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教育风格

2024-11-02

美国的教育风格(共8篇)

美国的教育风格 篇1

拉夫·劳伦 (Ralph Lauren) 是有着浓浓美国气息的高品味时装品牌, 款式高度风格化是拉夫·劳伦旗下的两个著名品牌Lauren Ralph Lauren (女装) 和Polo Ralph Lauren (拉夫·劳伦马球男装) 的共同特点。除时装外, 拉夫·劳伦品牌还包括香水、童装、家居等产品。Ralph Lauren勾勒出的是一个美国梦:漫漫草坪、晶莹古董、名马宝驹。拉夫·劳伦的产品:无论是服装还是家具, 无论是香水还是器皿, 都迎合了顾客对上层社会完美生活的向往。或者正如拉夫·劳伦先生本人所说:“我设计的目的就是去实现人们心目中的美梦——可以想象到的最好现实。”

拉夫·劳伦时装设计融合幻想、浪漫、创新和古典的灵感呈现, 所有的细节架构在一种不被时间淘汰的价值观上。拉夫·劳伦的主要消费阶层是中等或以上收入的消费者和社会名流, 而舒适、好穿价格适中的拉夫·劳伦POLO衫无论在欧美还是亚洲, 几乎已成为人人衣柜中必备的衣着款式。

Polo之父

生活在都市的人们可能对“Polo”“Ralph Lauren”的商标都不陌生, 它们来自于一个上百亿美元的时装帝国—Polo Ralph Lauren公司。这个公司生产的商品从服装到香水, 从床上用品到奢侈的豪华器皿, 几千种商品在遍布全球的若干工厂中生产出来, 既被米兰和纽约的时尚尖端人士评头论足, 也可以满足不发达国家中年轻人对时髦和名牌的追逐。

缔造了这个庞大帝国的人, 就是拉夫·劳伦。可是这位早在1992年就获得美国设计师协会终身成就奖的时装设计行业翘楚, 却不认为自己是时装设计师, 而只是个“具有紧贴时代意识”的人, 他的作品不过是在表现自己脑海中早就存在的意识世界中的概念。

《我不是时装设计师—Polo之父拉夫·劳伦传记》讲述的就是这位时尚皇帝真实的生活故事。他是粉刷匠和家庭主妇的儿子, 出生在纽约市的布朗克斯区, 并在那里度过了塑造人性格最重要的时间—童年和青春期, 他的双亲都是早年移民到美国的东欧犹太人, 母亲还是极其虔诚的犹太教徒。在这种环境下长大, 他对美国上流社会的向往不仅直接表现在他的个人言行当中, 甚至成为他的商业帝国借以安身立命并发扬光大的原动力。

拉夫·劳伦从少年时代开始就对自己的穿衣打扮颇有心得, 而遗传自父亲的天赋又让他对色彩和线条格外敏感, 在经历了短暂的领带推销员工作后, 他很快凭借自己对时装的触觉设计出了一批超前于当时潮流的领带, 靠它们赚到了第一桶金, 并开始崭露头角。

对工作的投入是不少成功人士的共同点, 拉夫·劳伦也不例外, 但他对工作的投入多半还是出于对时装的热爱而不是对商业成功的追求, 他会三更半夜给雇员打电话, 只是为了讨论某一种蓝色是多么地让他中意;和友人漫步在异国街头时, 别人为美女而倾倒, 他观察的却是陪伴美女的男子身上的衣服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了充分表达设计意图, 他甚至用昂贵的面料制成不同颜色的样品衣服, 来挑选最理想的颜色, 落选的样品都弃之不用。

他固执己见却又非常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 他平易近人却又能让手下的人在他生气时惶恐得瑟瑟发抖, 他仿佛全无机心, 却又能一眼看透人的想法, 雇员们折服于他的个人魅力, 千方百计地想得到他的称赞, 而同时又忍不住要抱怨没有工作之外的个人生活。

任何人都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在拉夫·劳伦身上同样能够看到, 但是换个角度去观察, 就会看到这种自相矛盾可能正是他能够白手起家成为亿万富翁的秘诀。这种矛盾来源于他作为出身平凡的个人与对自己人生的设计的不断斗争, 有创造性的头脑与现实的社会环境的不断斗争以及保持自己风格与迎合大众需要的不断斗争。

看到了这一点, 就能从一个人的奋斗过程中看到超越于“人生故事实话实说”之上的经验和睿智。

拉夫·劳伦1939年生于纽约的布鲁克斯, 从1967年起开始尝试销售自己设计的领带, 他自称“没有代表作, 没有草图, 有的只是尝试。”

随后, 他着手设计男装系列, 于是就有了POLO品牌。1968年, 拉夫·劳伦男装公司成立, 并推出第一个品牌“POLO RALPH LAUREN”, 这是针对成功的都市男士所设计的个人化风格服装, 介于正式与休闲之间的款式, 方便他们出入各种都会休闲场合。

1971年, 拉夫·劳伦再推出女装品牌, 真正符合了美国精神——一种不因潮流而改变、永恒并具个人风格的穿着感。

其后, 拉夫·劳伦陆续推出牛仔系列、年轻休闲系列以及专为上流社会女性打高尔夫球而设计的。无论品牌如何更新, 拉夫·劳伦的服装, 永远流露出一股自由舒适而华贵内敛的气息。

设计风格

“美国风格在他的手上, 从想像变成了旧价值观:真实。”这句话一语道破拉夫·劳伦的设计风格与成就。

上世纪初长达40年的英美上层社会生活、荒野的西部、旧时的电影、上世纪30年代的棒球运动员以及旧时富豪都是他设计灵感的源泉。在将朴素的谢克风格引用到时装设计领域方面, 应该说他功不可没。

常常很多人都只认得POLO, 而不知道它的设计师拉夫·劳伦, 其实POLO只是他设计的第一系列的男装。当初之所以以“POLO”做为服装的主题, 是因为拉夫·劳伦认为, 这种运动让人立刻联想到贵族般的悠闲生活。

他的精明之处在于让全世界都心悦诚服:能圆购买拉夫·劳伦品牌服装之梦, 使身价倍增。他展示商品的办法别具一格, 店内表现的是一种家庭氛围, 这种方法非常成功, 开在麦迪逊大街的商店第一年的销售额就超过3000万美元。

一直专注塑造心目中融合了西部拓荒、印地安文化、昔日好莱坞情怀的“美国风格”的拉夫·劳伦, 最后甚至被杂志媒体封为代表“美国经典”的设计师。

“我的设计目标就是要完成一个想像可及的真实, 它必须是生活形态的一部分, 而且随时光流转变得个人化。”拉夫·劳伦闲述他开疆辟土的创见, 同时也透露设计的导向, 是一种融合幻想、浪漫、创新和古典的灵感呈现。

对于拉夫·劳伦来说, 款式高度风格化是时装的必要基础, 时装不应仅穿一个季节, 而应是无时间限制的永恒。POLO品牌系列时装, 源自美国历史传统, 却又贴近生活。它意味着一种高品质的生活, 为拉夫·劳伦赢得了美国时装设计师协会的“生活时代成就奖”。

美国乔治式风格 篇2

中古时代有哥特建筑的建筑风格,文艺复兴后期有运用矫揉奇异手法的巴洛克和纤巧烦琐的洛可可等建筑风格。“风格”一词由来已久,它直观地代表着一个时期文化、思潮和生活状态。随着国际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人士选择装修一些更偏向于欧式、美式等的建筑,但其根本含义表现手法却不尽人意,本文以美国的乔治式风格为蓝本,分析乔治时期的风格特点以及对当时美国和目前国际风格思潮的影响,希望对当下装饰行业内同仁有所帮助。

关键词:

美国 乔治式风格 建筑 室内装饰

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003-0069(2015)05-0142-03

一 背景概述

1 早期殖民时期的建筑

早期的英国有13个殖民地的建筑风格,技法和风格来自英格兰以及从欧洲其他地区的定居者带来的传统影响。在新英格兰,17世纪的殖民房子主要由木材建成,在英格兰东南部的县发现的样式。荷兰的殖民地结构,主要建在哈德逊河谷、长岛、新泽西州北部,反映了荷兰和佛兰德斯建筑风格,石头和砖的应用比在新英格兰地区的建筑物更广泛。马里兰州、弗吉尼亚州和卡罗来纳的风格,被称为“南方殖民地”是公认的,由厅和会客和中央通道的房子类型,经常有大烟囱从房子的山墙端突出的特点。沿特拉华河,瑞典殖民者引入美国的小木屋。A型有时也被称为宾夕法尼亚殖民地出现较晚(1681年)之后,并结合格鲁吉亚建筑的影响。在东南部地区的宾夕法尼亚州,在18世纪的德国移民定居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荷兰风格确认。(图1)

在美国其他一些地区的早期建筑反映了控制这些地区的殖民列强的建筑传统。[西班牙]路易斯安那州的建筑风格被确定为法国殖民地,而西班牙殖民时期的风格让人想起文艺复兴和巴洛克风格[N]和墨西哥,在美国,它被发现在佛罗里达州、路易斯安那州、新墨西哥州、得克萨斯州、亚利桑那州州和加利福尼亚州。

第一阶段是指定使用的建筑风格在英国最早的定居点詹姆斯敦、弗吉尼亚州(1607年)和普利茅斯、马萨诸塞州(1620年),后来在其他沿东海岸的英国殖民地。

这些建筑物通常包括窗扉、含铅玻璃窗口(通常是由于殖民地的玻璃短缺),包括陡峭的屋顶、小的细节、丰富的纹饰(只在更昂贵的房子)和一个庞大的中央烟囱。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在北部的气候的自然光,早期的房子面临着东南亚,无论道路建设的对齐。相反,在南部的殖民地,房屋面临西北,以尽量减少太阳的热量。

1.1 美国早期殖民地住宅风格特点

在开拓疆土的初期,自然环境是如此的恶劣,一切都得靠双手重新创造,一切都得删繁就简,美国早期的殖民地风格与原型英国乔治风格有着天壤之别,最后形成了质朴而又简洁的殖民地风格,后来又逐步演变而变得更富丽和更奢侈。

通常来说,殖民地风格仍然以其质朴与实用的特点著称。它常常带给人一丝怀旧的情感,并让一所房子变成适于居住的家。虽然式样显得老旧,但是家庭的价值观永远也不会过时。从现在设计角度来归纳美国早期殖民地建筑主要有以下几个设计原则:

a 墙与色彩

护墙板封口条是殖民地风格的主要装饰特点之一。

简单的实木镶板是殖民地风格的装饰特色。

单层的白色墙漆,给人以明亮而又通透的感觉。

护墙板封口条、墙裙、木门等需要保留木纹原色,所以仅施以青漆保护。

如果希望给殖民地风格的木工增添一点色彩,尽量选用暖色调、自然色调、柔和色调或者大地色调,与室内其他材料协调一致。

理想的色调包括:奶黄色、灰褐色、棕色、绿色、柔和蓝色、黄色和红棕色等。

蜡纸模板印花常常用在墙板上。

较富裕的家庭会用到壁纸来装饰墙面。

b 地面

松木地板是最常见的地面材料。经常铺上一块手工编织的小地毯。

c 家具及装饰特点

1)家具概述

在家具发展史上,将美国独立前的家具称为殖民地式家具。殖民地式又分为早期和后期,早期殖民地式家具是指1620-1700年期间的家具,主要是模仿西欧流行的巴洛克式家具。从17世纪20年代起,为避英国教祸而到北美移民的新教徒们处于创业阶段,他们为了建造住宅和家具,开采当地的橡木和松木,在极为原始、简陋的条件下,用最笨重的方法制造家具,因此家具讲究实用,而没有太多的装饰。

美国的家具从殖民地初期时代就体现其特色。不仅经常受到英国等西欧家具风格的影响,而且还与美国当时的日常生活要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取消了多余的装饰,形成简捷的形体。美国始终将家具的功能性放到第一位,由此导致了19世纪至20世纪期间产生于美国的设计革命。

(2)家具装饰风格特点

美国式巴洛克风格是以英国安娜女王式和早期齐宾泰尔式为模仿对象,在形式上并无特殊的创新。其最大的特色依然表现在膝部雕刻着螺纹饰的弯脚上面。当时美国的主要家具,包括桌椅、写字台、床、抽屉柜和高脚柜等,均采用这种弯脚。

美国巴洛克家具的另一特色为雕刻装饰。当时流行的装饰纹样以茛苕叶饰,螺纹、涡旋、狮身狮脚、森林之神面具、卯与矛、忍冬与晚樱以及中国图案为主,部分家具也盛行采用中国式的大漆处理。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箱柜写字台等家具正面,常以凹口正面(又称伸膝洞,其两端对称凸起部分为抽屉,中央部分陷入即为伸膝凹口),弓形正面,或弯曲正面等方式出现,以打破表面平整的外形。

d 窗户

百叶窗是窗户的最佳装饰品。

饰有垂边窗罩或者镶板窗帘能使家显得更温暖和更有私密性。更进一步的装饰还有垂饰物或者尾状穗。

e 灯具

仍然是以朴实、简洁为选择灯具的原则。殖民地风格的灯具以实木和铁艺为主,蜡烛在殖民早期是必需品。

固定在墙上的壁灯是很好的装饰品。

枝形吊灯曾经是富贵人家的专利品,后来也渐渐地进入到普通人家。

f 配饰品

殖民地风格配饰品的功能性大于其装饰性,但是后来也变得更具装饰性和更奢华。

织物是必不可少的配饰品,不仅仅是因为其美观,更是为了其温暖感和趣味性,考虑那些绒线刺绣、刺绣品、拼缝被套等。

多用一些毯子、提花床单布、靠垫、窗帘、装饰品和悬吊饰品等。

选择一些简单的原始民间艺术品挂在墙上。

家庭照片是一个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发黄的旧照片和黑白调新照片组合在一起。

粗犷的陶器展示,而那些精美的瓷器和姜罐会显得更有品位。

类似于单柄大酒杯和小瓶子的锡蜡器皿。

二 乔治式风格1702-1810

1 历史背景

英国在1795年到1803年之间就统治了开普省,接着从1806年开始,又重新管辖南非的最南端。英国移民在南非的建筑也和本国建筑同出一辙。这一建筑风格被称作乔治式,由从1760年到1820年统治英国的乔治皇三世得名。

2 时间划分

a 早期1702-1714年:(安妮女王朝)

室内装饰特征:实用、朴素、舒适与建筑风格截然不同。

家具特点:比以前略小,更轻盈,更舒适,曲线造型,弯曲的家具腿,带椅垫的座椅(翼背椅)。(图2,图3)

b 中期1714-1760年:(乔治王朝时期)

室内装饰特征:覆盖白色石膏装饰,大量使用镜子,及大面积的绘画,广泛采用幔帐处理,巨大镀金烛架装饰。

家具:齐彭代尔式。(图4)

c 晚期1770-1810年:

室内装饰特征:木嵌板逐渐被抹灰取代。且通常被漆成白色或某种石材颜色,70年代墙纸的使用越来越普遍,颜色多为豌豆色、蓝玉色、深粉红色和中国黄。

家具:1 奇彭代尔晚期作品。(图5)

2 橱柜设计师:乔治,赫普尔怀特、《橱柜与帘幔制作者指南》用图画表达盾形或者椭圆形靠背椅,腿方形渐细。

3 托马斯,谢拉顿《橱柜制造者和帘幔制造指南》表达更为直线风格、带有小尺度和精巧元素,椅子有方形靠背,垂直椅腿,橱柜有薄板装饰,如椭圆形桌子,镶嵌物采用对比色,有时附带油漆和彩色的细部。(图6)

3 建筑和室内总体特征

乔治皇时期的建筑师们模仿古代罗马人的风格一一对称而且简略,但具有非常优美的线条。窗户和房门都为矩形,装饰简单,而房间里的空间则比较充裕。摄政时期的风格要追溯到1811年到1820年乔治皇病重,他的儿子摄政(临时掌权)的那段时期。

这一时期内,房屋的装饰得到更多重视,比较流行的有拱形的房门入口,精工雕刻的房门和阳台,以及铁质的栏杆等。虽然该风格越来越盛行,但国内的荷兰式建筑还是占了主要地位。

英国维多利亚女皇1837年掌权后的一段时期内,英国本土建筑风格的改变也对南非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在新出现的,由英国控制的城市和城镇内更是如此。但对于南非来说,由于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因此其建筑风格也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多样化趋势。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乔治广场(图7)

和乔治皇时期的经典式和希腊罗马式风格不同,维多利亚式建筑更趋向于吸收12世纪哥特人建筑,其突兀的窗户、削尖的屋顶和浓重的铁质装饰,无不让人联想其起歌特人的豪华生活。最先体现这一风格的建筑是国内的教堂,但随后也成为住宅建筑争相模仿的对象。许多维多利亚式建筑都有装饰相当考究的铁质柱子和大型游廊。

早期殖民地时期的家具和室内具有明确的功能性,大多数殖民时期家具不带有装饰性。

4 设计特点

归纳起来乔治式设计风格的特点大概有以下几点:

a 正立面常有古典门廊

b 廊檐下有长方形图案排列,屋檐下有长方形图案排列,屋檐上有齿饰

c 窗户上下成对,分割成许多小网格,通常窗户也是5列,为中央对称

d 大门常有长方形雕花组成排列图案,门梁上有竖向排列的长方形花纹。

它有五种形态:

1)侧山墙

2)双折线屋顶

3)四坡屋顶

4)中央山墙

5)城市住宅。

三 美国乔治式风格

1 概述

美国的早期乔治式是英国巴洛克风格向洛可可风格过渡的一种风格,持续了40多年。它包括安妮女王式(1700-1720)、乔治式(1720-1745)和齐宾泰尔式(1745-1770)。

18世纪早期殖民时期的简易朴实风格转向优美与豪华的形式,均来自英国。1714-1811年期间,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政权。进行了殖民扩张,强盛一时。所以乔治亚风格对当时世界的建筑风格的形成影响较大。这种风格是集大成的一种风格特征,它有巴洛克的曲线形态,又有洛可可的装饰要素。文艺复兴流传下来的古典主义有在当时著名建筑师帕拉迪奥的手下发扬光大。我们现在看到的传统欧洲的建筑风格基本上都是以乔治亚为原型的。

乔治亚风格的主要特点包括:

1.帕拉迪奥的古典比例,罗伯特,亚当油漆金丝装饰。

2.门廊要素,门头的扇形窗,六嵌板的标准门形式,廊檐下有长方形团排列,屋檐上有齿饰。

3.窗户的六对六的标准分割,简化了窗棂线脚的处理,推拉窗的普及。

4.欧式家装传统的三段式墙面的风格方式:墙裙、墙面、檐壁。

5.壁炉大约从这个时候起成为了装饰的重点。

2 美国乔治式建筑、

乔治王朝的建筑的特点是它的比例和平衡感,运用简单的数学比例来决定建筑结构,例如窗户的高度是与它的宽度相关的,房间形状是一个double cube。

“秩序”是一个意味着对称和遵守古典规则的一个认可素语,乔治王朝时代早期建筑因缺乏对称性而被深深地感到一种缺陷。沿着一条街道的房屋正面的整齐规则性是乔治王时代城镇规划追求的目标。乔治王时代设计通常遵守古典建筑秩序,采用源于古罗马和古希腊的装饰词汇。最常采用的建筑材料是砖和石头,一般采用红色、棕褐色、白色,不过现代乔治王风格的房屋已经应用了各种色彩。

在美国殖民时期,新帕拉迪奥建筑风格与乔治殖民王风格存在亲缘关系,新古典主义风格与大多数联邦建筑风格存在亲缘关系。

与早期建筑风格不同,那是建筑是通过学徒关系网络直接经验在工匠们之中传播的,乔治王时代风格建筑是通过成套的雕版图这种并不昂贵的新媒体介在建造者之中传播的。从18世纪中期,乔治王时代的风格演变成一种本地建筑方言,成为从爱丁堡到马里兰的每个木工匠和泥工匠学习的重要部分。

大约在1840年以后,随着大量包括哥特复兴主义风格在内大量古典复兴主义风格占据了更多的领域,乔治王时代习俗被慢慢抛弃。在美国,由于与殖民政权的关联,这种风格在革命后也走向衰落,后来殖民复兴风格又对这种设计风格有所回归。在19世纪的上半叶的大部分时间里,乔治王时代风格在整个国家都一直占统治地位。

3 美国乔治式住宅

美国乔治式住宅用砖或木材建造,一般追随欧洲文艺复兴形式,使用对称布局的平面和丰富装饰的细部,包括山墙、壁柱,还常有帕拉第奥式窗。典型的平面中,从前门进入中央大厅,穿过大厅到后门。在大厅中,漂亮的楼梯引向相对应的二层大厅。在门厅的两边,布置一两间房间作为客厅、餐厅,楼上是卧室。壁炉、烟囱布置在墙的端头,四坡顶(有时带老虎窗)比两坡顶更为常见。厨房和佣人房布置在两翼,尤其在南方,是布置在正规平面的附属部分。乔治式住宅的室内逐渐比较正规,粉刷的墙或木板饰面、木制踢脚板、线脚、壁炉框周围的古典细部、门窗檐口饰带都一应俱全,非常奢华气派。(图8,图9)

四 历史影响

乔治时期是英国及美国设计史上最受赞许的设计之一,因为它有秩序有逻辑细部处理典雅而严谨,有一致性。

英国别墅强调门廊的装饰性,比较“讲究门面”。乔治式风格在英国殖民国家中整整流行了一个世纪(18世纪),它是由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传入英国后派生出来的,并秉承古典主义对称和和谐的原则,是对美国最有影响的一种风格。

在艺术上影响深远,具体到室内设计而言,它的色彩绚丽、用色大胆、色彩对比强烈。黑、白、灰等中性色与褐色和金色结合突出了豪华和大气。星级酒店和豪华住宅常采用这种风格。它的造型细腻、空间分割精巧、层次丰富、装饰美与自然美完美结合。维多利亚是唯美主义的真实体现,大量的细部造型元素至今为行业经典。这种风格的设计和施工工艺成为追求豪华与异域风情者的首选,当时的维多利亚风格指1837年至1901年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的服饰风格,该时代女性的服饰特点是,大量运用蕾丝、细纱、荷叶边、缎带、蝴蝶结、多层次的蛋糕裁剪、折皱、抽褶等元素,以及立领、高腰、公主袖、羊腿袖等宫廷款式。随着复古风潮的盛行,这股华丽而又含蓄的柔美风格,正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建筑上,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历史上各种建筑式样的复兴在整个乔治时期形成一种风尚。乔治样式在英国首先备受推崇,新兴的富商、资产阶级渴望与贵族有同等的生活,他们对风格的准确性没有兴趣,因此经常随机地使用几种风格的元素:文艺复兴式、罗曼式、都铎式、伊丽莎白式或意大利风格。只是,很多时候对这些风格的重新演绎并非只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加入了更多现代的元素,并运用了新的建筑材料,改进了原有的建造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原有风格进行了完善,是对多种风格所作的融合。毫无疑问,以当时英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影响,美国以及当时的英国殖民地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印度等地也开始风行维多利亚风格。不一样的是,他们都采用了地方性的可利用材料和制作工艺,并按当地不同的气候条件来适时改造住宅的式样。例如,在美国,这个时期至少形成了八种不同的风格,如一开始的哥特复兴式和意大利风格,接下来的粘贴式风格,19世纪后期的美国安妮女王风格、理查德森罗曼式、屋顶风格和殖民复兴风格等,同时,埃及和东方特征也融入其中,这些风格在时间上相互重叠,没有特别明显的开始和结束,多数的住宅都是混合风格,个人化的演绎非常丰富。

美国人的商务谈判风格 篇3

关键词:美国人,商务谈判,风格特征

商务谈判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代信息社会促进了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世界就是一张诺大的谈判桌。谈判风格一般指在习惯化的谈判方式中所表现出的一些稳定的谈判行为特征, 它反映了谈判人员的态度、价值观和人格。

一、热情坦率, 讲究效率, 珍惜时间, 直入主题

美国人属于性格外向的民族。他们的喜怒哀乐大多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直接了当是尊重对方的表现, 与美国人谈判表示意见要直接, “是”与“否”必须表达清楚。美国人希望谈判对手的态度认真诚恳, 即使双方争得面红耳赤他们也不会介意, 即便是己方的责任也不可使用“你看着办吧”或“一切好商量”之类的语言。美国人珍惜时间, 生活节奏比较快。他们认为高效、出色地完成任务是一个人有能力的表现。而完成任务的时间长短与事情重不重要无关。他们在谈判时会直入主题, 开门见山, 报价及提出的具体条件也比较客观, 水分较少。美国人对于中国人在谈判中用微妙的暗示来提出实质性的要求感到十分不习惯。他们常常惋惜, 不少美国厂商因不善于品味中国人的暗示, 失去了不少极好的交易机会。东方人所推崇的谦虚、有耐性、涵养, 可能会被美国人认为是虚伪、客套、耍花招。

二、重合同, 法律观念强, 讲究实际, 注重利益

美国是一个高度法制的国家, 美国人的法律意识根深蒂固。平均450名美国人就有一名律师, 这与美国人解决矛盾纠纷习惯于诉诸法律有直接的关系。美国人认为, 交易最重要的是经济利益, 往往以获取经济利益作为最终目标。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 最公正、最妥善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法律, 依靠合同。一旦双方在执行合同条款中出现意外情况, 就按双方事先同意的责任条款处理。他们认为商业合同就是商业合同, 朋友归朋友, 两者之间不能混淆起来。私交再好, 甚至是父子关系, 在经济利益上也是绝对分明的。美国人做生意时更多考虑的是做生意所能带来的实际利益, 而不是生意人之间的私人交情。美国人从不掩饰自己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在商务谈判中也表现出“快人快语”, 甚至直奔物质利益这一实质性问题。他们善于长谈, 锋芒外露并且不断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追求物质上的实际利益。尽管他们注重实际利益, 但他们一般不漫天要价。他们还认为, 做买卖要双方都获利, 不管哪一方提出的方案都要公平合理。

三、自信心强, 不轻易让步;全盘平衡, 一揽子交易

美国人有一种优越感, 自认为自己什么都好什么都正确。美国人喜欢的谈判方式是在双方接触的初始就阐明自己的立场、观点, 推出自己的方案, 以争取主动。美国人的自信表现在对本国产品的品质优越、技术先进方面毫不掩饰地称赞, 他们会积极采用各种方式进行宣传, 使消费者或买方代表知道他们的商品好在什么地方并且心甘情愿出高价买下。他们认为, “大酬宾”“打折”“买二送一”是对自己的商品缺乏信心的表现, 是自己的商品不过硬或根本不懂经商赚钱的无能做法。美国人的谈判方式往往让人觉得美国人傲慢、自信。他们喜欢别人按他们的意愿行事, 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美国人的自信与傲慢还表现在他们喜欢批评别人, 指责别人。当谈判不能按照他们的意愿进展时, 他们常常直率地批评或抱怨。当他们认为十分有理的时候, 他们不喜欢听到别人否定的回答, 他们不仅希望别人同意而且是当场同意。当然他们也不是坐等别人让步, 而是积极施展各种手段, 突出自己的优势从而使对手心甘情愿地接受他们的种种条件, 取得谈判的最大成功。美国由于经济大国的地位非常突出, 因而在谈判方案上也会使用大手笔, 表现出财大气粗。谈判手较注重大局, 善于通盘运筹, 喜欢搞全盘平衡进行一揽子交易。所谓“一揽子交易”主要是指美国商人在谈判某一项目时不是孤立地谈他的生产或销售, 而是将该项目从设计、开发、生产、工程甚至还要介绍销售该项目涉及的产品等一系列办法, 该企业的形象信誉、素质、实力和公共关系状况等, 最终达成一揽子交易。

总之, 只有了解了美国人在谈判时的谈判风格, 才能使中美在谈判中, 互相理解, 达到共赢。

参考文献

[1]马克太.商务谈判-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4年2月.

美国的教育风格 篇4

有时候人们认为1+1等于2,还有的人认为1+1大于2,当然还有些会觉得某种情况下是1+1小于2。对于个家具设计师来说,也许是大于2的。那么在你大脑里面试着想象一下,一套结合了欧式风格,美国实用主义以及东方文化的家具是什么样子?别告诉我是一个四不像的怪物。

在我们驱车前往位于深圳的HENRY·DAI的展览厅路上,我大脑里面确实有个怪物在折腾。

一千平方米的展览厅里面的的确确可以放下很多让人眼花缭乱的东西。地上的褐色地毯上立着的家具其材质和精美花纹一看就不是在任何一家家具专卖店所能买到的打折货物。我敢打赌即使在圣诞节你也买不到。

确切地说,到底是意大利风格,西班牙风格或者法国风格,又或者是简单实用的美国风格,很难界定。也许设计师应该告诉我们一个答案,至少可以让我们不用费心去界定。而色彩绚丽,图案精美,材料的精挑细选,以及细心的雕刻镶工,明明是欧洲的风格,但偏偏让人感觉是骨子里有着东方深厚文化内涵的影子。

每一个细节都不可忽视,精细的手工制作和处理,浓郁的艺术气息,这恰恰是欧洲家具给我们的印象。甚至可以从一张椅子的脚上清晰地分辨出每条雕刻的线条。17-19世纪欧洲贵族皇室青睐的黄铜色以及黄铜材质也可以从中大量发现。比如沙发的脚,灯座,化妆盒以及花瓶。在一个花瓶上,我们发现材质是中国传统很少用的黄铜,但是上面的图案却是传统的山水花鸟画。一个灯座同样也是,造型是欧洲的,表面所绘是古代文士喜欢的梅花。

欧洲的家具往往注重样式,材质和颜色以及如何才能体现出主人的身份和地位。这样的结果是常常对实用性和舒适度视而不见。“看上去很美”,这样来形容它们太合适不过了。在这方面,世界上最懒惰的美国人的实用主义哲学得到很好地发挥。沙发和床上最能发现懒惰和享乐。不同款式和材质的沙发,宽大舒服的床对任何人都是一种难以抵挡的诱惑。所以,我很高兴看见一张造型大方的沙发,修饰以精美细致的图案,再配上一只可以搁脚的垫子。

东西方元素和思想的有效结合,我们似乎可以这么说。从一个家具小小的雕刻,一幅墙上的画,一个装饰品上的花纹上可以窥其端倪。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设计师在深刻理解了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内涵以及区别,才能设计出诸多元素争相出现而又和谐相处的作品。

在一个房间里,墙上的两幅中国古代女性的工笔画以及般若菠萝蜜心经的条幅,真皮沙发,西式的立钟和灯,茶几,要让它们愉快相处而不排斥,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们就这么明目张胆地左拥右抱,而我似乎身处公元17世纪的法国宫廷,尊贵而富有皇族气质。

的确,他们的设计师从很多国外博物馆珍品和宫廷中获取灵感。比如一种陶瓷花瓶的设计来自于白金汉宫的藏品。“这种(瓷器)你本来只能在白金汉宫看到。但是现在你可以在我们的产品中看到。我们努力于让大众享受到贵族式的生活。”有时候,如果你不能获得毕加索的真品,也许可以从复制品中得到一点点慰藉。毕竟,世上只有一幅真的《格尔尼卡》。

美国的教育风格 篇5

服饰, 在现代社会已不只是遮体御寒的手段, 而是人塑造形象、显示个性、表现气质的工具。时代瞬息万变, 服饰设计如万花筒般变换, 让设计师大显身手。服饰设计栏目, 将是研究者、设计师们纵论古今服饰的园地。

在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人性化的设计随处可见。美国的大众服饰品牌就体现出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并因此呈现出休闲、实用、简约三种不同的风格。解读美国大众品牌服饰的设计理念及其呈现风格, 对我国的服饰设计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笔者曾在美国生活过一段时间, 期间常怀着一份好奇心去观察这里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而感受最深的是美国的“人性化设计”可谓无处不在。出于对服装设计的独特情感, 所以经常会去Shopping Mall (购物中心) 走走逛逛, 哪怕是windowshop (看商店橱窗) , 也乐在其中。通过对美国比较流行的几个服饰品牌的对比与分析发现, 美国服装设计的风格同样是很人性化的。这些风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

一、随意轻松的休闲风格, 符合穿着者舒适放松的需要

当我们走进美国的校园, 或者购物广场这类人群比较密集的地方, 就会感受到美国人的服饰观念其实是很随意的。在那些非正式场合, Jeans (牛仔) 、Tee shirts (T恤) 、Hoodies (连帽上衣) 、Sport shoes (运动鞋) 、甚至是Slippers (拖鞋) , 似乎已经成为美国人标志性的装备。在美国校园里常见的几大休闲品牌中, 最受美国年轻人推崇的, 也是本人所钟爱的是“Abercrombie&Fitch” (图1) 。可能大家最为熟悉的是它的Logo“小麋鹿”, 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品牌背后的传奇故事。这个拥有百年历史的美国品牌起初源于猎装设计, 几经波折后, 重新定位于年轻休闲路线。它如今已成为美国第一大贵族休闲品牌, 在全美拥有3 0 0多家连锁店。“Abercrombie&Fitch” (阿比克隆比&费奇) 在舒适、休闲的设计中又透露出一点野性、叛逆和不羁的美。尤其是其贴身、低领、以突出人体线条意图的裁剪, 在给人休闲舒适的穿着感的同时, 又能凸显胸、腰、臀等人体部位的性感美。因此它的设计不仅获得了广大美国年轻人的青睐, 就连明星名媛也是其忠实的追随者。而另外两大风格类似的美国休闲品牌“American Eagle”A E美国鹫和“Aeropostale”同样将美式学院风格和最新的流行元素结合起来, 深受美国青年人, 尤其是学生的喜爱。无论是“Abercrombie&Fitch”自由奔跑的小麋鹿, 还是“American Eagle”展翅翱翔的雄鹰, 都是一种象征拼搏向上, 自由奔放的标志。它们迎合了美国年轻人那种崇尚自由, 无拘无束的个性。

以上这几个品牌都是比较“teenage” (年轻) 的休闲风格, 也就是主要针对年轻人的设计。而另一个在美国家喻户晓的休闲服饰巨头品牌Gap盖普, 是能和Zara (飒拉·西班牙) 、H&M (海恩斯莫里斯·瑞典) 并肩的美国最大的服装公司, 现拥有3000多家连锁店, 并已开始进军中国市场。Gap之所以如此受欢迎, 是因为它的设计符合各个不同的消费群体。它旗下拥有Banana Republic (适合都市白领阶层) 、Gap (适合普通人群) 、Old Navy (适合青少年学生) 、Gap Kids (专门为儿童设计, 图2) 等众多子品牌。Gap让人喜欢的原因是, 它轻松与舒适、含蓄而不张扬的风格。无论你是什么年龄或什么样的着装风格, 你都会在Gap的卖场里找到几件适合自己的衣服。舒适而宽松的设计成为了这些美国休闲品牌的首选, 这也恰恰满足了现代人缓解学习和工作压力的心理需要。

二、经久耐穿的实用风格, 符合穿着者户外活动的需要

提到美国服装的实用性, 人们必然会首先联想到牛仔这一跨世纪的服装。牛仔最初诞生于19世纪50年代美国西部的淘金热, 因其具有牢固耐穿、防水耐脏等特点, 十分符合淘金工人的需要, 因而成了西部拓荒者的首选工作服。加之好莱坞电影所树立的美国牛仔英雄形象的影响, 牛仔服装进一步深入人心, 一时间风行天下。此后不久便有了Levis (李维斯——牛仔鼻祖) , Lee (李——生产出第一条拉链牛仔裤) 的诞生。一个多世纪以来, 牛仔从美国流行到全世界, 成为了男女老少都能接受的服装。随着设计师们不断地给它注入新的时尚元素 (见图3) , 牛仔不仅没有被流行舞台所淘汰, 反而愈久弥坚, 可以说没有哪种服装能够像牛仔这般历久弥新。有文章宣称, 耐久、便宜而且性感的牛仔裤, 是美国人给予全世界的伟大献礼。而今, 牛仔已不仅只是一种单纯意义上的服装, 它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不仅象征着美国开发西部的拓荒精神, 更表现了美国人不畏艰苦、坚强自立的精神。

论及美国品牌服饰的功能性, 不仅反映在牛仔的设计上, 其户外运动服装品牌的设计也很值得一提。就拿世界户外服装领导品牌Columbia哥伦比亚为例。这个起初以制造雨衣、雨帽为主的品牌, 而今已经扩展为包括户外夹克、多功能裤、背包及运动鞋等种类齐全的户外服饰。他们研发的专利布料Omni-Tech (既防风防水又透气的布料) , 具有强大的防风防水功能, 使户外运动者不受外界天气变化的阻扰。Omni-Dry (速干布料) , 能帮助运动者迅速挥发汗液等水分。此外, 它们率先提出Interchange System三合一系统新概念, 开发了可以拆卸的外套里衬, 这一新颖而实用的设计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为户外活动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一系列的科技研发, 使Columbia成为了户外运动者推崇的品牌。

此外, 还有REI (Recreational Equipment, Inc.) , LL Bean, Marmot, Mountain Hardware等美国户外运动品牌, 以其防水、防风、保暖、透气、耐磨等特殊性能, 全面体现了坚固耐用, 功能性强的服装特点。这些实用性的设计号召人们走出自己的小空间, 充分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因此在美国, 各种户外运动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自然朴素的简约风格, 符合穿着者快节奏工作的需要

“Less is More”即“少即是多”, 本是建筑大师Mies van der Rohe (米斯·凡·德·罗厄) 所推崇的建筑设计理念。但这种精神理念却衍射到很多其他的设计领域, 表现在服装设计中就是自然朴素的简约风格。这也非常符合美国人那种讲究快节奏, 高效率的生活方式。因此出现了以Calvin Klein (克尔文·克莱恩) 为代表的一批以极少主义为信条的设计师, “简约即是美”是他们的设计哲学。

笔者在国内时, 就对Calvin Klein这位设计师有所了解。于是刚来美国第一次去outlet (打折大卖场) 的时候, 就直奔CK的店面。第一感觉就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华丽, 无论是店面还是产品的设计都很朴素简单。没有太多繁琐和累赘的装饰物, 也没有很绚丽的色彩。Calvin Klein在设计上所提倡的“极简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简单的设计中却不失优雅气息。正如Calvin Klein本人所说的, 服装设计应该具有使人体自由活动的流畅线条, 使穿着者感到愉悦、不受拘束和方便。他设计的衣服为都市白领带来了自然、舒适和自信。此外, 值得一提的是, 被誉为美国三大服装设计师之一的Ralph Lauren (拉尔夫·劳伦) , 他设计的Polo T恤, 这种以马球运动命名的T恤, 其经典款式多年未变, 迎合了美国上层社会所崇尚的简洁、舒适、但却高品质的生活理念。直到现在Ralph Lauren始终喜欢运动服、牛仔裤等简单的打扮, 而不喜欢那些过于奢华的设计。最后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在美国本土很受欢迎, 而且也拥有众多他国粉丝的美国经典皮件品牌Coach蔻弛 (见图4) , Coach素来以简洁、耐用的风格特色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Coach一直以皮件的实用性与耐用性为本身的旨归, 而设计风格非常简洁, 通常只有外型的变化, 在皮面上并没有做多余的装饰。就像牛仔裤一样, Coach也非常符合美国特色, 越用越好看, 既便利又好搭配。

图4 Coach的橱窗及店面设

美国的教育风格 篇6

从十九世纪上半叶起, 随着欧洲自然主义思想在美国的传播和发展, 在专业音乐界也出现了民族意识的萌芽, 作曲家威廉·亨利·弗莱伊正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他于1852年11月30日开始在纽约大都会礼堂举行的系列音乐讲座中, 发表了最为著名的“艺术独立宣言”, 他呼吁人们要为真正美国文化的确立和创造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音乐而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并主张“抛开自己身上的欧洲制服, 建立自己的美国学派”, “让艺术家们不在拜倒在亨德尔、莫扎特或贝多芬的脚下, 用自然那个自己的灵感去创造”。[1]从弗莱伊的言论中不难看出, 尽管当时的美国音乐家在创作技法上仍摆脱不了欧洲思维, 但在当时的美国音乐界已经出现了要求创造属于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声音, 它为今后美国专业音乐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到了19世纪下半叶, 在美国东部新英格兰地区形成了一个具有共同创作特点的作曲家群——“第二新英格兰乐派”, 其中包括了当时比较著名的作曲家如富特、帕克、佩因等。与其前辈第一英格兰乐派相比, 在作品上已不局限于宗教题材, 而是和欧洲高度发展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比前人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然而第二新英格兰学派的作曲家们却以“学院派”自居, 使以后的专业音乐渐渐疏远了广大群众, 他们对欧洲传统音乐顶礼膜拜, 并歧视本民族的传统音乐, 这就为以后专业音乐家发掘本民族的民间音乐来创造真正的“美国之声”构成了一定的障碍。

19世纪下半叶最有成就的作曲家爱德华·麦克道尔, 是一位涉猎于多种体裁创作的多产音乐家, 一生创作了2部管弦乐组曲、3部交响诗、2首钢琴协奏曲、4首钢琴奏鸣曲以及合唱曲和声乐套曲等。这些作品或多或少带有一种美国自然主义倾向, 它们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如《森林素描》《六首歌德的田园诗》等。麦克道尔出于早年对绘画的特殊爱好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以全新的、独到的视角和自豪的感情来描绘他心目中祖国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他的创作既与欧洲浪漫主义思想密切, 又喜欢从大自然和文学诗歌中寻找创作灵感, 同时注重自己的内心表达和情感体验, 善于细致刻画景观, 并把人的思想置于广袤的大自然或社会背景之中, 从而更好的体现现代人的生活面貌和本质。他的音乐旋律性强, 虽然在创作技法上仍严格遵守欧洲传统作曲理念, 但也已经体现了显著的个人创作特征。

麦克道尔和第二新英格兰学派运用欧洲传统技法创作出了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的音乐作品。由于他们的不懈努力, 美国的专业音乐创作逐渐在本国和欧洲得到肯定和承认。而在当时他们生活的年代, 正是欧洲的自然主义思想刚刚在美国传播和发展的时期, 美国的本土自然主义尚处于萌芽阶段。由于受到历史的局限, 他们的作品还是带有强烈的欧洲传统音乐文化印记。从客观上来说, 作为美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他们在音乐创作上还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的文化传统, 他们的艺术成就和同时代的欧洲各国的民族乐派相比, 还未能真正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因而还未能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创作流派。而从其自身发展上来说, 第二新英格兰学派在接受欧洲专业音乐技法的同时还接受了不同程度的“学院派”相对保守的思想, 对普通人的生活和民间音乐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他们自己的实际创作生活和普通民众有着较大的距离。因此在这一时期, 美国的专业音乐家们还尚未创作出真正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品。

摘要:本文依据相关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 对十九世纪美国专业音创作风格、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作品进行了简要的梳理, 并探讨了当时美国社会中比较重要的的一种文化思潮——自然主义对美国专业音乐创作发展的影响及时代的局限性。

关键词:十九世纪,美国专业音乐,风格特点,自然主义

参考文献

[1]蔡良玉.美国专业音乐发展简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2.34.

美国的教育风格 篇7

1.19世纪自然主义画派的风格和艺术特点

自然主义早在文学领域就有所体现, 反映到绘画领域之后, 19世纪自然主义画派所代表的意向与意境以及所想传达的创作理念与文学领域是有极大不同的。由于画家身份的特点, 当画家开始以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遇到的实际的事物的时候, 画家企图用自然的绘画技巧还原遇到的实际的事物。19世纪的自然主义画派的画家所创作的作品中的每一种颜色, 每一个线条, 每一个事物都是画家所认为他们亲眼见到或者触摸到的。因此, 19世纪自然主义画派的风格和艺术特点与其用自然, 真实这样的语言来表述, 不如用严谨这个词来形容19世纪自然主义画派的风格和艺术特点的基调。

2. 美国近代画家风格和艺术特点

美国的近代是指从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这段时期, 这一时期, 美国自由资本主义得到了如同春雨滋润的充分发展, 正处于年轻时期的资产阶级的的这个概念同样在思想文化这个领域赢得了能够决定美国近代艺术家思想倾向的重大胜利。身处于这个时期的画家, 经历着宗教、战争的变换, 并且受到美国的多民族文化影响, 美国近代画家风格和艺术特点具有通俗的意趣, 也有隐晦现实的浪漫等多种元素风格和艺术特点的体现。

二、19世纪自然主义画派在美国近代画家风格和艺术的具体体现

1. 自然主义画派从法国传播到美国

美国美术之所以能够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这段时期自成一脉, 便是因为美国近代所经历的宗教信仰的更迭, 战争风云的变换, 同时聚集了来自不同地域的民族自身的一个国家的特点。这些使得美国人在欣赏来自欧洲的画作的时候, 拥有独立于欧洲人具有自己的审美与思维模式。当自然主义画派从法国传播到美国的时候, 人们当时更倾向于浪漫主义风景画中的自然。然而上文中已经介绍过, 浪漫主义中对自然事物的表现与自然主义对纪实事物的表现这两者中的自然是截然不同的。所以自然主义画派在刚传播到美国的时候未能被理解却也会被美国艺术家通过从个人的思维空间思考自然主义画派的艺术作品, 创造了美国近代画家的专属的风格和艺术。

2. 自然主义是美国近代画家的抽象表现主义

一件事物被自然主义画派的艺术家观察到了之后, 以艺术绘画的形式真实的记录了下来, 自然主义画派的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是, 这个庸俗的事物或者这个小人物, 把这个画出来, 不仅是诚实的表达这个事物在这个时间表现出来的样子, 所传达的理念是, 无论这个被观察的对象多么渺小与平庸, 也有被承认其真实的样子是有价值的资格, 应当尊重这个对象在这个时间的样子, 拒绝粉饰, 拒绝总结其所具有的普遍性。然而当美国艺术家看到自然主义画派艺术家的作品的时候, 并没有完完全全接收到自然主义画派艺术家想要表达的理念。美国艺术家们在那个特定的环境下, 尤其是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自身所形成的独特的思维方式, 使得美国艺术家看到这幅画之后都萌生了自己的感受。美国艺术家对于自然主义画派的艺术家的作品中的严谨的特点并没有加以理解, 相反对于自然主义画派的艺术家的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渺小与平庸的事物的本身萌发了兴趣。认为当人们都去关注闪耀的事物的时候, 这样的一个渺小与平庸的故事的瞬间究竟有什么奇迹。这样对画作的本身加以思维的改造, 同样是去观察渺小与平庸的事物, 同样是记录这样的事物的瞬间, 但是却用所谓一种抽象的概念诠释这个事物的价值, 这个时刻的意义。美国艺术家在美国近代历史背景之下, 受到欧洲艺术潮流的冲刷之后, 创造了被赋予高尚内涵的称谓的抽象表现主义。

三、美国近代画家的抽象表现主义与自然主义画派的联系

自然主义画派的艺术家是以诚实的表达这个事物在这个时间表现出来的样子, 无论这个被观察的对象多么渺小与平庸, 也有被承认其真实的样子是有价值的资格, 应当尊重这个对象在这个时间的样子, 拒绝粉饰, 拒绝总结其所具有的普遍性的信念为创作理念。那么美国近代画家中的抽象表现主义的创作理念是企图将自我的情感、灵魂等表征在画面上。如果说自然主义画派的艺术家力求对所观察到的事物表现尊重与认同, 那么美国近代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则极致的渴望将自己某个时刻的心情, 情感, 精神, 灵魂状态以真实的状态表现出来。企图对自我的价值表现尊重与认同。综上所述, 美国近代画家在创造出抽象表现主义这一流派之后, 就是找到了一个接受自己内心的方式一般。从自然主义画派的角度而言, 美国近代画家用抽象表现主义去绘画, 就是一种记录自己心情某个时刻的艺术方式。是对自我的认同, 这份认同是对艺术家内心对战争的痛恨, 对和平的渴望, 对爱与尊严的追求以及更多的诉求尊重。美国近代画家将对他物观察延伸到对自身的观察这是一种精神与理念的进步。所以自然主义画派启发了经历了二战后的美国艺术家创造了抽象表现主义, 抽象表现主义则是超越了自然主义的新的富含人文精神理念的艺术。

总而言之, 由于19世纪自然主义起源于严谨的历史画作, 使得自然主义画派的作品始终禁锢在对观察的事物的尊重与价值认同却忽略了画家自身感情的观察与表达。在观察的事物中表达的内涵意蕴仅仅是该事件当时或者对今后所发挥的影响与作用, 缺少了画家自身感情的倾诉。然而受到自然主义画派影响的抽象表现主义却将对他物的关注转移到对人自身的精神、意志的诉求。美国近代画家在欣赏、感受流传于战争中的作品的时候, 基于历史背景形成的独立的思维方式, 创造的超现实的艺术绘画表现形式使得美国近代画家的风格在统一中各具特色, 使得绘画潮流从巴黎转移到美国, 形成美国近代画家的艺术乃至成为对世界美术产生深远影响的艺术。

参考文献

[1]冯程.自然主义画派的风格和艺术的特点[J].中国绘画周刊, 2013 (15) .

美国的教育风格 篇8

欧姬芙一生作画两千余幅, 多以花卉、沙漠、兽骨和自然风景为主题, 这些从她心灵中涌现的艺术, 是她生命的呈现方式, 她的艺术历程就是她体验生命的历程3。从1917年炭笔抽象组画第一次在纽约“291”画廊展出, 到1923年以100幅油画、水彩花卉画在安德森画廊 (The Anderson Galleries) 举办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女性画展, 直至1966年在美国西南部举办的以沙漠、牛骨等为主题的美国西部风情作品巡回展, 欧姬芙生前长达60年的艺术生涯中举办个人画展无数次,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 她的画总能跟得上时代的脚步, 她早期作品中呈现的当代艺术风决不亚于当代年青一辈, 那些在“现代艺术风”流行时代受到追捧的作品, 又被列入“当代”的行列再次受到青睐, 她八十岁时名气比年轻时期还要响亮。

欧姬芙在漫漫九十九年的人生长河中, 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从不放弃, 从不因别人的评论和观念而改变自己。她丰沛的生命力, 洒脱的个性、坚强的毅力、大美的追求、独具风格的作品、传奇的人生不仅在美国艺术史甚至世界艺术史上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也成了美国青年一代, 特别是女性青年的励志典范。美国第44任总统奥巴马亲笔撰写的励志书《赞美你:奥巴马给女儿的信》, 介绍了13位具有开创性的著名美国人, 排成首位的就是艺术家乔治娅·欧姬芙。奥巴马在书中写到:“有一位女士, 名叫乔治娅·欧姬芙, 她走进沙漠, 描绘花瓣、枯骨、树皮。她引领我们从细微之处发现大美:岩石之坚, 羽毛之柔。4”希望他的女儿和未来的年轻一代像欧姬芙那样富有创造力。无独有偶, 希拉里·克林顿担任美国第一夫人时, 一改白宫只收藏男性画家作品的传统, 购入一幅乔治娅·欧姬芙作品挂在国宴大厅正中。她特别提及看欧姬芙的画, 让她涤净杂乱的思绪, 重拾生命的感动。

从“现代派艺术家”到“当代艺术家”, 被冠以“纯美国风格代言人”“艺术长春藤”的欧姬芙曾告诉人们, 在重新审视作品后发现, 自己的风格转变了不知多少回, 仿佛她死了多次又再生5。纵观欧姬芙的艺术生涯, 心路历程、作品主题及创作技法, 其绘画风格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一) 1912至1919年——水彩、炭笔风景画抽象风格

欧姬芙童年生活在美国中西部的阳光草原地带, 田园风光和大自然之美给她留下了持久而深刻的印象。具有很高绘画艺术天赋的欧姬芙, 总是喜欢试着将自己的所思所感以绘画方式表现出来。1907—1908年欧姬芙进入当时纽约最著名的艺术学校——艺术学生联盟, 师从美国著名印象派画家蔡斯 (William Merritt Chases) 学习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蔡斯“色彩强烈奔放、充满活力”的画风, 深深感染欧姬芙, 给欧姬芙全新的启迪 (在以后的艺术生涯中, 静物画竟成了她的专长) 。

这些最早开始于1912年秋天的艺术创作尝试——木炭笔在白纸上绘制一系列表达心中感觉的高度抽象的习作, 是一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女孩, 用她简洁率真的线和韵律表达着来自平原、星空的自然形式和内心感受。任凭感官游走, 画出心中的感动、她还用水彩、粉彩、石墨进行抽象画创作尝试, 这些作品虽然在数量和影响力比不上她以后以花卉、兽骨、阳光普照的新墨西哥景观等为主题的作品, 但却是欧姬芙艺术风格和艺术成就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

代表这一时期风格的抽象作品有1 9 1 6年的《黑线线条》 (Black Lines) 、《蓝色Ⅱ号》 (BlueⅡ) 、《夜晚》 (Evening) , 1917年的《平原上的光Ⅰ-Ⅲ号》 (Light Coming on the Plains No.I-No.3, ) 、《晚星Ⅵ号》 (Evening Star No.Ⅵ) , 1919年的《蓝色线条》 (Blue Line) 、《蓝白花形系列Ⅰ》 (Series I White&Blue Flower Shapes) 、《黑色对角线》 (charcoal on paper) 等。这些抽象画不受具体物象约束, 构图简约、色彩朦胧、跃动、极具表现力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深深蕴涵着创作者用几何神秘结构和美妙色彩的完美结合来张扬内心感动的艺术追求。

(二) 1920至1929年——隐喻花卉画半抽象风格

二十年代, 与史蒂格列兹的爱情激发了欧姬芙的创作灵感, 带来了绘画风格的显著转变, 创作主题转入花卉系列。花卉, 是欧姬芙绘画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创作题材, 在她的一生中, 共创作了200多幅花卉作品。据统计, 其中以1925年至1928年的四年里最多。在色彩上, 欧姬芙大胆使用明亮的红、黄和粉红色 (那个年代现代艺术家很少采用的颜色) ;在构图上让每一朵花独立成景, 像微距摄影那样, 将花卉的局部放大成具有美感和象征意义的图像。在基本保持实际形态的同时, 它们被赋予了一种抽象形式, 探索从微观、局部视点写实, 表现宏观、无边的内心精神, 形成了典型的半抽象画风格。

这一时期是欧姬芙创作鼎盛期, 创作了几百幅花卉作品,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红罂粟 (Red Poppy, 1927) , 粉红背景的两朵海芋 (Two Calla Lilies on Pink, 1928) , 黑蜀葵与蓝燕草 (Black Hollyhock, Blue Larkspur, 1929) , 橙红色美人蕉 (Canna Red and Orange, 1926) , 黑色鸢尾花 (The Black Iris, 1926) , 抽象白玫瑰 (Abstraction White Rose, 1927) 等。这些作品视角独特、“孤卉”结构、大比例尺度、局部呈现、色彩清晰明快, 只用少数几种颜色和“近乎平涂的手法营造出一种既非写实又非写意的格调6”, 赋予画布神秘而富有生命力的气质, 人们站在她的画前, 感觉自己像是喝了变小药水的爱丽斯, 面对她的花, “仿佛我们人类是蝴蝶”。

当时的《纽约太阳报》 (New York Sun) 曾评论道:“在欧姬芙的画里, 花果静物互相争妍。她运用明亮、浓重的色彩, 不需任何语言或文字, 便能盎然呈现。”

欧姬芙个性张扬花卉系列、已成为她立足画坛的经典与标志。

(三) 1930至1949年——被誉为具有美国风格的风景画

从30年代到40年代因感情危机和艺术上扬弃与转换的渴求, 欧姬芙在新墨西哥色彩绚烂的荒原和沙漠中, 找到了能够表现她彼时内心感悟的新主题----尚未开垦的图像:沙漠中的贝壳、兽骨、山丘、峡谷、老树、枯叶、十字架和古老的泥砖教堂。她将想象力与自然结合一体, 色彩变得强烈、夸张, 更加强调光和色彩。一些评论家把她这一阶段的绘画概括为“光、广阔的土地及色彩”。这些作品以其全景式的构图、纪念碑式的庄严、静态的带状构成、强烈的色彩、平面的刻画、紧密而不坚硬的边缘、自然形式与人体形式的沟通为特点, 形成了她的现实主义与抽象结合的、宁静的、和谐的、永恒的品质7。

在乔治娅·欧姬芙的沙漠绘画中, 野生动物的头骨和骨盘是其反复使用的素材。山区干旱, 植物稀缺, 这些白花花的兽骨显然与优美而又充满生命活力的花朵形成鲜明对比。欧姬芙经常会去沙漠里拾取一些野生动物的骨骼带回家中, 或直接观察其纹理变化, 或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搭配。如1931年的作品《马头骨和白玫瑰》 (Horse’s Skull with White Rose) 和1938年的作品《公羊头骨和蓝色牵牛花》 (Ram’s Head, Blue Morning Glory) 等。在她看来即使是骨头也有它特有的形体美, 而这点很少有人理解。毕竟, 在西方传统绘画中, 骨骸和头盖骨都是“死亡”的象征。花朵与兽骨, 美丽与死亡, 着实相距甚远。

在几乎所有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的风景画中, 欧姬芙以实景为基础, 着重物象轮廓的描绘, 这使作品与实景之间确实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但这并不能因此将其归于写实主义风格之中, 因为欧姬芙在创作中变更了轮廓、比例和颜色等的表现形式。因此, 它们事实上是欧姬芙艺术生涯中最具创造性和想象力的作品。如创作于1930年的《新墨西哥州黑台地景观》 (Black Mesa Landscape, New Mexico) 、1944年的《黑色区域三号》 (Black Place III) 等。

欧姬芙随心所欲地画, 自由自在, 是其具有无穷艺术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即便是在后来的人生里, 她也一直尝试着寻找新风格, 甚至只身隐入荒凉的沙漠中, 终日与仍过着原始生活的西班牙裔住民为伍。远离文明及他人的影响, 她便能自成一格。

(四) 1950至1979年——追求生命永恒的极简主义绘画

步入花甲之年的欧姬芙, 作品同她后半生的生活一样, 简单宁静而诗意, 空灵深刻而哲理。这一创作风格的转变, 主要源于欧姬芙的身体条件。随着年纪的增长, 七十岁以后的欧姬芙, 身体机能的退化使她的势力逐渐减弱。视力功能的欠缺, 使欧姬芙以无法精准地辨别事物的具体形象, 只能靠外形的大概样式来进行创作。因此, 或许是为了心灵上的安定, 欧姬芙转向精神力量方面寻求指引。

如1956年创作的《庭院门和绿叶》 (Patio Door with Green Leaf) , 简化的色彩、近乎平涂的手法、几何化的造型, 以及模糊不定的透视关系, 使整幅画面不自觉地让人产生冥想。再如1958年创作的《通往月亮之梯》 (Ladder to the Moon) , 一具粗简的木梯悬浮于半空中, 仿佛在指引人们借助木梯这一通往天堂的“路”, 将灵魂和精神升华;而高挂于天空另一角的月亮则象征着终点。整幅画面充满了精神的意象, 并带有梦幻般的超现实主义色彩。再如完成于1963至1965年的《云上的天空》作品系列, 主要表现的是透过飞机机窗看到的云层, 棉花团似的白色云朵漂浮在蓝色的天空中, 构图简单明了。尽管退化的视力使欧姬芙很难对云朵作细致描绘, 只能以类似椭圆的几何形状替代, 但她依靠着准确的色彩感还是将天边云层的渐变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具象转抽象、脱离现实转而表达纯粹的精神、画面宽广而高深莫测等风格, 已然成为欧姬芙后期艺术特点的标志, 也昭示出其对生命的留恋和对精神永存的向往。

欧姬芙作为20世纪美国最出色的女性画家, 她和她的非凡艺术作品被视为美国现代艺术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引起美国艺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美国社会及公众对欧姬芙的兴趣也不断升级, 俨然是美国最受爱戴的著名偶像艺术家之一。尽管如此, 由于长期以来女性艺术家总是属于边缘群体的事实, 客观上理论界对欧姬芙艺术的道路和艺术风格的研究远比不上媒体对其生活中花边新闻的探秘与渲染, 她的作品在美国本土之外也并不广为人知, 据乔治娅·欧姬芙博物馆网上资料显示, 欧姬芙作品在欧洲展出, 仅是近十年的事, 且也只在英国、西班牙和瑞士等少数几个国家举办过作品展, 这与欧姬芙在现代艺术史上的地位及不相称。随着国际化进程和和艺术事业的多元化发展, 各国之间文化交流事业日益繁荣, 欧姬芙艺术的影响力也在迅速提升, 今年的2月和5月欧姬芙作品回顾展在首次在德国、意大利举办, 其它国家也将陆续举办, 相信不久的将来欧姬芙的艺术一定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青睐。

摘要:乔治娅·欧姬芙作为现当代艺术史上不容小觑的艺术家, 其自成一派的绘画艺术被誉为纯美国风格的象征。本文将欧姬芙的艺术人生分为四期, 结合她的心路历程和情感变化对其代表作品进行分析, 探寻其绘画艺术风格的实质内涵。

关键词:乔治娅·欧姬芙,艺术风格,抽象,半抽象

参考文献

[1]《欧姬芙:美国女画家传奇的一生》, 霍格瑞夫著, 成寒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

[2]《艺术中的精神》, 康定斯基著, 李政文等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3]《艺术风格学》, 海因里希·沃尔夫林著, 潘耀昌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4]《美国艺术三百年:适应与革新》, 美国古根海姆博物馆编著,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6.

上一篇:新闻广播策划下一篇:肾素与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