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远程教育和教育技术的考察报告

2024-10-22

美国远程教育和教育技术的考察报告(通用8篇)

美国远程教育和教育技术的考察报告 篇1

美国远程教育和教育技术的考察报告

一、中国教育信息技术考察团赴美考察期间,对美国高等院校的远程教育印象深刻,强烈感受到远程教育在美国发展很快

美国的远程教育起步于本世纪80年代初,具有起步早,应用广泛,注重实用性,且效率较高等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卫星技术、数字通讯技术和因特风的广泛应用,更加推进了这项事业的迅速发展。

美国高等院校的远程教育应用广泛,效果显著。斯坦福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加州州立大学等许多著名的大学开展远程教育,一方面是为培养硕士研究生服务,另一方面是为企业、研究单位培训人员和更新知识服务。

美国高校的远程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办学规模大,地域复盖面广。美国国立技术大学开展的现代远程教育,在以对美国国内学生招生为主的同时,也对其它一些国家进行招生,如北美洲、亚洲、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上的一些国家。在我国也可接收到该校课程。该校在校生8500人,开设150门课程,既有学历教育也有非学历教育,包括大量的专业技术培训课程,确实体现出现代远程教育开放性的特点,不受地域、空间限制,发挥出较强优势。

(二)从形式到内容完全实行现代远程教育。师生始终不见面,处于分离状态。教与学完全靠现代教学技术和现代化手段。学校运用卫星数控传输,每天有三个频道播放它们的课程,学生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有问题在网上答疑。

(三)学生素质较高。招收的学生均为大学本科毕业生或研究生,大部分是在职的工作人员,他们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很强。而且每个学生想学什么专业,需经教师对学生特点进行考察,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工作需要确定该学什么专业。入学的学生一般在经济效益好的公司里担任业务骨干,公司选送他们上学更新知识,为的是推动公司的业务发展。

(四)实行两级管理。学校作为办学机构,负责专业设计,制订教学计划,制作教学节目和教学软件,播放教学课程。公司作为办学点,负责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学校只对学生所在公司负责,不直接对学生,由公司直接对学生。因为学生是公司的员工,这样由公司直接管学生,力度大,效果好。

(五)以学养学。把教育作为产业推向市场,政府对学校不投入经费,学校完全靠收取学费来支撑教学。公司为学生承担学费,每个学生学完全部学业大约需2万美金(共12门课程。每门课费用约1800美元)。公司承担全部学费,既能为学生减轻经费压力,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安心学习和努力工作来回报公司。

(六)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学校播放、传授知识主要采用录像带、光盘、因特网、卫星转入服务器等。学生学习文革匀为自学,自己从实际出发安排自学时间,或看录像教材(光盘)、或上网学习等。学生在学习中遇有疑难问题均可在网上询问。教师通过网上布置、批改作业和考试评卷,通过设置密码方式进行考试,避免学生替考。

(七)与普通高校密切配合。国立技术大学与美国各地52所普通高校签订协议,从这些学校聘请最好的教师,由受聘教师组织教材和教学,并将学生每门课程收取的1800美元学费的900美元给受聘教师所在学校,使受聘教师得到丰厚的待遇,学校也得到利益。

(八)教学质量较高。从国立技术大学学生每门课程成绩与工作岗位实际表现看,这里的毕业生质量明显高于其他学校,深受学生所在公司欢迎。该校毕业生质量高的原因是:学生素质好;聘请名师;学生学习的针对性、目的性强;学生均来自工作岗位,有实践经验;由学生单位直接管理学生,力度大,效果好。

二、美国中小学教育与教育体制和国情相适应,中小学教育技术的发展无专门机构推进,产生了地区间的不平衡和学校间的差异

美国中小学教育有公产和私立之分,私立学校约占公立学校的2/3之多。中小学教育为培养尖子人才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所以有人说,美国的基础教育的目的,是使大多数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知识即可,少数优等生重点培养,尤其是公立学校。其原因是,大多数人有了劳动就业的基本能力就可以了,且美国高等教育比较发达,一般都能取得高等学校的学历文凭。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少。小班化教育是美国的特点,师生双边交互、自由讨论的学习方式在美国极为普遍。由于美国科技与经济比较发达,因此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条件是一流的,网络与计算机教育受到普遍重视,学生应用也极为普及。但是政府指导在这一块显得不足,深层次的推广与应用比较欠缺,企业与中小学校的结合还不紧密。

三、美国aect组织

对网络教学进行讲座的论文涉及从宏观到微观的多个方面。比如关于网络建立方面:大型的分散的网络建立的策略、合作建立网络系统的机制、通过网络提供远距离教育的学位,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把课堂教学转化成网络教学需要考虑的问题等等。关于网络教学则包括:设计网络课程、把网络教学整合到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去;网络教学与课程的整合;课堂和网上教学环境、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的相同与不同、教学设计的模式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创建并发展网络教学中的学生团体;个人的差异对网络绩效影响的研究、学生的能力或品质的情况以及其他影响其网络学生成功的因素;网络特征和教学策略的连接;叙述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网络教学中的交互性和对话,对网络教学的评价等等方面。可见教育技术界对网络教学的研究已经在实施和评价等阶段比较深入地发展着。

利用网络开展远距离教育教学,特别是通过这种方式颁发硕士学位和进行高中教育,是随着网络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的现象。如何把课堂教学转化成网络教学以提供远距离教育,图书馆如何对这种教育形式进行支持,如何鼓励和刺激教师进行远距离教学,对远距离教育的管理等等是这次会议中比较新的议题。

会议有多篇文章关注对教师进行技术培训,如对职员使用技术的策略方案、媒体中心给未来教师授权、在线教师职员的发展、把教育技术浸入到教师教育计划中、在教学技术和教师教育项目之间建立建全伙伴关系等。由于网络的发展,对教师进行培训又有了一个新的、更为有效的途径。

四、体会与思考

(一)美国的教育意识

美国教育的优势在于能够把基本的学习技能传授到几乎全体国民,同时向有能力胜任高层次工作和研究的人员提供受教育的机会。美国基础教育的功能十分明显,一般老百姓都能明显感受到。美国本土出生的人,与移民到美国的美国人有着潜在差别,基础教育塑造了一个美国人的基本品质,以至形成了一条法律,只有美国本土出生的美国公民才能竞选美国总统。对于教育的重视和追求成了每个美国人的愿望。近年来,诺贝尔获奖者中美国人占40%以上。

(二)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丰富多彩

美国的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目的性十分明确。如基础教育为完成义务教育目标,可以有公立学校,也可以有私立学校;中学学制有4年制、6年市。6年制中有初高中分开的三三制,也有合为一起的6年制;大学有2年制学院、4年制学院,4年制大学,专业学院,有2年加2年的加州州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等等。大学收费各有不同,公立大学收费低,但学制长。私立大学学制短,但收费高。学生根据各自情况自由选择,但都面向社会培养学生,毕业生要由社会检验,能否为经济发展所接受,能否挣到高工资,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这样学校教育讲求效益,形式和手段就变得丰富多彩了。远距离教育由于能有效地培养社会急需人才,在美国已经取得成功。各种专业文凭,如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学位都可以通过远距离教育来获得。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在学科专业发展的同时,学科间交互性也更强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各个层面的运用将更加必要。但教育要为社会服务,教育的发展要有新鲜血液。我们认为,教育目标认定以后,教育模式、方式和手段应该多样化,要丰富多彩,才会有生命力。

(三)教学手段和媒体应用要讲求效益

美国教育水平较高,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水平也在国际前列,他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益,并未成为刻板的教条。我们扭到美国社会交通和通讯条件都非常现代化,社区都有光缆接入,即使地处美国中部落基山脉的小镇,商家都用电脑,通过光缆进行商务工作。据介绍,全美国中小学校几乎全有光缆接入学校,目前主要用于教育教学管理,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还未发展到显著地位,教师和学生更多地用于个体学习之中。我们分析可能有技术上的原因。当前科技还未能廉价解决显示设备,同样在远距离教育中也更多地运用了视音频技术,这也是由于数字通讯的显示设备技术不够完备和费用较高吧。但同时双向音频视频技术cd-rom技术、录像带传递等,都被充分利用。学校、饭店、会议室、学校新型的计算机、液晶投影器等并列摆放备用,大学计算机教室中光学投影器也是讲台上的重要教学设备。在与美国教育技术同行交流中,他们认为教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都是为教学活动服务的。教学媒体没有先进落后之分,只有如何优化、组合的区别,哪种媒体好就用哪种。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也要关注效益的发挥,在关注网络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情况下,更要关注常规电化教育手段的运用,发挥其效益。

五、运用市场调节机制,降低教学技术运用成本

美国社会运用社会机制已非常自如,全美教育技术交流研讨会期间,同时举办教学技术展销会,数千家大型厂商参加,推出各类计算机软件硬件产品,场面十分热烈。与教育技术同行交流得知,投影技术目前仍在运用,投影教材由社会厂商生产,每套只要5-10美元,每片单价只有几美分,相比之下,我国的教学投影片太贵了。要让教育软件占领学校,也需要市场机制,软件产业培育最大的障碍也许还是教育的自我封闭状态,改革开放才是出路。

六、合理配置资源,发展高科技产品

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大多在西部加州一带,这里自然条件与东部地区相比要差许多,干旱缺水,发展工农业条件并不好,用来发展高科技产品的投资却相对节省,对国家整体来讲,资源配置是合理的。这种布置的格局需要有前提条件: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政策宽松,能吸引高水平人才、高科技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部门在当地可以很好发展。我国当今开发大西北工作中也应关注这一问题,以高科技带动大发展,以基础建设吸引高科技。

(刘振基

摘自:江苏教育资源网)

美国远程教育和教育技术的考察报告 篇2

通过参观和交流活动, 对国际授权行业的发展有了深入了解。以下从展览概况、主办方介绍、品牌授权知识和发展状况、考察心得等几个方面与大家分享。

2008国际品牌授权展

2008国际品牌授权展 (2008 Licensing International Expo) 于2008年6月10日~12日在美国纽约Javits Convention Center展览馆举行。展览由国际授权业协会 (LIMA) 主办, 美国Advanstar集团承办。该展已连续举办28年, 是全世界成立时间最长、最有影响力的品牌授权展会, 曾被美国的《展览周刊》评为美国200展之一。

国际授权展每年吸引超过二万名全球企业买家、被授权商前往参观洽询, 创造上千万美元的授权产值, 展览云集了600家展商, 代表了六千多个品牌。整个展览的区域按照七大类品牌来划分:卡通形象授权、艺术与出版授权、品牌和商标授权、娱乐品牌、公司品牌、互联网形象品牌、运动品牌。参展企业包括消费品企业、好莱坞的电影公司、出版巨头、艺术家和设计师等, 共同在这里展示他们旗下的品牌;参展的娱乐巨头有米高梅、梦工厂、索尼、华纳兄弟等;参展的知名消费品牌包括本田、宝洁、吉普、福特、百事等;同时还有180个展商在艺术设计区展示其原创的设计和艺术作品;明星人物也被作为授权的内容参加展览, 如玛丽莲-梦露、拳王阿里等都作为品牌参展。

此次展会上有一个台湾展区, 展示东方文化艺术、民族艺术相关授权品牌。展区装饰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由大幅中国水墨画、瓷器、丝绸等元素装点。台湾展区由台湾故宫博物院和美国Artkeyd艺术集团等品牌授权企业共同组织, 展览了来自台湾企业的卡通形象、艺术设计作品等授权品牌。其中台湾故宫博物院展位颇受注目, 展位上陈设着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国画作品、青铜器等艺术品和由这些艺术品授权衍生出的消费产品, 如工艺品摆件、水杯、首饰盒、服装等。台湾故宫博物院自2005年首次参加美国国际授权展以来已经是连续4年参展。台湾故宫博物院将收藏的文物、书画作品作为授权内容, 使其应用的工艺品、家居生活用品、服装领域。目前台湾故宫博物院授权业务发展迅速, 使得博物馆的衍生商品从单纯的藏品复制发展到家居用品、服装等多个领域, 品牌授权已经成为台湾故宫博物院的重要收入来源。

值得关注的是, 本次授权展上, 中国著名画家齐白石也作为授权品牌参展, 授权的内容包括齐白石的名称和艺术作品。通过与展商沟通得知, “齐白石”品牌应经在家居用品和实体店面领域成功授权, 并在北京开出了第一家“白石茶馆”, 并将齐白石的一些艺术作品应用到家居用品, 如水杯、装饰品摆件上。

1.美国品牌授权行业发展非常发达, 全世界的授权商品一年大约有近二千亿美金的销售额, 在美国就有一千一百亿美元的授权商品的销售, 占全世界授权商品的一半。美国品牌授权业务涉及产业门类齐全, 有娱乐品牌、卡通品牌、公司性质品牌、运动品牌、学院授权品牌、设计师品牌、生活方式品牌、音乐品牌等门类。在人们的日常消费中几乎没有品牌授权未涉及的领域。

2.品牌授权行业在中国将大有可为。据统计, 在美国各种品牌授权的产品已占零售市场的三分之一, 日本占两成, 而中国的品牌授权业务只占零售市场的百分之一点二。

中国目前已经具备了推广品牌授权业务的必要条件:中产阶层扩大, 消费商品和服务需求增加, 消费者产生了明显的品牌诉求;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竞争形式的升级, 企业竞争正在逐步从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等。虽然品牌授权行业在中国的起步发展也只是近几年的事情, 但是这些市场条件决定了品牌授权业务在中国将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据估计, 根据目前国内零售商品总额、人均G D P和授权产品所占比重等数据测算, 人均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 人均授权产品销售额即可上升百分之一点四, 到2010年, 中国内地授权业务市场的规模将超过十五亿美元。

国际授权业协会 (LIMA)

国际授权业协会的英文全称为International Licensing Industry Merchandiser's Association (简称LIMA) , 是世界品牌授权业内最大的国际贸易组织。LIMA成立于1985年, 总部位于美国纽约, 在英国、德国、日本、中国设有办事机构。LIMA作为国际品牌授权业惟一的权威性机构, 是提供教育培训、信息以及网络商机的主要源头。

LIMA拥有来自35个国家的1100多名公司会员, 代表了授权业的各个方面:品牌授权商、品牌代理商、被授权商、零售商、律师行等等。LIMA会员包括众多知名的公司和机构, 如Walt Disney, Time Warner, NBA, Coco-cola, MTV, Mattel, Fisher-price, Sony, Universal Studio, Espirit, NASCAR, Ebay, Boeing, Kellogg, Honeywell, Nickelodeon等等。LIMA每年在全球六大城市 (纽约、伦敦、慕尼黑、东京、上海、香港) 举办国际品牌授权展会, 是全球品牌授权领域最为活跃的行业组织。

品牌授权

品牌授权又称品牌许可, 是指品牌的拥有者在一些商定的条款 (如使用品牌的商品类别、商品销售的地理地区和使用的时间段) 的基础上通过有关协议, 允许被授权商使用授权商的品牌生产销售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 并向品牌授权商支付商定数额的权利金的经营方式。

品牌授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沃特·迪斯尼影片公司的创始之初。有一天, 沃特走进一家餐厅, 一名男子走近他身旁说:“我是一个家具制造商, 我给你300美元, 你让我把米老鼠的形象印在我的写字台上好吗?”沃特欣然应允。这笔钱也就成为迪斯尼公司收到的第一笔品牌授权金。正是这种经营模式和迪斯尼主题公园造就了这家著名公司。根据LIMA委托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商学院所作的年度统计报告, 就全世界范围来看, 品牌授权业已成为一个1800亿美元的产业。在《财富》杂志所列500家大型企业中, 三分之一以上企业的业务与品牌授权有关, 因此品牌授权已成为跨国公司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品牌授权是一项成功的市场营销策略, 能为制造商和零售商带来竞争优势。对于制造商而言, 通过品牌授权可以减少研发成本、被零售商接纳和重视、产生新的现金流;对于零售商而言, 通过品牌授权可以使他们与别的零售商区别开来, 吸引消费者注意和增加销售额;对于消费者而言, 在竞争激烈的消费品市场中, 品牌授权的商品是一种保证, 是一种认可的标签, 可以带来品牌的归属感。

品牌授权的方式一般有商品授权、促销授权、主题授权、通路授权等, 被授权商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授权商采用不同的合作方式获取品牌授权。

商品授权 (merchandising licensing)

被授权商可以运用授权品牌的商标、人物及造型图案在商品的设计开发上, 并取得销售权。例如:迪士尼公司授权天利玩具有限公司生产销售小熊维尼的室内飞行玩具。

促销授权 (promotion licensing)

(1) 促销赠品授权:被授权商可以运用授权品牌的商标、人物及造型图案, 与自己的促销活动结合, 规划赠品, 促进公司产品销售。例如:购买麦当劳套餐赠送天线宝宝玩具。

(2) 图案形象授权:被授权商可以运用授权品牌的商标、人物及造型图案, 与促销活动结合, 规划主体广告、创意主题活动, 达到促销目的。例如:噜噜米Moomin经常现身在大型百货公司、信用卡等促销活动中。哆啦A梦、茶犬、蜡笔小新等图案授权给电信增值业务公司做手机图案下载等。

主题授权 (subject licensing)

被授权商可运用所授权品牌之所属商标、人物及造型图案为主题, 策划并经营主题项目。如迪斯尼 (Disney) 将其迪斯尼品牌对外授权做迪斯尼主题餐厅。

通路授权 (place licensing)

被授权商可加入做授权品牌的连锁专卖店和连锁专卖专柜, 统一销售授权品牌的商品。例如:腾讯QQ的Q-Gen品牌专卖店。

美国夏威夷组织培养技术考察报告 篇3

关键词 组织培养 ;技术应用 ;夏威夷

中图分类号 S-3

Abstract This paper reports the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in Hawaii of US, as well as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of the application of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Key words tissue culture ;application ;Hawaii

为了解美国夏威夷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科研现状,深入探讨高效组织培养的关键技术方法,学习国外组培技术的商业化运行模式和技术的应用转化,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周建南副所长带队一行3人于2015年8月4日至8日赴美国夏威夷进行了为期5 d的考察。考察组分别参观和访问了夏威夷大学、夏威夷农业研究中心、加利福尼亚与夏威夷叶用植物种植公司以及夏威夷本地2位农户苗圃,听取了上述相关单位负责人对热带经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发等介绍,实地考察了组织培养苗圃和组培苗商业化生产工厂,并与当地农户进行了座谈,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1 美国夏威夷自然环境条件

夏威夷群岛位于太平洋中部,北纬19.5°,西经155.5°附近,由132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1.67万km2,其中只有8个比较大的岛可供人居住,由于都是火山岛,夏威夷群岛各个岛屿都是地势起伏的纵横山地、丘陵,平原很少。夏威夷属于热带海岛型气候,终年有季风调节,终年温度为26-31 ℃,雨水充足,植被丰富。夏威夷州的经济主要以旅游业和农业为主,产甘蔗、菠萝、咖啡、香蕉等热带经济作物。

2 美国夏威夷组织培养技术应用研究现状

由于美国夏威夷地处热带地区,物种资源十分丰富,相对于美国本土是天然的繁殖育种基地,因此在夏威夷岛上分布着多个国有和企业开办的育种育苗基地。根据这些育苗基地对种苗的品种和数量的不同需求,夏威夷州大约有30家从事组织培养技术的公司和科研单位,本次考察组主要参观了美国夏威夷州政府直属的2家科研机构,即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分校热带农业与土壤科学学院和夏威夷农业研究中心。

2.1 夏威夷大学马诺分校热带农业与土壤科学学院

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分校热带农业与土壤科学学院成立于1907年,主要从事热带作物的生物学研究,在热带作物遗传育种、细胞生物学等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科研实力,其中Dr.Kheng博士及其实验室是专门从事植物组织培养相关工作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发了40多种经济作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商业开发利用。目前,该实验室采用比较先进的组织培养技术有2方面:

①花序组织培养技术。花序组织是棕榈植物进行组织培养最佳的外植体材料之一,它方便采集、外层佛焰苞包裹不易污染、组织幼嫩易于分化和脱分化,以花序作为实验材料,不经过愈伤组织培养而直接建立由花序到胚的培养途径,生产可用于增殖和进一步诱导的油棕体细胞胚。确定母树后,采集其花序进行培养,筛选外植体材料的种类、发育阶段以及适宜部位进行培养,采用固体培养基添加植物外源激素,筛选最佳的配比和培养条件,最终获得胚。夏威夷大学运用该技术成功地培养椰子的花序,获得了椰子的胚。培养时间由常规培养1年的时间缩短到了6个月。

②悬浮培养技术。通过振荡或转动装置使细胞始终处于分散悬浮于培养液内的培养方法,它首先通过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或者初生胚状体,采用液体培养基悬浮的方法对其进行增殖培养,筛选培养液的营养配比和植物外源激素的浓度梯度,可以在短时间内增殖获得大量的胚。采用悬浮培养技术相对常规培养技术具有时间短、增值效率高、节省培养空间,节约人力物力等优势。

2.2 夏威夷农业研究中心

夏威夷农业研究中心肇始于1895年成立的夏威夷甘蔗种植者协会(HSPA),主要是提升夏威夷的甘蔗产业,1996年改为现名,现在已成为国际公认的研究中心,是一个非营利机构。目前,该研究中心研究的作物除了甘蔗外还涉及林业、咖啡、可可、牧草、蔬菜、热带果树及许多其它作物。在园林作物领域开展的研究包括农学与植物营养、植物生理学、育种、基因工程和组培,该中心通过成立各种科研应急团队为夏威夷农业产业提供服务,也帮助其它当地、国家及国际机构,满足他们在科研、咨询和培训等方面的需求。同时,该中心还利用夏威夷有利的气象条件为美国大陆的种子公司进行冬季繁殖、育种及测试。

2008年该中心的试验站、实验室和行政办公室从位于Aiea地区的Robert L. Cushing楼搬迁到了Kunia地区。现代化实验室的先进仪器和设备供中心的农学专家、杂草专家、病理专家、分子生物技术专家、园艺学专家、植物育种专家、甘蔗技术专家、化学专家和自然环境保护专家使用;大楼内有一个技术资料图书馆可供科研人员使用;所有的单位记录、通信联系、栽培合同、财务记录、人事和工资记录、生产记录等可追朔到1850年,这些及不同完整度的许多种植园的记录都捐赠给了夏威夷大学的马诺图书馆,作为HSPA种植园档案。

该中心设有一个2 000 m2的组织培养技术研发中心,研发甘蔗、菠萝、咖啡、木瓜等经济作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并取得了成功。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开发半浸透式液体培养技术,突破了咖啡高效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是以法国研发的RITA 系统为培养方法,通过水泵抽取营养液对培养物自动化培养,实现了效率高、成本低的全自动化培养模式。该方法克服了传统培养过程中1-2月需要不断更换培养基进行继代的繁琐方式,可实现持续供给植物营养,获得的质量也有明显的提高。中心还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建立了高效的番木瓜转基因体系,获得了抗病基因番木瓜植株。

3 美国夏威夷组培技术的商业化运行模式和技术转化应用情况

组培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植物快速繁殖技术具有很高的商业开发价值,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的种质资源和优异的良种,组培技术的应用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通过考察了解到,在夏威夷组织培养技术的研发是与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采用一种多方协作共赢的全新商业运行模式,在品种资源拥有者、组织培养研发机构和种苗企业之间协作开发植物组织培养优良品种。根据市场的需求,育种者提供优良的品种,科研机构开发组培技术,种植公司种植产品并出售获利,然后按照三方的预先协议以一定的比例分享利润。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将整条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的优势发挥到最大,也就是说育种者多渠道培育新品种,组培技术机构技术开发高效,种苗种植企业迅速获利,合作三方不必再考虑产业链条其他部分的问题,实现组培良种的高效快捷商业开发。考察组在当地农民Sam的农场,了解到其对猪笼草非常有兴趣,收集了全世界100多种猪笼草品种,并通过自己杂交获得了20多种新品种,由于当地的需求量非常小,新品种没有市场。Sam将新品种提供给夏威夷大学专家进行组培研发,并通过夏威夷大学与某海外企业联系,获得了300万株的订单,由于品种新颖,市场的预期需求量很大,前景良好。这样三方通过协议迅速实现了组培良种的市场化,三方实现了共赢。

4 体会

夏威夷大学及夏威夷农业研究中心的研究面向产业,为产业的发展升级提供周到的服务。考察组在交流中明显感觉到,科研为产业服务的意识非常浓厚,育种专家如何培育更好的品种,如何通过快繁技术,解决生产急需的种植材料问题,如何提高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思路非常开阔,这个过程中非常注重企业的参与,为企业的需求服务。

夏威夷科研人员的合作精神令人向往。在他们做的报告和交流中,他们引以为傲的是最后列举的合作团队,不仅有同单位的其它领域的专家参加,还列举了其它科研机构参与研究的科研人员。重视多领域多团队的合作。在交流中有曾参与过相关项目的专家,或是不同领域的专家参加,他们提供了该领域更专业的解释,知识没有断链,体现一种合作密切的态度,对专业的尊重。

美国小学数学教育考察报告 篇4

2004年4月27日至7月20日,笔者有幸参加深圳市组织的第三期海外培训,到美国学习、参观和考察。期间参观了大学和中小学,听了不同年级的课,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感受到了极具特色的美国文化风情。

论及美国的基础教育,人们的看法有着较大的分歧。将中国的基础教育与美国相比,人们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学多悟少”;而美国的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学少悟多”。中美两国的教育有着极为不同的传统。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相比较,美国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这两种教育表达了对待知识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两国教育不同的知识观。

以数学为例,我国教育界历来认为,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是数学的基础。尽管教材有计算器的介绍,但教师总担心学生会依赖计算器,因为考试时学生是不允许带计算器的。然而在美国,基本运算不受重视,计算器在中小学使用很普遍。美国人认为,计算器既然算得又快又准,我们又何必劳神费力地用脑算呢?人脑完全可以省下来去做机器做不了的事。我国教育的侧重“基础”,是让学生大脑在独立于计算机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储备知识,尽可能快地提取知识。因而,我国学生的大脑在这两方面得到了充分的训练。美国教育的侧重“基础”,是让学生大脑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前提下,放弃发展那些属于计算机工作领域所需的能力,只发展那些属于计算机无法工作的领域所需的能力。因此,在闭卷考试形式下,美国学生比不过我国学生。但是,在可以随意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的现实研究中,我国学生就远远比不上美国学生了。显然,在利用和开发大脑的内在功能上,我国的教育卓有成效,但在利用和综合外界的各种信息以及扩展大脑的功能方面,美国的教育更胜一筹。

有人认为,美国的教育界正在向东方国家学习,开始强调抓基础。既然人家还要学习我们,那么我们就应固守原有的教育传统,没有必要改进。然而,我们应该看到,美国是在创新有余而基础不足的前提下,才以抓基础来补不足。我国的情况却与美国恰恰相反,我们是基础有余而创新不足。现在我国新的课程标准已经注意到这点。为了完善我们的教育,有必要对美国数学教育进行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本次调查研究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尔湾学区的中小学教育为主。研究方法主要有:观摩课堂教学,感受美国数学教学理念;对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个别或集体访谈;进行问卷调查和对比分析。重点查阅的资料有《美国数学课程标准(2000)简介》《近年美国数学课程改革》《国际教学发展的几个新现象》《美国中小学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美国学校数学的原则和标准(讨论稿)》《美国加利福尼亚公立学校数学学习标准》等。

经过三个月的学习参观,了解到美国加州学区小学数学教育在“教材编排、环境布置、教学方法、天才教育和家长力量”这几方面的一些做法,[1]特介绍如下,供同行们参考、借鉴。

(一)教材编排──难度虽浅,但涉及面宽

美国数学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整体来说,教材虽浅,但涉及的面宽。[2]教材内容有:数和运算;模式、函数和代数;几何与空间观念;测量;数据分析、统计和概率;问题解决;推理和证明;交流;联系;表示;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实践活动、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等。[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越来越多,数学作为基本工具的地位越来越显著。与我国相比,美国数学教材更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例如:让学生看看自己喜爱的书哪一年获得版权保护,估计一下此书的版权保护什么时候终止,渗透法律意识;介绍一些工艺品设计与数学的关系(图案与面积、编织用料与面积等等),渗透艺术理念;介绍五线谱(音符、节拍)与分数的关系,渗透乐理知识;介绍埃及金字塔与数学、玛雅人的记日系统、古罗马的记数系统等,渗透考古意识;介绍人口普查的历史和意义,提出一些与普查所得数据有关的数学问题(人口密度、出生率等),要求学生从年鉴中找资料回答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查资料、用资料的能力)等等,渗透社会意识;介绍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每秒4 900英尺),然后考虑测量海水深度的问题,渗透科学意识。

美国小学数学教材还十分重视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特别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选择一些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知识,例如:价格和购物,钟表与时间,旅行与行车时刻表、行程路线,生活用品中各种物体的面积、体积的计算,邮资与邮价表等。同时,要求学生对某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估测、估算,按生活实际的需要取近似值(四舍五入)。

在讲授数学概念的时候,美国小学数学教材都尽量利用这些概念的实际应用背景来引入概念,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引入最大公约数之前,提出问题──“Jack有18棵苹果树,42棵橘子树,他想将这些树在花园中种植成若干行,每行树的数目相同,但只种同一种树,在这样的条件下,每行最多能种多少棵树?”在引入最小公倍数之前,则提出问题──“Jack与May在操场跑步,Jack跑一圈需8分钟,May跑一圈需12分钟,若他们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开始跑,几分钟后又可在起点相遇?”这部分内容中国教材是先直接介绍概念和求法,再应用。美国则让学生在应用中学习概念和求法,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学得更主动。

(二)环境布置──独具匠心,显学科特色

美国的小学课室布置各具特色,就连桌椅的排列也是各不相同,有大小马蹄形、三角形、菱形等。每个教室里都有舒适的沙发、冰箱、水槽、微波炉、榨汁机等生活用品,并铺着厚厚的地毯。看起来,课室就像一个温馨的家,让人心情轻松、舒畅。

在美国六年级以后,开始实行走班制教学,即某学科教师固定在一个教室专教全年级的某一门学科,学生则利用短短的课间5分钟走到自己需要学习科目的教室。这样教室的布置一般有较明显的学科特色,这是让我最羡慕、最欣赏的学科教室布置。它与我们多学科共享一个教室的做法截然不同。数学学科教室布置得如同一个数学王宫。与数学学科教学息息相关的各种教学仪器、设备和材料等都被固定放置在教室不同的位置。有的放在柜子里供学生观察,有的放在某个角落供学生或教师使用。教室里挂满了优秀数学家的肖像、数字或各种数学公式。设有固定的栏目,如“数学家的故事”,用生动的事例启发学生;也有每天更换的栏目,教师可以根据当天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教室里只需为一个班人数准备完整的“数学课本、练习纸和一些数学学具”,就能满足全年级学生的需要,既方便了学生,又达到资源共享,充分显示美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实用主义。

这种学科教室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学科教室的设计为学生上课创造了一个耳濡目染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始终被学科的氛围包围着;另一方面,这样的布置便于在学校开展学科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选择不同程度的学科教室,做到因材施教。

(三)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展个性特长

美国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生动有趣。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加之教学难度不大,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每堂课上(50分钟)教师一般讲得很少(不超过10~15分钟),只是提纲挈领地讲解或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而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自己思考、自己操作、自己查阅有关资料等自主学习,主动灵活地获取更丰富的知识。有时3~5个学生围成一桌学习,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相互讨论,教师个别指导。既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美国的数学教学非常崇尚合作学习。刚开始是为了方便黑人、白人学生之间的彼此交流而产生的,实践后发现好处不少,现在更为普及。合作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小组,如果简单地分组,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合作,会导致有人不参与或者做和学习无关的事情。必须想办法使学生之间主动建立“同舟共济”的关系,为此教师事先都会帮助分工或者分组,而且是煞费苦心,多种策略划分。例如:按学生的能力、相互关系、心理条件分组;随机分组;学生自选合作者;等等。分完组后,每组各有任务,同时组内成员也有明确的分工。在合作过程中每个人独立或合作完成自己所负责的部分。评分时,既重视对小组成员的打分,更重视对整组配合的评价,让学生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

学校每天下午三点半放学,使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自由发展。[4]在那里,我看到的是每张脸上洋溢着的自信的笑容。因为在美国,教科书不需要带回家去。这意味着,美国孩子的双肩是轻松的,家庭作业也常常是一个星期以后交。学校还明确规定:不同年级的学生,课外作业时间量不等。对于同一年级,甚至同一个班的学生,根据个体的差异情况,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也不尽相同。每天的作业纸上还留出一片空白,让孩子自己出题和回答,这样的题可做可不做。做难的或容易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给孩子一个想象的空间和信息。对于学生作业评价,只要能做出来的就是好的。

(四)天才教育──接受挑战,渐完善自我美国人称智力超群的孩子为天才。为适应国际竞争,开发人力资源,早在20世纪初就在大学进行天才教育。[5]现在学校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专门为“天才”学生开设加强课程,分英文与数学两门。培养的方法就是实行分组教学,加快教学进度,加深教学内容,提高孩子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其掌握一定的方法,形成一定的能力。

年级越低天才生录取的比率越少,加州录取率为5%~10%。越到高年级,因为开的班次和种类较多,学生进“天才班”的机会也越高。华人“天才”学生较多,上数学班的多,而上英文班的为数很少。学校把这些所谓的天才抽出来,决不允许他们有任何特殊,只是多给他们一个接受挑战的机会,多学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多学一些解决问题的方式。“天才班”的授课培训,很多学校是利用课表内正常上课时间,一周安排两节或多节。学生自己平时落掉的课,照样要补齐,作业也要完成。而这些所谓“天才”的课程,主要是综合性的概念问题。例如,有一个简单且有意思的问题,让学生计算出自己学校10位教师的平均年龄。在美国,问别人的年龄是犯大忌的。一个学生要问多位不认识的教师的年龄,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语言技巧和社交能力。

天才班的教师对我说:“实际上,让‘天才班’的学生多学一点数学和英文并不是最关键的,我们更重视的是他们掌握逻辑思维的方式,而不是告诉学生怎么去做。我们给他们一个工具,让他们去发现怎么用,何时用。最终,自己再发明工具。”这就是美国教育的特色。它不是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只从书本中学习知识,而是培养和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多方面去认识问题,不断完善自我。

(五)家长力量──教育伙伴,助学生发展

你听说过学校里有义工父母吗?在美国考察期间,我亲眼目睹父母到孩子就读学校做义工。让我感觉到美国的家校合作教育的确落到了实处,而不是纸上谈兵。

美国学校教育的社会性,要求学校在最大范围内为社会的每个人服务,同时社会也给予学校教育最大的支持与关注。研究表明当父母以各种方式参与孩子的学习,孩子的测验成绩就比较高。父母到学校做义工,比起其收入及教育程度对孩子成功的影响更为重要。我们在参观中发现,几乎所有的学校和教师都非常肯定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现在美国家庭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校教育,每个班级的家长一个月到学校做二至三次义工,协助教师工作,大多帮助教师批改学生的作业,负责学生的午餐分配,学校资料的整理,在图书馆帮忙或者准备学校活动。节日聚会、学生汇报表演,就是学生家长大显身手的时候。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往往全家人一起出动参加,从策划到组织、实施的各种细节,跑前跑后,忙得不亦乐乎,给教师减轻了很大的压力和工作量。这样既能够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心理,又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很好的辅导和帮助。

可以说,家校合作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我们国家的家校合作比较薄弱,美国的经验给予我们相当多的启示。如果借鉴他们的方法去帮助孩子们,也许可以解决班级学生人数比较多,教师管不过来的问题。

通过研究,笔者发现我国小学生知识水平高,美国小学生思维活跃,潜力大。两者长处相结合,应成为培养人才的最佳途径。目前,我国正进行教育改革,《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就已注意借鉴国外经验,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6]通过对美国小学数学教育的研究,联系实际教学,笔者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一)学生发展要个性化

要控制课程门数及课时量,缓解升学压力,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削减书面作业,让学生从沉重的书包中解放出来。作业布置形式要多样化。对于同一年级,甚至同一个班的学生,根据个体的差异情况,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应该不同。每天作业纸上可留出一片空白,让孩子自己出题和回答。这样的题可做可不做,让学生自由选择。

(二)教室布置要学科化

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让学生走班上课,便于教室布置学科特征化。一方面,为学生上课创造一个耳濡目染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容易在学校开展学科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选择不同程度的学科教室,进行因材施教。

(三)教材编排要时代化

教材的内容应该不断更新,适应社会生活实际。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越来越多,教材编写除了增加数学史话、小知识外,应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增加涉及其他学科的阅读材料。一方面要注意适应别的学科的需要,如学习常识、地理需要用到一些计量知识,应尽量提前安排。另一方面,数学需要其他学科的知识做基础。如应用题的学习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在安排应用题时,除了要考虑应用题本身的系统和难易外,还要考虑到语文学习的进度,要在语文课给学生打下初步的识字、阅读基础之后,再安排应用题。

(四)家长帮助要普及化

在深圳,许多家长素质都很高,而且班级学生人数又多。若能得到家长的帮助与支持,设立班妈妈或班爸爸,定期帮助教师辅导学生、批改作业、布置教室、收集资料等。既能减轻教师工作量,又能让学生得到及时的辅导和帮助。

面对美国小学的数学教育,我们应当反思,辩证分析,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研究期间我还重点看了美国小学一、二、三年级的数学课本。一年只用一本教材,造成数学课本太厚(大约四五百页)、太重,即便学生不用带回家,在课堂上使用时也极不方便。成人把书拿在手里都觉得有分量,不知一年级的学生如何使用,再加上书本页数太多不容易查阅,给学生带来诸多不便。我国的数学教材编排是一学期一册,显得很合理、很人性化,应保持。

美国教材编写不注重算理的渗透,导致课本里机械化的练习重复过多,我国教材就比较注重算理的渗透。例如,一年级学了数的分解与组成,再学加减法学生就容易理解,会从数的分解与组成的角度去想加减法的计算结果,如计算“2+3”时,学生会想到2和3组成5,所以2加3等于5。计算“6-4”时,学生会想到6可以分成4和2,所以6减4等于2。这样学生很容易就算出结果。这本来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势,可是现在新版教材中,就有个别版本模仿国外将数的组成与分解这部分内容删去。现在大家也许看不出它有什么不妥,因为现在的一线教师已有经验,在教学时,尽管教材缺了这部分内容,也会教学生利用数的组成去理解加减法。等这些教师逐渐退休后,新上来的教师又缺了这方面的教学经验,这时就有可能出现美国的情况。算理不明确,只好让学生多练,在练习中掌握技巧。因此,我们在借鉴国外经验时,一定要做好分析,以免丢了自己的优势。

三个月的美国学习,获益非浅。如何将这些好的教学理念、方法融会贯通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值得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美国加州旧金山公立学校董事会制定:《美国加利福尼亚公立学校数学学习标准》,2001年3月。

[2]美国数学教师协会(NCTM)制定:《美国数学课程标准(2000)简介》,2000年。

[3]美国数学教师理事会(NCTM)制定:《美国中小学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1998年10月。

[4]美国数学教师协会编制:《美国学校数学的原则和标准(讨论稿)》,1989年。

[5]孔企平:《近年美国数学课程改革》,/asp/info。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美国远程教育和教育技术的考察报告 篇5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是艺术教育健康发展的前提

艺术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标,让每一个社会人得到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既是构建和谐、健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也是重要的标志。艺术教育应该充分重视每一个生命的自主和谐发展,政府、学校和社会,应该为每一个愿意接受艺术教育的人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基本的保证,包括有智力障碍或肢体障碍的人在内,同样应该得到关爱,获得艺术教育的公平权利。我们在英国伦敦一所小学看到,有语言障碍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分别由专门指定的教师在专用房间里进行个别辅导,有的在搭积木,有的在练习吹号,有的在制作手工艺品。教师辅导十分耐心,学生也非常认真,并能主动大方地向客人介绍自己。我们中国虽然越来越重视学校艺术教育的普及包括对残疾学生的普及教育,但无论从认识和理念还是政策措施上都与发达国家有不小的差距。

二、培养创造能力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

艺术教育以潜移默化感染的方式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对于培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对于人的这种潜在影响是其他教育所难以替代的。艺术教育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富有个性的才华得到发挥,用各种艺术形式来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艺术构想和艺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独特价值。英意两国教育界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英国文化委员会从1999年开始,启动了一个投入资金7000万英镑的项目——“创造与合作工程”。该工程旨在通过综合艺术教育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让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获得提高。该项目重点帮助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寻找改革的机遇,促进教育发展。目前已经在英格兰的37个不发达地区推进。在我国,鼓励和提倡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近年才开始的探索,而且只是在发达地区的重点学校中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试点,目前在广大农村学校的工作重点是努力使学校办学的软硬件水平尽快达标,学习欧洲发达国家这样推动以艺术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我们要努力争取的改革目标。

三、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是艺术教育的宗旨

四、创造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和氛围是开展艺术教育的基础

我们看到两国学校都非常重视艺术教育设施的建设和器材的配备,在校园内学生艺术展示可以说无处不在。英意两国的教育官员和学校校长都认为,艺术教育必须具有必备的物质基础和和谐的环境。艺术的价值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自我展示、自我欣赏和自我实现,是一种心灵的享受、情感的慰藉,是精神世界的自我观照。艺术也有竞争,但是艺术的竞争更注重的是才华的展露,而不应该是功利的得失。艺术审美具有超功利的性质,所以,艺术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让艺术教育工作者和艺术教育的接受者能够在良好的条件下和宽松优美的环境中,满足审美的需要。目前在我国多数学校的艺术教育条件还不能算是良好,在广大农村学校应当承认条件还相当简陋,甚至不能满足开展艺术教育的基本需要。北京市政府为改善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环境和条件,在2006年市政府为百姓办的实事中拨专款2500万元用于购置农村学校的音乐美术教学器材,为尽快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首都教育现代化、早日把北京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但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各区县、各学校不断加大重视和支持的力度,早日形成艺术教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五、注重艺术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育人作用

很多艺术形式(如合唱、合奏、艺术设计等)都要求参与者的集体配合、共同协作,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在艺术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对于合作精神、协调能力能够获得感性的体验和有效的训练。艺术教育更应该重视这种过程,而不是最后结论性的评判。英国文化委员会“创造与合作工程”项目的主持者认为,艺术教育的过程就是感悟、想象、获得灵感的过程,也是思考、发现、合作的过程,还是培养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同时,在艺术教育领域中没有一蹴而就的神话,不论是音乐美术,还是其它艺术教育,一种艺术技能的养成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训练意志力、提高动手能力的最好途径。艺术教育更应该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意大利中小学艺术课程没有全国统一的教材,而是由学校根据国家制定的教学计划自行选用教材;小学和初中毕业不用分数的形式给学生作出结论,而是由教师给出一个描述的评语。初中要求每个学生学一样乐器,但并不提出任何水平的要求。我国目前也正在进行各种各样的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和学生课外艺术活动的推广工作,应当参考借鉴意英两国的这些艺术教育理念和做法,更加重视艺术教育在学生德育中的地位和育人作用。而不是一定要通过比赛和获奖来使艺术教育得到承认。在我们国家,现在往往也只是通过举办一些比赛和展览来推动学校艺术教育,缺乏踏踏实实地进行学校艺术教育基本建设、提高广大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水平的实干精神和做法,因此也造成目前我们有些学生(当然背后是家长)是以升学为目的来参与艺术演出或创作的,更有甚者为达到获奖目的还不惜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这与我们开展艺术教育的宗旨就完全背道而驰了。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有些领导和校长就是这种认识和做法,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和好好向欧洲同行们学习了。

意英两国政府和学校还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综合性艺术活动,为学生们提供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意大利每年5月份举办以高中生为对象的音乐节,每年确定一个不同的主题,各地通过选拔,遴选优秀节目到首都演出,演出地点就在教育部的机关大院里。参加演出者由国家给予一定的奖励。

六、进行多元化的学校艺术教育运作模式是必然趋势

从两国的政策制定和导向上看,都特别重视艺术教育的基础性和普及性。通过课程设置,在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普及艺术教育,让每个孩子从小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养成欣赏艺术的习惯,具有初步的艺术审美修养,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中学以后,则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发展方向。例如意大利实行的8年义务教育(小学5年、初中3年)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均开设艺术类课程。小学对课时数量没有硬性的规定,给学校更多的自主权,以便学校根据各自情况作出更好的安排。初中每年开设66-99课时(平均每周2课时),留有较大的弹性空间。普通高中(5年制)实行分科教学,对艺术课程不作统一规定。而英国在学生14岁(初中毕业)后则对艺术教育不再做统一要求,由学生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选择自己的艺术兴趣和爱好。在我国许多学校的校本课程改革中都有各种各样很有特色的艺术课程新模式,但仍然仅限于那些重视艺术教育的校长们所在的学校,多数学校仍然是在实行较为统一死板的固定教学模式,大纲一致、教材统一、教法陈旧、质量不高、效果不好,而且缺乏地域和学校特色,说到底,这些学校是不是在从事教育,更谈不上改革,是在应付,在混日子。

七、艺术教育师资应当注重发挥学校和社会资源的整合意大利对初中艺术教师有明确的学历规定,要求持有专业艺术院校的毕业文凭(3年),并且要通过专门的师资资格培训(2年),对小学艺术教师则无特别的艺术学历要求。英国很多学校都聘请社会上的艺术家担任学校的艺术教育辅导工作,其中有的就是在校学生的家长。这种聘请一般不发生费用的问题,因为国家已经给予艺术家经费上的支持,而这种支持本身就要求艺术家每年必须为学校提供一定的服务。如果必须发生费用的问题,则由学校向有关的基金会提出申请,通常给艺术家的报酬是一次200-300英镑。不过,很多艺术家并不是为了获取这份报酬而到学校的,因为他们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可以有教学相关的收获,可以从孩子们那里获取丰富的创作灵感的启发。北京市已经非常好地开发利用了艺术教育社会资源,几千名在京社会艺术专家活跃在北京的大中小学校,为提高北京市学校艺术教育水平作出了极其突出的贡献。但如何向发达国家学习,更有机的、更科学合理的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学校艺术教育课程水平仍然是我们需要研究和加强的课题。

八、加强政府协调、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是学校艺术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意大利国家教育部过去曾设有一个专管艺术教育的部门,现在该部门已经并入学校教育司,以便把艺术教育纳入整个学校教育,统一协调、管理。英国则由英国文化委员会承担教育对外交流活动以及包括艺术教育在内的教育改革项目的开发和实施。该委员会是一个由政府拨款(每年4000万英镑)、非营利性的组织,已成立71年。目前有总部人员760名,海外雇员7500名。

意大利和英国都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艺术遗产,数量众多、馆藏丰富的各类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成为取之不竭的艺术教育资源。两国均明确规定这些场馆要免费对学生开放。两国中小学校充分利用了这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对学生进行形象生动的艺术教育。考察团在意大利和英国的博物馆,经常看到一群群小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兴味浓厚地进行参观。长期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接受熏陶和濡染,自然有益于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趣味。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4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全国校外教育要加强与校内教育的结合,并规定学校每周要有半天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教育活动。对此我们北京市如何加强政策引导,使首都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真正成为各级各类学校艺术教育的财富,还需要作出长期艰巨的努力。

九、重视职业化的艺术教育

十、加强沟通与交流是艺术教育的重要推进手段

美国教育理念的考察与启示 篇6

美国教育理念的考察与启示

考察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条件下,美国高校培养教育学生的理念,对大多数美国大学来说,教育理念就是培养能适应社会需要的、毕业后能尽快就业的学生;把国家利益至上和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置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坚定不移的目标;以法治、诚信为基础的价值观教育更注重行为教育.这些理念对走向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我国高校有积极的启示作用:(1)尽快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2)地方高校要提高为地方发展的自觉性;(3)高度重视思想道德的教育.

作 者:赵捷 ZHAO Jie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福州,350002刊 名: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00912(5)分类号:G649关键词:美国 教育理念 考察 启示

美国远程教育和教育技术的考察报告 篇7

一、芬兰基础教育概况

培养目标科学。根据1998年芬兰的基础教育法, 九年义务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授儿童生活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使他们成长为有基本知识和技能、有道德、热爱生活、乐于探索的社会成员。

课业负担轻。芬兰学校每年上学190天, 8月中旬开学, 次年5月底结束。有秋季假、圣诞节假和家长陪同的一周滑雪假, 任何假期都不给学生留作业。

考试评价体系健全。在义务教育结束时并不进行全国统一考试, 学生可以申报5个志愿继续升学。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体育或护士学校, 根据学生各学年成绩及面试结果决定是否录取。占毕业生53%的学生入普通高中, 33%入职业高中, 4%上第十年级, 为能升入高中以补习为主, 仍有8%不愿直接升入高中学习。

教育经费充足。芬兰法律规定, 中央政府根据各年级的学生数目拨57%的管理经费, 城乡政府负担另外43%的费用。从2001年开始, 芬兰教育经费约占GDP的7%, 占国家预算中达15.5%, 每年还以7%以上的速度递增, 即使是在经济衰退的时候。

二、芬兰基础教育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的原因

(一) 对历史悲剧的反思, 是芬兰教育取得成功的历史基础

历史烛照现实。12世纪前, 瑞典对芬兰发动“十字军远征”, 芬兰成为瑞典一个省。1808年, 沙俄与瑞典争霸, 芬兰沦为战场, 瑞典战败, 芬兰又受俄国殖民100多年, 直到俄国十月革民胜利之后才宣告独立。

800余年的殖民统治, 成为了芬兰人永远的痛。要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只有让国家强大, 而教育是强国的唯一路径, 这几乎成为芬兰人的全民共识。所以, 芬兰的历届政府, 都高度重视教育。在考察交流中, 芬兰的老师谈起这一段历史, 脸上所显现出的坚毅, 就是最好的注脚。

(二) 对外部环境的重视, 是芬兰教育取得成功的现实基础

教育, 从来都不是脱离外部环境的独立存在。芬兰人深刻地意识到外部环境对教育的影响, 从社会环境物质和人文环境角度, 对教育是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浸润:

一是物化环境因素。芬兰的各种建筑设施, 都考虑到了教育的因素, 红白黄三种主色调, 配合大海的蔚蓝, 点缀以四周的深深浅浅的黄, 在一碧如洗的天空下, 就是一幅色彩鲜艳的油画。置身画中, 芬兰的学生, 就像过着都市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他们脸上洋溢的生活的幸福、学习的喜悦, 都深刻的阐释着, 教育就是环境熏陶。

二是人文环境因素。教育的本质是感染, 芬兰的成人, 都在用自己的方式, 默默地感染每一个儿童。他们非常喜欢读书看报, 公共汽车上、地铁里、公园的长椅上, 少见玩弄手机的“低头族”, 那些读书读报的人, 比比皆是。我们在松鼠岛参观, 在芬兰冬日的阳关下, 郁郁葱葱的林木下, 周遭黄叶飘零, 一个30多岁的爸爸斜倚在大树下看书, 尚在手推车的约莫2岁的孩子, 也像模像样的捧着一本绘画书, 父子两人, 沉浸其中, 一只呆头呆脑的松鼠, 似乎嗅着书香, 这一幅画, 已经留驻心中, 成为一道永远的风景。

(三) 不让每个孩子掉队, 是芬兰教育取得成功的理念基础

教育公平是芬兰教育成功的基石, 也是芬兰教育政策的核心价值。 “我们非常需要各种不同的人才, 所以, 我们必须尊重每个独立自主的个体”, 这是芬兰人经常说的一句话。在教育实践中, 他们不会过早对孩子进行排名、筛选, 贴上各种标签, 不鼓励也不强调学生从小就与人竞争, 在压力下学习, 而是耐心启发、协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 建立起终生受用的积极学习心态。

芬兰还致力于“把可能的‘迟缓者学习’降到最低, 以避免这些在学校的弱势者最终成为社会上的潜在问题或犯罪制造者”。所以, 他们以政府的名义, 拿出专门的资金, 进行个别化的辅导。以至于有专家说: 芬兰不是砸更多钱办教育, 而是选择“专注”策略, 把资源配置在“最需要的地方”, 也就是初中和学习迟缓者身上。在OECD (经合组织) 国家评比中, 芬兰是运用教育资源最有效率的国家之一。

(四) 优秀的教师, 是芬兰优质教育的人力资源基础

由于国家重视教育, 教师的工作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和普遍认同。 芬兰教育法规定, 所有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教师, 都必须具备硕士以上学历 (这是全球最严苛的规定) , 并通过教师资格考试, 才能申请教师职位。高中生毕业申请师范学校时, 除了要看在校成绩, 还必须通过层层面试, 确认有教学热诚与创新思维, 才能挤进录取率仅10%的师范窄门。

芬兰教师享有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工资待遇, 在平均税前工资2200欧元的芬兰, 教师的平均税前工资达到2800欧元, 基本上可以让教师过上 “比较体面的优质的生活” (翻译的话) 。

芬兰教师的职业更换很少, 大约有85%的老师终身从事教育。据报载, 某芬兰教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如果有一天他辞职, 一定不是薪水的原因, 而是他被剥夺了这样的专业自主权。事实上, 选择教师职业的人, 内心深处都有某种道德使命的驱使, 他们希望通过教育帮助人们, 促进社会发展。

为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更新知识, 各教育机构鼓励教师开展积极地自主学习和研究, 免费为他们提供在职或脱产培训以及攻读学位。 芬兰10所综合大学均有教育学院, 这些学院除开设常规课程外, 还根据教育改革需要, 增设了教育咨询专业。

(五) 个性化的课程设置, 是芬兰教育取得成功的实践基础

与我国现行课程设置相比, 芬兰基础教育课程设置颇具“弹性”, 主要体现在:

国家规定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公共科目 (与我国类似) 和各科目的课时分配, 地方政府和学校对于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具有一定的决定权, 教师拥有教材选择权, 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选修其他科目。

这种弹性课程设置, 具体表现为个性化。我们在考察一所12年一贯制学校的时候, 刚好遇到部分学生参加个性化学习:一批学生在学习法语, 还有一批学生在学习烹饪和机械制造。我特别关注了学生在机械模型制造的学习流程:老师布置制作任务, 学生根据爱好分组, 小组设计图纸, 分工合作利用机床加工制造, 教师组织评比。在整个过程中, 老师的干扰极小, 学生的创意被充分激发出来, 一个小组设计出了一辆超人汽车, 还利用到了“空气力学” (翻译是学工程物理的研究生, 他告诉我, 对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而言, 知道这个概念已经很了不起了) 。

三、芬兰基础教育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一) 对国家而言, 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经费支持

毋庸讳言, 中国的近现代历史以及当下的国际环境, 与芬兰何其相似,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夙愿, 但梦想到现实之间, 舍教育而能谁?

芬兰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教师, 高专业化带来的高收入、高幸福指数。我国的教育经费投入总数并不低, 但主要用于硬件设施设备的建设, 多年来, 已经取得显著的成绩。但由于我国当下教师的收入普遍还不够高, 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普遍偏低, 导致一些高素质人才不愿进入教师队伍, 现有的教师队伍流动较大, 特别是近年来男教师数量逐年降低, 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有着明显的制约。

所以, 国家对教育的投入, 一方面应继续关注校舍和环境, 另一方面, 要着力于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鼓励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教育情怀持久的人才进入教师队伍, 推动教育的更快发展。

(二) 对于教育行政部门而言, 减少干预, 进一步发挥学校的核心作用

芬兰学校的行政考评很少, 但校长让热爱办学, 教师热爱教学, 家长积极配合, 社会大力支持, 学生也就乐学好学, 最后学得轻松, 学得有效。询问教育管理者, 他的回答让我颇感惊异:我们信任校长, 就不会考评校长;校长信任老师, 就不会考评老师。当然, 也不是完全没有考评, 在DEUTSCHESCHULE (德育综合学校) , 我们恰好遇到一个来自德国的考评团, 他们要待一周时间, 对学校的办学情况, 进行考评, 主要是与校长、老师、学生、家长座谈, 了解办学的难题, 最终目的, 是决定用什么方法来帮助, 而不是测定等级。

可喜的是, 武侯教育早在去年就已经开始研究简政放权, 提高管理效能的研究、思考和行动, 必将进一步激发校长的办学积极性, 必将推动学校的特色与内涵发展, 在全体武侯教育人的努力下, 创建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教育强区的目标, 指日可待。

(三) 更重要的是, 对于学校而言, 理清办学理念, 拓展办学思路, 整合课程设置, 提升学校品质

1.是让“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生根

在办学实践中, 要摒弃就急功近利的思想, 从学生的心理关爱出发, 以学生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为最终只想, “不落下任何一个学生”。

“以人为本”理念需要以符合学生心理期待和适应学生兴趣特长的多样化课程为支撑, 积极整合各种资源, 在学校开设适合更多孩子的校本课程, 用课程引领发展, 用课程成就人生。

2.让“教师幸福”的管理理念落地

没有幸福的教师, 就没有幸福的学生。学校应在有限的条件下, 关注教师的职业幸福, 创造条件让教师感受到职业的幸福, 如开展教师职业生涯回顾展、教师教育文集、教育故事的整理与出版等, 让他们牢记教育情怀, 永葆教育激情。

3.让“学生自由”的育人理念开花

自由与创新是孪生兄弟, 但自由不是决堤的河水, 而是在河堤的限制内的有序流动。学生自由, 指的是让学校设置让学生感觉更温馨舒适的环境, 不给予太多的限制, 爱学校, 才会爱学习, 爱学习, 才会爱生活, 而爱生活, 才会有创造。

美国远程教育和教育技术的考察报告 篇8

蒙大拿州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有自己的学习标准,它是依据美国的幼儿数学学习标准制定的,包含五个方面的学习目标:“计数与基数”“运算与代数思维”“基于10的数量和操作”“测量与数据”“几何”,每一个目标都包含了具体的学习内容。他们的数学教育有统一的教材,但教师也有权利自主选择适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的教材,只要最终能达成州学习标准所规定的数学学习期望即可。在考察P小学和H小学学前班时,我发现在他们的一日生活中,数学教育可以说无处不在,很好地渗透在日常生活和各领域的活动中。当然,他们也有专门性的数学教育活动。现在,就让我一一为大家作一些介绍吧。

一、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学习

日常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优秀的教师善于捕捉其中的学习契机,给予幼儿有力的引导和支持。

当我们以访问者的身份进入H小学的学前班时,班里的教师很自然地当着孩子们的面就问起了我们来自哪里,在孩子们了解到我们来自中国后,教师就接着向他们提问:“你们知道中国位于哪个洲?”并拿出地球仪请孩子们指一指亚洲在哪里,中国的大致位置在哪里,顺势就帮助幼儿重温了关于五大洲的知识。随后,教师请幼儿自由提问,孩子们问了很多问题:“中国有多大?”“从中国来到美国需要多长时间?”“你们在美国要呆多长时间?”“中国有什么好玩的?”等等。交谈中,我们发现许多孩子对中国有一定的了解,还知道北京奥运会、长城等。当我们来到P小学的学前班,那里的教师也很自然地就打开了世界地图,引导幼儿了解不同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距离,以及坐飞机可能会经过的路线等。在当天后续的活动中,教师还有意识地编制了一些与此有关的数学应用题。我们从中体会到这两位教师都非常善于捕捉数学教育的机会,这可以让幼儿的学习具有强烈的情境性,有效地激活幼儿的已有经验,让他们体会生活中所蕴含的时间、空间、距离、图形、测量等数学内容,从而感受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其中涉及的数学概念也更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

在H小学的学前班,幼儿的午餐一般都是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午餐前,我们看到教师在一一询问他们当天带来的午餐是冷的还是热的。教师一边问一边很自然地运用电脑建了一个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在投影屏幕上(如图1)。他把幼儿分为“带冷餐的”和“带热餐的”,并把他们的名字分别列入表格中。表格建好后,教师让幼儿先计算一下带热餐的人数。由于表格中带热餐幼儿的名字是分两列呈现的,一列5人,另一列3人,多数幼儿马上就报出了总数是8,有幼儿还详细地说出了“5+3=8”。用同样的方式,幼儿又计算出了带冷餐幼儿的总数是9。又有幼儿提出,带冷餐的人数可由班级总人数减去带热餐的人数而得到,即18-8=10,但发现与单独计算出的带冷餐的人数不一样。此时,教师没有简单地用对或错来评判幼儿的答案,而是以事实为依据引导幼儿通过数数和运算来分析为什么用不同方法计算出的结果会有差异,结果发现是由于今天有一名幼儿没有来。教师没有让幼儿死记硬背算式及其结果,所关注的重点也不是答案的正确与否,而是幼儿能否运用数学来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

换牙是5~6岁幼儿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在P小学的学前班,教师在班级墙面上张贴了换牙统计表(如图2),幼儿在掉牙后会及时在自己名字下方对应的位置贴上一枚代表牙齿的小贴纸,通过这种直观的统计表,幼儿可以随时数一数自己掉了几颗牙,比一比谁掉得最多,谁掉得最少,算一算谁比谁多掉了几颗牙,等等。墙上还有一张生日统计表,分不同月份列出了过生日的幼儿的名字。每当有幼儿过生日时,教师就会让幼儿数一数一年有几个月,这个月有多少位小朋友过生日,比一比哪个月过生日的小朋友最多,哪个月的最少,等等。可以说,教师充分利用了幼儿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引导幼儿学习数数、运算、分类、比较、统计分析,并由此发现和归纳日常生活中的数理逻辑关系,积累数学经验。

参观P小学和H小学学前班的教室环境时,我们发现墙上贴满了1~10的数字符号及相应的单词,代表数量1~10的各种实物图片,包含年、月、日的日历表,画有不同动物、各种形状和颜色的图片,等等。教师常常会引导幼儿与之互动。如,H小学学前班的教师每天都会让幼儿结合日历表说一说昨天、今天、明天分别是星期几,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然后请幼儿将写有数字的卡片放到日历表中相应的位置,从而形成日期的概念(如图3)。P小学学前班的教师把本学期幼儿在校的天数以一周在校五天为单位列成了表格(如图4),每过一天就请幼儿在表格中对应的数字处划线作标记。这在帮助幼儿形成时间概念的同时,也有助于引导幼儿观察每列数字的特点,发现并更好地理解数字的规律。这样的环境都是教师精心创设的,它不是一种摆设,而是丰富的教育资源,能引导和支持幼儿自主自发地进行数学学习。

数学虽是抽象的,但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可能蕴含着一定的数量、空间关系。教师若能把握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机会,有意识地去引导幼儿发现事物间的数量、空间关系,使幼儿经历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形成数学概念,再将其运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能很好地帮助幼儿在实际的问题情景和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之间建立联系,充分体会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二、渗透在各领域活动中的数学学习

幼儿园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只要有心,就能将数学教育很好地渗透在各领域各种各样的活动中。

阅读活动中常常隐含着数学的学习。如,我们去访问时,H小学学前班教师正好在开展阅读绘本《不一样没关系》(It’s Okay to be Different)的活动,引导幼儿发现与众不同的自己。这一绘本中渗透着颜色、形状、大小、长短、高矮、粗细等方面的比较,与数学紧密相关。教师在与幼儿共同阅读时,引导幼儿利用肢体动作进行形象的演示和比较,从而理解相关的数学概念。教师还向我们展示了一套“数学启蒙”(MathStart)系列绘本,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和数、量、形、时空、分类、排序、模式等基础的数学概念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每本书都有独立的故事和人物形象,为幼儿营造了贴近其生活经验的情景,讓数学问题自然而有趣地呈现出来。比如,由家庭聚会中拍合影的情景引出排序的概念,由抢椅子游戏引出10以内的减法问题,由整理房间引出比较物品轻重的问题,等等。

nlc202309081545

我们在P小学学前班访问时也观摩到了另一种形式的蕴含在阅读活动中的数学学习。在学习阅读单词时,教师设计了一项统计活动。教师首先示范了如何画一张简单的统计表:他在一张大纸上分列出五个元音(a/e/i/o/u),并在其间画上纵横的线条以形成表格,然后请幼儿仔细听教师读单词,分辨单词中的元音是哪一个,并在表格中相应的元音那一栏用自己的方式作标记。教师特意放慢语速,一个一个地读着单词:bed,bike,rot,huge,beat,head,hike,beet,让幼儿仔细听辨,最后让幼儿统计出每个元音出现的次数。这一活动将数数、计算、统计等数学内容融入其中,幼儿通过在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中多次尝试,了解了统计的概念和最基本的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

在H小学学前班,我们还观摩到了渗透在音乐活动中的数学学习。如,每天早晨幼儿都会唱歌曲《今天是星期一》(Today Is Monday),我们去访问的那天是星期三,幼儿就唱:“Today is Wednesday,today is Wednesday,Wednesday soup,Tuesday string beans,Monday washday,All you hungry brothers,we wish the same to you……”教师还会鼓励幼儿边唱边操作墙上张贴着的自制的日历表,体会日期和星期的关系。

又如,在Jump的律动音乐中,教师和幼儿一起边做动作边数数,先是1到20,再是21到30,31到40,直至91到100,101到110等。教师还介绍说,他是特意将数字分段让幼儿数的:从1到20,各个数字都是不一样的,需要经常让幼儿练习唱数;从21到30,从31到40……从81到90,如此分段重在让幼儿体会其中1~9的重复以及十进位的规律;从91到100,从101到110,重在让幼儿体会百进位的特点及其规律。在这样的律动中,配合有节奏的动作进行计数,幼儿的学习就不会枯燥、单调了。不同领域的经验有机联系在一起,幼儿获得的经验是整体性的。

三、区域活动中的数学学习

区域活动是美国幼儿园中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在学前班,大量的数学学习也是在区域活动中进行的。

有些区域的活动内容是与幼儿当天的学习内容紧密相关的。如,前面提到的P小学学前班教师在组织幼儿统计单词中元音的集体活动后,又在区域中提供了看图识物的卡片等,幼儿可以根据图片自己读出单词,统计其中的元音,不断加深理解。

又如,《三只小猪》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绘本故事,P小学学前班的教师利用这一故事设计了一个系列活动,将阅读、制作活动、数学学习等融为一体。教师先与幼儿一起阅读绘本故事,对比分析三只小猪所修建的草房、木房和砖房的特点,以及大灰狼面对这三种房子的表现,激发幼儿制作这三种房子的兴趣,然后引导幼儿利用区域中提供的稻草、木片、硬纸板(代表砖块)等材料制作房子。幼儿先用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等拼贴出三只小猪的形象,然后在纸上分别制作草房、木房和砖房(如图5)。活动过程中,有的幼儿是先将拼贴好的小猪放在纸的中央,然后在其周围黏贴相应的材料来为其搭建房子的;而有的幼儿则直接搭建,搭完后才发现房子太小,小猪住不进去,只好拆掉重搭;还有的幼儿会先通过各种方法测量小猪的大小,规划好空间后再搭建。幼儿搭的房子的形状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方形的,有的是带有三角形屋顶的方形房子。有的幼儿在搭建房子时还考虑了对称性。几次活动后,幼儿制作成了一本生动形象的绘本,教师将其进行展示,并鼓励幼儿回家后根据自己制作的绘本故事内容给家人表演。幼儿在活动中体验了材料的软硬以及房子的大小、形状、结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等,融合了计数、分类、配对、几何、空间、排序、测量等方面的学习。

也有的区域其活動内容是相对固定不变的,如,P小学学前班有一个拼图区,幼儿除了可利用几何图形拼板自由拼图外,还可利用教师投放的与拼板的形状相对应的贴纸,将自己拼搭好的图形样式保存下来(如图6)。在此过程中,幼儿通过操作感知拼板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属性,也增进了对部分和整体之间关系的理解。

H小学和P小学的学前班都设置了电脑学习区,完成了其他学习任务的幼儿可以自主进入这一区域进行学习,电脑中安装了大量与模式、排序、分类等相关的游戏程序,幼儿操作时电脑可实时反馈操作的结果,当出错时,电脑会给出语音或动画提示,鼓励幼儿进一步尝试。

幼儿通过在区域活动中的反复操作,与材料相互作用,不断增进对事物属性的认知,为逐步理解事物所蕴含的数理逻辑关系积累了经验,数学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四、专门性的数学学习

在美国5~6岁幼儿的课程中还有为数不少的专门性的数学教育活动。在访问中,我们观摩了P小学学前班教师组织的一次学习口头加减应用题的教学活动:

1.鲍勃原来有3个玩具,爸爸又给他买了9个,现在一共有多少个玩具?(3+9=12)

2.丽莎有9个气球,要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个球?(3+3+3=9)

3.有三只猪,第一只有5个猪宝宝,第二只有3个猪宝宝,第三只有7个猪宝宝,一共有多少只猪宝宝?(5+3+7=15)

4.现在第一只猪妈妈有3个宝宝去中国旅游了,第二只猪妈妈有3个宝宝去中国旅游了,还留下多少只猪?(3+1+8=12)

5.篮子里有12个苹果,掉了1个,分给小男孩2个,分给小女孩3个,最后篮子里还剩下多少个苹果?(12-1-2-3=6)

……

很显然,上述题目从难度上看似乎都超出了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标准,幼儿理解这类题目应该有一定的困难,但在活动中我们看到,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通过具体形象的学习方式几乎都能解决此类问题。如第2题,有的幼儿先在纸上画了9个小圆形代表9个气球,又画了3个大圆形代表3个小朋友,然后用箭头把小圆形一一连到大圆形中,最后得出了答案。有的画了9个小圆形后把它们每三个为一组圈起来,得出了答案。又如第5题,有幼儿先画了12个圆代表苹果,然后分别划去1个、2个、3个,最后数一下未划掉的圆,得出了答案。比较难的是第4题,问题问的是“还留下多少只猪”,这道题目需要在第3题的基础上解答。一开始幼儿理解的都是“还留下多少只猪宝宝”,得出的答案是9,经过教师的提醒,幼儿进一步借助图示观察、理解,知道猪包括猪妈妈和猪宝宝,最终得出了正确答案。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将抽象的算式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图示,有助于幼儿摆脱具体事物的干扰,理解并较好地解决问题,发展抽象的数学思维。

nlc202309081545

教师在引导幼儿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并不急于让幼儿给出答案,而是要求幼儿认真思考,积极与同伴交流。有研究表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如果能多等待一会儿,不仅幼儿给予的积极回应会增多,回答的正确率会提高,而且更有益于激活幼儿的思维,让幼儿可以更从容地从不同的视角来思考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当幼儿回答问题时,教师还会要求幼儿对自己的答案作出解释。如在第2题中,虽然幼儿给出的答案都是3,但思维过程可能完全不一样:有的幼儿是一个一个地分给每人,分完后数一下每个人的数量得出答案的;有的幼儿是把气球按3个一组分成3组,然后每人分得一组,答案也是3。教师只有让幼儿充分解释自己图示中所画的符号或图形所表达的意义,才能更清晰地了解其解決问题的思维过程,从而帮助幼儿梳理思路,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建构数概念。我们发现美国的教师在教学中都非常重视引导幼儿谈论、分享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关注幼儿的数学思维是怎样的,存在什么问题,这样教师可及时地提供支持和引导。

对于那些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一定困难的幼儿,教师通常会把他们召集在走廊上特定的学习区域,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如,个别幼儿感到加减运算有困难,教师就会带上积木等辅助材料对其进行一对一的辅导,通过增加或拿掉一些物体,引导幼儿理解加或减的含义。有时还通过家园合作支持幼儿的学习。对学习能力强的幼儿,教师会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必要时会开展分层教学,为幼儿的数学学习提供个性化支持。

在学前班中,教师会按照州学习标准定期对幼儿进行数学能力测评,从而了解不同幼儿的数学学习情况,尽力做到因材施教。这种测评重在考查幼儿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学习方法。测评有时会以书面的方式进行,主要内容包括数数(目标是从1数到100)、数字排序、认读数字、加减运算等。测试由教师一对一地指导幼儿完成,教师还要根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一般每一个测试项目的完成度达到75%就算达标。测评一般安排在期末进行,在测评过程中,教师会不断激发幼儿表达自己的数学思维,若发现幼儿在数数或加减运算等方面存在困难,还会及时提供积木等材料,让幼儿通过实物操作来解决问题。

米苏拉市的大部分幼儿园实行的都是随班就读的融合教育,因此学校一般还建有资源教室,配备资源教师,专门对部分特殊孩子进行指导,确保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教师们十分强调尊重幼儿的特点,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给幼儿营造宽松的数学学习氛围。在这种人文关怀下,有数学学习困难的幼儿大大降低了对数学学习的焦虑感。

由于美国的学前班一般都设在小学中,幼儿可以感受到小学的学习氛围,教师们也会经常聚在一起讨论两个阶段中孩子的数学学习情况,并及时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美国小学一、二年级开展教学活动的形式与幼儿园也是基本一致的,包括教室环境的创设,课桌椅的设置,以及主题活动的开展等。可以说,在这里幼儿园和小学是真正做到双向互动和衔接的,而不是单纯地要求幼儿园为孩子作好上小学的过渡和衔接。

考察了美国蒙大拿州这两个学前班的数学教育,我体会最深的是那里的教师注重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在反复的操作中学习数学。此外,他们重视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关注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这些做法对我们更理性地实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引领下的幼儿园数学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上一篇:认字组词语下一篇:再见四月,你好五月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