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材教法(通用10篇)
课程教材教法 篇1
音乐教材教法研讨教法部分材料
——关于新教材的使用及当前课堂存在问题的探讨
一、新教材的特点及处理方法、策略
在两次疑难问题的交流与探讨中,大家普遍认为新教材活了,直观性文字少了,可直接采用的素材少了,不好用了。为了正确理解新教材,充分利用好新教材,我们必须首先研究新教材的特点。那么,新教材和旧教材相比,都有哪些特点呢?
(一)新教材的特点
1. 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这一点,从书中选取的图片就可见一斑。另外,新教材还选取了大量的接近当代学生音乐生活的内容与素材,如《泰坦尼克》主题歌——我心永恒,《难忘今宵》、《给未来一片绿色》等等,而且在实践与创造中也是这种体现,比如:用自制打击乐器进行节奏表演或创编;14册35页为熟悉的自然画面选配音乐等等。新教材的这种变革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大的现实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观察现实生活的过程中理解音乐,增强音乐、学生、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使音乐课走向生活化。
2. 学与导结合——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打破旧教材重教师“讲”的模式,新教材倡导了学生自主、合作、及探究的教学方式。(同时《音乐课程标准》中还提出体验、感悟、模仿等适合音乐学科的特殊学习方式。)新教材不仅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的“学本”。新教材的编写不仅注重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感悟,还重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帮助学生从生活实践入手,捕捉音乐元素。这一点在课后“实践与创造”中均有大量体现。比如音乐十六册课本11页的实践与创造、管弦乐《九寨沟音画》的实践与创造等。
3. 继承与创新结合——注重反映社会发展和最新科技成果
4. 文本教材与开发课程资源结合——注重给教师留有创造空间
新教材为教师留有一片广阔的创造空间,不再强调教材的权威性和唯一性,而把它看成一种特殊的教学资料。这也就是为什么同一教材不同的人或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既要作教材的实施者,又要做教材的设计者,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但凡有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一切物质的、精神的素材都可以作为教材。我们要突破以教师、教材为中心,以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教学习惯,走向开放式教学。
5. 科学内容与活泼形式结合——注重教材生动、通俗、情趣化
新教材打破旧教材板起面孔说理的模式,注重内容的新颖独特、引人入胜;压缩教材容量,降低了难度,减少了乐理知识及技能训练,取消了不必要的记忆内容;编排形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文字优美,采用简谱,通俗易懂。新旧教材在这一点上的反差在小学音乐课本中体现最为突出,教材广泛采用了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6. 学科独立与学科渗透结合——注重学科间整合新教材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进一步促进了课程综合化的发展。比如七年级14册音乐课本第23页的实践与创造三:聆听《欢乐歌》,与《小放牛》、《大起板》作比较。讨论:江南音乐与北方音乐有何不同?把本单元的歌曲、乐曲编上序号,将他们的序号填在中国分省地图的相关区域内。下面是一幅中国地域轮廓图。把音乐与地理结合起来了。
(二)处理策略、方法
了解了新教材的特点,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处理和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呢?以下几条可作参考:
a)简约——化难为易,以简驭繁
所谓简约就是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还要对教材进行挖掘、梳理、浓缩,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化难为易,以简驭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获得较大的学习效益。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简约?
要简约,首先是浓缩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刻内涵,让学生去认识本质的东西。
我曾经看过一节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课——《快乐的早晨》,本来对于六、七岁刚入小学的孩子,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及良好的听音乐的习惯,很多教师感觉这个过渡不好操作。该教师通过对课标及教材深刻的理解与浓缩,把本课教学目标恰当地简化具体为 :
1. 学习聆听乐曲的方法,知道要用耳朵听音乐,对听音乐产生兴趣。
2. 欣赏《快乐的早晨》,感受体验音乐的情绪,复习《上学歌》,并能用动作配合音乐。
3. 感受音乐的长短。
并围绕此目标组织了一系列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音乐实践,用自己的耳朵聆听并对所聆听的音乐做出反应。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要简约,其次是必须有取有舍,删除浅显易懂非重点的东西而突出重点和关键的东西。在这里有“五讲五不讲”原则。“五不讲”是:支离破碎的分析不讲;学生已经懂的不讲;学生自己能讲的不讲;教师讲不清楚的不讲;学生听不明白的不讲。“五讲”是:要讲,必须有教师自己研究教材的心得体会、感悟发现;必须高于学生之上,(要能讲得学生感兴趣,讲得学生记得住,讲得学生开眼界,讲得学生佩服你);必须是传授程序性的知识,而不是陈述性的知识 ;必须是传授逻辑上有必然联系的知识;必须传授主题性的知识。如果说这个内容有些琐碎,我们武主任总结的有一个“三要三不要”:学生自己能想的,教师不要代替学生去想;学生自己能说的,教师不要代替学生去说;学生自己能做、能解决的,教师不要代替学生去做、去解决。
b)扩充——多向思维,开拓思路
扩充,就是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对原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补充和增加,从而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比如,在欣赏音乐作品时,我们可以同题材(体裁)作品进行扩充,如在学习江苏民歌《茉莉花》时,可以把河北民歌《茉莉花》、萨克斯《茉莉花》、流行音乐《茉莉花》扩充到一起。再比如同体裁的众多《摇篮曲》;或者同一作曲家的作品,如在学习王洛宾的《青春舞曲》时,可以扩充到《掀起你的盖头来》《在那遥远的地方》等,进而扩展到西部民歌的特征。
扩充不仅仅指教师,学生也要扩充,比如根据所学内容,让学生提前进行搜集调查、社会实践等。也许一开始学生未必会有多大的收获,但请注意一点:那就是千万别太小看我们的学生,没有多总有少的。加上我们适时的激励与引导,总会积少成多,由点到面的。我们没有必要孤军奋战,我们完全可以把音乐课堂延伸到课外,把四十分钟的“小课堂”扩展成无限的“大课堂”充分利用好丰富的社会音乐资源,增加学生的信息量,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增强我们的教学效果。
c)调整——回归生活,与时俱进
调整包括内容的调整、顺序的调整、形式的调整等等。
调整内容首先要考虑它的生活性,其次时代性。构建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只有把知识的根安在学生自己经验的土地上,才能真正地实现意义构建。而要把知识的根安在学生的经验上,就必须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去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因此,音乐新课标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d)探究——以疑促思,体验感悟
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要教无疑须先教有疑。课堂要以问题为中心,让问题成为联系知识的纽带,在问题中开始,在问题中结束。这就启示我们要转变传统教学中“以教代学”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体验音乐及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e)整合——学科渗透,知识整合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程各个分立,这是不得已的办法。”“教育的最后目标是使各个部分分立的课程能发生的影响纠结在一起,构成了有机体似的境界,让学生的身心沉浸其中。”
f)活化——化静为动,学做合一
处理教材另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活化教材,设法将静止的、抽象的、死板的教学内容活起来,从而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为什么相同的小说、电影、电视剧,现代人更喜欢看电影电视,而不愿看小说,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但同时又对电视音乐节目情由独钟,流连忘返。这能否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在教学中我比较留意音乐 “板块教学”的构思,大家也不妨结合自己的教学尝试一下:
“音乐大舞台”,设计是为给孩子们创设一个艺术实践的机会,让孩子们体会成功的喜悦,发现并培养学生独特的才能和兴趣。
“流行音乐大挪移”,把优秀的流行音乐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怎样的音乐才是适合自己的。
“七色魔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童话般的设问出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同时让学生知道变幻无穷的音乐殿堂均来源于这七个最基本的乐音。
“音乐大擂台”,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竞争意识。
“走进音乐厅”,是把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补充内容更多的介绍给学生,从而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再比如“音乐无极限,风格任你变”、“品头论足”、“走进音乐创作室”、“音乐魔盒”、“精彩十分”、“上台露一手”等,都是让学生在听、唱、奏、创、演的动态“活动”中投入到音乐的美好境界中。
g)拓展——扩展课外、延伸社会
成功的教学既立足于课堂,又不局限于课堂,努力做到课堂向课前延伸和向课后拓展,向社会和家庭开放,向大自然开放;既立足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努力促进多种教学资源的利用。
此次音乐课程改革,改变了原来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构建了以“人与音乐、社会生活与音乐”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有利于让学生从关注身边的音乐开始,来认识音乐的起源和学习音乐及知识。
如: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入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生活中的节奏。
走—— × × ︱ × × ︱ × × ︱
跑—— ×× ×× ︱ ×× ×× ︱
跳—— ○× ○× ︱ ○× ○× ︱
“母鸡下蛋曲” 咯咯 咯咯 ︱ 哒 — ︱
“狗叫曲” 汪○ 汪汪 ︱ ○ 汪汪 ︱ 汪汪 汪 ︱
……
(三)新课堂设计建议
有了对新教材特点的认识及基本处理策略,之后应该进行的是课堂教学设计。那么,现行课改状态下对课堂教学设计又有什么新要求呢?
新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要突破以课本、课堂为中心;突破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实行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再带着新的问题走,课堂始终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中进行。另外还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1. 整体设计应有戏剧性
教学设计应开头引人入胜,中间波澜起伏,结尾余音未绝。另外,要想使课堂教学有戏剧性,教师的课堂设计就应有悬念和矛盾或者是知识、能力、智力上的挑战。
2. 教学方法设计要有多样性。
有的教师长时间的教学方式一直在磨道式循环重复,其教学方法的程序化、公式化、单一化最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比如有的教师在上欣赏课时总是本着这样的流程:乐曲简介——听赏乐曲——分析乐曲——再次听赏——延伸创作,教师刚一板书课题,学生就知道了本节课的全部内容,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年年岁岁教此书,岁岁年年法不同。”
3. 加强人情味与幽默感
音乐教育时一种审美教育,它要求通过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及活动的参与,起到陶冶情操、愉悦心灵、塑造人格的作用,音乐时一种极具感染力的听觉艺术,它拒绝一切“正经八百”、“严肃呆板”的说教方式,它需要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另外,情先行,理必通也是这个意思。
4. 尽可能的开展音乐竞赛活动
竞赛激励斗志,人的大脑在竞赛状态下的工作效率最高。由于竞赛的开展,原本兴致并不高的学生也可能因之而兴致勃发。
二、当前课堂存在问题的探讨
(一)、存在问题
1. 课堂随心所欲,不经设计,想到哪儿,上到哪儿。“新思路,老办法,一台录音机走天下”。
(课例略)
这在平时的课中随处可见。由于工作繁忙,备课流于形式,上课无即定明确目标,走到哪儿算到哪儿。这也正是为什么一上公开课,学生就觉得老师变了,讲的课也变了,变得摸不着头脑了;教师也抱怨学生太不配合了,反应太迟钝了,平时的活泼劲儿哪儿去了。可是我们想一想,不熟悉你的教法,学生他怎么很好的配合你?!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这是和我们平时上课分不开的。
2. 为综合而综合,为表演而表演。
缺乏目标意识、音乐本位意识,对音乐学科本体功能的认识和把握不够。把音乐课上成语文课、地理课等等,拓展无度,出力不收粮。
(课例略)
3. 重形式,轻内容。只重视音乐活动的量,不重视音乐活动的质。
课改以后,教师为了突出教学方式的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往往在音乐课上安排了大量的音乐活动环节或游戏环节,一节课热热闹闹的结束了,学生玩的很开心,却什么也没学会,甚至一首歌都没唱会。学生得到了极大的自由,但自由等于自主吗?!教师在设计安排音乐游戏活动时,往往忽视了最重要的活动的质,只重视了活动的量。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一定要考虑我们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学习特点,一定要明白自己通过游戏活动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有张有弛的音乐活动参与中感悟音乐的产生与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音乐课堂才会是井然有序的、朝气蓬勃的,也是充满情感,充满理性的。也惟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首师大教授曹理老师在2004年全国音乐优质课评比活动中也点评到了课堂中这一共性问题。
(课例略)
4. 公开课上成表演课。
公开课是教师之间交流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的一种好的方式。听课教师的目的不仅仅是关心课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心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另人遗憾的是许多音乐公开课中,课堂气氛让人感到生动有趣,但学生学习超快的速度和工整的问题回答让人吃惊,使人不禁感到公开表演成分较多。例如:在很短的时间内学生就能排出有模有样的舞蹈,几乎不用练习就能整齐地作出声势律动,学生所有的回答全都是异口同声,没有不同的思维,整齐划一,甚至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公开课是展示一个教师综合素质的极好机会,谁都想让自己的能力得到别人的赏识,但这种对课堂过度的处理及包装已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当然,教师对课堂的执着是让人钦佩的。但一节有价值的音乐公开课,应敢于暴露教学设计以及原汁原味的师生互动。因为只有真实的课才值得教者和听者去研究。
(课例略)
5. 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没有把情感目标渗透到一系列教学环节中,而是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景,孤立地、人为地、机械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其实,三维教学目标合则一石三鸟,分则一损俱损。三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在教学同一过程中实现三个目标,而不是一个目标一个目标来完成。比如《非洲的灵感》一课,如果不是通过一系列教学环节给学生展示一幅极具民族风格的非洲风土、人情、文化等画面,让他们客观地认识非洲、了解非洲,了解埃及人创造出以金字塔为象征的灿烂文明,了解非洲人对世界发展所做的不容忽视的贡献,怎么自然引发出学生理解并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思想感情。
(二)、解决导向
由于现在我们还没有一套放之各校皆可用的具体的解决方法,或者说我们还在不断的探索研究中,在这里,我仅给大家提供一些解决的导向,希望大家能根据各自各校的具体情况创新出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的音乐课堂。
1. 辨证地认识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究其以上原因,一是形式化,二是绝对化。归根结底是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欠佳所致。
创新离不开继承,创新以继承为基础,继承以创新为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课堂上的诸多问题,才能摆正新、旧课程的关系。新课程是对旧课程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旧课程辨证地否定,而不是绝对地否定。
2. 辨证地认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
新课程改革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这本是正确的、是好的。但如果我们因此而否定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则从根本上违反了教育的规律和辨证法。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离不开教师的培养和塑造,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地位是不能动摇的。
3. 要辨证地认识合作探究与接受学习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突出了合作探究学习,重视对知识的探究和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等,无疑是重要的。但如果我们只要合作探究性学习,不要接受学习,其结果就会在培养了人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人对系统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另外,由于知识的显性与隐性之分,理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以上这些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整理归纳及心得体会,如果能给音乐教师提供一些参考的便利,则已感荣幸。恳望大家的批评指导。
课程教材教法 篇2
一、我国高校法语专业商务法语课程教材现状
“商务”这一概念, 广义上指一切与买卖商品活动相关的商业事务, 狭义上指商业和贸易活动。无论是从广义还是狭义, 这一概念的外延都是很广的。例如, 仅从生产企业的角度看, 商务活动就涉及法律、金融、管理、营销等多个学科, 涵盖的知识面很广。因此一般没有哪个专业可以被设置为商务专业, 只有商学院或商务系存在, 在那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攻读商务领域的某个专业。对于专业学习法语的学生来说, 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 以法语这一外语为工具, 学习并掌握一般的商务通识并非易事。而商务法语这一课程一直就是法语专业高年级开设的主要课程之一, 它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熟悉专业技术词汇的同时, 进一步从整体上学习和理解法国商业文化及社会经济制度, 具备开展与法国有关的各种商务活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1]。可见, 该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而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人才,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适应市场的能力。鉴于此, 商务法语课程的教材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出版市场上的商务法语书籍日益丰富, 但能用作高校法语专业教材的商务法语教程不多, 常用的有杨亚平编的《Francais Des Affaires》, 任友谅编的《Le Francais commercial》等, 较新的有张晶、米歇尔编著的《Pour Parler Affaires》, 王福祥、卢思源主编的《Le Francais Des Affaires》等。它们在内容上各有偏重, 在形式上各具特点, 对学时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各种版本的商务法语教程及相关书籍的陆续面世本身就说明了高校法语专业迫切需要既适应学生特点、又符合就业市场需求的好教材, 这不禁引发我们对商务法语课程教材的开发和教法的思考。
二、商务法语课程教材开发应遵循的原则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 是进行教学工作、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2]。商务法语课程的教材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
1. 适应性原则。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展开的, 商务法语课程教材的开发也应针对高校法语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法语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由于这些人才本质上是外语人才, 编撰者应分析学生毕业后有可能从事什么行业, 以此为依据进行教材选题的设置、教材内容的安排及教学课时的确定。对培养目标规格的适应同时也是对市场需求的适应, 这样才能使教材具有实用性, 有助于养成学生的应用能力。
2. 先进性原则。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化、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 许多传统的业态发生了变化, 新的商业形态不断出现。商务法语教材应根据时代的特点, 紧跟发展, 摒弃陈旧的内容, 介绍新颖的知识。例如随着通讯业的发展, 传统贸易采用的电报、传真等通讯方式已逐渐被电邮、扫描取代, 有的学生已不知道什么是挂号信;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网上支付成了新的支付方式。这都是随着科学的发展进步而出现的新知识, 在组织贸易章节教学内容的时候, 应适当介绍电子商务的入门知识, 因为它正成为一种主要的贸易形式。又如, 随着会展经济的发展以及世博会在中国的举行, 可将会展方面的有关知识编入教材, 使学生认识这一业态, 扩大其商务知识面。
3. 综合性原则。
这里所说的综合性主要是指教材内容的广度与深度、难度与易度的综合关系。如前所述, 商务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 涉及到多个学科的多个方向, 因此对于一般的外语人才来说, 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每个商务学科都进行深入的学习。商务法语教材在深度与广度的关系上应该是广度优先, 以拓宽知识面, 增加信息量为主;在难度与易度的关系上亦应该是易度优先, 不刻意追求理论性、系统性和学科性。商务法语课程旨在使学生对一般的商务通识有入门的了解, 使学生具备毕业后进入某商务行业工作的一定条件, 其成熟的业务能力以及因谙熟法语形成的优势将是在入门后的培训、工作中逐渐形成。
三、商务法语的教材教法
教材教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采取的手段, 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 获取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3]。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学生、教材三个要素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商务法语课程可以尝试以下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讲授法一般用于理论知识的教授, 如解释“营销”的概念, 介绍营销的五要素五个“P”时, 为了使学生明白基本概念, 了解运作程序, 首先要采用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学中应用范围最广的教学方法之一。在采用讲授法时, 应注意教学内容要有高度的系统性, 运用概念正确, 逻辑严密、条理清楚;要注意按学生心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内容, 由易到难, 层次分明;在讲授过程中还要注意具有启发性, 语言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引导学生做好笔记。其有点是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效率高, 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但也具有不利于师生互动, 不利于学生自主思维的弱点, 在使用时应尽可能地生动活泼, 避免形成满堂灌的僵化局面。
2. 参观法。
参观法是一种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它是根据教学要求, 组织学生到现场对实际运作进行观察研究, 从而获得实际知识和理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 在介绍销售企业 (如大卖场等) 如何进行理货时, 可组织学生参观甚至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操作, 使学生从现场了解到理货应遵循的原则。教师采用参观法应注意在参观前确定明确的目标, 制订参观计划;在参观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参观后要督促学生整理笔记, 进行总结, 最好以小组为单位写出书面报告。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效率。
3.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让学生在某一模拟环境中按某一角色进行活动, 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办法。这种教学方法能活跃教学气氛,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来自其亲身体验的知识。例如, 在介绍生产企业进行原材料采购、外贸买卖双方协商价格而进行的谈判时, 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设计逼真的工作情景, 让学生扮演情景中的角色, 用其所学得的知识尝试处理各种事务。其过程往往能在学生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其所学知识有很大的巩固作用, 能较好地帮助其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
总之, 商务法语作为我国高校法语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其教材开发和教材教法的研究成果直接影响到法语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 具有重要意义。教授商务法语课程的专业教师如能在这些方面不断地探求, 将是对高校法语专业建设的不可小视的贡献。
摘要:商务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 涵盖多个学科的多个方向。商务法语是法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主要课程之一, 旨在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具备与法国有关的各种商务活动的通识。商务法语教材的开发是该门课程建设的核心。商务法语教材的建设应遵循适应性、先进性和综合性的原则, 在教法上可将讲授法、参观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关键词:商务,商务法语,教材建设,教材教法
参考文献
[1]朱懿心.高职高专教师必读[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
[2]杨亚平.商务法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商务法语课程教材及教法刍议 篇3
关键词:商务;商务法语;教材建设;教材教法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载体,是把教育思想、观念、宗旨等转变为具体教育现实的中介,也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1]。对某一门课程来说,其开设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材的质量。教材的开发和教材教法的研究是课程建设过程的关键所在。以上理念在商务法语课程的建设上体现得尤为显著。
一、我国高校法语专业商务法语课程教材现状
“商务”这一概念,广义上指一切与买卖商品活动相关的商业事务,狭义上指商业和贸易活动。无论是从广义还是狭义,这一概念的外延都是很广的。例如,仅从生产企业的角度看,商务活动就涉及法律、金融、管理、营销等多个学科,涵盖的知识面很广。因此一般没有哪个专业可以被设置为商务专业,只有商学院或商务系存在,在那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攻读商务领域的某个专业。对于专业学习法语的学生来说,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以法语这一外语为工具,学习并掌握一般的商务通识并非易事。而商务法语这一课程一直就是法语专业高年级开设的主要课程之一,它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熟悉专业技术词汇的同时,进一步从整体上学习和理解法国商业文化及社会经济制度,具备开展与法国有关的各种商务活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1]。可见,该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而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适应市场的能力。鉴于此,商务法语课程的教材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出版市场上的商务法语书籍日益丰富,但能用作高校法语专业教材的商务法语教程不多,常用的有杨亚平编的《Francais Des Affaires》,任友谅编的《Le Francais commercial》等,较新的有张晶、米歇尔编著的《Pour Parler Affaires》,王福祥、卢思源主编的《Le Francais Des Affaires》等。它们在内容上各有偏重,在形式上各具特点,对学时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各种版本的商务法语教程及相关书籍的陆续面世本身就说明了高校法语专业迫切需要既适应学生特点、又符合就业市场需求的好教材,这不禁引发我们对商务法语课程教材的开发和教法的思考。
二、商务法语课程教材开发应遵循的原则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进行教学工作、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2]。商务法语课程的教材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
1.适应性原则。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展开的,商务法语课程教材的开发也应针对高校法语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法语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由于这些人才本质上是外语人才,编撰者应分析学生毕业后有可能从事什么行业,以此为依据进行教材选题的设置、教材内容的安排及教学课时的确定。对培养目标规格的适应同时也是对市场需求的适应,这样才能使教材具有实用性,有助于养成学生的应用能力。
2.先进性原则。随着人类进入信息化、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许多传统的业态发生了变化,新的商业形态不断出现。商务法语教材应根据时代的特点,紧跟发展,摒弃陈旧的内容,介绍新颖的知识。例如随着通讯业的发展,传统贸易采用的电报、传真等通讯方式已逐渐被电邮、扫描取代,有的学生已不知道什么是挂号信;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支付成了新的支付方式。这都是随着科学的发展进步而出现的新知识,在组织贸易章节教学内容的时候,应适当介绍电子商务的入门知识,因为它正成为一种主要的贸易形式。又如,随着会展经济的发展以及世博会在中国的举行,可将会展方面的有关知识编入教材,使学生认识这一业态,扩大其商务知识面。
3.综合性原则。这里所说的综合性主要是指教材内容的广度与深度、难度与易度的综合关系。如前所述,商务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涉及到多个学科的多个方向,因此对于一般的外语人才来说,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每个商务学科都进行深入的学习。商务法语教材在深度与广度的关系上应该是广度优先,以拓宽知识面,增加信息量为主;在难度与易度的关系上亦应该是易度优先,不刻意追求理论性、系统性和学科性。商务法语课程旨在使学生对一般的商务通识有入门的了解,使学生具备毕业后进入某商务行业工作的一定条件,其成熟的业务能力以及因谙熟法语形成的优势将是在入门后的培训、工作中逐渐形成。
三、商务法语的教材教法
教材教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采取的手段,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取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个要素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商务法语课程可以尝试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授法一般用于理论知识的教授,如解释“营销”的概念,介绍营销的五要素五个“P”时,为了使学生明白基本概念,了解运作程序,首先要采用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学中应用范围最广的教学方法之一。在采用讲授法时,应注意教学内容要有高度的系统性,运用概念正确,逻辑严密、条理清楚;要注意按学生心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内容,由易到难,层次分明;在讲授过程中还要注意具有启发性,语言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引导学生做好笔记。其有点是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效率高,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但也具有不利于师生互动,不利于学生自主思维的弱点,在使用时应尽可能地生动活泼,避免形成满堂灌的僵化局面。
2.参观法。参观法是一种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它是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到现场对实际运作进行观察研究,从而获得实际知识和理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介绍销售企业(如大卖场等)如何进行理货时,可组织学生参观甚至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操作,使学生从现场了解到理货应遵循的原则。教师采用参观法应注意在参观前确定明确的目标,制订参观计划;在参观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参观后要督促学生整理笔记,进行总结,最好以小组为单位写出书面报告。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效率。
3.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让学生在某一模拟环境中按某一角色进行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办法。这种教学方法能活跃教学气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来自其亲身体验的知识。例如,在介绍生产企业进行原材料采购、外贸买卖双方协商价格而进行的谈判时,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设计逼真的工作情景,让学生扮演情景中的角色,用其所学得的知识尝试处理各种事务。其过程往往能在学生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其所学知识有很大的巩固作用,能较好地帮助其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
总之,商务法语作为我国高校法语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教材开发和教材教法的研究成果直接影响到法语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教授商务法语课程的专业教师如能在这些方面不断地探求,将是对高校法语专业建设的不可小视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懿心.高職高专教师必读[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杨亚平.商务法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教材教法(模版) 篇4
(一)情景教学法
代表人物:李吉林
核心:激发学生的情感
关键:创设情境
特点:设置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
(二)尝试教学法
代表人物:邱学华
【单选】基本观点:“先练后讲” “先尝试后讲解”
◆【多选】尝试教学法五个步骤: 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 学习讨论; 教师讲解。【简答、多选】尝试教学法的优点
1、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
2、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课外作业负担;
3、有利于中差生的提高;
4、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三)赏识教学法
代表人物:周宏
【多选】赏识教学法的原则:
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激励学生、宽容学生、提醒学生。
(四)成功教学法
代表人物:刘京海
【多选】基本理念:
1、人人都可以成功,都可以成为成功者;
2、成功是多方面的,不应局限于少数方面;
3、在教学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形成学习内部动力机制作为教育目标 【多选】三个基本要素:
1、积极的期望要求;
2、成功的机会;
3、鼓励性评价。【多选】三个阶段:
1、教师帮助学生成功;
2、学生尝试成功;
3、学生自己争取成功
(五)愉快教学法
代表人物:倪谷音
基本观点: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感到快乐而不是压抑。
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儿童;为了一切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
二、当代教学方法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特点【多选、简答】 1.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2.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3.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
4.注重教学中学生知情智力的统一 5.教学方法的模式化
三、教学设计的模式、内容和方法
(一)教学设计的常用模式【多选、单选】
1、系统分析模式
借鉴工程管理学原理
教学过程看作输入——产出的系统过程 “输入”的是学生;“产出”的是受过教育的人。
2、目标模式——系统方法模式(美)迪克、科里 直线型设计
3、过程模式
(美)肯普 非直线型设计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多选、简答】
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起点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时间设计;教学措施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设计。
1、教学目标设计
【多选】 教学目标分层依次包括:
教学总目标;学校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 课时目标。
【多选】学校总目标(教学目的)包括:实质性目标、发展性目标、教育性目标 【单选、多选】教学目标分类
布鲁姆: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三领域
四、【简答、论述】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方法(一)主体参与型教学的方法
◆主体参与型教学的基本要求【多选、简答】
1、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2、要留给学生思考和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
3、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尽量多地把学习的时空留给学生。
4、要不断的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
(二)合作学习型教学的方法
【多选】合作学习型教学的实施程序四环节
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2、独立学习,自主尝试
3、小组研讨,集体交流
4、教师总结,反馈评价
【多选、简答】合作学习型教学的基本要求
1、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2、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监控
3、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
(三)研究学习型教学的方法
【多选】研究学习型教学的一般程序
1、开展科普讲座,参观访问
2、指导选题
3、组织课题组,制定研究计划
4、实施研究
5、处理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6、组织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讨
【多选】研究学习型教学运用过程中需要把握的关键点
1、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
2、问题意识和问题知识
3、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
4、学会学习与教会学习
五、【论述、简答、单选、判断】当前班级授课组织形式的改革
(一)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使教学单位趋向合理化
(二)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
(三)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
◆传统秧田型:适合集体讲授;封闭性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马蹄形(U型):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
◆圆形:从空间上消除了座位主次之分,有利于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能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间的社会交往活动;
【注】马蹄形和圆形的座位排列要求班级规模不超过20—25名学生,多于25名的要采用双矩形、同心圆和双马蹄形的形式。
◆模块型:有利于小组活动或个别学习
(四)探索个别化教学
六、教案的分类和基本结构【多选】
(一)教案的分类
条目式教案;表格式教案;详细教案;简要教案
(二)教案的基本结构【多选】
1、条目式教案的基本结构
课题名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难点;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材教具准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
2、表格式教案的基本结构
教学准备;教学目标; 教学程序(过程来看:激发动机、教学新内容、总结、应用。
活动结构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资源运用、时间分配)
七、现代教学评价方法
(一)测试
(二)档案袋评价
是一种综合性的过程性评价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某个目的所收集的相关资料的有组织呈现,通过资料和材料展示事情的进展过程或个人的成长经历。【多选、简答】档案袋评价的特点:
1、基本成分是学生作品,数量较多
2、作品的收集是有目的的而非随意的,与教育目的相适应
3、学生是档案袋内容的主要决策者
教材教法培训心得 篇5
下栅初中 苏俊珍
在这次培训中,我感受颇深,体会如下:
一、深刻理解教材
教师应当既是教材的使用者,同时更应当是积极的再建设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在认同感的前提下,兼以怀疑、批判以及加工和完美的眼光来运用。在使命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教育老师从教材运用观念上引导讲解,教师应当既是教材的使用者,同时更应当是积极的再建设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在认同感的前提下,兼以怀疑、批判以及加工和完美的眼光来运用。在使命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教材与课堂需要的统一。接着从教法实施观念上作详细介绍,始终围绕“不失掉语文性”来合理地建构效益最大化语文课堂。一是重新揣摩语文教学的内涵,即语文的文字性、文学性、文化性。二是重新确立现代语文备课观,体现教师个性、班级个性和教科书个性的共振。三是重新思考现代课堂关系学,优质的语文课堂应当是师生关系最和谐的呈现。四是重新理解语文教学效益观,学生语文课堂学有所获,学生语文能力发展了。
二、教学存在现象
现在有些教师不教语法知识,学生连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也分不清,而出现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以为是缺乏对教材的完整、全面、正确的认识,缺乏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正确、全面理解。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一堂亟待完成的任务,也可说是一堂课的上课目的。课程目标应该从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陈述。
新教材,新教法 篇6
[作者] 郑振金
[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初中语文课本编排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突出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单从初一册到初四册来看,无论是按生活内容,还是按文体来编排,所选课文内容到课后基本训练,都始终如一地把阅读,写作和其他种种训练,与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语文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实质。这一特点是以往各种教材所无法相比的。它既符合学生认识生活的规律,又有利于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和理解生活,更好地学好语文。面对教材的`这一新特点,我们应尝试用新的教法来适应它。
如何指导学生把阅读(读书)与写作、生活结合起来呢?就是既要指导学生学好书本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还要指导学生写作。让学生在读书和体验生活中向大脑输入信息;又通过写作正确地反映生活――输出信息。写作与炼铁类似,要完成三道工序。第一,找矿采矿――观察生活,搜集素材;第二,选矿――分析生活,认识生活,选择题材;第三,炼铁炼钢――反映生活,写出作文。
第一,找矿采矿――观察生活,搜集素材。唐朝的伟大诗人杜甫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精确地道出了读书与写作的关系。马克思为了写《资本论》,翻阅了大量的书,以至把图书馆座位下的水泥地板磨出了两道印痕,他一边读书,一边观察社会,一边写作。他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要写作文,首先要多读书,读懂书。九年义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语文教科书是中小学生必读的好书。语文教师要按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指导学生读好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掌握写作方法和写作知识。
指导学生用课文作者观察,认识生活的方法去观察、认识生活,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例如,在讲解朱自清先生写的《背影》这篇文章时,我引导学生认真地阅读下列语句:“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作者直接观察父亲的行动,用“穿、爬、攀、缩、倾”等几个动词,描绘了父亲不畏艰苦为儿子买桔子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情。观察越仔细,描写得越具体。我要求学生用作者观察人物的方法去观察身边的景物和人物,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写出观察到的人物和景物。我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各种人物的背影: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背影
新课程下教法如何创新 篇7
一.转变教学观念, 坚持以人为本求创新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观念, 应对了学校的教育理念, 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 这意味着上课不仅是教师传播知识, 而且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 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学习方法的形成共存, 并相互促进;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 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基于以上认识, 当前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关键, 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 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上帝。在新课程下, 再不能固步自封, 继续按传统模式, 从上课的第一分钟到最后都在唱“独脚戏”,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事实证明, 这种观点是行不通的, 是不符合新课程精神的。因此,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由过去的学科本位转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
二.创设新课导入的新模式, 提高教学效果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下是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所以, 我们在课堂开头短短几分钟内, 应注意学生追求兴趣的心理特征, 精心设计活泼多样、新颖有趣的新课导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无定法, 在设计导语时, 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 注意交叉使用各种方法, 不在每一堂课均采用同一模式的导语, 这样才会起到“引人入胜”,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例如, 活动导入法:在讲《观察法》这一课教学内容时, 上课开始我就让学生观察课前准备的桔子、糖果、树叶、花生等物件。通过学生对观察的感知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实录:
(大屏幕显示)
课前热身:希望你通过上网查资料、咨询行家、询问家长与老师, 弄清以下问题:
1、观是什么意思?察是什么意思?什么叫观察?
2、为什么要进行观察?
3、怎样进行观察?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观察活动:观察自己课前准备好的橘子 (或一颗花生、一颗糖果、一粒瓜子………) , 并运用第一单元所学到的科学探究方法, 用眼睛看一看、用耳朵听一听、用鼻子嗅一嗅、必要时还可以用嘴巴尝一尝……, 作好观察记录。
除了活动导入法之外, 还可以尝试采用歌曲导入法、温故导入法、激情导入法、悬念导入法、小品导入法等多种方法导入新课, 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无论是哪一种设计, 最根本的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的主体———学生主动地学、快乐地学。新一轮的课改就是要改造那种以教师为传授中心, 学生得不到一定情感体验的教学。
三.既要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又要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新课程倡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获得终身发展的素质。老师要有计划的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 学习的重点内容, 事先做好各种设问的准备。力求在课堂上形成研讨氛围, 指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加上一定的思维整合来学习新的知识内容, 并且教学生学会多种学习技巧及思维方法, 授予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对一些知识进行合作与探究, 就更加需要作好充分的准备 (老师的备课和学生的预习) , 通过师生合作与生生合作来共同完成, 这种双方的互动合作、探究的活动需要有一个指导者显得更加重要。因而也需要老师在充当指导者的同时学会与学生合作, 共同完成课程目标。
新课程的实施, 使教师由单一角色转变为多重角色。教师只有不断努力进取, 才能出色地完成多重角色的任务, 实施好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郭元祥.走向课程领导——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案例研究丛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 3.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年版.
PLC课程教法探索 篇8
关键词:PLC课程;实验;项目教学法
一、引言
可编程控制器(PLC)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工业控制装置。它将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与计算机结合在一起,具有高可靠性、灵活通用、易于编程、使用方便等特点,深受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欢迎。近年来,PLC已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轻工、电力、建筑、交通等各行业中,成为工业自动化的三大支柱之一。因此,PLC控制技术已经成为高校工科学生的一个重要的专业领域。如何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培养综合性技能型兼顾型人才,这就对我们的课堂日常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每个高职教师面临的课题。笔者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对电类专业PLC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二、教学方法探索
1.传统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是以“知识为本位”,强调学科知识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教学上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强调识记。对于基本的理论知识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效果较明显,但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创新的培养。
2.加强实验环节。高职学生个体学习基础上的差异,致使本课程教学难度较大,学生普遍感到“专业技术理论”难学易忘。实验教学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能够满足学生们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实验课不但是对理论课的补充,也是强化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到PLC教学内容丰富、应用广泛,体会到PLC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学科,而不仅是枯燥无味的理论。实验主要要求学生通过动手、观察、直观感受,掌握现象和结论,进一步加深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同时PLC实验可以调试自己编制的程序,进行模拟实验,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可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及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是教师语言的一部分”,采用新颖生动的实验,可形象直观地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得到初步的感悟认识。
3.项目教学法。在本门课的教学中,可将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项目教学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应用于PLC教学。“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中,项目以工作任务的形式出现,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能得到一个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
三、教学方法的实践
在PLC课程的讲解过程中针对该课程内容信息量大、编程枯燥、程序结果无法用板书的形式演示等问题,笔者将多媒体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教学手段,其特点是利用多媒体制作文字、图片、声音甚至动画演示。它不仅带给学生很强的视觉、听觉冲击,吸引其注意力,加深其印象,而且能在短时间内给学生传输大量的信息。
为使实验顺利完成,在实验初期先让学生熟悉掌握PLC各种基本指令,学生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各种基本指令。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梯形图反映了设计者的控制思维,指令是把这种控制思想变成机器能识别的语言。如果基本指令都不能灵活运用,那么编程就无从谈起。在熟练掌握PLC基本指令的基础上,再进行一些简单程序的实验,如电机的启动、正反转、顺序控制等等,其目的是让学生对PLC程序编写有一个简单的认识。随后,再逐渐加大程序的难度,让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最终能牢固地掌握和应用各种指令。到了理论学习的后期,在理论授课之间根据内容可以随时穿插实验教学。为了增强学生编程的技巧,可启发学生观察生活周围的一些可用PLC编程的事例。
项目的确定是“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项目的选择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既要与书本的知识紧密结合,又要能够充分体现当前的工程实际情况,还要有一定的创新空间,让学生既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又可以创造发挥,最后,还必须现实可行,有条件完成项目。现在在许多学校都设有实习周。由于实习周时间相对集中,便于安排一定的项目,也能够集中时间和精力来完成项目,易于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可考虑安排项目教学的专用实习周,这样便于开展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工作。
1.项目的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围绕日常生活,将PLC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了用西门子S7-200系列CPU226型PLC控制一台三相异步电动机(采用星/角降压启动的正反转控制)、全自动洗衣机的控制、交通灯控制、水塔水位自动控制、自动装车系统、铁塔之光、多种液体自动混合等多个项目。
2.项目的实施。首先分组讨论,学生按小组开展对项目任务的讨论,根据任务的要求设计出工作方案。教师参与讨论,及时了解学生对项目认识的程度,并辅导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掌握设计一个控制系统的基本步骤,如何分配I/O口、怎样画电气原理图、编程的思路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何调试程序等,并由各小组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案建议。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方案,对小组成员作出分工,对各项工作作出计划。然后各小组根据任务设计出方案及计划安排,进行任务的实施工作,具体到本项目元件明细表、I/O资源分配表、梯形图的调试等。学生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判断与分析,学会判断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使知识更加完善。
3.检验和总结。各小组要展示自己的产品并且要讲解制作过程,分析哪些地方较满意、哪些地方还有待改进。每个小组汇报结束后,各小组之间互评,然后教师再对各组的情况进行相应的点评,根据项目考核标准,给出学生成绩。
四、结论
笔者尝试在PLC课堂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和项目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在理论授课时笔者将多媒体引入到PLC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实验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理论和实验,理论和实验交织在一起讲,通过上机练习,教学效果很好。在课程后期,采用项目教学法,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能够根据任务的需要,学习和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项目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田淑珍.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廖常初.S7-200PLC基础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王永华.现代电气控制及PLC应用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语文教材教法培训心得 篇9
石践小学 付海平
我听了苏艳霞老师的一堂语文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通过听课,我从中感悟到在新课改理理念下,课堂教学是如何改革和实施的,对照自己的教学实际,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学习。
一、课堂教学设计新颖合理,衔接紧密,很符合高效课堂教学。在教学中,陈老师制作了新颖、直观的教学课件。
二、小组的合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小组内合作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堂课上,陈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学生精彩的发言,这说明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很注重说话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训练有素,长期培养才有了课堂上这样的效果。
四、教师对细节方面处理的比较得当,并将课堂知识引申到课外,课堂教学富有实效性。
总结时,设计了“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什么?”这样的问题,既点明这篇课文的主旨,又对学生进行了爱护花草树木的思想教育。
联系自己的教学,每节课虽然认真上了,但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课后还需下很大功夫来读课文,今后一定要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不断改进。
新理念与教材教法 篇10
学习心 得 体 会
杨柳小学
郭国艳
2012-7-18 新理念与教材教法学习心得体会
今天,潘江老师对我们全镇老师进行了“新理念与教材教法”相关内容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
首先,潘老师很风趣,一天的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在培训中,潘老师和其他老师有所不同。潘老师选材贴近实际,符合老师们的心理,所以,我很感兴趣。其次,一天下来,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理念更新有了依据,教材的更改有所了解,教学方法有待转变。一天的培训,始终离不开一个字“新”。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教学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各科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各门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的各门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方面,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收集。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时代在变,教材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再次,潘老师的工作态度深深的打动了我。从他的讲述中,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他是何等认真。在每一次成功或失败之后,他都进行反思,并撰写成文。这种态度,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所以,我认为今天的培训是非常有价值的。
【课程教材教法】推荐阅读:
数学教材教法课程05-11
课程教材教法改革实践08-20
教材教法09-05
教材教法改革09-19
教材教法处理05-31
新教材灵活教法08-16
体育教材教法专题08-29
中学美术教材教法讲义07-15
小学体育教材教法考试07-18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心得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