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管理系统(通用11篇)
征信管理系统 篇1
当前征信系统建设的不足与对策
2005年以来,人民银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企业征信系统”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个人征信系统”先后上线运行,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防范社会信用风险、改善社会信用环境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在提高金融机构审贷效率、降低信息成本、方便广大企业和个人借贷、辅助信贷决策,防范信贷风险及根据信用风险确定利率水平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宏观分析、客户评价、交易判断需依赖于征信系统,这向征信系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存在的不足首先,征信法律法规或制度缺失或滞后。一是征信系统建设直接涉及到公民信息安全和企业商业秘密等问题,必须以法律、法规作为制度保障,而目前我国有关征信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尚未制定《个人信用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征信管理条例》尚在征求意见之中,这使得构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法律基础薄弱。二是企业征信系统运行三年多,至今未见有关企业征信系统数据信息的界定、公开、使用等方面的法律规定,而1999年颁布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管理办法试行》对于目前正在运行的企业征信系统来说已明显滞后,严重影响了基层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工作与征信系统的推广效率。
其次,信用信息不能充分共享,影响系统效用的发挥。一是两大数据库间的信息无法共享。目前,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之间数据尚未开通,企业征信系统中无法显示自然人为企业提供担保信息,个人征信系统中也不能反映个人为企业提供担保等非金融交易信息。二是部门间的信用信息共享不畅。目前,我国大量可以开放的信息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处于分散和相互屏蔽的状态,在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支持的情况下,使得人民银行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采集其他部门的非银行信用信息无法可依。
再次,征信系统数据质量有待提高。我国征信系统采取“总对总”的报送方式,只有抓住数据的源头———金融机构,分析金融机构征信数据报送流程,才能找准问题下准药。通过对金融机构两大系统数据质量核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成因:一是内部管理不尽如意。二是接口程序设计存在缺陷。三是接口程序日常维护不够及时。
最后,征信系统功能仍需进一步改进完善。目前,全国集中统一联网运行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时间不长,系统的功能还存在诸如部分数据更新不够及时、信用信息记录不够全面、无法查询到个人不良信用记录的明细信息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如一是目前个人征信系统数据更新周期在一个月左右,这样的结果是,尽管各银行的原始数据已及时更新,但反映在征信系统上却有一个滞后期,造成客户和银行间的误会;二是企业征信系统缺少贷款卡年审功能,相关金融机构无法通过企业征信系统及时准确了解企业贷款卡状态,从而影响企业征信系统防范信贷风险功能的充分发挥。
相关建议对策第一,加快征信法规制度建设,拓展征信系统应用范围。征信系统在建设诚信社会,推动社会诚信体制和失信惩戒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为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是尽快推动《征信管理条例》正式出台,择机制定《个人信用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征信管理主体及职能、企业信息披露和个人隐私保护等两个方面内容进行规范;二是及时修订现行制度与系统运行不相适应的内容,尽快废止《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出台《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办法》和《贷款卡管理办法》。
第二,积极推进信用信息共享,提高系统效用。一是通过系统升级来实现两大数据库的信息共享,从而减轻基层人行的工作压力,建议以个人身份证号码作为两大征信系统信息主体的主要身份标识。对于无境内身份证号的境外自然人,在企业征信系统中为其配发贷款卡编码来作为身份标识的补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二是通过制定信用信息共享的有关规定,统一征信业技术标准,建立部门间和区域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将散落在不同部门的信用信息有效地整合起来,纳入人民银行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适时建立“国家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形成全国性的企业、个人、公共等信用信息的联合征信数据平台。
第三,做好制度与技术双保险工作,有效解决数据质量问题。分析数据质量成因,只有从制度、技术这两方面着手,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报送数据的“三性”即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一是建立从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反馈渠道和数据纠错机制,将数据纠错责任明确到部门、到人员,并将其作为一项日常工作纳入岗位考核。二是全面梳理接口程序,重点关注特殊信贷业务的报送流程,及时与征信中心联系,制定相应的修补方案,从接口程序上把住数据质量关;三是及时处理每日新增数据的反馈报文错误,按时完成每月两端核对不一致数据的纠改工作,杜绝问题累积,确保数据质量的真正提高。
此外,还需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一是积极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及时更新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信息,确保数据质量;二是简化异议处理的程序,提高异议处理工作效率;三是改进个人征信系统功能,在个人信用报告中增加反映借款人每次逾期记录的具体内容,为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做出客观、公正、科学的判断提供有效的依据;四是尽快增加企业征信系统贷款卡年审功能,方便金融机构判别贷款卡的有效性,充分发挥系统功能;五是扩大基层人行查询权限,增加基层行批量数据查询和下载功能,确保数据报送质量和系统操作的规范性;六是尽快完善征信系统信用评级功能的建设,开发出更加科学、规范、符合企业和个人信用状况的高级信用评价产品,充分有效地发挥征信系统防范风险、提高信贷决策的积极作用。
征信管理系统 篇2
一、《条例》出台对央行履职的积极意义
以中国人民银行牵头进行主导的征信业, 作为央行履职的一个新窗口, 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以及民众的广泛关注。征信业作为信用信息服务行业, 规范其健康发展对于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具有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可借助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资源, 尤其是小微企业所有人信息资源, 简化中小企业贷款调查手续, 在企业的历史交易、信用记录等情况的调查上节省时间。特别是针对小微企业可依托信息资源, 开发评分模型, 发展批量化评价、审批, 将提高审贷效率, 降低交易成本, 扩大信贷业务规模。
此次《条例》的出台, 也体现了央行一直以来倡导的, 信用作为个人身份标识以及社会资产等积极面的基础价值体现:一是信用要作为一种资格与能力, 成为进入市场的入场券;二是信用要构成一种资本与财富, 发挥商誉的品牌效应;三是信用也应成为社会公众可以共享的信息资讯, 发挥社会的监督舆论作用。这些一直以来被人们所追寻的信用原则, 在《条例》中也得到了体现, 这将为央行开展下一步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条例》对央行开展征信工作的指导意义
(一) 在国家层面上,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程达到了新的战略高度
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防范金融风险、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客观需要。在当前市场经济活动中, 逃废债务、拖欠贷款、偷逃骗税、商业欺诈、非法集资等现象时有发生, 对社会经济秩序和金融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对于防范和惩治失信行为, 促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维护正常社会经济秩序, 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推进政府部门依法履职, 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 信用体系的崩溃与瓦解将对经济生活造成巨大的损害, 对社会生活带来灾难性后果。对经济学中最难回答的“公平”问题, 其最合理的认定来自社会认同, 而认同感的培育是建立在互信的基础上的。缺乏认同感的社会对经济的破坏是不可估量的, 而效率最大化作为经济行为的终极目标, 其超常实现的基础在于道德, 其核心正是诚信。因此倡导诚信, 惩治背信, 重建信用道德规范与建设信用法律体系, 已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此次《条例》的出台, 标志着国家对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高度关注, 也意味着我国征信业进入了新的法规时代, 是央行开展征信工作, 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培育中小企业信用环境, 全面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框架的新契机。
(二) 在制度层面上, 强化了基层央行开展征信工作的法律依据
一直以来, 基层央行开展征信工作赖以的依据并不多, 大多是内部的管理办法, 并没有对外效力较高的法律、法规文件。这在依法履职以及推进征信工作的开展上使基层央行的工作缺乏底气。此次《条例》明确:“中国人民银行 (以下称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 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征信业进行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法推进本地区、本行业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培育征信市场, 推动征信业发展。”这是再一次对央行开展征信工作的职责进行了明确, 并且在下一步的工作中, 为基层央行依法行政、依法履职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后盾。
(三) 在个人信息保护层面上, 进一步加大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加大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是此次《条例》的一个亮点。一直以来, 为确保纳入到人民银行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信息安全, 人民银行严格遵守信用信息管理制度, 按照授权查询、限定用途、保障安全、违规处罚等规定, 保证征信系统的运行安全。对涉及国家安全、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人民银行负有保密义务, 不向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提供, 若出现泄密事件, 还将依法追究泄密者的法律责任。但由于我国目前没有系统的个人信息的保护法律, 在日常的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保管环节上还是欠缺制度的支撑和明确的规定。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采集的农户信息为例, 由于采集面过广、采集量过大, 很多个人信息在采集过程中并没有得到明确的授权、采集后没有使用的信息也未进行适当的处理, 给农户带来了一些疑虑。
因此, 在《条例》中, 《条例》对个人征信业务实行严格管理, 在市场准入、信息采集及查询范围、不良信息提供、异议和投诉、保障信息的准确和安全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具体的规定。管理部门可以依法对征信业务及相关活动中的个人信用信息保护实行常态化管理, 信息主体可以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市场主体可以依法采集和使用个人信用信息, 有效防止信用信息泄露、不正当使用等违法事件的发生。在这个基础上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将贯彻“依法行政”的理念, 合法管理信用信息, 保证信用信息源的合法权益, 并力争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过程中, 实现信用信息“零异议、零争议、零复议、零诉讼”的目标实现。这也将进一步确保我们的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能够推得更深、推得更广。
三、基层央行在《条例》颁布后应该考量的问题
(一) 在县支行设立征信中心或征信综合服务部门的必要性
前面已经对征信工作的必要性进行了说明, 那么县支行对征信工作的关注度是否应该提高呢?以晋宁县支行为例, 自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以来, 支行就积极与政府部门协商沟通, 经过与县金融办等部门的研究, 在人行晋宁县支行设立了晋宁县征信中心。设立征信中心的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对日常的征信工作进行整合。支行将贷款卡管理、个人信用报告查询以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分配到征信中心, 形成了全行征信工作“一道门、一个口、一盘棋”的综合框架。二是进行人力资源的统筹安排。随着晋宁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逐步推进, 信用意识作为“诚信晋宁”主打的精神价值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 贷款卡、个人信用报告的含金量日益增加, 政府各部门对信用工作的态度有了更积极的转变。这也加大了支行征信的工作量, 为了提供更及时、高效的征信服务, 支行设立征信中心, 积极向政府部门建议:以支行主管, 政府部门聘请人员的方式, 充实征信中心的工作人员。2012年晋宁县政府以金融办的名义通过合同形式为征信中心招聘了工作人员, 所有人员费用由晋宁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安排。人员的到位, 为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必要条件。三是打开了便民服务的窗口。过去, 支行的征信业务由综合业务科处理, 由于办公室较为狭窄, 来支行办理的群众经常拥堵在支行的楼道内, 接肘擦肩、秩序混乱, 由于人数过多耽误了部分群众的时间, 导致工作人员与群众经常发生口角。有了征信中心后, 支行统一受理征信业务, 集中处理工作, 提升了工作效率, 减少了群众的等待时间。目前, 征信中心对外的贷款卡业务、个人信用报告查询已经做到了“零等待”, 大大便利了群众, 受到了政府部门及群众的好评。
因此, 在《条例》颁布后, 建议相关部门, 提高对征信工作的关注, 以县为单位, 有条件的可以设立征信中心;条件不完善的可以先设立征信综合服务部门。以提升工作效率、更好服务群众为初衷, 也为下一步推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设立必要的硬件。
(二) 对信用查询进行收费是降低工作成本的必由之路
过去, 我国曾将对行政许可收费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清理, 行政许可项目的收费均有明确的规定。目前, 在基层央行对信用查询是免费的。在《条例》中对个人或企业信用查询是否能够收费的问题并没有进行明确。仅规定了:“信息主体可以向征信机构查询自身信息。个人信息主体有权每年两次免费获取本人的信用报告。”由于不能够收费, 且没有专项的资金拨备, 每年信用查询支出的费用是较大的。以晋宁县2012年为例, 由于县域部门工作人员购买公务员小区的房产, 要求出具个人信用报告, 近4000余人, 前来支行查询个人信用报告。仅纸张、硒鼓的支出费用就超过5000元, 还不包括人工、办公用品等一些杂项的支出费用。这对于县支行而言, 还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根据目前的情况看, 《条例》颁布后, 央行还将出台相关的事实细则, 希望在细则中对能否收取一定的工本费的问题进行明确, 以缓解基层央行在征信工作上过高的费用支出。
(三) 信用系信息的整合与使用问题是开展征信工作的关键
我国目前的信用信息系统可以分为三块:一是国家有关部门建设的同业信用信息系统;二是地方政府主导建立的区域信用信息系统;三是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建立和积累的数据库。一直以来, 这三块系统各自为证, 无法共享。如:人民银行目前运作的银行个人征信系统和企业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工商部门运作的企业行为警示系统;税务部门运作的税务信用等级信息系统;法院运作的讼诉记录系统。此次在《条例》中规定:“国家设立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为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发展提供相关信息服务。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由专业运行机构建设、运行和维护。该运行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 由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监督管理。”
因此, 在《条例》颁布后, 如何对各种采集而来的信用信息进行必要的整合、加工以及有效的使用, 是央行工作的关键。希望能够通过不懈的努力建立一个共享的信息平台, 及时收集、整理来自政府各部门的企业非银行信用信息, 突破目前各部门使用信用信息的局限和羁绊, 在人民银行主导的一个公开的平台上, 形成有效的信息共享。最终, 通过网络, 形成全国范围内信用信息的有效连接和整合, 并逐渐统一信用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 最终达到信用信息资源的无障碍使用。人民银行也将会通过这个信息平台的建立, 逐步形成“信贷投放+金融服务+宏观环境”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 打造和谐金融生态环境, 为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合法、诚信、公平的信用咨询平台。
完善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议 篇3
个人征信是社会信用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调控和监管的基础。建立个人征信体系对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约束和规范个人信用行为,改善社会信用环境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个人征信体系建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某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自己自身的感受谈谈对完善个人征信系统的几点建议。
一、目前个人征信系统存在的问题
1.对个人征信系统的宣传力度不够
为了调查大家对征信系统的了解情况,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其中有效问卷472份。从调查情况来看,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有68.2%的人听过征信系统,但是只有14.2%的人对此很了解,而针对是否了解自己的信用状况这个问题,有40.9%的人完全不了解,只有18.6%的人能够全面掌握。随着征信系统建设的推进,的确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个人信用记录,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了解自己的信用状况,了解造成自己信用出现污点的原因,知道如何避免出现不良信用记录以及怎样解决出现的不良信用记录呢?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在信息来源渠道比较单一的情况下,很多地方的征信宣传工作还存在空白。
2.个人合法的知情权得不到有效保护
随着征信系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个人信用记录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重视自己的信用报告,但是很多人都是在无法从银行获取贷款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有不良信用记录的。通过统计发现这里面有很多人并不是故意违约,有些是自己疏忽又没有得到及时的还款提醒造成的,有些甚至是被他人借用、盗用、伪造自己的身份证等证件申请过信用卡或是贷款而导致欠款发生。因为没有及时的获取自己违约的信息即便消费者有心改正也已经错过时机。由于个人的知情权缺乏有效的保护,不知现在征信机构记录的不良信用记录里有多少属于客户不知的“待商榷”内容。
3.信用记录单方面说了算
目前个人信用信息记录是由银行或是某些垄断企业和单位报送的。在这种情况下,个人信用报告的真实性就让人怀疑,而实际上这样的事情的确发生过。由于与银行工作人员发生争执,就有客户的信用记录中出现了“透支耍无赖屡催不还”的恶劣评语从而影响到了个人信贷。如果信用评价的权利掌握在强势部门的手中仅凭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而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和机构,很难想象如何能保证对个人关系至深的信用评价是谨慎而不是轻率的作出的,如何能保证信用信息的客观、真实。
4.无法合理区分恶意和非恶意欠款导致的不良记录
从目前的征信系统设计来看,只要是存在拖欠违约的行为,信用报告上就存在不良记录,从而直接影响到个人信贷行为。而实际上有些消费者总体表现出良好的信用习惯,但却因为偶尔忘记还款或者其他客观因素无法还款造成不良记录,如果不能对不良记录的产生是源于个人主观恶意还是客观因素加以区分,只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尽管可以使商业银行控制风险,却违背了发展征信是为了更好的区分个人的信用状况,方便消费者在更大的范围内从事经济金融交易的初衷,使得非主观恶意造成不良信用记录而实际信用状况良好的消费者丧失获得贷款的机会。
二、对完善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议
1.加大对征信系统的宣传
在征信系统建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让消费者对征信系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人民银行应该协同商业银行继续加大征信宣传力度,通过报刊、杂志、电视、互联网、实地宣传等各种方式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征信系统,特别是在广大县城和农村地区,由于信息相对闭塞,绝大部分人意识不到征信系统的重要性,甚至根本没听说过征信系统,这更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加大宣传力度。针对农村地区的特点,可以组织人员编排穿插了征信知识的文艺节目,以更通俗、更贴近生活的方式传播征信知识。
2.建立一个准确公正的个人征信系统
征信报告直接关系到每个个体的切身利益,因而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就十分重要。由于个人信用资料收集范围广、来源渠道多、持续时间长、内容变化快要保证和维护个人信用资料的准确性本身就是个难题。如果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建立在错误数据基础上的个人征信系统就彻底丧失了使用价值。因而从一开始就应该将保证和维护个人信用资料的准确性放在首位。避免因数据错误影响到消费者的日常信贷活动,导致利益受损。报数机构和征信机构应该建立一套高效的防范和纠错机制,在工作流程上设计一套完善的填报制度,尽最大努力提高数据质量减少数据错误,而一旦出现错误则应该迅速启动纠错机制,及时为消费者纠正错误,消除影响,切实保护信息主体的正当权益。
个人信用制度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确保公正。这首先要求信用制度要建立在信息对称的基础上,消费者的合法知情权应该得到保护。如果说消费者要在办理个人信贷时才能发现对他不利甚至错误的记录被收集到个人信用档案里,而此时改正为时已晚。在实践中,要让每个消费者的知情权都得到保护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但是目前各大银行既然能够每个月给客户寄送账单外带小广告,那么对存在违约风险的客户尽到告知的责任并不是难以完成的工作。其次,对于利用个人信用貸款来开展生产和经营的个体工商业者和广大农户,征信体系在建设中就应该考虑这部分人的具体实情,对于这些靠天吃饭的农户和小本经营的个体工商业者来说,存在信用违约纪录可能是因为受外部环境影响无力偿还所欠贷款,真正公平的征信系统应该给予这部分人一定的还贷缓冲期,在缓冲期内还款都不会影响其信用记录。只有切实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能确保征信系统是在一个透明公正的环境中运行的,才能确保征信系统是公平公正的。
3.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信用评分模型
一个合理的信用评分模型应该能够合理区别信用恶意和非恶意贷款,区分不同违约期限从而区别对待。银行应综合欠款的金额、时间、次数、情节的严重及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危害程度等多方因素,在模型中设置不同的参数把信用分成轻重不同的等级,根据信用等级制定相应的信用评分报告,避免因轻微的、不构成危害的逾期记录而造成不必要的信用危机。
4.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征信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有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和保障,因此需要加快征信法制建设。征信立法重点要处理好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要保护好个人隐私。个人信用档案收集的个人信用资料属于个人隐私,国家应该对个人信用数据的收集、个人信用的评定、个人信用数据的使用和披露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于各种违法以及破坏公民隐私的行为,制定制裁措施。由于个人信用档案收集的个人户籍资料和税务资料属于国家机密,国家也应当对这些机密的保护和使用作出明确的规定。二是要明确监督管理。内容应包括监督管理权的归属、监管方式和监管法律责任规范、征信机构资质、市场准入从业范围、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管理和从业人员的从业管理等。
个人征信系统是什么 篇4
个人征信系统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个人办理贷款的时候,个人征信系统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那么,什么是个人征信系统呢?它有什么作用?
个人征信系统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各商业银行建立的个人信用系统。其信息包括三大类:一是身份识别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二是贷款信息:包括贷款发放银行、贷款额、贷款期限、还款方式、实际还款记录等;三是信用卡信息。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规定,对没有按照协议协定的期限、数额归还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经办银行对违法贷款金额计收罚息,并将其违约行为载入个人征信系统,金融机构不再为其办理新的贷款和其他授信业务。
征信系统用户信息管理自查的报告 篇5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办公室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加强征信系统查询用户信息管理的通知》(合银办【2017】208号),XX支行对自开展征信系统工作以来进行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1、我支行在使用征信系统时,严格按照XX银行征信系统管理办法,遵循合规、审慎、保密、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原则,对自己的查询账号严格保密,密码定期修改。
2、我支行征信系统管理人员为XX,账号密码按月修改,严格保密,不存在多人共用一个账号的情况。
3、在查询过程中,按照审慎和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原则,对每一笔被查询者,由被查询者当面签订征信查询授权书,按照被查询者授权的查询原因,进行授权内查询,做到无无权查询和越权查询。并对每一笔查询结果做到保密制度,切实维护被查询者的个人隐私。
4、对每一笔查询者,在查询之前,做好查询登记制度,登记被查询者的姓名、身份证号码、查询原因、查询人和征信使用人,对每笔查询记录逐笔登记,留存征信查询授权书复印件,并按月装订保管。
5、对个人贷款户进行贷后管理查询,严格按照主管授权制度,对每笔需要贷后检查的个人征信查询,按照先登记授权,有行长签字审批后再查询的原则办理查询业务。
6、自使用征信系统以来,我支行并未发生将个人或企业信用信息告诉第三方的情况,也未发生违规向客户提供信用信息或违规提供查询获得的客户信用报告。
7、现我支行被查询者为借款人,对其符合发放贷款的被查询者,查询报告都做为贷款资料保存,对不符合贷款条件的贷户,我支行对其查询报告进行销毁,查询者对其信息绝不对外宣传,保证其查询信息不泄漏,影响个人信誉。
我国征信系统的发展与功能 篇6
征信系统发展历程。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人民银行从信贷征信起步,从上世纪90年代初贷款证制度开始推动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以下简称“征信系统”)建设。1992年,原人民银行深圳分行推出贷款证制度,1997年到2002年建成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企业征信系统前身)。2004至2006年,人民银行组织商业银行建成征信系统并实现全国联网运行。2013年3月15日施行的《征信业管理条例》,明确了征信系统是由国家设立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定位。
征信产品与服务。
(一)形成以信用报告为核心的多元化征信产品服务体系。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主要用于信贷审批和贷后管理,也广泛用于政府依法履职、资格审查等方面,已经成为反映企业和个人信用行为的“经济身份证”。
(二)开展多种信用报告查询渠道建设。一是现场查询网点遍布全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二是在全国实现通过互联网提供本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此外,还积极开拓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等其他服务渠道建设,满足社会公众的多样化需求。
(三)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全面展开。按照《征信业管理条例》要求,在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全面保护信息主体合法权益和信息安全。依法开展信息采集,合规提供查询服务。承诺并践行每年两次向社会公众提供免费查询信用报告服务。提供信用报告咨询,组织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信用报告异议处理服务,提高异议处理效率,切实维护信息主体的知情权、异议权和更正权。
征信管理系统 篇7
一、征信系统查询成效
(一) 提高商业银行信贷营销效率
我国商业银行在办理信贷业务时, 可直接进入人民银行搭建的征信系统信息查询共享平台, 实现快速、准确、全面查询借款人的信用活动历史信息状况及资本构成概况, 不到10分钟就可了解一个客户的信用信息。这样提高了商业银行信贷员对借款人贷前调查审核效率, 克服了传统的人工对借款人贷前调查所花费的种种外调劳务费用, 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信贷营销成本。
(二) 增强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能力
目前所有商业银行在办理信贷业务时, 都可充分使用征信系统查询平台功能, 了解每个借款企业及个人负债信用信息, 有利于商业银行全面评估和监测信贷风险。从海南省琼海市近两年商业银行在征信系统查询统计, 2008年、2009年和2010年6月末, 共累计查询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分别为50810, 57710和33355次。其中信用卡业务查询占总查询次数的56.3%, 贷款业务查询占总查询次数的40.1%, 其他查询占5.9%。否决贷款业务准入的占8.9%, 否决信用卡准入的占4.3%。较好地为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信贷业务风险提供征信服务。
(三) 促进商业银行清收逾期不良贷款的效益
由于商业银行在办理信贷业务过程中, 严格执行征信系统查询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制度, 以信用报告信息状况的优与差来决定其信贷业务准入条件, 申请信贷业务的所有客户要想获得商业银行的准入条件, 必须具备良好的信用信息, 若有不良信息必须及时履行同商业银行的借款合同条款, 按时付息还本。据2009年至2010年6月末统计, 在琼海市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联社因在征信系统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发现有不良记录后主动还贷款的客户达317人次, 归还逾期借款累计金额达572万元。
(四) 促进了诚信社会的构建
自人民银行建立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查询平台以来, 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授理查询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量逐年增加,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关注自己的信用状况, 主动到银行要求查询个人信用信息的一年比一年多。据统计, 2010年前6个月, 琼海市人民银行受理个人主动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的次数是2009年度的1.3倍, 企业和个人越来越意识到守信的重要性, 关爱信用记录、享受幸福人生的理念正逐步地融入整个社会。
二、征信系统查询“信用报告”存在的问题
(一) 个人基础信息不完整影响商业银行使用
从近两年琼海市商业银行查询个人基础数据信息分析, 每年查询个人信用信息几万人次, 存在信息不全的占比37%, 多数个人必须记录的信息不全, 有些信息更新不及时, 商业银行为减少录入工作量, 往往随意以“暂缺”代替有关信息内容。不能全面反映个人信用信息的真实性, 直接影响了个人信用报告的权威性。
(二) 异议信息处理不及时
据不完全统计, 近两年琼海市商业银行在征信系统查询个人信用报告中, 部分客户对自己的信用报告信息存在异议。例如, 个别贷款户归还银行贷款, 时间达1个月, 但银行信息却尚未更新。另有个别自然人被别人盗用自己的身份证, 案发后, 信用社也未及时给予处理。
(三) 征信系统登录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缺乏反馈机制
目前人民银行创建的征信系统查询信息共享平台, 均未建立个人征信信息反馈机制, 商业银行在登录和更新客户信息时, 特别是出现异议信息时, 客户无法及时了解到自己的信用状况, 这直接影响到个人的信贷活动。
(四) 征信系统查询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收费问题亟待解决
当前人民银行及商业银行受理企业和个人查询信用报告都是义务服务, 没有收任何费用, 但是每年人民银行对征信系统的维护管理, 业务人员的劳务以及查询客户的信用信息必须打印出查询客户信息所消耗的用纸, 以琼海市近两年每年查询业务都达5万次计算, 平均每个客户每次查询用纸2张, 全年将消耗10万张A4纸。银行每年开办的征信系统查询业务所产生的费用由银行单独买单, 是不公平的。
三、建议
(一) 修订出台新的征信管理条例
人民银行出台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办法已实施多年, 在征信系统查询企业和个人信息运行中, 急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和法规, 以法律的形式明确银行与企业和个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确保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合法及安全。
(二) 完善负面信息反馈体系制度建设
为了保障企业及公民对信用信息的知情权, 经办银行在登录企业和个人负面信息时, 应增设规定时间通过有效途径告知企业和个人的法定义务。
(三) 增设征信系统查询收费制度
为了有效应对不断拓展的征信系统查询建设, 人民银行应与国家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协调, 尽快出台征信系统查询业务收费管理办法。
(四) 加强征信监管力度
征信管理系统 篇8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征信
近年来,我国小微企业快速发展,据国家有关方面的统计数据披露,目前中国的小企业约为960万家,登记注册的个体、私营工商户已经超过3000万,99%以上的企业属于小企业或是微型企业。小微企业在活跃市场、增加税收、创造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带给小微企业更多发展机遇,也刺激了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但融资难一直是制约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瓶颈。对商业银行而言,随着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的拓展,企业脱媒现象日益明显,再加上利率市场化导致大客户议价能力日益增强,大客户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收益贡献越来越小;而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匮乏,愿意支付较高的资金价格,因此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利润增长点。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及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小微企业客户群体成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的一片蓝海。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如何做到风险控制得当和成本回报相当,提高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管理能力是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管理中征信信息的重要性
2013年3月15日《征信业管理条例》施行标志着我国征信业步入有法可依的轨道。征信业作为信用信息服务行业,规范其健康发展对于支持小微企业的融资具有重要的作用。融资难一直是困扰小微企业发展的难题。除了小微企业所特有的不足,商业银行与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主要原因,由于信息不对称,使商业银行不能有效识别效益高的小微企业,从而导致了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增大、贷款成本提高,很难获得有效贷款。通过征信服务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小微企业的信息透明度,提高小微企业获得融资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小微企业的信用价值,提高其获得融资的额度,支持有信用、有效益的小企业发展。由于社会征信系统还不完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小微企业表现得较为突出,大多数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不健全,信息披露不充分、不真实,商业银行很难全面了解、识别和判断其真实情况。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中小企业征信体系了解企业相关基本信息和融资信息,为信贷决策提供了很好的决策依据和信息保障。商业银行可借助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资源,尤其是小微企业所有人信息资源,简化中小企业贷款调查手续,在企业的历史交易、信用记录等情况的调查上节省时间。针对小微企业可依托信息资源,开发评分模型,发展批量化评价、审批,将提高审贷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扩大信贷业务规模。
二、征信在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管理中的应用
征信在欧美国家已有近200年的发展历史,在我国征信体系建设刚刚起步,目前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负责建设和运行的有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和融资租赁登记公示系统,信用产品涵盖企业信用报告、个人信用报告、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和融资租赁登记。现在,各商业银行已建立了依托该系统的信用风险审查制度,将查询申请人信用报告、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和融资租赁登记作为信贷决策的固定和必备程序。征信系统已在提高审贷效率、防止不良贷款、防止个人或企业过度负债以及根据信用风险确定利率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包括两类,一类是指以个人名义办理的用于企业经营的贷款,另一类是指向符合国家小型微型企业标准的公司法人发放的对公贷款。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特点是客户数量多、行业分布广,信贷周期短、贷款额度小、用款次数频繁,风险较大、收益较高,担保物及担保方式匮乏,以及客户信息采集较难等。针对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特点,商业银行应成立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中小企业业务部,在零售银行(个人信贷)部下设小微企业金融部。采用“批量营销、标准作业”的策略,在迅速扩大小微企业业务客户基础的同时,降低成本,充分发挥规模经济优势。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应注重客户选择,为降低行业风险做好铺垫。首先,商业银行将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重点发展行业定位于大消费类行业及其 “商业圈”、“产业链”、“供应链”等, 在征信系统中筛选信用优良的小微企业,利用征信系统发现优质客户和潜在客户,扩大银行信贷投放。其次,通过解读小微企业和实际控制人、主要股东的征信报告降低信用风险。
随着商业银行以征信为基础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管理业务流程的逐步建立,征信内容涵盖的行业信息偏少、正向信息采集不足等问题日渐突出,建议将公积金信息、纳税信息、认证信息、公用事业缴费信息、诉讼信息等纳入企业、个人征信系统,充实征信范围和内容,建立企业和个人联合征信系统。在实际操作中,只需通过查证一次就基本满足风险控制要求,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查证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完善的金融服务,同时减少经营过程中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戴根有:等.征信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2]中国建设银行,小企业业务发展指导意见,2007年.
[3]李炅宇 刘 伟: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定价策略,银行家,2011,(4).
征信管理系统 篇9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推行贷款证制度至今,人民银行推动我国征信系统建设已历经近20年时间。在此期间,从纸质的贷款证到电子化系统,从各地分散建设到全国联网,从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到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即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人民银行一直在不断探索征信系统的建设经验,努力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截至2011年8月底,企业征信系统共有774家接入机构,共收录企业和其他组织1795.7万户,其中有信贷记录的824.6万户,累计查询量达1.96亿次;接入个人征信系统的机构676家,收录自然人7.94亿人,其中有信贷记录的2.48亿人,累计查询量达到9.73亿次。根据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对21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调查结果,仅2011年前两个季度,商业银行利用征信系统提供的资料,拒绝高风险客户信贷业务申请1448.9亿元,预警高风险贷款1237亿元,清收不良贷款99.2亿元。
目前,企业和个人两大征信系统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不仅促进了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和业务流程的转变,而且在防范信用风险、提高信贷市场效率、推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经济金融健康发展和改善社会信用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两大系统提供的信用报告,正逐渐成为以信贷交易信息为核心,全面反映企业和个人借债还钱、遵守合同及遵纪守法状况的“经济身份证”。
随着征信系统建设的不断深化,我国征信系统发展的定位也越来越清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征信系统是我国一项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在经济金融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金融机构依托这一信息共享平台,本着互惠原则,进行信息共享;征信系统由专业机构即征信中心负责建设、运行和管理,对外提供征信服务;征信系统在对外提供征信服务中坚持保本原则,不以营利为目的;在征信系统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信息主体权益的保护。征信系统是我国一项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
长期以来,我国金融体系一直是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银行体系的稳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有着重要影响。而银行体系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由信贷资产的质量所决定。为了解决信贷投放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人民银行将企业征信系统和个人征信系统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来建设,建立了全国集中统一的征信系统,推动实现信用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共享。国外经验表明,建成一个全国性的征信系统,如果不是由国家建设,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对于像我国这样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更是如此。征信系统由国家建设,可以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点,使之更具公信力,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资源,迅速实现信息的全国大集中。我国征信系统建设经验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从2004年开始建设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2006年就建成并实现全国联网运行。征信系统由国家建设,可以在最大范围内实现对机构的覆盖和对信息主体的覆盖。目前,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基本上覆盖了国内每一个有信用活动的企业和个人,基本覆盖所有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连接了所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合作金融机构,接入了包括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在内的多家其他金融机构,一些小额贷款公司也正在陆续接入。此外,融资性担保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的接入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征信系统由国家建设,可以更好地得到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人民银行已经与
公安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质检总局、银监会等部门实现了部分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与其他部门如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最高人民法院等加强合作,共同努力,依托征信系统,建成全面记录企业和个人在银行、证券、保险、外汇以及其他领域信用信息的交流平台,实现信息在更大范围内的共享,更好地服务于全社会。
征信系统是金融机构的信息共享平台
征信具有很强的网络经济特征,区域覆盖范围越广、接入信息源越多、使用范围越大,则征信活动的效率越高、功能越强、成本越低,越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社会福利也越大。我国将征信系统作为一项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来建设,推动从事信用交易活动的金融机构全部参与到这一体系的建设中来,也是充分考虑到了征信业这一特点。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信用经济,在没有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之前,由于信息不对称,多头贷款、过度负债、逃废银行债务等现象比较普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较高,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另外,由于缺乏征信系统,我国金融机构在向中小企业、农户等群体提供金融服务方面也存在很大障碍。因此,建设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有利于促进金融体系稳定和帮助更多的社会群体分享正规的金融服务。
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金融基础设施的功能,征信系统建设的参与机构越广泛、覆盖信息主体越全面,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越明显。因此,任何从事信用交易活动的金融机构都不应游离于这一设施之外,而应积极参与到这一设施的建设中来。金融机构参与征信系统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将自身拥有的客户信息、信贷交易信息和其他与信用相关的信息,纳入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进行共享,只有这样,征信系统作为我国一项重要金融设施的作用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征信系统“立足金融、服务社会”的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征信系统的管理需要专业机构
征信业是一个进入门槛高、专业化强的行业,对征信系统进行管理需要具备经济金融、数据统计、IT技术、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多种技能,需要具有灵活的机制和高水平的服务,以适应市场的要求。
首先,引入专业机构进行管理是由征信系统的重要作用所决定的。随着我国信贷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征信系统的规模和影响将进一步扩大。目前,在线实时查询征信系统已经嵌入绝大多数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管理流程,成为商业银行信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这意味着,一旦征信系统运行出现故障或服务效率低下,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也将停滞或受到影响。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影响我国信贷市场稳定。
其次,引入专业机构进行管理是由服务对象的性质所决定的。征信系统主要是为信贷市场提供服务的,因此,系统的产品和服务必须与信贷市场的要求相匹配,具备高效率、低成本和安全性。为达到以上要求,作为征信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管理机构,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在产品开发和服务上必须能够迅速适应信贷市场的运行节奏和业务发展步伐;必须具备相对灵活的用人机制来吸引人才,维护机构活力,保证服务效率;必须具备高效、快速的财务决策机制,从而更好地进行资产管理、系统设备采购维修和信息化项目建设。
再次,引入专业机构进行管理是技术创新的需要。随着我国信贷市场的快速发展,信贷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不断提升,领先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被逐步引入我国信贷市场。在信用风险管理工具的开发和验证方面,征信系统的全样本数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国际经验,基于征信系统开发的多样化工具也将成为信用风险管理中的有效工具。可以说,信贷市场的发展和创新离不开征信系统的支持。
征信服务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人民银行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推动征信系统建设,一直得到了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金融基础设施,使之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改善社会信用环境中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
征信系统中的数据主要来自金融机构,征信系统的使用者也主要是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为征信系统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们理所当然地应当分享征信系统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因此,征信专业机构在日常经营管理中,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从业务角度讲,不以营利为目的,可以减少金融机构的成本,推动金融机构在信用风险管理中更广泛地使用征信系统,从而更充分地发挥征信系统的社会作用。这也体现了以国家为主体、以防范信用风险、推动信贷市场发展、维护金融稳定为目的的建设初衷。
当然,征信系统不以营利为目的并不意味着免费使用。征信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管理会产生大量的成本,如基础环境建设、IT建设和维护、服务网络建设、人力成本支出、办公成本支出、风险基金等,必须要有一定的营业收入,才可以保障征信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征信系统建设所需费用主要由使用者来承担——实际上,国家也一直在投入资金支持征信系统建设。作为国家建立的征信系统,在提供征信服务时不会收取超过成本的费用,收取费用的目标是把征信系统建设好,让大家用得放心、用得方便,降低银行信贷交易成本,促进信贷市场繁荣,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需要切实保护信息主体权益
征信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相关的当事方包括数据报送机构、征信系统使用者、征信机构和信息主体,产品是信息主体的信用信息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其他产品,会涉及个人隐私和企业的一些敏感信息,因此,对于信息主体权益的保护就显得非常重要。
从国外经验看,信息共享与信息主体权益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信息共享得越充分,信息主体需要对自身权益放弃得越多。每个国家在对征信业进行规范时,都要考虑两者之间的平衡,努力实现既能促进信用经济发展,又能有效保护信息主体权益。因此,在要求信息主体让渡了一定的隐私权或敏感信息之后,许多国家的法律会赋予信息主体一定的权利,比如知情权、异议权、更正权、救济权等。
首先,要更充分地保护信息主体的知情权,这是信息主体行使其他权利的基础。在征信系统对外提供服务时,一定要建立严格的机制,让信息主体知悉自身信用信息被采集和处理的具体情况,包括信息的来源、内容、处理部门的名称、处理目的和信息所涉及的接受者等;要使信息主体有权要求查阅自身信用信息的真实情况和信用信息的使用情况,了解自身的信用报告、信用评价情况及评价标准,掌握自身的信用等级。
其次,要采取切实措施,确保信息主体的异议权、更正权。如果信息主体认为自身的信用信息不全面、不正确、不及时,有权要求更正自身的信息,对遗漏或新发生的信息进行补充,对已经过时的信息进行及时更新。确保信息主体的异议权和更正权,对于征信系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提高征信系统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再次,要为信息主体提供救济的渠道,确保信息主体的救济权得到切实保障。当信息主体认为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征信系统、信息提供机构或信息使用机构的侵犯时,要有畅通的渠道向执法主体或向法院提起诉讼并请求赔偿损失。只有这一权利得到切实保障,才能对信息主体权益起到真正的保护作用,从法律层面增加对征信系统、信息提供机构和信息使用机构的约束力,确保其依法从事征信活动,合法使用信用信息。
因此,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方面,作为建设、运行和管理征信系统的专业机构,更要严格地执行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相关制度,未来在征信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管理中,要根据法律环境的变化,及时梳理信息采集、保存、加工、使用等的业务流程,确保合法合规,切实保障信息主体的权益。例如,针对信息主体是否有授权问题,需要制定并执行严格的检查制度;针对信息主体负面信息保存期限问题,需要根据法律的规定及时进行调整等。
小额贷款接入征信系统指日可待 篇10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小贷公司却面临着无法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无奈。小贷公司对于贷款人的资信考察存在一定的难度。并且小额贷款公司对贷款人还贷没有约束,借款不还,不会形成不良记录。不能接入征信系统意味着小贷公司无法有效提高贷款决策与管理效率。由于小额贷款公司的客户普遍缺乏有效抵押物,贷款信用形式只能以信用贷款为主,因此,风险防控手段显得尤为重要。但宁波网络投资公司了解到,一些客户为防止形成不良信用记录,向小额贷款公司借款归还银行后,却以各种理由拖欠小额贷款公司。
小额贷款公司以小微企业、个体户、农牧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信息不对称,导致高风险客户向小额贷款公司集中,经营风险较高,小额贷款公司不敢大胆放贷。为了帮助小额贷款公司规避风险,只能定期了解小额贷款公司所对接的企业的还贷情况,然后再通知到其他金融机构。
征信开始关注个人 篇11
今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被视为个人征信体系向商业机构开闸的信号。随后,以芝麻信用为代表的个人征信产品进入人们的视野。对于普通人而言,征信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专有名词,通过自己的良好信用实现更多消费场景的免押金、后付费等实例正在发生。益博睿亚太区首席执行官Ben Elliott认为,相较于传统征信,征信数据未来的控制权将被移交到消费者手中。
C:个人征信产品的推出引发关注,怎么看待个人征信对征信市场的影响?
E:征信由企业征信和个人征信构成。传统的征信工作主要是保证银行和公司能够利用数据做出更好的信用和商业决策,但是越来越多来自互联网的数据让征信行业开始关注个人。个人征信重要性的提升涉及到两方面的变化,一方面个人数据的收集不再是被动的,人们有权改变自己的信用状态,通过更多好的数据提高对自己信用情况的评价,从而让个人更容易得到贷款;另一方面对个人信用数据的保护需要加强,要保证个人的信用数据不被盗用,保护他们的身份和信用资料不被泄露。所以传统的征信是单向的,个人在其中并不掌控主导权,但未来这种关系将变成双向的,消费者在其中的话语权将逐渐变大。
C: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征信市场,如何看待各系统间征信数据的共享问题?
E:目前的征信数据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公用的,像中国人民银行征信局的数据,其中的欺诈数据非常有价值,可以帮助每一个银行降低被欺诈的概率,这类数据应该尽量分享。当然是在一个前提之下,即有很好的管理机制,避免这些数据被盗用或者滥用。第二种就是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自身掌握的交易数据,这类数据对于电子商务公司的生存有很大的商业价值,是战略制高点的一部分。从商业竞争的角度来看,要让它们向外界分享这些数据是不公平的。判断哪些数据应该分享,重点是能否给消费者提供更大的价值。如果在共享数据的过程中能够向消费者提供更大的价值那就应该合作,但如果只是协助某个单一企业研发更好的产品,那么在商业竞争过程中你很难强迫它们分享。
C:在中国,互联网对于金融行业的影响逐渐显现,譬如微众银行的出现。你如何看待互联网对征信业和银行业的影响?
E: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特别是对于零售业和金融业来讲。假如我是零售商,客户最早是从我的门口走过去的,我可以看到他们。但现在互联网技术让我们能够在线上开一个商店,客户来自全球,发展速度和以往不一样。客户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供应商也能向更多的商户提供数据。同时庞大的交易量和这种新的交易模式会导致比较大的交易风险,这给征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空间。从全球角度来看,银行业务从线下到线上是必然趋势。但现阶段的问题是人们对线上是否产生了足够的信任,目前人们仍然期望面对面完成一些复杂的交易,以确定这个交易本身是稳定和可靠的。因此,让客户对你产生足够的信任非常重要。
C:在征信行业,如何做到创新?
E:从最简单的角度理解,创新来自于对这3个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你今天有什么?你今天在做什么?你明天会到哪里去?所以说虽然我们希望对未来20年后的改变作出更多的准确预测,但首先要思考的是我们现在拥有什么。对我们来讲,创新就是持续的改善,不断地适应市场和客户需求的改变,确保给客户提供好的解决方案。实现这种持续的改善可以透过两种方式,一种是内部创新,通过内部的人进行产品的改良和更新;另一种重要的方法就是并购,将并购公司的业务很好地融入现有征信业务,完成创新的使命。我们要关注更大的问题,但所有的创新都源自于对自身业务和问题更好的理解。(采访:王水)
【征信管理系统】推荐阅读:
征信管理11-07
征信管理12-20
基层央行征信管理调研对策05-19
征信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06-14
《征信业管理条例》及征信基础知识竞赛题库05-15
征信系统09-30
个人征信系统09-06
个人贷款征信系统07-27
网上查询个人征信系统07-07
中国个人征信查询系统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