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住院医师培训计划(共10篇)
医院住院医师培训计划 篇1
华 西 医 院 住 院 医 师 培 训
重庆市急救中心(400014)吴嘉宾
1999年,我立志报考麻醉学硕士。在给导师刘斌教授的信中,我写道:“虽然我已 经在三甲医院麻醉科工作过五年,但实在不知道怎样才能当一个真正的麻醉医生,我渴望到华西医院麻醉科看看……”三年后,研究生生涯即将结束,我向华西麻醉 科的元老闵龙秋教授提出另外一个问题:“现在我已经知道怎样当好一个麻醉医生,但那要占用我几乎所有的时间、耗尽我毕生的精力,这样做到底值不值得?”说 完这话,我自己笑起来,这个问题似乎没有答案,怎样选择主要在于自己。
高强度的工作
初到华西麻醉科,很不习惯,首先就感觉到工作强度高。华西一年的手术量在近三 万台,除去周末和节假日,每天的手术量接近100台;而我们进科时医院还没扩建,总共只有26个手术间,平均每天一个手术间做3台体外心脏手术或7、8台腹腔镜胆囊 切除是家常便饭。在麻醉科,每天早上7:30必须到达手术间,晚上经常5、6点才结 束。很多人的早饭都是在路上边走边吃。中午的工作餐很丰富,但大家都是狼吞虎 咽,因为一个主治医生要换2~3个手术间的住院医生吃饭,即使每个人出来20分钟,主治医生至少也得1个小时后才能吃上饭。为此我们都怀歉意,只有加快吃饭速度,尽早把别人换下来。
在我们麻醉科,周一到周三下午都有专业讨论会,此外晚上还有专门为住院医生特设 的专业课。晚上八点左右回到宿舍,大家通常都是先睡上一个小时再起来看资料。我曾经在省级三甲医院工作过5年,但我觉得那5年的工作量只相当于在华西两年的 工作量。大量的手术迅速提高了每个人的临床管理和操作,满负荷、几乎是填鸭式 的理论课迅速让每个住院医生在一年左右时间内建立起完整的麻醉学知识框架。刚 进麻醉科时,大家都不太习惯,体重都不同程度地下降,但慢慢地,每个人平时走 路、说话、工作的节奏明显加快,适应了高强度的训练。
规范化制度化运作
听诊器、记录牌、麻省总医院的麻醉工作手册、华西麻醉科工作手册,这是麻醉科 每个住院医生的随身四宝。四宝中,麻省手册是备查学习手册,意在提高理论知识 水平。而华西麻醉科工作手册主要是工作细则和管理条例,意在将麻醉科的工作程 序化、标准化和制度化。
比如手术室内的临床工作被细分为术前访视、手术室内的麻醉前准备、麻醉管理、麻醉记录单的书写、术毕转运及麻醉交班7大项,其中每项又包括若干小项,以手术 室麻醉前准备一项为例,该项要求所有麻醉科住院医生必须7:30到达手术室,在半 个小时之内必须完成所有术前准备,以便在8点主治医生到达后听取具体指示。7: 30到手术间意味着必须在6点多起床,7点在科室换好衣服,此后是一整天的手术,大家都感到很疲倦。对于这项规定,开始大家都有些抵触,认为是多此一举,因为 头一天已经访视过手术病人,向主治医生汇报过并听取了指示;华西麻醉科的硬件 在全国都居一流,每个手术间都配备了先进的麻醉机和监护仪,术中麻醉所需器械、药品都放在每个手术间的麻醉柜内,麻醉医生可以不出手术间就完成危重病人的 有创监测,甚至是心肺复苏的抢救。针对这种心态,刘斌教授给大家算了一笔经济 帐,每天每个手术间早上准备抢救药品麻黄素、阿托品、肾上腺素,成本不过3块钱,26个手术间需花80块钱,一年下来总共要用2万块钱;而国内术中心跳骤停的发生 率最好能到1/10000,华西医院两万台手术按比例至少有2台手术可能发生心跳骤停,抽3种药速度最快1分半钟,1分半钟对于心跳停止病人是生与死的较量,2台心跳 骤停医疗纠纷的解决大概是几十万,而用两万块就能换回几十万;……。条例的每 一条的设立、其排列先后顺序都是专家们查阅了国外大量资料并结合他们多年的临 床经验制定出来的。事先的充分准备才能避免措手不及,才能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 效益。
后来刘进主任让几个住院医生、研究生经过一定时间条例学习后,再进行术前准备 的比赛,其他住院医生在一旁按条例给他们提出意见。比赛结果,即使最熟练的医 生勉强能在半个小时内完成所有准备,而且还有11条遗漏。其实也不怪他们疏漏,麻醉前准备包括13大项和下面的若干小项,每个麻醉医生每天必须按规定重新检测 麻醉机、监护仪、麻醉药品、术中抢救物资,按照每个病人的情况调控监护仪的报 警值及麻醉机的参数,配备好术中所需药物。最初没有一个人能毫无差错的完成操 作,所以科室要求每个人随身携带手册,所有手术都必须按固定程序完成每一项操 作,近百个动作连前后顺序都不能颠倒。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这些规定动作 成了大家的条件反射,大家不再满足于按部就班正确地完成所有动作,动作的流畅 程度成了判断新老住院医生的标准之一,而这只是条例的一角,整个麻醉科室工作的 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可以从中窥见一斑。
全方位系统化素质训练
每一个进入华西麻醉科的住院医生都有一个自己的“宝匣”,里面的东西决定了他五 年后的命运,这个“宝匣”就是个人档案。从入校开始,麻醉科就为每个人设计了 培养方案,并存入个人档案。所有住院医生、研究生一进科室就知道他三年或五年 期间在每个月的工作。培养计划着眼于从理论知识、临床操作与麻醉管理、外语、科研教学能力、人际关系、自信心各方面全面提高每个住院医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计划从个人开始,主治医生、相应教师以及教研室指导并帮助其完成。
每个住院医生每天必须将当天完成的训练内容填入麻醉科住院医生培训登记表,由 相应的主治医生或教师审核签字。分管住院医生培养的老师每月将统计结果汇总在 住院医生培训考核表,向全科公布并存档。教研室每周为全体住院医生开设了病例 讨论、杂志俱乐部、晨课、科研讨论会、住院医生理论课,指定必须反复通读的教 材,要求每个住院医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习最笨的办法其实是最简单的办法”,这是刘进主任传给大家的一大法宝。他 说,平时大家都是带着问题找答案,这样学到的知识看似急学活用,其实对某些问 题不可能深入了解,缺乏系统性,所以大家必须完整通读经典教科书,做到无遗漏。照这个办法,我不但搭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许多从前读了4、5次都不能理解的 章节,现在轻易得就能融会贯通,而且对于一些观点,自己也可加以甄别。此外,培养计划要求每个医生平时关注6~7种麻醉及相关专科外文杂志,教研室还每年邀请 我国其他10个麻醉博士点的博导到华西进行专题讲座,注重增加知识的深度。
培养计划中,每个住院医生的临床训练设计为5年,按一定顺序参加非麻醉科的轮转 及麻醉科十余个亚专业的轮转,并担任麻醉科及ICU住院总各半年;科研上通过硕士 或博士学位的攻读,完成一定数量个案、综述及论文,提高每个医生的科研能力; 所有住院医生还必须承担一定的助教工作,协助老师搞好教学,并且逐渐自己讲课,带教,提高教学能力。
几乎每个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麻醉科的二次择业制度。按照住院医生培训计划,每年 招收预计5年后所需主治医师人数的三倍进入科室,受训者在5年内不是医院职工,只是临床学生,人事关系放在人才交流中心;培训后,本科生必须获得硕士学位,而硕士生必须获得博士学位;五年后重新就业,其中2/3的人必须离开。很多人五年 大学同学,再加上五年的住院医生培训,十年期间彼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成了好 朋友。但制度建立后,他所感受到的压力不仅来自医院和科室,更来自与自己不相 上下的好朋友,要获得成功,就必须不断争取更大的进步。这样,在激烈的竞争机 制下,每个人的潜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掘。
不足之处
三年的研究生涯转瞬即逝,三年里,我曾经辗转反侧,曾经苦闷彷徨,也曾经绝望 怨悔,但回首来路,这是我几十年成长路中收获最大的三年,不仅学到了丰富的专业知 识,而且树立了更加完善的人生观。三年的学习令我受益终生,但也有一些小小的遗 憾。比如麻醉科最初建立住院医生培训计划时,预计的培养对象是刚出校门的医学 生,希望通过5年时间,把他们系统全面系统地培养成初年主治医生,而研究生在华 西的时间只有3年,对他们套用同一标准的住院医生培养计划,显得颇为局促。除去 上大课和做科研的时间,他们全身心投入临床的时间只有两年,要在两年的时间完 成原定五年完成的工作,颇有力不从心之感。也许出于统一安排的考虑,科室并没 有将研究生和本院住院医生区分开来,其结果是一些亚临床科室研究生没有转到,造成其知识结构的某种缺陷,令不少研究生颇感遗憾。
--
医院住院医师培训计划 篇2
1 工作概况
中山医院从1988年起参加上海市卫生系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是全市最早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单位之一。迄今已有503名住院医师在本院完成培养并取得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并为上海市各兄弟医院联合培养了近200名住院医师。多年来, 本院培养的住院医师参加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理论和技能考试成绩优异、名列前茅。2010年上海市启动统一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本院12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共招录学员114名, 列全市招录人数首位;2011年又招录102名, 目前医院在培学员共有392名。
2 主要做法
2.1 成立领导小组, 建立管理组织机构
为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本院由教学分管副院长亲自担任毕业后教育委员会组长, 教育处落实和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工作。在2010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中, 医院首先制定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方案, 成立了相关组织管理机构, 包括成立领导小组、工作小组、专家组 (医院学术委员会) 、基地主任共4个层面管理架构;然后召开基地主任招录动员会, 制订招录工作方案。
为了确保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进一步明确职责, 医院将毕业后教育委员会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领导机构, 在医院中评委、人事处、教育处的共同管理下, 由各科室主任具体负责住院医师培训工作, 教学秘书配合该项工作的实施, 开展一对一的带教老师负责制 (图1) 。
2.2 制定招录方案, 完善相关制度
2010年本院秉承公开、公正、公平和规范的原则开展了学员招录工作。首先由学员网上报名, 医院初步筛选材料, 确定笔试名单;再由教育处举办专业笔试, 考核内容为临床综合知识, 题型以选择题、简答题为主;然后根据笔试成绩确定参加专业技能考试和面试的人员名单, 专业技能考试主要由各相关科室主任考察应试者的临床技能, 面试环节由专家组、人事处和教育处共同主考, 主要考察应试者的临床医学知识、个人综合素质和英语能力;最后确定录取名单, 完成签约。2010年本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录工作进展顺利, 招录的住院医师培训学员位居上海市首位。
医院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研究, 总结培训管理经验, 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并制订相关制度。2010年相继制定了《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学员评选及奖励办法》、《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考核学分计点积分制细则》[2]、《住院医师带教导师实施细则》等相关配套制度, 确保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工作更趋规范。
同时, 医院还提供较为充足的专项经费用于住院医师培训工作, 包括培训考核会务费、讲课费、考务费、考试报名费、培训基地建设费、教学设备建设费等, 有效地保证了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还设立优秀住院医师奖, 学员当年各项成绩排名前20%均可获奖。
2.3 多措施并举, 确保培训质量
2.3.1 加强师资培训, 搭建交流平台。
医院发挥资深教授的示范作用, 加强对青年医师教学能力培养。一是邀请资深教授开设《中山大讲堂》, 开展“做个好医生”、“怎样写好病史”、“医疗事故的防范”等相关内容培训, 同时请其亲自示范教学查房, 院领导亲临旁听, 并录像后制作成光盘, 供青年医师学习。二是分批开展师资培训。2009年分批对医院近1000名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进行提高综合素质培训, 包括与华师大协作尝试了医师“维格教学”能力的培训, 并邀请知名专家教授讲授“让教学变成研究”、“教学设计与实施”;2010年还分两批组织医院高级职称人员培训, 提高了师资的综合素质。三是定期开展各类教学培训和教学比赛等活动, 提高各级教师的教学能力, 如双语教学授课比赛、教学查房比赛等, 促进医院教学工作。
为了加强师生学员交流, 医院组织举办各类临床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进展的讲座, 同时要求各培训基地定期组织学员集中开展各类学术活动, 包括开设小讲课、病例讨论会和读书报告会等。基地学术活动的评委和指导老师由基地主任和各临床科室主任及副高职称以上人员担任, 在工作之余为学员点评, 提出改进方案。学员在交流中培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锻炼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临床思维的能力。
2.3.2 制定培训轮转计划, 确保培训连续性。
为加强本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过程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各培训基地培训方案由教育处和基地主任根据《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3], 结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医师培训实际情况制定, 并由教育处统一安排住院医师培训轮转计划, 为学员配备一对一的带教老师。医院规定轮转计划制定后, 不得随意更改, 特殊情况需要调整的, 必须经医院毕业后教育委员会批准同意。为保证每位学员按时轮转, 教育处将学员的年度轮转安排在医院网站上进行公示, 以便相关轮转科室负责人和学员相互监督。教育处还要求学员每轮转一个科室要向教学秘书和带教老师提交轮转报到表, 并由教学秘书对学员进行入科前宣教, 以确保培训的连续性。
2.3.3 规范出科考核, 确保培训质量。
出科考核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控制的中间环节, 是检验学员在轮转科室学习情况、监控住院医师培训质量和效果的有效方法。 (出科考核的具体做法和措施详见本刊本期第370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出科考核的若干做法》) 。
2.3.4 实施考评结合制度, 确保临床能力。
医院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教评学工作, 研发了多媒体在线评教评学管理系统, 做到背对背评分, 确保评教评学的公正和客观。评教结果与导师和科室年度教学考核、评优秀带教老师及医师职称晋升挂钩, 评学结果作为学员出科考的部分依据。学员除了要通过上海市组织的公共课目考试以外, 还要通过医院的年度临床能力考核。医院每年聘请本院和外院专家作为住院医师年度临床能力考的考官, 要求学员3年依次通过体格检查考试、临床思维能力考试和综合能力考试。只有通过3年各项临床能力考试者, 才可报名参加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试。
2.4 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 提高效率
探索信息化培训考核管理模式, 创建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势在必行。医院目前已建有医学生网上评教系统、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 同时住院医师培训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已基本完成并已投入试运行, 该管理系统集培训计划、网上学习、考核、评教、管理为一体, 力求进一步提高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工作效率, 使培训更加公开、公平、公正和规范。
3 问题与建议
3.1 医院层面
一是学员操作机会还较为有限。特别是在手术方面, 上级医师往往都要论资排辈才能做主刀或副手, 学员上手术台基本都是做助手, 其临床实践机会受到影响。建议成立住院医师学员培训临床实训技能中心, 不仅能使学员有机会在模拟人身上进行实训, 还能大大方便那些尚未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学员, 使其能获得均等的实践机会。
二是对临床带教老师缺乏激励机制[4]。目前医院在医疗和科研方面都有配套的激励机制, 而临床带教老师实施带教还只能凭个人热情和责任心。建议医院加大对带教老师的投入, 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奖惩分明, 进一步调动带教老师的临床教学积极性。
三是医院实际条件与住院医师培养要求有差距。由于各科室床位数分布不均, 并且病种较局限, 如本院心内科的床位比呼吸科多一倍, 内科基地的学员要各轮3个月, 所以可能出现学员在心内科轮转管6张床而在呼吸科轮转只管3张床的情况。再如, 医院病房癌症病人和安装支架的病人较多, 学员需要学习的病种与科室收治的病例存在一定距离。针对此问题, 医院可考虑与其他教学基地联合培养, 以达到住院医师培训标准的要求。
3.2 政府层面
一是医学学制问题。大学医学学制不统一造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无法按相对统一的模式进行, 如培训年限不一样, 需要个性化制定培训和考核计划等。建议教育部门对医学学制出台统一的标准, 保证医学终身教育的连续性。
二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滞后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一些学员进入培训基地后, 由于尚未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 直接影响其技能培训, 包括手术和操作等。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专门的文件, 对这部分学员的临床实践和操作涉及的法律法规问题加以明确。
三是尚未建立基地动态管理评估机制以考核培训机构的过程管理和培训质量。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针对学员招录、培训、考核、结业、管理等各环节, 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 确保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公平、公正、公开、规范和有序地开展。
四是学员住宿成本相对偏高, 负担偏重。建议政府在做好经费保障的同时, 能够尽早出台针对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学员这一群体的住宿问题解决方案, 以减轻其经济负担, 解决其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文件汇编[Z].上海: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2010.
[2]郑玉英.计点积分制在住院医师培养考核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杂志1, 995, 9 (4) :3-4.
[3]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Z].上海: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2010.
医院住院医师培训计划 篇3
医学教育是一个由在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组成的连续统一的终身教育体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医学生完成院校教育之后,在经过认可的培训基地中,以住院医师的身份,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规范的培训。 [1]
顺义区医院是北京市郊区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2007年以来经过北京市卫生局专家组评审,成为内科、外科、全科、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共培训住院医师87名,其中,内科32名、外科34名、全科14名、神经内科7名。现就我院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实践体会总结如下:
1 健全培训组织机构、明确职责
醫院领导重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此项工作分为三级管理,第一级是院级,成立医院住院医师培训领导小组,院长任组长,主管副院长和相关科室主任为成员,负责制定培训政策、任命培训基地负责人、经费保障、监督检查等工作。下设办公室在科教科,负责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日常管理;第二级是培训基地级,成立培训基地领导小组,每个基地任命1名有主任医师职称的人员为主任,培训基地实行主任负责制。每个培训基地设教学秘书1人,具体负责培训基地的管理工作;第三级是培训科室级,培训各科室成立领导小组,由科室主任任组长,设立1名教学干事,负责住院医师培训工作计划制定、实施、出科考核等管理工作。各科室有带教老师负责临床带教、病历评审、教学查房等工作。
2 完善并落实培训制度
为保证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医院制定了24个与培训相关的制度,包括各级人员职责、工作指导书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教学查房、病历书写、出科考核等管理规定。科教科参加各科室组织的教学查房和出科考核,科室完成培训工作质量与科室绩效月考核挂钩。住院医师完成培训情况与年度评优挂钩,培训时间不足和出科考核未通过者,培训顺延。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作为基层医院培训基地,充分利用北京市卫生局组织的“手拉手”帮带活动培训带教师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是帮带我院的上级医院,几年来,我院积极选派师资到北大一院观摩学习,内容包括:“课堂教学”、“无菌操作”、“体格检查”、“教学查房”和“穿刺技术”等。师资学习后,对其他带教教师进行培训。医院通过举办“课堂教学”、“体格检查”、“教学查房”的竞赛活动,达到强化带教基本功,增强带教意识的目的。
医院积极选派师资外出参加培训班,2012年12月以来先后派出46人次参加北京医学教育协会举办的“全国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班”、“全国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班”、“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技能考核模式研讨班”。通过学习,使师资增强了带教意识、提高了教学水平。
4 建立有效的保障体系
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需要医院创造条件,建立有效的支撑保障体系。我院为保证住院医师培训工作有效运行,加强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建设与维护,将住院医师培训经费单独建帐,专款专用。教师带教费、培训费、病历评审费、出科考核费、教学人员津贴等按照文件规定按时发放。住院医师工资、福利与同级别人员一致,奖金根据工作量由住院医师轮转科室发放。生活补助费由科教科做表,财务科从住院医师轮转科室奖金中扣除,直接发给住院医师。住院医师在没有奖金之前,可以免费住宿在医院职工宿舍。
5 存在不足和努力方向
作为基层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医院,各专业科室的病床数,收治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种数量能够达到培训要求,但胸心外科、感染性疾病科等病种仍不充足,如食管癌、肺癌、心脏疾病、病毒性肝炎、结核性脑膜炎等。今后应加强学科建设,有针对性的收治病人。也可以通过安排住院医师到其它培训基地学习相关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
总之,住院医师是医院人才梯队中最基础的部分,他们的成长关系到医院的医疗质量。[2]作为基层医院培训基地,不断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努力提高培训质量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石景芬,王星月,王旭阳.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对规范化培训带教师资和培训管理的满意度调查分析.中国医院管理,2010,30(1):36-38
医院住院医师培训计划 篇4
管理办法
师资队伍的建设质量,是住院医师规培质量的关键。为此,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带教导师的条件与职责
第一条 带教形式。培训基地带教导师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在专科主任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学员的带教工作。由于学员处于轮转培训状态,故实行一主多辅的“双导师制”,即由一位责任导师和多位业务导师共同带教。
第二条 带教导师的基本条件与职责。责任导师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医师担任,具有扎实的临床技能和良好的医德医风,遵纪守法,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能认真履行各项工作职责,临床经验十分丰富。主要负责住院医师3年培训期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指导工作。
业务导师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医师,具有扎实的临床技能和良好的医德医风,遵纪守法,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能认真履行各项工作职责,临床技能娴熟。主要负责学员轮转到相应科室的临床带教工作,并对学员的出科考核成绩负责。
第三条 带教导师的资格获取。符合带教条件的医师,在科主任的推荐下,自愿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老师岗位申请表》。业务导师可由培训专科主任及其领导小组讨论、任命,报教育培训部门备案;责任导师由培训专科提名,并在我院科教科备案。
第二章 带教导师的工作要求
第四条
管理要求。带教导师的学员分配,由各专科负责。每名业务导师同时所带培训学员不超过2人,每名责任导师所带学员原则上不超过5人。导师由各专业及其所辖科室共同管理。专科规培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导师的带教内容和质量的要求、质量评价与奖惩等。
第五条
工作纪律。带教导师应严格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的要求和医院制订的培训计划开展培训和考核工作,不得随意调整培训计划、培训流程和培训内容。
第六条 带教内容。业务导师应及时检查住院医师的医疗文件书写情况,定期审核住院医师培训记录,指导住院医师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医疗值班等制度,指导和督促住院医师参加各项医疗活动、疑难病例讨论以及相关的学术活动。各导师,特别是责任导师应关注住院医师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注重培养住院医师的良好的医德、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
第三章 带教导师的质量评价与奖惩
第七条 带教导师的质量评价标准。各专科根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导师教学质量评价表》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评价带教导师教学质量表》,每年对带教导师统一组织考评,考评结果分四级,其中90分及以上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第八条 带教老师的奖惩。获得优秀、良好评价的导师继续保留导师资格,获得合格评价的导师须根据本管理办法第三条重新申请导师资格;获得不合格评价的导师,业务导师由专科取消其带教资格;责任导师由医院取消其带教资格,并在两年内不得再申请带教。
根据督导专家、学员评价、专科考核结果(优、良、及格、不及格)、以及带教工作量(以月计算),培训基地综合评价后,对优秀带教导师(占正在带教导师的10%左右,具体各专科比例与专科评价结果挂钩,以当年通知为准)奖励、良好带教导师(占正在带教导师的40%左右)奖励。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带教导师,医院在评优评奖、职称晋升遴选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并根据我院奖励条例给予奖励。
第四章 带教导师的培养
第九条 每年医院应该开办导师培训班一次,进行带教经验交流,不断提高带教水平,同时通报奖惩情况。
第十条 带教导师在进修、外出参加学术方面,享有优先权。
医院住院医师培训计划 篇5
一、专科住院医师培训工作小组在培训基地负责人领导下,开展住
院医师科研、教学、继续教育工作。
二、负责制定住院医师科研、教学、继续教育规划。
三、负责组织住院医师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并定期检查教学质量。
四、负责建立住院医师教学档案,并做好保管工作。
五、组织专家或技术骨干为住院医师培训学员讲授医学新知识、新
进展、进行“三基”理论技能培训、考核。
六、充分发挥医院教学基地作用,组织住院医师的培训任务。
七、加强对外学术交流工作,积极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交流和各种
学术会议。学习国外专科医学教育模式及经验,改进工作。对学术会议进行总结及反馈,加强住院医师培训方面的合作。
八、制定住院医学师资培养规划,组织师资培养,完善教学师资梯
医院住院医师培训计划 篇6
1 积极申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以全市统一教学要求提高我院教学水平
非附属医院教学能力薄弱主要源于教学任务不足、缺乏医学院统一的教学管理、医院领导对教育工作不重视等多种原因。为了能争取到更多教学任务, 我院抓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契机积极申报培训基地。2010年我院获得妇产科和医学影像科基地, 今年我院又争取成为全科、大内科和大外科基地。2010年我院只招录3名住院医、2011年我院招录13名住院医参加规范化培训。虽然我院招录的规培住院医人数少, 但是由于我院承担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就必须接受上海市卫生局统一的住院医规培管理, 包括对医院教育工作的要求、对教师带教能力的要求和对学员学习能力的要求。在1年多时间里我院努力达到卫生局对我院住院医规培管理的各项要求, 2次接受卫生局组团对我院住院医规培工作的检查。专家组检查了我院住院医规培的文件管理、学员档案、教学查房记录、教学病例讨论记录、召开了教师座谈会和学员座谈会、对学员进行了现场操作和读片考试等等。通过检查发现了我院教学工作中存在问题和不足, 使我们能够及时改进和提高。为了能够做到以点带面提高我院整体带教水平, 我院以妇产科、影像科为教学模板, 通过教学工作会议, 把妇产科和影像科教学经验传授给各临床科室, 以卫生局统一要求来做好全院教学工作。通过统一的教学要求, 提高了我院临床教学水平。
2 规范医院教学制度、完善教学管理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不同于以往的住院医师培训。规范化的意思就是要求全市39家住院医规培基地要有统一的高水平高质量的毕业后教育。为此我们去多家医院学习取经, 向兄弟医院学习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通过交流我院制定了一系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和管理文件。认真做好住院医入科前考试, 按教学大纲组织好住院医轮转学习, 组织好住院医师培训考试, 加强与临床科室沟通及时了解规培学员的学习状况。我院建立了“评教评学”制度, 通过学员和教师互评, 提高了对带教老师和学员的要求。考核是培训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培训结果的评价措施, 也是促进培训工作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我们首先抓好轮转阶段的出科考核。各科主任按照培训要求, 在住院医师轮转本科室结束时, 进行严格的考核, 其次抓好轮转阶段结束时的阶段性考核, 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 第三抓好公共必修课的考试, 第四要加强对带教老师的考核, 使学员的成绩与带教老师的工作业绩捆绑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规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3 提升带教医师教学责任和教学意识,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要做好住院医师规培工作首先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于非附属医院来说教师队伍相对比较薄弱, 系统训练少, 带教经验不足。为了尽快提高我院医师带教水平, 我院组织带教老师参加卫生局举办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班, 通过学习使我院带教老师掌握了卫生局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带教要求, 有利于他们在教学中保持与其他附属医院同等教学目标。带教医师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医术水平, 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教师素养。临床医生往往重临床轻教学, 如何培养和提高临床医生的教学意识也是非附属医院要解决的难题。我院通过座谈会、教学培训和教学考评等多种途径不断增进带教老师的教学意识, 在教学工作中要求带教老师更多的传授临床思路和诊疗思路, 挖掘学员的主动学习动力, 培养学员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动手能力。与临床查房不同, 在教学查房中要体现教师的教学纠正能力, 反应学员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病例分析的正确与不足之处, 反应如何纠正学员的错误。通过1年多的住院医师规培工作, 我院已初步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总之, 通过1年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我院教学能力得到了整体提高和进步。由于实行统一的教学标准和教学要求,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非附属医院的教学进步提供了机遇, 为缩短非附属医院和附属医院之间教学差距提供了可能。因此对于进入本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非附属医院来说, 一定要把握机遇, 抓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契机, 努力提高医院教学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还要不断努力, 把握机会, 以附属医院的教学要求来要求自己, 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符合规培要求的住院医师。
摘要:在承担我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39家单位中绝大部分是直属或非直属附属医院, 也有少数是非附属医院。通过1年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规范了我院教学制度、完善了教学管理, 提升了带教医师教学责任和教学意识, 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由于实行统一的教学标准和教学要求, 我院教学能力得到了整体提高和进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非附属医院的教学进步提供了机遇, 为缩短非附属医院和附属医院之间教学差距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附属医院,教学
参考文献
[1]黄红, 许铁峰, 李宏为, 等.上海市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1, 27 (7) :514-516.
医院住院医师培训计划 篇7
【关键词】规范化培训;非临床科目;住院医师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050-02
近年来,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发展迅速。2009年初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在我国建立住院医师培训制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医学人才成长特有的阶段。它是为培养良好医德医风和人文素质打下坚实基础的阶段,是为掌握扎实的临床知识和熟练的临床技能积累实践经验的阶段,是造就合格临床医学人才的必经之路。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提高医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医疗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随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在我国的逐步开展与普及.在收到良好效果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1],如培训方法单一、培训内容笼统、缺乏有效的评估及反馈机制等。
我院在十数年的摸索探讨中形成了一套比较规范的培训考核体系,于2012年被确定为全军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单位。我们认为,规范化培训不应该仅仅是对医师临床知识及技能的训练培养。一些非临床的内容如职业道德、医学相关法规、科研能力及教学带教能力的培养等对于一个合格的医师同样十分重要。以下就结合我院的临床教学实践经验,探讨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非临床知识技能训练科目的设置问题。
1 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基本模式
在充分考虑各科室的特点以及參与培训人员的需求以最大程度的平衡临床科室的实际需要和医师个人的发展的前提下,我院制订了“2+1+2”的培训模式[2],即整体培训时间定为5年,分3阶段进行。第1阶段为期2年,在全院范围内进行轮转,强化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训练;第2阶段为期1年,其中半年在急救医学科进行培训,另半年由参训医师根据其所从事的专业,自行选定其感兴趣的专科及相关科室进行培训。对于有2年以上工作经历的硕、博士人员则直接纳入第2阶段培训;第3阶段为期2年,在专业范围内进行专科化培训,可在专科门诊、病房间进行相关专科的个性化培训,以达到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疾病及部分疑难杂病的目标。在培训期间,1名带教老师在同一时间内只带1名轮转医师,以确保培训质量。同时,医院还积极利用各种空闲时间组织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举办大量的前沿讲座以满足不同层次人员的学习和成长需要。在这个模式中,突出了急救医学的培训,旨在通过提高急救技能从而提高医师处理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突出了专业相关科室的培训,为以后医师专科发展打下兴趣和理论基础。
2 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非临床知识技能训练科目的设置
2.1 职业道德及医学相关法律法规
2.1.1 职业道德教育:医学服务的对象是具有情感的人,医生只有具备同情心、责任感,以良好的医德为病人服务,争取病人的信任和合作,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目前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生们大部分是刚刚踏上工作岗位,他们对于外界的不良风气和诱惑的抵御能力还比较差,因此,在培训应该尤其加大职业道德及医德医风教育,使其成长成为一个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的医学人才。
2.1.2 医学相关法律法规教育:目前国内的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纠纷时有发生,因此,在做好专业知识技能训练及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加强医学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学习也显得尤为重要。有关专家认为,从住院医师入院开始,即应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职业化教育,通过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让医生们从法律的层面、职业的角度实现思想上的转变;强调医生的职业行为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强化医生的责任心和基本职业素养。
2.2 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不仅是医生专业知识掌握深度和广度的综合体现,也是将来发展的必备条件。所以,有必要在规范化培训中加强住院医师科研能力培养,使其不仅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较好的解决临床问题的素质,而且具有不断求索、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及较强的科研能力[3]。
2.2.1 外语学习:在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外语学习主要针对的是英语。开设外语科目学习,其目的是为医师将来从事医疗保健服务和学习、研究活动打下良好的医用英语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初步具备专业知识和所需信息的获取与交流能力、综述和摘要写作能力、英汉翻译能力、接诊和学术报告等方面的听说能力。另外,专业英语水平能力的提高,对于阅读外文期刊文献,获取医学前沿进展,进而开拓医师的知识面及科研思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2 医学信息检索:科研的核心是创新,但是,如果不熟知以往科技成就的状况,就不可能提出“有所发明,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新见解、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医学信息检索,就是医生实施医教研活动展望学术前景的巨人肩膀式平台。培养住院医师的网络医学信息检索能力,目的就是为了使其能够更好更有效率的获取自己感兴趣领域的前沿进展,从而为以后的医疗、科研活动打下更好的基础。
2.2.3 科研论文写作技巧:撰写和发表科研论文是科研工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公布自己的研究工作并获取认可的必要途径。初探科研殿堂的住院医师们,撰写论文的经验不足,往往做出了很好的成果,却因为不能适当的表达而使其论文无法得到发表。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在规范化培训中开展了科研论文写作技巧的课程,主要讲授科研论文撰写、投稿及与期刊编辑交流中应注意和避免的事项,同时规范论文的格式等,使年轻医生们能够更好的完成科研论文的写作与发表工作。
2.3 教学带教能力
作为承担数所医学院校教学任务的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在注重医师医疗、科研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加强其教学带教能力的培养。加快青年医师的成长,提高青年医师的教学能力,对于提高医院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与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4]。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高级职称和资深主治医师的带教主要局限在教学查房方面,而对于基本技能的传授做的不到位。相反,一些年轻医师在工作中担任基本技能操作带教时,能够十分仔细的讲解、示范,在此过程中,不但良好的完成了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同时对他们自身的“三基”能力也是一个复习和加强。鉴此,我们有意识的让参与规范化培训的年轻医师们适当的承担部分的带教工作,并定期开展一些课程,进行教学经验的传授与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高层次的医学人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力本位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核心目标,需求导向亦是其本质特征[5],所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各个环节,都应从提高住院医师职业能力为首要出发点。住院医师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完善轮转培训科目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内涵,增强培训工作的宣传引导,努力建立一个能培养具有良好的医德、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有发展后劲的医师的育人机制,向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战培.抓好临床科室医疗组的管理,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J]. 中国医院,2009. 13(5):12-14.
[2] 徐幻,杨国斌,易学明.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几点思考[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 23(8):865-867.
[3] 朱萧玲,计根林.谈住院医师科研能力的培养[J]. 西北医学教育,2011. 19(4): 703-704.
[4] 上官王宁,曹红,李军. 青年麻醉医生教学能力的培养[J]. 医学教育探索, 2009. 8(8): 988-990.
住院医师培训总结报告 篇8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13上半年总结
在院领导的关怀下,各科室同志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下,我院自2012年开始承担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培训工作,实施一年多以来,已有多位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顺利在我科完成培训计划,现将2013上半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取得成绩:各位住院医师总整体表现较好,能在最短时间内适应各科室的工作节奏,投身于临床工作中。在工作中,认真仔细、勤勤恳恳,得到了科室主任的诸多肯定和好评。在学习上,能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和参加临床病例讨论。能掌握相关基本操作,如心肺复苏、动脉采血、洗胃、吸痰等;同时能独立完成入科病人的病历书写及与家属的沟通谈话等工作,在紧急情况下可协助带教老师,顺利配合完成急症病人的抢救。
二、存在问题:
第一,科室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1.带教教员临床工作繁杂,有时候不能按时完成计划安排的带教任务,如完成安排的小讲课等;2.对培训医师的针对性带教安排不够明确,如本科室的特殊操作、特色疾病的讲解和示范等;3.对于带教医师无针对性的带教前培训,导致带教医师某些操作不十分规范。
第二,规范化培训医师方面:1.规范化培训医师在病历书写上面,基本功不是特别扎实,体格检查不够仔细等问题导致病历书写质量不高;2.有些侵入性医疗操作步骤不够标准,无菌原则不够强;3.与患者家属交代病情时,医学态度不够严谨,有时表达过于繁琐,不够清晰;4.医学基础知识掌握深度不够,临床思维方面需加强锻炼。
三、改进措施建议或意见:
第一,合理安排一线医生带教,对带教医生不定期进行全面考核评定,争取全面提高带教医生的素质,以高质量为要求,完成临床带教任务;
第二,对于规范化培训医师,严格要求,其独立完成的病例必须经过带教老师或上级医生的审阅,方可提交归档,及时对病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通报,加强规范化培训医师的病历书写能力;
第三,为提高规范化医师临床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可安排已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包括已经通过全国执业医师考试)的医师独立值班和临床管理患者,培养他们临床思维和判断力。
医务科
住院医师培训2014年工作计划 篇9
一、继续开展岗位练兵活动
1、继续组织院级初级人员岗位练兵活动,年后开始与各教研室商讨制定方案,充分借鉴往年练兵经验的基础上,争取在练兵内涵上有所突破,切实提高练兵效果,院级岗位练兵计划6月底前完成。
2、充分发挥内、外、妇儿、医技等教研室的职能,由科训科牵头各教研室组织所属科系的培训考核,初步计划每季度举行1次。
3、举办岗位练兵的配合活动:计划于7月份全院岗位练兵结束后,举办2014年总医院技能比武大赛。
4、训练实施方案
(1)、训练内容
按照院党委《关于开展“岗位大练兵技术大比武”活动的决定》内容中规定的12项医疗基本操作技术训练内容组织实施。
(2)、训练方式
由医院制定训练计划,对各科室指定的岗位练兵临床基本技术操作授课教员进行统一培训。各科室根据本科训练计划,在科内进行全员培训。整个训练以日常临床工作中的实践训练为主,模型训练为辅,采取课堂教学与自学自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时间及地点安排
按照“岗位大练兵技术大比武”基本技术操作训练计划的安排,医院开放基本技术操作培训教室,各科室按照院里统一安排的训练时间,分期分批进行模型训练。
各科室授课教员的统一培训安排在外科楼学术厅。
基本技术操作培训教室设在文化活动中心三层南侧大厅。
(4)、检查与考核
机关将按照“岗位大练兵技术大比武”基本技术操作训练计划表的安排,在各组训练内容结束前后,对训练内容进行考核。考核采取以科室为单位随机抽取2-3名人员现场考核的方式进行。
(5)、具体要求
①医疗基本技术操作的训练是本次岗位练兵的重中之重,望各科室高度重视,继续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抓好此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落实措施,脚踏实地的把各项训练内容落到实处,确保实效。
②由科室推荐2名同志担任科内基本技术操作授课教员,参加医院统一组织的培训,8月1日前将名单及联系方式书面报至医务部科训科。
③各科室要将训练内容的实施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在日常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完成各项技术操作的训练。机关建立基本操作技术训练的参训登记手册,对各科室的实施情况、练
兵内容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和督导。
二、扩大住院医师培训基地范围。
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目前仅有耳鼻喉科和口腔科两个专业,力争在2014年扩大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的学科领域,使我院大内科、大外科能成为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计划2014年年初根据北京市卫生局要求公布申报基地准备方案,着手申报材料及场地准备。
三、举办高水平的院级学术会议。
利用好医院学术活动日,抓好院内学术活动的管理工作,不定期邀请院士及国际、国内知名人士主讲,并有序组织院内高级职称以上人员讲课,提高住院医师的听课率,切实活跃院内学术氛围,为住院医师提高知识水平,扎实理论基础。
四、组织各教研室继续开展教学活动
制定《总医院教学查房规范》、组织教研室对科室上报的教学计划进行检查和督导,使医院对住院医师的教学规范化、常态化。
医院住院医师培训计划 篇10
摘 要:运用定性定量分析法、归纳演绎法、抽象概括法、理论研讨法等方法,考察了美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状,分析我国可借鉴的改革创新模式,从统一准入标准、改革课程设置、运用先进的教学和考评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二者有效衔接的对策建议和具体举措,以期对我国医生队伍素质的提高和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文件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指临床、口腔、中医)研究生教育有机衔接的办法,逐步统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内容和方式。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将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为我国医生培养体系指明了方向。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定量分析法、归纳演绎法、抽象概括法、理论研讨法等方法,考察美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状,展示其特点和规律,分析我国可借鉴的改革创新模式,尝试提出二者有效衔接的对策建议和具体举措,以期对我国医生队伍素质的提高和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美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概况
(一)培养体系
美国医学院的医学教育一般是4年,学生要经过本科4年的学习并获得文学士或理学士学位后,提出申请并通过面试和考试合格后才能进入医学院学习。学生在医学院经过前2年学习并参加全美医师资格考试第一部分(USMLE Step1),考试合格后进入后两年学习,参加全美医师资格考试第二部分(USMLE Step2),考试合格后才能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M.D.)。
(二)培养模式
1.课程设置
美国医学院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临床技能、轮转实习和科研活动。基础医学知识学习和临床医学理论及技能学习互为补充、彼此渗透,而且加入了早期临床技能课程和实践的学习,便于学生了解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在临床中的运用价值。大约到第3年开始轮转实习和部分科研活动,以耶鲁大学为例,“一般采取专科轮转学习/实习模式,约需48周,轮转专科有内科12周、外科8周、急诊2周、麻醉2周……必须参加4周的社区医学实习和3周的临床综合课程学习,……毕业时完成学位论文报告”。
除此之外,美国的医学院也越来越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和科研能力培养。人文素质教育开设相应的人文课程,增强医学生有效处理医患关系的能力,提升医学教育的人性化水平。以哈佛医学院为例,其人文素质教育“包括人文社科课程教学、专业训练中的人文渗透以及隐性教育等方面,人文课程设置包括职业导论、病人-医生、社会医学、卫生保健政策、医学道德与职业精神等八门必修课,……初级保健教育是专业训练中人文渗透的主要体现之一,……隐性教育指对医学生的价值观、工作态度以及对职业的认识等非认知领域的教育”。科研能力培养方面,许多医学院都开设相应课程(如芝加哥大学《学术与发现》),将科研能力培养贯穿于课程体系中,并通过颁发奖学金、给予从事科研工作学生特殊认可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科研活动,正如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所长William Gatey所指出的科研能力培养的目标是“希望通过提供这样的科研训练激发学生在将来适当的时候追求额外培训的潜质”。可见,科研活动不仅有助于学习者在本学科内的长足发展,而且为学习者今后在相关领域或其他领域开展学习和研究活动储备了批判性思维和阅读的能力、分析和整合大量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和决断的能力、创造性思维和拓展问题的能力,等等。
2.教学方式
以器官或系统为中心的模块式教学。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为例,“系统地整合了基础、临床和社会科学的内容”,有效避免了重复教学和基础与临床教学割裂的现象,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医学知识,从而更好地应用于临床。目前,美国越来越多的医学院都在探索更好地将其运用在医学教育中。
以PBL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这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基本操作程序是,教师提出病例,学生展开小组讨论,针对该病例,进行相关数据汇总和分析,提出初步处理方案,并形成与该病例有关的“学习问题”,即进一步研讨提纲,学生带着这些“学习问题”,在接下来的理论教学、实验课中通过讨论,自主诊断、自主分析,寻找答案,并通过查阅和分析相关文献,对该病例做出准确的诊治方案,同时对与该病例相关的“学习问题”给出较为全面的阐述,从根本上培养了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以点带面、相互关联的知识技能学习系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潜能和主动性,给予其极大的满足感和价值认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评价方式
美国医学院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注重综合能力考评,采用期末考试和平时小测验的方法考核学生对基础和临床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标准化患者、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OSCE)、迷你临床演练(miniCEX)、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方法考核学生对临床技能和医学素养的操作和认知水平。通过考核评价,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中的具体环节和实施方法,有效促进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不断提升教和学两个方面的水平。
二、美国住院医师培训概况
经过医学院4年医学教育获得医学博士后,才能申请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可见,美国住院医师培训和医学院专业学位教育衔接紧密,是培养合格医生的两个既不相同又彼此连贯的阶段。
(一)培养对象和目标
美国住院医师培训对象是经过4年医学院教育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学生,专业水平和能力具有一致性,便于制定统一的培养内容和方法,达到能够行医的目标。住院医师培训合格后,即具有独立执业的资格,成为独当一面的完全意义上的医生。
(二)培养内容和方法
进入住院医师培训项目后,学生要在相应的附属医院进行轮转培训,培训内容全国统一,根据岗位需求制定的培训内容全面又实用;培训方法是多样化和高强度相结合,常用的方法如查房、病例讨论和分析、学术研讨会、讲座、小组学习和互动等,每周工作时间80小时,没有周末和节假日,而且每年都必须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年的培训,不合格将被淘汰。
(三)考核方法和监管体系
按照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Graduate Medical Wducation ,ACGME)要求的六大核心能力:医学知识(medical knowledge)、患者关照(patient care)、基于实践的学习和改进(practicebased learning and improvement)、人际沟通能力(interpersonal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职业素养(professionalism)、基于大系统的实践(systembased practice),来确定考核内容和方法,主要有病案评估、综合评价、标准化病人考核、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全国统考、日常考核等,注重的是综合能力的考核评价,考核主要由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GME)进行监管,是非营利性的专业实体,不隶属政府,能够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
(四)职业环境
“美国社会拥有成熟的商业医疗保险,其很好地协调了医院、医师和患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为住院医师培训提供了良好的职业环境,使培训中的医师能够专注于临床技能和诊疗水平的提升,乐于培养积极健康的医患关系和沟通技巧,充分发挥人性化因素,给予患者更贴切适宜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从而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三、对我国的启示
在对美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培训现状进行文献研究和定性分析的过程中,始终贯穿与我国的比较,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 揭示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的内在规律以及美国成功经验对我国产生的积极作用,同时运用理论研讨法提出对策建议,展示发展趋势。
(一)统一准入标准
目前,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下简称“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院医规培”)的准入标准不一致。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招收的是完成5年医学专业本科学习获得学士学位、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的优秀毕业生,而住院医规培招收的不仅是完成5年医学专业本科学习获得学士学位的毕业生,也可以招收完成7年制医学专业学习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和完成8年制医学专业学习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因此,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规培的生源不同,其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差别比较大,势必给住院医规培计划和内容的制定带来困扰,也不利于各层次学生在住院医规培中达到收获的最大化。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美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培训的有机衔接中得到启示。建议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规培联合培养,即完成5年医学专业本科学习获得学士学位并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被录取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学生,同时进入住院医规培,这样二者的生源水平就可保持一致,有利于住院医规培培养内容和实施方案的制定。目前,上海中医药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都启动了二者双轨培养项目。上海中医药大学2010年首届联合招录研究生即规范化培训医师150名;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第一届双向接轨培养的毕业生有45人获得了住院医规培合格证书,占当年毕业生的58%。虽然部分高校试行了二者的联合培养方式,但还未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也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制度来保障其实施。建议在试点高校经验总结和深入研讨的基础上,尽快出台详细、规范的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规培联合培养制度,形成全国统一标准和实施蓝本。
(二)改革课程设置
美国医学院医学教育前有4年能够获得文学士或理学士的本科学习,我国5年制医学本科中只有第一年开设了公共基础理论课程。因此,两国学生正式接触医学前的专业水平是不同的。其次,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规培的课程设置和培训内容有重叠,造成教学资源和时间的浪费。所以,不能照搬美国模式,将美国医学院医学教育阶段等同于我国硕士研究生阶段。
针对上述问题,借鉴美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课程设置和住院医师培训内容,建议将医学专业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规培三个阶段的教育内容作整合,尝试“1+3+2+3”模式。具体为,第一阶段开设公共基础理论课程和人文素养课程,为正式进入医学学习奠定基础。第二阶段第一年开设基础医学课程,同时进入人文素养高阶段课程学习,并辅以每月一次以讲座形式开展的临床医学知识渗透,第二、三年开设临床医学课程,系统学习临床知识和理论,并加入早期接触临床,在临床技能实践中回顾基础和临床知识,同时安排每两月一次的小组讨论和累计两个月的社区见习,学习基本的保健、常见病诊治,并学习与患者的沟通、给予其人文关怀。第三阶段主要是通科轮转实习和科研活动,鉴于学生的临床技能还不完整成熟,建议这个阶段的轮转比5年制本科第五年48周的轮转时间少一半,只安排24周,并且加大病例分析、汇总、出诊断方案的讨论和汇报。同时听讲座、查阅分析文献,开展较大量的科研活动。第四阶段与住院医规培衔接,实际上,第三阶段第二年已涉及一些住院医规培的内容,为顺利进入第四阶段做好准备。安排大量的二、三级学科轮转、查房、病例研讨、学术交流等活动。
(三)运用先进的教学和考评方法
现阶段,我国不论是医学专业本科、研究生教育还是住院医规培,在教学方法上多理论课和实验课讲授,临床技能训练不足,较少安排病例讨论、互动交流等;在考评方法上多书面考试和简单的操作技能考核,较少运用标准化病人、综合能力考核等。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培养高层次临床应用型人才。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引入美国以器官或系统为中心和以PBL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社会科学有机整合,这个思路在前文提出的“1+3+2+3”模式中已有体现。以PBL为核心的教学方式从这个模式第二阶段的后两年开始,一直贯穿第三、第四阶段,在教师讲授理论课时,加入更多的互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展开讨论、解决问题;在临床技能培养时,加入更多的小组讨论、实验课讲解提问;在病例诊疗能力培养时,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分析诊断、自主给出综合汇报和诊治方案;在科研能力培养时,加大文献搜集和阅读量,提高大量信息分析汇总能力,增加学术研讨、讲座交流、论文汇报。同时,在对学生学习效果考评时,多注重综合能力的考评,运用标准化病人、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计算机模拟病例考核系统、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方法。
综上所述,我国的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工作还有待深入研讨和实践检验,应当结合国情,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做好医学教育和住院医规培,为培养合格医生、促进医疗行业发展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吴健珍,陶立坚.中美高等医学教育的比较[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2(11).
[2]洪流,柳金强,刘涛,等.浅谈美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J].西北医学教育,2015(1).
[3]盛瑞,龚政,耿明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教学模式的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11).
[4]颜世军,刘冬,高占乐.中美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外部环境比较分析[J].中国卫生人才,2014(11).
【医院住院医师培训计划】推荐阅读:
总住院医师培训制度10-24
医院与住院环境教案09-03
住院医师师资培训制度08-28
医院住院工作规章制度05-11
安贞医院住院患者须知05-23
医院住院病人管理系统05-30
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流程08-24
医院住院总工作总结10-11
同仁医院普通病人住院流程06-21
医院和住院环境练习题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