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的新教法(共12篇)
新教材的新教法 篇1
摘要:本文对照教育部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 从教材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阐述了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传统教学、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以及让学生想学、乐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新教材,新教法
一、《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实施的必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 (试行) 》的实施, 对提高教学质量, 形成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职业教育形势的变化, 中职教育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近年来职业学校规模快速增长, 生源质量有很大程度的下降;涌现出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多种办学模式;用人单位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要求提高等。为更好地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 突出素质教育, 教育部对中职学校数学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新大纲明确提出:中职数学课程的任务是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具备需要的相关技能与能力, 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所以, 我们必须依据新大纲,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进一步优化数学教学。
二、《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的内容结构和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构建了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的内容结构。基础模块是必修模块, 内容为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 学习各专业知识共同需要的基础知识。职业模块是学习相关专业所需的限定选修内容, 学习相应职业岗位中已被大量使用, 或正在被推广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拓展模块为任意选修模块, 体现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是专业课程学习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例如:和电子电工专业联系比较紧密的复数及其应用, 和计算机专业联系比较紧密的算法与程序框图等。
三个模块的设置增加了课程的可操作和灵活性。在内容上降低了起点, 化解了难点, 更贴近实际生活, 还培养了学生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计算器和一些软件) 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方式多样。
三、针对新教材的内容和要求, 老师采用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1. 在授课中以实例来引入课题, 优化传统教学。
传统的数学教学, 很多时候都是把完美的数学体系展现给学生, 比如, 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单调性等, 我们追求计算的精确、论证的严密, 很多概念性的东西学生不好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生活中的联系, 比如, 买1支铅笔5角钱, 买2支, 买3支……那么买x只需要多少钱?学生就可以列出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式子, 而且x的值不是随意取的, 引出了定义域的概念, 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函数的概念了。用一个同学和所在班级的关系、所在班级和整个年级的关系来区分集合与元素、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把这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实例问题引入课堂, 使学生兴致盎然, 让课堂充满和谐氛围。
2. 改变抽象性和逻辑性, 贯彻“学以致用”的思想。
原教材的教学方法, 追求“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 从规定定义———设想命题———证明定理 (公式推导) ———变式训练, 抽象、严密、认真, 学生无法接受。所以要改革传统数学课程逻辑推理的思想体系, 贯彻“学以致用”的思想, 教学中要求学生基本概念必须掌握, 对于定理、公式, 教师要强调使用的前提条件及方法, 免去推导过程, 学生在学习后即可通过模仿, 按步骤操作解题。
3. 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 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以前的课堂教学中, 根据教材的要求, 老师会用大部分时间讲解课本内容, 生怕漏掉一点点, 可是教师的苦心却地不到学生的青睐, 只有少数的同学能跟上老师的步伐。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较少的教学模式, 只能说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现在我们引导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给学生以更多的活动空间。课堂上用生动有趣的实例、问题引入, 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 教师讲解要点, 采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学生提问、学生解答或相互探讨的方式, 引导学生人人参与。这样教师也有充分的时间观察、巡视、指导, 使学生注意力转向学习, 学生也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这样, 大家在相互讨论中学到新知识, 同时也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和谐氛围。
4. 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内容, 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 进行多种教学方法探索和试验。
我们数学教研组推广《几何画板》教学软件的使用, 这项工作的开展给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 比如讲椭圆、双曲线的时候, 利用动画设计非常生动、直观, 逐步改变了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相对落后的状况。
总之, 领会新大纲, 采用新教材, 应用新教法, 就是要在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观, 破除“教师围着教材转, 学生围着教师转”的状况, 因材施教, 灵活授课, 应用现代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 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新教材的新教法 篇2
语言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具有生命力的、开放的、发展着的活的系统,只有运用合乎语言的性质、合乎学生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实现语言教学的目的。教无定法,教师应综合学生、教材、方法及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唤醒潜能。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参与课堂语言交际活动的机会,组织丰富多彩的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活动,使英语教学成为学生积极参与,运用英语来实现目标、达成愿望、体验成功、感受快乐的有意义的交际活动过程。2003年版的Go for it教材对JEFC教材在内容上作了许多调整,这些调整主要体现在新教材的词汇量比旧教材增加了近一倍,文章的长度相应增加,同时新教材内容丰富,其中对话及课文的情景从家庭及学校生活扩展到了度假、休闲、烹饪、问路、购物、就餐、游戏和聚会等方面,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新教材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创设语言学习情境,开展互动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坚持每日值日生报告,充分提高学生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师可利用每堂课前的3—5分钟时间,让学生每天轮流上台演讲,形式不限,内容多样,可以讲述幽默或笑话类型的故事,也可以表演对话。虽然占用时间不多,但由于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他们又可以自主选择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因此,该活动总能给他们带来学习的乐趣。学生在值日生报告中较多运用已学或即将学到的语言,因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一位值日生在八年级(上)UNIT5前作了“SPORTS AND PLAYERS”的报告,谈及他所了解的有关体育项目及体育运动员的知识,既运用了新单词,也开拓了其他学生的视野,丰富了想象。利用报告之后学生之间的问答活动,教师也自然地完成了该课导入与新授两大教学步骤。
二、充分利用新教材录音,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目前,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听力训练,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已受到广大中学教师的重视。Go for it教材中的对话和课文均有配套录音磁带,它语速适中,语言地道,发音清晰,符合训练初中各年级学生听力的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根据教材中每个单元的特点和内容,灵活构思语言和背景介绍,巧妙设计听前任务,恰当选择听力检查的方式和及时进行听力题的讲评。听录音时,教师应培养学生边听
边思、边听边记和边听边练的习惯,如采取视听结合、听写结合的方法,效果会更好。视听结合就是根据对话和课文的不同特点,运用简笔画、实物、卡通画、图片,借助幻灯等直观手段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语篇大意,句子要点和段落重点,例如八年级上册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Section A 1a教师应在放课文录音前,呈现挂图。通过画面上各个人物及各种运动的展示,对所讲内容进行体现。
三、开展情景教学,走出语法教学的误区
Go for it教材在语法教学上的真正目的在于让学生用正确的语言形式进行交流,换句话说,语法教学所关注的并不只是语言形式或语法知识本身,而是人们在特定的场合及情景中如何运用语言形式达到交际的目的。语法教学并不是需要整节课讲解的课程,因为这种令人乏味的缺乏实际语境的讲解很容易演变成泛论语言。教师应将语法教学与精读、泛读、听力、口语、写作等课程充分融和起来,让语法内容自然的渗透其中。
四、充分利用新教材,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Go for it教材的阅读训练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充分利用新教材中的丰富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训练他们的阅读技巧,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采取的具体做法是:通过限时阅读,提高学生阅读速度;通过每周开设一堂阅读课,增强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精读、泛读相结合,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通过开展课外读物的学习,形成学生学习语言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五、开展综合型教学任务设计,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依照所学过的题材或话题,利用所给的范例写简单的书信、便条和通知,能为图片提供简单的文字说明,并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经过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写作训练,到九年级时已基本熟悉了应用文的题材,此时的教学重点应是引导学生巩固、提高和运用已初步掌握的写作技能。教师应针对综合写作,拟定出较好的题材,进行具体的任务设计,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以“A snowy winter”为题材,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画和关键词写一段话,进一步掌握和巩固电话留言、请假条、信件和日记等应用文的写作方法。具体设计如下:
教师先呈现孩子们玩雪、滑冰的挂图,给出关键词,并且教师引导学生续写故事,如一个男孩子滑倒了,其他几个孩子马上过去扶他,但他伤得很重,必须立即送医院,然后续写男孩子被送到医院后,躺在医院里,他母亲正在给老师打电话,这时就要求学生写出电话留言;随着故事情景的不断推进,要求学生写请假条,因为受伤的男孩儿无法上学;其次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写信,那是因为受伤的男孩儿在家休息期间收到了同学们的来信,他需要给同学回信;最后的写作任务是要求写日记,可以设想出这是在受伤男孩儿返校后,他把这次经历写成了日记。这种综合型连贯式写作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新教材 新理念 新教法 篇3
一、教学理念“新”
1.学生学习由“被动”转变为“主动”。以前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不管学生愿意不愿意、理解不理解、接受不接受、听得懂听不懂,学生都必须坐在教室接受“灌输”,教师千方百计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思维受到制约、想象受到束缚,既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我按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打破了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教师教学由“学问”转变为“探究”。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堂思维训练,注重创造思维的培养,尽可能不用“标准答案”或“习惯用法”,这样会扼杀学生个性,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自主发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全方位多角度去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答案,探寻具有创新意义的新方法。有的新知识可以让学生去分析、去讨论、去总结,疑点、焦点让学生去思考、去理解、去解答,有的知识则让学生自己去自学。以往教学中,通常重结论,轻过程,一切由教师安排好,教师把知识点一个个讲得很祥细、清楚,学生通常听得很认真,缺少主动思考和讨论。而探究式教学可以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自己动脑、动手、自主思考,自己总结,这样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形成了很好的思维品质,学生将来工作生活会受益终身。
教师要充当“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但更多的是要由“教”者变成“导”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问题讨论的点拨者、合作交流的组织者。在学生有疑问的时候指导学生去分析、去思考、去总结、去解答,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更不是简单地机械模仿。教师应随时了解学生思考的情况,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有针对性地点拨和指导。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身体素质、智力潜能、基础知识、接受能力、兴趣特长、学科偏向、性格个性等都不同,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完全“一视同仁”,要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区别对待、分层喂养”,真正在课堂上当好“导演”,让所有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二、教学方法“新”
1.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尽力加强直观教学。教无定法但教要得法,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是提高学生求知欲望的重要条件。教学方法的“新”可以通过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从多角度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来实现。我在教学中经常利用化学知识解答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盐卤点豆腐的原理、三角洲土地肥沃的原因、烟花焰火产生的原理等。解释社会上出现的热点、焦点:毒大米、硫磺熏烤雪耳腐竹笋尖的害处、汽车尾气的排放、环境污染、假黄金事件等。补充了20多个实验:有的贴近生活(Ag饰物品与硝酸反应),给学生趣味;有的来自现实(工厂的烟囱排放刺激性气体的处理),帮学生解惑;有时展现“魔术”(空瓶生烟:NH3与HCl反应),使学生惊喜;有时提出假设,让学生想想怎样设计实验验证。尽力加强直观教学提高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2.使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利用多媒体上课,既能大大增大课堂信息量,又能用动画模拟化学实验、联系生活实际、下载新闻图片、创设逼真的工艺流程等,引起学生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趣味中学到知识、在讨论中提升知识。例如:化学键一直是学生的头疼的一个知识点,如果用模拟动画表示电子的得失和电子对的形成过程,学生很容易看出化学键是怎样形成的,从而对化学键有了深刻的理解。另外,用多媒体展示习题后,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不同的结果,用投影仪展示出几个学生的答案,讨论比较得出比较好的答案,这样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重视化学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新教材更强调了学生实验,许多物质的性质都是学生边做实验边观察思考的过程中掌握的。以往教学中,为了节约时间,实验是在教师讲学生听或老师做实验学生观察,很少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新课程中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比教师简单的演示给他们观察更清晰直观,教师引导学生实验使学生由被动的旁观者变为主动的实践者,保证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样留下的印象更深刻,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完研究物质的性质的基本程序后,让学生去完成教材的动手实践“探究钠的性质”。我准备了钠固体、蒸馏水、脱脂棉、小烧杯、蒸馏水、胶头滴管、酚酞等用品,首先让学生用小刀切一小粒钠,直接看到了钠的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硬度等。接着让学生进行实验,取一个小烧杯,加入蒸馏水,加入钠固体,观察现象,再向烧杯中加入酚酞,观察现象,学生很直观看到: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一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溶液变红。
思考:上述现象分别体现了钠的哪些性质?学生思考得出:密度比水小,熔点低,反应剧烈,有气体和碱生成等,效果很明显,学生学习效果很高,记忆深刻。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從未知到结论的跨越,这个过程是在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动脑、探究和发现掌握了“新”知识,这也就达到了实验教学的目的。
当然,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首先应该是观念的转变,教给学生终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习惯,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新”。
新课改新教材新资源新教法 篇4
1要把实验室配置的挂图、模型拿出来,叫学生去观察,学习
原来我们就是一本书讲到底,没有用过相应的配套挂图和模型,认为很麻烦, 拿去了也是白拿,孩子们不看,或者一笑了之,现在不一样了,我们要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矫正我们的教学思想,因为这些设备配套,不是为了在实验室放着,迎接上级检查所用的,要真正的为教学服务才是真的,无论是挂图、模型、幻灯片、投影仪,还是先进的教室多媒体,都是对我们教学非常有用的设备,是不可弃之不用的,模型是最具有真实感和立体感,孩子们可以以最近的距离去观察,也可以亲自动手拆装,这样学到的知识更加扎实牢靠。
你比如说人体结构模型,就可以直接的展示出人体的内脏器官的分布位置,可以亲自拆分,组装,观看其颜色。再结合自身的一些体验,找对自己的各个脏器的位置,不要学了这知识,最后还是不知道自己的心肝肺在什么地方,闹出笑话。
2在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寻找教学的素材,进一步加强实践
学生们是生活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生活离不开生物,学习生物是对这个世界最好的认识,我们的吃喝拉散睡都离不开生物,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是丰富的, 直观的,学生们对这些是不陌生的,很容易就会接受。我们教师也要结合生活实践,取得更多的生活实践资料,拿到我们的课堂中来,充分结合生物这一学科的特点,为我们的教学服务,营造一种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叫我们的课堂在我们的掌控下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把孩子们学习生物的热情激发到最大限度,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学素质和素养。如学生们都有理发的经历,可以教孩子们去询问一下,剪下来的头发人家是怎么处理的,然后再去网上查一查,头发的用处和用途。 其中一个用途就是提炼氨基酸,一种生物成分;再就是好多学校的男厕所里有收集尿液的大桶,学生们可能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的,我们就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为孩子们解释解释,这是为了在尿液中提取尿激酶,这是治疗一种疾病的最佳药物。可以提问孩子们为什么水果用塑料袋包装起来,就会保鲜时间比较长,在学到这一部分知识的时候学生们就可以得到答案。 其实生活中的这种实例很多,只要我们留心,用心去观察分析,结合我们的教材,就会使得学生们对生物教学产生很大的兴趣,不用我们再去苦口婆心的说教,他们也能很好的和自觉的来学习生物,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生物学素养。
3当今生物科学前沿是对我们教材的最好的补充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一些科学前沿的东西,这些东西为孩子们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学生知识,养成热爱科学、尊重科学、 理智地运用科学成果的情感和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形成科学的价值观。这里就有一个不足的地方是教材中的科学前沿,已不再是新鲜的科学前沿, 可能是过时的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去寻找查找资料,多看报刊、杂志、新闻报道, 多多的收集关于生物科学的最前沿知识, 为孩子们及时的补充一些科学前沿的知识,叫孩子们能够比较及时的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动向。
例如第一位“试管婴儿”的诞生,开创了生殖医学领域的新纪元。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三位科学家的发现解释了端粒如何保护染色体的末端以及端粒酶如何合成端粒等等。这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情感和意识。
4多听广播,多了解社会热点
作为教师要多看报纸、杂志、电视、互联网,这里有着极为丰富的资源,只要是与我们课堂教学有关的信息都可以收集起来,以备后用,要成为一个有心者,才能成为好的优秀的教师,如PM2.5、低碳经济、环境污染问题等等。我们要引导孩子们去客观公正的去利用生物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无形当中就能提高孩子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
例如,从较早的H1N1到现在的H7N7, 从来不知道的PM2.5,从当地没有或很少的各种癌症,到现在频频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癌症患者,就会叫孩子们想到环境的污染,食品的安全。把这些东西加入到我们的教学中来,具有很高的时效性, 更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关注,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保护环境,保护食品安全,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生命。
5小小实验乐趣多,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
实验室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试验就没有生物学。但是往往因为学校实验室,实验设备的影响,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做实验就成为了泡影,实际上学生们还是很愿意做实验的,这里有着很多的乐趣,实验也是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但是这里我们可以要求孩子们在家自己做几个小实验,难度不大, 效果不错。种子萌发的实验和探究茎的向光性,要学生们作好记录,回来交流,也会取得不错的效果。通过这些简单的生活小实验,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又陶冶学生的情操,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摘要:要教好新课程标准下的新的教材,我们教师就要认真学习新的课程理念,用新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地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新的教材有新的特点,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身边的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我们的课堂服务,进一步丰富我们生物教学,提高还没的生物学素养。
新标准 新教材 新思路 新教法 篇5
新标准 新教材 新思路 新教法
新标准 新教材 新思路 新教法 山东铝业公司第一小学 沙良洪 新的课程标准在系统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吸收国际课程标准,分析了我国语文教育的现状及时代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语文教育的目标体系,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培养目标、教学策略和评价等方面有了新的定位、要求。尽管现在的语文教学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万变不离其宗,新标准的出台对我们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都有了一些实质性的指导,确实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它适用于当前的各种版本的教材、各种类型的课文。现以义务教育小学韵语教学课本(实验)第五册《古诗三首(夜宿山寺、独坐敬亭山、竹里馆)》为例,谈谈新标准在语文课堂教学、备课中的集中体现: 一、教案 9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1、背诵、默写三首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懂得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抓住词句意思,理解诗句及有感情地朗诵。 第一课时: 一、定向导入 1、导入新课,提出本课教学内容、重点和要求: A、初读课文理解三首诗的大体意思。 B、正确流利地朗读三首古诗。 C、查字典或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预习:A、指名读课文。 B、学生质疑问难。师生讨论交流。重点内容教师板书,待课堂解决。 二、教学新课 1、粗读课文。指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其余学生思考:抓住古诗题目说说三首诗写了怎样的.情景?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2、细读课文。学生仔细默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查字典、看注释或结合课文理解意思。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自己练习读、讲词语意思。小组讨论、交流疑难问题。 4、小组汇报,师生共同讨论。个别词语教师讲解。如:危 恐 尽 闲 厌 复 啸 5、指导熟读诗句。A、教师范读第一首,指导熟读。(重点是字音、停顿和重音) B、学生任选一首练习读得正确流利。小组内交流。 C、指名自愿读其中一首,师生共同讲评。(尽量不要与别人相同) 三、课堂练习。 1、任选一首练习熟读,小组间互评。 2、写出其中一首诗题目的意思,小组内互相交流。 四、课堂作业。 1、任选一首诗认真抄写一遍。 2、把预习中不明白的字词意思写在课堂本上。 3、回家查查有关资料,说说敬亭山竹里馆的地理位置及与三首诗有关的知识。 第二课时: 一、定向导入 1、导入新课,提出本课教学内容、重点和要求: A、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B、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C、有感情的朗诵三首诗。 2、检查复习:A、指名分别读三首诗。 B、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危 恐 尽 闲 厌 复 啸 二、教学新课 1、出示自学要求:(1)任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结合词语意思,说说诗句意思。(2)说说这首诗中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师生共同逐首讨论、交流。 4、指导感情朗诵(重点是停顿、重音的指导)。 三、课堂练习1、任选一首诗,用画笔画出诗中描写的情景并写上这首诗。(也可小组合作画一首) 2、指名指图向同学介绍所画内容,全班讨论、交流,互相补充。 四、课堂作业 1、选择感兴趣的一首诗有感情的朗诵给同学听。也可把它配乐唱出来。 2、任选一首诗把诗中描绘的情景表演给别人看。 第三课时 一、定向导入 1、导入新课,提出本课教学内容、重点和要求: A、背诵默写三首诗。 B、展开想象改写三首诗。 2、检查复习:A、指三名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B、用自己的话说说三首诗诗句意思。 二、教学新课 1、展开想象任选一首诗,把它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要求:(1)抓住六要素,写清诗人的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2)把这首诗也写在文章中。 2、指名到前面读自己写的文章,师生交流、补充。 3、指导背诵。 三、课堂练习背诵、默写其余两首诗。 四、课堂作业 把其余两首诗中再选一首编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二、自我评价: 1、体现了语言文字训练的阶段性、层次性。 本课要求教三课时,我没有像传统教学古诗时一样:一课时讲解一首诗,而是把总目标分解在三课时中处理。读的总要求是:背诵、默写三首古诗。三课时分别分解为(1)正确流利地朗读。(2)有感情地朗读。(3)背诵、默写。理解的总目标是:理解词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三课时分解为:(1)查字典或结合课文理解词语意思。(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思想感情。(3)展开丰富想象改写三首古诗。三课时教学过程层次清晰:初读理解字词;再读理解诗句意思;三读体会思想感情。同时也完成?quot;整体感知-----重点理解------综合运用的训练过程。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了循序渐进。 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中没有面面俱到地讲解每首诗,而是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选一首学深学透,逐步达到能举一反三。学生在小组交流、汇报中展示了自己的学习过程,同时也从别人的讨论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从而把三首诗都能尽快地掌握。通过自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潜能和求知欲望,养成探索问题实质和事物本质的良好习惯。通过合作进行引导,启发、讨论、争辩,激发学生思维,相互学习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3、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自己质疑、解疑,增加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弹性,既调动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又实事求是地选择重点教学内容,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做到了优等生吃好,后进生吃饱。在学生汇报交流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没有牵着学生走,而是由过去教师讲,学生听;变成学生讲,教师导,使学生能畅所欲言,尽情表达。 4、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听别人读、说、议、讲;说自己的见解、做法;读课文、自己的见解;写自己的理解、感受。 5、注重发展学生的再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动笔画出诗中描写的情景,让学生由语言文字转化成生动形象的画面,便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记忆,在思维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加强了对语言文字理解能力的训练;在理解诗句意思及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安排学生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的形式,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强了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 6、更好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整个教学过程还注意了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运用美术知识画一画;运用自然知识想一想;运用音乐知识唱一唱等等都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通过查字典、查资料、表演等手段,让学生亲自动手感知学习知识的过程,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注意了课堂知识向课外知识的延伸,激发了学习兴趣。 以上只是笔者在学习课程新标准后,运用新标准进行语文教学的一些拙见。课程新标准涵盖面广,博大精深,笔者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精心钻研,与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一起不懈地努力,不断地探索,为祖国的母语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反思英语新教材教法 篇6
【关键词】 教改 英语教材 教学方法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2)10-025-01
自2008年新一套高中英语教材的全面推广,新一轮的高中英语教学改革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一股对新教材教法探索和实践的热浪也迅速波及开来。但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很多举措的效果却往往事倍半功半。因此,有的老师就干脆“绕道而行”,重新用老办法解决新教材中的新问题,即用旧的教学方法去实践新的教学内容,虽然能勉强过关,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我们对于新教材及新课标的把握还有欠缺,没有及时摆脱旧教本对于老师的束缚,没有及时调整好老师和学生的角色置换,没有及时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要用心体会新教材特点,因势利导
要想更好地推广新教材,首先就要吃透教材。2008年的新版高中英语教材较之先前的内容而言 ,1. 知识面更广。包括电影·音乐·科技·历史·文学·体育·健康等多个话题,这就要求老师的涉猎面要更广。2. 词汇量增大,实用性更强。3. 结构更明晰,目的更明确。“听,说,读,写”的训练从Warming-up到Exercises贯穿到底。4. 知识的传授更灵活地穿插于任务的完成中,对师生教与学的综合能力要求都更强。总之,要想充分完成这些知识的传授靠个人独立操作是难以做到的。反之,如果我们能利用教材特点,因势利导,结合备课组集体备课,对教材内容做适当删减,灵活变动教学步骤和顺序,问题就会简化许多,既能统一进度又能集思广益,使课堂内容更丰富,更完善,课堂效果自然会好很多。
二、师生角色准确定位
传统教学中师生属于单向交流,即老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长期以来,社会和家长普遍认为老师应该知识渊博,对学生既要和蔼可亲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则应听从老师的教导,行为规矩,单纯接受。因此,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狭窄的,单一的,课堂气氛也多以沉闷为主。而新教材因为内容广,形式活,参与性强而必将淘汰旧的教学方法。只有清楚了这一点,教师首先准确地自我定位,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起一种对称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目的、动机及个性差异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动性,拓展自己的角色范围,师生才能共同在处理和学习这套新教材的过程中游刃有余。
三、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教学手段
好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令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锦上添花。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是我们现阶段最便捷、最有效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
1. 参加网上在线英语学习新闻组、网上聊天室、电子布告栏等都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英语学习交流的平台。
2.下载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更是一种普遍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但信息更新快,而且容量大,信息传播更逼真有效。如讲述Charlie Chaplin 一课时,我们可以先播放这位电影大师的影片《摩登时代》中的一些片段。那个身穿肥大裤子,蓄着小胡子,手挥拐杖的小个子迈着鸭子步的样子令人忍俊不禁;在教授Olympic Games 一课时,我们可将奥运会的历史、赛况及中国历届奥运会的成绩做出简要介绍或给出参考图片及录像。那些独具特色的奥运建筑,那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的激动人心的时刻足以让原本枯草无味的叙述说明变得饶有兴趣,这样,师生在积极主动的氛围中教与学,效果难道不会更好吗?
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新角色 篇7
一、学习新课标, 认知新教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是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试用了10年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它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核心概念、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方面进行了修订.这里就简述一下课程目标、核心概念和一年级及二年级上册课程内容上的变化.
首先在课程目标方面明确提出了获得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将双基拓展为四基, 体现了对于数学课程价值的全面认识, 特别是基本活动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体验, 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 明确提出了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明确提出了应该培养的学习习惯是: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 对课程目标进行了完善.
其次在核心概念中新增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几何直观、创新意识”四个概念;名称或内涵发生较大变化的概念有“数感、符号意识、数据分析观念”;而“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则保持了原有内涵.
最后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中主要的变化有:一年级上:《准备课》代替了《数一数》和《比一比》, 删去了《比一比》中的比高矮;《认识图形 (一) 》代替了《认识物体和图形》, 删去了认识平面图形.去掉了《分类》.一年级下:《认识图形 (二) 》代替了《位置》;《分类与整理》代替了《图形的拼组》.去掉了《认识时间》和《统计》两个单元.二年级上:《观察物体 (一) 》代替了《观察物体》, 去掉了关于对称图形的内容;《认识时间》代替了《统计》;《数学广角———搭配 (一) 》代替了《数学广角》;活动课《量一量比一比》代替了《我长高了》和《看一看摆一摆》.
二、挖掘新教材, 体验新教法
无论是《实验稿》还是新《课标》都是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尽量遵循这个目标, 首先, 是充分挖掘教材内涵, 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如第一册准备课的“开学图”, 我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画面, 有序、完整地说出整个插图所表达的意思.使原本相对信息容量大的情境图, 转化成相对信息量单一, 利于学生理解的“分解内容”, 具体的做法是让学生按图中人物的年龄、性别、活动情景和不同的景物进行分类观察, 渗透分类思想.在以上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提问:图中有几个学生?几个老师?几个男生?几个女生?几个人?几棵树?……引导学生通过数数, 渗透自然数的概念, 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学生通过看看、数数、想想、有目的地观察画面, 感知事物数量特征, 使学生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 也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与方法.
其次, 是教师适时引导, 把握教材的“度”.新课程提倡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教师有目的、有价值的、有针对性的引导能更好地为学生自主性发展服务, 切忌“放任自流”.如上《9加几》运动会的情境图时, 我让学生在同桌互说的基础上在全班交流看到了什么?在让孩子充分理解情境图的基础上思考: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若提出的问题能马上解决的就直接解决, 最后重点解决“9+7”怎样计算?有些问题若有一定难度, 就放在课的最后或者下一课时.
再次, 在日常教学中也逐步渗透数学的美.在新教材中, 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 它正确处理了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认知规律、德育与智育、教与学、减轻负担与提高素质等方面关系, 把数学的抽象美、符号美、数的神奇美、数的和谐美和概括美、猜想美、浓浓的时代生活气息美、开放灵活美等融入其中, 挖掘和提炼教材中的美育因素, 让学生感知数学美的存在, 是激发学生情感, 陶冶学生心灵的有效途径.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中, 让学生扮演顾客和营业员表演一番, 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 争先恐后地举手要求参加, 我让他们分组, 每组都有不同商品的价格, 每个同学都配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活动开始后, 教室里买卖声不断, 就像生活中一样, 把既枯燥无味的又抽象的教学变得有声有色, 达到了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数学美.
最后在日常教学中我也非常注重数学中的“听、说、读、写”.“听”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种手段.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让学生认真听老师讲, 还要让学生学会耐心听同伴讲.“说”是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的重要手段.我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及学具, 指导学生多进行看物说话、看式说题等训练, 通过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逻辑性的提升.“读”是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主要方法.在新教材中, 可以给学生提出适当的要求或问题,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前预习;在授课过程中多引导学生进行自读质疑, 以读促思, 在学完新知识以后, 多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查缺补漏, 巩固新知, 有利于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写”是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具体运用.它包括学生分析问题的条理性、解决问题的完整性等.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教给学生如何进行书面表达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策略.
三、新课程中教师的新角色
传统的维持性学习方式已经向创新性学习转变,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传统的局限于课堂40分钟传授角色, 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 教师要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工作.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社会急剧变革,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教学中来, 师生之间已经不完全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了, 学生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取知识, 有时候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教师知道的还多, 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了威胁,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那么单一了, 教师的角色也多元化了.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一专多能的能力和优良的人格, 是教师作为指导者的先决条件.教师具有丰富知识和多种能力, 不光能让学生敬佩, 还能对学生更具有感染力.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向多重化方向发展, 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主要有:1.设计者: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 选择教材和教具, 设计教学过程, 设计学生和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2.指导者:一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活动方案主动向学生提供一些信息;另一种是学生在对一定的问题情境进行探索的时候可能会碰到一些问题, 出现信息缺乏的情况, 这时候学生主动向教师寻求信息,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更为主动.3.促进者:教师要通过激发学习动机, 为学生提供支架, 提供必要的辅导、支持和示范等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使学生学习更深入.4.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要进行教学环境的控制和管理, 组织课堂教学, 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5.伙伴: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友好融洽的关系, 了解学生的需要、学习特点、兴趣、个人爱好等, 以保证做到因材施教;另外,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也可以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 共同解决问题.6.反思者和研究者: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 分析其中的不足, 提出改进方案;另外, 教师还要从事一些与自己的教学有关的科学研究, 从理论上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高中数学新教材教法研讨 篇8
实施素质教育, 可以说教学是主渠道, 而课堂是主阵地, 因此, 为了使学生在学好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 发展其探究能力, 培养其自学能力, 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 这也是当前数学教学中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一、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几点认识
1.新教材体现学生的认识过程
新教材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为思路, 让学生亲自理解知识的产生以及发展的过程, 使学生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 通过经历一系列的质疑、比较、判断、选择和相应的综合、分析、概括等的认识活动, 进行多种观点的比较、论证和碰撞, 从而得出结论.这种方式的教学能使学生达到真正的理解和巩固.
2.新教材下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的更新
新教材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 新教材下的教学要求教师从课程的阐述者以及传递者中解放出来, 转变角色, 成为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以及参与者, 使教学成为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的过程.
3.新教材下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
新教材要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 充分发挥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 使学习变成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提升的过程, 成为一种自觉的精神解放运动.同时在教师的帮助下不断培养良好的观察、自学、实验、思维、创新的学习方式.
二、如何恰当使用新教材
教材是数学课程一个主要载体, 同时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 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基本根据.但是教师不能一味的崇拜教材, 依赖教材, 对教材内容的处理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面对教材变化, 应思考在教材文本变化的情况下, 需要怎样对教材的地位、意图、作用以及整体布局有一定的了解.此外, 在教材的处理上也不应该是盲目的, 同时对教材中蕴涵的新课程理念也要有准确的领会和把握, 并能将其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三、数学新教材教法的实施
1.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安排学生课前预习, 目的在于保持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新异刺激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并进而训练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加速汲取知识的能力.
2.教材的每一节课需要从“思考”开始.“阅读与思考”可以使学生养成阅读自学的习惯.“实习作业”为学生形成积极多样的、主动的学习方式深层次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设置适当的问题情景, 从而引导学生去观察、归纳、猜想、推理, 进行自主探索.书中所设置的“探究”、“探究与发现”等项目可提供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 可以促使他们在小组的讨论或者全班的交流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习.
3.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 应该应用于生活实践中.近年来在不断深化的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中, 数学的应用意识也得到充分的重视.无论是在情境的创设上还是在引入课题以及例题的设计上, 与以前的任何一套教材相比都显得更加的贴近生活, 数学应用应该贯穿教材的始终.
(1) 在习题、例题中适当增加相关的应用问题, 用来提高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通过丰富的实例, 从实际背景引出数学新知识.
(3) 教材设计的“阅读与思考”涉及广告的数据的可靠性, 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以及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等, 既让学生长了见识, 又能让学生深刻感觉到数学在生活实践中的妙用.
(4) 教材设置的“实习作业”, 使学生在实践探究中学会应用, 从而使学生的应用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具体教学实践中的困惑
1.由于高中数学新教材标准的原因,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能会对有些内容的安排感到不适, 例如不讲排列组合就讲概率等.
2.对于新教材中所增加的一些新内容, 比如算法、统计中的回归方程等, 在高考中有多高的层次要求等把握不好.
3.对于算法中有些案例的程序, 所编写的好像并不符合高中学生的思维习惯.
综上所述, 教师只有深刻理解了数学新教材内容的实际意图, 把握好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才能不断更新教学的理念, 从而最终达到真正激活课堂、激活学生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高慧明.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对人教A版数学教科书3 (必修) 的学习、教学与思考 (专稿) .2008.
[2]耿贵文.问题——阅读——研究:新教材的新教法尝试.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0 (6) .
[3]王丽.在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2009 (9) , 5卷.
[4]于秀兰.新教材研究性学习教学高中数学之我见.教学天地.
[5]吴杨.浅谈高中数学新教材“数列”一章.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15-2.
[6]张惠敏.如何利用高中数学新教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09 (7) .
[7]胡兰, 吕忠.适应新教材, 探索新教法——谈普通高中数学新教材的教学.江西教育科研, 2000 (12) .
[8]梁远榕.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学习与研究, 2009 (9) .
[9]杨志文.高中数学新教材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认识.中国数学教学参考, 2009 (6) .
新教材的新教法 篇9
一、Go for it教材的特点
1.编排形式复杂多样
本书分为A、B两部分, A部分是基本的语言内容, B部分是知识的扩展和综合的语言运用。每个单元还附有Self Check, 学生可以用来自我检测对本单元所学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
2.画面内容生动有趣
翻开新教材就如同翻开了一本儿童动画书, 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新教材的好多画面采用了彩色的卡通人物, 配上各种情景对话非常适合刚上初中的学生的心理, 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仔细看看新教材的内容, 增添了许多游戏、说唱、绘画等能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内容。
3.学习内容贴近生活
如果光学习一些抽象的、陈旧的知识, 学生难免会感到学习很枯燥。新教材几乎就是一本生活百科书, 如“This is my sister”, “Where’s my backpack?”, “Do you have asoccer ball?”, “When is your birthday?”等内容关注了学生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学生们感觉到英语就在身边。
4.语言运用更为交际化
首先教材突出对学生英语使用能力的培养。其次教材以大容量、多渠道和宽领域的形式来加强对学生语言信息的输入, 如教材以打招呼、问候等为基础编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际语言材料。
二、教学方法
1.用图片优化课堂教学
Go for it教材涉及到的词汇量非常大, 而且覆盖面广。教师借助图片既可以帮助学生生动形象地掌握新单词, 又可以设计学习任务, 让学生掌握重点语法。例如, 首先利用一个男孩图片向学生介绍:“This is Tom.”然后把图片贴到黑板上, 再拿出一个男人的图片介绍:“This is Tom’s father.”把图片也贴到黑板上……教完所有家庭成员的单词后黑板上出现了一张全家福。教师根据全家福再画出family tree, 把所有图片拿下来, 让学生根据family tree填写Tom家庭成员名称的单词。再例如, 利用图片教Unit 3“This is my sister”时, 我拿出教单词用过的图片问学生:“Is this Tom’s father?”学生回答:“Yes, it is.”再拿出mother的图片说:“This is his mother and this is his father.”然后把两张图片放到一起说:“These are his parents.”学生通过图片数量的变化很快理解了these, this, is, are之间的语法关系。
2.用口诀、顺口溜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学习Go for it教材中的英语语法、词的用法区别、发音规则等知识时常常感到迷惑, 因此, 我经常编一些口诀来帮助学生记忆这些知识点, 降低学习难度, 使学生学英语的热情升温。例如, 对七年级的学生讲“be”的用法时, 我用了口诀:I用am, you用are;is跟着他、她、它。要问复数用什么, 其后全部都用are。有了趣味横生的口诀和顺口溜, 学生记住了一些难记的知识点, 学习英语的热情也随之升温了。
3.用小组学习挖掘学生学习英语的潜能
在教学Go for it七年级下册Unit 6中有关澳大利亚的文章时, 我对各学习小组布置了学习任务:分工搜集资料了解澳大利亚。学生上网查询、下载资料, 阅读报刊杂志, 跑图书馆、阅览室、书店、音像店, 忙得不亦乐乎。在汇报课上, 小组发言人用英语描述了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 涉及了sports, animals, weather, people等内容。有的同学甚至提出了澳大利亚的国旗、土著民族、鸟人大赛等, 内容之丰富、详尽让人吃惊, 可见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课堂上我设置了几道有关澳大利亚的知识竞赛题, 各学习小组基本上都答对了。小组学习培养了学生们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积极合作的学习态度和精神。
新教材的新教法 篇10
一
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教材的处理,新课程教材安排较以前的教材变化很大,每期有两本书,分必修一和必修二,从教材的容量上看要比老教材多得多,那么如何给学生上完大纲规定的教材内容,就成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关于高中语文教材,我觉得一定要结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作出适合学生认知和接受能力的处理。对于教材中的课文,你只要把它当做课堂教学所要用的文本就可以了,既然是教学所需的文本,那么就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作出调整安排。
下面以高一语文上期为例,它包含必修一和必修二两本书共八个单元。我认为,高一学生文言文的功底相对较弱,因此教材中的文言文单元就应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具体在文言文单元教学的时候应有所侧重,那些涉及文言知识相对较多的文章要详讲,而涉及文言知识较少的就可以略讲。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把《烛之武退秦师》、《赤壁赋》、《游褒禅山记》等作为文言重点篇目,讲解的时候按照相关的文言知识,如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逐一落实。其他的如必修一中的现代新诗单元则采用诗歌鉴赏的方法讲解,教会学生抓意象并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在了解诗歌情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直到熟练背诵。必修一第三单元是现代文单元,这一单元主要是写人记事的散文,这些散文所描写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人和事。我在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透过文章对人和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同时看作者在人物描写中如何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如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于这个单元,我在指导学生阅读的基础上,以三篇文章为文本,把它按照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出题形式改编成现代文阅读题,从而既让学生熟悉了解了课文,又训练了学生的现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必修一第四单元是新闻单元,本单元主要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主要介绍新闻的基本要素,并着重结合高考语言运用题,落实如何给新闻拟标题,拟新闻导语,概写一句话新闻等。
通过对教材的合理处理,我发现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了,学生都能感觉到学习语文很实在,不空洞了,而且与过去相比时间上也较为宽裕,一学期教学内容虽多但并不感到紧张。
二
在教法上,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主张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新形式。自主学习就是把简单的、能通过自学解决的问题先让学生完成,如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留在交流时进行合作共学。合作学习通常针对的是导学问题里有一点难度的问题,这个环节是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的,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各组汇报交流、补充和教师的讲授进行。探究学习是为解决在上一个环节中较难理解的问题和新发现的问题,通过利用已经学习的知识来逐步探究和解决。
下面我以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为例,具体谈谈其教法要求。
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结合注释,利用文言工具书,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较简单的文言基础知识。对学生自学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问题的提出可以通过学案导学,也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由教师分类整理,这样既可增强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又有利于学生学习困惑的顺利解决,从而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甄别,选出那些有深度,更有价值的问题,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有针对性,才更有的放矢,才更能增强课堂的有效性。课堂教学中只有师生思维反复碰撞才能折射出创造的火花,才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该说,这是教师形成教学特色的重要一环。
学生合作互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有效的组织和引导,把自主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分工合作,取长补短,进行思维碰撞。在《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中,我把学生在自学中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分组落实,以知识竞答的形式,由一组同学提出问题,再由同学作答,其他学生作补充。这样既解决了课文中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就是小组讨论不能单纯追求课堂的热闹,往往课堂表面的热闹并不能掩饰教学内容的单薄,讨论要注意实效性。
探究释疑:在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了解学情,明确学生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然后启发引导,把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后总结方法,使学生在学好新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在《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中,就文言知识,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如涉及词类活用,就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本课中所有活用的知识点。涉及一词多义,就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的相关例句加以归纳整理。同时在文章的内容分析上,可引导学生对烛之武这一人物进行分析,从烛之武的果敢、言辩、爱国等方面加以落实。也可以此材料为例引导学生话题作文的写作训练。当然,老师也可就这篇文章提出开放性的问题供学生讨论探究,以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学生讨论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讨论的方向把控,讨论探究结束时,教师要辅以启发性的总结和指导,这样才能解决学生自主探究不流于形式或自主不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既学到知识又充分调动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数学新教材教法探究 篇11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材 教法
现在社会处于信息化时代,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得到的信息也很广泛。而初中年龄段的学生求知欲望较强,对新生事物接受特别快,但不喜欢数学中抽象乏味的东西,所以很多学生不喜欢数学,感觉只有乏味的计算、抽象的概念,难于理解的严密推理过程,缺乏创造性和趣味性,而现代数学教材內容可谓丰富多彩,教学方法五花八门,教学对象个性差异大,教学观念也层出不穷。因此,我就新教材在教学方法上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究。
一、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知识,并能够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地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所以教师在课前要认真设计好学生的课堂(做数学游戏,讲数学故事或联系实际等)活动,在上课开始时作为创设情境、积累经验和提出问题之用,从实际问题中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中,必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并要带有刺激性和挑战性。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通过做一做、摸一摸、摆一摆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具体做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每堂课的开始设计一个好的导语,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2.借助教具、学具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3.课堂上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增加学生的兴趣。
二、建立师生互动关系,激活课堂学习氛围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学习活动不能仅依赖模仿与记忆,要打破传统的由教师一味讲授,强求学生理解记忆的方式,应把握教材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提出问题,分小组探讨,教师指导,培养学习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摆、做等活动,使学生在感性基础上自主获取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从而发现和创新。作为教师应立足于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寻找活动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反思教法和促进学生的学法,正确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给不同基础的学生都带来成功的愉悦,以获得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方向,让学生明确目标进行定向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质疑问难,学习讨论等环节,使得课本上枯燥的规则和抽象的概念向自身内化,同时要进行目标检测掌握学生达标情况。此外,教师要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师生互动、平等参与、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
三、重视数学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学习技能
数学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前提且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认真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教师要向学生传授听课技能,使学生能在课堂活动中抓住重点,明确目标,提高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益。“说”就是要求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并能参与同学之间的讨论探究,且能向老师提出问题。“读”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阅读课本和课外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养成一种自学的好习惯,从而增强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决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想”就是要让学生发挥独立想象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想象中对数学知识不断探索加深理解,从而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因此,作为一位数学老师就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数学能力提高的条件,并不断探索出新的有规律的教学方法。
总之,我们教师面对新课程,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上都要有根本性的变化,打破传统师生关系的模式,放下“架子”,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能力发展为宗旨,这才是探究新教材教法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倬.探索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方法[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新教材的新教法 篇12
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理念和方法等方面有了很大变化。下面,我结合本校三年来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的思考和体会谈些看法。
一、感悟教材新意,体会科学教法
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有很大的变化。新数学教材强调注意从生活和学生的角度去选择内容,设计画面,编写例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
新课程的核心是让学生参与,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新教材自始至终在引入部分设置了许多填空部分,让学生填空,让学生去做,练,探究,归纳,最终解决问题。学生学会了知识,同时这些知识来源的全过程是自己总结出来的,也加深了记忆。
新教材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合理使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知识的应用与方法。如,我在讲有理数乘法这一节时,从蜗牛的向左向右运动(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在前在后的位置(现在前为负,现在后为正),让学生从数轴上很直观地看出这四种情况的位置,由此而归纳出法则。又如,“乘方”一节,先将一个负数的乘方转化为相同负数积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运算, 偶次方:(-7) 4=(-7)×(-7)×(-7)×(-7)=2401,奇次方:(-7) 3=(-7)×(-7)×(-7)=-343。学生通过已学过的知识运算后讨论并归纳总结出有理数的乘方的法则。
新教材注重应用,加强了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没学的情况下,我先出示一道应用题,把每一个量都在课本上留出空白,让学生将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填出来,并问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自己的认识、理解最终找出了等量关系,列出了等式,进而引入方程的概念,又举出一个应用题……通过这两个方程的观察比较而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在讲方程的解法时我同样也利用应用题引入方程,利用等式的性质和运算定律逐步引出移项、合并的规律。
新教材注重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在新教材中设置了多处观察、探索、试一试、思考、探究的栏框,使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在观察、思考、探索的同时归纳总结出规律,掌握知识。我还设计了“读一读”“实践与探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新教材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不单纯地依赖于模仿和记忆,而是着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创造能力。
二、自设研究课题,探究教学模式
一切教学活动围绕自学探究展开。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分为“自学预习、小组讨论展示、点拨引导、回顾反思”四个部分,学生在此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集体研讨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感受求知的激情和学习的快乐。
1. 自学预习。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教师把课本知识问题化,列出预习目标和自学导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使其对课堂学习的基本内容(包括概念、公式、定理、解题方法、知识应用等)有初步的了解,并做好自学笔记和部分达标检测,真正让学生自己走进课堂。教师可参与到学习小组中,通过观察、提问、抽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情况,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解答疑问,指导学生自学。
2. 小组讨论展示。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通过合作交流互相补充和完善,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小组交流基础上,各组要推举代表面向全班进行展示,其它小组可以进一步补充、评价,在学生展示交流过程中,教师可同步点拨。
3. 点拨引导。
通过问题的讨论解决,教师应不失时机地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学习方法指导和学科思想方法的渗透,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理解的同时感受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的美的熏陶,培养数学素质。通过适当评价和矫正,师生共同感受学习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和矫正,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概括总结,自我矫正,自我提高,自我激励。
4. 回顾反思。
“思”即反思规律方法,反馈练习,深化提升。对所学知识横向拓展,纵向延伸,带着问题思考,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实施“学、议、导、思”有几点要求: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思维发展水平,研究新课标准,处理好教学目标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关系,使设定的预习目标和自学导纲具有可操作性。小组捆绑,引入竞争,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实施“学、议、导、思”教学模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加大课堂信息容量,改善课堂节奏,达到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三、鼓励独立思考,引导主动探索
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讨论。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例如,新课标七年级教材在探索日历中的规律时,先展示给学生熟悉的日历卡,提出问题:“卡中的正方形框中9个数字之和与正中间1个数的关系是什么?这样的关系对其它方框成立吗?同学们能用代数式表示吗?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为什么?同学们能发现方框中9个数字间的关系吗?可以用代数式表示吗?”这样提问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较大,同时也反映出问题逐步加深。学生可以观察—试验—探索—找规律—验证,充分参与教学活动。这就改变了以往以教为主的局面,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改变了以往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