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管理(共8篇)
征信管理 篇1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巫溪县支行
征信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信用征信活动,保障征信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营造社会信用环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行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信用征信,是指依法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委托,通过采集、加工个人和企业及其他组织信用信息,提供关于个人和企业及其他组织信用状况的调查、评估或者评级报告等征信产品的经营性活动。
本办法所称的个人和企业及其他组织信用信息,是指在个人和企业及其他组织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形成的,能用以分析、判断个人和企业及其他组织信用状况的信息。
第三条 本行有关的个人和企业及其他组织信用征信的征集和使用及其相关的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开展个人和企业及其他组织信用征信,应当遵循独立、客观、公正、审慎的原则,确保征信产品的准确性,尊重个人隐私,维护被征信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及社会安全。
第五条 本行信贷部和会计出纳部负责对个人和企业及其他组织信用征信进行监督管理。
相关部室按照人民银行和上级行有关规定和各自职责,协同信贷部和会计出纳部负责对涉及个人和企业及其他组织信用征信相关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第六条 本行应当在次年第一季度,将上一个人和企业及其他组织信用征信业务开展情况和本个人和企业及其他组织信用征信业务调整情况,向当地人民银行报告。
第二章 信用信息的采集
第七条 个人信用信息包括下列内容:
(一)识别信息。指据以识别个人身份以及反映个人家庭、职业等情况的个人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姓名、身份证明文件及唯一编号、出生日期、婚姻状况、配偶信息、家庭居住地址、联系电话等;
(二)商业信息。指个人与金融机构或者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机构发生信贷关系而形成的个人信贷信息及个人与商业机构、公用事业服务机构发生赊购关系而形成的个人赊购、缴费信息等,主要包括个人在贷款、担保、信用卡、保险等活动中与金融机构或者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机构发生信贷关系而形成的个人实际履约行为记录;
(三)公共信息。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形成的与个人信用相关的公共记录信息,主要包括个人纳税、参加社会保险以及个人财产状况及变动等信息;
(四)特别记录。指有可能影响个人信用状况的涉及民事、刑事、行政诉讼和行政处罚的记录;
(五)其他信息。其他与个人信用有关的信息。第八条 征信机构采集个人信用信息,应当征得被征信当事人的同意,但下列情形除外:
(一)在信贷、保险、赊购、缴费等活动中形成的不良信用信息;
(二)从事鉴证、评估、经纪、咨询、代理等中介服务行业的执业人员,因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受到行业组织惩戒的记录;
(三)行政机关、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司法机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形成的可供公众查阅的公共记录信息;
(四)其他已经公开的个人信用信息。
前款第(一)项所称的不良信用信息,是指恶意拖欠数额较大款项的信息。具体拖欠数额,由有关部门确定并予以公布。
第九条 征信机构不得采集下列个人信息,依法已经公开或个人主动提供的除外:
(一)与个人信用无关的信息;
(二)种族、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政治信仰以及身体形态、基因、指纹、血型、疾病和病史、性取向等可能使被征信个人受到歧视的信息;
(三)储蓄存款、有价证券、纳税数额等与个人资产有关的信息;
(四)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保密或者禁止采集的其他个人信息。
第十条 企业及其他组织信用信息包括下列内容:
(一)识别信息:主要指企业及其他组织名称、地址、经济类别、注册资金、经营范围、主要产品、股东情况、对外投资等;
(二)信贷信息:主要指企业及其他组织在贷款、信用卡、担保等与金融机构发生信贷业务关系而形成的企业实际履约行为的记录,以及企业及其他组织在金融机构开立银行账户的相关信息;
(三)公共信息:主要指企业及其他组织财务经营状况、纳税、质量安全、进出口、社会保险、公用服务事业缴费、劳动用工、薪酬支付、安全生产等记录;
(四)政府记录信息:主要指行政机关、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等掌握并依法公开,且与企业及其他组织相关的信用信息;
(五)与企业及其他组织信用相关的其他信息。第十一条 征信机构不得以欺诈、骗取、窃取、贿赂、利诱、胁迫、利用计算机网络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采集个人和企业及其他组织信用信息。第十二条 征信机构应当采用有效的个人和企业及其他组织身份识别标志将采集的个人和企业及其他组织信用信息按照基本情况、优良信用情况、不良信用情况等,及时、准确、分类录入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不得虚构、追加、减少和篡改,并保证信息的及时更新和维护。
本办法第九条规定不得采集的个人信息,禁止录入信用信息数据库。
第三章 信用信息的使用
第十三条 本行可以将个人和企业及其他组织信用信息加工制作成信用报告和信用评估。
本行制作信用报告,应当客观反映个人和企业及其他组织信用信息,不得进行推断和臆测。
本行制作信用评估,应当以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和标准为依据,保证评估结果的公正。
第十四条 本行应当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保证个人和企业及其他组织信用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
信息技术部门应当对信用信息数据库进行备份,防止信息丢失。
本行按照相关要求设置信用信息数据库访问权限,防止信用信息数据库被越权访问或者擅自处理。
第十五条 除下列情形外,本行工作人员不得向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或者披露个人和企业及其他组织信用信息:
(一)被征信当事人要求提供;
(二)有向被征信当事人提供信贷、赊购、租赁、就业、保险、担保等意向或者其他正当理由,并经被征信当事人授权;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六条 未经被征信当事人书面同意,本行工作人员不得直接披露本办法第十条第(二)项规定的应当保密但被征信当事人自愿提供的信息。
征信机构不得披露或者使用超过规定期限的债务拖欠信息、行业惩戒或者行政处罚纪录以及除犯罪记录以外的其他不良信息。
前款所指的禁止披露或者使用的个人不良信用信息及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不良记录的范围及具体期限,按照《征信管理条例》及相关办法制定。
第十七条 本行应当就信用报告和信用评估的使用与用户进行约定,明确不得向用户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披露信用报告、信用评估或者其中反映的个人和企业及其他组织信用信息。
第十八条 本行提供的信用报告和信用评估,仅作为用户判断被征信当事人信用状况的参考依据。
第十九条 本行应当根据被征信当事人要求,为其提供下列信息的查询服务:
(一)个人和企业及其他组织信用信息;
(二)个人和企业及其他组织信用信息的来源;
(三)获取信用报告或者信用评估的用户。
第二十条 个人和企业及其他组织信用征信实行有偿服务。
本行提供信用报告和信用评估的收费标准,应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及上级行有关规定确定。
第二十一条 本行对涉及商业秘密的个人和企业及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负有保密义务,不得向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提供,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者被征信当事人同意提供的除外。
第二十二条 本行与被征信当事人存在资产关联或者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征信活动公正性的,不得提供有关该个人和企业及其他组织信用状况的征信产品。
第二十三条 提倡和鼓励个人和企业及其他组织在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在项目合作开发、商业投资、商务采购、经营决策等商务活动中使用征信产品,查验对方的信用状况。
第二十四条 本行在办理贷款、开立账户、办理结算业务和中间业务等经营活动中,应当根据需要使用征信产品。
第四章 异议信息的处理
第二十五条 被征信当事人认为征信机构披露的信用信息不准确、不完整、不相关或者已经过时的,可以向本行提出异议,要求予以更正。
异议信息被更正的,本行可以根据被征信当事人的要求,提供一份信用报告。被征信当事人每年可以无偿获得一份异议信息更正后的信用报告。
第二十六条 被征信当事人对其基本信息提出异议的,本行可以根据被征信当事人提供的相关材料,及时对其基本信息予以更正。
被征信当事人对其基本信息以外的信用信息提出异议,本行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异议信息经核实确有必要更正的,应当及时予以更正;
(二)异议信息经核实无需更正而被征信当事人仍持有异议的,可以对异议信息不作修改,但应当标明被征信当事人的异议和相应理由;
(三)异议信息无法核实的,可以根据被征信当事人的要求对异议信息进行更正。
第二十七条 用户对披露的信用信息有异议的,可以向本行提出。本行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异议信息经核实确有必要更正的,应当及时予以更正,并告知被征信当事人;
(二)异议信息经核实无须更正或者无法核实的,可以对异议信息不作修改。第二十八条 本行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对异议信息予以处理,并书面告知异议人。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 本行应当将下列事项报当地人民银行备案:
(一)本行就个人和企业及其他组织信用信息的采集、加工、提供制定的操作规则;
(二)保证信用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规章制度;
(三)当地人民银行认为需要备案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条 本行应当通过营业场所公示等方式向社会公开下列事项,并接受社会监督:
(一)信用信息的采集规范和披露时限;
(二)获得信用报告和信用评估服务的方式;
(三)信用报告和信用评估服务的收费标准;
(四)异议处理程序。
第三十一条 本行发生信用信息系统重大运行故障、信用信息严重泄露等情况的,应当及时作出处理并向当地人民银行报告。
第三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认为征信机构的征信活动侵犯其合法权益,或者存在其他违法行为的,可以向本行或当地人民银行投诉或者举报。
第三十三条 鼓励被征信个人和企业及其他组织使用征信信息,本行应为其提供业务指导和服务。
第三十四条 未经授权,擅自从事信用征信的,由本行依据相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五条 本行因过错侵犯被征信个人和企业及其他组织或者他人的民事权利,造成被征信个人和企业及其他组织或者他人损害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本行工作人员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征信管理 篇2
一、《条例》出台对央行履职的积极意义
以中国人民银行牵头进行主导的征信业, 作为央行履职的一个新窗口, 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以及民众的广泛关注。征信业作为信用信息服务行业, 规范其健康发展对于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具有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可借助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资源, 尤其是小微企业所有人信息资源, 简化中小企业贷款调查手续, 在企业的历史交易、信用记录等情况的调查上节省时间。特别是针对小微企业可依托信息资源, 开发评分模型, 发展批量化评价、审批, 将提高审贷效率, 降低交易成本, 扩大信贷业务规模。
此次《条例》的出台, 也体现了央行一直以来倡导的, 信用作为个人身份标识以及社会资产等积极面的基础价值体现:一是信用要作为一种资格与能力, 成为进入市场的入场券;二是信用要构成一种资本与财富, 发挥商誉的品牌效应;三是信用也应成为社会公众可以共享的信息资讯, 发挥社会的监督舆论作用。这些一直以来被人们所追寻的信用原则, 在《条例》中也得到了体现, 这将为央行开展下一步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条例》对央行开展征信工作的指导意义
(一) 在国家层面上,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程达到了新的战略高度
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防范金融风险、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客观需要。在当前市场经济活动中, 逃废债务、拖欠贷款、偷逃骗税、商业欺诈、非法集资等现象时有发生, 对社会经济秩序和金融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对于防范和惩治失信行为, 促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维护正常社会经济秩序, 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推进政府部门依法履职, 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 信用体系的崩溃与瓦解将对经济生活造成巨大的损害, 对社会生活带来灾难性后果。对经济学中最难回答的“公平”问题, 其最合理的认定来自社会认同, 而认同感的培育是建立在互信的基础上的。缺乏认同感的社会对经济的破坏是不可估量的, 而效率最大化作为经济行为的终极目标, 其超常实现的基础在于道德, 其核心正是诚信。因此倡导诚信, 惩治背信, 重建信用道德规范与建设信用法律体系, 已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此次《条例》的出台, 标志着国家对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高度关注, 也意味着我国征信业进入了新的法规时代, 是央行开展征信工作, 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培育中小企业信用环境, 全面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框架的新契机。
(二) 在制度层面上, 强化了基层央行开展征信工作的法律依据
一直以来, 基层央行开展征信工作赖以的依据并不多, 大多是内部的管理办法, 并没有对外效力较高的法律、法规文件。这在依法履职以及推进征信工作的开展上使基层央行的工作缺乏底气。此次《条例》明确:“中国人民银行 (以下称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 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征信业进行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法推进本地区、本行业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培育征信市场, 推动征信业发展。”这是再一次对央行开展征信工作的职责进行了明确, 并且在下一步的工作中, 为基层央行依法行政、依法履职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后盾。
(三) 在个人信息保护层面上, 进一步加大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加大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是此次《条例》的一个亮点。一直以来, 为确保纳入到人民银行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信息安全, 人民银行严格遵守信用信息管理制度, 按照授权查询、限定用途、保障安全、违规处罚等规定, 保证征信系统的运行安全。对涉及国家安全、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人民银行负有保密义务, 不向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提供, 若出现泄密事件, 还将依法追究泄密者的法律责任。但由于我国目前没有系统的个人信息的保护法律, 在日常的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保管环节上还是欠缺制度的支撑和明确的规定。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采集的农户信息为例, 由于采集面过广、采集量过大, 很多个人信息在采集过程中并没有得到明确的授权、采集后没有使用的信息也未进行适当的处理, 给农户带来了一些疑虑。
因此, 在《条例》中, 《条例》对个人征信业务实行严格管理, 在市场准入、信息采集及查询范围、不良信息提供、异议和投诉、保障信息的准确和安全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具体的规定。管理部门可以依法对征信业务及相关活动中的个人信用信息保护实行常态化管理, 信息主体可以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市场主体可以依法采集和使用个人信用信息, 有效防止信用信息泄露、不正当使用等违法事件的发生。在这个基础上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将贯彻“依法行政”的理念, 合法管理信用信息, 保证信用信息源的合法权益, 并力争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过程中, 实现信用信息“零异议、零争议、零复议、零诉讼”的目标实现。这也将进一步确保我们的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能够推得更深、推得更广。
三、基层央行在《条例》颁布后应该考量的问题
(一) 在县支行设立征信中心或征信综合服务部门的必要性
前面已经对征信工作的必要性进行了说明, 那么县支行对征信工作的关注度是否应该提高呢?以晋宁县支行为例, 自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以来, 支行就积极与政府部门协商沟通, 经过与县金融办等部门的研究, 在人行晋宁县支行设立了晋宁县征信中心。设立征信中心的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对日常的征信工作进行整合。支行将贷款卡管理、个人信用报告查询以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分配到征信中心, 形成了全行征信工作“一道门、一个口、一盘棋”的综合框架。二是进行人力资源的统筹安排。随着晋宁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逐步推进, 信用意识作为“诚信晋宁”主打的精神价值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 贷款卡、个人信用报告的含金量日益增加, 政府各部门对信用工作的态度有了更积极的转变。这也加大了支行征信的工作量, 为了提供更及时、高效的征信服务, 支行设立征信中心, 积极向政府部门建议:以支行主管, 政府部门聘请人员的方式, 充实征信中心的工作人员。2012年晋宁县政府以金融办的名义通过合同形式为征信中心招聘了工作人员, 所有人员费用由晋宁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安排。人员的到位, 为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必要条件。三是打开了便民服务的窗口。过去, 支行的征信业务由综合业务科处理, 由于办公室较为狭窄, 来支行办理的群众经常拥堵在支行的楼道内, 接肘擦肩、秩序混乱, 由于人数过多耽误了部分群众的时间, 导致工作人员与群众经常发生口角。有了征信中心后, 支行统一受理征信业务, 集中处理工作, 提升了工作效率, 减少了群众的等待时间。目前, 征信中心对外的贷款卡业务、个人信用报告查询已经做到了“零等待”, 大大便利了群众, 受到了政府部门及群众的好评。
因此, 在《条例》颁布后, 建议相关部门, 提高对征信工作的关注, 以县为单位, 有条件的可以设立征信中心;条件不完善的可以先设立征信综合服务部门。以提升工作效率、更好服务群众为初衷, 也为下一步推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设立必要的硬件。
(二) 对信用查询进行收费是降低工作成本的必由之路
过去, 我国曾将对行政许可收费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清理, 行政许可项目的收费均有明确的规定。目前, 在基层央行对信用查询是免费的。在《条例》中对个人或企业信用查询是否能够收费的问题并没有进行明确。仅规定了:“信息主体可以向征信机构查询自身信息。个人信息主体有权每年两次免费获取本人的信用报告。”由于不能够收费, 且没有专项的资金拨备, 每年信用查询支出的费用是较大的。以晋宁县2012年为例, 由于县域部门工作人员购买公务员小区的房产, 要求出具个人信用报告, 近4000余人, 前来支行查询个人信用报告。仅纸张、硒鼓的支出费用就超过5000元, 还不包括人工、办公用品等一些杂项的支出费用。这对于县支行而言, 还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根据目前的情况看, 《条例》颁布后, 央行还将出台相关的事实细则, 希望在细则中对能否收取一定的工本费的问题进行明确, 以缓解基层央行在征信工作上过高的费用支出。
(三) 信用系信息的整合与使用问题是开展征信工作的关键
我国目前的信用信息系统可以分为三块:一是国家有关部门建设的同业信用信息系统;二是地方政府主导建立的区域信用信息系统;三是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建立和积累的数据库。一直以来, 这三块系统各自为证, 无法共享。如:人民银行目前运作的银行个人征信系统和企业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工商部门运作的企业行为警示系统;税务部门运作的税务信用等级信息系统;法院运作的讼诉记录系统。此次在《条例》中规定:“国家设立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为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发展提供相关信息服务。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由专业运行机构建设、运行和维护。该运行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 由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监督管理。”
因此, 在《条例》颁布后, 如何对各种采集而来的信用信息进行必要的整合、加工以及有效的使用, 是央行工作的关键。希望能够通过不懈的努力建立一个共享的信息平台, 及时收集、整理来自政府各部门的企业非银行信用信息, 突破目前各部门使用信用信息的局限和羁绊, 在人民银行主导的一个公开的平台上, 形成有效的信息共享。最终, 通过网络, 形成全国范围内信用信息的有效连接和整合, 并逐渐统一信用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 最终达到信用信息资源的无障碍使用。人民银行也将会通过这个信息平台的建立, 逐步形成“信贷投放+金融服务+宏观环境”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 打造和谐金融生态环境, 为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合法、诚信、公平的信用咨询平台。
征信行业运作管理模式国际比较 篇3
摘要:文章系统地对国外各类征信运作管理模式做了比较研究,以期为确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征信运作管理模式提供借鉴,文章还将世界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征信系统根据其运作管理的特点分为市场、公共两类,进而从它的产生和发展、信息流程、监管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各模式的基本特征以及对我国发展和管理征信行业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征信:模式:国际比较
征信的实质是为社会提供信用信息共享服务。以此抑制失信行为。促进信用经济发展。Klein(1992)、Padilla&Pagano(2000)、Jappelli&Pagano;(2005)、Djankov(2007)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上证明了征信对促进信贷市场发展的作用。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征信体系建设,2002年国务院“征信专题小组”成立。2003年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成立。2006年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开始运行。然而,我国征信建设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许多重大问题,例如:人行征信系统的信息种类单一、服务范围狭窄、缺乏激励机制,市场征信组织又发展艰难,人们对征信的认可程度低等。这些困难在发展中国家中具有普遍性,它与征信基础理论研究的缺乏有着重要关系(Miller,2003)。本文对不同征信运作管理模式的比较就是为探寻征信发展的规律做出努力。
一、征信模式的主要类型
世界征信史已有一百七十多年的时间。早在19世纪30年代美国就有了专门的征信机构。时至今日。世界上有超过110个国家有某种类型的征信系统(Worldbank,2006),各种各样的征信系统根据其运作管理特征可以分为二种主要类型:
1,市场模式。这类征信机构由民营资本投资和运营,以美国为代表。例如美国邓白氏公司就是由私人创立,其前身是1841年由刘易斯·大班(Lewis Tappan)在纽约成立的征信事务所Merchantile Agency。目前,邓白氏为美国及全球的商业银行、供货商、租赁公司、财务公司、咨询公司等提供企业信用报告和评级服务等11种征信服务以及各种信用管理软件。它占据美国企业征信市场90%的份额,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信用信息提供商,在全球有380个分支机构。拥有穆迪、尼尔森等知名子公司。益百利(Expefi,an)、艾奎法克斯(Equifax)、环联(Trans-Union)是美国个人征信领域的三个主要公司,同样是民营性质,他们根据市场需要提供消费者信用报告、信用管理咨询、市场销售等咨询服务。
2,公共模式。这类征信机构由政府投资运营,公共征信机构最早出在欧洲。1934年德国政府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共征信系统,目前过半欧盟成员国和许多东欧国家都拥有公共征信系统。由于金融动荡,巴西、阿根廷等9个拉美国家在1989年后也纷纷建立了公共征信系统。目前,德国的公共征信系统由德意志联邦银行负责建设运营,其主要目的是服务于银行监管。该系统已存储有超过120万债务人的信息,它免费为金融企业提供征信报告。法国于1946年建立公共征信系统,是世界上第二个建立公共征信系统的国家,而且是一个只有公共征信系统的国家。目前该系统由法兰西银行负责建设运营,它分为企业征信系统和个人征信系统两部分。巴西的公共征信系统称为CRC。是1997年在原空头支票登记系统(CCSF)基础上建立,由巴西央行的银行监管部负责运营。该系统不向公众提供服务,仅向金融机构和债务人本身开放。
二、征信行业运作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1,机构的产生和发展。
(1)机构的性质和产生的诱因。市场征信机构是盈利组织,它应市场的需要而产生。例如,19世纪美国商业信用对一般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十分重要。但美国国土辽阔。人口流动性强,销售商们缺乏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手段,因而提供资信调查的专门机构就应运而生,1841年成立于纽约的Memhantfle Agency即是如此。
公共征信机构由政府出资和运营。属非盈利机构,其设立的初衷主要是为了满足政府加强金融监管和维护金融稳定的需要,因而。在许多国家是在金融部门出现问题后,如大量银行不良资产等,才导致了公共征信系统的建立。例如。法国1946年开始建设的公共征信系统就是为了应对1929年后开始出现的大量银行坏账问题。巴西1997年CRC的建立同样是为了应对“雷亚尔”计划实施后,个人贷款显著增加但违约率也迅速上升,致使包括大型零售商和银行在内的大量企业倒闭的状况。另外8个拉美国家同样也是为了应对金融动荡才建设公共征信系统的。
(2)发展路径特征。市场征信体系从产生到相对成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例如在19世纪末的时候,美国的征信业还处于混乱的状态,由于使用不当信息收集手段和传播方式,使其经常成为诉讼对象。后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法律日趋完善,征信公司在竞争和法律约束下不断调整自身行为,才使征信业逐步步入正轨并为公众所接受,后经过20世纪末的大规模并购重组,形成了当前的垄断格局。由邓百氏、益百利、艾奎法克斯、环联等少数公司分别垄断了企业和个人征信市场,英国的个人征信市场则由益百利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这种垄断并不是由于政府限制行业的自由进入所致,而是由于征信的网络产业特征所致(张周,2003)。即征信公司获取信息的成本和速度与其网络规模相关。规模越大就能越快、越全面、低成本地获取信息,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比而言。公共征信系统依靠政府的力量,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形成较大规模。例如玻利维亚1989年建设的公共征信系统对个人的覆盖率在2002的就达到18%,葡萄牙1978年建设的公共征信系统对个人覆盖率在2002年则达到了44.4%(Miller,2003)。
2,信息采集。
(1)信息采集的内容。各类征信系统都会采集一些共同的数据。例如90%的系统都收集借款人名称、贷款金额和类型这三项数据(Miller,2003)。但它们采集信息的具体内容存在较大差别。
市场征信机构收集信息的内容非常广泛。例如。邓百氏公司除收集各个企业的交易状况和还款历史外,还收集企业经营历史、组织形式、财务报表(公开披露时)和法律诉讼、财产抵押、欠税等信息。
公共征信机构由于受性质和目的所限,收集信息的内容较为单一,主要是信贷记录及相关抵押品的信息等。例如德国央行的征信系统只收集债务人的贷款余额、贷款类型、是否隶属于某一集团企业等信息。而且公共征信系统主要关注大额贷款的情况,因而会设定最低报告门槛,例如,德国规定需报告的最低贷款额约合美元160万,法国8万美元,意大利8.3万美元,巴西2.5万美元。这类规定客观上为私营征信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
(2)信息来源和采集方式。市场征信机构的信息来源
渠道是多元化的。采集方式也比较灵活,不会象公共征信机构那样主要依赖金融企业报送的信贷记录。其来源渠道除供货商和银行等机构提供外,还通过现场调查、对企业管理层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访谈、查阅政府档案和司法记录、关注媒体报道等获得信息。有时。他们甚至会因为收集了某些隐私信息而引起法律纠纷。信息获取的方式包括无偿获取、购买、与其他征信机构交换信息、以服务与客户交换信息等多种方式。
公共征信机构则借助政府的强制力从受管辖的金融机构处无偿获取信息,即金融机构有法定义务向公共征信机构报送信息,报送是定期进行的,如德国按季报送,法国、意大利等其他多数国家都是要求按月报送,西班牙则要求按日报送。公共征信机构一般不会做主动的信用调查。
3,信息使用。
(1)产品形式。市场征信机构会利用收集来的信息提供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例如在企业征信领域,邓白氏公司提供信用报告查询、企业资信调查、企业资信评定、应收账款管理、信用管理咨询服务、信用管理外包服务、行业风险分析报告、国家风险分析报告等多种服务,其信用报告中包含的信息有企业的基本信息、12个月-24个月的拖欠账款记录、付款能力和风险评估等。在个人征信领域。益百利、艾奎法克斯、环联提供个人信用报告查询、信用评分、潜在优质客户名单、雇佣咨询等服务。公共征信机构提供的服务种类比较单一,主要是信用报告查询服务。
(2)服务对象及限制。市场征信机构的服务对象没有限制,包括各类信贷机构、保险公司、商业企业、招聘单位等,甚至向公共部门提供服务。据世界银行调查77个有征信公司的国家中有33%的征信公司向税务部门提供数据(Miller,2003)。此外,他们还服务于一些消费者评分软件、应收账款管理软件的设计企业。如Eeredit、Fairisaae等公司。除非法律明令禁止。征信公司在服务时不会附加任何限制。
公共征信机构服务对象。主要是有二类:一类是中央银行或其他银行监管机构,提供数据时没有限制。40个有公共征信机构的国家中有33个是这样做的。另一类是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提供的数据通常是有限制的,只能用于审核贷款的目的。并且只会以汇总数据的形式提供给查询者。例如德国央行的征信系统向相关机构提供的征信报告中只披露了某个借款人在某一时点的借款总数(同一集团的不同借款人会被合并为一个借款人计算)、借款类型、涉及到的银行数等信息,不会披露具体是哪些银行。
(3)服务收费。市场征信机构是以盈利为目的,服务自然是要收费的,但向借款者本人和公共部门提供信息除外。收费标准通常是依据提供信用报告的份数或在线查询的数据流量确定,而不考虑所报告数据的质量。公共征信机构的服务通常是免费的,但少数国家会对某些服务收费,如法国对金融企业经央行的Minitel系统获取的信用数据收取费用,意大利对金融企业获取一个新借款人数据(即被查询者原不是该企业客户)收取费用。
4,监管安排。
(1)监管立法和监管方式。市场征信机构因对利润的追逐而有可能在征信中侵害信息主体的权益,因此对其进行法律约束和监管就显得十分重要。在美国。经过征信机构、公众、政府和立法机构之间长期的博弈,已经形成了一套与其市场征信模式基本适应的法律体系和监管框架。相关法律有17个之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公正信用报告法(Fair Credit Reporting Act)。此外还有公平信贷机会法(Epual Credit Opportunity Act),公正信贷记帐法(FairCredit Billing Act),消费信贷保护法(Consumer Credit Pro-teetion Act),公正债务征讨法(The Fair Credit Debt Collee,tion Act)等。监管方式是行政监管与司法约束相给合。监管征信的行政机构主要是联邦贸易委员会(Federal TradeCommission,FTC)。FTC接受消费者个人的投诉,并对投诉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加以调查,对违法者予以处罚或将其告上法庭。当监管事项涉及到银行时。就由联邦储备体系负责。另外,各州的法律也对征信作出了一些规定,是整个监管体系的组成部分。除FTC外,征信中权益受到侵害的企业和个人都可以提起诉讼,从而给予征信机构以司法约束。
对于公共征信机构的监管则完全不同,由于它是由政府直接运作。并主要服务于公共目的。因此各国并不针对公共征信系统进行专门立法,其监管方式是由所属的主管部门(如中央银行或其他银行监管机构)以行政管理的方式进行,例如以行政命令要求所有辖内金融企业定期报送指定的信息。限定公共征信机构提供服务的范围和形式,对信息保密甚至是计算机技术的使用提出要求等。某些国家既有公共征信机构又有市场征信机构,例如意大利等欧盟国家,则会颁布针对所有征信活动的法律规范,这时公共征信机构自然也需要满足这些法律的要求,不过在一般情况下。公共征信机构的运作规范程度会远高于这些要求。
(2)监管重点。对市场征信机构的监管,其重点放在数据采集和扩散方面。例如美国和欧盟的征信法律都规定数据采集应当在合法范围内并以合法方式进行,数据使用应符合“许可目的”或经当事人授权,消费者有索取自己的信用报告的权利,如发现错误则有权要求更正。美国法律中。由消费者个人发起的交易(申请贷款、保险、求职等)都属于法律规定的“许可目的”,此时不需消费者个人授权就可查询使用信用信息报告。英、德、意等国的数据保护法(Data Protection Act)严格限定所采集的信息要与信用活动直接相关。有关个人收入、资产、纳税等方面的信息严禁采集。在德国和意大利。正面信息的采集还须得到消费者的书面同意。对于负面信息的使用期限,美国规定征信机构不能提供10年以上的破产信息、7年以上的民事诉讼、欠税、坏账、遭逮捕等信息,但超过15万美元的贷款,或年薪超过7,5万美元的工作申请信息除外:西班牙则规定对贷款逾期信息只能保存6年,其他欧盟国家只原则规定负面信息保存时间要与采集数据目的相符。德国还对不同信息的使用范围作了限制,信用卡公司、银行和租赁公司可以从征信机构获得全部(正面和负面)信息,贸易、邮购、电信、保险等公司只能从征信机构获得负面信息,而收账公司只能从征信机构获得住址方面的信息。此外,欧盟国家法律规定成立征信机构必须向国家数据保护机构进行登记以获得许可。而美国在市场准入方面没有限制。
三、结论与启示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两类征信模式各有优缺点。具有不同的适应性。市场模式的优点是具有内在发展动力。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贴身的征信服务。能够主动地、多渠道地获取相对人的全面的信息,因而信用信息共享程度较高:缺点是市场征信系统要达到有效率的规模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在发展初期易出现不规范行为。公共模式的优缺点基本与市场模式相反,优点是能够规范运作,能够迅速形成大的规模。缺点是缺乏内在动力,信息内容和产品服务较为单一,多数不为一般工商企业提供服务。信用信息共享的深度和广度较低。
征信管理个人工作总结 篇4
一、加强理论学习,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 加强理论学习,是确保征信管理工作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指向明灯,是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工作目标的根本保证。在工作中,我时刻关注理论发展的新动向,以先进理论指导具体工作。在总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讨论会上,精心准备,总结交流心得体会,得到领导肯定。结合征信立法工作,加强调研,在调研中深入实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机关党委将本人撰写提交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创征信管理新局面系列调研”之《征信立法研究报告》作为人民银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推荐给中央国家工委。
二、积极参与制定《征信管理条例》,已获行长办公会专题讨论原则通过 积极推动出台《征信管理条例》,一直是近年来总行征信管理局的重点工作之一。经过前几年的探索和积淀,征信立法的条件正越来越成熟。根据xx法制办XX年1月向xx上报的《关于社会信用体系法制建设专项工作的工作安排》,总行于年内向xx法制办上报《征信管理条例(送审稿)》。总行领导运筹帷幄,果断决策,全局上下协同作战,殚精竭虑,《条例》的立法工作正稳步加快推进,现已取得重大进展。本人全程参与了《条例》的制定。先后参与了对地方信用立法、信用服务市场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情况的调研,直接执笔或参与撰写了相关调研报告;多次对征信的概念内涵、行业发展模式、业务种类、业务管理方式、许可条件等问题进行了较系统和深入的探讨;根据xx新“三定”方案对人民银行征信管理职责的调整,对XX年上报xx的《征信管理条例(代拟稿)》及近几年来形成的数个条例草稿进行了认真研究;多次参加了征信管理局、条法司以及xx法制办等部门组织的征信立法专题讨论会及内部改稿会;积极听取和学习了有关专家、学者对《条例》制定中诸如征信的概念和边界、征信管理的出发点、征信立法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征信管理的手段、方式等诸多重要议题的意见和建议;较准确地领悟和贯彻落实了总行领导的有关指示精神,所提意见较好的被《条例》采纳吸收。12月5日,《征信管理条例》已经行长办公会专题讨论并原则通过。
三、根据立法工作需要,着力就相关重点征信法律制度进行专题研究 一是开展了地方信用立法的调查。为理清征信体系建设与地方信用体系建设的关系,参与完成了《地方征信立法的分析与评价》研究报告;二是对我国征信业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撰写了《论我国征信发展模式——以征信产品的公共属性为视角》,得到局领导好评;三是为摸清各类征信机构的市场定位、经营状况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设计促进征信服务市场发展的制度措施,完成了《关于我国征信市场发展状况的报告》,签报苏宁副行长,并送条法司、人事司阅;四是通过国际金融公司了解国际数据跨境流动与保护问题的做法,组织重点出口企业和相关商业银行召开座谈会,就征信数据跨境流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美国、欧盟处理征信数据跨境流动的经验,完成了《欧美数据跨境流动比较研究》。《关于我国征信市场发展状况的报告》和《欧美数据跨境流动比较研究》两篇成果入选征信管理局即将出版的《征信管理专题研究报告》和《世界版图下的征信业——十五个国家和地区征信法律制度比较研究》两部书稿,目前两部书稿已交金融出版社审稿;五是借鉴国外征信立法经验,采它山之石以攻玉,在处领导的直接指导和亲切关心下,组建了国外征信理论与实务研究小组,完成了《美国平等信用机会法研究与启示》,被《参阅件》采用。
四、积极关注征信系统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根据领导指示,提出完善建议 xxxx年以来,根据局、处领导的指示,本人密切关注征信系统和征信市场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就商业银行合规使用信用信息、个人异议受理及处理情况、征信诉讼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密切跟踪有关有关诉讼案件,向有关分支行提出了妥善处理诉讼案件的建设性意见;直接与当事人积极友好地沟通,宣传有关政策,化解纠纷,妥善处理了公民来信和投诉事件;根据苏行长对征信中心《关于个人征信系统异议处理流程及解决其中存在问题的请示》的批示,研提了意见和建议签报苏行长;为尽快建立涉及人民银行分支行征信管理部门、征信中心和商业银行关于异议处理、投诉、诉讼情况的报告制度,完成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建立个人征信异议处理、投诉和诉讼案例报告制度的通知》的签报,近期即将以行发文发布。
征信系统用户信息管理自查的报告 篇5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办公室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加强征信系统查询用户信息管理的通知》(合银办【2017】208号),XX支行对自开展征信系统工作以来进行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1、我支行在使用征信系统时,严格按照XX银行征信系统管理办法,遵循合规、审慎、保密、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原则,对自己的查询账号严格保密,密码定期修改。
2、我支行征信系统管理人员为XX,账号密码按月修改,严格保密,不存在多人共用一个账号的情况。
3、在查询过程中,按照审慎和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原则,对每一笔被查询者,由被查询者当面签订征信查询授权书,按照被查询者授权的查询原因,进行授权内查询,做到无无权查询和越权查询。并对每一笔查询结果做到保密制度,切实维护被查询者的个人隐私。
4、对每一笔查询者,在查询之前,做好查询登记制度,登记被查询者的姓名、身份证号码、查询原因、查询人和征信使用人,对每笔查询记录逐笔登记,留存征信查询授权书复印件,并按月装订保管。
5、对个人贷款户进行贷后管理查询,严格按照主管授权制度,对每笔需要贷后检查的个人征信查询,按照先登记授权,有行长签字审批后再查询的原则办理查询业务。
6、自使用征信系统以来,我支行并未发生将个人或企业信用信息告诉第三方的情况,也未发生违规向客户提供信用信息或违规提供查询获得的客户信用报告。
7、现我支行被查询者为借款人,对其符合发放贷款的被查询者,查询报告都做为贷款资料保存,对不符合贷款条件的贷户,我支行对其查询报告进行销毁,查询者对其信息绝不对外宣传,保证其查询信息不泄漏,影响个人信誉。
征信与大学生信用管理结课论文 篇6
结课论文
当初我根据教务处网页的课程介绍,对个人信用管理这个词汇有了一点理解。以前肯也是有听过这个词汇的,但是却不知道会有这一门课程,我心想,难道是叫我们怎么管理自己的信用?这个要怎么教?后来看简介说是与信用卡有关,好像与我想象中相差甚远。我再想到,以后上了社会肯定会和银行打交道,和信用卡有关联。所以我觉得这门课程应该是与我们平时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说不定会介绍信用卡使用的一些相关内容,而对这方面的知识我的确是一无所知。个人觉得,比起纯粹的理论学习,纸上谈兵,我更愿意学习一些实用的,最后,我在这门课程的选择栏上打了勾。同时,我了解到,这门课程今年是第一次开设,心中不禁带有一丝好奇和期待,毕竟谁都没有听过这门课,再加上,我是大一的,今年也是第一次上选修课,心中的期待更甚。当然,最后还是得说到学分,选择课程一方面或许是兴趣,但学分的原因也是不可否认的。这门课程与大部分的课程一样是两个学分,其他具体的情况我就不太了解了。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新认识了“征信”这个词汇。征信是一种为信用活动提供的信息服务,实践中表现为第三方专业机构依法收集、整理、保存、加工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并对外提供信用报告、信用评估、信用信息咨询等服务,帮助客户判断、控制信用风险,进行信用管理的活动。老师说到征信活动,我感觉挺新奇的,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么一回事。在这一门课程中老师前半部分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征信机构、征信法规、征信行业的一些知识,还对外国的著名征信机构作了主要的介绍,使我们了解到征信的重要性和发展的必然性。虽然,不管是学校还是社会上都在宣传诚信的重要性,但是,毕竟这只是道德上的约束,许多不诚信的行为还是层出不穷。但是征信机构的存在,便把我们的信用行为加以系统化的管理,使个人信用的考察有迹可循。在老师的讲述中我了解到,征信机构在我们国家只能说刚刚起步,相比起外国,我们国家的征信机构显得过于稚嫩。为推动一个新机构的发展,必定要宣传这一方面的知识,大学生这一特定人群无疑是该方面知识传播的最好选择。当然,这与大学生本身也是有关联的。
在课程的后半部分,老师给我们讲解了有关信用卡的一些相关内容,这一方面的内容是我比较感兴趣的。信用卡的使用,我们必须要小心谨慎,毕竟这与我们的信用记录紧密相关。信用记录对我们以后走向社会,找工作、贷款都有影响。根据我对周围同学的了解我发现使用信用卡的人不在少数。大学生是我国消费领域最有消费潜力的强势消费者群体。近年来,在大学校园内兴起了信用卡申办热潮,各家银行在校园内驻点,办起了信用卡代办业务。银行对大学生的重视,也证明大学生消费在社会消费中的重要地位。在大学生用信用卡消费产生了银行对个人信用征信及贷记卡还款情况的问题。而大学生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有经济来源,贷记卡还款情况不很乐观。这便是因为很多大学生不了解个人信用管理,不了解征信机构的存在,不懂得信用卡使用中存在的一系列需要注意的问题。由于我国产权制度改革不彻底 信用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信用契约不完全等,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普遍存在缺失现象。企业存在企业相互拖欠和逃废银行债务等信用缺失;由于信用文化遭受破坏出现社会性信仰危机,个人信用市场供给不足等个人信用缺失。比如说人们在各通讯运营商办理的通讯业务(SIM卡等),很多人用完都不主动去营业厅注销,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直接打到欠费几十元然后丢弃。这些都是不守信用的表现。由于大学与社会的接触很多,大学生难免会受到以上社会缺失现象的影响,“流“入到不守信者的行列中,有了失信者驱逐守信者,失信者得利,守信者遭殃的错误思想。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学校中的比例很高,其中有很多家庭不能担负起学生学费,国家为了使这些学生不因学费问题而能入学,出台了很多措施,比如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贷款。学生在校期间免息和贷款期限最高十年等的优惠政策。我们学校本来有针对所有在校生的国家助学贷款,但因学生毕业后还款情况不是很好,最后取消了外省籍学生在校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但还有很多学生申请了生源地助学贷款,鉴于国家助学贷款出现的情况,推广普及征信及信用知识方面的工作必不可少。所以这门课程的开设很有必要,我们必须要了解到个人信用管理的重要性和个人信用缺失的严重性。
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对征信知识有了大概了解,还有,我对信用卡方面的知识也不再空白。个人觉得,对个人信用管理方面的知识不能知识听听或者说说就算了。既然学习了,就要学会重视,学会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身边有对征信知识一无所知的同学,我们可以向他们告解这一方面的重要性,互相宣传。以后走上社会,要小心使用信用卡,不能抱着一种玩笑的态度。当然,也不能过于谨慎而说绝对不使用信用卡,具体还是要视情况而定。
这门课程还是以理论为基础,以案例为辅助。课程的设置我做不出什么评判,因为对这一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但是,我觉得还是比较合理的,就是课堂的气氛与我想象中有较大的差距,我觉得这方面还需要改进。
征信管理 篇7
关键词:征信,企业管理,挑战,对策
一、我国征信制度建设现状
征信即资信调查服务, 是信用风险管理服务中的一项最普遍、最基本的业务。它是专门的服务机构 (即通常意义上的征信公司) 代理客户对交易另一方的资历、信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和判断, 为决策人选择贸易伙伴、签约、确定结算方式或者处理逾期账款、经济纠纷等决策提供参考。我国征信制度的建立是迫于征信业产生和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 以信用评价为代表的信用中介机构的出现和发展, 特别是1992年中国第一家专业从事企业资信调查服务的民营企业—北京新华信商业风险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 标志中国的企业资信调查服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国的资信评级企业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 征信业规模普遍较小, 业务空间不大, 更多地在做其他的市场调查业务, 进行企业咨询策划的公司, 兼做信用调查业务。
第二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快速发展阶段, 民营征信机构较大发展, 以及外资机构进入。伴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我国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规模不断扩大, 对企业信用调查的市场需求也在增加。各种背景的征信机构竞相介入, 加剧了征信市场的竞争。随着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资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 企业信用调查受到普遍重视, 带动了企业征信业的发展, 一些民营征信企业发展起来。上海资信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7月, 它承担了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建设工作, 并同时开展企业征信业务。公司主要的征信产品和服务是为消费者提供信用报告、个人信用风险评分及系列评分、个人信用数据增值服务、个人信用风险控制解决方案等。
第三阶段为21世纪初期的系统建设阶段, 其主要标志是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信用信息披露系统和以社会中介为主体的信用联合征集体系的起步和推进。国家有针对性地在全国选择了几个重要城市试点运作。2000年2月,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和上海市信息办联合印发《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的试点办法》, 开始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的试点工作, 它标志着规范的个人征信在中国正式起步。该系统已于2005年6月底、7月初进入测试状态。在北京、浙江、广东、重庆、陕西、广西、四川和湖南8个省份实行联网。
第四阶段为人民银行牵头协调管理实施阶段。主要从五个方面:一是加强征信法制建设, 抓紧制定有关法规, 包括征信业管理法规和关于政务、企业信息披露及个人隐私保护的法规;二是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促进征信机构蓬勃发展;三是加快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基础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四是依法对征信市场进行监管;五是加强征信行业标准化建设。截至2008年3月末, 人民银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录的企业及其他组织个数已经达到1357.5万个, 其中623.8万个企业有信贷记录, 数据库收录的自然人数已达6亿, 其中1.09亿人有信贷记录。
伴随着征信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征信立法也从地方立法向中央立法推进。2002年《深圳市个人信用征信及信用评级管理办法》实施;《上海市个人信用征信管理试行办法》2004年实施;《上海市企业信用征信管理试行办法》2005年实施;《江苏省个人信用征信管理暂行办法》和《江苏省企业信用征信管理暂行办法》于2007年实施。早在2002年, 人民银行牵头、17个部委参加, 建立征信工作小组, 开始研究提出《征信管理条例》草案, 但因为涉及部门比较多, 各方面要取得完全一致的认识并不容易。经过多次修改,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于2009年10月全文公布《征信管理条例 (征求意见稿) 》, 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目前社会各界对该征求意见稿仍然存在很多争议, 但可以确定的是征信管理的立法完善是必然趋势。
二、征信法制建设给企业管理带来的挑战
1. 征信立法给企业管理增加了难度。
征信使企业处于透明和公开状态, 但企业也需要对外隐藏其内部不利于己的某些信息。征信制度实施后, 企业必须面对新形势, 将征信纳入管理。企业信息中哪些内容需要隐藏, 哪些内容可以公开, 哪些内容应当得到广泛宣传, 都是企业管理者要慎重考虑才能确定。《征信管理条例》中对个人信息收集作了比较严格的限制和保护, 但对企业信息的收集范围并无明确的界定, 这就使得征信机构在收集企业信息时无所顾忌, 一个企业不把征信纳入管理范畴, 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失。同时, 征信涉及企业的信用等级评定, 这种评定在企业经济活动中会产生很大影响, 甚至决定企业经营活动的成败, 因此企业必须将征信纳入管理之中, 征信制度的确立和实施为企业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2. 征信制度为企业保护商业秘密带来挑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们要想在激烈竞争中谋求最大利益, 就必须不断开发新技术, 优化经营管理方法, 而一旦掌握了某种技术秘密或经营秘密, 并据此获得更多经济利益或取得竞争优势时, 必然会在主观上产生保密意识, 客观上采取保密措施。由于社会化大生产及国际经济技术贸易的空前发展, 高新技术的大量涌现, 商业秘密由技术秘密扩展到管理秘密、商务秘密、工作秘密等, 其价值日益凸现, 在企业需要保护的信息中, 商业秘密是最重要的内容。由于商业秘密本身没有其他知识产权的时间性和公开性限制, 商业秘密就成为企业无限期获利的基础。但征信制度的设立为其他组织尤其是征信机构获取企业信息提供了合法根据, 为了获取企业信息, 征信机构会通过各种手段来达到目的。已经完全公开的企业信息对征信机构没有太大价值, 征信机构只有获取一般公开渠道无法得到的信息, 才能赢得客户, 这种信息价值决定了企业商业秘密会成为征信机构的重要收集对象。为了保护商业秘密, 企业必然要在该领域投入更大的精力。
3. 征信制度增加了企业维护客户利益的成本和法律风险。
征信机构往往是从一个企业收集其他企业或个人信息, 由于利益的存在, 企业很有可能将本企业所掌握的客户资料作为交易对象, 比如通讯企业、金融企业或者是销售企业都有可能将本企业的客户资料转让给征信机构。企业在转让客户资料时对该转让可能对本企业客户造成的不利影响估计不足, 一旦这些资料被非法利用, 企业可能要承担较大的法律责任。由于现代交易手段的便捷和高效, 企业员工私自转让客户资料而企业难以控制, 但其法律后果要由企业来负担, 增加企业维护客户利益的成本。在企业转让的信息中, 大多数属于个人信息, 如果企业没有经过个人信息主体的同意将客户资料转让给征信机构, 则可能构成对客户的侵权行为, 要承担侵权法律责任。
4. 失信惩罚制度使企业信用风险增加。
征信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将使企业失信惩罚力度增加, 失信后果严重, 对于整体经济来说, 这是征信制度设立的主要目的和作用, 但对于单个企业来说, 失信将会使企业处于非常不利的局面, 征信制度将会使失信企业处于社会公示状况, 从而使企业失信效果增大, 企业失信面对的不再是处于交易的相对人, 而是整个社会, 因此可能一次并不严重的失信行为会导致企业无法预想的不利后果, 从而可能淘汰出局。因此, 征信制度对企业而言, 增加了经营的风险。
三、企业适应征信法治建设的对策
1. 提高征信意识, 将征信纳入企业日常管理。
很多企业对征信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企业尤其是决策层对征信的关注度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 企业管理和经营中缺乏制度保障和人员配备, 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为此企业应当开展征信知识学习和征信意识培养, 认真研究本企业可能涉及的征信问题, 并制定必要的应对措施。将征信意识作为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方面, 将征信要求纳入到企业发展的规划目标。必须克服企业经营活动中粗放管理, 从本企业涉及征信制度的各个环节入手, 建立健全企业征信管理制度, 从企业经营管理中找出可能不利于本企业信用的问题, 从源头上防止不利于企业的信息的产生, 而不是单纯的靠掩盖不利信息来保持企业信用等级。只有提高管理水平, 提升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质量, 才是保证企业信用等级的治本之策。
2. 健全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制度。
根据我国《刑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规定,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 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 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所谓技术信息, 是指经权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不为公众所知晓未取得工业产权保护的, 具有经济价值的技术知识, 包括制造某种产品或者应用某项工艺以及产品设计、工艺流程、配方、质量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知识;所谓经营信息, 是指经权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不为公众所知晓的, 具有经济价值的有关商业、管理等方面的方法、经验或其他信息包括企业的发展规划和计划、营销方式、货源、财务会计报表、客户名单、谈判底盘等信息。商业秘密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商业秘密具有保密性, 不为公众所知悉, 二是必须采取了保密措施的信息, 三是必须是具有商业价值的实用信息。商业秘密的价值和实用性是其生命, 商业秘密必须是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 具有实用性的信息。因此, 企业必须加强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措施, 从制度上设定保护的范围、保护方法、责任以及违反保护规定的责任, 尽最大可能保证本企业商业秘密的安全, 以防止其他组织、个人获取, 从而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
3. 完善客户资料保护制度, 明确企业和客户的法律关系。
企业要真正赢得客户信赖, 必须树立对客户高度负责的观念, 确保客户资料的安全。建立客户资料安全保护制度, 以免由于自身过错使客户资料外泄, 尤其在客户资料的复制和拷贝方面健全责任制, 以免出现本企业员工私自将客户资料出售。与此同时, 要和客户以合同等方式明确相互法律关系, 提前征求客户是否同意由征信机构收集其信息, 如果客户不同意其信息被征信机构收集, 则要依照征信管理法律来分析客户资料是否属于不需要经其同意就可以被征信机构收集的种类, 明确与客户的合同中是否存在信息保密条款。同时, 企业应站在客户角度看信息被征信机构收集是否对客户产生不利后果, 以及收集该信息的征信机构是否合法诚信等, 以防止因客户信息转让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4. 诚实守信, 保证本企业良好的信用等级。
企业要经营, 就要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 要使企业在健全征信制度中获得更有效的经营环境, 必须注重自身信用建设。在涉及信用交易信息, 即企业在贷款、使用贷记卡或准贷记卡、赊销、担保、合同履行等社会经济活动中形成的与信用有关的交易记录, 以及其他信息, 即与企业的信用状况密切相关的行政处罚信息、法院强制执行信息、企业环境保护信息等社会公共信息方面不产生失信记录, 只有这样, 才可能使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被其他企业或个人所信任, 才可能使企业经营处于良性循环。企业一旦发生失信事件, 必须采取有效补救措施, 化解失信危机, 消除失信记录, 确保企业信用等级的良好。
5. 充分利用征信制度, 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征信制度的开放性决定了其他企业可以了解本企业的信用状况, 本企业也可以掌握其他企业的信用状况, 因此企业经营活动中既要考虑本企业信用的建设, 也要利用征信制度来防范其他企业或个人信用不良给本企业可能造成的损失, 在签订重大合同、进行相关投资的过程中, 全面及时了解交易对象的信用状况, 避免与信用记录不良的企业产生交易, 从而预防给企业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周新辉:我国征信体系建设中的失信惩戒机制构建[J].财会月刊, 2009 (6) [1]周新辉:我国征信体系建设中的失信惩戒机制构建[J].财会月刊, 2009 (6)
[2]叶世清:征信的法理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8年[2]叶世清:征信的法理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8年
[3]陈红: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J].《浙江学刊》2008 (3) [3]陈红: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J].《浙江学刊》2008 (3)
征信模式启动 篇8
在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之际,央行开放了这个全新的市场,空缺的社会服务领域,往往意味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首批获准进入的8家企业中,股东名单星光熠熠,既有中诚信这样的原国企单位,也有阿里腾讯平安等大佬,以及银之杰这样的上市公司,准上市公司组建的企业也名列其中。
经过半年的发展,这些运作模式各异的首批征信公司,已开始不同程度地开展业务。总体来看,这些公司的业务分为针对个人和针对机构两大类别。8家企业大多对这两类业务都有涉猎,但同时也各有侧重。
蚂蚁金服旗下芝麻信用是8家征信公司中活跃度最高、探索业务最为激进的一家。其内容已经在支付宝终端中占据了大量的笔墨,包括租车、酒店等业务之后,多个领域的合作正在陆续推进,采用“征信+”的方式吸引大量合作伙伴,以平台化的方式进行产品运作。与之相类似的还有考拉征信旗下的“考拉信用分”、腾讯征信等产品。
另外,以中智诚征信“反欺诈平台”为代表的对公产品,则将业务的重点放在了“反欺诈”方面,通过形成失信者的黑名单,面向个人贷款环节、互联网金融以及消费金融提供反欺诈服务。此类业务以各类金融机构、小贷公司等为主要服务对象。
今年1月5日,央行发布了《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等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预计为6个月。截至收稿时为止,牌照的发放工作仍没有最终完成,但行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已经箭在弦上。
千亿级市场
从相对成熟的美国市场来看,征信市场规模目前约为700亿—800亿元。按照人口比例,中国未来个人征信市场规模理论上可达到千亿左右,但现在国内个人和企业征信总规模只有20亿上下。
广阔的市场前景正在吸引更多的参与者。除了上述8家机构,还有很多机构也在排队,希望能拿到央行的牌照。国内一家大型电商企业的高层向《英才》记者透露,错过第一波之后,目前正在积极申请在第二波“领牌”。
从首批8家企业的构成上来看,互联网背景的企业数量较多,而这些互联网企业大多都开展着各类金融服务业务。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央行的征信体系覆盖人数之低,不能满足其发展需要,目前的开疆辟土亟需征信体系的支撑作用。
拉卡拉董事长兼总裁孙陶然告诉《英才》记者,8月拉卡拉平台上放出去信用贷款规模共计有120亿人民币,而公司进入信贷市场到现在只有半年多的时间。如果没有公司多年来在支付方面的沉淀,以及考拉征信的支撑,这样的速度是难以想象的。
其现有的一系列信贷产品,甚至包括考拉手环在内的创新硬件产品,都建立在一个综合性的互联网金融内容体系基础上。孙陶然认为,考拉征信业务在其中起到的作用非常大。“考拉征信现在的使用者有几十万人,依靠这一业务,没有抵押,没有担保,我们也可以做到放心借款。”
对于这些以互联网模式运作的金融服务业务来说,完善的征信解决方案可以大幅提升整个业务体系的运作效率,特别是传统金融业务中必须的人工核实成本、沟通成本等。这意味着,征信体系已经成为了创新型金融服务业务的重要基础设施,其价值和重要性之大,对于有志于金融服务业务的企业来说显而易见。
边界在哪?
对于一个新兴产业来说,在探索业务运作模式的同时,对业务边界的思考也是非常必要的。
有行业内人士认为,征信行业的触角很广泛,但从全球经验看,很难有单一机构能把征信业务的所有方面都做完。从我国的具体市场情况来看,我国征信模式更可能倾向于政府主导和市场化相结合的模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和互补的一个征信业务格局。
原本计划将在今年8月底下发的首批个人征信业务牌照,到截稿日为止也迟迟没有发放,北京华道征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童邗川笑称,“我们8家翻过来烤,烤焦了再过来烤”,这似乎印证了央行在这方面的担忧态度。
如何才能让征信体系发挥出其强大的效率优势,同时又避免特权化消费、个人信息泄露等一系列潜在问题?几家征信企业都在做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以及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的千变万化,征信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类新问题。
在不久之前,芝麻信用发起的“高分用户可使用机场快速通道”活动,就受到了行业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征信业务是“严肃的”,相关营销的娱乐化不可取。
深圳首批征信企业之一的高层告诉《英才》记者,征信产业是国内最新涌现出的新兴产业,在配合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方面,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以央行为主的征信体系也是非常好的补充。明确业务边界的工作仍在探索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对于征信企业来说,需要明确的是用严谨、严肃的态度去面对。
一个崭新的行业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问题和挑战固然很多,但只要一个行业能够真正做到促进经济发展、方便用户获取更多更好的服务,那么它就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快速发展。对于这个新兴的行业来说,牌照的发放仅仅是个开始。
【征信管理】推荐阅读:
征信管理11-07
征信管理系统11-13
基层央行征信管理调研对策05-19
征信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06-14
《征信业管理条例》及征信基础知识竞赛题库05-15
征信领域10-21
征信风险06-26
网络征信08-18
征信系统09-30
银行征信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