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质量控制

2024-09-17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共12篇)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 篇1

0引言

医疗设备是医院资产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医院开展医疗活动的基础保障, 医疗设备质量优劣关系到医院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是医疗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环节[1]。进入21世纪, 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医院医疗设备更新越来越快, 对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1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制度的建立

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 医院必须根据医疗设备的采购、验收、存档、培训、维修、计量、质量检测和报废的全过程[2], 建立《医疗设备采购质量管理制度》《医疗设备验收制度》《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医疗设备使用培训制度》《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制度》《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制度》《医疗设备内部质量检测制度》和《医疗设备报废制度》等的质量体系[3]。

1.1医疗设备采购过程中的管理

医疗设备的采购管理是医疗设备应用安全与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4]。医院要严把设备采购环节才能保证合格、安全的设备进入到临床应用。科室提出购买医疗设备申请, 填写《医疗设备采购申请表》, 提出购买设备的名称、用途、价格要求。医院应审查设备供应厂商资质、代理商资质、销售人员资质、医疗器械注册证、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或3C认证证书等内容。

签订的采购合同是以后设备验收、安装、使用、维修时的主要依据, 因此合同中的条款应做到详细、明确、可操作性, 使医院利益得到最大保证。购买的医疗设备到货后, 应组织临床科室负责人, 设备科和采购科人员, 厂商工程师以及销售代表对设备进行验收。医院验收人员应对设备的包装、数量进行清点, 根据合同对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进行核对, 并做好详细的记录。设备厂商应提供设备的说明书、操作手册、维修手册、产品合格证书等资料。强制检定范围内的设备, 厂商应提供设备的检测证书, 方可验收。验收报告或验收记录应保存至卫生装备淘汰报废后5年。医院应对设备的资料进行存档, 保存在档案室内, 分类编号, 并制定案卷目录。档案内应存放的资料包括论证表、采购合同, 使用手册、操作手册、验收记录、使用培训记录、维修记录等。借阅档案者应办理借阅手续, 填写借阅记录。档案管理人员应随时整理完善档案内资料。

1.2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管理

设备验收完成后, 医院应及时联系厂家对临床使用科室进行技术培训。科室人员应掌握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对于卫生装备使用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 应及时开展针对性卫生装备操作培训, 提升临床卫生装备操作人员的水平。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作用是降低设备故障率、降低维修和运行成本, 提高设备使用率和经济效益。除了一般性故障维修外, 还要对设备实行预防性维修。根据每类设备的风险程度, 安全要求、使用频率等因素制定预防性维修周期。设备科需要每年制定预防性维修计划, 预防性维修工作按计划实行。设备维修后的文字资料要整理归档保存, 为以后同类型设备维修提供参考[5]。对于国家实行强制检定的医疗设备, 要严格按周期进行检定, 检定率应达到100%。对于检定不合格的设备应停止使用, 待修复并经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6]。计量设备应建立相应台账, 计量检定结果要有相应记录, 检定合格证书应保存完整。

1.3医疗设备的内部质量检测管理

医院内部设备质量检测是对计量工作的重要补充, 保证了设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是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手段。医院内部质量检测人员每年要制定检测计划, 根据检测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电气安全性检测和性能检测。对不合格的设备进行维修, 检测合格后方可允许临床使用。多次维修仍无法达到检测标准的设备应及时报废, 不能再继续使用[7]。

(1) 医疗设备的电气安全性检测内容。北京市顺义区医院 (以下简称顺义医院) 使用美国福禄克公司ESA612电气安全分析仪。检测人员对输入电压、设备的接地阻抗、机壳漏电流、患者漏电流、患者应用部分漏电流、绝缘性能等项目进行检测。

(2) 医疗设备的性能检测内容。2015年, 顺义医院购买瑞典奥利科公司的生命体征模拟仪、除颤器质量检测仪、输液泵质量检测仪、呼吸机综合质量检测仪、血液透析机质量检测仪等质控检测仪器, 分别对监护仪、除颤仪、输液泵、注射泵、呼吸机、透析机等设备的各项参数进行检测, 检测内容见表1。

(3) 质控检测结果及分析。2015年, 顺义医院对158台医疗设备进行电气安全性检测, 不合格12台, 不合格率为7.6%;监护仪性能检测130台, 不合格台数9台, 不合格率为7%;除颤仪性能检测28台, 不合格2台, 不合格率为7.1%;输液泵/注射泵性能检测192台, 不合格11台, 不合格率为5.7%;呼吸机性能检测38台, 不合格3台, 不合格率为7.8%;透析机性能检测33台, 不合格1台, 不合格率为3%。被检设备不合格项目见表2。

顺义医院在检测中发现影响监护仪质量的主要是其电极线、血压袖带、血氧指夹等附件, 它们的老化、不洁净等因素直接影响了监护仪的测量数值。检测中发现输液泵/注射泵如果使用时间过长, 不合格概率较大。呼吸机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氧电池老化, 导致氧浓度不准确, 需要更换氧电池。设备电源线的破损、电源没有地线等直接影响了仪器的安全性和仪器质量。

2顺义医院开展医疗设备质控工作体会

顺义医院通过开展医疗设备质控工作, 将设备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使日常工作更有条理性。质控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临床科室的支持。只有临床科室了解了设备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指控工作才能顺利开展。通过进行内部检测, 把每件设备的情况反馈给临床科室, 为临床科室正确和安全使用设备提供重要保证。统计归总被检设备的检测数据, 发现设备使用中的诸多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更加认识到医疗设备质控工作的必要性, 坚定开展质控工作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周丹.医院医疗设备质控体系的建立和实施[J].中国数字医学, 2007, 2 (8) :18-21.

[2]梅国江, 马健.医疗设备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 2013, 10 (5) :63-65.

[3]李怡勇, 米永巍, 郭赤.建立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实践和探讨[J].医疗卫生设备, 2010, 31 (8) :126-127, 129.

[4]陈晓红, 任国荃, 周丹, 等.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构建实践与研究[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8 (4) :92-94.

[5]王晓敏, 李怡勇, 郭赤, 等.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 2008, 5 (1) :40-41.

[6]文彬.做好医疗设备的管理环节[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07, 31 (5) :377-379.

[7]刘娟.医疗卫生机构强检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 2011, 26 (11) :49-51.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 篇2

一、目的:

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之本,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证我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平稳、健康发展,特此制定全程医疗质量控制方案,以求正确有效地实施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

二、目标:

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与控制,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设施规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使我院医疗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管理体系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的人员分为医院医疗质量控制领导小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三级管理体系。

(一)医疗质量控制领导小组职责

医院设立医疗质量控制领导小组,由院长负责,业务院长、护士长、及主要临床、医技、药剂等科室负责人组成。在院长及分管副院长的领导下负责全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负责审议、制定、修订医疗质控方案。督促检查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定期召开会议,评价医疗质量控制,调查分析医疗缺陷的原因及性质,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职责

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设立质控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医、护、技、药师等人员组成。负责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护理等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章。对科室的医疗质量全面管理。定期逐一检查登记和考核分析上报。

(三)医务人员自我管理

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在质控过程中,特别要强调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等核心制度,确保医疗质量控制的正确实施。对各级医务人员的要求分述如下:

1.门诊医师

(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2)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

(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

(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

(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记载。

(6)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

(7)处方(门诊、住院、中医)书写合格。

(8)按专科收治病人。

2.病房住院医师

(1)病人入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

(2)急、危、重病人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发现法定传染病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按规定时间上报。

(3)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书写(普通病人24小时、危重病人6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

记录当班医生在入院8小时内完成,急诊病人术前完成)。

(4)病历书写完整、规范,要有病人或授权亲属签字确认,不得缺项。

(5)合理检查,各类申请单填写规范,24小时内完成血、尿、便化验,并根据病情尽

快完成肝、肾功能、胸透和其它所需的专科检查。

(6)按专科诊疗常规制定初步诊疗方案。规范合理应用抗生素。

(7)对所管病人,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

(8)按规定时间及要求完成病程记录(会诊、抢救记录、术前讨论、术前小结、手术

记录、转出和转入、特殊治疗、病人家属谈话和签字、出院小结和死亡讨论等一切医疗活动均应有详细的记录)。

(9)对所管病人的病情变化应及时与病人家属交待和解释,在病程记录中记录谈话内容并由家属签字。同时向上级医师汇报。严格执行各项知情同意书的落实。非本人签字的各种知情同意书均应同时有病人授权委托书。

(10)诊疗过程应遵守消毒隔离规定,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院感染病例发生。若有医

院感染病例,及时填表报告。

(11)病人出院时须经上级医师批准,应有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应注明出院医嘱并交代注意事项。

3.病房主治医师

(1)及时对下级医师开出的医嘱进行审核,对下级医师的操作进行必要的指导。

(2)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在48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查房

内容要求有:①诊断及诊断依据;②必要的鉴别诊断;③治疗原则;④诊治中的注意事项。

(3)新入院的急、危、重病人随时检查、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

(4)及时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把好出院病历质量关,并在病历首页签名。

(5)按科室规定正确分级使用抗生素和专科用药。

(6)手术治疗前手术者和麻醉师要亲自检查病人并记录,择期手术必须有术前小结,做好术前准备,认真落实手术安全核查表,按手术分级管理标准拟订严密的手术方案并实施。术后即刻完成术后记录,24小时完成手术记录。

(7)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术后工作。

(8)负责治愈患者出院的审批手续,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4.病房主任或业务院长

(1)组织或参与制定本科质量管理方案、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和操作常规。

(2)指导下级医师做好医疗工作,督促检查下级医师执行各项制度和诊疗常规。

(3)对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求72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危重病人至少每日查房1次;

病人病情变化应随时查房;每周组织全科查房2次。

(4)查房内容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普通病人应有:①诊断及其诊断依据;②鉴

别诊断;③治疗原则;④有关方面的新进展。

(5)疑难病例组织科内讨论或院内会诊,必要时向医务处申请院外会诊或远程会诊。

(6)指导和监督下级医师正确分级使用抗生素和专科用药。

(7)组织术前和重要治疗前病例讨论,指导下级医师做好术中、术后医疗工作。

(8)审批未愈患者出院,并指导病人出院后的继续治疗。

(9)审签主治医师审查的转科、出院病历。

四、质量监督考核

医院医疗质量具体由分管副院长负责,医务部、护理部分别组织医疗医技科室、护理组进行监督考核。各科室成立的医疗质控小组对本科室的医疗质量随时指导、考核。医院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分别负责相关事务和管理工作。

五、健全规章制度

1.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常规。

2.重点对以下关键性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

⑴首诊负责制度。

⑵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⑶分级护理制度。

⑷会诊制度。

⑸查对制度。

⑹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⑺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⑻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⑼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⑽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⑾医师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⑿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

⒀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⒁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等。

3.医技科室要建立标本签收、查对、质量随访、报告双签字及疑难典型病例讨论制度。逐步建立影像、药剂与临床联合讨论制度。

4.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传染病管理,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六、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质量意识

1、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按照《医师法》规定的范围执业。

2、新进人员岗前教育,必须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及医疗质量管理等内容的学习。

3、不定期举行全员质量管理教育,并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内容。

4、对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的人员进行个别强化教育。

5、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定期组织本科的人员学习卫生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医院有关规定。

6、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各类医务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强化培训,达到人人参与,人人过关。要把“三基”、“三严”的作用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质量管理的始终。医护人员人人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和常用急诊急救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

7、建立医务人员医疗技术缺陷档案。

七、建立完整的医疗质量管理监测体系

1.分级管理及考核:

⑴各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定期检查考核,对医疗、护理、医技、药品、病案、医院感染管理等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

⑵职能部门要定期下科室进行质量检查,重点检查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上级医师查房指导能力,住院医师“三基”能力和“三严”作风。

⑶分管院长应组织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室负责人,进行查房,督促检查质量管理工作。⑷医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科室检查、考核。

⑸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每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工作进行自查、总结。

2.职能部门及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质控小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控制措施。要建立健全各种医疗质量记录及登记。对各种质量指标做好登记、收集、统计,定期分析评价。

3.建立质量管理控制反馈机制:

(1)科室医疗质控小组每月自查自评,认真分析讨论,确定应改进的事项及重点,制定改进措施,并每季度向医疗质控科上报科室当季的质控工作总结。

(2)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每季度)向临床医技等科室下发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分析。

医务部、护理部、质控科、院感科等有关部门应将医疗质量检查考核结果、存在问题分析后提出的整改意见,及时向临床、医技等科室质控小组反馈。科室质控小组应根据整改建议制定整改措施,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评价质量管理措施及效果分析,讨论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计划及措施。

八、医疗质量管理奖惩办法,奖优罚劣(具体见考核办法)

冶金设备安装项目质量控制探析 篇3

关键词:冶金设备;安装项目;质量控制

前言

冶金设备主要是从矿石当中提取出金属以及化合物,并把冶炼所得到的金属用在具有经济价值的工程技术领域当中,进而使我国经济更具发展前景。冶金是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我国工业发展水平及社会经济实力;同时冶金业为诸多领域提供了必备的材料[1]。在冶金过程中,冶金设备的安装显得极为重要。然而,就目前而言,冶金设备安装项目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施工人员技术水平较低、施工工艺不具合理性等。鉴于此,本课题对“冶金设备安装项目质量控制”进行探讨与研究具有尤为深远的重要意义。

1.对冶金设备安装项目质量造成影响的相关性因素分析

导致冶金设备安装项目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有许多,主要包括:其一,施工人员技术水平较低;其二,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其三,测量仪器的精准度不高;其四,施工工艺不具合理性;其五,环境较为恶劣;其六,设计本身存在明显的缺陷性;最后,设备自身质量存在问题。在冶金设备安装过程中,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使其质量大大降低,显然这对冶金工作构成了极大的威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使冶金设备安装项目质量得到有效提高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2.冶金设备安装项目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探究

通过上述分析,了解了对冶金设备安装项目质量造成影响的诸多影响,因此,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便显得极为重要。在项目质量得到有效控制的基础上,才能够使冶金工作得到有效完善,并为冶金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具体控制措施如下:

2.1人的因素控制分析

为了使冶金设备安装项目质量得到有效控制,需以项目特点的具体情况为依据,进而对项目参与人员进行控制,包括:人的技术水平、生理及心理特征等[2]。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同时提高人对质量的高强度意识。另外,对于施工人员,需要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及高超的技术水平,以此使项目得到全面控制。

2.2测量设备控制分析

一方面,基于测量设备自身质量上,在对冶金设备安装之前,需保证产品的合格,尤其是测量设备,所有工作均不能离开测量基准。若测量设备发生故障,便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另一方面,需保证测量仪器的精准度,以实际施工要求以依据,选择不同精度的测量设备,同时满足施工需求。另外,需要对测量设备进行合理保管,并做好维护保养工作,以此使测量设备的性能得到有效保证。

2.3施工工艺控制分析

对于施工工艺的控制,包括了技术方案、工艺流程及施工组织设计等。同时需对安装工艺采取优惠措施,基于施工方案的制定及审核,需以施工的难点问题为依据,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考虑,例如技术、工艺及操作等,以此保证方案技术的可行性及经济性。另外,需在获得相关部门批准之后,才允许进行施工。

2.4设备质量控制分析

大部分冶金设备安装质量问题都发生在冶金设备自身问题上,例如:工期及生产周期短等,进而使得很多设备都不合理。在设备自身出现质量问题的基础上,便无法保证安装工作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对自身质量问题进行消除便是有效策略之一。

2.5设计缺陷控制分析

设计缺陷主要体现在设备自身的设计质量及工艺设计和土建设计发生错位等方面。因此,在实际项目实施过程中,若工艺设计与冶金设计不能有效结合在仪器,便会发生基础和设备安装尺寸存在较大偏差的情况[3]。因此,针对这类问题便需要对图纸审核过程给予充分重视,同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2.6材料控制分析

材料质量要想得到有效控制,需要从两方面进行完善。一方面,便是材料本身的质量。另一方面是选择合理的材料质量检测方法。在材料订货之前,使用单位需将相关材料递交给有关部门,例如:材料生产厂商的情况、出厂证明及质量保证书等。在通过审核同意之后,才可以从厂商进行订货。同时,在使用之前,材料也需要经过科学的经验方法,进而对材料的质量进行判断,看材料是否合格。另外,对于材料质量的控制不仅表现在材料买卖过程当中,对于材料的存储运输有着巨大的作用,若材料在存储运输任意环节存在问题,均会对冶金设备的安装工作造成影响,因此便需要保证材料存储运输工作过程的流畅性及安全性。

2.7环境因素控制分析

环境因素对冶金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影响,通常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同时均很难得到有效控制。并且,环境因素与施工质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对环境因素进行控制时,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比如:对冶金设备的安装环境进行改善,降低噪音、减少粉尘,并将空间扩大,以此达到预防高温的目的。需要充分注意的是,如果这些影响不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需尽可能地减轻,这样才能在优良环境下,保证冶金设备安装项目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3.讨论

通过本课题的探究,认识到对冶金设备安装项目进行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冶金工程管理技术逐渐发展的背景下,一些具有高科技及现代化的冶金设备不断出现,导致对设备安装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条件下,就需要对有关冶金设备安装项目质量控制的要点充分实施,同时保证机械设备就位的可靠性及准确性,以此使冶金设备安装项目质量得到全面控制,进一步为冶金工作的完善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闫有堂.有色冶金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J].科技资讯,2011,11:36-39.

[2]屈佳技.浅析机械设备安装项目的质量控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04:80-82.

医疗设备电气安全质量控制 篇4

关键词: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电气安全

1 引言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生物医学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医用电气设备进入医院临床诊断、治疗的各个领域,在医疗活动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由于这些设备往往直接与人体接触,甚至设备的部分电极植入体内,从而存在电击风险,一旦发生电气安全事故,可造成一系列的生理效应,从较轻的刺痛感到严重的电击灼伤,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如何安全使用医用电气设备,防止电击事故,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1]。而研究和解决医疗设备的电气安全问题,对医疗设备电气安全质量严格把关,避免出现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及医疗事故的发生,是医学工程人员的首要职责。

2 电气安全检测技术规范与方法

2.1 检测规范

根据国家标准GB9706.1—2007《医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医疗设备应避免在正常使用和单一故障状态时发生电击危险[2]。按照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检测技术规范———《医用设备通用电气安全质量检测规范》,检测项目包括电源电压、保护接地阻抗、绝缘阻抗(电源—地、应用部分—地)、对地漏电流、外壳漏电流、患者漏电流、患者辅助漏电流等。

2.2 检测工具及方法

使用瑞典奥利克公司的Rigel 288全自动电气安全检测仪,对我院在用的80台心电监护仪、6台心电图机进行电气安全检测。在检测过程中,通过模拟被检设备的正常状态和单一故障状态对相应参数进行检测。正常状态在电源极性正常和电源极性反转2种条件下分别进行检测;单一故障状态在断开1根电源线和断开地线条件下分别进行检测。其中对地漏电流不进行断开地线模拟,其他漏电流项目均在正常状态以及单一故障状态(断开1根电源线、断开地线)条件下进行测量。

检测方法如下:

(1)保护接地阻抗:保护接地测试点包括被检设备保护接地端子或者等电位端子以及其他接地金属部分。

(2)绝缘阻抗:测试电压选择500 V,分别对电源线与地线、应用部分与地线间阻抗进行测试。心电图机硬开关置于开状态进行测试。

(3)对地漏电流:测量由电源部分穿过或跨过绝缘流入保护接地导线的电流。由于被检设备由电气安全检测仪288型供电,该参数指通过电源线流入检测仪接地端的电流。

(4)外壳漏电流:测试点包括在正常使用时操作者或者患者可接触的外壳或外壳部件(应用部分除外)。

(5)患者漏电流:测量从患者流入地的电流。对于心电监护仪,测试应用部分包括心电导联(CF类)、体温探头(BF类)等部分;心电图机应用部分主要为心电导联(CF类)。

(6)患者辅助漏电流:测量应用部分与应用部分之间的患者漏电流。

3 电气安全检测结果及分析

3.1 检测结果(见表1)

86台检测设备中,11台电气安全检测不合格,不合格率12.8%。不合格设备中,7台保护接地阻抗过大,2台对地漏电流超标,2台外壳漏电流超标,患者漏电流和患者辅助漏电流均合格。

3.2 检测分析

(1)对于保护接地阻抗过大的设备,对其电源电缆进行了确认测试,测试发现,7台保护接地阻抗过大的设备中,6台设备电源电缆存在着电源电缆阻抗过大的问题。更换电源线后,该指标合格。剩余的1台设备更换电源线后,发现保护接地阻抗仍然过大。拆开仪器外壳,发现保护接地端子与地接触不良。修复后测量,保护接地阻抗指标合格。

(2)规范中对绝缘阻抗的要求不小于10 MΩ,被检设备经检测全部合格,通常绝缘阻抗值均大于100 MΩ,而有一台设备的应用部分到地的绝缘阻抗为58 MΩ。分析发现,该设备使用年限较长,应用部分到地绝缘性能下降可能是因为内部灰尘堆积或电路老化造成的。

(3)对于对地漏电流和外壳漏电流超标的设备进行维修,维修后再检测相应指标均合格。检测中发现,无论是对地漏电流、外壳漏电流、患者漏电流还是辅助漏电流,电源极性对于漏电流的影响通常较小,电源极性正常条件下的漏电流和电源极性反转条件下的漏电流大小相当。尽管从分析数据上我们并未得出电源极性反向将增大漏电流的产生,但火线和零线的方向应严格规范化连接。

对于对地漏电流,部分设备在断开1根电源线的单一故障条件下,发生了电流增大的情况,且增加了2倍以上,发生该现象的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

对于外壳漏电流,在地线断开情况下,漏电流发生明显增加,且该值与正常的对地漏电流值大小相当。原因在于:医疗设备的外壳金属部分通常与保护接地端子相连,因此,在地线正常连接的情况下,该部分漏电流正常经地线流走,外壳漏电流较小;当在地线断开的条件下时,该部分电流无法经地线到地,造成外壳漏电流增加的现象。从该现象我们可以发现安全接地对于设备电气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旦发生未接地或地线故障的情况,将导致安全风险的急剧增加。

(4)对于患者漏电流和患者辅助漏电流,所有检测数据均在规定指标范围内,但部分设备在地线断开的条件下,漏电流大小增加。通过比较,发现该部分设备的导联存在着屏蔽层部分脱落的问题。更换导联线后,地线断开条件下漏电流增加不明显。

4 总结

通过对心电监护仪和心电图机的电气安全检测和分析,总结了几点该类设备在使用和维护中的注意事项:

(1)电源线需使用阻抗符合相关标准的3线插头。使用2线插头,不能保证对I类设备进行正常接地,容易造成外壳漏电流超标,增加发生电击的风险;电源线阻抗不合格或者长期使用后,电源线存在老化、腐蚀等问题,也容易造成接地阻抗过大[3],无法保证对患者或医务人员的安全保护。

(2)仪器外壳或旋钮等部件不应有裸露的金属部分,心电导联如果发生绝缘层脱落等损坏时,应及时进行更换。不推荐使用医用胶包裹后继续在临床上使用。

(3)对临床使用人员,应进行规范化操作培训,形成制度化管理,如对电源电缆、导联线等是否完好的检查;如何确保接地;导电膏的正确使用和作用等。

通过定期地对医疗设备进行电气安全检测,能够及时发现和排查被检设备潜在的电气安全风险,使医疗设备更加安全地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贾建革.医用电气设备电气安全检测技术[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0:4-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9706.1—2007医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医疗质量控制 篇5

手术科室医疗质量考核标准考核评分项目 分值考 核 内 容考 核 检 查 方 法扣 分 原 因得 分 医疗质量 组织与管理5各科室有主任、护士长、总住院医师组成的“质控小组”;每月1次医疗质量自查(病历质量、医疗规章、医疗安全);自查结果有记录、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和意见。提问质控小组成员2人:介绍质量自查情况;查质控记录:无组织扣3分,未开展工作扣3分,无记录扣2分,记录不齐全扣1分/项。医疗规章制度首诊负责制度5接待病人不得推诿,首诊医师一旦接诊,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科和转院等工作负责到底。收集患者及临床各部门的投诉意见,发生一起扣5分。三 级 医 师 查 房 制 度 5 住院医师对所管的病人每日上、下午至少各查房一次;主治医师每日查房一次;对新入院患者2日内(重、危患者24小时内)必须有一次 上级医师查房,审查新入院及危重患者的诊疗计划;病危患者每天、病重患者至少2天、对病情稳定的患者至少3天记一次病程记录;疑难、危重病人必须有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的查房记录;首次病程记录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病人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入院记录;主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在患者入院48小时内完成,(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有1次记录。抽查5份住院病历。询问在院病人5人,未按时限完成查房一次扣1分,入院两天内无上级医师查房扣3分,上级医师无签字一处扣1分,未按时完成入院记录或首次病程记录一份扣3分;查房病程记录不确切或不规范一处扣1分。急诊 会诊 制度5 急诊抢救在5分钟内到位,急会诊在10分钟内到位,平会诊在24小 时内到位;会诊医师须总住院医师或以上职称,紧急会诊可由值班医师先行现场处理,同时上报本科室二线值班医师,后续处理由二线医师负责指导执行;会诊医师应认真填写会诊意见(包括临床情况、诊断意见、处理措施及相关诊疗建议等内容);会诊意见的执行情况应由主管医师在病程记录中如实反映。抽查当天的会诊单;访问当天收治的急诊病人;现场模拟呼叫或根据投诉意见,一次不到位扣2分,发现一人不及时扣2分;会诊项目填写不全、病历摘要简单、缺项等每次扣1分;会诊意见为在病程记录中如实反映扣2分。疑难危重 病例讨论 5 普通病人入院1周、危重病人入院3天内不能确诊或疗效不确切的病例,应及时组织讨论,并有讨论记录,讨论记录应符合规范。查入院10天内病例或危重病例5例,查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 发现1例未做到扣4分,记录不及时每例扣2分,记录不规范每例扣2分。规范执业与 指令性任务 5检查科室无证照医师书写医疗文书且无上级医师签字,执业活动符合《执业医师法》,无超范围执业。认真完成上级下达的指令性任务。查运行病历10份,违反执业医师法一票否决(不得分),不 规范执业每例扣1分。指令性任务不完成每次扣1分。死亡病例讨论制度5 住院病人死亡后1周内举行讨论,由科主任或副主任以上职称的医师主持;讨论内容包括死因、死亡诊断及对治疗抢救措施的分析总结和应吸取的经验教训、改进意见、措施等,讨论记录应符合规范。查科内死亡病例病历,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发现1例未讨论 不得分,讨论记录不规范1处扣1分。围手 术期 管理 制度5 对中、大手术要有术前讨论意见(对术前诊断、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麻醉方式、输血选择、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等进行认真讨论并做好记录),术前要有术者查房记录,择期手术术前有麻醉师查看病人的意见记 录,完成术前小结,完成常规的术前准备及必要的辅助检查。高风险手术须履行审批手续;手术病人必须有安全核查表和风险评估表。术 后首次病程记录在术后即时完成,术者(或一助)24小时内规范完成手 术记录、有签名、有记录时间,术前各种知情同意书内容完善、签名符 合规定。查大、中手术病历5份,无术前讨论记录每例扣2分,无术 者查房记录每例扣1分,无术前小结每例扣1分,高风险手术 无审批每例扣1分;术后首次病程记录不及时完成每例扣1分,手术记录不及时完成每例扣1分,术者未及时签名每例扣1分;输血、麻醉、手术同意书无患者/家属签字每例扣2分,无医 师签字每例扣1分,未完成常规的术前准备或缺必要的辅助检 查扣1分。全国注册建筑师、建造师考试

泵闸工程机电设备施工质量控制 篇6

【关键词】泵闸工程;机电设备;安装;施工质量;控制

近些年来,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高速发展,水闸泵站的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与土建工程相比较,泵闸工程里机电设备施工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当前形势下,水利工程的泵站和水闸中所运用的机电设备通常包括照明系统、启闭机、接地系统、电缆敷设、节制闸门、快速闸门、电气设备、清污机、水泵等等。对泵闸工程机电设备施工质量进行控制,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笔者就分析泵闸工程机电设备施工质量控制。

一、泵闸工程机电设备施工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

在开展泵闸工程机电设备施工之前,要对专业分包企业的资料和资质进行核实和审查,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操作人员上岗证书、施工方案等,在保证其符合相关要求以后,才能够向监理工程师上报,监理工程师再对其进行审核。在泵闸工程机电设备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根据设计的要求,来进行隐蔽工程、预埋件、零部件的安装工作,只有自检合格以后,才能够报给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在设备安装阶段中,也要实施质量控制,首先要在机电设备进场开箱的时候进行检查和验收,检查其设备的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设备的外观是否完整,有没有损坏,零配件是否齐全。在土建和安装过程中,要对安装现场进行验收,对设备基础、预埋件以及管道孔洞进行检查,检查其大小、标高、坐标位置等是否与设计要求相满足。而后,要对运转质量和调试质量进行控制,对真空度、严密性和系统强度进行试验,还要开展电气耐压试验以及敏感件试验。对系统单机实施无负荷试车,调整和测定系统负荷试验。最后,要对机电设备供货进行验收,明确其是否符合要求。实施设备出厂验收的时候,要按照生产厂家生产的项目进行检查,明确试验报告以及试验大纲是否与国家设计要求以及国家技术标准相符合,还要对厂家配套外加工部件进行检查,对装配有关的安装高程,尺寸配合进行复核。在设备到达工地的现场以后,对技术资料和技术文件进行检查,对设备质量、规格、备品配件、专用工具开展检查。在安装之前,还要实施开箱检验工作,对重要部件的配合公差以及主要尺寸进行检查和校核工作。在吊装的时候,要根据吊装方案来实施,对人员上岗资质进行报审,还要明确吊装机械设备的状态,尽量实现一次便吊装到位,避免出现二次吊运的情况。

二、泵闸工程钢闸门的施工质量控制

钢闸门以及预埋件在制作的时候要派给拥有生产许可证的厂家来进行生产,钢闸门结构、尺寸、焊接以及使用的钢材必须要有出厂的质保书,在闸门制造的时候,其工序和工艺必须要与设计规范和要求相符合。对闸门焊缝实施探伤检测,保证其质量和外观必须要与规范和要求相符合,委派具有资质的检测人员来承担焊缝质量检测工作,探伤比例也要比焊缝长度多百分之五十。在对钢闸门进行除锈防腐的时候,要根据设计要求来实施,还要保证钢闸门厚度与设计要求相符合。钢闸门拼装以后,由监理部门、建设企业、质监部门以及生产厂家来对其进行共同验收,只有验收合格以后,才能够安排发货。

三、泵闸工程启闭机和闸门安装质量控制

在安装闸门之前,要对门、预埋件的尺寸进行复核,还要对土建高程、闸槽进行复核,只有在确认无误以后,才能够开展吊装工作,并且要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工作。对启闭机安装的纵横中心线以及高程偏差进行复核,其偏差要在水平位置2毫米,标高5毫米上下,倾角的误差也要控制在1°上下的范围之内。在安装工作结束,实施运转之前,要对机械部分和电气部分开展详细的检查工作,保证启门机的动作可靠和准确,对施工企业进行监督,保证其在无水下情况的时候,实施全程启闭试验,上三次试验,下三次试验,检查其升降是否存在卡阻的情况,同时,用灯光来对密封进行检查,检查其是否良好,进而对行程开关的位置进行选定和落实。保证启闭机的手动部位要灵活、无卡阻、平稳转动,手电两用设备电气闭锁装置也要通过检查以后保证其可靠。

四、泵闸工程电气设备安装质量控制

在安裝电气设备的时候,要对电气设备进场的时候实施联合验收以及开箱报验,电气设备产品也要有操作证书、安装证书以及质保证书。在土建施工的时候,要保证设备所需要的穿线管、预留孔、预埋件等实施现场监督检测和检查,保证其预埋可靠,位置也准确。在敷设电线的时候,要对供货单位的电缆尺寸、长度、线芯截面数目、出厂合格证进行检查,明确其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合。预埋的电缆穿线管根数、弯度以及管径也要与设计要求相符合,露出地面的管口也要将其做成喇叭的形状,将现线管进行整齐的排列,保证其牢固、可靠,保证电缆穿管管口光滑,实施可靠接地,在运行之前,要用防火泥将管口封堵住。此外,电缆的弯曲半径要与规范和要求相符合,对交联电缆进行直流耐压的试验,屏蔽电缆也要实施穿管保护,电缆落料必须要准确,管内也不能出现接头。

五、泵闸工程机泵组安装质量控制

在浇筑主机组基础预埋件的时候,必须要根据隐蔽工程来对其标高和十字线进行严格控制,水泵支座和预埋板焊接找平要比0.1毫米还要小,和井筒同心偏差也要比5毫米小。将设备厂家说明书作为根据,明确机泵基础安装的尺寸,设备定位的点和基准面,安装基准面位置的偏差以及标高偏差要与设计规范和设计要求相符合。水泵的各个部件都应该完好无损,还要保证加工面光洁。在机泵的相关安装工作完成以后,还要根据规定来对施工单位进行督促,对其进行检查,并且将标记颜色涂刷好。

六、结语

通过对泵闸工程机电设备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和管理进行分析,探讨了自身的体会和经验,在泵闸机电设备施工质量控制方面,仍然欠缺一些经历和经验,在日后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加强学习,积累经验,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同时,在泵闸工程机电设备施工过程中,其质量控制以及施工规范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希望能不断完善施工规范,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来制定出相应的施工标准,避免执行不力和参考规范过多等问题出现。

参考文献

[1]张杨,刘晓军,倪中华,程亚龙,刘金锋.三维装配工艺结构树与装配工艺流程映射方法[J].制造业自动化,2015(02).

[2]唐秋华,林斌,张利平,陈平和.融合学习效应和加强约束的混合模型U型装配线平衡[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5(01).

作者简介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开展和意义 篇7

关键词: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医院管理设备,安全计量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给人民的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提高, 尤其体现在人类医疗卫生事业上, 不仅可以提供给人民各种各样的医疗检查设备, 更重要的是医疗设备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提高。也正是因为大量医疗设备的出现和临床应用, 伴随其因设备质量控制问题而引起的医疗事故, 也在不断地出现。大型医院 (三级) 不仅要注重现代化医疗设备的引进, 更应该重视医疗设备的应用质量控制问题。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就是为保证实现医疗设备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运用医学、管理学、工程技术, 来保证患者医疗安全为目的系统化工程。本研究探讨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开展和意义。

1 如何正确有效地开展质量控制

医院建立医疗设备控制项目, 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配合。通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来达到设备质量控制的目的。

1.1 管理者 (采购权-购置论证的重要性)

首先, 根据临床一线医护人员提出的设备相应性能指标, 进行综合论证。其次要求供应商提供有其印章的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产品注册证、进口产品注册证复印件。再次, 避免暗箱操作, 保证安全、合格的医疗设备用于临床。在设备购置论证阶段必须要充分考虑医疗设备的计量和安全质控问题, 从患者的安全角度出发来分析一切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 包括用电安全、停水安全、辐射安全、防火安全、污染安全、超重设备的楼房承重安全等。

1.2 临床工作人员

目前的现状是很多临床工作人员认为只要设备没有故障就可以使用。但我们应该意识到, 临床工作人员才是质量控制工作的一线力量。临床医护人员应掌握各种仪器的正确使用, 按照设备日常保养资料进行实施, 这些是构成医疗设备质量保证、降低临床风险所需事前控制的重要环节。医疗设备使用者是其诊断特性或治疗特性的第一感知者, 而且使用者是经考核合格并持证上岗, 熟悉设备基本构造原理, 性能特点及故障规律, 医疗设备使用者反馈的质量信息对其质量控制具有重要价值。

1.3 医工 (临床工程师)

临床工作的需求是医学工程部门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执行新购设备验收的必要性和准确性, 设备安装后需要检查的是否满足合同上的技术指标, 安装调试后, 应根据有关技术标准进行质量验收测试。因为设备可能存在设计缺陷、制度误差、运输碰撞、安装不当, 均有可能造成医疗设备的计量超差或出现安全事故。医学工程部门需建立新设备的技术参数档案信息, 包括设备技术资料, 设备性能检测数据 (质控数据) 、厂家售后服务渠道及设备分布情况, 可以极大地方便和提高医学工程部门的技术保障能力。

1.4 城市内三甲医院开展“质控”合作平台

以患者安全为中心的质量控制与计量管理就是对医疗设备生命周期进行持续不断地监控, 它是医院经营管理中的一个矛盾统一体。说矛盾是指医院做质量控制和计量检测是需要较大成本的;说统一是指通过设备质量控制与计量管理, 不但保护了患者, 医院的经营风险也会大幅降低, 是医院避免医患纠纷, 提高医疗质量的必要手段。同一个城市的三甲医院可以开展质控协助平台, 具体措施如下: (1) 几家医院共同出资购买可以开展质控的设备 (采购的质控设备必须与省市检测部门的设备一致) , 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各家的资金问题, 灵活地质控操作时间, 还可以更好地开展工程人员的技术交流。 (2) 几家三甲医院可以联合起来要求厂家定期给与设备进行全面检测, 这样可以降低费用 (对比单独要求厂家检测) 。 (3) 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建议省市政府采购办公室, 在采购时, 把每年定期的设备全面检测纳入买卖双方的合同条件中去。

2 开展医疗设备质控的意义

2.1 三甲医院开展设备质控的现状和困难

2.1.1 医院缺少完备的医疗设备控制管理体系 (管理层关注支持不到位)

(1) 由于各临床科室设备数量多, 类型杂, 实际工作中往往疏忽医疗设备的风险评估, 对高风险设备缺乏有效监控和长效监管机制。 (2) 由于编制限制的原因 (人员配备有缺口) , 导致医疗设备管理与医学工程技术人才得匮乏。 (3) 由于激励机制的不完善致使全员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意识不强, 积极性不高, 无法在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4) 检测时间无保障, 在不影响医疗工作的情况下, 开展监测, 需要大量的时间, 这给医工人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5) 用于检测的设备不完善, 存在局限性。例如体重秤、氧气吸入器、血压计、B超、CT机、X光机等可以开展相应的质控计量, 但是如培养箱、透析机、负压吸引器、加样枪等医疗设备均无法检测, 因此医疗设备检测范围的局限性大大制约了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水平的提高。

2.1.2 意义

医疗设备的质量对医疗服务质量有决定性影响。医疗设备作为直接或间接用于人体诊断或治疗的装置, 其精确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与医疗质量直接相关。因此, 从开展医疗设备安全质量控制, 确保医疗设备安全、有效运行的角度出发, 建立一套标准化、科学化、操作性强的流程和制度, 使医疗设备在整个使用生命周期始终能安全、准确、稳定、可靠运行是非常有必要的。医疗设备开展质量控制, 一方面是保障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另一方面, 就是提高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例如质控开展好的话, 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可以提高临床效率, 可以降低消耗成本, 减少因医疗设备带来的不良事件, 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 提升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信心等。随着国家卫生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规程、认证、标准及一系列法律法规的要求医疗事业单位对设备进行质量安全控制检测, 保证设备的安全性, 这都凸显出进行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我们可以看出, 进行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已经是医院医学工程科的重要项目。在设备的采购、日常使用、维护保养、报废这几个过程中, 都应该加强对设备进行质量控制检测, 保障设备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科学性, 使医学工程科对设备的管理更加人性化、科学化、正规化。

参考文献

[1]顾晓明, 马恒, 崔骊, 等.浅谈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 2012, 9 (11) :70-71.

[2]钱正瑛.除颤心电监护仪质量控制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 2012, 27 (11) :75-77.

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 篇8

近年来, 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和重视。美国健康保健组织鉴定委员会 (JCAHO) 专门成立的从事国际医疗机构认证和咨询的分支机构———国际医院认证联合委员会 (join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JCI) 编制了一项标准———JCI认证, 它代表了医院服务与管理的国际水平, 是医院质量与安全规范化管理的标志, 并被公认为全球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最高标准之一, JCI认证的核心即为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1]。

关注患者安全常常会特别重视医疗安全、护理安全, 却常忽视医疗设备对患者安全的影响。医疗设备与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 主要用于生命体征参数测量及实现药物物理参数的定量治疗。现代医院医疗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一种趋势, 如不注重医疗设备的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 可能会带来更多、更大的、系统性的、群体性的问题。因此, 如何科学地分析、评估、控制和管理医疗设备使用风险, 提高医疗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创建一个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环境, 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 是目前各国卫生机构所要努力达到的目标。

1风险管理的国内外现状

风险管理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 2001年, 美国医疗组织评审委员会 (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 JCAHO) 在修改评鉴标准时指出, 医疗组织每年至少要有一次在高风险的服务流程中执行风险评估, 且应以谨慎和积极的态度来防范潜在风险的发生。

我国的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是从1998年开始的, 现已延伸发展到医疗器械的各个领域。自1998年以来, 国际化标准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已连续多次发布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国际标准, 即ISO 1497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SFDA) 先后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发布的ISO 14971:2007《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标准, 制定了YY/T 0316—2008《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 标准, 在这个标准下, 要求全部医疗器械都要纳入风险管理, 并要求把风险管理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该项标准对于指导、规范医学装备风险管理起到了巨大作用, 对于确保医学装备的安全、有效具有重大意义。2010年1月18日, 卫生部正式颁布了《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 (试行) 》, 把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正式纳入到医疗安全之中, 明确了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 为安全管理提供了可依之据。

致力于医疗设备的安全评估、保障、管理及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的紧急医疗研究机构 (emergency care research institute, ECRI) 于1993年开发了国际医疗设备持续安全管理、预防性维护、设备安全性评估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 并在1995年颁布的医疗设备风险级别分类标准中, 把医疗设备的伤害风险和对患者康复有显著不利影响这2个方面作为主要参数评定其风险级别[2]。在我国, 医疗器械产品按风险被分为Ⅰ、Ⅱ、Ⅲ3类进行管理, 高风险类 (Ⅲ类) 由国家药监局集中审批监管, 低风险类 (Ⅰ、Ⅱ类) 分别由省、市级药监局审批监管。

2产生风险的原因与控制

医疗设备的风险在使用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 具有客观性、不定性、危害性等特征。医疗设备的使用风险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主要的原因有: (1) 医疗设备自身存在不足, 如制造材料、生产工艺、可用性及易用性设计等方面。 (2) 误操作或者使用不当, 可能原因是使用人员培训不到位, 导致对设备性能和使用方法不熟悉;全球协调工作小组 (the global harmonization task force, GHTF) 在一项调查中指出:在医疗器械相关医疗责任事故中, 约有60%~70%是由于使用不当造成的, 称之为“错误使用”、“操作失误”或“人为错误”[3]。 (3) 医疗设备管理部门日常管理、维护、性能监测制度不完善, 造成部分设备“带病”工作, 存在安全隐患。2006年5月22日, 中国社科院发布《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报告》, 报告中指出中国医疗界存在5大“怪现象”, 其中之一就是医疗设备常“带病”工作, 严重影响了医疗服务的质量。

3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 (quality control, QC) 是通过一系列不同的技术程序, 以保证生产出满意的产品 (或服务) , 它的目的不仅在于保证质量的满意性和可用性, 还在于保证质量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质量控制的概念最早产生于工业制造领域, 其目的在于控制产品和服务质量, 包括确定控制对象、制定控制标准、编制具体的控制方法以及明确所采用的检验方法等过程。ISO在1987年发布的ISO 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国际标准》于20世纪90年代末引入医疗卫生系统。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是确保医疗设备准确、可靠、有效、安全的必要手段, 是医疗质量保障体系的技术基础和重要保证, 是关系到医院医疗质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工作。

近几年, 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2005年,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行动,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以患者为中心, 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总后勤部卫生部按照“需求牵引、试点先行、突出重点、 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 制订了《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实施方案》, 先后组织完成了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调研、试点和扩大试点等工作。2006—2007年, 全军率先在4家总院进行了试点, 2008年, 对全军师级以上医院开展了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卫生部在总结2005—2008年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基础上, 继续推进该活动, 同时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会议精神, 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在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的基础上, 结合“医院管理年”活动、“平安医院”创建工作, 于2009年开展了 “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 诸多活动的开展无不表明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在医疗活动中的重要性。

4质量控制管理的2种可行模式探讨

4.1戴明循环 (PDCA)

戴明循环 (PDCA) 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 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循环是按照计划 (plan) 、执行 (do) 、检查 (check) 、评估 (act) 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 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如图1所示。PDCA循环适用于质量控制管理的各个领域以及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 即质量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现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周而复始地运转的。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运转, 离不开管理循环的转动, 也就是说, 改进与解决质量问题和赶超先进水平的各项工作, 都要运用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

1.原有水平;2.新的水平

PDCA循环在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方面依然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PDCA循环应用到质控管理方面, 我们可将医疗设备质控工作分为4个步骤: (1) 制定质控计划; (2) 进行质控检测; (3) 对质控结果进行分析评估; (4) 对不符合要求的质控方案或设备进行评估总结与改进。

4.2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 (FMEA)

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FMEA) 是一种用来确定潜在失效模式及其原因的分析方法: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 系统地应用质量管理技术来预测潜在的缺陷及后果, 采取措施以进行事前改进[4]。美国医疗组织评审委员会 (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 zations, JCAHO) 从2003年起把每所医院实行FMEA改善风险流程列为标准, 可见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已在业界备受肯定。

FMEA是一组系列化的活动, 其过程包括:找出系统中潜在的失效模式;根据相应的评价体系对找出的潜在失效模式进行风险量化评估;列出失效的起因和机理, 寻找预防或改进的措施。

FMEA在临床工程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就是对医疗器械进行全寿命管理。全寿命周期管理是指医疗设备从设计、生产到运输、贮存、安装、使用、维护、修理、产品升级或更改、停用和处置全寿命过程中均进行风险评估管理。它包括医疗设备监管工作的注册、 生产、流通和使用4大环节。在这些阶段或环节中, 要建立可接受的风险标准、风险分析的方法、风险监测及评价的方法、风险控制的措施来识别、发现和解决风险问题。它是一个持续、不断跟踪、循环往复的过程, 因此在质量管理中需把握医疗器械运行系统工作的每一个控制节点, 审查整个运行过程的有效性。FMEA管理记录的是一个需不断努力和连续性的改进过程, 因此它在最终评定方面没有评分的最低标准, 只有相对性的比较。在临床工程领域, FMEA可以作为质量控制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 来降低和控制风险的发生。

5结语

这2种模式均适用于医疗设备的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 但要使医疗设备的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纳入到医院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形成一个长效机制, 其关键在于尽早建立一个健全的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5]。该体系要建立起涵盖医疗器械采购、验收、评价、检测、考核、维护等使用全过程的一系列管理制度, 实现对医疗器械使用风险的全程控制, 了解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运用合理的风险评估标准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 将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理念贯穿在医疗设备整个生命周期之中, 保证所使用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样在保障患者医疗安全的同时, 还可以减少医务人员对医疗设备使用风险的担忧, 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更加有利于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钱建国, 李维嘉, 张雷.按JCI标准实施医疗设备的质量安全管理[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9, 15 (4) :7-9.

[2]汤黎明, 吴敏, 刘铁兵.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制建立与发展途径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 2008, 23 (6) :62-64.

[3]郭赤, 李怡勇, 王晓敏, 等.浅谈军队医院医学工程专业的人才队伍建设[J].医疗卫生装备, 2006, 27 (11) :69-70.

[4]于金伟.FMEA与控制计划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J].质量技术, 2006 (9) :17-18.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 篇9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是医院全面建设的重要技术基础,是现代医学管理的重要内容[1],它既是医疗质量链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必要基础条件[2]。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已经从有关质控的法规、制度、人员资质、检测标准等方面建立起完整的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而在我国,医疗设备质控工作刚刚起步,相关的法规制度和技术标准还在建立和完善中。军队医院在这方面的工作起步较早。2006年,军队4家医院完成了1 314台设备检测并进行了汇总和分析;2007年全军成立了卫生装备质量安全控制委员会;2008年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在全军部分医院推广实施。

2 质控体系的建立

质量控制的概念最早产生于工业制造领域,其目的在于控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是运用管理和医学工程的技术手段,以确保患者安全为目的,实施确保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的一项系统工程。实施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医院必须在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把好医疗设备的采购关、临床使用关和医学工程技术保障关,形成开展设备质控的能力并建立相应的技术平台。

建立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程序化、标准化的科学管理模式就是应用PDCA循环(戴明循环),从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到整改(action),结合医院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制订和实施质量管理方案。具体来说,就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健全管理机构,完善工作制度

在管理机构方面,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在原有计量管理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医疗设备质控专项组,主要职责是:以医学工程科为实施主体,相关科室主任、护士长参与,机关职能部门组织与协调,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委员会全面监控和效果评价,专职副院长领导负责,使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成为医院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疗设备所涉及的专业面广、分工细,质量控制对象、要求和方法多种多样,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具有非常突出的重要作用。从设备采购、操作使用、工程保障以及组织结构等入手,建立起从需求论证、招标购置、保修维护直至淘汰报废等覆盖医疗设备整个过程的制度和规定。这些制度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且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修正和完善。

2.2 把握“三个”环节,创新工作模式

所谓“三个”环节就是指医疗设备的采购、使用及技术保障这3个重要的环节。医疗设备采购管理是医疗设备应用安全与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3]。只有严把质量控制入口关,严格采供管理,坚持从源头控制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才能确保进入医院的每一台设备都能够安全、顺利地应用于临床。在使用管理方面,对于新购置的设备,为了使设备操作人员能够正确熟练操作设备,避免因误操作而引起设备故障甚至医疗事故,同时让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对设备的性能、日常维护、一般故障处理等都能有所了解和掌握[4],在设备购置合同签订时应当明确相关要求,在设备安装到位后,及时联系和督促厂家对设备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在设备的技术保障管理中,医疗设备的质控是一种主动性、预防性行为,除了采用故障维修这种常规的模式外,建立定期预防性维修制度是非常必要的。要把大型设备、影像设备、检验设备、急诊急救设备的预防性维修作为重中之重,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他常用设备的维护保养。设备维修后形成的文字资料(如维修报告、检测数据等)要作为技术档案归档保存,这对于以后同类设备的维修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

我院在质控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具体来说要做好3个相结合:(1)质控与设备日常维修相结合。对于日常维修的医疗设备(如:呼吸机、麻醉机和除颤仪、监护仪等),不但要确认设备功能正常,还要通过质量检测合格后才能给患者使用。(2)质控与定期巡检相结合。医疗设备定期巡检是对医疗设备定期进行的维护、保养以及理化性能或功能的测试验证,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临床科室工作的顺利进行,巡检工作定期由临床工程师完成,做到能够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潜在隐患并予以解决。(3)质控与计量检定相结合。军队医学计量三级检定体系的建立,为开展军队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做好了组织准备,依托现有医学计量体系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是军队医院得天独厚的工作平台,计量管理应该是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活动的内容之一[6]。设备管理人员不但要了解各类设备的计量知识,还要熟练掌握和使用检定/检测装置,对每台设备的性能、安全性、技术参数等进行严格的计量检定/检测,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平时设备科应督促使用科室使用计量检定/检测合格设备。对于新到设备,经计量检定/检测不合格者应退回厂家,合格者建档交付使用。

2.3 优化检测流程,强化技能培训

为了保证质控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实施,我们对质控检测的流程进行了优化:(1)机关协调,统筹安排,临床沟通。在医务部等机关的协调领导下,统筹安排好工作计划,保证工作进度,同时注意和临床科室沟通交流,分配好工作时间,制定和完善好待检测医疗设备收发登记制度,确保待检测医疗设备的完好和安全。(2)按计划、分步骤实施,落实到位,责任到人。根据工作计划实施医疗设备质量检测,对全院纳入质量控制范围的医疗设备特别是6类高风险医疗设备清查摸底,准确掌握数量、型号、使用科室等相关信息,明确人员责任分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使质量检测工作具体落实到相关每一台(件)医疗设备上。(3)做好记录,整理案例,挖掘数据。按照“主动、负责、耐心、安全”的原则,接收待检医疗设备后,严格按照质量检测技术规范要求,认真填写质量检测原始记录,检测报告要客观、真实。做好案例整理汇编,及时归档并分析和统计相关数据。医疗设备进行质量检测后,均须粘贴质量检测标识,表明其质量状态是“合格”、“准用”,并注明“有效期”。

质控检测人员以医学工程人员为主,检测人员的技术能力培训至关重要。为此,医院通过参加质控技术培训班、邀请检测设备技术专家讲课、内部技术学习及交流、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考核以及参观高水平质控试点单位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质控技术培训工作。通过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质控培训工作,不但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学习风气,也使得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知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同时也起到了稳定人才队伍、增强科室凝聚力的积极效果。

2.4 质控检测的结果及分析

根据全院设备情况和总部的要求,全年完成电气安全测试154台、监护仪154台、呼吸机37台、麻醉机15台、高频电刀12台、输液、注射泵100台,总计472台。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质控检测的数据来源于规范的记录和归档,对这些数据经过分析和统计后,从宏观和微观上全方位反映了医疗设备质量信息与质控工作的成效,为设备的质量管理提供第一手的资料,也为医院决策层实时掌握医院设备运行情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以监护仪为例,本次质控工作共检测监护仪154台,不合格26台,合格率82.1%。主要问题有:绝缘阻抗或保护接地阻抗参数失准,心电、呼吸等波形紊乱,无创血压测量偏差较大,有些监护仪旋钮损坏,无法进行任何设置操作。如果这些质量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纠正,将会给患者带来潜在的危害。针对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临床展开有效沟通,提出建议和意见,并根据临床的反馈和需要,对这些医疗设备进行维修、更换、调整乃至淘汰报废处理,排除故障隐患,确保其在安全、可靠的状态下使用,为正常使用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3 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的体会及探讨

3.1 开展质控工作有利于提高医患安全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是保障医疗装备质量、其数据准确可靠,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的重要技术性手段。表2、图1为某4家医院检测的数据,从中可以看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对于提高医疗设备安全、确保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不断提高军队卫勤保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院在质控检测中发现急诊科1台除颤监护仪的除颤能量最大输出只有150 J,达不到抢救设置输出要求的200 J,建议临床暂时停用,待其维修检测合格后使用;麻醉科1台麻醉机由于开关故障无法调节潮气量,当潮气量值过大时,存在对患者造成肺部损伤的潜在危害,将该机停用后更换开关,检测合格后重新使用;在电气安全检测中发现一些设备的电源线交互缠绕或表皮破裂,科室存在随意接用电源插座的现象,电源插头老化导致短路影响设备正常工作等。针对这些情况,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树立全员质控意识,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质控水平,巩固质控实施效果。

3.2 开展质控工作需要全程管理,全员参与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是一项覆盖医疗设备论证、选型、验收、使用、保养、维修和检测等全过程和全寿命的工作,包括确定控制对象、制定控制标准、编制具体的控制方法、实施过程控制以及明确所采用的检验方法等,这些仅靠医学工程部门是无法顺利完成的。正是由于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医院机关的统筹协调,研究并组织实施质量控制的具体工作,在动员部署、计划制定、评审考核和监督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树立全员质控意识,医院通过医院网站、电子政务等手段,大力宣贯质量控制的要求和内容,强化质量安全意识,为顺利开展质控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我们还要建立临床工程“三基”培训制度[7],对设备使用人员定期进行培训,讲解医疗设备的基本原理、使用前检查方法和故障报警应急处理办法,不断提高临床操作水平。目前已经针对监护仪、呼吸机等对广大医护人员进行了临床工程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真正使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成为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安全、有效”,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3.3 开展质控需要加强横向、纵向合作

随着医疗设备质控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实施,如何有效发挥医学工程部门的技术优势和内在潜力;如何充分利用现有专业人才、质控设备、管理能力等资源,从整体上提高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效益;如何有效地评估质控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和代表性;如何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扩展质控检测的范围等,成为全国各家医院都在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依托专业学会,加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合作,在医院之间进行相互交流与培训、集中学习探讨,可以说是建立科学、规范、完整的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且行之有效的方式。2008年,参加中国医学装备学术年会的部分军地代表参观了我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进展的情况,交流并探讨了质控工作中的问题和经验,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质控工作的开展。由于医疗设备质量检测的设备价值较高,对人员资质有一定要求且工作量大,在目前的形势下,适当地在全国分区域配备检测设备,采取区域合作的方式,积极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能够高效地完成质量检测工作,为下一步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打好基础。我们已经与省内大医院的医工科在质控技术交流、工作内容逐步细化、工作流程改进提高上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4 结语

整个质量控制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其中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医学工程科必须将整个系统的质量问题加以综合分析、分类处理。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不仅需要制度和规范来保障,方法和技术去提升,还需要在临床工程实践中不断深入研究,才能挖掘其深刻内涵并扩展其广泛外延。

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正成为医院质量控制主要内容和医疗水平体现的重要保证,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连续的、持续改善的管理过程,促进了医疗技术发展,提升了医疗诊治质量水平,满足了患者客观需求,从而保证医院可持续性发展,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8]。

参考文献

[1]周丹.医院医疗设备质控体系的建立和实施[J].中国数字医学,2007,2(8):18-21.

[2]汤黎明,刘铁兵,吴敏.医院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控制管理体制建立的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11):35-36.

[3]陈郁韩.医疗设备应用安全与质量控制管理[J].医疗设备信息,2006,21(4):32-34.

[4]郭赤,李怡勇,王晓敏.浅谈军队医院医学工程专业的人才队伍建设[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11):69-70.

[5]王晓敏,李怡勇,郭赤.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08,5(1):40-41.

[6]汤黎明,吴敏,余春华.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的探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1):31-33.

[7]陈晓红,任国荃,周丹,等.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构建实践与研究[J].解放医院管理杂志,2008,15(4):384-386.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 篇10

1.对医疗设备采取质量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性

1.1医院经济效益增长的需求

随着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医院对自身的改革建设中先后引进了大量的现代化医疗设备, 对医院日常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给医院的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的提高提供着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另一方面也有效的刺激着医院的经济效益增长。但高新技术的医疗设备应用也带来了一定的技术风险, 安全隐患的不断增加对医护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随之增高。医院传统的设备维修中心已经不能满足医院医疗设备引进的需求, 一旦发生医疗设备技术维修问题, 在医院设备维修中心无法承担的情况下, 对设备无论是报废, 或者是返厂维修的决定, 都会增加医院的成本投入, 随之而来的就是医疗风险的增高以及经济效益的降低[1]。因此, 对医院中的医疗设备采取恰当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措施, 可以有效满足医院经济效益增长的需求, 同时也满足社会对医院自身发展的需求。

1.2社会意识改变的需求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刺激着社会群众收入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健康关注逐渐转变原有的意识, 传统的单一有病才治的思想向积极预防疾病转变, 每年至少两次的健康体检意识已经深入社会群众的健康观念里。先进的医疗设备引进, 不但提高了医生诊断的准确性, 同时也提高了医院日常工作的效率, 因此, 医疗设备自身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 成为推动医院日常工作正常开展的重点。加强对医院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可以有效的遏制医疗设备问题的出现, 通过定期的检查以及鉴定, 保障医疗设备的准确性以及安全性, 从而满足社会群众对医院的需求。

1.3医疗风险控制的需求

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 会因为临床诊断难度高而造成误诊, 导致医疗风险的提高。通过利用先进的医疗设备, 可以降低此类医疗误诊事件的出现频率, 提高临床诊断的质量。同时, 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法, 培训医疗设备操作工作人员, 提高其自身的专业素质, 将医疗设备的优点有效发挥出来, 在提高医疗设备操作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基础上, 减少医疗设备操作失误出现的医疗事故。从本质上, 通过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与管理, 保障医疗风险防患意识的提高。

2.现阶段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医院领导缺乏重视

就目前来看, 部分医院对自身的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与管理的理念不强, 认知不足, 造成医院没有建立相关的医疗设备质量与管理制度, 即便是有的医院建立了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与管理制度, 但是执行力度不够, 质量管理意识淡薄, 在实际的医疗设备质量与管理工作中, 效率不高, 造成检测与鉴定工作严重滞后。同时一些医院领导对医院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重视远远超过于对自身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与管理的重视, 使得医院内部极为忽视对医疗设备的维护以及监管, 造成重大的管理缺口, 给医院的经济效益增长以及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

2.2管理制度建立不够完善

医院领导者与管理人员对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与管理的漠视, 导致医院内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 使得管理质量无法得到显著的提高。在医院的日常工作开展中, 因为没有有效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 使得医护工作人员对于医疗设备的使用极为松散, 认为医疗设备出现故障与自身的利益没有关系, 使得医疗设备极易发生故障问题。凸显出医院对医疗设备故障的维修较为重视, 却缺乏日常的维护以及质量控制这种不良的现象, 加之医院没有建立良好的维修检测工作队伍, 使得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流于表面[2]。

2.3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正如本文前面所述, 医疗设备的应用对医护工作人员, 包括维修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极高。但是在我国, 医疗设备的专业教学还属于较为新型的学科, 现有的医护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而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还没有投入到医院的工作岗位中, 使得医护工作人员在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和管理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技能障碍[3]。

3.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与管理的有效措施

3.1提高医院对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与管理的重视

首先, 医院的领导者或者管理者要改变传统的固化思想, 将对医院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单一重视, 转变到医疗设备的重视中来, 提高医院领导者或者管理工作人员的认识, 使得医院内部逐渐重视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以及管理。通过对医院内部的意识宣传, 使得人人具备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与管理意识, 帮助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得到强有力的基础支持[4]。

3.2完善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与管理制度

制度的建立是约束人们行为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医院内部要构建完善合理的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与管理制度, 从责任细化来提高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促进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与管理制度在医院内部全面开展, 加强人人有责的工作意识。提高日常的医疗设备质量控制, 使得医疗设备可以在日常的工作中就能够得到良好的维护, 减少故障发生的频率, 降低维修的机率。另外要加强医疗设备日常的监测与鉴定工作, 保证医疗设备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5]。

3.3提高医疗设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大胆引进拥有医疗设备使用技能的专业人才, 加大对于医学工程技术学生的顶岗实习机会, 以此加强专业学生的工作经验, 并提高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同时加强对现有医护工作人员, 包括维修检测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 使得医疗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可以正常开展。

4.小结

社会现代的发展, 提高了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 社会健康意识的改变及医疗政策的不断完善, 使得医院这个作为我国医疗卫生防疫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平台, 对自身不断地进行深化改革。先进医疗设备的不断引入, 对医院相关人员的管理以及专业技能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 及时的改变医院固有的管理理念, 加强人才的专业素质, 对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摘要: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 社会群众对医院的诊疗技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医院为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 必须对医疗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换代。在服务质量以及诊断质量双重提高的刺激下, 医疗设备的更新在推动医院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鉴于医疗设备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 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的质量控制, 对促进医院整体管理质量以及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多年从事医院管理相关工作经验, 简单地对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作出以下几点探讨, 以供参考研究。

关键词:医院管理,医疗设备,质量控制,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崔骊, 李向东, 云庆辉.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学装备, 2013, 10 (1) :74-75.

[2]王博冉.某三甲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及CT检查患者人群的研究[D].辽宁医学院, 2014.

[3]罗惠超.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构建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 2014, 11 (7) :81-83.

[4]余奎, 曲哲, 孙宝军, 等.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把控环节的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 2014, 35 (8) :130-131.

浅谈建筑机电设备安装的质量控制 篇11

关键词建筑施工工程机电设备质量控制

建筑机电设备的安装工程施工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管理工作,其关键在于组织与协调的作用,同时还包含了其他专业的管理内容。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优劣将决定建筑的使用质量高低。

一、机电设备安装质量控制的现存问题

1.操作流程的不规范会造成安全事故。关于变配电所在位置选择上的问题,相关的设计规范均明确提出应该考虑“设备吊装及运输方便”,这是保障其可用性及维修性的基本的要求。例如,某高层住楼的地下变配电所和发电机房,其运输的通路被冷水机组与地下水箱阻挡,导致施工安装的顺序就只能先将配电、变电设备与发电组安装好,再进行地下水箱与冷水机组的安装,而这样的做法完全考虑不到试运行之后发变电设备的检修、更换方面的运输问题。

2.设计深度的不足,很可能造成设备可用性低。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电工产品的市场发展格外迅猛,国内外各个型号、不同规格的产品种类繁多,国家无法统一电气设备与材料的行业标准。出于这个原因,在前期设计时就标明各种设备材料的规格与型号参数就显得格外的重要,这种清晰的注释可以作为业主或者施工单位进行设备采购的重要根据。

3.标注不清楚,造成设备采购困难。最近几年,在常见的电气设计图纸与文件中通常都习惯只在系统图的设备符号旁标进行注释,简单举例如该设备的型号、厂家产品编号等信息,这样的情况可能导致设备订货者感到无所适从,经常造成错误。如某项目电气照明的设计,设计者在系统图中断路器的符号附近简单的标注了“B079Z 30安”,设备表中也是这样注释的,却没有注明期间的详细参数或者名称,相关工作人员将这个注释理解为“30安”的普通断路器,导致无法找到这个编号的对应产品,只好采购其他厂家生产的断路器。在后期的设备材料的报验工作中,经监理人员查对,“B079Z”是华强某公司生产的电磁式的漏电断路器系列中某种产品的具体编号,这种产品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为40毫安,额定电流为30安。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设计文件中的回路是需要设置漏电保护的,而施工单位因设计中的标注不清引起了无效的订购,只好重新采购断路器,进行更换,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4.各部门之间若缺乏协调配合,会导致施工错误。在防雷避雷工作中,常见的做法是利用建筑物中的结构钢筋来做引下线、防雷接闪器、等电位与接地端的联结装置,按照相关规定,电气施工图纸与文件中需要准确标出连接点与预埋件,详细说明技术措施(例如具体的焊接要求)与敷设方式。实际上,我国当前的大部分施工文件或图纸中,只有在电气图中才会加入防雷接地的相关信息,同时,标注的说明则非常简略,通常在土建施工图中是没有无任何相关的标注或者说明的。这样的情况给工程监理的工作和具体的施工过程都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如果施工单位缺乏经验,就比较容易出现因为工种、工序的配合失当造成的施工错漏等问题。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接地钢筋的网间连接点出现漏焊、错焊,以及作为外引接地的检测点、联结点预的埋件漏设。特别是建筑物的结构转换层中,柱内、墙内的主钢筋调整、防雷引下线钢筋的错焊、错接等情况,格外容易出现。

二、针对性的质量监控措施

配电装置构成电气工程的核心,一旦出现了问题,设备将无法正常工作,供电的可靠性下降,整个工程会失去安全感。由此,对配电装置从设备进货再到安装调试,都应严格按图来施工并进行规范性验收。配电设备都较先进,其生产厂家通常较具规模,具有电业部的认可的产品使用许可证,通常不会出现技术性的问题。

电缆是用于传送电能的主要载体,如果电缆的质量存在问题,则会酿成火灾等恶性事故。大多数情况下,电缆主要沿桥架、竖井及、沟道进行铺设。电缆密度大、数量多、型号规格也比较繁杂,如果不仔细分类归纳,严格审查,就容易造成施工混乱,导致运行中的电缆温度过高,电信号相互干扰。建筑机电的安装是一种工艺性与技术性都比较强的工作,如果想做好整个建筑机电安装工作,主要是要抓住施工阶段安装设备的技术条件与安装工艺的具体技术要求。现场的工程技术人员要严格把关,凡是遇到与规范及设计文件中不相符的情况或施工的过程中做了现场修改的内容,都要记录在案,为最后再进行系统整体的调试和开通,并建立技术管理档案和数据。

配电箱的种类型号颇多,而工作原理又比较复杂,不同专业都有各自的运用特点,比较容易受到干扰,这一现状很可能造成大量的设计修改通知单,变电箱内的设备与回路修改过多等问题。若施工单位订货过程中仅考虑到蓝图设计而忽略了其他的修改之处,在安装过程中单纯的对号入座,不进行严谨的技术审核,则很难满足部分专业性的功能要求。除此之外,建筑机电安装技术文件是工程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根本依据。这些文件包括了弱电系统的产品说明书、施工图纸、相关的技术标准、设计说明、各子系统的调试大纲、验收规范、弱电集成系统的功能要求、验收标准等信息,需要系统而科学的管理。

电梯的供电电源线必须单独进行敷设,同时还要保护接地系统的状态良好。电线槽、电线管、箱、盒的连接处跨接地线时,要紧密牢固,同时避免遗漏。电梯随行电缆在敷设过程中,长度要保证电梯轿箱处于极限位置时仍然不拖地、不受力。电梯机房内的配电及控制柜、屏、盘的安装布局要合理,摆正横竖端正。配电箱、配电盘以及设备配线的链接要保证牢固、包扎紧密、接触良好、绝缘可靠、标志清楚。

闭路电视系统调试工作具体包括接地电阻测量、电源检测、电动云台、线路检查、门禁系统、摄像机、监视器、控制器等进行单体的系统测试与调试。

三、结束语

经过本文中的介绍,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应该熟悉规范,并且严把质量关。在监控工作中,需要加强学习。熟悉规范是前提条件,要仔细认真,并深入现场,严格地进行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周常斌.浅谈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J].现代经济信心,2009(12).

[2]马海燕.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对策探讨[J].机电信息,2010(36).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 篇12

近年来,医院严格执行总部、军区对医疗设备安全、规范管理的各项政策,牢固树立卫生准备质量安全意识,不断完善卫生装备质量控制手段,通过重点加强制度、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建设,实现了医院卫生装备质控水平的跨越式发展,稳步提升了医疗质量,增强了为部队官兵及广大人民群众医疗服务保障能力。随着国家对医疗卫生市场整顿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患纠纷处理举证责任倒置政策的出台,医疗事故责任逐步明晰。所以,如何保证医疗设备的量值准确和安全可靠,将显得十分重要。

总后卫生部机关和领导高瞻远瞩,统领全局,从国家和军队医疗卫生行业的大局出发,率先组织实施医疗设备质量控制,这对医疗装备的规范管理和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将是一件意义重大和深远的大事。

近几年,我国地方、军队医疗卫生部门的体制、机制改革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改革十多年以来,仍在艰难探索中前行。医学工程学科的成立、成长同样面临诸多问题。

虽然医学工程学科的出现、成长至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但与其他临床医学学科相比,还正处在发展阶段。然而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所致,该学科却出现被边缘化、萎缩化的趋势。随着医院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如何处理好日常繁重的设备维修任务和日益重要的质量控制工作之间的关系,使之相辅相成,从而促进医学工程的学科发展,这是一个值得业界探讨的重要课题。

2 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紧密结合势在必行

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把好医疗设备的采购质量关、临床使用质量关和医学工程维修保障质量关,从而保证医疗设备的安全和有效性,提高性能完好率,降低设备的维护和维修成本,避免因质量问题而增加患者诊治次数和医疗费用,减少医疗设备引发的医疗责任事故的发生。因此,医疗设备质量不仅是医院技术发展实力的象征,也是衡量医疗服务水平高低和医疗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不仅是医疗安全和质量的可靠保证,也是医院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管理手段。

医院按照展开质控试点任务的要求,确定了以应用面广、数量大、临床风险高、与患者生命安全关系密切的呼吸机、麻醉机、多功能监护仪等多类设备或项目作为首批试点质量控制对象。经过4年的努力工作,成效显著。

2.1 科学发展上水平,质控工作效率逐年提高

2006—2009年,我院质量控制工作共完成1 150台件,其中2008—2009年度完成446台件,检测合格率为97.2%。通过连续3年的努力,卫生装备检测数量由2006年的262台上升为446台,合格率由2006年的88%上升到现在的97%。同时,3年内还完成计量检定965台件,检定合格率为99%。

2.2 服务保障见成效,建设成果惠及部队官兵

根据我院医学工程科作为成都军区昆明三级野战维修站的实际,组织专业力量对云南方向的某集团军、云南省军区、空军、海军、二炮等单位的医疗机构展开了服务保障工作,行程2万余公里、维修设备597台次,安装设备69台(套),完成计量检定495台(套),为基层部队医疗装备建设作出了贡献。同时,还完成了解放军59医院、60医院、62医院等4个体系医院的326台件、价值6 000余万元的医疗设备的检测工作。

2.3 保障模式机制化,设备管理体系初具规模

通过3年的摸索,我院医疗设备的质控、维修工作现已形成了制度化、正规化、程序化的长效机制,建立了“以维修为基础,以质控为核心”的保障模式。坚持定期、不定期的对急救、常规、大型医疗设备进行质控检测,并对不合格设备进行及时维修,经维修后再进行质量检测。3年平均每年维修设备3 702台次,平均修复率为99%。同时,充分利用已有的检测手段严把卫生装备入口关,对新购装备进行质量验收,3年共对质控强检范围内的卫生装备进行验收180台件,发现不合格产品6台件,已全部返回厂家进行了更换处理。

实践证明,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是以维修为基础的,没有强大的维修力量做保障,就不可能把质量控制工作做好、做细。在抛开维修,将设备包给大公司保修的情况下开展质量控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只有自己通过设备维修这个过程,才能深入了解各种医疗设备的工作原理、电路结构,从而了解设备技术指标发生偏差的真正原因,结合质量控制找出正确的修正方法。

3 建立数字化维修管理及质量控制中心,对医疗设备质量实施集中监控

随着质量控制工作的深入,纳入质控范围的医疗设备数量和种类都在不断增加,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质控管理的系统性。值得采取的模式之一就是在医学工程部门建立数字化的质量控制中心,对全院的医疗设备运行状态和性能指标进行定期实时监控,在质控中心设立数字影像评估系统、质控数据评价系统以及设备指标改进决策系统。工程师可以在质量控制中心随时调用医院大型医疗影像设备的医学影像数据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估,如果评估数据不符合要求,就要对该设备进行现场检测,再根据现场检测的结果来对设备进行必要的维修和调试,之后再一次进行质控检测,指标符合要求之后将其图像数据传输到医学工程科的质量控制中心存档备案。同时,其他常规设备的质量控制原始数据也输入到质量控制中心的数据分析系统进行分析处理,对合格的设备数据备份存档,不合格的设备数据分析原因,现场检测并调试维修,持续改进,直到性能指标达到要求为止。

数字化质量控制中心的整个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4 强化维修能力,创新医疗设备保障思路

“十二五”期间,力争建立一套医疗设备质量控制规章,使医学工程部门直接保障、维修、质控、计量的工作整合为一体,工作经常化、常规化、制度化、程序化;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全面提升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维修保养、服务临床的能力和水平;建立一套完整的技术指标评价体系,满足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需要;开展一批质量控制项目,逐步形成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的长效机制。

4.1 推行“三级质量控制”机制,创新质控体系

一是以“用前检查”为基础的临床应用质量控制。要求所有的医疗设备和医用耗材(普通器械除外)都必须经过商检部门的资质、技术、进货渠道的检测,要求使用前都要按厂家或我们自身已有的质控检测方法进行“用前检查”。二是以“定期检测”为基础的维护、修理和检测质量控制。对于仅通过“用前检查”不足以确认其性能质量的医疗设备,尤其是高风险医疗设备,要定期或在用前借助于相应的测试仪器对其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测,使质量控制检测作制度化,且质控所需的检测设备应该在医疗设备采购时同步配置。三是以“周期检定”为基础的计量控制。对于列入国家计量强检目录的医疗设备和高风险医疗设备,除了完成以上两级日常的质量控制外,还需按国家《计量法》的要求,依据相应的计量检定规程对其实施周期强制计量检定。

4.2 拓展质控方法,完善质控环节

一是强化从业人员素质。组织临床科室有关医生和技师定期进行医疗设备安全知识培训,定期举办医疗设备操作技能比武,强化医疗设备的规范操作。二是严把引进设备质量关。在采购环节下工夫,把质量作为重中之重,参照国家和军队剂量和质控标准,对设备的安全指标、重要性能指标和参数严格审核,把医疗设备的质量问题尽量杜绝在起始使用期。三是不断改善设备运行环境。组织对院内的工作电源、地线、设备机房的温度、湿度等重要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和规范,做到对所有大型医疗设备和高危设备均有专用地线保护,避免故障的发生和参数的偏移。采用双回路电源,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保证手术正常进行。

5 结语

随着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及时转换医疗设备的管理模式,建立以质量为核心、以维修为基础的新机制,进一步拓展医学工程保障的内涵和外延。

从国内外现状可看到,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是目前国内医疗行业特别是医学工程领域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医疗卫勤保障工作的一项创新,是有益于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大举措,是有益于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我们将本着开拓创新的理念,完成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职能与定位的转变,进一步扩大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技术服务。

摘要:目的:探讨和加强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的关系,保证医疗设备使用安全和应用质量。方法:进一步扩大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的紧密结合,坚持以维修为基础,以质量控制为核心的指导思想,立足自身,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结果:通过提高维修技能有效地促进了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同时质量控制工作又对医疗设备维修工作起到了辅助和提升的作用。结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与维修的有机结合对于确保医疗安全和质量、提高医院综合效益、推动医学工程学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质量控制,模式转换

参考文献

[1]王振洲,朱弋,姚翔,等.积极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切实提高医工人员的社会地位[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3):12-13.

[2]阮兴云,徐志荣,王振洲,等.以质量为核心,维修为基础,全面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医学工程队伍[J].中国医学装备,2006,3(6):6-8.

[3]曹德森,刘光荣,吴昊,等.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与维护管理[J].中国医院院长,2007,3(7):53-56.

[4]倪萍,陈自谦,张鲁闽,等.当代临床医学工程师的职责和任务——应用安全与质量控制[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1):71-72.

[5]阮兴云.医学工程探索与实践[M].云南:云南科技出版社,2006.

上一篇:中小城市经济发展下一篇:农业花卉的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