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信息平台建设的思路与方案

2024-10-18

扶贫信息平台建设的思路与方案(共6篇)

扶贫信息平台建设的思路与方案 篇1

扶贫信息平台建设的思路与方案

长期以来扶贫济困一直是我们国家、党和社会共同致力的一个事业。近几年,虽然我们国家的经济在飞速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贫困依然存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新形势下的扶贫工作已不再仅仅局限于过去的救济方式了,我们要从信息上、精神上、舆论上给予扶贫。扶贫重要的不只是输血功能,其实造血功能更为重要,要从根本上提高造血功能,让贫困者学会致富的方法、找到致富的门路,因此我们提出建设扶贫信息平台。

一、建设目标

通过扶贫信息平台的网络远程教育、远程专家讲解、电子图书等多渠道传播科技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让他们改变观念、树立信心、掌握脱贫的方法、养成致富的习惯。因此,我们要达到以下四个重要目标:

1、传输科技知识

2、改变精神面貌

3、教会致富方法

4、提供致富项目

二、建设内容

平台围绕教育、帮扶、引导、发展的原则,综合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拟建立以下内容板块:

1、时事新闻板块

介绍最新的国家扶贫方针政策、发布最新的扶贫信息、介绍典型的脱贫案例,让帮扶对象了解外面的世界,也让外部看到我们的扶贫成果。

提供国家相关的扶贫政策与法律法规,让帮扶对象了解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也让我们的扶贫工作能依法顺利展开,共同打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远程教育板块

近些年,随着宽带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教育已不仅仅是开办学堂或者上门教授的方式了,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网络来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可以同期开设网上课堂实现空中教育并能实现远程提问。还可根据使用着的需求实时提供视频点播,即便是错过了老师网上的讲解,也能从视频点播里学习到所需的知识。

4、在线咨询板块

在线咨询板块是一个社会公众、帮扶对象等与我们管理部门或者专家等的在线交流平台,用户通过这个板块可以向我们提出政策、项目、科技、资金管理等多种类型问题,在不违反国家相关法律的情况下我们本着服务人民、公平公开的原则在网上直接回答用户的提问。

5、项目管理板块

网上向用户提供项目查询、项目申报、项目审批、验收管理等各种信息,让项目管理更透明化,进一步拓宽政务公开途径、提高政务公开水平。

6、市场信息板块

市场信息板块向用户提供全国的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并帮助分析预测未来的价格走向。同时,还提供市场供求状况,用户并可在线发布自己的供求信息。

7、劳务用工板块

劳务用工板块是用来发布各地的用工信息、提供劳务输出途径、介绍就业培训机构,帮助贫困家庭转移剩余的劳动力,尽早实现脱贫。

介绍本地的各种优势项目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及完善的招商政策、优惠措施等,让更多的外来资金投入到我县的经济建设中来,间接地支援我们的扶贫事业。

9、技术推广板块

推广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让广大农村生产者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减少支出、增加收入。

10、经验交流板块

展示先进的脱贫经验和好的致富项目,让帮扶对象了解脱贫信息、树立致富信心,积极发展致富。

11、爱心帮扶板块

介绍一些需要帮扶对象的群体或个体信息,特别是一些没有或丧失了基本劳动能力的孤儿、残疾人等,让公众来了解他们、帮助他们,吸引全社会的爱心或资金来支持我们的扶贫事业。

三、应用系统的开发

根据平台的模块要求,我们拟在平台中开发以下应用系统,以支撑平台的业务开展。

 中央数据库系统

中央数据库是整个信息平台的数据支撑,由中央数据集中存储和分发每个板 块所需的数据内容。中央数据库采用集中式数据处理和分发技术,保证每个板块的数据维护和更新的高效性。

 数据分发系统

数据分发系统是将中央数据库的信息按照每个板块约定的技术参数自动向

板块分发数据信息,数据分发系统采用无人值守技术,整个系统首次完成配置以后就无需人工再干预。

 搜索引擎系统

搜索引擎系统是将符合平台需求、散落在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自动收集过 来,分类存储到中央数据库中。系统可以自动采集和处理简繁体中文信息,能突破多数防火墙。

 信息雷达雷达系统

信息雷达系统是一套实时跟踪、抓捕程序,根据用户的需求自动抓取设定网 站上的最新更新信息,并按照类别自动存储到中央数据库。

 信息发布系统

中央数据库的信息由数据分发系统分发到各个板块的后台,信息发布系统负 责将分发过来的信息按照用户设定的条件有选择的自动发布出去,自动发布系统可以即时发布或定时发布,这样我们的平台前台页面即使在假期无人值守期间也能做到信息及时更新。

 市场信息采集系统

市场信息采集系统是将全国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价格、供求等信息自 动采集过来,再发布到我们的平台页面中,给农业生产者提供参考。

 供求信息发布与联播系统

通过这个系统,用户可以将自己供应或求购的信息自动发布到全国的600多 个农业网站中,同时,系统还可进行自动配对(例如:你发布了供应水晶梨的信息,系统可立即自动提供求购水晶梨的信息)。

 专家在线咨询系统

专家在线咨询系统是一个通过互联网的即时互动平台,我们的管理部门、专 家可以即时在线回答用户的提问,其他用户也可在线观看问题解答过程。

 BBS系统(扶贫论坛)

通过扶贫论坛大家可以互相交流致富经验、学习心得等,并可在论坛上广告 自己的优势项目,发布相关的合作信息等,把论坛办成一个集经验交流、项目推广等的乐园。

 视频点播系统

通过视频点播系统用户可以在线观看各种视频节目,视频点播系统的宗旨是 向用户传送科技知识、培训生产技能、提高文化素质等。

 数据采编系统(平台管理维护系统)

数据采编系统是整个信息平台的维护管理后台,通过这个后台实现信息的更新、数据的管理、内容的审核等工作。

四、平台硬件环境配置

根据平台的软件系统需求,各硬件最低的主要配置要求如下:

1、服务器

CPU:Intel E5500×2

内存:8GBDDR

硬盘:300GB×4(组成RAID 5)

2、防火墙

工作模式:支持路由模式(可以节省一台路由器)

防病毒性:支持病毒库升级,能对通过的数据进行在线过滤,查杀邮件正文附件、网页及下载文件中包含的病毒。

防攻击性:可防御非法报文攻击和统计型报文攻击,并能支持端口阻断和 SYN代理。

3、交换机

类型:24口千兆以太网交换机

五、经费预算

1、经费总额:项目经费预算总额为人民币叁十万元(¥300000.00),其中硬件投资为十五万元,软件投资为十五万元。

2、经费来源:财政拨款

六、效益分析

由于扶贫属于政府公益性事业,因此在平台的实际运行服务中不会向用户收取任何费用,管理部门是不会获得直接的经济收益,但建设此平台的社会意义是巨大的。

一、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扶贫观念,由过去的物质扶贫逐步转向了信息扶贫、文化扶贫、精神扶贫,从思想上转变帮扶对象的观念,让他们掌握技术、开阔视野、学会致富,把致富当成一种习惯;

二、由于管理的软件化、程序化,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让扶贫工作更高效、更节省;

三、通过平台的建设我们有机会引进更多的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让全社会都能了解扶贫、参与扶贫,为新形势下的扶贫开创新的思路!

扶贫信息平台建设的思路与方案 篇2

1 平台内容与架构

湖北省生猪产业信息服务平台由一个网站“湖北生猪产业信息网”、一套系统“猪场管理信息系统”、一个手机App“猪管家”构成。

“湖北生猪产业信息网”设立生猪产业动态、市场行情、疫情通报、猪倌学院、农技问答、猪病诊所等频道。网站还与金融机构对接, 根据猪场的生产和交易数据, 提供信贷、保险、电子支付等金融服务, 同时整合了饲料、兽药、农机具等企业, 提供网上的贸易交易平台。“猪场管理信息系统”为生猪养殖企业建立行业先进的养殖生产标准、计划管理、生产作业管理、财务管理、成本核算、利润分析、供应链管理、业务流程体系及即时的数据统计分析平台。“猪管家”浓缩了“湖北生猪产业信息网”的信息, 同时也为“猪场管理信息系统”的注册用户提供简易的生产数据查询、商务分析、专家咨询。

2 建设意义与必要性

2.1 平台建设能提高养猪企业生产管理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

该项目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能够通过采集猪群育肥及能繁母猪饲养、受孕、分娩、哺乳各生产环节数据, 分析发现当前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 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从而提高母猪PSY (年生产断奶仔猪数) , 实现猪群精细化管理, 从而提高猪场管理效益。该系统基于云计算技术平台搭建, 无需猪场购买服务器、存储设备, 只要有互联网接入即可访问系统, 节约了猪场的IT运营成本。同时该系统支持手持终端录入数据, 为猪场一线操作人员提供简便的操作界面。

2.2 平台建设能从整体上把握生猪生产及价格情况, 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规划 (2008~2015年) 将数据库平台建设列为建设重点之一, 明确提出对重点生猪养殖基地实行动态管理, 做到数据准、情况明、底数清, 对生猪生产形势进行分析和预警, 合理指导养殖户发展生猪生产。而通过生猪产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应用, 能精准掌握使用该平台企业能繁母猪、断奶仔猪、育肥及出栏各环节生产数据、市场交易数据, 实现生猪养殖数据动态管理, 从而为政府宏观把握生产情况, 制定政策提供一定依据。

2.3 平台建设有利于增强信息透明度, 推动行业整体信息化水平迅速提升

该项目建设能为生猪企业及时提供引种、生产、市场交易各环节信息, 积极解决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生猪生产、流通、消费和市场调控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 推动行业整体信息化水平迅速提升, 促进生猪产业跨越式发展。

3 平台功能分析

3.1 应用层面

生猪养殖企业能通过“猪场管理信息系统”采集猪群育肥及能繁母猪饲养、受孕、分娩、哺乳各生产环节数据, 分析发现当前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 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实现猪群精细化管理;金融机构、政府部门能通过平台及时准确的掌握生猪生产、市场交易方面的动态数据, 为政府部门制定宏观政策提供可靠依据;饲料、兽药企业能通过“湖北生猪产业信息网”及时了解到产业发展动态、政策, 也能通过平台开展饲料、兽药在线销售, 减少销售中间环节;科技特派员、畜牧专家能通过“湖北生猪产业信息网”为一线产业人员生产答疑、提供技术培训服务;广大生猪产业从业人员、农技服务人员能通过“湖北生猪产业信息网”迅速了解到各地生猪市场价格、走势分析、疫情通报、产业动态等最新资讯, 同时也能通过平台在线学习、查询生猪育种、养殖、疫病防治等农技知识, 提高生产技能。

3.2 功能层面

“湖北生猪产业信息网”采用成熟的网站内容管理系统做为技术基础进行二次开发。采用最为流行的OOP (面向对象) 方式进行多层架构设计, 模块化开发方式做为功能开发形式。网站系统包含的功能模块有:1.内容管理系统;2.门户级站群管理系统;3.发布点管理系统;4.SSO单点登录系统;5.会员管理系统;6.管理员/会员权限管理系统;7.投票管理系统;8.广告管理系统;9.评论管理系统;10.附件管理系统;11.全站搜索系统;12.支付管理系统;13.访问统计管理系统;14.WAP网站系统;15.分类信息管理系统;16.黄页管理系统;17.商城交易系统;18.技术服务管理系统;19.金融服务管理系统。

“猪场管理信息系统”基于成熟的猪场ERP系统上二次开发, 充分满足湖北地区中小规模猪场共性化的需求, 能实现以下功能:生产计划智能化及养殖管理模式标准化、自动化的工单推送及数据采集、完整的供应链管理映射全业务周期、实时的销售、生产和采购计划跟踪、多维度成本管理准确体现生产绩效、统一的标准和内控体系支撑集团化管控、实时报表及智能分析、随时随地的企业移动商务、稳定灵活的平台支持与第三方系统的无缝集成。

“猪管家”基于安卓和苹果IOS平台开发的App, 能同步展示“湖北生猪产业信息网”内容, 支持“猪场管理信息系统”注册用户登录后生产数据录入和查询、商务分析、专家咨询。

3.3 数据层面

湖北省生猪产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推广和运营需要整合政府、协会、科研院所、服务商、开发商等多方面的资源, 其中, 湖北省科技厅提供畜牧方面农业科技成果资源;湖北省畜牧局提供专家、协会、企业方面数据信息, 协调地方畜牧局和生猪协会关系;地方科技局、畜牧局提供本地畜牧信息资源;湖北省生猪协会协调联络生猪企业相关信息资源、联系方式;湖北省农科院和华中农业大学提供专家支持, 畜牧技术信息资源;试点地区生猪农技服务商提供服务客户信息资源。资源类型包括生猪生产管理层面数据、生产技术层面数据、市场交易层面数据、人才专家层面数据等。

4 结语

生猪产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能帮助企业提升自身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 改善自身经营状况。整合生猪产业上、中、下游信息资源, 加快资源流动传递效率, 提升整个行业信息化水平。建立生猪产业信息大数据, 从整体上把握生猪生产及价格情况, 实现生猪养殖数据动态管理, 从而为政府宏观把握生产情况, 制定政策提供一定依据, 这也是生猪产业发展客观需求。

参考文献

[1]程宇.信息技术在养猪业中的应用[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9) :108-110.

[2]方达.信息技术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J].当代畜牧, 2009 (5) :9-12.

[3]万卫东.湖北生猪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湖北畜牧兽医, 2011 (1) :8-10.

智慧停车信息平台建设项目方案 篇3

一、目标任务。

建立城区智慧停车信息平台,逐步升级改造分布在不同区域的路内、路外停车位,实时信息统一接入平台管理,实现市区内停车位信息的互联互通,市民可通过停车云平台了解市区内实时停车位信息。

加强停车场建设力度,构建“配建为主、公共为辅、道路为补”停车体系,增加停车泊位供应量,2022年新建城区停车位*个,提高停车泊位使用效率,有效缓解市民出行停车难和居民小区停车难问题,营造安全、有序的城市静态交通环境。

二、资金安排。

2022年全市新建城区停车位*个,总投资约*亿元,均由社会资本投资。

三、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月底前)。进行存量停车泊位摸底统计,全面摸清城区路内、路外公共停车位情况,梳理停车现状和建设需求,制定新增停车泊位建设计划,制定路内路外停车位智慧化改造方案,落实立体停车位选点。

(二)建设阶段(*—*月)。

建设智慧停车管理系统。搭建智慧停车管理平台,设置停车诱导屏、智能道闸、地磁感应、摄像头等,完成城区路内、路外停车位智能化改造工作。完成城区*个停车位建设工作。

(三)督查考核阶段(*月)。

重点开展督查考核。针对任务,对项目建设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和年终总结考核。

四、责任分工。

牵头单位:市住建局。实施单位:市住建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及相关停车场运营管理企业。配合单位:*区zf、*区zf,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

1.市住建局负责*市智慧停车信息系统、诱导系统建设,组织编制城市智慧停车平台和停车位建设方案,完成*个新增停车位建设任务。

2.市自然资源局负责停车场用地政策实施,加强用地供给,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

3.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负责对停车场的使用及管理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停车场挪用、停车场闲置、私设停车场、私划停车位、乱停放、分割销售公共停车泊位或以租赁形式变相分割销售公共停车泊位等停车服务违法行为和交通安全隐患,及时依法处理或者移交有关部门处理。施划市政道路公共停车泊位。

4.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停车场收费监督管理。督促停车场经营者在显著位置设置标价牌,实行明码标价。严厉查处不执行zf定价政策、强行收费、只收费不服务、不执行明码标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违规行为。

5.市财政局负责对市区公共停车场建设运营进行政策、资金扶持,支持公共停车场项目健康运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停车规划建设管理的协调体制,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停车工作的统筹指导,统筹协调推进方案的实施。细化分解任务,靠实工作责任,加强部门协调,多方联动推进,层层抓好落实,推进民生工程有序实施,确保目标全面实施,当年见效。

(二)加强督查检查。

城市停车问题是市民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建设智慧停车平台和公共停车位既是我市城市发展补短板,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难点,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市住建局要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确保智慧停车系统和公共停车场建设任务按照计划顺利执行。

扶贫信息平台建设的思路与方案 篇4

公司所属各单位: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平台,是隐患排查体系建设的主要体现形式之一,也是隐患排查体系建设工作推进的最终抓手。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安委办《2014年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试点地区和企业建设方案》(安委办[2014]14号)和晋城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晋城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晋市安委办发[2016]2号),并根据市政府《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意见》,加强和规范各类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从2017年开始,到2018年底,用2年的时间,在全公司基本建立起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平台,所有单位全部进入注册,并通过该平台实现企业隐患自查自报、整改销号、统计分析、监督检查等工作自动化、网络化管理。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公司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集团公司成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领导组,主要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指导、统筹协调、督促落实等工作。领导组成员如下:

组 长:曹乐正

副组长:黄贵庭 刘守强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处。办公室主任由安环处处长靳银盛兼任。主要负责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推广运行、监督检查和改进提升等具体实施工作。

三、工作步骤

结合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借鉴其它单位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先进经验,共分四个阶段推进。

(一)宣传发动、调查摸底阶段(2017年2月-6月)各单位要召开动员大会,宣传本意见和工作方案,进行安排部署,要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引导职工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成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领导组,明确专人负责,制定方案,强力推进。

各单位要对本单位的企业类型、规模、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危险有害因素等基础信息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明确各有关部门监管范围。

(二)完善隐患排查标准,积极搭建平台阶段(2017年7月-12月)各单位要结合本行业特点,完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标准,并积极配合相关职能监管部门搭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平台,包括:安全隐患自查自改自报、安全生产动态监管督办、统计分析评价系统等内容,建立初步的总体管理流程,初步实现文书自动生成功能,实现监管部门实时通知企业、企业整改复查回复的管理闭环流程,能

够实现法规资料下载、事故案例、危险品理化特性查询、通知公告推送等功能。同时,各单位要建立QQ群服务、微信服务和电话服务在内的服务体系,实现具有闭环、互动的管理流程。通过平台搭建,实现内部从隐患的发现→整改→消除的内部闭环管理,实现自查→部门核查督办→整改回复→部门督促管理的外部闭环管理。建立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改自报管理办法、隐患排查绩效考核办法等制度规定,完善管理体系,为平台运行和体系建设提供保障。

(三)试点先行、总结经验阶段(2018年1月-6月)按照“先试点、后规范”的工作思路,公司将选取重点生产单位和煤矿企业作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试点,率先安装使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并跟踪了解掌握试点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修,确保体系建设跟踪顺利推进。

(四)全面推广、全面培训阶段(2018年7月-10月)在全面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要将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平台系统推广到各单位,实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平台全覆盖。集团公司将选取1-2个家示范企业进行观摩。同时,要各单位要积极参加市相关部门组织的培训。

(五)完善制度、巩固提高阶段(2018年11月一12月)各单位要在党政主要领导的推动下,全面推行隐患分类分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规章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不断完善制度、标准和工作机制,在2018年年底全面实行安全生产隐患排

查治理体系信息平台,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常态化。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平台是解决目前监管主体不明、责任不清、隐患排查不规范的重要依托,是创新监管方法,构建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的重要抓手,对消除监管盲区、全面提高安全监管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确定专人负责,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纳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确保工作落实到位。集团公司也将各单位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等相关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安全生产工作年终考核。对责任不落实的单位或个人,要给予通报、严肃处理。

(二)统筹兼顾,协同推进。各单位要将深化隐患排查治理与日常安全监管、安全专项整治、信息化工程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一部署,协同推进,要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规划,建立健全有关的制度,推动隐患排査治理长效机制的建设;要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促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科学化。

(三)加强宣传,广泛发动。各单位要加大宣传,营造有利的舆论氛围。各单位要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排查事故隐患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监督和激励机制,组织和鼓励员工结合本职工作查找各类事故隐患。

山西兰花煤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扶贫信息平台建设的思路与方案 篇5

针对上述情况,近几年,我们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开展高技能人才和班组长培训

1.技师培训。为进一步提高集团公司现有的1万名技师的专业技术水平,适应建设跨国企业集团战略的要求,2003年起,建立了技师培训制度,在集团公司认定的技师培训基地,对主要生产技术工种的技师、高级技师 3年脱产轮训一遍。2003年、2004年开展了钻井工、采油工、井下作业工、焊工、电工等5个工种的技师培训试点,培训近800人。

2.班组长培训。为提高基层班组长的技术技能水平和管理水平,编写了《石油石化企业班组管理》教材。2003年起,建立了班组长轮训制度,按照集团公司下发的《关于开展班组长培训工作意见》的要求,全面组织开展班组长培训。

(二)加快高技能人才选拔

1.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建立了技能竞赛制度,确定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石油石化行业技能竞赛。2000年、2002年、2004年,集团公司与劳动保障部、中石化集团公司联合举办了钻井工、井下作业工、采油工、常减压装置操作工、焊工等14个工种的技能竞赛,有数万人参加了企业组织的选拔赛,集团公司有近千名选手参加了决赛,其中有37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58人获得“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称号。在企业选拔赛中还涌现了一批局级技术能手。

2.开展技术能手评选表彰活动。从1997年集团公司建立技术能手评选表彰制度起,到2003年已经评选表彰了四批共400多名集团公司技术能手。各企业也相继建立了企业技术能手评选表彰制度。

3.在组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基础上,加快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工作。2001年,在集团公司重组改革,机构和人员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对技师、高级技师的考评工作进行了规范和要求,为解决企业反映的技师门槛高的问题,在政策上对整体申报鉴定的年限进行了调整,同时制定了对5%以内少数优秀工人可提前年限参加鉴定,以及在竞赛中取得名次的优秀选手直接晋升职业资格的有关政策。

(三)加强培训鉴定基础工作建设

1.建立制度、规范标准。2003年先后制定了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操作服务人员培训管理办法》,规范了工人培训、鉴定工作的管理。为规范工人培训考核鉴定的标准,2001年起,组织数百名专家制定了10个上游石油天然气的《国家职业标准》和13个集团公司标准,并增加了技师、高级技师两个级别。2002年与中石化集团公司共同制定了25个下游石油化工的《国家职业标准》。从2001年起,用两年时间编制了《石油石化企业工种目录》,与中石化集团公司共同颁发。

2.开发培训教材、鉴定题库。在制定标准的同时,组织专家开发了44个石油天然气特有工种的培训教材和鉴定题库,开发了21个社会通用工种的题库,升级了80个工种的企业题库。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操作服务人员培训、鉴定,以及在集团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企业教育培训机构的调整、改造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规划、协调。集团公司重组以来,原有的教育培训机构经受了一次动荡,原有数量过剩的教育资源得到重组和调整,面向企业、面向市场,多数都找到了新的出路,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培训机构任务不饱满,同时也出现了重复建设的新问题。

2.教材、题库数量不足,培训手段相对落后。近十年来,我们发挥集团公司和企业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开发了三轮培训教材和题库,但由于开发周期长,工作量大,技术更新快,仍不能满足企业培训、鉴定工作的需要。由于技术发展快,我们现有的很多培训基地的设施、设备相对跟不上,不利于培养高技能人才。

3.激励政策有待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工资、福利待遇虽然近几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不利于调动积极性。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和目标

(一)工作思路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努力营造鼓励技能人才干事业,支持技能人才干成事业,帮助技能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坚持持续发展的思想,抓住关键环节,积极应对激烈的人才竞争,不断发展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优化职工队伍结构;贯彻不断创新的工作理念,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企业整体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重视实践和终身学习,积极发挥高技能人才的带动作用,不断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全员提素工程,全面开展操作服务人员的培训、鉴定工作,提高集团公司操作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提供人才保障。

(二)工作目标

实现集团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质量和数量的双提高。在全面提高企业职工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一批适应企业跨越式发展要求的高技能人才,使集团公司技术工人队伍结构趋于合理,高技能人才队伍总量与集团公司发展相适应。到2005年,集团公司高级工比例从2003年的27%增加到30%以上,技师从10000人增加到15000人左右,为技术工人的2.5%,高级技师从1000人增加到1500人,为技师的10%,主要生产车间、作业施工队都有技师;省部级以上技术能手从700人增加到800人;到2010年,集团公司高级工比例达到35%左右,技师达到30000人,高级技师达到3000人,主要生产技术班组都有技师,省部级以上技术能手达到1000人以上。技师的平均年龄在现有的水平上降低5岁,平均受教育程度提高3年以上。

五、措施方案

(一)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

1.加强高技能人才后备队伍培训。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采取脱产、半脱产、自学与辅导相结合及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对现有高级工进行相关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知识的综合培训。鼓励职工“一专多能”,学习相关专业,掌握第二技

能,岗位成才。通过开展高级工培训,加快其知识化进程,提高掌握智能化设备、关键技术、解决处理技术难题的能力。

2.认真开展现有高技能人才的培训。集团公司统一组织主要生产技术工种的技师短期脱产培训,3年轮训一遍,按照统一培训大纲和教材,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四新”知识、关键操作技术技能等,努力提高现有技师的技术技能水平。技师培训注意针对性和实用性,采取课堂教学、交流研讨、生产实践等多种培训的方法,到2005年,技师培训的工种达到30个左右。集团公司定期组织优秀高技能人才出国考察交流。

3.建立行之有效的“师带徒”制度。鼓励并创造条件让高技能人才与具有发展潜能的优秀中、高级工签订师带徒协议,发挥高技能人才的传帮带作用。将其掌握的关键操作技术、处理解决工艺难题等技能、技艺、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加快年轻后备技能人才的成长,为企业储备一大批可接替的后备技能人才。对承担带徒任务的“名师”,企业为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4.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培养。对少数优秀高技能人才,针对本人专业方向和知识技能需要,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重点培养,明确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和培养渠道。有条件的单位可送其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普通高校甚至国外进行本专业或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基础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实现其自身价值提供学习的机会和途径。对在某一专业领域有特长和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给其压担子,承担企业重大技术项目的开发、推广、革新,使其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

5.进一步搞好班组长培训。到2005年全面完成班组长轮训工作。今后,凡新任班组长,必须经过培训合格方可上岗,在任班组长5年进行新一轮培训。

(二)全面开展职业技能鉴定

1.完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不断提高鉴定工作质量,扩大鉴定覆盖率。加快标准、教材和鉴定题库的建设,通过2~3年的努力,使鉴定题库的工种覆盖率由现在的40%提高至60%以上,人数覆盖率由70%提高到95%以上。加强考评员和鉴定管理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政策、管理和业务水平。建立健全质量督导体系,完善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年检评估制度。加强企业鉴定站所和鉴定基地的建设。在操作服务人员队伍中,全面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不断壮大高级工队伍。

2.探索以能力为核心,以工作业绩为重点的技能人才评价新体系。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积极探索理论知识考试与生产现场能力考核和工作业绩评定相结合的职业技能鉴定新模式。在工程施工、机械加工等部分生产结果型的技术工种中进行试点,按照国家职业标准的统一要求,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考核方法和质量保证措施,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

(三)进一步加快高技能人才选拔

1.加强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工作。在加强高级工、技师培训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技师、高级技师考评的工种范围,增加考评数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逐步突破学历、资历、年龄、身份界限,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继续实行少数优秀操作人员提前年限参加技师、高级技师鉴定的政策。

2.坚持技能竞赛制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广泛开展

岗位练兵的基础上,规范化地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并把竞赛与生产建设、技能培训、考核鉴定、技术交流等紧密结合,通过竞赛活动,提高职工的技能水平,培养选拔各级技术能手。集团公司在两年一次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石化集团公司共同组织“全国石油石化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的基础上,隔年再组织一次集团公司技能竞赛。2005年拟再组织维修电工、管工等6个工种的集团公司竞赛。

3.坚持技术能手评选表彰制度。集团公司每两年组织一次技术能手评选表彰活动,每次评选表彰100名。通过评选,切实把在企业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技术攻关中创造或总结出的先进操作技术方法、发明创造和国家专利,以及在传授技艺、培养青年工人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技能人才选拔出来,给予相应的待遇,以此激励更多的青年职工钻研技术,成为高技能人才,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4.建立关键技能带头人制度。在主要生产技术工种(职业、专业)的技师、高级技师中,按标准、比例和程序选拔、评选关键技能带头人,享受学术技术带头人的同等待遇。关键技能带头人由企业推荐,集团公司组织专业委员会审定,实行考核,三年聘期,聘期内享受津贴和其他福利待遇。

(四)加强基础建设

1.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建设。集团公司在企业原有培训机构基础上,按照区域布局、资源共享的原则重点建设15个左右主体工种的技师培训基地。到2010年,按区域和专业,重点建成10个左右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在基地设置上,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再另建新基地。逐步加大投入,注重质量和特色,满足企业和个人培训需要,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注重配备与生产实际相配套的先进仪器设备,开发模拟仿真系统、远程培训系统,使技能人才培训始终站在技术工艺前沿。

2.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现代企业教育培训和市场需求,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兼职教师为主体的“双师型”培训教师队伍。集团公司建立主体职业(工种)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的兼职教师资源库,由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根据培训项目选聘。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的教材建设,为搞好集团公司技师培训奠定基础。

3.确保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经费。各单位从职工教育经费(占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中提取一定比例费用于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重点保证技师轮训、教材开发、基地建设等费用。

(五)强化高技能人才激励

1.建立完善高技能人才基本工资制度。高技能人才实行由岗技工资、工龄津贴、上岗津贴和奖金构成的工资制度。对受聘技师、高级技师实行津贴制度。使高技能人才与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在收入分配上享有同等待遇,并逐步与社会劳动力市场价位接轨。同时根据高技能人才的工作岗位和生产特点,研究和探讨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办法,和有效的工资分配形式,搞活内部分配。

2.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对在企业技术革新、技术改造、重大项目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在国家一、二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被评选为“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关键技能带头人”和“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的,以及在培养后备技能人才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

人才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3.完善福利制度。逐步实现福利项目和待遇规范化、制度化和货币化,保障高技能人才的福利待遇水平随着企业发展不断提高,在高技能人才的医疗保健、带薪休假等福利方面给予重点考虑,并与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享受同等待遇。

(六)搞好高技能人才的使用与管理

1.修订、完善集团公司技师、高级技师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技师、高级技师考评的范围、条件、程序、聘任、培训、考核、使用、管理等要求。建立健全技师、高级技师管理制度,实现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2.坚持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和聘任分开的原则,完善技师考评聘任制度。对取得相应职业资格的技师、高级技师。用人单位根据岗位和生产工作需要聘任,聘期3年以内,期满考核合格确定续聘或解聘。确定基层作业区、项目部、专业队、站、车间的技师、高级技师岗位设置标准或技师、高级技师聘用原则。在确定聘用指标时,向一线队伍和主要生产技术工种倾斜。

3.建立技师协会,开展技术交流活动。按工种或专业组织技师进行技术交流,发布技术成果等多种形式活动,也可以对外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企业在经费上给予适当支持。通过技师协会为高技能人才提供技术交流的平台,在企业技术攻关、创新创效、技术开发、成果转让、技艺传授、信息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电力建设扶贫工作方案 篇6

一、目标

通过提前规划和建设,重点解决 20 个脱贫村(10 个市列,10 个县列)、1300 户脱贫户 3800 人的生产生活用电,满足动力电使用需求,家用电器使用需求,户通电率达 100%,电压合格率达 100%。

2017 年计划通过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小城镇和中心村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贫困村通动力电工程等项目对脱贫村、脱贫户农网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实施企业为电力有限公司。

二、重点工作

(一)政策措施。积极贯彻落实《中共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及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部署,协调推进脱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建设规模和资金投入。为确保脱贫减贫任务的完成,积极向上争取,力争将电力建设扶贫专项全部纳入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范围。目前 2017 年计划投入(已下达)资金 8100 万元,完成中心村改造工作,改造 10kv 线路 32

公里,低压线路改造 718 公里。今年脱贫电力改造资金缺口大,20 个贫困村(已完成改造 7 个村,剩下 13 个)和 37 个未改造村,目前正在向上积极争取资金,资金总需求 1.45亿元。

(三)进度安排。

1.新建项目。2017 年 4 月前完成 32 个中心村项目前期设计工作,2017 年 5 月底完成招标工作,2017 年 9 月底全面完成建设工作。保障扶贫工作中电力建设实施进度与相关配套建设同步,并按照相关要求,按时汇报建设进度。

2.安排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对 37 个未进行农网改造村和 54 个贫困村做好勘查设计、预算等前期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县发改局牵头,积极向国家、省能源局、农网改造省级法人汇报,争取更多的电力扶贫项目和资金,统筹协调、指导督促各地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各乡镇政府作为农网改造主体,要督促、协调脱贫户的生产生活用电

问题。各乡镇供电所负责辖区内电力扶贫项目基础资料收集和实施。电力公司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生活用电的实施主体之一,成立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推动精准扶贫取得更大成效。

(二)规划先行。按照省、市、县脱贫攻坚办的文件精神要求,以贫困人口达到“两不愁”、“三保障”、“三有”为工作重点,做好调查摸底,组织电力公司编制 2017 年贫困地区电网改造工程计划,并上报省能源局,列入省上盘子。

上一篇:地理教育叙事下一篇:销售员成长的六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