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品质营造特色文化(共9篇)
追求卓越品质营造特色文化 篇1
追求卓越品质营造特色文化
—中铁十局西北公司西商项目经理部
随着项目管理在施工企业的逐步推行,项目部已逐渐成为开拓市场的前沿阵地,生产一线的指挥中枢,企业经济效益的源头,展示形象的窗口。近年来,西商项目经理部在全方位抓好工程项目管理的同时,不忘抓好项目文化建设。我们以讲究诚信,严细管理,真抓实干,在项目文化建设上下功夫,着力营造具有自身特色的项目文化,不但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为企业开拓了市场,提高了美誉度,创造了好的社会效益,要做到这些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加强精神建设。
项目部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企业即人、企业为人、企业靠人,处处体现和谐友爱大家庭温暖的人本理念,发扬项目文化的凝聚、导向、激励等功能,把教育人、鼓舞人、引导人同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技能和潜力,扭转员工“打工族”观念,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归属感和主人翁精神,打造和谐项目。
1、项目部领导关爱员工,在工作、生活、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等方面为员工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项目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想办法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和环境,把生活区安置在离工地不远的村里,办公室都安装宽带网,配置空调,小太阳,配有热水器,洗涤房配有洗衣机,冬天给每个员
工发放了防冻衣物,夏天为员工送茶送水及送防暑药。项目部设有乒乓球台、羽毛球场、象棋、扑克牌等娱乐设施,为员工业余文体生活提供方便;在工地,安排交通车接送员工上下班,工地设置饮水、休息、防寒避暑场所,尽可能改善员工的劳动保护条件;在生活上,办好职工的食堂,让员工吃上可口的饭菜;项目部领导经常找员工谈心,只要有员工生病领导一定抽空探望;员工家属来工地探亲,一般都派车接送;把农民工当作自己的员工一样看待。在高温时,为他们送茶水、送绿豆糖水、送解暑药;严寒时,项目部为他们送保暖衣;逢年过节,我们给他们加好菜,工作苦累时,项目部领导上门谈心,了解疾苦,询问工资是否按时领取等。
2、在关心生活的同时,也注重教育引导,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党员和干部都细致入微地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项目部有自己的简报,利用板报、书刊、广播,会议等形式宣传企业面临的各种利好形势,让员工看到企业在社会上的美誉度,看到企业发展的美好前景,同时大力弘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员工们体会到加快祖国发展,为祖国建设事业做贡献是件十分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3、给员工提供学习的机会。这是企业给员工最大的福利,也是员工的一种隐性收入。不学习的人实际上是在选择落后。我们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多渠道对员工进行培训,在学习和培训的费用方面给员工开绿灯。项目部每个星期二和星期四晚
上都组织开办职工夜校,鼓励大家自学成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应对社会挑战的能力。例如工程部门会利用晚上的时间给员工们讲解施工图纸和规范,让每一名同志都能清晰的了解到工程的进度情况,并且掌握国家制定的施工规范,更好的运用在施工现场,保证工程质量。
二、让所有的业主都了解到我们的品质,信任我们的品质。
作为施工企业,业主就是我们的上帝,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业主需要的是我们的品质。这种品质有两层涵义:一是指工程的品质。二是指承包商的人的品质。二者俱佳才是业主所想要的。为了使我们的品质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我们注重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是注重员工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做文明之师。给员工量身定制统一的服装,配戴工作牌,上班点名签到。住地和工地现场的各种企业标示要和上级要求统一标准。待人接物有礼有节。定期举行升国旗仪式等。从制度上强制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做精锐之师、文明之师。
2、是管理科学化,切实做到资源配置合理,成本控制得当,全员全过程创优。项目部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并汇编成册,严格按制度办事。努力做到人财物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项目部把种种制度汇编成一个小册子,人手一份,项目部经理定期抽查询问。由于措施合理,落实到位我们所干的工程获得业主的奖励。
3、是讲究诚信,把诚信作为项目部行动的第一准则。我们在项目部建立了业主文化。永远保持对业主的热情和真诚,重合同、守信誉。不做有背合同的事情。即使是做亏损的工程也决不允许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进而影响工程的质量,造成隐患。在工期上不能有半点含糊,正确处理好工期与效益的关系,排除一切困难,绝不能拖延工期一分钟。通过强有力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员工了解和领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提高了思想认识,如项目部的一名小车司机深有体会地说:“过去,我们只知单纯的开车,不了解提高效益的重要性,不能够理解项目领导的注重文化的意思。可通过学习后,才知道企业文化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其重要意义。以后,我会自觉主动地投身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活动之中,不但自己做还鼓动身边的人一起,从点滴做起,以实际行动推动企业文化建设,贡献我一点微薄的力量。”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业主、监理等有关部门借用他开的小车过程中,他热情、主动、周到、优质的服务,给别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业主、监理等同志对项目部领导说,从你项目部一个普普通通的一位司机的身上,就能看出你们企业的良好素质。
4、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契机做好自我宣传,真正做到我们的品质,你知道,你需要。我们有了好品质,就要想方设法向业主推销。否则再好的宝剑,放在箱子里无人知晓,也就一文不值。我们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平台,做好企业宣传,利用业主的宣传阵地,做好企业形象宣传。如果我们具备了好的品质,而这种品质
恰好又是业主所需要的,那么我们和业主就有了共通点,我们也就找到了生存和发展的起点。
三、加强项目管理,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推行项目文化,实施管理品牌战略,是提高企业管理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举措。创一流管理,打造管理品牌,制度建设是关键。我们不断追求创新,建立和不断完善项目部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制度的实施细则,制定了“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奖惩制度”、“分包工程的管理制度”、“成本管理责任制度”、“机械设备、车辆管理制度”、“立功竞赛奖励制度”、“环境卫生和绿化管理规定”、“劳动纪律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用制度来规范管理行为,用制度来激励每一个员工立足岗位,创一流服务。通过实施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奖励办法,工作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
总之,项目部注重发挥项目文化建设特色,加强项目文化与项目党建的结合、与生产经营管理的融合,坚持以人为本,极力丰富了企业文化内涵,铸就了项目管理之魂。项目文化正在项目落地生根,已成为项目管理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力量之源。
追求卓越品质营造特色文化 篇2
一、精细化管理——在传承中发展
翻开与共和国同龄、厚重的校史,这里记录着学校管理制度发展的历史印记,我校经历了精细化管理的基础阶段——科学定标、完善制度、明确责任、规范流程、细化环节等,这是学校提升办学质量的基础和保障。在这个基础上,进入到精细化管理的又一个新阶段——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与“幸福教育”的办学目标相融合,实现管理体制校本化,形成独特的“精细的管理文化”。
“精细的管理文化”,是将“大”“小”相结合。“大”即以“幸福教育”这一“大”的办学目标为指导,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坚持营造一种大气、和谐、卓越的学校文化;“小”即从细节抓起,关注实效,把“事”做细、做精、做出特色、做出品质。
我认为,这种“精细的管理文化”在引领学校发展中的价值在于:发挥每个教职员工的自主性,释放创造性,追求和谐性。
二、从精细化管理到“精细的管理文化”
我们通过“幸福教师培养工程”,将“精细的管理文化”具体落实在下列3个维度中:教师观念精细化、教师形象精细化、教师行为精细化,从而提升教师队伍的精细执行力,建设“幸福的高品质学校”。
1. 教师观念精细化——让精细“融入心灵”。
精细化管理源于发达国家一些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精细化”也是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
为此,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阅读了《细节决定成败》《微雕课堂——教学细节的功夫》等书,开展“我的微幸福”读书论坛活动,教师畅谈自己是如何做好日常工作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如何更加关注细节的。通过校本培训、读书论坛,使“精细化”作为一种理念在教师的头脑中扎根,让每位教师认识到要想低耗高效,就应精心研究每一个细节。从做好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开始,体会学生进步、教育成功的点滴幸福,让每位教师把对教育之爱、学生之爱、学校之爱,体现在每一个微小的教育教学环节或行动中。
2. 教师形象精细化——让精细“表之以情”。
在学校实施“幸福教育”的同时,教师应以怎样的形象和心态面对学生、家长和社会呢?我们将学校评出的“优秀幸福教师”的形象具体化,让教师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将年龄、性别、性格各不相同的教师概括为一致的“幸福画像”:“微笑”——我们享受教师职业的幸福;“关爱”——我们体验爱与被爱的幸福;“专业”——我们收获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幸福。
第一,做“微笑”的教师。
教师的微笑源于内心的和谐喜悦,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自我觉知到的个人魅力和家庭和谐幸福有关。教师的微笑也表明一种对人生、对事业的态度和胸怀。因此,我们从“学会微笑”这一细节做起,树立“幸福教师”的外在形象。
学校举办“教师幸福人生”系列讲座,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教育观”“学生观”“家庭观”。开展“另一个我”系列活动,通过组织教师社团,开办健康讲座、礼仪讲座等活动,努力让教师通过展现多方面的才华来丰富个人才能,增强自信,从而提升幸福感。
第二,做“关爱”的教师。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们最需要的是一个处处充满关爱的环境。因此,要求教师们从学会细致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做起,塑造“幸福教师”的内在品格。
我们通过树立身边的榜样来培养“会爱”的“闽小”教师。学校聘请天津市著名师德模范袁滨渤、徐英杰等榜样人物到校宣讲事迹,讲如何实施全纳的爱和如何有方法地实施爱,从而全方位地鼓舞、感染、激励广大教师。
我们还通过亲身体验活动培养教师形成“大爱”意识。从2006年至今,学校先后派出近60名骨干教师到联合学区、津南区农村学校流动支教。教师走出校门,实现了从培养“闽小”学生到做“大爱”教师的转变。
第三,做“专业”的教师。
教师的专业性是职业幸福的根基,只有“专业”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我们认为,处于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教师有不同的发展需求,学校应该根据这些“不同”来设计不同的培养目标。我们从不同层次的每位教师的每一个成长细节抓起,精心打造业务精湛的“幸福教师”。
我校与天津师范大学共同建立教师发展学校机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成立“名师工货室”,面向联合学区和兄弟学校推介“名师名法”。让各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持各类课题,在研究中提炼、深化学科教学思想,为将来成为“名师”打好基础。举办青年教师培训班,聘请专家、校内督学一对一帮带。学校为每位教师建立《专业成长档案》,举办教师教育教学成果展。还设立了“航鹰奖”,每年教师节颁发给优秀教师,鼓励教师自主发展。
3. 教师行为精细化——让精细“动之以行”。
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我校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将学习看作是学生对知识和人生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我们从“爱学、会学、优学”这样的“三学”入手,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取得高效、优质的学习效果,从而使每个“闽小”的学生实现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实现幸福成长。
在教育教学研究上,为了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坚持在细化研究上寻求突破。一是实施“问题对策研究”。每个学期针对影响教育教学的普遍问题,发动每位教师去思考,通过专题研究形成突破的策略,破解实践中的难题。例如“如何有效指导学生的自学”“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如何把握学情”等,都是课堂教学中的“硬骨头”。二是采取“分头突破”的办法。例如开展“微课堂”评选,等等,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创造性和骨干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实现由“个体创新”到“组织创新”的转变。
学校从2008年开始创办《航鹰简报》。该简报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发布学校管理的简讯。学校本着“每周总结,不断提升”的原则,由校领导及时总结学校过去一周的情况并部署未来一周的工作,印发给全体教师。简报内容包括:本周大事记、校园快讯、“微幸福”论坛、透视“微课堂”,等等。《航鹰简报》周周刊发,坚持“日清周结”,从细小处及时报道与反馈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动态与成果,促进管理者和教师及时反思。我们还建立了管理与教学反思制度、教师集体回顾评议学生作业制度等。通过不断反思改进,力求将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做细做优,这就是“闽小”师生的“微幸福”。以小见大,从细节处培植“精细的管理文化”。
追求卓越品质营造特色文化 篇3
关键词:品质;特色;学生;学校
近年来,教育问题一直被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着。教育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我国各个省市对教育进行思考、改革,不断探寻适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道路。在新的办学理念的影响下,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进行新的教学尝试,这是在教学方面。重要的是在学校的发展建设方面也要考虑这些问题,例如怎么样才能给孩子更多的选择、给孩子更多的平台、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和给孩子更多的赞许。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基于这种建设理念为创办品质特色学校进行着尝试。本文就以立达中学为孩子创办特色品质学校做简要的分析。
一、创办孩子喜爱的学校的必要性
(一)提高学生對学习的积极性
特色学校的创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需要环境的熏陶,学校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能够使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进行学习,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立达中学教师在历经长时间的规划研究中明确提出了“办学生喜爱的学校”的办学目标。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特色学校带来的学习乐趣。
(二)学校创建特色是建设学校文化的需要
学校作为育人的文化组织,其方方面面似乎都与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办学特色,就是要创建文化上有自身特色的学校。所谓学校个性化,也就是体现在各校不同的学校文化上。美国教育家塞基凡尼指出:校长在形成和维护学校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一名有成就的校长应该具有文化建设的技能。的确,一所学校形成的学校文化,表现了学校的独特风格和个性,是学校的灵魂所在。任何学校一旦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即体现为一种学校个性,它就会对学校管理发挥巨大的影响和推进作用,成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使学校全体成员在共同的办学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工作作风统帅下,个性化地为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而努力。要提高办学水平,重要的是校长应从本校实际出发,建设独特的学校文化,使教育与管理浑然一体,在思想观念、价值规范上,在制度、模式、结构上,在物质环境、校园建设方面形成办学特色。
(三)特色学校的教育环境对教育事业的影响
形成规模的特色教育对于教育事业数量的增长和教育的质量提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够满足广大家长和社会对于学校的期望、对于教育事业的期待。同时独特的品质教育环境还能够吸引大批的优秀教师,这对教师的整体素养的提高也有促进作用。
二、特色学校的内涵
特色学校应体现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它反映一整套学校文化模式。特色学校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先进的教育理论,从学校实际出发,对学校的发展作出全面的设计,把建设一整套的学校文化模式和营造独特的学校组织作为学校文化理想的追求。因此,特色学校应体现全面、整体优化和相对稳定等特点。首先,特色学校具有全面性。特色学校意味着一所学校的综合个性的形成,并成功地营造起一种区别于他校的特殊的学校文化氛围。它必定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与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发展为前提,通过创造性劳动,个性化地贯彻教育方针的结果。四川成都市第七中学多年来以优“材”优教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素质基础为办学宗旨,形成“着眼整体发展,立足个体成长,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三体”特色教育模式。成都七中的办学实践表明,形成“三体”特色的教育模式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要求师生全面参与,保证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实践。其次,特色学校应具有整体性。整体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与部分组成的统一体。从系统观来看,整体表示系统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任何系统都具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它的整体功能;二是系统内各部分具有广泛的相互作用,使得系统呈现出不同于部分的整体结构。
建设特色学校是一个学校整体优化的系统工程,因此,特色学校一定表现出一所学校的全局优化,发挥学校整体效能。成都市实验小学形成的“管得活、教得活、学得活”的办学特色表明,他们是在“活”字为核心的整体办学思想支配下,建设具有创新的、整体的教育模式,使学校产生整体优化的效应。再次,特色学校应具有相对稳定性。从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它是在遵循教育规律,结合本校实际,顺应时代要求,以特定的办学价值观为总体的办学思想指导下,由学校全体成员参与的办学实践活动。可见,稳定性就是指办学独特性风格的形成,和学校成果能够长期地显示、保持和发展,能够经受着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并在校内外产生深远的影响,它标志着学校教育个性和管理个性的成熟。许多办学成功的实践表明,特色学校建设中重要的是具有较为稳定的办学思想,具体表现在办学目的、宗旨、培养目标、组织管理和运作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上,其核心是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上。但是,稳定并非绝对不变,因为特色学校原来就是一个与特定时空相联系的动态的概念。可见,办特色学校是一个不断积累、完善的工作过程,是不断继承发展、改造调整、自立自强的结果,体现了学校群体在办学理想和主观追求上达到完善的统一,并且日趋成熟,形成相对稳定的态势。
三、特色品质学校是学生学习发展的指路标
(一)创办特色学校,让学生学会选择
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有很多时候要面临选择。而立达中学就是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选择。特色教育的实行表现在方方面面,在课程上的学习,学生可以优先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进行实践锻炼,还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同老师和同学展开交流,畅所欲言,想说就说。例如,体育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提出自己先要学习的体育项目并向老师申请,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体育锻炼和学习,达到优学优练的目标。教育的改革就是要打破传统教育的局限性,在新的教育规模和体制下进行学习,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nlc202309011807
(二)创办特色学校,给学生更多平台
多平台的开放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兴趣特长的发挥。每一个学生都是千里马,只是缺少伯乐的发现。立达中学基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前提,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让每一个学生淋漓尽致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培养学生的独特才华。喜欢舞蹈的同学可以集中在一起进行舞蹈课的研究和学习、喜欢美术的同学可以组团写生和探讨美术画法、喜欢体育的同学可以组织篮球足球的比赛,进行比赛式学习。学校提供多个平台供学生选择。例如达人舞台、苏州美术馆、昆莎戏剧社等等,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平台展示自己的才华。每个立达学生都可以找到和自己的兴趣特长完美匹配的学生社团,在学生社团里,学生是真正的主人。
(三)创办特色学校,给学生更多空间
在立达中学,学生的学习相对自由了很多。学校不是一成不变、墨守成规的。学校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选择。学校图书馆学生可以自由借阅、可以随时畅读。在电子阅览室,学生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学习,查找资料、网上学习、网上交流等等。在体育馆,运动场学生可以随意选择体育项目进行运动或者竞赛。学校还会定期的举办各类比赛,给学生展示自己的空间。学生的自由空间较多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会让学生觉得学校就是自己的牢笼,学习是枯燥无味的行为。让学生的学习乐在其中,让学生更加身心愉悦的成长。
(四)创办特色学校,让学生得到更多赞许
赞扬是对一个人付出的肯定、是一个人继续学习或奋斗的希望。教师的每一句赞许都是学生前进的不竭动力。在创办特色品质学校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对学生所付出的每一滴汗水、每一份小小的收获都要做到及时的表扬和赞许。教师不仅仅要鼓励学生的学习,还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养成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行为习惯。鼓励学生做好事、做好人、学会与人友善、学会乐于助人等等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做好事的学生不仅仅要得到老师的赞许还要让全学校学习这种优秀品质,基于此,立达中学的每周升旗活动都会对学生的好人好事进行播报,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间的学习意识,还能让做好事的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无尚的荣誉和认可。
四、改进教学理念,让学生主动学习
(一)因材施教,自主学习
立达中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以“因材施教”为出发点的课堂“差异教学”倡导实现“自主课堂”。这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出发点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是孔子提出来的教学理念,一直被用于学校的教学当中。学生的学习程度、发展层次、对待事情的认识态度、周围环境、自我认知等等都存在差异性,这要求教师在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时候不能够全部使用一种教学策略,要因材施教,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讲授。允许差异性的存在,不能因为差异性而忽视任何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积极引导不同认知水平、能力倾向、兴趣爱好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差异教学”强调“生生互助”,引导学生自主质疑、自主研究、自主评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有目标,都能进步。只有教师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学生才能够更加主动的去学习,才能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创办特色学校
所有独具个性的色彩聚集在一起就成为了一道和谐的彩虹。学校的特色发展也是如此,特色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教师独特的先进的教学思想,立达中学多元性的校园活动和校园学习文化是以特色学习为出发点为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发展而创设的。立达中学不仅仅关注学生的成长,同时关注教师的心理情绪。开展教师心理教育活动,鼓励教师积极面对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挑战和压力,将教师职业所带来的精神层面的愉悦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
(三)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立达中学在课程改革中,倡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当中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改为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在自我的思考中不断积累经验,学会学习。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对学生的开放式学习,提升学习能力发挥积极的影响。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性,改传统重书本的观念为重操作的原则。把教师讲学生听的画面改为学生说教师听的实际探索。这样能够积极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自我的探究式学习中不断积累知识。
立达中学打造特色品质学校,让学生喜爱学校,喜爱学习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尝试。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去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再是一种负担,教师快乐的教,学生快乐的学,形成一種和谐的教学画面。这对教育改革的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是教育改革的积极探索和尝试。让每一个学生爱上学校、让每一个生命自由舒展、享受学习的过程是学校的和家长的期望,让每一个学生都从特色学校中享受到自己学习的乐趣,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参考文献:
[1]孙绵涛、朱晓黎,关于学科本质的再认识[J]《教育研究》2009年第12期.
[2]薛晓阳.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新视野[J].教育研究.2010,12(3):121-122.
[3]周勇.提炼学校的精神文化:教育叙事与建构学校文化[J].全球教育展望.2009,12(3):110-112.
卓越的品质:专注 篇4
卓越的品质系列终于结束了,这是最后一篇,以前的四篇是:沉稳,谦虚,耐心,自信
关于专注的关键词:刻意练习,习惯化,无意识思维,立即开始,拒绝完美主义,做好时间记录。
追求卓越的关键在于,要坚持充满活力、长期的学习过程,不再满足于原地踏步、平平庸庸。
1、刻意练习有五种特征:它是为了提高绩效而被设计出来的;他可以重复很多次;对结果的反馈是可持续得到的;它是非常费神的;它并没有多少乐趣。
2、如何专注
a、建构化,假设-实行-验证-建构化,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建构,持续下来,就能产生回报。
b、无意识化。习惯化,工作顺利的人,都是无意识的进行着良性循环,一言以蔽之,就是习惯化。
c、发现KSF,才是成功的关键
3、练习的方法,首先从基础开始,通过理解训练的原则所在来建立扎实的基础,然后在个人倾向的指导下拓宽并完善自己的技能,同时和你认为是艺术的必要实质的东西在抽象层面上保持联系。结果就是你可以更好地吸收各种知识,使得这些从个人的着重点中拓展开来的知识相互连接成一个网络。
4、要学会专注(比如对付噪音);要学着心平气和对待一切已发生的事情;(不要紧绷、抵抗,而是静静的接受。“做草鞋”的故事很是经典):学着将这些事情为我所用(比如学着根据歌曲的节奏来思考);学着做到完全自给自足,创造出我们自己的地震;
5、对于最基本的技能要“划小圈”,“把大的东西分解成各个细节的东西,挖掘技能的实质所在,然后有效地压缩技能的外在表现同时又紧紧围绕技能的内在实质。一段时间之后,广度就会慢慢缩小而力量则会逐渐增加。
6、”最精深的技巧往往建立在最简单原始的原理之上。“在象棋和武术中,选手会倾向于使用各种花哨的技巧而忽视轻微的吸收和完善,其实它们要比学到的招式数量重要得多。我们能成为顶尖选手并没有什么秘诀,而是对可能是基本技能的东西有更深的理解。”
7、每天都要学得更深一点而不是更广一点,因为学得更深可以让我们把我们潜力中那些看不到、感受不到但又极具创造力的部分挖掘出来。
8、无意识思维,反复练习要足够熟练到形成无意识思维,很多人都会说这句话是老调长叹,我们谁都知道这个道理。不!如果你没有这么做的话,说明你并没有真的`懂这句话!
9、寻找联系:一个例子就是,棋手水平越高,迅速发现棋子与棋子之间相关联的逻辑形式的能力就越强。在象棋大师脑海中存在的信息组块使得他能够用更少的有意识思维观察到更多的东西。而且他有一个更加先进的导航体系,所以他能够对自己所拥有的广泛知识进行快速筛选。
10、做好时间的记录
11、任何动作演练到一定的次数,就都可以做到甚至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都可以准确完成的地步。而他只不过是把这个原理应用到了极致而已。
12、大多数事情都需要提前准备,也都可以提前准备。认识到这一点本身就几乎是一切改变的起点。
13、素材积累固然非常重要,然而,如果提前确定一个方向或者目标,那么就甚至可以积累很多原本不可能想象的素材--惊喜连连,
14、所有的成功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先花上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锁定一个方向或者目标。确定它是现实的、可行的之后,运用心智的力量在这个方向上再投入更多的时间,再更多一点的时间。把时间当作朋友,一路前行。当时间陪伴你足够久的时候,你的耐心就能从它那里得到回报。不知所以然的人会说,那是“运气”,或者那是走了狗屎运的人才会有的“天赐灵感”;而我们知道的是,如果那回报真的来了,只有一个名字,叫做“必然”。
15、细心
a、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常思考它们的因果关系。
b、对做不到位的执行问题,要发掘它们的根本症结。
c、对习以为常的做事方法,要有改进或优化的建议。
d、做什么事情都要养成有条不紊和井然有序的习惯。
e、经常去找几个别人看不出来的毛病或弊端。
f、自己要随时随地对有所不足的地方补位。
16、事实上,“推迟满足感”是心智成熟的人必备的能力,也是需要挣扎和锻炼才可以习得的能力。在生活中,只有极少数人最终掌握了这个能力,也因此使得他们与众不同。再次,这是个依赖经验才能真正体会并理解的道理--乃至于很多人一生都无法获得这种经验,无法理解这种道理。
17、要钻研微观的细节事物从而来理解是什么促成了宏观上的问题。我们面对的阻碍就是我们生活在一种关注度不足的文化里面
18、如何杰出?与杰出成就相关的三个特征:沉思、发挥、调整。沉思是基础,认识到自己与事实之间的差距的能力是取得成就的必要条件。
19、杜绝拖拉,拖拉系统是这样运行的:把任务等同于自身价值:
a、促进完美主义倾向,为了维护自身价值而不愿承受批评(主要来自自己的呵责)
b、完美主义倾向考虑各个细节极各个变动可能的影响,反而使任务复杂化,无从下手
c、无从下手,紧张与压力随之而来,只能以拖拉求暂时放松
d、直接时间将近截止带来巨大的压力把自己从完美主义中解放出来,以十足的干劲投入到工作当中。
20、立即行动的内心调整:
a、内心对自己的批评说不,建立多元化的自身价值与认识,使任何任务都不能等同于自身价值。
b、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自已是个凡人,求渐近优化,而非一步到位(不要十全十美)
c、不以“不得不,应该如此”来措词,而是寻找积极的动机,寻找兴趣点,自豪点,兴奋点。
d、拥抱开始,在开始前的准备时间不要过长(应视任何向他人求助,跑图书馆寻找别的解决方案或者是做进一步准备的倾向都为拖拉)
e、不必穷究至完美,一个任务末尾的时间将会是浪费,完全可以投入到其他更重要的事上来。
21、迅速的做要注意些什么
即时策略,渐近优化(启发式优化)
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作文 篇5
昨晚去了南京路,高楼与霓虹再次激起了我对现在生活与工作的不满。为什么我刚一来上海就把自己的起点定位的这么低呢,在郊区工作生活完全感受不到大城市的气息。也许有人会说:“要多一些现实,少一些虚荣。”可转念想想,当时来上海,本身骨子里是带着虚荣来的。而如今却在这样的地方跟这样的一群人打交道,这真的不是我想要的.
朋友奉劝我说去市区工作每天要起早床,赶公交,挤地铁,每天会忙的晕头转向,而且没有很好的待遇,最主要的是还要为住房发愁,每天也要面对高消费,就现实而言真的不划算。可我自己真的很想去享受一下这样的生活,早起,奔跑,竞争,这都是我想要的,作为一个年轻人,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充满干劲,充满激情,以一个年轻人该有的状态去迎接每天的新鲜与挑战。也许每天下班会搞的自己灰头灰脸,可这样才会觉得自己过的充实,而且也真正实现了自己来这里的价值。
加油吧,去追求高品质生活!
追求卓越品质营造特色文化 篇6
大德育观指导营造高品质育人环境
摘要: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历来备受关注。随着招生制度改革,中职学生素质整体下降,日常行为不规范现象十分严重。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继续运用传统的德育方法将很难适应当前德育工作实际。必须坚持大德育观,构建全员、全面、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机制,推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创新。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创新
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一件大事,也是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学校的德育工作,仅凭几名德育教师、固定的德育课及就业指导课是不能完成德育大任的。我们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职校学生的新特点。大力实践“三全育人”工程,整合德育资源,畅通德育渠道,更新德育内容,构建一个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机制。
一、建立科学的工作理念。强化“三全育人”的首位意识
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复杂而艰巨。首先,教育对象思想复杂,素质参差不齐,而且随着普高的不断扩招,中职学生整体素质下降,日常行为不规范现象十分严重。因此,无论是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还是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工作,难度都大为增加,仅靠德育课老师和学生管理部门是难以完成育人任务的。只有全校教职员工齐抓共管,人人参与,才可能扭转德育队伍力量薄弱的局面。其次,中职学生的身心诸方面在求学期间不断发生新变化,仅靠入学教育、就业教育的传统做法根本行不通,靠一两次谈话也难以取得良好而稳定的教育效果,必须将育人工作渗透到中职学生的整个在校求学过程,全过程把握其思想脉络,使其无时无刻不受到关心、爱护和帮助。总之,中职学生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学校本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构建“学校、礼会、家庭”全方位育人网络,充分发挥社会、家庭的育人作用,2-
爱国主义教育视为长期教育,通过长期的努力、不断的累积,才可能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而不能光靠一次演讲、一部爱国主义电影就能完成。其次,要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历史地理知识。除了在课堂上学习之外,更应该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的知识变得丰富,增进对祖国的了解,增加对祖国的认同。还可以组织学生去游览附近风景名胜、开展“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作文明人”等活动,让学生对祖国文化产生认同感。还可以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等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日子,通过征文、演讲等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构建中职学生法制教育工程。随地吐痰、乱扔纸屑、出口成“脏”、躲在厕所抽烟、跟老师顶嘴等现象在中职学生中屡见不鲜,打架、敲诈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帮助中职学生树立法制观念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构建中职学生法制教育工程,首先应从教育教学内容上人手,对他们进行最基本的公民权利和义务教育,同时进行最直接的行为刑事责任教育,使中职学生明白,什么行为不能做,为什么不能做,做了以后结果怎样,培养其守法意识。其次在教学方式上,要生动活泼,注重实例,多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法律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重点案例剖析、以案说法、法律知识竞赛、图片展览等,让学生听得进、听得懂,切记不可讲大道理。
4.构建中职学生旗帜形象工程。新时期社会多元文化的强大冲击,给正在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中职学生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在强调技能教学、突出一技之长的同时,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崇高的理想成了摆在职教工作者面前的一道新课题。旗帜就是方向,把党性教育引入学校的德育体系,可以开辟一块学生德育工作的特殊阵地。办法很多,可以鼓励中职学生中的优秀青年团员向党组织递交人党申请;定期给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组织符合条件的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培训班;发展条件成熟的入党积极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等,让一大批优秀学生干部、先进团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3-
这部分学生往往有很高的威信和影响力,他们是学生身边的一面旗帜,会带动更多的学生严格要求自己。
5.构建校园环境育人工程。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校园精神和文化积淀的重要标志,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以就业为导向,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特征。中职学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体现这一特征,但是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差异很大,因此,中职学校要积极吸收企业文化成分,缩小与企业文化的距离,帮助中职学生从学生角色向员工角色转变。办法有很多,包括:创设“企业”空间,可以把实训基地的教室包装成企业的“车间”,按照企业生产标准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等;把学生包装成企业“工人”,统一穿上工作服、带上工具包、佩戴工作证进车间上岗。施以“企业”管理,在日常管理中,注意加强对“员工”的组织纪律性教育,严明时间观念,不得迟到早退,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上岗生产。形成“职业”氛围,通过在学校走廊悬挂和张贴“全国十大劳动模范”、“能工巧匠”等,宣传“劳动改变命运,技能创造幸福”、“不管蓝领白领,成功要靠本领”的理念。总之,就是要营造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氛围,促使学生形成职业认同感,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实现校企“零对接”。
目前,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前所未有,中职学生的就业形势也是明显好转。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加强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迫切。但是,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强化“大德育”观的首位意识,深入贯彻“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探索多种有利于学生思想发展的新模式,才能营造优质的育人环境,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
2011年12月10日
坚持自主创新,追求完美品质 篇7
金秋十月, 汕头市超声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携多款自主开发的创新产品亮相于在成都召开的第62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 带着对这个企业的浓厚兴趣, 我采访了该公司的市场营销负责人。
坚持自主创新, 打破超声领域的国外垄断
汕头超声是一家科研型企业, 具有深厚的技术底蕴。1983年研发成功国内第一台B超, 通过80年代以及90年代引进日本日立与美国ATL公司黑白超与彩超技术, 使汕头超声成为国内超声行业中最具实力的厂家。近几年来, 汕头超声不断在超声领域取得新的突破。2003年, 推出高档全数字B超, 使我国在黑白B超领域, 达到全面替代进口产品的水平。2005年, 推出全数字彩超, 在全国范围内吹响了彩超普及的号角。2008年, 推出新一代高档彩超Apogee 3800等, 把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彩超产品带进全球中高档的行列。2009年, 汕头超声研发成功容积探头和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技术, 是中国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掌握此项技术的企业, 并推出全球首创的基于黑白B超平台的便携式实时三维超声诊断仪CTS-8800;同时对全线彩超产品进行升级, 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实时三维功能的全身型彩超, 宣告了实时三维彩超普及时代的来临。同年, 汕头超声在全国同行中率先推出具有弹性成像功能的超声诊断仪, 再次打破了国外少数超声厂家的技术垄断, 在全球超声界引起了轰动!
长期以来, 因为实时三维超声成像以及弹性成像等核心技术只被国外少数厂家所拥有, 因此相关产品价格居高不下, 不利于新技术的普及推广应用。随着我国医疗器械民族企业掌握这些高端技术, 打破了国外厂家完全垄断的局面, 将有力地促进这些高端技术在各级医院的普及应用, 为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杰出的性能、稳定的质量是SIUI树立良好品牌形象的根本
提起汕头超声的产品, 其稳定的产品质量在行业内是有口皆碑的。汕头超声的产品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在全国同行中率先通过了美国FDA和欧共体CE等国际权威认证。汕头超声始终在开发、生产、服务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据汕头超声市场营销负责人说, 汕头超声的元器件采取全球择优选取的原则采购, 所有的元器件均来自全球最优秀的供应商。为确保仪器在各种恶劣环境下也能正常使用, SIUI斥巨资引进国际先进的大型环境试验室, 所有产品出厂前均须在环境试验室里进行各种老化试验, 确保仪器在较恶劣的使用条件下也能稳定工作。多年以来, 汕头超声一直以追求完美品质的心态在开发、制造他们的产品和为客户提供服务。
在此前, 我们也了解到, 汕头超声是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经常向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捐赠B超、彩超, 帮助这些地区解决看病难问题。在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中, SIUI通过各级慈善机构, 向地震灾区捐赠了总值近500万元人民币的现金和设备。
追求卓越品质营造特色文化 篇8
关键词:教学方法;科学性;严谨性;学科教学品质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3–0035–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2013年苏州市初中化学教师优质课评比于9月25日在苏州高新区苏州实验初中举行,来自苏州市的12位教师参加了这次比赛。比赛分3组进行,4人一组,3个小组的课题分别是第3章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中的“分子”、“原子的构成”和“离子”三个课题。评比要求:依据2011版课程标准及其上教版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和现场实时上课。评比主题是:“基于培养学生微粒观的初中化学教学”。
笔者有幸担任了这次活动的评委,听课的课题是“分子”。连续听了4位参赛教师的课,有喜有忧,觉得我们初中教师在追求教学方法上不遗余力,但在学科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上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1 喜——追求呈现手法的多样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它的特性有:分子很小,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等。如何说明分子具有这些特性,参赛老师动了不少脑筋,手法呈现出多样性。笔者试举几例:
案例1 如何说明分子之小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66页第3章第1节中有如下描述,“用胶头滴管滴下的1滴水(约0.05 g)中约有1.7×1021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10-26 kg。如果把一滴水放大到地球那么大,则一个水分子仅相当于1个乒乓球那么大”[1]。
教材中利用了很多数据来说明分子很小,这是一种方法。但有位参赛教师利用显微镜下看人体的图片来说明分子很小(见图1),很有新意。
案例2 如何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上教版教材中“大量科学研究证明,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2]。
实验1:将一小块干冰放进一塑料袋(如图2左),将袋口扎紧,一段时间后看变化(如图2右)。
干冰升华后,塑料袋鼓起。这个实验能说明两点:一是干冰分子是运动的,二是由二氧化碳分子间的距离变大,说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实验2:将品红固体放入盛有热水(图3左)和冷水(图3右)的烧杯中。
干冰和二氧化碳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它们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因此得出结论:“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这种推理方法显然是有问题的,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我们不能通过一个实验就能证明,因为一个实验具有偶然性。例如:二氧化碳通入水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变红,二氧化硫通入水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也变红。我们能不能根据上述两个实验,得出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完全相同呢?显然不能。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向学生讲明:“同种分子化学性质是否相同,我们应该通过大量的实验来验证,因为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做大量的实验,但科学研究已经获得大量事实证明了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2.2 忽视物质结构状态的真实性
某些参赛教师设计下列图4、图5来阐述“用分子的观点看纯净物和混合物”。
分析: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因为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但参赛教师忽视了水是液态,冰是晶体。在冰的晶体结构中,水分子(即冰晶体的分子)以一定的方向排列在晶体点阵内,每个水分子都被另外四个分子所包围,这四个水分子形成一个四面体。这种排列方式是比较松散,体积较大。在冰水混合物中,水分子的排列并不是都是无序的,而且冰中水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液态水中水分子之间的距离要大。因此我们不能用上面简单的图示表示冰水混合物的内部结构,图6就比较贴近真实情况。
2.3 忽视反应机理的真实性
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至关重要,相同的反应物,如果条件不同,产物可能不同。例如二氧化碳和水在常温下可生成碳酸,但如果通过光合作用则可生成葡萄糖和氧气,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同样,即使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相同,如果条件不同,反应的机理也不尽相同。
为了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变化,而原子没有发生变化,一位教师用了图7来说明。
上图存在着一个“硬伤”,即把“电解”和“分解”混为一谈,水在高温下分解,水分子变成氧原子和氢原子,然后2个氢原子组合成1个氢分子,2个氧原子组合成1个氧分子。但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电解时,阳极是OH-离子放电,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2O+ O2↑;阴极是H+接受电子,电极反应式为:4H++4e-=2H2↑。两个反应的机理完全不同,因此如果要用上述图示从微观上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笔者建议将“电解”改为“分解”更为合适。
3 思——提升学科教学的品质
什么是有品质的教学?有人说有品质的教学必然是有内涵的教学,它能够“漂”洗掉学科中的杂质,淘出引人入胜的知识,显现它的“亮”白。笔者认为有品质的学科教学必须要具有以下两个要素:
3.1 有品质的学科教学必须是严谨的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化学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化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和严谨治学的态度,而要做到这点,我们的教学必须是严谨的,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3.2 有品质的学科教学必须是艺术的
何谓“课堂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内容、技能、方法给人以美的享受的那些东西。它包含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方面的艺术;二是教师教什么的艺术;三是教师怎么教的艺术。
教育和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共同活动。这一活动的实施过程,犹如一场演出,教师处在导演兼演员的角色地位。课堂教学给予了教师以充分自由创造的天地,发挥教师特长,形成教学风格,教师可以像艺术家一样,以独特方式、才能,进行艺术性、创造性的劳动。实践证明,教师每一次的教学成功,都不是原有程式的简单重复,而是劳动过程中有新的创造。
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教师的劳动比艺术家的劳动更复杂、要求更高。只有课堂教学达到艺术的境界,教师和学生才能够享受艺术人生。
学科教学,我们要追求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使教学精彩纷呈,避免了千篇一律。但我们在追求教学方法的同时,不能忘记了学科教学的品质,科学、严谨是化学学科的灵魂,艺术化的教学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益的保证。
参考文献:
[1][2]中学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化学(九年级上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66.
摘要:在2013年苏州市初中化学教师优质课评比中发现,初中教师注意了追求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多样性,但在学科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上却存在不足,主要表现是:忽视推理方法的合理性、忽视物质结构状态的真实性、忽视反应机理的真实性。提出要注意提升学科教学的品质。
关键词:教学方法;科学性;严谨性;学科教学品质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3–0035–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2013年苏州市初中化学教师优质课评比于9月25日在苏州高新区苏州实验初中举行,来自苏州市的12位教师参加了这次比赛。比赛分3组进行,4人一组,3个小组的课题分别是第3章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中的“分子”、“原子的构成”和“离子”三个课题。评比要求:依据2011版课程标准及其上教版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和现场实时上课。评比主题是:“基于培养学生微粒观的初中化学教学”。
笔者有幸担任了这次活动的评委,听课的课题是“分子”。连续听了4位参赛教师的课,有喜有忧,觉得我们初中教师在追求教学方法上不遗余力,但在学科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上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1 喜——追求呈现手法的多样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它的特性有:分子很小,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等。如何说明分子具有这些特性,参赛老师动了不少脑筋,手法呈现出多样性。笔者试举几例:
案例1 如何说明分子之小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66页第3章第1节中有如下描述,“用胶头滴管滴下的1滴水(约0.05 g)中约有1.7×1021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10-26 kg。如果把一滴水放大到地球那么大,则一个水分子仅相当于1个乒乓球那么大”[1]。
教材中利用了很多数据来说明分子很小,这是一种方法。但有位参赛教师利用显微镜下看人体的图片来说明分子很小(见图1),很有新意。
案例2 如何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上教版教材中“大量科学研究证明,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2]。
实验1:将一小块干冰放进一塑料袋(如图2左),将袋口扎紧,一段时间后看变化(如图2右)。
干冰升华后,塑料袋鼓起。这个实验能说明两点:一是干冰分子是运动的,二是由二氧化碳分子间的距离变大,说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实验2:将品红固体放入盛有热水(图3左)和冷水(图3右)的烧杯中。
干冰和二氧化碳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它们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因此得出结论:“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这种推理方法显然是有问题的,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我们不能通过一个实验就能证明,因为一个实验具有偶然性。例如:二氧化碳通入水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变红,二氧化硫通入水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也变红。我们能不能根据上述两个实验,得出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完全相同呢?显然不能。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向学生讲明:“同种分子化学性质是否相同,我们应该通过大量的实验来验证,因为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做大量的实验,但科学研究已经获得大量事实证明了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2.2 忽视物质结构状态的真实性
某些参赛教师设计下列图4、图5来阐述“用分子的观点看纯净物和混合物”。
分析: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因为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但参赛教师忽视了水是液态,冰是晶体。在冰的晶体结构中,水分子(即冰晶体的分子)以一定的方向排列在晶体点阵内,每个水分子都被另外四个分子所包围,这四个水分子形成一个四面体。这种排列方式是比较松散,体积较大。在冰水混合物中,水分子的排列并不是都是无序的,而且冰中水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液态水中水分子之间的距离要大。因此我们不能用上面简单的图示表示冰水混合物的内部结构,图6就比较贴近真实情况。
2.3 忽视反应机理的真实性
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至关重要,相同的反应物,如果条件不同,产物可能不同。例如二氧化碳和水在常温下可生成碳酸,但如果通过光合作用则可生成葡萄糖和氧气,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同样,即使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相同,如果条件不同,反应的机理也不尽相同。
为了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变化,而原子没有发生变化,一位教师用了图7来说明。
上图存在着一个“硬伤”,即把“电解”和“分解”混为一谈,水在高温下分解,水分子变成氧原子和氢原子,然后2个氢原子组合成1个氢分子,2个氧原子组合成1个氧分子。但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电解时,阳极是OH-离子放电,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2O+ O2↑;阴极是H+接受电子,电极反应式为:4H++4e-=2H2↑。两个反应的机理完全不同,因此如果要用上述图示从微观上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笔者建议将“电解”改为“分解”更为合适。
3 思——提升学科教学的品质
什么是有品质的教学?有人说有品质的教学必然是有内涵的教学,它能够“漂”洗掉学科中的杂质,淘出引人入胜的知识,显现它的“亮”白。笔者认为有品质的学科教学必须要具有以下两个要素:
3.1 有品质的学科教学必须是严谨的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化学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化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和严谨治学的态度,而要做到这点,我们的教学必须是严谨的,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3.2 有品质的学科教学必须是艺术的
何谓“课堂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内容、技能、方法给人以美的享受的那些东西。它包含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方面的艺术;二是教师教什么的艺术;三是教师怎么教的艺术。
教育和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共同活动。这一活动的实施过程,犹如一场演出,教师处在导演兼演员的角色地位。课堂教学给予了教师以充分自由创造的天地,发挥教师特长,形成教学风格,教师可以像艺术家一样,以独特方式、才能,进行艺术性、创造性的劳动。实践证明,教师每一次的教学成功,都不是原有程式的简单重复,而是劳动过程中有新的创造。
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教师的劳动比艺术家的劳动更复杂、要求更高。只有课堂教学达到艺术的境界,教师和学生才能够享受艺术人生。
学科教学,我们要追求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使教学精彩纷呈,避免了千篇一律。但我们在追求教学方法的同时,不能忘记了学科教学的品质,科学、严谨是化学学科的灵魂,艺术化的教学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益的保证。
参考文献:
[1][2]中学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化学(九年级上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66.
摘要:在2013年苏州市初中化学教师优质课评比中发现,初中教师注意了追求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多样性,但在学科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上却存在不足,主要表现是:忽视推理方法的合理性、忽视物质结构状态的真实性、忽视反应机理的真实性。提出要注意提升学科教学的品质。
关键词:教学方法;科学性;严谨性;学科教学品质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3–0035–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2013年苏州市初中化学教师优质课评比于9月25日在苏州高新区苏州实验初中举行,来自苏州市的12位教师参加了这次比赛。比赛分3组进行,4人一组,3个小组的课题分别是第3章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中的“分子”、“原子的构成”和“离子”三个课题。评比要求:依据2011版课程标准及其上教版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和现场实时上课。评比主题是:“基于培养学生微粒观的初中化学教学”。
笔者有幸担任了这次活动的评委,听课的课题是“分子”。连续听了4位参赛教师的课,有喜有忧,觉得我们初中教师在追求教学方法上不遗余力,但在学科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上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1 喜——追求呈现手法的多样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它的特性有:分子很小,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等。如何说明分子具有这些特性,参赛老师动了不少脑筋,手法呈现出多样性。笔者试举几例:
案例1 如何说明分子之小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66页第3章第1节中有如下描述,“用胶头滴管滴下的1滴水(约0.05 g)中约有1.7×1021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10-26 kg。如果把一滴水放大到地球那么大,则一个水分子仅相当于1个乒乓球那么大”[1]。
教材中利用了很多数据来说明分子很小,这是一种方法。但有位参赛教师利用显微镜下看人体的图片来说明分子很小(见图1),很有新意。
案例2 如何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上教版教材中“大量科学研究证明,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2]。
实验1:将一小块干冰放进一塑料袋(如图2左),将袋口扎紧,一段时间后看变化(如图2右)。
干冰升华后,塑料袋鼓起。这个实验能说明两点:一是干冰分子是运动的,二是由二氧化碳分子间的距离变大,说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实验2:将品红固体放入盛有热水(图3左)和冷水(图3右)的烧杯中。
干冰和二氧化碳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它们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因此得出结论:“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这种推理方法显然是有问题的,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我们不能通过一个实验就能证明,因为一个实验具有偶然性。例如:二氧化碳通入水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变红,二氧化硫通入水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也变红。我们能不能根据上述两个实验,得出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完全相同呢?显然不能。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向学生讲明:“同种分子化学性质是否相同,我们应该通过大量的实验来验证,因为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做大量的实验,但科学研究已经获得大量事实证明了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2.2 忽视物质结构状态的真实性
某些参赛教师设计下列图4、图5来阐述“用分子的观点看纯净物和混合物”。
分析: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因为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但参赛教师忽视了水是液态,冰是晶体。在冰的晶体结构中,水分子(即冰晶体的分子)以一定的方向排列在晶体点阵内,每个水分子都被另外四个分子所包围,这四个水分子形成一个四面体。这种排列方式是比较松散,体积较大。在冰水混合物中,水分子的排列并不是都是无序的,而且冰中水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液态水中水分子之间的距离要大。因此我们不能用上面简单的图示表示冰水混合物的内部结构,图6就比较贴近真实情况。
2.3 忽视反应机理的真实性
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至关重要,相同的反应物,如果条件不同,产物可能不同。例如二氧化碳和水在常温下可生成碳酸,但如果通过光合作用则可生成葡萄糖和氧气,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同样,即使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相同,如果条件不同,反应的机理也不尽相同。
为了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变化,而原子没有发生变化,一位教师用了图7来说明。
上图存在着一个“硬伤”,即把“电解”和“分解”混为一谈,水在高温下分解,水分子变成氧原子和氢原子,然后2个氢原子组合成1个氢分子,2个氧原子组合成1个氧分子。但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电解时,阳极是OH-离子放电,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2O+ O2↑;阴极是H+接受电子,电极反应式为:4H++4e-=2H2↑。两个反应的机理完全不同,因此如果要用上述图示从微观上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笔者建议将“电解”改为“分解”更为合适。
3 思——提升学科教学的品质
什么是有品质的教学?有人说有品质的教学必然是有内涵的教学,它能够“漂”洗掉学科中的杂质,淘出引人入胜的知识,显现它的“亮”白。笔者认为有品质的学科教学必须要具有以下两个要素:
3.1 有品质的学科教学必须是严谨的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化学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化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和严谨治学的态度,而要做到这点,我们的教学必须是严谨的,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3.2 有品质的学科教学必须是艺术的
何谓“课堂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内容、技能、方法给人以美的享受的那些东西。它包含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方面的艺术;二是教师教什么的艺术;三是教师怎么教的艺术。
教育和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共同活动。这一活动的实施过程,犹如一场演出,教师处在导演兼演员的角色地位。课堂教学给予了教师以充分自由创造的天地,发挥教师特长,形成教学风格,教师可以像艺术家一样,以独特方式、才能,进行艺术性、创造性的劳动。实践证明,教师每一次的教学成功,都不是原有程式的简单重复,而是劳动过程中有新的创造。
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教师的劳动比艺术家的劳动更复杂、要求更高。只有课堂教学达到艺术的境界,教师和学生才能够享受艺术人生。
学科教学,我们要追求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使教学精彩纷呈,避免了千篇一律。但我们在追求教学方法的同时,不能忘记了学科教学的品质,科学、严谨是化学学科的灵魂,艺术化的教学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益的保证。
参考文献:
郎酒追求永恒的品质 篇9
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
中国白酒市场这几年发生了很多变化,未来发展态势会是什么样的?
白酒行业的趋势现在基本上已经明确了。我觉得未来主要是几大品牌占据中国的主要产量和销量。同时在一个地区还会有局部的区域性品牌生成。也就是说白酒会越来越集中。
就白酒金三角来说,几大名酒之间本身存在竞争关系,那怎么才能让大家聚合起来打造这个区域品牌?
单个企业加快自身发展,就可以让区域的影响力更大,促进整个区域品牌的发展。反过来讲,白酒金三角区域概念的提出和建设,也会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与企业之间,你追我赶,自己从中也会受益,进步会很大。
就郎酒来说,二郎镇的名镇工程是白酒全三角战略规划中的一个亮点,未来的二郎镇是否类似波尔多酒庄的模式?
我们是要让中国人理解什么是白酒,让大家体验中国白酒的文化,所以在二郎镇我们花了很多心血。从去年开始,我们生产的酒都会有意存放一些不卖,四年以后我们就有五万箱老酒,然后来二郎的人就可以实实在在地拿一两瓶回去。你觉得在市场上买的老酒不可靠,但是在我这里就不一样了。中国白酒是中国人最热爱的,但没有一个酒镇会让他如痴如狂。像法国波尔多的酒庄都很小,我们也会有自己的酒庄、酒文化博物馆,把整个酒的工艺、文化融入到里面。我们研究它的内涵,不仅仅是修房子,修完了和其他的小镇没什么区别不行。
郎酒发展势头比较迅猛,舆论一直很关心郎酒的上市计划。
郎酒不上市。一个企业找的是适合它发展的管理模式。上市公司的优点是股东很多,监督你这个人不能乱来,而郎酒不缺资金,在管理上又有自己的一套方式,是比较适合郎酒发展的。这几年发展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目前不考虑上市。
郎酒对于白酒奢侈品化的趋势,持什么态度,欢迎还是排斥7现在社会上争议不少,有人说这是白酒的畸形化发展。
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一种趋势。社会每发展一步,都会有不同的声音,况且并不是所有的酒都是奢侈品,只是极少数而已。奢侈品是有内涵的,并不是你标价三万五万就成奢侈品了。我们不能为了利益而涨价,涨价是阶段性的,不是永恒的。永恒的是品质,价格只是品质的一部分。
郎酒要继续在奢侈品酒里努力,中国的白酒只有做到顶级才有可能超过波尔多,才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中国经济再发展几年,一千块的酒就都能接受了。但目前来看白酒涨价涨得确实太快了一点,我们这个行业也有点问题。
中国白酒超过波尔多,这可能是个很长远的梦想。现在推行的白酒金三角战略,是否有助于中国白酒的国际化?
我始终坚持一点,只有竞争才能促进社会发展、企业发展。中国白酒要走向全世界,如果只有一个企业只有一个品牌是永远走不出去的,我们看世界任何一个走向世界的产业,比如瑞士钟表,它不可能是一个品牌在做,所以中国白酒要走出去就要有一个大的品牌。
那中国白酒金三角会否成为这样一个大的国际品牌,在国际市场上说起来能得到认可,叫得响?
有可能。白酒金三角每个地方都有好酒的代名词。过去我们穷嘛,没有把它做大,没有一个大的品牌形成。
郎酒在做国际市场吗?
这几年很多外商在我们这里做了白酒又出口,他用30%的价格从我们这里弄到国外去,在免税店、机场卖,然后我们国人去了之后又把它买回来,这对我们企业和国家都没有好处。这样的出口我宁愿不出。要想打破这种情况,就要我们自己在国外建立基地建自己的销售渠道,慢慢地推广。过去是不具备条件,经济不强,现在中国的社会经济地位有了,和老外交流得多,我们也会把生活方式带给他们,会影响他们。总之是慢慢做,不要被表面数字所迷惑。
但现实是,很多名酒都热衷于宣传自己走向国际的宏愿。
如果家门口的人都还没接受你,你就不要说什么国际市场了。自家的质量和品牌到位了,国际市场上也自然而然地慢慢接受你。任何一个企业的国际化不是说三年五年,有时是一代人两代人的事情。
中国白酒走向世界,我觉得还是和中国的国力有关。如果你的经济政治文化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那你的生活方式就会传到全世界。比如说美国,它本质上是没有很多人才的,但全世界的精英都去了,就把它的社会搞得很好,所以很多人都要去美国读书,最后在美国创造价值,把最好的都留在了美国。
现在社会进程很快,但是发展太快也会死掉,太慢则会落后。作为酒企,要沉下心来把产品做到极致,同时也要向国际看齐,不应只看国内了。
有没有可能以金三角的名义抱团出去做推广?
这个我觉得还需要时间。中国白酒在世界上应慢慢布点,而不是急于求成出口,更不是卖到免税店再打回来。另外,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城市化进程很快,所以不是我们几个企业能干,而是沾了整个社会的光。过去一般喝不起酒的一年喝一次酒,现在有事的都喝酒,再过几年,中国的消费水平会是世界第一,所以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中国现在不缺钱,缺的还是国际市场的认可、对国际市场的正确理解和对技术的研究。
那就郎酒来说,怎样让市场认可?郎酒这些年的研发和营销是出了名的,未来的市场考虑重点在哪里?
我们有一大批人在做研发。像过去,传统的做法一点不能动,但随着科技和市场的发展,我们的产品要与时俱进,口感质量要求啊都要朝消费者喜欢的方向发展。白酒有几个核心,第一是安全性,有害物质越少产品的质量越高,从消费者来说,喝了这个酒不头疼很舒服,所以我们首先是在安全性上做突破。再就是满足消费者的口感,让人喝了之后很舒适,想办法从工艺上去调整。过去酱香型的酒特别浓,赤水河一带的水质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当地人喜欢吃酸辣呀,就觉得喝这个特别浓的酒感觉特别好,这就和水质气候有关系。但是到了东北、一些沿海地方,就会有人觉得味道太浓了,唱不下去,所以我们都在调整。
所以就推出了“一树三花”,同时生产酱香浓香兼香三种香型?我们知道,只有赤水河畔才能盛产优质酱香型白酒,那浓香型的是哪里造的?
酱香型产品当然是在二郎。浓香呢,我集中在泸州和宜宾两个地方做。从地理位置上讲,我们郎酒厂处于仁怀茅台、泸州和宜宾之间,所以对浓香和酱香都有一定的理解。泸州是单粮型的浓香,但宜宾是五粮型的,两者各有优点。我想郎酒应该酿造一种新的品种,使五粮型的优点、单粮型的优点、酱香型的优点结合起来,这才能成为郎酒的特色。
这个创新如果能做好,那会对白酒、对郎酒的发展,都将起到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追求卓越品质营造特色文化】推荐阅读:
追求卓越(笔记)05-18
追求卓越 永不止步06-02
超越自我追求卓越09-09
实现超越 追求卓越论文06-01
追求卓越的名人故事05-16
做追求超越的卓越人生07-14
爱岗敬业追求卓越(演讲稿)11-03
追求品质09-18
追求卓越奉献青春的教师演讲稿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