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赏析论文--猫

2024-10-15

歌剧赏析论文--猫(精选7篇)

歌剧赏析论文--猫 篇1

现代歌剧赏析——

音乐剧《猫》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形形色色的人们穿行奔走在各个角落、叙写述说着自己的故事。人间的悲喜剧一天又一天的上演在名为社会的大舞台上。到底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又是恶?一百个人心中恐怕有着一百种不同的答案。那么,若是以猫的视角来审视这个世界的善恶美丑,又该是什么样的一番情景呢?现代歌剧《猫》就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猫世界中的“猫”生百态。

《猫》所讲述的是一个富有童话般意味的现代浮世绘——在杰里科猫族一年一度的舞会上,众猫们聚集在一起,纷纷展开各自本领,以歌舞来展现自己的故事——争取成为唯一被选中得以重生的猫。在这群外表各异、性格更是迥异的猫中,既有作为长老般统领大局的“领袖猫”老杜特洛内米,又有过着安逸无忧生活的“保姆猫”詹妮安点点;既有反叛热情的“摇滚猫”若腾塔格,也有踏实稳重的“铁路猫”史金波旋克斯;既有青春美丽的“迷人猫”邦巴露娜,还有邋遢苍老的“魅力猫”格里泽贝拉„„各式各样的猫的角色不但在视觉和听觉上给我们以丰富且多样的感受,还在不知不觉中将我们带进了一个好似人类世界但又绝然不同的猫的国度。就在众猫都在为重生的名额争相比拼的时候,曾经光彩照人而现在却邋遢肮脏衰弱不堪的格里泽贝拉出现在猫们的面前。对于格里泽贝拉这样一只流浪在下等街区,身份卑微受到唾弃的猫而言,得到这一珍贵的重生机会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在一曲感人至深的“回忆”过后,她奇迹般的得到了众猫的推选,成为了那得以升上天堂的猫。

就是这样一个传奇般的故事,在作曲大师安德鲁·韦伯与导演特雷沃尔努恩的创作下,成功的以歌舞剧的形式焕发出了熠熠的光彩。

《猫》的开场非常精彩。初次接触《猫》时,我就是首先被第一场中富于节奏感的歌曲、独特新颖的造型以及奇妙的氛围所吸引了。

一开场,身着宛若猫的毛皮般服装的演员们接连登场,虽然每位演员都以猫的形象出现,但他们的造型又全然各异——“毛皮”的花纹、颜色以及脸部的妆容似乎已经在预示着每只猫的性格特点。紧接着,随着一只只猫为我们呈现出各具特点的歌声与舞蹈,一副生动的猫的聚会图渐渐展现在我们眼前。猫们的歌曲由此起彼伏的独唱慢慢变为层次感很强的男女声多声部合唱,其烘托的气氛也由月下黑暗的神秘感转变为热闹的欢庆与聚会。舞蹈在此时也呈现出一派欢腾的群舞场面。群猫共舞,用他们极具特点的肢体语言与感染力极强的歌曲在开场就将观众的心紧紧抓住。

然而在看过全剧以后,我想,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莫过于那幕“魅力猫”格里泽贝拉月下独唱“Memory”的片段了。

一片静谧之中,随着月色缓缓泄下,“Memory”幽婉的曲调在夜空中飘荡起来,一时间,所有的猫都停下了动作,或抬头凝视,或低头沉思,仿佛融入了那如流淌着的记忆般的歌声之中„„此时此刻,格里泽贝拉不再是那个寄身于低等街区的肮脏老猫,她分明只是个曾经拥有美好的过往而现在却饱尝辛酸、被岁月渐渐剥去一切的可怜的猫。往昔的幸福与欢欣、如今的悲伤苦痛全部都借由歌声传递出来,娓娓的述说让听者无不为之动容。也许正是这样,群猫开始转变了态度,厌恶与唾弃被理解与同情所代替,格里泽贝拉终于获得了群猫的接受,也终于获得了迈上通向美好天堂的阶梯的机会。

这一幕不但是全剧的转折点,更是整出音乐剧的高潮。故事的矛盾冲突在这里达到顶点——不但是猫群与格里泽贝拉的矛盾,还有无法得到认可的格里泽贝拉自己心中,对于所经受的痛苦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求之间的矛盾也交织上升到顶峰。所有感情在此时适时喷涌而出,将观众的心随着剧情推向最高点。

观赏完整部剧,站在剧尾回看时就会发现,《猫》令人回味无穷。

首先他的音乐与舞蹈都非常出色,给人以艺术上的极大的享受。它的舞蹈非常丰富而多元化,既有轻松活泼的踢踏舞,又有凝重华丽的芭蕾舞,还有充满动感的爵士舞和现代舞,使全剧风格奔放,活力四射。它的音乐美妙而令人难以忘怀,正是这些风格各异而又高度统一的音乐才把剧情一次又一次的推向高潮,让观众在惊喜和兴奋的同时完全融入到剧情当中。“音乐对于表现剧情的戏剧性矛盾冲突有着天然的优势,当剧情需要表现人物内心激烈复杂的情感斗争而又不能通过言语或肢体来传达时,音乐就承担了这个任务。”这一点,《猫》无疑是大获成功。

其次《猫》在人们心中长久不衰的原因还在于它能带给我们以思考与启示。它浓缩了人类社会的原态,饱含着生活哲理和人间情怀——我们总能在剧中猫的世界中找到我们自己的影子。作者对猫的刻画又何尝不是在隐喻我们人类呢。

品评不尽,一言以蔽之——《猫》是在是一部既能够满足人们视听享受又能够给人以心灵触动的佳作。有时想想,碌碌的人生中,我们自己不也正在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猫”吗?

歌剧赏析论文--猫 篇2

关键词:民族歌剧,音乐设计,歌剧表演,唱词创作,中西混合编制

我国歌剧的创作和表演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摸索和探寻后, 已积累了相当的实践经验, 并创出大量优秀的作品。根据我国民间传说《白毛仙姑》改编的, 主题思想是“旧社会把人逼成鬼, 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歌剧《白毛女》, 就是这样一部典范之作。它不但继承中国民族音乐传统, 而且还借鉴了西洋歌剧形式和创作技法, 开创了中国民族歌剧的崭新道路。虽然是4 0年代的产物, 但是它的创作内容和形式, 不论在音乐设计上还是表演艺术上都达到了一个高度, 开创了我国新歌剧的先河, 是中国新歌剧的奠基石, 它的成功给后人带来很多启示。

(一) 音乐设计上

对于歌剧艺术来说, 音乐设计是最能表现其本色的。在歌剧《白毛女》的音乐设计上, 作者大量的运用了地方传统戏曲跟民间小调的曲调风格, 如, 河北梆子、河北花鼓、山西梆子、秦腔、昆曲等多种传统的戏曲调式唱腔, 但是它却不是民间戏曲的扩大, 更不是中国传统的板腔戏或宫调戏。它还借鉴了西洋歌剧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一些处理手法, 利用具有独特的民族特征音乐曲调来表现该剧中几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在“北风吹, 雪花飘”里作者运用了河北民歌《青阳转》来表现喜儿的天真无邪和对未来的期待。

谱例一:《北风吹》

用深沉、低昂的山西民歌《捡麦根》的曲调来表现穷苦被压迫农民杨白劳的形象

谱例二:《捡麦根》

河北民歌《小白菜》原是封建社会遭受后母虐待的童谣, 作者运用它来表现喜儿在黄家遭受黄母压迫压抑的情绪;当喜儿被黄世仁奸污的时候喜儿悲痛欲绝想到了自尽, 在这个唱段中有近似秦腔的哭腔;高亢、激越的山西梆子表达了喜儿在奶奶庙里与仇人黄世仁相遇时喜儿的不屈和渴望复仇的心情和她阶级仇恨的大爆发;《北风吹》节奏轻柔、舒展, 曲调亲切动人塑造了喜儿淳朴烂漫, 天真无邪的向往美好的形象, 也表现了喜儿急切盼望爹爹回来的心情;

谱例三:《小白菜》

《扎红头绳》节奏活泼欢快, 曲调优美流畅, 它跟“北风吹”主题配合的完美无缺, 充分的表达了主人公喜儿心中的盼望爹爹回来的喜悦心情。

谱例四:《扎红头绳》

《太阳出来了》明亮、宽广、欢快并且充满了重生的希望。表现出喜儿的喜悦心情。因此, 《白毛女》在音乐设计上对剧中人物性格的表现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谱例五:《太阳出来了》

(二) 歌剧表演上

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中国第一部新歌剧的创作, 更加深刻的体现了剧中人物的形象, 中国老一辈艺术家把西方的一些比较好的唱法跟中国传统的民间唱法相结合, 形成了新歌剧所特有的唱法, 这种唱法更好的体现中国新歌剧的淳朴自然的演唱形式, 开启了中国新歌剧表演的大门。《白毛女》具有一般歌剧所固有的一些特点 (即有人物、有情节、有集中和强烈的戏剧冲突) 之外, 还具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大家所了解的歌剧它是包涵了舞蹈、诗歌、音乐等艺术并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 一般只是单纯的歌唱。但《白毛女》在表演上有独白、对话、唱歌, 三者都有。在演唱上, 不但有独唱, 对唱, 而且还有合唱《太阳出来了》。总之, 歌剧《白毛女》不但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而且也继承和发展了西洋的歌剧艺术, 是一部经典之作!

(三) 唱词创作上

众所周知, 歌剧主要是以演员的唱词来表现剧情的内容和塑造人物特征的, 如剧中第一场戏主人公喜儿的几段唱词和第二场喜儿的父亲杨白劳的几段唱词就能很好地起到这种作用。歌词的语言就似诗歌的语言, 既要有韵律和节奏, 还要富有明显的音乐性, 能深刻地表达出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白毛女》在歌剧表演上就借鉴了古典戏曲的歌唱、吟诵、道白三者结合的传统。如杨白劳为了躲账偷跑回家的时候, 从怀里掏出了给喜儿买的红头绳时候唱的:“人家的闺女有花戴, 爹爹钱少不能买, 扯上了二尺红头绳, 给我喜儿扎起来!哎!扎起来!”这段唱词其实本身就是诗, 朗朗上口, 并且还很押韵, 适宜吟唱, 表现出杨白劳没有能力给自己女儿买花戴内心的歉疚和对女儿的深挚感情和对未来生活的盼望。此部歌剧中有大量的对话跟独白, 都是在演员歌唱中间的时候并且在有音乐伴奏的情况下, 用插话或者是吟诵的调子的形式来进行的。

《白毛女》剧中有大量的对话跟独白, 虽然在这部歌剧中不占主要的地位, 但是它却不可少。因为这些对话跟独白是一种很重要的辅助手段, 可以在该歌剧中起到贯穿的作用。主人公喜儿的出场就是运用歌唱叙述这种艺术形式, 交代了该剧的特定情景:“爹出门去躲账整七天, 三十晚上还没回”之后作者就采用了独白的形式向观众们介绍了喜儿的身世和家庭, 而剧中其他人物比如, 杨白劳, 黄世仁、穆仁智也都在出场的时候采用歌唱的形式来作自我介绍的, 不少地方也采用了独白的形式来叙述事件的过程。而剧中人物的对话则都是采用话剧的表现手法, 同时注意学习了戏曲中的道白形式。在歌唱和道白的关系上, 则大量的运用了歌唱来叙述事件, 来介绍剧中人物, 回忆历史, 更好的衬托剧中气氛, 并在人物感情需要爆发时, 用来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由于表现的比较淳朴自然, 所以给人的感觉不像是话剧加唱的形式。剧中有好多的唱词有就是诗, 并且具有传统的民歌特色, 如:

天单杀独根草, 大水尽淹独木桥, 我一生只有这一个女, 离开了喜儿我活不了!——第二十一曲

大风大雪吹的紧, 十家灯火九不明。人家过年咱过年, 穷富过年不一般。东家门里有酒肉, 佃户家里无米面。——第二十三曲

这样优美的诗歌再配上具有民族情调浓郁的曲子, 使得《白毛女》这部历经6 0多年的歌剧还广为流传, 经久不衰。

(四) 乐器演奏上

歌剧《白毛女》在乐队的编制中采用了中西混合的编制, 在乐器方面巧妙的将竹笛跟板胡等一些民族器乐融入西洋的管弦乐中, 对于渲染剧情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烘托作用, 如剧中采用了民乐三弦将地主黄世仁跟他的狗腿子穆仁智的猥琐狡诈的形象描绘的栩栩如生, 等等。此次中西乐器的完美组合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也该剧成功的必要条件, 对于后来的民族歌剧的创作很有帮助。

歌剧《白毛女》是中国艺术史上是一朵绚丽的奇葩, 是在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经验及技法的基础上, 消化吸收了本民族的音乐元素, 创作出来的一部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的经典的民族歌剧。它的成功大大的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民, 并开创了我国民族歌剧的先河, 为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道路上起到典范作用。通过此剧可以发现, 民族歌剧只有深深的扎在民族音乐这块沃土上, 才可以开出绚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歌剧《白毛女》的创作与传播, 谷鹏,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2]歌剧《白毛女》的魅力, 胡士平, 人民音乐, 2005No.07

歌剧《卡门》赏析 篇3

[关键词]歌剧 比才 卡门 音乐

作曲家比才的代表作品——歌剧《卡门》,一百多年来一直是世界歌剧舞台上最受欢迎并且久演不衰的作品。作为法国杰出的作曲家,比才是浪漫主义终结和现实主义兴起的接力者,尼采曾称他为“地中海的太阳”,也曾受到李斯特的高度赞扬。

(一)内容介绍

四幕歌剧《卡门》是梅拉克和阿莱维根据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这部歌剧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剧之一,也是19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它以其生动鲜明的音乐语言、丰富巧妙的和声配器手法以及强烈感人的戏剧性发展,把作品的主题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卡门》是一部生动的音乐文学,它用音乐鲜明地刻画出性格相异的人物形象,并且集中刻画了卡门热情泼辣、酷爱自由的性格。《卡门》的音乐始终紧密配合着舞台动作,中间没有静止的音乐场景。剧中进行曲、咏叹调、舞曲等交替出现,乐曲爽朗流畅,具有炽热的西班牙音乐特色。所有这些音乐又通过严谨的戏剧逻辑组合为一体,紧凑而简练,表现了真实的生活,使其成为雅俗共赏、具有深刻思想内容的一部伟大作品。这部歌剧还包含了许多首在音乐会最常见的选曲,最著名的是序曲和“哈巴涅拉舞曲”,重要唱段如“米剀拉的咏叹调”、“花之歌”和“斗牛士之歌”等都是歌剧文献中最精彩的部分。这部歌剧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比才通过对女主人公卡门独立不羁的性格刻画,强烈地反映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思想,满腔热情地讴歌了自由,体现了他对全部生活的坚定信念。

(二)作品分析

《卡门》虽然描写的是爱情、欲望、嫉妒、仇恨的悲剧,但因为剧中有大量的对话,所以它的体裁是喜歌剧,可见当时的歌剧和喜歌剧之间的区别并不是从内容来考虑,而完全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比才的最大优点,也是他最深刻的独特性,就是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因素:民间因素、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并成功地将三者融为一体,所以作品的一致性是最先引人注目的特点。然后,悲剧因素再渐渐主宰整部歌剧,最后并吞了其他两个因素。从序曲开始,这个极富特色的主旋律就预告了卡门的命运。

《卡门》的旋律紧凑,节奏充满活力,人物的性格描写逼真细腻,因而造成许多戏剧高潮,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作品的悲剧性。比才的和声也很富想象力,音域也很宽广,很能表现卡门紧张、激动的悲剧情绪。这部作品的音响结构也很完整,它的丰富感来自于配器法与伴奏中精致的对位材料。歌剧的序曲为A大调,四二拍子,回旋曲式。然后突然把A大调转到F大调,突出了第二场中《斗牛士之歌》的副歌,在短小的序曲的最后27小节中,作者引进了卡门,用她的一个具有增二度音程特点的主题来加强观众对她的印象。随着增二度音程越来越清楚地成为减七和弦的一部分,这个减七和弦往往使人联想到剧中邪恶的事物。最后序曲在一个加倍的ff减七和弦结束。

整部序曲建立在具有尖锐对比的形象之上,以华丽、紧凑、引人入胜的音乐来表现这部歌剧的主要内容,而且使用明暗对比的效果将歌剧的内容充分地表现了出来。本剧的序曲是音乐会上经常单独演奏的曲目。第一幕中换班的士兵到来时,一群孩子在前面模仿着士兵的步伐开路。孩子们在轻快的2/4拍子,d小调上,唱着笛鼓进行曲《我们和士兵在一起》。在这一幕中塑造了吉卜赛姑娘卡门热情、奔放、富于魅力的形象。然后主人公卡门的著名咏叹调《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出现,这是一段深入人心的旋律,充分表现出卡门豪爽、奔放而富有神秘魅力的形象。卡门被逮捕后,龙骑兵中尉苏尼哈亲自审问她,可她却漫不经心地哼起了一支小调,此曲形象地表现出卡门放荡不羁的性格,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多情的卡门、性感的卡门。还是这一幕中,卡门在引诱唐·豪塞时,又唱出另一个著名的咏叹调《在塞维利亚老城墙边上》,是一首西班牙舞蹈节奏的迷人曲子,旋律热情而又有几分野气,进一步刻画了卡门性格中的直率和泼辣。

第一幕与第二幕之间的间奏曲也十分有名,选自第二幕中唐·豪塞的咏叹调《阿尔卡拉龙骑兵》,大管以中庸的快板奏出洒脱而富活力的主旋律。第二幕中,我们看到了比才作为一位音乐戏剧作曲家确实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对动作中的任何一个细微变化,他都能运用恰如其分的音乐加以表达。

(三)音乐特色

1.音乐与戏剧的完美结合。

《卡门》的主题是由爱情到毁灭,剧情发展迅速而深入,歌词简洁而紧凑。比才在音乐创作中,力求体现现实主义的原则,以丰富的不同性格的旋律,展现了多彩的社会生活,特别是成功地刻画了卡门温柔、直率、热情、残忍、诱惑、傲慢、放荡、狡黠等多面的性格;塑造出卡门、何塞、斗牛士等多个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营造出对比和冲突十分强烈的戏剧氛围,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戏剧效果。第三幕中的《纸牌三重唱》,是全剧中最精彩的场面,也是最精彩的歌曲。重唱的音乐和剧情融合得天衣无缝,给人以不祥之兆。比才在《卡门》中,还采取了分曲编排的结构方式,灵活运用主导动机,在调性上做到连贯统一,使音乐推动了剧情的深化和发展。

2.强烈的民族音乐色彩。

《卡门》的音乐热情、狂野,令人着魔,其中《哈巴奈舞曲》、《塞吉迪亚舞曲》、《阿拉贡舞曲》、《吉普赛之歌》等众多脍炙人口的旋律,高潮迭起,撼人心魄。

当时比才受到了法国相异习俗的影响,他笔下的卡门与梅里美小说原著已经有了不少区别,他所刻画的歌剧人物总是与地方民族风格的模仿紧密相连的。在刻画人物方面,他运用了纯粹的西班牙风格的音调、节奏来刻画主人公这个热情坦率、酷爱自由、敢做敢当的吉普赛女郎,并专为卡门设计的“哈巴涅拉”、突出响板节奏的“赛吉迪亚舞曲”或欢快撒脱的“吉普赛歌曲”,以及卡门每次出场时,无论是与霍塞女伴的对话还是重唱都是一系列集聚民族特色的片断。

歌剧的重要环节还贯穿了西班牙典型的“斗牛士”和与之相配的风格性歌曲。这使得歌剧情境更加真实,色调更加浓艳和丰富多彩。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部具有独特的力、强烈的戏剧真实性的音乐戏剧作品,其抒情的部分散发着一种轻柔温和的感伤情绪。这里没有任何人为的造作的东西,一切都是带着粗犷的力量和天然性表现出来的。音乐紧凑而爽朗,带着炽热的南国气质,吸引力极强。

总之,因比才的改革,使得法国的歌剧更加有力、热烈而且戏剧化,在世界的舞台艺术中也占据一重要席位。尤其他能够将人性的善恶与冲突描绘得真实贴切,对后辈写实派颇具影响力。而《卡门》粗犷的自然美,充满了强烈的民间特点,热情、奔放、独具特色的音乐,都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卡门》不但对法国歌剧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直接促进了19世纪末真实主义歌剧的兴起。

参考文献:

[1]周世斌.中外经典音乐欣赏[M].北京: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

[2]刘新丛,刘正夫.欧洲声乐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3]杨民望.世界名曲欣赏(欧美部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1.

猫歌剧——论文(共) 篇4

论音乐剧《猫》的艺术魅力

学院:

12级文学院汉语言一班 姓名:

潘宁 学号:

1205010078

论音乐剧《猫》的艺术魅力

摘要:《猫》是英国著名音乐家韦伯根据英国著名诗人艾略特的儿童诗集《擅长装扮的老猫经》改编而成的。该剧场面宏大,情节丰满,人物形象多姿多彩,猫们性格各异,舞台表现极其丰富。风靡全球二十多年而常演不衰,获得了“世纪音乐剧”的美誉。歌剧《猫》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瞩目的成就与其专业的艺术手法和独特的艺术理念是完全分不开的,下面本文将简单的阐述歌剧《猫》的艺术观赏性和艺术魅力。

关键词:猫

艺术特点

观赏性

一、《猫》的故事情节与人物特点

音乐剧《猫》由英国著名音乐剧作曲家安德鲁· 洛依德· 韦 伯所创作,讲述了杰利克猫家族通过一年一度的杰利克舞会选 拔出一只猫去往天堂净化心灵、获得重生的过程。

《猫》塑造了众多有个性的猫,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饱读诗书,充满智慧和经验,在部落里最受尊敬的领袖猫;拥有纯白毛色,天真和单纯的纯白猫,另外还有“保姆猫”、“剧院猫”、“富贵猫”、“犯罪猫”、“迷人猫”、“英雄猫”、“超人猫”、“魔术猫”等。

在这众多类型的猫中,我认为最引人注目且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摇滚猫”—— Rum tum tugger。在所有的猫中他是一个令女性观众尖叫的角色!一只被人类宠坏了的猫,一只被母猫迷恋,被公猫嫉妒的猫族花花公子,一只长着金色鬃猫的英俊性感的美国猫,一只被塑造成摇滚巨星的猫,他冷冷的出现在舞台的一角,乐声响起的瞬间就夺去了所有观众的眼球。他在剧中代表酒神的自由主义精神,塔格的外表很特殊,他的鬃毛使他无论在何处都很显眼,初登场就光芒四射,吸引观众。塔格的个性自负,搞怪,无视常理,独唱和独舞的段落虽然不多,但只要他一出现,所有的猫和观众都会转向他这个天生的明星。THE RUM TUM TUGGER 是猫的第五首歌,算是一个欢快的小高潮,标准的英国式摇滚,舞蹈中最经典的动作是扭胯。塔格调戏女孩子时活象色狼,但笑起来却又像单纯的小孩子,一面是卖弄风情,一面却又稚气未脱,只要看过他的表演,任何人都会爱上塔格的任性,那中性感中带着野性,挑逗里又藏着孤傲。小母猫神志不清的跟在塔格身后打转,为他尖叫,为他晕倒,小公猫傻乎乎的模仿着塔格的动作,试图以此来吸引女孩子的注意。

另外,在《猫》剧中,每个角色的咏叹都各有千秋。每个角色都有各自不同的音色和音乐形式。如:“英雄猫”是一个贯穿全剧的男中音角色,从头到尾几乎都是气息饱满声音圆润,突出了英雄猫的领袖气概。同为男中音,“富贵猫”就不同了。这是一个大腹便便的家伙,一开口就是标准的歌剧男中音,他的音

色雄厚威严,尊贵的地位由中气十足的声音凸现出来。“魅力猫”则充满了厚重的沧桑感。“老剧场猫”声音沙哑而颤抖,可当他回忆当年的风光时声音又变得底气十足。“领袖猫”虽然是个男高音,但他同时又是猫群中活得最久的,所以声音中不时流出虚弱、颤抖和苍老的迹象。

另外,《猫》剧中舞蹈的分量很重也很成功,大量的舞蹈场面表现不同性格和不同特征的猫。使每个演员获得最自由的表现力,使每个猫都具有独特的个性。“纯白猫”开场跳的经典芭蕾动作,动作舒展大方,表现出猫族晚辈纯真的天性和对猫族的依恋。不仅如此,演员坚实的芭蕾舞基本功底使“纯白猫”成为舞台上众“猫”中身体柔韧性最接近真实猫的一个:夸张的身体扭曲度能够使观众立刻联想到平时所见到的猫的形体动作。“魔术猫”超高技术难度的大跳、“娇气猫”的踢踏舞、“迷人猫”与“迪米特猫”介绍“犯罪猫”时的舞蹈、“小偷猫”的滑稽双人舞和“摇滚猫”带有摇滚风格的狂放不羁的舞蹈。在一些细节上动作也被设计得严丝合缝,如“猫儿们”安静地趴在地上的动作就是把两只“前爪”交叉伏地,这是多么缜密的设计呀。特别是那段长达十几分钟的“杰里克舞会”的舞蹈,场面宏大,激情澎湃,让人看得如痴如醉。

二、《猫》剧当中的动人音乐

从音乐风格上剖析,该剧的音乐无疑成为本剧最大的亮点,它在音乐与舞蹈的创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流行音乐的元素,并将观赏性放在首位,使戏剧表演更加通俗化、大众化、现代化。在猫这部音乐剧中,多采用渐进式与突变式的音乐风格。开始的舞台是昏暗而安静的,而音乐是随着神秘而幽缓渐渐过度到欢快与激昂的,灯光与舞蹈也都随着音乐的渐变而起着微妙的变化,在开始之时音乐的渐变让整个舞台很好的完成了剧情背景的传递与表达,让观众在理解故事发生场景的过程中觉得自然与舒服。之后整部舞台剧中出现了多次的音乐骤变,整个舞台多次从万猫欢腾的氛围中一下被抽离进入了另外一个亦或是安静亦或是悲苦亦或是紧张恐怖的气氛,一次音乐骤变是发生在魅力猫的出现,音乐的突变似乎让我们在进入了魅力猫悲惨的回忆,这时响起的是之后被世传为经典的“回忆”,该曲以一种缓慢的节奏与哀伤的旋律,表达出了格里泽贝拉回忆她离开杰里科猫族在外闯荡所经历的各种悲苦,从前的光芒与美好就恍如一梦,现在就只剩下孤独与凄苦。她是如此的想念家乡与亲人,整首歌中将她如今的悔恨与对关怀的渴望展现的淋漓尽致。之后的剧中也多次出现诸如此类的变化,而这种音乐的变化更加完美与强烈的表达出了角色各自想要表达的感情,展现出了故事的各种矛盾与变化使得每只猫儿更加的富有灵气与个性,令每个角色更加鲜明与丰满。

剧中多首经典声乐作品在全球广为流传,《猫》剧中的21首歌曲曲风各不相同。爵士与古典宣叙调之风、配乐诗朗诵与宗教圣咏、rap与摇滚的完美结合等,都在《猫》的舞台上各展所长。特别是主题曲《Memory》,完美演绎了古典歌剧的美声唱法与流行音乐的现代元素。《猫》的歌词及发音具有口语化的特点。音乐剧语言强调角色性格的塑造,从角色的歌唱语言中我们便能轻而易举地找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情感状态。不需要过多在共鸣的基础上去咬字吐字,而强调贴近生活。《猫》中唱段的歌词都是简单的英语,甚至没有一个生僻的单词。就英语来说,发音较简单,没有意大利文中的大舌音,也没有像法文的语法那么复杂,但是清辅音与浊辅音需要发音到位。总体来说,歌词及发音倾向口语化,也与音乐剧追求自然的特点相吻合。

《Memory》的旋律一共在剧中出现了四次,最感人的是第二幕中格里泽贝拉深情的独唱。年轻时的格里泽贝拉是只非常漂亮的猫,由于她想要感受外面的花花世界而离开了自己的猫群。而今,她生活贫困、步履蹒跚、无依无靠,迫切想要回到猫族中去。然而她的伙伴们不愿意重新接受她,他们无法原谅她的背叛。就在这时,伤心欲绝的格里泽贝拉唱起了这首动听而又感伤的《Memory》。自《猫》诞生以来,《Memory》这首歌就开始传播四海,那如泣如诉的旋律,往往能在第一时间俘获人心。很大一部分人会关注这首令人动容的歌曲,不管其它时候《猫》怎么跳怎么舞怎么闹,演唱《Memory》的时候都是演员最深情、观众最感动的时刻,这也使得该剧更具有生命的意味和充满哲理的想象。

三、《猫》中的灯光运用

纵观音乐剧《猫》的整体用光来看,并没有完全遵循用光的合理性和光源的角度,灯光的运用摆脱了所有写实的要求,力求在感情诠释方面达到完美。例如,灯光的忽明或者忽暗,每一次都是很好诠释了演员的心理变化,灯光明暗的转换无疑就是为音乐剧本身而服务的,在扩大音乐剧的表现力方面灯光显然是一个良好的资源。灯光的良好运用可以更好的体现演员心里的变化和体现剧中36只猫各自不同的性格,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与其说这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手法不如说这是一种具有观赏性的表现形式,看似不寻常不按套路的灯光运用其实在舞台上更好的诠释了各色猫儿的心里,光线作为艺术作品的灵魂,是艺术作品重要的书写工具,不同的光源、光线角度、光线性质,塑造同一种物体的造型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物体呈现的特征也不同。

世界著名歌剧赏析 篇5

歌剧是以歌唱为主综合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的戏剧。而是音乐剧则是以音乐、歌曲、舞蹈和对白结合的一种戏剧表演,剧中以幽默、讽刺、感伤、爱情、愤怒等作为动人的组成部分。

这次选修课确实让我了解不少关于歌剧和音乐剧的知识,课程中我们看了很多不同的歌剧和音乐剧,各有特色、风格独特。但是,当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韦伯的经典音乐剧《猫》,它是根据T.S.艾略特的诗《擅长假扮的老猫经》改编而成的。自从《猫》在1981年伦敦首场演出之后,已经成为讫今以来最著名的音乐剧。

故事是讲述每年一次的杰里科族的猫的家族庆贺会上,每一只猫都用歌曲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够被选中成为获得重生。而格里泽贝拉曾经是杰里可猫族中最美丽的母猫,因为她年轻时背叛了杰里克猫,离开猫族到外面的世界里闯荡,尝尽了冷酷和辛酸。格里泽贝拉最后独自一个人的回来,变得又老又丑又脏,可是所有的猫儿不原谅她,并把她赶走。而她先后唱了两次《回忆》,就在第二次的时候,猫族里最年幼的小猫用清亮的歌声回应。后来,猫儿都原谅了格里泽贝拉,使她重新回到杰里克温暖快乐的家族。而最后格里泽贝拉也登上云外之路,获得重生。

《猫》中的舞蹈和音乐都相当突出,深深的吸引读者。而且每只猫也有不同的特征和性格,使这部音乐剧变得更加独特。在舞蹈方面,剧中有轻松的踢踏舞、有美丽的芭蕾舞,也有爵士舞和现代舞等等,令人心驰神往。该剧不仅仅舞蹈优美动人,而且音乐也是绕梁三日。当中最为人熟悉的就是《回忆》,它是最动人的一首曲子,非常好听,就好像让人想起过去的种种回忆、喜悦与幸福。

另外,《猫》的设计概念是“从猫儿眼里看到的世界”,舞台的设计无论从外观、烟雾、灯光方面相当精彩。而《猫》的服装非常逼真,活灵活现地装扮出了一只只性格各异的猫儿,可以有一种以假乱真的感觉。

学习《交响乐与歌剧赏析》的感想 篇6

其实之前看过一部日剧《交响情人梦》(推荐!)就好喜欢交响乐,觉得指挥好型,这么多乐器复杂的配合在一起好不容易也好好听。然而第一节课讲了歌剧才了解到交响乐还可以只是当做歌剧的一部分,好惭愧。

跟其他专业相比我觉得我们专业和歌剧交响乐的共通之处大概是最多的了。一段音乐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节奏了吧,而平面设计恰恰可以直接比喻为音乐。特别是引人注目、令人难忘的平面设计,和乐曲有很多相似之处。

愉快的节奏、新颖的旋律之类的都可以置换为平面设计的要素来考虑。配置尖角形要素能表现出打击乐般的短节奏,要是加入柔和的曲线则可以营造吹奏乐器般长而柔美的节奏,搭配使用多种形状的要素更能营造出复杂的节奏感,好似管弦乐合奏一般。有节奏的设计会使人如聆听节奏愉快的音乐一样,让人精神高涨。

课上多次比较中西方的音乐风格也让我想了很多。西方的乐曲更加理性更加立体,而中国则偏线性、感性,旋律优美。再翻翻设计类的作品又何尝不是如此。西方人享受生活,注重个人感受。浪漫的爱情、适度的性感在西方人眼中是美的、神圣的,他们关注写实的美与冲击感官的力量,尊重个性和特异,并尽力满足个人喜好,崇尚实用主义。中国人注重亲情、孝心等人际情感,和家团圆、喜福祥瑞的气氛符合中国人追求如意圆满的心理特点,含蓄平和、飘渺隽永是中国人审美的传统要求。

德国国际著名平面大师冈特兰堡看过现在中国学生的设计作品时说的两句话真叫人不是滋味儿,他说亲生经历和目睹了中国新一代设计师的成长和进步,进步是巨大的,然而跟其他国家的作品放在一起根本看不出来是哪个国家做的。就像老师上课强调的那样,中西方作品风格的不同不分好坏,仅仅是风格不同而已,各有千秋。不需要非得追求配合西方的风格西方的包豪斯,我们的东西也是优秀的,我们几千年的文化我们的传统西方也比不上,民族的便是世界的。

另外,有名有影响的乐曲都含有深刻的哲理内涵。这一点在今后的设计路上是很重要的一点。可想想,做到却不容易,是需要累积的吧,要慢慢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素养,这样才能在设计的道路上越走越长越走越好。

莫扎特歌剧《魔笛》的课堂赏析 篇7

摘 要:音乐教育是一门需要不断熏陶的艺术,那怎样通过课堂的引导和教学让学生走进音乐,走近艺术呢?文章以莫扎特歌剧《魔笛》为例,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以供教师参考。

关键词:高校音乐;欣赏课;《魔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24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3.156

为更好地落实课程目标,高中音乐欣赏课应注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放在首位。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音乐课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我们要把最美、最经典的艺术作品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从而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境界所吸引,激起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勇跃参与到展示个性和才能的活动中来。

一、走近经典

高中音乐课程分六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是赏析。莫扎特的音乐被称为“不含任何杂质的‘纯音乐,他在短短三十五年的生命里创作了大量不朽巨著。其中,他的二十二部歌剧又是超凡脱俗经典中的经典。作品大都表现了对社会、正义及尊严的追求,充满了乐观主义的精神。莫扎特以敏锐的眼光洞察发现人物的心理、欲望、性格,并用音乐的语言准确地诠释了人物的形象、情感及细腻生动的内心世界。众多的歌剧中我选用了莫扎特的歌剧《魔笛》,该歌剧取材于维兰德的童话集《金尼斯坦》中的《璐璐的魔笛》,完美地呈现了18世纪巴洛克时期的均衡、对立理念。莫扎特用鲜活而极具独特魅力的完美旋律将智慧战胜愚昧、光明战胜黑暗、善良终将战胜邪恶的超现实主义思想寄托于了这个童话般的题材中。要想更好地欣赏这部歌剧,我们必须从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开始。1790年,莫扎特的保护人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逝世,玛丽亚女王政府上台后愚弄人民,禁止并镇压共济会的活动。在这种情况下,莫扎特创作了歌剧《魔笛》。该歌剧从一开始奏鸣曲式的序曲就显示了莫扎特渊博学识的对位手法,洋溢着迷人的魅力,秀外而慧中。伟大的莫扎特研究者阿尔弗雷德·爱因斯坦说过:“莫扎特把全人类的斗争和胜利都浓缩在这首序曲中了。它具有惊人的象征意义和崇高的精神内涵!”然后解释该剧的歌词大意,让学生了解角色,比如王子塔米诺和帕米娜代表善良和真理,萨拉斯特罗代表光明、博爱及美德,他们都是正面形象,夜后则代表从善到恶的负面角色,具有异国风情的奥斯明是喜剧形象,捕鸟人帕帕盖诺是一个欢快活泼、开朗的德国集市市民形象。这部歌剧时长约一百五十分钟,可分四幕来欣赏。

二、互动赏析

有了对人物形象的大致了解,再观看本剧,学生更加投入,仿佛身临其境,将自己融入到了角色中去。在歌剧中演唱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这部歌剧中既有深情的劝说又有轻声自语,既有高昂的抒情又有跳跃的诙谐,且极富弹性多变的旋律贯穿始终,而剧中捕鸟人帕帕盖诺的出场,则让同学们既新鲜又好奇。他风趣幽默、造型独特,令人忍俊不禁,特别是剧中那段著名的男中音咏叹调《我是快乐的捕鸟人》让同学们印象深刻,极为难忘!大家还一致认为夜后的出场烘托了该剧庄严 、肃穆的气氛,把剧情推向了高潮。第二幕中《仇恨的火焰》是一首极为华丽而高难度的花腔咏叹调, 超越人声的华彩音高、音色赋予了夜后这一角色狂暴的性格特点,快速的炫技,甚至模仿笛子跳音,音区之高、音域之宽、音色变化之大,让人惊叹,令人佩服!同学们对这个角色既爱又恨,爱之音乐太华美,好比天籁,恨之夜后太阴毒。另外,在赏析该歌剧时,也要让学生仔细关注演唱者的表情、动作及声音变化,包括音的长短、强弱、高低、音色的变化等,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音乐的表现手法(力度、速度、织体、线条)的变化赋予音乐的形象及内涵。

三、交流展示

通过对原剧的多次交流及分段式赏析就有了对经典作品的具体、形象的认识,可以更好地把握住经典作品的精髓。同学们对歌剧《魔笛》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集体创作将其改为话剧并搬上了跨年晚会的舞台,他们分角色扮演剧中人,把王子的善良、祭司的博爱以及捕鸟人生动诙谐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更是把多变而狂暴的夜后的性格表演得入木三分。中间穿插播放了原剧最为经典的两首乐曲《我是个快乐的捕鸟人》和《仇恨的火焰》,用心、用情的表演得到了老师和其他学生的一致好评,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同学间的凝聚力,提高了他们的参与热情。这样,通过演唱、创作、大胆表演、互相配合等形式的展示,不仅激活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内心情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很好的展现,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增加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群体意识,拓展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养!

四、感悟提升

在这场视听盛宴中,在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下,学生的范唱、语言、表演等方面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他们学会了辨别歌剧中不同声部的演唱对角色的把握和人物情感变化产生的不同反应,提升了对歌剧作品的欣赏水平,并同过这部作品更深入地了解了作曲家莫扎特。莫扎特这个被誉为“上帝宠儿”的伟大作曲家写下了无数治愈心灵伤痛和使人向善的音乐作品,可是他的一生却屡遭挫折,不断忍受痛苦,甚至蒙受凌辱。但这一切丝毫没有阻挡这个高贵灵魂所创作的伟大作品,我想他的灵感来自于他心中无尽的爱和对美的追求,因此他的作品里不以痛苦为基调,相反都表现出了极大的乐观主义精神,为爱而生,为美而存在。学生在学习了其音乐后,内心充满了惩恶扬善、与人为善的正能量!

上一篇:闺蜜生日祝福语优选下一篇:考研英语翻译冲刺掌握三大命题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