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远中学导学案

2024-10-22

平远中学导学案(精选9篇)

平远中学导学案 篇1

西段中学导学案

语文 八年级 杜甫诗三首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孙林芳 审核人 张金栋 时间 2010 10 25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律诗的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鉴赏本诗情景交融的写法。

3、情感目标:体味诗人抒写因战乱而长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长安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运危迫的担忧的情感。

重难点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基础知识:

1、作家作品。自己查工具书了解。

2、识记要点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粗字注音。

(1)岱宗夫如何 岱()(2)决眦入归鸟 眦()(3)白头搔更短 搔()(4)浑欲不胜簪 簪()(5)老翁逾墙走 逾()(6)三男邺城戍 邺()

戍()(7)如闻泣幽咽 咽()(8)老妪力虽衰 妪()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造化钟神秀 钟:(2)阴阳割昏晓 阴:

阳:(3)会当凌绝顶 会当:(4)浑欲不胜簪 浑:

(5)吏呼一何怒 一何:(6)老翁逾墙走 逾:

走:(7)急应河阳役 应:(8)独与老翁别 别: 3.填空

(1)杜甫是________代大诗人,字________,他被称作________,其诗作被称作________,都收集在________。(2)“三吏”是指杜甫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别”是指他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吏”“三别”是他现实主义诗篇的光辉顶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春望》中反映诗人忧国思家的愁苦之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壕吏》中暗示老妇已被抓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4.补写诗句。

(1)荡胸生层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2)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_______。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3)吏呼一何怒,_________________!(4)夜久语声绝,_________________。5.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望岳》一诗虽没有一个“望”字,但全诗句句写向岳而望,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2)“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3)《石壕吏》是一首五言古体诗,是李白写的组诗“三吏”、“三别”中的其中一首。()

二、交流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自主学习

1(1)播放三首诗的配乐朗诵磁带,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古诗的诵读节奏。(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3)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同学点评。

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要求学生从文字到内容基本理解和把握诗歌,可设置思考题启发和帮助学生理解,小到一个词的词义,大到这首诗的整体内容。学生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表达出来,学生之间互相切磋交流,有助于充分地理解诗意。

3.再次播放配乐诗朗诵,要求学生边听边想,想像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三合作探究

1、诗言志,诗歌创作无不是为了传情达意。《望岳》流露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可以联系写作背景,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

2、诗歌羞于直白言情,常寓情于形象之中,形象不仅是诗人情感的触发,又是诗人情感的载体,也是体验诗人情感的途径。《春望》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品味《春望》。(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认识、对诗句的品析评价等。)

4、《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诗中有几个人物形象?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5、《石壕吏》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六教学反思

课堂练习巩固

阅读下列诗文,回答文后各题。

(一)望__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岱宗夫如何()(2)齐鲁青未了()钟神秀()(4)会当凌绝顶()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写近望中所见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3.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这两句是写由望岳而产生的________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_________________。4.《望岳》全诗中没有“望”字但处处写望,距离是自___________而__________,时间是从________至________,并由________遥想将来的________。5.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别歌咏东岳()、南岳()和西岳()(注:括号内填山名),以上所选的诗是歌咏________的。

(二)石壕吏 杜 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________,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________,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________,________。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6.给空白处填上完整的诗句。

7.对这首诗开头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B.第2段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C.第3、4段,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第3、4段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8.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9“妇人”致词分为三层,用“‖”在文中标出层次,并归纳层意。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以上这首诗是体现杜甫现实主义的重要诗篇之一,此诗反映的社会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远中学导学案 篇2

一、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导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 它不同于简单的学案。“导学案”的设计至少包括三个部分: (1) 导学提纲:围绕教学重点、难点, 设计带有激励性的简答或探究题, 这些既是学生展开小组活动的素材, 又是教师的授课提纲; (2) 导学练习:深浅适中, 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后试做; (3) 反馈练习:加深对教学重难点的理解, 有利于巩固知识。“导学案”设计的核心必须是学生自主学习。笔者从这两年的课堂实践效果来看, “导学案”的利用加快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进程, 减少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接收过程的缩水现象。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引领下, 学生能够做到自主查找、自主解决、自主归纳,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归纳能力的提高。

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一些教师认为在“导学案”的模式下, 课堂上只剩枯燥, 只是在重复、机械地大量搬抄教材, 严重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比如《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年第10期林秋娟老师的《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导学案”热的冷思考》一文, 通过“‘导学案’例选一 (节选) ”案例说明现在的学生在课堂只剩下“预习课本做填空”, 抹杀了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 大大削弱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笔者认为, 这种认识有待商榷。笔者分析出现这种错误认识的根源在于“导学案”本身的设计就存在问题。比如在林秋娟老师的例举中, 把本节课的内容简单设计成几个填空题, 这肯定是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 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加强自身的实践性。笔者认为如果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设计成如下几个问题, 并且采取小组合作形式进行探究, 情况会大为改观。

1. 请你结合课本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说说什么是“爱的冲突”?

2. 请你结合课本联系自身实际分析产生“爱的冲突”的原因有哪些?

3. 请你分析如果“爱的冲突”处理不好会带来怎样的危害?

4. 结合教材, 联系自身的实践, 请你为化解“爱的冲突”提供一些适用的锦囊妙计。

“导学案”设计中将知识点转变为一些探索性的问题, 既可以增强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 更好地去激发他们主动思考;又可以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他们的真情实感也可以得到抒发。

三、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中学思品教师, 备课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必须要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比如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跨越代沟》的导学案中, 可以联系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情境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解决, 比如:

情境1:小华是初二学生, 14岁生日时, 他想搞个生日聚会, 把本班几个要好的同学都请来参加。可他的家境并不富裕, 父母上班又忙, 于是不同意他办聚会的这个想法。这可怎么办?

情境2:周五下午放学后你因为帮助生病的同学辅导功课, 直到晚上9点才回家, 发现爸爸正在卧室里翻看你的日记……

这样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学会发现问题, 并尝试着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感悟成长。

四、激活了课堂气氛

初中思品课堂应该是生活化的课堂, 充满思想火花的课堂, 是开放的, 活跃的。但有部分老师认为“导学案”的应用使思品课堂过于沉闷, 不够活跃。笔者认为出现这样的认识误区原因之一是在教学设计上“备学生”的问题。比如笔者在讲述《生活需要宽容友善》 (苏教版七上第七课) 时, 设计了这样的问卷调查题:你的度量有多大?

(1) 你是否计较别人对你说话的态度?A.是B.否

(2) 你是否对别人的批评尤其是大庭广众的批评耿耿于怀?A.是B.否

(3) 你听到别人说你的坏话, 是否能做到一走了之?A.是B.否

(4) 你和别人争吵之后, 是否常常越想越生气?A.是B.否

(5) 别人说话刺伤了你?你是否一定要回敬对方?A.是B.否

(6) 你是否常常认为老师对你的批评是出于成见?A.是B.否

这样的设计既联系了学生实际, 又发现了学生存在的问题, 还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另一个原因是“导学案”解答内容的展示环节有待改善。笔者认为展示环节不一定都由学生回答, 可以设计成学生小组合作抢答、学生表演、学生课外收集的资料集中展示等形式。只要展示形式新颖, 课堂气氛就不可能过于沉闷。

谈中学英语学案导学 篇3

网络使英语教学打破了传统模式,以更现代化、更鲜明的色彩贴近学生学习生活,而剔除了过去的陈旧与封闭。因此,如何利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是我们教学人员都应该思考及探索的问题。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利用网络与学生共同分享教学过程中的快乐以及快乐教学中所收获的成果,结合学案教学的理论,使教学的效果显著提高—学案导学。

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学案概念

什么是学案?它和教案一样吗?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也可以有学生参与,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共同编写完成。所以说,学案绝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仅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联结,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另一方面也要对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因此,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简言之,学案的作用就是不仅要成为沟通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也就是引导学生在预习、听课、复习和巩固过程确立和使用适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这也可以说是当前人们极为重视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它是一种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调节和控制各种任务行为的创造性学习活动。这里的自主学习概念不仅强调了学生高级认知能力(元认知和自我监控)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也同时强调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的自主控制,这就使得我们培养学生主体性的目标得到了极为具体的落实,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要提出所谓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根本原因。

二.学案导学概念

学案导学就是借助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在这个定义中,我们不仅规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学习,也指出了学生知识获得的一般规律,就是知识不能通过被动灌输和传递获得,而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建构实现。教师的教学实际上就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体系的建构。因此,学案不仅有着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

三.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借助于学案进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一种主体性的教学活动,它尽可能缩减教师的讲授时间而让学生更多地參与讨论和相互质疑。我在实践中大致采用了两种具体的教学程序。

1.诱导式:预习提问—课内探究—归纳总结—练习提高

这种诱导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新授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提问和讨论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做全面的讲解,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归纳环节是在讨论的基础上作出的,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我们一般要求由学生自己来阐述最后的结论。 实际上,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认识,这种教学环节的设计实质上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认识,完善和纠正各种错误的观念和观点。这种课型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

2.开放式:大胆质疑—课内探究—颗粒归仓—应用提高

开放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单元复习课,目的是为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学会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具体的问题解决活动,带有研究性和实验性。此种课型的学案所涉及的知识往往是一些高级知识,学案中设计的问题也往往具有开放性,甚至没有唯一正确答案,要求为学生介绍一些适当的科学研究方法,以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在教学指导上常常采用合作学习和交互教学方式,教师一般扮演帮助者、启发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教师要充分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不受限制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环境和机会(质疑),提供必要的探究条件和手段,让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或实验验证所学的知识和所提出的解决问题方案。开放性学案导学教学不限于一个课时,也不一定全部在课内完成。

两种教学模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和价值,而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教师的教学活动实际上都是为了学生提供一种促进知识学习和运用的环境和条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自主性的发挥。各个环节的设计还具有防止教师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过程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四、学案导学教学实例

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所以本人始终注意培养自己的目标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在实践中,本人主张“双主体”课堂教学模式——当教学内容只适合教师讲解、板书、演示时,教师是“主体”(知识点,语法教学);当教师安排学生回答、练习、合作时,学生是“主体”。

例如:人教版九年级Unit10第一课时,这是新授课。我是这样设计学案的:

一、课前预习: (教师寄语:从自主预习中培养能力,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翻译:

1.睡过头2.起床3.到达学校

4.回到家5.start teaching

6.by the time7. get outside

8.had gotten in the shower

二、合作探究:(教师寄语:学会合作,乐于合作,提高自我)

1.描述1a的图片。

2.让学生阅读1b中的句子,然后听录音,完成句子。

3.描述2a的图片。

4.听录音,number the pictures[1-4]in the correct order.最后对答案。

5.写出下列词的过去分词:

realisering walk

Start get

6.再听一遍录音,完成2b练习。最后,用投影机核对答案。

三.归纳总结.

注意过去完成时谓语构成是什么?其标志是什么?

四.巩固提高。(教师寄语:相信自己,永不放弃).

【翻译】:

【1】.在她做完作业之前他爸爸已经回来了。

【2】.当她到达学校的时候,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

【3】.当我出来的时候,汽车已经离开了。

这种学案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内掌握了过去完成时。

在上复习课时,我用以下程序。例如:人教版九年级Unit14,复习现在完成时,我安排如下任务:

一.质疑【现在完成时】

二.探究【现在完成时】

三.颗粒归仓【特别是现在完成时难点】

四.练习提高

用这种学案,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现在完成时。

信阳市羊山外国语中学导学案 篇4

课题:成长中的温暖第1、2 课时总第课时 编制人: 王永红编制日期: 2013-3-13审批人:

温暖,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温暖,来自圣洁的心灵。温暖,是每一个人的需要。温暖,是每一个人的渴望。每个人都曾经感受过温暖。或者是熊熊燃着的炉子,或者是一个关切的眼神,或者是递过来的大衣,或者是柔和的话语。每个人都制造过温暖,每个人都有过付出。只要有心,人可以时时刻刻释放温暖。请以“成长中的温暖"为题作文。

作文要求:

成长中的温暖

并不是没有忧伤,但温暖总会盖过忧伤;并不是没有无奈,但令我感动的事物一直在我耳边唱着一首不变的歌。

在成长的年年岁岁里,我感受着温暖,它们热烈奔放、深沉缄默。但它们都在唱着一首歌——寂寞的心里藏着暖暖的歌。

静静的却不孤单,相依也是一种温暖。

我们的空空的心,总是会被彼此填满。

简简单单的快乐,充满了温暖的时光。——题记

从初一第一学期排座位就如蜘蛛盘丝一般开始的。老师的指挥令把两个不太熟悉的人拉在了一起,开始了我们的铁杆生涯。我们总徘徊在人群之外

我们并不相熟,坐在一起没讲一句话,你我都是慢热的人,而且都被朋友伤害过,背叛过。再也经不起一丝的伤害。所以都躲在自己做成的壳中,怕太阳灼伤我们的皮肤,怕坎坷的路会伤害我们,对我们而言,只有自己才是最安全的。

但我们又是幸运的,可能是因为我们总是逃避别人的关心,才会发觉我们的相像,我们才会彼此靠近,彼此吸引,仿佛是时间的怂恿,我们每分每秒都在靠近,竟是这样,我们就变得亲密无间,在别人眼里,我们都很冷漠,其实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我们并不冷漠,我们彼此了解,彼此依赖,彼此需要。

我们经常在午后温暖的阳光下,在草地上用慵懒的姿势彼此依偎,聊天,开玩笑,讲在大家面前不敢讲的话,分享彼此的秘密。看着碧蓝的天,洁白的云,感受着微醺德裹挟着青草味的风,懒懒的阳光,心里平和得像两个安详老太太,坐在海岸边静观云卷云舒,潮起潮落。

简单的快乐,总是喜欢这样的午后,和云和你一起悠然度过,静静的却不孤单,相依也是一种温暖。似乎无论世界发生了什

么变化,在这片心灵花园永远记载着美好的回忆。我会飞过你的天空,而你会在下一站等我。我们共同垂钓我们想要得结果,沿着思念的小道,延伸到重逢的终点。我们空空的心,总会被彼此填满。只要我们在一起,每时每分,都有幸福的身影;每分每秒,都是温暖的时光。

我们已经分开了很长时间了,在最近的一次见面中,我们依旧熟络,吃饭时和以前一样点彼此喜欢的菜,逛街时会买姐妹装。聊天时我们发现,就在那温暖的时光中,我们的壳被温暖的阳光融化,同时融化的还有我们坚冰般的心,我们彼此都多了很多的朋友。

我想等到我们老了的时候,回忆起那温暖的时光时,心头肯定会有一股暖流流过的。我会永远记着你的。

温暖是雪地里的一个火堆,让寒冷的人们感到扑面的热气;温暖是沙漠中稀有的一滴水,让口干舌燥的人感到甘甜。温暖是成长中的一盏指路明灯,让迷失方向的人走向光明;

情景一,温暖的灯光每天放学的回家已经有些晚,从楼梯到家门口又有一段又黑又窄的长的路要走,每次,我总能看到有一盏母亲为我亮的灯,仿佛在告诉我家里有人在等我回家。从此,我不再害怕放学后天黑怎么办,不再害怕那又黑又窄又长的路。因为,有一盏母亲的灯永远为我亮着。看到妈妈亲手点燃的明亮的灯光,我的眼睛湿湿的,一种甜美的幸福感悠然而生。

情景二,温暖的微笑她是仅教了我们两个月的物理老师,既不美丽也不高大,她只是以一颗最真诚的爱心去温暖每一个孩子。老师的物理课很是有趣,以她的独有的嗓音和独特的教学方式填补着我们空白的心。老师总是笑着面对我们,把疲倦留给自己。

又是一次小测试,不小心我错了一道应用题。课间,物理老师微笑着走到我的课桌前,微笑着指正我的错误。从此,我不再讨厌物理,我不再讨厌去物理办公室。因为,有一位真诚的老师总会给我一个温暖的微笑。

情景三,温暖的泪水初冬的早上,我一人走在昏晚的路上,一个软软的小包,垫在我的脚下。我捡起来,揣在怀里,继续赶路。

到了学校,打开小包,让我大吃一惊,5000元人民币,我从来没有拿过这么多的钱呢!课前,我来到老师办公室,郑重地交给了老师。当天下午,一个农村老汉带着一个年轻人来到我们学校办公室。老师把我叫去见他们,老汉一把拉着我的手,眼中溢满了温暖的泪水。他说,那是他们家一年的劳动收入,来城里买大件家具,不小心丢了,然后说了很多感谢的话。

平远中学导学案 篇5

2012研究计划

宁江区毛都站镇中学 赵立民

研究措施

1、课题实施细化分层研究。课题组每月进行一次课题活动,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研究的小主题,根据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调整研究措施。

2、制定学期研究计划。研究教师根据本学期的研究重点,结合自己的教育问题,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计划要目标明确,措施详细,操作性强。课题组每位成员在一单元教学完成后,应作出单元小结,整理整个单元中的教学情况,并针对研究过程中的实际随时做好调整工作。

3、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认真写好教育教学日记,不断总结得失,进行反思,及时上传相关研究资料。

4、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每月需认真撰写与研究内容相关的案例、教学反思,定期做好总结。

5、与其他学科、其他老师密切协作,定期做好学生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为后断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6、课题组成员每人开一次研讨会。

活动安排:

一、二月份

1、进一步学习有关学案导学教育教学理论。(课题组成员)

2、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结合,不断丰富和拓展研究方式方法。

三、四月份

1、制定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计划。(负责:赵立民)

2、布置落实各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目标和任务。(负责:赵立民)

3、教研组讨论制定子课题研究工作计划。(负责:刘英来)

4、各课题组上交子课题组工作计划,新课题组上交开题报告及计划。(负责:刘英来)

五、六月份:

1、开展课题组研究课活动。(负责:课题组成员)

2、课题组成员根据教学进度设计三——五节学案,并在教学中实施。(负责:课题组成员)

七月份:

1、课题组活动,组织理论学习与研究,布置下阶段主要研究任务。(负责:赵立民)

2、开设研究课活动。(负责:课题组成员)

3、组织课堂教学反馈。(负责: 课题组成员)

八至十月份:

1、课题组活动,组织理论学习。(负责:课题组长)

2、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继续在教学中实施学案导学的实施活动(课题组成员)

3、课题组成员上交课题研究论文和总结。(负责:冷玉华)

十一月份

1、收集家长和学生的疑惑。(赵利民)

2、撰写阶段性实验报告。(课题组成员)

十二月份

1、调查的教师回收,分类,整理,总结。(课题组成员)

2、假期关注国内外同类型课题的研究动向。

平远中学导学案 篇6

科目:思想品德题目:竞争不忘合作序号:80202编写:王静茹审核:赵梅芳审批:

使用教师:八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

班级:组名:使用学生: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竞争对个人成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

极作用;

2、正确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懂得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中有合作。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竞争的积极作用,树立公平竞争意

识。

学习难点:

正确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既要树立竞争意识,又

要树立合作意识,竞争不忘合作。

一、感谢对手

1、观察教材P64页图片材料,这些图片反映的是生

活中的竞争现象。

请你列举:生活中还有哪些竞争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一说: 生活中的竞争现象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P64材料,讨论:既然市场竞争是激烈而残

酷的,那么王经理为什么还要感谢对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议一议:竞争有何积极作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P66相关链接,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P66漫画,讨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样的竞争对手?又是怎样看待竞争对手的?请在学习小组

内交流。

二、竞争最理想的结果是“双赢”。

1、阅读P67教材提供的事例:

①说一说:你赞成该厂的竞争手段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是怎样认识该厂的竞争目的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你认为在竞争中取胜应该靠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P67-68教材事例:

①该百货公司是怎样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竞争最理想的结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怎样才能在竞争中实现“双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巩固练习

1、“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这句谚语

告诉我们()

①竞争离不开合作;

②合作离不开竞争;

③竞争与合作是矛盾的;

④竞争对手要相互排斥,造成两败俱伤;

⑤竞争对手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⑥竞争与合作是统一的。

A、①②⑤⑥B、①②③⑤⑥C、①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有竞争()①自己才能打败一切对手;

②才会不断努力,积极进取;

③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使自己进步更快;

④才会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小婧的成绩一直都是班上第一名,她也常常把自

己的学习资料、学习方法,向同学们借阅、介绍。有一次

考试,同桌艳红超过她。她就暗下寻思,决定再也不借给

同桌艳红了,也不再给她介绍科学的复习方法。对此,我们应该这样看待()

①竞争并不是“你死我活”,竞争的目的在于共同发

展,共同提高;

②的确不能再借给她了,以免以后自己再也无法夺回

第一名;

③面对竞争的失败,既不要灰心丧气,也不要画地为

牢,更不要“怨恨”对手;

④要学习欣赏他人,发现他人的长处,虚心向他人学习。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4、美国俄亥俄州每年都要举行南瓜大赛,汤姆的成绩相当优异,连年获首奖或优胜奖。得奖后,汤姆毫不吝啬地将种子分送给邻居。一个邻居不解地问:“你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培育良种,为什么把种子送给我们?难道你不怕我们的南瓜超过你吗?”汤姆则回答:“我把种子送给大家,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原来,各家瓜地相连,汤姆把自己的优良品种分给邻居,可以防止蜜蜂在传播花粉的过程中,将劣种花粉传播到自己的优良品种上,避免

优良品种的退化。

(1)汤姆帮助竞争对手的结果是什么?

平远中学导学案 篇7

学案, 是教师在充分调查了解学情、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 从学习者角度为学生设计的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导学材料。[1]导学案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导学”加“学案”, 它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学会与会学, 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的教学理念。[2]

一、导学案的编写原则及框架结构

(一) 导学案编写原则

体育“导学案”是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案, 体现教师服务于学习主体的主导作用, 要把“学什么”、“怎么学”、“学成什么样子或学到什么程度”等问题明确地摆在学生面前。“学什么”就是要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怎么学”就是告诉学生采用什么学习方式, 使用什么学习方法等。“学成什么样子或学到什么程度”就是对体育“导学案”学习效果的检测, 也是课内外交流、讨论、展示、反馈的主要内容和渠道。严格把握“导学案”编写质量至关重要, 在编写“导学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针对性原则

根据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水平、潜在水平和身体技能素质水平之间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问题, 实施分层诱导。即, 对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水平差的学生宜创设低台阶, 层层递进;对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中等的学生则应采取高台阶、跳跃式诱导;对优等生则应蜻蜓点水, 仅点拨关键处。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训练和发展, 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2. 灵活性原则

教师应在学生导学案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搜集学情来补充完善学案, 使导学案走向开放, 必要时可编制辅助学案, 使导学变得更加流畅、合理。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及思维能力等因素, 重视课堂中的生成问题。

3. 发展性原则

要满足学生终身体育的需要, 注意选取对学生终身体育具有重要影响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活动内容, 以利于学生学会学习, 并具有一定的自我设计、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能力。适应不同学生主动发展的层次性需求, 让学生实现差异发展、共同发展。

(二) 导学案的框架结构

导学案指导学, 导学依据学案, 重点在“导”。导学案突出的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 注重学法指导, 强化能力培养, 并注重学生间的互助交流, 把学生由观众席彻底推向表演舞台, 其优势显而易见。“导学案”的框架结构一般包括:提出要求 (学习目标)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提示、途径、策略 (问题设置、学习重点、难点, 学法提示) ;对学习实践的评价 (学习评价) 。

提出问题要依据学情、新课程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省教学要求来制定。设计的问题, 一是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二是要考虑学生发展的层次性需求。学案要把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 给学生一定思维启示 (如观察、对比、讨论等) 。让学生自己动脑、动体解决问题, 在学练中加深对运动知识、技术技能的深化理解, 培养体育学习能力。

解决问题的提示、途径、策略:主要依据学习水平目标来制定, 包括问题解决提示、练习方法、运动技能学练的途径、学习要求等内容。基本的要求:一是能够引导学生自学;二是通过自学内容的学习, 能够基本达成学习目标。

学习评价部分主要内容有学习评价的评价要求、评价方法标准等, 要让学生通过各种练习后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当堂检测”是获取反馈信息, 为制定下一节课学习目标提供依据的重要环节。

二、导学案的特征及运用时机

(一) 导学案的特征

1. 导学案是指导学生学习的

“导学案”的使用者是学生, 因此应该站在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的角度上进行设计, 这是与教案的根本区别。

2. 体育导学案呈现形式多样、灵活多变

导学案形式多样, 灵活多变, 学案可以是发到每个学生手中的导学材料, 也可以是发给每个小组的导学材料, 甚至还可以把导学材料 (内容) 写在黑板上、展板上;学案可以是一段文字, 也可以是图表、图画;可以是有形的, 也可以是无形的 (如口头语言) 。

3. 导学案要有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是学案所要突出的重点, 是体育课导学案“导学、导练”最显著的特色。学法设计要以知识点为载体, 要根据所学内容特点、学生知识水平、运动技能储备情况以及认知规律, 精心设计以知识为载体的学法, 从而把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学习方法的学习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 导学案运用时机

“导思”是指在导学案中设计一定的问题情境, 问题既要源于教学内容, 又要有所深化和拓展。创设的问题要能表现出较强的“磁性”, 促使学生产生悬念, 容易吸引、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营造学习氛围, 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范例导出要解决的问题。例如, 在篮球传接球单元教学中, 教师给学生一张纸 (学案) , 上面出现了四幅画和简短文字:1.同队队员离你较近, 且无防守队员时, 采用哪种方式传球最快最准? (答案是双手传球) ;2.同队队员离你较远, 且处于有利位置时, 采用哪种方式传球最快最准? (答案是单手传球) ;3.同队队员在篮下有利位置, 中间有防守队员时, 采用哪种方式传球最快最准? (头上传球) 4.同队队员离你较近, 但中间有防守队员时, 采用哪种方式传球最快最准? (答案是地面反弹传球) 。学生分组按照学案的提示进行实践, 最终得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再让学生通过反复实践去检验。

三、体育课导学案运用案例分析

体育课开展导学案教学的本意是通过对要学习知识和运动技能进行问题化处理, 让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掌握和身体锻炼能力过程化, 从而达到提出问题、指示学习方法、明确学习要求、学生学习这样的过程。因此, 导学案应该主要包括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提示指导、据案自学、巩固练习, 学习检测、拓展学练等环节。下面笔者以前滚翻教学为例, 介绍体育课导学案的具体运用。

(一) 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课前自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前, 提前2天以上时间把学案发放到学生手中, 让学生能够知道学习目标, 能复述前滚翻动作要领, 通过图示对前滚翻动作有初步概念的形成, 了解前滚翻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知道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对学习过程做到心中有数。指导学生在课前做好以下几个练习:低头含胸、收腹屈腿、下蹲抱小腿、屈腿做团身前后滚翻、仰卧起坐、仰卧举腿等练习。

把课前自学中遇到的困难写在学案上, 教师在课前回收学案, 检查了解学生学习信息。检查自学的关键是掌握学生反馈的学习信息, 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有哪些?有哪几种表现形式?没有达到目标的原因是什么?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如何, 困难在哪里?检查自学的目的是为组织学生讨论和教师的精讲点拨做准备。

(二) 依据学法提示, 课堂自学自练

在课堂导学中, 各小组按照学案的指导结合教学图示先自学3~5次, 在学案中提示球体和正方体滚动的难易思考, 进一步强调低头含胸、收腹屈腿, 让身体成球体的动作要求, 然后提供以下几种学习方法:低头夹红领巾滚翻学习、腹部夹软的小纸球滚翻学习、屈腿两膝夹红领巾滚翻学习、连续滚翻2次以上学习。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 教师巡回指导, 可采用两种方式解决学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一是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时, 教师参与并适时点拨;或者教师让已解决问题的学生做一次“教师”, 面向全体学生讲解示范, 这也可以说是讨论的继续。二是精讲: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 教师确定讲的内容, 抓住动作要领, 讲清容易犯错动作。

(三) 学练巩固与检测, 拓展练习

在学生自主学练后, 还要通过系统练习来理解巩固所学技能, 引导学生学会概括和迁移。导学案中设置的的练习要紧扣目标, 突出训练, 限时限量。教师矫正出现的问题后, 可即时补充练习方法, 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本次课上, 可以明确要求学生基本能正确完成前滚翻10次以上, 在巩固练习时, 强调学习任务完成较好的学生担任指导员, 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反复练习。而对整个小组完成情况较好的可以鼓励他们, 结合自己已学会的技巧动作, 结合前滚翻动作, 创编不同的动作组合进行学练。

在学练巩固阶段, 要适时使用各种评价, 可以有教师评价, 可以有学生互评与自评相结合。值得注意的是, 体育课的导学案中, 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学习评价的标准, 通过评价来鼓励学生尝试自学解决问题, 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四、结论

(一) “导学案”对推动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学生不但巩固了原有的知识与技能, 且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了许多亲身的体验, 为自身不断修正学习目标与计划提供了经验。

(二) 学生在动作技能的掌握与运动能力及体质改善等方面有了显著提高。

(三) “导学案”导学教学法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教学中学生设计出了适合于自身特点的学习计划、练习方法。学生创新思维不断活跃, 在学习过程中创造出众多练习方法。

(四) 确立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教师阐道在先, 经验更成熟, 知识、技能、能力方面远远高出学生教学过程中担负着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与促进者的职责, 因而是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自由、自主、民主地参与课堂教学, 在“导学案”学习中占主体地位。

(五) “导学案”的窘境:一是在传统应试教育体系下, 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囿于传统的观念, 束缚了体育学习的拓展, 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导学案”学习;二是实践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及教师自身素质需要不断提高的问题;三是学生在体育学习时, 如何把握自由度和练习中的安全因素;四是必须改善物质条件以满足学生体育学习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贾如鹏, 傅海伦.“学案”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科学研究, 2004, 7.

[2]张允军.关于学案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教学与管理, 2004, 8.

[3]李建刚.掌握学习的实验与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4]毛元旭.“导学案”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反思[EB/OL]http://gz0901.qlteacher.com/Homework/lishi/12010491.aspx

对如何编制中学语文导学案的思考 篇8

一、导学案编订中存在的问题

1不能紧贴教材。有的教师在制定导学案时脱离了教材,忽视了学生,名义上是以学生为主体,其实是老师越俎代庖,以教师的思想代替学生的思想,随意拓展,既无科学性,也没有针对性,为“导学案”而“导学案”的现象比较严重。

2“导”性不足。有的导学案其实是教案的翻版,既束缚了教师的个性创造,又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没有科学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相对复杂的进行问题设置,在内容上没有阶梯式的递进,在过程上没有循序渐进地引导。

3学案异化成练习册。有的学案就是同步练习册的翻版,课前的预先学习就异化成了急功近利的做题,课堂相应就异化成了索然无味的对答案。教师导的无味,学生学的索然。

4探究性不强,分层导学不明显。有的导学案不能围绕课文的知识点进行设疑、质疑、解疑,设计的问题不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对问题设置过多过碎,肢解了课文,失去了整体性,知识点的处理无序、无阶梯性,导致中差生无所适从,学起来比较茫然。

二、导学案编写的立足点

1要符合教材体系,围绕课程标准,紧贴学段目标,切合学生实际。在知识点设计上要围绕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知识反馈上要有可测性,目标要明确和具体。

2导学案不是满足于教师的教,而是要满足于学生的学。制订导学案时一定要建立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之上。这就要求导学案的编写者最好是集体备课中的主备者,同时编写者在编写时要遵循大家的共同的思路。导学案的主要功能就是要服务于学生的学。内容中既要有师生互动部分,更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部分。

3导学案中编写一定要注意实效性。导学案既要有课前预习部分,又要有课堂教学部分,要给学生自学和自悟的空间,还要有课后的反馈练习。这三部分内容要相互联系,是一种递进关系。

4导学案编写后,同备课组成员最好集中讨论。形成定稿后,每位组员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备课,这样效果会更好。

三、导学案的编订流程

1文本导读,学生解决。对每篇课文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文体特征、语音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等,通过制定可操作的学习方案,让学生通过熟悉课文注释及查找资料,自学来掌握。把有疑难的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列出,先小组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提交老师,再组织全班共同解决。这类知识教师可以适当设置一些填空或者选择题,能达到巩固的效果。

2学案探路,整体感知。对每篇课文,学案的导向要能帮助学生探路。能引导学生披文入境,引导学生进入作者创设的情境,能帮助学生采集信息。如通过让学生模仿编题老师的语言来概况段落大意或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目的是能帮助学生和课文主题接轨,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同时要力求在学法上的优化,如在学案中让学生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能自己用书写提纲的方式列出文章的结构、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情感或者观点等,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学会”阶段向“会学”阶段迈进。

3质疑探究,分层推进。当学生通过学案的指引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探究问题的学案。探究性问题的设置一定要把握好针对性、时效性和灵活性,研讨的问题一定要有价值、有分量,数量不能太多,要体现开放性、综合性和拓展性。特别是要符合学生应有的知识文化积累、阅读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立足于文本来进行探讨研究,要讲究思考的层次性,特别是要针对学生不同的能力层次,设置不同的问题,以提高学生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4品读鉴赏,自悟为主。对于课文中精彩语段,教师在制定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到与朗读和写作因素的关联,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仿写。对于好的句子,在学案中要选准鉴赏角度,可以从思想性、艺术手法等方面去鉴赏,发现其中的美,品味其中的美。

5运用拓展,反馈成果。运用拓展的目的是通过有效的链接点来凸现文本学习重点。如对文本学习要点能采用“巩固式”练习,拓展点要凸现探究学习的特点。通过设计小而精的问题,要求学生口答,再通过评价和反馈,让学生看到自己学习的成果。

“导学案”的目的是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让学生在成功与肯定中得到激励与鼓舞。如何设计一份科学有效的“导学案”,还有待全体语文老师共同努力,虽任重而道远,但已经曙光在前!

平远中学导学案 篇9

一、学习目标:

1.识记: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2.理解: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华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3.体验: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4、运用: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三、知识网络

一、西方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 ㈠ 鸦片战争(1840.6—1842.8)

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 料。

⑵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⑶鸦片战争爆发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⑷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⑸1842年8月,中国签订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使中国丧失领土主权);赔款2 100万元(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使中国丧失关税主权)。⑹影响(危害):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⑻“落后就要挨打”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⑼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主观上: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经济落后;中国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清朝统治集团军事指挥失当。

客观上:英国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力量雄厚,科技先进。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魔方资本主义。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扩大侵略利益.。

2、侵略者: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3、暴行: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又放火焚烧。

4、沙俄的侵略: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共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19世纪80年代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共割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

5、影响(危害):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㈢,甲午中日战争(1894.7—1895.4)

1、日本发动战争目的(原因):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战役:黄海大战:1894年9月,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

辽东半岛战役:日军占领辽东半岛,制造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4、《马关条约》: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

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进一步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和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了中国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增辟通商口岸(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使帝国主义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等。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5、《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更有利于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反映了列强侵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6、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不足,装备落后。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1、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原因,借口),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指奥匈帝国)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凶恶本质。

2、结果:中国战败,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3、《辛丑条约》主要内容: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影响(严重危害):《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辛丑条约》是赔款最多的条约。

5、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说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已成“洋廷”)。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⑴从《南京条约》的签订到《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种什么趋势? 答: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⑵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①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③《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⑶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得到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盛才能维护领土完整和主权的独立;清政府腐败无能;帝国主义本质是侵略;中国近代是一部屈辱史、斗争史。二.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

㈠民族英雄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⑴林则徐禁烟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⑵鸦片输入的危害:①白银外流;②银价上涨;③腐蚀封建统治机构;④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

⑶青少年对毒品应持态度: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远离毒品,进行力所能及的宣传活动;依法律己,决不吸食、注射毒品;积极同各类毒品犯罪行为作斗争。

⑷林则徐的主要活动:上书道光帝,要求严禁鸦片;派人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鸦片;虎门销烟;加强海防,积极防御。⑸虎门销烟史实及意义: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6月25日才销毁完毕。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⑹评价林则徐: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⑺启示:我们要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㈡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⑴起义开始: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⑵定都: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与清政府对峙 的政权;

⑶发展:为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天国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⑷抗击洋枪队: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洋枪队”,由美 国人华尔统领; 1860年,青浦大捷,大败洋枪队;1862年9月,慈溪战役中,击毙华尔;

⑸失败: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天京陷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被镇 3

压下去。

㈢、左宗棠收复新疆

⑴新疆危机:19世纪60至70年代,英国和俄国虎视耽耽地想争夺新疆。新疆面临危机。1865年,阿古柏侵入新疆。后来,建立伪政权,侵略势力由南疆扩展到北疆。英俄两国都想通过支持,进而控制新疆。新疆危机被形象地称为“一仆二主”。仆人是阿古柏,二主指英国和俄国。1971年,俄国还直接出兵侵占了新疆的伊犁地区。⑵海防和塞防之争

①背景: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边疆危机,西北形势严峻,东南警报频传。②代表人物及主张:李鸿章的观点:强调东南海防重要,主张放弃西北塞防。左宗棠的观点:主张海防塞防并重,力主收复新疆。

③结果:清政府采纳了左宗棠的意见,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⑶左宗棠收复新疆

①策略: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

②经过: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1878年,左宗棠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在左宗棠的军事配合下,通过外交努力,中、俄两国签订条约,1881年收复了伊犁。

③作用:左宗棠收复新疆,巩固了中国的西北边疆,捍卫了中国的领土及主权。⑷新疆建省:1884年,清政府采纳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设立行省。

㈣.民族英雄邓世昌

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冲锋向前,壮烈殉国。(事迹: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在1894年的黄海战役中,邓世昌在舰身多处中弹,弹药用尽之时下令开足马力撞向迎面而来的敌舰,准备与敌同归于尽,不幸舰艇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二百余人壮烈牺牲。)“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是为了悼念民族英雄邓世昌。㈤.义和团运动

⑴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各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⑵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奋勇 抵抗,在廊坊一带把侵略军围困,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列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

⑶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四、各抒己见

复习了侵略与反抗,给我们什么启示?为了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做为中学生应该怎么办?

五、达标练习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英国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大门以推销商品,掠夺原料 C.林则徐下令停止中英贸易D.英国占领香港岛为侵略中国建立据点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组成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是()

A.美、英 B.法、俄 C.英、法 D.美、俄 3.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不平等条约是()A.《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爱珲条约》

4.《马关条约》将中国下列哪一岛屿割让给日本()A.海南岛 B.舟山群岛 C.钓鱼岛 D.台湾岛 5.”再现历史场景,宏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要 是再现邓世昌抗击侵略的悲壮景象,应选的素材是:()A.中法大战 B.收复新疆 C.黄海大战 D.抗日战争 6.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甲午中日战争 ②鸦片战争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④第二次鸦片战争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③④① D.④③②①

7.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二次鸦片战争期间()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大片土地

8.近代前期,中国的对外战争多以失败告终,从历史发展趋势而言,反映的历史实质问题是:()A.战争的性质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B.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战争结局 C.腐朽的社会制度不敌先进的社会制度D.政府的决策是战争胜负的关键.9、材料分析:

材料一 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是近代史上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2)写出材料二中这一 条约分别是由谁代表哪国政府签订的?

上一篇:九上期末语文复习计划下一篇:部门工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