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专科医师

2024-09-22

住院医师/专科医师(精选12篇)

住院医师/专科医师 篇1

专科医师/住院医师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 也是缩小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差距、提高医生整体素质、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人才基础保障的必然要求。本期特别策划推出了面向基层大力推进专科医师培训工作、专科医师培训试行过程中多方位评价情况初探、关于“2+2”住院医师培训的模式、抓好临床科室医疗组的管理、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社会化住院医师培训的实践与思考等方面的论著, 旨在分享专科医师/住院医师培训的经验, 提高住院医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住院医师/专科医师 篇2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指导下,负责本科的日常麻醉工作,承担部分教学、科研等具体工作。

2、麻醉前访视病人,参加术前讨论,拟定麻醉方案,做好麻醉前药品、器材的准备。术前药应在病人进入手术室后,麻醉医师根据病情需要给予。

3、麻醉中认真仔细地进行麻醉操作,经常检查输血、输液和用药情况,加强术中监测,密切观察病情,认真填写麻醉记录单。遇有意外或异常变化,要积极处理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必要时与手术者共同研究和处理病情。

4、手术后及时完成麻醉小结,亲自护送病人回病房(或麻醉后恢复室、ICU),并向值班医师和护士交待病情和术后注意事项;术后要及时进行随访。上述交班情况和随访情况要记入麻醉后访视记录单。

5、遇有疑难病例或技术问题不能单独处理时,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6、加科研和教学,积极开展临床麻醉的研究,指导培训进修、实习人员。

7、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值班期间不准脱岗,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8、参加麻醉后恢复室、ICU、疼痛治疗工作。

9、协助各科抢救为重病人。

麻醉科助理医师职责

1、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加麻醉工作。

2、负责麻醉后登记、统计工作。

麻醉护士职责

1、承担麻醉后恢复室病人的监测、护理工作。

2、从事麻醉准备室工作。

3、负责药品、器材的请领、保管。

4、负责麻醉文书、资料的保管工作。

住院医师/专科医师 篇3

如何实现均等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抓手,是国家对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提出的刚性要求。

合格临床医师如何“出炉”?国际通行的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来打造。

目前我国临床医师的技术水平差距悬殊,造成大小医院“冰火两重天”。全面铺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为大医院和基层医院培养大批水平均一的合格年轻医师,整体提高我国临床医师的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分级诊疗,解除大医院“战时状态”,可谓功在当前、利在长远。

基地+财政,双重养护“规培”之花

2015年2月,在每月例行的发布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司长秦怀金发布《中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发展报告(2014)》(以下简称《报告》),向社会各界介绍中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状况。他说,一个好的医疗卫生体系需要合格的医务人员来支撑,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需要合格医务人员来提供。建立与完善适应行业特点的医学人才培养制度,培养人民满意的好医生,是深化医改、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等专业在内的医学高校本科及以上学生毕业后,到国家认定的培训基地,作为住院医师完成系统规范的培训,学会诊治常见多发疾病,开医嘱、管病床等,临床能力考核通过后,取得全国统一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才能独立承担相应的临床工作。当前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主要采用“5+3”模式。“5”指的是医学本科生必须完成5年医学院校的教育;“3”是指医学本科毕业生以住院医师身份,在认定的培训基地(医院)接受3年医疗实践训练。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一环,已被实践证明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由之路,符合医学教育规律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

我国的住院医师培训发端于1921年,北京协和医学院成立伊始,便引入了美国约翰 ·霍普金斯医学院住院医师培训制,实行“24小时住院医师负责制和总住院医师制”。1962年11月,原卫生部提出选拔优秀医学毕业生,实施以住院医师培训为基础的临床师资和业务骨干的培养计划。“文革”期间此项工作在全国层面上陷入停滞,但在协和、湘雅等医院延续下来。

1993年原卫生部印发了《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首次以文件形式明确提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概念。2006年原卫生部以培养专科医师为目标,在全国范围扩大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2009年3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自此我国这一制度建设驶入“快车道”。2009年5月,全国16个省市、19所高校附属的100家医院、1100多个专科基地,开展了住院医师规培试点。

2013年年底,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意见》),在国家层面确立了符合行业特点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制度。2014年由此成为中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元年”,也是全国正式实施这一制度的开局之年。

一年下来,制度实施取得重要进展。各地细化落实配套政策,在前几年累计规范化培训近13万人的基础上,截至2014年年底,除西藏外,全国30个省(区、市)均启动了这项工作,新招收人数达到5.9万人,超额完成年度招收计划。江苏、贵州等20个省(区、市)召开了本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会议。培训基地认定实行优中选优,经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审核并报国家卫计委同意,最终确定了559家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医院,专业基地总数达8500余个,涉及临床医学、口腔和中医36个专业。

为改善以前培训对象待遇过低的情况,从2014年开始,中央财政提供专项资金支持,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3万元。2014年度的15亿元培训补助资金已拨付各地。与此同时,中央财政按每家500万元的标准,共投入18亿元支持培训基地开展能力建设,投入718万元开展师资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培训基地的软硬件水平。

制度体系初步健全。《意见》提出,2015年,各省(区、市)全面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刚性要求到2020年,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均须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随后,国家卫计委2014年又先后推出试行的管理办法、培训基地认定标准、培训内容与标准等系列配套文件,至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体系初步构建,使制度更具操作性。

保障政策有效衔接。一是与人事待遇相衔接。政策明确指出培训对象依照规定享受相关待遇,是培训基地住院医师队伍的一部分,3年后取得培训合格证书成为临床医学专业中级技术岗位聘用的条件之一,且将作为执业注册和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的重要条件;二是与财政投入相衔接。中央财政2014年15亿元专项补助资金已下拨各地,住院医师待遇水平将得到更好的保障。三是与学位授予相衔接。政策首次实现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有效衔接。今后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统一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轨道,并规定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并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临床医师,可申请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秦怀金表示,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建立实施虽然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作为一项刚起步的新制度,地区之间、基地医院之间进展尚不平衡,政策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各项政策措施真正落实还需进一步发力。他指出,下一步,政府将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的要求,完善体制机制。重点围绕健全制度体系,搞好考核,加强全过程管理;围绕提高培训质量,制订培训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开展督导评估;围绕推进协调发展,加强对工作薄弱地区和环节的督导检查,落实东部支持中西部的政策;围绕多层次人才培养,试点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3+2”助理全科医生培训。

下一步,专科医师规培“跟着来”

承载着群众对大批高水平同质化临床医师的强烈期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建立,在我国医学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是破解医改诸多难题的重要治本之策。

秦怀金介绍,随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持续推进和不断深化,主管部门将其纳入“一把手”工程予以切实推动,社会各界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将进一步加深,人民群众将切身体会到更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等“制度红利”。

国家卫计委将进一步研究制定出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收、结业、考核、基地建设、培训经费管理等相关管理办法与规定,形成与《指导意见》等文件相配套完善的政策体系,结合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培训政策。

通过开展培训质量评估和督导检查,加强基地动态管理,奖优汰劣;通过分层分类组织师资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的带教能力和水平;拟定培训课程教学大纲,规范培训内容和过程;通过建立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加强信息的统筹与监管,提高管理效率。

在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同时,政府正在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2015年,国家卫计委将联合其他相关部委拟定和发布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并配套推出相关管理办法、培训内容与标准、培训基地认定标准等文件,选择具备条件的机构、地区和专业,进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到2020年,力争将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进行紧密衔接,构建起科学完整的毕业后医学教育体系。

住院医师/专科医师 篇4

欧美等发达国家经过多年实践已建立了成熟的医师制度,其主要特点是:一是开展培训初期以政府为主导;二是配套制度完善,宏观上有立法制度;三是政府对培训有统一标准,严格控制培训人数,并提供经费;四是具体培训过程由非政府性质的组织或协会负责;五是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有自主权,颁发行医执照和许可;六是培训基地多数是大学附属医院,但政府从整体上规划,将培训工作纳入医学人才培养的大局中,不是某个医院或大学的人才培养问题;七是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行严格的竞争淘汰机制;八是行业协会和医疗市场对医师执业具有约束力;九是公众参与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对专科医师质量的评价。

一、开展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的基本现状

卫生部于1993年颁发《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开始培训试点工作,奠定了人才培养的制度基础。1995年,卫生部颁发《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正式启动了我国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培训全过程为5年,前3年以二级学科为基础进行培训,后2年进入三级学科接受专业定向培训。1998年,卫生部颁发了《卫生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颁发管理办法 (试行) 》,对培训合格者颁发《卫生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作为晋升主治医师的必要条件,先后有20多个省 (市) 的卫生厅 (局) 、高等学校、卫生部直属医院被授权颁发培训合格证书。1999年,国家建立起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和医师注册制度,加速了医师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进程。2006年,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开展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我国的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全国25个省市307家医疗单位共申报了3048个试点基地。经过卫生部组织专家实地评审,在12个省 (直辖市) 共遴选出涉及34个试点专科的1100个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基地,培训基地绝大多数在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培训基地招生规模为17536人,其中普通专科12045人,亚专科5491人,其中,其中7省 (市) 的培训基地均在高等学校,其余5省 (市) 部分培训基地在医学高校。

就黑龙江省而言,1999年,哈医大开始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为全省唯一获得国家卫生部授权颁发《卫生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单位。2006年,又成为全省唯一开展专科医师培训的试点单位,共有培训基地57个,分布在3所附属医院。

二、医学高校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质量监控体系的设计思路

(一) 医学高校开展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的特点

医学高校开展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的培训基地是附属医院的临床科室,附属医院和大学是隶属关系。因此,医学高校开展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有以下四个方面特点:一是有利于培训管理的高效统一;二是有利于培训要求和标准的统一;三是有利于考核标准的统一;四是有利于医学毕业生的直接选拔。因此,构建医学高校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质量体系是培训标准的统一和保证培训质量的重要基础。

(二) 质量监控体系设计原则

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成熟和完善的住院医师培养制度,根据我国的国情,再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坚持创新和发展的观点,与时俱进,充分考虑经济发展、文化背景、科技水平、医疗服务需求的众多不同因素,根据医学科学实践性、服务性、社会性的特点,制定并逐步完善住院医师培训过程质量监控管理措施,确保各项制度和措施在实践中真正得到有效落实。

(三) 质量目标定位

培训质量的目标定位是培训质量监控体系结构和功能设计的重要基础。我国开展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旨在通过规范化培训逐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医疗卫生技术队伍,使我国的医师培训模式、理念和培养质量标准实现与国际接轨,逐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养制度。

(四) 质量监控的管理体系

1.政府支持,省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统筹、规划、指导、监督;医师协会积极参与沟通和协调。2.落实层级管理,医学高校构建内部的学校、二级学院、培训基地三级质量监控体系。3.实现开放的质量监控体系,接受来自多方的监督,加强各环节质量监控措施的信息反馈。

三、医学高校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质量监控体系框架设计与构建

就医学高校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而言,培训的质量监控应包括多个层面,既有内部质量管理:医学高校和培训基地 (附属医院的临床科室) ,又有外部质量监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用人单位、社会及公众评价等。培训质量监控是在质量评价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影响培训质量的诸要素和培训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积极认真的规划、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以保证培训工作按计划正常进行,并达到质量目标的过程。针对整个培训过程,由学校、二级学院、培训基地等三个层级构成了质量监控的纵向体系结构,上位组织对下位组织有指导、监督、质量控制的职责。培训质量监控体系设计为四个子系统,这四个子系统的功能既相对独立,分工明确,又在整个运行过程中紧密联系,协调一致,形成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自我修正、调适和完善,从而不断优化培养方案和培训过程。

(一) 决策子系统

决策子系统的功能是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并根据各环节评价的信息对培训过程进行调控和指导。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省级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的领导下,学校成立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其职能是负责管理和指导全校医师培训工作,对培训基地不定期抽查。由学校主管领导、继续教育学院、人事处、教务处、研究生学院及各临床学院的主管领导和专家组成。负责对全校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工作重大事项进行决策,以及对各临床医学院及各学院培训管理和指导委员会进行工作指导和管理。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下设的办公室,与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行政职能部门 (继续教育学院) 合署办公,负责培训的日常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人员由相关行政职能部门 (继续教育学院、人事处、教务处等) 的负责人组成,便于工作协调。

(二) 培训管理子系统

培训管理子系统的功能是根据决策子系统的意见和过程评价子系统的信息反馈,调整培训方案和培训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保障整个培训工作的正常运行。各临床医学院成立的培训管理和指导委员会,其职能是:负责对本学院医师培训提供专业指导、管理和对培训学员进入培训基地的考核和准入,对培训基地周期性考评、复核。各临床医学院对本单位培训管理和指导委员会给予工作上的积极协调及资源和资金的支持,同时,培训管理和指导委员会与所在临床医学院和上级管理部门要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和沟通。

(三) 过程评价子系统

过程评价子系统的功能是按照培训管理子系统的培训方案具体组织实施,依据培训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对培训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保证培训效果。在临床医学院培训管理和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培训基地实行主任负责制。培训基地在专科医师培训质量形成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是质量监控关注的主要环节,主要职责是:严格按照培养标准实施培训工作,负责对准入学员培训过程的管理和监督、评价,并及时与学院培训管理和指导委员会进行信息沟通和反馈,并接受工作指导、监督和管理。

(四) 结果评价子系统

结果评价子系统的功能是对完成培训的学员进行跟踪调查,搜集用人单位对受训学员的执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以及培训学员进入工作岗位以后对培训期间的培养目标、培训方案、过程管理等进行的信息反馈,从而为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的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孟群.各国专科医师培训与准入制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4.

[2]王锦倩, 刘雁飞, 祁国明.我国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4, 4 (2) :116-121.

住院医师轮转制度 篇5

为了加速青年医师的成长,规范与提高临床住院医师的专业技术能力,通过参加临床住院医师轮转培训,能够达到诊疗病人综合能力提高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定:

一、轮转目的:

通过轮转培训,旨在打好临床工作的基础,强化临床技能,提高临床处理能力,要求能准确询问、书写病史,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熟悉各轮转科室的诊疗常规(包括诊疗技术),基本掌握急诊常见疾病的诊断和处理,为下一阶段成为专科医师作好准备。

二、轮转对象:

年轻临床医生,重点是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

三、轮转要求:

(一)政治思想、医德医风: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

2.有事业心和责任心,热爱本职工作,工作认真负责,技术上精益求精,服务态度好。

3.遵纪守法,严格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擅自离岗。

4.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医患沟通能力,正确处理医患关系。

5.关心集体,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爱院如家。

(二)基本理论及临床技能:

1.以自学为主,结合临床实践复习、巩固和运用大学期间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2.在上级医师及科主任的领导下,担任一定的临床医疗工作,通过临床实践,进行严格的基本训练。学习并逐步掌握本学科主要疾病的基本理论知识、诊断、治疗方法与基本操作,正确阅读各种辅助检查报告,力求把根基打扎实。

3.培养严格的科学作风。病历书写要及时、完整、准确、清楚;手术、化验等各种技术操作要求正规,认真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和上级医师的决定,及时准确地完成各项临床工作。

(三)学术活动:

要求轮转的临床住院医师必须按时参加院方和科室组织的学术讲座。目的在于培养住院医师掌握扎实的医学知识、各学科常见疾病的预防和诊治;了解医学科学的前沿;培养住院医师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及科学的思维方式、机敏的表达协调能力。

四、轮转方案:

重点轮转内科、外科,根据需要轮转儿科、妇科、产科、感染科、五官科、急诊科、中医科、手术室、口腔科。

五、轮转期间待遇:

住院医师在轮转期间,绩效工资由轮转科室承担,每月由科室按照二次分配方案考核发放。

六、组织管理:

(一)住院医师轮转管理工作由医务科负责,并负责安排、监督落实。

(二)各轮转科主任作为科室住院医师轮转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必须要重视和支持这项工作。

附:《住院医师轮转安排表》

住院医师/专科医师 篇6

关键词:神经内科住院医师 临床培养

神经病学具有专科特色强、多学科交叉以及个体化特点,因此神经科住院医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应有较高的要求。作为国家级神经科教学基地,我院神经内科在临床和教学工作中积累了多年的经验,而神经科住院医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则是临床教学的重点和基础,现将我科具体实施的办法总结如下。

一、规范主治医师查房制度,保证和监督住院医师临床工作质量

主治医师作为三级查房制度中的中间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其基本要求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①临床分析及解决疑难病症的能力;②对病人、住院医师及病历质量的综合管理能力;③对下级医师的带教能力。在具体工作中,主治医师要求住院医师询问病史应详尽准确,查体手法规范,内容全面;在查房过程中,要求住院医师详细汇报新入病人的病史、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并要求其首先通过询问病史及查体,对患者作出初步定位及定性诊断,之后再通过影像资料印证;在读片过程中,要求住院医师先看胶片进行判断,再看报告并与放射科医师的结论进行比较;对于已查病人,则要求住院医师汇报病例准确且简明扼要,要有自己的初步判断并能及时提出问题。通过每一个案例,住院医师得以自我锻炼和考核,使其临床能力得到迅速提升。

另外,主治医师及主任医师针对某几个典型病例或个别疑难病例,结合目前国内外的最新进展进行简洁评述,引导和启发住院医师拓展思路、与时俱进。病历书写要求规范、及时、准确和真实。在较为详细反映病情演变及诊治过程的基础上,我们强调病情分析的重要性,应突出临床逻辑分析及合理处置的过程,强调个例的特殊性与治疗基本原则相结合,既要突出循证医学的指导作用,同时强调个体化即因人而异的重要性。在早期的临床工作中,生物医学模式在保护人类健康、推进医学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由于该模式对疾病认识的局限性,造成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只注意疾病的生物因素,而忽视了疾病许多重要的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的主导中介作用。因此,我们强调,对疾病的认识已不限于生物医学模式,而发展成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尤其对某些重要疾患,如脑卒中、某些神经系统变性病(如帕金森氏病、运动神经元病)、慢性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以及慢性发作性疾病(如癫痫、周期性麻痹)等的心理学及社会学干预。我们在强调生物学因素的同时,开始积极关注患者精神、心理状况及社会背景,指导住院医师制定出符合患者个体特点的诊治方案,从而实现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综合效果。

二、加强教学查房,锻炼住院医师综合能力

为了加强住院医师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每隔2周由各专业组组长轮流选择各病区有代表性的病例,组织科内住院医师查房,以住院医师为主体,讨论、分析病例,并做出诊断及鉴别诊断,制定相应的诊疗计划,最后由专业组长点评。整个过程我们以调动每个住院医师的主观能动性为目的,一改过去“大学学堂”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授课方式。充分调动住院医师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其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其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我们借鉴了PBL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即“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相比,在设计理念、实施方式、评估体系、实际效果等方面均有着根本区别。

三、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扩大住院医师的视野

作为国家级神经科教学基地,我院神经科学科内部、科室之间以及国内外同行之间学术交流已蔚然成风。每月一次的科报告会由八个专业组轮流主持,为各专业组提供一个展示最新研究成果和交流经验的平台,交流的内容包括了神经科各个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我科专业组相应领域的当前研究动态。去年一年内我们共进行了11次交流,内容涉及癫痫、脑血管病、神经科危重症、痴呆、中西医结合、神经免疫以及神经影像及电生理等各主要学科。不定期的科室之间以及国际学术交流,在促进科研合作的同时,拓展了广大住院医师以及进修医师的知识面,并激发了他们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兴趣。同时,在完成规范化临床培训的基础上,多数住院医师要参加某专业组的科研工作,在具体的科研实践中培养严肃的科学态度、严密的科学方法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同时团队协作精神及沟通能力亦得到锻炼。

四、注重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创造力

作为当代人才综合素质的灵魂,愈来愈受到重视。其内涵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它主要是后天培养和教育的结果。因此,在住院医师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创新教育。我们在强调继承的同时,更强调神经科学的复杂性和未知性。由于诸多未知领域尚待开拓,年轻医师的创新能力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发展潜力。我们在以上培养策略中,强调青年医师的主观能动性。在主治医师查房过程中,鼓励下级医师提出问题,并以讨论的方式答疑,对尚不能及时明确的问题,责任到人,争取在下次查房时再次讨论明确,并引导他们以辩证的态度对待前人的研究,避免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教学查房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通过典型病例和疾病,启发青年医师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多种学术交流过程中,拓展了青年医师的知识面,同时加深了其对某些医学难题和热点的理解,避免闭门造车的弊端。

住院医师/专科医师 篇7

关键词: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思考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为其职业生涯打下重要基础的关键阶段,是医学院校毕业生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一个优秀临床医师医生成长的必由之路[1]。我院于1997年在浙江省首批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很大的成效。2009年,医院又根据新招收临床医师学历、学位与学制种类多样性的特点,制定了《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开始探索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之路。3年来,已有68名研究生参加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完成培训取得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41名,尚在轮训中27名,培训合格率达100%。

1 背景和要求

随着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规模的逐渐扩大,医学研究生已成为我们医院住院医师队伍的主力军[2],由此,我院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对象已从原来的专科、本科逐渐转化为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制学历的不同,加上学位和工作经历长短的不同,以往以医学本科毕业生为实施对象的《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统一年限、统一标准的住院医师培训模式已经明显的不适应硕士、博士研究生等多种学制的住院医师,急需医院制定面对多种学制、多种类型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以个性化的轮转培训计划和目标要求,使不同临床经历的住院医师得到适合自身的培训,完成对不同层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象的培训任务,提高培训质量。

2 具体措施和做法

2.1 建立完善的培训网络体系和规范化培训方案

我院将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视为贯彻医院“科教兴院、人才强院”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成立了由医院主要领导、职能部门、各教研室(组)三级层面的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网络体系。根据《浙江省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结合《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暂行规定》,制定了《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和全面、细致、可操作的轮转配套方案及考核方案,明确了专科住院医师的组织结构与职责、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及方式、培训时间、培训方法、培训考核方法与标准等,让各类医学毕业生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都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从组织制度上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明确培训对象和培训目标

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高等院校研究生学历(硕、博士研究生)的已经确立专科方向的医学专业毕业生,在完成院校教育之后,以住院医师的身份,接受以提高相关学科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规范的培训。培训目的是使住院医师培训后达到某一临床专科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成为能独立从事某一专科临床医疗工作的专科医师。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包括轮转培训和专科培训两个阶段。轮转培训阶段,主要进行二级学科的临床工作基本训练,专科培训阶段,主要是深人学习和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和理论知识,以能够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2]。

2.3 确立多层次的培训时间

为提高专科住院医师参加规范化培训的积极性,让不同学历层次及临床实践经历的住院医师得到适合自身的培训,医院根据不同背景住院医师的学制、临床实践经历,确立了不同的轮转时间:硕士或7年制研究生,专业学位培训周期为一年半,科学学位培训周期为2年;博士生学历者,专业学位培训时间为半年(若硕士阶段为科学学位则培训时间增加半年),学位培训时间为一年(若硕士阶段为专业学位则培训时间减少半年)。本科、硕士毕业后在三级医院对口专业工作1年以上经历者,培训时间原则上可减少半年。

2.4 制定个性化的轮转计划

针对研究生学历住院医师“先定科后轮转”的现状,根据临床不同学科对临床医生发展培养的不同要求,医院根据《浙江省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结合《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暂行规定》中专科医师培训基本条件和要求,由科教处和住院医师所定科室科主任共同商榷,确立相关轮转科室、轮转时间和计划要求,在二级学科的必选科室和相关科室进行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培训,为专业化发展打下扎实的临床基础。

2.5 注重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专科住院医师参加规范化培训实行主任负责制和指导老师制,以专人指导和团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由轮转科室科主任负责指定具有带教资质的指导老师,采用床边实践、模拟训练等多种形式,对临床技能进行有目标、有标准、按照规范程序的系统培训。

根据目前临床技能训练在现实医疗环境中受到很多因素制约的现状,医院投资筹建了模拟医学教育中心,从不同的角度和形式进行仿真模拟技能训练。

精心组合病例题,组织专家组逐一考核。将考核引入病房,尽可能在实际环境中进行考核,如组织呼吸科、心内科专家进行床边体检、听诊考核等,收到良好效果。

2.6 健全培训考核监管机制

专科住院医师临床轮转培训标准细则参照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细则要求实施。考试根据培训内容不同,分为笔试、面试、操作考试等。岗前培训和专业理论主要采用笔试方式,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主要采用面试和操作考试的方式。考核类型分出科考核、阶段考核和综合评价。

出科考核由轮转科室科主任组织考核小组,根据培训内容及要求进行出科考核,考核结果在培训登记手册中记录。出科考核不合格者继续在本科轮转,直至考核合格,并顺应延长培训周期。阶段考核由医院科教处组织实施,考核内容主要为“三基”操作和应急技能的考核。阶段考核不合格者,应申请进行再次考核,并限顺延培训期,直至考核合格。在完成全部培训计划后,由科教处再对其在培训期间的医德医风、工作态度、专业理论水平、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等进行综合评判,不合格者延期晋升。

3 体会与思考

3.1 充分认识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医学研究生已成为大多数大型综合性医院住院医师队伍的主力军的今天,与时俱进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将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对规范临床住院医师的培训和提高住院医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3.2 完善培训标准和优化培训流程是开展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关键

以医学本科毕业生为实施对象的《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采用的是5年一贯制培训模式,忽略了培训对象学历层次和工作经历的个体性,要面对所有这些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应在原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和实施细则的基础上,构建个性化的培训模式和流程,制定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标准,确保培训工作的有效性。

3.3 模拟医学教育中心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主要基地和平台

近年来患者维权意识、诊疗安全意识的强化和医学伦理学的发展都对受训住院医师的临床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建立模拟医学教育培训中心,开展高仿真模拟技能培训,将成为临床住院医师进行系统、规范化操作的主流培训形式和培训基地。

3.4 逐步探索建立专科医师医学职业人格培养体系,适应社会对医学人才职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现状

在加强住院医师专业理论素养培养,创新能力培养,临床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住院医师职业人格素质的培养,增强住院医师的职业意识、职业责任和法律意识,促进临床医师健康职业人格的形成,培养集体协作精神及职业责任感,并能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戴娟,蒋平.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181-182.

[2]钱鹰,黄雪飞.专科医师规范化培养的管理制度初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9):593-595.

住院医师/专科医师 篇8

欧美国家医师的培训起点为医学院校的本科毕业生, 医学生毕业后需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综合训练, 掌握从事全科医师实践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 并通过全科医师执照考试后, 才能独立从事全科医师的临床工作, 再经普通专科培训3-5年后, 可获得《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之后从事专科工作。我国现行的大多数三甲等公立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分为2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一般培训, 多科轮转;第二阶段是直接专科培训和工作, 使医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从医学毕业生向合格专科医师的角色转变。我国专科医师培训的制度较宽松, 不规范, 不系统, 培训的内容以临床技能为主, 教学、科研方面培训均欠缺。然而, 血液病人数越来越多, 血液病专业性强, 涉及全身多系统疾病诊治, 临床表现具有非特异性、多样性、多变性的特点, 对血液专科医师能力要求很高, 除三甲医院外, 大多数医院急需血液科专科专病住院医师, 以便早期诊断血液病, 防止误诊误治。据此, 血液专科住院医师培训就尤为重要。下文以著名JohnsHopkins、Mayo和Dana Farber Cancer Institute 3家医院为例, 对美国血液专业受训住院医师 (Fellow) 的培训内容及其特色作一简介, 以期提高我们的认识和经验借鉴, 健全血液专科“西京模式”。

1 住院医师培训“美国模式”

1.1 约翰霍普金斯医院[2]

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附属医院, 建立于1879年, 课程设置全面, 将临床教学与实验室研究相结合, 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教学医疗科研为一体的医院, 连续多年稳居美国医院及医学院排行榜首位。其中, 血液专业受训人员可以选择以下3个方向:血液学、肿瘤学或血液肿瘤学。

临床实践。第一年主要在临床, 包括接诊门诊病人, 大多数的病人患有血液的恶性肿瘤 (白血病, 淋巴瘤,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等) , 50%是骨髓移植的病人, 其余的主要是门诊化疗的病人。受训人员熟练掌握常见血液病, 尤其是血液肿瘤的诊治、移植物抗宿主病处理、外周血和骨髓干细胞的采集程序等。其中1个月轮转输血科, 对血库管理、献血流程、输血前化验、细胞净化有一定的了解。所有的受训人员必须到血液科实验室轮转1个月, 学习血液疾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行科研素质的培养。另外在血液病理学专家直接指导下, 1个月轮转血液病理学, 熟悉血液病病理诊断技术。

专科理论学习。受训人员1个月时间要学会读骨髓片, 主治医师一对一带教, 每天6-8张。第一年7月-8月的6周的时间, 每周一、三、五参加夏季血液系列讲座, 比如血红蛋白病、止血法、铁超负荷等相关理论知识, 每周对所学知识评估测试, 并定期在网上公布答案。

医患沟通能力培训。通常安排2位受训人员和一位实习生平均每天直接接诊18-22位专科如白血病住院病人及骨髓移植的患者, 学习如何接诊病人及为病人服务, 同时还会跟随会诊, 学习与相关科室医师沟通以及与非血液病患者沟通, 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考核和评估。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对受训住院医师的考核贯穿在培训的整个过程中, 定期阶段性组织相关考核, 以确保受训医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专业技能, 对每个专科培训医师进行综合评估。

1.2 梅奥诊所[3]

梅奥诊所凭借其自身强大的医疗综合实力在世界医疗领域中已经形成了当之无愧的医疗体系品牌,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医疗机构, 它的临床医疗的多个科室多年来一直居于全美前三名。以教育和科研共同支撑着该中心的临床服务, 时至今日, 该中心已经形成了拥有2, 500名医生和科学家在内的42, 000多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庞大精英团队。其血液科住院医师的培训计划为期3年, 前2年是临床的转科, 最后1年上选修课。

临床训练。通过临床训练计划, 熟悉血液科的专业知识, 包括掌握骨髓移植等相关临床实践, 要求充分理解血液肿瘤疾病的病理和诊疗基础知识。在临床轮转期间, 接诊梅奥诊所各种各样住院和门诊病人。培训人员要求在临床轮转至少1年半, 以通过美国内科医学委员会要求的附属专业的考核。在培训期间, 受训人员要参加临床病理学会议、死亡讨论会议、学术研讨会及其他的相关会议, 也可以参加各种周会。

科研训练。目前, 在梅奥诊所有60多个关于血液肿瘤领域的研究协议。专科培训医师在最后1年, 将要积极投身于临床或实验研究, 研究范围可以从基础科学到临床试验或流行病学, 可以和血液肿瘤学的临床或实验室的研究者合作。在导师的指导下, 进行正确的医学科研思维, 发现临床问题, 提高科研素质, 这是非常具有成效而且有教育意义的科研经历。

1.3 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4]

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癌症治疗和研究有突破性的发现, 是国际著名的研究和临床中心, 是Harward医学院的教学医院, 是在美国排名第五的最好的肿瘤医院, 每年有超过299, 202的成人和儿童患者就诊, 并参与了700多例临床试验。

临床专病训练。第一年里, 受训人员会在朗伍德和麻省总医院大学学习, 这些机构有1, 400多张床位, 100多张属于肿瘤血液科, 其中近40张用于骨髓移植。住院部的受训人员主要给各种各样包括骨髓移植的病人提供照顾和咨询, 要求在教师的直接监督下管理病人。第一年的秋季, 受训人员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不同指导教师及专科疾病方向, 跟随导师进行专科疾病的临床培训。接下来2年或更多的时间为临床或基础科研训练, 同时还有机会进行额外半年临床经验的学习。期间受训人员还要参加各种专科专病教学会议, 包括系列讲座、每周血液肿瘤学的病例讨论等, 还有相关机构赞助的以疾病为导向的教学课程。在这样的氛围中完成规范化培训的受训人员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带教教员也将顺利完成培训及临床受训人员结业后的工作安置作为自己的基本职责。

科研训练。第二年初, 对受训人员进行更详尽的训练, 目标是在备受尊敬的研究所取得独立的研究项目, 完成该项目的时间取决于每个人过去的临床经验。不仅在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布里格姆和女性医院及麻省总医院, 而且在查尔斯城的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哈佛医学院、波士顿儿童医院及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室, 均有各种各样的科研机会, 课题涉及从分子生物学到临床试验和健康分析各个领域, 充分锻炼受训人员科研思维及能力, 加深对疾病本质的认识。

2 启示与西京模式

通过对上述3所美国医学中心血液科住院医师培训的了解, 与之相比, 我国的医学教育存在很多缺陷, 主要与中美在医学教育模式和培训体系上存在的差异有关。据此, 在借鉴国外的经验基础上,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在国内率先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培训, 结合中国国情, 形成了住院医师全科和专科医师培训的“西京模式”, 即“2+1”模式 (2年医院其他科室轮转, 1年血液科轮转, 其中9个月在临床, 3个月在实验室) 。

2.1 重视规范化培训工作, 规范培训内容, 提高培训质量

每一批新入的西京医院培训人员都会举行隆重的仪式, 由院领导亲自授予白大衣, 并定期召开会议, 了解培训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同时有专人对住院医师统一管理。在经过2年全科轮转后, 第3年通过双向选择、面试后定科, 深入科室, 进行1年专科学习。血液系统疾病不像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疾病那样发病率高, 其专业性强, 又与遗传学、免疫学、分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密切联系, 诊断依赖于实验室检查, 因此相当一部分血液科轮转的住院医师感觉“一头雾水”[5]。血液科培训医师前9个月主要在临床, 管理病人、跟随带教教授上门诊, 接触各种各样病例, 尤其是一些典型的重要病例, 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应用维甲酸和亚砷酸的治疗过程, 还有利妥昔单抗在治疗CD20阳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应用等, 并逐步熟练骨穿、腰穿等操作, 同时提高医患沟通的能力, 最后3个月主要在实验室, 进行骨髓形态学的培训。住院医师往往进行骨穿涂片后, 待实验室医师阅片出报告后得出诊断, 而忽视形态学培养, 首先在实验室医师指导下学习识别正常的骨髓细胞学, 如中性粒细胞、浆细胞的形态等, 后期再开始学习异常的细胞学, 包括淋巴瘤、白血病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在骨髓的表现, 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还可以了解FISH、FCM等相关知识, 做到实验与临床紧密结合, 为培养优秀专科住院医师打下良好基础。

2.2 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利用血液病相关讲座、读片会、学术交流、病例讨论、查房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 科室可定期举办病例讨论、读书报告等学术会, 对典型病例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安排教学查房, 并提出问题引发其思考, 如维甲酸治疗机理等, 加深对疾病的认识, 培养其表达能力以及临床逻辑思维能力。甚至可以安排受训医师组织读书报告会等活动, 培养其组织能力。放手培养, 使住院医师有更多的实践和操作机会。在培养综合能力的同时, 也激发了住院医师参加培训的兴趣与积极性。不仅如此, 在导师的指导下, 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 适时阅读血液疾病最新进展相关文献, 还能够拓展其临床思维。国外医院血液科专科性强, 病种单一, 我国血液疾病病源多, 病种丰富, 病人依从性较好, 这就要求医师有更高的鉴别诊断的能力, 才能对疾病做出正确的判断, 较好的理解血液系统疾病与全身其他系统疾病的关系。结合我国国情, 病人来自不同的地方, 文化程度及风俗习惯差别很大, 因此, 对医师的医患沟通能力要求更高。西京医院受训人员要求更为严格, 所有人员在不同科室轮转, 就自己遇到的特殊病例, 每周都有一名受训医师为大家讲课, 提出问题供大家讨论, 并请相关教授讲解;还有自己组织的英语角, 定期进行口语培训, 有时还会有教授专门授课, 始终不忘英语能力的提高;积极响应“精品”战略, 要求受训医师必须参加中华名院相关讲座及每一场精析病例, 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思想觉悟也得到了提高。通过各种各样的培训方式不断提高综合能力。

2.3 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奖惩兑现

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是保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我国对住院医师的考核评估往往例行于出科考试或是年终考核, 每个科室考核方式均不同, 没有统一的标准, 因此, 建立统一的考核标准至关重要。西京医院受训医师轮转期间都经过严格的考核, 包括科室的实地考核, 如病例分析、病历书写、读片、骨穿及腰穿操作等相关知识, 还有理论知识的考试, 根据每个人各科考试成绩及平时的表现, 年终评出一、二、三等奖, 给予奖励, 奖学金逐年递增, 既能增强其积极性, 同时也对其他受训人员有激励作用。第3年进入血液科专科学习的受训人员, 有规定的导师一对一带教, 并制定相应的带教计划, 每月上交月小结, 对自己的工作与学习进行归纳总结, 导师对其进行考核, 包括对典型疾病, 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病历的书写、工作的日常表现、医患沟通能力等综合进行评价。

2.4 提高受训医师待遇, 激发其积极性

要努力改善住院医师的生活条件, 在各种福利待遇上给予其他医务人员同等待遇, 形成培训-考核-待遇一体化,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与工资奖励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配套进行。西京医院的受训人员医院给予提供3年免费住宿, 同时与其他医务人员一样有就餐补助, 其余直属医教部管辖。

3 结语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成为合格临床医师的桥梁的必由之路, 应该借鉴美国专科医师培养的模式, 健全血液专科培训“西京模式”, 重视和宣传培训的意义及考核制度, 逐步完善相关制度, 注重综合能力培养, 特别是具有发现临床问题, 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为未来培养更高素质的专科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洁, 陈迈, 高彬, 等.内分泌代谢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11, 13 (12) :1087-1088.

[2]http://www.hopkinsmedicine.org/hematology/rotations/

[3]http://www.mayo.edu/msgme/residencies-fellowships/internal-medicine-and-subspecialties/hematology-oncology-fellowship-arizona

[4]http://www.dana-farber.org/Education-and-Training/Fellowships-and-Training-Programs/HematologyOncology-Fellowships.aspx

临床住院医师外语损耗研究及意义 篇9

外语在习得之后长期稳定地保持与发展对于踏入工作岗位的临床住院医师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然而卫生部已经将外语水平考试列入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之一,并要求医院每年举行一次外语水平测试,内容与难度以各省具体情况而定。这一方面督促了临床住院医师的外语学习,减少了外语损耗,另一方面为培养高水平的科研型人才做了准备。

我国大多数医学生英语学习仍停留在书本和试题上,虽然四六级考试通过了,但不能流利地阅读专业英语文献、无法听懂外籍专家的英文报告,更难以进行正常的学术交流。毕业踏入工作岗位后,忙于专业技能的提升,忽视外语的重要性。大学时期外语水平并非“存进银行”稳定不变,而是随着使用的减少逐渐损耗,这导致很多医生在工作多年以后感叹“外语已经捡不起来了”。

2.外语损耗理论综述

1980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召开的“语言技巧耗损会议”(Confere nce on the Attrition of Language Skills)确立了语言耗损(language attrition)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语言耗损指的是个体或语言社团的某种语言或语言某一部分退化和丧失的现象(Freed,1982)。从生命全程心理语言学的观点看,语言习得不仅包括学习和获得的一面,而且包括丧失、损耗(attrition)的一面;不仅包括上升、发展(progression)的一面,而且包括僵化、退化(regression)的一面(蔡寒松,2001)。母语环境下第二语言或外语的耗损,尤其值得我们关注。一方面由于我国是英语学习与教学的大国,英语贯穿小学教育到大学教育,高等教育结束后,在继续教育中,外语也备受重视。其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改进。

1.分级教学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管理上的难题。分级教学班的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合作与交流,导致课堂讨论等活动不能有效正常开展。教师可以通过固定座位或有意安排不同专业的学生为一个小组开展课堂活动,加强交流与合作,相互了解,缩短不同专业之间知识的差异,起到互补的作用。

2.分级教学对部分学生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分到高级班的学生感觉自己英语功底好,从而放松学习;分到中级班的学生容易在学习中停滞不前;而分到初级班的学生自尊心受到影响,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因此,消除学生的心理影响是首要任务。在分级前要向学生说明,分级教学并不是给学生“分等级”,而是从教学的目标出发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只有让学生理解了这种教学模式,适应竞争机制,并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教学才能顺利展开。

3.应该建立升降级制度。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应该给所然而,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在工作与生活中与外语接触减少,汉语环境下缺少使用外语的机会,外语水平严重降低。

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外语的要求

住院医师规范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训临床高层次医师,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占据医学终生教育的承前(医学院校基本教育)启后(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地位,是医学临床专家形成过程的关键。卫生部早在1993年就已颁布《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其中《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总则》(简称《总则》)明确将英语作为规范化培训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对专业外语提出较高要求———第一阶段,每小时能笔译2500个印刷符号(约合400单词)以上;第二阶段,每小时能笔译外文专业书刊3500个印刷符号(约合550单词)以上。1999年《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大纲》明确要求学生的翻译速度为每小时300单词。这就是说,临床住院医师的公共外语水平不仅要在毕业之后保持较高的水平,而且要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二至五年期间专业外语及翻译水平达到较高水平。

4.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期间外语损耗调研

本次研究调查了某大学直属附属医院2010年入院的37名临床住院医师(硕士),其中女性17人,男性20人,涵盖医技科室及临床科室。共发放问卷37张,全部收回;参与访谈人数8人。

问卷涉及问题:(1)业余时间是否能够坚持学习英语?(2)有没有觉得自己英语水平不如毕业以前?下列哪项能力退步最明显(例如:听力、阅读、口语、写作、翻译)?(3)以下哪项导致英语水平下降?A.词汇B.语法。(4)是否查阅外刊、参与国际会议及外语论文写作?(5)现阶段最需要提高哪方面的英语能力?

调查结果:(1)仅有3名住院医师能够坚持学习外语,绝大多数住院医师在业余时间无法坚持学习外语。(2)仅有1人觉得英语水平不如以前。其中41%的人认为自己在写作方面退步最快,24%的人认为听力水平大不如前。(3)导致英语水平下降的原因集中在词汇。(4)37名住院医师都有查阅外刊、参与国际会议及外语论文写作方面的外语使用需求。(5)在现阶段最需要提高的英语能力中49%的人选择写作,27%的人选择有学生创造平等竞争的机会,对高、中、初三个级别进行定期调整。可以采用“滚动制”,以一学期为调整阶段,根据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来调整。这种淘汰与上升的制度让高级班的学生具有危机感,又充分调动了中、初级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竞争意识。

五、结语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符合《课程要求》因材施教的原则。分级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应根据实际情况总结经验,使之不断完善并真正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5.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探讨

于建华

(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聊城

摘要:阅读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认知活动,是掌握知识、获取信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部分,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的主要渠道。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仍然没有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欠缺。为了克服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所存在的弊端,我们需要从新的理论视角来指导阅读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与发现,从而对所学知识与意义进行主动构建。研究证明,建构主义指导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视频切实可行,教师在实际教学实践中,需要根据英语阅读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建构主义指导教学。

关键词:建构学习理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指导意义构建教学模式

当前高中英语存在大量的教学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我们一线教学教师对现在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虽然已经摆脱了传统的翻译式教学法,但是整体上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多大变化,仍然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1. 过于强调课本知识忽略课外知识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课堂基本以课本的知识点、语言点、语法点为主体,而这种习得的知识是孤立的,没有与相应的课外知识和学生的经验相结合,这样就使得知识教条化,学生也不能灵活应用。

2. 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技能的指导。

高考依然是现在高中英语教学的指挥棒,分数就成为教师教学的根本目标。缺乏技能指导的高中教学使得学生只得到零碎的知识,而不能建立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找不到学习的规律,不能获得对知识或者事物的深刻理解。

3. 强调个体学习而忽视师生合作与生生合作。

人是社会的人,而人与人之间也是存在差异的,这就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可能。当前的高中教学忽视生生合作与师生合作,做不到资源共享,也不利于发挥集体才智,阅读,21%的人选择翻译。

对于问卷的深度访谈,总体可将二语损耗的原因归纳为两个:主观原因,缺乏英语学习兴趣和动力,没有时间学习外语;客观原因,与外语接触极少,没有使用环境。在外语需求方面:(1)需要大量丰富专业外语词汇;(2)急需提升外语写作、翻译等产出性能力。

5. 对外语继续教育的启示及意义

医生的职业性质要求终身学习,而且要不断吸收国内外最先进的知识与技术,特别是作为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除了临床工作外,更身兼教学与科研的多重任务。培养优秀的住院医生是医学继续教育的目标,也是培养科研型人才的需要。因此,作为科研的重要工具———外语学习,并没有在高等教育结束后画上句号,而是要伴随临床医生终身,并发挥巨大的作用。外语的使用会随着医师的工作深入愈发显示其重要性。因此继续外语教育,需要激发刚踏入工作岗位的临床住院医师对外语学习的热情,引导他们专业外语的发展,努力拓展他们252000;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山东潍坊261000)

从而不利于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4.大量地使用粉笔而没有充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校现在配备的电脑、投影仪、录音机等多媒体装备,由于缺乏现代化的培训,教师不能充分利用这些设备。一成不变的教学手段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无法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丧失阅读的兴趣。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们必须对高中现有的阅读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建构主义指导的高中阅读教学非常关注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对英语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启发与帮助。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下,通过与他人(教师或学生等)的协作与会话,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其本质就是,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灌输的过程。笔者结合教学体会和教学实践,认为对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可以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获得一些宝贵的启示。

1.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即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和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在课前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在课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新知识的学习;在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做出反馈。一切活动的设计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为出发点,在活动进行中不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此外,以学生为主体还体现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上。要承认学生之间无论是在个性、知识水平还是学习能力上都是不完全相同的,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就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级别的教学任务,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学习的过程不能离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充当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监督者和评价者。学生在从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时,需要教师的引导;在开展小组讨论、辩论、竞赛等课堂活动时,需要教师的组织、监督和参与;在遇到疑难问题或偏外语使用的范围,增大外语接触量,从而减少外语损耗、提升外语水平,为将来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摘要:在高等教育结束以后,系统的外语学习也随之结束。随着外语使用的减少甚至是停止,英语学习者的二语语言水平与能力不断下滑,出现了严重的外语损耗,极大地浪费了学生的个人努力与国家的教学资源。本文以特定的人群(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与问卷调查,探究外语损耗的主客观原因,并试图指导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

关键词:临床住院医师,外语损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参考文献

[1]Van Els,Fifty years of second language attrition:Implica-tions for programmatic research[J].Morden Language Jurnal,1986(6).

[2]Lambert,R.and Freed,B.The Loss of Language Skills.Rowley,MA:Newbury House,1982.

[3]蔡寒松,周榕.语言损耗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4(7).

[4]倪传斌,延俊荣.外语磨蚀的影响因素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1).

[5]倪传斌.外语磨蚀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3).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思考 篇10

首先, 住院医师由于是处于规范化培训阶段, 故而未定专业, 未定工作单位, 收入方面实在有限[1], 这对于一位从医学院学习多年后终于毕业的医学生而言, 无疑是一种残酷的现实。虽然他们有信仰、有热情、热爱医学事业, 但生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 没有良好的生活条件, 成日埋头于临床, 也终有支持不住的时候, 更何况在三级医院规范化培训过程中, 每隔2~3个月就会到不同的科室轮转, 往往刚刚熟悉就又要进入下一个新的环境, 重新开始熟悉环境, 掌握新的技能, 不免缺乏归属感。因而, 改善规范化培训医师的待遇、增强其归属感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其次, 在基础的生活保障解决后, 培训的规范化、人才质量的提高也就成为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前面提到, 由于轮转时间的限制, 无法从真正意义上让住院医师完全掌握各个科室的核心知识和专业操作, 而略懂皮毛在今后的行医生涯中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即使是专科医师也需要有良好的临床功底, 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专科问题。那么,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 就必然成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最为核心的问题。

再次,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目前不少医生早已忘却了当初选择走上这条神圣之路的初衷, 抛却了以患者为中心、救死扶伤为己任的信仰[2]。而刚刚踏上住院医师岗位的医生, 正处于信念容易发生动摇的阶段, 怎样使之树立正确的信念, 坚定本心, 继续在医学道路上走下去, 也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医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上述问题的解决, 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在改善工资待遇方面, 应由政府和轮转医院合力完成, 当地卫生局拨款以缓解轮转医院的经济负担, 医院发放工资、补贴及奖金, 待遇参考本院有编制的住院医师, 毕竟在轮转过程中, 住院医师切实为医院做出了贡献。在加强归属感、提高人才质量方面, 除却目前已有的定期课程培训, 每个科室还应独立开设针对参加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及本科室住院医师的基础专业课程, 以期在短时间内使住院医师掌握基础专业理论及基础操作技能。此外, 还应鼓励住院医师参加各轮转科室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 开阔眼界, 加深对专业新知识的理解, 并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增强其对学科新进展的敏感性。

同时, 对于不遵守轮转手册安排、随意改动轮转时间甚至脱岗的医师, 必须严肃处理, 必要时取消其规范化培训的资格。每个科室应有专人负责对规范化培训医师的考勤及考核, 责任到人, 将轮转情况记入科室考评。轮转医师也应有对轮转科室、带教医师的评价权利, 每年综合汇总后, 反馈给各个科室, 并给予相应奖惩。对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的考核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考核应为对住院医师的综合评价, 一般分为日常考核、出科考核和结业考核[3,4]。日常考核为带教医师对住院医师日常工作的总体评价, 包括工作态度、专业技术掌握、医德医风等方面;出科考核则包括理论考试和临床实践, 考试不合格的医师应继续在该科室轮转, 直到考核通过为止;结业考核为轮转结束后综合能力的考核, 应类似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出站考核。轮转医师的奖金可参考考核结果, 以提高其轮转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其能动性。

另外, 医德及信仰的培养也应作为规范化培训的重要内容。带教医师责任重大, 在临床工作中言传身教非常重要, 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比说教更具意义。所谓“授医学之业, 传医德之道”, 唯有将自身在医学道路上点点滴滴的经验传授给住院医师, 方能使之树立良好的医学信仰, 保持一颗赤诚的医者之心, 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而不会在社会的浪潮中逐渐迷失方向、迷失自我。

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意义重大, 不仅是住院医师未来行医漫漫长路上的重要基石, 更是千万患者能够得到良好医疗服务的重要保障。在改善轮转住院医师待遇、加强医学整体观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促进医德培养和信仰树立的基础上,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必将进一步提高各个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 必将使未来的医疗服务更为完善、医患关系更为融洽。

参考文献

[1]金春明, 王宗.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事政策支持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 2014 (10) :99-100.

[2]高袅, 孙靖靖.浅谈医学生医德信念培养的途径与方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2) :143-144.

[3]王玲.规范住院医师培训提高医学人才质量[J].领导科学论坛, 2014 (6) :50-51.

住院医师/专科医师 篇11

摘 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訓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临床高素质医师、为各级医院提供实用性人才创造条件。它具有医学终生教育必不可少和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是医学临床专家形成过程的关键阶段。

关键词:口腔颌面外科;住院医师;第一阶段;规范化培训

我国自1998年颁发《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颁发管理办法(试行)》以来,各地区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逐渐走上了规范化、系统化的轨道,在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综合能力和服务质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院自2005年开始对口腔科住院医师进行全面、系统的规范化培训,结合重庆市地方医疗特点,经过不断的总结和改进,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符合口腔颌面外科特点的住院医师第一阶段规范化培训模式。

一、培训目标和计划

根据重庆地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我科将第一阶段培训(3年)轮转安排为口腔内科、口腔修复、口腔颌面外科各一年。由于学员第一年要准备第二年的执业医师考试,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加上口腔外科需要口腔内科和口腔修复相关临床知识及技能打基础,病房工作量又极大,所以我们把难度最大的口腔颌面外科的规范化培训定在第三年,这样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培训目标。通过为期一年的住院医师第一阶段的颌面外科专业的规范化培训,全面提升学员的临床素养,使其达到专科实践所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能独立从事颌面外科门诊日常诊疗工作,能独立完成一级手术及部分二级手术,能担任三级手术一助和四级手术二助,同时具备一定的医患沟通能力、科研及教学能力,使之成为既有高临床素养又有培养潜力的实用型住院医师。

2.培训计划。在圆满完成了口腔内科和口腔修复科的规范化培训后,学员已经通过执业医师考试并持证上岗,同时也完成了院内的岗前培训(包括法律法规、医疗制度、医患沟通、临床基本技能等)和公共科目(包括人文关怀、医德医风、职业防护、循证医学、重点传染病、检验与临床、英语口语、医患沟通等)的考核,具备了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所以结合学员自身特点,我们将病房轮转时间定在8~10个月,口外门诊时间定在2~4个月,并由教学组长落实具体的具有十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带教老师,由所在的医疗小组组长统一负责。

二、培训措施

1.理论的学习。在培训期间,注重培养和积累口腔颌面外科专业知识。要求掌握口腔颌面外科各种常见疾病的的基本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和操作原则,如口腔颌面外伤的大、中、小型清创缝合术的适应症及禁忌症,智齿冠周炎的诊治,复杂牙拔除的受力分析,间隙感染的诊断要点及切开引流原则,常见肿瘤及颌面部畸形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口腔颌面部小型良性肿物的诊断要素及治疗原则等。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熟悉口腔颌面外科病房日常工作原则,参加每周科室组织的教学查房及疑难病例讨论会,同时融入总结、纠错、拓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

2.临床基本操作。此为培训内容的重中之重,我科采取“三步走”的办法。第一步:重点培养住院医师的无菌操作观念(如消毒、铺巾等),强化无瘤操作原则。第二步: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加强切开、止血、结扎、缝合、换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做到“正确切开,准确止血,稳固结扎,标准缝合,规范换药”。第三步:能够独立完成病房一级手术及部分二级手术,并且基本可以独立完成门诊日常工作,如一般齿槽外科手术、各种复杂牙的拔除、小型颌骨囊肿刮除、颌面部良性小肿物的切除、脓肿切开引流等,能够在三级手术中完全胜任一助的角色。

3.培养主动学习能力。住院医师在病房日常诊疗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合并全身多种急慢性疾病的病例或专科疑难病例,除了请相关科室医师会诊外,要求学员必须学会主动学习、学会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及文献并做记录,在病历讨论时作汇报,并在定期举行的读书报告会上讲解。这样会使他们提高更快,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三、考核制度

执行定期考核制度,评价培训效果。统一参加医院组织的出科理论及实践考核,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定期交由带教老师处审查并签字,审查结果由科主任签字,报送教务处备案。我科根据具体情况,每三个月举行1次阶段性科室考核,由科主任带头,科秘书协助,带教老师及护士长参与评分,主要考核专科常见疾病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专科检查、初步诊断、鉴别诊断、诊疗计划(包括仪器检查)及基本操作技能。一年培训结束后,参加科室组织的出科考试及总结性考核。对于考核不能按时通过的学员,延长一个月的培训时间后再进行补考,直到通过为止。

参考文献:

[1]彭远慧,林萍.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高临床医学人才质量[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6(10):764-767.

[2]李靖,梁平,杨彤翰,等.腹腔镜外科技术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6):69-70.

[3]吴雪融.病案管理与法律责任[J].中国病案,2010,11(1):5l-52.

[4]张鸣,金盛华.医师专业胜任力界定与研究模式[J].中华内科杂志,2008,47(8):687-688.

浅议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 篇1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教育的3个重要环节之一, 是医学生毕业后专业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深化和定向的过程[1], 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 (以下简称住院医生) 目前已逐渐成为各综合医院重要的生力军, 担负着大量的临床一线工作, 他们与患者接触最多, 他们的临床工作能力与医疗安全密切相关。

1 临床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中存在的医疗安全隐患

目前医学院校对医学生减少医疗风险的教育相对匮乏[2], 住院医生在临床医疗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少部分住院医生热衷于考研, 对临床规范化培训不够重视。在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的住院医生大多没有执业医师资格, 少数住院医生不重视详细的询问病史和认真细致的体格检查, 基本技能不过关, 无菌观念不强, 甚至违反诊疗操作常规, 从而造成医疗安全隐患。在规范化培训的第二、三年, 部分住院医生认为自己已取得了执业医师资格, 已有一定的临床经验, 不经过指导老师同意, 对患者的诊疗活动擅作主张, 擅自给患者做特殊操作, 开大处方, 给患者增加无谓的经济负担, 容易引起医疗纠纷, 影响医疗安全。住院医生作为临床的一线医生, 与患者和家属的接触最多, 在综合医院参加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生工作量大, 常常加班, 待遇差, 工资低, 工作中遇到不如意时容易产生情绪波动, 同时由于住院医生临床经验有限, 对疾病的认识不足, 医患沟通技巧欠成熟, 容易造成医疗纠纷, 给相应的医疗机构造成经济和名誉损失。另外, 医务人员所从事的是一种高技术、高风险职业, 在诊疗过程中部分住院医生防护意识缺乏, 造成交叉感染, 甚至危害自身身心健康, 也是影响医疗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医疗安全教育, 是当前规范化培训住院医生工作中不容忽略的问题。

2 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中注重医疗安全教育

2.1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法制教育

住院医生在规范化培训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规范化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它是培养未来医疗高技术人才的必经之路。指导老师在临床工作中, 不仅要向住院医生传授医疗知识和医疗技术, 还要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教育, 教育他们爱岗敬业, 增强医疗安全意识。住院医生要自觉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献血法》等与医疗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医院也可请法律界的专业人士到医院来宣讲相关的法律。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住院医师要树立服务意识,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强化责任意识, 要养成对工作极端负责、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时刻为患者着想, 保护患者隐私, 重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提高依法行医的自觉性, 依法签署各种医疗文书。住院医生应谦虚谨慎, 向高年资的医师请教, 没有执业医师执照的住院医师所进行的任何操作和治疗都必须在指导老师的监督下完成, 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合格的新世纪医学人才。

2.2 加强医学基础知识学习和专业技术的训练

精湛的医疗技术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条件, 也是医疗安全的有力保障。指导老师应加强住院医生的“三基”培训, 强化无菌观念, 做好医疗技术的传帮带, 住院医生应加强业务学习, 掌握熟练的操作技术。在操作中住院医生应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避免操作时因不熟练造成的医疗纠纷。医院可结合临床开展各种类型的讲座、病历讨论、专业知识竞赛, 以帮助住院医生进一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2.3 加强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由于患者对医学专业知识了解很少, 加上现在一些社会舆论和媒体对医疗服务工作的负面宣传和报道, 使得患者对医疗工作不了解甚至产生误解。这一切都需要良好的医患沟通来化解在诊疗过程中的矛盾[3]。指导老师要向住院医生传授医患沟通技巧, 住院医生要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对患者的病情, 要自觉履行告知义务。住院医生要自觉提高医患沟通技巧, 要有自我保护意识, 给家属及患者介绍病情时要实事求是, 换位思考, 避免夸大其辞, 要使用尊重患者和家属的礼貌语言, 努力为患者解除病痛, 保障医疗安全。

患者入院24小时内, 住院医生应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与患者和家属进行首次医患沟通, 并在患者住院期间随着患者疾病的进展, 随时与患者再次进行沟通, 从而培养住院医生高度的责任心、过硬的专业技术和医患沟通能力, 有效保障医疗安全。

2.4 加强病案的书写, 提高病历质量

病历是医务人员对患者的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客观记录, 完整的病历是解决医疗纠纷最可信的证据[4]。病历书写应按《诊断学》及《病历书写规范》要求书写, 保证每份病案的逻辑性、科学性、完整性, 病历必须客观地、真实地反映病情、诊疗经过和诊疗措施。对于医学专业用语不规范、语言不严谨的病历, 指导教师应及时进行修改, 指出其不足。病程记录中应真实记录查房所了解到的患者情况及上级医师查房指示, 病程记录中还应反映与病人沟通的情况及患者的知情情况, 必要时要有病人或其委托人的签字, 包括是否接纳或拒绝某种治疗方案的情况。病历书写应字迹清楚, 不得涂改。住院医生可通过多写多练、多看多学来提高自身的综合分析能力和书写病案的水平, 减少病案记录中存在的缺陷, 防止因病案书写不当在日后的医疗纠纷中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目前许多综合医院都实行电子病历, 住院医生应避免复制病历姓名、住院号、病情等情况时犯下书写错误。

2.5 建立住院医师培养全程监控的考核办法, 保证培训质量

在住院医生的规范化培训过程中要实行多方面的考核[5]。首先是轮转科室考核, 住院医生每轮转完一个科室, 就要求相关科室医生和护士对该住院医生在轮转期间的医疗作风、病历书写质量、出科考试做全面的评估。其次是培训第一年结束后, 所有住院医生均要参加全国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每年要实行年度考核。每位住院医师人手一本“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 由住院医师如实填写, 由指导老师和科主任签署意见, 保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住院医师在规范化培训结束后相应的培训单位要做理论和实际工作能力考核, 发给相应的证书, 对优秀的可留在本单位继续深造或推荐到其他医疗单位。对不合格者要延期培训。

2.6 加强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的职业安全教育

医院在抓防范医疗纠纷的同时, 也要注意医疗安全的另一方面, 即职业安全教育。临床是高风险工作, 如日常工作中的操作意外, 医护人员与患者面对面近距离接触, 所用的器械不可避免地会接触患者的血液及体液, 住院医生处理污染器械时很可能被锐器损伤, HIV、HBV、HCV等经血液传播的病毒、呼吸道传播的感染性疾病相对较多, 住院医生在工作中接触各种消毒剂, 对人体的皮肤、黏膜、呼吸道均有一定程度的损害等[6]。在规范化培训阶段医院应教育住院医师加强自我防护, 避免自身被感染上疾病。可针对实际情况, 制定培训计划, 进行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培训,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操作规程, 充分利用各种屏障防护用具和设备, 减少各种危险行为, 树立标准预防的概念, 当住院医生不慎被锐器刺伤后, 应立即对伤口进行挤压, 并用流动水清洗伤口, 然后进行消毒。住院医生应自觉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及防护技能。严格的自我防护不仅可以避免住院医生自身遭受疾病的侵袭, 同时也避免了院内感染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以学生在完成本科医学教育阶段后以发展各种能力为目标的毕业后医学教育,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医学人才、提高医师队伍素质和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 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具有良好医德医风、过硬专业技术, 并能正确处理和面对复杂敏感的医疗环境的医生。住院医生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年龄、阅历和经验的缺乏, 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自觉加强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保障自身的职业安全, 对临床实践工作有重要的意义。住院医生要形成自我保护观念, 自觉提高医疗质量, 保障医疗安全, 对患者、住院医生本人和社会都有好处。

摘要:住院医师的规范化规训是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 是提高临床医疗水平的关键。加强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可有效防范医疗纠纷, 保护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 提高医疗安全。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扬, 张七一, 李培杰, 等.住院医师培训管理的实践和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2) :132-134.

[2]曹秋生, 黄存嫦, 陈家玉, 等.开设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课程的调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 (4) :7, 79.

[3]时吉庆, 周建丽, 康宁.医患沟通技巧与和谐医患关系[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8, 15 (1) :39-40.

[4]张存仁, 董海军, 马汝怀.提高病历书写质量防范医患纠纷[J].中国病案, 2007, 8 (8) :17-18.

[5]黄贞杰.探讨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况及对策[J].医学与哲学 (临床决策论坛版) , 2007, 28 (5) :64-65.

上一篇:检查治疗下一篇: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