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培医师

2024-05-18

规培医师(精选3篇)

规培医师 篇1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经过认定的培训基地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临床实践能力培训, 要熟悉和掌握临床医生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增强综合医疗能力。临床医学是一门极其复杂的学科, 人体生命遗传密码的个体差异性, 各器官、各系统疾病之间的相互关联、复杂、多变、不确定性, 同种疾病的异质性, 疗效反应的不一致性等都要求医生沉下心, 亲自到患者床前仔细观察, 全方位把握, 方能作出正确的判断。风湿病学在内科学中是一门最年轻的临床学科, 国际上把风湿性疾病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已有百年历史, 1927年世界五大洲成立了国际抗风湿联盟。我国风湿病学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 1985年成立了中华风湿病学会, 在此前后国内几十家大医院先后成立了风湿免疫科。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很快,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 风湿病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经过几代风湿科医生的努力, 中国的风湿病诊治水平正在赶上世界先进水平。风湿类疾病不像心血管疾病那样患病率高, 但专业性强, 对规培医师来说来, 到风湿免疫科轮转是掌握风湿免疫性疾病基础知识及诊治方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 补充对风湿性疾病认识的不足

来风湿免疫科轮转的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 之前大多数都没有在风湿免疫科实习过或其原单位就没有风湿免疫科, 他们对风湿免疫性疾病不了解;再加上当地病员有限, 常易忽视风湿免疫科的重要性, 导致恶性循环。例如:临床上不搞风湿免疫专业的医生经常混淆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病、类风湿关节炎和痛风等, 他们以为四肢关节肿痛就是类风湿关节炎。与其他临床学科相比, 风湿病常常被认为是“疑难杂症”, 在临床教学中常常使学生感到迷茫、难以理解[1]。所以规培医师到风湿免疫科轮转的入科教育很重要, 首先要让他们认识到轮转风湿免疫科对职业成长的重要性, 要求在风湿科轮转期间必须掌握临床免疫的基础知识、风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 基本掌握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6个常见病, 了解系统性血管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反应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成人斯蒂尔病、白塞病、动脉炎、韦格纳肉芽肿、赖特综合征等10个病种。临床技能方面要求掌握风湿病相关的自身抗体检测原理、结果判断、临床意义等和关节腔穿刺术。药物方面要求掌握免疫抑制剂、慢作用抗风湿药、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抗风湿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证和不良反应。如此规培医师基本掌握了风湿免疫性疾病, 今后的临床工作当中便明确了风湿病。

2 降低临床漏诊误诊率

风湿免疫科是规培医师轮转学习中最有难度的科室之一。因为风湿病的病程有些慢、迁延不愈, 有些爆发起病, 诊断和治疗是相当繁琐和复杂的, 如果不正规使用药物, 常使诊断和治疗更加困难。同时, 免疫学基础相关理论性强、知识抽象, 不易懂。还有理论学习期间风湿病课少, 见习和实习时间短。所以初次接触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规培医师对相关知识比较陌生, 一时难以掌握。另一方面我国大部分地区对风湿性疾病的认知程度较低, 风湿病的知识在人们心中尚未得到广泛普及, 误诊误治仍然非常普遍, 所谓的“祖传秘方”、江湖游医、假药乘虚而入, 不恰当地夸大西药的副作用。例如:因反复腮腺肿痛3年的患者多次在基层医院就诊, 诊断为腮腺炎, 给予抗炎治疗稍减轻, 但反复发作, 来我们风湿科门诊就诊。问诊:患者口干、眼干、皮肤干燥;查体:左侧腮腺肿大, 口腔可见猖獗性龋齿, 牙龈肿胀。自身抗体谱:ANA 1∶1600, 抗SSA (+++) , 抗SSB (+++) , 确诊为干燥综合征, 口服泼尼松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 门诊随访未再复发。另外, 带教实践过程中发现规范化培训医师理论水平参差不齐, 有五年制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3个层次一同轮转, 在理论知识层面虽有差距, 但有一些住院医师在研究生期间都是在实验室里度过, 没怎么走临床, 更没在风湿免疫科实习过。大多数规培医师对于风湿免疫科的临床多发病和常见病缺乏基本认识。对于规培医师来说, 轮转风湿免疫科熟练掌握风湿病的基础知识及诊治方法, 正是能锻炼他们诊断思维的最佳选择。对避免工作中的漏诊误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也能提高各科室对风湿病的认识, 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

3 医院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规范化培训阶段是住院医师成长为一名合格医生的重要阶段, 进行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是医院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未来的主力军和后备力量。住院医师的成长与发展关系着医院的整体素质, 关系到医院的医疗质量、前途和命运[2]。在基层医院缺乏风湿免疫专业人才, 没有单独设立风湿免疫科, 很多二级医院风湿免疫科从专科治疗变成了专病。因此, 导致不同级别医院之间诊疗水平的差距很大, 严重影响了医疗水平的提高。我院是全国较早的蒙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风湿科是轮转的必选科。规范化培训工作方面, 风湿科采用明确教学目标、科室分工、入科前培训、多种教学方法及手段、职业道德及医患沟通能力的培训、教学查房、科内培训、自主学习的展示平台、出科考核等手段, 使住院医师对风湿免疫病的学习有了更大的积极性, 加深了对风湿免疫病的认识。通过考核的规培医师也是风湿病相关知识的传播者。因此, 规范化培训不仅关系着住院医师自身的发展与前途, 也是风湿科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 风湿免疫科是临床上公认的“疑难杂症科”, 风湿免疫性疾病涉及内、外、妇、儿、传等多学科, 可累及毛发、皮肤、骨、关节、肌肉、神经以及五脏六腑等, 全身器官、系统无一幸免。涉及多个病种, 很多病名不要说患者, 就连很多非风湿免疫科医生都知道得甚少。临床上可表现为同病异症、同症异病、同病异质交织等, 极其挑战医生的智慧和诊断思维。在各地、各级医院, 因缺乏对风湿免疫病的了解而导致的误诊、误治病例屡见不鲜。甚至, 可以认为一家教学医院风湿免疫科是否够强大直接反映了该医院临床医学专业或医院整体诊疗水平的高低。通过风湿免疫科的轮转、实践、训练, 对提高规培医师的全方位临床思维, 加强对人体各器官、各系统疾病间的内在联系和全局把握必定大有好处。此外, 患者迫切需要掌握全科医学知识的多面手医生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所以让风湿免疫科成为规培医师的“必转之路”, 对未来全科医学的发展、各专科医师整体临床思维素养的培养和整体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都大有益处。

摘要:规范化培训是住院医师进入临床工作的第一个阶段, 可以为住院医师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风湿免疫病学作为涉及多系统、多学科、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与其他疾病临床表现较为相似的一门专业性学科, 日常临床工作中常有漏诊、误诊情况的发生, 使患者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 因此规培生在规范化培训阶段轮转到风湿免疫科参加系统、全面的学习尤为重要。

关键词:规培医师,风湿免疫科,轮转,必要性

参考文献

[1]高洁, 徐茂锦, 刘小娟.关于提高风湿科临床带教的体会与思考[J].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6, 8 (6) :55-57.

[2]董馨, 郑毅.风湿免疫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案杂志, 2013, 16 (2) :87-90.

规培医师 篇2

一、自我介绍,向患者交代将要进行胸腹部的体格检查,征求患者的同意,洗手,搓手,解开患者的衣服

二、胸部查体,患者平卧,解开衣服

胸廓

胸廓双侧对称无畸形,无局部隆起或塌陷,呼吸以腹式呼吸为主,乳房呈男性发育,乳头无红肿、内陷,乳房无橘皮样改变,胸壁无静脉曲张,无皮下气肿,无胸廓挤压痛,双侧乳房未扪及包块

视:双侧呼吸运动对称,以腹式呼吸为主,无肋间隙增宽或变窄 触:扩张度双侧对称,语颤双侧对称,无胸膜摩擦感,无皮下捻发感

叩:叩诊清音,肺下界右锁骨中线第6肋间,右腋中线第8肋间,右肩胛线第10肋间,移动度6cm,对侧叩诊方法同右侧

听:双肺呼吸音清晰(每个部位听足两个呼吸周期,支气管呼吸:音胸骨上窝、背部第6、7颈椎及第1、2胸椎;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胸骨两侧第1至2肋间隙,肩胛间区第3至4胸椎水平;肺泡呼吸音:大片肺野),无干湿罗音,无胸膜摩擦音,语音传导正常

视:(俯视,切向视)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约1cm,搏动范围约2cm 触:(鱼际→指尖)心尖搏动的位置及范围同视诊,无震颤,无抬举样搏动,无心包摩擦感 叩:(下→上,外→内)左界,从心尖出开始向内叩,逐肋向上;右界,先叩出左侧肝上界(相对浊音界),然后从上一肋开始由外向内,逐肋向上。右界在第2、3、4肋间距正中线约2、2、3cm,左界在第2、3、4、5肋间距正中线分别约2、4、6、8cm,双侧锁骨中线距正中线约9cm 听:心尖区听心率,听足1分钟,心律整齐,第一心音无增强或减弱,无额外心音,心尖区、肺动脉瓣、主动脉瓣、主动脉瓣第二听音区,三尖瓣听诊区均无杂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

腹(平卧,解开皮带,屈膝)

视:腹平坦,无彭隆或舟状腹,腹式呼吸为主,未见色斑及皮疹,未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

听:肠鸣音约3次/分(听足3分钟),无减弱或亢进,无血管杂音,无振水音 叩:肝浊音界,同理对侧可叩出脾浊音界,移动性浊音(-),双肾区无叩痛

触:腹软,无肌紧张,无压痛反跳痛,未触及包块,墨菲氏征(-),肝脏滑动初诊下缘,脾脏双手触诊,液波震颤

影像医师规培个人总结 篇3

在医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为了加强影像医师的规范操作,提高诊断水平,拓展诊疗视野,院里特安排我参加20XX年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首先要感谢医院给予我这个宝贵的机会,放射科是我的第一站,X片照片技术、CT扫描、MRI扫描及其各类机器的维护保养等技术工作成为了我第一站“第一堂课”要学习的内容。通过两个月的学习工作,圆满完成了影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技术岗位的要求,并对放射科的技术岗位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这些都得感谢科主任及各位同事,因为他们的辛勤工作,因为他们的细心教授,才有我的收获。

虽然毕业已经两年了,但之前对于放射技术的理解仅仅局限于好像是个体力活,通过这次的规范化培训才深深的意识到自己的这种想法是多么的表面和可笑。

首先来到一个岗位,必须先了解这个岗位的职责及规章制度,每天都看着墙上的放射科各岗位制度及职责,包括标准化的操作规程、严格的奖惩制度、各种设备的定期保养和检查等等,这些早已谨记于心。

放射科医师区别于临床医师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不会直接接触患者及其家属,但放射科技师不一样,每天接触的患者比任何临床医师都多,而且随着目前医疗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医疗设备的先进化,放射科技师每天接触的患者量直接反应着医院的门诊及住院量,可想而知那是一个相当大的数目,其中不乏脾气暴躁和蛮横的人,这就决定了技师的工作相对于医师风险较高,更重要的是直接要求了技师的处事能力及应急能力;每天上班时间大约就8小时,必须面对成百甚至几百的检查者,一边因为看病心急如焚却不得不等待着检查的人,一边因为检查量大而忙忙碌碌的技师,稍微有所差错,就会犹如导火索一样燃爆检查者的情绪,这进一步决定了技师工作的风险及工作重任;目前全国各个医院各个科室都在实行三好一满意服务,那么患者所能理解放射科的优质服务,大部分取决于他们直接面对的检查技师,这更加要求我们的技师工作必须优秀。在我的身边,他们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让我懂得了也学会了放射科技师工作不是每天喊“进来、站好、憋气、可以走了”这样流水程序。每天跟着带教老师学习这些,我想在非专业技术的能力上我成功了。

放射科技师在服务好患者的同时,还必须时时注意各个设备的使用情况,一旦出现大问题,这将是医院的重大损失。这些设备看似庞大结实,内部确是精细无比,有的时候一丁点轻微的声音,稍微高一点或低一点的湿度、温度,如不及时查看或纠正,都将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甚至产生故障。这一点不得不再一次佩服各位技师同事的听觉和观察能力,是他们每天细致的工作维护着放射科设备的正常运转。通过这两个月的学习,虽然不及各位技师同事,但我对各个设备的“习惯”也有一定的熟悉,再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继续学习设备的维护的保养,争取能够为医院多增加一分力量。

如果您和我以前一样以为放射科技师不需要诊断,那就完全错了。这两个月来,有着数不清的次数,如果没有技师们的诊断能力,那将会让许多患者接受不必要的辐射,并增加患者的就医流程。举个简单例子吧,临床医师申请单让一患者做胸部CT平扫+增强扫描,做平扫的时候发现肝脏有个病灶,但并未显示完全,那么他只需要扫描范围稍微向下扩大一些就免去了患者再一次做上腹部增强所受到的伤害,首先技师要发现肝脏这个病灶,其次他必须对肝脏的疾病有所了解,基本要明确这个病灶是不是应该进一步增强扫描,才能做出是否扩张扫描范围的判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在这期间,我更进一步学会了如何做好一名技师,也从带教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诊断方面的知识。

最后回到这两个月的又一重点——检查技术,期间学习了《影像技术学》,并通过这一次学习工作,完全掌握了X片各个部位的照射条件、标准体位。能够完成16排、64排CT机、MRI机的各个扫描,并能够完成后处理工作。认真学习了造影剂过敏的处理原则,并作了针对性的应急演练,增强检查时造影剂出现过敏情况能够熟练处理。对于危重病人检查出现意外情况时,明确处理流程,并在护士长的安排下,去急诊科作了心肺复苏的急救演练且熟练掌握。

总之,这是我的“第一堂课”,相当于我放射工作的“启蒙老师”,收获了很多,完成了影像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阶段性任务,同时也知晓了自己的差距,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不断努力,提高完善自己,不辜负医院对我的栽培。

易明川

20XX年11月1日

2医学影像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总结

医学影像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一部分,主要是针对有志从事医学影像工作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是我们国家培养医德优良、医技精湛、善于学习、富有开拓探索精神、具有良好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能应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全面实用型医学人才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医学影像学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发展迅速、独立而成熟的学科。研究范围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①放射诊断学(医学影像诊断),包括传统的X线诊断、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性放射学;②超声医学(US),包括B型超声、超声心动图、介入超声;③核医学,包括γ照相、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和核医学治疗。

通过3年的规范化培训,使住院医师打下扎实的医学影像科临床工作基础,能够掌握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了解医学影像学范围内放射医学、超声医学和核医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建立较为完整的现代医学影像概念(包括影像诊断及其治疗)。培训结束时,住院医师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独立从事医学影像科临床工作的能力。以下就医学影像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谈谈我们的几点体会和初步经验。

一、近年来,医学教学研究方兴未艾,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我院自建立医学影像教研室以来,针对影像医学教学特点,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现代影像医学实用性高素质人才,深化影像医学教学改革,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建立规范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严格管理我院医学影像专业规培医师是由继续教育科统筹,影像系具体安排,轮转科室日常考勤与临床教学科不定期抽查考勤相结合共同管理,我院通过自愿报名,经医学基础、英语考试、面试筛选合格学员进入医院培训,每位规培医师经过为期三年有计划地培训,将刚毕业的本科生培养为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学影像知识全面的高年资住院医师,在任何一个医院都可以胜任日常的医学影像工作。

二、将医德教育融于日常工作

每一个医护人员在进入医学院校之初都曾宣过誓,真正面对金钱的诱惑,面临不公正的对待和评价,该如何去坚守崇高的理想,坚持高尚的道德操守,却令一些年轻医生迷茫。利用身边好榜样的力量,在实实在在的临床工作中体现对患者的关爱和良好的医德医风,是医德教育可追寻的一条道路。

因此我们将在长期临床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医德高尚,医技精湛,作风严谨的主治或副主任医师挑选出来作为带教老师。他们和年轻的规培医师每天工作在一起,通过他们与患者真诚和蔼地交流沟通,设身处地急患者之所急,为患者和家属的利益考虑,为患者优选检查方法,注重医疗过程中的放射防护、隐私保护,最大能力地维护患者的利益,尽自己所学为患者准确诊断、解除病痛,将医德教育融入点滴,滋养医德的种子,使它在我们青年医师的心里播种、生根、发芽,在医疗行业内形成良性传递。

三、扎实培养临床技能,多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手段极大地促进了医学影像学教学的发展。在教学中使用幻灯、投影、录像使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更便利,能够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接触到较多的典型片子,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通过书写日常影像诊断报告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坚持日常晨读交班制度,将前日在工作中遇到的疑难、典型病例进行全科讨论,鼓励规培医师敢于发言、多发言,不要有畏错情绪,把每一次发言看作是一种锻炼,从临床表现、检查技术到影像征象、鉴别诊断均可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最后由教授总结,对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梳理。这样学到的知识记忆会非常深刻,并且能迅速扩充知识点。坚持每周一次业务学习,由教授或副教授进行专题讲座、新技术应用培训、追踪病例读片分析等,使规培医师基础得到迅速提升,形成完整的医学影像知识体系,以达到完成培训以后可以独立完成医学影像诊疗的目的。

四、教学、科研能力同步培养

当今社会对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不但要求有过硬的临床技能,同时希望具有一定科研创新和教学传承能力。本着高标准培养的目标,我们在规培医师的培训过程中也注入了科研、教学方面的能力培养。敦促他们广泛阅读医学类杂志,接触医学影像学的新技术和新进展。如此可以尽快地培养起他们对医学影像学的学习兴趣,开阔眼界和诊断思维,养成自我学习习惯,也为探讨科学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经过为期三年的培训,规培医生已经建立了一个医学影像专业的知识构架,此时安排他们指导实习医师一方面是让他们建立起传承医学教育的责任感;另一方面以教促学,在带实习的过程中他们能发现自己知识上的疏漏点,及时查漏补缺,完善自身的医学知识体系。

目前我们国家的医学影像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尚在初级阶段,培养临床操作能力强,具有良好自学能力和后续发展潜力的医学影像专科住院医师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我们相信随着更多的规培医师踏入不同医院的医学影像工作岗位会给我们反馈更多的需求信息,帮助我们完善影像专科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和方法,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医学影像专业人才。

3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细则总结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发展迅速、独立而成熟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①放射诊断学(医学影像诊断),包括传统的 X线诊断、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性放射学;②超声医学(US),包括B型超声、超声心动图、介入超声;③核医学,包括γ照相、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和核医学治疗。

一、培训目标

通过3年的规范化培训,使住院医师打下扎实的医学影像科临床工作基础,能够掌握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了解医学影像学范围内放射医学、超声医学和核医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建立较为完整的现代医学影像概念(包括影像诊断及其治疗)。培训结束时,住院医师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独立从事医学影像科临床工作的能力。

二、培训方法

采取在放射科、超声科、核医学科及其他相关科室轮转的形式进行。通过管理病人、参加门、急诊工作和各种教学活动,完成规定的病种和基本技能操作数量,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规范书写病历;参与见习/实习医生和住院医师的医学影像科临床教学工作。

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培训分为3个阶段进行,各阶段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见表1。

第1~6个月,根据住院医师和临床培训基地的具体情况,安排到相关临床科室轮转,其中内科2个月,外科2个月,非指定科室2个月。根据本专业所涉及的科室安排非指定科室,包括儿科、妇产科、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等;也可根据专业特点适当延长在内、外科的轮转时间。

第7~21个月,在影像科内各专业组之间轮转,其中放射影像诊断专业组7个月,介入组1~2个月,超声科3~4个月,核医学科3个月。放射影像诊断专业应包括神经、骨关节组各1。5个月,胸部、腹部各2个月;酌情安排在放射影像技术组的轮转,可在放射影像诊断专业的各小组时间内各安排1周,或集中安排1个月,时间在各小组时间内减除;

第22~33个月,住院医师在选定的执业方向的相关专业组内进行培训。主要分为医学影像诊断、超声和核医学三个执业方向。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

(一)第1~6个月

根据住院医师和临床培训基地具体情况,安排到相关临床科室轮转。

1、轮转目的

(1)拓展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的知识范围,熟悉与医学影像领域相关的临床知识,掌握最基本的临床急救技能和方法;明确医学影像学在临床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价值和限度。

(2)在初步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熟悉医学影像学诊断中各种常见病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明确医学影像学诊断对这些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3)了解适于影像介入治疗和核医学治疗的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各种治疗方法及应用价值。

(4) 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2、基本要求

内科(2个月)

要求掌握常规问诊和物理检查技术,并熟悉表2所列疾病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和诊断要点。

外科(2个月)

要求掌握外科无菌操作技术,并熟悉表3所列疾病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点,手术治疗类型和术式。

非指定科室(2个月)

根据本专业日后工作需要,可选择在儿科、妇产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眼科等科室进行轮转学习。

1)儿科(1~2个月)

要求了解小儿常见疾病特点,与成年人疾病表现的差异,并熟悉表4所列疾病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和诊断要点。

2)妇产科(1~2个月)

要求了解妇产科物理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方法,并熟悉表5所列疾病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点和相关疾病的治疗手段。

3)神经内科(1~2个月)

要求熟悉神经科疾病的物理检查技术和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并熟悉表6所列疾病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4)神经外科(1~2个月)

要求熟悉表7所列神经外科疾病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5)耳鼻咽喉和口腔科(1~2个月)

上一篇:肿瘤坏死因子/血液下一篇:农机化惠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