方法, 免去推导过程, 学生在学习后即可通过模仿, 按步骤操作解题。

3. 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 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以前的课堂教学中, 根据教材的要求, 老师会用大部分时间讲解课本内容, 生怕漏掉一点点, 可是教师的苦心却地不到学生的青睐, 只有少数的同学能跟上老师的步伐。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较少的教学模式, 只能说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现在我们引导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给学生以更多的活动空间。课堂上用生动有趣的实例、问题引入, 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 教师讲解要点, 采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学生提问、学生解答或相互探讨的方式, 引导学生人人参与。这样教师也有充分的时间观察、巡视、指导, 使学生注意力转向学习, 学生也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这样, 大家在相互讨论中学到新知识, 同时也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和谐氛围。

4. 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内容, 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 进行多种教学方法探索和试验。

我们数学教研组推广《几何画板》教学软件的使用, 这项工作的开展给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 比如讲椭圆、双曲线的时候, 利用动画设计非常生动、直观, 逐步改变了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相对落后的状况。

新教材 新教法 篇3

转变教师教的模式

参与——体验——内化——外延。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目标是以物理学科知识体系为载体,通过强化物理知识形成过程和实际应用过程,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体验、学会和运用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激励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最终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的目的。因此,传统的“传播——理解——示例——练习”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高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并正逐渐被“参与——体验——内化——外延”的新型教学模式所取代。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要做到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尽可能亲自体验、亲身感受所学的内容,通过连续不断地消化新知识,实现学习的内化,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并能将所学的知识自觉地向外延伸,去解决一些尚未认知的新问题,进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师吸引——学生产生兴趣——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有一定的过程,笔者在教学中将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教师吸引——学生产生兴趣——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创造性学习。如何吸引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真正的兴趣是教师的首要任务。虽然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有个好的开头是非常关键的。如《功》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它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和学生谈理论。肯定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日常生活的一些场景出发,引入功的概念,同时借助各种手段。比如图例、多媒体等,做到直观、形象、易于理解、深入人心。此外,还应开展师生互动的实验、娱乐,从中探究规律,在对现象的解释、分析中感悟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为主,教为辅。教师将学生领入门之后,就要侧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树立“学为主,教为辅”的理念。在物理学习中有很多规律需要学习,这些规律大多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因而在探究规律形成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对科学规律进行再认识。比如教《曲线运动》一课,教师应从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一些曲线运动现象导人,先用小球做实验,及时指导学生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鼓励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分析归纳,让学生自己去描述曲线运动的规律,对它进行再认识。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在实践中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然,也可借助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彻底改变教师过去在黑板上辛苦地绘制小球的各种运动轨迹图像的窘境。

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最终要使教学在如下几方面发生变化:创建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能在课堂上仔细观察,注意倾听,认真操作,积极思考,有效地参与教学过程,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平等的关系,在探讨问题,特别在解决问题方面能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留出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并让他们敢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质疑、发表独立见解,以体现教与学之间的交互性和创造性。

转变学生学的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传统的、单一的、他主的和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多样化的、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以知识为载体,开放学生的全部感官,把知识的学习变成他们生命的需要,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领悟提高技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主动性学习。学习不是接受,而是生活、生长;不是等待、观望,而是主动参与。主动性学习与传统的被动性学习最主要的差异表现就是:我要学和要我学。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体验性学习。体验是指由身体活动与直接经验相结合而产生的感悟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的范畴,它已经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它表现为:第一,强调身体的参与。学习不仅要用脑子思考,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身体去亲身经历,用心灵去感悟,获得个性化的享受。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和促使学生成长的需要。第二,重视直接经验。从课程上讲,就是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资源。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教师要做到“四不”:凡是学生能提的问题不要由教师给;凡是学生能解的问题不要由教师做;凡是学生能练的问题不要由教师写;凡是学生能表述的问题不要由教师说。物理实验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间接测量法、控制变量法、以大量小法、测量微小量的叠加法、替代法和比较法等,这些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些抽象的概念,只有经过动手活动,对间接知识进行改造转化为有型的、可操作的实验,间接知识才能整合、转化为学生的直接经验,成为组成学生素质的有机部分,否则,就会失去其教育意义和发展人的价值。

小课题和长作业。长期以来,学生学习似乎与研究无关,搞课题是教师的事。其实不然,目前,进行小课题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教学中作业布置的一个重要趋势。在美国,教材中有很多小课题。小课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也可以通过作业形式布置,即要求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来完成。这一段时间可以连续几周或者几个月,这就是长作业,长作业是课题学习在课外的延伸。小课题长作业注重发现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在寻求解决问题方案的同时有助于激发其兴趣,从而能自主地进行主动性学习。

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针对物理新课程特点,强化物理实验功能的开发也至关重要。由于实验情景和实验研究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学生观察、思维、操作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因此。在高一、高二物理学生实验中应增加探索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得出的过程中应增加有启发性的演示实验。要把一部分富有设计性、组装简单、效果明显的组合实验箱引入课堂,有机地将实验设计、实验制作、小科技制作、案例调查、实验探索、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纳入物理实验训练和功能开发的范畴,以此提高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当然,创新首先要从教师做起。不完全迷信教材,不完全迷信经验,针对自己的教学对象,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高一学生学习了摩擦力之后,可布置—个探索性实验,只给一把刻度尺、一块长木板、一个小滑块,请粗略测量长木板与小滑块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再实际进行操作。最终测出该值。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将有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己动手的分组实验。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设计成探索性实验。不但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而且在实验设计的操作过程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创造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

改进教学评价方式。改革过去追求高分、高升学率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形成新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评价方式。就高中物理新课程而言。应努力实现:在课堂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中加强能力类、应用类、情景类、开放类、综合类试题的开发和应用;加强课堂效果的全面评价和过程评价。

除了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评价外。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顽强的学习毅力和意志、良好的科学态度、勇于实践的精神应及时予以评价,以此鼓励和引导每一位学生全面均衡地发展。

运用新教法 教好新教材 篇4

运用新教法 教好新教材

运用新教法教好新教材 湖北省恩施市教研室冉正方 电话:0718-8231329邮编:445000 人教版的实验教材,它是小学语文坚守与突围、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冲突的产物。也是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最先进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理念结合的结晶。我市是20秋季学期被定为湖北省23个基础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课程改革实验区之一。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研究,老师们深切体会到: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教学方法来教学新教材,肯定是达不到教学目标的。只有运用现代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才能教学好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大家一致认为以下这些方法是教学好新教材的关键。 一,看一看,激发兴趣 人教版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在教学时只要我们能够充分发挥教材中图画的作用,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爷爷和小树》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书中的`插图,教师问:图上画的是一些什么呀?学生说,有老爷爷、有房屋、还有小树。老师紧接着问:老爷爷是人,小树是植物,他们有什么联系呢?这一问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因此学生必须仔细读课文后才知道。 二,听一听,整体感知 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听”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有经验的老师在教学课文之前总是要范读课文或播放课文录音朗读,让学生有个整体印象。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教师配乐范读后,让学生想象晴朗的夜空中弯弯的月儿的形状,并要求学生把生活知识联系起来,再回过来读一读课文,这样不但对课文有了整体印象,而且有书本知识拓展到生活知识,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体现。 三,问一问,调动思维 思维是智慧的结晶。作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只有通过问才能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问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老师问,学生回答;有时学生问,老师点拨;有时学生之间相互问答。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阳光》一课时,首先老师出示课件,让学生认真观察“正在发光的太阳”后,接着老师问:阳光可以使万物生机勃勃,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没有阳光,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呢?”这一问,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假如没有阳光,就分不清白天和黑夜了。有的说,假如没有阳光,植物就不能生长,我们就没有吃的,会饿死的。等等就这样,把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了。同时学生也就很快把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弄明白了。 四,读一读,深化感悟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思考,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探索,在读中感悟。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平平搭积木》一课的第四、五自然段时,老师要求学生反复自由朗读课文的四、五自然段后问:你明白了什么?学生甲说,我知道了,剩下的一间给没有房子的人住。学生乙说,通过反复读课文我知道了平平非常有爱心。学生丙说,奶奶听了剩下的一间,给没有房子得人住,一定很高兴的。老师追问道: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他若有所思地说,我是从图上奶奶的表情看出来的。从学生的发言说明他们已经掌握了把看图和读

[1][2]

爱心新教法 篇5

新课程改革,需要我们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来全面应对、全面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英语新教材已经全面使用,它的编写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基础教育的课程教育观,即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实践性为本,在为学生学习英语打好基础的同时,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正确的价值观、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并引导小学英语教师教育思想与学习方法的转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新教材给人以全新的感觉。从形式上看,增设了许多插图,编入了趣味性小故事,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生动活泼。从内容上看,新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了学科教学日常生活现代科技和生产劳动等方面的联系。语言丰富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充分体现英语这一门语言的交际性,实用性。教材的英语知识被融入生活,从而变得形象化,让学生学习英语像在生活中运用母语一样轻松。学生在运用语言的同时,也就是学习词汇,理解语法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言知识得到了实际的运用,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下是我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对话教学(Let’s talk & Let’s play)对话部分是单元的核心内容,旨在把本单元的核心句型和词汇融入一个有一定意义的对话语篇中,让学生整理体验词汇和句型的语用情境,并作为文本范例,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并形成语言运用的能力。

语言的交流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的,语言的表意通常依赖于语境去完成,语言习得只有在真实的语境中才能产生,因此,对话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1.我们要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与学习经验,帮助学生在新学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2.活化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语境中去理解语言,运用语言,最后习得语言;

3.在学生初步理解对话意义的基础上,提供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操练活动,而不要将对话教学上成“跟教师念、跟录音读,集体、小组、个人读”的枯燥无味的课。首先,可以通过对话角色表演活动,让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初步体验,使抽象的语言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在最后的产出活动中,可以依据语篇中核心句型的语用功能,设计交际性语用活动,让学生在完成语言交流的活动中,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

二、词汇教学(Let’s learn & Let’s do)

词汇包括音、义、形三个要素,词汇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的音、义、形,并且能够在交际活动中运用所学词汇进行交流。记忆词汇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将单词的发音与单词影像化和具体化的语义相结合。也就是说,学生口头使用某个词时,可以想象这个词的“形象”以及使用语境,或者将其与现实情境或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词汇的意思,并且有较好的记忆效果,比仅在口头上重复更有效。因此,词汇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利用实物、图片、表情和动作等展示词汇意义,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让学生感到轻松、自然,容易被学生吸收,从而降低词汇教学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欲望。Let’s do部分是基于全身动作反应(TPR)教学理念设计的词汇巩固性活动。这种教学方法倡导把语言和动作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来表达语言信息,让学生领悟语言,从而到达运用语言的目的。在TPR活动的操作方式:听音猜义,听音指图,听听做做。

2.在语境和语篇中教词汇

教师应尽量利用语境和语篇去教词汇,让学生在语境中感受所学词汇的语用功能,在上下文情境中猜测词汇的意义。如通过引导学生读教材中提供的图画去构建所学词汇的情景语境,或者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的语境等来帮助学生学习词汇,也可以结合教材提供的语篇材料,让学生在语篇中感知词汇。3.提供多种形式的听、说、读、写与词汇相结合的语用活动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有一定意义和目的的综合性词汇语用活动。如看图说话、听音画画、词汇游戏等。

4.利用自然拼读法(Phonics)教学词汇 单词单词的记忆和拼读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利用自然拼读法教学词汇是帮助学生掌握词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只要学生掌握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利用发音规则,就能够基本做到见词能读、听音能写;一旦学生看到单词就能读出音,听到音能够写出单词,他们对于英语的陌生感及恐惧感就会减轻或消失,从而大大提升他们记忆英语单词的效果。5.注意对学生进行词汇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进行词汇教学时,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策略,雅瑶研究学生的学习策略,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词汇的同时渗透学习和记忆词汇的方法。如通过归类记忆法训练学生将有关联性的单词划为一组词进行系统记忆。归类的形式有多种,如按话题归类、按读音规则归类等。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通过设计活动,使得学生了解归类的概念,养成归类的习惯。如设计在一组词里找出异类词等活动。

三、新课程强调“任务型”教学

爱心新教法 篇6

李芳

河北省隆化县章吉营中学 邮编068150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是以《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为指导,巩固和深化新课程改革理念,根据地理课程的特点,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能力为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地控制课堂容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因此,有效的地理教学已成为现在地理教师必备的心里素质。并在此基础上打造高效课堂。

那么地理教师应该首先研读新课标作为重点,新课标上明确指出,为什么学地理?学地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帮助。其次,作为处于课改期间的地理教师怎样掌控这门学科的教学技巧,打造高效课堂模式。改革的背景是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这种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味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理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

启发学生明确学习地理对生活十分有用,地理课程选择的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到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用。能够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例如在学习“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一节中,同学们能够知道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许多问题,如资源短缺,交通拥挤、住房紧张、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另外人口增长过快,粮食及其他一些生活用品的生产赶

不上人口增长的需要,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机会等方面的改善,困难就越多。同学们还能认识到,并不是人口增长越慢越好,有些国家人口出现停止增长或负增长,也带来一些问题,如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社会上用于老人退休、养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生活孤单等等。从而使同学们认识到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并且必须提高人口素质,使人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长。以此来教育学生们在校学习时,要不断的努力学习各科文化知识,增长见识,提升自己,超越自我。

那么作为教师怎样才能教好地理这门学科呢?打造地理教学中的高效。

第一、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凡是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安排课堂流程,设计一些同学们感兴趣的环节至关重要。课前适当的运用易记的歌曲、谚语、顺口溜等培养情趣,例如,在学习“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中,播放“歌唱祖国”这首歌就能把课堂的气氛挑起来,还有用顺口留记忆我国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可归纳为“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云贵福吉安,四西二宁青甘陕,内蒙古上北海天,再加重庆港澳台”我国省级行政区简称也可记为“京津沪,黑吉辽,内蒙古,晋陕甘,青新宁,冀鲁豫,苏浙皖,湘鄂赣,川黔滇,桂粤闽,藏琼渝,台港澳,我祖国,好河山”因此教学中抓住区域地理相互联系的规律,也可以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并且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第二、教师要抓好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一)地理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应“传道有术,授业得方,解惑得法”。因此在备课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全面了解学生,做到“五清”。“四个吃透”、“四个把握”所谓“五清”就是知识功底清,认知心理清,学习态度清,可接受程度清,环境影响清。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充分估计到学生与教材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四个吃透”即为:“一是吃透教材内容所占的地位、整体结构、主要线索、纵横联系,把握住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二是吃透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把握住重点、难点、训练点,实现学用结合;三是吃透教材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把握住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实现“因材施教”、“差异教育”;四是吃透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全部过程”。“四个把握”就是把握住知识的停靠点、能力的增长点、思维的激发点,及问题的探索点。

(二)、根据新课标和新的教学模式设计导学案(即教师和学生共用的学习方案)。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地理位置、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空间分布、地域差异等方面的理解,以及学生能否在具体情境中合理运用地理知识,可设计填图,填充,选择类试题,以考察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记忆能力,所设计的读图,阅读分析类题型是考察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设计一些开放性试题是考察学生的探究和创造能力。依据这些原则再设计导学案的时候:①必须经过集体备课,教师提前做并讨论研究取舍,如果课上让学生讨论、展示、点评不经典的问题,效率肯定大打折扣.②导学案要体现一定的深度、广度和梯度,要综合考虑自学和合作探究的需要.③要严格控制量.要求过高、分量太重,这是课改的大忌.④要求学生预习必须充分、这是自主课堂的重要保障.因此导学案的内容要设计预习导学的部分。⑤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切忌一把尺子,对那些学困生降低要求,设计一些填图题比较简单的内容。设计合作探究题型时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并结合不同的地域空间及风土人情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题型。⑥设计的导学案要用一页八开纸,分两栏或三栏,一面印刷。以便学生能妥善保存,以备复习之用。

(三)课堂教学时要做到时间分配科学合理,使预习目标导入重难点的点拨约5分钟.讨论合作探究约12分钟.展示点评提升交流与碰撞约23分钟.小结归纳测评约5分钟。

(四)课堂上主要环节重要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利用课件将学生引入高效课堂。明确学习目标,适当热身复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比如在学习“多民族的大家庭”一节课中,把宋祖英的歌曲“爱我中华”引入课堂—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这样学生在愉悦的歌曲中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实在是妙趣横生。从而也能使学生热爱祖国社会主义这个大家庭。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讨论:分组合作,讨论解疑。以导学案为载体,安排学生讨论交流、勾画圈点,合作共赢、先让学生一对一交流,在小组内交流,以错题、理解不透的问题为主,边讨论边记录,并将小组生成的问题板书到相应的黑板上。这是学生互相学习,共同促进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不仅仅是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更是让全体同学把思路打开,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教师全面掌控,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围绕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甚至争论。首先在组内三个层次中分层一对一讨论,共同研究解决问题、仍然解决不了的向上一层同学请教,这样既能提高效率,又能解决问题。注意讨论时要控制时间,进行有效讨论.要做好勾画记录。同时注意总结本组好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以便展示。教师要巡回收集学生讨论中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已备针对性点拨。这一环节要特别注意的是本节课同学对教材、地理资料和地理图册的综合使用,教会学生要把她们当成学生学习的工具,从而使所讨论的问题有据可查。

3、展示点评:、小组通过讨论交流,把自己构建的知识网络提炼的典型问题思路,展示到黑板上、或者口头进行阐述,或者让学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软件——电子白板(充分利用地理图库资源),进行解疑。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认识到地理是很重要一门学科,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方面,如人口、资源、环境、水利建设、生物、土壤、地貌等等,内容全面,知识广泛,对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祖国、认识乡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

新课程带来新教法和新学法 篇7

一、新教材带来新理念

传统的教材大多是展示一些具有权威性、学术性的知识, 传统教学就是把这些知识的教授给学生, 学生的学习只是对这些知识的获取和积累, 传统教学往往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 教学过程是单向传输的过程。当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时代, 而教师讲授的只能是本学科最基本、最关键的知识, 知识是怎么学也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因而, 新的教材不再是只传授知识的功能, 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 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和熏陶。如新地理教材大洲的教学中, 教材只出现亚洲, 让学生通过亚洲的学习掌握分析大洲的一般方法, 即在对亚洲的学习中学会对区域研究方法的学习。新教材的教学内容由封闭走向开放,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最主要是掌握学习方法, 而不只是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

当然, 教材再新, 也是相对的“死”;教师才是“活”的。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制约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并非教材, 而是教师。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活教材!激活思维!只要教师拥有创新和求变的情感, 教材便隐退为一种载体, 新课程需要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新!需要对学生进行发展性的评价, 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因而新课程更需要教师树立新理念, 在实践中探索新方法。

二、变“教”师为“导”师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新课程要求教师教给学生不仅仅是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 不能再象以往那样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说教式教学, 而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 变“教”师为“导”师。中学生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 希望获得荣誉和鼓励, 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多给学生提供一些成功的机会, 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问题的情景, 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 培养判断推理、综合分析的能力和自学的能力。如地理课中大洲的教学, 教师不再是单方面的讲授亚洲的相关知识, 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 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 学会如何分析一个大洲各地理要素间的联系。

三、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

良好的教学氛使学生在集体中互相交流、学习, 甚至相互摩擦, 通过集体的活动和学习到丰富的群体生活的经验;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人际关系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良好的教学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显示自己才能和特长的机会, 在他人和集体的肯定性评价中, 心理得到满足, 于是获得了干得更好的动力, 个性得到主动全面的发展。

一方面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保护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对不主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学生, 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发言,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主动、全面的发展。在这种的环境里, 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 表达自己思想、认识和情感, 从而形成一种以求异、创新的精神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性格特征。

另一方面要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宽思路, 使学生敢于“想人非非”。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 敢想、敢说、敢做是科学家发明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 敢于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 敢于提出别人不敢提出的问题, 敢于动手把自己的不同想法实施于行动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不断变换角度, 充分联系实际, 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引发出或衍生出若干问题, 使学生主动、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教学内容;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并且在培养学生的求异能力的同时, 注意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另外, 不论学生的想法是否正确, 都要保护和鼓励学生的这种积极思考的态度, 要不失时机地给予诚恳的评价和赞许, 使学生不断增强自信心。总的来说,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 鼓励学生就一个问题想多种解决方法, 敢于“想人非非”。

总之, 新课程带来新教法和新学法。新课程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 转变传统的教学观, 增强教学的开放性;新课程转变了教师的角色, 构建一个新型的师生关系, 构建一个民主的教学氛围;新课程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思维, 使其智力活动多样化、丰富化, 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的思维;新课程调动学生探索研究未知领域的强烈愿望,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新课程带来新教法和新学法,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 转变传统的教学观, 转变教师的角色, 构建一个新型的师生关系。本文认为, 新教材带来新理念;新课程变“教”师为“导”师;新课程要求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

新大纲 新教材 新教法 篇8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 新教材 新教法

一、《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实施的必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试行)》的实施,对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职业教育形势的变化,中职教育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近年来职业学校规模快速增长,生源质量有很大程度的下降;涌现出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多种办学模式;用人单位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要求提高等。为更好地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突出素质教育,教育部对中职学校数学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新大纲明确提出:中职数学课程的任务是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需要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所以,我们必须依据新大纲,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进一步优化数学教学。

二、《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的内容结构和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构建了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的内容结构。基础模块是必修模块,内容为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学习各专业知识共同需要的基础知识。职业模块是学习相关专业所需的限定选修内容,学习相应职业岗位中已被大量使用,或正在被推广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拓展模块为任意选修模块,体现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是专业课程学习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例如:和电子电工专业联系比较紧密的复数及其应用,和计算机专业联系比较紧密的算法与程序框图等。

三个模块的设置增加了课程的可操作和灵活性。在内容上降低了起点,化解了难点,更贴近实际生活,还培养了学生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计算器和一些软件)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方式多样。

三、针对新教材的内容和要求,老师采用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1.在授课中以实例来引入课题,优化传统教学。传统的数学教学,很多时候都是把完美的数学体系展现给学生,比如,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单调性等,我们追求计算的精确、论证的严密,很多概念性的东西学生不好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生活中的联系,比如,买1支铅笔5角钱,买2支,买3支……那么买x只需要多少钱?学生就可以列出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式子,而且x的值不是随意取的,引出了定义域的概念,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函数的概念了。用一个同学和所在班级的关系、所在班级和整个年级的关系来区分集合与元素、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把这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实例问题引入课堂,使学生兴致盎然,让课堂充满和谐氛围。

2.改变抽象性和逻辑性,贯彻“学以致用”的思想。原教材的教学方法,追求“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从规定定义——设想命题——证明定理(公式推导)——变式训练,抽象、严密、认真,学生无法接受。所以要改革传统数学课程逻辑推理的思想体系,贯彻“学以致用”的思想,教学中要求学生基本概念必须掌握,对于定理、公式,教师要强调使用的前提条件及方法,免去推导过程,学生在学习后即可通过模仿,按步骤操作解题。

3.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以前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的要求,老师会用大部分时间讲解课本内容,生怕漏掉一点点,可是教师的苦心却地不到学生的青睐,只有少数的同学能跟上老师的步伐。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较少的教学模式,只能说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现在我们引导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以更多的活动空间。课堂上用生动有趣的实例、问题引入,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教师讲解要点,采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学生解答或相互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人人参与。这样教师也有充分的时间观察、巡视、指导,使学生注意力转向学习,学生也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这样,大家在相互讨论中学到新知识,同时也感受到老師和同学之间的和谐氛围。

4.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内容,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进行多种教学方法探索和试验。我们数学教研组推广《几何画板》教学软件的使用,这项工作的开展给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比如讲椭圆、双曲线的时候,利用动画设计非常生动、直观,逐步改变了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相对落后的状况。

爱心新教法 篇9

外语论文

点击:88次

发布时间:2006-7-28

【字体:大 中小】

来源:Gzu521.com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初二年级的分化现象往往十分突出,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英语成绩,同时也阻碍了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防止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较好的成绩,是我们英语教师值得研究讨论并着手解决的问题。

一、及时帮助,以防为主

初中英语的教学重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教学应面向全体同学,争取做到人人基本达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出现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出现,就应该及时找学生谈,分析他们掉队的原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外语的重要性。同时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耐心帮助他们补习功课。对于一些有可能掉队的学生,及早指出,说明掉队的严重后果,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讲究教法,因材施教

外语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有严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生在初一阶段所获得的语言技能,能否在初二年级得到继续发展,是防止分化的又一个问题。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力求把教学搞“实”、搞“活”。所谓“实”就是讲究实际效果,把教学大纲化为具体的要求,落实到教和学上,对每课时的教学计划逐项落实。课堂上,少讲空话,多做实事,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对每个单元进行考查、总结,分析存在问题,及时补遗,帮助学生过关。平时作业或测验得到好成绩或有进步的,一定在班上进行表扬,给予肯定;对作业错漏较多的当面批改,及时订正。所谓“活”就是侧重听说训练,把外语课由“讲演课”变成“实践课”。采用展示性的直观教学方法,使学生一上课就置身于一个讲英语的环境中,在既紧张而又活泼的气氛中学习英语。如教学一开始就寓于情景,教师一边做动作,一边说“whatamidoing?i'mwritiong/drinkingtea.”等等,接着让学生表演动作。“readingabook,please.”当学生在读课文时,问这位学生:“whatareyoudoing?”帮助他回答:“iam reading a book.”再叫学生表演,让学生其其他同学:“what's hedoing?”并回答,从而引出新单词。学生在情景中大量实践,很容易掌握所学内容。

三、激发动机,诱发兴趣 毛泽东曾在《矛盾论》里这样说:“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也是防止分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初二学生要是能听懂老师和同学说的英语,自己能用英语表达简单的思想,能读懂简易读物,他们就会感到有收获,兴趣就会产生,所以每堂课都注意让学生有练的内容,有练的时间。每次练习五分钟左右,费时不多收获较大。另外,给学生留同步阅读训练作业,以开阔学生眼界。异国他乡的风俗习惯、名人趣事,居然依靠自己的能力在英语阅读中了解到,这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兴趣。教师应不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大有帮助,因此,教师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普遍关心学生,尤其差生,同他们交朋友,不歧视他们,不动辄斥他们,常鼓励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初中英语教学法例谈

外语论文

点击:80次

发布时间:2006-7-28

【字体:大 中小】

来源:Gzu521.com-我的论文网—属于你的论文中心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所接任的班级64名学生,从abc学起,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成绩提高很快。上学期未,县统一出题考试,及格率达90%,名列全年级八个班之冠。

为什么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可喜的成绩呢?我主要是从两方面入手:

一、更新教学思想

教学班就是一个学生组织,教师和学生都是这个组织的成员,互相支持,互相学习。教师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对象,明确学习任务,确立学生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创设学习环境;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师生认知领域里的思维活动,能力领域里的训练活动,情感领域里的心理活动,并且注意三者的结合,以创造在学生年龄段上堪称高水平的影响深远的学习活动。

二、探索教学方法 1.激趣法。

教学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得最必要的知识,这就是求知欲。可以说,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当学生初学英语时,兴趣都很浓厚。

但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逐渐遇到一些困难,如单词记不住,语音、语调掌握不准等,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学习成绩也随之降低。在这个关键时刻,一方面,我帮助学生在认知领域里学会动脑,传授可供思考的知识,避免死记硬背。比如在引导学生读、记单词时,就教给拼读规则。同时,继续采用新奇而具“刺激”的教学手段,如放录像,挂图配合录音,开展“默写单词、首诵句型”的竞赛,等等,以帮助学生维持兴趣。另一方面,在情意领域里,我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材料,明确学习目的,以提高学英语的理性认识。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学习的目标体系,指导他们寻求达成一个个目标的途径和方法,鼓励他们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克服困难,磨练意志。如此不断努力,一个个目标实现了,积小胜,成大胜,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大、更持久。

2.创设情境法。

任何人的学习活动总是从特定的背景中走出来进入学习状态的。这个背景就是学习者和周围的环境、人群之间的关系。初中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影响他们进入学习状态的因素更是多种多样。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情景,创设语境,吸引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保证他们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昂扬、奋发、进取的心理状态。主要做法是:①建直课前2分钟用英语提问值日生制度,使学生牢固掌握每一课的everyday sentences。②课堂教学中等讲英语,让学生置身于英语的语境之中。利用实际生活情景,表演情景,模拟交际情景,直观教具创设情景等形式,帮助学生听懂英语,进而理解枯燥的单词、乏味的句型。③课堂答问,师生用英语作简单对话。④遇到内容育情节的课文,组织学生扮演角色,说一说,演一演。⑤每节课尾留出5分钟,让学生用英语练“说”。其内容是新学过的知识,真形式或看图说话,或自由会话或叙述某事某物。

3.活动育智法。

活动为了巩固、扩充知识,活动为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则是我所说的“活动育智法”。

首先,我通览全学段英语教材,精研初中一年级课文,然后,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分单元设计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如,练唱字母歌及英语歌曲;猜谜语;背诵小诗;模拟会话;讲述内容简单的小故事;角色扮演,等等。这些活动多放在课内进行。有些活动还可放在课外进行。如开辟“每周10题”的英语学习专栏,选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或短文,供学生自学,以巩固新知,拓展知识视野。再如,开展“结对子,一帮一”活动,“对学”之间的活动主要是随时随地,见缝插针,触景生情,自由会话;还时常举行朗读、讲故事、练说话竞赛,期末举办英语晚会等,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读、说能力。

上一篇:桑德伯格哈佛商学院毕业演讲(中英对照)下一篇:感动中国2012推选委员会推荐人物名单及事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