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

2024-10-12

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通用7篇)

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 篇1

禹州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

1.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

2.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率100%

3.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比例100%

4.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

5.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

6、治愈好转率≥90%

7、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

8、儿科基础服务设施设备合格率100%

9、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率100%

10、儿科抢救药品配备率≥98%

11、儿科抢救药品合格率100%

12、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13、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14、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95%

15、院内母乳代用品推销为0

16、新生儿疾病筛查率≥75%以上

17、新生儿死亡率<8‰

18、新生儿破伤风率0

19、出生缺陷报告率≥95%

20、院内孕产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75%

21、综合满意度≥90%

22、重危病人抢救成功率≥88%

23、病历合格率≥90%

24、处方合格率≥95%

25、平均住院日≤15天

26、病床使用率70-80%

27、病床周转率≥30%

28、医院感染率≤10%

29、医院感染漏报率≤20% 30、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0%

31、临床医护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80%

32、住院病历5日回收率100%

禹州市妇幼保健院

产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

1、病历甲级率≥90%

2、三日确诊率≥95%

3、门诊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0%

4、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0%

5、治愈好转率≥90%

6、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7、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

8、病房抢救成功率≥84%

9、常规器械消毒合格率100%

10、院内感染率≤10%

11、仪器、设备完好率≥100%

12、病床使用率≥65%

13、服务质量投诉率为0

14、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

15、无菌手术甲级切口愈合率≥97%

16、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5%

17、住院产妇死亡率≤0.2%

18、活产新生儿死亡率≤0.5%

19、麻醉死亡率≤0.2% 20、医务人员母乳喂养技巧合格率达100%

21、按需哺乳率达100%

22、除医学指征外院内纯母乳喂养率达100%

23、非医学需要剖宫产率≤8% 24、24小时母婴同室率>95%

25、无违反《国际母乳代乳品销售守则》现象

26、产后母乳喂养宣教覆盖率达100%

禹州市妇幼保健院

产科、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指标

一、将有关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方法告诉所有的孕产妇:

1、通过多种形式向孕产妇传播母乳喂养的知识和技能;

2、100%的孕产妇接受过母乳喂养的宣教。

二、帮助产妇在产后1小时内开始母乳喂养:

1、90%以上的新生儿在生后1小时内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并进行早吸吮,皮肤接触及早吸吮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

2、促进自然分娩,近3年非医学需要剖宫产率逐年降低。

三、指导产妇如何哺乳,以及保持良好的泌乳:

1、产科、儿科/新生儿科的全体医护人员具备指导哺乳的能力;

2、80%以上产妇掌握正确的哺乳和泌乳方法。

四、除母乳外,禁止给新生儿吃任何食品和饮料,除非有医学指征:

1、除有医学指征的新生儿外,80%以上的新生儿出生后即开始纯母乳喂养。

五、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

1、除有医学指征母婴分离外,产妇和新生儿应24小时在一起,每天分离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

六、鼓励按需哺乳:

1、新生儿喂奶间隔时间和持续时间没有限制,每天有效吸吮次数应不少于8次(包括夜间哺乳)。

七、不要给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吸人工奶嘴或使用奶嘴作安慰物:

1、在母婴同室内,100%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未使用过奶瓶、奶嘴

或安慰奶嘴。

八、促进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建立,将出院的产妇转给这些组织,并提供后续服务:

1、帮助社区建立母乳喂养支持组织,并开展人员培训;

2、配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好产妇、婴儿出院后母婴保健服务工作;

3、建立母乳喂养咨询门诊,解决在母乳喂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利用各种形式,为出院产妇提供母乳喂养支持服务。设立本机构母乳喂养热线电话,并告知出院产妇。

禹州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工作人员岗位责任目标 一、三级查房制度:

1.住院医师每日至少早查房、晚查房两次。查房期间对患儿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进行评估;向患儿母亲宣教母乳喂养知识,强调母乳喂养优势,指导母亲哺乳,掌握患儿进食母乳时间、量及大小便情况,评估患儿是否摄取足够营养;检查暖箱、蓝光箱的安全性;检查新生儿病室消毒器具是否完整;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危重、疑难疾病患儿病情,汇报在院母婴纯母乳喂养率;

2.主治及副主任医师每天查房一次。查房期间对危重、疑难疾病患儿病情进行分析、评估及诊断;教授住院医师、实习医师母乳喂养知识;对医疗质量、在院患儿母婴同室率及母乳喂养率进行质量评估;

3.科主任每周至少查房两次。定期在病区开展母乳喂养知识教育,病房现场指导母亲正确喂养婴儿;对哺乳困难母亲进行辅助哺乳、姿势矫正;对危重、疑难疾病患儿病情进行分析、评估及总结。

4.余参照《医师三级查房制度》规范执行。

二、病历质量管理:

1.住院医师对新入院病人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指导患儿喂养方案;告知患儿家长病情、疾病发展及可能预后,需进行的各项检查及化验,治疗方案等;

2.住院医师每日及时完成病历书写,保证病历质量的及时性、全面性、准确性;

3.住院医师巡视病房时检查病房安全及消毒措施,检查蓝光箱、暖箱、新生儿抢救器具的完整性及安全性,预防医疗不良事件发生;对已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进行评估及回报;

4.医疗质控小组成员定期对病历质量、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等进行质控评估。

三、母婴同室管理:

1.儿科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新生儿病室安全质量管理》《儿科母婴分离管理》及《母婴安全管理》,确保在院患儿母婴同室率达 90%及以上。

2.住院医师及护士巡视病房时,对患儿及看护者进行身份识别;

3.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避免母婴意外伤害;

4.能识别患儿哭闹原因,并予以初步处理,不能识别原因时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四、母乳喂养管理:

1.儿科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母乳喂养规定》,确保在院患儿纯母乳喂养率达95%及以上;在院 100%的患儿母亲掌握母乳喂养知识。

2.住院医师对新入院患儿家长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给予患儿饮食指导;

3.住院医师查房时指导母亲哺乳,矫正错误哺乳姿势;

4.住院医师能够对患儿进行饥饿及哭闹识别,并指导患儿母亲喂养;

5.对于存在乳头内陷、乳腺阻塞母亲,医师手法辅助泌乳及哺乳。

六、质控小组定期对母婴同室率、母婴安全管理、新生儿病室安全质量及母乳喂养率进行质量评估。

禹州市妇幼保健院 产科各级医师岗位职责

一、科主任职责

1.在院长/分管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预防及行政管理工作。科主任是本科室诊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第一责任人,应当对院长负责。

2.协助医院进行新员工培训,产科全体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接受18小时母乳喂养知识及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才能上岗。

3.定期讨论本科在贯彻医院(医疗方面)的质量方针和落实质量目标、执行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文件。

4.根据医院的功能任务,制定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5.领导本科人员完成门诊、急诊、住院患者的诊治工作和院内外会诊工作。应用临床诊疗规范(常规)指导诊疗活动。

6.定时查房,共同研究解决危重疑难病例诊断治疗上的问题。参加门诊、会诊,决定科内病员的转科转院和组织临床病例讨论。查房时,必须了解母乳喂养中母亲及婴儿情况,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严格掌握剖宫产指证,指导全科医护人员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顺产率。7.组织全科人员学习、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及时总结经验。

8.保证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在本科贯彻、执行。可制定具有本科特点、符合本学科发展规律的规章制度,经院长批准后执行。严防并及时处理医疗差错。

9.按手术(有创操作)分级管理原则,决定各级医师手术权限,并督促实施。

10.确定医师轮换、值班、会诊。组织领导有关本科对挂钩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工作、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11.领导组织本科人员的三基训练和继续教育人员培养工作并定期开展人员技术能力评价,提出升、调、奖、惩意见。妥善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并担任临床教学。

12.参加或组织院内外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治工作,并接受和完成院长指令性任务。

13.协助做好计划生育及宣传母乳喂养工作,从早孕建卡开始,对孕妇及其家属进行不少于3小时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把母乳喂养的好处告知孕产妇及家属,使其熟悉母乳喂养技巧;利用孕妇学校,对孕妇讲授孕期的注意事项,孕产期营养,孕产妇系统管理的重要性,分娩的先兆等内容。

14.副主任协助主任负责相应的工作。

二、临床(副)主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指导全科医疗、教学、技术培养与理论提高工作,协助科主任制定和落实母乳喂养相关制定,安排全科医生母乳喂养培训,指导及监督下属医师母乳喂养理论掌握及技能落实情况。2.定期查房并亲自参加、指导急、危重、疑难病例的抢救处理,主持死亡和特殊疑难病例的讨论会诊,参加院外会诊和病例讨论会。3.指导本科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做好各项医疗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基本功训练。

4.担任教学和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5.定期参加门诊工作。

6.掌握或基本掌握本科国内外研究动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临床进展的培训。

7.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指导临床实践,不断开展新技术,提高医疗质量。

8.督促下级医师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9.指导全科进行临床经验总结,结合临床开展科学研究工作。10.副主任医师参照主任医师职责执行。

三、临床主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医师指导下,负责本科一定范围的医疗、教学、预防工作。落实母乳喂养相关制度措施,指导膳食,保证孕、产妇的营养需要,指导母婴分离的母亲及时挤奶、保持泌乳,并把乳汁送到新生儿科,指导及督查下属医师母乳喂养工作。

2.按时查房,具体指导住院医师进行诊断、治疗及特殊诊疗操作,指导孕妇分娩方式的选择。

3.掌握病员的病情变化,病员发生病危、死亡、医疗事故或其他重要问题时,应当及时处理,并向科主任汇报。4.参加值班、门诊、会诊工作。

5.参加病房的临床病例讨论及会诊,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件,决定病员出院,审签出(转)院病历。

6.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经常检查本病房的医疗质量,严防差错事故。协助护士长搞好病房管理。

7.组织本组医师学习和运用国内外先进医学科学技术,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及时总结经验。

8.担任临床教学,指导进修、实习医师工作。

四、临床住院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领导下,根据工作能力、年限,负责一定数量病员的医疗工作。担任住院、门诊的值班工作。

2.对病员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开写医嘱并检查器执行情况,同时还要做一些必要的检验和放射线检查工作。

3.书写病历。新入院病员的病历,一般应当于病员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

4.向主治医师及时报告诊断、治疗上的困难以及病员病情的变化,提出需要专科或出院的意见。

5.住院医师对所管病员应全面负责,在下班以前,做好交班工作。对需要特殊观察的重症病员,用口头及书面的方式向值班医师交班。6.参加科内查房。对所管病员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1次。科主任、主治医师查房(巡视)时,应详细汇报病员的病情和诊疗意见。请他科会诊时,应陪同诊视。母婴到产科病区2小时内医护人员应指导和协助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的方法和技巧,以进行有效的母乳喂养,指导产妇按需哺乳,需添加配方奶及水的开具医嘱,认真书写病历,包括母乳喂养记录,合理安排各项治疗护理工作,是产妇由足够的休息时间,指导其营养丰富的饮食,促进母乳。

7.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亲自操作或指导护士进行各种重要的检查和治疗,严防差错事故。8.认真学习、运用国内外的先进医学科学技术,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及时总结经验。

9.随时了解病员的思想、生活情况,征求病员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意见,做好病员的思想工作。

10.在门诊工作时,应当按门诊工作制度进行工作。

11.医师的病历记录、负责书写病员住院期间的病程记录,及时完成出院病员的病案小结。

禹州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各级医师岗位职责

一、科主任职责

1、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主持本科医疗、教学、预防、爱婴医院政策落实、健康宣教、母乳喂养知识、技能培训指导以及行政管理工作,抓好科室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医德医风教育。

2、制定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领导本科人员,对病员进行医疗护理工作,完成医疗任务。

4、督促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严防并及时处理差错事故。

5、负责组织全科职工的再教育工作,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6、定时查房,共同研究解决危重疑难病例诊断治疗上的问题,定期检查产房、新生儿室工作。

7、确定医师值班和科内工作的安排,加强病房的管理工作。

8、参加门诊、会诊,决定科内病员的转科、转院和组织临床病例讨论。

9、领导本科人员的业务和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惩意见,妥善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并担任临床教学。

10、副主任协助主任负责相应的工作。

二、主任医师职责

1、主任领导下,指导全科医疗、教学、技术培养与理论提高工作。

2、定期查房并亲自参加急、危重、疑难病例的抢救处理与特殊疑难和死亡病例的讨论会诊。

3、指导本科主治医师和主住院医师做好各项医疗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基本的训练。

4、担任教学和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和工作。

5、定期参加门诊工作。

6、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技术指导临床实践,不断开展新技术,提高医疗质量。

7、督促下级医师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指导全科结合临床开展科研活动。

8、负责安排全科医生母乳喂养培训,指导及监督下属医师母乳喂养理论掌握及技能落实情况。

9、与产科医师合作,负责新生儿的医疗、保健、健康咨询等全面工作,24小时有人负责。

10、副主任医师参照主任医师职责执行。

三、临床主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医师指导下,负责本科一定范围的医疗、教学、预防工作。

2、按时查房,具体参加和指导住院医师进行诊断和特殊操作。

3、掌握病员的病情变化,病员发生病危、死亡、医疗事故或其他重要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并向科主任汇报。

4、参加值班、门诊、会诊工作。

5、主持病房的临床病例讨论及会诊,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书,决定病员出院、审签出(转)院病历。

6、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经常检查本病房的医疗质最,严防差错事故。协助护士长搞好病房管理。

7、组织本科医师学习与运用国内外先进医学科学技术,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及时总结经验。

8、担任临床教学,指导进修、实习医师工作。

9、负责本病区病人母乳喂养指导及下属医师母乳喂养工作督查。

10、与产科医师合作,负责新生儿的医疗、保健、健康咨询等全面工作,24小时有人负责。

四、临床住院医师(士)职责

1、在科室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指导下,根据工作能力,年资及其所在科室负责一定数量病员的医疗工作。新毕业医师实行年24小时住院医师负责制。担任住院、门诊的值班工作。

2、对病员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开写医嘱并检查其执行情况。

3、书写病例。新入院病员的病历应在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检查和改正实习医师的病历。按时写病情记录,及时完成出院小结。

4、住完医师对所管病员应全面负责,下班前做好交班工作。对需要特殊观察的重症病人,用口头及书面的方式向值班医师交班。

5、向主治医师及时报告诊疗上的困难及病情变化。

6、参加查房。对所管病员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视一次,科主任,主治医师查房(巡诊)时,应详细汇报病情和诊断意见,请他科室会诊时,应陪同诊视并介绍病情。

7、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亲自操作或指导实习医师护士进行各种重要的检查和治疗,严重差错事故。

8、认真学习运用国内外先进医学科学技术,积极开展新技术,新方法,及时总结经验。

9、随时了解病员的思想,生活情况,征求病员意见,做好病员的思想工作。

10、在门诊工作时,应按门诊工作制度进行工作。

11、参加临床带教工作。12、6个月以下婴儿到儿科病区,医护人员应指导和协助其母亲掌握母乳喂养的方法和技巧,以进行有效的母乳喂养,指导母亲按需哺乳,需添加配方奶及水开具医嘱,认真书写病情记录,包括母乳喂养记录,合理安排各项治疗护理工作,让其母亲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指导其营养丰富的饮食,促进母乳。新生儿入住我科,应协同产科做好其母亲挤奶知识和技巧,嘱其将母乳送到我科。

13、与产科医师合作,负责新生儿的医疗、保健、健康咨询等全面工作,24小时有人负责。

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 篇2

医疗费用控制可分为对需方控制和对供方控制。对需方控制是对医疗服务需求方 (即病人) 的费用控制, 主要通过由病人适当分担医疗费用, 增强职工的费用意识, 避免医疗费用的浪费;对供方控制是指对医疗服务提供方 (即医疗机构) 的费用控制, 主要通过实行调节医疗保险的给付政策和加强行医过程的费用监管, 把住发生医疗费的源头, 以此减少浪费、确保医疗费用的总量平衡。在实际操作中, 多方成功经验总结显示, 对供方控制比对需方控制成效更为显著。

肇庆市经过近十年对医疗费用结算模式的探索, 逐步建立了以对供方控制为主、对需方控制为辅的管理模式。在对供方控制中, 结算办法主要采用了在费用总额控制下, 以次均住院费用控制指标体系为主体的结算模式。

一、次均住院费用指标体系为主体的结算办法

1.设定本地住院费用总额上限

在当年统筹基金征收额中, 根据测算划分不同功能版块, 分别为:3%的风险金, 15%的异地住院基金, 20%的特殊病种门诊基金, 62%的本地住院基金。在总量上控制本地住院的总医疗费用。

2.分解确立各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总量控制指标和次均住院费用指标

根据当期本地住院费用总额上限和当期参保人实际住院人次, 分解确定出各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总量控制指标和次均住院费用指标。公式如下:

其中:

P为统筹基金支付所有本地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总量控制指标;

Pi为各定点医疗机构费用总量控制指标;

Ni为各定点医疗机构实际住院人次数;

Qi为各定点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控制指标 (注:Qi是根据肇庆市2003年各级医疗机构数据测算出各级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值, 并将其指数化) ;

μi为各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总量控制指标系数;

n为统筹地区定点医疗机构数;

1≦i (取整数) ≦n。

3.每月预付

各定点医疗机构当月发生医疗费用不超过当月费用总量控制指标的,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实际发生额拨付;超过当月费用总量控制指标的以上部分暂不予拨付。同时在每笔划拨款项中扣留5%, 作为年终考评的服务质量保证金。

4.年终决算、结余奖励、超支分担

年内定点医疗机构实际发生医疗费用总额与医疗费用总量控制指标比较, 按下列标准结算:

实际发生医疗费用总额在医疗费用总量控制指标90% (含) ~100%以内的, 结余额的80%补偿给定点医疗机构, 其余留作统筹基金;在80% (含) ~90%以内的, 结余额的40%补偿给定点医疗机构, 其余留作统筹基金。在80%以下的, 结余额的全部留作统筹基金。

实际发生医疗费用总额超过医疗费用总量控制指标10% (含) 以下的, 超支费用由统筹基金承担20%, 定点医疗机构承担80%;超过10%以上的, 超支费用全部由定点医疗机构承担。

二、以“次均指标”为主体的结算办法的主要优点

肇庆市建立的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总量控制指标和次均住院费用指标体系是总额预算付费方式和按服务单元付费方式的有机结合, 其优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工作量和费用有高度的控制权, 供方不论是在服务项目, 还是住院天数的有意扩大都是无意义的。因而对医疗费用控制明显加强, 剔除参保群体增长、物价、新设备等因素影响, 2006~2008年三年度本地住院医疗费用总量增长率均在8%以内, 有效地控制了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

二是保证参保人获得基金承受能力下最高的待遇水平。随着职工工资的不断增长, 医保统筹基金征收总额逐年快速增长, 占基金总额62%的本地住院基金版块也相应地逐年增长。而住院率在正常年份下是基本保持稳定的, 因而每人次住院能“分到”的“基金份额”是相应增长的, 其导致的结果是参保人的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在基金承受能力内的最大化的提高。如果把医保统筹基金中“本地住院基金”版块比喻成一个“蛋糕”, 每次都是按本地住院人次把这个“蛋糕”分完, 保证了基金既不会出现不合理结余, 也不会出现不合理赤字, 基本达到“以收定支, 略有结余”的目标。

三是将医疗消费和费用的控制责任交给了定点医疗机构, 医保经办机构的支付工作主要在于预算的制定和审核, 医疗保险管理得以简化和成本下降。

三、进一步完善结算办法的思考

肇庆市运用费用总额控制下, 以次均住院费用控制指标付费方式为主体的混合结算模式, 在遏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和最大限度地提高参保人员待遇水平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方面, 是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随着基金征收的不断增长, “蛋糕”越来越大, 按住院人次“切出来”的每份额已存在超出实际需求水平的趋势, 一些定点医疗机构为了用完“次均指标”, 提供过度服务的情况开始出现, 基金浪费的现象出现苗头。同时, 由于人员工作流动, 异地住院的需求不断增长, “异地住院基金”版块开始出现不足支付情况, 部分县 (市、区) 已出现当期赤字。

另一方面, 是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问题。如医疗机构围绕费用控制目标, 推诿病人现象时有发生, 甚至出现冒名住院、挂床住院现象。

这些问题的出现, 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和关注, 也引发了对进一步完善医保费用结算办法的深层思考, 该课题也将成为肇庆市医保中心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重点研究课题。

1.完善基金划分功能版块的办法

将“本地住院基金”版块按近三年实际发生额取平均值相对固化, 今后按统计部门公布的本地医疗费用增长率进行调整, 不再随医保统筹基金征收总额的增长而相应增长。每年增收的统筹基金, 主要用于加强特殊门诊基金和异地住院基金版块, 适当增加特殊门诊病种, 方便参保人到异地更高层次医疗机构接受医疗服务。

2.建立细化的医疗机构医保基金使用评价体系

如为遏制医疗机构轻病住院、分解住院等通过增加住院次数获得次均费用指标的现象, 可建立住院人次/门诊人次指标数, 并将其作为考核标准与年终服务质量保证金挂钩。

3.完善日常管理, 加强医院监督, 完善配套措施

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 篇3

[关键词] 非计划再手术;负性事件;手术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4-17-03

Study on evaluating of medical care quality of unplanned re-operation

XU Feng1  MA Xiemin2  ZHU Zhifeng3  

1.Beijing Anzhen Hospital of the Capital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29,China;2.School of Public Health,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3.The People's Hospital of 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4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Unplanned re-oper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dicators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healthcare. However,it was little application in the domestic study,and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quality evaluation of a single disease. This study aims to deliver objective basis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services in hospitals,and tell the manager how to improve i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verall hospital quality management. Methods With the database of 37 529 hospitalized surgical patients,this study calculates the incidence of unplanned re-operation and Constituent ratio of different reasons,and then conduct the root cause analysis. Results The unplanned re-operation rate was 1.15%,higher than the average district hospital in Australia. The main reasons include the following aspects:surgical re-adjust not reach the expected results,incision problems,active bleeding after surgery,secondary gravel,surgical site infection,etc. Conclusion The hospital should be vigilant about the incidence of unplanned re-operation when it is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level,and need to improve problems focusing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spects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Key words] Unplanned re-operation;Adverse events;Surgical complications

初次手术后,患者进行非计划再次手术在医学上被认为是严重的术后负性事件。经研究证实,作为国际医疗质量指标体系中的一个指标,非计划性再手术是与医疗结果高度相关的指标[1]。它是指在同次住院期间,住院患者因先前的手术所导致的并发症或是其他不良的结果而重返手术室,可能因手术技术、麻醉或感染控制等问题而产生。国外研究表明,非计划再手术是非常有用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

国外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非计划再手术事件的研究,澳大利亚地区医院非计划再手术事件的平均发生率约为0.6%[2]。我国台湾地区于1999年引进了国际医疗质量指标体系,开始了其对非计划重返手术室的研究[3-4]。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医疗机构很少采用该指标对医疗质量进行监测、评估,文献报道大都为临床再手术病例,主要是从临床疾病角度分析某个病种再手术病例,寻找解决的办法[5],很少有将非计划重返手术室从医院整体的角度作为医疗质量监测指标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探究非计划再手术的发生率以及发生原因,为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价与改善提供客观的评价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北京地区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07~2008年全部住院手术患者中,进行非计划再手术住院患者均被列入研究。

1.2 资料收集流程

通过住院电子病案系统对住院患者病历进行回顾分析,采集住院患者住院病案手术信息。首先由医疗质控人员(医生、护士、管理人员)筛选出住院期间二次及二次以上重返手术室病例。通过对二次及二次以上手术病案信息分析,由相关手术科室专家筛选出非计划重返手术室病例。

1.3 方法

对筛选出的非计划再手术病例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方法,分析手术病案信息,找寻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率及发生原因。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收集的病例资料进行归纳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007 ~ 2008年计划性与非计划再手术患者情况

本研究共收集重返手术室病例2 923例,其中筛出非计划再手术病例432例。2008年重返手术室病例1 841例,非计划再手术病例247例;2007年重返手术室病例1 082例,非计划再手术病例185例。见表1。

2.2 2007 ~ 2008年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率情况

研究所在医院2007年手术量为17 291例,非计划再手术病例185例,非计划再手术率为1.07%;2008年手术量为20 238例,非计划再手术病例247例,非计划再手术率为1.23%,2007年与2008年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3 计划性再手术种类及原因

根据计划性再手术发生的原因,计划性再手术主要分为双侧手术、检查术后再手术、因患者身体状况再手术、首次手术为二次手术做准备、植入物手术等6类。见表3。

2.4 非计划再手术发生原因构成

对非计划再手术按发生原因进行分类,未达手术预期效果、切口问题、手术后活动性出血、二次碎石、手术部位感染是发生非计划再手术的主要原因,分别占35.0%、18.3%、16.4%、12.0%、10.0%。见表4。

3 讨论

3.1 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率

重返手术室病例包括计划性再手术和非计划再手术病

表3  计划性再手术种类及原因

计划性再手术类别手术原因主要手术种类

双侧手术因患者身体双侧同时患有疾病,在住院期间对双侧疾病进行手术治疗,根据病人身体状况,分次手术进行双眼手术、双上肢手术、双下肢手术、双肾手术、双耳手术等

检查术后再手术患者为明确诊断而先进行检查术如活检术、造影术等,根据结果采取进一步手术治疗各种肿瘤根治手术前进行活检术,如肺癌支气管镜检、肾癌肾脏穿刺术等

因患者身体状况再手术患者所患疾病需要进行大手术治疗,由于病人身体条件差不能承受一次手术打击,而采取分次手术治疗老年患者的肿瘤手术

首次手术为二次手术做准备患者因所患疾病需要进行手术,但该手术后易出现并发症而采取提前预防措施的相关手术心血管手术中为防止血栓脱离而进行的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

植入物手术患者疾病治疗所采取植入物的植入与取出手术眼科肿瘤放射托植入与取出手术

其他患者因患某病住院手术治疗,住院期间检查出患有其他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而进行的二次手术因患阑尾炎住院手术后发现肾结石而进行的碎石手术

例,本研究2007~2008年共收集重返手术室病例2 923例,非计划再手术病例432例。此次回顾研究非计划再手术病例中,总的非计划再手术率为1.15%。其中2008年非计划再手术为247例,非计划再手术率为1.23%;2007年非计划再手术185例,非计划在手术率为1.07%。

两年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一定程度上表明该医院两年在围手术期质量、手术操作水平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保持稳定水平。澳大利亚的类似研究表明,所有外科手术中非计划返回手术室发生率只有0.6%,与此次研究所得到的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率1.15%相比,有明显的差异。而台湾医学中心2006~2008年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平均发生率为0.84%,也要低于研究所得到的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率。此差异表明与澳洲医疗机构及台湾医学中心在手术水平上存在着一定差距。

3.2 非计划与计划再手术病例

重返手术室病例中包括计划性再手术和非计划再手术病例。计划性再手术不同于非计划再手术,是指在同一次住院期间,由于患者自身状况及所患疾病的情况,不能通过一次手术来解除患者的疾苦,而是有计划的进行多次手术来解决患者的问题。计划性再手术不是医疗负性事件,是正常的诊疗过程,不能作为医疗评价指标来监测医疗质量。本研究得到的计划性再手术病例,根据手术原因可以分类6类。50%以上的计划性再手术是双侧手术,如双眼白内障手术、双膝置换、双肾结石碎石手术等等。各种根治手术前的检查术也是比较常见的计划性再手术,主要是为了明确疾病诊断,而进行诸如肿瘤病理活检术、血管造影术等。用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率作为医疗质量评价指标对手术质量进行评价,必须将计划性再手术病例排除在外。相对于非计划再手术,计划性再手术发生率要远高于非计划再手术率,本研究所得到的计划再手术是非计划再手术数量的6倍。如果将这些计划再手术病历算为非计划再手术病例,将大大增加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率,将会对医院的医疗质量做出错误的判断结果,导致采取错误的干预措施。

3.3 非计划再手术发生原因

通过对非计划再手术病历审阅,根据二次手术的目的分析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的原因。本研究非计划再手术发生原因分为13种,占据前5位的是未达手术预期效果、切口问题、手术后活动性出血、二次碎石、手术部位感染,占总发生率的88.2%。从研究可以看出,这些导致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的原因都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手术并发症。手术并发症的出现说明围手术期间的患者诊疗环节中存在相应的医疗服务质量问题,表明医院在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中存在缺陷。因此,非计划再手术事件直接反映了围手术期医疗质量的真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可以为医疗机构发现围手术期医疗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可以为持续改善医疗质量提供更加直接和明确的信息。

在临床工作,非计划再手术是一个谨慎、相对不能随意发生的事件,除非患者真正需要再次手术。较高的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率表明了目前的医疗质量或者手术中存在缺陷,不能通过设计好的手术为患者解决存在的疾患,而是给患者带来了其他不良结果,给患者造成不利影响。本研究得到非计划再手术的发生率要高于澳洲地区医院的平均水平,通过对非计划再手术病例发生原因的分析,反映出患者病例组合的复杂性,同时表明在围手术期间的诊疗环节中存在相应的问题。医院应该对高出平均水平的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率事件提高警觉,寻找其发生的原因,改进手术质量。

[参考文献]

[1] Birkmeyer JD,Hamby LS,Birkmeyer CM,et al.Is unplanned return to the operating room a useful quality indicator in general surgery? [J].Arch Surg,2001,136:405-411.

[2] William H,Isbister. Unplanned return to the operating room. Aust. N.Z. J. Surg[J]. 1998,68:143-146.

[3] 顾而洲,陈英耀.台湾地区医疗质量指标系统的发展和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15(2):80-82.

[4] Chiu WT,Yang CM, Lin HW,et al.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nationwide health care quality indicator system in Taiwan [J].Int J Qual health care,2006,(19):21-28.

[5] 顾建英,秦净,施鹏,等.加强二次手术管理,提高医疗质量[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5):12-14.

[6] 王坤,马谢民.基于国际医疗质量指标体系的医院医疗质量评价[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5):20-21.

[7] 马谢民.国际医疗质量指标体系及其特点[J].中国医院管理,2007,316(11):22-24.

[8] 赵继顺,张晓纲,刘学勇.围手术期医疗质量管理策略[J].中国病案,2008,9(9):41-42.

[9] 马谢民.我国评价医疗质量指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中国医院管理,2008,12(2):32-34.

医疗质量控制检查内容及质控指标 篇4

第一节

基础及环节医疗质量(公共部分)

一、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科室建立质控体系:持续改进,院、科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分析、整改,体现持续改进,手术科室需要定期分析手术质量,有记录。(组织体系中需注明医疗小组责任)------------4.1.1.3

2、有医疗关键环节(如危急重患者管理、围手术期管理、输血与药物管理、有创诊疗操作等)、重点部门(急诊室、手术室、血液透析室、内窥镜室、导管室、重症病房、产房、新生儿病房等)医疗质量管理标准与措施--------4.2.1.2

3、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13项目核心制度(其中疑难病例讨论体现多学科综合诊疗)-------4.2.2.1;4.2.2.2

4、有完善的各专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培训记录及及时更新记录。----4.2.2.3

5、医疗风险管理(目的是防范不良事件发生)---------预案、培训、八大防范措施,不良事件报告、处理;(加分项)-------4.2.4.3(针对科室)

6、患者安全目标:危急值、妥善处理不良事件,定期分析医疗安全信息,持续改进管理(未完成者建议绑定职能部门和当事科室进行处理)------3.6.1;3.9.3.1

二、住院质量管理

1、入院评估、住院期间评估、出院评估-------4.5.1.1

2、开具检查有依据、检查有分析、有后续处理-------4.5.2.2

3、科室医疗小组负责本组诊疗计划的实施及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诊疗方案由医疗组长审核--------4.5.3.2,4.5.3.1

4、随访制度落实情况。--------4.5.6.1;4.5.6.2

5、统计、分析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4.5.7.4

6、对住院超过30天患者的住院管理有分析、持续改进。查看《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管理登记表》--------4.5.7.5

三、手术医疗质量管理

1、手术医师授权、执行情况------4.6.1.1

2、术前病情评估、术前讨论,制定手术计划。----4.6.2

3、术前知情同意-----4.6.3

4、重大手术审批、急诊手术管理、流程(及时、安全)------4.6.4

5、手术记录及术后首次病程及时、完整----4.6.6.1

6、离体组织必须病理检查--------4.6.6.2

7、合理术后医疗、护理、病情评估-------4.6.7.1

8、手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到位-----4.6.7.2

9、将“非计划再次手术”列为重点监测指标,建立监测、原因分析、反馈、整改和控制体系。-----------4.6.8.3

第二节 医务处质控指标

一、院、科质控数据库能提取与以下内容相关的数据

围手术期管理与手术分级管理、各类手术与介入操作及并发症、麻醉操作、急危重症管理、医疗护理缺陷与纠纷(不良事件?)等--------4.2.7.1

二、临床路径监测指标

平均住院日、诊疗效果、30日内再住院率、再手术率、并发症与合并症-------4.4.4.1

三、医院对全部科室的质控指标:------------4.5.7.2(具体计算方法见第七章)A:住院重点疾病的总例数、死亡例数、两周与一个月内再住院、非预期手术例数等; B:患者安全类指标(HQMS需细化到科室);

C:单病种质量监测定期分析持续改进。---------------检查方法4.4.6.1,第38页,+第七章; D:合理用药监测指标(HQMS需细化到科室);

E: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HQMS需细化到科室)

四、手术科室质控指标:----4.6.8.2(具体计算方法见第七章)

(1)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计划重返再次手术例数;(2)手术后并发症例数;(3)手术后感染例数;(第七章院感:术后感染率?院感提供,我科督促整改)

(4)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的使用(手术预防用抗菌药?药剂科提供,我科督促整改)。(5)单病种过程(核心)质量管理的病种。五、三甲评审中监测指标:(除单病种外,其他为每季度、每年统计分析)(全院总指标)

(一)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1、住院重点疾病:

总例数、死亡例数、2 周与1 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2、住院重点手术:

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3、麻醉

4、手术并发症与患者安全指标

(二)单病种质控指标()

(三)ICU监测指标

六、其他专科性指标:

1、急诊科-------4.8.6.2

2、精神科---------4.14.6.2

3、血液净化(肾内)--------4.22.7.2

4、介入(DSA室相关科室皆查)-----------4.21.6.2

5、中医科---------4.11.4.1 第三节

质控相关专项检查与他科协作

一、医疗技术管理-----------准入审核、单项检查。------------4.3 主要针对第一类、二、三类医疗技术,高风险医疗技术开展是否完成伦理审核、开展情况,人员资质,参照《临床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及医疗技术分类管理制度》进行质量管理

二、与病理科、输血科、疼痛科、药剂科、院感科开展协作检查质控。

第四节 医疗质量控制职能部门(医务处或质控处)资料(公共部分)

主要任务为“督导临床及相关部门完成医疗质量各项指标的考核,督促持续改进,有检查记录、分析、反馈、指导、再检查、改进记录”。

所以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最重要的一块工作是“落实对临床全部考核内容的检查、分析、指导,体现持续改进,遵循PDCA流程管理”。

故对临床的检查指标的分析、反馈即是质控办的工作内容,其余还需做好以下工作。

一、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医院质控体系:履行指导、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督职能,持续改进,有记录。------------4.1.1;4.1.2

2、有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考核标准、考核办法、质量指标、持续改进措施--------4.2.1.1

3、制定全面医疗制度,对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有督导检查与整改,体现持续改进4.2.2.4、督促继教科完成“三基”考核,100%合格。

5、患者安全管理中,督促相关部门、科室妥善处理与医疗相关的一切不良事件,定期分析医疗安全信息,持续改进管理(建议绑定职能部门和当事科室责任)------3.6.1;4.2.4.2

6、有全员质量与安全教育和培训--------4.2.6.1

7、建立医疗质量控制、安全管理信息数据库------4.2.7.1

二、医疗技术管理

1、医疗技术服务项目符合医院执业许可证中诊疗科目范围要求------4.3.1.1

2、医学伦理委员会承担医疗技术伦理审核工作------4.3.1.2(新技术伦理审核没做?)

3、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含“检查方法”中6条内容P24---4.3.2.1

4、医疗技术分类目录,包括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4.3.2.1

5、二、三类技术审批文件------------4.3.2.1

6、医疗技术管理档案资料完整:

A、各类医疗技术审批记录、开展情况、上级批文、上报文档------4321 B、主管部门和伦理委员会对器官移植、三类医疗技术、临床科研项目、新技术、新项目的全程监管资料---------4.3.2.1

7、提交的器官移植、二三类技术临床应用情况报告------4.3.2.1

8、废止的医疗技术目录---------4.3.2.1

9、医疗技术的追踪管理,尤其是高风险医疗技术---------------即检查方法中的6条内容4.3.2.1

10、对新技术、新项目、临床科研项目的追踪管理

11、新技术医疗风险处置与损害处置预案4.3.3.1

12、对新技术的分级、准入、授权、中止进行动态管理4.3.2.1

13、有可能影响到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条件(如技术力量、设备和设施)变异时,有中止实施诊疗技术的相关规定。4.3.3.1

14、有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制度,包括立项、论证、审批等管理程序4.3.3.2

15、申请诊疗新技术准入,应有保障患者安全措施和风险处置预案4.3.3.2

16、对新技术、新项目的安全、质量、疗效、经济性进行全程追踪管理与随访评价4.3.3.2

17、主管部门有完整的新技术档案资料,包括项目阶段总结与监管资料4.3.3.2

18、根据监管评价。实施动态管理,确定新技术中止或转入常规技术4.3.3.2

19、有实施手术、麻醉、介入、腔镜诊疗等高风险技术操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实行授权的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4.3.5.1 20、有需要授权许可的高风险诊疗技术项目的目录

21、有相应的资格许可授权程序及考评标准,对资格许可授权实施动态管理4.3.5.2

三、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

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指导评价小组(医疗、护理、医技、药学)4.4.1.1

2、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实施科室和实施病种目录4.4.2.1

3、对相关的科室人员实施“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教育、培训与考核,包括患者的知情同意4.4.2.1

4、有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信息平台4.4.3.1

5、对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时监测4.4.3.1

6、临床、医技科室、药学负责人及职能部门及时收集、记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7、通过医疗、护理、质控等部门的联席会议对存在问题与缺陷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8、每季度对监测信息进行汇总与分析。提出持续改进措施4.4.4.1

9、对执行临床路径管理相关的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总结分析影响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的因素,不断完善和改进路径标准。4.4.5.1

10、监督上报单病种病例,尤其死亡病例。4.4.6.2

四、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1、有对医务人员进行患者病情评估的相关培训4.5.1.1

2、对抗菌药物、化疗药、激素、肠外营养的监管。4.5.2.3

五、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1、有手术医师分级授权目录4.6.1.1

2、有手术医师定期业务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档案资料4.6.1.2

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 篇5

内儿科做为临床基础科室,在基层医院众多病人多数为内儿科疾病,所以内儿科科室管理和能否在具体临床工作中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尤其重要,也直接牵涉医院的医疗质量的提高。今年通过组建内儿科医生团队,将在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和科室管理,取得突破,形成在全院范围内以点带面的工作格局,将提高医疗质量做为重要内容,通过积极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强化科室管理,充分发扬团队精神,狠抓医疗服务工作的细节,具体工作中将核心制度不折不扣地落实通过在临床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整改,监督,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2013年在全院内树立典型模范科室作用,同时,提高全院的医疗质量,起到 有的作用。具体医疗核心制度实施方案:

团队组长:张文昶

副组长:赵虎

成员:张文昶赵虎江阿群宗曾传文代丽君

时间:2013年3月至2013年9月

范围:内儿科门急诊,住院部

一、首诊负责制的落实(监督员:赵虎助理医师)

1、内儿科全体医生全面落实首诊负责制,特别是自己首诊的门急诊病人全面负责,严禁推诿扯皮,贻误病情。

2、首诊医生应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物理检查,做必要的医技辅助检查,因病而异做处理,认真全面书写门急诊病历,急诊书写率

100%。

3、首诊医生遇到疑难及相关科室疾病时,及时做到会诊和转科,应首诊医生全面负责。

4、首诊时,特殊病人抢救,收治科室确有困难应报告总值班医生或业务院长。

二、落实查房制度(监督员:江阿群宗助理医师)

1、加强在病房内查房巡视,普通病人每天至少2次查房。

2、主治医师每周查房2次以上。

3、加强疑难、新病人、危重病人在现场解决问题的查房水平。并由经治医生将查房分析意见建议详细记录于病程中。

4、查房时了解和熟悉诊疗工作外,还应了解病人的心情变化,生活需要等情况。

5、节假日期间连续执行查房制度,必须由经治医师查房,不得由值班医师代查。

三、会诊制度(监督员:曾传文医师)

1、内儿科遇到合并其他科室病种时,及时申请他科会诊。

2、保证其他科室邀请内儿科会诊时,危重病人会诊及时进行会诊。普通会诊在24小时内完成。

3、加强与其他科室之间的会诊联系,及时完整填写会诊单内容。

4、内儿科医师被他科邀请会诊时,会诊者将会诊时间,患者姓名及诊断等内容详细登记在《会诊登记簿》上。

四、病历讨论制度的落实(监督员:张文昶)

1、入院3天以上诊断不明者、疗效不佳、病情复杂病例(含诊断明确但临床少见或在诊治过程中有较重要的教学意义者)、危重病人等均应讨论。

2、死亡病例在一周内进行讨论,特殊病例应及时讨论。

3、经治医师将各种讨论内容,整理,并记录于科室专备的《病例讨论记录本》上。

4、经治医师做好各种讨论材料的准备工作。

五、查对制度的落实(监督员:赵虎助理医师)

1、内儿科组医生开医嘱和处方时及时进行治疗。

2、查房时对病人服用的药物药名,剂量及用法进行查对。

3、各项诊疗工作时严格进行查对制度。

六、病历等医疗文件书写管理制度(监督员:张文昶医师)

1、内儿科全面加强医疗文件书写规范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所有病历由科室负责人修改通过。

2、提高医疗文件质量和内涵,首次病程记录实行病例分型和分析制度,并重点在首次病程记录、术前术后记录,重要抢救记录,特殊有创检查,麻醉和输血前谈话,出院诊断证明等方面加强。

3、及时准确地反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七、值班,交接班制度的实施(监督员:曾传文)

1、坚守值班岗位,不脱岗,积极完成值班任务。

2、按时写好交接班记录,按时交接班。

3、危重病人一律在床边进行交班。

八、其他(监督员:张文昶医师)

1、强化内儿科医生的责任心和爱心,提高医德医风建设。

2、强化内儿科基本诊疗工作,不依赖仪器检查。

3、强化与病人的沟通,经治医师对每位出院患者进行详细书写门诊病历,对慢性病病人出院后定期随访。

4、加强学习学术氛围,积极创建医院资料室,收集医学各种书籍馈赠,举办各种医学讲座和读书会。

湖南儿科医疗联合体章程 篇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总则

湖南儿科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是由湖南省儿童医院发起,报请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同意,在湖南省儿童医院临床指导医院网络和湖南儿科急救网络的基础上建立,由湖南省及周边地区的医疗单位共同组成的儿科医疗联合体。第二条 宗旨

医联体致力于建设湖南儿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集中区域内的儿科专业力量,充分利用互联网前沿技术,实现专家、临床、科研、教学、患者等资源共享,搭建医院与医院之间、医院与患者之间无缝沟通与交流。平台整合区域内儿科医学资源,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上下联动来谋取共同发展,促进分级诊疗的实施。医联体将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诊断路径、统一治疗规范、统一服务管理,逐步从松散型组织过渡到紧密型的临床医疗、教科研协作、管理互动的医疗联合体。

第二章 组织架构和职责 第三条 组织架构

湖南儿科医疗联合体设理事会、学术委员会、数据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理事会是医联体最高议事机构,学术委员会负责医湖南儿科医疗联合体联体内学术交流和科研教学工作,数据管理委员会负责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与技术管理,办公室负责医联体的日常工作。第四条 理事会、学术委员会、数据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职责

(一)理事会职责:制定医联体发展战略,修改医联体章程,审议医联体工作计划和工作报告,审议学术委员会、数据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提交的议案等重大事项。

(二)学术委员会职责:遴选医联体协作医院和指导医院推荐的专家加入委员会,组织召开医联体的各项大型学术工作,负责医联体内科研、教学工作的开展。委员会的专家有义务参加医联体内的学术巡讲、义诊等活动,同时积极参加互联网在线教学、在线危重疑难病例讨论、在线咨询、远程会诊等医教研工作。

(三)数据管理委员会:负责建立医联体信息交流平台,通过互联网实现风采展示、线上交流、远程教学、远程会诊、双向转诊、数据共享等功能。负责与协作医院、指导医院的信息数据对接与指导工作。

(四)办公室职责:负责理事会各项决议的执行,负责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会议召开的筹备和组织工作,起草医联体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报告,负责医联体互联网交流平台的内容管理,负责医联体学术巡讲、义诊活动的组织,负责医联体的其他日常工作。第五条 理事会组成

理事会成员由医联体协作医院、指导医院的院长或副院长担任,湖南省儿童医院拥有三个理事会名额,并担任理事长。协作医院院长担任常务理事,同时可推荐一名业务院长担任理事。指导医院院长担任理事,从中推选代表担任常务理事。第六条 学术委员会组成

学术委员会的委员由医联体成员单位推荐组成,湖南省儿童医院每个专业可推荐一名委员,协作医院可推荐 2-3 人,指导医院可推荐 1-2 人。专业委员会推荐委员要求为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或为本学科学科带头人。学术管理委员会秘书由湖南省儿童医院科教部主任担任。第七条 数据管理委员会组成

数据管理委员会主任由湖南省儿童医院数据管理部主任担任,委员由各协作医院、指导医院推荐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第八条 办公室的组成

办公室设湖南省儿童医院事业发展部,由事业发展部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各协作医院、指导医院指定专人与办公室建立联系,保证医联体各项工作的上传下达以及组织实施。第九条 医联体理事会会议的召开和议题产生

(一)医联体定于每年的 5 月召开理事会会议,每年 11 月召开常务理事会会议。

(二)办公室应在召开核心理事会会议前 15 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各成员,通知应写明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议题等内容。

(三)理事会对医联体重大决定采用票决制,医联体所有具有表决权的成员需要半数以上同意,方可通过。湖南省儿童医院对所有决定拥有一票否决权。

(四)医联体所有理事应按照通知参加会议,如确实无法参加,可以书面委托他人代为参加。对于连续两次无故不参加会议的成员,将取消医联体成员单位的资格。

(五)所有理事有义务就医疗联合体发展提出建设性议题,每次理事会会议前 15 天,以书面形式交办公室。

第三章 医联体成员组成

第十条 医联体协作医院的组成

(一)公立三级医院,儿科有 2 个及以上独立病房单元,学科在当地具有一定影响力,主动申请并得到当地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经过湖南省儿童医院考察同意后加入医联体,可挂“湖南儿科医联体成员单位”,并享有医联体协作医院的权利和义务。

(二)符合上述条件的原“湖南省儿童医院临床指导医院”可直接申请加入医联体,并享有医联体协作医院的权利和义务。第十一条 医联体临床指导医院的组成

(一)公立二级及以上医院,儿科有独立病房,主动申请并得到当地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经过湖南省儿童医院考察同意后加入医联体,可挂“湖南儿科医联体临床指导医院”,并享有医联体指导医院的权利和义务。

(二)原“湖南省儿童医院临床指导医院” 可直接申请加入医联体,享有医联体临床指导医院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二条 医联体专科协作组的组成

医联体专科协作组的组成:公立三级医院,儿科学科发展在当地具有较大影响力,根据需求主动提出申请,得到本单位的支持,经过湖南省儿童医院考察同意后加入医联体,可挂“湖南儿科医联体专科协作组”,并享有医联体协作组的权利和义务。第十三条 医联体指导专科的组成 医联体指导专科的组成:各医院独立开展的儿科病房根据需求主动提出申请,得到本单位的支持,经过湖南省儿童医院考察批准后加入医联体,可挂“湖南儿科医联体指导专科”,并享有医联体成员的共同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 医联体成员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四条 医联体协作医院的权利

(一)有优先获得互联网线上展示和得到信息技术支持指导的权利。

(二)有优先获得免费进修学习的权利,并在进修期间享受生活费补贴。通过专家资源共享,利用科室共建、现场指导、远程会诊、就诊绿色通道等线上和线下途径提升医院儿科的诊疗水平。

(三)有优先获得免费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班的权利。由湖南省儿童医院或医联体内协作医院牵头举办的继续教育学习班各湖南儿科医疗联合体协作医院有 2 人可免费参加学习,学习资料费、食宿交通费自理。

(四)有优先参与多中心课题研究的权利,通过加强医联体内成员间的协作与交流,提高儿科医学联合体的整体科研水平。

第十五条 医联体临床指导医院的权利

(一)有优先获得湖南省儿童医院和区域内协作医院技术指导的机会,通过专家共享,利用科室共建、现场指导、远程会诊、就诊绿色通道等线上和线下途径提升医院儿科的诊疗水平。

(二)有获得免费进修学习的权利,符合湖南省儿童医院进修管理要求,进修期间通过考核者进修费可返回奖励给进修的医务人员,在进修期间享受生活费补贴。

(三)可获得专业人员轮训的权利,由指导医院制定轮训计划,科室内所有专业人员可获得 3 个月的轮训机会。

(四)有获得免费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班的权利。由湖南省儿童医院或医联体内协作医院牵头举办的继续教育学习班,各指导医院可享受 1 人免费参加学习,学习资料费、食宿、交通费自理。

第十六条医联体专科协作组的权利原则上享有医联体协作医院的权利。第十七条 医联体成员的共同权利

(一)各成员单位在医联体内危重疑难病人转诊开通绿色通道,获得优先预约床位、优先预约检查、检查结果互认等权利。并且可通过申请获得转诊病人资料共享的权利,及时追踪转诊病人诊疗过程。

(二)各成员单位可获得免费使用“湖南省儿童医院数字图书馆”的权利,各协作医院 15 个名额、指导医院 10 个名额、成员科室 3 个名额。

(三)各成员单位可通过医联体互联网交流平台获得与专业委员会的所有专家线上及时交流的权利,参与危重疑难病例讨论、咨询解答等。

(四)各成员单位可获得免费参加远程教学、培训的权利。

(五)各成员单位可获得优先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权利。第十八条 医联体成员的共同义务

(一)各成员单位应遵守医联体章程,执行医联体决议,并有计划的推进医联体规范化一致性的工作开展。

(二)医联体内成员单位应一起努力,共同提高医联体内整体医疗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建立儿童分级诊疗网络,完善儿童健康教育体系,为广大儿童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三)各成员单位有义务发挥自己医院的优势学科力量,促进医联体内其他医院儿科的发展。

(四)各成员单位有遵守并执行医联体理事会各项决策的义务。

第五章 退出和劝退

第十九条 各成员单位有退出医联体的权力,需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理事会确认。

第二十条 成员单位如背离医联体宗旨,不能履行本章程所规定的成员义务,不能严格执行理事会决议,经办公室核实并协商无效的,由办公室书面提请理事会讨论,取得半数以上同意的,可以劝退。

第六章 其他

第二十一条 本章程由加入湖南省儿童医院医疗联合体理事会讨论通过。

美国的国际医疗质量指标体系 篇7

IQIP有25类285项指标,可用于评价急症性医疗机构(如综合性医院)、长期性医疗机构(如疗养院、护理中心)、精神性医疗机构(如精神病院)和社区医疗保健机构(如社区医疗中心)等。

本文将对IQIP用于评价综合性医院医疗质量的基本指标及其主要特点作简要介绍。

1 评价综合性医院医疗质量的基本指标

IQIP用于评价综合性医院医疗质量的指标共有21类267项,为介绍方便,我们根据国情压缩为21类56项,它们是:

指标1重症监护室使用医疗器械相关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指标1.1重症监护室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的血液感染发生率;指标1.2重症监护室使用呼吸机相关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指标1.3重症监护室使用留置导尿管相关的尿路感染发生率。(附注1:IQIP原指标为15项,将重症监护室区分为:综合监护室、心脏监护室、内科监护室、内外科混合监护室、外科监护室)。

指标2重症监护室医疗器械使用天数。指标2.1重症监护室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天数;指标2.2重症监护室使用呼吸机的天数;指标2.3重症监护室使用留置导尿管的天数。(附注2:IQIP原指标为15项,将重症监护室区分为:综合监护室、心脏监护室、内科监护室、内外科混合监护室、外科监护室)。

指标3手术部位感染率。指标3.1 NNIS0级手术部位感染率;指标3.2 NNIS1级手术部位感染率;指标3.3 NNIS2级手术部位感染率;指标3.4NNIS3级手术部位感染率。(附注3:IQIP原指标为20项,将手术分为:开胸冠脉搭桥术、自体取血管开胸冠脉搭桥术、髋关节成形术、膝关节成形术、经腹部子宫切除术)。

指标4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指标4.1手术前0.5小时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指标4.2手术前2小时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指标4.3手术前24小时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附注4:IQIP原指标为18项,将手术分为:冠脉搭桥术、髋关节成形术、膝关节成形术、阑尾切除术、经腹部子宫切除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

指标5住院患者死亡率。指标5.1诊断相关组(DRGs)住院死亡率;指标5.2关键病种住院死亡率;指标5.3关键手术住院死亡率;指标5.4抢救失败率。(附注5:IQIP原指标为12项,主要考察DRG 014—脑血管病、DRG 079—呼吸道感染、DRG 088—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DRG 089—单纯性肺炎、DRG 127—心脏衰竭和休克、DRG 174—胃、肠道出血、DRG 316—肾功能衰竭、D R G 4 1 6—败血症、DRG 475—呼吸系统疾病并使用呼吸机、DRG 489—HIV主要的相关病、非DRGs分类疾病)。

指标6新生儿死亡率。指标6.1根据出生体重四级分类直接入院新生儿死亡率;指标6.2根据出生体重四级分类转入院新生儿死亡率。(附注6:IQIP原指标为8项,将新生儿体重分为四级,750g及其以下;751 g~1000g;1001 g~1800g;大于1800g)。

指标7围手术期死亡率。指标7.1按ASA分类的围手术期死亡率。(附注7:IQIP原指标为6项,按ASA分类分别计算)。

指标8剖宫产率。指标8.1初次剖宫产率;指标8.2再次剖宫产率;指标8.3总剖宫产率;指标8.4剖宫产后自然产率;指标8.5剖宫产后尝试自然产率。(附注8:IQIP原指标为5项)。

指标9因相同或相关疾病非计划再入院率。指标9.1疾病相关诊断组(DRGs)出院31天内因相同或相关疾病非计划再入院率;指标9.2关键病种出院31天内因相同或相关疾病非计划再入院率;指标9.3关键手术出院31天内因相同或相关疾病非计划再入院率。(附注9:IQIP原指标为12项,按15天内和31天内分别计算,按D R G 0 7 9、D R G 0 8 8、D R G 0 8 9、DRG127、DRG140分别统计)。

指标10门诊诊疗后非计划入院率。指标10.1门诊诊疗后非计划入院率。(附注10:IQIP原指标为7项,按心导管检查、消化、呼吸或泌尿系统内窥镜检查和其他门诊检查分别统计,按非计划性住院和非计划性留观分别计算)。

指标11非计划重返重症监护室发生率。指标11.1从重症监护室转出24小时内非计划重返重症监护室发生率;指标11.2从重症监护室转出48小时内非计划重返重症监护室发生率;指标11.3从重症监护室转出72小时内非计划重返重症监护室发生率。(附注11:IQIP原指标为4项,按24、48、72、72小时以上分别计算)。

指标12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发生率。指标12.1手术后24小时内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发生率;指标12.2手术后48小时内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发生率;指标12.3手术后72小时内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发生率。(附注12:IQIP原指标为3项,为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发生率、病人事先行周围血管手术后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发生率、病人事先行心胸手术后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发生率)。

指标13患者身体约束使用率(身体约束的原因与持续时间)。指标13.1因认知障碍而使用身体约束;指标13.2因可能跌到而使用身体约束;指标13.3因行为紊乱而使用身体约束;指标13.4因治疗需要而使用身体约束;指标13.5因其他原因而使用身体约束。(附注13:IQIP原指标为17项,按持续小于1小时;1~4小时;4~8小时;8~16小时;16~24小时;大于24小时分别计算,按使用身体约束开始于7时~15时;15时~23时;23时~7时分别计算)。

指标14患者在医院内的跌倒发生率及其伤害程度分级。指标14.1因健康状况造成的跌倒发生率及其伤害程度分级;指标14.2因治疗、药物、麻醉反应造成的跌倒发生率及其伤害程度分级;指标14.3因环境因素造成的跌倒发生率及其伤害程度分级;指标14.4因其他原因造成的跌倒发生率及其伤害程度分级。(附注14:IQIP原指标为10项,按跌倒发生率及其伤害程度分级分别计算)。

指标15重症监护室中镇静、镇痛药物使用率。指标15.1按ASA分类的重症监护室中镇静、镇痛药物使用率。(附注15:IQIP原指标为14项,按ASA分类分别计算,按需要使用的病情分别计算。并按重症监护室、心导管室、内窥镜室、急诊科、放射科分别计算,IQIP原指标合计为70项)。

指标16压疮(Pressure Sore or Pressure Ulcer)发生率。指标16.1压疮分期(I期-IV期)发生率。(附注16:IQIP原指标为5项,按压疮分期分别计算)。

指标17因相同或相关疾病非计划重返急诊科发生率。指标17.1急诊治疗离开医院后24小时内重返急诊科发生率;指标17.2急诊治疗离开医院后48小时内重返急诊科发生率;指标17.3急诊治疗离开医院后72小时内重返急诊科发生率。(附注17:IQIP原指标为9项,按急诊科非计划返诊、住院、留观分别计算)。

指标18已挂号患者在急诊科的停留时间及处置。指标18.1已挂号患者在急诊科停留时间≤2小时,处置结果为“回家”的比例;指标18.2已挂号患者在急诊科停留时间≤2小时,处置结果为“留观”的比例;指标18.3已挂号患者在急诊科停留时间≤2小时,处置结果为“住院”的比例;指标18.4已挂号患者在急诊科停留时间≤2小时,处置结果为“转院”的比例。指标18.5已挂号患者在急诊科停留时间≤2小时,处置结果为“其它处置”的比例。(附注18:IQIP原指标为20项,按停留时间≤2小时;2~4小时;4~6小时;>6小时分别计算)。

指标19因急诊科医师与放射科医师的X光报告差异导致急诊病人调整诊疗的比例。指标19.1因急诊科医师与放射科医师的X线报告差异导致急诊病人调整诊疗的比例。(附注19:IQIP原指标为1项)。

指标20已挂号患者完成诊疗前离开急诊科比例。指标20.1已挂号患者完成诊疗前离开急诊科比例。(附注20:IQIP原指标为1项)。

指标21已挂号患者取消当日门诊诊疗安排发生率。指标21.1由于医院原因取消当日门诊诊疗安排发生率;指标21.2由于患者原因取消当日门诊诊疗安排发生率;指标21.3由于其他原因取消门诊当日诊疗安排发生率。(附注21:IQIP原指标为9项,按心导管室、内窥镜室、其他检查科室分别计算)。

2 国际医疗质量指标体系(IQIP)的主要特点

根据卫生部医政司委托的中国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及评价系统的应用研究课题的要求,我们开展了对国内外医疗质量指标体系的研究,希望对IQIP在评价我国医院医疗质量中的重要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作出评价。经分析研究,与目前国内医疗质量评价指标相比较,IQIP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2.1 注重医疗服务结果和患者利益

2.1.1 临床医疗质量评价指标的定义。

所谓临床医疗质量评价指标,是指以定量的方式,对医疗服务管理过程或医疗服务结果的客观衡量[2]。

2.1.2 IQIP注重医疗服务结果和患者利益。

IQIP的指标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直接反映医疗结果和患者安全的指标,如住院死亡率、新生儿住院死亡率、围手术期死亡率、手术部位感染率、重症监护室使用医疗器械相关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因相同或相关疾病非计划再入院率、压疮发生率、患者在医院内的跌倒发生率及其伤害程度分级等指标。第二类是经研究证实与医疗结果高度相关的指标,如外科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重症监护室医疗器械使用天数、非计划重返重症监护室发生率、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发生率等指标。第三类是侧重反映患者利益的指标,如重症监护室中镇静、镇痛药物使用率、患者身体约束使用率、已挂号患者取消当日门诊诊疗安排发生率、剖宫产率等指标。与目前国内医疗质量评价指标相比较,IQIP更加注重医疗服务结果和患者利益,严格遵循医疗质量评价指标设计的基本原则。

2.2 关注“负性事件”的影响

2.2.1 负性事件(adverse events)的定义。

负性事件是指由于医疗服务所造成的非故意损伤或并发症,导致病人失能、死亡、或住院时间延长[3,4,5,6]。负性事件的构成要件是:(1)非故意的损伤或并发症;(2)导致患者失能、死亡、重复诊疗或/和住院时间延长;(3)由于医疗服务管理的原因所致,并非患者本身疾病所致。鉴于负性事件的发生与医疗服务管理密切相关,目前非常重视负性事件的分析研究。

2.2.2 IQIP更加关注“负性事件”的影响。

除了“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等少数指标外,IQIP入选的多数指标都是反映负性事件或研究表明与负性事件高度相关的指标。这是因为:(1)负性事件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高度关注和普遍存在的问题[4]。(2)负性事件指标(或与负性事件高度相关的指标)可以更加客观地反映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状况。例如,使用“住院死亡率”评价医疗质量要比使用“治愈好转率”更加客观。(3)负性事件指标(或与负性事件高度相关的指标)可以为医疗机构发现医疗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其发生问题的原因,尤其是可以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提供更加直接和明确的信息。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妇科2004年6月~11月共实施581例手术,在此期间共有5例患者非计划重返手术室,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发生率为0.86%,是基准水平(0.44%)的1.96倍。对这5例患者非计划重返手术室的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其中2例为手术后切口裂开,重返手术室再次缝合;1例为手术后输尿管膀胱段狭窄,重返手术室行逆行置管术;2例为第一次手术中冰冻病理诊断为良性肿瘤,但手术后病理切片明确诊断为恶性肿瘤,导致重返手术室行恶性肿瘤根治手术。这一实例说明了解负性事件发生率对于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的重要性:通过了解负性事件发生率并与基准水平(Benchmarking)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医疗质量是否存在问题;根据发现的问题就可以寻找发生问题的原因和责任点(Locus of Duty);根据找到的原因和责任点,就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因此,从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的角度看,使用反映负性事件或与负性事件高度相关的指标要比使用治愈好转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等反映“正性事件”的指标要客观得多。

2.3 强调指标的“可比性”

医疗质量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医疗机构准确了解自己医疗质量的现状、变化趋势、与医疗质量领先者之间的差距,进而发现医疗质量存在的问题、发生问题的原因和需要改进的领域。而要做到这一点,指标的可比性至关重要。为了提高指标的可比性,IQIP采取了如下措施:

2.3.1 定义明确。

IQIP的所有指标均有明确的定义。例如计算“围手术期死亡率”,在IQIP的配套文件中,对“围手术期”、“围手术期死亡”、“围手术期死亡率”的计算公式以及计算公式中“分子”和“分母”各需排除的病例均做出了明确规定。

2.3.2 采取疾病相关诊断组(DRGs)为基础进行医疗质量的评价与比较。

除了总体比较外(例如对住院死亡率、围手术期死亡率、因相同或相关疾病非计划再入院率、手术部位感染率等指标进行总体比较),IQIP采取DRGs为基础进行医疗质量的评价与比较。因为以DRGs为基础进行医疗质量比较,可以增加可比性,更加准确地反映各医疗机构在医疗质量方面的差异。

2.3.3 严格控制影响因素。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指标在医院之间的可比性,IQIP十分注重对影响因素进行控制。例如,在对医院之间的手术部位感染率进行比较时,IQIP按照美国“医院感染监测手册”规定的手术风险分级标准(NNIS)将手术分为四级,对患者手术切口的清洁程度、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手术持续时间这三个与手术部位感染高度相关的因素进行控制,然后根据NNIS分别统计手术部位感染率,从而提高了该指标在医院之间的可比性。

2.4 指标的选择标准较为严谨

IQIP主要根据以下三个标准筛选指标:

2.4.1 指标的重要性(Importance)。

指标的重要性又分为:(1)指标的临床意义(Clinical Significance):该指标是否反映了医疗质量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是否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2)政策重要性(Policy Importance):该指标是否反映了患者、政府和社会所关注的问题。(3)干预的敏感性(Susceptibility to Intervention):该指标的变化是否与医疗服务直接相关,改善医疗服务能否正面影响该指标的变化。

2.4.2 指标的科学性(Scientific Soundness)。

主要是指该指标的表面效度(Face Validity)和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7]。

2.4.3 指标的可行性(Feasibility)。

主要是指:(1)计算该指标所需的数据是否可得;(2)该指标所提供信息的价值是否大于搜集、统计和报告该指标的成本。例如手术部位感染率,该指标入选IQIP是因为研究证实:(1)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将增加病人的痛苦,可能导致患者伤口裂开、重新手术、延长住院时间、败血症、甚至死亡(临床意义);(2)减少手术部位感染对于降低医疗费用具有重要作用(政策重要性);(3)通过改善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医疗护理服务,特别是严格消毒,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干预敏感性);(4)效度检验证实,该指标反映了临床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评价临床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科学性);(5)该指标所提供信息的价值大于搜集、统计和报告该指标的成本(可行性)。

最后,需要强调指出的是,选择什么标准评价医疗质量?是沿用传统标准还是使用国际通用标准?这不仅直接关系到能否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价医疗质量,而且直接关系到能否持续地改进医疗质量。因为,如果医疗机构不能准确地了解自身医疗质量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如果医疗机构不能将自身医疗质量的监测结果与其它医疗机构进行比较,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就是一句空话。

摘要:介绍了美国绩效科学研究中心CPS编制的国际医疗质量指标体系(IQIP)。与国内目前使用的医疗质量指标相比较,分析了IQIP的注重医疗服务的结果和患者利益;关注“负性事件”的影响;强调指标的可比性;指标的选择标准较为严谨等4个主要特点。

关键词:国际医疗质量指标体系,临床指标,负性事件

参考文献

[1]Mattes N,Wood N.Developing performance measure for sedation and analgesia,The approach of the quality indicator project[J].Journal for Health Care Quality,2001,23(4):5-10.

[2]The Australian Council on Healthcare Standards(ACHS):Clinical Indicator Users’Manual[Z].2002.4.

[3]Millar J,Mattke S,the Members of the OECD Safety Panel.Selecting Indicators for Patient Safety at the Health Systems Level in OECD Countries[DB/OL].[2006-10-16].http://intqhc.oxfordjournals.org/cgi/content/full/18/suppl_1/14.

[4]Brennan TA,Leape LL,Laird NM,et al.Incident of adverse events and negligence in-hospitalized patients:results of the Harvard medical Practice Study I[J].N Engl J Med,1991,324:370-376.

[5]Leape LL,Brennan TA,Laird NM,et al.The nature of adverse events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results of the Harvard medical Practice Study I[J].N Engl J Med,1991,324:377-384.

[6]Wilson RM,Runciman WB,Gibberd RW,et al.The Quality in Australian Health Care Study[J].Medical Journal of Australia,1995,163:458-471.

[7]Cantrill JA,Sibbald B,Buetow S.Indicators of the appropriateness of long term prescribing in general practice in the United Kingdom:Consensus development,face and content validity,feasibility and reliability[J].Quality in Health Care,1998,7:130-135.

上一篇:创争活动实施意见下一篇:增资后股权有变化是否算股权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