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扶贫(精选11篇)
信息扶贫 篇1
2015年9月,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信息化扶贫项目“农民办事不出村”开始正式接受全国832个片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495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申报。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是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管, 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社团组织,成立于1993年,宗旨是致力于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按照中央领导的批示精神,信息化扶贫一直是我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目前, 贫困地区农村信息化程度低,农民办事不方便、享受政务服务成本高,已经阻碍了农民脱贫致富谋发展的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和便民惠民机制改革。2015年7月1日,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出台,要求加快互联网与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 ;8月18日,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提出“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这对农村的信息化扶贫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农民办事不出村”项目是由协会联合既是技术支持又是捐赠方的北京宇星新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发起以“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为宗旨的信息化扶贫项目,旨在通过信息化帮扶,用信息化手段为老百姓提供便利服务,努力让全国的老百姓畅享农民办事不出村。据介绍,“农民办事不出村”电子政务系统是一个具备在线传输、同步审核、结果反馈、实时提醒、 监察统计、流程跟踪诸多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系统,可整合多种资源,真正做到证件村里办、信息村里查、农资村里订、费用村里交、补贴村里领、矛盾村里调。目前该项目在湖北、内蒙、河北等地已成功试点运行,并取得各界的良好反响,有效解决当地群众办事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的难题。2014年4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在湖北省调研时,考察了恩施市“农民办事不出村”项目,他指出: “你们通过网络平台,让群众办事不出村, 这点抓的很好,是深入贯彻党中央发展关于服务型党组织的具体体现”。
为进一步推动农村的信息化,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步伐,尤其是解决边远山区基层农民群众办事难、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我会经试点后拟向符合条件的各贫困县进行推广,现开始正式接受项目申报。
(中华网)
信息扶贫 篇2
20XX年1月27日,春节前夕,XX门外街道办事处社会工作党委主任XX在XX城东区党委成员闻XX等同志的陪同下,到该社区困难党员张XX家中进行慰问。
张XX今年59岁,是XX城东区社区的无业党员,妻子宋XX20XX年去世。妻子去世前患心脏夹层动脉瘤马凡综合征,经常进医院抢救,为了照顾妻子,张XX辞去了工作,女儿张XX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不能做太累的工作,一家三口靠宋XX的`病退工资生活。20XX年,宋XX因癌症去世,但家里的积蓄也花的差不多了。张XX本人还有视力残疾,身体也不好,无法工作,只能靠失业救济金生活。20XX年女儿感觉心脏不适,到医院检查,因家族有心脏夹层动脉瘤病史,医生建议她到专业机构进行检查,张XX和女儿在网上查到上海有家机构可做类似的检查,但高额的医药费让父女俩打了退堂鼓,女儿决定不做检查,维持现状。目前父女二人均失业在家,而张XX的失业救济金已经领完,未来怎么生活还不知道。
XX主任了解了张XX的家庭状况,将慰问金和慰问品送到张XX手中,并告诉他生活上有困难一定要向社区反应,社区干部们会尽力帮助他。张XX也对XX主任的到来表示感谢,也很感谢社区工作人员长期以来对他家的帮助,也希望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社区建设做贡献。
古代扶贫与现代扶贫 篇3
扶赏及慈善有三大基本问题:(1)怎样鉴别穷人?(2)饯从哪里来?(3)壯贫成本几何?
传真真农业杜会的经济剩余太少,穷人太多。除了“饥寒出盗贼”,扶贫主要靠穷人帮穷人,以减少个人一旦沦为乞丐时被饿死的风险,在欧洲中世纪,“有一片面包的人即可自称为富人”,历史上伦敦市臂每年发放一定数量的行乞执照,11世纪时堂堂法国国王菲力普一世居然参与抢劫意大利商人。1527年英国开征济贫税开制度化扶贫先河,1796年英国议会通过著名的《斯品汉姆兰法》,将救济额与通胀挂钩。此时英国已置身工业社会的门槛。
传统社会中富人帮助穷人大都追求以下回报:(1)换取慷慨的名声;(2)博得有利可图的道德优势;(3)必然地抬高政治地位。如法国一位国王因去麻风病院给病人洗脚大获美誉,中世纪欧洲贵族领主们都把自己领地发生饿死人的事件视为极不光彩,而获得英国贵族头衔的条件之一是在当地拥有公认的慷慨名声,没有几代人的积蓄维持是不行的。
在中国古代社会,扶危济困不是皇帝的事情就是普通农民之间的事情,民间士坤们讲究的是“造福一方”,如办学堂、建祠堂。兴水渠、架桥铺路。花饯战行道褪,收获权势声望,总之,所有文化都强调善待穷人。以帮助权业杜会度过“青黄不接”和“天有不测风云”所造成的粮食短缺,而个人间的面对面扶危济困成本屯很低。
工业革命以后至现代社会,发达国家渐无赤贫可扶,转兴慈善亨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上述三个基本问题的答案变化概要如下。
第一,关于怎样鉴别和定义“穷人”。“水涨船高”的比喻是恰当的,发达国家将全社会每户人均只挣工作收入(无资产性收入)平均值1/3以下的家庭,列为有资格获得救助的家庭。于是在发达国家得到救助的家庭比穷国的贫困家庭还富裕,有汽车,吃得也不错。那么这种制度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强硬的自由平等权利意识。
印度诺奖获得者阿玛蒂亚 森以现代语言解释说,必须由社会来补足任何人的基本权利不足部分,因为饥饿者,患病者,技能不足者,都不能在市场申获得平等机会。因此“扶贫”概念的实质是,补足任何人基本权利不足之部分并止步于此,防止“一个穷人穷得不得不出卖自己,一个富人富得可以购买他人”。形式上的“均贫富”必须以实质上的“等贵贱”为指南,以满足“工具性自由”的结果来保障“实质自由”,确保机会平等,正是在这个关键点上,看走了眼的中国人不少。其实,美国的贫富差距一度与中国目前的数值很接近,但绝大多数美国人却认为基本权利平等下的贫富差距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因此,现代扶贫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维权问题而不是财富和货币收入的差异问题。
第二,关于钱从哪里来,制度化的扶贫当然需要富人多付钱,即实行累进税,但这就与私有财产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原則迎头相撞了。扶贫历史上最大的原则性冲突即在于此。但愿中国不再需要经历以下历史实践:发达国家在进入工业社会之初即显示出,劳动的力量斗不过资本的力量,两极分化严重,以致法国无产者的平均寿命不超过30岁;英布战争中曼彻斯特一万报名当兵者中有八十体检不合格。这种残酷的现实给赏人展示了三条底线:(1)活不下去的人一定敢于抢劫或进反;(2)一旦点燃战火,兵营里将没有足够的士兵;(3)贫民窟里的疾病多,而病菌一定只认人不认钱。所以“发财就可能当选民”的前景一钱不值。
英国的精英们首先认识到“茅屋漏雨时宫殿一定不安全”的逻辑,知道除非接受累进税制别无选择。一旦富人或先富群体有了“工业化的明智”,支撑广泛社会保障制度的累进税制度才可能建立。1942年,标志“福利国家”的第一份政策文件《贝弗里奇报告》把二战英雄丘吉尔赶下了台,英国的社会主义“宪章运动”的现代传人即正在执政的英国工党,德国1871年独立,俾斯麦1881年就开始“在恢复帝国健康的莱料中加几滴社会主义的油”,真花了不少钱。如今,累进税的地位已经绝对不可动摇。当美国取消遗产税的法案渐成社会共识时(因经济上几乎得不偿失),以比尔·盖茨为首的约400名巨富联名上书表示坚决反对,称此举“可能危及美国的社会公平和正义”。
第三,关于扶贫成本。现代工业社会的扶贫成本问题约等于一套由政府操控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运作成本问题。好消息是,在发达国家国会分割经济剩余的庞大预算项目中,只要能挤进维护公民基本权利的“赋权项目”,那就算进入了保险箱,基本上没有异议,坏消息是经验性的,政府里面“那些训练有素的花钱专家”太浪费,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数据为,在政府每收到1元的税收当中。只有1/8~1/4不等的钱能最终用到需要帮助的人身上。就是说,最高的扶贫效率是每4元钱只有1元钱真能派上用场,其余3元必须用于维持制度运转,这真是令人沮丧的消息,但也许是人奥必须接受一个政府的代价之一。
我听民政部门的同志讲,一个地方遭灾,许多单位送钱送物,礼薄情义重。但为此只招待一顿饭一年算下来扰拖垮了县财政。这还不算各单位收集、运送及在当地分发救灾饯物的成本,可见由政府扶贫既是大势所趋,也是成本奇高的善举。在公共财政预算透明的国家,此类信息无疑会引起广泛不满。另外,由于每个人对于需要资金支持项目的重要性的看法不同,因而民间慈善事业一片欣欣向荣,活力长久不袁。美国的记录是,慈善总会的每3元善款差不多就有2元被送到正确的地方,效率很高,民众和政府都支持。目前在发达国家,约47%的慈善事业由民间承担,我国上海市于1930年曾创下一个纪录: 当年政府财政总支出约为1200万元,当年民间的善款支出超过400万元。试想,一个地方政府怎么可能将自己总预算的1/3用于慈善项目?又可见扶贫事业需官民共办。
最后,我们应正视:扶贫事业相当具有政治性、政策性,不完全是钱的问题。政治骗子以“劫富济贫”和行善言论蒙人的事情是常演常新的把戏。实践中的麻烦和挑战在于:惩罚经济骗子有法可依,惩罚政治骗子却太难了。最糟糕的情况还包括,由政治骗子向善良的人描述天堂美景,劝好人进坟墓一试,最后再以“民权”之说诿罪卸责,识别政治骗子需要民众在政治实践中积累丰富的政治经验,很多人的善良再加上天真就太危险了。
信息化促进农村转型与精准扶贫 篇4
1 需求侧拉动与供给侧推动
与全球趋势相同,我国的农村人口总数和占比也逐年下降。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农村人口、农村就业人口和农民工群体巨大,教育承担着提升这些人的素质和技能开发的重要使命。从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侧来说,涉及本地农民和农民工如何在农村“留得住、用得上”;外出农民工如何“提升技能、提高收入”;随之而来的还有农村儿童,特别是寄宿儿童、留守儿童、随迁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而且,随着信息技术在农业种、养殖生产经营、涉农企业和非农经济领域、农村社会服务事业、农村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必然需要大量的扎根农村或服务农村的信息化专门人才。从供给侧来说,农村教育信息化工程要让不容易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或难于接受学校教育的处境不利群体,都能够享受高质量的教育,从而惠及更广泛的人群。
2 重点支持西部和农村校
囿于多种因素,如比较落后甚至贫困的经济条件、工学矛盾和时间成本、较大的投入和还不明显的实际效果,农民和农民工接受信息化培训和技能开发的动机和需求并没有那么强烈;农村社区和学校教育系统基数庞大、现状复杂,面向农村师生、农民和农民工开展大规模和个性化教育与培训的基础条件并不具备,或者成本太高。面对这些挑战,中央和地方政府、学校和师生,以及企业家、专家等,都将应用作为推动教育信息化的主线,实事求是地关照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差异,重点对西部和农村学校进行了支持。
例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三通两平台”将优质资源送到广大农村地区,让亿万农村学生能够与城市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牵头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累计招生50多万人,为农村培养了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新型农民大学生。清华大学牵头实施的“远程教育扶贫”项目,使清华课堂走进边远贫困乡村。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远程教育面向油区矿区,为能源行业培养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紧缺应用型人才。
近期,《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求学圆梦行动”实施方案》出台,落实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完成2100万人次以上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任务”,提升农民工学历层次、技术技能及文化素质,畅通其发展上升通道,更好地服务“脱贫攻坚”。
3 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路径
从硬件设备到智慧校园。农村教育信息化不能局限于建设校园网、多媒体网络教室和配置计算机、平板电脑,还要从智慧教育的角度建设智慧校园,形成智慧学习环境,特别是更适合农村地区的移动学习和服务环境。在有限的经费条件下,不强求都建设成实体的硬件环境,基于软件系统支持和“云”环境亦可实现虚拟现实智慧教室。
从资源建设到整合共享。整合资源先从整合资源中心开始,打破现有条块分割、垂直分级的资源建设和管理模式。将资源的选择权和经费使用权直接交给学校和师生用户,建设公共服务体系或资源超市,尤其是更适合农村师生、农民和农民工的特色资源,从而实现用户主动生产、传播、交易和应用数字资源。
从课堂学习到移动学习。信息化教学应用的主阵地是课堂,考虑时间成本和付费意愿,也要关注课堂外教育、创客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移动学习和混合式学习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思维和行动都要发生改变,从时间和技术上解放和服务师生。
从远程教师培训到专业发展。专业化发展体系和支持服务体系应该贯穿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包括建设教师教育“慕课”。同样,还不能忽略教师教育机构的能力建设,校本培训和研修、教师教育机构形成的网络联盟组织、教师自发组织的网上社区、企业参与建设的教师继续教育平台也要发挥更实际的作用。
从电子政务到公共服务。信息化管理能够提高效率,还要求提高服务水平,从公共服务的视角实现“大数据+大平台+大应用”。建设好教育大数据中心,重点要做好教育数据采集、统计、分析和预测工作,让用户主动参与其中,与具体业务结合,并避免产生数据负担。
扶贫慰问信息 篇5
XX局一行在XX县扶贫办、XX镇领导的陪同下前往XX镇义合村,深入多户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并送上慰问金。局领导详细了解了贫困户的家庭及生活生产状况,嘱咐贫困老人注意保暖、保重身体、坚定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过一个祥和的新春佳节。鼓励贫困儿童好好学习,健康成长,树立远大理想,长大后为建设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村里的贫困老党员、贫困户对XX局的关心和慰问表达了感激之情,表示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增强了改善贫穷面貌的信心。
XX局一行在察看灌溉水渠援建项目的.进展情况后,与县扶贫办、镇领导及村干部进行了座谈。成XX表示,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XX局党组高度重视对XX镇义合村的帮扶工作,并结合群众教育路线活动扎实推进帮扶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积极配合下,进展情况越来越好。XX局在今后的工作中会一如既往地给予XX县有力支持,将扶贫工作做好,积极帮扶贫困人员早日脱贫,改善生活面貌。路冠陆表示,XX局与XX县将加强沟通,保持长期联系,在各面给予大力支持,按照计划积极做好帮扶工作,使帮扶成果发挥长久效益。
信息扶贫 篇6
精准认亲
破解“帮扶虚化”困惑
——入户认亲,不留盲点。整合市区两级“双联”干部、大学生村官和乡镇包村干部等力量,组成“不走的帮扶工作队”,采取“1+ N”方式,整村结对、入户认亲,帮扶对象实现全覆盖。帮助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重点推动落实“六个精准”、协调实施扶贫项目、监督扶贫资金使用、宣传各项惠农政策和指导基层组织建设。
——规划引领,分类指导。根据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将贫困户分为有劳动力致富无门型、无劳动能力无子女型、因病致贫型和因灾致贫型四类,对应享受相应的帮扶政策,内容涉及免费技能培训、项目扶持、贴息信贷以及五保供养、老人代养、大病救助、特殊病种补充救助、教育扶助等政策性扶持和社会援助。
——动态监管,考核到人。健全扶贫开发统计与贫困监测制度,加强动态监控,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和科级干部考核管理,定期通报完成情况,实行一票否决。加强贫困户和贫困人口信息跟踪管理,做好脱贫确认销户登记,逐月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实行一月一上报,半年一盘点,一年一公示,确保“村民不脱贫,帮扶不撤人”。
借船出海
破解“致富无门”困惑
——“财政资金”贵在造血。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吸引和带动银行信贷资金、社会资金甚至民营资本进入扶贫开发领域,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区级财政安排不低于300万/年的扶贫开发专项资金,与市级财政专项资金打捆专款使用。创新资产扶贫机制、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投资收益扶贫和理财收益扶贫等模式。
——“普惠金融”鼓励创业。以财政贴息、政府担保等方式,联合政策性担保公司为农民贷款提供担保,降低贫困农民贷款准入门槛,使有创业意愿的农民能够得到商业银行贷款支持。建立贫困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使有劳动能力、有贷款意愿和一定还款能力的贫困户都能够通过免抵押、免担保、5万元以下、3年以内的政府贴息小额信用贷款。
——“特惠金融”带动就业。探索“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扶贫资金贴息、风险补偿金”特惠政策,出台“帮扶贫困、享受贴息”政策,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壮大产业、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带动贫困人员就业。扩大“特惠金融”对贫困户发展农业小微项目的贴息补助范围。加快推进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发展,缓解贫困群众产业发展资金短缺状况。
产业扶贫
破解“贫穷遗传”困惑
——新型城镇化释放红利。整合财政奖补、一事一议、金土地、水利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加大交通、通信、能源供应等建设力度,切实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条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放开城镇落户限制,鼓励贫困人口通过搬迁、务工、就业、创业等形式在城镇落户,支持有技能的贫困村劳动力在城镇优先落户。建立完善与农业转移人口相关的土地、林地承包经营和宅基地、农房处置等政策,统筹将进城务工贫困农户统一纳入城镇保障范围。
——城乡一体化补齐短板。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户,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加快养老设施建设,在供养对象自愿的前提下,对农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或赡养人无赡养能力、无抚养人的特困人员实行集中供养或代养。在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保障、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等领域出台扶持政策,尽可能杜绝“因病返贫”。
——农旅产业化拔除穷根。坚持“新村围绕产业建,产业围绕旅游转”思路,充分发挥农村近郊优势,以发展城郊型和生态型休闲观光农业为方向,加速农村土地合理流转,跨村连乡、集中成片培育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带,配套发展休闲、娱乐、餐饮等乡村旅游服务业,推动传统农业向休闲观光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快速转型,切实提高农村发展活力和产出效益,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信息扶贫 篇7
贵州省科技厅针对挂帮扶贫点晴隆县缺技术、缺人才的状况,积极引导贫困地区开展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以信息化手段促进科技扶贫工作,推进科技精准扶贫和产业发展,建立农村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网络帮助农民脱贫增收。
1月21日,贵州省科技厅在晴隆县光照镇东方红、孟寨、 规模村和马场乡茶际村4个定点帮扶村建立起科技特派员信息服务站。贵州省科技厅为信息服务站配备了大屏显示设备、无线路由器、照相器材和电脑等关键设备,先期安排驻村干部分别对各村2名村信息员进行技术应用培训。通过科技特派员信息服务站建设,让贫困村的农民兄弟学习科学知识和实用技术,提高自我种植技术,及时了解掌握产品市场信息,摆脱“盲耕哑种”的现状,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农民收入。
信息扶贫 篇8
今年以来,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部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鲁发[2015]22号)、《关于印发〈全省脱贫攻坚专项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扶贫组发[2016]3号)等相关文件精神,我省信息化建设扶贫攻坚工作持续推进,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今年8月,我省出台了《山东省信息化建设扶贫实施方案》,确定了在省扶贫重点区域推动“信息化建设扶贫示范镇”建设;9月,经过山东电子学会组织专家评审,确定了我省32个“示范村镇”,并遴选了81家农业信息化相关企业,作为扶贫技术支撑。
其中,山东电子学会推荐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山东福生佳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枣庄市山亭区水泉镇人民政府、山东浚嘉移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济南浚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潍坊果壳视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米智慧节能科技有限公司7个单位的14个项目入选《山东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产品)推广目录》。
潍坊果壳视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展台
在12月20日的全省信息化建设农业扶贫工作交流会上,山东电子学会推荐的入选企业及多个会员单位,在会上进行了展示。
会上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廉凯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今年以来,我省信息化建设扶贫工作不断深化,贫困地区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信息化发展水平持续提高,为促进贫困地区跨越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进入全面推进、规范提升、深入发展的新阶段,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要把信息化建设扶贫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以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进一步把信息化建设扶贫各项工作做实做好,努力争当全省行业扶贫的排头兵。
廉凯要求,全省经信系统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信息化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作用,为我省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贡献力量。
会后,廉凯、许绍华等领导一行对夏津县信息化扶贫示范镇、示范点进行了现场视察。
◎来源:山东电子信息行业综合服务平台
信息扶贫 篇9
高坪村坐落于叙永县水潦彝族乡南部,地理条件差、生存条件恶劣,是四川省刘捷副省长对口联系的贫困村。刘捷副省长在对高坪村实地调研过程中强调,叙永县属于全省的极端贫困地区,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艰巨,并专门为高坪村制定了“一集镇二新村三通道四产业”的“1234”五年发展蓝图。按照今年3月省、市、县经信委、中国电信、当地党委政府“智慧乡村”现场会议精神,中国电信泸州分公司积极响应党委政府要求,结合高坪村现状,以信息化扶贫为切入点,通过综合信息平台、智慧校园、电子商务、雪亮工程、居家养老等网络平台的搭建,切实落实“六个精准化”建设,较好地解决了高坪村因地势偏远、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基础设施薄弱而导致的农村政务和民生信息传递不及时、经济滞后、教育落后、农业销路不畅等问题。
电子政务外网及农村网格化管理:将电子政务外网从乡镇延伸到高坪村,保持政务信息畅通到村。同时搭建网格信息化平台和网络环境、设置1名网格兼职人员、配置电脑和手机终端,实现最基层信息上报、流转和处理,畅通了群众诉求反馈渠道。
农村政务公开及党员远程教育:利用电信电视广泛的覆盖和先进技术,搭建了“美丽叙永信息平台”,个性化定制并上传更新县、镇、村政务、村务公开信息。同时建设党员远教专栏,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让农村党员更方便、快捷地收看相关内容,提升基层党建工作。
平安乡村视频监控:在高坪村人群集中区域建设监控点位,接入“美丽叙永信息平台”并与网格化管理平台、镇上派出所等相连,紧急联动。并通过手机APP,十人一组,实现村内农户协同,实现全民信息共享、群策群防、高效联动。
农村电子商务信息化:依托互联网,利用中国电信“益农社”和“天虎云商”两大平台,提供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商服务等。目前,正积极打造线下电商实体店,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
农业农技信息化:依托高速光网,打造农技平台,利用农技APP方便快捷地实现通知公告、日志管理、农户圈、通讯录、农技知识等信息服务,帮助当地种养殖大户提高产量和生产质量。
农村教育信息化:为高坪村坛厂九校上千名师生建设平安到校智能考勤,在学校11个教室率先实现了高速光纤覆盖加载触控式教学大屏,老师学生教学互动提升明显,有效解决了教育资源平等问题,深受欢迎。同时,免费提供视频设备、光猫、机顶盒等,建起“爱心小屋”,让当地留守儿童随时可与远在他乡的父母进行视频语音交流。
农村民生信息化:以“互联网+养老”思维,“线上+线下”创新农村地区养老服务模式。为老人配置专用一键呼叫终端,实现对老人一键求助,提供12349线上服务,为老年人主动实施生日关怀、法律援助,并整合全市医疗和服务资源,提供理发、体检、助洁等线下“五助”服务。
信息扶贫 篇10
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党组认真学习习总书记扶贫开发的重要讲话精神,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 (中办发 [2014]25号) , 扎实推进江西省扶贫开发工作。
一、坚定一个目标
就是到2020年, 要实现扶贫开发总体目标“两不愁、三保障、一个高于、一个接近、一个扭转”, 即“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 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习近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 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 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 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那也不是社会主义。”这指明, 扶贫开发要始终以消除贫困为首要任务, 以改善民生为基本目的, 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方向, 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 从而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针对贫困现象、贫困地区发展条件、贫困对象发展能力, 我省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方案》, 方案提出力争2018年、确保2020年达到“三个显著”的目标:一是贫困现象显著改观。全省现有328万低于2300元扶贫标准的扶贫对象人口中大多数人均年收入达到4600元以上, 农村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9.2% 降到3% 以下;保持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高于全省年均增幅, 重点扶贫攻坚的38个县 (市、区) 和3400个贫困村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75% 以上。到2020年, 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二是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贫困村的新农村建设全面完成, 居住条件不适地区的贫困农户得到搬迁安置, 贫困农村基础设施显著加强, 支撑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得到扭转。三是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活力、职业技能素质大幅提升, 农民合作经营机制成熟完善, 农村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奔小康的战斗堡垒作用坚强有力。
二、突出两个重点
习近平同志强调:“‘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 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在‘三农’工作中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 这样才有重点。”习近平同志还指出:“抓扶贫开发, 既要整体联动、有共性的要求和措施, 又要突出重点、加强对特困村和特困户的帮扶。”突出精准扶贫到户和片区规划实施就是当前扶贫开发工作的两个重点。现阶段提出了“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 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理念, 这就要求在统筹扶贫规划、城镇化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和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通过区域整体开发改善发展条件和环境的同时, 也要注重扶贫到户工作, 瞄准贫困村、贫困户, 一家一户摸情况, 逐村逐户搞帮扶, 把党和政府关于扶贫的政策、措施、资金、项目落实好, 确保做到精准扶贫到户。区域战略上坚持以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 战术上坚持扶贫到村到户, 做到扶真贫、真扶贫。根据这一新情况新任务, 省扶贫和移民办及时纠正了以往只片面看到区域发展的作用, 认为区域发展可以代替扶贫开发, 所以扶贫资金往往被整合到大的基础建设项目或龙头企业发展中的简单做法。从社会进程来看, 区域经济发展了, 贫困对象也有发展, 但如果不同时进行扶贫扶弱, 势必造成更大的发展差距。当然, 单纯扶贫开发也不能代替区域发展, 那只能是低水平的扶贫, 所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 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两者不可偏废。
三、培育三个品牌
信息扶贫 篇11
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艰巨任务,迫切需要基层党组织发挥主心骨和领路人的作用。河南坚持把扶贫开发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从建强带头人队伍、健全基层组织体系、派好第一书记、完善制度机制入手,创新思维,强化举措,真正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固堡垒。
创新完善基层党建,强化组织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1992年出版的《摆脱贫困》一书中就强调,农村脱贫致富的核心就是农村党组织,我们的农村党组织能否发挥这样的核心作用,直接关系到脱贫致富事业凝聚力的强弱。
当前,河南总体上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大量涌现,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地位越来越凸显,影响越来越广泛,成为促进农村扶贫开发的重要力量。
“我们按照‘脱贫阵地延伸到哪里,脱贫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的思路,积极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加大在农村新经济、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覆盖。通过设立党组织,让所在经济社会组织与农民结成联营利益共同体,把农村党建、经济发展‘两张皮拧成脱贫攻坚‘一股绳,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河南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河南省委组织部不断创新多种党组织设置模式,重点加大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等新经济组织或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力度,利用“基地+支部,党员+农户”的组织模式,在初具规模的种植或养殖基地和相对稳定的农业园区组建党组织;按照“支部+协会”模式,把从事同一产业但分散在各生产单位的党员组织起来,在产业协会上组建党组织;采取单独、联合、挂靠或选派党建指导员等方式,切实把村党组织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群众工作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加快了农民致富进程。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洛阳市汝阳县小店镇龙泉村,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先后被定为县级、市级贫困村,为摆脱贫困村帽子,该村先后尝试过牛羊饲养、大棚蔬菜种植、外出务工等多种脱贫方式,但由于“单打独斗”,经营分散,很难掌握有效的市场信息,没有形成产业,很难实现脱贫。
为改变村里面貌,汝阳县委组织部和小店镇党委在2014年村级组织换届中,选优配强党支部班子。新一届村党支部认真分析贫困原因后,理出了一条支部引领、协会带动、招商引资、产业富民、精准脱贫的工作思路。如今,龙泉村作为“党建+扶贫”试验田,为汝阳全县党建扶贫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在党建与扶贫双推共进的道路上创出了一片新天地。
选好用好带头人,强化头羊引领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干事创业,关键在人。河南省委组织部统筹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各个环节,把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真正建设成为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领头羊”。
选任工作至关重要。河南省委组织部抓住村“两委”换届契机,按照“有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能带对路子;有经济头脑和致富本领,能带好发展;有良好品行和公道之心,能带正风气”的“三有三带”标准,创新选任渠道,严格资格审核,重点从创业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优秀人才中选优配强贫困村党支部书记,优化带头人队伍结构,提高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和脱贫致富的能力。
一座座蔬菜大棚错落有致、紧挨相连,大棚内荆芥、黄瓜长势喜人,绿意盎然,走进民权县绿洲办事处吴庄村,村头的70多座蔬菜大棚使人感受到“蔬菜专业村”的名副其实。在一座蔬菜大棚里,34岁的青年党员吕博华正在采摘西红柿。
这是民权县大力实施基层党员“三个培养”工程的一个剪影。为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和基层干部带富能力差的问题,近年来,民权县进行大胆创新与探索,把基层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实施“三个培养”工程:在农村,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组干部、把党员致富带头人中的村组干部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
河南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河南贫困村党组织书记45岁以下的达60%,创业致富带头人等4类人群比重达48%。组织部门对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党支部书记岗位进行重点管理,对不会为、不作为、乱作为的及时撤换,今年以来已调整106名村党组织书记。河南省委组织部还积极推行村村联建模式,探索采取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的方式,先后有35名大村、富村、先进村党组织书记兼任小村、穷村、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书记,帮带效果明显。
派好用好第一书记,强化帮扶带动
河南省委坚持把选派第一书记作为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力抓手,从省市县党政机关选派12332名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实现了对4626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866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105个艾滋病防治帮扶重点村全覆盖。
如今,在河南农村,第一书记已经作为特有的时代符号深入人心,他们不畏艰辛,探索出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模式,承担着“十三五”期间河南如期完成扶贫脱贫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
实践证明,第一书记的能力素质和作风形象,直接关系到选派工作任务能否顺利完成。河南省委组织部切实加强指导和管理,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作风实、能干事、干成事的第一书记队伍。
严把资格条件,坚持选优派强。河南省委强调,选派第一书记是政治任务,要求各级各部门必须舍得把那些优秀干部、骨干人员拿出来,到基层一线去担当重任、接受考验。
首先是严格把关“选优”。按照单位动员、个人报名、党委组织部审核等六步工作程序,把好政治关、品行关、廉政关和能力关。经过层层从严把关,河南选出的12332名第一书记结构合理、素质良好。同时,河南省委组织部还对30多个省直单位人选提出了调整意见,221名省派第一书记普遍年富力强、综合素质较高,处级干部占88.6%,45岁以下的占72.3%。
其次是因村定人“派谁”。统筹考虑贫困村脱贫难度与选派单位综合实力、村里主要矛盾与选派单位职能、第一书记个人专长等因素,派需结合、因村定人。对53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保证每县3名以上省派第一书记,并注重从有项目资金优势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选派;对基础设施差、贫困程度深的重点村,主要从交通、水利、农业、电力等单位选派,努力实现精准对接;一批熟悉党务的干部被派往软弱涣散村,一批经济管理部门的干部被派往贫困村,一批医疗卫生系统干部被派往“艾滋病村”。
发生在第一书记身上的许多故事让人感动,他们不畏艰辛,探索出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模式。现任河南省扶贫办副巡视员、确山县竹沟镇西王楼村第一书记吴树兰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现年59岁的她根据自己多年的扶贫经历,总结出了平原和山区的精准扶贫经验:平原区要注意农业的良性循环,山区要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要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导群众;要把国家扶贫政策精准到每个贫困农民身上;要学会与每个贫困群众交心;要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统筹各方力量,建立合理机制
“在第一书记为河南农村发展奔波的背后,省市县出台的保障政策,为他们解除了后顾之忧,真正让他们融入农村、扎根基层。”河南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河南实行“干部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的工作机制,明确派出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驻村任职工作第一责任人,举单位之力,尽帮扶之责,为派驻村提供人才、资金、项目、信息、技术等方面支持。比如,河南省委组织部牵头制定的《统筹相关财政资金支持驻村第一书记开展帮扶工作意见》,对涉农3大类、41项涉农项目资金进行“一揽子”整合,向派驻村重点倾斜。
建立合理机制,激发第一书记的干劲非常重要。为此,河南省委组织部制定《河南省驻村第一书记管理办法》,明确第一书记行为规范。推行市县乡和派出单位联考联评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第一书记评先表彰、提拔晋级的重要依据。在考评上,对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群众反映良好的第一书记优先评选先进、提拔使用、晋升职称。一项项创新举措,不仅让选派单位对驻村工作“高看一眼”,也激发了第一书记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在脱贫攻坚中,河南省委组织部还坚持把扶贫工作与提高基层民主科学决策水平、开展为民办事服务、调解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加强党风政风监督结合起来,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机制,为实施精准脱贫提供重要保障。
在这场“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脱贫攻坚硬仗中,纪律保障举足轻重。特别在加强党风政风建设方面,河南省委组织部着眼匡正基层干部的“行”,强化落实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机制。当前,河南各地的扶贫任务异常繁重,涉及扶贫工作的项目、资金、经费有很多,而这些资源能否落地生根,要靠基层干部推动落实。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为了让农民摆脱贫困落后,告别“缺认识、缺思路、缺信息、缺技术”的困境,就要抓好贫困村干部的教育培训。为此,河南省委组织部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战略部署,依托各级党校和“三学院三基地”等教育平台,分层次、分领域、分专题抓好培训,提升推进精准扶贫的能力本领。
【信息扶贫】推荐阅读:
扶贫工作信息简报范文10-18
扶贫信息平台建设的思路与方案10-18
扶贫办2012年信息 第41期08-11
知识扶贫重于经济扶贫例子09-02
扶贫故事征文与扶贫故事10-17
湖北事业单位面试热点:习近平扶贫新论断-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和精准扶贫08-08
精准扶贫我与你同行--扶贫有感07-03
“精准扶贫探访贫困户”扶贫活动总结11-02
国务院扶贫办印发扶贫日活动方案05-17
省扶贫办到印江县调研金融扶贫工作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