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征信(精选12篇)
个人征信 篇1
征信是指依法收集、整理、保存、加工个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 并对外提供信用报告、信用评分、信用评级等的业务活动。而本文所要讲述的个人信用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个人信贷交易信息以及反映个人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
►►一、征信记录——经济身份证
如今, 人们离开身份证困难重重, 而在经济生活中, 没有另一张“身份证”更是寸步难行, 这个“经济身份证”就是个人的信用记录。
在日常经济生活中, 因自有资金不足, 需向银行申请贷款。不难想象, 如果您信用报告中的记录表明您是一个按时还款、认真履约的人, 那么好借好还, 再借不难, 银行不但能给您贷款, 还能给您较低的利率。良好的信用记录, 是您终身的财富。相反, 如果您的信用记录表明您拖欠以前的借款不还, 或者是虽然还了但每次还款的时间都晚于银行要求的时间, 银行可能就会据此判断您可能是一个不认真履约的人, 是一个信用风险较大的人。当然, 这并不意味着银行就肯定不给您贷款, 但它会要求您出具非恶意拖欠的证明, 及在正常的担保方式外, 额外提供第三方担保, 或者增加抵押物, 还会要求您支付较高的利率。
例如:王先生买房因为资金不足需向银行申请30万元、期限20年的贷款。 经核查, 王先生的信用记录良好, 按现行规定, 银行将按基准利率发放贷款。以下图表另给出因信用记录不好或将上浮10% 、20%的利率参考, 由此看出如此贷款将多付出数万的利息支出。如果因个人信用不足以让银行相信能收回贷款的话, 它也可能拒绝给个人贷款。因此, 信用记录不好, 会大大减少个人得到银行贷款的机会, 并提高借款的成本。或者说, 信用记录不好, 将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成本。
随着我国征信业务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社会保险、水电费、通信费、甚至交通违章等多种信息将陆续会纳入征信系统管理, 征信记录的作用将不限于银行借贷, 将拓展至生活的各个领域, 甚至影响个人就业、升迁、子女入学等等, 征信记录将会陪伴人们的一生!
►►二、如何拥有良好的个人信用记录
首先, 应当尽早建立个人的信用记录。方法就是与银行发生借贷关系, 例如可以向银行申请信用卡或申请贷款。
其次, 要努力保持一个良好的信用记录。一旦建立了信用记录, 就要按时还本付息, 拖欠和借款不还都会如实反映在信用记录中, 对个人信用造成坏的影响。
再次, 要关心自己的信用记录。应当定期查询和认真检查自己的信用记录内容, 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信息, 避免使自己受到不利影响。如果发现个人信用记录内容有误, 应尽快联系提供信用报告的征信机构修改。
►►三、避免对信用记录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不欠钱了, 信用记录就良好。”
很多人都认为:我不贷款又不用卡, 也就不欠钱了, 信用记录应该良好了吧?这种理解其实是不对的。评价一个人的信用状况, 通常依据的是过去的信用行为档案。包括过去偿还贷款、使用信用卡情况等信用交易档案。如果你从不贷款, 也不使用信用卡, 就会因缺乏评价依据而难以作出好与不好的评定。换句话说, 没有信用档案并不是正面的、好的信用评价。
相反, 有银行贷款、有信用卡透支记录, 也不代表就是负面记录。只要是能根据约定的时间按时归还贷款, 准时归还信用卡透支款, 你的信用档案就是正面记录, 这说明你能遵守合同约定、履约守信, 有足够的经济偿还能力。
误区二:“把不用的信用卡和活期存折里的钱取完。”
面对银行的账户管理费和信用卡的年费, 有相当多的客户采取的方法是把不用的信用卡和活期存折里的钱取为零。这种方法是不对的, 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到银行办理销户结清手续。各家银行对存款余额低于标准额度的账户每月都会收取一定费用的管理费, 长期不用的存折内虽然没有存款余额, 但银行每季度扣小额账户管理费时, 客户的存折账户内会产生欠银行的管理费用。长期不用的信用卡不及时结清也同样会产生欠银行的信用卡年费, 这些都会反映到你个人的征信中, 产生不好的信用记录。
误区三:“有了不良信用记录, 就没有办法消除了。”
事实上不是这样的, 如果万一不小心产生了负面的信用记录, 也不用气馁。任何人都有重新开始建立信用档案的机会。一般负面信用记录在个人的信用报告中不是永久保留的, 大部分负面记录保存7年, 破产记录保存10年。因此, 即使由于种种原因已经产生了负面记录, 也不要放弃, 可以重新开始建立正面的信用记录。
只要正确对待个人信用档案, 就一定能够拥有良好的信用, 才能在贷款、求职等多方面享受到更多的便利。但是个人良好信用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的, 它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积累。
在当今的经济社会中, 征信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 它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1年10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会议指出: “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 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 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 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 是每个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成员立足于社会的必要条件。诚信缺失、不讲信用, 不仅危害经济社会发展, 破坏市场和社会秩序, 而且损害社会公正, 损害群众利益, 妨碍民族和社会文明进步。可见征信的重要性, 征信已与我们的个人生活密不可分。
个人征信 篇2
人行南充市中心支行:
贵行于2013年11月9日对我区联社个人征信业务2013年9月21 日至2013年11月30 日之间发生的信贷数据进行检查,共涉及7个帐户,金额253万元,检查中指出其属有问题数据,即在征信系统中不存在,在信用社业务系统中存在,并指出造成的原因是数据报送不及时,未能成功上报个人征信系统数据到征信中心数据库。对此我区联社高度重视,对如何整改个人征信业务中存在进行了专题研究,我区联社将严格按照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整改,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区联社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
一、多渠道收集客户基本信息,补录数据。对信用社发放的老贷款,基本信息资料不齐的,一是通过找其亲属协助收集信息,二是通过到国家有关职能部门查询收集信息,三是想方设法联系客户本人收集信息,争取收齐一户录一户,尽量早日完成漏录数据的补录。
二、建立完善数据核对制度,提高信用信息数据质量。按照《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管理办法》,建立数据核对制度,确保信息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对数据质量差的单位,要制定整改措施,限期纠正,并加强业务指导,保证录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职工充分认识到个人征信工作的重大意义。加大对信用社职工的宣传教育力度,让他们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个人征信系统建立对营造良好金融信用环境、有效防范信贷风险、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每月及时、完整地收集和上报数据。
四、加快征信系统建设步伐。尽快普及基层信用社征信系统建设,实现个人信贷业务的逐笔查询,有效防范个贷风险。
五、加强征信队伍建设,加强人员配备,确定专人负责征信工作。同时,加强对征信新知识、新业务的学习,适应征信业务发展的需要。
六、更换计算机硬件设备,实行专机专用,确保个人征信系统运行安全、稳定。
七、积极向省联社科技处反应信用社征信工作中的问题,呼吁尽快完成信用社信贷管理系统,实现与人民银行征信服务 中心的系统对接,以提高信用社征信工作的自动化程度,解决信用社征信业务信息数据上报的全面性和时效性。
八、积极主动与人民银行征信服务中心联系,尽快完成我区信用社个人征信数据的重新上报工作。
个人征信:查查你的“老底” 篇3
前天忘了交水费,昨天忘了还信用卡……今后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我们都不能再马虎了。因为,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过失,将来都可能被记录到个人征信系统,哪天你买房子贷款或想出国玩玩,就有可能卡在这几条不良记录上。
而今,信用报告对个人生活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大,除向银行借贷、办信用卡、股指期货开户这些金融业务外,一些重要部门的招聘、提职等环节也开始要求个人提供信用报告。也许,哪天你忘了查自己的“老底”都会睡不着觉。
个人征信:查查你的“老底”
“不到20分钟,我就拿到了自己的‘个人信用报告’。”4月中旬的一工作日,记者在位于北京西城区的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北京分中心门口遇到了刚刚拿到个人信用报告的北京市居民朱炎,他长舒了一口气,兴奋地对记者说,“还好,没有不良记录。”
朱炎说,最近他正办理股指期货开户。办手续时,管理部门向他索要个人信用报告,还说有不良记录就办不了。他忽然想起,自己好像有过信用卡过期还款经历,这下麻烦了。于是,他请了假,特意赶到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北京分中心,查查自己的底。“以前也听说银行有个征信系统,可要不是办理股指期货开户,我还真想不到要来查查自己的这张‘经济身份证’。”朱炎感慨道。
事实上,除开户、贷款等金融事务外,个人信用报告的应用正向求职、租房等更多的领域拓展,它已逐渐成为一张个人“经济身份证”。
不交水费 贷款很难
“以前,人们一般‘出事’了才会想起我们。”近日,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的个人信用报告查询系统忽然瘫痪了,造成瘫痪的不是病毒,也不是漏洞,而是陡然增高数倍的访问量,想起过去系统少人问津的日子,人民银行的工作人员不禁感慨万千。
据人民银行的工作人员介绍,各地分行征信系统访问量的暴增在3月底就已出现。3月26日,证监会正式做出批复,同意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简称中金所)上市沪深300股票指数期货合约。随后,中金所发布通知,规定此次股指期货开户,投资者必须提供“个人信用报告”,并作为综合评估依据,同时明确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作为个人信用报告的权威出具机关。此后,人们“出事”了才会想起的个人信用问题,成了被关注的焦点。
人民银行的工作人员解释说,他们所说的“出事”就是公民在办理贷款等事务时,因为被银行发现了个人“信用污点”和“不良记录”而被拒绝贷款申请,或者受到贷款权限限制。
据了解,由征信系统提供的“个人信用报告”是银行审批个人信用业务的重要依据。而征信系统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建设的全国统一的个人和企业信用系统,该系统于2006年正式开通,并在当年年底由《计算机世界》举办的中国“IT两会”上获得了“中国信息化建设项目成就奖”。“个人信用报告”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提供,它全面、客观地记录着个人信用活动。目前的个人信用报告个人查询版,能够提供包括在银行的贷款信息、信用卡信息和开立银行结算账户等个人信息。
2009年,央行的一份数据显示,到2008年年底,央行的个人征信系统已收录自然人数达6.4亿人,其中有信贷记录的1.4亿人。另据记者了解,个人负面信用信息在国外一般保存7年,国内的政策还在制定当中,最新的消息是,在我国个人不良信用记录将会保存5年,个人犯罪记录保留7年。
资料显示,全国金融机构已设立了7万多个信用查询终端。国内各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都已建立了依托征信系统的信用风险审查制度。据央行调查数据,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7家商业银行2008年第三、四季度利用个人征信系统拒绝高风险客户贷款申请14.4万笔,授信额度297亿元; 信用卡申请171万笔,授信额度36.7亿元。另据一些商业银行的不完全统计,通过查询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而被拒绝贷款的个人客户,约占申请贷款客户的10%。
“欠账不还,再借很难”。中科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潘辛平教授指出,征信体系的建立对于帮助商业银行防范信用风险作用显著。如今,查询征信系统已成为金融机构审查贷款的必经程序。甚至将来“不交电话费”、“忘交水费”都会被记入不良信用记录。由此,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在意自己的经济行为,最好时不时查查自己的“老底”,别因小问题丧失了自己的信用。
“老底”都该记点啥
自己的“老底”里都记了点啥呢?记者禁不住诱惑也亲身体验了一把。
据记者了解,目前人民银行征信中心采集的个人信用档案共有七大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信用交易信息、个人开立结算账户信息、个人非银行信息、特殊交易信息、特别记录、查询记录。其中,“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地址、工作单位、居住地、职业等。而“信用交易信息”记录了个人的贷款、信用卡、为他人担保等信息。“个人非银行信息”则包含个人住房公积金、个人养老保险金、水电气缴纳和法院判决情况等信息。
不过,记者在申请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后发现,报告所显示的信用数据种类还比较单一。仅限于信用卡和个人贷款等金融交易数据,这些数据还不能反映所有人的信用水平。比如,很多用人单位都很想了解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信用水平,但由于大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前,在银行办理信用卡和贷款的只占很小一部分,所以现在的“个人征信报告”并不能反映这一群体的信用状况。由此可见,征信系统只有增加足够的非金融数据,个人信用报告才能照顾到方方面的需求。
但记得太多,也不好。
“我们要建立‘大众信用征集系统’,把人们的不良行为统统记录在案,以评价个人的信用。”3月底,江苏省睢宁县宣称,计划建立一个“大众信用征集系统”,将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引入该系统,从银行欠贷到非法摆摊,从官员受贿到司机闯红灯,从欠缴水费到家庭纠纷等无所不包。这些行为全部被量化为分数,并将公民按信用评为A、B、C、D四个等级。这一宏大的计划一经曝光,就遭到了广泛质疑。人们担心自己的隐私被过度干预。
专家指出,“大众信用征集系统”的尴尬暴露了一个矛盾,个人征信体系仅仅用于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的业务远不能发挥其作用,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愈来愈多的领域都需要个人信用评价。但如何把握信用信息和个人隐私的界限呢?个人征信系统都该记点啥一时间成了人们争论的焦点。
事实上,早在去年8月,公安部交管局为治理酒后驾驶,就曾计划协调保监会、银监会等部门,建立与车辆保险费率和银行个人诚信体系挂钩的“醉驾征信系统”,凡酒后驾驶发生重大事故或醉酒驾驶的,提高车辆保险费率,并纳入银行个人不良记录。但之后,相关金融业务部门并未对该提议作出回应,各地的央行系统也均称未收到总行的有关通知和文件。
“这两种想法都属于对征信的误解。”潘辛平表示,无论是睢宁县的“大众征信”还是公安部提出的“醉驾征信”,都已经超出了征信体系的范围,不能将每个公民私人生活都纳入征信范围。
2005年,潘辛平所在的中科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承担了“国家征信体系”研究项目。基于多年研究,潘辛平指出,纳入征信系统的信息应该是那些在法律上有明确合约或判决的,而且,必须围绕交易行为展开。“比如房租、水电都是涉及交易的。水电、煤气,很多都是先用后交钱,实际上你已经向公共服务机构借贷这笔钱,如果不还的话,跟拖欠信用卡欠款是一样的道理。”潘辛平解释说。
在信息拓展方面一些地方的信用管理机构也做了有益的尝试。其中,上海的探索备受关注。如今在上海,不仅贷款不还、信用卡透支逾期不还等纳入个人信用记录,手机欠费、拖欠水电气等公用事业费10个月以上、经济纠纷中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等不良信用信息,都已被记入个人信用报告。
据上海市征信系统有关人员介绍,上海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不仅每年为商业银行规避了近10亿元的个人贷款风险,推动了个人消费信贷发展,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市民主动缴纳手机费、水电气费等。据了解,上海移动公司在对手机欠费用户发送“欠费影响个人信用”的提示函后,年用户总欠费从1000多万元下降到300万元; 上海市北自来水公司在使用个人联合征信系统后,25%的长期欠款和故意欠费用户主动还款。
信息混乱 呼唤法规
“个人信用影响这么大,一旦记录出了错怎么办?自己的不良信用记录可以弥补吗?”面对越来越重要的个人征信系统,许多人都很担心,自己的记录一旦出了错怎么办。而这一问题已经给很多人带来了麻烦。
“明明是银行出了错,却让我跑前跑后来回折腾,实在让人想不通。” 记者在个人信用查询点见到小黄时,他正在楼道里焦虑地走来走去。一问才知道,他的信用记录出了问题。
去年7月,小黄从安徽一所大学毕业,在北京找了份工作。前两天,他忽然接到了安徽省农行的电话,说他在校时申请的5000元助学贷款逾期了。小黄很是纳闷,因为他清楚地记得,自己的贷款要在毕业两年之后才到期。沟通之后,他发现确实是安徽省农行的操作流程出了问题。工作人员表示,贷款可以按原合同明年再还,但银行的征信记录他们却不能随便修改,小黄必须到人行征信中心提出“异议申请”。
得知这一情况,小黄立刻赶到了北京分中心,打开“个人信用报告”一看,“贷款逾期”已赫然在列。然而,在他向工作人员提出异议申请时,却被告知,因为是安徽银行出的问题,他必须先到当地的征信中心提出异议申请。这让小黄很郁闷。
感到郁闷的不止小黄。记者发现,已经有人把“我希望征信系统可以更加完善、便捷”这句话,写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北京查询点意见本的第一页上。
确实,今天的征信系统服务还远没有达到完善,抛开小黄所面临的权责归属不清的问题,“个人征信报告”只能当场打印,不提供电话和互联网查询这“苛刻”条件也饱受诟病。
对此,潘辛平教授认为这背后症结是中国征信产业的不发达,而主要原因则是中国的个人征信系统还没有做好大规模应用的准备,大部分信息只对银行开放,而能对个人提供的服务十分有限。问题的根源则是中国长期以来对于个人信息“无法可依”的法律困境。
据记者了解,对于信用记录的使用权,我国现在还没有明确的法律约束。现在人民银行依据监管责任规定商业银行必须把信用记录向人民银行汇总,但是如果对象是一家独立机构,商业银行提供个人和企业的信用记录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潘辛平表示,信用信息的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信用服务机构运作的商业化程度和提供的服务质量。美国的信用信息的开放程度就相当高,《信息自由法》、《联邦咨询委员会法》和《阳光下的联邦政府法》三部法律,奠定了政府信息的公共产品性质和人们获得信息的平等权利。潘辛平认为,完善的《个人隐私法》和有针对性的《征信管理法》都必不可少,“究竟什么信息可以用?怎么用?只有明确了这两个问题,才能把信息真正用起来。”
令人欣慰的是,去年10月12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这也标志着我国的征信立法步入了实质性阶段。
链接一
征信系统兴起的IT动因
我国征信系统建设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进行研究,但真正开始大规模建设却是在2004~2005年之间,这背后,IT技术的普及,信息化建设的开展对征信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首先,信息采集更有效率。在早期,征信采集信息都是依靠手工操作的方式。而现在,征信机构与商业银行等报送数据的机构有专线连接,征信数据借助网络快速传送。现在的信息采集方式与过去的手工操作方式不可同日而语。
其次,信息价值被充分利用。在数据库技术的帮助下,一些大型征信机构建立了庞大的数据库,采集、储存了数亿人规模的信息。在现代数理分析技术的支持下,征信机构能够从海量信息中发现有价值的个人行为规律,开发出信用评分、欺诈监测等一系列高技术含量的增值产品,使信息得到深度的开发和利用。
最后,信息服务水平实现了飞跃。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征信的网络大大延伸,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地域限制。征信机构能够在全国范围采集信用信息,能够向全国范围的商业银行等机构提供快捷的信息服务。这在靠信函或口头传播信息的年代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链接二
中国征信系统建设简史
早在1999年7月,经上海市政府批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核准,上海市信息投资公司、上海市信息中心等单位就联合投资组建了上海资信有限公司。2000年6月28日,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数据采集及信用报告查询分系统正式启动,并出具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份个人信用报告。
2002年3月,国务院开始启动全国性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立法与实施方案起草工作,并委托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组织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2002年6月,企业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正式实现全国跨省市联网。在此基础上,人民银行根据国务院的要求于2004年初又启动了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
央行开启个人征信市场 篇4
@邓一鸣 (蚂蚁金服芝麻信用副总经理) :这主要是针对2013年颁布的管理条例, 希望市场化后参与者都能合法合规, 这背后需要一些配套的机制和系统。比如:用户授权, 数据采集, 处理、产生报告、评级, 异议处理等等。对于一般企业而言, 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如果没有大量的数据基础, 靠合作很难形成大的规模。
@俞吴杰 (蚂蚁金服首席信用数据科学家) :互联网发展给个人征信行业带来了跳跃式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活动的普及, 用户各类行为数据的获取会变得更为容易、及时和全面。因此, 相比传统征信行业, 互联网征信数据涉及范围更广, 种类更多, 实效性更强。但整体而言, 个人征信还在起步阶段, 相关法律法规也正在逐步健全。
@OB叔 (普通网友) :个人感觉, 监管不是鼓励市场行为, 这不像是支付机构已经太多, 需要监管。目前, 信用市场需要鼓励, 共建诚信社会。监管应该更关注用户的反应, 要注重用户隐私和信用这把双刃剑。
个人贷款征信 篇5
2、如果不是因为银行原因造成的不良记录无法人工撤销。
因个人贷款逾期的不良记录会永久存在。
因贷记卡逾期还款造成的不良记录在正常还款后的24个月可以覆盖,系统只保存贷记卡最近24个月的还款记录,但结清欠款后销卡则该逾期记录永久存在。
建议结清欠款后不要销卡,用按时还款的良好记录来覆盖逾期记录。(存在系统更新滞后现象的可能,可能会推迟2-3月)
3、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集的个人信息主要包括三类,一是身份识别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二是贷款信息,包括贷款发放银行、贷款额、贷款期限、还款方式、实际还款记录等;三是信用卡信息,包括发卡银行、授信额度、还款记录等。逾期一天都会在报告上体现出来。
个人征信系统根本没有单列出一个所谓的“黑名单”,它只是如实地记录你原始的信用信息,生成你的信用报告。
4、各发卡行会根据你的信用报告来审核,A银行不批准,也许B银行会批准。
申请贷款时,可以在以前的发卡行相关部门开具结清欠款的证明,有助于你申请成功。
个人征信驶上快车道 篇6
2004年底,网上一则消息引起了诸多人的关注:某网站非法出售公安机关户籍部的公民身份信息,用户操作方法极其简单,填写上电话、EMAIL、姓名、单位就可以买到类似IP卡的收费卡,可以随意查询每个公民的身份信息。消息一出,立即掀起轩然大波,并有人拨打110咨询是否属实。
事实上,网站(www.nciic.com.cn)的确存在,但并不是人们想象的,用户花钱就可以随意查询其他公民的身份信息。另外,该网站(全国公民身份号码查询服务中心NCIIS)是公安部直属的事业单位,也并非像一些失实报道所言,是民间私营网站。按照全国公民身份号码查询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说法,推出身份号码查询服务的主要目的其一是解决目前假身份证泛滥所引起的诸多麻烦,其二是为完善个人信用体系提供基础资料。
对于在国内一直风声大、雨点小的个人征信建设,一直因为没有一个数据桥梁而蹒跚不前,此次由公安部直接牵头组织搭建这样的桥梁,其发展速度和前景应当可期,个人征信可能会因此驶上快车道。
NCIIC顺势而生
在确认公民身份时,假冒证件和失效证件常常让金融、电信、证券和税务等部门头疼不已,经济损失令他们叫苦不堪。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如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对个人身份的确认及查询相关信息的需求也大大存在。因此,证件真假的核实和个人身份信息的查询等问题很早就被提上了议程。
2001年3月对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而言是个里程碑,中编办批文成立了“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但一直没有开展实质性的工作。2002年1~3月,对民政、教育、社保、统计、工商、税务、银行、移动通信等近30个部门和单位的调研显示,我国的公民身份信息比较分散,已经大大制约了许多部门有关工作的正常开展,建立一个全国范围的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已经迫在眉睫。之后,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开始加大工作力度,NCIIS开始萌生、成长。
2003年11月,NCIIS与淘宝网正式合作,将“公民身份信息服务”作为对买卖双方诚信认证系统监管机制的重要手段。2004年1月,易趣网与中心正式合作,将“公民身份信息服务”作为对卖家买家身份认证的重要手段。这两大事件,在电子商务界引起不小的冲击:网络购物最重要也是最难控制的身份监管环节,在NCIIS的协助下,如果能够消除隐患,那么对电子商务而言,不敢称是“颠覆式”前进,至少也帮其向前迈了一大步。2005年1月25日,NCIIS开通湖北黄石身份号码查询服务,至此,NCIIS数据库中已经有66个城市,累积3亿人口的信息,NCIIS第一期工程正式竣工。
试用NCIIS的惊讶感觉
只需花5元到50元不等,用户就可以避免像原来查户口一样的麻烦,这种性价比颇为诱人。NCIIS的操作简便易学,核查时在输入15或18位数字的身份号码后,系统给出“一致”或“不一致”的回答。该系统的查询功能则比较复杂,包括“姓名查询”、“身份号码—姓名查询”、“特权用户查询”、“批量上载查询”和“批量查询结果下载”等。核查和查询服务都要依法进行,尤其是查询服务,只能为政府机关和集团用户在特殊条件下提供服务。
对于评价NCIIS的使用效果,其使用者拥有最大的发言权。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负责人表示,公民身份信息查询系统丰富了工行卡中心的信息资源,为信用卡的审查和催款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持。发卡机构应用该系统的核查服务功能,成功堵截了数起假冒身份证件办卡的欺诈行为,有效避免了数起恶意欺诈案件的发生。同时,“查询”服务在透支催收工作中的作用也无庸置疑。催收人员发挥出掌握持卡人户籍信息的优势,联系到了数名到数十名长期失去联系的持卡人,各试点发卡机构借此催收回金额数千元到上万元不等。该负责人笑言,试用NCIIS的初步阶段,感觉只能用惊讶来表示。
淘宝网负责人坦陈,在使用NCIIS之前,每天需要4~5个专人手工进行批量上传、再由专人根据返回认证结果,对网上的卖家进行手工认证。后来NCIIS提供了WebService接口服务,由淘宝系统自动将需要认证的信息发给NCIIS,NCIIS自动将认证结果返回淘宝。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可以一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省去许多人工机械操作的资源浪费,大大提高了认证工作的效率。现在每天通过NCIIS系统认证的淘宝网会员数量达到总量的1/4左右,每天约有一千多家商家需通过认证获得在网上开店、销售商品的资格。
问题无法一夜消失
“我们在做NCIIS研发时,极其耗费苦心的就是数据库的完善和用户提取信息的速度。中国这么大,而且以前的公民身份信息都是分散的,从未有过统一的公民身份信息数据库,这是我们建立数据库的最大瓶颈所在。如此庞大的信息之间,通过何种方式完成信息人机交换和机机交换,采用什么接口才能让信息最通畅快捷,这些始终都是我们所面临的难题。NCIIS到现在为止完成了第一期工程,成效显著,当然也不能忽略它还不够完备的地方。”NCIIS的研发公司,清华同方的项目经理说。
央行将加强个人征信信息保护 篇7
近日,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商业银行征信工作座谈会上透露,《征信业管理条例》即将颁布实施,并称将要加强个人征信信息保护,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评级也将展开。
潘功胜表示,《征信业管理条例》即将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征信业步入有法可依的轨道。央行将配合《条例》,出台相关配套制度。但是最近以来,关于银行误录客户征信信息、银行违规查询客户征信报告的案例不断爆发。对于加强个人征信信息保护,央行将通过现场、非现场检查加强个人征信信息保护工作。商业银行要更加重视征信信息内控机制、授权体系等建设,加强征信用户管理和征信从业人员管理。
此外,有消息称,目前部分金融机构都存在违规查询客户信息的问题,以往只罚款3万元,新条例将大大提高罚款额度。
个人征信市场成香饽饽 篇8
此后,其他企业也不甘落后,纷纷杀入个人征信领域。如浦发、广发等银行系企业推出基于银行账户的信用分,以中国电信为代表的电信系也推出了“甜橙信用”。
跟信用发达的国家相比,中国的个人征信市场混乱,征信服务也不完善,无统一的信息获取、评判标准,各个企业各自为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信用标准体系。如芝麻信用基于阿里的电商生态,腾讯信用基于其社交产品,标准不一,应用各异。同一个人的信用状况会因为使用不同的支付产品而表现出差异。
所以,上述的8家入选机构至今还未正式获牌,这也表明监管机构对于正式放开个人征信领域还存在疑虑。
基于此,2016年5月27日,央行征信管理局向各大征信机构下发《征信业务管理办法(草稿)》(以下简称《草稿》),对信息采集、信用使用以及征信产品进行规范。
在此之前,征信领域一直是央行征信唱主角,基于互联网背景的第三方征信机构做配角的局面,《草稿》的出台以及个人征信牌照的发放,将较大程度地改变这一局面。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陆续推出基于银行账户的征信评分体系,有迎头跟进的势头,这也势必改变个人征信领域的整体格局。
银行做个人征信有天然的优势。一是相比于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银行基于客户账户做征信更方便,这是因为客户围绕银行账户从事的经济行为更集中,比如存款、贷款、信用卡使用、还款、缴纳水电费等,都会在银行系统内留下数据,银行收集这些数据很容易,以此做信用评分也不难。
对农村个人征信体系的探讨 篇9
从词源来看, 信用的英语对应词“credit”来自拉丁动词“Credo”, 而这个词语又来源于“Crad”和“do”, 其中, “Crad”的梵文解释为信任, “do”翻译为“我给予”, 因此, “信用”的原始意思是“我给予信任”。信用按不同的主题和表现方式, 可以分为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和政府信用三大类。
个人信用是相对于企业信用而言的, 是指一个人遵守约定的意愿和能力。在当前我国的经济条件下, 最值得开发的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是个人的资产信用。个人信用代表着社会或他人对一个人的信赖程度, 对个人信用的评价主要是从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主要内容可以分为:第一, 个人信用存量, 即个人的资产负债状况, 是否具有可靠的、明确的、合法的资产保障;第二, 个人信用记录, 已形成的社会信誉和品质评价;第三, 个人的未来发展前景。
“征信”的英文为“credit reporting” (信用报告) 或“credit information” (信用信息服务) , 指为了满足从事信用活动的机构在信用交易中对信用信息的需要, 专业化的征信机构依法采集、调查、保存、整理, 提供企业和个人信用的活动。
本文认为, 个人征信体系是指与个人征信活动有关的法律规章、组织机构、市场管理、文化建设、宣传教育等共同构成的一个体系。其主要功能是为信贷市场服务, 在实践中, 征信体系的主要参与者有征信机构、金融机构、个人以及政府。
二、建立健全农村个人征信体系的意义
1、完善经济体制, 促进经济发展。成熟的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征信体系, 只有这样, 才能更有利于对外交易、国际投资等。而个人而言, 个人征信的发展, 能促进个人信用消费, 即能满足个人需求, 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和质量, 也能拉动GDP的增长。
2、降低授信成本, 消除信贷盲区。从现状来看, 农村普遍存在着金融机构难贷款、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归结于农村金融机构获取、收集、评价农户的信用信息成本高, 也难于追踪贷款的使用和还款能力。农村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可以让授信主体迅速和全面的了解个人资信情况, 极大地减低了授信成本及交易风险, 提高授信成功率。
3、增强信用意识, 构建新型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一定要高度重视构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内容的信用体系的建设, 特别是个人信用知识的培育和普及。信用意识的增强, 有利于个人素质的提高, 也有利于匡正农村风气、提高农村文化程度、构建信用村, 促进现代农业、农户企业的各种农村经济形态的发展以及新型农村的建设。
三、农村个人征信体系存在的问题
1、征集农村信息难, 农村信用基础差。农村具有地理位置偏、分布广、农户散的特点, 同时, 征信主体大多是政府、事业单位、医院、金融机构、税务、证券、司法等部门, 这些部门采取的收集渠道、方法、评价标准各不相同, 客观上加大了收集、整理农村信息的难度。目前, 全国绝大数农村的近半数人口在外务工, 务工人群中又以年轻劳动力为主力军, 而他们又是能发生经济信用的主体, 这种主要的信用主体的流动性加剧了原始资料的调查难度, 信用基础信息的多变, 会造成信息真伪不易甄别。
另外, 在农村, 传统观念占主导地位, 消费意识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 大多农户观念老化, 不愿也不敢进行贷款;即便有信用交易, 主动归还贷款意识薄弱;更有甚者, 提供虚假的信息, 造成数据失真, 农村的信用环境差。
2、与农村个人征信体系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首先, 《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管理 (暂行) 办法》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仍在管理整个征信业, 这与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相脱节, 而征信系统经过多次的升级改版, 相关的《系统操作手册》等未能及时更新提供, 影响征信系统的安全稳健运行。其次, 早在2002年, 中国人民银行就草拟了《征信管理条例》的征求意见稿, 可一直处于修改状态中, 个人征信业务的发展实际上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全国尚且如此, 更何况一直冠以落后、闭塞、不富裕、不发达的农村地区的个人征信体系就可想而知, 特别是一些相对不发达地区的农村个人征信就更加薄弱, 比如2008年颁布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桂政办发[2008]187号) 》, 其只谈及了农村的信用体系构建, 几乎没有涉及和探讨相关的农村个人征信。再者, 信用信息直接涉及个人隐私, 而我国有关个人征信的法律还处于真空地带, 在没有法律保障前提下, 征集者难免会落入触犯个人隐私的尴尬之地。
3、农村金融机构的征信执行力欠佳。农村的金融机构主要有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邮政储蓄、农村信用社。这些金融机构在日常工作中更多的是注重产品营销和服务, 而不是客户本身, 这就使得客户长期以来累积的信用得不到妥善的记录和保存。即便是在信贷业务中, 更多的做法是关注当前笔贷款业务的信用情况, 个人历史信用真正很少发挥作用, 为此守信价值也难得体现。
如今的事实是, 农业发展银行已萎缩了在农村市场的业务;农业银行也大都退出了农村市场;邮政储蓄机构几乎没有征信活动, 更贴切的说, 邮政储蓄是一台抽血机, 他们工作的重心是把农村剩余财富通过吸收存款转移到城市, 自然不会太注重征信项目, 同时也导致让原本资金欠缺的农村更是雪上加霜;作为农村征信体系建设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的征信能力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征信系统和管理人员的技术相对滞后、收集和查询信息范围狭窄、征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得不到有效验证、信息的更新不及时等。这些都使农村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大打折扣。
4、与农村个人征信体系相关的机构不完善。一方面, 组织机构而言。国务院在《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调整意见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职责调整中强化的职责有推动社会信用制度及体系建设, 规范和促进信贷征信业的健康发展”, 将管理信贷征信业, 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作为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责之一, 中国人民银行业成立了征信管理局来负责对整个体系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但事实上, 这个政策能够落实的只在少数发达地区, 对于全国大多数农村来说, 个人征信体系的发展也仅仅局限在城镇或者县域范围内, 落后地区的农村个人征信体系基本上是无组织、无领导、无发展的局面, 这极大地阻碍了农村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另一方面, 监管机构而言。据悉, 国务院于2003年明确赋予了中国人民银行新的征信管理职能, 然而真正的执行者却是各类农村金融机构, 导致人民银行的监管成了只管农村金融机构而没有真正落实其农村个人征信监管职责。并且, 如上面所述, 农村金融机构在征信方面也存在大量缺陷, 使得农村个人征信体系得不到有效监管, 难以发展。
四、促进农村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征信宣传, 普及信用知识。加强征信宣传是为了让大家了解征信, 提高信用意识, 培育现代信用文化, 促使每一个人重视自己的信用记录, 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一方面, 国家可以通过新闻、广播、电视、报纸、广告、网络等对征信知识开展广泛的宣传, 为征信工作营造一个大范围的良好舆论环境;一方面, 可以通过开展演讲、宣传栏、板报、橱窗、街头表演等形式在乡、村宣传普及信用知识。大众对信用的接受力越强, 越有利于信息的采集以及征信体系的建立。
2、完善与农村个人征信体系相关的法律法规。农村个人征信体系应该是一个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 以严格的市场惩罚和道德约束为保障, 以个人的道德约束为辅助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鉴于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风俗文化丰富各异等特点, 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时, 参照《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的同时, 因地制宜, 与地方实际情况相符。比如可以借鉴上海的经验, 早在2004年上海在全国就实施了《上海市个人信用征信管理试行办法》, 使得个人信用信息规定了征信机构采集个人信用信息时, 应当征得被征信人的同意, 但在采集有关信贷、赊购、缴费等活动中形成的不良信用等信息除外的一系列条款。
此外, 还需强调的是, 针对广西、云南这样多民族的省份, 应特别注重个人隐私权, 以尊重当地多民族特色。那么在保护个人隐私方面既要做到取得被征信者的同意, 让其有知情权, 又要在征信的过程中符合法定程序, 在合法范围内采取合适的方法和手段开展工作, 不得有窃取、欺骗行为, 还得在信息收集方面坚持客观、公正的态度, 实事求是地记录所知信息, 不得弄虚作假。
3、突出人民银行在农村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管理职能。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征信体系的主要建设者和领导者, 应该真正充分发挥其作用和职能。其一, 应建立一个从中央到地方都能信息共享互通、数据完备、覆盖地域广、权限设置相对宽松的开放式征信平台, 便于公、检、法、金融机构及时获取和调用信息, 及时掌握被征信主体的信用情况。其二, 规范和统一适合全国、各地区的信用征集、评估指标体系, 并对各征信主体进行实时监督。
4、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政府作为一个权力主体, 在农村个人征信体系建中能发挥其特有的积极作用:其一, 在法律缺失的状况下, 行政命令能有效的调动各方面力量, 推动个人征信数据以商业化或义务形式向征信主体开放, 能更有效的配合和促进全国信息平台的搭建。其二, 政府在宣传信用知识、号召公民培养信用意识时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公信力和说服力, 能达到事半功效。其三, 政府在市场准入、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定、职业职责执行等方面起到很好管制, 使整个征信市场有序开展。其四, 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原则上是一个非利益的公益性项目, 它需要耗费大量财力和物力, 单纯靠市场力量难以完成, 而政府出面既能保证资金投入, 又能有效避免市场弊端带来的障碍。其五, 政府可以鼓励并适当扶持民办性质的征信公司, 以协助主要征信主体。其六, 政府可以推动征信协会的建立, 加强政府和征信业的交流, 起到自律的效果。
5、以农信社为依托, 强化各征信主体的作用。依据目前情况来看, 我们应继续坚持以农信社为依托、各征信主体各施其职的格局。但作为主力军的农信社内部应成立专门的农村征信管理部门, 与其他部门相区别, 凸显其专业性和全面性及权威性;完善电子信息平台系统, 做到录入便捷、及时更新、全国互通;引进高技术、高素质的人才, 提高整体员工的素质和水平, 保证征信信息的质量和效率;做好纸质信息的保存工作, 确保原始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其他农村金融机构如邮政储蓄、农业银行在提升自我的同时, 积极配合人民银行和农信社的征信工作, 共同创建农村个人征信体系。
摘要: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 而发达的信用是将信用极致到个人。农村信用已经远远落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要求, 农村个人信用更是迫在眉睫, 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个人征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几大问题, 并对如何更好地促进农村个人征信体系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农村,信用,征信,个人征信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君生:当前信用村创建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B/OL].中国合作金融联合网, 2007.
[2]王惠凌:农村征信体系的现状和发展建议[J].农村经济, 2009 (3) .
[3]魏一民:农村信用社个人正西体系建设的现实选择[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6 (1) .
[4]兰静: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问题浅谈[J].特区经济, 2010 (5) .
[5]王桂堂:农村信贷的征信过程及其存在基础分析[J].海南金融, 2010 (7) .
我国个人和企业征信将区别管理 篇10
近日出台的《征信业管理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将从今年3月15日起正式施行, 解决了征信业发展中无法可依的首要问题。从《条例》规定的市场准入到征信业务规则, 个人信息的保护和企业信息的公开与共享作为两个基本思想, 将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的管理明确区别开来。
我国最早的征信机构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旧上海, 时称“中国征信所”, 主要从事企业信用调查。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的征信行业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重新发展起来。但现在来看, 这一行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在信息的采集和使用方面缺乏统一规范。许多应当公开的信息没有依法公开, 采集信息困难重重。另外, 对信息主体的侵权行为难以界定, 信息主体权益难以维护, 这也增加了征信机构的法律风险。
为了帮助市场经济条件下交易主体防范风险、扩大交易, 也为了维护征信行业的良性竞争, 相关部门于2002年开始着手征信行业的立法工作。期间,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于2009年10月和2011年7月先后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除《征信业管理条例》这一原则性法规外, 中国人民银行还将制定实施包括《征信机构管理办法》、个人及企业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在内的多项配套规定, 国家对征信行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由于个人和企业这两个主体的法律属性不相同, 个人对自己的信息拥有完全的控制权, 法律也相应规定了隐私权制度对个人信息给予最大限度的保护, 而企业本质上是法律创设出来的特殊民事主体, 其信息关系到交易对方的利益。因此, 《条例》遵循了这种法律属性的区别, 对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实行区别管理, 对从事个人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和从事企业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规定了不同的设立条件。
基于个人信用信息的高度敏感性, 《条例》对设立从事个人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的管理相对严格, 除符合公司法规定的条例外, 还需具备主要股东信誉良好, 最近3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 注册资本不少于5000万元, 有符合规定的保障信息安全的设施、设备和制度、措施,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取得任职资格等条件, 并经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取得个人征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后方可办理登记。
此前, 由于许多征信机构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信息保护制度, 存在着信息大规模泄露的风险。此次《条例》的出台为保护个人信用信息主体的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条例》要求, 严格规范个人征信业务规则, 明确规定禁止和限制征信机构采集的个人信息, 明确规定个人对本人信息享有查询、异议和投诉等权利, 严格法律责任。
为了促使个人改正并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 《条例》规定, 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 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 应当予以删除。这一期限的设定主要参考公众、专家意见和国际惯例。国际上一般都对个人的不良信息设定了保存时限, 英国规定保留6年, 韩国规定保留5年, 我国香港地区规定个人破产信息保留8年。
而对于企业, 《条例》则鼓励其信用信息公开透明, 为企业征信业务的发展提供较为宽松的制度环境。征信机构可以通过信息主体、企业交易对方、行业协会提供信息, 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已公开的信息, 人民法院依法公布的判决、裁定等多个渠道采集企业信用信息, 采集和对外提供时都不需要取得企业的同意;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其履行职务相关的信息, 视为企业信息, 采集和使用时也不需要取得信息主体的同意。
另外, 《条例》对设立从事企业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的管理也相对宽松, 只需依照公司设立登记的法律法规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 自登记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的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的派出机构备案即可, 不需另行审批。
可以看出, 对于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区别管理的模式既满足了企业征信产品的多样化需求, 促进了企业征信市场的充分竞争, 又提高了个人征信机构的准入门槛, 保证了个人征信机构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 从而更加规范地采集和使用信用信息, 维护信息主体的权益。
个人征信 篇11
本报综合讯 国务院法制办7月22日就《征信管理条例》公开征求社会意见,这是继2009年10月该条例首次征求意见之后第二次征求民意。条例明确规定,该条例的规范、监管对象为信息服务行业中征信业活动,即征信机构(征信企业)对个人和企业的信用信息进行采集、加工整理,形成信用报告等征信产品向用户提供的活动。与《条例》第一稿相比,第二稿有了明显的进步。比如个人权利备受重视,具体规范了个人信息采集行为;建立了污点消除制度, “不良记录”的保存期限为5年等。据悉,此次征求意见的截止日期为2011年8月22日。
最大亮点:征信需经本人同意
条例中规定,除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公开的信息外,未经信息主体本人同意采集的个人信息,征信机构不得采集,他人也不得向征信机构提供。
禁止征信机构采集个人的宗教信仰、基因、指纹、血型、疾病和病史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采集的其他个人信息。
征信机构不得采集个人的收入、存款和纳税数额的信息以及个人所有的有价证券、不动产的信息。
另外,信息主体可以向征信机构查询自身信息,个人有权每年免费获取一次本人的信用报告;信息主体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以下称信息使用者)向征信机构查询个人信息的,应当取得信息主体本人的书面授权并约定用途,但法律规定可以不经授权查询的除外;信息使用者应当按照与信息主体约定的用途使用个人信息,不得用作约定以外的用途,不得未经信息主体同意向第三方提供。
最大调整:不良信息拟存5年
同两年前的《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相比,不良信息保存5年显然是本次条例做出的最大调整,同时又是对民意的一个积极回应。
2009年,《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首次面世,其中首度提及“负面记录保留期”问题,并规定不良信息保存期不得超过7年。这里的“7年之期”符合国际惯例,但对于那些并非主观意愿导致的失信行为又显得过于严厉。
缘于此,本次条例做出了相应调整。条例中具体规定,包括在贷款、使用信用卡、赊销、担保等活动中未按合同约定履行债务的信息;行政处罚,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裁定信息主体履行义务及执行的信息等在内的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为5年,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计算;超过5年的,征信机构应予删除。
最高罚金:泄露信息50万
在违法惩罚方面,条例明确规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获取信息、采集本条例禁止采集的个人信息、非法提供或者出售信息、因严重过失泄露信息等行为,由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对单位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消费金融个人征信体系的博弈分析 篇12
中国银监会于2009年7月22日公布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 并正式启动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审批程序。2013年10月28日起,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为提升征信水平, 开始面向江苏、北京、广东等9省 (市) 开展试点个人通过互联网查询本人信用报告服务工作, 这也预示着征信系统的发展和完善的现实必要性。但是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起步较晚, 信贷市场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 从而增加了借款人的信用风险, 由于这一风险的增加且对贷款人的影响极大, 导致消费金融公司不得不通过降低授信额度或提高贷款利率等手段来降低自身的预期损失。然而这一策略并不能消除不完善的信用体系给消费金融公司带来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 消费金融公司以提供快捷、无担保的贷款为优势, 所以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显得更为重要。如果消费金融公司选择不贷款, 不仅会将自身的经营带入困境, 还会影响整个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如果消费金融公司只为追求获取利润, 盲目地进行贷款发放而忽视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与个人信用状况, 不仅不利于公司的持续经营, 还会对整个金融系统带来巨大的风险。因为消费金融公司提供的贷款是无需担保的, 完全依靠个人信用, 但由于目前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残缺, 在消费者向消费金融公司借贷的过程中就难免会出现“囚徒困境”的博弈问题。
西方学者对消费金融和征信体系的研究起步较早。Akerlof[1]最早提出了逆向选择的概念, 并认为信用市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存在信息不对称。Stiglitz和Weiss[2]分析了由于在信贷活动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 对信贷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Klein[3]的研究表明通过非价格机制约束借款人的行为可以有效预防借款人的投机主义。Jappelli和Pagano[4]给出了征信体系作用的总结, 其作用主要包括:使得贷款人对借款人进行充分的认识与了解;约束借款人的行为, 同时督促借款人自我约束;可以降低获取个人征信信息的成本。近年来国内学者也逐渐开始对消费金融和征信体系进行研究, 张中华从收入分配的角度讨论了消费金融对扩大内需的作用。朱信凯对非正规金融在消费信贷约束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艾洪德和蔡志刚借鉴发达国家的征信制度建设, 期盼对我国的个人信用体系的构建能够有所指导。林平探讨了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 并指出目前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应由国家主导。蒋海认为由于信贷活动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策略, 使得信用道德风险和信用市场风险一直存在于信贷活动中, 且影响深远。郭志俊和吴椒军讨论了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法律制度建设。蒋致远和朱明军从征信体系建设的角度剖析我国消费金融, 探讨实现消费金融扩大内需的目的。个人信用是消费信贷发展的基石, 本文试图将消费金融借贷双方的信贷活动分为授信决策和贷款归还决策两个阶段, 运用完全静态博弈模型和无限重复博弈模型对消费金融个人征信进行博弈分析, 以期探究降低消费信贷市场违约风险的有效途径, 对完善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给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2 模型建立
消费信贷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是影响消费信贷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降低消费信贷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可在授信人之间采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消费信贷市场上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严重程度与个人征信的需求成正相关关系。在贷款者与借款者的博弈过程中, 影响参与人最优策略的关键因素是信息结构。本文构建贷款者与借款者之间信贷活动博弈模型, 旨在探讨个人征信体系的引入对借贷双方信贷活动的影响, 在改变信息不对称状况的同时, 缩小借款人的欺诈活动空间, 为借贷双方提供互利共赢的信贷策略。对博弈模型分别从授信决策和贷款归还两个阶段进行。
2.1 授信决策阶段
2.1.1 授信决策阶段的博弈模型
在消费金融公司与借款者的一次性借贷博弈中, 局中人消费金融公司和借款人在交易活动中的策略集合分别为{贷款, 不贷}、{守约, 违约}。在第一阶段金融公司首先进行决策, 若此时金融公司拒绝借款人的贷款申请, 此时博弈结束;若接受借款者的贷款申请, 博弈进入到第二阶段, 进入到借款者决策阶段。如果借款者选取守约策略, 借款人获得提前消费机会的同时, 金融公司也可以获得贷款的全部利息收入, 设此时贷款者和借款者的收益分别为V1、U1 (V1>0, U1>0) 。如果借款者选择违约, 消费者在获得提前消费机会的同时, 还占有贷款资金, 金融公司则损失借出的全部或部分本息, 设此时金融公司的收益为-V2 (V2>0) , 借款人的收益为U2 (U2>0) 。消费金融公司和借款者授信决策阶段的博弈模型如图1所示。
对上述博弈模型运用逆向归纳法进行求解, 首先求解模型的第二阶段, 若金融公司选择发放贷款, 借款者的最优策略是选择违约 () 。再回到模型的第一阶段, 借款者做出的还款承诺只是一纸空文, 在借款人采取违约策略的同时, 由于金融公司是理性的, 因此消费金融公司的最优策略是选择不发放贷款 () 。所以, 此博弈模型的纳什均衡为{消费金融公司不贷, 借款人违约}, 即借贷双方的信贷交易活动以失败告终, 局中人陷入“囚徒困境”。
假设金融公司和多个借款人进行信贷活动, 在此博弈模型中可以进行如下分类:设在借款者群体中选择守约策略的称为“非理性借款人”其比例为, 剩下的借款人都选择违约策略, 称为“理性借款人”, 其比例为, 同理在金融公司群体中选择贷款策略的称为“非理性贷款人”, 所占比例为, 剩下的贷款人都选择不贷款, 称为“理性贷款人”, 其比例为, 于是有:
“非理性借款者”的比例随时间变化的速度可用如下动态微分方程表示:
2.1.2 授信决策阶段的博弈模型分析
2.2 贷款归还阶段
2.2.1 贷款归还阶段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
将个人征信体系引入到消费信贷活动中, 使得贷款双方的信息公开透明化和最大化, 减少因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和信用风险, 为消费信贷活动提供一个重复博弈的市场环境。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中, 从贷款者对借款者的借款活动进行监督这一博弈模型进行分析, 借款者的策略集合为{守约、违约}, 贷款者的策略集合为{监督、不监督}。下面假设:
假设1:当贷款者不监督, 借款者守约时, 双方的收益分别为X1、Y1 (X1>0, Y1>0) ;
假设2:当贷款者不监督, 借款者违约时, 借款者将获得所有贷款, 贷款者会失去全部或部分本息收入X2, 此时双方的收益分别为-X2、Y2 (X2>0, Y2>0) ;
假设4:当贷款者监督, 借款者违约时, 贷款者在收回全部或部分的贷款的同时, 对借款人处以相应的罚息, 此时贷款者的收益为, 借款者的收益为。
设贷款者监督的概率为P, 借款者守约的概率为q。求解上述模型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
(1) 贷款者的期望收益为:
(2) 借款者的期望收益为:
2.2.2 贷款归还阶段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分析
2.2.3 贷款归还阶段的无限重复博弈模型
由于经济活动中交易并不是一次性的, 而是多次重复的, 所以重复博弈中的单个博弈存在时间间隔, 需要在各博弈阶段考虑贴现因子 , 由无名氏理论可知, 贴现因子反映了博弈模型局中人的耐心程度。
先看贷款者的情况, 贷款者在各阶段收益之和为:
要使得贷款者的收益向量优于单阶段均衡收益之和, 即有:
再看借款者的情况, 借款者在各阶段收益之和为:
要使得借款者的收益向量优于单阶段均衡收益之和, 即有:
要使 (8) 、 (9) 两式同时成立, 应满足:
则双方决策人相应的收益矢量要优于单阶段均衡结果的简单加总。这表明局中人在保持一定的合作概率, 减少损害对方利益的前提下, 会使得双方的期望收益同时增加。在局中人博弈开始时期, 局中人都采取混合博弈策略:
当有一方改变策略时, 即或发生改变, 改变的一方将会将会给自己一方带来收益并使对方收益减少, 这时博弈会立即进入纳什均衡点, 并将永远保持在均衡点位置;反之, 局中人都不改变策略, 博弈模型将一直保持混合战略状态。称这一战略组合为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2.2.4 贷款归还阶段的无限重复博弈模型分析
3 结语
本文通过建立借贷双方的完全静态博弈模型和无限阶段重复博弈模型, 分析了个人征信体系对消费金融信贷活动的影响。在信贷活动中引入征信体系, 使得借款者的个人征信数据可以在所有贷款者中实现数据信息共享, 从而鞭策借款者按时履约还款付息, 如果不存在个人征信信息共享机制, 即便在消费信贷中引入资产抵押, 消费信贷仍然会是无序和不完全的。
由于我国征信体系尚处于初步阶段,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备, 消费者信用记录不易获得等, 给消费金融公司的信贷业务开展增加了困难。为了消费金融和信贷市场更好更快的发展, 我国亟需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制度, 而一个完善的征信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完善个人征信体系的法制环境, 颁布强制性法律法规, 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 开放个人征信数据, 出台相应的个人征信行业法律法规, 以不同的方式规范征信活的。 (2) 走市场化的个人征信体系模式, 对征信产品和服务进行拓展创新, 创造出多元化、新分化的征信产品。同时大力发展征信中介机构, 主要包括信用担保公司、信用保险机构等。 (3) 加强个人征信的行业监管与自律管理, 主要包括征信机构的市场进入条件、经营的合规性监管、征信数据安全性监管以及出现相应的征信信息真实性纠纷时的法律裁决。 (4) 推进个人信用的标准化建设, 主要有:个人征信体系专业术语的规范;统一便于信息整合与信息共享的个人征信信息标识标准;对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进行标准化、统一化等。 (5) 加快征信教育与征信研发体系的构建与发展。总而言之, 就目前我国征信状况而言, 完善义务征信的法律体系, 成立中性、独立、信息全面的国家信用中心和鼓励民营信用公司积极竞争, 是较为理想可行的办法。
摘要:本文将消费金融借贷双方信贷活动分为授信决策和归还决策两个阶段, 运用完全静态博弈模型和无限阶段重复博弈模型来分析借贷双方“囚徒困境”问题, 以期对我国消费金融的发展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提供些许意见和建议。分析结论表明, 就目前我国征信状况, 完善义务征信的法律体系, 成立信息全面、独立的国家信用中心以及鼓励民营信用公司进行积极良性竞争, 是比较理想、可行的办法。
关键词:消费金融,个人征信体系,信贷市场,博弈分析
参考文献
[1]Akerlof G A.The Market for“Lemons”: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70, 84 (3) .
[2]Stiglitz J, Weiss A.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1, 71 (3) .
[3]Klein D.Promise Keeping in the Great Society:A Model of Credit Information Sharing[J].Economics and Politics, 1992, 4 (2) .
[4]Jappelli T, Pagano M.The Role and Effects of Credit Information Sharing[R].Working Paper No.136, Center for Studies in Economics and Finance, 2005.
[5]张中华.论我国的收入分配、金融资产增长和消费需求变动[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3 (04) .
【个人征信】推荐阅读:
个人征信系统09-06
个人征信不良记录08-21
个人央行征信报告10-06
个人贷款征信系统07-27
个人征信授权书-通用10-20
网上查询个人征信系统07-07
中国个人征信查询系统09-11
个人征信系统查询授权委托书08-18
沈阳恒昌网络个人贷款:征信记录查询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