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承诺书

2024-07-19

企业信用承诺书(精选13篇)

企业信用承诺书 篇1

企业信用承诺书

本公司法人代表及驻扬负责人在此郑重承诺:

一、严格遵守各项建筑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二、自觉维护扬州市建筑市场正常的秩序;在承建和分包过程中无违规违章行为;无“三包一挂”行为,严格按建设程序取得施工许可证后开工。

三、严格遵守扬州市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规定,加强对文明施工的管理,建立网络,落实责任;加强对工地员工的教育管理;工地内不发生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四、不以任何理由拖欠农民工工资,不以讨要农民工工资为理由讨要工程款或引发群体性事件;实行劳务用工实名制管理。

五、对按要求提供的各项资料的原件和填报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六、在中标或签订直接发包合同后至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工程项目备案手续。按要求配备现场项目部人员并到位在岗。

以上承诺,如有违反,自愿接受主管部门给予的处罚和限制市场准入(两年)的处理。

法人代表(印章): 驻扬负责人(签章):

单位公章: 2018年4月16日

企业信用承诺书 篇2

一、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 财务信用风险管理问题。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作离不开可靠、真实财务信息的支撑,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规范和控制会计行为, 减少企业财产风险。然而事实上, 部分企业为获得利益, 不惜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采取造假以达到偷税漏税等目的。其所披露的财务信息与企业实际财务数据相差甚远, 给企业未来健康发展造成较大威胁。

会计档案是对之前企业进行财务活动的有效描述, 尤其在解决经济纠纷等财务问题时, 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 部分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不重视会计档案的归档、收集等工作, 致使会计档案残缺不全, 影响后期企业利用以及财务风险的有效管理。

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从国家层面上分析, 在于我国会计制度体系不完善, 一些为之支撑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从企业层面上分析, 多数企业不重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并未积极制定应对财务风险的应急措施等。

2. 客户信用风险管理问题。

企业在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企业未采用与现代信用风险管理匹配的管理方法, 尤其缺乏具有先进技术及管理理念的专业人才。其次, 不重视客户基础材料的收集、处理、归档等工作, 缺乏完备的客户信用档案, 给评估客户的信用状况带来不利影响, 最终因企业与客户掌握的信息不对称, 使交易过程中客户信用风险大大增加。

调查结果表明, 我国多数企业缺乏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 导致信用档案管理水平比较低, 结果客户信用档案由财务或销售部门负责保管。但这两个部门并不能充分发挥信用管理职责, 影响企业信用风险控制体系完整性, 增加信用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

上述问题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其一,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较为薄弱。例如, 各部门不能及时交流管理信息;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支撑等;其二, 我国信用体制发展较晚, 未建立对应的约束与惩罚机制, 进而引发各种信用风险。

3. 管理层信用风险管理问题。

管理层在企业正常运营、降低信用风险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企业管理层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但是, 实际上部分企业管理层进行决策时, 未充分分析信用档案信息, 未能准确地掌握各种数据信息, 增加管理决策风险, 使企业蒙受较大经济损失。管理层决策风险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管理层未准确获得有效、准确、全面的信息。试想建立在错误或含糊不清信息上的决策, 必然给决策的实施带来较大风险。

4. 产品信用风险管理问题。

企业产品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企业不重视产品信用信息的管理, 忽略产品信用管理的一些细节工作, 甚至为获得利润, 部分企业不惜伪造或疏忽产品质量信用信息, 导致产品质量信用缺失, 给产品市场销量造成较大不利影响。

我国未制定完善的产品信用档案管理制度, 致使产品销售、流通环节出现较多问题。例如, 企业只注重自身利益, 不惜损害消费者利益, 引发一系列产品信用风险事件, 严重影响企业的长远、稳步发展。

二、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策略

1. 加强企业信用档案管理。

(1) 注重企业信用档案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完善。首先, 在明确开展信用档案管理目标的基础上, 制订具体的实施计划。例如, 结合企业自身信用档案管理情况, 制定详细的《企业信用档案管理办法》, 并以此为依据, 初步统计不同档案管理部门的信用档案。同时, 针对保存在行政、财务以及人事符合信用档案性质的材料, 应在参考信用档案专题目录的前提下进行统计、整理, 并交予档案室进行分类、归档。其次, 依据企业类型及档案具体内容, 划分一级类目, 并适当增加和调整一级类目所属下的二级类目。并充分分析企业之前信用档案分类标准, 参考企业经营重点及自身特征, 增加一些专门分类, 以达到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目的。最后, 全文扫描信用档案信息, 将其保存在专门的数据库中, 并搭建专门的查询系统, 以方便信用档案信息的查询与使用。

(2) 严格控制信用档案管理细节。收集信用档案可采用源头跟踪法, 并严格执行收集工作制度, 确保信用档案收集质量。同时, 考虑到信用档案具有动态性特点, 要求企业档案管理部门从实际出发, 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 实现信用档案信息的及时更新。整理信用档案时, 工作人员应认真细致, 在参考企业已有信用档案的基础上, 从信用档案的载体形式、内容特点以及形成规律方面入手, 进行编目、排列、组合等操作。鉴定信用档案时要求工作人员以发展、辩证的眼光, 对档案价值、真伪进行判定, 以明确保管期限, 为后续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另外, 为提高信用档案查找效率, 应编写详细的专题目录, 明确标出其他与之相关联的档案号。而且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建立和完善信用档案信息网上查询系统, 实现跨领域、跨企业、跨部门信用档案查询。

(3) 不断优化信用档案管理工作。首先, 完善与建立系统的管理制度。其一, 要求适当扩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权利范围, 为档案部门切实行使指导、监督以及检查提供有力支撑, 使其为企业提供更好的信用档案服务。其二, 注重完善信用档案服务机制, 转变档案管理人员管理理念。要求管理人员工作逐渐向谁形成、谁利用管理理念转变, 确保信用档案服务机制良好地运行下去。其次, 不断完善信用档案管理方式。企业进行信用档案管理时应注重运用动态及柔性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所谓动态信用档案管理, 指从信用档案的属性出发, 以信用档案建设为中心, 不断更新、修改信用信息, 进而制定合理的营销方案、工作计划、预期目标等, 以提高企业竞争力。而柔性管理比较注重弹性及灵敏、反应及速度、变化及跳跃等, 并采用竞争性合作、虚拟整合、信息共享等方式, 将运营及管理知识从隐性转化成显性, 以促进竞争优势的提高。

(4) 注重信用档案事后监管与补救。所谓补救指企业采用预防信用档案管理措施失效, 而采取减少信用风险损失的方法。为做好信用风险事后补救工作, 应注重以下两项工作的落实。首先, 注重完善的信用档案数据库信息化建设, 以扩大信用资源多层次、大范围的应用与共享, 方便企业内部使用信用资源的同时, 也为其他部门提供便利。尤其在各行政部门应建立信用信息相关平台, 为信用风险发生后进行惩罚与监督失信行为提供可能。其次, 发生信用风险后应综合各项因素, 认真分析研究, 积极寻找应对策策略。例如, 编制宣传手册并将信用档案相关内容融入其中, 降低信用风险给企业品牌及形象造成的不利影响。

2. 加强完善信用档案管理软环境。

(1) 充分发挥档案管理部门优势。首先, 积极借鉴发达国家档案管理模式, 实现我国档案管理职责的转变, 并注重采用层级方式管理信用档案。例如, 日本管理信用档案时由政府负责, 实行会员制方式。利用信用档案的机构需缴纳一定的会费给上级管理部门, 会员在一定权限范围内可无偿使用信用档案。采用该管理方式时, 当下级将信用信息呈报给上级部门时, 可确保信用信息的安全、准确及完整。同时, 可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其次, 由政府引导和组织相关部门积极构建信用档案管理平台, 以弥补我国信用制度不健全、有关信用法律法规不完善的弊端。

(2) 积极构建制度信用体系。在构建制度信用体系时, 可采取以下两项措施:其一, 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立足我国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实际, 制定并实施与信用相关的法规、法律, 严厉打击企业利用信用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确保企业信用责任的有效落实。另外, 制定并采取有效措施, 鼓励诚实守信表现突出的个人或企业。其二, 注重失信惩罚机制的建立。在遵守“一处失信, 处处制约”原则的基础上, 注重建立失信企业惩戒机制、警示企业预警机制以及守信企业激励机制等机制的建立。同时, 实现黑名单数据库、全国市场主体数据库的整合与共享, 锁定并限制进入黑名单的企业法人及相关企业。

(3) 注重信用评估体系的完善。首先, 建立可与市场进行良好融合, 以政府为导向的信用评估管理模式。即在国家信用管理部门管理下, 信用评估机构进行企业信用材料的收集、整理及评估工作, 最后由国家信用评估管理机构, 公布企业信用情况。其次, 建立地区、个人、企业三级信用评估机构, 实现全方位、分层次地将信用服务更好地提供给社会。最后, 结合信用实际情况, 制定完善的评估方法与技巧, 使其涵盖非财务以及财务指标, 而且从整体角度出发进行评估, 以达到预期信用评估目标。

近年来, 因信用档案建设不完善, 或企业未将信用风险管理当做工作的重点加以落实, 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面临较大风险。为此, 企业应结合自身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分析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进而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 不断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防止资金浪费, 为企业长远、稳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易蓉.企业信用档案与企业发展[J].机电兵船档案, 2010 (2) .

[2]冯惠玲, 张辑哲主编.档案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3刘建新.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J].涟钢科技与管理, 2013 (1) .

[4]过新伟.我国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度量研究[D].南开大学, 2012.

[5]李家军著.信用风险控制的博弈[M].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

他信用行动履行承诺 篇3

一个获得多数票的人,不得不被迫宣布放弃,这对他信来说实在有点残酷。不过,能够以不错的得票成绩作为辞职的注脚,也是对他最大的安慰。

今天的泰国,他信无疑是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城乡民众的认知差异,导致泰国人对他信的看法各不相同。但可以确定的是,作为一位政治领导人,无论他在位还是离职,功绩和失误都不应被片面放大。

“治国贤才”还是“腐败政客”

他信在任期间的政绩特别是经济发展成就,是无法抹杀的。在他的带领下,泰国经济走出了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的萧条状态,2001年至2004年GDP年均增长率超过5%,外汇储备增至490亿美元,并提前两年还清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债务。他信还大力推行扶助弱势群体的政策,向每个乡村提供千万元发展基金,冻结农民债务,实施近乎免费的“30铢治百病”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在社会治安方面,他信大力打击毒品犯罪和黑社会势力。面对禽流感、非典和海啸等疫病和灾难事件时,他处理有方,赢得了国民信任。在外交上,采取全方位外交政策,推出了一系列大胆的外交举措,力争在世界和地区舞台上有所作为,强调消除分歧、创造机会,促进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

几年来,泰国经济蒸蒸日上。因为政绩斐然,他领导的泰爱泰党在2005年2月新一届国会下议院选举中获得压倒性胜利,赢得500个议席中的377席,他信成功连任。

同时,他信也一直因经济问题而受到质疑。早在1997年他还任副总理时,就因被怀疑转移财产而受到调查。虽然他在2001年时已将产业全部转让给子女和其他亲属,但外界始终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他和他的家族集团并未彻底摆脱利益关系。特别是他的家族企业西那瓦集团资产从2001年的12.5亿美元飙升至2005年的近100亿美元,更加剧了外界的疑虑。

由于民众对腐败事件的不满,他信不得不在2005年8月改组内阁,调整了财政部长与内政部长等17个部长职位。但被控参与腐败的原交通运输部长素里亚·宗龙伦吉得以“幸存”,确实引发一部分泰国人不满。今年1月,其家族涉嫌规避法律、逃避缴税和暗箱操作,更直接引发执政危机。

“CEO治国”有失误吗

他信是成功的商人,因此执政后,崇尚以CEO理念治理国家,为泰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制定了一套符合国情的战略,被誉为“他信经济学”和“他信主义”。

2005年,他在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曾对外界形容他“管理国家的风格就像一个企业CEO”表示赞同,并认为“CEO就意味着你要承担责任,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

应当说,以CEO理念治国,有其可取甚至是成功之处。2001年他信第一次上台后,来自新兴电信领域的他,为陈旧的政坛吹来新风。2001年2月19日,他在执政第一天召开的内阁会议上,发给内阁成员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规定今后内阁会议一律使用电脑,要求大家尽快摆脱对秘书的依赖。这一举措使每次内阁会议的费用从18万铢降为4万铢,准备文件的时间从20小时降到6小时。

企业“信用管理方针”承诺书 篇4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充分了解和掌握客户的信誉、资信状况,规范企业客户信用管理工作,避免在建设过程中因客户信用问题给企业带来损失,公司特别制定了“信用管理方针”。

“信用管理方针”的制定,将会有力推动公司产品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健康发展,促进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此,本企业做出以下承诺:

1.严格依照《公司法》,《合同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合法经营;

2.诚信经营,文明服务,维护客户合法权益;

3.自觉接受客户、政府管理部门、新闻舆论的监督、检查;

4.服从政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管理部门的检查和评审,同意向社会公示本企业的所有优良或不良经营行为、奖惩记录,自觉遵守信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共同树立信用自律的道德观念和社会风尚。

承诺人:郭小兵

南通东郡建设有限公司

信用承诺书 篇5

本人郑重承诺:

本人向市卫生计生委提供的【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卫生人才评价考试、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实践能力考核、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医师资格考试报名,医师执业注册、护士执业注册申请(请在对应项目上打√)】材料所涉及的全部内容合法、真实、有效,自觉履行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有虚假情况,愿意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并自愿将违约信息记录到宿迁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的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曝光公示。联系电话:

承诺人姓名: 承诺人身份证号码:

承诺日期:

信用承诺书 篇6

因办理本人银行信用卡需要特此更改收入证明工资为年薪万元。本人承诺此证明只作为银行办理信用卡专用,不作其 他用途,如银行信用卡透支的法律风险由本人承担。因AA有限公司出具《收入证明》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全部由承诺人本人直接承担。

本承诺作出生效,不可撤销!

承诺人(签字):

论企业信用建设 篇7

一、企业信用风险的成因及危害

企业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生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经济关系无不体现企业信用关系, 市无信则乱, 企业信用经济的归宿只能是守信。但事实上, 迄今为止所建立的企业市场经济还远未达到以信用作基础的阶段, 企业信用观念弱化、信用体制残缺、信用环境欠佳等, 恰恰成为阻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根源。

(一) 缺乏信用意识

全球风险咨询企业Kroll公布的2010~2011年度《全球反欺诈年度报告》显示:98%的中国被调查企业在2010年至少遭受过一次欺诈行为, 我国成为企业遭受欺诈行为最多的国家。调查数据具有代表性, 共有来自10个行业的801名高级管理人员参与了此次调查, 超过一半的被调查企业每年全球收入超过5亿美元, 其中29%的被调查企业设在北美地区, 25%在欧洲, 24%设在亚太地区, 11%的被调查企业分别设在拉丁美洲、中东以及非洲。现在可以清楚地看到, 为什么中国遭受欺诈的严重程度位居榜首, 追根溯源正是企业信用意识缺乏从根子上腐蚀着我国企业经济发展进程, 成为我们挥之不去的灰色记忆。

(二) 企业信用环境欠佳

我国实行了近30年计划经济, 那时只有国家信用, 导致企业信用观念极度淡化。进入市场经济以后, 经历了30多年的变革, 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无论市场交易行为有多么复杂的形式, 都必须遵守交易行为自身的要求:信用。在市场经济浪潮中, 企业从事商品活动在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 也往往蕴涵着巨大的市场风险, 风险直接来自于商品交换双方的给付行为与给付行为之间的时间差, 它使得所期待的给付处于不确定状态。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三角债”问题至今得不到根除, 甚至愈演愈烈的状况, 盲目负债及负债后的逃债、废债行为比比皆是, 信用环境更加恶化。

(三) 管理职能欠缺

很多企业虽然已经开始认识到信用管理的重要性, 但是没有采取相关措施, 把信用管理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例如, 在往来款项方面, 大部分企业没有对应收账款加强监管, 并有一种错误的指导思想, 认为能够接到“项目”就不错了, 缺乏对客户信用资料的系统管理, 根本谈不上了解客户的信用程度, 更不可能对客户进行信用监控。失信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欠款逾期不还。当然, 有的是善意的, 如因客观原因资金未能及时到位, 确实无法支付;而有的是恶意的, 如故意欺诈。企业信用体系是一个链条, 如果链条中有一环节是恶意的, 必然对整个链条产生连锁性破坏。信用体系由于受企业信用管理职能欠缺的制约, 难以向好的方向发展。

(四) 会计诚信缺失

会计诚信是社会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市场经济的灵魂。目前, 会计诚信状况差强人意:2011年5月20日, 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对中国长江三峡集团等17家央企的财务审计, 17家央企有14家的资产、负债和利润三项重要财务指标几乎都是假的。惊人之处在于, 此次被国家审计署查出的造假财务报表的央企, 占此次抽查央企的82%。企业会计诚信的缺失, 严重违背了中国传统的商业之道, “失利是小, 失信是大”。

(五) 经营中虚夸成风

对于经营中吹牛、耍手段, 很多人认为只要客户购买产品后不出问题, 吹吹牛没问题。为卖出好的价钱, 包装美化是企业准备上市时必做的功课, 此举本无可厚非。如果这种“包装上市”转化为“欺诈上市”, 经营的道德底部被违约、造假、欺诈屡屡突破, 就违背了企业的根本, 在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背后, 企业信用虚夸成风, 业界对此见怪不怪了。

二、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信用建设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同时它又是一种平等、开放、统一的竞争经济, 也是一种不断扩大的分工合作经济和一切合作主体、交易主体的信用经济。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并没有现成的绝对标准的模式可以照搬。因此,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立足国情, 在学习和借鉴发展评级体系的经验基础上, 探索出一种适应本行业特色的运行模式, 重整企业信用, 以诚信创造价值!

(一) 政策推动, 完善信用监管体系

守法和诚信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 逾越法律的短期发展终将付出沉重代价。征信系统的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企业信用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它能为企业创建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2008年金融危机后, 企业信用建设在国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积极搭建信用体系平台, 打通信用渠道, 针对信用问题, 一场自上而下的“信用建设总动员”由此产生。2009年国务院法制办又出台《征信管理条例 (征求意见稿) 》。由此可见, 虽然《征信管理条例》发布仍需时日, 但我们相信在政府多项政策扶植下, 企业信用建设状况会越来越好。

(二) 诚信经营、规范财务制度

交易主体的多元化和信用方式的广泛采用, 为企业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市场, 但同时也对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获取收益的同时有效规避风险, 企业要长期得到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 诚信经营、规范财务制度是基础, 背离这一基础等于放弃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 企业也不可能成长壮大。因此, 企业要利用各种宣传工具, 积极倡导诚信经营、规范财务制度, 才能积极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另一方面, 建立良好的财务内控制度, 为资产安全提供扎实的制度保障, 保证对外披露财务信息报告的真实、完整, 有利于提升企业的诚信度和公信力, 从而维护企业良好的声誉。

(三) 借助商业信用销售提高资金周转

商业信用销售是由于采取赊购商品、预收货款等方式向单位或个人销售商品或服务所形成的企业常见的信贷关系, 是商业交易与信贷交易的有机统一。信用销售具有的延期或分期付款特点, 对买方的好处不言而喻, 对卖方而言也并不是非利即弊。卖方在实现同等或更大的商品购进额或消费额, 使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 产生资金使用上的乘数效应, 使内需和消费规模得以扩张。另一方面商业信用销售可以加速资金周转和循环, 提高经济运行效率。通过信用销售, 卖方企业实现了提前销售、提高企业竞争力;买方企业可以使等量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降低营运资金成本同时, 稳固了供需关系, 从而提高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和质量。

(四) 建立信用评分制, 树立品牌形象

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1年12月底, 中国互联网使用者人数达到5.13亿人, 其中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94亿人, 较上年底增长20.8%;网上支付、网上银行应用的用户规模全面增长, 与2010年相比网购用户增长3 344万人, 增长率达到20.8%,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网络购物的队伍。以淘宝网站为例, 买家每次交易成功后, 就可以评分, 1分-非常不满意;2分-不满意;3分-一般;4分-满意;5分-非常满意, 这是包括对商品与描述相符度、物流公司的服务水平、卖家服务态度的打分等的全面信用评价。网站再综合上述对卖家进行信用评价, 由心、钻石、皇冠三部分构成, 并成等级提升。如果说信用评价等级高对于买家来说意味着优质产品以及完善的服务, 那么对于卖家来说则直接意味着经济价值。信用评分在目前已经成为买家判断网络店铺信用好坏的最直接依据, 让无形的信用转化为有形的数字。建立信用评分机制, 信用评价机制的设计和运营中的诚信将会成为企业经济长远发展的有力保障。

(五) 建立“黑名单退出机制”, 创造规范的市场秩序

建立和完善信用形象管理机制, 既具有长期效益又能对改良企业信用程度发挥立竿见影的作用。首先从建立规范信用披露制度着手, 通过公布企业信用记录,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此举, 既是对失信企业的惩戒也是对守信企业的激励;然后由政府综合管理部门做出公示性、监管性惩戒, 如公布“黑名单”、“不良记录”及采取记录、警告、处罚、依法追究责任等行政管理手段, 惩罚或制止违法违规或失信行为, 对严重信用不良企业启动“退出机制”。这样以自然形成企业经济发展的内在牵制和约束机制来不断提升企业信用形象, 创造规范的市场秩序。

国以信为立, 民以诚为本, 业以誉为根。市场经济中, 企业应该将诚信作为发展的基本原则, 不断将诚实守信的道德观、价值观贯彻到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共同推动诚信建设向更广、更深、更高的目标迈进, 以此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摘要:国以信为立, 民以诚为本, 业以誉为根。市场经济中, 就企业信用风险的成因及危害, 通过对企业信用建设探索, 以诚信创造企业价值。本文主要探讨了企业信用风险的成因以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信用建设。

关键词:企业信用风险,会计诚信缺失,信用建设

参考文献

[1]郭兴艳.98%的中国企业遭受欺诈行为居全球榜首[J].第一财经, 2010.11.2.

[2]诚信缺失动摇社会心灵秩序[N].今晚报, 2011.6.12.

[3]杨德智.营销员信用评估系统推动诚信建设[N].中国保险报, 2011.3.31.

[4]陆敏.信用创造价值[N].经济日报, 2011.3.22.

企业信用承诺书 篇8

摘 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多元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成为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融资问题正在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本文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并且从企业内部如何加强信用管理、银行如何建立合理的信用评价体系两个角度提出了相应建议,为中小企业顺利开展外部融资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信用管理 内部管理 信用评价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的组织形式开始呈现多元化,中小企业成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在就业方面的贡献甚至超过了大企业,据统计,目前全国有75%的工业就业职工就业于中小企业。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工业增产只中76%来自于中小企业。同时中小企业也是制度和技术创新主力军,全国的专利技术65%是有中小企业所拥有,新产品中的80%也是由中小企业进行开发的。因此,加强完善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扩大中小企业的规模,加强中小企业建设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源泉,融資问题成为目前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融资根据融资的渠道不同,一般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是指依靠企业内部积累来获得资金资本。外部融资是指通过外部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由于内部融资规模有限,企业仅仅依靠内部融资无法满足对资金的需求,因此外部融资是企业扩大融资规模的有利途径。一方面可以为融资的规模较大,另外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善资本结构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

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情况不容乐观,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主要依靠商业贷款。虽然我国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了创业板,已经于2009明年10月23日开板,这为中小企业供了一条有力的融资途径。但是,统计数据表明,中小企业资金的来源65%依靠各类商业银行贷款,权益性融资只占到了17%,其他的占18%。这说明外部融资,尤其是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性融资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与之相对应的是,银行在发放贷款更倾向于大企业,中小企业银行申请被拒率远远高于大型企业,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无法获得银行贷款。此外,专门的中小企业担保基金数量有限,规模相对也较小。担保机构对于中小企业担保也是十分谨慎,对被担保的企业设立了严格的条件限制,导致一般的中小企业很难得到支持。可见,融资问题正在制约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打开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是目前促进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出现上述的现状,一方面是企业的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有金融和资本市场方面的原因。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以及融资环境的综合分析,目前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导致企业融资困难。首先,我国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企业为了获取较高的盈利能力,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比重较小,企业偿债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很难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这对企业融资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其次,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相当较低。普遍缺乏良好的商业信用,企业的违约率极高;整体融资信用严重不足,获得贷款的企业归还贷款不及时,影响了金融机构的放贷积极性;财务信用低下在中小企业中较为普遍,企业会计处理不规范,人为的偷税漏税,披露虚假的会计信息。较低的信用水平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再次,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资金的管理能力较差。财务管理工作的非规范性,导致金融机构无法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从而减少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第二,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限制,无形中设置了贷款的屏障,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对于所有企业的贷款实行统一的评价标准,由于中小企业受到自身规模等因素的限制,很难达到银行的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了加强了对其的贷款限制。同时,银行对于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大、成本高,出于盈利角度,银行更倾向于向综合实力较强、信用管理规范的大中型企业发放贷款。此外,我国缺少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从事中小企业的信贷担保等中介机构数量较少、资金有限。这些因素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规模。

第三,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我国在相应的法律和法规中都对于中小企业进行了特别的规定,但是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中小企业中在实际中面临的许多问题无法得到解决,缺乏具体的规则进行指导。与此同时,国家缺少对于中小企业专门的扶持政策,宏观上对于大中型企业的扶持力度明显高于中小企业。近些年,虽然国家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关注,但是还是缺少针对中小企业的专门融资渠道、特定贷款担保以及优惠贷款利率等政策。

三、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措施

随着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作用的不断增强,我国加强了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关注,加大了对其扶持力度,但是综合分析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与完善。结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完善措施。

第一,规范中小企业的财务工作,强化企业内部建设,提升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关键还是要加强企业自身建设。首先,要建立规范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确保会计核算的真实性、科学性。不断的加强信用管理,提高企业总体信用水平,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其次,要不断的深化改革,加强对企业治理结构的关注。尤其是要加强资金的管理和控制,严格控制企业偿债能力,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提高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用评价等级。

第二,银行等金融机构要针对中小企业,制定专门的信用评价体系。由于中小企业在规模和经营模式等方面存在固有模式,银行对所有的企业实行统一的信用评价体系是不够科学的。改变评价的标准并不是简单地降低信用等级要求,出于对融资方和投资方公平考虑的角度,将现行评价标准中不合理的成分进行调整,例如适当降低企业的规模和综合实力的权重,相应的增加企业的偿债能力的比重。修改后的信用评价体系可以更加客观真实的反映不中小企业的信用情况,使信用情况良好的企业可以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

第三,政府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关于中小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为中小企业管理提供必要的约束和理论指导。加强对金融系统的监管,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投资力度,降低企业的融资门槛。开拓新的融资渠道,加强对创业板的建设和管理,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同时,可以借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对中小企业实行相应的资金扶持政策。设立特定的金融担保中介结构,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投放。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和资本规模,为中小企业发展提高动力。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不尽如人意,有待企业、金融机构以及政府进行进一步加强与完善。融资渠道和融资规模的扩大,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发展的源泉,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加强中小企业的建设,完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

参考文献:

[1]康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定价研究.理论界.2006(9).

[2]王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商业经济.2008(12).

[3]白晓革,胡俊峰.提升中小企业民间融资能力的策略研究——基于优化企业内部机制的角度.未来与发展.2010(1).

员工信用承诺书 篇9

为实现公司正常有序操作,快速稳步的发展,防止发生谋取私人利益给公司的利益和其他职员带来的危害行为,本人自愿向公司郑重承诺:

1.保证在任职期间,严格遵循国家的各项法律、法令、规范和政策,遵循合浦果香园的各项规章制度、章程及部门所有规范作业制度,遵循劳动协议中规定的责任义务。

2.保证在职期间,认真配合公司的各项政策的落实和执行,按照公司长远发展之战略构想,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及充分利用公司现有资源及无限资源,以提升业绩、公司利益及社会效益为首要责任,尽心尽职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目标及任务。

3.保证在任职期间,无条件服从公司的人事调配及工作分配等一切政策和指令。

4.保证在任职期间,确实且严格执行公司所赋予的一切职责范围内的责任和权利,以及公司所设定的监管系统、流程操作等。

5.保证在任职期间,确实遵守公司内部各阶层、各架构管理制度及各项权责划分之职责,决不越规越权。

6.保证在任职期间,积极带动提升业务素质,提升公司信誉和业绩,在规定期限内,若未能达到公司业务业绩和专业要求时,本人愿无条件接受公司的处罚、降级、降薪或解雇等处罚。

7.保证在职期间,不发生存在利益冲突的业务联系,如发生利益冲突的业务即将或已经展开时,及时按照规定上报并接受利益冲突调查与复核小组的调查和安排处理。

8.保证在任职期间,坚持任人唯贤,直系和旁系亲属不得在同公司内就职和兼职。

9.保证在任职期间,不发生徇私舞弊、侵吞公款、侵占公物、渎职误职.私下买卖.私下受贿等所有不正当的行为。

10.保证在职期间,不从事或兼职与本公司、本职务有利益冲突的任何活动或行为;不同时在公司以外的任何其它公司任职和兼职;若辞去本公司职位一年内,不得在合浦果香园公司所在地的同行同业的公司从事相同工作或兼职。

11.保证在任职或离职后,均不损害公司合法利益,不私自占用公司的资源,不泄露公司任何商业机密,不侵犯公司知识产权。

12.在公司任职期间,必须遵守公司规定的任何成文或不成文的保密规章、制度,履行与其工作岗位相应的保密职责。公司的保密规章、制度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明确之处,亦应本着谨慎、诚实的态度,采取任何必要、合理的措施,维护其于任职期间知悉或者持有的任何属于公司或者虽属于第三方但公司承诺有保密义务的技术秘密或其他商业秘密信息,以保持其机密性。

13.离职之后仍对其在公司任职期间接触、知悉的属于公司或者虽属于第三方但公司承诺有 保密义务的技术秘密和其他商业秘密信息,承担如同任职期间一样的保密义务和不擅自使用有关秘密信息的义务,无论因何种原因离职。离职后承担保密义务的期限为自离职之日3年内。本人认可,公司在支付给员工工资报酬时,已考虑了离职后需要承担的保密义务,故而无须在员工离职时另外支付保密费。

14.保证本人提供客户资料,学历、身份证明等属实,保证在所填之各项表格、资料、文案等皆属事实,毫无欺骗和隐瞒。不发生假担保、隐瞒或伪造等行为;

重承诺守信用,以上各项条款,本人自愿无条件遵照执行,若有违背,愿意承担一切责任和后果,决无异议。以上承诺经本人同意,签字生效。

企业信用缺失与整治 篇10

信用是经济和社会当事人之间在诚实守信的道德基础上形成的履约行为。信用既属于道德范畴, 又属于经济范畴, 是近代经济发展的产物, 在促进经济以更高速的发展势头演进、规范市场秩序以及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准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 宏观上, 信用降低了经济交易成本, 扩大了经济规模

(1) 信用作为经济世界中运行的”润滑剂”, 大大降低了以交易成本为对象的”摩擦力”。交易前由于信用的存在减少了消耗在搜索商品信息上的时间、财力和精力;交易过程中信用防止机会主义行为,节约讨价还价成本的无谓付出;在交易后形成的良好的商品质量、优质的售后服务,避免退货、交易纠纷等行为的发生,从而使市场交易顺畅进行。同时,多种多样的信用工具的存在可以代替现金流通,使一些债权、债务相互抵消,这就大大节约了与现金流通有关的各项费用。

(2) 信用创造的各种支付手段的多样化会有效的提高了经济交易数额,并进而提高了生产规模。

(3) 信用的存在形成的金融领域的发展推动着巨大规模的闲散资金向生产领域转移,从而扩大了生产规模,产生的规模经济效应为全社会分享。

2. 微观上,信用为经济主体创造了良好的内外部条件

(1) 信用是经济主体打造品牌和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在竞争性作为市场经济的核心表现形式的今天,试想一个企业信用缺失,其必然在其发展路程上失去消费者和合作伙伴,最终被市场淘汰,以失败告终。反而能够建立起完善的信用制度,该主体必能打造出一个优势品牌,并不断得完善该品牌。其实品牌就是信用的标志,是企业长久以来重产品质量、重服务质量、重信用建设的结晶。

(2) 信用是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资金周转困难的保证。经济主体获得融资的渠道有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条融资渠道都是以信用作为支撑,信用的有无及信用机制的完善直接影响经济主体获得资金的能力。

(3) 信用有利于经济主体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信用则是企业价值观的核心。一个有较好信用的企业往往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可以使企业员工充满自豪感,激发员工为企业荣誉而努力的激情并进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信用较好的企业的管理者往往与员工建立起互信机制,建立起个人与企业命运休戚相关的意识,从而自觉维护企业形象,使企业充满生机活力。没有信用为基础,企业文化建设就会流于形式,如无本之木。

(4) 信用是优化经济主体运行的外部环境的前提条件。企业的经营过程,从投资到生产到销售,都与外界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工商、税务、物价等政府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等职能部门,经营合作者、贸易伙伴等都与企业经营休戚相关。企业只有讲求信用,对消费者童叟无欺,对经营合作者真诚以待,对贸易伙伴诚实守信,遵守法律法规,遵守行业规则,才能创造一个与企业发展相和谐的外部环境。

然而在我国经济运行的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存在严重的信用却失现象, 给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的历程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尤其是我国企业的信用状况令人担忧,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高达5855亿元,相当于中国年财政收入的37%,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二个百分点,表现为普遍存在的信用缺失,造成我国市场机制作用充分发挥的严重阻碍、扩大了市场风险并影响我国经济国际化进程。

二、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表现形式

1. 融资信用

我国企业主要以债务融资作为主要的融资手段,其中大部分融资是依赖于银行贷款获得,然而依赖于银行却又失信于银行却成为了普遍现象。企业普遍偿还贷款的能力偏弱,普遍靠短贷长用、贷新还旧的方式来维持运行。更有一些企业根本无意偿还贷款,并涉嫌欺诈银行贷款并被告上法庭。

再者,一些企业借改制的机会逃废银行贷款,通过破产、分离、兼并、承包、租赁、重组、拍卖出售等方式悬空逃废银行债务,造成了巨大的金融风险。

2. 企业之间的信用缺失

企业之间的信用缺失表现在相互拖欠货款、合同欺诈、违约行为、商标和专利技术侵权。

(1) 相互拖欠货款。大多数企业深受相互拖欠的困扰,甚至名牌大企业也存在拖欠小企业的现象,企业间的拖欠逐年攀升,居高不下,拖欠相互交织,债务链条越来越长,拖欠户多面广,中国每年因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为1800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有2000亿元,严重困扰着许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破坏了企业交易信用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2) 合同欺诈、违约。合同欺诈和违约案件在我国企业之间发生的频率很高。我国每年因合同欺诈造成的损失约55亿元。根据国家工商总局提供的资料,2005年全国工商机关查处欺诈等违法合同案达2.66万件,涉及金额达28.88亿元,全国共查处合同欺诈案件5842起,罚没款1.1亿元,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案件29件。

(3) 商标和专利技术侵权。2007年上半年查处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数继续增长,商标侵权假冒案件15959件,比上年同期增加466件,增长幅度为3.01%。

3.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用缺失

主要表现在制假售假、质量欺骗等,根据国家工商总局资料的资料,2007年上半年,查处经营者对商品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等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作虚假宣传的案件3876件;不正当有奖销售案件358件。2007年上半年,全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消费者申诉案件36.33万件,比上年同期增加4599件。

4. 企业与政府机关之间的信用缺失主要表现在拖欠税款、财务信用作假

四、成因分析

1.

信用文化与历史的影响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使得商品经济在我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造成中国经济的长期落后和贫困, 并且在如此长期的封建专制时期里, 国家分分合合, 战乱频频, 人们没有任何的权利和保障可言。目前经济转轨期, 社会大体上缺乏保障制度, 这样的生存环境里, 人们内心状态是恐惧、焦虑、担忧, 因而严重地扭曲了人们的诚信意识。

长期的封建专制和儒家的传统道德伦理文化长期侵蚀,形成了中国人普遍浓厚的家族观念,并形成了以家族为特征的单位组织。在极端的家族主义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强调自己是某个家庭的成员, 强调和某个家庭的血缘关系, 并以此来建立一种信任关系。这种意识和观念导致我国的整体的信用特征是局限的、收敛的。

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资源完全由政府配置, 所有经济活动都按照政府的指令计划来进行,信用只是一种微不足道的辅助手段,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相互间没有建立信用制度的必要性,导致全社会信用关系的基础十分脆弱。文化的和历史的因素导致我国的信用基础十分薄弱。

2. 产权制度

我国目前现状是国家产权占据主要地位,国有产权界定国家为产权主体,然而在事实上国家无法作为财产权利的人格代表,形成产权主体缺位。这样一种产权主体缺位的事实导致我国企业整体上缺乏信用规范,或者是虽然有一定的信用规范,却毫无效力。

在产权主体行使的层面上,代理人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不对称,这样的制度安排下,企业盲目扩大资金需求,忽略了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建立,缺乏投融资承担风险的责任和意识,没有信用约束力。再者,产权责任没有落到实处,使得企业获得资金强烈依靠银行,而对银行而言,其内部机制也极不健全,内部贷款责任不明,控制制度无力,管理不规范,风险管理落不到实处等问题大量出现,加大了银行的信用风险,这样政府不得不运用其国有信用为银行担保,使信用缺失的事实在整个社会和各个层次扩张开来。

3. 信用管理体系的缺陷和不完善

在立法方面,虽然出台相关的信用保护法律,如《公司法》、《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等,我国的《民法通则》、《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虽然都以诚实守信作为法律原则,对诈编等犯罪行为也处以刑罚的规定,但这些立法没有相关信用法律责任明确界定,并不足以形成强有力的法律规范和约束。

信用领域的监管环节薄弱,对从企事业信用服务的中介机构,如会计、审计、法律服务和资信评估等,缺乏监管, 造成虚假信息盛行。

执法环节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已成为司法过程中的常见现象,严重打击了诚实守信者的信心,助长了失信者的气焰。

信用管理的另外途径是以市场化为特征的信用中介服务体系,然而社会信用中介服务体系在我国规模小,经营分散,竞争处于无序状态,没有发挥对信用行为的奖惩作用。缺少公正、独立的信用调查、征信、资信评估等方式,因而并没有提高社会信用信息的对称程度,使社会整体仍大致处于信用信息非对称状态。

五、治理途径

1. 诚信与道德教育

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媒体传播手段,对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领域进行系统的,规范的,长期的信用教育,使信用规则和管理以及信用相关法律法规在全社会深入扎根。在教育领域,使信用教育纳入教育各个层级的课程体系,将其纳入正规、常规化的教学内容中,从小学、中学就开始、一直延续到大学,并进而在进入工作岗位后,采取多种形式长期持久地进行全面教育,使人们在市场上都能守法守纪、待人以诚、待物以信。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加强信用道德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形成一种高尚的道德风气,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2. 产权制度改革

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明确产权主体,使企业有真正的所有者,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走股份制改造道路,并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明确产权主体的责任,形成高效和完善的产权交易市场和科学的产权交易定价机制,并使产权的交易程序规范化和法律化,使产权之间的交易机制科学化合理化。再者,政府要加大力度形成稳定的政策环境,保护企业的产权制度。

3. 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

对企业外部的信用环境,应借鉴国外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发展经验,我国应大力推进和规范发展包括资信公司、担保公司、资信评级机构、资质认准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信用中介机构在内的各类社会信用服务业,建立健全各类社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市场准入、退出制度,加强政府对各类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监管,保证社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独立、公正、客观、平等地以第三者身份为社会各界提供信用产品或服务。

对内, 企业应建立并完善自身的信用治理, 培育企业自身的信用经营理念, 使企业内部充分认识到信用风险的危害性;改善企业的组织结构, 使之尽量精简高效,断绝信用风险的内部扩散;建立有效的内部信用组织机构,完善其信用风险的分析与计量功能;最后, 完善奖惩规则、激励约束机制, 吧信用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

4. 法制的建设

(1) 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应建立和完善关于企业征信的法律制度,对信用数据的公开,合法、正当的收集与使用,信用等级的评定等都应通过立法的形式作出明确的界定,使人们在建立、培养和使用信用的社会活动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 可考虑修订若干特别法规,如关于债权管理、关于逃废债务处罚等。 (3) 为了保证信用规则对交易者的有力约束,应加强对规则执行的监督,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和执法部门的职能作用。最后,加大司法力度,落实法律责任,加大对违法者的惩处力度;提高执法效率;破除地方保护主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外经贸企业协会信用评估部和北京国商资信评估公司的调查

[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资料

[3]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管理总局网站资料

[4]张花张禄秋:企业信用缺失的文化探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市场主体住所登记信用承诺书 篇11

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的指导意见》(苏政发〔2015〕113号)等有关规定,在申请企业注册登记中,本人以企业法定代表人(合伙事务执行人或代表/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个体工商户经营者)的身份承诺:

1. 本企业已经具备了法律法规规定的所有设立(开业)、住所变更登记条件,本人已认真阅读了《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内容。申请登记的住所(经营场所)信息与实际情况一致,所提交的证明材料均真实、合法、有效,复印件与原件一致,无任何伪造、篡改、虚假成份。

2. 住所(经营场所)不属于违法建筑、危险建筑等不能用作住所(经营场所)的房屋。3. 所从事的经营项目不在法律、法规以及当地政府公布的“住用商”禁止类行业清单范围内,并已取得有利害关系人的同意。

4.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经有关部门批准方可在住所(经营场所)从事相关经营活动的,承诺在取得有关许可证或批准文件后再开展经营活动。

5. 本企业同意将以上承诺上网公示。若违背以上承诺,相关法律后果及责任由本企业或企业相关人员承担,并自愿接受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约束和惩戒。承诺单位名称: 法定代表人姓名: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信用承诺书 篇12

身份证号码:

管理部门:三亚市财政局 采购项目名称:(代理机构负责填列)

为维护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营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共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树立个人诚信守法形象,本人郑重承诺如下:(一)对提供给注册登记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司法部门及行业组织的所有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负责;(二)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开展采购活动,全面履行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全面做到履约守信,具备《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的从业条件;(三)严格依法开展政府采购评审活动,主动接受行业监管,自愿接受依法开展的日常检查;违法失信后将自愿接受约束和惩戒,并依法承担相应责任;(四)自觉接受行政管理部门、行业组织、社会公众、新闻舆论的监督;(五)在评审活动中,严格遵守评审工作纪律,按照客观、公正、审慎的原则,根据采购文件规定的评审程序、评审方法和评审标准进行独立评审;(六)与供应商存在利害关系的主动申请回避;(七)在评审活动中,发现采购文件内容违反国家有关强制性规定或者采购文件存在歧义、重大缺陷导致评审工作无法进行时,停止评审并向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书面说明情况;(八)配合采购人或采购代理机构答复供应商的询问、质疑和投诉等事项,不泄露评审文件、评审情况和在评审过程中获悉的商业秘密;

浅谈企业信用管理 篇13

1. 企业信用是企业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企业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从企业管理职能的角度, 企业信用管理是指通过制定信用管理政策, 指导和协调内部各部门的业务活动, 对客户信息进行收集和评估, 对信用额度的授予、债权保障、应收账款回收等各交易环节进行全面监督, 以保障应收账款安全和及时回收的管理。企业信用管理的目的是对各种规模的企业, 在力求达到企业销售最大化的同时, 将信用风险降至最低。

2. 信用管理问题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 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除了加强商品质量和价格竞争力以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提高信用销售 (赊销) 的能力。也就是说, 要更多地采用信用结算方式增强企业竞争力。与现汇结算方式相比, 信用结算方式的优势显而易见, 购买方可以凭借自身良好的信用充当交易媒介先收货后付款, 从而大大提高购买能力和销售商的营业额。在西方国家, 所有商业贸易的90%都采用信用方式进行, 只有不到10%的贸易采用现汇结算, 信用结算方式已经成为商品交易中的绝对主流。而在我国, 由于企业信用的缺失和不足, 企业信用交易方式仅占所有交易的20%左右, 现汇交易达到80%, 落后的结算方式严重地阻碍了贸易的扩大和企业的发展, 也使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大大减弱。很多国外厂商因为无法接受我国企业的现汇结算方式转而去购买其他国家的产品,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企业已处于和国外企业同台竞争的环境中, 而据上述分析, 同样规模的企业, 西方企业的信用销售能力是我们的4倍。如此大的差距, 我们根本无力与国外企业竞争。我国企业必须大大提高赊销比例, 才能在销售上与国外企业竞争。提高赊销比例的前提是加强企业信用管理。

二、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

当前, 在以买方市场为主的竞争格局中, 信用交易已成为企业获得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和经营方式。但从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现状来看, 我国企业在进入市场经济之后, 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并没有随之进行根本的调整。具体反映在信用管理方面, 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

1. 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发生偏离。

我国许多企业近几年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 在其发展上单纯追求销售业绩的增长, 但其背后的财务状况却常常不乐观, 甚至出现经营危机。具体在业务经营中, 企业简单地采取以销售为导向的经营管理模式, 例如“销售承包制”和“销售买断制”等, 忽视了应收账款上升、销售费用上升、负债增加、呆账坏账增加等问题, 偏离了最终利润这一企业最终目标。实际上, 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是要在业绩增长和风险控制这两个目标之间寻求协调和一致, 保证最终利润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

2. 缺乏专门的信用管理职能部门。

在我国企业现在的管理职能中, 应收账款的管理基本上是由销售部和财务部两个部门承担。然而, 这两个部门由于管理目标、职能、利益和对市场反应上的差异, 都不可能较好地承担起企业信用管理和应收账款的职能。在实践中, 这两个部门常常出现职责分工不清、相互扯皮、效率低下, 甚至出现管理真空等种种问题。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表明, 增加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 由信用部门或信用经理承担和协调整个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是一个有效的管理方式。

3. 信用管理方法和技术落后。

在目前销售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上, 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或运用现代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比如缺乏客户资信方面的资料, 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缺少评估和预测, 交易中往往是凭主观判断作决策, 缺少科学的决策依据。在销售业务管理中缺少信用额度控制, 在账款回收上缺少专业化的方法。例如, 有的企业单纯用销售提成的方法激励业务人员拉到大量订单, 而后寄希望于一些缺少专业技能的人员去收账, 结果是应收账款居高不下, 累积越来越多, 呆账坏账比例逐步增加。

4. 信用管理重点严重滞后。

目前许多企业解决拖欠问题多采取“事后”控制的方法, 即只有在账款被拖欠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催收。结果出现了“前清后欠”的现象, 使企业顾此失彼, 包袱越背越重。

5. 缺乏经过专门训练的信用管理人员。

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中, 信用管理与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相互交叉, 缺一不可。这就要求信用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信用管理。还要有信息、财务、管理、法律、统计、营销、公关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 同时实践能力和工作经历也必须出色。目前, 我国教育系统还缺乏信用管理专业, 专业研究人员很少, 需求和供给缺口极大。企业在招聘信用管理的员工时, 缺乏科学、严格的标准, 大量缺乏专业知识的人员被配置到了信用管理工作岗位上, 致使信用管理人员的总体素质偏低。

三、怎样更好地加强企业信用管理

1. 企业领导必须对信用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信用无所不在, 信用关系普遍存在于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过程中。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应该具备足够的信用风险防范意识和管理知识。由于信用管理涉及公司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 因此单靠一个部门或几个人往往不能起有效的作用, 需要公司领导给予全面的协调和支持, 如将信用管理的各项职责在各业务部门之间进行合理的分工, 信用部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等各部门根据其业务范围承担不同的信用管理工作, 按照不同的管理目标和特点进行科学的设计, 并将其列为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2. 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企业实施经营管理全过程的信用风险管理, 首先必须在原有的业务管理体系中, 增加信用风险管理职能。其中, 大型企业可设立专职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 小企业则考虑设置信用监理。一套科学的信用管理组织机构是企业信用管理目标得以实现, 业务流程和方法得以顺利运行的基本保证。

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对公司总经理或董事会负责。在公司总经理或董事会的直接领导和协调下, 信用管理目标必须超越任何一个部门局部的管理目标, 要从企业整体的经营目标和利益考虑问题, 从而有效地协调公司的销售目标和财务目标。设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 但信用管理部门给企业带来的利益, 要远远大于其管理支出, 这不仅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证实, 而且也为我国企业的管理实践所证实。

3. 建立内部授信制度。

这项制度是指企业在交易决策过程中执行一套科学的信用审批方法和程序, 包括“信用申请审查制度”、“信用额度审批制度”和“交易审批制度”。内部授信制度的核心是信用等级决定给予信用时, 应根据与客户以往的交易记录, 履行情况和企业的信用风险政策, 由专门的审查部门来决定其信用额度。如同意赊销, 就意味着要承担客户的信用风险, 为此对于新客户或其他信誉不高、信用状况有争议的客户, 必须要求提供其相应的担保, 如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订金等, 对特定的担保物, 必须要求向有关部门办理登记后, 合同才能生效。

4. 全面提高信用管理人员的素质。

上一篇:有德小学2008教育教学自查报告下一篇:文学常识练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