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报道

2024-09-18

扶贫报道(共5篇)

扶贫报道 篇1

扶贫工作意义重大, 扶贫领域的新闻题材值得媒体关注。 但新闻传播效果如何, 关键取决于新闻本身的价值, 如新闻报道的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趣味性等。

一、扶贫报道不应“沉默”

受多方因素制约, 多年来, 扶贫报道更多处于一种“沉默” 状态, 不容易引发社会关注。一方面, 对大部分读者而言, 扶贫工作离他们太“遥远”;另一方面, 帮扶项目缺乏新闻亮点, 更多是建桥铺路、打井解旱等。更为关键的一点, 难以在新闻写作内容上进行创新, 更多时候是迎合政治需要的被动宣传。 就新闻五要素而言, 均难以与读者发生“交集”, 更不能向读者提供真正具阅读价值的新闻资讯。

从2014年初至今, 本人共采写了8篇关于广东省湛江雷州扶贫题材的新闻, 集中报道了雷州市企水镇塘头村“电商扶贫”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且有多篇报道刊登在《湛江日报》头版头条位置。其中, 《够潮!塘头村网售圣女果》是我采写的第一篇“电商扶贫”题材稿件, 报道了帮扶单位广州交投集团驻村干部岑宇铿利用网络思维运作扶贫开发, 成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通过开通淘宝网店, 拓宽销售渠道, 实现贫困户增收, 开启了湛江乃至广东帮扶新模式——电商扶贫。

随后, 又有多篇新闻报道陆续推出, 凸显其“市场化气息”, 将报道的焦点聚集在扶贫的产业化运作、行业市场信息挖掘, 以及对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上。该系列报道引发强烈社会反响, 人民日报、新华网、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国家、省、市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在2015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仪式上, 广州交投集团“电商扶贫”项目被授予广东扶贫济困优秀项目。

二、紧扣“互联网”时代脉搏

“电商扶贫”的新闻线索源于2014年一次走基层采访。在当时, “电商扶贫”提法在媒体报道中几乎一片空白。

起初觉得这并不是一条可以“挖深做大”的新闻, 因为圣女果在当地素有种植传统, 无论从种植品种、生产规模和管理技术都乏善可陈, 只有产品价格逆市上扬这一点, 稍微具备一定的新闻价值。惊喜总是出现在意料之外。在随后走访过程中, 帮扶单位的一个做法令我怦然心动, 它解开了我对当地圣女果价格“逆市上扬”的疑惑。在追问圣女果销售渠道时, 驻村干部岑宇铿点击一个叫“开塘头村农产品专营店”的网页, 对我说他们的圣女果除卖给当地收购商外, 其余的都放到网店销售, 且效果不错。

当互联网、电商与偏远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发生联系时, 这是多么令人振奋的新闻。我随后在百度等多家搜索引擎输入“电商扶贫”等关键字眼, 但当时相关网络资料几乎一片空白。多年的基层采访经验告诉, 扶贫报道需注入“互联网”新元素, 扶贫干部电脑展示网络销售的做法, 是一条“活鱼”—— 新鲜、有看头, 值得深挖做透, 其背后暗藏着很多信息点, 与普通读者有很大的关联性, 如农村青年借力互联网创业、圣女果种植的产业化运作、电商扶贫的操作模式等。

三、注重挖掘呈现市场信息

互联网时代, 企业不能闭门造车。在扶贫开发领域同样如此, 需要利用互联网思维预测风险, 生产“顾客订制”的农产品, 并根据商客和市场反馈的信息, 指导下一步农村扶贫工作。

清明前后, 是北方蔬果市场空档期, 但雷州产出的千禧品种圣女果却火热上市, 高价“远嫁”京津冀等地, 每斤卖到5元, 而老品种万福圣女果收购价每斤不足1元……当时, 湛江驻村人扶贫专营店线下基地的千禧圣女果销售额突破100万元, 为塘头村当地贫困户带来60多万元的收入。在运营网店的过程中, 驻村干部发现千禧圣女果, 比原先种植的万福品种关注度更高。

通过走访市场和收集网店客商反馈信息, 帮扶单位还发现, 每年在北方市场, 海南水果踏准了春节后北方水果空缺档期, 价格卖得相当好, 于是在追肥、剪枝等环节进行改进, 将圣女果上市时节延迟到春节以后。该篇新闻报道中, 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分析, 追根溯源, 寻找新闻发生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试图向读者提供更为前沿的市场行业信息, 凸显扶贫报道的“经济价值”。

四、“扶贫报道”应直面扶贫短板

在扶贫新闻采写中, 除了呈现“电商扶贫”对农村带来新变化外, 本人还将焦点对准它的运作模式和可持续性探索上。在管理人才、市场信息、网络知识匮乏的千千万万个塘头村, 帮扶单位的“电商扶贫”落地后, 如何发展壮大, 完成从被动接受“输血”到主动“造血”的转变, 从根本上实现脱贫?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 我对此一直在思索、在探寻。

当前, 农村电商已成为各地政府关注的焦点。2015年底, 我国实施十大精准扶贫工程, 其中电商扶贫等内容备受关注, 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一个个淘宝村成为激发农村经济活力的新引擎。

在此背景下, 扶贫报道应立足农村, 紧扣“互联网”时代脉搏, 将笔触对准农民, 少鼓吹帮扶单位成绩, 多挖掘帮扶新做法, 应直面扶贫工作存在短板。本人与帮扶干部交谈后发现, 他们深有电商扶贫“势单力薄”之感。如农产品从生产环节到销售终端是一个系统过程, 但目前涵盖这个过程的网络及监督生产、控制质量的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而电商扶贫的持续性问题, 同样值得媒体关注。以广东为例, 一个帮扶单位对一个贫困村的帮扶时间一般为三年, 扶贫队伍期满离开后, 扶贫项目该如何在农村持续运作?

五、结语

在扶贫报道中, 记者应捕捉更多类似新闻事件, 直指当前扶贫工作存在不足。通过宣传报道, 引起社会关注, 使得有关各方及时调整、完善帮扶策略和方向, 注重互联网知识培训普及, 只有让互联网思维扎根农村, “电商扶贫”的效果才能真正显现, 扶贫报道的社会和经济价值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

扶贫报道 篇2

来源:呼和浩特政府网 更新时间:2018-05-17 10:01 浏览次数:76 为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要求,5月16日上午,呼和浩特市司法局组织全市司法鉴定机构代表赴武川县得胜沟乡黑沙兔村进行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对接调研,并开展了送医送药义诊活动。

来自内蒙古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内蒙古精神卫生司法鉴定中心、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司法鉴定所、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监测规划院司法鉴定中心、内蒙古道路交通司法鉴定中心、内蒙古中泽司法鉴定中心和呼和浩特市弘烨司法鉴定所的工作人员一行首先来到黑沙兔村村委会,听取了市司法局驻村包扶干部闫润生同志就帮扶对象的生产生活状况、家庭收入来源、产业发展、住房等情况的介绍。大家详细了解了精准扶贫目标、该村扶贫村民的基本情况和帮扶项目,分析了贫困村民致贫的原因,实地查看了市司法局确定的帮扶项目,并针对该村扶贫村民的发展情况,提出了脱贫具体措施和建议。

司法鉴定机构的工作人员深入扶贫村民家中,详细了解贫困户的就业、子女教育、收入、身体状况及生产生活情况以及贫困户的思想状况及脱贫意愿。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专家对该村的留守孤寡老人免费进行了义诊,对行动不便和因病致贫的村民上门送医送药,共计发放药品价值1000多元。

各司法鉴定机构代表纷纷表示,作为司法行政队伍中的一员,我们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革命老区早日脱贫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实际行动支持老区的发展和建设。

我局开展精准扶贫入户对接工作

1月10日上午,管理局全体干部职工28人,来到云竹镇北村开展精准扶贫入户对接工作。

我局每个干部职工在村民带领下,按照各自帮扶任务划分,分头深入联系户家庭,实地察看和详细了解了对接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和致贫原因,并根据贫困户提出的实际困难进行登记汇总,共同商量脱贫措施,鼓励他们要树立信心,积极面对,争取早日脱贫,并送上了慰问品。

局党支部回去后将根据83户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组织制定可行的、符合当地实际的帮扶措施,切实做到精准发力、有的放矢,力争使贫困户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武山县审计局扎实开展2017年“扶贫日”活动,进村入户推进帮扶对接工作

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全国第四个“扶贫日”活动,切实解决帮扶贫困户生产生活问题。近日,县审计局组织全体干部再次深入四门镇孙白村扎实开展扶贫摸底工作,通过走访慰问、交流询问、实地观察的方式,进一步了解贫困户的生产经营情况、经济收入情况、房屋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以及子女教育问题和医疗政策落实情况等,并为帮扶群众留下民情连心卡,交换联系方式,嘱咐他们有困难、有需求第一时间打电话联系帮扶干部。

走访结束后,帮扶干部与村两委班子、驻村干部就村情村况、村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等进行深入交流探讨。为下一步如何开展帮扶工作、制定精准帮扶对策及完善脱贫规划取得基础性资料。

辽宁省林业厅完成驻村干部扶贫对接工作

日期:2018-05-21信息来源:中国林业网 字号:【大中小】视力保护色: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我省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近日,辽宁省林业厅与台安县政府、组织部门及相关乡镇进行了驻村干部扶贫对接工作。辽宁省林业厅副厅长武兰义,台安县政府、组织部门及相关乡镇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对接工作。

省林业厅同县政府就省规划院对台安县才家村、大友村、南台村乡村振兴工作进行了探讨,并就下一步驻村工作指出,一是驻村工作队是由省规划院择优组建,省林业厅将全力支持其完成攻坚任务,确保乡村振兴工作扎实推进、群众满意、成效明显;二是驻村工作队要把驻村工作作为成长锻炼的战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全面执行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和省委部署,认真谋划工作、协调项目、推动发展,勤勉敬业、吃苦耐劳、作风扎实,做好群众工作、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紧紧依靠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认真履行帮扶责任,聚焦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推动乡村振兴开展工作;三是希望台安县党政各级领导统筹整合各方面驻村工作力量,结合省林业厅帮扶资源给予驻村干部指导和帮助,从严从实要求,培养优良作风,合力做好驻村帮扶工作。

淮滨县四大家领导赴巩义市对接扶贫工作

作者: 来源:淮滨县 时间:2018-05-22

近日,淮滨县委书记曾辉,县委副书记、县长梁超,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刚毅,县政协主席李汉诤,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赵军华,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单庆东,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徐懋等赴巩义市对接扶贫工作。

在巩义市市委书记袁三军等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陪同下,曾辉、梁超一行先后考察学习了该市群众性文化广场、大峪沟镇光伏扶贫项目、豫联高精铝项目、文化旅游产业等扶贫项目。并就如何加快贫困县发展、助力脱贫攻坚进行了座谈。

在学习调研中,曾辉、梁超向巩义市党政领导介绍了淮滨目前发展优势,在脱贫攻坚任务中取得的成效。近年来,淮滨立足县情、紧扣市场、厚植优势,初步形成了轻纺、食品两大主导产业集群,淮滨正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化纤纺织生产基地。产业集聚区框架拉大到14.86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45家,2018年在全省181个产业聚居区排名第87位,淮滨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县”。

曾辉说,根据淮滨实际和省市安排,我们将于2019年实现整县脱贫摘帽,是信阳市唯

一、河南省最后一批脱贫县。淮滨是全省15个脱贫任务较重的贫困县之一,目前尚有3.5万贫困人口没有脱贫,2018年要实现2.1万人脱贫,2019年要整体摘帽,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脱贫攻坚是时代命题,对口扶贫是答题良策。淮滨县作为欠发达县区,在巩义的结对帮扶下,必将为淮滨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巩义市委书记袁三军表示,结对帮扶贫困县,这是省委、省政府着眼于当前脱贫攻坚的任务和形势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既是落实中央安排部署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打赢我省精准脱贫攻坚战的迫切需要。作为优先发展起来的经济强县,帮助经济欠发达县,让贫困县贫困人口致富脱贫,我们责无旁贷,有义务,有责任承担起这个重任。开展对口帮扶,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充满期待,这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我们将在近期派出工作组去淮滨调研,尽快拿出对口帮扶措施,让巩义的一些项目争取在淮滨早日落地,造福一方百姓,不辱使命,不负厚望,努力把对口帮扶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让中央放心、让省委满意。

大明湖街道多措并举做好扶贫对接工作 发布日期:2017-12-08 作者:蔺海鑫 审核人:董玉玲 浏览次数:21 字号:[ 大 中 小 ]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推动历下区扶贫协作工作的深入开展,大明湖街道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规划,多措并举做好临沂市沂水县夏蔚镇扶贫对接工作。

一是走访工作到位。大明湖街道高度重视,认真部署,开拓思路,街道主要领导亲自带队,与相关工作人员一起到夏蔚镇就开展扶贫解困工作做进一步对接,召开座谈交流,面对面的了解情况。街道成立扶贫解困领导小组,安排一名正处级领导及一名科级干部专门负责,定期走访,及时主动的了解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及夏蔚镇亟需开展的工作,为开展扶贫解困工作提供坚实保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是多层面做好扶贫对接。街道层面,领导小组与夏蔚镇镇政府工作人员依据实际情况,对扶贫协作工作展开充分的商讨论证,并初步拟定扶贫协作框架协议,以夏蔚镇革命历史和果树种植为重点,进行红色旅游、田园综合体建设等规划。社区层面,舜井社区与夏蔚镇结成帮扶对子,以社区大讲堂等为载体,组织开展专题致富培训活动。企业层面,山东博津新能源有限公司和山东商氏生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夏蔚镇建立帮扶协作关系,结合夏蔚镇农特产品,旅游资源等特点,以促进就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作为重点,大力推进光伏扶贫工程,实施精准帮扶工作。

三是扎实推进贫困群众帮扶。街道将夏蔚镇60岁以上老人、16岁以下未成年、无资源、无稳定收入来源且因病因伤致残丧失劳动能力的群体设为重点帮扶对象,建档立卡做好台账,力争把扶贫工作做到扎实精准。街道实行领导干部包困难户制度,每人帮扶1-2户贫困户,以改善群众的基本生活生产条件为目标,通过就业帮扶、资金帮扶等多种方式解决群众现实困难,为下一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开展扶贫解困工作奠定扎实基础。(大明湖街道办事处 蔺海鑫)

及时对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按照省、市关于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两学一做”的工作要求,近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局机关党委书记薛国洪同志带领局扶贫工作队一行4人,到佛冈县龙山镇白沙塘村和汤塘镇高岭村调研,及时对接,并了解驻村干部到村委后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情况。

工作队一行分别在白沙塘村、高岭村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白沙塘村和高岭村的情况介绍和精准扶贫前期准备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和驻村干部一起,听取镇、村对帮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面对面交流、商讨挂扶村工作。工作队一行还实地察看了驻村干部的工作、生活场所以及白沙塘村和高岭村的村容村貌、村道建设等。

薛国洪感谢当地镇委镇政府和村委会对驻村干部生活上的细心安排和工作的上大力支持配合,同时强调驻村干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尽快转变角色,熟悉工作环境,虚心向基层干部群众学习。要紧紧依靠当地镇委镇政府和村委会开展工作,在精准扶贫上下真功夫,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真正让群众满意,让组织满意,让精准扶贫工作见成效。

区纪委、区政法委到双泉镇对接扶贫工作

2018-05-22 20:56: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5月17日,区纪委副书记徐养军带领各部门负责人到双泉镇学城村、陈沟湾村、满井峪村开展扶贫对接工作。座谈会上,徐养军一行认真听取了参会村干部和第一书记对学城村、陈沟湾村和满井峪村扶贫工作的介绍,以及村内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并对今年的帮扶工作做了整体规划。

随后,区纪委包户干部对三个村的困难群众分别进行了入户走访,并为他们带去了慰问金。

5月17日下午,区政法委副书记张勇带队来到双泉镇孟庄村开展扶贫对接工作。

如何做好扶贫报道的现场采访 篇3

1 采访前期准备要充分,做到心中有数

记者现场采访以手持话筒的方式进行叙述访谈、评价,以其鲜明的目击式特点缩短电视报道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满足观众“眼见为实”的心理,增加报道的可信度和感染力。扶贫报道要达到以上效果,记者就要做到对采访事件的方方面面了如指掌、成竹在胸。

1.1 熟悉掌握各级扶贫政策、扶贫项目、扶贫进展情况

了解各级政府的扶贫政策,是记者进行现场采访的必备条件,对于采访事件可以在更高层面上进行指导,为记者在整个采访过程中的提问提供理论依据,防止采访时进入误区。

1.2 提前了解采访对象的具体情况

通过事先提供的采访对象的具体材料,对被采访者的致贫原因、家庭情况、当地提供的扶持项目等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尽量多地掌握与采访相关的资料,从中发现采访线索,为现场采访做好铺垫,以防临阵慌乱。

1.3 现场与采访对象进行交流,找出报道需要亮点

到达新闻现场,与采访对象进行面对面交流,根据被采访者更加具体的实际情况,寻找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素材。2情感注入,营造融洽谈话氛围;掌握主动权,做现场的驾驭者

2.1 营造融洽谈话氛围

记者要求在短时间内与采访对象“一见如故”,倾心相谈。这就要求记者必须具备一种特殊的本领,能够消除陌生感,让对方很快熟悉自己,达到一种和谐提问的目的。扶贫报道中,采访对象多为淳朴善良的基层群众,他们在镜头前往往比较紧张、不善言辞。为了达到理想的采访效果,需要记者以情感打动他们,使之产生情感产生共鸣。

营造和谐的气氛,与被采访者做朋友,记者可以先从日常生活聊起,将自己在其他地方了解到惠民政策、致富信息与受访群众进行分享,慢慢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以朋友的身份与之交流,当引起对方聊天的欲望后,随之抛出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激发被采访者内心的感受。

2.2 掌握谈话的主动权

采访活动朝哪个方向发展,取决于记者现场提问的引导能力。受访群众往往都不是健谈者,基层干部的表达也往往拘泥于固定的回答模式,有的还要事先打好草稿照着读。这些都会让采访缺乏真实感,达不到采访预期的效果。当然,有时也会遇到采访对象沉浸在自己的叙述中,滔滔不绝,无限展开。

对于前者,记者先用具体的容易回答的问题让其开口,然后逐步引导采访对象打开思路,对于后者,记者应现场掌控采访的节奏、时间,实时委婉地将话题拉回。现场采访必须要自然、流畅,回答问题富有节奏感、感染力,受访者的表情、眼神到位不僵化,达到预期的效果,可以进行多次,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 采访问题要具体、有针对性

3.1 采访中问题要具体

新闻是用事实说话,有了具体的东西,才能深入认识事物。没有一个个具体的事实,具体的数据,全是一般性的采访,难以报道出好的新闻。因此,记者提问要具体,不能漫无边际,也不能过于宽泛。例如,在采访贫困群众时,不假思索地拿起话筒就问:“你对扶贫政策有何感想?”这样提问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的问题太宽泛,对方回答无从下手。

3.2 提出问题要有针对性

记者采访提问也应根据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问题。反过来说,就是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采访对象,或同一类问题根据不同的人而采取不同的问法。

对于受帮扶的群众,主要询问他们的收入有何变化,家庭生活状况有何改善。对村支部书记,询问具体村里实施的具体增加集体收入的措施,对困难群众提供了哪些帮助。

4 结语

扶贫报道 篇4

5月22日下午,城关北庄幼儿园的全体教师,在保教主任王晓莉的带领下,认真学习了“脱贫攻坚,合阳在行动”的视频栏目,节目中教育局副局长梁红周就全县教育扶贫政策情况做了全面的解读。

我园老师重点学习了:在学前教育方面,国家资助政策的具体内容,以及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生活补助的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学前教育学段资助政策简称“一免一补”,“一免”即免收保教费,对在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学前一年幼儿(学前班、幼儿园大班)免收保教费标准是:省示范园每生每学期免750元,一类园每生每学期免550元;二类园每生每学期免400元;三类园每生每学期免300元;未入类园每生每学期免175元。对在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学前一年幼儿,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和同级同类公办幼儿园免费标准减免保教费。“一补”即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学生生活费每生每天3元,每学期按125天计算资助375元,全年共计750元。

扶贫报道 篇5

苹果产业是甘肃静宁的一张很响亮的名片。早在20世纪80年代, 面对贫困程度深的县情, 静宁县坚持把苹果产业作为助农增收、富民强县的重要举措, 持之以恒推进产业开发、基础条件改善、素质提升“三大”工程, 全力推进扩量提质增效创牌, 产业基地和规模不断扩大, 管理水平和效益持续提升, 初步形成了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营销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的发展格局。近年来, 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 实施165个整村推进项目, 19.72万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贫困人口缩减为12.95万人, 探索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参与式扶贫开发的路子, 实现了由大面积贫困向区域性相对贫困的发展转变。

说起静宁县苹果产业的发展就得回到20多年前, 1988年静宁县做出《关于发展果树生产的决定》以来, 截至目前全县果园总面积达到101.2万亩, 果品产量达60余万吨, 产值近24亿元, 共建成34.9万亩果品认证基地, 其中30万亩获绿色食品原料生产认证, 良好农业规范 (GAP) 苹果基地4000亩, 出口基地4.5万亩。果品质量优, 远销东南亚、俄罗斯等6个国家和地区。据统计, 截至2012年累计直接出口果品5.62万吨、果汁6.56万吨, 创汇5584.85万美元。2014年全县有15万人依靠发展苹果产业实现了稳定脱贫, 苹果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俗话说“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 产业建设和经济发展同样也是这个道理, 静宁县很清晰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在保证苹果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不动摇的前提下, 畜牧产业和薯产业也初具规模。引进投放良种基础母牛4300头左右, 建成养牛小区12处, 带动全县牛饲养量17万头。先后建成多出种薯繁育基地, 带动全县建立种薯基地10万亩, 每年种植新品种马铃薯30万亩以上。为有效破解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难题, 静宁县在以苹果产业为主导的特色优势产业加工营销体系建设方面, 坚持以“公司 (龙头企业) +基地 (协会) +农户+市场”的产业发展模式, 扶持发展了一大批龙头企业, 组建果品、薯类、养殖类专业协会48个, 发展农村经纪人1300多名。通过协会和中介组织为贫困户提供信息、技术和销售等服务, 走出了一条发展致富的新路子, 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也有效缓解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早日摆脱贫困的难题。

围绕革命老区脱贫致富这一重大任务, 静宁县牢牢抓住甘肃省委、省政府“1236”扶贫攻坚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两大行动载体, 持之以恒壮大优势产业, 在稳定增加群众收入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坚持把改善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治穷之本, 发展之策, 致富之基, 强化项目整合, 突出群众参与, 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治理, 切实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有效解决贫困群众行路难、吃水难、耕作难、住房难的现实问题, 静宁县还利用扶贫资金, 新修梯田16.8万亩, 新建、改建乡村公路2675公里, 完成造林13万亩, 建成提灌、塘坝等水利工程52处, 集雨水窖1.8万眼, 完成自来水入户3万户, 使贫困群众的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也为加快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 静宁县认真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 坚持把精准扶贫与“双联”行动、全面小康紧密结合, 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精准施策, 坚持推进“‘六精六准六结合’, 一户一策促增收和创新机制聚合力”的思路, 立足贫困对象实际, 精准配置扶贫资源, 力促扶贫式“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做到了有的放矢、有力放矢、有效放矢。同时, 静宁县把加快精准扶贫与深化改革、县域经济、城镇化建设、基层党建等融合发展, 精准扭住消除贫困目标, 精准确定重点攻坚对象, 精准聚焦富民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 精准落实扶贫帮扶措施, 全县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上一篇:《c小调练习曲》下一篇:游离静脉动脉化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