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执政调查工作报告(电信)

2024-06-23

依法执政调查工作报告(电信)(共8篇)

依法执政调查工作报告(电信) 篇1

根据**镇人大工作要求,我中心从**月**日至**月**日认真开展了调查依法执政活动。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经过自查自纠、征求人大代表意见、征求客户意见,各方面评价我中心在总体上是好的,认真贯彻落实法律法规以及对社会承诺。但也存在问题,体现在随着客户的增多,维护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一、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搞好调查依法执政活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从2005年1月开始,用一年半的时间,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党的十六大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世纪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开展这项活动,对于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增强党的执政能力,顺利实现十六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举国上下积极投入先进性教育活动之中。我中心将搞好调查依法执政活动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同时,我中心将此次调查活动向县公司做了汇报,得到了县公司的大力支持,并要求我中心在里坦镇人大领导下,高度重视,认真部署,把调查活动,做细致、做深入、做扎实。正是由于**镇人大的正确领导,正是由于县公司的大力支持,此次调查依法行政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面向客户,搞好调查依法执政活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党中央对各级党委、各级政府、各行各业提出的要求。我中心结合部门实际,切实将这项要求入脑入心,贯彻工作始终。一是公开业务资费标准,让客户放心消费、明白消费。我中心在营业厅明显位置悬挂宣传牌,公示资费标准,让客户明白自己是怎么消费的,消除了客户心中种种疑虑。二是公开服务标准、服务承诺。我中心严格遵守《电信条例》和企业各项服务制度。县公司已在全社会进行了公布,我们做了进一步的公开,客户办理业务时向客户讲明我们的标准,讲明我们的承诺,自觉接受客户监督。本着“为**镇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工作原则,2005年1-6月份,总计为**镇人民群众安装电话**部,安装宽带**部,办理来电显示**部,办理悦铃**部;总计为客户排除电话故障**次,及时率达到100%;排除宽带故障**次,及时率达到100%。经过我中心工作人员向110名客户征询意见,评价是好的,没有问题。

三、面向党委政府,搞好调查依法执政活动我中心坚决服从**镇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的领导,认真完成交办的各项工作。在搞好调查依法执政活动上,积极走访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多年来,由于我中心坚决服从党委、政府、人大、政协领导,高效贯彻各项工作方针、原则,聚精会神抓建设,齐心协力谋发展,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中心各项工作得到**镇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的高度评价。在本次调查依法执政活动中,里坦镇党委、政府、人大、政协依然给予了高度评价。

四、面向自我,搞好调查依法执政活动我中心在调查依法执政活动中,坚持自查自纠不放松。经查,我中心宽带安装、宽带故障排除虽然控制在承诺时限内,但平均时长要高于固定电话。经分析,宽带和计算机技术密切关联,故障点找起来难,排起来更难,因此比固定电话排障平均时间要长,与客户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客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在这一点上,我中心坚持内部互相学习,深挖计算机知识,同时将技术好的派往县公司、市公司学习深造,逐步提高整体宽带维护水平,满足网通客户需求。调查依法执政活动虽然是有期限的,但为人民群众服务是无期限的。今后,我中心将继续坚持在里坦镇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的领导下,统一思想,明确认识,勤奋工作,努力学习,为实现里坦高水平小康社会、构建和谐里坦做出扎扎实实的贡献。

依法执政调查工作报告(电信) 篇2

一、深入推行政务公开, 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6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 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好地体现在执政实践中。”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对在新形势下开展政务公开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推行政务公开, 是加强基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措施, 也是不断提高医院在发展建设过程中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我院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深入推行政务公开的重要意义, 自觉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加大工作力度, 提高工作水平, 为加强党的基层执政能力建设、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医院提供重要保证。

二、按照《意见》要求, 积极推进我院政务公开工作

按照《意见》的要求,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事项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 规范政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 健全政务公开的制度与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工作责任, 切实推进我院政务公开工作。

近几年来我院认真实行政务、医疗信息公开工作制度, 积极围绕沈政务发[2006]5号《关于印发2006年沈阳市公用事业单位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 根据卫生行业的特点和服务内容, 逐步细化、量化、深化各项工作措施, 始终坚持把办事公开、医疗信息公开作为推进诚信医院建设的重要载体, 通过积极开展办事公开、医疗信息公开工作, 全力打造诚信医院, 努力创建老百姓满意医院, 推动医院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一)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建立政务公开的工作机制

1、建立健全办事公开的组织机构。我院从上级要求伊始, 组织开展办事公开、医疗信息公开工作, 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提高对办事公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尤其是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认识, 是做好办事公开工作的关键。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 院领导班子给予高度重视, 重新调整了办事公开工作的组织机构, 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政务公开工作方案, 明确分工, 落实责任, 确保办事公开、医疗信息公开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2、建立健全办事公开、医疗信息公开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几年来, 在深化办事公开工作中, 我们把健全办事公开工作制度, 完善工作机制作为办事公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循序渐进, 逐步建立。先后建立和完善有关办事公开、医疗信息公开的规定及制度2 0余项, 认真贯彻落实。如:通过院长接待日制度、患者投诉接待制度、住院患者回访制度的建立畅通医院办事公开的渠道, 及时听取社会对医院医疗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通过医疗信息公示、一日清单和住院费用审核制度、医疗收费管理制度的实行, 进一步提高医院收费的透明度, 提升了医院诚信的水平。通过文明服务行为规范, 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管理规定以及开展的感动式医疗服务规范全院职工的言行, 自觉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让病人在治疗中感受辽宁省人民医院的真情, 创建服务品牌。

3、完善办事公开的工作机制。一是制定办事公开工作方案, 确定工作任务, 明确责任分工, 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实行责任追究制。二是调整充实由院领导带队、职能科长、临床一线人员共同组成的医院检查小组, 从组织上保证办事公开、医疗信息公开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三是结合每月的医德医风查房, 对办事公开的内容进行院内自查,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保证办事公开各项工作任务规范有序的开展。

(二) 、结合不同时期工作重点, 不断丰富办事公开的内容

根据各个时期医院工作的重点, 紧密围绕医院中心工作, 将办事公开、医疗信息公开工作融入其中, 使政务公开工作更具活力且扎实有效。

1、在创建“十佳医院”以及“诚信服务杯”竞赛活动中, 我们医院编写了“健康咨询”发放到门诊, “健康咨询”, 全院每个病房一本, 内容包括:专家介绍、医疗特色、收费标准、服务承诺、住院须知、营养食谱、健康教育等。为住院患者提供方便。统一完善了医院的标识系统, 方便患者就诊。利用门诊、住院处的电子屏、触摸屏、信息板及我院的网站等形式公开医疗服务信息。

2、结合“白求恩杯”、“诚信杯”等竞赛活动, 不断增加办事公开的内容。一是在病房实行医生公示制, 同时将病房的护士、责任护士的服务区域明示给患者, 方便患者有事时与医生、护士及时联系。二是在门诊和病房大厅进行医疗服务、药品价格公示, 公开医院的收费标准。三是在挂号室公示各科当天出诊专家, 便于患者选择就诊专家。四是设立导诊咨询, 为门急诊、住院病人提供咨询、陪检服务。五是建立住院患者查询系统, 实行一日清单和住院费用审核制度。让患者明明白白消费。六是在病房护士站公示护士护理日程, 让患者知晓每一时刻护士工作的内容, 积极配合, 加强医患沟通, 增加护理工作的透明度。

3、在开展“以病人为中心, 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为主题”, 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管理年活动中, 我院以《综合目标管理实施方案》为蓝本, 找差距, 全面开展体现优质服务。优化服务流程, 创新方便患者就医的服务模式。如:心内科增设了咨询电话, 为本科患者提供眼科咨询服务;心外科发放亲情卡, 对患者进行跟踪服务;各科室制定了体现本科系特点的服务承诺等, 让患者满意成为全院共同的努力方向。

(三) 、充分利用各种条件, 努力拓展办事公开的形式

1、坚持院长接待日不落空, 每周四接待患者来访做好记录, 分清解决部门尽快解决。做到件件有着落, 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

2、充分利用院内《医院简报》, 向全院公布医院工作情况、工作任务、工作要求、人事任免、职称聘任等等, 每月两期。

3、利用院周会和公示板定期向全院干部通报医院年度医疗工作状况。

4、有效利用医院各个不同地点, 制作各种对外宣传板进行公示。无论在门诊或病房, 根据患者需要, 分别设立了医疗价格公示、科室医生, 护士公示、名医廊、医疗特色介绍、健康教育等内容。

5、在门诊、病房大厅设立触摸屏两个, 供患者进行查询, 让患者明明白白消费, 维护维护患者利益。

6、利用电子大屏幕、电子条屏滚动公开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药品价格及医疗服务信息。

7、充分利用监督评价机制开展办事公开。利用“院长信箱”“住院患者调查表”、门诊患者的“征求意见卡”、患者回访、“质量万里行”、聘请社会监督员等形式, 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 进行交流, 形成互动。

推行政务公开是一项全局性、长期性、稳定性的工作, 需要常抓不懈。我们将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构建和谐医院为己任, 锐意进取, 开拓创新, 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工作, 为实现医院“十二五”规划的战略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摘要:推行政务公开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 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好地体现在基层执政实践中。本文通过对我院政务公开的内容、形式逐步规范, 制度和监督保障机制逐步健全, 使此项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了新的提高。

依法执政 篇3

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关系论纲

毛德龙

【摘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是三个内涵各不相同但又有密切联系的概念,正确的理解三者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把握当前我党提出的依法执政的核心内核。本文通过历史与逻辑的分析,提出了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是对依法治国战略的进一步深化;而依法执政又是依法行政的前提,依法行政是依法执政的经常化的观点。

【关键词】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 依法治国

一、引 言

2004年9月16日至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科学、民主、依法执政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的目标。《决定》分析了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三大历史任务和存在的五大问题,总结了六大经验,科学、及时地作出了加强五大执政能力的对策。《决定》不仅对我党的执政能力从战略的高度加以规划,从理论的层面进行了系统阐述,而且从战术角度具体提出了全面推进的步骤。它对于我党把握执政规律、提高执政能力、完善执政方略、改进执政方式、巩固执政基础、完成执政使命意义深远。作为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的一员,笔者更加关注“依法执政”概念的提出,从某种意义上说,依法执政理念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进一步深化,是依法治国的核心。而与“依法执政”相临近的另一个范畴——依法行政又是依法执政的最经常的体现。本文正是想通过对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关系的厘清以阐明三者的内在联系,以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一点理论上的贡献。

二、依法执政是执政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依法治国理论的进一步深化

(一)依法执政与依法治国的涵义

所谓依法执政,按照《决定》的精神,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它主要体现在:

1、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3、督促、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种工作的开展,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

4、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5、以保障司法公正为目标,逐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形成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为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提供法制保障。

所谓依法治国,或者法治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从古希腊时期就曾经为柏拉图以及亚理士多德详细阐述过,归根结底,其核心就是要确立法律的无上权威。法治与人治是一个相互对立的范畴,法治讲求用没有感情的、理性的法律来代替喜怒无常的君主以确立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法治与民主不可分割,法治是民主的外在表现形式,没有民主,所谓的法治只能流于空谈。亚理士多德认为法治实质是摆脱个人欲望,求助理智统治的社会制度,是一种最优秀的治国之道。他指出:“人在达到完美境界时,是最优秀的动物,然而一旦脱离了法律和正义,他就是最恶劣的动物。”“凡是不凭感情因素治事的统治者总比感情用事的人们较为优良。” 他在比较研究了一百五十八种政体之后得出结论说:“最高统治权的执行者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少数人,又可以是多数人。这样,我们就可以说,这一人或少数人或多数人的统治的要旨是照顾全邦共同的利益,则由他们掌管的公务团体就是正宗的政体。反之,如果他或他们掌管的公务团体只照顾自己一人或少数人的私利,那么就必然是变态政体。”因而,他说:“应由多数人来治理国家„„似乎是很正确的„„。”“相对于一人之治来说,法治(The Rule of Law)更为可取。”“法治应当包括两重意义:已制定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本身制定的良好的法律。”

(二)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法治国理念的进一步深化

比较这两个概念我们就会发现,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其核心内核是一致的。依法治国的最根

本要求就是要确立法律的无上权威,就是要确立一个摆脱个人欲望,理智统治的社会制度。而依法执政则要求执政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使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执政党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由此可见,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只要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确确实实的实现了依法执政的既定方针,所谓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也就不难实现了。如果说党的十五大只是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理念,那么,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执政则是对这一理念的进一步深化,是对依法治国方略核心问题的反思,它标志着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改进和创新,它必将成为社会主义中国走向文明、法治的一个里程碑。从历史的梳理来看,依法执政的提出是依法治国理念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深化。应当承认,古老、博大的中华文明不是不存在缺憾,缺少法治的人文、思想基础就是其中一个巨大的缺憾之一。尽管也存在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们提出的“独任法治”的呐喊,但那也只是昙花一现,并未真正影响中国的法治进程。中国意识到并主动开始推进法治进程是在西方列强船坚炮利的威逼之下进行的,是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变迁”。但遗憾的是,在当时举国迷茫、兵荒马乱的情势下,中国没有能够、也不可能抓住历史的机遇实现自上而下的宪政改革。我们党执政以后,由于政治与军事的巨大胜利使我们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忽视甚至完全抛弃了法律的作用。在1958年8月召开的协作区主任会议上,毛泽东主席就曾经说过:“„„法律这个东西没有也不行,但我们有我们这一套,还是马青天那一套好,调查研究,就地解决问题„„不能靠法律治多数人。民法、刑法那么多条谁记得了。宪法是我参加制定的,我也记不得„„我们的各种规章制度,大多数、百分之九十是司局搞的,我们基本上不靠那些,主要靠决议、开会,一年搞四次,不靠民法、刑法来维持秩序。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开会有它们那一套,我们还是靠我们那一套。”刘少奇也提出:“到底是法治还是人治?看来实际靠人,法律只能作为办事的参考。” 由于极端忽视法治,推崇人治,结果十年“文革”最终爆发,给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后来,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革”的经验教训时明确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即使像毛泽东同志这样伟大的人物,也受到一些不好的制度的严重影响,以至对党对国家对他个人都造成了很大的不幸。实行人治最大的弊端,是把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幸福寄托在个人或少数人身上,决策没有基本法律依据和民主程序规则,个别人可以恣意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将社会主义法治事业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96年初,江泽民同志就依法治国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全面深入阐述了依法治国的意义、内涵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进一步确立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并随后写进了宪法。从中国法治进程的脉络,尤其是我们党执政以后的治国理念的变迁来看,我们党对依法治国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邓小平同志显然已经认识到了法律制度的重要性,但并没有正式提出依法治国的方略;江泽民同志适时的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并将其载入宪法,显然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但对于在中国目前的形势下如何实现依法治国却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论考察;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依法执政理论的提出可以说正是在前三届中央领导集体取得的巨大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核心性的决策。它实际上表明,我们党已经意识到,要实现依法治国,在现阶段,关键是依法执政,只要实现了依法执政,依法治国的实现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应该说依法行政并非什么新鲜名词,其含义就是要求政府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履行自己应负的职责,合理的运用手中的自由裁量权。就是要求行政机关自身的设立(包括职能的确定、组织设立、权力来源)、行政机关的运行(尤其是行使抽象或者具体的行政权力)都必须依据法律的规定并遵守相应程序,一切行政行为都要接受法律的监督,违法行政应承担法定责任。依法行政的产生与民主法治、分权制衡不可分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民主法治原则在行政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依法行政作为一个原则,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由于国情的差异和对法治的理解不同,依法行政原则的表述也不尽相同,例如:英国称为依法行政,法国称为行政法治,日本称为

法治行政等等,但是政府行政必须遵循法治原则,在法律之下进行则是共同的。与西方建立在深厚的法治传统基础上不同,我国提出依法行政口号是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产物。从1984年彭真同志提出要从依靠政策办事逐步过渡到不仅依靠政策还要依法办事,到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各级政府都要依法行政,再到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切实保障公民权利,直至1999年依法治国理论的提出,依法行政走过了一条不平常的道路。作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行政不仅是现代政府管理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更是现代政府管理模式的一场深刻革命。我们通过对依法行政原则的历史和理论考察就不难发现,依法行政原则所要求的法律至上、权利本位、社会自治、程序法治等理念正是依法治国战略在行政领域内的应有之义。

在现阶段的中国,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目前之中国,是正处于体制转轨时期的中国,在中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程中,由于传统的党政不分、政府包揽一切的思维和理政模式不会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行政权的过分强大在我国仍然是不容回避的事实。据统计,在我国大约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法律和法规是由行政机关执行的,行政执法在法律实施过程中处于举足重轻的地位,可以说,没有依法行政也根本谈不上依法治国。

四、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内涵大不一样,但依法执政是

依法行政的前提,依法行政是依法执政的日常体现

依法行“政”与依法执“政”,“政”字虽一,但含义相去甚远。前者的“政”准确的理解,应为政务之“政”;后者的“政”则为政权之“政”。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的主体明显不同,一个是执政党,一个是执政党执政后依法成立的人民政府。依法行政要求的是各级行政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履行其应付的行政职责;而依法执政则要求执政党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不能凌驾于民意之上。依法执政的原则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相对更加宏观; 依法行政的原则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相对更加具体。依法执政是我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转变进程中治国理政的战略性调整; 而依法行政则是从战术的角度来贯彻执政党的执政方针。

尽管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内涵大不一样,但二者之间也存在内在的密不可分的联系。第一,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是各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的前提,没有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也就无从谈起。首先,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时代的产物,是人民的选择。我党执政以后,对是否应该依法执政以及是否应该严格贯彻依法执政的问题曾有过曲折,历史证明,没有我党的依法执政,整个社会主义事业都会陷入危机和困境。以党代政、党政不分正是“十年文革”时期的一大特征,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政府根本不可能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职权。其次,人民政府是一个基本由我党员、干部组成的政府,是我党执政方针、政策和理念贯彻的主要渠道,如果没有这些党员、干部的从依法执政的战略高度来行使其职权,整个政府运作必然会陷入失范状态,依法行政只能是空中楼阁。第二,依法行政是依法执政的重要环节,是依法执政在行政领域内的经常化和具体化。依法执政相对于依法行政而言,是一个上位概念,更加宏观,它必须通过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的具体的运作才能得以贯彻。正如我们指出的那样,现阶段的中国,尚处于一个行政权过分庞大的转轨时期,立法、行政、司法三者的关系并未能真正得以理顺,立法、司法两头过小的“纺锤型”状态还不可能在一时片刻之间得到合理的改观,因此我党的依法执政的战略方针更多的要依靠各级人民政府去落实和贯彻,从这个意义上说,依法行政是依法执政的最为重要的环节,是依法执政的经常化和具体化并非言过其实。

五、结 语

依法执政重要性论述 篇4

依法执政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只有坚持依法执政,才能够保证国家权力严格依法运作;才能够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全社会成员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才能够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障人民的各项民主权利。

依法执政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律治理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市场活动的多样性、复杂性,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制度化、规范化,这些情况都要求党的执政活动必须适应经济活动市场化、法治化的发展趋势,在法制的范围内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水平和能力。

依法执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要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就必须善于运用法律的权利义务机制调整各种社会关系、利益关系,善于在法制的框架内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使社会成员既充分享有权利、行使权利、维护权利,又切实履行义务、承担责任,做到权利义务相统一,实现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依法执政是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法律通过确立和实施稳定的、公开的、规范的制度和规则,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牢固的基础、持久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我们党要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必须掌握法制的手段,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发展历程和科学总结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党的十七大修改并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正式以党规党法的形式把“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确定了下来,使之具有了党内最高的法律效力。这绝非偶然。“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对党长期执政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

在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回顾我们党执政方式逐步发展完善的历史进程,深刻理解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科学内涵,进一步明确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基本要求,对于把握执政规律,更好地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执政方式逐步发展完善的历史进程

执政方式,是指执政党实现其政治主张的基本方式,即执政党以什么样的途径、方法把其政治主张变为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执政方式的核心问题,是怎样处理党政关系、党法关系、党群关系问题。中国共产党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到执掌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到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党所处的环境和肩负的任务不同,执政方式也有所不同,但是科学、民主、法治,始终是我们党执政方式追求的目标。

党局部执政时期对执政方式的初步探索。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从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实践中认识到,要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必须在农村建立红色政权。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开始。后来,适应战争形势发展和任务变化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先后建立了抗日战争初期的“抗日民主政权”、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政权”。根据地政权建设为战争的胜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党在建立巩固和扩大农村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的实践中,积累了一定领导经验和执政经验。一是始终坚持党对根据地政权、对人民军队和统一战线的绝对领导地位。二是提出处理好党政关系的主张。党的六大通过的《苏维埃政权的组织问题决议案》、毛泽东在1928年11月25日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时的讲话、1942年9月1日党中央在《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都表明,当时我们党对党政关系的认识是正确的。只是后来为了使各抗日组织和各方面工作紧密配合,以集中全力开展对敌斗争,党在领导体制上出现了对后来历史产生过深刻影响的“一元化”领导体制。三是制定了一些法律,但主要依靠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四是具有民主性。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民主政权”、抗日战争初期的“抗日民主政权”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政权”都是民主政权。毛泽东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中指出政权性质是民主的。

新中国成立后30年执政方式的曲折发展。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已经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开始在全国范围执政。在如何执掌全国政权的问题上,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虽然有初步的正确的思考和设计,但是由于种种复杂情况,这些正确的认识和理论原则难以发挥指导作用,出现了执政实践与理论原则相背离的现象。从建国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党仍然沿用革命战争年代高度集权、以党代政的那套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在进行大规模政治动员、搞“群众运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计划经济”的框架中转圈子。其重要原因,就是我们还习惯于用革命战争时期的政治眼光、思维方式观察分析建设时期的社会环境、政治局势。建国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在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上还没有真正实现从革命党到执政党意义上的转变。

改革开放后30年执政方式的改革完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我们党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改革开放以来,党面临的执政环境和肩负的执政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以高度集权、以党代政为主要特征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显然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党中央提出了不断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要思想和基本思路。第一,在党的领导格局上,解决领导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以党代政问题,由包揽一切、高度集权向“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转变。第二,改革领导体制通过制度规范来解决。第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逐步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由以政策治国向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转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地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命题,并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

执政方式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位一体,共同构成党的执政方式,反映党对执政理念和执政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科学执政强调执政的科学性,民主执政强调执政的人民性,依法执政强调执政的合法性,三者结合在一起,勾画出党执政方式的完整框架,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坚持科学执政,尊重和符合客观规律。胡锦涛同志强调,“科学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成功的前提条件。”所谓坚持科学执政,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其中,探索和遵循三大规律,按照客观规律进行执政活动,是科学执政的核心和本质,是执政的科学性之所在。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治国理政,是实现科学执政的途径、保证和目的。以上对科学执政内涵的表述,高度精确地概括出“什么是科学执政、怎样实现科学执政”这两个重要问题。坚持科学执政,必须不断探索和遵循客观规律,即深刻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探索和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探索和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规律。坚持科学执政,必须以科学的思想为指导、科学的制度作保障、科学的方法来施政。以科学的思想为指导,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执政实践。以科学的制度作保障,就是要科学配置和运用国家权力,用科学的制度规范执政行为,既要科学配置和运用权力,又要健全科学决策机制。以科学的方法行使执政权力,一是民主的方法,二是法治的方法。

坚持民主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胡锦涛强调,“民主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本质要求。”所谓民主执政,就是

“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其中,“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讲的是民主执政的本质内涵。“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讲的是民主执政的实现途径。以上阐释,从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等视角,揭示了我们党民主执政的本质特征和动力源泉,明确了党坚持民主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实现途径。民主执政要以为人民执政为根本目的,以靠人民执政为动力和途径,以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

坚持依法执政,从法律上制度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实行法治,这是社会主义法治与资本主义法治的本质区别。我们实行依法执政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多党制和三权分立。我们坚持的依法执政,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具体体现。所谓依法执政,就是党要紧紧抓住法制建设这个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重要环节,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从法律制度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使其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坚持依法执政,必须依法用权,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推进依法行政,保证国家法律的贯彻实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司法权。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

当代西方政党执政的基本模式及其分析

2010年01月12日  来源:辽宁大学学报  浏览次数:665  文字大小:【大】

【中】

【小】写给编辑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因此,“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体制的模式。”[1](p29)基于这一思想,我们在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过程中,有必要了解西方政党的执政模式,并对此得出科学和客观的认识,从中把握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以更好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一、当代西方政党执政的基本模式

执政或参与执政是政党区别于一般政治组织的根本标志,也可以说是政党的“天职”。17世纪到19世纪,近、现代意义的政党最先在西方普遍出现,因此,西方政党执政的历史也相对较长。在长期执政的过程中,西方各国政党逐步建立和健全了政党执掌政权的一系列制度法规,形成了政党执政的基本模式。这个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1.参加选举,获取执政资格

当代西方的政党体制是竞争性政党体制。

所谓竞争性政党体制是指在一个国家中一般都存在几个具有平等竞争关系的政党,其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党有单独或联合执政的可能。在这种政党体制下,最终谁能成为执政党,决定胜负的惟一途径是参加选举,选举获胜是西方民主中合法执掌国家政权的重要根据。特别是,目前欧洲许多国家在选举制度中都实行了“入选线”规则,即规定:如果一个政党在选举中得不到一定数量的有效选票(各国的有效选票一般在3%-10%之间不等),就不能参与议会议席的分配,无缘于议会这一进行权力角逐的重要场所。即是说,一个政党在选举中的表现,不仅关系着能否获取执政资格,而且关系着能否获得参政的资格。鉴于此,参加选举不仅成为了西方政党执政的第一步,而且被确立为政党的中心任务,包括调查选民意向、制定竞选纲领、提名本党的候选人、筹集竞选经费以及发动宣传攻势等,其它活动都要服从或服务于这一中心任务。尤其是,西方政党的中心任务是随着几年一次的大选,周而复始的。大选开始,党的中心任务就提到议事日程;大选结束,党的中心任务就暂时告一段落,政党也暂时退入后台,直到下一次选举来临,再重新活跃。即使在选举中获胜的党,也无权直接干涉政府的施政问题。从这一点上看,西方政党与政府的职能划分是十分清楚的,也可以理解为西方政党的竞选纲领和施政纲领是不能等同的。了解到这一特点,我们就能清楚地解读西方社会中的许多政治现象。例如,为什么美国两党在选举时和选举后总是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对华态度,选举时,反华论调比较高,执政后,反华论调逐渐降低,这其中就有着重要的选举因素。选举时,政党考虑更多的不是国家利益,而是迎合某些人的需要,而执政后政党就必须兼顾国家利益。

2.控制议会,将政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法律

议会是西方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任何一个政党的主张,包括执政党的主张,只有在议会中讨论通过,才能具有法律效应而贯彻执行。显然,控制议会是西方政党执政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议会中的政党组织即议会党团,也因此取代了议会外的党的全国委员会,成为选举结束后进入议会内各政党的决策机构,负责研究和决定本党重要的投票立场,负责统一本党议员的立法思想和行为。议会党团和党的全国委员会相对独立存在,是西方国家政党组织结构的重要特点。

按照各政党的地位和实力,西方议会中的政党一般分为执政党和在野党(反对党)、多数党和少数党。在实行议会制的国家,如英国,由于政党的执政地位是通过立法选举,首先成为议会中的多数党,然后再组阁获取。因而这些国家中的执政党就是议会多数党,政府向议会负责,政策与立法的趋同性较强,执政党的权威性也相对较高;在实行总统制的国家,如美国,由于政党的执政地位是直接通过竞选总统而获取的,议会选举另期举行,一个政党不能保证在两次选举中同时获胜。因而这些国家中的执政党并不一定就是议会多数党,政府不向议会负责而向选民负责,政策与立法的趋同性较弱,执政党的权威性也相对较低,同时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在野党,往往是一党把持政府、一党把持议会。虽然,西方议会常常是由多数党控制的,但少数党或在野党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影响立法过程,牵制或阻碍多数党的主导作用,通过达成妥协,为本党争取利益。有人称西方议会中的这种现象为“搏奕规则”,即在通过何种方案和政策治理国家的策略问题上明争暗斗,而在维护现行政治制度方面却携手合作。西方议会中政党活动的这一特点必然导致议会内党派斗争的激烈与复杂,相互争吵、相互倾轧、相互牵制的现象十分严重,也使许多重要的议案得不到及时的通过和执行。鉴于此,邓小平同志曾明确地指出:“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作出决定,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这方面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要保持这个优势,保证社会主义的优越性。”[2](p240)

3.间接介入政府,贯彻和体现政党的主张

在西方,政党赢得选举,成为执政党的标志,就是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执掌政府。但是,由于西方政党以竞选为自己的中心任务,政党与政府之间有较明确的职能划分,因此,执政党一般都不直接参与政府决策和政策执行,而是以执政党的领袖出任政府总理或总统的形式发挥间接作用。尽管这种间接作用的形式,使作为执政党领袖的总理或总统有了很大的自主权,政党对他们难以实行领导和约束,然而,为了赢得本党在各方面的支持,特别是为了使政府提出的议案能够在议会中讨论通过,一般来说,在实行重大决策前,执政党领袖都要征询本党议会内外领导集团的意见。所以,这种间接介入政府的形式,也多少体现了执政党组织一定的指导与影响作用。

二、当代西方政党执政模式的进步与局限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已出现两种形态的政治统治形式,即君主政治和政党政治。二者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君主政治是把领导国家和社会的大权集中于君主一人之手,而政党政治则是把领导国家和社会的大权集中在一批人组成的政党之手。毫无疑问,相对君主政治来说,政党政治无疑是历史的进步。在君主政体下,人民毫无民主权利可言,而在西方政党政治下,尽管这一政治的实质是服务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需要的,但是,西方政党执政模式中所蕴含的代议制民主形式,毕竟赋予了群众一定的民主权利,保证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一般特征。

西方政党执政模式是以竞选和组阁为中心的,竞选获胜、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力是政党执政的惟一途径。而要赢得选举,就必须发挥政党的利益整合功能,争取尽可能多的群众的支持。为此,政党一般都欢迎新团体的加入,给予他们在政党纲领形成过程中的发言权。比如,美国民主党为争取工会的支持,在党纲中就强调工会权利、公平的劳工制度、福利待遇和教育机会等以吸引工人。这就是说,在西方政党的执政模式下,各阶级、各阶层、各利益团体,包括劳动群众和工人阶级政党,都可以运用选举和议会这种舞台向当政者施加压力,迫使他们满足自己的部分要求。这不仅使群众获得了一定的民主权利,也大大减少了各阶级、各阶层间街头的直接对抗,在处理社会阶级矛盾中起到了重要的“缓冲”和“微调”作用,避免了大的社会动荡的发生,使西方社会百余年来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保证了西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然而,我们在肯定西方政党执政模式进步意义的同时,还必须看到,这一执政模式在其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和局限性也是十分明显的,由此也给西方政党政治带来了严重的危机。这种消极影响和局限性最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在党的群众基础方面,人们对政党政治的兴趣日渐淡漠。

在西方政党执政模式下,政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参加选举,一切都服从于选举的需要。为了争取尽可能多的选民的支持,政党努力寻求代表各类选民的利益和包容各种“世界观”,党内各种派别、各种观点应有尽有。现在有人称美国两党为驴头象尾党(驴和象分别是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的代称),言外之意就是从党的主张上已经看不出是哪一个党了,选择谁都一样。此外,在西方,近些年来政治权力快速向权力政治转化,不少政党政治家为公益服务的精神在消失,为私利而奋斗的倾向增强。甚至为了选举的需要,政党候选人可以不负责任地随意许诺选民的要求,把对选民要求的承诺,作为玩弄政治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绝大多数人的意志,致使人们对政党政治产生了极大的厌烦情绪。1995年,美国社会曾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其中有88%的人批评政党在选举前乱许诺空头支票[3](p21)。同时,这种为了选举,不要原则的做法,使党的纲领日渐模糊。恩格斯曾精辟地指出:“一般来说,一个政党的正式纲领没有它的实际行动那样重要。但是,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4](p31)作为政党,如果没有一个积极明确的纲领,也就失去了可供人们判断党的运动水平的界碑,必然会渐渐失去群众。西方政党正是由于在党的纲领上的日渐模糊,从纲领党走向选举党,从阶级的党变为纯粹选举的俱乐部,使人们失去了目标追求,使党员没有了归属感,进而对政党政治产生了抗衡。人们对政党政治的抗衡有的体现为拒绝参加政党或选举,由此导致西方国家政党的党员人数和民众的投票率普遍下降;有的则表现为将选票投给无力主政的政党,其中包括右翼和极右翼政党,使这些党的支持率骤然上升,这也是近年来欧洲极右翼政党势力抬头的重要原因之一。人们对政党政治的兴趣日渐淡漠是当代西方政党执政模式面临的最深刻危机。

第二,在党的自身方面,金钱政治的实质日益暴露出来。

任何政党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但并不能因此把政党的活动说成是金钱政治。我们之所以把西方政党的活动及其执政模式的实质,揭示为金钱政治,是因为对于西方政党而言,金钱已超出了维持政党正常运作的范围,政党已越来越为金钱所操控,其中最突出的体现就是操控政党的举举。在西方,政党要获取执政资格,就必须赢得选举,而要赢得选举,就要有足够的金钱支持。可以说,哪个政党控制的金钱多,哪个政党胜选的可能性就大。据统计,在1866年-1980年间的31次美国总统选举中,有26次为支出费用多的一方获胜,最近二十年也呈现出这一倾向。而且用于竞选的费用越来越高,去年的美国总统选举总花费是3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5](p130)。那么,用于选举的钱从哪里来,途径有三:一是党员的党费;二是国家的补贴;三是社会各界主要是垄断集团的政治捐款。前两个渠道的资金是有限的,政党竞选的主要费用来源于各垄断集团的政治捐款。政党选举需要金钱,垄断集团也就以金钱为诱饵,迫使政党日后运用手中的权力以合法的或非法的手段为自己谋取利益。由此,我们不难想像,垄断集团一旦用金钱操控了选举,就能够在日后左右议会的表决,影响政府的决策,金钱政治的实质是暴露无疑的。正是这种金钱政治的实质,使西方社会权钱交易的腐败丑闻不断出现。特别是作为引发腐败的政治捐款活动,有些是“合法”的,是资本主义国家法律和政治惯例允许的,因而由此导致的腐败,也必然是一种制度性腐败的恶果,必然成为西方政党自身无法克服的痼疾。可以预测,随着西方政党越来越热衷于选举,金钱政治的实质日益暴露,随之而来的腐败危机也将日益加深。资本主义世界一些大党、老党的垮台,如日本自民党和意大利天民党的下台,都是直接因为腐败而失去民意,在选举中失败的。江泽民同志多次告诫全党要吸取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垮台的经验教训,其中也包括吸取资本主义世界一些大党、老党垮台的经验教训。

三、政党执政模式的客观性以及对当代西方政党执政模式的有益借鉴

西方政党在执政上有共同的特点,形成了基本的执政模式,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上又是不同的。像英美两国政党执政资格的获取,执政党与议会多数党的关系,都是不同的;有的国家政党是一党单独参加选举和组建政府,而有的国家政党则是多党联合参加选举和组建政府。再如,意大利是典型的议会制的多党制,而法国则是“半总统半议会”的多党制等等。这种具体操作上的不同根本在于各个国家政体、选举制度以及政治力量成熟程度等的不同。由此表明,政党执政模式的确定同本国的国情是密切相关的,具有很强的客观性,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各国的国情千差万别,必然导致各国政党的执政模式各具特色。脱离本国国情的政党执政模式必定是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西方政党执政模式承载的是西方国家的权力动作规则、西方国家的国情和党情,因而我们决不能机械照搬西方政党的执政模式,而是要立足于我国国情,从促进生产力和社会全面进步,从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与优势,从保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团结,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体制。

当然,坚持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和执政模式,并不意味着对西方政党制度和执政模式的全盘否定,我们必须以开放的胸怀对待人类社会的政治文明,积极借鉴其中体现政党执政一般规律和共同要求的有益成果,为我所用。客观认识西方政党的执政模式,至少有以下三点值得我们借鉴:

1.坚持依法执政。西方国家宪法对政党的执政模式从来没有从根本上确定,但是就如何组建政党,政党如何开展活动都有明确的规定,有些国家还专门制定了《政党法》,对政党的活动加以规范,从而迫使政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任何政党都不能高于法律之上。这就是为什么西方议会中政党争吵激烈,在欧洲一些政党联合执政的国家,政府更迭频繁,包括这次美国拉锯式的总统选举,都没有导致大的社会动荡发生,都没有从根本上影响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有序运作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可以说,对政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执政规律认识不够,以人治代替法治,是共产党执政的一条最深刻、最沉痛的经验教训,并因此给党和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今天,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已成为我们党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不断推动这一进程,要求我们既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科学性和民主性,又吸收和借鉴西方执政党依法运作的合理因素。

2.实现权力间的必要均衡和相互制约。分权与制衡是西方国家重要的宪法原则。这个原则体现在国家政权的组织上就是实行了三权分立;体现在执政党内部就是形成了来自议会党团、执政党政府、党的全国委员会的三种力量。这三种力量谁都不具有最高的权威,彼此间相互制衡。实践表明,这种分权与制衡的做法,对于防止权力的官僚化,限制权力的滥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毫无疑问,西方国家体现分权与制衡的做法是不适合我们的,但这种思想却可以为我们所借鉴。我们应以切合自己的实际做法,例如,要改革目前“议行合一”的党委领导体制,将党内的决策、执行和监督职能适当分开,加强党内监督;要充分发挥我国司法机关和行政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强化党外监督等等,以实现对权力的有效制约。

3.加强党的群众基础。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西方社会中的广大公民都享有了选举权。显然,政党要赢得选举,获取执政地位,仅靠金钱的支持是不够的,同时还要加强同群众的联系,争取足够多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当代西方政党都日益重视自身的群众基础建设。像一些老牌的资产阶级政党,原本都是精英党、议会党、干部党,没有党的基层组织,现在不仅建立了,而且在努力发挥基层组织联系群众的作用;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布莱尔等人提出的“第三条道路”理论还专门发出了走向社区的号召,等等。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在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下执政的。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重要的建党原则,也是党重要的政治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党能永远拥有执政资格。列宁在无产阶级政党刚刚执政不久,就尖锐地指出:对于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来说,“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6](p372)

依法执政调查工作报告(电信) 篇5

清涧县人民政府法制工作办公室

2010年,我县在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完善行政监督制度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具体而言:

一、在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方面

2010年,我县法制办按照省、市的有关要求,在行政执法责任制度落实方面,已经通过政府文件要求全县每个行政单位都把执法职权分解落实到具体的执法机构和岗位,加强行政执法人员业绩的考核评议和责任追究,认真落实执法责任。同时加强了依法行政监督检查工作,由县法制办牵头组成检查组重点针对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和宣传教育制度进行了两次检查

二、在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方面

下发清政办发[2009]53号文件,从2009年11月至2010年7月,正式开展创建依法行政示范乡镇和示范单位活动,将我县下廿里铺乡、宽州镇、折家坪镇三个乡镇和计生局、卫生局、审计局、国土局四个单位列为首批依法行政示范单位。

三、在完善行政监督制度方面

建立了依法行政投诉举报制度,对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加强对行政执法单位日常执法行为的动态化监督检查力度。

四、在法制办其他工作的完成方面

重视法制宣传培训和理论研究工作,此外还举办了县级领导集体学法讲座、县政府科级领导依法行政培训会,组织全县65名干部进行了执法资格证考试。

加强了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和清理工作、并及时通过政府网站对外公开信息。

参与全县重点项目建设、违法建筑拆除、公路建设拆迁、城市改造拆迁遗留问题的研究处理,以及审查政府招商引资合同共计20余件,参与配合信访维稳、退耕还林、创卫、土地、城建等其它主体工作,以政府文件的形式作出行政确权案件,有效的维护了政府的合法权益。

成绩永远属于过去,今年,我县将一如既往、坚持不懈的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向更好、更高水平迈进。主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一、努力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观念意识。注重加强公务员队伍的法制教育,是推进依法行政的前提。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掌握相关法律知识,让广大干部学会正确运用法律,严格执法,依法进行管理和开展工作,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维护法律的权威,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二、推进制度的完善,保证依法行政落到实处。严格依照法定程序正确适用法律,依法规范行政行为。完善和落实行政执法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岗前培训制度和定期轮训等

制度,促进依法行政和文明执法。完善规范性文件制定、审查程序,注意对县内规范性文件的清理、修改,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

三、增强体制创新,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建立科学的行政管理体制,依法界定和规范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权限,建立责任政府。改革行政管理方法,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建立政府科学、顺畅运作的体制和机制,防止决策失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行政执法机关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让行政机关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承担义务。

依法执政调查工作报告(电信) 篇6

范执法”剖析材料

在开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依法行政,规范执法”活动中,本人严格按照学习计划,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大局出发,突出发展第一要务,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紧扣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切实转变观念、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并按照“两个务必”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做到“六查六看”。一查理想信念,看是否牢固树立了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二查思想观念,看是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三查精神状态,看是否做到团结奋进,昂扬向上,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四查素质能力,看是否具备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五查服务群众,看是否做到自觉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群众路线,自觉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六查工作作风,看是否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通过“六查六看”发现还存在一些亟需改进的问题。

一是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处理不当,影响了集中学习的效果,业余时间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党的基础理论专研不够,表现在对党的先进性教育意义的理解上还不够深透。有时还存在只知道为学习而学习,只知道提高技能忽略了武装思想,工作上有时还存在“畏难怕烦”的情绪,只知道埋头苦干忽略了用心思考。

二是学习笔记和体会缺乏见解,个人观点不够鲜明。在第一阶段的集体组织的学习中,不同程度存在个人自主理解体会得少,照搬资料多的现象;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依法行政,规范执法”缺乏独自、独到的认识。

电信企业调查报告 篇7

大学生涯的最后一个寒假实习生活,我有幸来到了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实习,通过在政企客户事业部为期两个月的实习来了解重庆分公司的主要开展业务及业务开展情况,以及业务的发展方向与其竞争对手。配合工作人员工作,了解工作流程。这能帮助我们发现并解决业务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更好的改善业务对今后业务的拓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的工作主要是了解电信运营商行业的运营状况以及发展趋势以及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的业务种类、金融客户的分布情况、企业文化、经营观念,协助完成政企客户部金融团队所负责金融客户的各项经营指标、客户信息收集、日常走访、客户资料维护、客户关系维系、客户营销组织、商机报送及欠费催收管理。

通过这次实习,首先我在待人接物方面有着很大的进步,与客户的的面对面接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托欢乐失业锻炼了胆量,更重要的是在心态上让我慢慢走出了校园而向社会靠拢融入。在将近两个月的实习期里,我初步接触大电信公司的一些运作。我觉得尽管在固话业务上面临着中国网通这样强大的竞争对手,其他业务还有移动、联通等的夹击,中国电信的业务仍然有发展的潜力,而电信也一直在努力。

一、企业介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是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在重庆市设立的省级分公司,于2003年底在纽约和香港证券市场实现收购上市。中国电信重庆公司是西部地区最重要的国家骨干网络企业之一,是全国乃至世界覆盖人口最多的本地通信网。公司固定资产逾百亿元,电话用户超过600万户,年业务收入40余亿元。截至2007年底,公司固定电话用户(含小灵通)约占全市固定电话用户总数的90%,宽带用户约占全市用户总数的75%。

近年来,中国电信重庆公司在完成体制改革重组的同时,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积极主动参与市场竞争,提高服务水平,企业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公司在中国电信省级公司中首家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2002年公司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04年建成市级文明行业,2005年荣获中央文明委首批授予的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07年荣获重庆市国企贡献奖。邹炳煊总经理先后荣获 “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 “全国劳动模范”、“重庆直辖10年建设功臣”等荣誉。以国家“十一五”规划和由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战略为指导,中国电信重庆公司将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开展精确化经营和管理,积极推进业务与服务、网络与技术、组织与人力资源转型,充分发挥国家公众网络主导运营企业的骨干作用、为全面推进数字重庆建设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公司拥有全国乃至世界覆盖人口最多的本地通信网,并集光纤、微波、卫星通信手段为一体,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固定资产逾百亿元,从业人员逾万人,固定电话、互联网宽带及互联网出口带宽居本地通信运营企业主导地位,系名副其实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推广主导力量。先后荣获ISO9001质量认证十佳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市级文明行业、全国文明单位及重庆市国企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二、业务介绍中国电信重庆公司秉承“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的理念,大力实施聚焦客户的信息化创新战略,以“商务领航”、“我的E家”、“号码百事通”、“天翼”等品牌经营为统领,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精确管理为手段,以资源配置为保障,以开放、合作、共赢的心态面向市场和客户,在推进本地经济社会信息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引领和主导信息消费需求等方面发挥着主力军作用。

三、体会和建议在两个月的实习期里,我初步接触大电信公司的一些运作,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我被安排在金融客户事业部实习,实习内容主要是完成政企客户部金融团队所负责金融客户的各项经营指标、客户信息收集、日常走访、客户资料维护、客户关系维系、客户营销组织、商机报送及欠费催收管理。经过前辈的悉心教导,很快我就熟悉了各项业务,实际操作能力也有所提高,以下就是我的一些实习体会:

待人需真诚。我刚来报到时,遇到很多新的面孔,由于和他们未熟悉,所以不敢和他们说太多的话,而且对工作未曾了解,开始觉得不太适应。后来我慢慢发现,只要真诚待人,虚心请教同事,他们也很乐意和我交往。还教会我一些技术,由此我深感真诚的重要性,在公司里不但要学会如何做事,而且要学会如何做人。正确处理同事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它会关系到你能否开展工作。孤芳自赏并不能说明你有个性,过于清高是很难融入大集体的。

偷懒要不得。我曾问团队长:什么样的员工在企业里会受欢迎?他的回答是不偷懒的员工。我觉得很有道理,试问有哪个老板会喜欢懒惰的下属的?于是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多干活,尽力把本份工作做好。还记得我曾在超市做兼职时, 主管很讨厌在工作时几个人围在一起聊天的事,所以在工作的时候,就算是生意很淡的时候也不要聊天。由于我时刻牢记这一点,最终努力没有白废,我以良好的表现完成了实习。

不懂就要问。刚来到单位时,我对很多方面都未熟悉,这就需要我勤学好问。例如有一次,我协助我们团队长处理中国银监局重庆分局的资费问题时,由于开始的时候没有搞明白队长的目的是什么,他给我的任务是什么,我就独自一人在哪里想了一上午都没有搞明白到底我该怎么入手去处理这个业务,下午的时候还是壮起胆子去问了团队长这几个问题,然后很快就将问题解决了。但必须注意的是:在问人之前要分清哪些问题可以问,哪些问题不该问。还要注意在什么

时候问会好一点。比如新来的员工就尽量避开报酬这个话题,不要对薪水太在乎,对于新人来说,能学到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办事有条理。年轻人刚到工作单位时往往会表现急躁,这是正常的,但最好不要急功近利,急于表现自己可能会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我们要抱着踏实的态度来 做事,虚心点往往能得到别人的认同。其实我发觉前辈做事有一点很值得学习的,就是他们做事很讲究条理,他们遇到问题会一步步去解决,而不是惊慌失策。

我们中国以和为贵,讲求礼尚往来,电信作为国企自然拥有这个传统的企业文化特色。其实为人处事也是一门艺术,它的能动性很大,而且也反映一个人的素质或能力。它不仅仅是涉及公司内部的气氛,而且也体现在对待客户上。我们是在重要客户部门实习,期间有跟着前辈去走访客户,前辈也传授了一些与客户沟通的经验,也亲身在旁边体验过,知道关键应该要抓住客户的需求,要满足需求创造需求,而这一切又是建立在诚心诚信的基础之上的。

依法执政调查工作报告(电信) 篇8

依法征收税费存在的问题

依法征收税费适当申请县法院或县财政局强制执行,可以起到教育群众、惩一儆百的效果。但如果过多、过滥,甚至完全依靠强制执行,反而会加剧农村社会矛盾:

一是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税费上交问题有多种原因,有的确实经济困难,入不敷出,暂时没有执行能力,如果再让法官、财政人员上门征收税费,就会加剧群众的对立情绪,疏远党群干群关系,削弱基层党政组织的威信,降低其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是加大农村工作的难度。强制执行税费后,群众往往把怨气发在基层干部身上,对基层干部更加不信任,不配合,结果兴修水利、结构调整等工作实施难度增大。有些被强制执行过的农户,以后村组干部再去征收税费就会碰钉子。

三是执行成本比较高。这类案件标的一般在二三千元,少的几百元,具有案件标的小、分布地域广、路难跑、人难找的特点。有时为执行一个案件,要动用车辆跑好几趟,执行费用收支倒挂。

依法征收税费难的原因

农民收入长期徘徊。近几年,由于粮食、蚕茧等大宗农产品价格下跌,粮食主产区的农民收入普遍下降。有时再遇上天气和小的自然灾害的影响,粮食产量下降、质量低劣等,导致部分农户上缴税费难。

农民负担减而不轻。尽管上级三令五申要求控减农民负担,实际上农民负担并未减轻。虽然通过税费改革从种责任田的角度确实减轻了农民负担,但从农民外出务工收入近两年一路下滑,农民依然认为负担减而不轻,而且有的农户仅靠种田得来的一点微薄收入,不仅要养家糊口,还要支付子女学费,人情往来,生老病死,也造成部分农户上缴税费难。

部分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缺乏主动履行义务的自觉性。有些农民认为,我种田,政府收税收费,不合理,于是不想交,不愿交。还有的误把减轻农民负担当成免除农民负担,合理的负担也不想交。

少数“人情户”、“钉子户”的负面影响。对少数上级领导干部的亲属,基层干部迫于工作上的关系与压力,采取缓收或少收,还有些“钉子户”死活就是不交,群众一户看一户,最终形成征收税费难。

少数基层干部不廉洁行为加剧了征收税费难。有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基层干部利用公款吃喝、请客送礼盛行。有些乡村组织还截留、挪用农民上交的税费款也是造成征收税费难的原因之一。

部分农民为了达到个人的生产、生活方便或者对乡村某些工作的不满,故意向乡村干部提出不合理的过高要求或乡村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一旦这些农民达不到个人目的,就抗税抗费。还有乡村集体与部分农户有经济纠纷和债权债务矛盾,也是造成征收税费难的原因之一。

对策

农村税费征收不同于一般债权债务关系,它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民富裕程度、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农村稳定的综合反映,可以说是农村工作的“晴雨表”。面对税费征收中出现的诸多新情况,切不可简单从事,而要通过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一要巩固税费改革成果。要规范依法征收税费的程序,该收的税费必须足额入库;对部分“钉子户”必须依法强制执行,必要时要对抗税行为予以坚决打击;对农村“一事一议”等费的征收尽快提请省人大或省政府出台地方法规或行政规章,规范征收工作,使征收工作尽快走上法制化轨道;加快农村财务清理工作,结清乡村集体与农户的债权债务,为依法征收税费扫清障碍。

二要加强税法宣传和对农民的思想教育。税务、财政部门和乡镇政府要广泛开展税法宣传,教育农民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税费上交义务,大力宣传依法交税的正面典型。

三要坚持农村“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制度,密切基层干部与农民群众的关系。农村各项税费上交、公差勤务要定期逐户公布,要坚持农村民主理财制度,村级财务收支、集体经济收入要定期向群众公布,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四要充分发挥基层干部和职能部门征收农村税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方法,提高效果。乡镇政府要确立以自己征收为主、县法院或县财政局强制执行为辅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税务、财政部门的职能作用。

五是强制执行农村税费征收案件时,要认真审查,讲究方法,合理收费,要结合农村工作实际,积极探索执行农村税费征收案件的方法,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做好群众的教育疏导工作,尽量督促被执行人自觉履行义务。

上一篇:书迷同学作文下一篇:2024年临桂县菜篮子工程总结