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的控制点(共8篇)
设备管理的控制点 篇1
生产管理过程中关于设备管理的控制点
一.安全生产四不放过、三定原则、三不推原则
1、安全生产“四不放过原则”是针对事故处理而言的,是事故处理的基本原则。即:事故发生以后,要坚持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2、安全生产“三定原则”有两层意思,一是针对事故隐患、危害因素和安全生产问题而言,要做到确定整改措施,确定整改时限,确定整改人员尤其是责任人,即定整改措施、定时、定人;二是针对安全生产机构设置而言,要做到机构、编制(人员)和职责三确定,即定机构、定编制(人员)、定职责。
3、安全生产“三不推原则”是指在隐患整改中要做到“三不推”,就公司而言,三不推是指班组能整改的不推部门,部门能整改的不推公司,今天能整改的不推到明天整改;就班组而言,三不推是指当班能整改的不推给下一班,今天能整改的不推到明天,本班能整改的不推给车间(工段)。
二.设备操作的三好、四会、四要求、五原则和三不放过
1、三好:管好、用好、修好
管好:自觉遵守定人定机制度,凭操作证使用设备,别人的设备如无操作证,就不应使用。工具及附件要放置整齐并保管好,不使损坏和丢失。设备上的防护装置和线路管道要经常检查,保证完整而可靠。
用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制度,对设备不超载使用、不大机小用、不带病运转、不在设备运转中变速和装卸工件,精心操作,力求防止事故发生。
修好:在维修工人帮助下,逐步掌握一般修理技术,能独立排除设备的小故障,参加设备的二级保养及大修总装和试车验收工作。
2、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会使用:熟悉设备结构,掌握设备的技术性能和操作方法,懂得加工工艺,合理地选择切削用量,做到正确使用设备。
会保养:正确地按润滑图表规定加油、换油,保持油路畅通和油线、油毡、滤油器清洁。认真清扫,保持设备内外清洁,无油垢,无锈蚀,达到“漆见本色铁见光”,认真做好日常保养,定期进行一级保养。
会检查:了解设备的精度标准和加工规范,会检查与加工工艺有关的设备异常状态。会排除故障:能对不正常的声音、温度和运转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设备的异常状态,能采取措施,排除一般故障。参加设备的事故分析,查明原因,吸取教训,做出预防措施。
3、设备维护保养的“四项要求”
1、整齐(1)工具、附件齐全,放置整齐,不准直接放在机床的导轨面上。工具箱、料架及加工件应摆放合理整齐。(2)机床的防护装置及零件应齐全完整,各种标牌应完整清晰。(3)各管道、电气线路应安装整齐、安全、可靠。
2、清洁(1)内外清洁,无黄袍、油垢、锈蚀,无铁屑杂物。(2)各滑动面、三杠、齿轮、齿条无油垢。(3)机床周围地面经常保持清洁,无积油、积水和切屑杂物。
3、润滑(1)熟悉润滑图表,按时按质按量加油和换油,保持油标醒目。(2)油箱、油池和冷却箱应清洁,无铁屑杂物。(3)油壶、油枪、油孔、油杯、油线和油毡应保持齐全、清洁。(4)油泵压力正常,油路畅通,各部位轴承润滑良好。
4、安全(1)熟悉设备性能,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防止人身和设备事故。(2)凭操作证操作设备。(3)遵守设备操作的“五项纪律”,懂得“三好四会”内容,并认真执行。(4)电器线路接地可靠,绝缘良好,限位开关、挡铁安全可靠,信号仪表灵敏。
4、设备操作的五项原则
1、必须凭操作证使用设备,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工艺文件。
2、经常保持设备清洁,按润滑图表规定加油,做到不搞好润滑工作不开车,不搞好清洁工作不下班。
3、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填好交接班及运转台时记录。
4、管好工具和附件,不得遗失。
5、不准在设备运行时离开岗位,发现故障应立即停车,自己不能处理的,应及时通知维修工人检修。
5、设备事故发生后,必须遵循“三不放过”原则: 三不放过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与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根据设备损坏程度、事故性质和经济损失,认真分析,严肃处理,并整理记录存入设备档案
设备管理的控制点 篇2
关键词:啤酒,风味,质量,管理
1 啤酒风味
啤酒是世上最古老的饮料之一,又叫麦酒、液体面包,利用淀粉水解、发酵产生糖分后制成的酒精饮料。淀粉与水解酶经常由谷类作物制成麦芽后取得,因此啤酒最常见的原料是小麦与大麦(但是也有以玉米、高粱或稻米来制造的)。啤酒的基本原料为水,用于转换成酒精的淀粉(如可用于发酵的大麦麦芽),起发酵功能的酵母及调味料,比如啤酒花。
就啤酒的稳定性而言,主要包括生物稳定性和非生物稳定性两大类,后者称化学稳定性,而非生物稳定性又由于着眼点不同和化学变化的差异,继而又分为胶体稳定性和风味稳定性。我们把啤酒的稳定性划分为三个方面,即生物稳定性、胶体稳定性和风味稳定性。这三个方面就构成了啤酒的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而这三个方面的统一,也就确定了啤酒的总体质量,同时也就确定了啤酒的保质期。啤酒作为一种大众化的食品,除了胶体稳定性外,其风味是影响消费者消费的重要因素。啤酒的风味是人的感觉器官从视觉(色泽、泡沫)、嗅觉(香味、臭味)、味觉(酸、甜、苦、辣等)、触觉(温度)四方面的综合反应。正如啤酒国家标准中所要求的“啤酒的外观必须清亮透明,没有明显的悬浮物和沉淀物;把啤酒倒入洁净的玻璃杯中,应该升起洁白细腻的泡沫,且持久挂杯;有明显的麦芽香气和酒花香气;口味纯正爽口,无异香味”。
虽然啤酒的感官性状有泡沫,含酒精和二氧化碳,但它们对啤酒风味的影响,远远没有微量的发酵副产物影响大,通常将啤酒发酵副产物称为风味物质。啤酒风味物质的形成与原料、制麦、糖化、煮沸、发酵、过滤、罐装以及生产设备和卫生状况都有关联。啤酒的风味成分非常复杂,目前已经检测出800多种啤酒化学成分。主要有高级醇类、醛类、双乙酰、酸性物质、酯类、酮类和含硫化合物等。其中包括352种挥发性成分和其他的非挥发性成分。这些副产物与酒精、二氧化碳共同组成啤酒的酒体,并形成啤酒特有的风味,这物质的同时存在,并对啤酒风味施以组合影响。啤酒的特有良好风味是由许多成分浑然一体,互相作用的结果,并非由某一特定的成分形成的。风味物质其组成和含量取决于所采用的原料、酿造工艺、酵母品种等。当其一种或多种物质过高时,就会改变啤酒的风味,导致形成啤酒风味缺陷,尤其是发酵副产物。对啤酒中风味物质进行分析,探究其形成原因、阈值及其防止啤酒风味老化的措施,对于生产工艺数据化,有效控制啤酒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阈值是某一种化学物质在水溶液中能被任意一组品尝人群感受到其香味和苦味的最低含量,阈值也受二氧化碳和其他化合物烘托的影响。风味强度Fu=在啤酒中的含量/某种化合物的阈值。啤酒生产部门认为:为了使啤酒具有协调的风味应使啤酒中某风味物质不能太突出,这样就要求其发酵副产物的风味强度控制在0.5以下(见下表)。
上表中如硫化氢阈值为5mg/L,而我们希望控制其Fu<0.5,即必须控制在2mg/L以下,这样才能使啤酒没有明显的臭鸡蛋味(酵母臭)。
2 常见风味影响、产生原因及质量管理
2.1 臭鸡蛋味与洋葱味
主要来自硫化物含量过多,特别是硫化氢和二甲基硫。当酵母衰老退化或发酵和储藏温度过高时、酵母产生自溶现象或凝固物分离不良、麦汁通风不足、后发酵不旺盛、硝酸盐含量过高、下酒过早等都易产生此味。啤酒中含有的微量含硫化合物包括非挥发性和挥发性两种。非挥发性的含硫化合物虽然对啤酒风味的影响较小,但却是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的来源。挥发性含硫化合物对啤酒的风味有双重作用,即使是极微量存在,也会对啤酒风味提供有利的影响,过量却会产生不利影响,使啤酒产生嫩啤酒味、蔬菜味。当啤酒受到光照或氧化时,硫化物不仅使啤酒的口味变差,而且使啤酒发生雾浊,这也是白瓶啤酒生产企业的关键质量控制点。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的感官阈值较低,因此在啤酒的微量组成成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啤酒中的挥发性含硫化合物主要有硫化氢、二氧化硫、甲基硫醇、乙基硫醇、二甲基硫、二甲基二硫、硫代羰基化合物、硫代甲醛、双硫代甲醛、硫代丙酮,是由硫化氢与甲醛、乙醛、丙酮等化学反应生成的。硫化物主要来源于蛋白质的分解产物含硫氨基酸,如蛋氨酸、半胱氨酸,另外酒花和酿造用水也能带入一部分硫。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的形成机理复杂,因为在整个酿造过程中,无论是制麦还是麦汁制备,都有可能生成挥发性含硫化合物,但这些物质在麦汁煮沸期间大部分都被蒸发掉了。因此,成品啤酒中的含硫化合物绝大部分是在发酵时形成的。硫化氢(H2S)和二甲基硫(DMS)可以作为硫化物的代表。
2.2.1 硫化氢对啤酒风味的影响
硫化氢对啤酒的风味是十分有害的。成品啤酒中硫化氢的含量波动于0~10-3 mg/L,超过10-3 mg/L就能感到明显的酵母臭。硫化氢与乙醛、双乙酰构成啤酒的生酒味物质,假如向成熟的啤酒中添加这三种物质,就会使酒味变差,出现一种类似发酵液的味道。
2.2.2 二甲基硫对啤酒风味的影响
二甲基硫是易挥发的硫化物,极少量存在就会给啤酒带来洋葱味、青草味、腐烂卷心菜味,是对啤酒风味有极重要影响的物质之一。
消除硫化物的质量管理:①提高麦芽焙焦温度,快速蒸发水分可减少DMS。②保证煮沸强度10%~14%。③合理控制麦汁通风量。④生产中使用强壮酵母。⑤控制好稳定发酵温度。⑥注意发酵液的卫生状况。⑦在双乙酰还原结束后尽快排除酵母,防止酵母自溶。⑧保证酒龄。⑨巴氏杀菌和采用二氧化碳背压。
2.2老化味
老化味又称氧化味、面包味,随着啤酒保存时间的延长,氧化味越强烈,甚至能够掩盖住酒体自身的各种香味。啤酒的老化是在制麦、糖化、发酵、包装过程就已开始,而成品酒储存过程进一步形成,从而恶化啤酒风味。而且氧化味的表现也并不专一,它是有进程的,随着氧化程度的不同和储存条件、储存时间的不同氧化味的感觉也由轻到重。它的味感表现形式也由初始的轻微纸板味发展到面包味、煳味、焦糖味、皮革味,口感也由较为正常至涩、苦、苦味粗糙、微酸、酒体较差、焦糖味、入口酸、腐败的苦味、焦皮味、酸味,感观上也表现为沉淀、泡沫差,同时啤酒颜色也逐渐加深。
啤酒氧化是一系列的生化反应的结果,其过程极其复杂,啤酒自身因为含有谷胱甘肽、还原酚、类黑素、二氧化硫、硫醇等物质,从而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不因氧化而出现老化味的时间称“风味稳定期”,老化味出现越晚风味保持得越好,啤酒中的内在抗氧化能力越强,越可以延缓啤酒的氧化过程的发生。因此控制老化味是啤酒生产非常重视的问题。
针对老化味的质量管理:①严格控制酿造到包装各工序中氧的摄入,尽量进行无氧操作(麦汁充氧阶段除外)。②注意提高酵母的活性。③使用麦芽、大米、酒花等原料,必须保证新鲜度。④采用两次抽真空的灌装机,最大程度降低灌装过程的溶解氧。⑤严格控制杀菌温度和时间。⑥适量添加抗氧化剂。
2.3 双乙酰的馊饭味
酮类中对啤酒风味影响最大的是连二酮类,包括2,3-戊二酮和丁二酮(双乙酰),它们都是挥发性的、有强烈刺激性的化合物,含量被视为啤酒成熟与否的决定性指标,当含量超过0.5mg/L有馊饭味。因双乙酰味阈值低于2,3-戊二酮,含量又是2,3-戊二酮的3~6倍,因而主要是研究双乙酰的影响。对淡爽型的淡色储藏啤酒来说,双乙酰含量以控制在0.1mg/L以下为宜;对于高档啤酒的要求,最好控制在0.05 mg/L以下。
双乙酰前驱物质α-乙酰乳酸是酵母合成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时形成的,双乙酰的消除依赖于酵母的醇脱氢酶将其还原成丁二醇。可见双乙酰值的变化直接受酵母合成代谢作用的影响。产生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①发酵液中乙酰乳酸含量过高。②酵母活性差,还原力低。③酵母增殖不一致,使后期酒液中α-乙酰乳酸含量增加。④后酵温度偏低。⑤发酵液污染啤酒有害菌,如:乳酸杆菌等。⑥丙酮醛与双乙酰气味相似,可加重双乙酰气味。
降低双乙酰含量的质量管理:①选择性提高麦汁的α-氨基氮含量。②减少酵母的增殖倍数。③主发酵后期适当提高发酵温度。④发酵后期保持一定浓度的酵母细胞数。⑤减少滤酒过程中氧的溶入。⑥选育形成α-乙酰乳酸峰值低的酵母菌株。⑦在刚刚开始发酵的冷麦汁中加入适量的α-乙酰乳酸脱羧酶。⑧严抓工艺卫生管理,避免酵母被球菌和乳酸菌等杂菌污染。
2.4 高级醇与“上头”
宣传对手的产品会“上头”是某品牌几年前突然崛起的法宝,究其原因主要是啤酒中高级醇含量偏高所致的。高级醇是啤酒发酵过程产生的许多副产物中的主要成分,它是构成啤酒酒体和风味的物质成分之一。它能使酒类有丰满的香味和口味并增加酒的协调性。但若过多会引起杂醇臭,饮用后引起头胀头痛、恶醉不醒。
高级醇过量存在也是啤酒主要异味来源之一。对啤酒风味影响较大的高级醇是异戊醇和β-苯乙醇,当异丁醇和异戊醇的含量超过口味阈值会有杂醇油臭味,产生一种不愉快的苦味,异戊醇还产生汗臭味和腐败味。高级醇的生成主要受酵母菌种、酵母增殖、麦汁浓度与麦汁成分、发酵条件、大麦品种以及工艺过程中的通氧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后发酵期中,应采取措施,大量排除这些劣味物质的含量。啤酒中的高级醇有十余种,主要是由酵母繁殖菌体代谢的结果,在不影响酵母发酵力前提下,控制酵母的繁殖,是发酵中降低高级醇的核心。
降低啤酒中高级醇的质量管理:①选择生成高级醇含量低的酵母,根据实际检测结果确定酵母添加量。②尽早回收酵母。③控制麦汁浓度在10°Bx~12°Bx。④选择合适的麦汁α-氨基氮含量。⑤控制冷麦汁中溶解氧含量数值。⑥麦汁pH值控制在5.2~5.6。⑦加压发酵。
2.5 刺激香的挥发酯
啤酒中适量的醋酸乙酯、乙酸异戊酯、乙酸苯乙酯能赋予啤酒芳香、厚实的口感,使酒体丰满协调是可取的。啤酒的主体香气物质由酒花带入,若酯香太重会掩盖酒花香而成异香,应控制适量。酯类物质在啤酒中约有30余种,但重要的仅几种。如乙酸乙酯具有突出的果实香气味并有苦味,而乙酸异戊酯能产生一种穿透性的水果气味。
酯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酵母菌种的遗传特性有关,在发酵中酯的生成主要依赖于酵母的生物合成,在酵母酯酶催化下由酵母形成的酯酰辅酶A和醇化合形成酯。
控制酯类生成的质量管理:①通过选择大小合适的发酵罐及其高径比。②控制麦汁的浓度、麦汁含氮量和麦汁通风量。③合适的接种温度。④控制酵母菌种特性及添加量。⑤发酵的温度与压力。
2.6 多酚物质造成的口味粗涩
多酚对啤酒质量起着双重作用。多酚含量过高,容易造成色泽加深、混浊、沉淀等现象,影响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当含量过低时,啤酒变得寡淡,影响风味稳定性。多酚物质对啤酒的风味稳定性及口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酚物质既具还原性,又具氧化性,可使啤酒中的一些物质避免氧化,在氧化状态下又能催化脂肪酸和高级醇氧化形成醛类,直接或间接的促进啤酒口味老化。低分子量多酚能赋予啤酒较强的还原力,从而延长啤酒的保鲜期;而氧化后的高分子多酚则会导致啤酒风味生硬粗糙,并使色泽加深。
其产生原因:①多酚物质含量过高和多酚物质的聚合度太高。②啤酒氧化,啤酒的pH过高。③麦芽的麦皮厚,粉碎过细。④水的硬度过高,pH高。⑤酒花陈旧,储藏时间长和储藏温度高。⑥过长的煮沸时间,高分子多酚易被氧化。⑦过度洗糟,洗糟水pH高,导致麦皮中多酚物质大量析出。
控制多酚含量的质量管理:①选择皮壳含量低的优质麦芽,麦芽粉碎应采用尽量减小皮壳损坏,使皮壳破而不碎。②浸麦时采用偏碱性的水,使麦皮中的多酚类物质尽可能的浸出。麦芽应充分焙燥,尽量破坏麦芽中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防止在糖化阶段催化多酚的氧化。③调整糖化用水pH值,使之呈酸性,减少多酚类物质的溶出。④控制糖化温度和时间,减少多酚物质的溶出,并在糖化过程中添加单宁。⑤调整定型麦汁的pH值为5.2左右。⑥清酒过滤中采用吸附剂,通过吸附作用除去啤酒中的多酚类物质。
2.7 青草味和乙醛
啤酒中的羰基化合物对啤酒的风味有重要影响。醛类和酮类都是羰基化合物,但有些存于麦汁中。醛类在麦汁煮沸和发酵过程中均有生成,产生乙醛、甲醛、丙醛、丁酮、戊醛等物质,所以如果醛类增加肯定会使啤酒风味变坏。乙醛是啤酒中含量最大的羰基化合物,所以对啤酒风味影响较大的就是乙醛含量。乙醛对风味的影响标志着啤酒的成熟度。乙醛在啤酒中的含量如超过10mg/L会有不成熟口感,腐败性气味和类似麦皮不愉快苦味,含量超过25mg/L有强烈的刺激性辛辣感,口感郁闷,超过50mg/L已无法下咽。
其生成过程是糖酵解途径中从碳水化合物生成乙醇的代谢分点。乙醛是丙酮酸生成的,丙酮酸是经丙酮酸脱羧酶的作用被催化生成乙醛。我们认为乙醛本身给啤酒风味造成的影响并不很大。但是当乙醛和双乙酰、硫化氢混合时啤酒的风味就会产生极坏的影响。乙醛含量常和酵母菌株、麦汁充氧水平、接种量、发酵温度成正比关系,发酵后期的酵母活性、悬浮酵母数量、酵母分离时间和罐压均影响啤酒中残留的乙醛量。
降低乙醛含量的质量管理:①采用大罐不备压发酵,增加排出二氧化碳;或发酵后期使用二氧化碳洗涤。②选择合适的麦汁α-氮含量。③控制发酵温度。④酵母添加量不能过高。⑤主酵常压发酵。⑥通风量不能太少。⑦防止微生物污染。
2.8 发酸的啤酒不爽口
啤酒中含有酸类100种以上,啤酒中的酸及其盐控制着啤酒的pH和总酸含量,酸类物质本身不构成香味,但能促进香味,它是酒体口味的重要物质。啤酒中适量的酸,使啤酒口感活泼爽口,缺乏酸类则啤酒呆滞、黏稠、不爽口,而过量的酸会使啤酒口感粗糙、不柔和、不协调,同时过量的酸也意味着啤酒发酵不正常,是污染产酸菌的标志。
酒类中常常酸超标,因此啤酒国标(GB 4927—2001)规定:10.1~14.0 P的啤酒,总酸≤2.6ml/100ml。啤酒中酸可分为三大类:有机酸、脂肪酸、外加调节酸。有机酸有乳酸、琥珀酸、柠檬酸、丙酮酸、苹果酸等,主要是发酵过程中由酵母的三羧酸循环代谢产生,C1~C12的脂肪酸因易挥发,对啤酒口味和酸刺激影响明显,是啤酒酸败的主要酸类。除此以外还有来自于原料和为了调节工艺而外加的酸类。
控制啤酒总酸的质量管理:①控制生产过程的无菌条件。②控制原料质量包括水。③控制好原料的储存条件。④选择两种合适的混合酸调节糖化用水pH值。⑤适当缩短糖化时间。⑥选择合理的发酵温度。⑦麦汁过滤一定要清亮。⑧选用强壮优良的酵母菌种。⑨加强酵母管理,减少酵母自溶。
2.9 口味苦涩和后苦味长
苦味是啤酒本身特有的属性之一。啤酒与黄酒、白酒、葡萄酒、果露酒等饮料酒的一项重要区别就是必须带有苦味。不带有愉快而清爽苦味的啤酒,一般来讲,是不能称为完美的啤酒。啤酒的苦味不是人工后来加入酒中的,是啤酒在酿造过程中就形成30多种苦味物质。啤酒的苦味还应该是很快消失的苦味,而不能是不正的苦味、较长的后苦味、明显的苦涩味、坏酒花的苦涩味、较重的后苦味等。
其产生原因一般有:如使用劣质酒花或陈旧酒花;酒花添加量过高或添加方法不当;使用含酸盐高或pH值过高的酿造用水;多酚聚合;酵母自溶;啤酒中蛋白质含量偏高以及啤酒被氧化等因素。
减少不适苦味的质量管理:①生产禁止使用陈旧酒花。②降低酿造水的pH值。③增加煮沸强度,控制煮沸时间。④控制发酵液总多酚含量在100ppm以下。⑤发酵初期进行敞口发酵,使发酵旺盛。⑥后酵结束后尽快分离酵母。⑦在生产尽量减少与氧的接触。⑧尽量降低啤酒的溶解氧。
3 结论
通过对啤酒风味物质的生成原因分析和控制探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的深化,使我们更加重视对啤酒风味物质的了解。随着现代酿造技术的完善,啤酒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消费者也更加重视啤酒的风味质量,特别是风味的统一性和持续性,这将形成消费者的消费惯性。在当今啤酒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啤酒从外观质量到内在质量都必须以第一流的产品奉献给消费者。啤酒的风味质量稳定是啤酒成功销售,并长期拥有固定客户和赢得新消费者的前提。好的、稳定的啤酒风味取决于原料的质量、生产过程的控制,以及包装物特性、啤酒运输储存条件等,同时也与流通条件、上架时间等有关。
当我们了解到啤酒中所含的醇类、酯类、羰基化合物、酸类、含硫化合物等物质的影响时,我们将会更加注重并坚守产品质量防线。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产品质量好坏,决定着企业有无市场,决定着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决定着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已成为广大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特别是当前食品界众多企业诚信丧失的时候,质量管理更是企业的灵魂,只要企业存在,她就是企业永恒存在的底线。
参考文献
[1]管郭仪.啤酒工业手册(上)[M].上海:轻工业出版社,1985:69-346.
[2]管郭仪.啤酒工业手册(中)[M].上海:轻工业出版社,1985:33-108.
[3]管郭仪.啤酒工业手册(下)[M].上海:轻工业出版社,1985:12-207.
[4]徐同兴,胡叔平,王智方.啤酒生产[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6:29-127.
[5]顾国贤.酿造酒工艺学[M].上海:轻工业出版社,1996:332-335.
[6]顾国贤,李崎,郑云飞.啤酒风味物质代谢与控制[J].酿酒科技,2009(2):12-18.
[7]范洪臣,车晋,等.啤酒中各种风味缺陷的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J].酿酒,2008(4):102-104.
[8]张玲玲.啤酒风味品评与啤酒质量控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7,23(2):104-107.
建设工程材料管理的控制点 篇3
一、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由于工程材料的质量低劣造成的工程质量事故和损失往往是非常严重并难以弥补和修复的,因此,工程中必须尽力避免发生此类问题,防患于未然。施工现场必须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施工人员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
二、加强工程试验检测工作
试验检测是进行工程质量检测的一种有效手段。这项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对各种材料或工程项目的检测,根据其检测的结果来判断材料质量或工程质量是否符合现行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通过试验检测能充分地利用当地原材料,能迅速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因此,工程试验检测工作对于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造价、推动工程施工技术进步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必要的试验检测,可科学地评定工程用各种原材料及其成品、半成品材料的质量好坏。
三、工程常用材料性质和检测项目
1.钢筋原材料:拉伸试验、冷弯试验、反复弯曲试验。
2.钢筋焊接:拉伸试验。
3.水泥: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
4.砂: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表观密度。
5.碎石: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含量、压碎指标值。
6.回填土料:击实(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
四、工程主要常用材料检测频率
1.钢筋原材料检测应按批进行检查和验收,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的钢筋组成。每批重量通常不大于60t,不足60t时,按一验收批检测,超过60t的部分,每增加40t(或不足40t的余数),增加一个拉伸试验试样和一个弯曲试验试样。
2.水泥袋装检测应以同一水泥厂、同标号、同一生产时间、同一进场日期的水泥,200t为一验收批,不足200t时,亦按一验收批检测;散装水泥应以同一水泥厂生产的同期出厂的同品种、同标号的水泥,以一次进场的同一出厂编号的水泥为一批,但一批总量不得超过400t。
3.砂、碎石:检测应以同一产地、同一规格、同一进场时间,砂600t,碎石600t为一验收批。不足一验收批次时,按一验收批次检测。
五、加强试验检测工作,控制材料质量,提高工程质量的措施及途径
1.材料质量的控制。试验检测人员必须对工程所需原材料、成品材料(如填料、砂、石、水泥、钢筋等),严格按照有关试验检测规程,检测频率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方可使用。不合格材料严禁使用。在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向监理单位完整提供所使用材料的试验报告、出厂证明或质量证明书、合格证等资料。
2.施工控制参数的确定。施工控制参数,通常是指一些能够指导施工,控制施工质量的关键数据。如填土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混凝土的配合比試验,都处在比较重要的位置,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这两个参数是墙后回填土中指导施工,控制压实质量的关键参数。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基础墙身施工中控制混凝土浇筑的关键参数。这些参数确定的准确与否,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
3.现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控制主要包括施工单位自检,监理抽检,政府监督等环节。首先,对于施工方,要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试验检测制度,建立工地实验室,并配备相关试验检测人员,专人负责,坚持“自检”制度。对于监理方,要真正落实“事前”、“事中”、“事后”三层监理,特别是“事前”监理,要防范于未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监理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监理中心实验室的有关试验设备,以试验检测作为一种有效手段,严把质量关,从而起到控制施工质量的目的。对于监督方,要真正发挥作为政府监督职能的作用,及时抽检,及时验收评定。
4.加强试验检测工作,通过提高试验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来提高工程质量
5.提高试验检测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目前施工单位技术水平不一,参差不齐,特别是试验检测人员匮乏。缺乏一支业务素质较高的质检人员队伍,提高航道工程质量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针对当前存在的这种情况,有必要充实试验检测队伍,提高其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具体做法可以选派人员到有关院校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来提高试验人员的素质。
6.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试验检测设备和专职试验人员。随着航道技术等级的提高,好多施工单位已对加强质量检测与施工质量控制和验收工作予以了高度重视。但在许多工程中,仍有部分单位不具备原材料质量试验检测和施工质量控制试验检测的基本条件。
7.进一步建立完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增强工程质量意识。我国目前实行“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各级质量管理部门应各司其责,按质量第一的方针和全面质量管理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六、结语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材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首要条件,作为检验材料质量的唯一有效手段——试验检测,不容忽视。在材料质量控制的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工程材料的质量监控要采取检验和抽检相结合,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从源头抓起,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质量检测方面的法律、法规,严格按国家颁布的试验标准和规程进行工作。检测工作坚持科学性、公正性、其工作不受任何行政和其它干预,秉公办事、不弄虚作假、不伪造资料、不参与任何有损于试验成果公正性的活动,确保工程材料质量,为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马伟.[浅析市政工程材料的质量检测与控制措施].科技创新与应用,2002.8
[2]王迎捷.[关于房屋建筑工程材料管理的探讨].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1.3
税收管理控制存在的现状 篇4
目前,税收管理中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对企业税源难以有效控制,特别对涉农加工纳税人自收、自开、自抵的农副产品收购发票和废旧经营的废旧收购发票更是管理难点问题。税务机关一直无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以致出现了将收购发票作为调节增值税税负、虚开进项骗取退税等重要工具,将收购发票变成“万能抵扣凭证”,只要没有抵扣发票都以收购以票代替。就目前的税收管理手段来看,在这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无能为力。目前,税务机关对企业控管上,从控制的方法上,主要采取控制法,集中在以票控税、以耗控税、以税负控税这三个方面。从控制的类型上,主要采取得是开环控制,税务机关直接对纳税人产、供、销情况实施单向控制,也就是通过事后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税务稽查的方式进行控制。如下图:
税务机关→控制作用→纳税人→输出
由于在开环控制系统中施控者—税务机关不了解受控者—纳税人的输出信息,自然难以了解自己的控制效果。目前对纳税人控制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是控制标准制定的不科学。没有标准,就谈不上控制。如以票控税,控制的标准是收购发票发售量,主要根据初加工设备来来确定收购发票的发售量,通过控制发票发售量,来控制总收购量,这种控制对有设备不生产者,难以有效;以税负控税,主要是以实现增值税税负为控制标准,但增值税实现税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受控者纳税人可以以种种理由来解释税负低的原因,说服力不强。
二是信息反馈不畅、不及时。由于目前对企业控制是单向控制,税务机关主要对异常申报的纳税人实施重点管理,并且没有制定后续管理措施,如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评估、稽查后是否从制定措施进行纠正,由于没有信息反馈机制,税务机关无从掌握,以致出现有的纳税人一年被评估多少次,年年被检查,而有的企业几年没有被评估过的现象。
三是部门协调不畅、配合不力。专业化管理程度高,在增强相互制约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部门间协调配合的问题。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够实现总体控制目标,由于目前我市实行的是征收、管理、评估、稽查相分离的专业化管理机制,部门联动、互动机制尚未形成,控制整体效果不明显。
四控制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对控制缺乏完善的检查考核制度,控制机构和人员无约束,缺乏责任制,纠正措施不能及时落实,无法了解纠偏措施的执行效果,控制只是治标不治本。
二、建立有效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管理控制理论认为,控制系统由施控者、受控者和实施作用过程、反馈作用过程构成。最常见的控制系统可用下图概括:
在一个控制系统中,不仅施控者对受控者具有控制作用,受控者对施控者也有反馈作用。
(一)有效控制的要求
控制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职能,必须是有效的。评估控制的效率,一般来说,应重点考虑以下标准:
1.目标的保障程度。控制的主要任务就是保证计划或目标完成。就税收管理而言,控制的主要任务就是保证管理目标实现,税收管理的目标是执法规范、征收率高、征收成本低、社会满意。如果一个组织未能完成如期的目标,就说明这个组织的控制无效或成效很低,无论是建立控制系统还是实施控制过程,都应以保障组织目标实现为基本准则。
2.解决问题的速度。控制的一个基本环节就是纠正偏差,俗称解决问题。控制越有效,解决问题的速度越快,如果一个组织中问题成堆管理者却仍然熟视无睹的话,就表明该组织已经失控了。问题久拖不决,则表明组织控制效率低下。
3.促进人们创新的概率。控制应努力促进人们创新,建立控制系统,不能将下属变成棋盘上的棋子,应给予他们发挥创造性的空间和权力,促进人们创新。
(二)有效控制的基础和前提
1.控制要有目标。一是目标是控制的标准。没有目标,谈不上控制。实现目标是控制的最终目的。目标制定越详细、越明确、越可行,控制也就越容易。所以,要做好控制,前提之一就是做好目标制定。二是控制本身也要有计划。对施控者来说,不仅要建立控制标准、控制程序,而且必须明确控制重点、方法和目标。
2.控制要依据有效有信息。信息是组织活动的要素,也是控制的基础的前提。控制必须依据有效的信息,控制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施控者向受控者传递指挥和决策信息、受控者向施控者反馈信息执行信息过程。没有信息的传递,控制就不能进行;没有正确、全面、及时的信息,就难以达到控制的目的。为保证获得有效信息,在控制系统中必须建立起完善的信息传递网络和机制,保证信息畅通,要通过必要的信息处理机构,运用先进的信息传递、处理、分析工具,建立科学的分析报告。报告是管理中最常见的信息载体的信息方式,每一个组织都必须建立合理的报告制度。
<p>3.控制必须建立起明确的责任制。标准的确立仅为控制提供了一个衡量计划执行状况的尺度。这个标准中有得到贯彻落实才会起到作用。通过制定责任制,使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都明白自己了职责和要达到的标准,并在中自觉地履行职责,按标准要求完成任务。
4.控制要有组织。一是控制应建立专门的司控机构。二是是控制应注意协调。在一个组织中,控制是多方面的,各方面的内容和目的都不一样,为了保证组织的根本目标得以实现,各部门的步调必须一致,控制中必须充分注意协调。
(三)影响有效控制的因素
1.信息。控制必须以有效的信息为前提。如果信息不能顺畅流动,缺乏信息传递和反馈,控制就无法进行。信息畅通与否直接影响控制效率。
2.分权。分权和控制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分权是控制的原因之一,控制是分权的保障。如果管理者在管理中分权不当,权力失控,就会影响控制效率。
3.标准。标准是控制的依据,但标准必须实事求是,科学可行。标准不能定的过低或过高,要与实际相符。
4.控制制度。控制制度决定控制本身效率。控制制度规定着施控者和受控者的职责、权力、内容和程序等。
5.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程度。控制的最终目标是要保证计划顺利完成,实现组织目标。部门间应围绕总目标,一致,不通自行其事,所行之事与目标相互冲突,这样会降低控制效率。
(四)自律是管理控制的最高境界
自律,也可以称自我控制,它指的是在管理控制中,受控者自觉地遵守计划和标准,主动地完成或达到施控者规定的标准,自觉地遵守施控者规则行为。其优点:一是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受控者主动采取措施去实现施控者制定的标准,不需要控制者采取一系列控制手段进行控制,可以减少控制的费用。二是有助于发挥受控对象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自律是受控者的自觉行动,是自己对自己的约束,不易产生被监督检查管理那种对立情绪,易于缓解管理与被管理者之紧张关系,有利于构建和谐管理关系。三是有利于提高控制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自我控制是无时不在的。如果所有的控制对象都有自我控制的能力与要求,自我控制就可以达到很高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四是自我控制效果持久。在施加外部力量的控制中,控制对象如果不是自觉地执行标准,一旦外部力量解除,控制对象的行为就会偏离标准。而自我控制是不需要自问强制力量的控制,它存在于控制对象的思想上,能够保持持久的效果。五是自我控制体现的是“以人为本”,信任、尊重人的管理思想。
自我控制的基础。一是要建立在同一认知基础上。要建立自我控制的机制,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认同组织的目标和原则。二是不断强化。自我控制形成之后,如果不继续强化,自我控制的力量就可能削弱甚至消失。强化的方法可以有多种,如培训、教育、奖惩等式都属于强化的手段。三是控制者以身作则。
建立自我控制机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自我控制不等于对控制对象放任自流。二是自我控制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三是自我控制应当与其他控制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提高税收控制效率的措施
2006年**局长在全国税源管理视频专业会议上强调:“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基础和核心,是反映征管水平的重要方面,要大力实施科学、精细化管理,多管齐下,把税源管理抓好、抓实、抓齐。”
(一)树立现代控制观念。一是树立新的控制者与受控者关系的观念。传统的控制管理观念认为:施控者处于绝对支配地位,受控者处于被支配地位。二者之间只有命令和服从关系。现代控制观念则认为,控制者与受控者是平等,控制者的权威只有被受控者承认和接受才有意义,施控者只有靠权力和威望才能实施,控制才能发挥作用,这就是税务部门提出的服务型管理理念。二是重视反馈。反馈是现代控制的特点之一,没有反馈,控制不可能提高效率。
(二)建立和完善税收管理控制制度。控制是提高管理质量和实现管理目标的主要手段。要实现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必须建立完善的税收控制体系。
1.建立税收控制标准。就目前而言,税收控制的标准,应重点建立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税负标准。根据各地实际经济发展水平,测算出与本地经济状况相适应的税负指标标准值。二是投入产出物耗标准。主要是投入产出数量标准,根据行业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可行的行业投入产出物耗标准,主要是物耗、能耗、工耗标准。三是财务指标标准。主要是金额标准,包括行业平均利润率、毛利率、产成品中物耗价值比率、能耗价值比率、工耗价值比率、费用率等常用财务指标。
2.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建立与控制相关的信息采集上报制度,从目前税务机关所掌握的信息情况,难以实现控制的要求,必须按照税收控制所需的信息进行信息的二次采集,也就是要求纳税人在日常申报时同,根据税收控制的要求提供税收控制所需要的信息。税务机关对企业上报的信息运用一定的技术处理方式,进行分析、处理,发现纳税人在履行税收政策上存在的疑点问题。
3.建立税务控制与纳税人自控相结合控制体系。强化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进行控制的同时,要实施自控管理理念,实行税务机关管理性控制与纳税人自控相结合的方式。在自控上,可引用税收管理上所用的“预约定价”管理方式,由税务机关测算制定控制标准,然后与纳税人签定自我控制协议,由纳税人每个申报期自行对照标准,纠正在纳税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说明的一种方式。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融洽征纳关系的目的。
4.建立顺畅的部门协调、多层次的控制机制。税收控制涉及的税务管理的多个部门,从目前的税收征管机构设置情况看,主要涉及到征收、税收分析、管理、评估、稽查等部门,为协调各门在整个税收控制的职责,必须建立相应的控制责任、流程、标准、应达到的目标、信息反馈等制度,形成部门互动管理机制。
5.建立行业税收控制办法。要对一些管理难点和热点的行业,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行业管理办法,制定出管理的重点内容和应采取的管理方法及措施,后续管理事项的的跟踪控制管理。
(三)建立税收控制管理保障机制。为了使税收管理控制实现预期的目标,实现提高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的目标,必须建立和完善的保障机制。一是组织保障机制。要有专门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考核税收控制。二是制度保障。要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保证税收控制有效实施。三是人才保障。要加强对税收人员控制理论和方法的培训,提高施控人员的控制管理水平。同时,调配一些业务水平好的税务人员,对重点行业、难点行业、重点户进行控制管理,提高控制管理的效果。四是信息保障。要建立纳税人信息反馈和税收管理员信息审核制度,要保证税收控制所需信息真实、可靠。虚假的信息,产生虚假控制管理结果。五是奖惩保障。要将控制管理作为税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列入日常考核中,明确控制管理的职责、标准、目标、措施、违规处罚等,对达不到管理目标的要严格处理。
p>3.控制必须建立起明确的责任制。标准的确立仅为控制提供了一个衡量计划执行状况的尺度。这个标准中有得到贯彻落实才会起到作用。通过制定责任制,使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都明白自己了职责和要达到的标准,并在中自觉地履行职责,按标准要求完成任务。
4.控制要有组织。一是控制应建立专门的司控机构。二是是控制应注意协调。在一个组织中,控制是多方面的,各方面的内容和目的都不一样,为了保证组织的根本目标得以实现,各部门的步调必须一致,控制中必须充分注意协调。
(三)影响有效控制的因素
1.信息。控制必须以有效的信息为前提。如果信息不能顺畅流动,缺乏信息传递和反馈,控制就无法进行。信息畅通与否直接影响控制效率。
2.分权。分权和控制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分权是控制的原因之一,控制是分权的保障。如果管理者在管理中分权不当,权力失控,就会影响控制效率。
3.标准。标准是控制的依据,但标准必须实事求是,科学可行。标准不能定的过低或过高,要与实际相符。
4.控制制度。控制制度决定控制本身效率。控制制度规定着施控者和受控者的职责、权力、内容和程序等。
5.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程度。控制的最终目标是要保证计划顺利完成,实现组织目标。部门间应围绕总目标,一致,不通自行其事,所行之事与目标相互冲突,这样会降低控制效率。
(四)自律是管理控制的最高境界
控制管理自己的情绪作文 篇5
今天发生三件让我不愉快的事情,导致情绪有点低落,有点郁闷但还是尝试分析原因并且让自己平静下来。
第一件事是晾晒在阳台的窗帘被大雨打湿,导致无法使用,需要重新清洗和晾晒,最近天气不好需要再花上两天时间才能再次使用。导致窗帘被打湿的原因是没有查看天气预报以及嫌弃太笨重偷懒不挂在衣架上,这件事本来可以避免而且并非客观因素造成,是主观原因造成的不愉快我必须无条件接受,不能跟自己较劲否则下次一样会犯错。
第二件事是在网上购物的时候,客服的原因导致下错单发错货,一来二去需要退货,在这件事情上浪费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并且导致计划推迟三天,计划落空是一件很不好的体检。只能重新制定计划,并且重新下单买物品;原本发错货不影响使用,但近来对自己要求严格,不喜欢的东西绝不留下,否则最后还是会闲置不去使用。会导致再次浪费;在可控的因素之内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无论对错都不能沉浸在其中,否则会更加浪费时间和精力,学会控制情绪也是一种能力,希望自己能更加提升。
第三件事是受到他人情绪的影响,导致自己的情绪也变得十分不耐烦以及失去耐心。这是很严重的一件事,因为情绪会影响沟通,所以在这次情绪控制中我从他人身上学会两点:一是不要带着情绪交流,二是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并马上投入在当前的交流当中,才能更好判断对错。
控制管理自己的情绪作文 篇6
现在很多孩子都因为无法控制自己而乱发脾气,面对这种情况,于丹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她说:
从前有一个小男孩,总是控制不住自己,乱发脾气。有一天,他的爸爸把他带到后院的篱笆旁边,让他每发一次脾气就往篱笆上钉一颗钉子。第一天,他钉了三十多颗钉子,他感到很惊讶。爸爸说:‘你看你每天都发这么多的脾气,让多少人不痛快。让我们来试试能不能减少自己发脾气的数量直至消失。’这孩子就开始学让自己尽量不发脾气。终于有一天,他一次脾气也没发。他高兴地告诉爸爸。爸爸又让他把钉子都拔光。钉子拔光了,爸爸指着钉子洞对他说:‘这钉子洞就像你发脾气一样,是对人心灵的创伤,虽然钉子拔光了,但是这创伤却永远无法修补。’
听完这个故事,我感慨颇深。虽然这个小男孩开始无法自我控制,但是他听了爸爸的一番话后改正了。虽然这个小男孩之前给别人造成的创伤无法再修补了,但是他学会了自我控制,以后不会再给别人的心灵造成创伤了。我们都要学会自我控制,不要把别人的心灵钉得千疮百孔。
在自我控制这一方面,我觉得我做的还是挺不错的。有一次美术课上,我们要做飞机模型。我很快就做好了一个十分漂亮的小飞机。这个飞机机翼是银色的,上面贴着我用红彩纸剪下来的白泽中制作五个大字,字的旁边还有一些我用绿彩纸剪下来的小星星。我对这个飞机模型爱不释手。正玩着,我不小心把飞机摔到了地上。飞机正好落在一个正跑着的同学脚边,他来不及停下来,一下子把我飞机的机翼踩断了。我顿时勃然大怒,这可是我好不容易做好的呀!那个同学急忙向我道歉。我正想发脾气,又转念一想,他也不是故意的,只是不小心罢了,就原谅他一次吧。于是我说:没事,我再做一个就行了。要是我没有进行自我控制的话,就会让他快乐的心情变得不痛快,就会跟这个朋友的关系闹僵。若是我发了脾气,就像在他的心上钉了一颗钉子,我也许就会失去一个朋友。所以说,自我控制是很重要的。
记得有一个案件(我在电视上看到的),说是一个大学生毕业去参加工作,由于他的上司对他说话很严厉,他气不过,就拿刀捅向了他的上司。最后这个大学生坐了牢。这个大学生就是因为太冲动了,无法自我控制,才丧失了自己美好的前途。要是他不那么冲动,说不定现在已经有了一份更好的工作。可见在关键时刻的自我控制是多么重要。
预算控制在管理控制中的作用探讨 篇7
1.1 预算控制的基本概念
预算是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个时期的计划, 也就是用财务形式或非财务形式来表明计划的结果。而预算控制是指企业通过预算的形式规范各级管理者的行为调整与修正管理行为与目标的偏差, 保证各级管理目标和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它是落实企业战略目标的具体行动方案和控制制度。
1.2 预算控制的发展
企业预算起源于19世纪末的政府预算, 并在科学管理思想的影响下, 逐步发展改进。由于当时的企业环境相对稳定, 市场基本处于卖方市场, 企业之间竞争不激烈, 所以那一时期预算的主要职能在于控制。‘预算控制’便成为描述预算的传统职能的一个贴切说法, 它的出现意味着预算与企业紧密结合, 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种重要控制手段, 控制企业各种资源的分配, 帮助企业目标的实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并大规模应用于生产, 社会化大生产促使资本主义企业进一步集中, 经营规模越来越大, 生产经营日趋复杂。这些变化要求管理者把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放在首位。预算逐渐演变成帮助管理者们进行计划、控制和协调的工具。于是, ‘预算控制’逐渐被‘预算管理’取代。这种取代说明了预算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控制, 而是有了新的延伸和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 可以将预算控制的作用大体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控制的基本作用——控制;第二层次是预算控制的延伸作用——计划、协调与激励。
2. 预算控制在管理控制中的作用
根据现代管理大师罗伯特·西蒙的理论, 管理控制是通过实施一系列管理控制杠杆以实现管理目标的控制。具体来说, 管理控制是这样一个过程:
首先, 企业管理高层根据企业的组织环境制定出经营目标和战略之后, 中层管理者继续将战略目标具体化为战略计划;然后, 根据战略计划制定预算, 分解并执行预算;最后, 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计量和评价, 并通过差异分析拟定改进措施, 实施奖惩。
由此可见, 预算处于整个管理控制过程的核心, 它上联系企业战略, 下联系作业层的任务执行, 是企业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控制系统。结合第一部分对预算发展的讨论以及预算控制在管理控制中的地位, 其在管理控制系统中的作用分析如下:
2.1 预算控制在管理控制中的基本作用——控制
1) 事前控制——对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控制
债权人和所有者将资源投入企业, 形成有限的企业资源。预算对于这些资源进行了配置, 这是一个基于企业战略目标的过程。预算控制之所以能够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是因为编制预算是企业战略目标的起点, 它量入为出, 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和未来期间可以获得的资源, 合理地安排实现年度目标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同时, 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多方面的, 企业各个部门、各个环节都是资源的需求者, 而预算控制的对象就是这些资源需求者。所以预算控制是在各个业务领域、区域、部门以及活动之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使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大。
2) 事中控制——对具体经营活动的控制
从内容来看, 预算包括经营预算、财务预算和资本预算。其中, 经营预算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成本预算、各种费用预算和预计损益表;财务预算主要包括现金预算和预计资产负债表。因而, 预算控制涉及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采购、生产、销售, 以及资金的运用, 成本费用的控制等等。通过预算体系, 将预算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职员, 使他们明确了自己该做什么, 应达到什么目标, 达到何种目标后可以取得何种利益。这时作为责任主体的他们才会为了自身的利益决定自身行为的努力程度。也只有在这时, 其积极性才可以充分调动。这也就是预算之所以能够对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起到控制作用的原因。
但是, 这种对经营活动起着控制作用的预算并非一成不变的。因为现代企业处于急速变化的环境中, 企业面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因此, 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经营环境对生产经营进行适时调整, 以免出现更大的偏差。如果发现某项预算编制的基础已经发生了变化, 仍坚持按照原预算去执行, 显然不符合预算作为管理控制的初衷。
3) 事后控制——对业绩评价的控制
预算用定量的形式说明整个企业及各管理部门、各职员应达到的标准, 是评价和考核各管理层次与责任人工作业绩的依据。这种业绩考评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对整个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二是对企业内部各管理部门、每一位员工的业绩进行评价。不论是哪种层次的业绩评价, 没有预算作为企业经营业绩或者各部门、各职员业绩考核的基础, 业绩评价也就没有令人信服的考核依据。
与此同时, 将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发现差异, 关注重点差异, 寻找产生差异的原因以及消除差异的措施, 可以提醒管理层采取合适的措施, 缩小实际与战略的差异。由此提高企业经营业绩以及各部门各职员的业绩。
总之, 预算控制的传统作用体现在其事前控制——对资源配置的控制, 事中控制——对具体经营活动的控制以及事后控制——对业绩评价的控制。它是企业最高管理当局对企业各层次、各环节、各方面乃至各员工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系统和动态控制的有效工具。
2.2 预算控制在管理控制中的延伸作用——计划、协调与激励
1) 计划作用
在如前所述的管理控制系统中, 企业将战略目标具体化为战略计划, 战略计划又被具体化为预算。在这个过程中, 预算很明确地将企业的目标体现为财务或者非财务数字, 也即确定了企业的销售、生产、分配以及筹资等活动的具体指标, 并分派至各部门及员工, 从而形成强有力的制度、责任、道德及风险约束。在此约束之下, 执行预算, 分析并调节差异, 指导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趋利避险。
2) 协调作用
预算的协调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 实现的是资源和利益的协调一致。因为预算的编制受资源有限性的约束, 而企业总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 预算作为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管理工具体现的是资源与利益的协调平衡;另一方面在预算的执行中, 企业系统内的各个要素通过充分沟通和一定的磨合后可以协调一致, 使各部门、各领域、各步骤变得更加融洽和谐, 整个企业系统能协调有序地运行。
3) 激励作用
前面讨论过预算作为衡量、考核各责任单位和员工工作业绩和经营效果的标准对于业绩评价的控制作用。事实上, 如果在业绩评价中辅之以适当的激励机制, 则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发挥他们的潜能, 从而保证部门、个人的目标与企业目标一致, 从整体上提高企业效率。也就是说, 书面形式的预算提供的并非仅仅是业绩评价标准, 还可以作为一种期望而存在, 激励员工为完成预算业绩而努力。
综上所述, 预算管理的计划作用在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具体化;协调作用让企业内各职能部门、业务流程、经济资源协同运作;激励作用为企业系统内各要素有序运行提供动力来源。这些表明预算管理可以作为一种协同地、高效地、能动地运行的管理机制而非单纯的控制机制, 为实现企业目标而服务。
但是, 不论是预算控制的传统作用还是延伸作用, 都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影响着其发挥。因此, 以下部分将着重探讨预算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3. 限制预算控制作用发挥的原因
在有的企业中, 预算控制发挥着其作为管理控制工具的应有作用, 且效益明显;但也有一些企业在实施预算过程中遭遇了种种问题。诸如, 预算松弛的大量存在;预算与考核挂钩导致管理人员的短期行为;预算流程成为公司变革的主要障碍;严格的成本预算束缚了执行人员的灵活性, 丧失了良好的机遇等等。
对于上述问题, 除了企业管理中固有的问题如人的经济性、信息不对称及企业文化因素造成的以外, 还有预算机制以及预算执行方面的问题:
3.1 预算机制方面的问题
1) 缺乏企业战略的明确指导
在没有企业战略的环境下实施预算管理, 就会重视短期活动, 忽视长期目标, 使短期的预算指标与长期的企业发展战略不相适应, 使预算成为执行人员灵活调整战略、抓住新机遇的束缚。而且, 如果没有战略的引导, 预算目标不能得到各层人员的充分理解, 造成管理人员及各层员工的行为与公司的长期目标相悖, 导致员工的短期行为。
2) 激励制度设计的缺陷
预算关系管理人员的个人利益, 预算的执行和管理人员的薪酬、升迁有关。但是, 当预算标准的达到与否成为决定员工报酬的唯一因素时, 很容易导致预算松弛, 使预算控制不能产生正向的、充分的激励作用。因此, 从这个角度来讲, 预算的达到与否不能作为决定报酬的唯一考量, 而应该在考核中加入一些非财务的、非预算的评价指标。
3.2 预算执行方面的问题
预算执行中, 可能过分强调分权式管理, 使预算流于形式;可能由于人情观念严重, 厚此薄彼, 导致预算的不公平;或者预算的编制过松或过紧, 而无法有效实施;或者预算执行中缺乏沟通, 上下不能协调运行;或者预算流程不合理, 造成资源配置不当等等。
总之, 预算机制本身或者执行中的一系列问题造成了预算不能充分发挥前述的控制、计划、协调以及激励作用, 不能很好的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服务。但是,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问题并不是预算控制本身造成的, 而是预算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和障碍。所以, 只要企业能够适时反思整个预算流程和机制, 预防或者改正预算执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预算控制就可以在企业管理控制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真正成为管理者青睐的管理工具。
摘要: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 预算控制在欧美国家的大型企业如通用汽车、杜邦、西门子等公司运用。50年代开始风靡企业界, 成为许多公司管理控制的工具而被广泛采用。那么预算控制在管理控制中到底起着什么作用, 以至于其成为众多公司普遍采用的管理工具呢?为了探讨这个问题, 本文先从预算控制的发展过程出发, 将预算作用大致划分为基本作用与延伸作用。然后, 结合预算控制在管理控制中所处地位分析预算控制的作用。最后, 浅析现实中限制预算控制作用发挥的原因。
关键词:预算控制,基本作用,延伸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新松.预算管理在企业资源分配中的作用[D].武汉:武汉大学, 2005.
[2]郭晓梅.管理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213-214.
[3]肖萍.企业预算管理控制机制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 2003.
[4]邹毅.论预算的控制职能[J].商场现代化, 2008 (527) .
[5]贺颖奇.企业管理控制系统的基本框架[J].中国审计, 2004, (2) .
[6]周瑞平.论预算管理在实现企业战略中的作用[J].商业研究, 2003, (267) .
设备管理的控制点 篇8
【关键词】管理系统;大庆市;测绘控制点
大庆市是黑龙江一个重要城市,从以前的石油开采,现在逐步发展石油化工领域,这几年,大庆市各类建设项目增加比较快,城市规划设计者在大庆城区建立的控制点越来越多,密度越来越大,城区在规划,控制点被破坏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因此控制点的资料更新越来越快,以前手工的方式进行控制点资料进行管理,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求。大庆市是在规划中,不断地进行城市建设,资料更新速度比较快,测绘者在作业前靠记忆进行资料查询,这种工作方式组织测绘工作者进行工作,工作效率低,有时候可能会出现一定的错误。为了满足测绘者的需要,开发测绘控制点管理系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广大测绘工作者的心声。集中规划设计院的现有技术力量和办公软件,利用AutoCad作为平台开发了测绘控制点管理系统,本系统的使用,降低了测绘工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大庆市测绘控制点管理系统设计思想
大庆市测绘控制点管理系统是以AutoCad作为开发平台进行设计的,设计是以测绘成图软件采用的CASS成图软件,这样缩短了设计的时间,使该测绘控制点管理系统能快速的投入使用,这样能满足广大测绘工作者的需求。利用AutoCad作为开发平台进行设计,可以使基础地形资料与现代城市建设进行相衔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采用基础地形图作为控制点和测绘控制区中控制点的情况进行分析,测绘工作者选择最佳控制点,实现了测绘过程中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属性信息和图形信息是控制点的基本信息。图形信息在处理过程中,控制点的图形信息是根据基础地形资料得出来,它包括了点之记和基于地形图的控制点分布及项目设计分析;在属性信息方面, 大庆市测绘控制点管理系统将控制点的属性信息分为控制点坐标、类型、作业时间、等级、备注等信息。大庆市测绘控制点管理系统把基础地形资料考入系统作为资料存储,这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控制点资料得查询,资料的录入,资料的更新都具有准确性和实时性,为测绘工作者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大庆市测绘控制点管理系统功能简介
大庆市测绘控制点管理系统的主界面如图1(部分)所示:
1.系统数据录入
在菜单栏中选择录入菜单,在录入菜单中主要包括控制点的点名、坐标、高程、作业时间、等级、备注信息等(部分属性可以不输入)。用户在录入之前一定要检查输入的信息是否正确,若是错误,返回菜单重新输入,要是输入信息正确,要保存,为测绘控制点管理系统的实际信息应用提供保障。
2.系统数据更新
在测绘控制点管理信息系统中数据更新是整个系统核心部分,对于已经录入的数据资料,有些资料是不能改变的,是有固定的属性,但是多数资料由于环境的不断变化,有些信息要实时更新,这样才能为测绘工作者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提供了帮助。错误的控制点信息,要及时删除或更改,保证对于已有的控制点资料,测绘控制点管理系统中保证信息都是最新的,这样能保证测绘工作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3.控制点信息的查寻
查寻菜单在测绘工作者实际工作过程中提供了很多帮助,比如我们要查一个地名的信息,只要打开查寻菜单输入相应的地名,就能查该地的所有信息,这位测绘工作减少了很多工作量,根据需要,测绘工作者可以直接进行打印等。
4.其它功能简介
文件菜单、工具菜单在测绘控制点管理系统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基础性资料要进行实时更新,根据控制点的需要,进行实际应用,对测绘工作者在实际操作工程中,提高工作效率有一定的帮助。此外,系统还提供了坐标转化,换带计算等实用功能。
三、实例应用
1.控制点的录入
2.控制点备注信息的更新
在菜单栏中选择“更新”下拉菜单下的“备注栏”或点击工具条上的按钮,显示如图4所示的对话框,用户可核对控制点的其它信息后再输入新的备注信息进行更新,否则视情况而定对控制点作相应的处理或重新录入该控制点。
信息的更新在测绘控制点管理系统中是非常重要的,信息能及时更新,减少测绘工作者很多不必要的工作,对工作效率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信息的及时更新,也是评价一个测绘控制点管理系统优良的一个重要标准,测绘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对测绘控制点管理系统信息及时更新。
总之,大庆市测绘控制点管理系统的建立,大大提高了测绘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对现代化城市建设提供了帮助,现代城市建设变化非常快,基本上是日新月异,城市的不断建设,人们的需求越来越高,测绘控制点管理系统建立,能及时反映现代城市的变化,广大测绘工作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测绘控制点管理系统不断在更新,以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为测绘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减少误差,提高质量作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昌禧等.測量、控制与管理一体化技术.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1
[2]马力.AutoCAD权威技术支持.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