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村教育

2024-10-21

美国农村教育(通用10篇)

美国农村教育 篇1

摘要:美国农村公立学区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且流动频繁;学生辍学率居高不下;小规模农村学校因为经费问题面临生存危机, 这些都严重影响到国家追求教育公平和卓越目标的实现, 制约着整个国家教育的发展。美国社会特有的多元化利益集团, 充分利用专业研究成果、社区资源优势、专项投资和强大影响力, 采取有效策略积极应对, 在促进农村教育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为我国利用社会集团解决农村教育问题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美国农村教育,利益集团,发展策略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现阶段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 但据我国国家教育督导报告显示:农村边远地区教师数量不足、补充困难, 教师学科结构矛盾突出;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及生活条件水平亟待提高;农村中小学校因资金短缺, 办学条件急需改善。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我国教育的均衡发展, 同时也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高度工业化与城市化国家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障碍。美国联邦、州和地方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 而同时, 美国多元化利益集团也积极指引、影响和协调, 在农村教育问题研究、教育立法、师资培训等更广阔的领域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成为推动农村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此我尝试以新的视角审视美国利益集团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策略, 以期对我国社会力量推动农村教育发展有所借鉴。

一、美国农村教育发展现状概述

据美国农村学校与社区信托基金会 (Rural School and Community Trust) 系列调查报告《为何农村事关重大2011-12》 (Why Rural Matters, 2011-12)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 美国960万学生进入农村学区, 占公立学校学生数的20%以上, 另外180万学生进入那些没有被划归农村的农村学校学习, 合计占公立学校学生总数的23%以上。而且, 美国农村教育的规模和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2000年到2009年度, 农村学区招生增长比例超过22%。全国公立学校招生增长数的70%来自于农村学区。在那些进入农村学区的学生中, 有五分之二居住在贫困地区。招生数的增加在南部和西南部大多数的农村各州尤为显著。[1]农村公立学校规模的迅速扩大, 使得原有问题和矛盾更加突出。这些变化给政策制定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美国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利益集团的对策

(一) 学生辍学现象普遍存在。

1. 问题

据农村教育问题的多项研究, 农村学生辍学现象已经在美国各州非常普遍, 而且愈演愈烈。辍学的学生群体主要有:低收入学生;在经济发展不景气社区内极度隔离学校的学生;无家可归学生;进入贫困学校的学生;学业成绩落后者, 等等。这其中, 经济条件差和地域隔离成为了最为突出的原因。研究者普遍认为:辍学问题首先影响到国家的整体竞争力;另外, 辍学者对自身未来经济收入和对国家税收造成影响;辍学增加了健康开支;辍学导致了犯罪率的上升;辍学降低了参与民主投票或公民活动的能力和机会。由此看来, 辍学不仅是学生意愿的表达, 对个人终身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而且从长远看, 更进一步影响到国家经济发展、民主政治的稳定、社会公共秩序安定。因此, 辍学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 对策

(1) 创建合作型社区教育环境, 帮助学生完成学业。

美国自立国起, 公民参与社区事务的传统已经成为公民社会的精髓。全国性非营利组织“面向未来之职业” (Jobs for the Future) , 在解决农村学生辍学问题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该组织倡导与社区建立合作关系,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 为学生提供以社区为基础的学习机会, 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积极地干预和支持创建合作、学习型的校园气候, 大大降低了违纪行为学生的比例;该组织参与学校课程改革, 为学生设计双重大学课程学习、双重的中学课程学分的策略, 以帮助那些辍学学生赶上并顺利完成中学学业。在该组织的努力推动下, 各州教育决策者认识到:辍学问题本质上来源于为每位学生提供合格教育的公平信念的缺失。每个社区、每所学校理应积极认识并应对这个问题, 否则美国公共教育体制仍然可能对大多数弱势孩子造成继续伤害。[2]

(2) 为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 减轻经济负担。

农村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贫困, 是导致其他一切教育问题的源头。向学生提供资助, 帮助低收入家庭学生走出困境是美国众多基金组织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重要策略。例如:利奥诺·安尼伯格奖学金项目 (Leonore Annenberg Scholarship) 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公共政策中心主持, 利奥诺·安尼伯格基金组织资助。有幸获得奖学金者将获得四年他们在美国任何一所获得认可学院或大学开支的全额资助, 并且每位奖学金获得者在项目选择、申报、为大学做准备的各个环节都配有知识渊博、有强烈责任感的学者指导。这一举措, 使一部分处于困境中的优秀农村学生卸下了经济包袱, 改变了他们的人生选择, 帮助他们重新对未来树立自信。[3]

(二) 教师工资偏低, 造成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流动频繁。

1. 问题

农村学区地域偏僻、专业隔离、教学条件差等因素, 使农村学区在教师市场竞争中完全处于劣势。但是低工资却是影响农村学区对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吸引力的最为重要的原因。据美国教育数据中心统计, 2007—2008年度, 公立中小学全职教师年平均工资 (底薪) :城市教师为51, 200美元, 农村教师为44, 000美元, 所有教师平均工资为49, 600。[4]而且, 农村教师工资随着地域的差异、各州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学区的规模差异, 也存在着巨大的落差, 这就造成农村教师尤其是高质量教师分布的不均衡。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 (NCLB) 中要求到2005—2006学年末, 每一所公立学校的教师都必须“非常合格”, 即持有教师资格证书或经州教育部门认可的人员, 教师必须在其所教学科上证明自己的教学能力, 并具有硕士学位的要求。地方教育当局出于自我保护原因, 认为保留低水平教师和雇佣没有经验的教师, 可以降低成本。因此, 农村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 教师队伍的质量进一步降低。高需求的科目或专业领域教师:如双语教师、数学教师、科学教师、特殊教育教师更为稀缺。于是多学科教师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他们为多学科和多年级服务, 并承担课外职责, 身心疲惫, 职业怠倦感日益加强, 造成教师队伍流失严重、频繁更替。从美国全国范围内看, 教师流动率为15%, 农村地区教师流动率有时高达30%或40%, [5]使农村学生难以获得稳定、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2. 对策

(1) 加强组织领导, 为学校补充优质人力资源。

美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教师专业化运动, 一直在致力于解决教师队伍的数量与质量问题。“为美国而教” (Teach for America, TFA) 是美国一个颇有影响的非营利性组织, 它在农村教师优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走在了前面。该组织通过招募优秀人才执教、为领导活动投资等策略使生活在贫困中的孩子获得优质教育。[6]据美国媒体报道, 2009年全美共有3.5万名不同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申请TFA的400名教师岗位, 其中哈佛、普林斯顿等常青藤名校的学生占到申请人数的11%, 竞争异常激烈。幸运者经过5个星期的暑期培训后, 再被派到全美各地的薄弱社区学校执教两年。近20年来, TFA项目已经向美国条件艰苦的26个学区派出了两万多名教师。美国舆论认为, “为美国而教”项目的意义不仅在于它为美国欠发达地区学校输送了优秀教师, 更在于它肩负消除美国教育不公平的使命, 造就了一批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7]

(2) 植根社区文化, 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教师教育机制是否健全直接关系到农村教师的教育质量。据美国学者Barker和Beckner对美国教师教育项目和机构的调查, 在众多的教师教育项目中, 关注农村教师教育的不足2%, 只有28%的机构有关于农村教育的课程安排, 只有3%的机构拥有涉及农村教学的科目。[8]农村学校与社区信托基金组织强烈支持为农村学校量身定做的社区教育, 为农村教育者提供延展的、专业的发展活动。其特点在于:根植于特定地域的历史、环境、经济发展和文化;社区即学习的内容;侧重于重要的社区问题的解决;社区成员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起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社区教育通过促进对具体内容的深度思考、作为研究者与学者的持续性学术工作、满足或者超越州或当地绩效标准, 恰恰能够和联邦NCBL高质量的要求并行不悖。

(三) 教育投资严重不足, 学校生存陷入困境。

1. 问题

美国对全国公立义务教育不分城市和农村, 基本拨款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专项拨款, 一种是基本资助拨款, 即公式拨款。采用公式拨款旨在考虑学区在教育需求和教育财政能力方面的差异, 主要用于维系学区与学校的基本运转, 体现公平性。但公式拨款作为主要的拨款方式, 常常忽略非常小的农村学区。因为公式拨款是在学生人头数的基础上分配的, 这种拨款方式表面上看起来很公平, 但农村学校本身学生少, 还要维持昂贵的交通和设施维护开销, 在扣除这些之后就没有多少钱用于工资、材料和仪器了。[9]1980—1993年间的学校合并运动虽然对此有所改善, 但终因并校不增资, 农村社区环境并无根本改善, 反而徒增交通负担, 浪费学生时间。[10]在一些农村社区, 农村学校经常需要承担超越教育孩子义务之外的其他功能, 这些都增加了学区的运行成本, 小规模学校正常运行更加举步维艰。

2. 对策

(1) 积极影响政府决策, 改善农村学区基础设施建设。

美国典型的分权制框架下的地方自主发展的财政制度, 维持着地区间巨大的不平等, 并进一步导致不同地区之间教育机会与教育结果的不平等。[11]在2000年前, 美国800多农村县区和4400多个遍布全国42个州的国家林区学校, 教育经费主要来自木材销售收入, 而木材销售市场萎缩, 直接威胁到林区学校的生存。2000年, 美国全国教育协会 (NEA) 向议会发起并最终获得通过《保障农村学校及社区自治计划》 (The Secure Rural Schools and Community Self-Determination program) 项目, 该项目确保林区内学校获得稳定的资金流, 摆脱了众多孤立的农村学校关闭的困境。该项目至2008年已经期满。2008年9月, NEA运用便捷的信息渠道, 2008年10月, 《保障农村学校及社区自治法案》 (The Secure Rural Schools and Community Self-Determination Act) 作为公法中一部分得到重新授权。新的法案使学校每年可增加10万美元专项拨款, 用于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12]

(2) 利用权威研究成果, 为决策者敲响警钟。

美国利益集团能够对政府决策产生强有力的制约作用, 不仅在于他们选择有效的组织策略,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拥有强大的专业研究团队, 能够对相关问题进行全面、详尽的调研, 进行客观评价, 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政策建议, 从而为决策者敲响警钟, 推动问题解决的进程。美国农村学校与社区信托基金会, 一直致力于美国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研究。自2000年起, 该组织开始对全国50个州的农村教育情况进行研究评估, 从2001—2011年, 每两年发布一次主题为“为何农村事关重要”的评估报告。该系列揭示了农村公立学校及学区的优先政策需求, 描述了农村教育环境的复杂性, 使政策制定者能够更好地理解面临的挑战并能做出及时政策调整[13]。

三、启示

中国农村教育尽管与美国存在着巨大差异, 但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很多共同的问题。为了改善农村教育现状, 我国政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 农村教育改进计划的实施, 在遭遇地方财政不利和地方政府执政低效等条件影响下有时事倍功半。市场经济的发展催生出了众多非政府组织, 他们成为推动我国教育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鉴于此, 美国利益集团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策略, 可以为社会力量解决农村教育问题提供若干启示。

(一) 政策引导。

美国多元化的利益集团植根于美国独特的社会土壤, 美国宪法给予了利益集团存在的巨大空间。我国市场化经济体制也催生了众多利益集团, 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教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但是,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的目标, 是近20年来我国一直追求却未能实现的目标。国家应在政策上予以积极引导, 形成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 在集团自身利益和国家教育收益之间达到一种平衡。

(二) 法制规范。

利益最大化是利益集团最大的目标追求, 这种狭隘性就使得集团利益之间、集团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无法从根本上避免。因此, 《社会力量教育投入法》应该成为规范利益集团教育行为的重要保障, 通过法律的途径使得利益集团的利他行为获得法的肯定, 并以法的形式使支持教育的行为得到全社会的认可与推广。

(三) 利益倾向。

利益集团逐利的本性, 使得在面对促进教育发展“可为”与“愿为”两者之间进行取舍。应该引入完善的激励机制, 为利益集团支持教育行为实行一定的利益倾斜, 使集团价值在社会公益行动中得到体现, 自身利益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 并有效地激发集团的社会责任感, 使集团价值取向成为一种积极的社会导向。

(四) 信息反馈。

美国利益集团运用极具说服力的研究成果、发达的信息沟通渠道, 激发了社会民众参与教育的热情。而我国教育研究成果往往只是教育专家和政策制定者的专利, 民众信息渠道不畅通导致社会力量对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集体失语。我认为, 加强信息沟通与反馈, 对于利益集团积极的教育行为应及时获得公众肯定、有害行为得到有效监督和遏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决策过程也成为现今中国教育发展中一个突出的现象。但是比起美国, 这种非政府组织实践尚未形成长效稳定的参与机制、多方联动的社会运行机制和规范措施, 缺乏与社会公众教育理念的共鸣、对上层教育决策部门的深层次沟通和对教育问题专业性的研究等方面。鉴于此, 美国利益集团将资金、社区教育资源、社会影响力、专业研究成果形成有机整合, 使得农村教育问题在一定程度、一定阶段得到有效解决, 可以为我国解决农村教育问题提供宝贵的借鉴。

美国农村垃圾治理经验与启示 篇2

美国农村垃圾治理情况

美国农村的大多数人不是住在市镇,而是一家一户分散住在自家的土地上,比我国农户的分散居住程度高。美国拥有完善的农村垃圾收集运输网络,一般由规模不大的家庭公司承担,基本能够覆盖到每家每户。这些公司的员工也是农民,他们开着小垃圾车,到各家各户收取垃圾,同时收取一定费用。例如:美国的西雅图市政府规定,每月每户居民的四桶垃圾,需交纳13.25美元的费用,每增加一桶垃圾,加收9美元。这一规定实施以后,西雅图市的垃圾量一下减少了25%以上。

在美国农村,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带轮子的垃圾箱,居民每天早晨送到公路边,由专车带走分类垃圾。另外,每个家庭的厨房水龙头旁边,都安有一个小粉碎机,用于随时处理一些生活垃圾,然后流到下水道冲走。每个家庭都要将垃圾分类,装入塑料袋,然后装进不同颜色的垃圾桶里,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垃圾桶推到大门外的马路旁,等待环卫公司特大垃圾车将分类的垃圾装到车厢不同的格子里运走。杂草与落叶由每个家庭成袋堆放在自家周围。环保部门也派工具车前来割草、清扫路边的树叶、修整树枝。割下的草当场粉碎,可作饲料;截下的树枝,由粉碎机粉碎,将之用在公共场所,如放到树根周围,防止水分蒸发,并可防止泥土直接暴露在大气中,产生扬尘污染环境。

美国政府对农村垃圾治理的资助主要是由联邦政府农村发展部负责,重点是对农村公用设施的资助,而非提供全部建设资金。例如:美国政府每年从农业联合税中拿出几十亿美元.专门用于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资源保护工作,对治理项目投入补贴70%-80%。各州政府也都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列专项开支。其中,美国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可以通过在水和环境计划项目中得到拨款和贷款,分对象进行:拨款的对象是非营利的乡镇组织,目的是提供技术援助和训练;贷款对象是在农村地区从事污水和垃圾处理的企业,目的是改善和建设这些企业的运行设施。有一个限制条件就是接受这类拨款和贷款的农村地区人口不超过2万人。农村社区人口越稀少,收入越低下,那么它可能得到的资助就越高。

为了解决垃圾处理服务供给中的经费问题,美国设立专门的理事会或基金会,管理环卫资金。资金不仅包括政府的投入,也包括居民支付的垃圾费。对于垃圾处理厂的运营,实行“公共投资、私人经营”,即有关部门在建好垃圾处置厂后,先核算处理每吨垃圾的最低费用,然后将处置厂的运营权向社会公开招标,在达到环保标准的前提下,出价最合理的公司即获得运营权。

美国农村垃圾治理的经验

(一)完善立法是农村垃圾治理的根本保障。美国政府与议会先后于1965、1970年通过了《固体废弃物法》和《资源保护回收法》。除了联邦政府颁布的法案包含对农村垃圾治理相关规定外,有些市州还颁布了专门针对农村垃圾处理的专项法规。比如美国的俄克拉荷马州和肯塔基州,就对农村地区路边倾倒垃圾的问题颁布了法规,对非法倾倒垃圾的行为有详细的条文加以处理。此外,在农业污染控制方面,美国也有系统的法律框架,如清洁水法案(CWA);非点源污染实施计划——CWA319条款。美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对废旧家电的处理制定了一些强制性的条例。2002年当局针对废旧家电的回收利用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法令,对从事回收家电产品中制冷剂的人员资格、使用的设备以及回收比率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使废旧家电的回收利用过程能够达到政府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和技术指标。

(二)市场化运作是农村垃圾治理的有力手段。美国农业环境保护项目是自愿性的,联邦政府一方面通过资金、技术以及政策方面的支持,引导农场主参与农业环境保护项目;另一方面为提高保护政策的实施效率,在项目运作中引入市场机制,其支付水平取决于农场主环境保护水平与成效。为降低垃圾处理的成本,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就开始普遍采用招投标制度将垃圾服务承包出去。美国曾经对大约315个地方社区的固体垃圾收集的调查显示,私营机构承包要比政府直接提供这种服务便宜25%的费用。2012年由独立的研究组织提供的报告显示私营机构承包使街道清扫费用节约43%。

(三)公众参与是农村垃圾治理的重要途径。美国在制定环境相关法律、计划时,或者在许可建造废弃物处理设施时,都需要邀请农民广泛参与,而不仅仅是征求意见。只有农民参与制定的法律和计划,农民才有意愿遵守和执行,才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和计划。根据法律,农民可以申请组成类似于非政府组织的农村社区自治体,宣传、推广废弃物循环利用知识和家庭简单易行的再利用、资源化方法,或者是直接开展废弃物回收。在美国乡村,社区是最基层、最贴近民众的社会管理单位,是广大民众活动的基本场所。在农村社区中,主要实行公民自治,政府一般不干预社区管理,只是负责制定社区发展规划,提供财政支持,并对社区运行进行监督。像农村垃圾治理项目的选址、设计和规划等活动,是由当地居民自己组织、自愿参加的。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带轮子的垃圾箱,每天早晨送到公路边,由专车带走分类垃圾。

对我国农村垃圾治理的启示

(一)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加快制定农村垃圾治理法规。多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体系一直是以城市为中心展开的,农村环境保护相当薄弱,甚至在农村垃圾治理领域出现了空白。由于我国农村地区性差异性大,建议各级地方政府充分认识到农村垃圾治理的紧迫性与重要性,积极借鉴美国的经验,因地制宜地制定一系列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同时针对农村垃圾治理的特殊性积极出台专门立法,并尽快颁布实施,为我国各地农村垃圾治理提供切实可行的规范指导,从而实现农村垃圾治理的法制化管理。

(二)多方引资加强投入,共同完善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农村垃圾治理工作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清扫保洁工具设施的维护和清扫保洁人员工资、托运人员工资,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工作的实施。通过政府投资、社会集资和农民投资投劳的方法,集中财力物力解决农民关心的垃圾治理问题。镇村要加大农村垃圾处理的投入力度,确保农村垃圾处理支出有预算,落实资金。加快建设垃圾中转站、中转点等基础设施,加紧配置满足运转要求的垃圾运输车辆和分类垃圾桶。要在全域内统筹考虑,积极创造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治理的优惠政策和良好环境,引导多方投入,共同建设乡村环卫基础设施。

(三)建立公众参与垃圾治理的机制,营造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罗店镇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是为农村老百姓做的一项惠民工程,不能光靠乡镇修几个垃圾池,请几个保洁员。群众没有发动起来,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当前,发动群众参与垃圾治理的关键在于建章立制,营造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一是各村要建立宣传引导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向村民广泛宣传垃圾治理的必要性,使村民改变陋习,做生态文明的模范村民。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短信、报纸等村民能接触的媒体,宣传农村垃圾治理工作。二是要充分发挥地方各级政府和基层居民委员会、村委会在社区、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和建设中的自主作用,引导公众对环境卫生管理参与的积极性,支持各类环境卫生志愿者组织的活动,通过公众参与政策制定、价格听证、规划公示、污染监督、权益维护等形式,实现环境卫生管理民主化、决策科学化。三是积极组建环保志愿者或协会组织,利用各种帮扶活动引导村民把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要分开处理,像煤球、菜叶、秸秆等就不需入池只需简单堆肥处理就行。同时,协调组织指导村民搞好生态创建等活动,让他们养成环保卫生意识。

(作者单位:湖北省京山县罗店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欣闻

美国农村教育 篇3

1 美国白蛾生物学特点

1.1 美国白蛾的生活习性

笔者对鲁西聊城农村地区范围内美国白蛾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定点观测,自4月下旬,在某地杨树林选择4个小区,每个小区4点取样,每点选择15棵杨树挂牌,通过埋蛹、固定卵块、悬挂黑光灯、绑草把和固定被害树的方式对美国白蛾开展了各虫态期的定位观测。通过观测,该地区美国白蛾1年能发生3代,有卵、幼虫、蛹、成虫4种虫态,蛹常在枯枝落叶、砖石瓦砾、柴(草)堆、墙(砖)缝、树洞等处越冬。第2年4月中下旬第1代成虫开始零星羽化,4月下旬~5月中旬越冬代成虫开始羽化产卵,卵一般产于树冠枝条的叶背,约有几百粒甚至可达上千粒,幼虫孵出几小时后就能吐丝结网,5月中旬是网幕高峰期,大约6月中旬第1代幼虫开始陆续下树化蛹;第2代成虫在7月初开始出现,幼虫7月上旬开始危害,7月中旬出现第2代网幕高峰期,持续至9月中旬;第3代越冬代成虫8月上、中旬开始出现,8月下旬是羽化高峰期,9月上中旬出现第3代网幕高峰期,危害可持续到11月初,第2、3代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

1.2 美国白蛾的危害特点

1.2.1 美国白蛾食量大、食性杂。美国白蛾是典型的多食性害虫,可取食的植物达200种以上,有灌木、乔木、农作物、果树等,鲁西农村地区广泛种植的桑树、法桐、杨树、槐树、榆树、山楂、白蜡、樱桃、苹果等都是美国白蛾喜食的树种。美国白蛾食量还特别大,尤其在幼虫进入5龄后,食量大增,能在一夜之间把树叶全部吃光,如果喜食树木被吃光,幼虫便转移到邻近的农作物、蔬菜及杂草上继续危害。

1.2.2 美国白蛾适应力与繁殖力都强。

美国白蛾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性极强,能耐-16℃低温和40℃高温,5龄幼虫在无食物供应的情况下可存活13d;美国白蛾繁殖力特别强,1头雌蛾1次可产卵500~2000粒,年平均繁殖后代3000万头,最多可达2亿头以上。[3]

1.2.3 美国白蛾传播途径广。

美国白蛾可通过风力、成虫飞翔和老熟的幼虫爬行向外自然扩散30~50km。在发生期也可通过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交通运输进行远距离传播。

1.2.4 天敌少。美国白蛾属于外来入侵种,没有有效的天敌控制。

2 鲁西农村对美国白蛾的防控现状

自2008年美国白蛾在鲁西地区大量暴发以来,城区加大了对美国白蛾的防治,使得美国白蛾在城区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农村地区依然是美国白蛾繁殖和危害的重要区域。

2.1 林木经营方式的分散性导致防治责任难以落实

鲁西农村地区属于平原,林地面积大且分布零散,美国白蛾主要分布在道路两边、田间地头、院落四周和沟渠边,大量的树木和农作物为白蛾提供了富足的食物,而农村地区的卫生环境相对来说也为白蛾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便利适宜的条件。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得林地确权到户自主经营,形成林地分散的经营方式,增加了白蛾防治的难度,各农户在防治时间、防治技术上很难达成统一,最终会造成防治效果不理想。而农户林地结构和树种配置比较单一化,根据调查农民分散经营的林木,绿化树种主要栽植杨树,树种比较单一,缺少生物多样性,形成不了稳定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在这种情况下,病虫害极易传播蔓延难于控制,只要疫情发生,就会造成毁灭性灾难。如20世纪末,三北防护林所受天牛的严重危害以及黄山油松所受松材线虫的威胁,都是树种单一所致;而在天然林中,这种情况很少发生,表现出有虫不成灾。原因就是植物的多样性,营养结构的复杂性确保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

2.2防控体系不健全,防治配套设施不齐全,防治方法落后

据调查,当前鲁西农村地区防治美国白蛾的方法主要有剪除网幕、挖蛹、喷洒农药。白蛾一般危害20~30m高的大树,而农户家中大多是给农作物喷洒农药的背负式喷雾器,只适合低矮果树的防治,大型的喷药设施农民也不愿意投资购买,因此必然导致防治质量低、出现防治死角。农村地区的林业资源分布广而分散,在美国白蛾大量发生时期,防治任务重,而防治队伍大多是由临时抽调的农民工组成,他们缺少专业知识,没有针对虫情的不同情况来采取防治方法。有时防治方法落后于白蛾的生理变化,如白蛾已经化蛹,但他们的防治依然还停留在剪枝、喷洒农药上;在冬季采用草把诱集法防治时,没有及时撤换、烧毁草把,这样反而为美国白蛾提供了过冬化蛹的适宜场所。

2.3 防治资金缺乏、“面子工程”现象严重

在农村地区由于乡镇和村集体资金的不足,使得在美国白蛾的防控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存在“面子工程”现象,只在村道路两旁及明显的、上级部门常去检查的区域进行防治,对于偏僻的田间地头、沟渠、脏乱差的地方则是放任不管,使其成为防治美国白蛾的死角,这严重影响了美国白蛾的整体防控效果。

2.4 村民防虫意识淡薄

在对美国白蛾的虫情调查中发现,许多村民不了解美国白蛾的发生特点及危害,村民将下树的老熟幼虫清扫后没有处死,而是直接倒进了垃圾箱,这样反而为幼虫化蛹提供了便利。还有些村民认为防治是没有必要的,以为第1年多、第2年自然就会减少,由于对美国白蛾的防治在思想上认识不足,又缺少专业防治知识,使得在当前农村区域防治美国白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

2.5 化学药物防治的弊端

目前,在鲁西农村地区,对于美国白蛾的防治主要是化学防治,此种方法见效快,在疫情大发生时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也杀伤了天敌,污染了环境,增强了害虫的抗药性,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

3 鲁西农村对美国白蛾的防控措施

对美国白蛾的防控关系着鲁西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村民的日常生活,关系着生态安全和环境建设,如果防治措施不到位,造成白蛾疫情大范围的发生,将会给林业和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影响村民的生活。

3.1 做好虫情的普查、预测预报工作,加强检疫

对于美国白蛾这种外来物种,各级政府应建立和完善监测制度和监测手段,定期开展疫情调查,采取定点监测和全面监测相结合的方式,特别是广大林农发现疫情及时报告的办法,确保疫情及时发现。同时提高监测科学化水平,对监测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及时发布虫情预测预报。要加大检疫执法力度,按照有关检疫法规和技术规定,对于从美国白蛾发生区调出的木材、苗木、包装材料、交通运输工具等实行严格的检验检疫。

3.2 优化林分结构,自然防控

一要加强保护和利用鸟类等各类天敌,增加生物多样性;二要改造现有人工纯林,种植乡土化树种,实施片状针阔混交,使其逐步近自然化,从植物群落方面来防控美国白蛾;三要加强森林抚育,优化林分结构,增强林木抗性,建立形成比较稳定的人工林生态系统,提高林分的御灾能力,使林分逐步达到自控,实现生物和谐,生态平衡,有虫不成灾,森林健康的目标。[5]

3.3 广泛宣传,及早防治

各乡镇、村应利用村广播、电视、报刊、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宣传美国白蛾危害的严重性和防治的必要性,普及防控知识,及时公布虫情动态,动员全体村民投入到防治美国白蛾的工作中。应坚持“歼灭第1代,全面防治第2代,控制第3代”的防治理念,做到防早、防小、防好,改变目前“追着屁股打”的局面,把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中。

3.4 采取综合防治技术

3.4.1 人工防治。

利用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点,在其危害的几个关键环节,采取不同的人工防治方法。方法有:①摘除卵块和网幕。在产卵盛期,幼虫4龄以前群居网内取食,可以用高枝剪人工摘除卵块和网幕,然后集中销毁。②草把诱蛹。在老熟幼虫化蛹时在树干距地面1 m处,用稻草或草帘将树干围起来,诱集老熟幼虫在此处化蛹,化蛹期每隔7~9d换1次草把,然后将换下的草把集中烧毁或深埋。③人工挖蛹。在早春或初冬季节,在树洞内、墙缝、树叶堆下挖越冬蛹。④灯光诱杀成虫。根据美国白蛾成虫的趋光性,在美国白蛾上1年发生区悬挂黑光灯来诱捕成虫。人工防治污染少,有利于环境保护,但比较费工费时,一般适合零星发生或发生初期时应用,或作为其他防治方法的辅助措施。

3.4.2 化学防治。在美国白蛾刚传入鲁西地区之时,各地都采取了严厉的应对措施,力求斩草除根,因此使用了像久效磷、灭多威、拟除虫菊酯类等残留期长、触杀性强、剧毒的化学药剂,这些药剂对于生态平衡、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等会产生很大的副作用。而随着人们环保观念的加强以及科技的发展,一些低残留、低毒、环保型的植物源、人工合成制剂被试验出来广泛应用,如苦参碱、阿维菌素、灭幼脲、除虫脲等药剂。对于1~4龄幼虫可采用20%除虫脲6000倍液,或5龄以上喷洒2 5%灭幼脲3号2000倍液防治,均有较好防效[6],但为了防止污染和保护环境,应严格控制化学药物的使用。

3.4.3生物防治。相比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污染少,害虫不会产生抗药性。①释放周氏啮小蜂。周氏啮小蜂寄生于美国白蛾的蛹中使其不能羽化,是美国白蛾的主要天敌,放蜂最佳虫期为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放蜂量按经验公式:TN=W×AN×3计算;放蜂次数采用每代美国白蛾放蜂2次,共放蜂4次。放蜂方法:将长20cm、宽5cm的厚纸条折成漏斗状,钉于树干的背阴面,把孕蜂裸蚕蛹放入漏斗中,让小蜂羽化而出;带茧蜂蛹可直接挂于树上。每代放1次[7]。经过放蜂的地区,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最高寄生率达88.02%。由于放蜂防治区禁止使用化学农药,因而保护其它天敌,使这些天敌的种群数量大大增加[8]。②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CNPV)。利用白蛾病毒具有专性寄生性,能抵抗恶劣环境,快速扩散蔓延,并且可以传给后代,使其世代带毒的特点。在美国白蛾幼虫2~3龄期喷施浓度为1.5×109~3.0×109PIB/m L HCNPV,防治效果为93.7%~99%。因为在强烈的阳光下容易失活,所以在阴天或太阳落山后施药[9]。③苏云金杆菌。它是目前为止使用最多的细菌性杀虫剂,在美国白蛾幼虫4龄前喷施,浓度为16000 IU/mg苏云金杆菌2 000倍液。④性信息素引诱。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发出美国白蛾性诱芯可用于种群动态、成虫发生期、疫区扩散蔓延趋势监测、诱杀防治。当虫株率低于5%时,在美国白蛾成虫期,按50m距离和2.5 m或3.5 m高度,设置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美国白蛾雄蛾。

摘要:美国白蛾是危害农林植物的世界性检疫害虫,自2008年在鲁西地区大面积发生以来,给人民生活和农林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而农村地区是美国白蛾防控的重要区域,通过调查美国白蛾在鲁西农村的发生、危害及防控现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美国白蛾,鲁西农村地区,危害,防控现状,防治

参考文献

[1]张向欣,王正军.外来入侵种美国白蛾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15-219.

[2]张乃芹等.鲁西北地区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综和治理[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4):109-112.

[3]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J].湖北农业科学,2009,10(48):10

[4]王秋芬等.美国白蛾的防控瓶颈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

[5]张兴印.萧县美国白蛾的发生及防控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8)

[6]扬宝山,梁伟,曲士松.济南市美国白蛾调查及控制措施[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2(3)

[7]千俊亮,孟雪,马明.美国白蛾综合防控技术及治理策略[J].河南林业科技,2010.30(2).

[8]杨忠岐等.白蛾周氏啮小蜂可持续控制美国白蛾的研究[J].林业科学,2005.41(5).

阿拉巴马州:美国版新农村建设 篇4

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已经成为世界上吸收外资的主要国之一,但是中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一些农业大省在对外拓展贸易、招商吸收外资方面,比起沿海地区各省市差距很大。在“新农村建设”之下,欠发达的农业大省在未来的经济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如何改变他们的现有面貌?

本文将介绍美国阿拉巴马州是如何从一个地道的农业州转型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他们的做法,或许对今天的我们有更多的启迪。

地处美国东南部的阿拉巴马州面积5.17万平方英里,人口450多万,风光宜人,遍布山峦、湖泊和茂密的森林,雨水充足,南部濒临墨西哥湾。

经济结构巨变

阿拉巴马州十几年前经济以农业和林业为主,棉花曾是阿拉巴马州的主要产品。这种情况在90年代初期发生了变化。1993年,该州吸引奔驰公司建立其在美国的第一家工厂,这使阿拉巴马州经济的引擎开始发生改变。不过,林木产品至今仍是阿拉巴马州的一个重要产业,其可供商业开发的森林面积多达2300万英亩,在美国排名第二。

伯明翰是阿拉巴马州最大的城市。早在1960年前,伯明翰一直是美国一个重要的钢铁重镇,曾在二次大战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在钢铁工业衰落后,阿拉巴马州开始向其他工业领域迈进,逐渐演变成美国南方一个重要的汽车和航天工业基地。今天的阿拉巴马州有300多家航空、航天公司。波音、洛克希德·马丁、麦道公司等在这里都有生产设施。欧洲的空中客车公司不久前宣布要在阿拉巴马州的莫比尔建造一个空中客车飞机的工程中心,这个中心将于2007年1月正式启动使用。

阿拉巴马州大学医学中心是美国东南部的一个重要医学研究机构,带动了附近的医疗器械、制药业和生物医学的发展。现在,伯明翰最大的行业是与医疗服务有关的行业。

阿拉巴马州的交通运输也很发达。州内有2.35万英里的高速公路和4700多英里长的铁路网,并拥有美国第二大内河运输系统。在海运方面,俯瞰墨西哥湾的莫比尔港是美国最大的深水港之一,服务的航线超过130条,有14个公共码头和155个专用码头。

在阿拉巴马州投资的公司主要来自德国、荷兰、日本、英国和法国。截至2003年,外资控制的公司为阿拉巴马州制造业12%的劳工队伍提供了就业。

目前,阿拉巴马州最大的出口市场是加拿大,其次是德国和墨西哥,其他出口市场包括日本、中国、英国、韩国、法国等。中国现在是阿拉巴马州第五大出口市场。阿拉巴马州的主要出口产品为运输器材,占其出口总额的29%。其他重要的出口产品包括化学产品、机械制造、金属制品等。在农产品方面,大宗的出口包括家禽、棉花、花生、大豆和饲料。

引资政策看点

美国南部的阿拉巴马州是美国最具南方色彩的以农业为主的一个州,在美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阿拉巴马州政府在对外扩大进出口贸易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措施来吸引外资。

阿拉巴马州政府为外资公司提供劳工队伍的培训,以满足外资公司的要求。一旦这些公司创造20个以上的工作机会,政府就取消除教育税以外的一些税收。阿拉巴马州的公司税只有6.5%,是全美国公司税率最低的州之一。其中,销售税从1%~4%;制造业和农业机械的销售税只有1%~1.5%;汽车销售税为2%。阿拉巴马州目前共有27个提供税收优惠或减免的工业园区,另有6个对外贸易区。

阿拉巴马州的水利和电力资源也很发达,工业用电价格是全美最低的州之一。此外,阿拉巴马州政府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在企业地点选择的问题上予以协助,帮助修建通往企业所在地的道路。

阿拉巴马的主动出击

阿拉巴马州早在二十年前就与中国的湖北省建立了友好关系。据阿拉巴马州国际贸易办公室主任希尔达·洛克哈特介绍,“这一友好关系侧重于农业和林业技术的交流,并没有刻意向贸易和投资方面发展。但是阿拉巴马州和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十分迅速。在阿拉巴马的出口清单上,去年中国从第六大出口目的地上升为第五大出口目的地。”

2005年,来自中国的进口上升了大约37%;2004年,这一数字高达800%。近十年来,阿拉巴马州从中国的进口达到大约4.32亿美元,其中最多的产品是数据处理设备、电讯器材,煤和焦炭,木制家具;与此同时,阿拉巴马州的对华出口也增长得很快,在2005年达到将近4.67亿美元,增幅达到20%,主要产品包括塑料制品、棉花及纺织品、化工产品及农产品。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阿拉巴马州把更多目光投向中国。赖利州长7月7日率领一个工商代表团访问中国,途经北京、武汉、上海和南京。这是赖利首次率工商代表团访华,目的是扩大双边贸易,吸引中国企业赴阿拉巴马州投资。

美国农村教育 篇5

一、走入困境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

但在这个探索和实践过程中,部分村庄也出现很多亟待解决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其中首要问题就是村委会和农村党支部之间的矛盾,即“两委”的矛盾。1998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委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享有管理村务的一切权力,同时还规定:村级党组织是农村基层的领导核心。这种规定虽然在总体思路上无可厚非,但是却为“两委”的矛盾埋下了制度安排上的根源。在实际操作上,这种矛盾体现在多方面:一、村委会和党支部关系不明确,很多地方出现“以党代政”、“党政合一”的情况。二、村委会与党支部斗争激烈,争做“一把手”。三、村委会和党支部互相推诿责任和村中事务,造成当地管理松弛,社会秩序混乱。其次,基层组织的选举中贿选或者暴力干涉等有悖民主精神和自治精髓的行为频现。再次,农村宗族势力和利益集团对农村自治的挑战和威胁。此外,很多农民的自治意识、参政意识以及民主意识淡薄,思想意识落后,对村委会选举等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部分农村干部受“官本位”以及“当官发财”的传统思想影响严重,权力寻租现象严重。

这种种新问题和新情况都不约而同的导致一个无序的、无效的农村社会管理局面。

二、美国城市经理与走出困境的设想

我们首先把农村自治的实施状况粗略地分成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对于自治制度实行很顺利、农民参政意识高涨的村庄,继续稳步推行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以保证其健康有序的发展。第二、对于自治制度实施较顺行,农民参政意识正在萌生的村庄,可以尝试通过创新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的途径探索新思路。第三、对于自治制度实施不顺利,农民参政意识淡薄的村庄,应该积极探索新途径和新思路,以期尽快走出困境。

新中国成立以来实行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更多地是从制度层面上赋予其民主价值和民主实践的基本通则,它更多地关乎价值理性,即民主制度本身的构建,而忽视了其工具意义,即运用它能否在民主实践的基础上有效地管理农村。

基于以上几个层次的考虑,笔者认为,大胆引进美国的城市经理制或许是把农村从基层民主自治的问题困境带出的有益探索之一,其鲜明的企业化、专家化、科学化管理特色可能是解决农村自治有效性问题的良策之一。

美国城市经理制确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市政改革时期。它主要效仿当时成功的大企业管理体制——董事会经理制。城市议会即相当于企业董事会,城市经理即相当于企业的经理,并且通常是教育背景、从业经历、管理能力的行政管理专家。其实施要点是,首先由民选产生市议会(通常是5—9名),市长是议会中一员,不享有超出其他议员的权力,仅是名誉职务。市议会产生后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城市经理并将所有行政管理权赋予城市经理,城市经理由市议会任免,向议会负责,由议会视其政绩确定其任期。

但应注意以下几点:一、主要在以上自治制度的实施状况层次中第三个层次大胆尝试,可以考虑在第二个层次中适当借鉴。二、它只是在原有的制度安排上在实践层面的补充,实际操作坚持以国家相关规定和制度安排为最根本依据。三、各地应因地制宜,切不可其生搬硬套。四、最初尝试可能不会达到预期的目标,要通过不断的修正和调整。其具体实践说明如下:

第一,由村民选举产生村委会成员,村委会成员中得票最多的委员任村委会主任。村委会主任只是名誉职务,只是村委会的名义上的代表,不享有特权。由选举产生的村委会面向社会招聘村庄经理,赋予村庄经理管理本村庄的权力同时对村委会负责,其薪酬和任期由村委会根据其业绩决定,村庄经理要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由他任命管理人员负责村委会下设各部门的工作,有些村庄事务简单可直接由村庄经理直辖一切村务。村庄经理与村委会相互制约,各司其职。

第二,理顺村委会和党支部的关系,理顺二者关系也就是要正确理解政治民主和社会民主之间的关系。党支部最基本的社会政治功能应立足于代表绝大多数村民的意志和利益间接管理村内事务,在权力有限的前提下强化其对村委会和村庄经理的有效监督,工作重点应放在协调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的贯彻和落实而不是执行。

第三,村委会委员的选举方式也应尝试仿效城市经理制,谨慎采用在一村之中采用海选的方式,笔者认为海选的方式更容易受宗族势力和贿选等行为影响。

第三,开办面向普通农民和村庄经理及工作人员的两类培训班。面向普通农民的培训班着重在于提高村民的政治意识、思想文化素质、科技致富能力等。面村庄经理及工作人员的培训班应把着眼点放在提高工作能力上和道德品行上。力求给农民和农村干部都来一次“精神革命”。培训班的工作纳入村庄经理的日常工作中,这可以保证这种培训形式的长久性和有效性。

第四,村庄经理还应积极地、有选择地把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到农村事务的管理上。借鉴不断创立的新的政治技术,力求高效完成管理工作。

对于第三层次的村庄来说,这种实践相比以前有着明显的积极意义:

首先,这种设置和安排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管理的有效性问题。经理制更充分地体现了企业化管理原则,他可以把现代企业的有效管理经验带到农村的社会事务管理中。村庄经理与原来的村主任不同,村庄经理相对于村委会来说,他只是一名“雇员”,村委会随时可以宣布解雇这位不称职的员工。而原来村委会主任则不同,在现实操作中,村委会不能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村主任,村主任极易受“官本位”思想影响,凌驾于村委会之上或者怠慢管理工作的情况,而这两种情况都削弱村务管理的有效性;村庄经理只对村委会负责受其监督,而民选的村支书往往在私利的驱使下热衷于同上级党委和政府或者同级党支部书记打好关系,忽视绝大多数的村民利益。

其次,主张党支部对村内事务实行间接管理,并不是在排挤党的领导,相反是在加强党的领导,把党的基层组织从村内的繁杂琐碎的事务解放出来,更好地把握农村社会发展的大局,全面规划农村工作。它不仅理顺了村委会和党支部的关系,还有效地加强党在基层的组织力量,增强了村庄经理处理好村庄事务的现实可能性。

再次,经理制可以有效地打破地方宗族势力对村委会的垄断和控制。这种打破首先是在村委会委员的选举上,即使大的家族在村委会占据了委员的多数席位,但是具体的事务处理是由招聘而来的村庄经理具体实施,由某个占多数的大家族实力不可能频繁的更换村庄经理。其次,掌握村务管理权的是公开招聘的经理人员,宗族势力难以深入这种企业化的模式中。

这种探索的实质在于力图借现代企业管理的利剑来斩除我国农村基层自治中种种弊病,在这一过程中,农村的管理过程会更加关注本地区的发展和本地居民的生活,这是最重要的意义。

三、结束语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进步运动的蓬勃发展、公共管理新理念的出现、企业管理理念的普及,城市经理制得以确立。在高速发展的中国,同样可以大胆地标新立异,大胆地进行试错,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我国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满足广大农村的发展需要。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具有鲜明特点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不断出现的问题日益把农村的自治实践带入“死胡同”,在新形势下积极完善我国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对实现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借鉴美国城市管理的成功经验大胆探索我国农村基层自治的新途径、新思路。

关键词:农村基层民主自治,问题,美国城市管理

参考文献

[1]孙建军:《美国城市经理制的初步确》,《兰州商学院学报》,2004年10月。

[2]邱吉顺:《农村基层民主自治首要矛盾解析》,《理论界》,2005年11月。

美国农村教育 篇6

为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促进项目任务完成, 根据项目计划, 农业部科教司组团于2013年6月24日~7月3日, 赴美国、加拿大实地访问了有关国际组织、行业协会、企业和建设工地, 考察了美、加两国节能砖及节能建筑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1 考察概况

1.1 世界银行

6月24日上午, 代表团一行拜访了世界银行南亚可持续发展局, 座谈了解了发展中国家 (孟加拉、印度、尼泊尔等) 制砖行业节能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学习南亚和拉丁美洲的经验。据世界银行南亚可持续发展局经济学家李洁女士介绍, 近几年, 世界银行南亚可持续发展局在孟加拉、印度、尼泊尔等发展中国家组织实施了一些窑厂改造、推广农村制砖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等项目, 取得了初步成效。

代表团团长李波向世界银行与会代表详细介绍了农业部正在执行的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节能砖与农村节能建筑市场转化”项目的情况, 代表团还就农业部未来与世界银行进一步开展相关领域合作与交流进行了讨论。

1.2 联合国基金会

6月24日下午, 代表团访问了联合国基金会, 听取了美国国务院清洁炉灶推广部主任杰克·姆斯、美国环保局炉灶和室内空气清洁部专家约翰·密特彻尔、联合国基金会项目助理/中国经理吴季忡介绍美国和墨西哥、尼泊尔等不发达国家农村能源领域开展的相关活动和下一步打算。联合国基金会国际能源效益部主任马克·赫匹肯斯还详细介绍了墨西哥农村建筑节能项目实施情况。

代表团团长李波向联合国基金会和其他与会代表介绍了中国农业部在农村能源与资源环境领域开展的工作, 以及“节能砖与农村节能建筑市场转化”项目的情况, 双方就未来进一步加强联系与沟通, 推进合作达成了一致意见。

1.3 美国制砖工业协会

6月26日, 代表团拜会了美国制砖工业协会。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格雷格·博彻尔特详细全面介绍了美国制砖工业发展历史、现状和美国制砖工业协会的组成、使命、目标、运作方式、组织机构以及工程技术服务项目等。

根据美国制砖工业协会提供的2011年统计数据:

目前全美国有62个制砖公司, 157个砖厂, 351条焙烧窑;年生产能力约为91.2亿普通砖 (美国标准砖规格:长度190 mm、宽度90 mm、高度60 mm) ;其中;年生产能力达2000万普通砖的公司约19.0%;2000万块~7 990万块普通砖约有35.7%;8 000万块~29 990万块普通砖占28.60%;30 000万普通砖以上的约16.7%;2011年全美国实际生产35.2亿普通砖, 实际销售32亿普通砖, 平均每个企业年生产能力约5810万普通砖, 年实际生产2242万普通砖, 销售2038万普通砖, 2011年企业利用率约为38.5%。

美国制砖工业由美国人自己投资的公司占少数, 而由国外投资, 或由国外在美国开一分公司却占有一定比例。美国生产和销售是分开的, 销售商达400多家。

美国制砖工业原料通常采用配料, 页岩为主要原料约占55%, 平均开采距离约19 km, 其次黏土约占42%, 平均开采距离约32 km, 其他约2%;

美国制砖工业通常采用的生产工艺: (1) 焙烧系统:95.2%采用隧道窑, 4.8%采用间歇窑, 其他方式不足0.5%, 一般焙烧温度为1000℃~1100℃, 焙烧周期24 h~48 h; (2) 使用的燃料是主要是天然气, 约占总量的80%, 煤约占12%, 锯末约占5%, 甲烷 (沼气) 约占3%; (3) 成型工艺93.5%为挤出成型, 4.8%模压成型, 1.6%为干压成型, 有少量手工成型; (4) 美国生产烧结砖基本上是用于建筑外墙装饰的装饰砖, 装饰面工艺在配料时加入着色剂, 在挤出泥条时进行喷砂、滚花、倒角、剥皮等处理后, 在进行网纹表面压花、颜料涂层、泥浆涂层及喷彩砂工艺处理; (5) 码坯系统:自动码坯占65.1%, 手动码坯占30.6%, 机器人码坯占4.3%; (6) 卸砖出窑系统:手动机械的卸砖出窑占78.8%, 自动机械卸砖出窑占20.7%, 机器人卸砖出窑占0.6%; (7) 包装打包系统:手动包装打包占60.9%;自动机械包装打包占22.3%;手动自动机械机械包装打包占13.6%;其他包装打包12.5%。

生产能耗:干燥及焙烧25 Therms (1000 kcal) /t原料, 原料处理及成型62 k Wh/t原料产品以烧结装饰砖为主占产品的比例95.8%, 建筑砖仅占产品比例的0.9%, 用于铺设人行道、车行道、广场、仓库等路面及地面工程烧结路面砖约占产品比例的3.3%, 产品规格及销售比重2011统计:标准砖90 mm×60 mm×190 mm占销售总额的38.4%, “国王砖”70 mm×70 mm×250 mm占销售总额的26.3%, “皇后砖”70 mm×70 mm×200 mm占销售总额的12.1%, 工程砖90 mm×70 mm×200 mm占销售总额的9.3%, 效用砖90 mm×90 mm×290 mm占销售总额的5.2%;销售半径及比重卡车运输占95%平均半径300 km, 火车运输占5%平均半径960 km。

美国制砖工业环保方面十分重视, 在综合利废方面;生产原料中废弃黏土占32%, 着色剂占14%, 废砖末占8%, 瘠性材料占6%, 窑炉灰占3%, 废玻璃占3%, 污染土壤及污泥各占1%;在原料开采矿区复垦方面:原料开采矿区必须有复垦计划和要求, 政府与企业一般都签订复垦许可协议, 复垦一般采用种草等植被恢复;水污染控制处理, 制砖企业对水环境影响较小, 美国制砖企业进行水污染控制处理循环重复利用的只占20.6%, 采用澄清池处理的占6.9%, 建水处理厂处理的占3.2%, 未进行水污染控制处理占67.2%;烟气的大气污染控制:小企业排放不到10 t/h, 目前没有排放控制要求, 大型企业超过10 t/h, 采用干石灰Adsorbers (DLA) 注入/织物过滤器 (DIFF) 等大气污染处理系统;

废弃物的处置:制砖企业废弃砖大约占成品的3.4%, 通常回收经过粉碎处理后做陶粒、陶沙或道路建设基础使用, 其中陶粒、陶沙应用占50%, 覆盖装饰地表的占44%, 道路建设基础使用占3.7%。

美国目前制砖行业面临的问题, 首先是环境问题, 主要是美国政府对生产企业的原料采矿及原料采矿坑的水污染要求和安全要求比较严格;对生产企业的烟气的大气污染排放要求及安全生产要求;以及联邦政府对员工健康、矽肺、粉尘控制、重复性劳动强度处罚规定较重;

第二方面问题是, 美国的制砖工业原料开采距离较远生产成本较高, 加之能源消耗相对较高, 美国的制砖工业成本较大。

最后, 价格较低的其他材料比如人造石、混凝土砖、混凝土砌块的竞争, 目前制砖行业压力比较大。

考察团中国砖瓦工业协会周炫副秘书长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西安有限公司总经理) 介绍了中国砖瓦工业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双方对开展两国相关行业协会之间以及企业之间的合作表示了浓厚兴趣, 对今后开展交流沟通取得了初步共识。

1.4 美国节能建筑施工现场

在美国制砖工业协会格雷格·博彻尔特总裁的陪同下, 代表团访问了华盛顿特区郊外住宅/商业建筑建设工地, 实地考察了解了建筑节能的技术措施以及节能砖在住宅/商业建筑中的应用状况。

1.5 宾夕法尼亚州Watsontown砖厂

6月27日~29日, 代表团赴宾夕法尼亚州Watsontown砖厂, 现场考察美国中小型家庭式砖厂生产情况, 了解美国和州政府支持中小制砖企业的政策及机制, 学习制砖企业的节能、环保技术。

宾夕法尼亚州Watsontown砖厂是一个百年家庭企业, 目前的企业是由第四代执掌。自第四代执掌之后对老企业进行了更新改造换代, 选择德国林格 (LINGL) 公司技术, 分别投入1900万美元、1 900万美元, 于1978年、2000年先后建成两条烧结挤出装饰砖全自动生产线, 2008年又投资2 300万美元建成一条烧结挤压装饰砖全自动生产线, 目前的Watsontown砖厂共有三条全自动生产线, 已完全成为一个现代化制砖企业, 产品品种多样, 基本上包括了美国市场需求的各类砖型。

1.5 加拿大多伦多市Hanson Aldershot砖厂

6月30日~7月2日, 访问了加拿大多伦多市Hanson Aldershot制砖厂, 现场考察了节能砖生产全过程, 学习了加拿大制砖工业企业制砖和节能减排先进技术。

Hanson Aldershot制砖厂, 产品约占加拿大60%的生产量和销售量, 目前工厂占地200英亩, 办公及生产车间248000 m2, 两条德国凯乐 (KELLR H, C, W, ) 公司设计建造的全自动生产线年生产能力1.85亿块标砖 (规格190 mm×90 mm×60 mm) , 工厂全天24 h运营, 每周7 d, 制作和打包车间连续生产4班, 破碎2班 (白天和下午) (每周5 d) ;生产人员40人, 维修8人。

Hanson Aldershot制砖厂使用原料昆士顿地区的页岩, 大约40年的储备, 采矿主要采用7 m3码翻斗叉车和推土机将页岩开采后, 长期风化。

生产原料经过长期风化后, 原料首先通过板式给矿机运输原料给单辊破碎机进行粗碎, 粗碎物料再通过翻斗叉车输送给研磨破碎机二次破碎, 破碎后的物料经过8目振动筛和悬浮式选料机将物料分选;过大的材料将再次循环破碎, 悬浮式选料机循环至合适尺寸物料运送给搅拌机加工。采用了Pugmaster湿度控制系统的搅拌机, 将物料搅拌至含水率在2%~4%到6%~9%之间送入陈化仓陈化;系统生产能力25 t/h。物料陈化后, 通过32斗挖掘机将物料由皮带送入大型搅拌机以进一步混合, 水分控制系统调整含水率达到挤出的要求, 约12%~14%, 物料运到真空挤出机机, 通过真空室挤出成泥条, 泥条通过涂层和装饰生产线, 切条送入切块和码坯系统, 废坯进入碎料切碎机, 通过均匀给料机进入大型搅拌机重复利用;成型生产能力90 t/h。

砖坯进入码坯系统后, 由4台5760单位机器人组成的码坯系统, 将砖坯码放到长221英寸, 宽258英寸, 高43英寸的窑车上, 进行干燥处理, 干燥窑长597英尺 (约182 m) , 干燥窑容量27个车位, 干燥周期25 h, 最高温度250℃, 相对湿度最初小于75%, 结束时小于0.5%, 干燥后砖坯残余含水率小于0.5%, 干燥利用隧道窑余热及补热生产。

干燥后砖坯进入焙烧隧道窑, 焙烧隧道窑长541英尺 (约165 m) , 焙烧隧道窑容量27个车位, 焙烧温度1100℃, 焙烧周期24 h~30 h, 焙烧采用天然气, 燃烧系统有24个独立控制的燃烧器组, 每个燃烧器组被调整到设定值的PID回路的PLC程监测。将焙烧隧道窑调整为预热带, 焙烧带, 急速冷却带和冷却带。

冷却后的成品由Keller gmb H设计的4台5 760单位机器人组成的卸砖系统和Keller gmb H包装系统卸砖和打包, 生产能力每班大约35台车。

Hanson Aldershot制砖厂成品堆场有铺设面积为29 193 m2的清洁和安全存储能力, 等同量3 000万砖。

烟气及废气排出大气污染处理系统, 粉碎、原料处理、成型、干燥、焙烧及卸砖和打包系统都建设了除尘系统, 烟气及废气则

通过BACT/赫尔米克过程系统氟串联吸收处理系统及过滤系统处理的烟气降氟废气排放远低于允许水平, 处理能力大约2 000 kg材料每小时产生140 kg废物, 其余的被回收;处理系统高度207英尺 (63 m) 。

2 美国、加拿大制砖及建筑节能先进经验和技术

2.1 先进的节能型墙体结构

美国、加拿大烧结砖产量的90%用于外墙装饰, 墙体施工由4个部分组成。从里到外:第一, 内部衬墙 (可以是混凝土砌块结构, 也可以是轻钢龙骨结构或木结构) 要做防水处理;第二, 隔热保温层和金属固定件;第三, 留有固定的空间, 目的是增加隔热保温空气层;第四, 外部的烧结装饰砖, 这种外墙耐久隔热保温层, 即利用了烧结制品的美观耐久抗风化防水性能优越, 又将热保温层和金属固定件及增加隔热保温空气层有机结合, 保证了围护结构所有性能, 这种夹心墙体结构确需我国学习。

2.2 先进的自动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

美国、加拿大制砖企业自动化程度很高基本上是全天运行, 如加拿大多伦多市附近的Hanson Aldershot制砖厂全天24 h运营, 每周7 d, 制作和打包车间连续生产4班, 破碎2班 (白天和下午) (每周5 d) ;生产人员40人, 维修8人, 劳动生产率是我国的10倍

2.3 严密、系统的环保措施

美国、加拿大制砖工业环保方面十分重视。以美国为例, 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有:

在综合利废方面:生产原料中废弃黏土占32%, 着色剂占14%, 废砖末占8%, 脊性材料占6%, 窑炉灰占3%, 废玻璃占3%, 污染土壤及污泥各占1%;

在原料开采矿区复垦方面:原料开采矿区必须有复垦计划和要求, 政府与企业一般都签订复垦许可协议, 复垦一般采用种草等植被恢复;

水污染控制处理, 制砖企业对水环境影响较小, 美国制砖企业进行水污染控制处理循环重复利用的只占20.6%, 采用澄清池处理的占6.9%, 建水处理厂处理的占3.2%, 未进行水污染控制处理占67.2%;

烟气的大气污染控制:小企业排放不到10 t/h, 目前没有排放控制要求, 大型企业超过10 t/h, 采用干石灰Adsorbers (DLAO) 注入/织物过滤器 (DIFF) 等大气污染处理系统;但企业一般都建有烟气大气污染处理系统和粉碎、原料处理、成型、干燥、焙烧及卸砖和打包除尘系统, 我们参观学习的宾夕法尼亚州Watsontown砖厂和加拿大多伦多市附近的Hanson Aldershot制砖厂都建有烟气大气污染处理系统和除尘系统。

3 对我国农村制砖及建筑节能减排的借鉴意义

夹心墙体结构: (1) 内部衬墙 (可以是混凝土砌块结构, 也可以是轻钢龙骨结构或木结构) 要做防水处理; (2) 隔热保温层和金属固定件; (3) 留有固定的空间, 目的是增加隔热保温空气层; (4) 外部的烧结装饰砖, 这种外墙耐久隔热保温层, 即利用了烧结制品的美观耐久抗风化防水性能优越, 又将热保温层和金属固定件及增加隔热保温空气层有机结合, 保证了围护结构所有性能。这种先进的夹心墙体结构值得我国在建筑节能实践中学习应用。

美国、加拿大制砖企业自动化程度很高基本上是全天运行, 近2亿年生产能力的生产企业;生产人员仅40人, 维修8人, 劳动生产率是我国的10倍。此外, 美国、加拿大制砖企业企业一般都建有烟气大气污染处理系统和粉碎、原料处理、成型、干燥、焙烧及卸砖和打包除尘系统, 我们参观学习的宾夕法尼亚州Watsontown砖厂和加拿大Hanson Aldershot制砖厂都建有烟气大气污染处理系统和除尘系统, 在这方面我国差距较大。这说明, 尽管我国砖瓦行业在产品、设备、技术的整体升级换代方面经过过去几十年的不懈努力, 已经取得了迅速的进步, 但是和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相比, 整体上的差距是十分明显的。如何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全面交流合作, 借助农业部的项目平台, 进一步加速推动全行业技术进步, 是未来需要深入思考的努力方向。

美国农村教育 篇7

一、美国大学农业推广制度

研究并逐步确立中国的农村高等教育体系, 美国大学的农业推广制度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美国大学农业推广制度的确立, 得益于美国伊利诺州J·B.特纳 (Jonathan Bardwin Tumer) 的贡献。在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 美国的教育很落后, 仅有2%的人能完成12年教育。特纳积极投身于在每个州建立一所为劳动人民子女提供更高教育的大学的立法工作。他提出了三个目标:其一, 创立大学并以最低费用为劳动人民子女提供教育援助。其二, 改进课程设置, 增加为劳动者阶层利益服务的实践指导和职业教育。其三, 向大学赠予联邦政府拥有的土地, 以资助这种特殊大学的创立。这一思想在当时影响极为广泛, 类似的立法仍不断出现。1862年通过的《莫雷尔法案》 (Morill Act) 的核心内容, 是以土地赠予为基础创立大学, 并强调必须为农民提供教育, 特别是迅速提高农民和农村贫穷家庭子女受教育程度。1874年, 美国又通过《海奇法》 (Hatch Act) 法案, 该法案规定每年向每所“土地赠予大学”提供1.5万美元经费, 用以建立农业实验站。1890年, 美国国会又通过第二个《莫雷尔法案》, 从而使得联邦对土地赠予学院的年度拨款制度化了。

在这些赠予大学中, 教授们不仅教授农业科学, 而且开始研究实际的农业问题。1890年, 大学中已开设了畜牧学、兽医学、农业经济学、园艺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学等学科课程。“土地赠予法案”为普通人接受更高教育创造了条件, 为农业推广服务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海奇法案》使美国农业真正走向科学, 比如:推动大学在农业、畜牧业等方面的各种实验基地、实验室、实验田迅速发展, 良种、农药、土壤改良、种植和饲养方法、排灌系统、环境保护等一系列农业科学技术和应用成果大量涌现, 并推动农牧业科学和与其相关的学科相继诞生和蓬勃发展。此外, 在二十世纪初, 《史密斯—来沃法》 (Smith-Lever Act) 使得美国大学的农业推广制度开始进入县一级农业推广机构。该法案明确规定“推广体系”必须以大学为基础, 是“土地赠予大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同时在每一个县建立农业推广办公室, 从而形成了以大学为基础, 覆盖全美国每一个县的农业合作推广服务体系, 使推广制度变为现实。

美国大学在莫雷尔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撑下, 利用自己的技术知识优势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服务, 推动了当地农业教育和农业的快速发展。

二、建立农村高等教育体系的现实性

在我国发展农村社区学院, 其主要应该分布在县级行政范围内的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地区, 即县域地区。县级以上的地市一般均分布有高等院校, 例如师专、学院或综合性大学, 省会城市则更是高校云集。因此在省市社会文化和生活区域内, 基本不存在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问题, 而县一级范围内, 高教机构则少得可怜, 至多分布着县级电大、师专学校等, 并且县与县之间的差别也是很大的。因此农村地区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服务于本地方发展的高等教育。在县级范围内的农村地区, 高教机构的布局结构问题是目前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及适应农村社会发展需求的诸多制约因素之一。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令农村教育反思:如何完善农村地区高等教育体系, 培养农村“留得住、用得上、用得好”的实用型人才?

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存在的“二元结构”将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存在, 而这种结构要持续地发展, 必然要求高等教育“二元结构”与之相适应。然而, 在我国高等教育分布是一元结构, 如上文所述, 它是以城市经济为依托, 高教机构主要分布于各大中城市, 而极少为农村、农民和农业培养人才, 严重不适应目前中国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建立农村自己的高等教育体系, 发展符合“三农”实际需要的高等院校, 以此来平衡我国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三、农村社区学院——建立农村高等教育体系最佳模式

美国社区学院的主要特点是面向社区, 服务社区, 突出它的服务职能, 从而为当地培养实用型和应用型人才。我国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农村高等教育体系, 应该具有如下特性:1.目的性, 农村高等教育体系是依据“科教兴农”的要求, 适应农村人口接受高等教育和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为农村培养实用人才。2.适应性, 农村高等教育体系立足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着眼于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 致力于使学习者具有适应农村生存与发展需要的良好的文化基础和适应农村生产生活的实用技能, 为农村培养多方面多层次的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人才。3.分散性, 农村高等教育体系具有分散性、网络化的特征。在美国, 方圆30平方英里的地区都分布有社区学院。4.灵活性, 农村高等教育体系的办学形式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实用性等特征, 实施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 以非学历教育为主;全日制教育与半工半读相结合, 以半工半读为主;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 以实践课程为主;课堂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以生产劳动为主;全面发展与一技之长相结合, 以一技之长为主;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相结合, 以职后培训为主;通识教育与学以致用相结合, 以学以致用为主等。

在我国现有条件下, 农村高等教育体系的建立应以“科教兴农”方针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理念为指导, 以重点高等院校为依托, 以地市高等院校为龙头, 以县区农村社区学院为主体, 形成辐射乡镇的分散性网状结构, 由县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多种教育统筹结合, 采取多种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 能够为农民兄弟提供多种、多次学习机会和满足他们多方面、多层次学习需求。在这个体系的建立过程中, 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要提供政策支撑和部分资金支持, 地方政府统筹下的农科教等部门应共同实施, 协同合作。

1.农村社区学院可利用现有教育机构的资源, 对现有普通高校的学科结构、教学单位进行调整和分流, 把部分承担基础教学的部门逐渐分离出来, 与社区联合办学, 成为面向农村服务的二级学院或附属学院, 最终发展成为独立的社区学院。

2.利用社区内成人高校、中等专业学校的现有资源, 挖掘其人力物力和设施资源的潜力, 扩建或联办成社区学院, 使其切实面向所在农村培养人才。要采取灵活的招生形式, 充分考虑我国现有农村人口的基本素质和文化水平, 可适当放宽对社区内学生的招生标准, 以吸引更多的农民入学。

3.根据强化社区服务功能的需要, 创办新的农村社区学院, 要考虑农村的地区差异, 例如经济状况、现有的教育资源条件、民族文化和地理环境等。

4.农村社区学院在办学模式和内容上可以灵活多样。在师资方面, 实行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 兼职教师可由社区内外的诸如专家、学者、科技人员、企业家, 以及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经验丰富的各类专业人才组成。在教学组织方面, 强调实际应用, 侧重培养熟悉工艺设备、懂操作、会维护的工程技术人才与农村商贸、经济人才。在教学模式上, 实行个别化、个性化教育, 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要, 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化学习。

总之, 伴随着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已走向深入, 已经把发展农村地区高等教育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农村地区要发展, 没有高等教育这一块不行;高等教育要发展, 要提高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 以及服务和贡献的力度;未来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 没有农村地区高等教育这一块也不行。鉴于建立农村高等教育体系的要求, 以及我国农村的现状, 我们认为创办中国特色的农村社区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寻找新的增长点的正确选择, 也是改变农村相对落后面貌的一项可行而且有益的举措。

摘要:创办农村社区学院既符合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又符合农村教育发展要求。本文借鉴总结美国大学农业推广制度的经验, 对我国创办农村社区学院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美国大学农业推广制度,高等教育体系,农村社区学院

参考文献

[1]滕纯.中国农村教育的战略选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2]申培杆.社区学院是农村教育的最佳模式[J].教育发展研究, 2000, (7) .

[3]刘尧.建立农村高等教育体系的构想[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2, (3) .

[4]王焕轶.我国创办农村社区发展学院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3, (5) .

美国农村教育 篇8

各地农村教育发展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大体一致,客观状况制约限制了主观努力的效果,这是人们的普遍看法。事实上,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也是有害的。它有时可能会成为推脱主观努力与责任的借口。真正公平的评估应该是将客观的教育困难与主观的教育成效结合起来,明确区分出“不能为”与“不愿为”,即比较现有困难情况下的教育成效。美国农村学校与社区基金会正是进行这种积极尝试的榜样,其目的在于全面客观地评估全国50个州的农村教育[1]状况,敦促州领导与决策者关注农村教育,推动全国农村教育的发展。这一农村教育统计评估理念与方法对我国各地农村教育发展成绩的公正评估有积极意义。

一、基金会的研究背景

美国的城市化程度很高,但在2000~2001年与2002~2003年,农村学生人数分别为全国总人口的31%和27%。虽然有下降的趋势,但这仍代表870多万农村儿童, 农村教育在整个国家教育体系中仍然是至关重要的。而且由于幅员辽阔,各种历史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各州农村教育的发展水平也是不平衡的。为了全面、详尽地研究各州农村教育现状,客观评价其教育成绩,呼吁各州决策者刻不容缓地关注农村学校和社区的发展需求,农村学校与社区基金会(the Rural School and Community Trust以下简称基金会) 作为一个代表农村居民及其教育权益的非盈利性教育组织[2]自2000年起,开始对全国50个州的农村教育情况进行研究评估,并于2001、2003和2005年以三份皆以“为何农村至关重要”(Why Rural Matters)为主标题的评估报告的形式将结果予以公布。

二、评估策略的实施方案

策略的实施是个逐步完善与发展的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表现在有关农村的定义、评估指标、评估类别、评估分析的丰富与深入上。从第二阶段起采用全国教育统计中心的地区编码法 (locale Codes) 来统一界定农村,将人口在25000~2500的地区也包括进来,将农村教育定义为人口少于25000的社区中的学校或学区教育。因此第一份与后两份报告中的数据没有可比性。另外,后两个阶段的研究方法相同,但第三阶段采用的指标有了扩展与丰富,指标分类也由“重要性(Importance)”和“急迫性 (Urgency) ”两类扩展为“重要性 (Importance) ”“贫困度 (Poverty) ”“挑战度 (Challenge) ”“政策成效(Policy Outcomes) ”四类,还比较了主观教育成效与客观教育困难的排名差距,以区分各州在农村教育方面主观努力的大小;并首次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3]。为此,本文以第三阶段的统计研究为对象,介绍这一评估策略[4]。该评估策略的实施步骤包括:

(一)22个指标的独立排名

首先根据各统计机构公布的数据,逐一将22个指标进行50个州排名,各州按1到50排序,“1”指最重要或最紧急,而“50”指最不重要或最不紧急。

这22个指标按照性质又分为四类:

重要性:

(1)农村学生总人数

(2)农村公立学校中学生比例

(3)农村公立学校比例

(4)小规模农村公立学校的学生比例

(5)用于农村学校的州总体基础教育资金比例

比例或者数目越大,排名越高,即农村教育重要性越大。

贫困度:

(1)有获取补贴午餐资格的农村学生比例

(2)生活在国家贫困线以下有学龄儿童的农村家庭比例

(3)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有学前儿童的女性户主家庭比例

(4)农村人均资金收入

(5)农村生均财产收入

比例越大或者收入越低,排名越高,即贫困度越高。

挑战:

(1)英语口语欠佳的五岁或以上人口比例

(2)普通学校中接受特殊教育的农村学生比例

(3)少数种族的农村学生比例

(4)未获得高中毕业证书的农村成年人比例

(5)在统计之前15个月内居住地变更的农村家庭比例比例越高,排名越高,表明挑战度越大。

政策效果:

(1)总体农村生均税收拨付差距

(2)农村生均教育费用

(3)农村地区的教育交通费用占当前总体教育费用的比例

(4)农村生师比

(5)中位的组织规模(学校入学人数×学区入学人数÷100)

(6)农村四年级毕业率

(7)农村四年级和八年级NAEP(全国教育成就评估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 Progress)中数学和阅读的综合平均分数

差距越大,费用越低,交通费用比例、生师比越高,规模越大,毕业率、平均分数越低,排名越高,即表明教育成效越低。

从这些指标的内容可以看出,重要性的5个指标主要是各州农村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比例或重要程度;贫困度的5个指标是农村教育实施的经济资源因素,即客观经济环境;挑战度的5个指标涵盖了经济因素之外的社会、文化制约因素,也属于客观环境,可以与贫困度一起归为客观环境因素;最后一类指标涉及人为可控制的决策结果,包括资金、师资投入与学生可测量的成绩,可称之为主观教育成效。

(二)各类指标的排名

将22个独立指标进行全国排名,还不能得出某一类,如贫困度方面某一州的全国排名,为此还要将四类中各自所有指标的全国排名数平均,平均数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以得出该类在全国的总排名,排名越高表明该州农村教育问题重要性、困难程度或成效越小。同时,还分析各类的排名结果,总结某类即农村教育某个方面,如贫困度或成效方面的地区分布特点。例如,排名结果显示,整体贫困最高的几个州位于东南部、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区、大平原地区和中部阿巴拉契亚地区。

(三)四类指标的综合排名,即教育优先度(Ru-ral Education Priority)排名

最后,还要将各州四类的排名数平均,平均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出各州农村教育的全国综合排名,称之为“教育优先度”,排名越靠前,说明该州农村教育教育状况越糟糕,越需要优先考虑。

(四)比较主客观类指标排名差距,以区分各州农村教育成绩的优劣

最值得一提的是,得出教育优先度排名后研究并未停止,而是用第二三类即客观教育环境的排名数分别减去第四类即主观教育成效的排名数,根据差距来统计各州在已有的客观环境下,主观政策努力的成绩。如果某个州的客观困难程度与其主观教育成效排名一致,即两者差距为零,表明其农村教育成效与其客观困难是相当的,表现既不突出也不落后。举个极端的例子,假设某个州的困难度或挑战度排名全国第一,即其难度是全国最大的,那么其教育成效也“理应”是最差的,即排名也是第一。但是事实上这种对应是不常见的。那么,如果相减结果为正数,即客观教育状况排名低于其主观教育成效排名,说明它在较低的困难度下取得了较差的教育成效,即低于其“应该”达到的水平,说明该州教育表现糟糕。相反,如果相减结果为负数,说明它在较高的困难程度下取得了较好教育效果,即教育成绩优异。总之,相减得到的数目越小,成绩越优异。例如:肯塔基州在贫困度、挑战度和政策成效三类的全国排名分别为2、23和9,贫困度与挑战度的排名差距分别为-21和14,说明了在已有的经济困难度下,其教育成效是优异的,而在应对挑战度方面教育成效则是落后的。华盛顿州以上三类的排名分别为30、23和15,排名差距分别为7和8,表明该州相对于其客观困难,教育成效是低下的。两类排名差距都较大的部分州(即应对客观困难方面教育成绩落后和突出的部分州)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基金会对比分析这两个排名差距表发现了一些特点:1.相对于其困难度和挑战度而言表现较差的州主要是一些城市人口比例较大的州,如马里兰州、俄亥俄州、密执安州、俄勒冈州、宾夕法尼亚州和罗德兰岛州,这些州大多有较大的组织规模和较高的交通费用;2.教育成效比较优异的州主要集中与农村比例较大的州,如蒙大拿州、内部拉斯加州、俄拉荷马州、南达科他州、得克萨斯州、阿肯色州和怀俄明州,它们在有限的资源和政策支持环境下做出了出色的成绩。这几个州都没有集中化的管理体系,大多有独立的社区学校系统和较小的组织规模。

(五)用各种方式反馈评估研究结果,增强评估的甄别改进功能

除了极少数州因缺少某方面数据外,几乎所有州的各方面情况都以文字、数据、表格、图文的形式进行了公布与对比。最后两份报告用了四分之三的篇幅分列了这些图表、数据。它们分为三大类:1.根据四类指标的重要性或紧急性程度不同,用四种颜色绘制的四幅全国50州的排名地图。它们有助于观察各类指标排名的地区分布特点;2.单个州所有数据的集中统计。内容包括:各自在22个指标中的数据、比例和排名;四类指标的排名;教育优先度排名;22个指标中的某个突出方面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扇形或柱形对比图;描述各州突出特点的简短语言介绍。这种单个州集中的统计有利于集中了解各州各方面数据排名的信息;3.50个州22个指标的全国排名对比柱状图。便于观察某个州在具体某个指标中在全国的相对位置。

除了用报告,基金会还以新闻公告的形式在其网站上公布表现较差的16个州的农村教育落后状况,批评它们“忽略了乡下表兄”,督促其迅速改进;将合并与重组那些表现非常优异的小学校或学区的行为称为“杀死下金蛋的鹅”(killing the goose tha lays the golden eggs),批评这些不明智的短视决策,提醒各州慎重对待农村学校和学区的合并 (5) 。

(六)政策建议

该研究为各州提供了一个审视自己农村教育整体状况及相对于其他州情况的机会。但基金会的目的不仅在于提供尽可能多的统计对比信息,它还在分析、总结排名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些政策建议。主要包括:倡导小规模的学校;关注贫困及日益增多的农村多样性对学生的影响;通过远距离学习和扩大社区的社会服务功能来避免小规模农村学校的弊端;在应对人口外迁和下降对农村学校的影响而必须合并学校时必须将农村社区和孩子的利益置于心中等。

三、评估策略的特点分析

(一)多镜头审视农村教育,尽可能地揭示农村教育的丰富与复杂性

评估所依据的22个指标,涵盖了影响农村教育的大多数方面,将经济、社会、文化等笼统、宏观、难以量化的因素分解为一些具体指标。它们在有限的资源和政策支持环境下做出了出色的成绩。这一指标设计将一些通常难以直观统计,但无形之中对农村学生影响较大的社会文化因素也包括了进来,有利于更为客观、真实地反映一个州在农村教育中面对的客观环境状况;鉴于学校或学区组织规模及师资力量对生源相对较为分散的农村教育的影响,教育主观成效指标在教育费用数量及分配均匀程度、毕业率、分数水平、生师比等常见指标外,增添了组织规模和交通费用比例等指标。这些都是决策者“能为”范围之内的,可以作为各州教育主观成效的评估参考。

(二)依据翔实、权威、多样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增加评估的说服力

得益于美国发达的统计系统,基金会通过引用各种官方统计数据,进行分类的、技术的统计分析,将这些松散的数据组织集合起来,从中发现不寻常的研究结果,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统计的资料数据来源除了最主要的美国统计局、全国教育统计中心之外,还有美国教育部、共同的数据核心 (common core of data) 、公立学校世界(public schoo universe)、2000年统计摘要(census 2000 summary file)、全国教育成就评估中心(National Assessmen ofEducationalProgress.)。

(三)深度分析研究数据和排名,提出政策建议,促进整个美国农村教育的发展

所有的研究都是为了实际行动的改进。四类指标只是各州农村教育某个方面的情况统计;教育优先度排名作为四者的综合,可以看作提醒各州注意自己农村教育问题紧急程度的一个参考。如果仅仅到此为止,该评估策略的实际意义就大打折扣了。重要的是对这些排名数据做进一步分析,提醒各州决策者注意农村教育的落后方面,将政策建议落实到今后的改进行动上。尤其计算贫困度、挑战度与政策主观成效的差距,是一个真实地反映各农村教育表现优劣的有益尝试,一个在幅员广阔、社会发展均衡程度较低的国家相对较为公平的评估思路;因为它明确区分了“不能为”与“不愿为”及努力程度的大小,避免了以前笼统地仅仅比较反映一个州教育成效的种种直观数据,而忽略其客观困难制约的弊端。同时也防止了笼统地将农村发展落后归咎于客观困难的推卸负责任的企图,突出了在较差的客观环境下取得较好教育成绩的努力,真正有利于表扬先进,督促表较差的州尽快采取行动,促进整个美国农村教育的发展和提高。这可看作该评估策略的最大亮点。

[本文为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美国中西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经验、教训及政策启示”(课题编号2006A004,主持人王建梁)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Rural School and Community Trust.[EB/OL]http:www.files.ruraledu.org/index.htm/

[2]Elizabeth Beeson, Marty Strange.Why Rural Matters2003:The facts about rural education in the50states.[EB/OL]http://www.ruraledu.org/streport/pdf/WRM-2003/pdf/, 2007-04-20

[3]Jerry Johnson, Marty Strange, .Why Rural Matters2005:Thefacts about rural education in the50states.[EB/OL]http://www.ruraledu.org/streport/pdf/WRM-2005/pdf/, 2007-04-15

美国农村教育 篇9

美国印地安人参是世界濒临灭绝的珍稀人参、是国际市场急需的药食两用参、美国北美印地安人参,经我院科研人员采用转基因工程技术栽培成功的名贵人参,具有耐旱涝、耐酸碱、不受季节、环境、士壤限制,适宜南北、城乡、室内外种植、生长期短等特点,美国北美印地安人参栽培场地不限,我国各个地区城市、农村一年四季均可进行室内外栽培,一般露天田地、山岗、庭院均可作为美国北美印地安人参种植场地。在栽培期间可与农作物、花卉或果树套种,室外种植美国北美印地安人参的适合气温3℃~40℃之间,生长周期80天,下种后每100平方米可产美国北美印地安人参成品6~8公斤。美国北美印地安人参作为室内阳台、楼房屋顶、室内闲置空房,均可作为美国北美印地安人参内栽培的理想场所。室内栽培栽培温度在0℃~38℃之间,美国北美印地安人参均可正常生长。

生长期为80天左右。室内种植均可进行棚架式立体栽培美国北美印地安人参在室内栽培生长期间,对光线的要求不严格,每天保持室内通风即可。据我单位美国北美印地安人参生产示范基地(指室内栽培)研究人员经验分栎种植户投资100平方米,按最低产量产成品6公斤干品计算,我单位回收价3600元/公斤×6公斤=21600元,80天后除去人工工资、肥料、农药等种植费用获纯利18000万元左右,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我院为完成出口创汇任务,特面向全国开展联合种植,并免费提供种源及生产技术(附寄合同),产品由我单位上门收购,收购价每公斤3600元。详情请来电或发短信至15010608570(注明通信地址、姓名、邮编)免费索取种植指南及联台种植合同以便尽快合作。

招商热线:北京招商总部010-87086932 010-8706693315010608570

信息请寄:北京100041-51号中科医大高新技术研究院科技大厦D座12层香山路865号邮编:100041

联办单证:美国联合泰克制药集团[北京]招商部电子信箱:zeked0126.com

短信至1501060857(注明通信地址、姓名、邮编)

亲历美国初中教育 篇10

美国中学的学制也是6年, 但各地区初、高中的分段不同, 有的地区也是三三制。外孙所在的尔湾市, 初中两年 (7~8年级) , 从管理上看它属于小学与高中之间的过渡。高中4年 (9~12年级) , 初中和高中各自独立。每学年分为3个学段, 每个学段约3个月。每年暑假约10周, 寒假2周, 春假1周。

外孙就读的学校名叫湖边中学。该校的七年级有13个班, 每班不超过30人, 另有两个班是不到10人的弱智班。八年级有12个班, 另有一个5人的弱智班。弱智班由专门的教师进行相关的特殊教育。

学生:很独, 很松散

在美国, 从初中开始, 各门学科都有固定的教室, 学生每上完一节课就要立即转移到下一个教室——我称之为“跑课”, 这是与国内中学最明显的区别, 也是学生入学后首先要适应的重要一环。尽管开学前学生已领到学校的教室平面图, 每间教室都用数字做了明晰的标志, 但因初来乍到, 对环境生疏, 开学初上课找不到教室或找错教室的大有人在。可用不了几天, 学生就能按要求到教室上课了。至于课堂上如何就坐, 全由任课教师安排, 大部分课都是随意的。一旦出现纪律较差的学生, 若影响到教学, 教师就会要求他们坐在固定的位子上。

与“跑课”相伴随的, 是从中学起就已不存在的“班集体”概念, 这与国内学校有本质上的差别。当然, 那里的学校也由若干个班级组成, 每个班也都有一位教师负责, 也可称他们为班主任。但这样的班与班主任, 与国内的比起来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

每天一早, 上课前学生以班为单位集合, 由班主任查点学生的出席情况。学校若有临时性的通知, 如哪天晚上上课或要早放学等, 也由班主任传达。学生一律在校吃午饭, 饭后有半小时是规定的阅读时间, 也在班主任所在的办公室或教室内进行, 但只要上课铃一响, 学生便会立即解散, 奔向各自的课堂。

因此, 同一个班的学生仅在每天清晨的几分钟和午后的半小时里碰个面, 课堂学习时, 原来的班级形式便完全消失。只能说, 这样的班纯属是每天短暂时间内的一种组合, 班主任只相当于一位召集人, 承担的完全是一些事务性的工作, 有的甚至还由非教学人员兼任。他们不必也不可能与本班的学生接触, 不须与家长联系交流学生的情况, 期末更无写德育评语一说。不存在班集体, 也就没有每周一节的校会或班会课, 更没有班干部。与集体相关的一系列活动, 如卫生、板报、课间操、运动会以及班级之间名目繁多的各项评比, 也都不存在。

我在30余年的教师生涯中, 有过多年担任班主任的经验, 那真是从早忙到晚, 除了教学之外, 还要事无巨细地承担起教育、管理全班学生的重任, 如果不全身心地投入, 是难以胜任的。美国中学的班主任比起国内的来, 职责轻到微乎其微。也可以说, 美国从中学起, 对学生实施的是一种“放羊”似的松散管理。那里的教师, 在管理学生方面不必那么费心费力, 只是他们的教学工作量较大, 一般来说, 每位任课教师几乎每天都要给学生上5节课, 每周累计25节。

体育课:很严, 很丰富

从初中开始, 美国学生的课程就分为必修与选修两大类, 这是与国内学校的又一不同之处。七年级必修课共5门:数学、英语、世界史、科学和体育。每天6节课:上午4节, 下午2节。其中必修课各1节, 选修课1节。

上体育课学生必须穿统一的运动装, 下课后把它存入各自的小橱柜内, 周末带回家清洗。每节体育课都有一定的时间进行体能锻炼, 这也是为达标作准备。凡规定的达标项目, 一年测试两次, 学期末的最后结果作为体育课的成绩。

配合达标, 在新学年伊始, 发给每人一张浅绿色的卡片, 正面左下角贴着学生的照片, 照片底边上的空白处打印着学生及班主任的姓名, 侧边打印着学年序号。卡片上除了标明达标的项目, 还印有几行方格, 第一竖行是开学初各项测试的成绩, 中间一竖行由学生填写自己找差距后定出的目标, 及预估经努力后能达到的水平, 然后把卡片交给老师。此时学生已心中有数, 对弱项加紧练习, 教师通过卡片可对学生达标情况一目了然, 课堂上可进行针对性更强的有效训练和指导。卡片的最后一竖行则是学期末的测试成绩。经过一学期的努力, 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优良水平。卡片背面印着女生和男生达标的各项等级 (优、良、中、差) 的标准。可以说, 卡片虽小, 但对体育课的教与学起到了充分的辅助和促进作用。

除了体能训练和测试, 体育课还有很多丰富的内容。刚上七年级, 外孙就学了篮球、排球、棒球、乒乓球、壁球、保龄球、曲棍球、飞盘游戏等项目。学完规则并掌握动作要领后, 学生便开始实地练习, 然后分组比赛, 优胜者将会以代表队的形式参加校运动会。

还要提及的是, 进行达标测试时, 仅靠一位教师实在忙不过来 (体育课是60人合上) , 因此会安排几位家长做义工, 在课堂上协助测试, 这在美国是司空见惯的事。其他4门主课, 如数学, 因教师课时量大, 基本上不批改每天的课内作业, 而是第二天在网上公布答案, 学生点击后自行订正错题, 这全靠学生的自觉和家长的督促。但每隔2~4周的数学测验, 教师会全批全改。

课本:很厚, 很耐用

除体育课外的4门主课, 都有一本厚厚的教材。教材并非全国统编, 各州都有适用于本州的相应教科书, 且各校的教材也无须统一。课本一律由学校免费提供, 学年结束后传给下届学生继续使用。如果教材变了, 仍由学校再次统一配发。书每本重4~6斤不等, 4本书加起来将近20斤。为减轻学生携带课本的负担, 学校替他们准备了两套书, 家中存放一套, 课堂上另备一套。

课本比一般的杂志 (16开) 还要大一些, 封皮十分坚硬, 装帧考究。书的纸张薄而柔韧, 印刷称得上精美。这样的教材, 估计用10年、20年都不至损坏。外孙的历史书, 之前已有3个学生使用过。我仔细翻看过每一页, 从头至尾都未发现任何批画的记号和写过字的痕迹。经几个人使用后, 仍与新书一样, 令人叹服!

世界史课本, 在介绍各国的首页上, 中间部分都印有一幅地球仪的平面图, 图上用方框标出该国在全球所处的地理位置。课本的每一页都有大小不一的精美插图, 多为历史人物、名画、古迹、发明创造、生产技术、历史地图或历史事件的路线图等, 基本都是彩色的。照片大的占一整页, 小的似方寸。对中国古代史的介绍, 从唐代开始, 称“中华帝国”, 扉页上的大幅照片是故宫太和门前的那尊威严无比的铜狮, 其他的大多数插图也为我们所熟悉, 如孔子的全身像、赵州石拱桥、清明上河图的片段、故宫雪景图、古代丝绸之路的路线、郑和下西洋的海上路线等。

一幅似普通邮票大小的不起眼的小图引起了我的好奇, 看了许久才知, 这是足趾被折断弯曲后的形状与正常足骨的对比图, 畸形的在前, 正常的在后, 从透视学的角度显示出前后两者的区别。这样的图为我首次所见, 它展示的是从公元920年起至清末我国古代妇女在幼年时被残忍强行裹足的历史。这是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上, 愚昧和非人道的一页。这段历史早已成为过去, 之所以至今仍在美国课本中出现, 反映了教材编写者的价值取向。

选修课:很多, 很个性

必修课以外的选修课, 可以说五花八门。美国中学没有统一的选修课, 都依据本校师资的特长和条件, 各自设立相应的课目。外孙所在学校的安排有:烹调、编织、摄影与摄像、表演、西班牙语、新闻学、辩论、法律常识 (社会学) 、美术鉴赏、铅笔画、水彩画、陶艺、音乐学 (其中包括以铜管乐、鼓乐为主的音乐厅内的音乐及歌唱) 、学生领导 (学校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协助学校举办各项活动) 、学校年鉴 (学习并协助编辑每年一本的校纪念册) 等。

不同的选修课, 学时长短不一, 大多数课为一个学段 (3个月) , 但有的如音乐则需一年。在报选修课时, 每人至少报6科, 便于统筹安排, 因为并非你最想学的那门课, 在本学段就一定能排得上。为了因材施教, 就连必修课中的数学也分3个等级。外孙和同年级的其他20多个学生, 在七年级时已学完八年级的教材, 下学期他们就要到高中校的九年级去上数学课了。

由此可知, 那里的课表有多复杂。学生的课表因人而异, 仅供个人专用, 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 都能从课表中反映出来。课表由学校统一印制, 相当于16开纸的四分之一大, 每张都打印着使用者的姓名。课表的主体部分包括:日期 (周一至周五) , 节序 (每天1~6节) , 授课时间、课目名称、任课教师姓名、上课教室的代号等。在主题部分以下, 还印有家长姓名、家庭住址和电话。负责教务的教师, 要为全校学生排制既科学又切实可行的近700份显示学生个性化特点的课表, 且每隔3个月就要更换一次, 工作量大不说, 仅是课程之间交织着的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关系, 就够潜心分析研究一阵了。

上一篇:配送路径规划下一篇:班主任工作要有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