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2024-11-20

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工作总结(精选8篇)

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1

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一年来维护网站的正常运作,每天根据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和实况数据以及农用天气预报,第一时间上传和更新天气数据,让人们及时了解天气情况。每周上传农业气象周报,根据每周天气情况对提供农业产生建议。同时根据社会变化和市场行情,不断更新丰富分析预测、农业科技、农事资讯和河南政情通报等栏目里的内容,结合我市农业生产的相关问题认真细心的从全国各农业网站精选进行发布,力求为我市从事农生产的朋友提供农业信息方面的良好服务和指导。在国际新闻和国内新闻栏目里,我们也不断的发布国内外发生的热点事件,让农民朋友们不仅了解农事,也清楚国内外发生的时事、要事。

除此之外,我们还对兴农网的首页进行了一些改进。今年7月份制作了新的站标,更新了板头。使网站看起来更加的清新自然,美观大方。9月1日起在兴农网开辟农用天气预报专栏,每天更新农用天气预报,指导农事活动,更好的为农民朋友们的农业产生提供服务。在11月份,对新闻板块包含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及农业资讯进行的改版,实现了与百度新闻链接,快速更新新闻内容,使网页内容更加丰富。另外在首页还新增加了致富经专栏,筛选各地农业致富的经典案例和成功经验进行发布,为我市农民朋友们奔小康致富开拓思路,提供借鉴。改进思路,由于现在的我们的网站多为静态页面,需要手动逐条改动内容,操作起来比较繁琐,效率低。计划在2011年再做一些大的改动,优化页面外观,并增加一些动态页面,内容上增加一些农业方面的信息,及时更新丰富网页内容,并使操作简单快捷,为我市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服务。

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气象科技服务工作也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各地气象事业局也开始高度重视气象科技服务工作, 不断加强建设现代化气象服务事业, 并把气象工作放在首要位置, 实现我国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稳定有序的发展。随着气象科技服务工作不断深入发展, 对我国实现现代化气象事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也能够促进我国气象事业实现全面、协调与可持续的发展局面。

1 概述

气象服务事业, 就是气象部门人员为社会各界提供的各类天气预报、气象灾害警报与评估、人工影响天气与气象的因素等多种服务活动形式的统称。按服务对象划分, 气象服务可以分为各级党政机关决策提供的决策气象服务、为公众日常生产生活提供的公众气象服务和针对各行各业需要提供的专业气象服务。前两种服务所需的费用由政府财政支付, 而专业气象服务则是有偿服务, 用户需支付由基本气象服务产品加工生成、以满足特定需求的专门服务产品所需的“额外”成本和相应的“利润” (见图1) 。

2 影响我国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因素与发展现状

在近年发展过程中, 气象科技服务工作从无到有、弱到强以及小到大等发展过程, 初步形成了规模化的气象科技产业, 其服务内容涵盖了专业化的气象服务、手机气象短信、96121气象信息、防雷技术服务工程以及电话电视预报等不同形式的气象科技服务项目应运而生得到发展壮大, 对气象基础业务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而且推动了气象事业的整体发展;壮大自身实力并不断发展为我国气象事业的重要发展内容。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将遵循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在气象部门得到良好的体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各项改革的目的, 气象行业也不例外, 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在起改革过程中更要坚持国家改革的基本方向与原则。另外, 受初期事业化发展模式影响, 气象科技服务具有显著的事业单位特点, 工作人员对客户与市场需求掌握的不够透彻, 产品推销与宣传缺乏力度, 与信息需求者之间缺乏一定的沟通与联系, 导致气象科技服务市场化程度不断下降, 最终造成气象信息产品难以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同时, 气象服务产品发布模式比较简单, 没有充分利用微信, 国突及云服务器等现代化技术手段, 气象产品信息传播不够流畅, 用户无法及时掌握最新天气动态, 从根本上影响到气象科技服务的质量。

3 气象科技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3.1 缺乏先进的管理运行体制

在气象科技服务工作中, 其管理与运行体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作为经济、政治与民生融为一体的气象科技服务工作, 在起管理工作中不能照搬照抄传统传统管理模式。其服务工作体制与奖惩制度不健全, 难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投入与产出比例不协调, 反馈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部门抵御风险与抗打击能力不高, 管理机制不规范。

3.2 行业地区差异化发展

由于受地域、技术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约束, 我国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地区发展不平衡。具体而言, 就是经济发达地区, 其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发展速度快, 覆盖范围广, 而且科技含量高。而对于经济比较落后的七区, 其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发展速度比较慢, 缺乏先进的技术条件, 而且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3.3 缺乏完善的法规制度

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来保障。目前我国的气象服务立法还非常薄弱, 除了《气象法》和少量部门规章、地方性条例中对于气象服务作了一些零碎的规定之外, 并未作出较为系统或全面的立法规制因为无法可依, 气象服务纠纷和诉讼多。

3.4 缺乏规范的气象科技服务工作体制

气象科技服务工作体制比较落后, 难以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运行管理机制没有创新, 发展缺乏动力与活力, 经营理念与管理方式比较落后, 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需求。发展中政企不分, 权责不明确, 执法、管理与服务主体模糊, 目标不清楚等问题比较凸显, 不利于气象事业的健康发展。

3.5 气象预报信息准确率不高

气象信息服务, 具体就是指预报未来气象变化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采用人机交互形式, 分析预报相关气象数值, 从而为群众提供更加可靠与准确的气象信息, 预测气象服务。在这其中, 相关工作人员在修订时出现差错, 或是在运用相关软件模拟大气运行规律数值中出现误差, 从而严重影响到气象信息数据的精准性。

3.6 专业技术型人才不足

在气象科技服务工作中, 人才是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在气象科技服务工作队伍中, 在开发气象科技服务产品的专业人员不足, 对用户需求不够了解, 服务理念意识淡薄。在近些年气象科技服务发展过程中, 人员综合素质在不断提高, 但优秀的复合型技术管理人才还不足,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局面。

4 加强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策略

4.1 完善行业管理机制

目前, 各地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发展特点大不相同, 要充分借鉴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 逐步完善气象科技服务运行管理机制。建立满足市场发展需求的气象服务实体, 创新发展模式, 实现规范化运行。同时将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引上规范化的运行轨道上, 做好气象科技服务工作, 严禁预防初夏只收费而不提供任何服务的恶劣现象, 在实现气象科技服务依法管理的基础上, 帮助气象部门树立良好的气象科技服务形象。

4.2 提高服务科技含量

(1) 要做好气象科技服务的现代化建设工作, 建设专业服务平台、气象短信、影视与雷电预警平台等, 并不断将他们完善, 使它们能够满足气象部门现代化发展水平需求; (2) 加大人力与财力投入, 不断研发并推广新的气象科技服务产品与技术, 实现气象科技服务快速与健康发展局面。另外, 要加强气象科技服务产品的加工与制作力度, 促进其实现深、广、活、细的发展目标, 不断提高气象科技服务的附加值及科技含量, 从而使其整体效益及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4.3 提高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综合实力

随着天气预报服务平台的不断完善, 预报能力不断提高, 在一定程度上, 实现气象现代化也是未来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目前气象信息预报技术与能力已得到显著敢删, 但是其准确性与精细化程度还有待提高, 特别是对灾害性与关键性天气状况预报服务能力与水平还无法满足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这就对气象部门预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要不断提高其预报准确性。为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4.4 树立良好的品牌服务意识

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属于服务性行业, 要掌握市场趋势, 不能一垄断行业的标准来对待客户, 要充分重视国外气象公司对我国大陆市场的觊觎;气象行业的发展与巩固是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一旦失去市场, 就很难得到市场。不能片面的认为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务目前开展难度大、成本高、利润低而轻易地放弃市场, 气象科技服务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潜力。

4.5 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在气象科技服务工作中, 人才培养是其发展的关键。因此, 各地相关部门要深化尊重知识与人才的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理念, 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 同时加大对现有人才专业培养力度;此外还要积极引进高端技术型人才, 不断完善相关创新奖惩机制, 为气象部门塑造更多的专业化科技服务人才, 壮大科技服务工作队伍。

4.6 加大科研投入, 促进良性循环发展

气象科技服务大战需要充足资金做保障, 科研开发基金必不可少。通常, 科研资金筹集途径主要有:一方面气象部门自身对科研经费加大投入, 另一方面加强与外部门合作, 共同申报开发项目、投资与受益, 充分发挥现代化科技手段微信、国突击云数据等对气象科技服务发展中的优势。因为只有具备好的专业预报服务产品, 才会会的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实现可持续发展。

5 结束语

气象科技服务工作涉及的领域比较广阔, 在各个行业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全面协调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 必须明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积极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 探索适合该行业发展的道路。同时作为气象科技服务的工作人员, 更应该不断完善体制, 增强自身的实力, 增强市场竞争力, 争取打造服务与效益双丰收的气象科技服务。

摘要:气象科技服务的质量与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在新形势下, 气象科技服务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气象事业的不断发展, 气象科技服务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阻碍着科技服务的发展。因此为了使气象科技服务工作与新形势的发展相适应, 必须不断对其进行科技创新, 提高我国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科技内涵。

关键词: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发展

参考文献

[1]骞少禹.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分析与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 2016, 07:131.

[2]洪杰, 章威, 刘丽琴, 黄春梅.基层气象部门公共气象服务现状分析及思考[J].科技与创新, 2016, 04:41.

[3]王炜, 周良, 牛宇宁, 李静.关于新形势下搞好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思考[J].农业与技术, 2015, 04:198.

农村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初探 篇3

关 键 词气象科技服务;气象事业发展;科技服务工作;科技服务方向

中图分类号S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09)121-0095-01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经济收入的快速增长,伴随而来的是气候恶化,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洪涝、大风、冰雹、雷电等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做好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充分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和农村改革发展服务的职能和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气象为“三农”服务是气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气象服务社会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局积极做好气象为“三农”服务工作,不断提高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和人工影响天气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发展、指导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

1气象服务状况

1.1农事气象服务

农事气象服务主要针对作物苗期生长、“三夏”、“三秋”、作物病虫害预报、作物产量预报等气象服务。开展了特色农业观测,主要开展山茱肉、核桃、烟草特色农业和设施农业气象观测和服务,重点做好发育期和病虫害气象观测服务,烟草还要做好产量结构分析,及时、准确提供气象情报。积极开展春播、夏播和重要农事活动气象服务,通过电视、“12121”和信息平台等方式为“三农”开展农事季节的气象服务。

在农事季节里,开展不定期农业生产预报。根据前期的气候特点和实测墒情资料分析,并结合未来天气预报情况,提出生产建议,科学指导,合理安排,确保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1.2防灾减灾气象服务

农业自然灾害中气象因素所占比重较大,我局着力开展暴雨、洪涝、强降水、大风、低温阴雨、寒潮等气象服务。通过“12121”、电视媒体、发布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等信息;重大灾情预警和实况专门通过电话和文字材料向主要领导汇报。

1.3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干旱时期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为农业抗旱、森林防火、水库蓄水服务。

1.4部门联合开展气象服务

1)为了更好地做好决策气象服务,经与政府办领导协商,决定在县政府一楼大厅电子显示屏上发布气象预报、情报信息。并建立了气象信息传输机制,通过公共电子邮箱传输定时和不定时气象信息,受到了县领导的高度评价。

2)和县政府防火办联合切实加强森林防火气象服务工作,每日发布森林火险等级预报,规范火险等级预报标准,并在天气预报栏目中插播预报画面,遇森林火险中度以上等级时,及时通过电话告知县政府防火办,提请注意防范。

3)与政府办、教育局等部门开启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向全县所有的中小学校和各乡镇政府赠送防雷科普专题片和宣传挂图,介绍雷电知识和防雷避险要点、雷击急救方法等科普常识,切实加强防雷知识宣传,提高防御雷击灾害能力,共同做好防雷减灾工作。

4)与供销社合作,在全县各个乡镇的供销社系统中确定气象信息联络员,建立了详细的信息员档案和联系方式,并吸纳驻村大学生村官为气象信息员。主要承担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传播和气象灾情的收集上报,气象科普和防灾减灾等工作,建立畅通的气象信息发布渠道,更好地服务农民生产生活,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保障。

5)与国土局、农业局开展气象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服务、农作物病虫害气象条件分析等服务。联合建立监测预报机制,对强降水引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报,并在电视天气预报栏目中插播防范提示,此举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每年与农业局植保站不定期开展小麦红蜘蛛、白粉病、小麦腥黑穗病和玉米赤斑黑沫蝉、玉米耕葵粉蚧等病虫害防治,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防治措施,指导农气生产。

2今后气象服务的努力方向

通过农村工作调研,我们认为在气象服务的形式和手段上,可以考虑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加强和完善。

1)建立跨行业研究机制,提高服务产品科技含量气象和农业两个部门可以建立跨行业的协作研究机制,对作物生长关键期的气象要素、病虫害防治和气象条件关系、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方法等项目,联合开展系统性的研究与分析,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科学有效地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布设乡村气象电子屏,延伸气象信息传递。气象电子屏是解决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途径。为快速向农户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预报和服务信息,可以考虑在种植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以及主生产区的乡镇和农村布设乡村气象电子屏。

3)优化气象信息员覆盖面,提高气象服务效益我局对于农村信息员的建设非常重视,为了保证能得到乡镇最新的灾情信息以及相关负责人能保证气象信息不被遗漏和及时上报,我们将各乡镇中受到领导好评的供销社人员设为气象信息员,保证了气象信息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及稳定性。下一步工作我们将深入到各个乡村,吸纳大学生村官进入气象信息员队伍,并对确定的信息员进行系统培训,充分利用气象信息员队伍,及时把气象灾害信息传发给人民群众。

4)优化气象短信平台,扩大信息接收范围手机气象短信是一种很好的信息传递方式。为了做好决策气象服务工作,我们积极主动争取政府领导和县直各单位主要领导的支持,将其手机号码录入气象短信服务平面,不定期发送农时气象预报、重要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利于各级部门开展各项工作。下一步工作我们将种植大户纳入服务范围。建立县级生产管理部门气象信息接收平台,然后用自己的平台及时将重要的气象预警信息传递给更多的农户,服务农户和农业生产。

5)建立气象服务网站,制作农业服务专题。我们将天气周报和气象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论坛,并且有专人负责气象信息的发布和更新,保证了更多的人了解未来天气发展趋势,做好灾害天气预警防范工作,提供了快捷方式,更加使气象信息深入到基层。

6)做好人工影响天气作。通过走访农户,与乡村干部交谈,干部群众提问题最多的是:“你们气象局咋光在干旱时打雨呢?能不能预防干旱呢?”这引起了我们的深思。十年九旱是我县的基本气候特点,每年四季均有旱情发生,甚至两季或三季连旱,县气象局要宣传县领导,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要由应急抗旱型向生态蓄水型转变,也就是要抓住每一次天气过程,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将空中云水资源留在嵩州大地上,尽力改善我县”十年九旱“的现状。

3结束语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农村气象服务工作不仅要在服务产品制作上专业化、精细化,还要在服务形式上追求专业化、精细化,不断丰富服务产品内涵,不断拓展气象服务范围。“以人为本,无所不在,无微不至”是我们的气象服务理念,社会发展无止境,气象服务发展无止境,有力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

作者简介:

市气象局气象科技服务情况汇报 篇4

气象科技服务是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托公共气象服务、发挥气象服务更大效益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2007年以来,市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在省局的领导下,在法规处的帮助指导下,落实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气象科技服务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和省局《山东省气象科技服务管理实施办法(暂行)》、《山东省气象科技服务财务管理实施办法(暂行)》的有关要求,坚持依法发展,规范化发展、提高服务质量来发展气象科技服务,不断拓展气象科技服务领域,创新气象科技服务手段。制订的各项管理规定、规范工作流程、任务指标等工作都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和落实。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抓总量,保增长,为气象事业发展提供支撑 2007年以来,市气象科技服务狠抓“量”的落实。每年通过下达任务指标,明确各单位任务,并列入综合目标考核,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保持了气象科技服务收入的稳定、高速增长。气象科技服务收入由2007年的2502.4万元增长到2011年的4173.7万元,增长66.8%。

在气象声讯服务方面,五年来实现了由弱变强,快速增长,使该业务成为传递预警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成为展示气象部门气象专业水平、精细化服务的主战场。经过几年的努力,声讯规模由240路增加到360路,拨打总量由2006年的877万次增加到了2011年的1685万次(相见下表)。

气象声讯2006-2011年年拨打量(万次)******40020001685***1028878年拨打量***920102011

在气象短信服务上,由于受2008年大环境影响,运营商短信业务基本停滞,给短信发展带来很大困难。面对这些困难,我们积极想办法,找思路,在发展模式上、业务推广上、服务思路上、服务内容及管理上都想方设法,提出了天气细节服务理念,打破固定模式,抓住用户不同季节、不同天气的关注点开展服务,坚持每年开展短信、12121竞赛和各类宣传活动。在短信业务运行上,推出了针对气温、降水、湿度等多天气要素的服务模式,扩充及加深了气象信息量。2009年新建成了电信短信平台,并对平台进行了升级改造。在短信业务发展上其他做法就是和运营商密切合作,开展气象短信外呼业务,另外采取优惠措施,提高营业厅订制效果,这些措施较好地促进气象短信发展。到2011年气象短信总用户量超过40万,创2007年以来短信用户总量的新高。

在气象影视服务方面,2007年开播了有主持人的气象影视节目,2009年增加了开发区天气预报,节目制作套数由2007年年初的三套,到现在的五套;气象演播室在2006年建成,并在2010年进行了设备的升级改造,演播室在近五年的气象业务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气象影视工作在我省“2009年全省电视气象节目观摩评比活动”节目中,获团体一等奖,并获天气预报类和新闻类两个单项一等奖,同时获制作和主持两个二等奖;2011年全省影视节目竞赛中获团体一等奖和天气预报类、气象为农服务类两个综合一等奖、专业气象服务类综合二等奖、创意预报类节目三等奖以及7个单项奖的好成绩,并于代表山东参加了全国地市级影视业务竞赛。

在专业气象服务上主要继续强化和深化涉海服务,提高预报质量,提升服务效果,2011年达到189.3万元。一是增加涉海部门服务。几年来相继增加了海洋与渔业局、蓬莱海事处等涉海单位,扩大服务面。二是提高服务方式。2011年为救助局、海事局、海洋渔业局、港安装了多媒体预警发布显示屏。根据的实际需求,与厂家共同研发了多媒体预警发布系统,大大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实现了内容的丰富和专业性,得到了用户的好评。三是提升航线气象服务能力。从2010年开始,相继开展了海上精细化航线业务试验、申报了全省“渤海海峡海上客运航线大风精细化预报服务技术研究”等课题的研究,以提高服务内涵和质量。

在防雷服务方面,近几年我市防雷服务克服了经济危机、市场调控等实际困难,抢抓机遇,寻求突破,取得了较大成绩。截止到2011年底,防雷科技服务收入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2011年全市达到2800多万元,比2007年翻了一番。雷击风险评估自2011年开展以来有较大突破,首年就突破百万,提高了全社会对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视程度,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开门红”。

二、抓创新,强管理,促进科技服务规范发展 一是坚持科技服务规范运作。牢固树立公共服务的发展方向,坚持在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体现经济效益。市局紧紧把握服务业发展、财政体制改革政策的导向,深入落实《气象科技服务财务管理办法》、《气象科技服务管理办法》,结合实际,制订了科技服务合同签订办法、科技服务物资采购办法等规章制度,规范科技服务的运行模式。

二是加强宣传,提高社会认知度。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效果明显。在世界气象日、安全生产月等活动中,加强与新闻媒体合作,通过举办专题访谈、开辟专版专栏等形式,大力宣传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努力增强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重点突出气象科普、气象防灾减灾、海上安全生产气象保障,按照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办出特色、打造亮点的要求,主要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气象日开放、网站专题宣传、连续四年开展了“323”气象日笑萍气象行等宣传活动。坚持每年在《日报》、《晚报》、《胶东在线》、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时行专题访谈、刊播稿件等宣传工作,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提高社会的认知度。

三是优化外部环境,提供政策保障。积极与建设、安监等外部门沟通,得到其高度认可。2010年通过努力与市住建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建筑工程防雷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市局的防雷审批工作纳入了建设行政审批程序,目前看运行较好,防雷装置图纸审核和竣工验收数量有显著增长。解决了数年来防雷装置验收始终未纳入建筑行政审批程序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整个市区的新建建筑物审核验收覆盖面达到100%。每年与安监局、公安局、经贸委下发了《关于做好防雷装置安全性能检测工作的通知》,与市安监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雷安全工作的通知》,为年检工作开展提供政策性支持。2011年与市文物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作好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防雷安全检测工作的通知》对全市重点文物进行了防雷安全专项检查。

四是拓展防雷服务领域,寻找发展的新增长极。防雷的服务领域由单一的“一表一线”式检测发展到现在的建筑物跟踪检测、竣工验收、易燃易爆场所的专业行检测、大中型防雷工程服务、雷击风险评估和雷击灾害鉴定等多个方面。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发展防雷科技服务与工程技术服务,推进雷击风险评估服务等新领域拓展,保持了防雷服务较高的增长态势。在大中型工程和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工程图纸审核上下功夫,选取潮水国际机场、万华工业园二期、西港区这些客户接受程度较高、建筑特点符合的工程进行重点突破等重点项目,派专人进行跟进协调,成立了以中心负责人为组长的技术攻关小组。抓住一些易燃易爆场所不放松,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与安监局协调相关评估事宜,利用换证机会及时切入,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三、抓人才,强培训,为持续发展提供保证。目前,全市从事气象科技服务人员135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52人,初级职称40人。主要分布在专业服务和防雷技术服务上,当前,科技服务人员业务素质还不是很高,是制约科技服务发展的瓶颈问题。几年来我们坚持抓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专家授课;二是以省、市局开展的业务竞赛、考核为契机,自觉的将科技服务学习考核纳入基本业务考核范畴,不仅在编人员学,参加考核,而且扩大到所有科技服务从业人员,包括自聘人员,也包括科技干部管理人员,不仅强化技术规范、相关业务培训学习,而且强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等的学习考核;三是根据工作进展情况组织科技服务经验交流或工作研讨会,完善工作流程,研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

四、存在的问题

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5

摘要:结合濮阳市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濮阳市气象农业科技服务发展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并从加大气象科技创新力度、做好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加大投入,提升气象农业科技服务能力;发展农业气候资源和充分利用新技术4个方面来处理应对气象农业科技服务中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气象为农业科技服务的能力。

关键词:气象;农业科技服务;关键问题;应对措施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加剧,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不断增多,干旱、洪涝、沙尘暴、冰雹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濮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属于黄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地处北温带,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春季多干旱风沙,夏季炎热雨量较为集中,秋季晴和日照时间长,冬季干旱少雨雪。年平均气温在13℃左右,夏季极端最高气温为43.1℃,冬季极端最低气温为-21℃。年无霜期为200d,年平均降水量为500~600mm。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濮阳市出现灾害性天气的次数以及强度都明显增加,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在逐年增加。因此,加强气象农业科技服务,提升农业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6

考察气象科技服务工作情况的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人影发达地区气象部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工作情况,根据市局党组研究决定,由„„副局长带领县局分管科技服务副局长赴云南地区气象部门进行调研,学习他们的工作方法、工作魄力、先进经验和开拓创新的工作思路。调研之前„„局长明确了调研任务,并召开了专题会议,现把考察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根据事先的调研,考察组了解到云南省玉溪市气象局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很规范,具有地方特色。于是10月23日,„„带领考察组在昆明市局„„副局长的陪同下赴玉溪市气象局进行考察,通过玉溪市气象局正研级高工台长的介绍,我们了解到烟业是玉溪市的经济主体,广大烟叶种植区是玉溪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保护和治理的重点,干旱、冰雹等灾害对玉溪市烟叶生产具有决定性影响。玉溪市从2001年开始实施人工增雨防雹工作,经过11年的发展,人影技术、设备、规模和管理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目前玉溪市气象局一共设置有200多个作业点,包括高炮作业点170个,流动火箭作业点30多个,玉溪市局自主研发了一套人影作业指挥系统,由于参与研发的人员都是多年人影工作人员,开发的系统具有操作简捷方便,功能齐

全实用等技术特点,该套指挥系统包括基层作业申报、市级作业指令下达、空域申请、作业情况汇总归档等功能,非常注重实效。随后考察组又考察了石林县气象局,对石林县气象局的科技服务工作进行了了解,由于考察组成员大部分都是县局分管科技服务的副局长,石林县气象局科技服务工作的四个百万项目深深震撼了考察组的成员,同志们在考察后纷纷表示工作大受启发。

„„月„„日到„„月„„日,考察组对云南省迪庆市气象局、丽江市气象局、大理州气象局进行了考察,感受他们独具特色的气象文化,参观他们“高品位、高智能、高水准”的气象文化平台,了解了他们工作以及生活气象文化,他们都建立了学习型机关,打造学习型队伍,奋发向上的精神,凝聚人心。他们的创收项目大部分是防雷图审、验收、检测及特色预报服务。他们的经验是:充分利用法律法规,努力规范化防雷技术服务工作;特色预报服务工作中突出特色化服务;在人才方面,他们充分利用社会人才,真正实行聘用制,利用经济杠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本次考察历时„„天,虽然时间不长,但我们感触很多,云南省气象科技服务极具少数民族地方特色,我们体会到科技服务工作要搞的好,首先是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要努力做到政府主导,推动标准化炮点建设,研发适合自己的人影工作指挥系统。防雷技术服务工作要加大宣传,让广大的人民群众了解雷电灾害,最大限度的减轻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更重要的是走向建设单位去宣传,掌握有关建设单位对防雷的需求,得到他们对防雷工作的支持。

其次要强调全市气象科技服务的合理增长,保证持续发展,要在发展中不断形成新的共识,对科技服务的发展做到正确定位、发展有序。一方面力求要努力寻找、培植推广新的科技服务增长点,同时也一定要处理好气象科技服务与公共气象服务的关系,不能盲目扩展,偏离角色,通过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握好气象科技服务在公共气象服务框架下的科学发展。不断增强创新意识,用超常规的思维,充分利用气象资源,开展气象科技服务。

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篇7

一、我国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发展, 我国气象科技服务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气象科技服务产业, 其服务内容涉及范围广, 服务形式趋于多样化, 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科技水平和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断增强, 气象科技服务也更为贴近人们的生活, 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支持。

(一) 发展领域涉及范围广。

目前, 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均陆续展开气象科技服务工作, 且服务范围广, 主要涉及工业、农业、能源、交通、运输、建筑等多个行业和部门, 为全国各个部门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提供及时的气象信息支持, 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的影响。

(二) 发展手段多样化。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气象科技服务的手段也由单一的气象专用警报机发展到集电话、电视、决策短信、计算机终端、因特网、报刊等多种手段为一体的高科技、综合化预警手段, 切实提高了气象科技服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提高了气象科技服务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 发展项目成熟、前景好。

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发展, 我国气象科技服务已经形成了一批技术成熟、发展前景较好的气象服务项目, 如:气象电话服务、专业气象服务、政府公文网、气象专用电视频道、气象影视及广告服务、移动通讯气象服务等项目, 这些项目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 从业人员数量增加、专业素质不断提高。

目前, 我国气象科技服务的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 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也不断提高,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二、我国气象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从整体上来看, 我国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态势总体上是良好的,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气象科技服务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 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与不足, 主要表现在地区发展不平衡、思想观念落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法规不健全等四个方面。

(一) 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

由于受地域、技术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我国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力度在地区上出现不平衡性。相比较而言, 经济发达地区的气象科技服务发展迅速、覆盖范围较广、科技水平较高, 而经济相对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气象科技服务发展则较为缓慢, 技术条件相对落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二) 思想观念落后。

受地域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气象科技服务单位对气象科技服务的出路和发展认识不足, 缺乏长远性、深层次的发展规划, 同时思想观念落后, 依赖心理依然严重, 缺乏竞争和进取意识。

(三) 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 虽然我国气象科技服务中心从业人员的素质较过去有了较大提高, 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随着气象科技服务的市场化, 气象服务中心缺乏懂管理、懂政策、懂法律、善经营的专业从业人员, 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

(四) 管理法规不健全。

在气象科技服务工作中, 我国气象科技服务管理法规尚不健全, 甚至在某些领域还存在着空白, 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明确规定了气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的具体要求, 但对气象科技服务管理没有制定实施具体的单项法规, 这使得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无法可依、监管不力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三、解决我国气象科技服务问题的对策

针对目前我国气象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中央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财政支持和政策倾斜的力度, 各地区气象科技服务部门则应与时俱进,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健全管理法规。

(一) 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和政策倾斜的力度。

中央政府应加快建立有利于资源要素向欠发达地区配置的激励机制, 引导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要素向气象科技服务水平较低的地区聚集, 并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 引导更多资金投向欠发达地区气象科技服务中心, 为气象科技服务水平较低地区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人才支持, 大力推进该地区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因地制宜。

时代与科技的迅猛发展, 要求我们要紧跟步伐, 及时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从旧观念、旧做法和旧体制中解放出来, 抓住目前国内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和国家气象事业体制改革的良好机遇, 大力发展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同时, 由于全国各地的具体情况不同, 各省、市、自治区应在结合自身实际特点的基础上,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探索和发展适合自身特点的气象科技服务的各种服务项目、门类、资源。

(三)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进一步推进气象科技服务工作,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因此, 各地区气象科技服务部门应不断深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念, 注重人才培养, 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 同时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 建立和完善创新奖励机制, 打造一支优秀气象科技服务人才队伍。

(四) 健全管理法规, 加强管理。

健全管理法规、加强气象科技服务管理是进一步推动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全面、健康发展的保障。各地区气象科技服务部门应结合自身科技服务工作的实际情况, 依照相关法律法规, 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气象科技服务管理法规, 科学合理地实施气象科技服务管理工作, 加强管理, 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五)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气象科技服务全面发展。

气象科技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为进一步推进气象科技服务工作, 各地区气象科技服务部门应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和指导气象科技服务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气象信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信息服务之一。目前, 我国气象科技服务事业发展态势良好,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进一步促进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需要中央财政政策的支持, 更需要各地区气象科技服务部门结合自身实际, 坚持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完善管理法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摘要:气象科技服务是我国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气象科技服务的支撑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人们对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逐步提高。本文从我国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现状出发, 针对目前气象科技服务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探讨解决之策。

关键词:气象科技服务,公共服务,科技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一章总则, 第三条、第七条

[2].杜松杰.气象科技服务单位如何吸引和培养人才[J].人口与经济, 2008, 4

[3].王文祥, 梁青建, 张志军, 王建民, 申媚贤.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状况分析[J].山西科技, 2012, 27 (3)

[4].闫丽凤.气象科技服务发展若干问题探讨[J].山东气象, 2007, 3

[5].魏娜, 封心充, 霍继超.浅析气象科技服务发展[J].科技资讯, 2008

[6].樊晓华.我国气象科技服务面临的问题与发展思路[J].科技传播, 2012, 2

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8

关键词 气象科技服务;问题;对策;湖北省武汉市

中图分类号:P4;S1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2

2015年1月17日,中国天气网发表了2015年十大气象科技畅想,并且提出了大数据和云平台在不同地区气象管理部门的运用。随着互联网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构建一个多元化、信息化和专业化的气象科技服务体系,成为我国不同地区城市发展战略中的重要问题。

1 气象科技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市场化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气象部门也在逐步对气象服务体系进行不断改革,服务领域得以不断拓展,为构建专业化、特色化和科学化的服务体系奠定了基础。但是武汉市的气象部门其管理与服务模式较为落后,还在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思想管理运营模式。有些人甚至认为,气象部门隶属于政府部门,如果经费不足政府相关部门会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弥补,从而导致武汉市的气象科技服务市场化积极性不高[1]。此外,武汉市相关管理部门既没有深入了解现代消费市场管理与运营模式,也没有全面系统地分析客户的需求,导致气象站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不主动宣传气象科学服务产品、不想方法提高气象信息的经济利益,这不仅会严重影响气象科技服务向专业化、科学化、信息化方向发展,还会导致地方经济发展得不到快速发展。

1.2 气象预报技术差

气象科技服务要想取得良好的发展效果,需要气象站根据当地地方气候条件和气象信息服务产品特色制定定时、定量和精细化的预报产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现代信息化发展脚步的加快,很多国家都研发了专门进行1 h内分钟级降水预报软件。其中,30 min 内降水预报准确率高达80%,6 min内降水预报准确率高达90%。但是将这项技术引入我国不同地区的气象工作站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且还存在空间难以细化问题[2]。预报的准确率是影响气象科技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但武汉市气象部门不仅受地方条件的限制,还受到人员编制的限制,导致气象工作站的工作人员不仅专业技能不够过硬,而且专业素质普遍较低。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得知,武汉市气象工作站的全体工作人员中,本科学历以上的人员较少、中高级工程师人数相对缺乏,从而导致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对较为困难的数据分析不够精确,也就不能够保证预报的定时、定量和定点。此外,武汉市气象站的员工中,老员工比例占据较大。老员工无论是在对新知识的接收程度还是知识结构老化程度而言,都会严重影响武汉市气象科技服务体系的创新化发展。

1.3 互联网的挑战

当今社会是一个全球化、信息化和经济化的时代,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脚步在气象科技服务体系的广泛运用,气象科技服务体系逐渐向专业化核对多元化准变。其外在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人们获取气象信息不再单纯地依靠气象广播站、广播电视、语音信箱、手机短信等,而是依托于更加快速、方便、内容较为丰富的互联网软件。但是互联网软件在气象科技服务体系中的推广与发展,带给气象服务体系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构建多元化、信息化、科学化的气象科技服务体系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导致气象广告业务不断下滑,电视台的观众数量比例逐渐降低,从而导致电视台不受大众欢迎。与此同时,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导致“12121”气象语言信箱拨打率的下滑。究其原因是12121气象语音信箱不仅服务产品相对单一,而且查询方式较为麻烦[3]。另外,随着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的推广与发展以及4G时代的到来,气象短信已经部门满足广大市民的要求。文字短信逐渐被社会淘汰,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消费市场,人们的选择更加趋向于内容丰富、外观好看的互联网气象信息。

2 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途径

2.1 提高市场意识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得以不断发展的今天,武汉市需要根据现代消费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及发展模式,改变落后单一的推广模式,从而达到提高市场意识的目的。首先,武汉市可以依据省气象局颁布和实施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气象科技服务收费工作程序的通知》要求及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再结合武汉市当地的气象特点仔细分析发展方案以及管理方法,为进一步规范气象科技服务发展体系和提高市场综合竞争力提供制度保障。其次,为进一步提高气象科技服务部门在现代消费市场的地位,武汉市气象站需要根据“公开透明、规范收费”原则制定合理合法的收费、服务管理办法,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促使武汉市气象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与进步。

2.2 创新技术,培养综合性人才

气象部门要想全面系统地展开气象科技服务工作,需要拥有一批技术性、综合素质高的全面性人才,这样才能够为客户提供精确化的气息服务产品。武汉市针对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不强问题,积极研发移动终端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在投入运营的过程中,需要相关管理人员采用创新服务方式,以达到提高服务质量、开展专业用户的目的。而要想成功实现这一项目,需要培养专业人才,为大大提高服务质量奠定基础。首先,武汉市在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时,需要将气象工作站从业人员纳入战略发展目标中。其次,武汉市气象管理层需要定期举办提高从业人员技术的活动,在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提高武汉市气象部门的服务质量。

2.3 改变传统单一的发展渠道,借助新媒体发展业务

首先,武汉市气象站相关部门需要加强与其他城市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引入其他城市气象科技服务技术,从而提高当地的天气预报收视效率。其次,武汉市需要借助现代互联网技术加强气象科技服务宣传手段,根据现代消费市场发展情况和不同用户的需求制定不同的气象服务信箱,提高气象服务信箱的拨打率。比如采用微信、微博和新闻客户端等互联网形式改变传统单一的气象信息产品和宣传方式,提高武汉市气象科技服务发展水平。

3 结语

气象科技服务作为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推动不同领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现代信息技术得以不断发展的今天,武汉市要想提升气象科技服务水平,不仅需要改变落后单一的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技术,还需要借助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扩宽气象信息产品发展渠道,进而达到提高武汉市气象科技服务质量和市场占有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跃进.陵县经济欠发达地区气象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8):40-41.

[2]胡伟.武汉市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及面向中小企业的科技信息服务研究[J].科技信息,2014(1):282-283.

[3]吴静,赵丽蓉.防雷减灾科技服务与防雷行政许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甘肃科技,2012(20):10-11.

上一篇:五年级想象作文假如我有一匹马500字优秀下一篇:一个幼儿教师的责任心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