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

2024-08-09

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共9篇)

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 篇1

,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措施

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之本,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证我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不断发展,特此制定全程医疗质量控制制度,以求正确有效地实施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的人员组成可分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三级管理体系。

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和专家教授组成,院长任主任,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其职责分述如下:

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

(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2)审校医院内医疗、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制定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惩制度。

(3)、掌握各科室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对重大医疗、护理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对医疗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5)、定期向全院通报重大医疗、护理质量情况和处理决定。(6)、对院内有关医疗管理的体制变动,质量标准的修定进行讨论,提出建议,提交院长办公会审议。

2、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职责

(1)、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接受主管院长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进行监控。

(2)、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协调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3)、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提出干预措施并向主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

(4)收集门诊和病案质控组反馈的各科室终未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通报相应科室人员并提出整改意见。

(5)、每季度向医院提出全程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以便与绩效工资挂钩。

(6)、定期编辑医疗质量简报和不良医疗文件公示栏。二、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

科室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者。科室质控小组职责如下:

(1)、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护士长和其他相关人员3-5人组成。

(2)、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与绩效工资挂钩。(3)、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4)参加医疗质控办公室的会议,反映问题。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医务人员管理

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在质控过程中,特别要强调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等把关制度,确保医疗质量控制的正确实施。对各级医务人员的要求分述如下: 1.门诊医师

(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2)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记载。

(6)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7)处方书写合格。

(8)第二次就诊诊断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a.建议专科就诊;b.请上级医师诊视;c.收住院。

(9)第三次就诊诊断仍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a.收住院;b.患者拒绝住院需履行签字手续。(10)按专科收治病人。

(11)按病情需要,注明特殊入院方式:车送或陪护。2.病房住院医师

(1)病人入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2)急、危、重病人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

(3)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书写(普通病人24小时、危重病人6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当班完成,急诊病人术前完成)。(4)病历书写完整、规范,不得缺项。

(5)24小时内完成血、尿、便化验,并根据病情尽快完成肝、肾功能、胸透和其它所需的专科检查。(6)按专科诊疗常规制定初步诊疗方案。(7)对所管病人,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

(8)按规定时间及要求完成病程记录(会诊、术前讨论、术前小节、转出和转入、特殊治疗、病人家属谈话和签字、出院小节和死亡讨论等一切医疗活动均应有详细的记录)。

(9)对所管病人的病情变化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10)诊疗过程应遵守消毒隔离规定,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院感染病例发生。若有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表报告。

(11)病人出院时须经上级医师批准,应注明出院医嘱并交代注意事项。

3.病房主治医师

(1)及时对下级医师开出的医嘱进行审核,对下级医师的操作进行必要的指导。

(2)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在48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查房内容要求有:①诊断及诊断依据;②必要的鉴别诊断;③治疗原则;④诊治中的注意事项。

(3)新入院的急、危、重病人随时检查、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

(4)及时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把好出院病历质量关,并在病历首页签名。

(5)入院3天未能确诊或有跨专业病种的病例时应及时举行科内或科间会诊。

(6)待诊病人在入院1周内仍诊断不明时,向主任请示病例讨论或院内会诊。

(7)按科室规定正确分级使用抗生素和专科用药。

(8)手术和介入治疗前亲自检查病人,做好术前准备,按手术分级管理标准拟订严密的手术方案并实施。术后即刻完成术后记录,24小时完成手术记录。

(9)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术后工作。(10)负责治愈患者出院的审批手续,并向上级医师汇报。4.病房主任(副主任)医师

(1)组织或参与制定本科质量管理方案、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和操作常规。

(2)指导下级医师做好医疗工作,督促检查下级医师执行各项制度和诊疗常规。

(3)对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求72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危重病人至少每日查房1次;病人病情变化应随时查房;每周组织全科查房2次。(4)查房内容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普通病人应有:①诊断及其诊断依据;②鉴别诊断;③治疗原则;④有关方面的新进展。未确诊病人应有:①鉴别诊断;②明确的诊断思路和方法;③拟定相应的治疗措施。危重病人应有:①当前的主要问题;②解决主要问题的方法。

(5)疑难病例及入院1周未确诊病例,组织科内讨论或院内会诊,必要时向医务处申请院外会诊或远程会诊。

(6)指导和监督下级医师正确分级使用抗生素和专科用药。(7)组织术前和重要治疗前病例讨论,指导下级医师做好术中、术后医疗工作。重大手术和重要治疗要亲自参加。

(8)审批未愈患者出院,并指导病人出院后的继续治疗。(9)审签主治医师审查的转科、出院病历。

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 篇2

1 医疗设备与医疗耗材经济管理的特征

1.1 医疗设备与医疗耗材经济管理体系的安全性

医疗设备与医疗耗材的经济管理体系需要医疗设备和耗材的质量有所保证, 应保证患者及时得到救治。因此, 医院里的医疗设备与医疗耗材一定要经过政府招标和网上采购, 并保质保量。。

1.2 医疗设备与医疗耗材经济管理体系的合理性

医疗设备与医疗耗材经济管理的合理性是指医疗设备与医疗耗材的购买途径、购买台数、库存保管、配送必须符合行业规范。透过建设行政体制, 保证医院医疗设备与耗材的购买、保存、提供等合理、科学, 并做好月度清算。应依照政府下达的指示和相关制度, 严格检查生产厂商与供货厂家的资质, 合理管控和购买。既要保证各方的需要被满足, 又要保证减少成本。

几十年来, 医院的医疗设备与耗材管理深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未形成合理的管控系统, 其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只注重购买, 对买入的设备和耗材的利用和监管措施缺失。医疗设备和耗材往往不按需求领用, 各部门都有自身的小仓库, 导致医疗设备和耗材大面积闲置或浪费, 无法合理使用。

1.3 医疗设备与医疗耗材经济管理的需要

为了规避医疗设备与医疗耗材的不合规使用, 应对其应用的全过程进行深度研讨, 建设节能减排的医疗设备与医疗耗材的管理体制。建章立制, 以信息化技术为媒介, 研发关于医疗设备和医疗耗材的计算机管理程序, 完善其管理手段, 运用经济杠杆, 提高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 使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

2 医疗设备、耗材经济管理的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打造医院医疗设备与医疗耗材经济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一般情况下, 管理较好的医院由于科目健全, 医疗设备与医疗耗材的大小、类别相对繁杂, 每年的医疗设备与医疗耗材的成本占到总成本的2成到3成。医疗设备价格超过1500元的为固定资产, 1500元之下的价值低的消耗品。所以, 对医疗设备与医院耗材的利用和管控就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 在医院效益的取得上有着巨大的作用。

2.2 医院医疗设备与医院耗材的运用问题

以往, 医院对医疗设备与医院耗材的运用现状是:入库、领用、盘点。通常其领取过程是:医疗成立一个医疗设备与医院耗材的库房, 各个部门在取料单上写上需要的物资 (通常是不受约束的) , 每个部门又有自身的小型仓库, 可能有的科室管理不到位, 易造成设备及材料的闲置或浪费。

因为行政管理的缺失, 导致管控机构无法第一时间、精准地记载医疗设备与医用耗材的实际运用状况, 使监督和管控变得困难重重, 并因此导致很多问题的产生。医院应强化对医疗设备和耗材的管控, 有下面几个问题:

(1) 运营管控难题。运营管理的难题主要是耗材积压率高致使医院的流动资金受阻, 并使医疗设备与医用耗材的流通不顺畅。此外, 未按标准收费、成本核算不到位等也是运营管控出了问题———该类问题是给医院造成困扰的难题。

(2) 医疗设备与耗材的应用难题。包含固定资产的配备是否符合要求、低价值损耗品利用与保存是否到位等等。

(3) 生态环境难题。医用废弃物不科学的处理措施, 形成了生态环境的污染, 给医疗安全造成不小的困扰。

3 医疗设备与医疗耗材经济管理的实践

强化医疗设备与医疗耗材的经济管理的目标是为监督和管理医疗设备与医用耗材的利用状况和管控设备和耗材的使用数目。透过行政制度的健全、成本核算体制的建设、互联网技术的开发, 研究出一整套购买、调配、清算的合理管控模式和系统, 这有助于医疗设备与医疗耗材的应用和管控。

3.1 建设医院组织管理系统

医院组织对医用设备与医用耗材的管控大体上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 医院财务机构、医疗保障机构有责任做好程序维护和监管, 做好财务账簿、成本核算、物价调整和费用收取等工作, 并将责任落实到人。

第二个层次, 医院总务科、设备科应做好:

(1) 设备管理对医院各部门的医疗设备、医用耗材等的领取数量应进行事前管控, 应评价、申请、审查、批复医疗设备中固定资产。医疗设备低价值损耗品依照医院需要、医用耗材依照最多预备量的准则, 规定各部门月度的平均使用数量。

(2) 医用设备与医用耗材应成立货物供应目录库, 对各类耗材的名称、规格大小、市价以及货物供应公司, 打造互联网数据库实施管控。

(3) 对使用医用设备与医用耗材的部门进行数量的记录、数据的更新, 并以月为单位实施统计、解析和审批, 以帮助医院管理层制定策略。此外, 应更新软件体系, 订立监管体制。

第三个层次, 使用设备和耗材的部门应打造医用设备与医用耗材的三级数据库账本, 而且使用部门应保障参数与医用设备与医用耗材的二级数据库统一, 并针对各种医用设备与医用耗材的备货、利用和注销情况, 在管控软件中进行数据记录, 并使其与二级数据库的动态数据表相吻合。与此同时, 医用设备与医用耗材应依照实际产生量计算费用, 软件体系将保存初始数据。

3.2 管控软件体系的运用实践

以医院费用收取网络与医用耗材管控数据库为基础打造的管控软件, 对设备与耗材的管理效果十分显著。医院应设置有关程序, 使其能满足第一时间查询和盘库的需要。设备科领取医用设备和医用耗材时, 应经由医院领导层授权, 即是说在数据库上会自发形成科室物资利用状况和数据, 设备与耗材使用部门可以通过该软件第一时间查询和管理本科室的数据。而当各部门领取医用设备与医用耗材后, 在互联网上会自发形成各科室设备和耗材应用的二级数据库, 各部门可以在该网络上查询设备与耗材的利用状况、利用成本、物资损耗等等。

而利用部门的三级数据库就可以明确物资的注销和废弃的流程, 管控体系能自发统计所使用设备和耗材的情况, 并提醒各部门库存还有多少, 以便提高其使用质量, 避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透过上述管控办法, 动态追踪设备和耗材, 有助于成本核算。

3.3 成本核算

透过经济管理机制的建设, 互联网软件体系对医用设备与医用耗材的管控显得游刃有余。而其中的成本核算, 是医院获得经济效益的前提和保障。

(1) 合理的库存。物资领用量与储蓄量是否达到平衡, 将决定物资的使用质量和使用效率。合理的库存可以高效规避医用设备与医用耗材的过度积累, 避免物资超出有效期、质量低劣、使用价值降低等等情况出现。对医院的运营管理来说, 它可以提升资金的运转速率;对医院设备管理来说, 减少了库存积压, 使物资不致于闲置或浪费, 使资金的使用效率大幅提升。

(2) 一次性耗材的监督和管理。一次性耗材的监督和管理是否到位, 将决定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是否能管控在一个可控制的范围内。而计算机管理软件的记账功能, 解决了一个令人头疼问题:一次性医疗耗材的反复利用。它使医疗感染率降到最低, 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和医院的信誉。

(3) 电脑软件使经济缺陷无所遁形。医用设备与医用耗材的经济管理软件拥有参数对应效能, 它可以计算医用设备与医用耗材的使用成本、年折旧花费等等, 合理降低了漏费出现的概率, 使从违法途径得来的耗材“无所遁形”。

(4) 健全数据库。医用设备与医用耗材的供应数据库, 可以对医院医用设备与医用耗材的进货、领取、计算以及费用收取等全过程进行动态追踪和管理, 可以使医院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5) 医疗设备与耗材中的废弃品处理。对已达到报废时限, 主要元部件老化, 主要技术数据已不能用于诊疗的设备与耗材, 或由于不可控的技术元素或经济原因不能再正常应用的医用设备和耗材应作废弃处理, 更新设备和耗材, 并严格依照废弃物品处理准则, 逐层审查和批复。回收设施应派遣专业人员进行管控, 应将其配备齐全再进入库房, 仍有利用价值的设施和耗材应下发给下级单位或进行折旧处置, 如果整套设施无法再使用的, 可当作配件处理。

4 结束语

总之, 通过运用现代化技术和科技手段, 对医用设备与医用耗材的利用过程进行动态追踪, 使医用设备与医用耗材实现数字化管控, 可以使医院具备求真务实的态度, 并“与时俱进”, 提升服务质量, 打造一流的现代化医院。

参考文献

[1]蔡欣芸, 但秀娟, 苑萍, 等.医用耗材价格管理在物价政策执行中的现状和对策[J].中国医疗设备, 2012, 27 (5) :60-62.

[2]白灵波.医疗器械与医疗耗材经济管理的质量控制与实践[J].健康之路, 2014, (4) :389-389.

[3]侯凯文, 张桂桢, 李明, 等.某区军队医院医疗合作项目经济管理情况的调查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 2011, 21 (11) :1250-1251.DOI:10.3969/j.issn.1004-0188.2011.11.046.

[4]王彤.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对提升医院竞争力的若干看法[J].经济视野, 2014, (13) :171-172.

[5]王群.医院经济管理与成本费用控制措施分析[J].商, 2013, (10) :18.

论医院医疗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篇3

【摘要】 医疗服务行业不仅是一种高技术含量的行业,而且还存在着较高的风险 医疗风险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所有的医疗过程在收获利益的同时,通常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对医疗风险管理的研究近年来一直作为医疗活动管理的热点论题,国内外的一些大规模医院已经展开了长期研究。文章由浅入深,通过描述对医疗风险的特征认识,探讨了医疗风险的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措施,最后延伸至风险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医疗风险;风险管理与控制;医患纠纷

医疗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都可能导致医疗风险,后果可大可小,严重的可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据调查,我国各类疾病的临床误诊率基本维持在30%,而难治愈疾病的误诊率已经超过了41%。中国医院管理协会的调查结果显示:个别罕见病种的误诊率达到89%。医疗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尽量降低医疗服务过程中各种风险因素的发生机率,确保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医院要提高医疗质量,健全医疗管理机制,从根本上避免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的发生。如今,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大规模医院已将风险管理的理论引入到医疗风险的控制工作中,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降低医疗风险起到了显著作用。1 医疗风险

世界医学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医院对病人的医疗效果。但在另一方面,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确定的风险仍不可忽视。因为即使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治疗也可能存在风险,例如早在80年代就有丙肝病毒通过输血传播的病例,却在1989年才发现这种病毒。医疗风险具有双重性定义,对患者,医疗风险是指在整个医疗过程中,所有可能导致自身伤害事件的不确定性因素;而对医院,医疗风险是指整个医疗过程中因院方过失而导致的不安全事件的风险。

可预见或者不可预见的医疗风险普遍存在于医院的各工作科室、醫疗环节。例如医院为维护自身利益,拒绝患者的合理要求而引发的风险;患者及家属期望过高,院方未能达到其预期结果而行为过激导致的风险;医院对患者用错药或使用的药品产生严重副作用而引发的风险;在医疗过程中,因医护人员技术或心理因素导致治疗出现差错而引起的风险等。因此不仅患者、医生,医院、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厂家都担心医疗风险的发生。患者和医院也应充分认识到一点——要完全杜绝医疗过失是不可能的,这是由于医疗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工作的综合性以及病人的治疗方式因人而异,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医疗事故的调查结果也充分证实了此观点。因此,目前最重要的是熟悉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最大可能的降低风险以提高治疗效果。2 医疗风险管理和控制的主要方法

医院管理层必须担起风险管理和控制的重要任务,熟悉风险预测及评估方法,做到防患于未然。首先通过审查高风险分布图,掌握更多风险发生的资料,正确识别风险类型,为风险评估做好准备工作,然后针对不同的风险事故采取相应措施。医疗风险发生后,如何处理医疗风险就上升为医疗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处理医疗风险的措施主要有风险预防、风险回避和风险转移。综合运用各种处理策略来应对医院多变的医疗风险,才能控制和减少风险,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机率。为此,院方应加强以下工作:

其一,坚持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聘用具备专业技能的职工,定期进行专业和服务技能的培训,以控制因医护人员操作而导致的医疗风险。其二,加强临床督导,规范医疗行为。医院应强化指导制度,由专科医师从旁指导初级医生,及时纠正医疗误区,并设置相关的硬性规定。其三,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从控制风险的理念出发,尊重病人享有的正当权利,改善服务模式,由以往“医生说一不二”的集权制度转换为“医患交换心得,双向沟通”,以患者为中心,这样患者也更积极地配合治疗,可避免因患者对院方的误解而引起的医患纠纷。其四,定期申报医疗事故。在医疗风险涉及法律问题时,及时通知患者及家属,双方可进行沟通协商。

对患者及家属而言,也应该考虑医院的技术水平和自身病情实际情况,理解医疗过程中医疗风险的不确定性,这样也更利于病患的治疗。3 医院医疗风险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临床专业包含很多医学分支,不同的专业每天面临的患者也不尽相同。医生在分析、诊治各种疾病的同时,对患者及家属应履行告知沟通义务,要准确诊断出患者病情,并制订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必须保障治疗地无间断进行。不应只考虑院方利益而隐瞒患者病情,进行对病情无效的治疗,这样不仅耽误疾病的治疗进度,反而更易导致医疗风险的发生。治疗过程中,医生应遵守医德,对待工作要认真负责。患者和家属也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面对突发情况要保持良好心态,不能一味责怪医生,这样才能避免纠纷。

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 篇4

整改措施

本月在科主任和护士长的带领下,感染科全体医护人员认真研读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考核细则》,制定了与我科密切相关的各项制度,并组织实施,制定出医疗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的具体目标和计划,组织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解读、《抗感染药物使用管理规范》,进行了多次业务学习及常见传染病的相关诊疗流程培训演练,与医院签订了《行风责任状》。

经科室医疗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小组开会研讨本月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状况后,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条例学习理解不透彻,十三项核心制度及相关制度落实

不到位。质量控制管理力度不够。

二、工作缺乏创新,新知识、新理论学习掌握不够,开展新业务少,科研缺乏临床

实践;抢救技术和应急能力差,一些急救设备操作不熟练。

三、病历书写质量存在一定问题,如:中间诊断书写不及时、不规范,项目不全、签字不到位,医嘱变动后病程中未详尽记录。

四、医患沟通、医护沟通不及时、不到位,给日常工作造成不便。

五、住院条件相对较差,医务人员缺乏,工作压力大、负荷重。

商讨确定进一步整改措施:

一、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认真学习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有关条例及管理办法,学习公立医院改革文件精神,学习核心制度等及各级各类人员行为规范、岗位职责,要求每一个医务人员遵守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及职业道德。认真履行岗位责任,努力做到团结上进、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为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水平、业务素质,应定期组织业务学习、病例讨论,通过学习讨论使每一位医务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都能做到对技术精益求精、积极进取,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同时,提高医务人员医德水平和人文修养,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转化为医务人员的自觉行动。

二、加强质控管理,提高医疗质量。

要进一步完善质控管理体系,加强质控管理。推行医疗质量与安全问责制,完善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考核 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诊疗技术操作规范,进一步规范病历书写格式及医学用语,做到书写完成及时、项目齐全、签字到位、病情变化时医嘱与病程记录相符,及时向患者家属履行告知义务,严把病历质量质控关,杜绝不合格病历存档。针对目前抗生素滥用或不合理使用的现状,加强培训指导及督查到位,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医院感染发生,并开展合理用药学习及考核。规范处方书写,定期对处方进行抽查、点评。切实提高医疗风险防范意识,杜绝医疗质量和安全问题的发生。

三、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提高诊疗水平。

加强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认真学习急救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我科室全体医务工作人员急救知识培训,学习各种急救设备操作。

四、强化药事管理小组职责,确保病人临床用药安全。

药事管理小组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条例》,加强培训、监督和管理,以保证临床用药、医用材料等质量合格、安全,符合临床使用要求。进一步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并按时上报。及时清查并上报近效期药品,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2012年4月感染科医疗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现状及进一步

整改措施

本月在科主任和护士长的带领下,感染科全体医护人员继续学习《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考核细则》,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各项制度,进行了多次业务学习及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加强培训“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开展病历书写质量评比。

经科室医疗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小组开会研讨本月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状况后,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门诊日志登记不全、登记不祥或未按要求登记,当时未明确但过后确诊的传染

病未补登记,地址不详细是普遍的问题。

二、病历书写仍有如:中间诊断书写不及时、不规范,项目不全、签字不到位,医

嘱变动后病程中未详尽记录的问题。

三、抢救技术和应急能力仍不够娴熟。

四、纪律管理有所松懈,存在迟到、早退现象。

商讨确定进一步整改措施:

一、利用管理日,统一检查门诊日志,地址必须登记到门牌号,检查传染病上报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进一步加强流感样病例检测、不明原因肺炎检测及腹泻病例检测,麻疹病例必须留血样并送CDC,同时上报传染卡。

三、加强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认真学习急救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我科室全体医务工作人员急救知识培训,针对既往发现的不足和薄弱环节有的放矢,注重实效性;根据感染科病种情况及特点,制定危重病人抢救流程,要求各级医生熟练掌握危重病人抢救流程,提高抢救成功率。

四、制定并认真实行病人安全目标,建立和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确保在医院医务部及感染科领导下对消化道、呼吸道、血液、体液等传染疫情及发热疫情等传染病进行及时有效的上报、隔离、控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防护制度,落实执行门诊患者预检分诊制度。

五、严肃劳动纪律,认真履行岗位责任,认真落实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制度,有无故迟到、早退、脱岗、窜岗现象者,一经发现,严肃处理,扣罚当月奖金,并与年底考评直接挂钩。“门诊时间神圣不可侵犯”,任何医生不得以任何理由脱离门诊岗位。

六、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对我科全体医务工作人员进行密切联系本科室的诊断学、内科学、传染病学、三基训练等的业务学习和心肺复苏、穿脱隔离衣、胸膜腔穿刺、腹腔穿刺等技能操作强化培训并进行有效的考核和改进。

七、优质服务,端正行风,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优化流程,方便病人,优化就医环境:要求我科全体医务工作人员务必做到:不私自收取病人和家属的现金,不接受病人和家属的红包、物品等,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回扣、提成等不正当收益,不推诿和拒诊病人,不出具假证明。

医疗质量控制 篇5

手术科室医疗质量考核标准考核评分项目 分值考 核 内 容考 核 检 查 方 法扣 分 原 因得 分 医疗质量 组织与管理5各科室有主任、护士长、总住院医师组成的“质控小组”;每月1次医疗质量自查(病历质量、医疗规章、医疗安全);自查结果有记录、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和意见。提问质控小组成员2人:介绍质量自查情况;查质控记录:无组织扣3分,未开展工作扣3分,无记录扣2分,记录不齐全扣1分/项。医疗规章制度首诊负责制度5接待病人不得推诿,首诊医师一旦接诊,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科和转院等工作负责到底。收集患者及临床各部门的投诉意见,发生一起扣5分。三 级 医 师 查 房 制 度 5 住院医师对所管的病人每日上、下午至少各查房一次;主治医师每日查房一次;对新入院患者2日内(重、危患者24小时内)必须有一次 上级医师查房,审查新入院及危重患者的诊疗计划;病危患者每天、病重患者至少2天、对病情稳定的患者至少3天记一次病程记录;疑难、危重病人必须有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的查房记录;首次病程记录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病人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入院记录;主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在患者入院48小时内完成,(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有1次记录。抽查5份住院病历。询问在院病人5人,未按时限完成查房一次扣1分,入院两天内无上级医师查房扣3分,上级医师无签字一处扣1分,未按时完成入院记录或首次病程记录一份扣3分;查房病程记录不确切或不规范一处扣1分。急诊 会诊 制度5 急诊抢救在5分钟内到位,急会诊在10分钟内到位,平会诊在24小 时内到位;会诊医师须总住院医师或以上职称,紧急会诊可由值班医师先行现场处理,同时上报本科室二线值班医师,后续处理由二线医师负责指导执行;会诊医师应认真填写会诊意见(包括临床情况、诊断意见、处理措施及相关诊疗建议等内容);会诊意见的执行情况应由主管医师在病程记录中如实反映。抽查当天的会诊单;访问当天收治的急诊病人;现场模拟呼叫或根据投诉意见,一次不到位扣2分,发现一人不及时扣2分;会诊项目填写不全、病历摘要简单、缺项等每次扣1分;会诊意见为在病程记录中如实反映扣2分。疑难危重 病例讨论 5 普通病人入院1周、危重病人入院3天内不能确诊或疗效不确切的病例,应及时组织讨论,并有讨论记录,讨论记录应符合规范。查入院10天内病例或危重病例5例,查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 发现1例未做到扣4分,记录不及时每例扣2分,记录不规范每例扣2分。规范执业与 指令性任务 5检查科室无证照医师书写医疗文书且无上级医师签字,执业活动符合《执业医师法》,无超范围执业。认真完成上级下达的指令性任务。查运行病历10份,违反执业医师法一票否决(不得分),不 规范执业每例扣1分。指令性任务不完成每次扣1分。死亡病例讨论制度5 住院病人死亡后1周内举行讨论,由科主任或副主任以上职称的医师主持;讨论内容包括死因、死亡诊断及对治疗抢救措施的分析总结和应吸取的经验教训、改进意见、措施等,讨论记录应符合规范。查科内死亡病例病历,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发现1例未讨论 不得分,讨论记录不规范1处扣1分。围手 术期 管理 制度5 对中、大手术要有术前讨论意见(对术前诊断、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麻醉方式、输血选择、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等进行认真讨论并做好记录),术前要有术者查房记录,择期手术术前有麻醉师查看病人的意见记 录,完成术前小结,完成常规的术前准备及必要的辅助检查。高风险手术须履行审批手续;手术病人必须有安全核查表和风险评估表。术 后首次病程记录在术后即时完成,术者(或一助)24小时内规范完成手 术记录、有签名、有记录时间,术前各种知情同意书内容完善、签名符 合规定。查大、中手术病历5份,无术前讨论记录每例扣2分,无术 者查房记录每例扣1分,无术前小结每例扣1分,高风险手术 无审批每例扣1分;术后首次病程记录不及时完成每例扣1分,手术记录不及时完成每例扣1分,术者未及时签名每例扣1分;输血、麻醉、手术同意书无患者/家属签字每例扣2分,无医 师签字每例扣1分,未完成常规的术前准备或缺必要的辅助检 查扣1分。全国注册建筑师、建造师考试

ICU医疗质量控制制度 篇6

一、ICU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为保护患者利益、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我科特制定以下医疗质量管理措施 :

1、严格依法从医,杜绝无证行医。

2、从医院全局出发,积极配合院里工作,与其他科室相互配合。

3、设立医疗质量监督组,科主任负责组织科室质量监督活动。

4、科室坚持患者第一、医疗质量第一的宗旨。

5、严格掌握有创性检查及治疗适应证,作好术前准备及术后工作,严格遵守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制度。

6、加强病例书写质量的监控。病历书写及时、准确,严格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要求书写。

7、加强疑难、危重病人的管理与治疗。

8、落实、强化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9、加强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的管理。

10、加强护理质量的管理。

11、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

12、加强医疗风险的管理,加强医患沟通制度的执行。

13、加强危机管理,强调对突发意外事件防范措施及处理的优先原则与次序,提升应急、应变能力;制定了《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4、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二、ICU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一)质量管理

1、科主任负责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落实“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内容要求,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及工作制度,体现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2、每月召开1次科室质量与安全讲评会议,内容要体现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有记录;

3、科室对医护人员进行心肺复苏等技能的教育及培训,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考核复苏后基本生命支持的技能,有计划,有记录。医院每半年进行抽查考核1次。医护人员心肺复苏技能应达到较高水平;

4、制定全员培训计划和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的培训规划,做到知识不断更新。积极引进新技术新业务,有相关培训内容、讨论记录和操作

规程,有代表科室特色及水平的技术项目。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全过程。

(二)医疗规范

1、有危重症患者常见多发病“临床诊疗指南”及“医疗护理操作常规”,能熟练运用“诊疗指南”和“操作常规”指导临床工作。制定患者收入、转出ICU的标准、原则及流程,确保患者得到连贯的、标准和规范的医疗服务;

2、有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规范,有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督查记录及处理措施;

3、有合理使用血液与血液制品的规范,有合理使用血液与血液制品的督查记录及处理措施;

4、有基本和必需的抢救设备与设施目录,其配置符合二级甲等医院数量要求,保持抢救设备完好备齐,有专人管理,每日交接班。有人工呼吸机和其他抢救设备使用记录和操作规程及保养纪录,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操作设备。有设备不足时的紧急调用方案;

5、有科室专业特色的“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专人管理,有应急预案,有记录。对MRSA、MRSE、ESBL等MDR感染患者应予适当隔离(转入单间)。

(三)医疗安全

1、医护人员熟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内容要求,落实“科室防范医疗纠纷及事故发生的重点措施”,制定科室“医疗差错及事故报告处理制度”,建立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本,对发生的医疗差错及事故要立即报告医务科,并登记、讨论;

2、有“疑难危重症患者诊疗方案确认流程”,患者病情发生变化需临时改变诊疗方案时要按照“住院患者诊疗方案临时改变时的决定程序”进行,患者诊疗方案的制定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确定;

3、对医疗活动中发生的异常医疗信息要及时请示报告,增加工作的危机感和机敏性;

4、建立“危重患者管理制度”,科室应加强对危重患者的管理及观察,进行全科讨论,对科室难以处置的危重患者应及时填写“危重患者报告书”上报医务科;

5、建立“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及“新开展有创操作报批制度”;

6、履行各项告知程序,落实诊断、治疗、操作告知义务,充分尊重患者权益,需患者知情同意的诊断、治疗和操作项目,科室要列出目录,各级医师应熟悉目录内容。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拒绝复苏和放弃维持生命支持治疗的权利和责任。

(四)病种质量控制

1、有医务科对ICU的质量监控制度,有记录。有临床、医技科室支持制度,使重症患者能得到医院提供的优先诊疗、检查等服务;

2、收治患者的适宜性。制定患者入、出室“危重程度评分”制度并得到落实,有实施纪录;

3、治疗方案的正确性。诊疗方案的确定应由具备本专业资格的主治医师负责;疑难危重患者的诊疗方案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人员制定;诊疗方案中有避免并发症的内容;病程记录中有诊疗方案及实施的内容。对执行诊疗计划中出现的问题要有明确的变更或调整程序;

4、检查与处理的适应性(适应症、检查时机、适宜的间隔、是否有针对性等),医技科室检查项目(CT,MRI,彩超等)与诊治工作要相关。有创操作(介入治疗、内镜、血管造影等)项目与疾病诊治要适宜;

5、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处方、医嘱要以本院“用药指南”或规范为基础,医师、护士应知晓本科常用药物的信息(适应症、禁忌症、配伍禁忌等),重点是感染患者抗生素使用的适宜性(剂量、途径、疗程、抗生素选用档次、联合应用的适应症等),抗生素应用要有细菌培养与药敏检查结果的支持。细胞毒性药、特殊药物的使用要注意使用依据与给药方法,避免同种重复用药,对易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在使用前要向患者进行交待,并将相关内容记录在病历中。如发生不良反应要按制度规定及时上报;

6、处理急危重症患者的应急反应能力。制定“科室处理急危重症患者的应急预案”,对预案内容进行模拟训练,要求熟练掌握、反应迅速。有明确的“人员紧急替代制度”并保证联系通讯工具畅通,以使出现各种突发事件时相关人员能确保按时到位。

7、疗效与转归。有本科常见病的疗效与转归的数据资料(收治例数、床位使用率、院内感染率、好转率、治愈率、病死率等)。有与院外先进水平比较的诊治项目。

(五)医疗核心制度

1、三级查房制度:严格落实查房制度,保证查房次数和及时性,查房前做好各项准备,查房时按规范进行,结合国内外进展,重点解决诊疗中的疑难问题,做到解决实际问题与提高诊疗水平相结合。注意查房礼仪,不在患者面前随意谈论病情,以保护医密。

2、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应在患者死亡一周内进行讨论,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主持,并记录。

3、疑难危重病例会诊讨论制度: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主持,根据病情进行讨论并记录,会诊医师应为主治医师级以上人员,在24小时内完成。

4、晨会与值班交接班制度:医师要严守工作岗位,有事外出要告知值班人员去向,科室要建立医师交接班记录本,危重患者进行书面及床头双交接班,每班有记录。

三、重症治疗病房医疗质量管理小组

组长: 李新科

副组长: 陆薇

组员: 包松雄、胡玉平、沈启、郑红、马佩佩

工作制度

1、每月定期开会,讨论科室医疗、护理质量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加强医疗质量好管理,做好医疗质量登记,负责落实到人。

3、组长每季度组织一次经验交流,查摆问题。

工作职责

组长职责:

(1)负责整个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及监督。

(2)指导副组长安排、布置医疗质量管理事宜。

副组长职责:

(1)在组长的领导下,带领组员及时完成科室医疗护理的质量管

理工作。

(2)定期检查组员的工作完成情况,及各项工作记录情况。

(3)督促未完成工作的组员完成工作,对不能胜任管理工作的组

员可随时更换。

组员职责:

(1)在副组长的领导下,认真完成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2)积极参加科室有关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的会议及工作。

医疗设备安全与质量控制浅谈 篇7

(1) 医用设备生产企业的资质和技术水平。医用设备制造完成的同时它的安全控制就已经开始, 相对于资质齐全技术成熟的大型生产企业, 资质不全的小规模生产企业的产品在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就需要予以更多的关注, 作为医用设备安全控制的源头, 选择可靠的口碑好的企业生产的设备是一个好的开始。

(2) 使用者操作方法的正确与否。在设备使用的过程中, 使用者的素质和专业水平也会直接影响到设备的运行状态安全与否, 简单的比方, 除颤仪的使用就需要在充满电以后保证没有其他人员接触到患者身体的时候才能进行除颤操作, 而如果操作者忽略了这个安全操作的细节, 那么很有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的事故。所以在设备投入使用的同时针对使用者的实际情况而组织生产厂家的工程师对使用者进行一个系统的培训是十分必要和很有帮助的。

(3) 设备管理者的预防性维护。除了以上两个因素以外, 设备管理者也就是我们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日常预防性维护对设备的安全使用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项工作从建立专属的设备维护档案开始, 档案内容必须包含四个方面, 1) 预防性维护的周期:比如CT、磁共振等设备以3个月为周期、呼吸机、麻醉机以6个月为周期、心电图机监护仪等以1年为周期, 根据仪器的使用频率制定合适的维护周期是增加工作效率的关键;2) 维护内容:涵盖除尘、电气安全测试、设备测量参数准确度测试等 (如呼吸机潮气量和氧浓度的测试) , 对维护项目一一列项可以保证维护的全面性;3) 出现过的故障的现象及处理方法。工整记录下仪器历史故障的现象及处理方法有助于工程师快速找到故障原因和处理方法;4) 法定周期计量检定标识:将周期检定标识贴于设备上可以直观的表现设备状态。以上四点再结合使用者的用前测试就完全可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率在90%以上。

2 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设备安全管理的做法

(1) 设备外观完整度判断以及绝缘性能检测。首先, 全面观察设备, 确认设备完整无缺, 仔细观察设备电源连接线的表面是否有破皮造成的金属线外露现象。其次, 判断设备绝缘性能, 设备在不接通电源的情况下接通设备开关将万用表调到电阻值最大档位分别测量电源插头地线与火线。零线与地线, 理论值为无穷大。而实际使用情况下某些设备阻值大于20MΩ也属于正常范围。

(2) 判断接地安全。接地安全是任何设备最基础的安全保障措施, 良好的接地可以有效的保护设备和使用者及被使用对象的安全同时让设备在一个更稳定的状态下运行, 判断接地安全的方法如下:

首先在关机状态用万用表的电阻或者测二极管的档位检测电源插头的地线与设备接地即机壳部分是否联接良好, 如果连接良好那么电阻值会非常的小或在二极管测试档位万用表会发出蜂鸣声。然后接通电源同时开机, 机壳对地的电位理想状态是几乎为接近0V, 当然小于3V都是合格的。但具体情况还需根据被测设备对接地的要求和地线的状态而定。

一但发现有异常的漏电压, 工程人员就必须立即对设备进行故障维修。

(3) 管路密封性检查。常用到的呼吸机和麻醉机在管路密封方面的检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定期对管路进行测漏很有必要。当该类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时可以观察对应设置的氧浓度值和测量的氧浓度值是否一致, 当出现两值偏差较大的情况、同时确定氧电池和流量传感器工作正常时就需要检查管路密封是否正常。而如果潮气量的测定值比设置值低很多, 那么可以断定管路肯定存在着严重的漏气现象。

同样的道理, 当接于供氧用管路或负压管路上的压力表或负压表的示值与正常工作值有较大偏差时, 肯定就需要注意检查并找到管路的漏气部分并对其进行修补。

(4) 传感器和继电器以及指示灯等元件的工作状态检查。传感器和继电器以及指示灯用于许多医疗设备中, 而这一类元件的工作正常与否与设备的安全使用有很大的关联, 比如我院新生儿科常用的新生儿蓝光治疗箱, 如果控制该设备加热的继电器磁化或卡死则设备内部的温度会一直上升而如果测量内部温度的传感器也出现了故障而无法进行温度过高报警同时反映在工作指示灯上的话就极有可能会酿成人员伤亡的事故。所以对该类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在对类仪器进行温度准确度测量的时候在设备内部放上温度计, 设置设备加热温度, 观察设备自身显示温度和温度计示值是否一致当温度计显示设定温度值时设备加热是否停止。进行如上测试后再进一步将加热温度值设到报警示值以上, 待温度达到报警温度后设备是否能够正常报警, 同时观察指示灯是否正常工作。当然这类设备的使用也需要临床使用者的配合, 使用者的有效监控可以有效避的将事故防范于未然。

(5) 示值表的计量检查。我院常用的氧压表和负压表等压力表的正常与否也关系到相关设备的运行正常与安全, 在日常工作中对压力表和负压表进行法定计量周期检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该项工作能保证平时使用的压力表和负压表处在一个良好的安全的状态下工作。

3 结论

良好的医疗设备安全与质量控制是医用设备正常高效运行的有效保障, 管理者在具体管理的方式方法上细分, 结合医用工程人员的技术支持再加上临床使用者的配合, 医用设备的运行环境将会越来越好, 而故障发生的概率会越来越低, 相应的医疗质量和安全保障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赵雁平.加强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 应要把握的几个环节[J].中国医学装备, 2009 (05) .

[2]夏慧琳, 高关心, 安文昊, 苏永兴.三级甲等医院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实践[J].中国医疗设备, 2010 (01) .

[3]王海鸣.郭伟.张志波.医疗设备应用安全及质量管理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 2010 (11) .

[4]张卓斌.张远林.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与计量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东南国防医药, 2013 (01) .

[5]孙小立.医疗设备应用安全与质量控制管理的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 2013, 26 (10) .

[6]梁洁银.医疗设备质控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医疗设备, 2014 (05) .

医疗废物管理现状与处理流程 篇8

【关键词】医疗废物;流程;现状;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625-01

为了杜绝医疗废物对社会造成危害,提高医疗废物管理的水平,笔者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在进行医疗废物管理时,注重在员工中树立管理新理念,针对医院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制定具体流程,在保护环境、防止疾病传播、保障健康和控制医院感染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1 医疗废物管理现状

1.1 分类不清 目前,部分医护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不能正确分类。医疗垃圾混入生活垃圾,或将生活垃圾混入医疗垃圾内。而医疗垃圾更不能正确分类,将药物性、病理性废物混入感染性废物。有的甚至将损伤性废物也放入感染性废物内,有的则直接放入生活垃圾袋内。一旦流入社会,会导致疾病的扩散传播,给社会稳定和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1]。另外,一些医务人员甚至将使用后的利器随手丢弃,还常常造成被医疗锐器刺伤现象[2]。

1.2 认识不足 培训缺乏  缺乏培训教育,临床兼职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不重视,责任心不强,致使具体执行者不能按要求处理医疗废物。具体执行者如暂存处工作人员、科室保洁人员,一般来自社会招聘人员,流动性大,素质较低,相关知识不足,防范意识差,对法规、制度学习不到位,认识不足,对工作流程不清。在收集运送医疗废物时不能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导致自身或医院内环境污染;有的甚至将用过的输液器、针管等偷偷拿走,或卖给不法收购者,导致医疗废物流失。

1.3 制度不完善 组织不健全 制度缺乏可操作性,执行起来有困难。缺少监督,没有实行责任制,致使医疗废物管理流于形式。有的即使健全了管理组织,也只是应付上级检查,不能发挥作用,使医疗废物管理处于混乱无序状态。

2 流程

我院近几年采用以下流程对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取得满意效果。流程:

科室产生医疗废物→分类放入垃圾箱黄袋内(利器放入利器盒)→四分之三满时由各科保洁员打包、封存,按分类登记数量,护士与保洁员交接并签名,粘贴标签(标明产生科室、废物名称)→送暂存处,按分類入收集箱内→保洁员与暂存工作人员交接,登记数量并签名→暂存处加锁→潍坊市医疗垃圾集中处理中心每1-2d专车运送→登记、开具五联单→暂存处对场所及工具进行消毒。

3 措施

3.1 完善制度,健全组织 制定相关制度,建立约束机制。成立医疗废物管理组织,核心成员有分管院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临床科主任、护士长及相关人员组成。在院感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责任明确,分工细致。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医务科充分发挥监督管理职能。

3.2 签订协议,实行责任制 医院与市环卫局医疗废物处置公司签订协议书,由其全权负责医院医疗废物的运送、处置工作。医院与科室签订责任书,科室护士长为本科医疗废物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医院感染管理科承担监控、指导、培训职责,并与医疗废物暂存处签订责任书。各产生科室与物业保洁公司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分工明确。

3.3 组织实施 制定医疗废物处置流程图,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专职人员每日下病房查看,发现垃圾混装等不符合流程的现象及时纠正,并以书面形式分别向科室反馈。对医疗废物的运送、收集工作进行检查,如属保洁人员问题,则对保洁公司实施经济处罚。科室护士长对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等进行监督,对保洁人员的操作进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4 培训 对新上岗员工、实习、进修人员、物业保洁等人员进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相关法律、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让其接受新理念,自觉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并组织考核、考试,合格者方能上岗。对老员工通过授课、科内学习、发放宣传小册子等形式,宣传有关医疗废物的危害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医务人员环境卫生意识和“标准预防”意识,促进人们积极地配合医疗废物管理。在全院员工中树立正确处理医疗废物的理念,使医疗废物处理制度化、程序化。

3.5规范化管理

3.5.1 严格分类 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分类,避免生活垃圾混入到医疗垃圾,以增加不必要的支出。同时也避免将医疗垃圾混入生活垃圾,造成二次污染。损伤性废物放入利器盒内并正确使用,严禁重复使用。

3.5.2 包装符合要求 使用专用垃圾箱,医疗废物用黄色带标识的专用箱, 包装袋标识清楚,材质耐用,利器盒达标,医务人员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包装物或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液和其它缺陷.送暂存处前检查标签项目是否齐全。严格按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分类收集,防止污染环境及传播疾病。

3.5.3 防止流失及污染 医疗废物管理专职人员或者科室保洁员每天使用防渗漏、防遗撒的专用运送工具,从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本单位确定的内部运送时间、路线,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运送过程中应防止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对运送工具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运送过程中防止污染、渗漏、破损,日产日清。暂存处存放不超过2d。

3.5.4 交接 认真交接签字,科室与保洁人员之间、保洁人员与暂存处工作人员之间、暂存处工作人员与集中处理中心人员之间都要认真交接、登记并签名,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3.5.5 防止刺伤 做好防护,接触医疗废物的工作人员应注意个人防护,严格着装操作,掌握消毒隔离常识,防止医疗垃圾渗透和污染,一旦自身被污染或被锐器刺伤时要立即采取处理措施,按针刺伤应急程序处理。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定期查体,进行免疫接种,防止职业伤害。

4 讨论

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从而减少疾病。医院感染流程管理是以患者为中心,以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为核心,以简捷、有序、安全、实用为原则,设计并注重实施,达到医院感染工作层次性管理的目的。流程管理使医疗废物管理程式化,可操作性强,使医疗废物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合理的流程与正确的措施是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卢丽,范亦明,马静,等.医疗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9):1134.

耳鼻喉科医疗质量控制方案 篇9

一、目的

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不断优化医疗环境,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减少医疗差错,杜绝医疗事故,提高科内业务人员业务素质;促进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目标

通过医疗质量控制方案的推行,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建立明确的职责权限,相互监督与制约,相互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制度化,设施规范化,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三、健全质量管理及考核组织

1、成立院科两级考核管理组织和三级质量控制体系,临床医技科室主任、护士长及质控员组成科室质量控制小组;科内结合本科业务工作实际制订诊疗护理常规和操作规范,并督促贯彻执行。对医疗、护理、医技、功能、教学科研、病案质量实行全面综合管理。

2、建立三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科内质控小组对本科医疗质量进行指导考核,形成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院质量检查考核小组,科室质控组三级质量管理考核体系。

3、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同时负责病案管理、药事管理、感染管理、输血管理、医疗事故预防等相关事务工作。

四、严格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

1、严格依法执业,建立准入制度,对人员、器械特别是置入性器械、新业务、新项目的准入管理,规范各类人员执业范围,严禁跨专业收治病人。

2、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操作规范,加强医疗环节管理,科主任、护士长及质控小组要认真负责,严把医疗每一个环节质量关。

3、严格各项医疗、护理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重点对核心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执行。

五、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制度

认真落实医疗垃圾的收集与销毁工作,核对传递染病上报情况,检查各种感染管理工作,提出整改意见。

六、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医疗卫生法规,学习业务知识

抓好继续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严抓“三基”“三严”强化训练,达到人人过关,将“三基”“三严”的作用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质量管理的始终。

七、建立缺陷管理制度

各个医疗环节严把质量关,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建立业务人员技术缺陷档案。

耳鼻喉科

上一篇:令我难忘的老师作文下一篇:河北省城市建设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